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设计专业考察报告

设计专业考察报告

时间:2022-02-18 02:03: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设计专业考察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设计专业考察报告

第1篇

关键词: 中职学校 中国经济地理教学 校外考察 作用

校处考察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地理调查或考察的方式,指导学生完成既定学习任务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方法。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使用的中国经济地理教材(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中,对学生的校外考察有明确的要求,因此,我在中国经济地理教学中,多次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考察。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校外考察可供选择的内容很多,教师在选择考察内容时,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与中国经济地理教学内容相结合,选择离学校较近、便于成行的地点。如此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获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学习中国经济地理的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中国经济地理的兴趣。其在中国经济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还是十分明显的。

一、增强中国经济地理教学的直观性

通过校外考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变抽象的课本知识为生动、直观的地理事物形象,从而加深对所学的中国经济地理知识的直观印象,如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山上观察本地土地资源的特点,登上山顶,纵目眺望,见远处、近处多为低山、丘陵,平地少,耕地少,地块狭小,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间河谷盆地中,这样便能直观地感受到教材介绍的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69,盆地和平原占31。山地多,平地少,尤其耕地较少是我国土地的一大特色的知识点的涵义。又如在山上放眼四望,触目所及皆是郁郁葱葱的植被,近处、远处的山上皆生长着茂密的森林,邵武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真不愧为“闽北林海、绿色海西”,置身林海,直观地感受到教材所介绍的我国四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防护林区)之一的南方林区中的华南林区,可见邵武森林资源的丰富性。通过实地考察、直观感受,达到教学直观性的目的。

二、体会学习中国经济地理的实用性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是时展的需要,也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对于会计专业的中职生来说,通过校外考察掌握的一些中国经济地理知识,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是有帮助的。如结合教材第二章《中国农业地理》第七节的《土特产》知识,组织学生到土特产店考察本地的土特产,诸如笋干、香菇、金坑红菇、碎铜茶、油茶、松脂、中药材、脚跟糍、包糍……让学生体会家乡土特产种类的繁多,再与教材中的土特产知识进行比对,就会了解哪些是本地没有的,若要从事土特产贸易,应从什么地方进口何种土特产,本地的土特产应销往何处,做好土特产的购、销、调、存等业务,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益。这样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可以体会到学习中国经济地理的实用性。

三、培养中职学生学习中国经济地理的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学习中国经济地理,与初中、高中生学习地理是有区别的,他们不需要参加结业考或会考、高考,没有考试分数的压力,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课堂、课本和教师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中国经济地理的兴趣,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中国经济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适当组织学生到校外考察,让学生融入自然和社会中,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见识,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还会使学生对中国经济地理知识已有的理解进入到一种崭新的境界之中,给学生一种新奇的感觉,体会在校学习生活的丰富多彩,从而提高学习中国经济地理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好中国经济地理。

四、校外考察有助于学生完成中国经济地理教材中布置的习题

校外考察构建了一种开放、生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是沟通地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桥梁。中国经济地理教材中布置了一些需要通过参观考察才能完成的作业,如第三章《中国工业地理》第一节《概述》课后的思考与练习题中就有这样一道习题:“参观和调查学校附近的一个工厂,了解它的主要原料来源、能源供应、产品销售情况,以及交通、劳动力与技术、环境污染及治理状况,并分析该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化工企业有助于完成这一习题,在考察化工企业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化工企业的环境污染及治理状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考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再加上教师的指导,会了解化工企业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环境效益:1.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环保评价标准进行设计和组织生产。2.遵循“循环经济”的理念,全面推行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相互利用和再造利用,有效地控制了污染。再加上企业周边有丰富的土地、森林、水资源,环境净化能力强,有效地净化了污染,取得了环境效益。在取得环保效益的同时,企业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每年上缴大量税收,为地方经济增长作了贡献,企业还招收了大批工人,使农民在当地就可解决就业问题,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可见,借助校外考察这一桥梁,学生能多渠道获取知识,并有助于完成教材中布置的习题。

五、校外考察是学生温习、识记、巩固中国经济地理知识的途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道:“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应用一样。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之母,教师如果善于帮助学生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识进行一次又一次新的观察,就能使学生的旧知识变得愈加牢固。”组织学生到校外考察中国经济地理教材中要求的一些内容,如地形地貌、土地资源、林业、工业、土特产等,在考察过程中,让学生认真观察、用心体会,不仅可以汲取新知识,而且学生学过的知识会得到应用,并对旧知识进行温习、识记、巩固。另外,针对要考察的内容,在考察前,教师让学生温习课本上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在考察时把考察的内容与课本上的知识相对照,则能温习、巩固和识记课本知识。

六、有利于学生完成考察报告,提高综合能力

完成考察报告也是中国经济地理教材对学生要求的一部分,这要求教师必须带领学生到校外实地考察某一课题,并且考察结束回校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怎么写考察报告。在学生完成考察报告的过程中,对于考察报告的结构与内容、所需数据、背景资料、统计资料、典型材料、文献资料等,让学生自己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选择、摘录、分析有用的信息、资料。这种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是很有帮助的。在完成考察报告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七、将中国经济地理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便成为重要途径。因此,中职教育明确要求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中国经济地理教学中要求的校外参观考察活动,将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可让学生融入自然、接触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对工农业生产和管理活动的了解,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让学生明白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为今后的就业提供帮助。

以上是我对校外考察对于中国经济地理教学作用的一些看法。实践证明,组织学生到校外考察是很受学生欢迎的,每次校外考察,学生的热情都比较高,讨论时发言都比较踊跃,对于考察后布置的作业、考察报告能认真完成,学习中国经济地理的热情更高,对提高中国经济地理的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韩进峥.中国经济地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2010重印).

[2]褚绍唐,孙大文.地理教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88.9.20.

[3]王小俊.谈中职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中国教育,2004(4).

第2篇

1990年之后,上海城市建设进入了快速“大变样”阶段,在城市公共建筑设施、居住标准迅速提升、大批高层建筑改变城市面貌的同时,如何保护优秀的历史建筑和环境、延续城市文脉、并使其得到可持续利用,为当代做出贡献,已成为各界人士共同思考与努力的目标。

在“十一・五”期间,2008年上海市建设交通委员会将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等技术研究列为重大科研课题。2009年,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与上海房地产科学研究院共同承担了“上海地区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这一重大课题。

其中,现代集团的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与历史建筑保护设计研究院合作进行子课题“上海地区优秀历史建筑可持续利用设计技术研究”。

历史建筑的妥善保护与利用是城市传承历史文化、维系城市或民族记忆的需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之一。这不仅需要国家有关法规,规定及城市各管理,规划部门的规划与严格管理:需要现状调整、检测,需要建筑专业在历史考察,确定重点保护部位的前提下所作的整体性保护、原真性修复以及结合新功能所必要的调整等设计,并在改扩建时遵循可识别性、可逆性原则等,还需要结构专业的修缮加固设计、设备专业结合新功能的系统更新,包括节能、消防,先进设备等配置,当然还需精心施工等。在力求综合性的整体保护历史建筑的前提下,只有通过各方努力,才能让这些无比珍贵的历史的见证者,在相匹配的优雅的环境中,立足于今天、并得到恰当的可持续利用,延续其寿命,有尊严地走向未来。

有鉴于此,有关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设计技术研究的课题组由相关多专业人员共同组成,赴日本考察的成员也涵盖建筑,结构。设备等各专业。2009年12月完成课题中期报告后,集团组织课题组一行八人,赴日本专题考察,成员有:上海院建筑总师唐玉恩,张皆正,历史院副总师陈民生、郑宁博士四人,还有上海院结构总师李亚明、给排水副总师徐凤、暖通副总师何焰、以及电气主任工胡戎。

本次考察着重了解日本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情况,时间一周。除了实地考察广岛、神户、奈良、东京、横滨、镰仓等地的众多重要历史建筑――国宝、指定重要文化财等,还与日本同行“株式会社日本设计”、“株式会社JRE建筑设计”进行有关项目保护与利用的设计技术交流。“日本设计”的野正人先生介绍了东京几个重要保护项目保护与利用设计案例,并陪同考察“国指定重要文化财――三井中央信托银行”老楼及新楼,赠送简介;森一朗先生陪同考察横滨港红砖仓库等项目,“JRE设计公司”的米川龙夫,田原幸夫先生作了东京丸之内车站保护修复、扩建的技术介绍并赠送有关资料。正是通过交流使考察得以深入。

日本的历史建筑类型众多,有从受中国建筑影响的“唐风”传统木构到逐渐演变发展的“和风”木构,受西方建筑影响的各种风格,功能类型、各种结构与材料的近代建筑等,在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这些历史建筑构成丰富的文化遗产。考察日本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技术有借鉴意义。

长期以来,针对不同情况,日本相继出台保护制度,注意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以在大众社会生活与文化教育中持续发挥作用。

