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1 16:05: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络资源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首先要感悟幸福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重心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通过学习视频资源后总结归纳,针对视频中的重难点进行分析。为了深入理解某一名词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然后将这些资料整理成学习预习资料,并在网络课堂上,以便学生提前准备和查阅。在课程中,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是学习者,不仅学习了视频教学中传递的知识技能信息,感受了教学名师的个人魅力,也使自己在信息内化过程中学会分析、鉴别等,学习后个人情感、理智等得到提升。但是教师和学生的区别是教师可以站在自己专业的角度,结合自身宽阔的知识面、多重的思维角度来引导学生,也就是说教师在这个课程中首先要自己甄别资源,通过资源分析体会幸福,学会让自己幸福的方法,然后才可以在课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
积极利用网络课堂
网络课堂目前在高校中普遍存在,本案例中宁波大学的通识教育实践以网络课堂平台作为支撑,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实现互动交流,教师也可以一些公告和通知,甚至可以通过一些功能设置达到让学生层层递进式预习。学生也可以借助网络课堂完成作业,而学生完成的作业可以在系统当中以文件夹的形式进行保存。师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课外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答。同时,网络课堂平台是作为学习反思的传播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堂自己对于课程的理解,可以表达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碰到的有关幸福的思考,为其他同学提供借鉴。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发表在网络课堂上的反思会引起其他同学的共鸣或引来更为深刻的思考。如一学生关于对家庭亲情的感恩、对身边同学朋友的感恩的网络帖子引起了其他同学的高度关注,在不断的深入讨论中,学生学会感悟幸福和总结让自己幸福的方法。又如有同学通过网络课堂表明自己想养成一个习惯,他通过每天晒自己的行为表现让同学监督,而这样的行为让身边的同学深受鼓舞,也有同学开始模仿。
课堂讨论以小组讨论和协作学习等形式展开
课堂讨论共计有12课时,整个课程中布置了9个话题讨论:BeliefasSelf-fulfillingprophe-cies(实现自我抱负的信念)、Optimism(积极品质)、Appreciation(学会欣赏)、Rituals(习惯的养成)等。讨论的形式以小组讨论和协作学习为主,以班级讨论为辅,不同的主题采用不同的形式,如BeliefasSelf-fulfillingprophecies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最后通过小组推选组长进行总结;而Appreciation主题采用协作学习形式,通过组员的协作分工完成一个演讲汇报或者表演,同时要求学生利用英语进行,而这一难度的增加让组员之间的凝聚力得到增强。对于小组讨论和协作学习一般是以4~5人为一组进行讨论,整个班级分为7~8个组,因为组数较少,教师也可以不定时的参与其中进行指导。笔者在课堂中发现学生对于小组学习的热情非常高,从每次展示的汇报都可见一斑:语言组织缜密,画面呈现精致,表演声情并茂。
教学评价实行多元化
在多元化方面,主要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由学生自己、教师和其他共同学习者组成,评价主体的不同,评价的内容也不同。源于课程为“幸福课”,幸福是一种自我体会,结合课程实际,自我评价在总体评价中占了重要比例。在这里,自我评价首先要结合自身实际,说明自身在实际中对于幸福的理解,或者在追求幸福中自己做了哪些努力,或者通过学习获得了哪些成果,同时说明自己评价的标准,并给自己一个量化的评价。他人评价主要是教师评价和在小组讨论、协作中其他共同学习者给予的评价,这也是一个形成性评价的过程,基本上在一次讨论中会有一个小评价,有时候这些评价是口头上的一种评价,其中包含奖励或建议,有时候是以一种量化的成绩表达出来,在总体评价中,他人评价共计10次,约占总体评价的20%。关于总结性评价,是以教师评价为主体,以学生的学期论文为评价内容进行的,教师在评价后需要给学生反馈意见,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朝幸福努力。
基于网络资源的通识教育的教学实践
基于网络资源的通识教育是一种创新的事物,在实践中摸索成长,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问题,但是总的来说教学反响非常不错,师生对于其好评度都较高,在课程结束时我们做了一些访谈和调查,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生和教师是共同学习体,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在上课一开始,教师即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同学生一样也是一个学习者,这一举动马上引起了学生的好感,课堂气氛也因此高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该课程教师的评价明显高于其他课程的教师,同时在访谈中,不少学生表示在探讨幸福的过程中教师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朋友。
(二)教学内容的来源网络化和优质化,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关于国内外公开课的视频品质受到了一致好评:视频中教师的风采,教学中呈现的知识信息及技巧技能,视频本身录制的视频音频质量等让人耳目一新,乐于倾听和观看。在上“幸福课”的学生中有72%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这种教学内容,视频中名师的大家风采、旁征博引以及诙谐幽默深深更是吸引了学生,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
(三)改革的教学方式令教师更具挑战感,学生更具期盼感
如前所述,在教学实际课时分配中,2/3的课堂教学用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欣赏、分析、利用网络资源,这对于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是一个重大的冲击,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工作量的减轻,教师作为学习者在学习的同时需要有更多的思考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同时由于课程的特殊性,即课程为“幸福课”,教师首先将自己变成一个幸福的人才能感动学生,引导学生成为幸福的人,这就需要教师提高内在修为,所以在课程前期,教师的工作量也是非常的大。在访谈中,4名任课教师都表示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对自己的挑战,但是对于挑战非常乐意接受,并且愿意扩展到更多的课堂中;而1/3的课堂教学用于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锻炼了表达能力,内化了学习的知识,同时也学会了小组成员间协作。在学期结束时,对这种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进行了调查,显示有75%的学生表示乐意用这种形式上课;同时也对未曾使用这种教学方式的学生做了抽样调查,发现有78%的学生期望用这种形式进行学习。
(四)教学评价方式让学生感受创意,评价成绩让教师满意
38%学生反映在自我评价中发现自己在幸福的历程上已经进步了很多,增加了追求幸福的信心;42%学生认为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更大程度上体现自我,发挥自我,整个学习过程较为轻松愉快。从最终的教学评价总体成绩来看,70%的学生让教师感到非常满意,主要源于学生对于幸福的真心体会,真正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当然,基于网络资源的通识教育目前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将实际调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后,主要表现在课程学习的自由度安排及对于课程的学习反思上。
第一,视频学习需要放大自由度。在调查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建议:对于目前的基于网络资源的通识教育是否可以将课堂视频学习的时间过渡到学生自主课外学习,这样可以增加学习的自主性,而支撑这种方式的理由为大多数同学对于视频中的内容具有较高的积极性。事实上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未尝不可,只需给出一个时间范围,可以让学生在课余空暇时间自由学习相应视频;可以让教师通过网络课堂平台预习和作业的功能来督促学生的学习。而这种教学方式将会在下一学期的课程中予以实践。
在外部市场竞争激烈的推动下,企业必须向外拓展协作关系。通过企业转型和自身的改造、资源的重新整合来促进网络资源瓶颈的解决,甚至可以促进网络联盟的重组来达到资源的扩充,这种业务流程再造必须被网络供应链上的其它企业所接受。转型企业先从某一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开始入手进行改造,进而逐渐带动整个网络战略转型。转型企业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目标,从网络中选取符合条件的一些企业,以某种方式结合起来的,协作关系的重构又形成了新一轮依赖关系和执行过程。新的协作关系的形成需要参与协作的各个节点企业共享更多的资源,积累更具有创新能力的学习效应。
(一)集群网络成员协同式链接的关联类型1.有形资产的关联。价值链为有形关联的分析提供了起点。一个集群成员的专有资产可能与另一个集群成员的专有资产有共享价值活动,它们对某些原料进行联合采购和处理,且由几个集群成员联合组成的销售队伍通过同一个分销网络将两种产品一起运送到客户手里的,并对产品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成果进行共享。实现有形关联常常需要相关专有资产在一项、有时甚至是多项活动中协同作战。例如,当集群成员中的业务单元之间相互销售彼此的产品时,他们就是在共享双方的销售力量,可将集群资源共享形式分为以下五类,有形关联即由此产生,详见表1。2.隐形资产的关联。Hall(1992)认为隐形资产包括专利、版权、商标、商业机密、关系网络以及诀窍、声誉和企业文化。隐形关联中的信息资源、关系资源、技术资源、组织资源、市场资源必须附着于某些载体。尽管有些业务单元之间没有业务活动可以共享,但其基本的经营要素却可能相似,集群成员间的业务单元基本相似性意味着从一个业务单元中获得的技巧对另一个业务单元是有价值的,也是可以推广的。隐形关联即涉及不同价值链之间的知识及管理技巧的传播,这样的隐形关联是随处可见的,指出任何两个业务单元之间价值活动的基本相似性也总是可能的。相似性为研究隐形关联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方法。一个集群成员可以在其业务单元中考察主要的价值活动,从中发现可以为集群网络传播技巧创造条件的相似性,或者从中发现能够应用于新行业的技巧得以显现的价值活动间的相似性。当在多个业务单元中采用相同的基本战略时,隐形关联常常体现其中。
