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1 18:14: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从分析建筑施工模拟实训在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方面的作用入手,讨论了建筑施工模拟实训教学改革以及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几个要求。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建筑施工模拟实训教学改革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以建筑施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施工技术为主线,与行业、企业专家联合按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开展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建筑工程基层管理岗位工作任务,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用5个学期完成职业基础课程领域、职业能力课程领域、职业素质拓展课程领域的知识及技能培养,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包括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第二阶段用1个学期的时间到校外进行顶岗实习。
1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现状
1.1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内容
目前,建筑施工模拟实训是学生于第四学期末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为期三周的实践操作实训,主要培养学生进一步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模板工、架子工、砌筑工、抹灰工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测方法,为今后从事施工员等岗位的工作打下基础,学生按小组分别进行各工种的实训操作。
1.2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不足之处
通过往届学生的实训,我们感受到当学生穿着工作服在实训场的氛围中操作时是充满了热情,但没过多久由于工作的艰苦、单调学生中就反应出一些情绪,借口这些工种实训不是他们今后的工作,实训工作有所懈怠,最后经过指导教师的分析帮助,学生们还是按要求完成了实训工作任务,但是通过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对于下一级的学生来讲如果不认识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作用就不能认真完成该项工作任务,今后对现场施工工艺开展、施工工艺操作规范、工程质量检测就没有相应的经验,在顶岗实习时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指导教师的分析观察,发现了产生消极情绪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按照各工种实训要求开展工作,属于被动型完成任务,缺乏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二是各工种独立开展实训,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在一起,因此学生积极性不高。
2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改革
2.1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方案改进
针对以上情况,教研室成员经过企业调研及与企业指导教师的探讨,制定了新的实训方案,方案能促进学生运用知识能力提高,主要内容是据实训指导给出模拟工程概况,综合运用所学的《建筑制图》、《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预算》等科目的知识,分组进行模拟施工项目施工图设计、制定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因实训时间限制故模拟工程是简单化的一间房间)、工程量计算,各班实训小组成员根据建筑施工模拟实训指导书的要求独立完成相应的资料并合作完成实训操作,小组长俨然项目经理,小组成员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角色:技术负责人、施工员、材料员、监理员、预算员、安全员、测量员,他们的工作既有独立考核的部分又有合作完成的内容。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按照指导思路自己主导组织开展实训工作。最后成果由指导教师现场分析评比,建筑施工模拟实训项目由单一的工种实训转换为综合实训。
2.2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方案实施
学生从接到任务开始就充满了热情和想象,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模拟项目但是都要完成相当于一个单项工程所开展的设计、施工、验收程序,从学生对人员的精心组织安排、设计方案的反复讨论制定、实际操作的互相比较竞赛、验收时认真听取讲评及合理的争论,我们欣喜地发现这种施工模拟实训方式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阅读学生施工日记、施工总结及实训过程的指导,学生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具备了一定处理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相当高,对其中的设计问题、计算问题不厌其烦的查资料、讨论、咨询,对施工的开展更是你追我赶不甘人后,对操作工艺精益求精,有的主动对某些操作项目重新返工,学生的基础知识及综合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图纸的绘制不规范;图纸识读不熟练;设计规范不清楚;施工工艺、工种交接、施工规范不明确;操作不正确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既反应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同时也反应了教学过程的弱点,面对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实践教学改革,相关专业课程也应思考教学改进思路。
3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进一步改革——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这种方案目前得到了认可,但通过实训反应出的问题应得到进一步解决,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综合了各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怎么让学生把这些课程的理论知识在实训中得到应用,教师除了根据教学大纲讲授理论知识,同时还应结合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要求把对应的实训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完成,这样在今后的建筑施工模拟实训中学生才能熟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实训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建筑工程技术的专业教师在熟悉各专业课程的同时还要加强课程之间联系,认真制定理论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大纲,对于理论教学中实践教学安排要引起重视,做好安排确实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使学生在建筑施工模拟实训中能把专业知识融汇贯通获得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实际能力,为后面的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教学;中职;途径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1-0057-01
一、目前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现状
(一)教材内容陈旧,无新的技术、工艺,与行业的发展脱节。
多数教材还在沿用多年以前的教材,没有新的工艺知识,包括现行国家的规范、标准有些内容也没有更改,给学生造成误导,使得学生毕业后,新旧知识的转换、适应需较长一段时间。这样就要求教师对新的技术、工艺、材料对学生进行补充讲解,使得所学的知识更实用。
(二)更新合适的教材。建筑施工技术是学生的建筑专业领域的一门基础课。学生基本只能将建筑物整体及其各个构造部分作为一个复杂的组合体进行处理。原有课程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欲望;另外,原有课程教学内容与后续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基础内容雷同,需要进行调整。所以我们不能再采用传统的建筑施工教材,现在有一种新的《建筑施工技术》的教材,将这些内容整合在了一起,解决了建筑施工技术原有的一些问题,所以,各个学校应该打破旧有的教学习惯,选用新的合适的教材。
(三)对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对于从事中职教育的我们而言,教育固然神圣,但它必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主要方法就是让它快乐、有趣。建筑施工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的每一样施工要点都是广大的工作在建筑第一线的人们日积月累所攒积的经验,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同时,也含有大量的理论知识,与建筑力学、高等数学、建筑构造等学科的知识紧密相关,要教好这门课程,是必须要下功夫的。而如果能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从生命的角度看待中职教育,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欢笑中成长,让他们能够真实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从而为学生的一生快乐成长埋下可持续发展的种子,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心中最崇高的理想。
二、提升该课程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
(一)紧密结合建筑技术的发展。由于专业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原有教材许多技术内容为多年以前的工艺、技术,有些是早已被淘汰的内容,而面对建筑业的飞速发展,新的技术大量涌现,教学中应及时补充新的内容,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比如目前行业施工的工程,多数为高层、小高层及钢结构工程,砖混结构工程越来越少,那么要求教材的重点难点也要转移,把桩基工程、混凝土工程、泵混凝土、大型模板、滑升模板、钢结构,外墙及屋面节能保温、新型的防水材料技术,电梯、消防等,作为课程的重点内容予以补充。
(二)安排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教学项目。实训内容可设置一些基础性的课程,如砌筑、模板、混凝土、抹灰、吊顶等,另设难度大重点的课程如:钢筋混凝土楼梯的设计及制作模型,框架结构柱、梁、板钢筋的下料加工制作。
(三)谋划实用的工程实习。建筑施工技术的校外实习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课相辅相成,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重理论,轻实践,内容陈旧,学生完全靠记忆来掌握施工工艺,忽略了现场实习的能动性。理论教学针对抽象的内容、复杂的工艺和先进的技术,课堂讲解是不能详细表述的,通过校外的实习,把所学施工技术的每章节内容,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内容都通过实践与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施工现场学到更多的是国家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标准,学习的是工程图纸、图集,在学校学到的只是个专业理论基础,通过实践使两者紧密地结合,更快的使学生适应工程实际,这样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潜能,学习效果显著。
(四)利用对建筑从业人员进行在职培训与校园课程进行有益补充。创新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模式,积极探索开展继续教育的新途径。继续教育要改革传统的集中面授方式,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的培训方法,采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对策研讨、外出考察、学术交流、专业深造、合作研究、学历教育以及有组织、有考核的自学等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研究开发继续教育数据库管理软件,逐步改变手工操作方式,全面实现信息化,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继续教育管理水平。积极推行继续教育多媒体教学,探索利用网络技术发展远程教育,向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继续教育政策、法规咨询,提供建筑行业主要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有关培训内容、方式、方法、时间和地点等信息,扩大专业技术人员获取知识和信息途径,推进继续教育模式的革命性变革,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终身教育”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条件。
(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于施工技术的实践性,靠传统的理论讲解很难讲解透彻,许多内容是无法表述清楚的,授课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图片、模型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工程实例,从实践出发,把现有的工程案例剖析讲解,教学效果会更好。
(六)合理安排考核。由于把传统的理论课教学分解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两部分,就要求考核要真实地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效果,宜采用理论考试和学生的实际操作或口试相结合来综合评价。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探索创新的好习惯。
