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变压器实训总结

变压器实训总结

时间:2022-02-02 17:26: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变压器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变压器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机器人工作站 变压器自动化生产 实验实训教学 生产经营活动

中图分类号:TB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7(b)-0000-00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功能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等,按用途可以分为:电力变压器和特殊变压器等。随着变压器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各类变压器装置的性能参数、质量等级、使用寿命等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和更高的发展目标,目前随着原材料性能的提升以及智能制造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能够研发并制造出性能优越,质量过硬的各类变压器产品已经成为各生产制造企业和科研机构的首要任务,传统的手工制造方式已经不能有效满足各类变压器的生产要求,同时人工操作的固有偏差性和人为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变压器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为此,有必要设计一套人工智能化柔性生产制造系统,使变压器生产制造去人工化,实现变压器智能化生产。

1 工作站设计方案

变压器自动化生产工作站是一个实际应用系统,包括硬件系统的详细设计和软件系统的编写优化。在硬件设计中,经过研究分析,最终确定该系统应包含以下三部分功能机构,分别是:(1)变压器绕制;(2)变压器搬运;(3)变压器焊接和质量检测。在软件设计中应包含以下四部分功能程序,分别是:原点复位、绕制程序、搬运动作、放电焊接和质量检测。

2 系统硬件设计

对硬件结构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如下三个部分。

2.1 变压器绕制部分

选用NITTOKU全自动高速绕线机,最高转速可达10000 RPM,实际使用控制在5000~6000 RPM,加减速时间控制在3~5 s,可以满足24 h不间断生产,同时通过编制绕线程序控制机器运行,绕制状态稳定高效,中途断线可将电子信号传递至搬运系统,机械手可直接将不良品送至不良品区。

2.2 工件搬运部分

工件在搬运过程中为达到不同位移要求,故分为机械手搬运,搬运车搬运,转换夹搬运三个部分。

机械手主要负责在抓取骨架和将绕制完成的线圈进行焊接和检测时进行工件位移,经过选择后,可选用MITSUBISHI-RV-6SDL型工业机器人,此种型号最大可承重6 kg,具有6自由度方向,可在立体空间任何一点进行位置编辑,具有移动精度高,工作稳定的特点。

搬运车和转化夹主要负责在绕线机和后续生产系统之间的工件位置相互转移,可利用尼龙块制作搬运车,并将其固定在传送带上,转换夹可选用钢质材料,夹取工件时有力度,耐磨度高。

2.3 变压器焊接和检测部分

焊接部分采用PC-PAS 301t型放电焊机,焊接时注意须调整放电电流至1.0~2.0 A之间,放电时间控制在0.5~1.0 s之间,焊接时与插针有接触的顶针在完成焊接操作500次后,须进行打磨处理,并检查牢固程度。

检测部分采用HIOKI 3541型电桥,使用时须依据生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设定电阻值合格范围,对于合格品和不良品可由绿灯和红灯指示,与线圈插针接触的顶针须检查其牢固程度和氧化情况,有问题时须及时更换。

3 软件系统设计

软件系统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工作站复位程序。

在每日开机后和机器故障修复后,需要将工作站的各个机械电气部分进行原点复位,其中包括机械位置的校正,传感器检测是否正常,工作站各系统有无故障等。

(2)变压器绕制程序。

变压器绕制程序应符合绕制规则,编写后的程序须经过实验试生产,并逐步优化绕线程序。

(3)各部搬运程序。

具体编写搬运程序时,先编写主体框图,按照工作的先后顺序编写顺序流程图,存储为主程序。然后依次编写各部位搬运的具体程序,并存储为子程序。

(4)焊接和检测程序。

编写焊接程序应根据搬运程序的信号触发焊接程序,同时,可依据示教手柄检证插针最佳焊接位置,要求须正对插针顶端,距离1~2 mm。

检测程序即收集传输过来的电阻值大小,看是否符合设定要求,符合亮绿灯,超出范围亮红灯,达到质量检测的效果。

4 工作站调试和故障修复报告

4.1 使用环境

工作站可在4O的区域内进行布置,供电电压为AC 220v 50~60 HZ,气动部分须接压缩空气,焊接部分须接氩气。

4.2 系统调试说明

根据方案的要求,调试过程共分3大部分:硬件调试、软件调试、软硬件联调。硬件进行手动调试,观测有无撞击和运动不畅,软件进行模拟调试,在编程软件中进行示教演示,找寻可优化程序点,进行逐一优化,软硬联调为试生产调试,让工作站依据控制程序自行进行生产,看有无错误报警和可改进的地方。

4.2.1 硬件调试

(1)变压器绕制机、搬运车的滑轨的滑动部位动作缓慢,发现缺少油脂,随即涂抹油脂,减小摩擦,故障得以修复。(2)机械手抓取工件时,与夹具配合较紧,发出较生硬的声音,随即拆下较紧夹具,对配合部位进行细微研磨,磨薄0.3 mm后,故障得以修复。