(二)关联的协同效应与竞争优势集群成员通过有形资产的关联得到了互补效应,虽然互补效应也有可能创造竞争优势,但其效果却是非常有限的。最普遍的互补效应就是用一种资源来服务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互补效应有个重要的特征:两个成员共享同一种资源。两个成员相互填补空白,从而使资源得以更有效地利用,但是共享同一种资源的能力被全部发挥出来之后,这种效益就不再增加了。实体资产的有限性决定了互补效应竞争优势的有限性。例如,闲置的厂房很容易就可以被发现,而如果有多余的资金,各企业的管理者也总会想办法把它运用起来。只要采用互补效应,企业运营者就不必为是否有回报而担心。互补效应的这些长处也恰恰是它的最大缺陷。因为互补效应是可模仿、可复制的,所有的竞争对手都可以模仿这种资源的组合,很容易地实现互补效应,它所产生的竞争优势自然也就不会是持久的。与实体资产有所不同,像知识之类的隐形资产可以被同时用于两个以上的领域,而其价值丝毫不受影响。当隐形资产被用于多个领域时,其价值不仅不会受影响,有些时候还会得到提升,协同效应就产生了。例如,某集群成员对某种特殊工艺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如果其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其他关联企业,那么关联企业通过对该知识的共享,技术的价值实际上在不断得到提高。而且关联企业在学会了这项知识之后,也有可能把该知识与其他知识结合起来,进而创造出其他新的知识。随着隐形资产的不断传播,其边际成本将会逐渐下降,但其隐形资产本身的价值则永远不会下降。正是隐形资产这种其他资源所不具备的特性为搭便车提供了可能,能够利用产品信誉、技术等隐形资产创造协同效应的企业,总是会比没有这类资产的企业更具优势。相反如果忽视了协同效应,集群成员间获得资源匹配的机会就会大大降低。
二、网络资源协同式链接的动态组合矩阵
协同机会识别对强化集群网络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协同关系十分重要。据调研结果显示:一些取得成功的资源整合案例都有一个显著特征是集群网络成员之间建立起了协同关系。参照ChristopherJ.Clorke的四分类组合分析法,将此方法应用于集群核心企业识别于网络成员之间的资源协同机会。本文认为使集群成员实现其资源整合战略目标的关键在于建立“网络协同式联接”,通过考察网络成员间资源的联接情况,可以非常清楚地识别集群网络的聚合程度和协同机会。集群成员中的资源整合最大问题,即“资源共享的问题”,亦即集群成员之间存在着共生互长的关系,正是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产生的。例如,转型企业和合作伙伴所生产的两种产品都需要使用共同的资源,那么它们在生产能力的使用、规模效益、学习效应、技术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就可以通过共享使双方都受益。但如果没有构建成网络的联结关系,共享的协同关系就将不复存在。本文将集群成员中所拥有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分成几类,将网络资源组合分为产品市场组合、资源组合、技术组合、客户组合进行分析。当前客户与潜在客户的组合与资源组合联系起来,通过确定使用同一类资源的客户,可挖掘集群成员更多的资源共享机会。例如,销售队伍、物流系统等资源可能只适用于服务某一类客户。可观察出当前客户与潜在客户的组合的变化对资源组合所产生的相互影响关系。当然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当前客户与潜在客户的组合与资源组合与产品组合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把当前客户与潜在客户的组合与其他三种组合联合运用,通过四种动态组合相互关系的分析,可知当前技术与未来技术组合通常是为产品组合、资源组合和客户组合提供服务的,假如核心企业与伙伴关系企业在某种关键性的生产资源或知识技术上存在共享关系,那么如果伙伴关系企业倒闭,核心企业也将遭受打击。从集群成员间的资源共享协同关系考察,将得出集群成员间的相互联系是十分紧密的,通过对存在协同的领域重点进行发展和强化,集群网络的整体效益将不断提高。面对集群成员企业间千丝万缕的业务关联及依存关系,本文认为可把集群成员的资源划分为产品、资源、客户和技术等组合,然后再分析这些组合之间的相互关系。网络资源动态组合矩阵可以使我们同时从多个角度来考察集群成员间的有形与无形资源共享的协同关系,识别集群成员间存在的资源共享协同关系,据此集群成员就可以构建多层次的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无论是在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生产资源还是在目标客户群方面,它们的发展重点都非常明确。对于具有协同潜力的集群成员而言,只有通过协调和计划管理才能使资源共享成为现实。
三、网络资源协同式链接中的成本范畴
集群成员间的资源共享能够产生放大效应,有利于新的知识资源的形成。但是在资源共享过程中,随着相互依赖和不确定性程度的增加,相互协调会越来越复杂,这将明显地增加了资源协同成本。调查结果显示了资源共享中的组织间合作存在着较高的不稳定率,资源协同总要涉及成本,因为资源协同或多或少地都要求集群成员以某种方式修正它们原有的行为模式。为了促进资源共享的实现而对集群成员的战略进行调整的成本都包括在内,必须将这种成本与实行资源协同所能带来的收益进行对照比较。资源协同的成本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1.协调成本。协调是用于管理活动之间的相互依赖性。由于集群成员间合作关系中的参与者都是产权独立的经济实体,因此它们之间的合作关系需要协调机制加以保证。协调成本包括双方为实现资源共享必须在诸如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重点和解决问题矛盾等方面进行协调。除形式化和正式的协调方法外,还需要增加非正式的协调方法,如非正式的面对面沟通、人际关系以及需要有更高程度协调来处理相应信息,并进行更多的经常性、多层次的沟通和决策。资源共享的类型不同,协调的成本也会有很大不同。从冲突角度看,知识链成员的异质性必然导致知识资源共享过程中冲突的增加。2.妥协成本。资源共享通常并不能使每个相关集群成员在企业成长方面得到相同程度的改善,每个相关集群成员从资源共享活动中获得的净竞争优势也是互不相同。因此资源关联涉及的所有集群成员极少会以同样的眼光来看待资源共享的好处。集群成员各业务单元常常只看重局部利益,不会去积极配合那些对企业整体有好处,但对本单元关联的净价值甚至可能是负的共享。为了资源共享一项活动,集群成员各业务单元必须以某种方式折衷自己的需求,相应地技术人员的数量就不得不增加。因此,有利于资源共享的政策选择可能会对有关的一个或多个业务单元的成本或差异化产生负面的影响。合作关系的社会聚合程度越高,知识接受组织吸收知识的能力越强,妥协成本就越低,资源共享的效率就越高,反之,妥协成本就越高。尤其是在集群成员组织间知识的单向交流中,根据“知识与权力不可分原则”,这种单向输出知识的企业具有一种“权力话语”,进而形成新的约束、引导、控制模式,体现了不平等的合作关系。接受方企业就必须在接受非控股地位、接受对方派出的人员占据关键职位、考虑采取对方可接受的管理系统等方面做出妥协。3.刚性成本。刚性成本表现在退出壁垒方面,当市场竞争发生较大变化,捆绑在一起的资源共享组织在应变能力上将存在潜在困难。组织间的双边依赖会使企业容易失去自身的独立性,产生路径依赖。在资源共享中可能会使组织针对竞争对手更难于做出快速反应,因为一个组织企图抵抗威胁的行动可能会减少或削弱与兄弟组织之间资源共享的价值。资源共享还会增加退出成本,从一个没有竞争优势的业务中退出,可能会损害与这一业务共享活动的其他组织。与其他资源共享成本不同,刚性成本不是一种始终存在的成本,只有当产品中出现了替代品造成产品寿命周期缩短或由于市场竞争力下降时,它才成为一种成本。刚性成本的大小将取决于需要做出反应或退出壁垒的行业的复杂性。
四、网络资源协同式链接产生净竞争优势的判断尺度
(一)资源协同产生净竞争优势的识别集群网络各种知识与资源的积累并不一定能保证产生足够可持续竞争优势能力,尽管集群成员资源异质性有利于转型的核心企业的新项目开发,但其也会导致冲突而破坏合作绩效,因此必须做出合理权衡和评估,防止资源整合过程中过度的知识资源势差对转型企业与集群成员互动协同和转型项目结果的影响。当资源协同的效益大于投入的成本,并且超越竞争者,则其资源协同就会带来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如果资源协同可以降低成本或增加产品的差异化,使独特性特征得到显著增强,也能产生竞争优势。同时如果集群网络成员间资源整合在产品的成本或差异化方面的改善超过了资源共享的成本,那么资源协同就产生了净竞争优势。资源协同产生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分别详见表2~表5。在实现资源共享时需要做出怎样的妥协,将是集群成员间双方在估计资源协同所产生的竞争优势,集群成员应该合理做出资源共享选择。
1.1摄影的特点
摄影课程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们掌握基础知识,同时也需要学生了解摄影的特点。摄影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纪实性、瞬间性、图像性和物质性这四个方面。摄影就好像一种复制一样,将那些实实在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事物用小小的镜头拍摄下来,让那些事物在镜头中真实地再现出来。然后经过处理,那些被收入相机中的事物就会被刻录在一张张图片上。这样就好像把实际的物体缩小一般,体现了摄影的纪实性。摄影再现事物是需要借助于相机的快门和光圈的作用的,利用它们可以记录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片段,抓住那些美好的事物,可是却不能将其完整的表现出来。同时摄影还利用二维、三维平面感光材料去展现某一瞬间的空间布局,利用那一瞬间去记录生活中美好的、有意义的片段。图像性和物质性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可以同一而论的。因为只有物质的存在才可以有图像的呈现,只有物质的存在才可以实现摄影艺术的审美和创造。而图像就是摄影艺术物质形象存在的一种形式,摄影图像在拍摄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形和失真等现象,但是无论怎样都是一种图像,都不能否定摄影的图像性给摄影带来的不同,那些是关于人们的审美和对美的追求,以及精神上获得的一种满足感。
1.2对题材的选择
摄影是一门比较随意却又透露出严谨的课程,它需要对摄影对象进行一定的挑选,在进行摄影的时候要根据具体的要求选取对象。一般摄影主要的对象就是人物和风景,表达的意义不同所要表现出来的效果自然也是不同的。要注重拍摄的主题还有景物的构图形式和色彩的对比应用。
2现代数码技术在摄影教学中的运用
2.1主要运用在摄影教学中的数码设备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经济日益进步,科技发展也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高科技产品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摄影教学中使用的数码设备就是相机,一般是采用单反来进行取景,这就需要学生在进行摄影教学课程学习的时候掌握对单反相机的使用。
2.2数码相机在摄影教学中的运用
数码相机在摄影教学中不仅只是用来取景,还可以将拍摄的图片处理成幻灯片,用数码相机将需要讲解的部分制作成幻灯片,这样在老师讲解摄影的时候就会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了。在摄影基础理论中,有一点就是关于数码相机的电子测光原理,这是一个比较难掌握的理论知识,因为电子测光是很准确的,对光的感知不同就会对曝光度的需求产生不同的要求。摄影教学中还有一部分关于数码技术的运用就是对深景原理的理解,很多数码相机并没有相应的装置,在镜头焦距和物距相同的时候,采用大光圈和小光圈拍摄不同的图片,并进行比较。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深景原理。同时还要考虑在镜头的焦距和物距不同情况的情形,但是都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来进行学习。数码相机在摄影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初次进行拍摄取景的同学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可能会出现对拍摄主体的采光、角度和构图等方面的困难,在教学中可以运用投影仪设备将学生拍摄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逐一地为学生讲解出现的错误,并告诉他们如何在以后的摄影中避免那些错误。
