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

时间:2022-06-26 14:17: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作文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作文教学

第1篇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的性质是以学习语言文字为主,同时提高思想觉悟、发展智力技能、扩大知识视野、陶冶审美感情的综合训练。

关键词:小学作文 教学方法 浅探

小学作文教学更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个性的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的性质是以学习语言文字为主,同时提高思想觉悟、发展智力技能、扩大知识视野、陶冶审美感情的综合训练。

注重引导,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学写作文的小学生,培养他们写作文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学生感到写作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充满快乐和自信。我是这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的。多鼓励、少批评。小学生在写作中不是中心不明确,就是选材不典型,描写不生动,更不用说错别字、病句等毛病了。如果教师都按标准来打分、写评语,学生就会感到作文高不可攀,没写作文几次热情就会减弱。所以,对学生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文,老师应以肯定为主,尽量挖掘出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表扬。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激励他们取得成功。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展示习作的空间,为他们的写作热情再添一把火。每次作文后,我总是让学生们在班上读一读、评一评。写得好、有进步的,进行表扬。

注重创设情境,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也就不会乐意去写.。这是因为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音像创设情境;可以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可以利用语言创设情境;可以利用作品欣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游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生动的表演创设情境;还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创设情境等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有应以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最终目的。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开展作文教学。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作文当前教学的需要。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甚至抄袭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为了使学生能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时的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出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组织学生参与生活。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

鼓励大量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大量阅读各种书籍,对写文章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古代如此,现在也一样。大量阅读可以积累词语。作文由若干句子组成,而句子则是由词语构成。日积月累,学生就可以积累大量的词语,在以后的写作中就可以信手拿来使用,选择最适当的词语。这样就可避免作文时语言乏味、无话可说的现象出现。大量阅读可以掌握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好的文章,除了题材新颖、言辞优美、生动具体外,还要有恰当的表达方式。如果大量阅读各类文章,就可以学到各种表达方式,写作时就可以根据体裁和内容的需要选择最佳表达方式,这样可以使文章变而不乱,起到引人入胜、使读者欲罢不能的作用。大量阅读可以丰富情感体验,如果大量阅读各类文章,学生就可以体验作者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如果读得深入,甚至可以同作者同欢乐,共哀愁,体味人生的喜怒哀乐,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有些学生在阅读时,文章里写的事正好与自己的一些经历相同或相似,因而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的体验多了,学生的情感自然就会丰富起来,写起文章来就会融进自己的感情,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那种干巴巴的“感情”,从而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

利用网络进行作文教学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为表达媒介的、注重网络写作素材资源使用的、更便捷于交流发表评价反馈的、充分体现写作主体的个性表达、自由表达的一种全新的作文训练。小学生网络化作文的训练能唤醒学生的读者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改变学生的评价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小学生作文无兴趣的老大难问题。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办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技术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生动、明了的作文情境,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写作?写作的内容是什么?方法怎样?可以采用哪些途径等。这就要求教师在事先进行充分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依托网络,自主练习学生循着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形象生动的网络课程开展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有个体学习行为,又有协作学习行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进度不一样,习作的水平也不一样。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角色仅仅是教学活动的宏观管理者和学生学习困难的解答者或引导者。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注意积累、乐于交流、勤于动笔等良好习惯,指导他们把生活实践、生活素材与作文实践联系起来,使他们由怕作文发展到爱作文,会作文,写好作文。

第2篇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长期以来,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也难。

作文难,究竟难在哪里?总结过去,我认为,作文难固然有其写作本身的难度,但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原因。其一,多年的“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看分”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抑制了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而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囿于课本本身,忽视了教学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学生视野狭窄,词汇贫乏,认识水平低,学生感到有话不会表达;其三,多年来,在作文教学中,没能从整体上把握小学各年级作文教学的阶段特点,忽视了小学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要求普遍偏高,没有遵循作文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因而收效不大。

如何解决作文教学中这一难题呢?

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认识事物的能力。简言之,小学生作文就是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水平”的体现,作文教学应促进这两种能力的和谐发展。据此,小学作文教学要从培养写作兴趣入手,开辟两种渠道,分清三个阶段,抓住三个训练,使小学作文教学构成一个科学的训练过程,较好地解决作文教学中的难题。

二、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内容

(一)激发作文兴趣,把学生引入有话要说的境地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因此,要让学生有话说,就要求教师把作文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喜欢写作文。

第一,先观察后作文。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激发其积极地思维,进而产生表达愿望。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观察图画和实物,或者指导学生参观,然后按照教师的指导写作文,学生很有兴趣,写的文章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

第二,先实践后作文。如有计划地设计游戏,编导小品,外出旅游等。学生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兴趣盎然。由于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增长见识,提高认识能力,因而写的文章很有条理,语言也比较生动活泼,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

第三,抓时机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觉不到困难。例如,课间一个精采的场面,运动场上精采的表演,课堂上发生一个有趣的“风波”,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写下来,或者在讲读课文中补写一个情节,续写一个结尾等。学生写起来感兴趣,“难”字似乎不翼而飞,达到练笔的目的。

第四,创设情境写作文。创设情境是为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达到作文训练目的而创设的。试举一例,全校卫生大检查前一天,五年级四班又上作文课了。我迟迟不到教室,而提前做了一番设计:卫生优胜流动红旗被一根教杆支在了黑板中间,摇摇欲坠,旁边写了一个醒目的大问号。学生们见此情景,大惑不解,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五分钟后,我才走进教室,要求学生自己起题目把刚才的所见所闻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下来。顿时,同学们有了兴致,挥笔写起来。有的同学以《奇怪,带问号的流动红旗》、《我明白了》等新颖的题目,在二十多分钟内,写出了三百多字的富有情趣的作文。