4.2.2 软件调试

(1)绕线程序在编制完成后,模拟时出现语法错误,检查时发现A,B程序块同时运行时,程序块跳离语句少编入一字符,导致语法错误,随即编入该字符,故障得以修复。(2)搬运车程序出现限位报警,检查程序时发现,搬运车在左移动时的位置量编写错误,导致触及限位报警,随即更改位置量,故障得以修复。

4.2.3 软硬联调

(1)绕线程序存在绕制偏槽的现象,通过更改槽间起绕位置,故障得以解决。(2)机械手在抓取线圈进行焊接时,出现焊接不良,经分析原因为焊针和插针未正对,随即对机械手和焊针在程序中的位置进行微调,在保证正对和距离1~2 mm后,焊接良好,故障得以修复。

5 结语

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变压器自动化生产工作站是结合笔者个人所学和工作经验逐渐积累并实践总结出的,是笔者对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这类制造系统在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制造柔性化等诸多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兰虎.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 郭洪红.工业机器人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第2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电工实训;教学模式;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283-01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工实训在培养合格人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存在诸多不足,影响了实训教学的效果。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工实训基本上还是以老师指导为中心,采用现成的线路进行实训,实训内容和实训方式长期未变,教学手段陈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实训前,教师根据实训内容准备好实训工具和材料、调整好仪器设备。实训时,教师讲授实训内容,面面俱到无所不包地演示。学生对内容不预习、不思考,只是按照教师讲授内容照搬。这样难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强,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电工实训教学有必要进行改革。

1.教学观念的更新

为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树立“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的观念,激发学生实训的主动性,使师生间能够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交流和沟通,增强学生的实训主动性和实训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学习最终必须靠学习者自己完成”的观念。在教改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主动地学习,实训中提问的深度在不断增加,所提出问题也不再局限于指导书,有的学生还超前进行自学,少数学生还主动地开始自己进行电气产品的设计。

2.借鉴CBE教学模式

CBE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其显著特点是最大程度地满足市场经济对培养对象的要求。根据实训教学大纲的要求,吸取生产、管理第一线的技术管理人员的意见,制订出相应的综合能力,列出对应于各综合能力的专项能力,再对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进行分析、修改、完善,最后形成DACUM表。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分解岗位职责为若干项综合能力:(1)安全用电常识;(2)电工基本操作工艺;(3)照明电路的安装与维修;(4)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5)常用低压电器的检修;(6)常用电机的拆装与维修;(7)变压器的维修;(8)电力拖动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然后将每项综合能力又分解成若干项专业能力。例如:第(8)项综合能力可分解成如下8项专项能力:①常规管理要求(包括安全操作、文明生产等);②电动机单向运转电路的安装;③电动机可逆控制电路的安装;④双重联锁电路的安装;⑤鼠笼式电动机Y-启动电路的安装;⑥电动机反接制动控制电路的安装;⑦自动往返控制电路的安装;⑧双速电机控制电路的安装。这样就可以制定出DACUM表,它给学生提出了能力和考核测试的具体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完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以此来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使电工实训内容实用、实效、新颖,能使知识与技能融为一体,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能力的要求来组织教学,实践证明,通过CBE的引入,学生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3.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电工实训教学中,实施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现场教学相结合,辩证地处理好这三种教学过程中的相互补充与相互渗透作用。例如:在安全用电、操作规程、电机和变压器的制作工艺流程等内容,通过屏幕展示,只需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的时间就可以系统地、科学地把原来需要几十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内容展示完毕,并收到更好的效果。经过认真研究讨论,针对专业的特点选定了一批适合电工实训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加上自己动手制作的一批多媒体课件,总共约16个学时,就能完成内容涉及安全用电、操作规程、操作工艺、电工仪表、电气照明、电动机、低压电器、变压器、电力拖动、机床电路,甚至还包括一些国外大公司的工艺要求等。使学生对电工实训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这种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在现场教学中,学生置身于各自工位上学习,不仅能在教师的讲授中对设备、工具的结构、原理容易理解掌握,而且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操作就学会了使用技能,所学知识易于巩固,学生感觉技能也得到了锻炼与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把学生不易理解的教学内容,经老师的演示操作,学生由模仿到学会操作,就迎刃而解了。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又提高了教学效果的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4.“一体化”新型师资的培养

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需要新型的师资。目前,教师队伍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专业理论教师不能指导操作技能训练,实训指导教师理论基础薄弱,不能讲授专业理论课。故此,急需培养一批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新型师资,这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是刻不容缓的事。为了加快“一体化”进程,学校加强专兼结合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将学校实施的“双师型”工程推向深入,定期分批派遣实训教师到对口企业进行锻炼,为教师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二是鼓励实训指导教师报考研究生,尽快提高理论水平,充实新型师资队伍。三是施行外聘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作为实训指导兼职教师,采取讲课、辅导、绝活表演等多种形式传授技艺,达到改进实训方法、丰富实训内容、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庆哺:在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理工职教研究》,2010年8月第15期.