3网络资源在摄影教学中的运用
3.1图片资源和网站资源在摄影教学中的运用
网络资源在现代社会是非常丰富的,很多老师在讲解知识的时候一般都会利用网络资源,去获得更多的关于要讲解的那个方面的知识,这样就可以扩充学生的视野了,摄影教学也是如此。摄影教学其实更是一种美的享受,老师利用网络资源去获取那些别人拍摄的美丽的图片,并根据那些图片来给学生讲解拍摄的原理和运用的方法。例如,镜头的实物样品、光学的原理和拍摄的效果图等等。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还得到一次欣赏美丽图片的机会。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的便利之处来搜集很多关于摄影教学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资源来学习课程,这样比枯燥的讲解更容易达到效果。网站平台为摄影教学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学习的地方,这是摄影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大资源。网络资源中有很多关于摄影的网站,学生可以利用这些网站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更为深刻的学习,观看别人的摄影作品和心得体会还有那些好的技巧。网站不仅可以给摄影教学带来便利,还可以给学生一个交流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可以利用网站的优势条件,将自己拍摄的作品上传到网络中,和其他的学生一起进行探讨,提出不同的关于摄影课程学习的好方法,给学生更多的实践和沟通的机会,这样的方式对摄影教学来说是非常好的。
3.2数码相机与笔记本电脑在摄影教学中的共同运用
数码相机和笔记本电脑在摄影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为老师经常将它们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摄影教学。学生先用数码相机拍摄图片,然后利用网络资源做成幻灯片,或者以其他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老师就可以了解学生的不足之处,在摄影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了。
4小结
WebPart部件
WebPart它是SharePoint站点页面的基本构建块。直观的看,在SharePoint网站的页面上,数据的显示、数据的编辑,都是通过一个一个的WebPart来完成的。每一个WebPart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可以使用SharePoint中现有的WebPart,或第三方WebPart,或者根据需要自行开发的WebPart来拼装页面,使得页面样式,页面内容,页面布局的修改更加容易,也使得页面更有逻辑性,从而实现自定义页面内容和布局。
系统设计
1系统结构
高校资源共享网站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通过sharepointserver2007构建高校资源共享网站,实现对高校各部门网络资源的统一管理,实现在一个网站上展现一个学校各部门的资源、信息。同时为网站用户提供交流、讨论平台,网站主界面如图二所示。此平台主要用于实现高校中资源的共享和统一管理。平台用户主要为在校师生,在角色设置中主要有班级和学校各级部门。他们都拥有上传下载资料的权利,但权限不同。普通用用户(一般为某一班级中的学生)可下载其所分配班级及学校公开的资料,其他班级资料一般无权限下载。上传或信息时需经过本班级管理员(班长)审核通过后方可在网站中呈现供其他用户分享。其中班级管理员由校方(超级管理员)指定。学校各部门的管理和班级管理情况类似。通过指定部门和班级管理员可以减轻校方管理此平台的难度,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共同参与和意见的反馈。
1)文档管理。SharePoint站点栏目包接文档库、壤查、讨论版、链接、通知、联系人、事件、侄务、导入电子表格以及自定义栏目,基本上涵溢了日常工作所需的备种用途。“文档库”是以现有的Office各类文档资源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文档资料库。此平台我们通过使用“文档库”可以为此资源共享网站实现上传、下载、新建、筛选和订阅等功能,它还可以对上传的文件进行类型(word、excel、powerpoint/pdf等)识别,对文件类型进行分类并对上传的各类文件实现不同的用户分别授予“读”或“写”的不同权限。
2)角色管理。此高校资源共享网站的角色分为匿名用户,注册普通用户,普通管理员和超级管理员。各个角色有其权限。匿名用户只享有浏览网站的权限;注册用户在此基础上还拥有上传、共享、下载、参与讨论等权限;普通管理员可以为特定角色添加、删除、编辑用户,管理特定角色中成员上传的文件和权限等;超级管理员则是权限的最大者,能对网站进行一切修改,同时还包括指定普通管理员。通过创建角色,把一个部门对应一个角色,并把相应的部门成员添加到角色中,对角色中的成员授权实现各角色内部成员的资料、信息共享排除非授权人员的使用。
角色的创建使得各部门统一在一个网站上同时又相互区分得到了实现,而非传统的一个部门对应一个网站而完全的独立。根据需要对角色内外成员对不同资源设置不同的权限实现对资源的管理和共享。此平台使用微软的MicroSoftSQLServer2008作为后台数据库。要实现用户注册,首先在网站(图3所示)及其配置文件web.config(图4所示)中将用户认证配置为form认证。在此之后用户可进入网站进行注册,注册信息、申请状态及审批通过后的用户信息将存于SQL数据库中,通过权限设置可以将指定的用户设置为网站集最高权限者,类似可为组(角色)设置名称、权限、组所有者等。待用户下次登录时系统通过与数据库中相关数据的匹配来确定用户权限及应该转入的页面及所拥有的权限。
3)信息管理。在sharepoint的“通讯”中提供了“通知”、“联系人”、“讨论版”三个功能。它能方便的实现此平台所需的人员交流功能。通过为高校资源共享网站创建“通知”实现各部门通知的及时公布,通过“讨论版”可以为网站人员提供交互的平台,对信息的流通、意见的反馈等提供渠道。
2工作流技术
以往高校一般采用纸张表单、手工传递的方式,逐级审批签字,工作效率非常低下,而采用工作流技术使用者能非常方便快捷的完成这些活动流程。MOSS2007软件集成了工作流技术,为工作流的实现提供了非常方便的途径。通过使用MOSS2007自带的工作流技术可实现此平台所需的工作流程管理,包括对高校资源共享网站用户注册申请、用户文件上传等工作所涉及的步骤、条件及条件成立所涉及的关系人、处理方法等建立工作流程序,实现网站有序运作和文件上传过程应通过的审批流程。对于一些简单的工作流程序使用其自带的工作流管理即可,而复杂的工作流程可通过sharepointdesigner或visualstudio软件实现。使用SharePoint搭建工作流管理系统能够提高高校网络资源效率和运作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充分发挥现有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作用,缩短运作周期,改善高校流程。
1云计算数据中心网络资源管理技术
云计算有两部分管理模型,其一是主动式部件,二是被动式部件,这两种模式的结构属于层级结构模式,主动式部件即为系统中的资源,反复利用系统中的数据,系统结构的组成内容就是操作内容,简单地说,操作过程为传统和非传统计算。然而,整个层次结构的主体为作业,其调度就是将任务转变为资源,而不是将作业转变为资源。资源调度系统是云计算中最为关键的系统,它对资源管理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有直接影响,然而资源调度受到其动态性能和结构性能的直接影响,对其系统复杂性也有直接影响。云计算资源的调度系统有三种类型,即集中式、层次式和分布式,其中最常见的调度是集中调度,是利用中央调度中心交换数据,其方式是通过程序完成,数据中心中可以将所有数据体现出来。分布调度就是通过交互式作业,将数据传输到远程存储器中,然后可通过访问这个存储器得到想要的数据,此调度不用经过中心系统就可以进行操作。
2互联网数据中心网络资源管理技术
互联网数据中心网络资源管理技术主要以虚拟化技术为主,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现阶段我国现代数据中心发展的必然趋势为虚拟化,网络资源管理通过逻辑方式实现,以此进行自动化资源分配,虚拟化技术的应用是实现网络资源自动化管理的技术手段。就目前而言,我国企业中基本实现了服务器虚拟化管理,而整个数据中心实现各方面虚拟化,还需要时间。利用虚拟技术构建数据中心,不但要实现服务器虚拟化,而且要实现存储和网络设备虚拟化管理,这也是一种动态管理方式。而且这种技术具有节能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利用虚拟化技术可以节约超过70%的硬件成本。虚拟化技术具有整合工作负荷的优点,在单个系统中可以进行多种操作系统共同运行,便于开发,而且可以使系统的可用性提高。网络虚拟化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具体如下:首先,主机内部网络虚拟化技术,将虚拟网络引用到主机内部,使其多个虚拟机之间实现通信,以此对资源进行管理,而主机内部虚拟化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三种,即虚拟交换、运用外部交换交换机交换数据、运用主机网卡交换数据三种形式。其次,骨干网络虚拟化技术,其中包括资源隔离虚拟化技术、资源整合虚拟化技术、公平共享虚拟化技术三种形式的虚拟化技术,这三种技术具有不同的技术目标,对资源进行管理。其中资源隔离虚拟化技术以隔离资源的目标,因为传统资源隔离的种种弊端,建议采用的一种虚拟化结构为SecondNet,这种系统适合于多个用户的情况下,这种结构将每个用户虚拟为一个数据中心,即VDC,其中都有固定的带宽,这种技术就是将资源分配问题转变为网络流问题,再运用相应的算法实现资源的利用。与资源隔离恰恰相反,资源整合虚拟化技术,就是将分离的网络整合成一个整体网络,实现虚拟机可以随意迁移,而且可以使部署的灵活性加强,其较为完善的虚拟化方案VL2和PortLand。公平共享虚拟化技术,是与云计算相适应的数据中心网络资源管理技术,这是一种付费服务,通过资源使用的情况进行收费,这需要费用和资源之间形成公平性,通过虚拟化实现共享资源公平,使得资源可以分配合理,实现有效的资源管理。面对现代数据中心不断地扩大规模,传统的资源管理技术必然适应不了数据中心的发展,因此实现自动化是其必然趋势,要根据发展情况进行技术创新,以此来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为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可以使用智能化管理模式,这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3结语
网络资源管理技术的运用,不但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而且会促进数据中心的发展。对数据中心而言,比较常见的就是云计算技术,而虚拟化管理技术是未来网络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要经过长时间的完善进行推广应用。现代数据中心网络资源管理技术要跟随时代的步伐,在不断完善云计算技术和虚拟化管理技术中,实现资源利用的合理化,提高资源利用率,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与网络安全性,更好的为用户服务,同时促进网络资源管理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为我国网络技术做出相应的贡献。