三、结语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培养能从事一般建筑工程施工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能进行基本技术工作的中初级专门人才。其核心任务就是能根据设计文件(图纸)按照施工程序和房屋构造方式,在相应岗位上组织基层班组共同生产出符合设计文件和现行规范要求的建筑产品。据此我们对一般建筑的组成进行“拆解”,形成专业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即将一般建筑工程“拆解”为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分析其内部构造联系,熟悉各构件受力特征、构造方式、工艺标准和施工方法等,同时还需要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文化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对一般单体建筑形成整体认知,并与相应课程形成一一对应关系。一般房屋建筑是由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组装成分部工程进而形成一个独立的单体建筑,这个过程涉及到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建设法规、现行《施工规范》的应用等诸多生产实际问题。即通过“营造”形成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建造房屋服务,而非结构设计、更非规划和建筑设计。因此,围绕“如何建造房屋进行课程体系改造和设计”就成了我们进行专业技能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做法。通过“新课程体系”构造原理图解可以进一步证明我们按照建造房屋进行专业技能课程体系改造和设计的做法是可行的。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已经把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纳入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形成了“两大课程体系”和“四分段课程模块”体系。即形成了新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和新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详见本专业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图解”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图解”。
同时也形成了“四分段教学课程模块教学模式”(简称模块化教学),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模式是符合职教规律和职业教育要求的。即基本素质课程模块:包括“两课”、体育、语文、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基础、劳动实践、入学教育、军训等;专业基础素质与基本技能课程模块:包括识图、识图实训、建筑CAD、建筑CAD实训、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试验与实训、认识实习、建筑构造、建筑构造实训、施工组织、施工组织实训、建筑工程预算、建筑工程预算实训等;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包括建筑工程测量、测量实训、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建筑施工技术、施工课程实训、施工工艺实习、核心技能培训、测试、双证书培训与考试、毕业设计、顶岗实训等;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包括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等。有了新的比较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还是不够的,我们又根据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基础岗位、结合人才需求调研材料,大胆地对专业课程及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取得了明显效果。根据整合后的课程我们组织编写教材,使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均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专业课程整合与教材建设
(一)专业课程整合
课程及内容整合应围绕职业核心能力进行优化组合,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建造房屋和专业培养目标之需要。本着强化能力、优化体系、合理组合、遵循建造规律、认知规律、删减不相适应的老内容、增加新材料、新工艺、新规范、职业培训、技能考证等方面的新内容、突出应用、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进行。
(二)专业教材建设
根据新修订的专业教学计划和新的课程体系,按照“贴近工程实际、适应工程需要、反应工程技术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之职教特色要求,直接选用统编的公共基础课、选修课教材,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材,大部分采用了由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统编教材,我校教师主编参编的有杨平均主编《建筑力学》(下册)、常跃军主编《建筑施工技术》、韩应军主编《建筑施工组织》、郭大州副主编《地基基础》、《混凝土与砌体结构》、杨文选副主编《建筑施工组织》、参编《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王长平副主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李松岭副主编《建筑工程监理概念》、孙荣玲参编《建筑工程概预算》、牛元甫参编《建筑施工技术》等。建筑教研室、结构教研室组织专业教师自编了一批实用的实验指导书、实训指导书、顶岗实训指导书、毕业设计指导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在本专业的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总结
关键词:建筑施工组织;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1.引言
《建筑施工组织》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的一般规律,是将流水施工原理、网络计划技术和施工组织设计融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课程具有涉及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综合性高、理论跨度大、影响因素多、技术性用性显著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采用单向灌入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效率不高,满足不了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我们对《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进行了积极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实施了基于“工学结合、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2.传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组织》课程多年来采用课堂教学、课程设计、现场参观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存在诸多弊端,越来越不适应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1 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不统一
应用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的要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知识。而目前高职建筑施工组织课程内容仍然源于本科教育的“学科型”教学体系,学习内容没有同岗位工作及时准确地联系在一起,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不统一,导致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差。许多教师发现,在企业只需几个月就能熟练掌握的技能,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了2-3年后竞然不会。
2.2 理论、实践教学脱节,技能训练与知识学习脱节
目前国内大多高职院校的施工组织课程基本上还是采用课堂教学的模式,以教师为主体,以书本为中心,单纯地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课程中存在大量的施工组织实践知识是通过教师以讲授的方式教给学生,其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学习的目的性、指向性不强,缺乏技能训练,教学抽象,学生不能透彻地理解知识。
2.3 对提升学生自主而快乐的学习能力与职业能力的空间不大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法上采用填鸭式、一言堂,教师是教学的主体,由教师向学生灌输教材的内容,而且偏重于理论部分的讲述,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对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笔记、背概念、背原理,应付考试,被淹没在深奥的理论和枯燥的原理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独立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难以满足社会对高职应用型人才动手能力的要求。
3.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在反思传统教学存在弊端的基础上,我们结合高职学生实际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重构了课程内容,改革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有效地保证了这一课程的教学质量。
3.1 进行教材改革,重构教学内容
课程组通过调研和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课程设计理念及国内兄弟高职院校的做法,结合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原有《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进行全面改革,突出课程的实用性、针对性,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方法以能力、社会能力全面培养。
根据“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不同,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群体”的项目教学法,将其划分为:项目一: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项目二: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项目三:屋面及防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项目四:室内外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每个项目又划分成五个学习型任务。
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学习型工作任务的构建)
学习领域项目 学习型工作任务(子项目1) 学习型工作任务(子项目2) 学习型工作任务(子项目3) 学习型工作任务(子项目4) 学习型工作任务(子项目5)
工学结合课程教学阶段 项目1: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的 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准备工作与资源计划的编制 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施工平面图的布置 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组织措施的编制
项目2: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主体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 主体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主体工程施工准备工作与资源计划编制 主体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平面图布置 主体工程施工技术组织措施的编制
项目3:屋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屋面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 屋面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屋面工程施工准备工作与资源计划编制 屋面工程施工平面图的布置 屋面工程施工技术组织措施的编制
项目4: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装饰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 装饰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装饰工程施工准备工作与资源计划编制 装饰工程施工平面图的布置 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组织措施的编制
集中实训阶段 项目5: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子项目1:运用清华斯维尔管理软件编制砖混结构房屋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子项目2:运用清华斯维尔管理软件编制框架结构房屋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注:在项目实施前期,有进行图纸会审,施工特点分析和编制工程概况两个公共教学活动,后期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集中训练)