[2] 王艳新:电工技术教学的改革和研究,《教育研究》,2010年2月第3期.

[3] 陈洪亮:变压器自动运行控制的教学,《电工技术》,2011年5月第12期.

第3篇

一、制作实物教具模型,例如转子、定子、铁芯、线圈等,让学生首先对设备由直观的认识,这样在前期的教学讲解中学生对专用名词才不会感到太陌生和茫然。

二、录制介绍电机原理、结构与制造过程的教学录像片,使学生通过观看录像直观了解电机的结构和生产制造过程,增加了声像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制作多煤体课件进行动态仿真演示

这一教学手段是前两种手段的结合及提高,有许多意料不到的效果。归纳有几大特点:

一方面是直观展示,辅助抽象思考。如电机学中的电磁变化都是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如果学生没有建立起电磁空间变化的概念,那么对于变压器怎么利用这一关系而改变电压、电流大小的,电机是怎么利用这一关系而动起来的就更加难以理解了,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将电磁变化这一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的过程用动漫的形式演示出来,能使许多学生豁然开窍,所以可以通过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解决这些教师难以直观表述及演示而学生又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的教学。

另一方面是在课间中利用资源开发电力系统运行的仿真演示,模仿变压器和电机的各种动态过程,如“变压器副边短路”, “空载合闸”,“并列运行”,“不对称运行”等运行情况。学生可以如同在现场一样,进行各种实际操作。通过动手实践,加强理解和操作能力。

第三方面是增加诊断程序。让学生通过程序进行各种故障分析与处理。在人为设置的故障中,学生可以显示出的故障状态参数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进而进行故障处理,大大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现场处理故障的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无法实物展现的故障、学生无法体验的实际情况得以显现,教学实用性得到充分体现。

以上三种多媒体教学能够的广泛使用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全方面立体展示大量教学信息,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又发现传统的板书教学也不能全部摒弃,板书授课更容易抓住学生注意力,并能更好的引导学生的思路,因此各种方法是互补的,不宜过分强调哪一方面,而是应当配合教学内容的需要,综合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

笔者经过探索,认为以演示、讲解、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是最为适合课堂教学的。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课件或录像演示教学内容,让学生观察电机运行时的各种现象,提出要讲述的内容,然后对基础知识精心讲解,最后,配合课堂练习。加强了师生的及时交流,便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便于对基本知识的牢固掌握。例如,交流绕组基本知识一节中,教师先用课件演示电机的结构和绕组,提出绕组如何绕制的问题。这样,既让学生建立了绕组的空间概念,又清楚了自己要学习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然后,教师讲解交流绕组的基本概念,划分相带的规律,举例分析单层绕组展开图的画法,总结规律。最后,改变绕组参数,让学生自己动手,课堂完成绕组展开图。课程结束,在异步电机的工艺实习中使学生真正理解和体会绕组在电机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我们在教学中加入对比,案例引导等方式,将会使整个课程内涵骨架更完整,内容更丰富。知识点相应联系,使学生建立一套完整的电机理论体系。例如:异步电机的分析时,要时刻与变压器的分析相对比,学生理解可以达到把旋转的异步电机,等效为静止的异步电机也就相当于变压器,这样,就可以采用变压器的分析方法来分析异步电机。当然,要仔细对比两者各参数的不同。

利用生产实际中的典型案例,紧扣“电机学”应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对案例的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解剖、总结,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相应技能等多个目的。再例如,三相Yyn连接的组式变压器带单相负荷时会造成中性点位移现象,以及对供电产生的影响。课堂教学从理论上定性分析变压器不对称运行的电磁过程,然后在实验室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使学生能够加深理解中性点浮动的概念。通过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最后笔者认为作为专业课程,必须以现实环境强化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重视现场教学。

第4篇

关键词:理论类课程 吸引力 绪论 教学方法 教材

笔者发觉,现在技校的电工理论课越来越难教了,学生对电工理论课提不起兴趣,课堂上出现睡觉、玩手机、甚至旷课的现象。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进入技校的学生大多数只有初中学历,他们的物理和数学基础较差,而电工类理论与数学、物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学起来感到非常吃力;二是学生来技校的目的是学一技之长,以为学会了电工、钳工、汽修工等的操作就可以了,不肯动脑学习理论课;三是电工理论课抽象、深奥,学生学起来枯燥、费劲。作为一名电工专业理论课教师,笔者一直在摸索如何提高电工理论课吸引力的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提高电工理论课的吸引力。

一、利用绪论课,快速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奇心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信心是学好的保证,三者都是学好该门课程的关键。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实用性及学习方法等及时传达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笔者非常重视第一堂课的教学。

如在上电机与变压器的第一堂课,笔者会让学生明白电机和变压器在电能的产生、传输和使用中的重要性。首先提出三个与我们生活有关的问题:“电从哪里来?”“电是怎样从遥远的发电厂送到我们身边来的?”“我们的衣食住行是靠什么生产出来的?”。一番热烈的讨论下来,再加上笔者的点拨,学生们就会明白,电是发电机发出来的,电的输送离不开变压器,我们的衣食住行甚至国防科技都离不开电动机。于是学生就明白了电动机与变压器的重要性,有了学习该门课程的欲望,迫不及待要想知道电动机和变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笔者再趁热打铁,告诉学生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有了兴趣又有信心,何愁学不好呢?