作者:刘健 单位: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是作为21世纪新型人才的必备素养,对小学生来说,这两种能力的培养较多地需要依靠教师的引导,并且高配置的教学环境也是不可或缺的,多媒体和网络特性的结合是培养这两种能力素养最理想的环境。而因特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数据库和知识库,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进行自主创新,自主探究提供了前提,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提供了保障。
二、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倡导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
丰富的网络资源是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重要手段,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互联网的应用已成为判断文盲的重要标志,换句话说,充分利用互联网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和素养是学生今后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来访问一个虚拟的由教师根据学生需要制成的关于学习资料的站点,这样一来,学生所获取的知识就不仅局限于教师课堂上所讲的内容,而能够在因特网丰富的信息海洋中自由的探索与发现,然后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分析、评价所获取的知识。例如,在教小学生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时,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体验,教师应当收集一些实际生活中看得到的几何图形,如粉笔盒,水瓶,书本等,在教学课堂上,教师首先下达任务,让学生从网上收集某种图形的信息和资料,然后加以整理,再利用所学的知识画出立体图形的侧面、正面、斜侧面等。最后进行纠错分析。接下来,每个小组负责各自的几何图形,分工协作,当他们查询到有用的信息时,就对信息进行保存,当信息足够满足需要时,小组成员就可以对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分析。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都很高,不仅对学习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信息收集的能力。
2.利用网络教学管理软件,提高教学反馈与评价的质量和效率
校园网的建设使教师教学更为便利,为课堂教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局面,使课堂质量提升了一个层次。学校开发的网络教学管理软件,可以存储大量的教学信息和教学资源,并且能对资源进行动态更新和优化,每位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计算机上根据自身需要查找相关信息。在软件管理的支持下,教师可以随时查阅到学生的学习进展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获取大量的学习知识,并能随时查漏补缺,及时纠错。例如,在解答数学应用题时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探究阶段,学生在网络上选择一个例题并将自己的解答过程上传至服务器中,而学生选择的例题和具体的解答过程都可以通过管理软件反映给教师,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错误进行指导与帮助。第二阶段为汇报阶段,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由同学们进行分析整理,最后教师对同学们的解题思路加以总结。第三阶段为巩固和扩展阶段,对于学生普遍存在错误的题目,教师可以集中精力进行讲解和指导,及时纠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利用互联网,建立学科学习网站,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与延伸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互联网设计开发一些网络化学习的资源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方式。例如,学生在进行某一单元的学习时,学生只要在相应的网站上登陆就可以在任意一台计算机上学习,并且可以随时与教师和同学们进行在线交流,如果遇到难题无法解决时,也可以在网站的留言板上留下自己的问题,等待其他人的帮助,同时,如果自己有好的学习方法也可以晒在网站上与同学们交流,互帮互助。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需要局限于课堂,并且能够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得到长远进步。
4.合理安排网络资源及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同时也要避免网络资源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将网络资源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浏览网站与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安排一定要科学合理。教师应当注意到网络信息与多媒体设备是教学与学生实践的辅助型工具,要避免其宣兵夺主,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例如,对于多媒体设备来说,教师对于课堂上使用的时间要控制好,小学数学的课堂上,不仅要有精彩的画面,更要有学生认真的思考,数学思维的培养仅靠多媒体工具是不能完成的。多媒体使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动手计算和勾画的过程是不能忽略的。而对于网络系统及教学网站来说,应当成为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学习平台,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能因为对课堂外学习平台的过分依赖而影响到课堂内的学习质量。
三、小结
1.1对象
选择2008年—2012年我校参加当年的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高职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前期相关课程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按江苏省5年制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方案,5年制高职护理采用“3.5+1+0.5”的培养模式实施教学。2008年—2011年毕业的护生,应用传统的前期在校教学、实习期间管理和实习结束辅导;2012年毕业的护生,在方法一的基础上,增加应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
1.2.12008年—2011年毕业护生
1.2.1.1前期在校教学
①选择教材:合理选用专业课程教材,根据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经验,护理专业课程均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近5年规划教材。以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专家委员会编写的《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教材及相关习题作为参考,开展日常教学。②教学实施:组织同课程教师集体备课,将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纳入日常教学计划,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增减,建立活页讲义,编写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关课程校本教材。根据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归纳总结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建立试题库。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关课程(如人体结构与功能、药物学、护理学基础等)全部实行月考制度和教考分离(即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不参与出卷)。2011年全国执业护士考试大纲重新调整,A2、A3或A4型题比例增加,给护生的复习造成一定的难度。我校也对命题小组提出要求,增加了大量病例题的比例,以贴近国家执业考试要求,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为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奠定良好的基础。
1.2.1.2实习期间管理
实习前做好动员,强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性。指导学生选择复习资料,制订复习计划,讲述复习技巧,进行初步辅导。实习期间每月组织学生模拟考试及答疑,以检验复习效果,了解学生实习中的复习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2.1.3实习结束辅导
①制订管理方案:我校领导非常重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工作,专门成立执业辅导管理团队和教师团队,管理团队由教学校长、系部领导、教务处、其他部门中层管理人员、班主任、系部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组成,责任到人,实施跟班管理,建立激励办法,重点抓后进生。辅导教师团队主要承担相关课程的辅导、答疑和考核等教学工作。并组织专人负责报名工作,从每年12月底开始组织学生进行网上报名及现场确认。②认真分析考纲:组织辅导教师团队认真分析考纲,研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命题原则、规范和方法,比较日常教学内容与护士执业考试大纲的异同,找出教学与考试要求的差距。以往护士执业考试主要以基础护理学和内、外、妇、儿专科护理为主,2011年增加了中医护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等考试内容。护士执业考试越来越贴近临床护理实践,不仅考核护生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考核护生临床护理实践中应具备的伦理道德及人际沟通技巧等人文关怀内容。③加强考前辅导:考前组织集中辅导,学校组织五年制高职护生在最后半学期回校找漏补缺的同时,对护生进行系统的考前辅导,串讲知识点,突出重点难点,详细讲解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辅导教师团队在辅导中及时答问,使护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根据不同的题型,传授答题技巧,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学会考试方法,避免死记硬背。对基础知识相对薄弱、阶段测试成绩不理想的护生进行针对性地辅导。④实行教考分离:成立护士执业考试相关课程的命题小组,研究历年护士执业考试大纲、题型、题目比例,结合实践经验命题。在考前辅导中,依照辅导内容和复习进度,让护生不断强化,模拟仿真题练习,巩固提高专业知识。每周组织模拟考试,依照范围广、内容全、针对性强、难度均衡的原则选题组卷,考试方式、题量及答题卡的使用,均模拟正式考试。⑤考前心理疏导: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前,护生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良情绪。辅导教师及管理人员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思想动向,安排专业的心理教师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借鉴别人成功的学习经验和技巧,相互促进;帮助考前焦虑的学生分析原因,明确目标,改进学习方法,释放压力,增强信心。使学生正确对待考试,全面扎实复习,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积极应考。