1950年,日本制定了《文化财保护法》,并在1975年进行修订。此次修订,创立了以历史街区为保护对象的“传统建筑区保存地区制度”。

1996年,日本再次修改《文化财保护法》,引入登录制度。该制度的运行,扩展了建筑保护的范围与数量。现行的日本文化财体系中关于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方面,主要包括:“有形文化财”、“纪念物”、“传统建造物群”等。其中,属世界文化遗产和有形文化财中的重要部分,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而价值特别高的部分,则被指定为“国宝”。纪念物指“史迹”、“名胜”等。传统建造物群,则由市、町,村条例决定“传统建造物群保护地区”、或选定“重要传统建造物群保护地区”。

此外,日本产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也得到重视,这类建筑大部分被列入都或市选定历史的建造物以及近代化产业遗产的保护名录之中。

考察后,我们曾在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内进行了讲座交流,经进一步整理、查阅参考书等工作,现汇集成涵盖各个专业的关于日本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考察报告,作为课题研究的附录成果之一。

同时提交到特别关注建筑文化考察的《建筑创作》杂志发表,也是我们向同行的汇报。本次关于日本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考察报告分成三部分:之一,日本传统木构建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之二,对话与共生――日本近代建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之三,日本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结构与设备特点。

因考察时间较短,深度尚不足,敬请各位专家与读者指正。

注释

1 日本的建筑界,[日]尾岛俊雄,浙江大学编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

第3篇

针对当前我国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现代工程师的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确立了工程实践训练及其内涵,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强化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这些思想方法和正在实施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与要求是一致的,从而为高等工程教育实现培养工程师目标而实施的工程实践训练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

工程教育;工程师;对策;工程实践训练

0引言

我国要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其一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道路。其核心是提高技术含量、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这就需要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当前我国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中最大量、最迫切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以应用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能力训练是高等工程教育的优势和本质所在,强调通过工程实践训练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工程师能力的基本训练。因此,本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时期我国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为核心进行讨论,使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能够更好的引导工程教育对经济建设新阶段所需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

1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实践训练

1.1高等工程教育

实施高等工程教育,院校的阶段性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获得较为系统的理工学科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与能力,使其在毕业时,具备成为合格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和条件(或者称为工程师的毛坯)。院校高等工程教育是培育和造就合格工程师的基础和重要环节。高等工程教育的内涵是以技术科学作为主要学科基础,以培养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工程师为目标的专业教育。工程教育的本质特点是实践性、创新性、综合性和经济性,它既具有普通高等教育的共性,又具有显著的工程实践性[1]。这里“技术科学”是指“把工程实际中所用的许多设计原则加以提炼、整理和总结,使之上升成为理论,因而就能够把工程实际的各个不同领域的共同性显示出来,并服务于工程技术。理论分析是技术科学的主要内容”[2]。

1.2现代工程师的素养和能力要求

高等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工程师。因此,在讨论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的内涵之前,需要进一步明确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对现代工程师的基本素养和能力要求。首先,现代工程所具有的科学性、社会性、实践性、创新性和复杂性等特征日益突出,所应用的内容不断扩展,已经形成了以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营销、管理和咨询等为主要环节的工程链[1]。若将绿色制造和资源循环的理念融入其中,并将营销、管理和咨询中所获得的信息用于再制造和指导新产品的研发,那么实际上现代工程就由工程链演变成了工程环,高质量、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在工程环中螺旋式的上升和前进。其次,现代工程中的工程链(环)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许多工程和技术问题,需要工程师予以合理的解决。这就使得现代工程需要大批能够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理论知识和技术的手段,具备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兼容并包人文精神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第三,从现代工程意义看,一种产品的成功与否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它对环境的作用和其性价比。所以,必须在工程过程中加入背景因素。这种背景因素概况起来既包括企业的和组织的背景,也有顾客的愿望,还包括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环境的和文化的因素,可称之为非技术因素。如果院校工程教育忽视了这些关键的非技术因素,其结果使工程师只能在现代工程中处于从属地位,也就失去了在现代工程中的领导地位和主体作用。市场呼唤工程师型的企业家和企业家型的工程师,现代工程师需要有能力组织团队、制定战略,协作创新的领导能力。因此,一名现代工程师应当要能够综合应用科学知识、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完成工程科学和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任务。在知识方面需要掌握由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如工程经济、环保、管理和法律等)组成的通识教育和技术科学构成的学科专业基础;在能力方面通过工程实践训练从而具备工程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包括组织领导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德育方面养成良好的个人修养、基本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修养等[3-4]。

1.3一名合格工程师的培养环节

纵观世界各国的工程实践经验和情况,培养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大体需要用7~9年时间,期间要经历和完成三个重要环节。一是工程科学知识的学习;二是工程实践的训练;三是工程经历或者说工作实际的体验[5]。前两个环节的实施应该是相互融合交叉进行,通常在院校工程教育阶段进行,特别是第二个环节的实施虽属于院校工程教育培养阶段,但是必须要有学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才能真正完成初步的工程师基本素质训练;第三个环节的实施和水平的提升在工作岗位中进行,即工程实际中进行,属于继续工程教育。所谓继续工程教育是指建立在大学教育基础上的对在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更新、补充和提高的教育,是培训而不是学历、学位教育。工程经历这个环节没有终点,将伴随工程师终生。因此,工程实践训练是院校高等工程教育的核心内容、本质与特色体现,是高等工程教育区别于其它类型教育的标志。可以将其内涵概括为:工程实践训练就是院校高等工程教育为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所必须进行的工程实践活动模式和内容的总和。工程实践训练是促进工科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以便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和训练工科大学生基本的工程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唯一途径,它包括校内和校外两个工程实践训练场所。

2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的演变与存在的问题

2.1国内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的历史变化

1895年,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堂建立,以实业救国、强国和注重工程人才培养为目标,她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开始。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是学习美国的高等工程教育,解放后效仿苏联模式在校办工厂中进行工程实践训练,同时校办工厂具备生产功能,实现了教学和生产一体化。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又逐步转向以美国为代表的高等工程教育为目标。必须注意到美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也在不断调整,从偏重科学、研究主导的工程教育,在近20年来也已经更加重视工程实践性。美国的工业企业具有强大的研发背景和高水平的比较完善的继续工程教育体系,从而可以弥补院校工程教育对工程实践关注的不足。相比之下,我国的工业界并不具备很强的研发背景和实力,多数企业也不具备良好的继续工程教育条件。于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工科院校纷纷在校内建立了实践教育基地――工程训练中心,实现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6]。从起步到现在100多年来,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是从学习和借鉴欧美到效仿前苏联、然后又回到跟踪学习以美国为代表的高等工程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同时积极探索自身道路中不断前进的。

2.2国内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建国以来,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至今,高等工程教育培养了数千万的工程技术人才,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工业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高等工程教育办学规模居世界第一;基本形成了较为合理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和结构。基本满足了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多层次、多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从2005年到现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认证从无到有,2013年已经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该协议组织第21个成员,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但是我们的院校高等工程教育的工程实践训练和能力培养方面目前还存在如下的主要问题:(1)对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重要性地位的认识不到位。效仿早期美国高等工程教育思想,以科学研究主导工程教育,重视理论、轻视实践,再加上受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重“学”轻“术”,工程实践训练的重要性地位没有很好的得到保障。(2)有些虽然认识到了工程实践训练的不可替代性和重要性,但是,没有平衡好工程实践训练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工程实践教育过程要么依附于理论教学,要么完全独立于理论教学。(3)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比较完善的工程教育实践训练内容体系、一般标准、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4)实施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的大多数教师缺乏工程实践训练,工程知识、工程经历、工程规范和实际生产经验不足,严重制约工科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水平。(5)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封闭办学。开放办学、产学研密切合作的有效体制和长效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在高校兼职、指导学生工程实践训练的机制没有形成。(6)工程实践训练投入不足。学生和教师的精力投入均不足,既包括总体时间上的不足,也包括实践训练的工作量强度不够、训练内容的先进性和时代性滞后。在我国这样大规模的院校工程教育背景下,经费投入也相对缺乏,设备和技术相对落后。

3工程实践训练的指导思想与方法

3.1正确认识院校高等工程教育的问题

从原国家教委工程教育考察团1995年赴美考察报告《回归工程•多样化•宏观管理》[5],中国工程院工程教育代表团2002年的《访美考察报告》[7]和2005年清华大学工程教育认证考察团对德国的访问考察报告《德国工程教育认证及改革与发展的考察报告》[8],等等。可以看出,上述这些问题在当时美国和德国或多或少的同样存在,但是这些国家都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我国,虽然也认识到了所存在问题的共性与我国自己的特殊性。但是,没有完全形成有效和长效的改革措施,或者措施落实不到位。这其中的主要和重要的背景差异是:美国和德国等国家都是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高度发达的后工业化国家,而我国是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国家,而且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也许有人会因此说,中国的工业化程度还没有达到欧美那样的程度,高等工程教育自然赶不上他们。但是,必须清醒认识到,如果高等工程教育不能超前培养出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那么我国的新型工业化和小康社会何时才能实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优先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因此,面对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目标要求,以及欧美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现状与经验,我们的高等工程教育必须面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在总结和继承我们自己工程教育中工程实践训练好的传统和借鉴欧美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早日从高等工程教育大国进入高等工程教育强国,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提供强大的引领、支撑和保障作用。