事实上,学生们一方面渴望了解电气化知识,一方面对电又感到害怕。所以笔者在电工仪表与测量的绪论课上,以身边频发的触电事故为例,告诉学生,其实电对于不懂它的人来说是“老虎”,而对于懂它的人来说是“绵羊”。所以我们只要学好了电工仪表与测量课,学会了各种电工仪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就能对电能的质量及负载的运行情况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就可以保证供电、用电设备和线路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样就激发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笔者再告诉他们一些学习方法,如电工仪表其实主要就是由测量机构和测量线路构成,测量机构是整个仪表的核心,多种仪表的测量机构是相同的,首先要掌握各种测量机构的构造、工作原理和特性,然后在其基础上配合适当的测量线路,就可以组成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工仪表。一堂课下来,学生既明白了学好《电工仪表与测量》课程的重要性,也知道了该如何去学。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如果把“利用绪论课,快速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比喻成让学生们“尝鲜”,那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就是提高课堂吸引力的必不可少的 “保鲜”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讲授,直接地、系统地学习前人总结的知识点和规律。但由于电工课概念相对抽象、难懂,学生基础又差,如果一味地采取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就会显得很枯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听不懂的内容越积越多,学生就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甚至放弃这门课程。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合现在的技校生。电工类理论课教师要想让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主要采取了如下几种方式:

1.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学生带着一个个问题去学习,有了目的,有了求知欲,才会开动脑筋,去听、去看、去思考。大家或独自思考,或互相讨论,或听老师分析总结,课堂气氛自然而然也就活跃了。当一个一个问题迎刃而解,学生就会产生较强的成就感。如我们在学习电工基础课时,电磁感应是一个难学的章节,为了讲清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笔者设计了一个简易的电磁感应实验,让学生思考三个问题:(1)看到了什么现象?(2)感应电流从哪里来?(3)感应电流有多大?学生们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就会认真观察与思考,然后得到答案:(1)条形磁铁快速地插入或拔出线圈,线圈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电磁感应现象;(2)感应电流产生的磁通总是阻碍原磁通的变化——楞次定律;(3)感生电动势的大小为e=N——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了这三个问题,这节课的重点内容也就学懂了。所以课堂上教师应注重课堂提问,鼓励和启发学生去思考、讨论、总结,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也就不会感到那么枯燥与无聊,课堂显得轻松愉快。当然,教师提问要有水平,一定要围绕本节内容的重点设问,切忌过多、过难、过易、不切主题与不切实际,否则只会招来学生的反感,学生们也会感到疲于应付。

2.尽可能多地利用各种教具,采用直观教学法

电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在电工类课程教学中借助各种模型、实物、挂图、实验电路,甚至是实际应用,对深奥、抽象的理论的理解与记忆是很有帮助的。笔者尽可能找出相应的教具,如教电工基础之前,笔者准备了电阻、电感、电容、磁铁、线圈、检流计、万用表等;教电机与变压器之前,笔者准备了三相变压器、仪用互感器、三相笼型电动机、三相绕线型电动机、单相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等实物、模型和挂图;教电工仪表与测量之前,笔者准备了交、直流电压表、电流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模拟万用表、数字万用表、单臂电桥、双臂电桥、兆欧表、接地电阻测量仪、功率表、电能表等仪器仪表与挂图,这些教具都有助于学生理解课堂内容,使教学更生动、更直观,学习效果更佳。

3.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多媒体能实现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的结合,使原来抽象、乏味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起来,更容易吸引学生,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在电机与变压器教学中,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原理是比较难懂的,笔者就制作了动画课件,用彩色动画一步一步演示电动机转动的整个过程,结果学生很快就明白并记住了电动机旋转的原理。又如在电力拖动与控制线路教学中,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也是一个难点,为了帮助学生们理解与记忆控制线路和工作原理,笔者也制作了动画课件,每按一个按钮,相应的电路的电流就像人体的血液一样流动起来,各种触头也是该断开的断开,该闭合的闭合,让它们全都动起来,非常形象地将这个复杂的电路分解成几部分,这样分析起来就容易多了,学生们也不再感到难以驾驭,不再惧怕。彩色动画效果,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们学起来容易多了。

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们今天坐在教室里学习理论知识,就是为明天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实际是相辅相成的,实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所以笔者平时在教学中尽量多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比如在电机与变压器教学中,笔者会带学生实地观察学校内的变压器和各种电动机;在电工仪表和测量教学中笔者会采用一体化教学,带领学生一个一个仪表地学习如何使用;在学习接地电阻测量仪时,笔者还带着学生们将学校教学楼、实训楼和男生宿舍的接地电阻进行了测量和数据分析;在教电力拖动与控制线路时,笔者带学生们到附近工厂参观厂里面的实际控制线路和电柜,使学生们更直观地学习相关知识。