1.2.22012年毕业的护生
在以往的基础上,增加应用网络资源,以班级、课程或实习点为单位组建QQ群,并应用卫生人才网的网络管理平台帮助学生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2.2.1建立QQ群
在校期间以同一专业课程为单位建立QQ群,以各班级学习委员、课代表、组长建立网络管理体系。教师将学习任务、学案和作业等上传至群共享,以各小组长和课代表为学生的具体管理责任人,负责对学生完成情况的检查。教师根据教学进度随机抽查任务完成情况,随机抽查的成绩代表该小组的平时成绩,以促进团队学习和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实习过程中,以执业护士考试考前辅导相关课程整合体为单位建立QQ群,以班主任和各实习点组长建立网络管理体系,负责对学生实习期间学习情况的检查,并将复习资料、月考时间和具体课程等上传至群共享,以供学生自主学习。
1.2.2.2参加卫生人才网平台学习
实习前布置任务,组织护理专业课程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卫生人才网的上网学习。实习中由教学管理人员和班主任进行后台管理,检查教师和学生的上网学习情况,如各门课程的听课时间、测试题的完成情况、答疑解惑内容等。分阶段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考核,教师的考核成绩计入个人绩效工资,学生的考核成绩计入毕业考试成绩(即毕业考试成绩取决于实习期间月考的平均成绩)。根据教学管理人员和班主任后台管理的反馈情况,及时把握网络学习情况。根据每月的模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分析,了解学生实习中的复习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求学生应用网络资源,在实习期间进行网上学习,实现实习和复习同步。
2讨论
2.1利用网络资源能有效提高护生学习效果
采用以同一课程为单位建立QQ群,以各班级课代表、组长为代表建立网络学生管理体系,实习期间以班主任和各实习点组长为代表建立网络学生管理体系的运行。方便教学任务的布置和学习效果的检查反馈,以各小组长和课代表为学生的具体管理责任人,以小组为单位计平时成绩,促进团队学习精神和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实习期间利用卫生人才网平台的后台管理系统,在教学管理人员和班主任的监督管理下,实现了实习复习同步,提高了护生的学习效果。结果显示:应用网络助力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有效提高了考试的通过率。
2.2利用网络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资源为生活带来了无限资讯。教师应针对不同群体,科学地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帮助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积极向上。我校应用建立QQ群和卫人网平台助力执护考试,得到了90%以上的学生和家长的支持,也有少部分家长教师担心孩子沉迷于网络,可能会影响学习。实践证实:利用网络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方便教师布置任务和检查作业。
2.3利用网络资源能有效减轻考前辅导工作
随着我校高职护理的扩招,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人数不断增多,考前辅导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有研究认为,在临考前突击复习是远远不够的,护生突击复习所掌握的知识不够牢固,记得快,忘的也快。科学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将护士执业考试的知识点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和实习过程中,有助于深入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护生参加护士执业考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有效减轻考前辅导工作。
2.4应用网络资源的思考
实现红外轴温探测传输通道数字化
为了提高传输线路的抗干扰能力,对红外轴温探测传输通道进行数字化改造是一项重要措施。目前,多个铁路局采取VPN方案进行试验。
VPN方案
在红外轴温探测站至车站通信机房间敷设光缆,光缆两侧增设光端机,同时在车站通信机房的干线光传输设备及铁路局红外轴温监测中心的通信光传输设备上,增设VPN接口板,来实现传输通道数字化改造。VPN虚拟网方案虽实现了传输通道数字化,但投资较大(每个站约20万元),传输利用率低,既有电缆被废弃。
利用既有模拟线路和办公网解决方案
为了节约投资,利用既有的传输线路(红外轴温探测站至车站通信机房的电缆),将红外轴温探测系统纳入既有办公网进行传输,同样可以实现通道数字化。
1.在红外轴温探测站至车站通信机房的电缆两端增设高速数字用户线路设备,如HDSL设备。
2.在车站通信机房至车站办公网络交换机敷设线缆,用于连接数字用户线路设备与网络交换机。线缆应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型号为超五类及以上,长度不宜超过100m。
3.在铁路局办公网信息中心至红外轴温监测中心敷设一条线缆,连接铁路局办公网信息中心服务器和红外轴温监测中心设备。线缆型号为超五类及以上,长度不宜超过100m,超过100m必须采用光纤传输。
4.办公网服务器网管为每个红外轴温探测站的高速数字用户线路设备分配专用固定IP地址,并对每个专用固定IP通道进行严格测试,确保速率、吞吐量、丢包、延迟、抖动等指标满足红外轴温探测系统的传输要求。
利用办公网传输红外轴温探测信号网络示意图如图1所示。这种方案较VPN模式可大幅降低投资,每个车站的投资约为VPN虚拟网方案的25%。充分利用了红外轴温探测站至车站通信机房的既有传输电缆、既有办公网络资源和通信传输设备,提高了办公网及通信设备的利用率。日常维护、检测比较方便、准确、直观。通过红外轴温监测终端,即可对每个IP传输通道的速率、吞吐量、丢包、延迟等项目进行检测。
工程实例
太原至中卫(银川)铁路初步设计批复时,红外轴温探测系统采用模拟方式传输(即红外轴温探测站至车站通信机房采用电缆传输),并接入既有铁路局红外轴温监测中心。建设后期,由于太原、西安铁路局被列为红外轴温探测系统数字化试点单位,铁路局红外轴温监测中心需全部进行数字化改造,已无法接入模拟传输方式的红外信号,改造后的传输通道采用VPN方式。
但新设红外轴温探测站至车站通信机房的电缆工程已完工(17个站),如果按VPN方式传输,将增加投资约300万元,且新设电缆将废弃,造成约200万元的投资浪费。为了节约投资,经多方论证,决定通过新设的货运/办公网信息网进行红外轴温探测信号传输,以达到数字化的目标。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在每个车站红外轴温探测机房至车站通信机房的电缆(HEYFLT23×4×0.9)两端,增设高速数字用户线路设备(HDSL)。
2.在车站通信机房至车站办公网络交换机敷设2条超五类线缆(上、下行),将HDSL设备连接至新建车站货运/办公网络交换机。
3.在既有铁路局信息中心网络交换机至红外轴温监测中心敷设1条超五类线缆,用于连接铁路局信息中心交换机和红外轴温监测中心设备。
4.通过既有铁路局信息中心交换机网管,为每个红外轴温探测站的HDSL设备分配专用固定IP地址。
5.对每个专用固定IP通道进行严格测试,确保每个IP传输通道的速率、吞吐量、丢包、延迟、抖动等指标满足红外轴温探测系统的传输要求。经调试开通运营后,达到了预期目标,实现了红外轴温探测系统全网数字化。
总结
利用既有通信设备、电缆及办公网系统,在增加少量投资和设备的前提下,实现了红外轴温探测系统全网传输数字化。实施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充分了解既有办公信息网服务器、交换机容量及运用情况,确保达到红外轴温探测系统信号时延要求。
2.充分了解既有车站办公网交换机至汇接点及铁路局信息中心的通信传输通道(E1)数量,是否能满足新接入红外轴温探测信号数据速率要求及时延要求。如果不满足则必须增加E1数量。
3.各设备间新设超五类线缆长度不大于100m,并按《GB50312-2007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对线缆的衰减、近端窜扰、回波损耗、链路速率等进行测试,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笔者所在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使用了几个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课下完成8学时的自主学习任务,成绩计入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比例为10%。任务的内容主要为完成與综合教程相关的单元测试,并需要达到相应分数。但笔者发现了学生存在在网络自主学习中通过非学习渠道完成学时和获得测试答案等消极行为,例如只挂网不学习而达到学时、到网上找测试答案、互相抄袭测试答案等。笔者对学生进行了网络学习策略培训和加强监管,但效果并不明显。通过与学生的交流,笔者发现学生对于网络自主学习的形式、内容和网络环境都给予了肯定,问题在于有些学生在课下无法在互联网上无人监管的状态下专心学习,用自己电脑学习的学生会受到聊天、网络游戏、浏览网页等诱惑的影响,而在自主学习中心或机房的学生则会想去选择看电影、听音乐等轻松的资源来学习。
为了解其它学校的网络学习状况和是否遇到相似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从而找到解决问题或改善状况的办法,笔者对国内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做出梳理,试图在文献中寻找规律。
2 影响网络自主学习的因素
美国语言学家齐默曼(Zimmerman) 认为,自主学习是自我、行为和环境三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的结果。自主学了受自我过程影响,环境和行为也以交互作用的方式影响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由内在的自主、行为的自主和环境的自主三方面组成。因此,探讨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应从个人内部、行为和环境三个方面着手。[2]
齐默曼在1990年提出了“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理论,即影响自主学习有三方面因素——内部因素、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内部因素包括自我效能感、已有知识、元认知过程、目标、情感等等;行为因素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和物质环境因素。在社会环境中,可供模仿的榜样以及同伴、教师、家庭成员的帮助对自主学习有重要影响;在物质环境中,信息资源的可利用性以及学习场所对自主学习具有一定影响。[3]