3.2加强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的思想与方法

工程实践教育既不是理论教育,也不是单纯的实际操作和岗位能力,而是根据教育目标组织的有明确理论指导下的既动脑又动手的实践活动,要体现现代科技和工程综合特征以及产业界的需求。院校工程教育中的工程实践训练体系承载着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任,需要着重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培养什么样的工程实践能力,即目标定位问题;二是怎么样培养这种能力的问题,即途径方式方法问题。工程实践训练体系应该由总布局(框架)、内容与目标要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构成。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工程实践训练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应该确立为:加强专业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突出工程实践、培养实践能力、学会技术创新、注重工程应用。并贯彻如下的方法要求:

(1)坚持工程实践训练是高等工程教育的本质与特色。通过工程实践教育、训练,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2)坚持技术科学教育与工程实践训练紧密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出工程实践训练。工程实践训练并非完全依附于理论知识体系的从属,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

(3)遵循认知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工程实践训练内容分层次循序渐进,由基础、设计、综合到创新,由相对独立到交叉融合。

(4)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道路。工程教育必须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工程实践训练更加重视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和交流。行业、企业应该成为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5)更加重视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原则。工程实践训练和能力培养考虑逐步与国际接轨,反映时代新技术与发展趋势,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形成我们的竞争优势。

(6)工程实践训练要求指导教师须参加企业实践锻炼,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成为掌握理论知识能胜任理论教学、具有实践能力能够指导学生工程实践训练和具有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能够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三能型”教师。

(7)在实施工程实践训练时要注意,相对独立开设的实验课、实训等环节尽可能由工程实践能力强的讲授相关理论课教师承担,这样教师就能够发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容易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哪一些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偏差等等,从而有利于后续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如果将两者完全割裂开来,由不同的教师承担,则改进教学的效果是会打折扣的。

4结语

本文以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为主进行了讨论,针对当前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现代工程师的素养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确立了工程实践训练及其内涵,提出了加强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的思想方法。这和当前我国开展的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与要求是一致的,从而为高等工程教育实现培养工程师目标而实施的工程实践训练提供了指导。

作者:罗印升 俞洋 沈琳 刘晓杰 单位:江苏理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朱高峰.论我国工程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研究,1999,22(1):19-22.

[2]钱学森.工程控制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3]余寿文,王孙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师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3):1-7.

[4]朱高峰.工程教育中的几个理念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1-5.

[5]国家教委工程教育考察团.回归工程•多样化•宏观管理:赴美考察报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6(1):59-67.

[6]卢静,刘付军.国外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的启示[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64-67.

第4篇

2017年4月25日,德惠市教育系统中层后备干部学员一行,在进修学校王校长及干训部黄主任的带领下对德惠市第四中学教育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考察,通过考察大家发现我们学校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

一、凝聚合力,提升专业学识,形成最具活力的办学团队

在考察中我们发现:学校的管理层的素质越高,越具有办学特色;我校的校级领导可以说全是教育专家(高学历,高素质),内行领导内行,保证学校按教育规律良性发展,领导层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意识,这是取胜的法宝。名校、名校长、名老师的三名工程,在我校体现得十分充分。学校以树立先进的办学思想,培养一流人才为理念,高师强徒,师生共同奋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领导班子建设的加强

作为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大事原则、小事引领、宽容理解、团结、干事、一直是校长带班子的风格。自建校以来,校长带领全体班子成员始终坚持学习,通过学习促进修养,在完善领导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同时又构建了领导述职及评议制度,增强了班子成员的全局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了领导在教师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从而得到了教师的信任和尊重。

2.加强专业引领,提升师德水平

做为校长,要把学校做大、做强、更重要的是关注教师的成长,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校一直坚持少一些评比,多一些引领,创造宽松的工作氛围,帮助每一位教师找到工作的快乐和职业的幸福感,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引领教师学会反思,通过找遗憾发现问题,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如今,学校已成为教师才能充分展现的舞台,成为教师专业得以迅速成长的空间。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水平快速提升。

在xx年年4月,我校通过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验收,被长春市教育局和长春市语委办评为“长春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合格单位。12月,我校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的验收,被长春市教育局评为长春市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

二、规范引领,强化安全意识,构建自主德育的基本体系

1.突出自主管理,完善德育运行机制

几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先成人后成材的育人思想,建立了由校长负总责的德育工作机制,今年又认真研究了我校学生的特点,提出为他们一生发展奠定品行基础的自主性德育,通过“中学生养成教育达标制度”,“班级自主管理方案”以及“学生自主管理目标实施方案”的践行,让学生感受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让他们带着依恋、带着母校给他们的勇气和智慧去搏击自己的人生。为此,学校政教处和团委定期深入学生中间去,参加他们组织的演讲、辩论、竞赛等各种社团活动,家长会、年级组会、学生座谈会的召开以及各项活动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上进心、自强心,更主要的是激活了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我校在“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方面有了跨越式的进步。

2.强化安全意识、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积极完善各种安全防范措施和设备,建立安全保卫制度和组织,对师生经常加强安全教育,经常自检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8月份,我校在省市食品卫生安全应急演练中成绩突出,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xx年,学校举进了三次安全教育讲座,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整治”、“平安校园“创建、“消防安全演习”等活动,极大增强了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排除了各种安全隐患,校园内无任何事故发生。

三、重视教研、优化教学过程、彰显丰硕的教学成果

1.立足校本研修,优化课堂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高素质教育的渴望以及教育自身激烈的竞争,从xx年开始,我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给合校内外资源提升教育素质。一直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专题讲座、教学设计、示范课、评优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和促进每一位教师按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论的要求去改进和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成功地构建了德惠四中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新模式。被德惠市教育局评为“德惠市新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单位”和“德惠市首批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校”。

2.倡导效率教学,取得喜人的教学成果

大家都知道,我校无论初中还是高中,生源都比较差,面对差距,校长经常坚持“不求抓一手好牌,但求把手中的牌打好”的理论,针对我校的实际,制定出了适合我校发展的教书育人方案,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xx年,我校中高考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8月份德惠市政府召开的“德惠市教学质量总结表彰”大会上,初高中双双获得“德惠市初中教学质量优胜单位”和“德惠市高中教学质量优胜单位”的称号。值得一提的是,高考继xx年、xx年连续两年获得“长春市高考质量评估b组一等奖”之后,xx年又稳获此殊荣。

四、加强装备,创建优质资源,营造和谐稳定校园环境

第5篇

关键词:生物学;野外实习;考核评价体系;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026-02

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综合性大学及很多高等师范、农林和医药院校都开设了生物学综合或植物学和动物学单科的野外实习课程。生物学野外实习是培养生物学专业人才综合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而我国高校正在开展的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就是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野外实习中鲜活的生物材料可以加深学生植物学、动物学和生态学的知识,使抽象的原理具体化,加强和增进动植物和生态环境及其在大自然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感性认识,从而学习到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同时野外实习的实施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及完成项目的能力,也成为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团结合作等思想意识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此外,学生在野外实习中表现出比课堂教学更加饱满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师生之间互动交流显著增强。为了检验野外实习的教学效果,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考核。通过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检测教师的教学水平,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掌握教学状况、改进教学和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因此,对教学的改革,同样要包括对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本文将介绍我校在生物学野外实习考核评价体系改革中的实践与体会。

一、生物学野外实习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的调研

影响实习成绩的因素很多,包括学习的实习态度、思想品德、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实习效果等。研究者采取了不同的考核评价体系,且收到了不错的成效。