上述以教学项目为基本的教学单元,充分考虑工作过程要素,并基于学生认识基本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低级到高级,来编排教学内容。以典型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为线索组织授课,使学生将支离的施工组织课程每节内容完整地建构在真实的施工项目上,在学习本课程的同时也能亲历一次典型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模拟操作。基本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3.2 改革教学模式,采用“126”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1”:学训合一,即理论实践一体;教学做一体;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学习项目与工作项目一致,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素质养成和实际工作内容一体;课内课外一体。
“2”:两类完成过程相同,难度和技术水平螺旋上升的项目,即教学采用双轨并行模式,课内选择相对简单的典型工程——砖混结构建筑为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贯穿项目,在教师指导,团队合作下,按照任务导入、任务分析、教师示范、模仿试做、纠错重做、总结提高六个步骤完成教学过程;课外选择结构及平面布局相对复杂的典型工程——框架结构公共建筑为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对象,由各学习小组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完成训练,以课内项目带动课外项目,每个分部分项工程完成后,安排与教学进程相对应的在建工程项目进行现场教学。每两个学习小组指派一名专任教师、一名兼职教师进行指导,对每个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对每个学生所承担角色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考核,形成过程考核结果。见图1
图1 双轨并行教学模式
“6”:课堂、课外教学“六步法”,按照项目化教学的思想,通过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组织教学。选取实际工程项目,设计学习情境,按“六步法”组织教学活动,凸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见图2图3
图2 课堂六步教学法
图3 课外训练六步法
“126”教学模式符合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使学生“学中做”、“做中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课程作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表现、参与省市院各种比赛的获奖情况和就业情况综合来看,“126”教学模式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3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建筑施工组织》课程以实际工程项目引入教学内容,整个教学围绕工程项目的工作任务展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课程内容以项目任务单的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工作的方式,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通力协作,共同完成本小组的项目任务。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显著提高,学生的操作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2)讨论点评式教学法
课堂上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引导就某一问题或下达的任务进行讨论分析,发表见解。教师的指导点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上,最后教师就讨论结果作一总结,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最大限度地创造了学生自主创新的教学环境氛围。
3)施工现场教学法
对校内实训基地难以完成的教学项目,可以到实际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现场观摩教学。把“教室”设在工地,并聘请工地技术人员为现场指导老师,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如在介绍框架结构主体施工方案时,可以请现场技术人员结合现场柱、梁、板施工的实际情况讲解,边做边讲,使理论实践一体;知识学习和实际工作内容一体;课内课外一体。学生身临其境,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4.改革取得的成果
通过近年来的课程教学改革,我们建立完善了高职《建筑施工组织》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与岗位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教学目标和岗位需求的统一,真正做到了教学做一体化,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实践中教理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比以前提高了,学习效果已有明显的改善。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以及职业能力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训成果,毕业设计质量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目前,《建筑施工组织》的教学改革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教学效果得到了实践的检验。
5.结语
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的《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教学改革才刚刚起步,还需要学校、系部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按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不断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完善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着眼于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建林.高职《建筑工程施工》课程项目教学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0(5)
[2]周兆银,张长友.“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100-102页
[3]李晓枫.浅谈“项目教学法”在建筑施工类课程中的应用[J].科教论丛,92页
[4]聂维中.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华章,2010,(31)
关键词:工程过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实践
中图分类号: TU198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传统的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是通过认知实习、实验操作、课程设计、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来说,他们应该能参与施工、管理、设计等工作,并能运用专业知识解决施工技术、生产组织、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基于工程过程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实践就非常重要。
1、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设计思路
(1)校企合作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团队,调研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为施工员,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2)对施工员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析。
(3)对施工员岗位工作过程所涉及的工作任务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施工员岗位典型工作任务。
(4)实现由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课程的转换。
2、实践教学培养的目标
学生专业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展现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征:以培养专业技为目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主要形式。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按照毕业生就业主要岗位的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知识、素质为依据,同时考虑学生职业发展和迁移能力。
第一步:确定岗位工作任务。从毕业生就业率比较高的行业企业岗位入手,分析其岗位工作任务。
第二步: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体系。在工作任务分析过程中,要梳理清楚相同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和深度对毕业生的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职业能力的要求,分析本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工作2~3年、3~5年后所能承担岗位工作任务的范围、难易程度、达到的技术水平、职务等,确定本专业的人才规格和培养目标。
基本目标为能熟悉行业法律法规。具备一定的工程制图能力和较强的工程识图能力;具有正确使用建筑材料并进行检测、保管的能力;具有选择施工方案及主要施工技术问题处理的能力;具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测量的能力;具有参与施工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施工现场组织和管理能力;具有控制和检验施工质量的能力;具有施工资料的编制和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运用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能力。
3、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设置实践
3.1、职业岗位分析
通过企业调研和刚参加工作学生的回访,学生刚参加工作时,项目部安排的工作一般是施工员,由于工作经验的不丰富,该岗位工作内容最初是以抄平放线、试块制作、技术资料收集、一些简单工程量计算、施工日记记录等,经过几年的现场实战,就可以从事现场组织管理岗位、工程计量与计价岗位、材料供应与检测岗位、工程质量检验岗位、施工技术档案资料管理岗位、工程安全管理岗位及相关工种岗位测量员、试验员等。
3.2、对施工员岗位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归纳其行动领域
表1 施工员岗位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3.3、整合课程内容
在提升实验教学训练中,高等职业院校要将原来实训教学内容从附属于理论课程体系中抽取出来,独立设课,并进行整合整理,推陈出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不应再进行独立开设,而应考虑其与行业的核心联系,实训课程模块化,形成由专业公共基础实验、施工基本技能实训、岗前技能训练、预顶岗实习四大模块组成的新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合力,并在课程结束后给予相应的学分。
3.3.1、建筑制图与识图和建筑构造课程整合
按照传统教育建筑制图与识图和建筑构造是两门单独开设的课程,但这两门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学习制图课程时很难建立空间概念,制图课以建筑构造为依托进行讲解更加贴近专业,构造课制作的各种模型可作为制图课的实体模型,且该课程将实体模型转化为平面图形更有利于学生的识图,即实物图形制成平面图达到识图的效果。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将平面图形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空间实物,学会对建筑施工图的识读。
3.3.2、建筑施工、高层建筑施工及测量课程整合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施工工艺在建筑施工中都要讲到,只是侧重点不同。测量是施工技术之一,而且测量课的知识在施工中只用到一部分,把这部分知识学到,能为施工服务就可以了,重点在测设工作而非测绘工作,目前的测量课重点在测绘上。
3.3.3、施工组织、项目管理及计算机辅助施工管理课程整合
施工组织是设计如何组织施工,是项目管理的一部分。同时施工设计也是对如何进行项目管理的设计,因此这两门课密不可分。计算机辅助施工管理是项目管理用计算机编制的方法,整合后既有方法又有技术。
3.3.4、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抗震设计和“平法”识图整合
传统教育中这几门课均单独开设,是这个层次学生最难学习的课程,单独开始时每门课程均有70%~80%的不及格率,究其原因,学生的基础太差,理论性强的课程很难接受。按照培养目标定位施工一线人员,这几门课开设的目标实际上仍是识图,要求具备能够看懂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能力。力学讲授时以钢筋混凝土中具体构件为例进行,这样建立的力学概念就不会空洞。同时抗震课中的一些构造要求、计算也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讲到。目前建筑结构施工图中钢筋均采用“平法”标注,在建筑结构课程讲授时结合混凝土结构施工图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讲解,达到识图目的
4、基于工程过程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的建议