在齐默曼的“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理论基础上,综合其它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影响网络自主学习的三方面因素,即内部因素、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内部因素包括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一些方面,如动机、观念、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目标、适应性、学习方式、认知方式、已有知识等;行为因素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和物质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指可供模仿的榜样以及同伴、教师、家庭成员等,物质环境因素指网络环境、网络资源、网络学习方式、评价等。由此可见,网络自主学习的成功进行需要学习者在具备内在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下,在合适的网络环境中实施有效的自主学习行为,才能够成功地实现网络自主学习。[4]
作者对于期刊论文的分类分析将依据上述影响网络自主学习的三方面因素进行。
3研究设计和研究过程
笔者对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公开发表的60篇以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为内容的期刊论文进行了总结,它们分别选自九种国内有影响力的外语类期刊:《外语与外语教学》(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外语界》(Foreign Language World)、《外语学刊》(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外语电化教学》(Computer-assiste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外语研究》(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中国英语教学》(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外语教学》(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中国外语》(Foreign Languages in China)和《山东外语教学》(Shando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使用的数据库为中国知网(CNKI),检索范围的为“期刊”,采用高级搜索模式,检索条件为篇名“网络”并含“自主学习”。
本文将针对60篇论文进行关键词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从关键词的排序可以看出这些网络自主学习研究最受关注的话题是什么,而依据影响网络自主学习的三方面因素对期刊论文内容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这些研究侧重哪些影响因素,又忽视了哪些影响因素。
3.1关键词排序
除去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如:“网络”、“网络环境”、“网络技术”、“多媒体”、“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英语”、“英语学习”、“英语教学”等,数量最多的前三个关键词分别是关于学习者个体差异、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和网络自主学习资源的。
关键词统计和排序
[关键词分类\&关键词数量\&例子\&学习者个体差异\&25\&态度、适应性、动机、自我效能感、场认知风格\&网络自主学习模式\&16\&学习模式、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模式、交互式学习\&网络自主学习资源\&8\&网络学习资源、网络数据库、 工具性网站、主题学习网站\&]
从关键词统计可以看出,这些期刊论文的关键词集中在影响自主学习的内部和环境因素。其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属于内部因素,而学习模式和学习资源属于环境因素。
3.2内容分析
3.2.1内部因素
期刊论文对影响网络自主学习的内部因素研究最多的是学习策略,尤其是元认知策略、态度、动机、场认知风格、自我效能感和适应性。但有一些内部因素没有被讨论,包括观念、目标、学习风格、已有知识,等。在被讨论的内部因素中,学习策略被讨论的最多。这些研究都证实了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尤其是元认知策略,对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具有明显的提高作用,但研究没有提出如何正确选择学习策略的方法。研究还证实了培养学习者动机、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的重要性,认为教师应该根据学习者不同的认知风格调整教学方法。研究还给出了解决学习者在网络自主学习中的不适应和“石化”现象等问题的方法,例如改善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丰富网络自主学习资源、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改变教师角色、改革评价方式、加强对网络自主学习的监控和管理、提高学习者的电脑和网络使用技能等。这些措施全面且深入,在帮助解决学习者网络自主学习障碍的同时又有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2.2行为因素
齐默曼把影响自主学习的行为反应分为三类: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應。自我观察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系统的监控。自我观察监控学习过程并提供目标进展情况的信息。两种常用的自我观察方法是言语的或书面的报告和对行为和反应的量化记录。自我判断指的是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结果与标准或目标进行系统的比较后作出的反应。常用的两种行为自我判断的方法是检查和评价。自我反应指的是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所作的反应。自我反应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行为的自我反应,如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后给自己安排休息时间或物质奖励。第二类反应是内在的自我反应,如取得学习成功后作出积极的自我评价。第三类反应是环境的自我反应,通过这种反映学生改善自己的学习条件,如营造学习环境,寻求他人的帮助等。[2]
在期刊论文中,仅有两篇论文涉及了影响自主学习能力的行为因素。它们都通过实证研究讨论了学习者对待网络自主学习的态度和他们网络自主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它们都发现了学习者对网络自主学习持积极的态度,但没有做出积极的网络自主学习行为。而两篇论文没有进一步讨论这种现象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3.2.3环境因素
影响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的环境因素中探讨最多的是网络自主学习的模式。目前流行的网络自主学习模式有三种:E-Learning模式、WebQuest模式、Blending模式。E-Learning模式主要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方式进行教与学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学习风格特点,通过访问庞大的网络数据库、共享资源库和参与网络讨论组等方式,自主安排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实现学习的高度自治;WebQuest模式更加依赖网络资源与互动,是一种基于网络资源的主题学习,包括导言、任务、资源、过程、评价和结论。由于探究的任务是围绕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展开的,对培养创新能力非常有利;Blending模式是一种把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混合的教学模式,此模式的特点是将传统学习方式与E-Learning模式的优势相结合,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在期刊论文中,E-Learning 和Blending这两种方式被讨论的最多,而基于任务的WebQuest并没有受到关注。
教师角色在网络自主学习中的作用被充分讨论,研究都表明,教师在网络自主学习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综合它们的观点,教师在网络自主学习中的角色为网络自主学习的辅助者、组织者、激励者、促进者、指导者、诊断者、监控者、评价者、合作者和协调者,教师的作用贯穿网络自主学习的始终,既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提供恰当的学习资源,也要做好监控和评价,纠正自主学习中的偏差、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同时,论文提到网络自主学习中还应当注意教师帮助的渐减,以逐步实现从后摄自主(Reactive Autonomy)到前摄自主(Proactive Autonomy)的过渡。但榜样、学习者的同伴和家庭成员的在网络自主学习的作用并没有提及。
期刊论文重视本地英语学习网站和语料库建设在网络自主学习中的作用。许多研究也提到了建设理想的网络环境的重要性。网络环境提供网络自主学习发生的环境,使学习者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同时网络环境也提供网络自主学习所需的交流方式。无论是即时交流工具(如QQ、Skype等)还是非即时交流工具(如电子邮件、微博、虚拟社区等)都能起到练习听说读写、促进输出和培养合作学习的作用。关于评价的研究很少。这些研究提出了在网络自主学习中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如为学生建立电子档案袋等,但对于目前多数高校中每个班学生数多,并且每个教师往往要教几个班的情况,这种方式并不是非常实际。
4 总结