(二)开辟两种渠道,引来作文的活力

开辟作文训练的两种渠道是:其一,从生活中学习作文,即引导学生写观察作文。丰富多采的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花鸟虫鱼、风雨雷电、写观察日记,鼓励学生把他们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所见、所闻、所感写在日记里。这样,既丰富了作文素材,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又有效地进行了练笔。其二,从阅读中学习作文,解决怎么写的难题。包括两个方面:(1)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从教科书中学习作文,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结合课内作文,紧扣训练重点,统一要求,严格训练。(2)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习作文。语文教材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例子,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把知识形成能力,就必须加大课文阅读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增长见识,提高认识水平,才能提高作文能力。

(三)分清三个阶段,遵循作文训练的规律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是从低年级的“写话”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写成篇作文”。起于“写话”,间于写“片段”,落脚于“篇的训练”,三个阶段有着内在的联系,三个阶段具体的要求是:即低年级说写提早训练,贯穿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每周设两节说写训练课,以词句训练为主,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会说一句完整的话,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说一段通顺的话,然后写下来。中年级集中力量说好、写好“片段”,达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楚,到四年级由片段训练过渡到能写简单的记叙文。高年级成篇综合训练,突出加强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表达、修改等六项基本功训练,达到内容具体,有条理,有中心,有重点,有真情实感,能展开想象和联想。

(四)突出三个训练,提高作文能力

在作文过程中,要突出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构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从一年级起,乃至从幼儿园起,就要对孩子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教材,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指导看图,看实物,带领学生参观、游览,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留心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方面,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训练:(1)细致地观察;(2)有序地观察;(3)抓住重点观察;(4)用多种感官观察;(5)边观察边想象和联想。

第3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困境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质量相对落后,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能够“对症下药”,致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始终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师要加强农村小学作文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本文将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困境进一步地分析和探讨,并且提出了相关的突围建议。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知识面狭小

由于农村的教学物资匮乏,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时只能局限于教科书,这使学生的知识面狭小。而且农村学生的生活条件有限,生活单一,没有丰富的习作素材,又因为学习竞争力较小,往往养成了不爱看书、读报的懒惰习惯,因此,也就缺少对语言知识的积累,并逐渐导致自身的阅读写作能力下降。

2.教师对写作能力重要性的认知不足

近些年,由于国家对农村学校的监管力度不足,从而使大部分农村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负责,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把课本的知识教给学生,也不对其拓展延伸,这就无法启发学生思维能力。教师的教而不启,使得学生只能一味地听从教师教学。

3.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受到各种教学条件的制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只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无法对教师所教的内容产生兴趣,从而在课堂中无法集中注意力,也就无法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久而久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下降[1]。

二、针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提出的策略

1.教师应利用农村广阔的天地进行教学

尽管农村的教学资源匮乏,但是农村却也有着丰富独特的教学资源,像农村的风土人情、自然环境、广阔的天地这是城市中所没有的,因此,农村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写作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贴近生活,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作文第一单元《写景》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教室外面观察景物,使学生能亲身感受到景色的美丽,从而产生真实的思想情感,并将自身的感悟应用到写作中。像秋天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去操场观察秋天景色的特征,以及秋天事物发生的变化,久而久之,就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2]。

2.教师应加强学生的阅读与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只有通过阅读文章,积累其中优美的词汇,才能在写作时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并能有效地将这些语句用到写作中,从而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生活中传统文化》,教师要让学生先搜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材料,然后让学生交流探讨。包含在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很多,有民族艺术,如书法、国画;有民间艺术,如木偶、剪纸;还有传统节日活动,如元宵节闹花灯、端午节赛龙舟等。通过交流,学生既锻炼了口头表达的能力,也丰富了习作的素材。

3.教师应培养学生记日记的习惯

要想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教师可以在平时帮助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学生会将每天发生的事情用优美的语言写到日记中,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良好的写作能力。作文形成的基础就是日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使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和词句,以便轻松地应用到写作中。在刚开始训练学生记日记时,教师要使学生明确记日记的作用与意义,掌握日记的格式,每周都要写观察日记,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另外,让学生选择有意义的事情写,不要让学生每天写的日记如同流水账一样。教师也要及时地批改学生的日记,改正学生在写作时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总而言之,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关乎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影响着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农村教师要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作文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受作文的作用与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也只有主动学习作文,才能够逐渐地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 写作兴趣 语言能力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也是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重点。小学作文是小学生运用儿童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过程。它能体现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也是对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途径。小学生作文,原本应该是言为心声,坦诚相见,可事实上不少小学生作文中的假话、大话、空话、套话比比皆是;而在作文教学上遵循的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出题学生做”的教学原则,缺乏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无法调动儿童的写作动机。不少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是“横眉冷对作文纸,低头干啃铅笔头”,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厌倦心理等,这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如何找到有效的作文教学策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小学生写作动机的激发策略

首先,在小学生刚刚接触作文时,教师要树立他们写作信心。教师的命题要小而范围要广,如:周围的静物、动物、自然景物以及师生之间的日常生活片段等等,教师和学生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他们用自由之笔去描绘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只要是学生自己的见闻、感受或想象等都要鼓励他们写下来。

其次,教师在修改作文时要挖掘亮点,赏识评价,针对不同的学生,大力肯定习作中的优点,增强他们写作的自信心。对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避免他们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教师在指出他们习作中的优点的同时,要客观地指出不足,使他们明确努力的方向。对形象思维不够强、害怕写作的学生要始终坚持以鼓励为主,只要他们的习作中有闪光点,哪怕是一句话写得优美,一个词用得准确,甚至是一个字、一个标点用得恰当,教师都要给予呵护与赞扬,让学生在赏识中激发自己写作的信心和兴趣。

第三,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上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二、小学生写作素材的扩展策略