4.1、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将会直接影响所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培养规格、开发的课程体系,将会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指导下进行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就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合理地选择区域内有代表性的建筑企业作为调研对象,以预先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为主,辅助召开座谈会、网络调查等手段,尽可能多的扩大调研覆盖面,使调查结果尽可能有代表性,使培养的人才更易适应企业岗位工作的需要。拟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后,再与企业技术骨干、管理人员共同研究讨论,对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4.2、推进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建立教师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将教师的产学研工作经历、实践成果等纳入到教师聘期考核、职务晋升等考核指标体系中,对于教师参加企业挂职锻炼、双师素质培训给予政策支持。其次,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及管理办法,建立双师型教师认证体系。鼓励教师参与工程实践或培训,积累实践经验和岗位技能,参加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注册结构工程师和建造师等工程类专业技术职务考试或执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再次,提高实践兼课教师比例,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通过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或有关专家进行讲学,建设一支包含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的校外兼课教师队伍,满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4.3、改革教学方法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成为高职教育的主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的课程通过创设仿真的学习情境或引入实际工程任务,使学生体验岗位工作,以期克服当前高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良等困境,实现“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我们分别采用了项目引导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文引导法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主动探究、实践和思考,专业能力提升明显,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训教材建设方面,要充分体现高职教育办学特点。首先,应根据学生的生源质量和职业面向的实际情况,确定教材的内容和理论深度;力求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体现专业优势和特色,尽可能结合现有实验实训条件,提高实训内容的可操作性。其次,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和高职教育改革实践成果,适应信息化、网络化教学要求,将纸质教材与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及教学资源网站等配套教学资源有机整合到一起,形成数字化、立体化的实训教材体系。再次,实训教材的编写应充分考虑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理念,体现实用性。教材编写人员应深入到企业一线,对工作岗位的要求进行分析,科学合理地设计学生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实训项目或案例要取材于行业、企业,有鲜明的实践性和技术实用性。
在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应当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利用好建筑工程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合理运用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差异,采取分层教学、学分制教学等教学改革措施。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以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选择和有序化课程教学内容,实现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目标。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践教学考核方面,应当立足于院校实际具备的基础设施条件,综合考虑考核目标、考核项目与内容、考核标准、考核方法与手段、成绩评定、制度保障、运行机制等要素,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体系。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互为补充,根据课程实践性要求确定理论和实践考核分值比例。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从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职业技能、综合技能等方面,制订可操作性强的考核方案。
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发在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建设中至关重要,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推进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进而摆脱课程内容受学科体系影响而与行业脱节的现象,促进高职高专课程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于此同时,正在学习本专业的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一份责任,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祖国未来的大建设添砖增瓦,为家乡多修一幢新建筑,实现自己的价值。
施工技术实训心得体会二:根据学校安排我于20__年12月25号到广州筑正有限公司造价部进行实习建筑施工实习,但由于老师考虑到该公司不会把我派到施工工地现场,这样我就不能更好地让我借这实习机会了解到更多工地现场的工序操作。从而于20__年1月3日我就被调到广州广骏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实习。这一次实习让我了解到了造价方面的知识还有监理方面的知识,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到理论于实际的差异。
在广州筑正咨询有限公司实习工程中,虽然只是协助本公司整理各工程有关资料,但我可受益匪浅。如在打印表格的过程中才知道原来自己对办公室日常的操作系统是非常陌生的,觉得自己应该要注意学习一些其他专业知识来武装自己;在我空闲时,没有主动地去问带领我实习的林师姐有没有可以帮忙的或跟她协调一下实习内容,做事太被动了;在跟本公司人员闲聊时,没有胆量发表自己内心的想法,可能是怕说错话,影响林师姐在公司的地位等等。在本公司实习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就是从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不但在学习上没有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在做人方面都有所欠缺。
而在广州广骏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实习就让我更进一步了解施工现场与课堂知识的差异,对于此觉得自己的知识面太狭小了,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我在实习的施工现场是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图书馆。一本工程简介: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地段,建筑总面积13200㎡,地上五层,地下一层(半地下室)平面尺寸为53 m×46m,室外地坪为-0.45 m,屋面最高点26.45 m。
首层为多功能报告厅,二层学生自修室,三层为阅览室,四层为期刊阅览室,五层为存书室。室内设人行梯四樘,电梯二台;在二层中间天井位置有一约310㎡的大雨蓬。基础桩为静压高强度预应力管桩,结构梁采用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砼技术。屋面采用钢网架结构。项目质量为合格,投资2478多万元,合同工期为 201日历天。
主要参加单位有:建设单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勘察单位:广东地质建设工程勘察院 设计单位:广东省建工设计院 施工单位:广州市住宅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广州广骏工程监理有限公司二实习内容: 1.现场实践的内容:了解现场的基本情况、建筑施工测量、土方工程、基地与基础工程监理、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砌体工程、地面与楼面工程监理、门窗工程监理、装饰工程、屋面及地下防水工程、了解现场隐蔽工程的验收程序与验收方法、了解工地例会制度及例会上解决的问题。
2.了解施工现场资料内容1施工单位的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合同文件、施工现场记录文件类、施工验收资料类、现场来往部分文件类及其他文件;
(2)监理单位资料:施工合同文件、委托监理合同、勘察设计文件、监理实施细则、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会议纪要等等。三实习收获与体会: 首先对于我来说,实习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因为我在一年的大学生涯中也经历了很多专业课的实习,但这次却又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它不仅仅让我学到专业知识,还将全面地检验了我各方面的能力:学习、生活、心里、身体、思想等等。就像一块试金石,检验我能否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关系到我将来能否立足于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也是我建立信心的关键所在,所以,我对它的投入也是百分之百的!短短三个星期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在这些实习的日子里我的收获还不少。实习结束后有必要好好总结一下。通过三个星期的实习的实习的实践工作,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行性的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旁站,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房屋的建造过程,学到了很多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
带领我们实习的吴健华师兄是我学院__届的,他现在在广州广骏工程监理公司工作。吴师兄在实习中不仅带领我到施工现场跟我们解说工程过程的相关专业知识,还不断地找机会给我们实操,还经常问一些基础知识的问题。要我们每一个实习的人不仅要在闹里形成相关“相关知识网络”还要我们逐一口述出来,锻炼我们的口头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
例如说混凝土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吧!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那就说说我的见解:1.产生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温度变化和湿度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底或已硬化混凝土的约束,不能自由收缩,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即产生裂缝,裂缝从基底向上发展,甚至贯穿整个基础基础。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变化很小或很慢,但表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固,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差。由于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快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2.防止裂缝的措施: (1)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于硬性混凝土,掺加外加料,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掺和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3)热天浇筑混凝土是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4)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过冷水降温; (5)可用一定用量的冰块掺和在混凝土中; (6)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7)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8)改善边界的约束和构造设计,如合理分析浇筑、设置滑动层、避免应力集中、设置缓冲层、合理配筋、设应力缓和沟等; (9)加强施工监测工作。
每个工程完成后,都难免会出现裂缝现象的,影响因素并不仅仅是客观因素还有主观因素。通常浇筑混凝土工的技术水平都是偏低的,他们的工作只是靠经验所得的,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的。所以,到了施工现场实习过程中,我觉得施工现场的实际与理论知识有很大区别的。
如在浇筑混凝土之前的第一步骤是清理模板的杂物,但实际上,在每一条梁柱模板上都有杂物的,但由于它们的少数存在不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所以,通常施工单位都不作另外的处理的。又如,有些钢筋工涂方便踩踏,令部分板筋下榻、变形,造成浇筑拆模后出现露筋现象。这样外露的钢筋与空气长期接触会出现锈蚀现象,从而影响钢筋的强度,影响板的力学承载力,对建筑的构造有严重的影响。
通过现场实践,将《建筑施工技术》的理论及方法运用于工程实际中,让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施工技术中的工艺流程、施工方法、质量控制标准、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
希望学校能给予我们更多到现场实习的机会,让我们学到的知识更充实。
施工技术实训心得体会三:一、在这次实习中我了解了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程序:
1.模板安装前的基本工作