李庭古等采用的是实习表现、实习报告的质量和对生物标本鉴定能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袁红霞和秦粉菊采取了实习表现、学习效果和实结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实习表现包括野外实习记录本的记录,小组采集标本的数量、鉴定,在实习过程中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组织纪律性等,由小组和带队的指导教师进行综合评定;实习效果采用面试操作及个人考核辨认20种标本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实习效果;实结内容包括业务方面的收获,实习中不同生态环境中所观察到的动物种类及它们的检索特征、反映实习地的自然环境概述、动物种类及生态现象的综合考察报告、思想方面的收获、个人在实习中的表现及对实习的意见和建议等。王玉玲采取的是采集、制作标本能力方面,对所采标本识别能力方面及实结方面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崔瑾等采用的是野外动植物制作标本能力、标本识别能力方面及以论文的形式的实结报告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王晓鹏等采用考核分实验和实习两部分,其中实习部分单独考核记入学分。实验部分的考核内容包括实验设计方案(20%)、预习报告(20%)、实验操作(包括操作、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探究能力、小组讨论以及团结协作、实验台清洁整理、值日等,20%)、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内容、实验结果、作业题与思考题等,40%);而实习部分考核内容包括实习表现(包括出勤、完成实习任务、团结合作、组织分工、民间访问、实结等,30%)、采集、压制、鉴定、制作标本的数量和质量(30%)、考核标本的成绩(包括科名、种名及重要识别特征,40%)。沈文英等采用的是标本制作、实物鉴定和综合考察报告来评定小组成绩,以学生在结合考察报告中的收获和建议等来评定学生的个人成绩,而学生的总成绩由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通过一定比例折算而成。杨晓杰等采用的是遵守纪律30%,绘图10%,实习过程中野外及室内工作表现20%,实习报告20%,辨认植物或动物20%的考核方式。高启禹等采取的是辨认植物、制作标本、实习报告、专题论文、遵守纪律情况和实习表现及实习作品展评等相结合方法。李友邦主要采取的是笔试和标本的考核方式,辅以小型学术报告会形式的小课题考核,笔试和标本的考核内容包括了标本的数量,种类多样性,制作的科学性、艺术性,标本的检索等。苗芳等采用的是小组的成绩和个人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小组的成绩又由小组同学是否违反实习纪律、小组采集标本数量和标本压制的质量,记录本记载情况和生物学综合实习报告的质量等三部分组成;而个人的成绩由标本识别、野外生物识别和利用工具书鉴定植物种类的能力等三部分组成。

二、本校生物学野外实习的考核评价体系

根据调研结果,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本校生物学野外实习采用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相结合的方式给出学生的最后得分,各项分值的分配见表1。因标本的采集和制作需要多人合作完成,将5~6名学生编成一个实习小组。

小组考核的内容主要考核标本制作的好坏程度、标本的丰富程度、实习记录的详细程度和生物学综合实结的质量,并辅以小组的平时表现。标本的丰富程度和实习记录的丰富程度由实习带队老师统计得出;而标本制作的好坏程度,以展评方式,由学生再邀请多名专业老师参观并打分以求平均分;小组综合实结由小组代表以ppt形式向带队老师和其他同学汇报,由带队老师共同打分以求平均分;小组的平时表现包括作息方面和标本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卫生和规范程度。

个人的考核主要从个人的实习表现、标本的识别、实物的识别及检索表使用的考试及学生个人实结报告的质量来体现的。个人的实习表现包括个人的出勤和作息等方面,由小组组长先打出分,带队老师和负责后勤老师商议最后给出平时分;由于生物学野外实习安排在第4学期暑假前,而动植物学教学安排在这之前,学生有可能已经遗忘,直接到野外可能会造成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出野外之前,在学校里再进行各模块培训,随后对利用检索表的能力进行考核,以加强学生的掌握程度;在实习结束前再对学生进行标本识别、实物识别和检索表的使用的考试,前两项考试以随机抽取方式,考核学生认识20种动植物(动物和植物各10种)的能力;学生个人实结报告要求学生个人完成,内容包括业务方面和思想方面的表现和收获及对野外实习的意见和建议等。

三、效果与体会

生物学野外实习的目标不仅在于教学任务的实现,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故生物学野外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的设立也应该能体现它的目标。通过在野外实习结束后对参加生物学野外实习的学生进行的近3年无记名调查问卷统计发现,学生们认同生物学野外实习有收获(87.6%),且在业务方面和思想方面均有收获(79.5%);85.1%的学生认为该考核评价体系下的成绩符合自己的真实水平。对于是否增加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中各小项的分值时,有70%左右的学生认为无须增减;认为小组成绩中需要增加分值的小项排前二位的为标本制作好坏程度和实结汇报的质量,分别占14.3%和12.0%;认为小组成绩中需要减少分值的小项排前二位的为标本的丰富程度和实习记录的详细程度,分别占11.3%和10.2%;认为个人成绩中需要增加分值的小项排前二位的为个人的平时表现和个人的实结报告,分别占12.3%和11.0%,认为个人成绩中需要减少分值的排前二位的为个人的实结报告和标本的识别能力,分别占14.7%和6.9%。随后的抽样访谈了解到,小组成绩中增减的选择是基于小项工作持续的时间和精力作出的,而小组成绩中增减的选择是基于公正性作出的,因为个人的实结报告是很容易抄袭或模仿的。从调查的结果看来,这套考核评价体系还是以较好地体现公平公正性,符合了当今学生对自身权益的追求。针对学生的反馈,下一步我们也将进行分值变动的尝试,以取得更广泛学生的认同。

参考文献:

[1]李新华,胡金良.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2).

[2]冯虎元,徐鹏彬,陈强.生物学野外实习视角下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J].高等理科教育,2011,(5).

[3]梁小玲,谢东海,曲.论高校课程考试与考试管理创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4).

[4]李庭古,罗刚,徐国成.生物野外实习的组织和管理工作[J].文教资料,2006,(3).

[5]袁红霞,秦粉菊.动物生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07,(3).

[6]崔瑾,冯虎元,夏凯.在生物学野外实习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兰州大学理科基地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1,(1).

[7]李友邦.动物生物学野外实习中科研素质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2,(6).

第6篇

关键词:考察法;德国;职业教育;毕业设计

1背景资料

2012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笔者参加了由珠海市教育局主办,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协办的“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师资培训班。本次培训班共有3名资深德国专家授课,其中舒尔茨教授主要讲授微观教学法和引导文教学法;史侯德先生讲授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劳伦斯先生讲授考察法和媒体辅助教学法。

笔者所在的班级第一位教师是劳伦斯先生,他讲授的考察法使笔者受益良多,对笔者正在同步进行教学的环艺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有直接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现将笔者本人的学习经验以及应用的成果总结如下,期待与同行进行交流。

2考察法的定义及内容

考察法是指在实践中对事实、经验及行为方式等进行有计划地现场考察的方法。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织,学生独立自主完成的。考察法在执行过程中一般分六个步骤:准备――计划――实施――评估――展示――反馈。

在准备阶段,教师应首先注意如何用考察法来实现本专业教学目标;其次是确定考察地点与主题;第三是与考察地负责人确定考察时间、安全问题、活动安排等。第四是考虑如何到达考察地点、往返要多长时间、必要的设备和工具等问题;第五是要明确哪些知识必须在考察临行前教给学生;第六是注意考勤信息。

学生方面,在准备阶段要落实考察中需要弄明白教学内容、激发考察兴趣;其次是思考考察对象、内容及预期结果;第三是与考察地负责人确定考察时间、安全问题、活动安排等。这个阶段学生独立自主的完成,教师只提供引导和建议;第四是准备考察时的提问技巧、采访技巧、书写技巧、结构化技巧。

在制定考察计划时应注意三个问题:第一是全班共同讨论并确立考察任务,学生制定考察任务及标准,教师应确保考察目标与培训目标一致;第二是构建不同任务的工作组,也可以安排多个工作组相同的考察任务,通常3至5人为一个工作组。第三是获得考察地点的第一手资料,从企业官方网站或企业宣传册或询问相关人员。

在实施考察计划时,要确定考察组内各成员的工作任务,如询问、记录、观察、评估、测量、拍照等。工作组准备必要的考察材料,如采访清单、调查问卷、考察记录等。其次是确定由谁来购置考察中所需要的辅助技术设备(相机、摄像机、麦克风)。在计划阶段结束时,各小组须在班内展示考察方案,并在讨论中对原方案进行优化。

最后就是考察反馈,包括评估、展示和反馈三个步骤。评估可以由教师做出标准,如按百分制打分,或者给予一段比较中肯的评语,也可以由各小组之间互相评估。展示方面,可以采用作品展、成果汇报展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制作ppt.或者视频等方式给予展示。反馈阶段主要是针对本次考察的结果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以方便教师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在下次教学中吸取经验教训。

3考察法在高职环艺专业《毕业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考察法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是非常适合使用的,如在环境艺术设计的《餐饮空间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展示设计》、《毕业设计》等专业设计课程,都适合使用考察法。

笔者在培训期间恰好正在上2010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课程,该课程安排了2个选题:一是中山菌香园的主题餐厅设计,二是珠海金湾区三灶镇富都小区景观设计。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并结合本次培训的学习心得,笔者安排学生首先进行设计选题的确定,然后再根据选题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调研(考察),并要求一周内以ppt.的形式提交考察报告。

学生大多数选择主题餐厅设计课题,从最后提交的ppt.情况来看,各小组均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目标,也能够较好地理解并应用“考察法”。其中有一个小组所做的调研报告ppt.内容详实,也比较完整,成为本次毕业设计的典型案例,现摘录如下:

该小组以“咖啡时间”西餐厅及康师傅私房牛肉面馆两个典型的主题餐厅为考察对象,从餐厅的设计定位及立意、空间布局、风格形式,以及在色彩、材质、灯光等方面的设计进行分析,进而从流线组织、功能分布、室内装饰(包括设计定位、空间组织、风格形式、色彩、材质、灯光、陈设)等方面比较两个主题餐厅室内设计的优劣,最后对本组毕业设计方案的初步构想。

首先,他们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到“咖啡时间”西餐厅的设计定位是以“咖啡文化”为主要设计理念。整个空间以怀旧色彩为基调,通过木质的餐桌,藤编的座椅,木质的隔断窗格等等,这些装饰元素来营造“咖啡文化”的主题。整个餐厅给人一种悠闲舒适的感觉。其次,餐厅的空间布局多以半封闭的形式进行分布,通过屏风隔断对空间进行分割。整体呈现现代简约的设计风格;色彩方面,整个空间在色彩上运用了大量的黑白色的对比,空间以重色为主调;材质方面,运用上用了大量的木材和藤编等自然生态的材质;灯光运用了柔和的暖光,整个空间灯光以暖色调为主,使得空间显得温馨惬意。最后,通过绘制简单的功能泡泡图,分析了该餐厅的交通流线组织和功能组织。

第二个考察对象为康师傅牛肉面馆,因为康师傅私房牛肉面馆的主要菜色以中国传统的“面食”为主要菜系,因此在设计上应用了一些“中国元素”。 餐厅的整体设计以中式餐厅的形式进行设计。空间布局以中轴对称的形式进行分布,通过屏风隔断对空间进行分割。整体呈现中式现代简约的设计风格。色彩方面,运用了红黑色的对比,空间以“中国红”为主色调;木制“花”形图案的设计元素是整个餐厅设计的亮点,它贯穿着整个餐厅的主体空间;灯光方面运用了柔和的暖光,整个空间灯光以暖色调为主。

通过以上两次考察并对比分析后,该小组决定综合两个考察对象的优点,立足本土文化,创作简约、温馨的主题餐厅设计方案。他们的毕业设计选题最终确定为“潮州菜馆”主题餐厅设计,并拟将潮州方言、潮剧、潮州工艺、潮汕民居建筑、潮州木雕、潮绣、潮州大锣鼓等潮州文化融入设计方案。

“考察法”帮助该小组迅速、顺利地确定了毕业设计的选题及设计方向,可见,考察法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中具有非常切合实际的用途。

4结语

考察法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之一,其由来已久,在以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中也已有使用,只不过以往称为设计调研,而且其内容比不上德国专家讲授的考察法这么具体,在执行过程中也缺乏贯彻的力度,有时甚至只是象征性地提交一份调研报告而已。此次劳伦斯先生所讲授的考察法给笔者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整个“考察法”从概念到执行过程都相当完备,理论详实而具体。劳伦斯先生在介绍主要理论内容时不厌其烦,哪怕是看似人皆共知的常识内容也逐一详细讲解,展示了德国专家特有的严谨、细致的工作精神。

二是对实践过程的严格掌控。在理论讲授结束之后,劳伦斯先生便提供了六个选题让各小组成员选择,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察法”的实践训练。这些实践过程都有规定的时间限定,并在他的课件中以读秒的方式计时,时间一到便要求提交(当然这也与德国专家来校讲学的行程时间有关)。比如小组讨论确定选题和小组成员分工,给定的时间是三十分钟,时间一到便提交确认。这种方法虽然给各小组成员造成一定的紧迫感,而且由于没有过多的时间考虑,后期制作上也难免仓促,但却有效地避免推托、重复劳动和做无用功,反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这点恰是以往我们在教学中的弱点――学生经常拖延时间,影响设计进程。比如这次笔者布置给学生的调研任务,完成时间是一周,而劳伦斯先生给定的时间只是一个下午。最后的成果证明,这一个下午和一周时间做出来的东西其实差不多,虽然一个下午做出的报告内容难免粗糙,但由于不假思索,执行力度强,反而容易迸发思维的火花。

第三是考核讲评,劳伦斯先生让各小组学员之间互相提问题并评分,充分调动了学员的课堂积极性,并且在互相讲评中产生新的收获,这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四,劳伦斯先生在上课过程中不仅展示了德国人严谨、严肃的一面,也展示了他风趣幽默的一面,比如对迟到的学员处罚唱歌,或是黄牌警告。在他讲课过程中会忽然对不专心听讲的学员提问,这些提问的问题相当简单,有时只是让人猜猜他的课件中下一个笑脸图案是什么颜色的,对于答对者给予一块巧克力等小奖赏,答错者也没什么处罚。只不过即便没有惩罚,也足以有效的制止学员不专心听讲的行为,并且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氛围,使课堂变得不那么枯燥。这些方法看似无关紧要,其实都值得我们中国教师学习。

短短一周的学习时间虽然很快过去了,但德国专家的治学精神和教学态度却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所讲授的教学方法,笔者也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逐一实践,这或许会给我校乃至全省的职业教育带来全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 马树超.中国高等职业教育 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杨岩,杨一丁.毕业设计的设计[C].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

[3] 中德师资培训项目.专业教学法[M].中德师资培训项目办公室编.