首先,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让写作教学走进生活,丰富写作素材。只有让学生接触周围世界的各个局部,他们才能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积累各种日常生活常识,从而为他们的写作打下基础,如:在公园内体验到春天的桃红柳绿、万物的勃勃生机;在竞赛场上感染比赛的精彩激烈、胜利的自豪喜悦;到家庭里,体味浓浓的亲情、饲养鱼鸟的悠悠情等。让学生通过自己对生活点点滴滴的观察和体会,写出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其次,在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在一天中做过、看过、听过、想到的事情里选印象最深,最有意思,最有趣,或者只要是自己最想记的内容把它写下来,长短不限。再在星期天对所记录的材料进行筛选、优化、归类,挑其中两三件自己认为最有意义或最感兴趣的事,作一些回忆与联想,加上“事情的经过”、“人物言行”、“个人感受”等元素,把这些素材记得明白些、详细些,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众多生活素材的合理取舍的水平,也培养了他们扩句成段的意识,锻炼了他们初步的作文能力。一段时间下来,再对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素材进行分类。只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学生必然能建立起丰富的生活素材库,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鲜活内容。

三、小学生作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策略

在作文训练中,要刻意激励学生积蓄思想内容,发展他们概括、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大量的阅读可起到熏陶作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整体能力。从广泛阅读入手,才能帮助学生解决“有物不会言”的问题。广泛阅读不仅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写作模式,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教师要经常给学生推荐读物,如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优秀作文选和科普读物、工具书之类非文学读物,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习作提供帮助;同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教师还可通过开展“读书节”、“成语故事赛”、“课前五分钟”等活动,创造活学活用的机会,将书本内容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语言材料储备。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以杜绝“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一味抄作文选的现象。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小学作文 病态教学 解决对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真情真意和与人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在认识自我、认识外部世界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因此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应试教育思想作祟,小学作文教学陷入了学生怕作文、恨作文、不爱写、不会写,教师不会教、没法教、教不会的怪圈,呈现出一种病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模式单一,题目教师出,文章教师批,优劣教师评;

习作目标超纲,评价标准定位过高;

命题形式呆板,内容狭隘化;

重视技能方法训练,忽视学生兴趣情感体验;

重理论灌输,轻实践应用,重作文套路,轻个性发挥;

作文讲评形式化,缺少激励性。

学生习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作文意识薄弱,畏难情绪严重;

内容空乏,语言无味,想象干枯;

童真缺乏,脱离生活体验;

语言成人化,材料雷同化,结构单一化;

技巧笨拙,主题平庸,过度模仿,缺少创造性;

字迹潦草,错字连篇,惨不忍睹。

小学作文教学的这种病态特征,成为制约语文新课改的重要瓶颈,严重束缚了学生人格的个性发挥。那么如何帮助小学生克服怕作文、烦作文的心理,从而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只有对症下药,从观念、教法、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才能使小学作文教学实现本位回归,让学生的习作返璞归真。

一、兴趣为先,还作文以情致

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陶行知先生亦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兴趣是学生习作的强大内驱力,它能调动各种积极的主客观因素为学生的写作服务,使学生怀着跃跃欲试的心态、轻松愉悦的心情开始写作。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如利用电教媒体、小品表演、游戏等),利用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共鸣,并创造条件,营造情感倾吐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厌烦心理,激发写作动机,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怕写”为“乐写”,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和爱上作文。

二、扩大阅读,增加作文内存

“书是有字的生活”。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由此可见,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阅读,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多读”是关键,应当引领学生走进书的美妙世界,积累作文素材。一是注意课内积累,熟读熟背课本上较好段落或语句;二是开展课外阅读,读中外名著,读百科知识,读童话传奇,读儿童文学,粗读细品,摘抄一些优美词句、精彩片段,随时翻阅欣赏;三是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成果汇报”活动,在活动中把自己的“采蜜本”拿出来相互交流、欣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享受读书带来的成就与快乐。如此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写起文章来,那些优美词句就如泉水般涌出,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三、走近生活,拓展作文空间

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叶圣陶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家门,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尽可能多地创造让孩子深入生活的机会,精心组织设计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吸引孩子们积极参与,亲身体验,获取直接经验,进而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通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学生获取了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最终达到了成竹在胸、妙笔生花的境界。

四、自由表达,倡导真实写作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习作“怎样想就怎样表达”。自由表达,真实写作是小学生写作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宽松的习作氛围,对习作的内容、形式、字数等不作任何限制,只要心中有话就可以写进去;可以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真实想法,做到我写我看的、我写我想的、我写我做的,增强他们写作的自信心;可以允许他们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看法。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解放,心中的想象才能得到真正的放飞,个性和才情才会得到彰显,继而进行创意表达,写出真实的作文。

五、以说促写,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实践证明,“说”有助于“写”,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能锻炼学生选材、构思、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重书面,轻口头”的观念,加强小学生的口语训练,坚持由观察到说话、由说到写,读写结合、以说促写,不断协调说与写的关系。例如,利用早读、阅读课、自习课进组织演讲比赛、诗歌比赛、口头编故事等训练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即兴设计作文开头、结尾,最后进行口头作文。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激发学生的演讲兴趣,达到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感受成功,增强作文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学生作文完成后,需要的不是批评,而是鼓励和帮助,为此在作文教学中要积极改变评价方式,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首先,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作文,要懂得欣赏孩子特有的原始、稚拙、可爱的语言和新奇大胆的想象。评价语言应该是欣赏的、商量的和富有建设性的。其次,创设修改平台,放手让学生自评自改,互相观摩。指导学生批改自己的作文,再给其他同学批阅,并相互评改,然后将相互评改过的作文和自己的作文相比较,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再次,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和广播站等宣传阵地,使学生在墙报上读到自己的作品,在广播站能里听到自己的作品,或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成就感,激发写作兴趣,引发强大的创作动力,把写作当成一件乐事。

总之,作文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的精雕细琢,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只要广大教师立足于新课程的理念,不断创新作文教学的形式,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鼓励学生积累素材,走进生活,写出真情实感,充分感受作文成功的喜悦,小学作文教学就一定会走出病态的误区,创造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钱瑾.开放作文教学体验作文乐趣.小学语文教学,2002,(6).