三、根据实际,优化组合教材

第5篇

近年来,随着中考制度的改革,流向职业学校的一部分学生的文化素质令人担忧,严重影响着当前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同时,由于招生的困难,学校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学校的实验和实习条件。更加影响了专业课教学的质量和社会效应。经过几年的教学方法探讨我,总结出一套有助于提高当专业课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经试验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将从授课、实验实训、作业和考试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

一、授课

改变传统的讲课方式,把授课的重点转移到学生“会做”上,再在“会做”的前提下弄“懂”,即“先会后愤”的讲课方式。具体地说就是:程度较差的同学学会做,即“会”。程度好一些的学生,要在“会”的同时,还得要弄懂原理,即“既会又弄懂”。讲课的顺序是:首先由学生在看书的基础上教师示范“怎样做”;再由学生“练习”怎样做,使全部学生学会怎样做;最后老师讲解为何这样做,原理是什么(程度稍好的同学能理解),即:老师示范―学生练习―原理分析。它们之间的时间分配应掌握在2:5:3的范围。例如我在讲授《电工技能与训练》中“日期光灯的安装与维修”一节时,在学生看书预习的基础上,我用了10分钟时间向学生演示日光灯线路的连接方法;然后给学生22分钟的时间,根据老师的示范,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连接线路;再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分析讲解日光灯的工作原理――灯管的发光原理、起辉器的启动原理、镇流器的工作原理及构造等等。最后几分钟,找出存在的问题,总结和布置作业。经过这一节的练习和讲解,全部同学都能够完整地安装一架日光灯,学到一项技术,部分同学还能知道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和各部件的作用。

二、实验实训

根据学校现有的实验实训条件和学生接受能力,打破教材安排的实验实训内容和顺序,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实验实训。对学校内部有条件做的实验实训要及时完整地做好,对学校内部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实验实训条件的实验实训课题,要创造条件,采用走出去观察,或借用器材,或用其他材料顶替,或用其他实验实训说明,或用讲解实验的方法等,把教材中所有涉及的实验实训都要有所交代,不能因学校条件限制把原因推到学校,把实验实训去掉。因为实验实训课是专业课的重要内容,也是真正学习技术和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做好实验实训,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一技之长。例如。我在讲授《电工技能与训练》中“防雷常识”一节内容时,我采用了走出去观察和用其他材料顶替等实验实训手段。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如下:讲“接闪器”和引下线“时,学校没有条件实训,我就带学生到校外、去楼顶,观察各种接闪器的形状结构、材料规格,到变电室,到楼房墙体看引下线;讲“接地体”时,我带领学生到建筑工地现场,观察接地体的形状、埋没深度等。

三、学生作业

在学生作业的布置上,不是过去的单纯书面作业,而是把作业分了三种形式;一是书面作业;二是实际操作;三是小制作。并且加大实际操作和小制作的作业分量。例如,我在讲授《电工技能与训练》中“电动机全压启动”一节时,作业是让每位学生自己安装一套“电动机可逆运转控制电路”并试车成功。试车成功者为完成作业,试车不成功者要重做,直至试车成功。同学们用了三个多小时才完成这次作业。虽然用的时间比较长,完成后也比较累,但每位同学试车成功后都感到很兴奋,有种胜利的喜悦,也学到知识。这类作业学生也喜欢去做。把“让”学生去做作业变成了我“要”去做作业。对学生来说把做这类作业变成了一种乐趣。克服了职业学校的学生厌学习厌做作业的现象。而且通过做这类作业,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验证学生对本技术的熟练掌握程度。再如我在做《电机与变压器》中“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首尾端的测定”实验时,我布置的作业不是让学生写出实验报告,而是让每位同学在我面前亲自操作一遍,测定出三相绕组及首尾端。正确者才算完成作业,否则重做,直至测出为止。

四、考试

对于期中、期末考试,特别是期末考试,我采用“二场一品”的考试制度。二场即书面考场和实习操作考场;“一品”即每位学生自制一件运用本课程技术知识制作的一件作品。作品要求具有“独”“特”“新”的特点,以锻炼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这三项的分值为4:4:2。创作作品突出另外加分并表扬。这种考试制度既能测试学生书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测试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也正适合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形式――素质教育。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发明创造能力,避免了学生的高分低能现象。

总之,我推出的这套专业课教学方法是在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生源较差的情况下实践摸索出来的,这套方法有想有做,它不仅适用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班级应用,同时,对于基础普遍较好的班级,在教学中也有一定的实践和借鉴意义。我总结的这套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方法,总结的时间短、检验的范围小,本人教学理论水平有限,相信会有很多错误,望读者批评指正。