第7篇

译坛盛事千秋伟业——记首届清华—亚太地区翻译与跨文化论坛

面向21世纪的中美商务合作论坛

首届西湖国际儿科论坛

燃烧副产物及健康影响

微电子与等离子体技术的基础及应用研究

国际智能电网理论研究和应用

安全探测与信息技术

农业与食品检测用纳米技术与生物传感器研究

肿瘤发病分子机制联合研究

绿色超级作物的分子育种

北京化工大学与忠南国立大学双边学术研讨会

美国研究联络会第7次年会

第4届IEEE生物信息与生物医学工程国际会议

2010发育与疾病国际研讨会

第3届古桥研究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

第3届计算智能与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0国际信号、系统和电子会议

第6届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及移动计算国际会议

澳大利亚的华文教育

专门用途英语在亚洲

美国犹他大学的学生事务工作

地球关键区界面反应:分子水平环境土壤科学

中日学者共探信息技术

量子物质科技正在成为新世纪重要前沿

大规模跨媒体数据挖掘与检索

裂纹路径研究新技术新方法

产品创新管理研究进展

产业集聚理论与区域协调发展

2009年数字制造国际学术会议述评

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国际会议综述

工业文明和可持续发展——亚洲博士生创新研讨

核酸和糖化学生物学的研究热点和最新进展

岩土环境修复与可持续发展

移民与专业文凭互认

e社会传播:创新、合作与责任

信息保障与安全热点技术

无网格、粒子类和扩展有限元方法国际学术会议

第7届杭州植物病理与生物技术国际研讨会

法律、语言与全球公民权利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行政国家的重塑

生态文明:环境、能源与社会进步

中美经贸关系——问题与前景

历史上的中国出版与东亚文化交流

住房保障与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008美国岩石力学会议及学术访问

美国大学考察报告

概率统计的现状与未来

基础、临床与公共卫生需携手共进

工程塑性力学及应用进展

智能机器人与应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分子影像前沿研究与应用

专利信息管理和检索的最佳实践

2008年国际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及应用计算大会

国际管理科学学会2008年会

第8篇

援外工程考察过程分析

1)考察注意的问题。援外考察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对项目的启动和后期的开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设计考察组的几个人,在国外几十天要做许多工作,包括搜资,签订设计合同及附件等。有任意一项遗漏,都会造成后期项目无法进行,甚至项目停摆的可能。还有一些人为的因素(如当地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宗教习惯等),不可控因素(如政府换届,重大政治军事事件,重大自然灾害,交通工具和安保等问题)。需要考察组成员在国外做好多种准备,并积极联系当地使领馆、驻地中资企业以及当地的一些政府部门和民间机构,协助共同完成考察任务。2)双方的分工。明确双方分工,关系到控制投资以及规避日后的纠纷问题,例如三通一平问题,在巴基斯坦现场签订的项目设计合同中,就明确了“外方负责清除障碍物,接通施工现场的水电燃气等接口,中方负责平整场地”,避免了以后工程实施时出现外方不配合的问题。3)选址问题。选址注意工程拟建地点的气象、水文、地质特点,以回避工程的地质灾害风险。尤其是应避免在山洪、泥石流危险区,避开高压线路、地下构筑物等。另外选址还需考虑市政给排水接口的距离,过远会增加项目的投资,也存在盗挖盗管的情况,为将来项目增加风险。4)勘测问题。受援国通常情况下技术资料匮乏,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做好室外测量工作。现场勘查测量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工作,由于考察组人员及器材的限制,往往只能进行初勘,粗略的勘查现场一些重要的控制点,简单对项目方案进行定桩定位,日后再单独进行一次详细勘察。最终,以详细勘察的资料作为下一步设计的依据。重要的给排水接入点的参数,应在初步现场勘察就确定,现场核实是否满足项目需求,如不满足,现场修改方案或提出补救措施。5)当地习惯做法与规范适用性问题。搜资过程要注意中国规范在当地的适应性和适用性,对后续工程设计中可能出现的不满足中国规范的问题要有前瞻判断,要与外方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并形成纪要。有条件的话,应考察当地已建成的援外项目,听取当地使用方的意见,例如在巴中友谊中心项目中,当地人就提出,设计选用的机电设备应当有英文的标识及操作说明,方便日后维修保养。又例如:当地人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义规定的礼拜方向又称“正向”。圣训说:“东、西方之间是朝向”,所以在卫生间的布置时,要考虑坐便器的朝向。伊斯兰教是讲究清洁的宗教,因为清洁是向真主表达崇拜的功修之一。《古兰经》里这样说道:“真主的确喜爱悔罪的人,的确喜爱清洁的人”。所以在宗教习俗上,坐便器应朝西向,旁边配一个冲洗水嘴,用以便后清洗6)现场应提出明确的设计建议。给排水专业设计方案在考察报告中要详细描述,与外方充分交流,形成一致意见,尽早提出明确的设计建议以便指导下一步工作。7)材料及市场商援发533号文规定:“设计企业应当依据中国有关主管部门颁布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充分考虑受援国当地自然条件、建筑风格、常规做法等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要做好援外工程,在给排水专业的设备选材上要考虑选用质优价廉的国内优秀产品,一方面扩大了国内产品的国际市场,一方面也在当地树立良好的形象。8)其他问题。大部分受援国的经济水平落后,加之自然环境恶劣,一些国家干旱缺水,基础设施不完善,市政设施形同虚设。本项目就没有市政给水接口,依靠水源井供水,加之电力供应也不稳定,有时只能用供水车供水。为了节约用水并尊重当地习惯,本次设计考虑合并生活水箱与消防水池,预留供水车补水接口,这样的做法也得到外方的肯定。另外本项目在室外设置了雨水利用设施,这在当地可以说是第一次,这种节水利用的方式也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和使用方的赞扬。

援外工程设计过程分析

1)整理考察资料。资料包含了项目实地勘测资料,气象参数等。当资料缺乏时,可对比相近地点类似项目做参考,并加以分析。2)确定设计标准。巴基斯坦巴中友谊中心作为重点援外建设项目,设计之初就明确了设计标准:本项目应超过(不低于)我国援建巴基斯坦及周边国家同类项目的水准,且应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念。在给排水专业上,应采用国内成熟的做法,配套国内质量过硬的设备和器材,有条件的采用新科技和新技术。例如在合适的项目中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一方面有利于节约项目运行的能源消耗,另一方面也实践了我国对外公布的节能减排承诺(本项目因地理环境和当地政策等其他原因,未能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过程中还有两点原则:a.按照中国规范和标准设计;b.注意预算的控制,尽量不过多的增加或删减。3)设备招标清单。设计人员应适当了解所使用的设备招标情况,包括设备产地、运输、报价、使用情况、售后服务工作等相关知识,在工程招标清单中,分清主次,对重点设备进行监控,避免因中标设备的质量或其他原因,给工程竣工后的使用造成影响。例如:设备及管道均要考虑连接是否方便,当地市场是否便于采购,以利于将来维修和更换。又例如:消防水泵接合器是否与当地消防局是统一的接口标准。4)援外设计的特殊性。援外工程由于其特殊性,不能使用国家标准图集,因此在实际设计工作中,通常要求把很多设备安装的节点详细画出,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一般设计的同时,还要了解设备安装相关的知识,例如:水泵减震,大型设备的运输进场等。5)现场设计代表的工作。巴基斯坦和中国远隔喜马拉雅山,无论是出差还是通讯联系,都存在诸多不便,因此实际工程中我们应该把问题尽量留在国内,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尽量避免给设计代表的工作带来麻烦。

作者:李会涛 单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第9篇

关键词:传统图案;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B

随着设计院校的办学方向定位于本科培养全面型人才,硕士培养专门型人才,使得本科生在大学四年中的学习内容更为丰富,涉及的面更广泛,以便学生在毕业后能全面地胜任工作。这是为适应当今社会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需要而进行的调整。这个方向是正确的,然而也暴露了许多问题。特别是在基础教学方面:

1.基础教学课时大幅度压缩,而基础课的教学形式没有根据课时的改变而做相应的调整:

2.学生为了尽快实践也比较排斥基础课的学习,主动要求直接进入设计创作的阶段;

3.生源是学校办学的一大基础,因此学校为了广求生源也倾向于尽量迎合学生的需要而非引导性地安排课程。

这些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但影响着设计教学的质量,而且也影响着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设计思维单一化。专业设计和基础课程并不是相互矛盾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艺术设计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基础教学的充分落实。现就基础课教学中的重要课程――传统图案教学来谈谈看法。

中国的传统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神话已逐渐被世人所喜爱,在各个设计专业都开始注重介入传统文化的运用。其中对于传统装饰图案的教学,作为一门设计基础课程每一个教师都深表赞同,但是学生却不能理解。常常有学生说:“老师,我们不用了解每一个朝代最有特色的纹样,这在平面设计中很少专门用到,您应该主要告诉我们组织四方连续时怎样穿插好看,以后我们在包装设计中可以用做底纹。”面对这种急于求成的思想,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四年的学习目的不是仅仅成为能接几个活的急功近利的人,而是要成为一个素质全面的艺术设计人才。为了达到这种教学目标,就要在教学形式上有所改变:

1、首先激发学生对传统图案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例如:可以利用暑假或安排采风课程,让学生深入到民间进行主题性实地学术考察。这样学习起来生动、真切而直接,更能了解传统图案在民间生活上的运用及其美学思想。开学后,在结合考察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作出考察报告。学生通过在理论上进一步理解掌握后,整理考察内容再做虚拟项目设计。这样通过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对传统图案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2、传统图案的教学目的定位也是要解决的问题。不可否认学习图案可以解决平面造型问题,这图案放到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中去加以理解,把握不同时代图案风格气运,这种感性的理解是平面构成的理解训练所不能代替的。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通过传统图案的用线、布局、色彩等角度去把握不同时代的图案风格特征,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其灵活运用于现代设计。以前对传统图案的学习是通过大量的临摹来增加对图案的理解。诚然,临摹是学习传统图案的一套有效而扎实的方法,老一辈的图案学家都是从这条路走过来的,实践证明这也是学习传统图案必不可少的方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学生的心态和课时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课时的大幅度压缩,使在有限的两三周时间里用临摹方法来让学生理解不同的传统图案成为不现实的事。大量枯燥的临摹只会让学生对传统图案的学习产生反感,而手头功夫的练习不妨放在工笔线描课上解决。在上传统图案课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对传统图案造型、风格的整体把握上,并通过一定量的临摹切实感受古人在图案的用线、用色、骨骼、布局等方面的独到匠心。更为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对传统图案想象再创造,鼓励学生结合自

第10篇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6-0097-1.5

一、完善的总体思路

要完善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标准,首先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指导理念,要敢于借鉴和吸收使用国际规范标准及国外的先进经验,还要细致分析我国的现实状况,深入总结归纳我国已往的会计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避免盲目照搬国外而不考虑我国国情的失败教训,不能因为“改革”而进行“改革”,抛弃我国原有的有效的会计制度、原则和方法。改革要积极稳妥,适时推进,使得修订后企业会计准则不但具有前瞻性,而且也不会太超前,保证其具有可操作性。在完善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标准的过程,也需要在整体设计中处理好改革的统一管理、权力下放的关系。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建设,还需要相关各部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会计改革铺平前进的道路,消除来自“后方”任何威胁。

二、完善的基本设计

(一)与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

在推进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标准改革时,一定要重视事业机构的复杂现实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各个业务单元的特点,进行整体规划和分类改革,不能一概而论,不能搞“一刀切”的改革。由于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很不相同,可分为全部财政拨款型,差额财政拨款型,自收自支型和企业化管理型,而且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的基础不统一,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标准的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应考虑到不同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根据其优势特点进行不同改革步骤,循序渐进,逐步实现。

(二)与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相配合

在编制2007年和2008年的部门预算和其他相关文件中,中国财政部提出了“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改革要求。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体制相结合不仅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处理和财务信息报告披露的各种会计信息、数据是我们进行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前提基础。从而可以看出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标准的改革对财政部要进行的这两项改革的意义重大,所以我国财政部在积极进行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同时,应确保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标准改革同步进行,互相促进发展。

(三)与资产管理相匹配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是我国政府各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在事业单位的顺利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单位资产的采购,储存,使用,收益和处分等资产管理的环节是单位的日常运行过程,这些环节均与会计制度直接相关,需要一套完整的,适当的会计原则和方法与之匹配运行。这决定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不是一个孤立的改革,而要以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为基础和保证。