1)放线:首先引测建筑的边柱,墙轴线,平以该轴线为起点,引出各条轴线。模板放线时,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中心线和边线,墙模板要弹出模板的边线和外侧控制线,以便于模板安装和校正。
2)用水准仪把建筑水平标高根据实际标高的要求,直接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
3)模板垫底部位应预先找平,杂物清理干净,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防止模板底部漏浆或混泥土成形后烂根。
4)工长事先确定模板的组装设计方案,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质量,安全交底。
5)在模板安装前要对模板进行涂摸一层脱膜剂,主要是为了在拆模板时容易分离。涮的脱膜剂在市面 上有专卖的,但出于成本考虑我所在的实习工地用的是一种工业机油之类的,作为脱膜剂。
2.实习时主要针对钢筋
绑扎可分为梁柱板的钢筋绑扎等。
其中柱绑扎只是初步定位,检查时主要注意的是钢筋型号,直径,间距以及根数,还要注意扎丝的直径,相对较粗直径的钢筋的绑扎应该用较粗的扎丝绑扎。 在柱筋成形后,就可以开始布置主次梁的钢筋。由于钢筋数目繁多,要做好隐蔽工程的记录。钢筋的搭接尺寸等问题应该严格按规定要求来进行。箍筋间距的量取,一般是取十个间距总和,看其平均间距。平均间距不应超过设计要求过高,以相符为最宜。同时,应在现场抽样,以备日后检查钢筋强度等性能要求。钢筋锚固长度为35d,其量取方法是从柱子远离钢筋端头的一侧至钢筋端头的长度,钢筋锚固应牢固,可靠。当采用单面焊接时,其长度为10d,当采用双面焊接时,其长度为5D,焊接应整齐,平滑,达到焊接的要求, 随着施工技术的日益发展,钢筋的接长不再仅仅采用搭接焊或绑扎了板筋要注意钢号,直径,位置,长度,间距等问题。
3.浇筑
我所实习时正值酷暑,温度较高,每天的太阳都是火热的。在浇筑时应该不要搞太大的工作面,以免来不及覆盖第二层而产生初凝现象,混凝土会受冷拉出现裂缝,将会引起质量事故。另外,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承台十时积水的清扫,施工时可以从承台一方倒入混凝土,逐渐把承台底部的水挤出,聚积到某一地方再集中抽走。注意不能把水与混凝土搅和在一起。浇筑的混凝土应现场测定它的坍落度,理论上它的坍落度为12-14工分。而且,浇筑时梁柱的位置应进行振荡,以免留有空隙影响浇筑质量。混凝土浇筑是一项工作量很大的工作,此时底板的浇筑由于面积,厚度都比较大,共进行了45个小时左右,影响浇筑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混凝土的供应。
4.砌筑及垫层的施工
施工员应准确定位,标识出承台的开挖位置及开挖深度。承台深度的误差允许在3工分以内,在复检的时候,检查到一些承台尺寸不够,严格来讲都不算是合格的,但现实与理论总是有很大差距,也算过关了吧。因为这只是合格工程,如果要是一些样板工程,那工程质量就要求非常严格了。承台砌筑完就是垫层的施工。垫层施工前,应先夯实底层,否则容易出现疲软等现象。 宽大的承台 垫层做好后了,就可以做防水层。此时应注意避雷地极的留设,我所在的施工单位是将长长的钢片与钢筋进行焊接然后埋设。
二、实习感受
通过这次实际的工地实习,我不但掌握了一些不懂的具体环节,而且也巩固了我在学校期间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学校学习,理论与实际相差较大,一些知识虽然能在短期内被掌握、被运用,但一些知识则不能掌握,也不便于记忆,更谈不上掌握运用了,因此,老师所传授的内容虽然多、广、博,但是我们学习到的只是其一部分,或者是一些皮毛的东西,要想真真正正的掌握所有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际的学习和参观,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这次实习就达到了目的,我们不仅学到一些新的知识,也巩固了在校期间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前对一些施工技术要点,只是粗略地知道其施工要点,而其具体的施工环节,具体的施工步骤如何,却是知之甚少,但现在实习结束了,对我们这段时间所看到的那些施工技术,它们的具体环节及详细步骤,我们应该可以掌握了,这样就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也增强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习,增强了自己对专业的热情,让自己更有兴趣将来能在建筑行业开创天地。以前听到就业不乐观时候就很茫然,学了三年的建筑却找不到好的工作,以致对自己的专业丧失了热情,没有足够的兴趣去学习专业知识。
但是通过这次实习,才觉得原来建筑行业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职业,如果将来能在这个行业工作,对自己来说将是很大的挑战。为了以后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现在就必须踏踏实实的学好每一门功课。因此给了自己压力,让自己不再觉得无事可作,让自己安心去学习,为将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增强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建筑行业是一个涉及人非常多的行业,你将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面对一个这样复杂的交际圈,你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优秀的多西,去除自身的一些不好行为,同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接触对象,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让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自信,更加坚强!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学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模式
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教学改革是永恒的主题,对于转型试点中的民办高校,加强教学基础建设是转型的前提条件,而深化教学改革则是实现转型发展的战略支点。2016年是土木工程学院的改革创新年,我们始终将“应用技术型”作为指导思想贯穿于教学改革之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此对思路和做法加以总结,以为引玉之砖。
1培养理念更新———瞄准前沿,顺势而变
BIM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能,正在推动着建筑工程设计、建造、运维管理等多方面的变革,有着越来越大的社会需求,正在成为我国就业中的新亮点。学生是BIM技术未来的生力军,是BIM技术应用和发展的希望所在。所以本学期通过调整培养方案,在2013级开设了三周BIM实训课程。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BIM相关软件的建模流程,锻炼学生对专业图纸的识读能力以及自觉学习的综合能力,分小组学习鲁班土建建模、鲁班钢筋建模的使用方法,创建三维模型;锻炼团队协作能力;收集与本题目有关的设计资料,结合BIM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在实训过程中通过何种方式如何解决的,写出实习报告,且用PPT的形式进行答辩,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2教学模式改革———翻转课堂,学用结合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新开课程,课堂上尝试了翻转课堂的模式,给每位同学分配了题目,让他们自己制作课件,课堂上利用5min的时间分享给大家。参与改革试验的班级召开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学习成果汇报会》,每个班按2人~3人分组,给他们按照绿建标准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室内环境保护,施工管理,运营维护,提高及创新等方面分配各自负责的领域,开了两次彩排预备会,对每位同学的演讲内容、PPT等进行了逐一指导点评,最后汇报会取得了成功。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个人表达能力。
3课程内容灵活———依托学科,面向实用
以《建筑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例,首先利用有限的学时提炼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保留传统的讲授方式;然后针对发展较快的新型建筑材料及施工方法,由同学们以分小组的形式在课外进行调研,借助班导师在专业学习方面的指导,将调研内容制作成PPT带回课堂进行汇报,由其他组同学和导师进行提问与点评;并在期末举办了“我们要站在施工技术最前沿”的学习交流活动。通过此次改革不仅使学生期末及格率提高了8%,并且充分体现出了班导师在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在整个课程学习和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断接受新事物、涉猎新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增强信心,增强团队凝聚力。
4结语
通过前边几个教学改革实例可以看到,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锻炼了学生对专业图纸的识读能力以及自觉学习的综合能力,基本实现了我们的初衷,老师和学生反映非常好。
作者:邹建奇 单位:长春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窦艳.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8):26.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问题;对策;措施;
Abstract: the civil construction site, the process is continuou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oss, a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before the quality or not, relates directly to subsequent construction, to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brings a lot of problems, problems effectively, can ensure the quality improved efficiency,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 countermeasure, to be effective management, reasonable solution, coordination, is we need to do, strengthening the field to the person's management, techn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the drawings, etc, to ensure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enhance the technical level, to build first-class building has an important meaning, and the need to follow some principles, into practice, do one unity.
Keywords: civil construc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 The measure;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要做到对症下药,先要找出问题,分析发生原因,知道其后果,才能从源头生上遏制,工民建施工存在的问题有自然的,有人为的,有质量问题,也有细节问题,进行有效监督管理与解决。这样有助于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施工质量,并且能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创造出更高的收益。技术管理成为贯穿施工的重要线索,要从头至尾考虑周全,统筹安排,进行合理协调,同时不断进行优化,建立起一套质量和技术的管理体系,进行全过程的目标管理。通过决策、设计、现场施工、竣工验收等几个阶段去进行技术的管控和有效的把握,使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相互衔接、相互制约,从而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
一、工民建施工管理的意义。
建筑工地现场是多种技术的交集,施工程序多,劳动力投入多,必须有一个有理有序的管理,才能保证工程有序不紊,保证质量效率。技术管理工作成为现场施工的重中之重,对现场的各项技术进行组织管理,使之科学有效,提升科技水平,使工程安全有序,确保质量。现场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能不断提升对施工技术的要求和标准,提升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素质,通过方案的制定,问题的解决,消除建筑工程中的隐患。这个过程中,能不断的总结经验技术,提升工程质量和效益,提升建筑竞争力。
二、工民建施工问题及对策分析。
1.施工人员问题与对策。
工人是工程主力,工人水平高低,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当今工程建设中,农民工的数量比较多,文化素质落后技术较为低下,技术管理尤为显的重要,需要由由总工程师牵头组织相关专业副总工程师进行公开评讲,重点解决技术措施编制的规范性、科学严谨性及现场操作性等问题。
施工企业要选择拥有高超技术的民工参与工程建设,特别是要具备从业资格的技工中选择,有正规的学习和培训经历,有相当的工作经验,根据他们自身的专长进行岗位的合理安排,定期进行员工技术培训,结合施工实际,进行实践性学习和现场的实际操作。例如工地上的钢筋捆绑、测量放线、搅拌站操作、打混凝土与降水作业等,分工细致,需要专人安排,此项技术管理显的尤为重要,对相关责任人的技术培训与管理尤为重要。
2.施工图纸问题管理对策。
图纸是施工的依据,图纸问题就是设计问题、尺寸问题与是否与工程现实相契合,存在问题要做大图纸变更,要做好图纸的编制和会审,这是对工程技术达标的第一要求。对图纸技术的审定要结合现场实际,进行尺寸、设计、样式、实施的合理性、与现场是否相符等审订,保证图纸设计的准确性,并且要使施工人员充分的熟悉了解,更好的利用,这样不容易出现施工问题,减少后续矛盾,避免二次建设和设计失误,避免返工和技术的不到位,提升技术品质。
3.施工中的技术质量问题。
综述施工中的工种,范围包含“脚手架搭建、钢筋绑扎、模板支撑、混凝土浇筑、防护、放线测量”等,这些工作都环环相扣,对技术质量要求非常严格,问题也往往出现在这里,包括脚手架搭建不到位,钢筋绑扎宽度与高度尺寸、模板支撑漏空、混凝土搭配不达标,防线尺寸不对等。
现场技术管理中,对影响施工的问题,积极主动排除故障,尽快恢复施工,以免造成停工损失。加强与工程周边的联系,尽力解决施工的有关纠纷,同时及时提醒施工队人员,督促各班组的分工合作,按图施工,以免日后造成返工而拖延工期,确保按期保质交付使用,必须对其质量进行全面的、符合客观实际的验收评定,以各分项工程的质量来综合鉴定分部工程的质量,现场施工管理应认真、仔细、严格把关,对分项工程的质量检验项目和实测项目应尽力进行检查,不合格的,督促施工单位返工,返工合格的方可签字,达不到合格标准的不能予以验收。这样,一方面控制了工程质量,另一方面又促进施工单位提高管理水平。