第6篇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阶段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解决策略。然而,现在的小学作文教学似乎走入了死胡同——如果技巧教得过死,就成了八股文,学生提不起兴趣;不教,学生的时间有限,在规定的时间内的确不是所有学生都能下笔成文。

小学作文教学中出现的症结在哪里?其实就在教与学上,归根结底就是失去了作文中应有的“情趣”与“创新”。“情趣”和“创新”是教学相长的核心要素,是小学生喜爱写作文的两个重要的内驱力。

一、小学作文的教学,应该是“情趣”的教学

想起小时候,我对于写作文是那么的热爱。我记得清清楚楚,我的语文老师,最喜欢带我们到野外去观察,观察春天,观察小鸟,观察小虫,观察大自然中的一切……那时,我的心是快活的,我恨不得写下自己所看到的一切!

想一想,给孩子讲作文时,我们太把作文当一回事了,总以教师的身份去教这教那,一切都是我们咀嚼过的,学生吃起来怎么会感觉有味儿呢?怎么会感觉到作文的乐趣呢?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着逐渐改变这一做法,和学生一起以游戏的心态,从激趣入手,同学生一起观察,一起分析,一起分享,一起创作。逐渐地,作文课堂变了,课堂上充满的是欢声笑语,不再是以前的满堂灌输;课堂上更多的是情感和兴趣的激发,不再是以前的例文加方法的干瘪指导;课内外更多的是以游戏、情境、故事、小品、幽默剧、课下调查、实地观察等代替了作文的单一读写……现在,我明显感受到了学生在作文上的转变。这不就是“情趣”的魅力所在吗?

唯有情趣,才能调动学生写作的最真实的情感,拨动学生热爱写作的琴弦。基于“情趣”,我们看到,吸引小学生的作文教学,都是在“玩”中学的作文。情境中写作文是玩,故事中写作文是玩,活动中写作文也是玩,甚至可以变着花样玩玩不同体裁的作文——玩童话,玩寓言,玩课本剧,玩小说,玩书信日记,玩图画作文等。这样一写,学生的兴趣大增,就不再觉得对作文恐惧了。

二、小学作文的教学,应该是“创新”的教学

作文训练的核心是思维训练。思维的途径有观察、想象、分析、综合等,而无论是材料的取舍还是组织成文,都离不开思考,都在进行着思维训练。听、说、读、写、思,最后都必须指向一点——创新能力,创新才是作文(古今所有的文章,不管是文笔还是立意)的生命力所在。

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现在作文思维的训练过程和方法上,必须从有为到无为,从有法到无法。在作文的初级阶段可以让学生从看、学范文,特别是同龄人写的范文入手,虽然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乃得其下,但借鉴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思维开发的过程;进入中级阶段后,应过渡到逐步从经典作品中学语言、学文法,尤其是向优秀作家们学习,学习他们的写作技巧,学习他们的创作精神,创新思维;而进入高级阶段以后,作文就是学生的一种创新、发明,不论是审题立意、布局谋篇,还是遣词造句、语言表达,都需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这就是一个创造、创新的过程。

总之,“情趣”和“创新”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真谛所在,教师应大胆地鼓励学生,用“我”的自由之笔,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显“我”的自在之趣。

第7篇

关键词:作文 改革 能力 兴趣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总地来说,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作文教学一直是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学生普遍存在“听说作文,如见猛兽”的心态。如何以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呢?几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转变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写作是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现今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中过分偏重作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即使强调思想内涵在实际操作中也只是流于形式,另外,假话、套话、空话、大话连篇累牍,导致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他们讲真话,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想写,写自己想写的,所追求的,所欣赏的,同时促进他们知、情、意、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

二、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

学生是作文的主人,作文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写作兴趣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①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培养写作意识;②注重平时积累,做到厚积薄发;③开创多种训练形式,提高写作能力。其次,要注重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①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给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②大胆放手学生作文,肯定他们的创新意向,给学生广阔的创新空间。③踏踏实实地抓好学生思想素质,语文素质等各项基础素质的培养。④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创造意识。

三、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1、阅读。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

2、教学生留心观察,为作文打好根基。相信大家都发现,只要一提写作文,大多数孩子的眉头是紧皱的,因为在他们空空如也的脑子里,没有储存可写的东西,有些孩子居然戏称写作文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帮助学生有“米”下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我要求学生做生活中的细心人,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指导学生回家后注意观察下班回家的爸爸、妈妈的面部表情,然后作为观察日记详细地记录下来;接着指导学生在身边的人中锁定一个目标,做一周的跟踪观察,看看他这个星期都做了什么,表情又有怎样的变化,并弄明白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观察基础之后,又要求孩子在自己喜欢的老师中确定一位,通过观察,详细地写出他的三个生活习惯。其次,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如学校的篮球赛、拔河比赛、节假日去欣赏的公园美景、参加义务劳动时场景……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及时启发、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从而增强学生发现、捕捉生活镜头的能力,把学生锻炼成为一个个小观察家,并秉承“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传统,要求孩子们及时地把自己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为写作储存充足资源。3.课外练笔。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很重要。例如,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周记,做读书笔记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事等等,确实提高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以便为人际交往和书面作文服务。

四、改进评改方法

教师作文教学一般简化为“指导―习作―评改”三个环节,其中评改作为收尾性工作,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据我了解,目前小学作文评改,或评语式,或评分式,或评级式,教师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两种倾向:要么对学生的作文草草批阅,要么对此字斟句酌。我觉得,这两种做法都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为了克服这些弊病,小学语文教师在评改时构建并运行“互动”模式,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进关系,使作文评改日益向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模式发展。这种“互动批改”的作文教学,学生普遍认为“互动”模式有益于作文教学的效果。所以当今小学作文教学中,实行“互动”评改模式势在必行。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倡互批,自批,众改等方式,创造良好的作文气氛,使全体学生都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五、课前五分钟“故事会