(四)适应会计准则的变化

从学校教学研究的课程设置来考虑,或从实际操作中运用的会计原则和处理方法来考虑,我国事业单位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的会计制度是相互独立的,各成体系。然而,在理论上看,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不仅需要与事业单位本身的改革结合进行,还需要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总体形势相配合进行,与国家的各种体制改革相配合进行。实际中,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需求出现多样化变化,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也不断创新,很多地方可以借鉴或参考的企业的会计处理原则、方法。由于,我国的会计准则的改革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与国际企业会计准则趋向一致,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要突破与企业会计制度相互独立,各成体系的运行模式,实现两者很好的连接统一。

三、完善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会计目标

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目标有“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这两个目标是值得肯定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标准还未对“会计目标”做出明确的解释和具体的分解,所以这将是我们进行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改革时需要努力的方向。根据“会计目标”的设想,本文提出以下思路:

1.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标准应该是“会计目标”的在第一章的“总则”里正面、具体的提出,以确保会计基本理论(框架)的总置。

2.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标准应该把 “会计目标”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信息需求的不同和如何提供这些会计信息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解释。

第一,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有:(1)政府及其部门。政府为事业单位的运行提供财政支持,还为其日常操作提供协调管理,因此政府及其管理部门具有的投资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是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2)捐助者。虽然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捐赠收入所占比例较小。但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捐赠将逐渐增大,因此,捐助者也会需要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他们是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重要使用者。(3)借贷人。虽然政府资助资金是事业单位运行的主要资金来源,但当其追求短期加速发展,国家财政拨款不能满足其需要的情况下,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单位和个人贷款是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借贷人想要知道债务人偿付能力就需要使用其会计信息,因此,借贷人也是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重要需求者。(4)社会大众。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大众服务,而且,社会大众中还存在潜在的投资者和潜在的捐赠者。事业单位向大众提供会计信息公开一方面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吸收更多的投资。综合说来,上述四类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由于与事业单位的具体联系和关联度是不同的,所需的会计信息业是不一样的,具体是:(1)政府及其部门。需要了解事业单位的的资金来源情况以决定是否给予资金和给予的资金量,还要分析企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和资产运营是否合法的,合理。(2)捐助者。需要了解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特别是其捐赠资金的使用效率)来决定是否捐赠及捐款数。(3)借贷者。需要了解事业单位的的现金流量和债务偿还能力来判断其借款可能产生的坏账准备概率和数量。(4)社会大众。社会大众是事业单位的潜在投资者、债权人和捐助者,需要了解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现金流量,发展潜力和社会声望等方面,以决定是否投资,支持,协助此事业单位。

最后,关于如何提供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财务报告是会计信息的载体,事业单位通过设计和编制会计报表及披露表外信息来提供各方所需信息。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等。另外,表外披露也是提供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一些非数字财务信息,例如事业单位的组织文化、对社会贡献等情况,可通过表外披露的方式提供。

(二)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完善

对我国事业单位的现行会计制度中“会计原则”中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完善提出的改进方案如下:

1.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应明确提出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概念,安排在“总则”或“基本标准”项目之下来说明,以显示其概念框架的地位。

2.大胆的、探讨性的提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限制条件是“成本原则”,完善统一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体系,提高编制财务报表的权衡各信息质量要求的一致性、实践可操作性。

(三)从会计要素视角进行完善

我们现行的事业单位中会计要素的确认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与企业单位会计要素确认的权责发生制不匹配。因此,我们根据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需要,结合会计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提出了如下改进方案:

1.对“资产”的定义要突出“预计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概念特征。由此我们对“资产”的一个初步的定义是:事业单位通过过去的公共服务或商业活动形成的,并由事业单位拥有或控制的,预计会提升事业单位提供服务的能力或会给事业单位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

2.对“负债”的定义要突出“现时义务性”的概念特征。由此我们队对“负债”的一个初步的定义是:负债是指事业单位由于过去提供的公共服务或商业活动形成的,预计会削弱事业单位提供服务的能力或会使事业单位经济利益流出的现实义务。

3.还要特别关心净资产中除去财政拨款外的捐赠收入和投资者的利益部分,要对“净资产”进行明细科目划分,具体分类设置要仔细研究确定。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美国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讲座[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财政部会计司会计准则考察团.澳大利亚、新西兰会计准则考察报告[J].会计研究,1999(7).

第11篇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1-0133-01

在初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一般是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其课堂教学归纳起来主要有六种课型。下面,笔者就基于小组活动的综合实践活动六课型及操作流程,分别作简要阐述:

一、选题指导课

1.活动目的:确定主题,主题分解。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生活背景中的现象与问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题,小组或班级归纳、整理后确定活动主题。再进行小主题分解,成立实践活动小组,并对小组研究课题进行论证。

2.一般流程:发现问题,生成主题—讨论交流,分解主题—组建实践小组—论证形成研究课题。

3.操作要领:发现问题。课前通过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实践情境中发现问题,引发、生成主题;汇报发现问题。组织学生将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报交流,教师用简洁的语言记录问题;问题归类提升。将问题进行比较、归类和提升,引导把类似或包容交叉的问题归为一类,将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分组选择问题。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兴趣相同的学生自愿组成3~8人实践活动小组,进行简单分工,并论证研究的主题。

二、活动策划课

1.活动目的:根据确定的探究问题,各组制定活动计划、策划实施过程。

2.一般流程:小组策划、制定计划—全班交流,修订计划—小组改进,具体分工。

3.操作要领:学生进行活动策划。小组讨论,完成小组分工和活动计划。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班级汇报小组活动方案,与其他同学交流;班级讨论小组活动方案。组织学生对各组的活动计划进行讨论。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帮助完善活动计划。

三、方法指导课

1.活动目的:通过讲座、研讨、模拟等指导学生掌握、运用调查研究与言谈、文献收集与处理、试验研究与观察等基本实践活动方法。

2.一般流程:问题解答性:收集问题—疑难解答—归纳整理;知识交流性:小组交流—知识共享—总结评价;专业讲授型:确定内容—聘请专家—现场培训。活动传授性:导入—学习编写采访提纲—小组设计采访提纲—学习采访技巧—创设情境,模拟练习采访—课堂总结。

3.操作要领:结合具体的主题活动,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主要活动因素,指导学生掌握一般的活动程序;将方法论的指导与方法实践相结合,形成方法论系列,探讨方法论教学的途径;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指导,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知。

四、总结交流课

1.活动目的:各组交流处理好的资料,展示实践成果,畅谈收获体会,进行活动反思评价和活动延伸。

2.一般流程:分答辩式总结交流课和小组汇报式交流课两种。答辩式总结交流课基本流程为:主持人介绍答辩程序—分组陈述或展示—教师与学生针对性提问—研究小组当场作答—主持的教师作总结性评价;小组汇报式交流课基本流程为:主持人介绍成果汇报要求—分小组进行成果汇报—教师、学生针对性提问—总结性评价。

3.操作要领:成果呈现形式多样。成果展示方式多样,如办展览、开辩论会制作网页、举行竞赛等;尽可能地运用信息化手段分享过程,呈现多样式和个性化表达,

五、项目设计课

1.活动目的:学生开展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

2.一般流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分组商讨设计方案—交流、修正方案—分组设计—展示设计成果—总结评价。

3.操作要领:包括社会性活动设计和制作应用设计等类型,如一次社区宣传活动策划、改进某一设备等;可与劳动技术教育相结合,以平面或立体设计、制作为主;班级逐一展示设计成果, 展示中进行互动式的提问和评价。

六、实践体验课

1.活动目的:在参观、考察、访问、社区服务等活动体验中,使学生关心社会、参与社会生活,获得积极的价值体验。

2.一般流程:激趣,提出活动主题—小组商讨实践活动方案—班级交流、论证、修订—实践活动体验—交流活动感受和收获—评价反思、总结。

3.操作要领:“外出活动规划表”一般包括:活动主题、活动过程、活动路线等;活动体验可以是一次活动,也可以在班级交流活动感受后,组织二次、三次深入体验;室外实践结束后,组织学生全班交流活动感受和收获,可用图片、音像资料、考察报告等方式展示实践成果。

第12篇

2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是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的有效途径,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供电企业而言,由于长期以来的封闭格局,过于强调自力更生,习惯于故步自封,限制了企业前进的步伐,供电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企业管理水平、经营理念、员工综合素质等方面都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大型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要求。而通过开展对外交流,不仅能使我们尽早地了解、熟悉、掌握引进设备如开关、变压器、电缆等的性能,特点和工艺,还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如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质量管理方法、财务管理方法等,以提高企业实力与人员素质。采取对外交流的形式之一如请外国专家到现场指导,可使更多的技术工人掌握先进工艺,施工技术;派遣技术骨干、后备干部参加对外技术交流(如中长期有针对性地到国外学习、培训),也可培养出一批思路开阔、反应灵敏、了解世界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易于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于工作实践的供电企业所需人才。