4.材料的验收与档案管理。
施工材料的是否达标,是否符合工程要求,是材料的问题,档案是否齐全,全面记录施工进度,都是需要注意的。因此,加强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关材料的品种、规格、颜色,施工队才能尽快的作出相应的施工计划,定购材料,合理安排劳力和机械,做到胸有成竹,确保工期。工程档案是对建设成果和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最真实的反映,在加强对工程的质量控制、工程结束后的维护、扩建、改造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在材料质量控制方面要掌握材料的质量标准、材料性能、材料抽样、试验方式和施工要求。主要装修和建设配件到货后应及时开箱检验、不合要求,应及时更换或退货。主要材料,进场时必须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和材料化验单,各种构件必须具有厂家批号和出厂合格证。总之,严格把好材料关,绝不能让不合格材料用在工程中,做到进场材料的验收合格,物资部、技术质量部与实验要联合进行检查和验收,作好记录,对于运用施工建设中的材料逐一记录,对使用效果进行监督检验和记录,形成档案资料,反映真实面貌,提升施工经验和技术水平。
5、整体施工方案的规划与管理。
施工的监管和完善要从头至尾,因此现场技术管理方案要有体系,有原则,不可间断,施工的技术与方案的制定,让施工单位参与进来,根据自己的实际去进行建设,做到“有施工的程序必有监督,有监督必有质量的把关,有质量把关必有验收,验收不合格必须返工”的指导方针,通过设计意图的反馈,确保技术质量,避免不协调和矛盾的方面出现。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知,施工中的问题存在于多个方面,从施工前到施工中再到施工后,从图纸会审到技术质量验收的过程,都要进行问题的解决,保证工程质量,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需要有有效的理论原则去作为指导,同时要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去操作,在技术管理过程中,要兼顾到每个技术面,重点就在施工方案的制定及方法的选择上,施工进度、机械的选择、材料的使用、劳动力的使用,施工现场的总平面的设计等,都是具有较大技术难度的方面,要进行有效组织监督,确保进度和质量。
在技术管理过程中,要兼顾到每个技术面,重点就在施工方案的制定及方法的选择上,施工进度、机械的选择、材料的使用、劳动力的使用,施工现场的总平面的设计等,都是具有较大技术难度的方面,要进行有效组织监督,确保进度和质量。
根据工程的实际要求去做好,不断发现问题,达标规范,做好质量和技术的规范与验收,并且要充分运用新的技术和设备,进行技术革新,不断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确保施工现场的秩序稳定,获得最大的效益,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陆树斋.施工技术管理[J].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5-30.
[2]姚谨英.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实训[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22-45
[3]杨学坤.重点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创新[J].建筑社书店.2009:12-23
[4]徐淳.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实训[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33-45.
[5].黄生银.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D].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15-22.
课程重构设计理念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学生通过四年在校学习,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筑施工与管理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掌握建筑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毕业后能从事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工程监理工作。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岗位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岗位的职责和职业能力的分解,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和管理岗位工作。建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和管理岗位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基本操作技能和基层管理能力。同时施工岗位要求从业人员能够根据施工情况的变化适当调整作业方式,并具备优化、改善施工工艺流程,构建和设计施工作业过程的能力。
(一)《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对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支撑作用
《建筑工程测量》是构成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模块的重点课程。《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职业能力目标由专业技能目标、方法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构成,成为支撑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支点,是学生进行综合岗位能力和拓展能力训练必须先行掌握的专业技术能力课程,课程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建筑施工测量技术与能力,对学生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岗位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有重要支撑作用。
(二)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建设平台
应用型本科教育把传统的以知识继承为主的人才培养观念转变到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观念上来。依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改革,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建设平台。重构后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包括建筑工程平面控制、建筑工程高程控制、施工场地地形图测绘、施工测量和沉降变形观测等五项施工岗位测量工作任务。教学中以典型的多层建筑施工为载体,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工作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把过去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建立以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以职业岗位创新能力为中心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建设平台,把典型理论知识与岗位实践操作技能要求相结合,通过实际工作任务,在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实训过程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
(三)整体优化课程内容,重组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以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为主线,整体优化课程内容,以企业工程施工阶段应完成的测量任务为教学“项目”来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真实的工程项目或案例作为教学任务“载体”,使教学过程及学习情景与模拟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工作过程基本一致。
(四)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专业调研,结合企业技术人员的一线工作经验,确定学生未来工作岗位面临的工作任务及完成建筑施工测量实际工作任务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社会能力要求,选取突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有机统一。保证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从基础、单一的技术应用岗位层面向项目技术管理层面发展,直至经营决策层面的职业成长所需要的职业岗位测量技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建筑工程测量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施
(一)概括工作任务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中,测量技术应用的岗位工作能力要求,结合企业岗位工作流程,总结概括出以建筑工程平面控制、建筑工程高程控制、施工场地地形图测绘、施工测量和沉降变形观测五项典型施工测量工作任务,涵盖了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进场、施工、竣工、验收、营运全过程,各阶段的施工测量工作。依此为依据设计、选取教学内容,充分体现课程职业性、实践性。
(二)重组课程内容结构
重组的课程内容以训练学生施工岗位测量工作能力为核心,在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过程中注意融合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育。实现理论学习、技能实训与职业技术岗位相融合,并以此为基础将原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功能细化组合,将原教材十二章教学内容,精简重组成五个学习模块,组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学习情景,充分体现课程职业性、实践性。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在与职业技术岗位相一致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建筑工程平面控制、建筑工程高程控制、施工场地地形图测绘、施工测量和沉降变形观测等五项典型施工测量工作过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工程环境,明确了建筑施工测量岗位的工作内容、要求和工作流程,缩短了知识学习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的差距。
(三)课程内容选取注重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内容针对完成施工岗位测量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三部分需求。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在重组的课程内容中强化了全站仪使用等章节,保证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生涯岗位测量工作的需求,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应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规律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积极吸收行业企业参与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规律,基于真实的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以施工过程的测量任务为基础进行整合、序化组织教学内容。
(五)构建三线并行的实训课程体系,形成“从控制到细部”的良性循环
首次循环:规划勘测设计阶段或工程竣工阶段的地形图测绘,由“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形成的串行路线,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使学生掌握施工测量中“从控制到细部”的作业过程;第二次循环:施工阶段建筑物施工测量,由“施工区域平面控制测量-施工区域高程控制测量-建筑物施工测量”形成的串行路线,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体会施工测量过程的“从控制到细部”的作业;第三次循环:施工、营运阶段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由“变形观测平面、高程控制系统-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形成的串行路线,在前二次循环作业的启迪下,由学生自行组织,独立完成,使学生掌握施工测量过程的“从控制到细部”的作业方式。
三、结语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56-02
培养能够适应当前建筑行业发展所急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而加强专业建设的落脚点就是结合市场调研,分析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并对专业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构建专业核心课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课程的执教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以及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实践进行探讨。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
1.行业调研。组织行业专家、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兼职教师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研讨会,并对不同地区行业企业进行调研,通过对企业在建筑工程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研究,提炼出几个关联紧密的典型工作任务,总结得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本专业相关的专业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有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资料员、安全员等,主要任职要求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质量检测与控制,工程预决算,建筑材料的检测与管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等。