刚学习写作文,学生不会叙述事情,怎样才能教会孩子们呢?我想到了讲故事,这么大的孩子正是喜欢听故事讲故事的年龄,于是也就有了课前五分钟故事会这一想法。我要求每节语文课前的五分钟,由学生走上讲台来“讲故事”,每日一人,全班轮流上台。讲什么呢?我并没有规定主题,只要学生自己想说的、爱说的都可以,如:介绍介绍自己、畅想一下自己的未来、说说自己的长处、说说生活中发现的趣事、乐事;说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新奇事;可以说说昨晚在电视中看到的新闻故事,还可以说说家庭、亲人、好友之间的故事,听完后大家也可以就故事内容进行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这种方法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作文的叙事有头有尾,部分还会有精彩的环境、语言、心理描写,尽管那时的他们还不懂得这些。这个故事会一直保留到现在,成了我班语文课的常规,不过现在,他们已经自动地把随意讲故事改成了故事创意接龙,全班共讲一个故事,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个故事可以结尾呢!

六、想象能力,完美作文的点睛之笔

第8篇

一、目前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一)作文缺少真情实感

目前在小学生作文中已经看不到真情实感的流露,往往是教师告诉学生作文题目以后,学生就会查看一些作文书籍看是否有相关文章,如果发现有相关文章就会进行稍加改动应付作业,甚至会照抄原文。这样也就造成小学生作文中充满空话、套话、假话,例如教师让写理想就是做一名有益于人民的人,更好地为人民服务,长大以后立志当科学家;写教师就是带病工作,无论什么恶劣的天气都坚持为学生补课;写好人好事就是帮助残疾人、扶老爷爷过马路、拾金不昧等。学生写出的作文缺少特色和个性,这样的作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教师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文反映着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素质,反映着学生运用文字的能力。作文教学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突破的一个重要难题,但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以作文不会教、不好教、短时间很难有效果为由,对作文教学没有引起重视,作文教学训练的方式还比较单一,训练的过程也过于乏味,学生对作文课缺乏热情,只能被动地应付,有些教师甚至将作文课上成其他课,从而造成学生缺乏阅读分析能力,写作水平得不到提高,语文成绩越来越差。

(三)学生平时写作训练较少,写作素材缺乏

学生平时作文练习比较少,也没有养成天天记日记的习惯,想写一些东西却不知道如何去表达。小学生平时没有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缺乏爱心,对待事物较为冷漠,缺乏对事物的关心,对人、事、物的分析能力还比较弱。由于学生不注意写作水平的提高,为了应付老师经常照抄别人的作文,平时也不注意素材的积累,写出来的作文没有创新、没有新意,从而造成写作水平得不到提高。

二、针对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一些措施

(一)指导学生进行强化阅读,注意素材的积累

1.要求学生要加强阅读,做好词汇的积累。写作与阅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阅读对写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求进行大量的阅读也是不现实的,但是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表达独特、文笔优美的文章,教师可指导学生去感悟和阅读这些文章,达到使学生词汇不断积累的目的。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某篇课文的特点,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有计划地训练,从而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技巧都得到了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写作指导过程中,只能对表达方法提供指导,不要对写作内容进行指导,要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

2.教师应当教会学生如何去观察。作文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有写不尽的景、物、事、人,但是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总会感觉没有什么内容可写,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不善于观察。教师对于学生的作文不能期望过高,因为小学生的经历就是一些比较平凡的事情,因此,在作文教学时,要从小学生日常生活小事进行入手,不能脱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的认识。

(二)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害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写作兴趣。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培养学生写作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有计划地举办一些活动,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使学生用心去体会意境,用耳去倾听,用眼睛去观察,寓教于乐,达到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有趣的场景,可以适当引入游戏进入课堂,使课堂变得有趣、生动。例如掰手腕、贴鼻子、成语接龙等游戏,可以进入课堂。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不断积累素材,使他们的写作兴趣得到培养。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多开展课外活动。例如优秀作文展、歌咏比赛、主题班会等。

(三)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作文的修改

1.学生自己进行修改。学生写完作文以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各自阅读自己的作文,边查边改、边读、边感受。一是感受衔接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段落层次是否清晰。二是查字词用的是否合理、妥当,感受语句是否通顺明白。三是检查文字的表达方式与具体内容是否相符,感受前后内容是否通顺。四是检查标点应用是否正确,感受停顿长短、情感强弱。

2.作文互读互改。学生在作文互读互改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写作要求,向学生说明修改程序和修改的要点,根据学生情况每两位学生分为一组,一位学生读让另一位学生听,依据作文要求进行交流协调、相互讨论,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修改。

3.范例共同修改。范例的共同修改就是教师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师生共同找出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修改,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修改方法,使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有所提问。在进行范例修改的过程中,求大同存个异,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通过范例的修改,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提高了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第9篇

关键词:写作欲望;写作方法;修改作文;写作习惯

要改变当前小学作文不良现状,提高小学生作文教学的质量,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我认为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加强对学生进行作文目的、意义的教育,变“逼着写”为“自觉写”

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写好作文是为了应付考试,是升学的需要。教师必须经常向学生讲述写作的目的和意义,要让学生明确学好写作是为了自己能更好地掌握祖国语言文字,为了以后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写好作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叶圣陶说:“学生为什么要学作文,是因为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叶圣陶的话言简意赅。我们可以以此教育学生,让他们了解学会写作是生活、学习、工作不可缺少的,终生受用的。

当然,教育学生不能空洞说教,要结合实际,有的放矢,而且要有耐心,经常反复地进行,才能化“压力”为“动力”。

学生要写好作文,必须处于自觉的心态之中。这种心态的取得又与他们的自信与热情有关。所以,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必须抛弃那种“题目一出,学生自写”的错误做法,要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去点拨学生,点燃他们写作的熊熊之火,然后与学生对话、共同讨论,确定写法,最后让学生轻松、自信地构思、作文。