企业要发展,离开科技不行;科技要进步,离开人才不行。开展对外交流,既能利用国际先进技术资源,又能借助外力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才,这是一种花钱少、收效大、事半功倍的好形式,对加速企业的发展是有利的和必要的。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使我们的管理和科技人员及时获得新的信息,更新知识,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供电事业的发展。

武汉供电公司是隶属于湖北省电力公司的特大型供电企业,承担着武汉市800多万人口、8467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供电任务,输变电设备数量和供电能力在华中地区处于前列。鉴于武汉供电公司所处的重要地位,企业除需要搞好内部管理外,还必须放眼世界,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学习国际社会一切先进的东西,为我所用。要真正成为与国际接轨的一流供电企业,必须通过学习、吸收世界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管理水平。通过引进国外智力,使广大科技和管理人员的观念得到更新,职工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和科技咨询活动,推动本企业的科技进步,为企业的设备和技术引进工作提供可靠有效的信息,拓宽在电网建设规划、城、农网改造、经营管理工作方面的思路;通过不断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装备水平,缩短我们与发达国家供电技术与管理水平的差距。

二、开展对外交流必须坚持不懈,加强管理

武汉的供电事业是十九世纪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产物,早在1892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纱麻四局就有电灯1140盏。武汉供电公司的前身—1906年成立的既济水电公司大王庙电厂的发电设备就是购买的英国产品并由英国工程师指导安装。解放后我们与国际间的联系也从未间断过: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建设的青山电厂就是由苏联提供的设备及技术;1956年在敷设青谌线35千伏过江电缆时请的是日本专家指导;七十年代我公司技术人员就被派往非洲援建埃塞俄比亚电力工程;七十年代中期我公司专技人员出访罗马尼亚、日本、德国等国,参加国际会议、研修、考察、招投标,设备验收、培训等交流活动;八十年代初投运的500千伏凤凰山变电站引进了两台日本生产的变压器及瑞典生产的静补装置和监控设备;尤其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交流达到了,我们坚持不懈地开展这项活动,认真进行管理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积极开展技术交流活动

请外国公司前来举办技术介绍会或研讨会,这对我公司的发展和规划,对更新人们的思维和观念、提高文明程度,以及对具体的管理模式的制定、确定设计思路、设备选型等都大有裨益。十多年来,我们每年都要组织多次与外国知名厂商的技术交流,交流内容涵盖中高压电缆及其附件技术、输配电设备,配电自动化系统及设备、功率电能精密检测技术等诸多方面,仅**年10~12月间,我们就组织了4次40人以上的技术交流会。这些对外技术交流活动,既有利于我公司专技人员及时了解国外的新技术发展动向,又有利于我们的设备选型和技术引进工作。在这些卓有成效的技术交流基础上,武汉供电公司陆续使用了一些进口的电气设备,在10个变电站投运了引进的变压器、电容器、GIS组合电器及开关装置,在17条输、供电线路上使用了XLPE电缆、中间接头、终端设备及架空导线等,这些设备在电气参数、环境保护、节能降损等方面都比较先进,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及公司的整体运行水平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此外,我们还尽可能地组织技术人员参观国内举办的大型国际电力设备和技术展览会,在这些展览会上也可直观地看到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和产品,这是一种投入最少的“国际考察”。

2、聘请外国专家进行技术咨询

1996年5月,我公司通过武汉市政府外办和国家外专局,从德国退休专家局请来了经验丰富的电气工程师,就输配电技术进行了为期三周的专题技术咨询讲座。德国专家向我公司专技人员介绍了德国城市电网规划、电网调度通讯及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并在参观、考察、座谈之后,就我公司当时的状况提出了十五条书面咨询建议。我公司和各方专家一致认为,这些建议提得很好,对武汉电网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公用照明采用三相系统供电”,“供电企业要有一支能够进行各种技术测试的机动测量队伍”等建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些已进行了改进,有些还在继续完善之中。

3、有计划地组织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出国交流

从1985年起我公司就开始有计划地派出专技人员赴国外进行对口研修、培训,其特点是时间短,收效大,引进智力的层次高,出国培训人员回国后都能对所学的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例如,1999年,为加快城网配电自动化的改造进程,我公司派出了8位中青年专技人员赴日本东京电力公司进行为期三周的培训,回国后都各自撰写了1~2篇技术报告,并很好地完成了公司的配电自动化规划制定工作。在引进设备的同时,我们也注重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仅电缆技术一项,公司就先后派出38位工程技术人员赴瑞典、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培训,如今,公司已拥有一支了解国外先进施工工艺、技术娴熟并具备一定资质的电缆施工队伍,他们不仅担负着公司高压电缆的施工任务,还多次协助其他省、市兄弟单位出色地完成了进口高压电缆接头和终端的安装工作。2002年,公司派出2名年轻的生产技术骨干参加湖北省电力公司组织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赴加拿大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学习,回国后,他们不仅撰写了有一定价值的学习论文,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成绩,如今,这2人都担负着重要的领导工作,其中1人还走上了公司领导的岗位。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我公司先后派遣人员出访了法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其中,仅参加各类技术培训的人员就达152人,这些培训活动在更新知识、开阔眼界、提高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4、重视对交流成果的管理、跟踪与推广工作

对于每批出国人员,都要求他们在回国后认真进行总结,写出出访报告,以扩大出访成果,我们阶段性地汇编《出国考察报告》,共收集考察报告110多篇,对部分有价值的报告我们还推荐刊登到公司刊物《武汉供用电技术》和《武汉供电》上,起到了良好的交流和借鉴作用。另外,对于学用结合较好的作法,我们进行跟踪调查与总结,加以宣传与推广,例如在XLPE电缆的施工中,电力工程处的出国培训人员灵活应用国际新技术,闯过了一道道技术难关,保证了电缆施工质量,我们及时总结和推广了他们的先进经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5、重视外语人才的培养、储备

开展对外交流,少不了外语这个重要工具。我公司十分重视外语人才的培养、储备,一方面,对于专业工作者,让他们多参加各种外语强化培训班和随团出访翻译工作,不断提高他们驾驭笔头或口头外语的能力;另一方面,做好外语的推广普及工作,从员工中培养筛选外语人才,为公司的长久发展打牢基础。公司多次组织外语培训和外语知识竞赛,举办了二期BFT考试英语培训班,有36人取得BFT高、中级合格证,合格率达88%,从而储备了一批外语水平较高的人才,也为公司开展对外交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还积极鼓励员工参加各类外语竞赛活动,如在湖北省电力公司组织的历届英语知识竞赛中,公司多名同志进入了省公司外语人才储备库,并有1人获得了省公司兼职英语翻译资格。**年,我们组织了一次全公司性的科技论文翻译活动,并将部分好译文通过《供用电技术》专刊予以发表,为广大英语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应用外语知识、交流和提高外语水平的园地,激发了他们学英语、用英语的热情。我们还计划在公司内部成立一个英语沙龙,将对英语有兴趣并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员工组织起来,不定期地开展学习、研究与口语练习活动,创造一个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良好氛围,让英语爱好者在交流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三、关于对外交流工作的思考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是加快供电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供电企业的对外交流今后必须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1、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供电企业要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拓展思路,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一切先进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服务管理、人才管理、财务管理等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经营方式,不断创新提高。开放、交流的途径十分广泛,既包括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又包括引进国外的智力。与资金、技术相比,智力是活的知识力量,它的作用是远非设备、书本、资料、图纸所能代替的。在引进设备的同时,可通过合作设计、合作制造、合作开发等形式,引进技术,培养人才,取长补短,提高我们的自主开发、应用能力,走出一条适合供电企业快速、持续发展之路。

2、加强计划性,做好预安排。要针对城网、配网、农网建设、企业管理、多经企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开展对外技术交流。结合供电企业的发展需要,配合一定时期内企业的中心工作,做好对外交流项目的计划,并充分保证其实施。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公司对外交流的侧重点已有所调整,除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技术外,还要积极为多经企业牵线搭桥,及时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努力为多经企业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为其开发适应市场的产品乃至“走出去”提供有效的建议和帮助。

3、着力培养中青年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要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大力实施人才战略。派出人员的选拔必须遵循德才兼备、按需派遣、学用一致、确保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按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年龄层次、身体状况、外语能力等方面的条件,多派出中青年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通过举办多种类型外语培训班及对外交流系列形式培养出一批精通外语、熟悉国际惯例、善于运用“游戏规则”进行商贸、谈判等活动的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同时,还要考虑交流项目的系统性,使派出人员通过对外交流活动成为精本专业、通相关专业、懂其它专业的一专多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