第6篇

[关键词] 行动导向教学 模块化教学 电工实训

在21世纪的今天,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竞争已经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追求一张文凭,而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行动导向教学作为一种新的职业教育模式,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更新了教学理念、拓展了教学原则、调整了教学内容、运用了新的教学方法。笔者在从事高级技工学校电工专业模块化电工实训教学中,充分发扬掌握行动导向教学的思想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通过多种活动导向,结合实际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的和课程要求明确化

技工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电工专业模块化实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基本功过硬、能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较强操作技能和技巧的职业技术工人。具体课程要求掌握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机与变压器、序控制器及其应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工厂供电、机床电器控制、变频技术等多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能熟练使用电工工具仪表,按照国家本行业标准正确处理各种电器故障。

二、教学内容课题化

按教学内容的总体要求,打破课题界限,进行课题规划设计,并按课题设计要求进行知识重组,确定每一个课题的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时数、训练步骤、训练结果评估。如何将课题要求细化、量化、责任化,做到每周有目标,每周有措施,每周有考核,每周有效果,是实施学习法的关键环节。电工专业毕业班的学生面临毕业和专业技能鉴定的双重任务,在只有一至二个学期的实训时间内,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针对国家技能鉴定委员会对电工专业的职业要求,结合电工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的内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制定了电工安全知识、电工工具和仪器仪表、导线及电缆的连接和绝缘恢复、照明线路安装、起重与搬运工具、防雷与接地装置等基本功训练课题,在技能训练上设计了电机的拆装与检修、常用低压电器的识别与检修、电机点动与连续控制、电机正反转控制安装、两地连锁正反转控制安装、星――三角降压启动控制线路安装、CA6140卧式车床、X62铣床、电子线路安装与调试、用PLC改造继电-接触式控制线路,并进行设计安装与接线、用变频器改造继电-接触式控制线路,并进行设计安装与接线等课题。涵盖了电路、电子、电机变压器、电力拖动、机床电器、工厂供电、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等多门课程的内容。根据每个课题对理论和技能的不同目标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各学习小组,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及合作,注重讲授、示范、教法、学法的统一,突出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并对每一个课题的训练步骤以及考核方式做了具体安排。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做到三坚持:入门指导示范讲解坚持准确性和科学性;巡回指导坚持答疑解难的目的性;结束指导坚持总结成绩解决问题的针对性。这些“行动导向教学”的方法经过教学应用,效果明显。

三、教学任务效率化

实训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课题安排可谓一环扣一环,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时,一定要在教学效率上下工夫。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师生两方面共同努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是主导者,只有通过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学生才能迅速、有效地掌握知识,并获得自身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调节,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为此,教师必须深刻了解知识的系统,深入了解学生,有效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去组织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乐于为学生所接受,并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智力活动,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地保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带动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激励学生的斗志,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奋斗精神,使他们愉快地团结在教师的周围,与教师一道克服学习障碍,以取得攻克课题的胜利,获得自我满足、自我激励的资本,进而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和乐趣。

2.要发挥实训教学的优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利用实训教学的优势,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的学与习结合、学与思结合、学与行结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爱学、善学、乐学。为此,要做到如下几点:(1)配合基本功训练,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如电工常用工具部分,少讲多练,对理论性较强的环节如变压器、高低压电器的原理部分,适当增加课时,做到循序渐进;(2)采用挂图、参观、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给学生良好的视觉感受,增强其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3)能现场演示的实验一定要亲自演示,例如电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的课题训练;(4)为了保证学生训练的有效性,要严把考核关。

3.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下大力气促使后进生的进步

正视差异,尊重差异,是现代教育观念中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多数落后生学习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基础薄弱、意志薄弱、不想学也不会学,为此教师必须下大力气,给他们更多的辅导与帮助,在鼓足他们勇气的同时,为他们的进步创造条件。比如,优秀学生带后进生,增加学习时间,教师专门辅导,增强针对性、补充基础知识,增进学生自信,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同时对他们的弱项多鼓励,增强自信心,消除自卑感。在调动一切有效手段的同时,要求学生做到眼勤、手勤、口勤、脑勤,多种学习器官并用,让他们体会学习的快乐,取得更大的进步,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检查评估及时化

第7篇

关键词 兴趣和动力 演示 情趣 探究

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学习的主动性的高低则主要来自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所谓的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知识所产生的发自内心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自主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会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是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强大动力。学生高高兴兴的学和愁眉苦脸的学习相比较,效果迥然不同。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尤其是对于高职学生,本来他们的学习习惯就不是很主动,如果教师采取传统的强迫、压制式的“死记硬背”或“照本宣科”,只能造成师生关系冷淡、僵化,甚至对立,这样对于职业教育是“百害而无一益”。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对《电工内线工艺》这门课感兴趣,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并且便于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 重视“首次”课教学