二、鼓励学生多观察、搜集生活资料,变“写虚”为“写实”

学生学习写作的过程不仅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工具、提高语言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在写作中经受自我审美教育和高尚情操的陶冶。由于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对生活中的材料不注意搜集、整理,写作文时生搬硬套,把别人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作品,这样的作文内容华而不实,不贴近生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不到提高,是写“虚”。

所以,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周围发生的一切,用自己的思维去想身边发生的事、见过的人。教师可带领学生出去观察、参观、游览,在过程中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搜集资料的方法,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就会融入自己的独特感受,才具有儿童气息,真正表情达意。教师在命题时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写出来的东西就真实可信,就能客观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己识别是非黑白,分辨善恶美丑,才能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写作材料,敢于独抒己见,从根本上杜绝“说假、写假”的现象。

三、养成修改的写作习惯,变“粗作”为“细作”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每篇优秀的作文都是经过多次修改的。修改是作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个过程是运用文字、修饰文字的过程,也是自我检查的过程,教师要重视这个过程,要让学生养成修改习惯。

如何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呢?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从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人的习惯有些自发形成,有些也可以通过教育训练去自觉养成。教师要教育学生,提高他们对个性作文重要性的认识,并教会他们修改方法。高年级学生要学会用符号修改作文。课上要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专时专用,集中精力,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标点上下工夫。教师可通过同桌互改、小组讨论修改、好生帮差生改、教师选取范文集体修改、教师随机抽改等方法,鼓励学生修改。对修改成功之处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提高他们修改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他们就会养成修改的良好习惯了,写出来的作文质量就会有所提高。

第10篇

关键词: 农村小学 作文教学 多样化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师颇感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感头疼的功课。在农村小学中,作文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1.作文缺乏创造性,大同小异:写人一个模样,写事一个过程,写景一个风景。2.违反了作文的基本原则,事例虚假、移花接木,大话连篇,空洞无物,如写父母就是“终夜守护”,写老师就是“挑灯备课”,写同学就是“帮助同学补习功课”……3.错别字层出不穷,词不达意、句子语病及标点滥用屡见不鲜。4.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由于没有足够的书籍和阅历,学生面对作文,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和无奈,兴趣淡然。面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多年来,我们致力于作文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我们认为,不能孤立地看待作文教学,应从语文教学的整体和大语文观的视角重新审视它,多样化地开展作文教学,现总结这几年的经验。

一、实现作文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作文教学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常被狭隘地视为作文课,是命题、审题、习作、修改和评改的线性过程。事实上,作文教学是有机地镶嵌在语文教学全过程中的,既有词句段篇的有序展开,又有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这样既考虑习作能力形成的客观过程,又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一)词句段篇,有序进行。

词句段是作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一个个精美的词语,一句句优美的句子,就不会有精巧瑰丽的段落和篇章。因此,作文教学应循环反复地有序展开训练,提高学生习作的基础能力。

1.广泛阅读,积累词汇。

词汇积累是作文训练的基石。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词汇,让学生在习作时胸有成竹,提高作文水平。首先,广泛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扩大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广泛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词句积累的主要来源,因此我们设立了“班级图书角”,建立了图书流动交流的管理机制,每周安排一两节课指导或让学生阅读,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其次,提高学生对于积累的词汇的理解、分类、优化和运用能力,如专门开设阅读课,临场指导阅读;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每星期、每月评出“阅读之星”、“词汇大王”等;尽量理解积累的词语佳句,通过“话说词语”活动,有感情地朗读词汇,用自己的话说说词语意思,用自己积累的词语写优美的句子,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培养语感。

2.句子训练,把握句式和修辞。

句子训练对作文教学有极重要的意义,优美的句子既是组成段落的基本单位,更是学生理解字词、把握句式、运用修辞的结晶。可是,传统作文教学忽视句子训练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让句子训练游离于作文教学之外。因此,分阶段展开句子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有重要的价值。

为了提高学生写句的质量,首先,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关注句子训练,对于优美的句子,在分析完句式和修辞后要求学生仿写,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其次,每周进行一次句子的专题仿写训练,如比喻句仿写,拟人句仿写等。再次,鼓励学生在造句中有创意地表达,如用“神清气爽”造句,一位同学写道:“站在自家的小院上,徐徐坠落的夕阳、五彩的晚霞和凉爽的风使我神清气爽。”这既结合了自身经历,又有诗一般的优美。最后,每月出一期手抄报,展示学生的精彩句子,既可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又可以让学生在展示交流中提高语文能力。

3.片段写作,提高组句成段的能力。

段落写作处于作文教学的核心地位,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运用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和句式的能力。如何开展片段教学呢?一是写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景,培养学生“我用我笔写生活”的良好写作习惯。这样既可以改善一味模仿和胡编乱造的不良习惯,又可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深入体验生活的能力和习惯,提高片段写作的质量。二是与日记相结合,及时记录生活中的点滴体验,积累写作素材,避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奈。三是摘录、仿写优美段落。让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摘录优美的写人状物的段落,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仿写。四是展示优美段落,或是课前有感情地朗读,或是手抄报,或是板报,使学生在展示交流中提高能力。

4.篇章教学,提高谋篇布局的能力。

在篇章教学中,一是要注重培养谋篇布局能力,特别要避免流水账的作文,要注重详略得当的教学,与中心密切相关的要详写,与中心有关但不密切的要略写,与中心无关的不要写。二是要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感受深刻的人、事和景。三是注重开篇结尾、过渡衔接的指导和训练,可以从课文或学生作文中提炼出经典的开篇结尾、过渡,供学生模仿,也可以是教师设计专题课进行指导,还可以发动学生一同收集、整理,汇编成册,用于交流提高。