通过对关键词的归类和排序得出了在这些研究中最受关注的方面,即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对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这些期刊论文都通过量化或质化研究证实了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作用。它们对于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2)网络环境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3)网络资源对于自主学习的影响;(4)教师角色对于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而对于如何提高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则针对以上几方面提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网络学习策略,尤其是元认知策略、丰富网络资源、改善网络环境、改变网络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和加强教师自主等提高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此外,这些研究也证实,学生对待网络自主学习持有积极的态度,但却表现出消极的网络自主学习行为。这些研究结果印证了项目申请人在学生网络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学生并不缺乏网络自主学习的意愿,而是缺乏自主学习的行为。但相关期刊论文只是发现了现象,并没有就这个现象挖掘其背后的理论依据和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通过研究发现,期刊论文都通过量化或质化研究证实了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作用。其中对于影响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研究较多,而对行为因素研究很少;对于影响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的外部因素中教师角色和网络环境、网络资源的研究较多,而对可行的评价方式研究较少。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当前网络自主学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行为,另一方面缺少可行的评价方式。
5 对教学的启示
首先,教师应当重视自主学习行为的重要性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期刊论文的研究已证实了学习者对待网络自主学习具有积极的态度和相对消极的行为。网络自主学习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指导学习者由教师充分指导的后摄自主发展到学生高度自主的前摄自主,其过程也就是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加强自主行为的过程。因此,学习者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應的提高在网络自主学习实践中十分重要。
训练学习者的行为自主有很多方法,例如可以通过训练学习者对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记录,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自我记录的方法有多种,包括频数记录、持续性测量、时间抽样测量、行为评价等技术。自我记录要做到经常性、接近性和准确性。在网络自主学习中,教师可以要求学习者对自己网络自主学习的频数、起止和持续时间、对学习的评价和反思进行记录,这样的训练能够加强学习者的自我监控,从而达到提高自主行为能力的效果。
此外,网络自主学习应建立起适用和有效的评价方式而不是仅仅依赖系统提供的大数据。网络自主学习的评价应贯穿于学习始终,采用系统记录与课上检查相结合的方式。
教师在培养学习者的网络自主学习能力中应重视WebQuest这种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它是基于网络资源的主题学习,包括导言、任务、资源、过程、评价和结论。这种模式中的任务是围绕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展开的,对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非常有利。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应重视和体现自主学习行为的培养,建立起适应需求的网络自主学习评价方式,并注意采用探究式的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以充分利用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给英语学习带来的越来越多的资源和越来越先进的网络环境,并使之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高等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
[2] 庞维国.自主学习理论的新进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3).
[3]Zimmerman, B.J.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n Overview.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1990(25).
[4]Zimmerman, B.J. A Social Cognitive View of Self-Regulated Academic Learn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89(81).
关键词:MPLS;OPNET;标签;流量工程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7-0000-01
MPLS Network Engineering Traffic Analysis
Liu Yukun
(chool of Optoelectronic Information,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Chengdu611731,China)
Abstract: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as a efficient switching technique provides the function of label,routing and forwarding.The paper use OPNET software study the feature of MPLS TE in traffic management,it is clear that MPLS TE is more effcient then traditional IP network.
Keywords:MPLS;OPNET;Label;TE
一、MPLS网络
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即多协议标签交换,是一种高效的数据包交换技术,将传统的IP网络地址映射为简单的标签,用标签交换代替IP转发,从而实现快速的二层转发,建立一个性能优越、可靠保障,且易于扩展的网络构架。MPLS的基本组成单元是标签转发路由器LSR(Label Switching Router),LSR构成了MPLS域,处在MPLS域边缘、与其他网络相连的LSR称为边缘路由器LER(Label Edge Router)。当IP报文进入MPLS网络时,入口处的LER分析IP报文的内容,为IP报文添加标签,依据标签沿着标签转发路径LSP(Label Switching Path),依次在LSR间转发,当IP报文要离开MPLS网络时,出口处的LER再将标签删除。
二、MPLS流量工程
流量工程TE(Traffic Engineering)是在现有网络存在的情况下,对数据流量进行优化,实现网络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规划。MPLS TE扩展了一些的流量工程能力,主要有四个组件:1.路劲计算:由CSPF算法完成LSP路径的计算;2.信息:由IGP协议实现,流量工程所需信息;3.信令:由CR-LDP、RSVP-TE实现,将计算的路劲转换成LSP;4.报文转发:把转发数据注入LSP中。
MPLS TE根据当前网络的资源状况,控制网络中的数据流分布,优化网络性能,实现流量工程。
三、MPLS网络的OPNET仿真分析
(一)网络仿真建模
论文使用OPNET进行网络仿真实验,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图1.网络拓扑图
实验参数设定:链路均为PPP_DS1模块,总带宽为1.544Mbps,LER、LSR分别使用ethernet2_slip8_ler模块和ethernet2_slip8_lsr模块。使用ip_traffic_flow模块从User1->User5、User2->User6产生传输速率均为800kbps的IP数据流,建立一条由LER1到LER4的E-LSP。
(二)仿真实验思路及其结果分析
未采用MPLS TE时,数据流依靠传统IGP协议在网络中转发,所有数据流在同一条最短路径中转发,当数据流所需带宽超过网络链路带宽时,链路出现拥塞,部分数据流被丢弃。而网络中的其他链路,由于对传统IGP而言不是最短路径,一直处于空闲状态,造成链路资源的浪费,此时网络中部分链路过载,而部分链路空闲。
图2.采用MPLS TE技术的链路流量对比
采用MPLS TE后,LSR使用CSPF路由协议将数据流经E-LSP进行转发,利用了先前空闲的LER1LSR1、LSR1LSR5、LSR5LSR6链路,改善了而原本过载的LER1LSR5、LSR5LSR4链路,一方面保证了数据流的可靠转发,另一方面有效的利用了空闲链路。MPLS TE通过建立LSP实现了流量工程的功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网络性能。
四、结论
MPLS TE技术,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依据网络状况,优化网络中的数据流分布。从OPNET软件对比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出,MPLS TE利用LSP进行转发,使用现有网络中的空闲资源,应用多条链路灵活的分担数据流,很好的的起到了流量管理、负载均衡的作用,达到充分使用网络资源、保证数据流转发、提升网络性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文博,张金文.OPNET Modeler与网络仿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陈敏.OPNET网络仿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管理,思考
网络管理的目的就是确保一定范围内的网络及其网络设备能够稳定、可靠以及高效地运行,使所有的网络资源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中,达到用户预期的要求。过去也有一些简单的工具用来帮助网管人员管理网络资源,但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复杂度的增加,对强大易用的管理工具的需求也日益显得迫切,管理人员需要依赖强大的工具完成各种各样的网络管理任务,而网络管理系统就是能够实现上述目的系统。本文就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常见的网络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1.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基本情况
1.1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分类
当前,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主要分为三种:首先是诞生于Internet家族的SNMP是专门用于对Internet进行管理的,虽然它有简单适用等特点,已成为当前网络界的实际标准,但由于Internet本身发展的不规范性,使SNMP有先天性的不足,难以用于复杂的网络管理,只适用于TCP/IP网络,在安全方面也有欠缺;其次,CMIP是可对一个完整的网络管理方案提供全面支持,在技术和标准上比较成熟.最大的优势在于,协议中的变量并不仅仅是与终端相关的一些信息,而且可以被用于完成某些任务,但正由于它是针对SNMP的不足而设计的,因此过于复杂,实施费用过高,因此,还不能被广泛接受;分布对象网络管理技术是将CORBA技术应用于网络管理而产生的,主要采用了分布对象技术将所有的管理应用和被管元素都看作分布对象,这些分布对象之间的交互就构成了网络管理.此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屏蔽了编程语言、网络协议和操作系统的差异,提供了多种透明性,因此适应面广,开发容易,应用前景广阔.