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说,在《电工内线工艺》的前几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能够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他们对于“电工工艺”的“认知的兴趣”。一旦学生对该门学科感兴趣,他们就会自觉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门课。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电工内线工艺》的兴趣和动力就成为“绪论课”的一个首要任务。于是,在首次课上设计了一些问题:照明电路为什么有时候忽明忽暗?电力系统中和自然界的雷击现象是怎么一回事?而短路跳闸时电力系统中又会产生哪些异常现象?电费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都是学生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使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望。

二、加强直观教学,重视实验

《电工内线工艺》是一门以动手实践为基础的学科。根据《电工内线工艺》的教学大纲,我在教学进度中安排了“课堂实训”环节,即“多说不如多做”,因为单纯学习基本的“电工工艺知识”是枯燥乏味的,不如让他们自己动手、自己思考,以便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在刚开始安排几个有趣的实训,如:电工常用工具和仪表的使用,简单的常用照明线路的设计和计量等项目。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反复实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并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尽量采用直观教具、演示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电工内线工艺》主要是学习(高低压电气的人员所必需具备的)电工工艺和安全知识,是一门侧重于应用的实践实训课程。在《电工内线工艺》教学中要加强直观和实训教学,采用电器实物、电气模型等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的互相配合作用。例如,在学习“电线和电缆”等绝缘线时,通过教师对常用规格的线缆进行详细的描述后,然后在多媒体演示屏上展现出某供电系统电线和电缆的放大镜头,依次让学生按照各型线缆的特点,寻找出该供电网络所采用的电线和电缆,并对号入座,然后分析这些线缆的使用环境和敷设方式。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电线和电缆的基本外观、型号,了解电线和电缆的区别,以及各型电缆的使用场所和应用情况,这样学生学得非常轻松愉快。再如,学习变压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时,在学生自述已知的变压器工作原理和用途的基础上,通过模拟的实物模型和零部件分解图例,引导学生了解变压器的内部结构、推导“变压”的机理,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掌握和理解,从而调动学习兴趣。

2、注重演示教学。演示教学是展示电工教学魅力的有效手段,它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平谈为神奇,为理解和掌握好新知识创造条件进行演示教学。这样在教学中往往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演示实验中,就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参的安排,由学生自己动手,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和使用仪表、设计常用导线连接方法,在自我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并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这样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自主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乐趣。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实践和独立地思考,并通过事实来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强调正确的操作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信心。

比如:在讲授交(直流)流钳形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时,首先让学生自己说出常用交直流电流表的测量方法是:必须将仪表串接到被测电路中。在此基础上,强调钳形电流表是检测运行中“电路电流”的最常用且最直接的仪表,优点是测量电流时不需要断开被测电路,进行串接,就可以直接获取运行中线路或设备的电流,为监测设备的运行状况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然后讲解:交流钳形电流表主要由一只电磁式电流表和穿心式电流互感器组成,利用互感器原理完成测量要求。叙述测量过程:测量电流时,打开钳口,将被测载流导线置于穿心式电流互感器的中间,当被测导线中有交变电流通过时,交流电流的磁通在互感器副边绕组中感应出电流,该电流通过电磁式电流表的线圈,使指针发生偏转指示电流值。然后要求学生利用钳形电流表,设计准确测量“5A以下小电流”的实验如下:

将钳形电流表由大到小逐渐更换量程来做实验,重复读数,并逐一记录,反复比较,从中找出精确测量的方法。很多学生经过亲自动手测试,利用互感器工作原理展开讨论和分析,大家各抒己见,师生共同商讨,最后同学们兴奋地得出:可以简单地用增加匝数的方法来精确测得单根导线电流。老师此时要给予肯定。

三、利用多媒体,制作形象的课件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电工内线工艺》主要是研究电气应用技术的基础实践课程,如果不配合适当的课程实训是极其抽象枯燥的。在教学中,往往有许多工艺操作的图景难以被学生想象,实验又无法进行,而这对于学生的理解学习,就比较困难了。

利用多媒体制作逼真的模拟电工工艺操作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这些工艺过程的认识障碍。例如:高压电缆敷设方式、线缆接头的制作工艺过程等。用课件简单模拟制作过程,将整个电缆接头(中间接头和终接头)复杂的操作过程通过模拟分解操作予以完成,这样不仅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直观化了,学生也易于接受,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对“电工工艺”学习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营造富有情趣、探究性的课堂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情趣和探究性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课堂上如果有情趣、针对性的提问,也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增加对学习《电工内线工艺》的兴趣和注意力,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1、采取悬念激趣法。在“电工工艺”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学起来枯燥,教起来干瘪。对这些内容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时,我先结合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向大家介绍 “磁悬浮列车”的构造,并把它的快速性、安全性向学生作了简单的介绍。 当学生听完介绍后对磁悬浮列车很感兴趣,他们还不断向我提出问题。用这种设置悬念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把教学内容由抽象的书本知识向社会延伸,并把教学活动由外在兴趣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内动力。这样引入新课,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生了。