(二)听说读写,兼顾展开。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过程中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此,我们应在听说读写的整体中重新审视学生作文能力形成的过程,充分认识听说训练和阅读教学对作文学习的有益影响,据此开展作文教学,促进学生习作能力更好更快地发展。

1.听说训练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抓住这一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说这一优势,让学生先说多说,说全说细,在口语生动表达的基础上写作。

首先要搭建说的舞台,如课前3分钟演讲,让学生轮流上台“自由讲话”,内容不限,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说话时间由短到长,说话要求由易到难,分时间段逐步深入。其他同学在认真听的基础上对演讲者的演讲内容、语言表达等做出评价。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是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把口头表达与书面作文相结合,由观察到说话、由说到写,以说促写,不断促进说与写的协调发展,提高书面表达的能力。

2.读写训练,有机融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实践证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漫谈文艺创作》)作文训练要有机地融入阅读教学中。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也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在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总之,作文教学本就是语文整体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当以此重新审视时,我们发现作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作文多了一份生动,少了一份枯燥乏味,这对于兴趣索然的农村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剂贴心良药。

二、实现作文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作文教学内容丰富,必然使作文教学形式发生相应的变化。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这里无法一一阐述,只能就作文的课堂教学和修改形式做总结。

(一)作文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我们首先开放习作题目。以往学生习作常常是教师给定文题,这导致学生缺乏个性色彩和创作激情。因此,习作题目的制定要体现开放性和自主性,教师要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在题材积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特点寻找适合自己的习作题目,教师加以梳理,从而制定出开放而富有个性的文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自由而有创意地表达。二是开放习作内容。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文章本身就是生活的反映,是个人生活积累的再现。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去观察,去体验,去感悟,随时记录所见所感,从而使习作内容更加丰富而生动。例如:观察自然界的花鸟虫草、风霜雨雪、生活中的人与事、民情风俗、观光见闻、集体活动等,都是学生很好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捕捉,适时组织学生练笔。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平时积累的材料中提取相关内容,加工整理,笔端的文字就会如涓涓细流,涌动不止,而不会像以往那样闭门造车,愁眉不展。三是开放习作时间。以往的习作教学大多让学生在规定的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例如,一周两节习作课,教师往往在第一课时布置习作内容,进行简单的指导后,让学生当堂写作。学生事先没有准备,写起来很容易犯愁。教师指导得再细,但学生腹中空空,写起来自然磕磕绊绊。我们应开放习作时间,提前布置习作的主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查阅资料,采访、思考,待时机成熟时,再让学生写作。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内容充实,有血有肉。

(二)作文批改形式多样化。

“写作文难,批改作文更难”。详细批改,工作量太重;简单批改,怕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如何使作文批改更有效?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融洽师生关系的纽带,把作文批改看做是一种阅读的交流、一种心灵的沟通。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中,让作文批改成为师生、生生交流的纽带。

1.示范修改法。

示范修改法是指教师利用范文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寻找不足,在示范修改中提高修改能力的训练方法。范文可以是经过教师修改后的学生优秀作文,也可以是教师的下水作文。此法在作文的起步阶段可以广泛运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作文修改的一般方法,提高作文的自主修改水平。

2.专项修改法。

专项修改法是指根据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炼出修改主题,如文章内容、结构、语言等,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修改训练。这种方法看似琐碎,但效果显著。此法随着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循序渐进,反复进行,逐一击破难点,最后综合起来,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和习惯,为修改训练奠定基础。

3.集体修改法。

集体修改法是教师在学生通读有代表性的中等作文的基础上,逐句逐段引导学生集体评议,提出修改方案,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文章的可取之处和最佳的修改策略的训练方法。此法以讨论为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论辩中积累大量的作文修改方法,提高作文修改能力。

4.小组合作修改法。

此法就是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作文的内容、结构和语言等进行讨论、修改和评价。每篇作文的修改采用一位主改、小组成员共同参与的机制。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5.交换修改法。

交换修改法即在学生有相当的修改能力的基础上,将学生作文在同学间交换修改。它可使学生转换视角,以鉴赏者的姿态,根据自己的标准吸取原作长处,大胆指出原作的不足并提出修改建议。它有利于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提高班级整体作文水平。

当然,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学情,适时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更好地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总而言之,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对作文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反思和总结,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作文现状,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了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当然,作文教学的多样化还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实践和研究,这对于提高广大农村小学的作文素质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11篇

“写生”又叫“写实”,它本是美术绘画中的一个典型术语,即直接面对绘画对象进行临摹、作画的一种常见绘画手段。绘画“写生”的类型有风景写生、静物写生以及人像写生等,将“写生”理念引入作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以“写生”的方式掌握生活中最现实的东西,是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情感的重要途径,小学生通过“写生”可胸中有物、学有所得。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进行“写生”尝试,即要引领学生贴近生活、观察自然,关注现实,让学生敢于动笔、乐于思考、善于表达、下笔成文。关于小学作文教学如何进行“写生”教学,笔者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指导学生用心观察,开启“写生”教学

观察是“写生”的第一步,所谓观察,即教师将学生放诸生活的知识海洋去探索、去发现,去求知,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引导学生通过视觉感知、听觉感知等亲近自然,发现自然之美,及时捕捉精彩生动、扣人心弦的写作素材。小学作文“写生”教学要求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而观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也是学生写出声情并茂小作文的基础与前提。鉴于此,教师要灵活、科学、高效地指导学生用心观察,并采用正确的观察方法,真正去融入自然,实现心灵与观察物的一体化。学生在观察时,应做到三点,即集中精力用心观察、多角度多层次观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例如,在命题作文《五彩多姿的春天》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预先在教师内对学生讲述作文“写生”的相关注意事项,特别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观察”,让学生领悟科学的观察方法,改善学生作文“写生”效果。在经过教师细心指导“观察”策略后,学生在田野或者山谷中观察多彩的生活,积累写作素材便显得更有针对性、更有目的性,观察效果更好。一些学生在观察春天景物时,已经懂得从声音、颜色、味道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观察,这为其写出直观、想象、生动、有趣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多元写生情境,增强“写生”效果