2.确定学习领域。运用基本教学理论原理,对得出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配置,明确与不同的典型工作任务相对应的学习领域,确定需要设置的相关学习领域。按照“以行动为导向”的原则,对学习领域进行具体设计。即按照学习者的认知规律,遵照以不改变工作流程、学习难度逐步递增、学习者独立自主能力逐步增强的原则分解学习领域,构建相应的学习项目和学习情境。
3.完善教学设计。每个学习领域按项目由简单到复杂实施教学,每个项目按照工艺顺序进行学习情境的划分,每个学习情境均为独立的教学单元。根据不同学习情境的特点,编制教师工作页、学生工作页,并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标准。课程教学的实施采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组织教学。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课程开发实践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课程培养目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课程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其总体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构件的计算、构造要求及施工方法,使学生掌握常见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方法,使学生具有职业岗位中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相关工作过程的技术指导、质量检查和管理能力,具备从事一般建筑结构设计、施工、质检、监理的能力。从而为今后适应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把学生培养成为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高等技术和管理人才。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设计。《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课程按照工作过程进行学习情境的划分,课程内容按照“岗位分析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模式对学科体系课程进行解构。将原有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重构,构建以行动导向的符合施工程序的新课程体系。该课程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典型构件划分了钢筋混凝土梁板的制作施工、柱的制作施工、楼梯的制作施工、基础的制作施工及高层建筑施工等五个项目进行教学组织,凸显了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增加了课程的应用性、针对性、实用性。使学习领域的教学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并基于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设计,工作过程的采集、选取、序化由行业企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协商确定,并结合开展相应的实训教学项目。具体情况详见表1。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实施。(1)教学模式。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基于典型、完整的土建施工员的实际工作过程,并将实际工作过程移入实训车间即教学性生产过程。此环节的教学活动融教、学、练、做为一体,教学环境就是生产环境,教学活动就是真实的生产过程。指导教师首先按照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班4~8组,每组5~12人,根据项目知识点安排教学内容,由三名教师进行指导,主讲教师进行教学环节设计及安排,辅导教师进行任务安排及具体指导,技术工人进行现场操作指导。由主讲教师组织项目教学团队进行教学资料的设计与准备,学生每人印发一本教学任务指导书,内容包括教学项目要求、相关理论知识、计算例题、进度计划表、相关验收表格、成果评价标准及考核方式等。教学项目所需的原材料、工具设备、场地等均按实际生产情况由指导教师提前准备,由学生按照制定的施工计划领取。(2)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由项目教学团队结合教学项目内容对教学单元任务进行安排,学生通过资料的收集与讨论,编制实施计划,在实训场地分组进行操作,并对成果进行自检和互检,最后由指导教师对各组进行综合评价。在整个学习领域的进程中,加强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3)教学手段。本课程在常规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加强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手段,拓展知识面。使教学环节更能够贴近实际工程,以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学生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建立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课程教学网站,于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目前正在进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转型升级。针对教学项目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资源,针对实训项目制作动画演示和实训教学视频等资源,并建立了习题库、在线自测系统、图片视频库等网上互助教学系统,形成了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本课程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教学进程合理安排实训项目,根据实训项目的内容组织,建立能够完全模拟真实施工现场的校内实训基地,将教室和施工现场两种不同的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获取理论知识、学习劳动技能、培养团队精神、提高职业素养。每个教学项目完成后都要进行教学评价,由参与教学活动的师生共同完成,并贯穿于项目教学的全过程,评价步骤是先由小组填写检验表格、给出各小组得分,然后进行小组互评,最后是教师评价。实训成果质量、实训进度、实训表现、团队协作及实训资料整理等方面的情况均计入相应的成绩,每个项目给出相应的权重,最终成绩的评定采用五级记分制。
本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从2008级开始试点实行,现已在四届共计10个班实施。课程教学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于一体,学生在教师和技术工人的指导下在实训教学场地进行实训操作。实行教、学、练、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获得更加形象的认识,为将来胜任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刘光华.高职《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战线,2010(5):80-81.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投标;综合实训
[DOI]10.13939/ki.zgsc.2017.12.230
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综合实训是工程造价专业顶岗实习前的综合性模拟实训,旨在利用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工作作为任务,引领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不同角色扮演过程中巩固专业理论知识,提升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更好地适应企业对造价员岗位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要求。我院的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综合模拟实训工作开展了8年的时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近几年随着工程量清单计价工作和招投标工作的不断规范,以及电子招投标制度的推广应用,对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综合实训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教学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做以下分析,期待与同行共同探讨提高。
1 工程量清单招标投标综合模拟实训的基本情况
工程量清单计价制度是与国际惯例接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工程计价方式。2003年7月1日,我国颁布了第一套《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GB50500―2003),全国各地陆续开始推广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宁夏地区工程量清单计价制度起步相对较晚。2005年,我院在第一届建筑经济管理专业高职班开始开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但对应的实训课程仅局限于招标工程量清单和投标报价书的编制能力培养。在充分的造价员岗位职业能力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课程建设经验,于2007年在工程造价专业开始试行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综合模拟实训,该实训整合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量清单计价》《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造价软件应用》等课程内容,学生分角色扮演招标人、招标和投标人,在完成全过程模拟招标投标工作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编制招标文件(含招标工程量清单)和投标文件的能力,在组织招标、开标和评标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2 工程量清单招标投标综合模拟实训的特点
工程量清单综合实训改变了过去学科教育背景下的灌输性教学方式,以项目驱动、任务引领、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方法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以教师为主的教逐渐变为以学生为主的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1 教育教学目标从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
高职学生大部分是学科教育的受害者,对传统灌输性教学方式有着心里排斥感,加上专业理论知识的枯燥性,导致上课期间玩手机、聊天、看小说、睡倒一片等现象屡禁不止,老师头疼、学生烦恼。工程量清单综合模拟实训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状态。首先,通过一个真实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工作来驱动教学活动的开展,与今后学生将要面对的职场环境与工作相似,学生会带着对未来工作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投入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方法能力的培养;其次,学生要通过扮演招标人、投标人、咨询人等不同的角色,完成组建虚拟公司、成立组织机构、进行任务分工、完成任务、接受评价一系列的工作,在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评价能力等;最后,学生在完成模拟招标投标工作的过程中,要自主查阅相关书籍、规范和标准,合理安排工作进度计划,规范编写招标文件(含招标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投标文件(含投标报价书和施工组织设计等),学生学会了主动搜集、应用相关资源,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锻炼了学生严格的计划管理能力、严谨的专业工作态度和工作责任感。
2.2 教学内容由单一课程内容向多课程内容融合发展
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编制招标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和投标报价的能力,大量的工作集中在工程量计算和综合单价组价等内容上,工作量大和内容枯燥,很容易造成部分学生中途掉队,为完成作业突击抄作业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师的工作热情。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综合模拟实训按照一般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的工作流程设计,在完成实训内容的过程中,整合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量清单计价》《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造价软件应用》等课程内容,学生在完成实训任务过程中需要不断查阅相关课程理论,实现了多课程间的知识串联和专业能力的递进提升。
2.3 课程考核与评价由教师主观评价向多维立体化评价发展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一般以教师主观评价居多,如实训成果质量占80%、日常出勤占20%就是专业实践课程常用的考核方式之一。工程量清握斜晖侗曜酆夏D馐笛悼己似兰鄯桨冈谏杓乒程中兼顾了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评价参与度,一般采用多为立体考核评价方式,评标结果占60%,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评标委员会,完全采用目前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使用的评标办法严格评标,用行业企业标准客观评价学生工作学习成果,让学生感受社会竞争的残酷性和行业标准的严格性;日常出勤占20%,主要考核学生工作学习的纪律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情况占20%,主要考核学生小组合作情况、主动学习和承担工作任务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学生自评(20%)、小组互评(30%)和教师评价(50%)形成。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学生评价比例在50%以上,旨在通过提高学生评价参与度,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评价标准,客观准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及他人。