1.2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体系结构
网络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一般可分为集中式以及非集中式两种体系结构。集中式网管体系结构通常采用以平台为中心的工作模式,将单一的管理者分成管理平台以及管理应用。通过管理平台进行信息收集,再通过管理平台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科技论文,思考。而飞机中方式的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包括层次方式以及分布式的。
1.3计算机网络管理协议
目前计算机网络管理协议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由IETF提出来的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它是基于TCP/IP和Internet的。因为TCP/IP协议是当今网络互连的工业标准,得到了众多厂商的支持,因此SNMP是一个既成事实的网络管理标准协议;另一种是ISO定义的公共管理信息协议CMIP。科技论文,思考。CMIP是以OSI的七层协议栈作为基础,它可以对开放系统互连环境下的所有网络资源进行监测和控制,被认为是未来网络管理的标准协议。两者相比较的话,SNMP主要是采用轮询监控,管理者安一定时间间隔向者请求管理信息,根据管理信息判断是否有异常事情发生,而CMIP主要是采用委托监控,当对网络进行监控的上搜后,管理者只需要向发出一个监控请求,会自动监视指定的管理对象。
2.常见的计算机网路管理技术
2.1WEB的网络管理模式
WEB是一种全新的网络管理模式,有较强的灵活性以及易操作性。科技论文,思考。WBM提供比传统的命令驱动的远程登录屏幕更直接、更易用的图形界面,浏览器操作和W e b页面对W W W用户来讲是非常熟悉的,所以WBM的结果必然是既降低了MIS全体培训的费用又促进了更多的用户去利用网络运行状态信。因此,WEB网络管理技术存在着四个方面的优点,主要表现为:首先,系统管理员可以在Intranet上的任何站点或Internet的远程站点上利用WEB浏览器透明存取网络管理信息;其次,统一的WEB浏览器界面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和学习,从而可节省培训费用和管理开销;再次,管理应用程序间的平滑链接:由于管理应用程序独立于平台,可以通过标准的HTTP协议将多个基于WEB的管理应用程序集成在一起,实现管理应用程序间的透明移动和访问;最后,利用JAVA技术能够迅速对软件进行升级。同时,WEB网络管理支持多种管理标准和协议,通过WEB技术对各种计算机管理平台进行分布式的管理,且不会影响到原有网络系统的基础结构。
2.2分布对象的网络管理技术
CORBA技术是对象管理组织OMG推出的工业标准,主要思想是将分布计算模式和面向对象思想结合在一起,构建分布式应用。OMG是CORBA平台的核心,它用于屏蔽与底层平台有关的细节,使开发者可以集中精力去解决与应用相关的问题,而不必自己去创建分布式计算基础平台。科技论文,思考。CORBA将建立在ORB之上的所有分布式应用看作分布计算对象,每个计算对象向外提供接口,任何别的对象都可以通过这个接口调用该对象提供的服务。科技论文,思考。CORBA可以提供位置透明性、移动透明性等分布透明性。基于CORBA的网络管理系统通常按照Client/Server的结构进行构造。科技论文,思考。由于CORBA是一种分布对象技术,基于CORBA的网络管理系统能够克服传统网络管理技术的不足,在网络管理的分布性、可靠性和易开发性方面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网络的管理问题也日益严重,计数机网络管理技术问题也日益尖刻。我们应该通过上述的办法,实现全面网络管理。
参考文献:
[1]晏蒲柳.大规模智能网络管理模型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3)
[2]李佳石.网络管理系统中的自动拓扑算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6)
[3]李佳石.网络管理系统中的自动拓扑算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6)
一、成人网络学习及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含义
(一)成人网络学习
“Elearning”即ElectronicallyLearning,最早提出Elearning概念是在美国,美国教育部曾于2000年在《教育技术白皮书》中给出过Elearning的相关阐述:Elearning是进行教育和服务的方式,是互联网形式;Elearning学习实现了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终身学习的可能;Elearning中教学者发挥的作用有所改变;Elearning有效地实现了一些教育需求和目的,但不能取代传统教育。[1]在国内,Elearning又叫电子学习,或在线学习、网络培训、在线培训、网络化学习等。何克抗教授在《Elearning的本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中也给出了一个Elearning的定义:Elearning主要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学习与教学活动,其教学环境的设计主要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在全新的沟通机制和丰富的学习资源环境下实现的新的学习方式。[2]英汉人力资源管理核心词汇手册指出:网络化学习也称作电子化学习和数字化学习,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专业内容网站、信息搜索、电子图书馆、远程学习与网上课堂等新的沟通机制实现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3]
可以看出,网络学习有几个共同要素:基于互联网系统;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全新的学习方式。所以,从广义上讲,凡是基于互联网及其数字化资源进行的学习活动都可以称为网络学习。但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往往采用狭义的定义,即网络学习是指网络学习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利用互联网学习的活动,是指在网络教育机构注册选课后而进行的学习活动。如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进行的学习,既包括学历教育,也包括职业培训等。
根据上述对网络学习概念的界定,笔者将成人网络学习界定为成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利用互联网学习某项特定的课程的活动。本研究将网上教育学习者主要限定在:处于人生历程中工作阶段的成人(包括就业、准就业以及暂时失业状态的成人)。
(二)人力资源开发
1人力资源
一个组织单位(如一个国家、地区或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作为生产要素的人力的总和。人力资源的状况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4]人力资源的特点有能动性、社会性和时效性。
2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开发概念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Nadler,他认为HRD是“雇主所提供的有组织的学习经验,在某一特定时间内,产生组织绩效与个人成长的可能性”。在企业管理领域里,人力资源开发是指资历方通过培训和开发项目改进员工能力水平和组织业绩的一种有计划的、连续性的工作。[5]在以往对人力资源开发概念的界定中,人们常常把成年人(劳动者)学习作为其人力资源开发概念的核心成分。查罗夫斯基和林肯(1983)认为,人力资源开发是研究组织中的个人和团队如何通过学习而发生变化的学科。纳德勒和维格斯(1986)认为,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以释放组织中的个人潜能为目的的综合性学习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促使组织存活的间接(课堂的、媒介的、模拟的)学习经验和直接(在职工作的)经验两方面。
考虑到学习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性,我们在这里采用的人力资源开发的定义是:开发者通过学习、教育、培训、管理等有效方式,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与发展战略,对既定的人力资源进行利用、塑造、改造与发展的活动。[6]
二、成人网络学习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
(一)成人网络学习打破了员工参加培训的种种限制
据调查显示,约有39%员工认为接受培训时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工作忙没时间”。其次,费用问题一直是制约员工继续学习的重要因素。约有33%的员工认为“培训费用过高”是接受培训面临的主要困难。与培训需求受到时间和经济成本双重制约相对应的是,员工普遍认为单位培训需要改进的主要方面是“增加培训机会”。可见,时间不够、费用过高、机会缺乏仍是制约我国企业员工参与培训的主要因素。[7]成人网络学习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员工在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时不用担心因为时间、空间的限制而无法参加培训,它使员工随时上网学习、随地上网学习成为可能。同时,网络资源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均等的,无论对从业者还是准备就业以及处于暂时失业状态的成人,网络资源都机会同等地向所有人开放。
(二)网络提供的各种实用的学习资源满足了成人的信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