在课堂上进行作文创作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阻碍了学生写作潜能的挖掘,而室外写生环境便克服了室内封闭写作的弊端,给予学生无穷的写作乐趣。走进生活,接近大自然本身就是一种写作情境的创设,它是鲜活的、生动的、盎然的、纯粹的,但要想充分利用这一原生态情境达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教师还要有意识创设该情境之外的其它情境。例如,可创设问题情境、竞争化情境、故事化情境等,实现自然情境与人为情境的完美融合,以增强学生的“写生”效果。

小学生由于受智力发育以及思维发展的限制,即使教师为其提供作文“写生”条件,其在写作中也难免会出现手足无措的状况,这时便需要教师创设能激发学生“写生”欲的情境。例如,在《我喜爱的小动物》的写作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动物园观察小动物,然后可创设如下问题情境:“你喜爱哪个小动物,它的神态是怎样的?你知道它的习性和爱好吗?”,这样的情境创设有利于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问题情境中开动脑筋、捕捉灵感,做到“情随境至、文笔流畅、细致入微”。作文“写生”毕竟与绘画写生不同,对于小学生来讲,教师的点拨与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三、鼓励学生联想想象,拓展“写生”思维

联想与想象是小学生作文“写生”的轻盈翅膀,在写生过程中,学生只有充发挥联想与想象,才能培养自身的发散思维能力,使自己拥有对外界事物敏锐的观察与感悟力,以便及时、迅速地捕捉灵感,丰富写作素材。作文“写生”是写实,但又不单纯是写实,它需要学生在认识自然界客观事物时实现“写实”与“想象”的完美融合,只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学生的写作思路才会得以扩展,写作才会“无拘无束、内涵饱满、汹涌奔泻”。拥有极致生命力的写作必定渗透着作者的情感,融合着作者的联想与想象,在“写生”教学中,教师要懂得运用技巧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帮助学生妙笔生花。

在《我爱紫藤萝》的“写生”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想象、诱导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教师可利用设疑启发的方式,开启学生思维的探索之旅:“看到这繁茂的紫藤萝,你想到了什么?你是不是听到了什么声音呢?紫藤萝花儿们在说话,在欢声笑语呢,你有没有感受到一股股清新凉意扑面而来呢?请大家闭上眼睛,静心想象。”有了教师这样的启发,许多学生便展开想象,将紫藤萝想象成水流、想象成精灵,甚至是浪花,这五花八门的比喻,正是学生想象力飞腾的结果。毋庸置疑,奇思妙构、感情充沛、语言贴切有趣、富有感染力的作品才是成功的作品。

综上可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渗透“写生”艺术对作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写”具有双重的作用。毋庸置疑,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教师应重视作文“写生”,并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然后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述生活、欣赏生活。学生只有摆脱课堂作文枯燥闭塞的空间,走进生活,贴近自然,才能有直观真切、酣畅淋漓的写作体验。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写生”尝试时,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创设多元情境、鼓励学生联想等方式提升作文“写生”效果,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12篇

一、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只注重教师教学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自己的教学,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比如有的教师在作文课上,随便给出一个题目就让学生去写,再不然就是拿着一些优秀作文念给学生听,或对着教案讲解如何才能写好文章,和学生之间根本没有最基本的交流,也不了解学生对写作的真正心理,整个课堂就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情感得不到激发,逐渐对写作丧失兴趣,并变得有些畏惧,就算教师布置了写作作业,也只是应付了事,叫写什么就写什么,完全按照笼统的文章结构凑字数,没有思维训练。

(二)只注重写作形式,而忽视写作内容

小学作文不仅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还要教会学生怎样构思和布局,也就是解决内容与形式的问题。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侧重点往往只放在“怎么写”上面。整堂课我们听到的就是教师告诉学生要怎样遣词造句、怎样表现中心思想等等,尽管学生学得认真,练习也很刻苦,但是效果却不佳。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平衡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写作技巧固然重要,但写作内容的丰富才是触动学生灵感的源泉,学生只有写自己愿意写的内容,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才能妙笔生花。这正如一个人没有灵魂,外在打扮得如何华丽也只是一副躯壳,作文也是一样,没有内在的感情,写作技巧再精湛,也只是一些大话、空话。

二、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文写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和学生的观察是否细致有关。作文是否写得生动、形象、逼真,很大程度上在于学生使用的修饰词语是否恰当准确。对于小学生而言,正是知识累积和写作习惯初步形成的时候,因此要写好作文,就要善于观察,并将观察到的情况用语言描绘出来。比如走进一间房屋,就要观察房屋有几扇窗,房屋内的布局怎么样。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便能从生活中发现不寻常的事物,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另外,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比如,在作文课上放一个玩具在讲台上,让学生们自由发挥,只要是有关玩具方面的内容都可以写出来,看谁写得更生动且富有思想。

(二)联系生活,言之有物

作文写作中最头痛的就是学生写作时的弄虚作假,学生在写作时刻意地强调某一方面,而不从实际出发。比如,有的小学生为了写好人好事,就说自己捡到多少钱交给警察叔叔,再不然就是写周末去哪里做了有意义的事,而自己的日记上却不是这样,因此写出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假”作文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时候,是要把学生往真、善、美的方面引导,但是,学生为了迎合老师,得到老师的表扬,就会写一些假、大、空的作文。

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者是对某一事件、现象的评论,或褒扬或贬损,但这些都是建立在真实存在的事件上的,没有真实的事件作为基础,便成了无病。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写一些和自己生活相关的内容,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真意,又能让学生敢说、乐于说自己身边的事,不但能够提高写作水平,还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生活情况,使教师能够及时地加以帮助。

(三)作文题目的拟定要贴切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