3 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综合模拟实训的发展思考
我院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综合模拟实训开展了近8年时间,在各个专业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仍然存在内容覆盖面不足、教师结构不合理、个别学生积极性不高、缺乏行业企业评价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该实训项目的效果和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优化和提升。
3.1 选择恰当的实训工程项目是前提
项目驱动教学法首要的任务是选择恰当的实训项目,实训项目太大,学生工作量太大,导致时间较长,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实训项目太小,不足以表现常见施工内容及工艺,导致因覆盖面不足而降低实训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除了体量大小之外,图纸的准确度、标准性、规范性对实训进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套版设计带来的个性化问题处理不当、分专业设计导致的各专业图纸矛盾等也是影响实训进程的主要原因之一,选择规范的设计图纸会提高实训工作的准确度和速度。因此,实训项目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我院逐渐探索出学校专业教师与设计师合作设计教学项目的模式,由学院专业带头人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专业课程覆盖面要求,提出教学项目基本需求,由专业设计师提供符合基本要求的电子图纸,经过专业教师团队的全面测试,对项目提出教学化改造的需求,设计师在不影响结构合理性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化改造,最终形成符合教学需求的典型工程项目,以满足建筑与结构识图、建筑施工方案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软件应用、钢筋抽样与算量、工程量清单计价等课程实训教学需要,并且实现前后贯穿使用,确保实训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2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是行业需要
近几年,在工程量清单计价制度广泛推广和应用过程中,各地陆续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和新现象,如招投标阶段标准文件、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不一致导致工程招投标与结算期间的矛盾和争议等。为了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行业环境,国家先后颁布了《招投标法实施条例》《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电子招投标法》《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施工合同示范文本》(2013)等,这些更新需要及时体现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拟实训作为工程造价专业的综合性实训项目,是培养造价员职业岗位能力的关键性实训项目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把宁夏地区最新行业需求和做法融入教学过程中,以适应行业对造价人才的新需求。如引进电子招投标相关软件、计量价软件、最新评标办法、电子辅助评标系统、BIM技术等,以适应政府投资项目电子招标投标工作的需要。
3.3 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是关键
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拟实训整合了多门课程内容,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授课教师熟悉招标投标相关法律法规、工作程序和电子辅助评标系统的应用方法,熟悉标准文件的内容及其应用,熟悉一般投标文件的格式及其内容,能熟练应用计量计价软件、电子招投标相关软件指导学生编制电子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熟悉开标、评标的程序和方法,能熟练指导学生完成开标和评标工作,熟悉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内容,能熟练指导学生拟定施工合同条款。因此,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综合模拟实训需要一个双师型教学团队共同完成教学指导工作。学院可以采取“引”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培高学历青年教师、“聘”请企业一线专家、“送”教师到高校深造、派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和通过老教师传帮“带”等方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适应综合实训教学工作的需要。
3.4 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是目标
俗话说“知识不如能力”,作为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是首要重任,而学生学习能力弱、主动性不足是普遍现象,少数学生对综合实训参与度不够,导致很难胜任顶岗实习工作。综合实训作为顶岗实习前的综合性实训项目,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自主学习能力,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仿真职业环境,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思考、实践、总结的过程中习得知识、锻炼技能。
3.5 重视行业企业评价是确保教学质量的保障
目前的综合实训评价办法主要以教师和学生评价为主,缺乏来自行业和企业的评价标准,如何把行业和企业评价标准引进校园,与学校评价有效结合起来,把行业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把职业技能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结合起来,形成行业、企业和学校三方共同参与的多维评价体系,是确保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综合实训是职业院校学生三年专业学习的大练兵,也是学生从学校走向企业的重要桥梁,需要专业团队从实训项目设计、教室队伍培养、实施运行和考核评价等多方面开展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把综合实训真正落到实处、做出校企双方共同期望的实效,提升工程造价专业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一、课程调研目的
通过调研,学习骨干示范院校对课程建设的最新要求,找到职业岗位对技能、知识的需求,确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方向,按照“项目导向、三层递进、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岗位能力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找到实现“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具体途径,实现岗位与课程建设的深度融合,为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课程内容的设计奠定基础。
1、调研工程造价咨询公司、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结合企业的岗位生产特点,确定课程教学模式;
2、调研工程造价咨询和勘测设计院,了解本课程开课的学时数是否合理、内容的选取与学时的分配情况是否符合实际的岗位需求;
3、调研施工单位的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程的考核标准与形式;
4、通过企业对课程涵盖岗位能力要求的调研,确定课程内容模块,明确典型工作任务,知识要求及技能要求;
5、通过调研,获取目前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造价软件的应用情况。
6、收集企业专家在施工现场中进行工程造价方面的经验及相关事故案例分析;
7、观摩施工企业和造价咨询单位对工程预算软件建模、钢筋算量,图形算量、计价等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定额和清单的使用情况。
8、认真听取专家对本课程建设的建议、总结企业专家丰富的现场生产实践与同行的教育教学经验,最后对本课程的建设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改进。
二、调研时间、地点、目标
三、调研任务完成情况
通过本次在学校和企业的调研找到实现“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具体途径,实现岗位与课程建设的深度融合,为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课程内容的设计奠定基础。
四、专家座谈级论证意见
1.专家座谈
重庆宏达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的刘经理指出:《造价软件应用与实务》是建筑各专业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为了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实际工程造价工作,提高学生的造价软件的运用能力,建议在本课程授课过程中用实际工程作为案例进行教学,不要采用教材上的案例,因为教材案例是比较理想化的和实际工程的差别比较大。
学生在上课期间应该以自己动手为主,老师把基本的方法和命令讲解完后,应该让学生根据实际工程边做边练,来完成对软件的熟练操作。同时刘总和方总还建议把《工程造价软件》和《造价实训》两门课合成一门课,这样就不会出现软件应用和工程实际脱节的现象。
重庆正平工程造价咨询对课程建设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研,公司的造价负责人郭工程师指出:在造价学习中要是学生心中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框架,最普通的办法就是让学生熟练掌握费用表,只有熟练掌握费用表才能使学生在做造价的过程中知道哪些内容应该计算,哪些内容不应该计算,不至于使学生经常出现漏项的现象。同时郭总还指出,学生应该熟悉最新的造价规范,比如2013清单计价规范,以及最新的计量规则,建议在前序课程中增加对新规范的讲解。
《造价软件应用与实务》课程组来到永川文昌苑建筑工地现场,对课程建设的内容进行调研,并向该公司驻工地项目部人员咨询现场的造价管理工作,现场造价工程师张工指出:现在学生实践能力普遍较差,应该加强学生现场实习实训,避免学生走向工作岗位连最基本的图纸都看不懂。
同时还指出,学生毕业后的思维都比较理想化,认为所有的工程图纸都应该和教材上的一样是标准图纸,图纸稍微有点不标准,就不知道怎么处理。同时还指出,现在学生的吃苦能力普遍不强,造价工作本身就比较枯燥,很多学生在工作工程中,任务催的紧,工程稍微有点复杂,就坚持不住,建议在学校培养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
2.论证报告
通过我项目组对直接与企业负责人及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接触和调研,为课程的建设掌握第一手资料。经过项目组成员对资料的整理总结,对课程建设与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本课程的课程标准问题
本课程目前我系安排48学时,通过调研了解到本课程学时明显偏少,应该增加到1个学分,16个学时,共64学时,《造价软件应用与实务》是建筑各专业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核心课,建议在《建筑构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之后才适宜开设该课。
为了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实际工程造价工作,提高学生的造价软件的运用能力,建议学生在上课期间应该以自己动手为主,老师把基本的方法和命令讲解完后,应该让学生根据实际工程边做边练,来完成对软件的熟练操作。同时刘总和方总还建议把《工程造价软件》和《造价实训》两门课合成一门课,这样就不会出现软件应用和工程实际脱节的现象。
(2)关于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以及新规范的应用问题
工程造价学习,要求学生有一个基本的框架,最普通的办法就是让学生把费用表一定要熟记,然后借助工程实例,运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以学生做为主,遇到问题,有老师来解决。
(3)关于课程内容的重点设置以及学生教育问题
当前我们学校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比较欠缺,亟需设置现场实习和实训,在教学内容上增加实训课程,实训内容以实际工程为为例,不要拿标准图。现在教材我院采用的是图纸是标准图纸,构件是标准构件,结构也是最简单的基本构件,建议认可教师编著一些符合工程实际的教材,给学生创造一些困难,找到解决办法,尽可能接近工程实际。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
五、结束语
通过此次调研项目组看到了本课程未来发展的空间,确定了课程发展的方向。后续工作实施计划如下:
1.重新制定课程标准和大纲;
2.对《造价软件应用与实务》内容进行重新设计;
3.结合企业实际调整的教学内容,并按照新规范和模块化教学标准,重新编写新的适合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的教材。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特别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09010985号-13 川公网安备:51092202000203 统一信用码:91510922MACX24HU41
© 版权所有:四川博文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太和分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射行审新出发2023字第016号 股权代码:102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