2、鼓励学生“善于质疑、敢于想象”。“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即使是无疑也要寻疑,将自身置于特定实际情境之中,给自己提出问题。宋朝思想家张载说:“于不疑处读书,定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喜悦”。激发学习电工工艺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3、注意反思,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学生在任何科目的学习过程中,不可能一下子获得整个系统知识,也不可能在学习知识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每次都是科学的,为此,要帮助学生们在课堂学习结束后养成:善于反思自己学习的行为所获取的知识。在每节课结束后,都要问一问:刚才学习到了哪些知识?最理想的结果应该包括:通过反思,让学生把思维过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找到科学、有效的认知方法,探究学习规律,提高自主思考的能力。就教师的教学而言,通过学生的及时反馈,思索本节课的“探究教学”是否对提升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有帮助。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总结经验比检讨过失更加重要,所以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们应首先指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得意之处、成功之处、感动自我之处,然后才是我怎样做得更好。最后把“探究教学”反思成果及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性”的课堂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

总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灵活的创设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积极尝试应用“探究式课堂教学”,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优化教学活动的策略、方法,把握好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的有机统一,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内外线电工工艺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第8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技工学校 电力拖动

最近,笔者对珠三角、河源市等企业进行走访和调研,发现企业的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这给技工学校的教学质量带来很大挑战。要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就需要对《电力拖动》的课程进行改革,通过项目教学,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和内涵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整个过程既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获得专业技能的过程。

二、电力拖动课程的能力目标

电力拖动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岗位能力分析,使学生具备电气设备控制系统安装、调试、电路故障检测、排除、维修维护综合职业能力。在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时,首先需要确定课程的岗位能力目标:

识别、选择、检测、使用常用低压电器元件;

绘制、识读电气控制线路图;

安装、检测电气控制线路;

分析、排除电气控制线路故障;

分析、排除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故障。

三、电力拖动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确定岗位能力目标以后,需要结合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以常用控制线路安装、检测、排除故障为切入点,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为以下19个方面:

识别检测、安装低压开关、熔断器、主令电器;

识别检测、安装接触器、继电器;

绘制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图;

安装检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转控制线路;

安装检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

安装检测位置控制与自动循环控制线路;

安装检测顺序控制与多地控制线路;

安装检测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线路;

安装检测三相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线路;

安装检测双速异步电动机电气控制线路;

安装检测三速异步电动机电气控制线路;

排除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的故障;

排除位置控制与自动循环控制线路的故障;

排除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线路的故障;

排除双速异步电动机电气控制线路的故障;

排除CA6140型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故障;

排除M7130型磨床电气控制线路的故障;

排除T68卧式镗床电气控制线路的故障;

排除Z3050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的故障。

四、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每个项目分成若干个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任务引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排除CA6140型车床电气控制线路故障为例。

1.导入

让学生在车床实训室自己动手操作CA6140车床,通过学生操作、观察,教师引导,让学生学会分析车床电路的工作原理。

2.布置任务

查找、排除CA6140型车床电气控制线路中3个故障。采用分组教学,通过任务单,让每组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教材,让学生学会看、闻、听、摸等排除故障技能,将学生自己学和教师讲解相结合。

3.实施

让学生学会看、闻、听、摸,通过现象用万用表分段检测出故障。看:熔断器内熔丝是否熔断,导线连接螺钉有否松动,电动机的转速是否正常。闻:线圈有没有焦味。听:电动机、变压器和有些电气元件在运行时声音是否正常。摸:电动机、变压器和电气元件的线圈发生故障时,温度显著上升,可切断电源后用手去触摸。让学生将故障分类归纳,通过学生自己学,组员之间分工合作,形成团队意识。

4.评价

让每位学生讲解如何根据故障现象判断故障点,学生根据评分标准进行相互评分,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表现给予评分,最终确定项目成绩。

5.总结

指导学生写实习日记,让学生将自己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

五、项目教学法教学效果

第9篇

【关键词】CDIO维修电工;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校企合作

引言

教育部提倡职业教育必须加快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开展集团化办学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的重要载体;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的非常紧密的专业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讲解一些规范规定、条文, 缺乏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分析具体问题的实践,分配到单位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得茫然失措,因此,本文针对目前中职学校《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课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教学时实行校企合作联合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该课程要求的知识技能,掌握专业知识的具体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锻炼团队意识、终身学习能力和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

一.CDIO及校企合作教学方法的内涵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成果, CDIO 代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它以项目的设计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课程工程的理论、技术与经验,其教学框架体现了创新的教育思想。校企合作教学方法是学校与企业联合教学,在校教师讲授课本上理论知识,把企业上有经验的师傅、工程师请到学校讲授技能操作,学生定期下工地项目上进行实践,它以项目工程从测绘到施工建设、竣工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

二. CDIO 校企合作项目教学法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课程教学中,学校首先联系建筑单位进行校企合作联合教学(如2014年联系太原市一建集团),然后把课程内容分成四个项目来完成实施。下面是基于CDIO 校企合作项目教学法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课程中的应用。

1.项目构思阶段

针对施工现场实际当中存在的问题,和建筑单位领导、工程师及技术员讨论确定,在该课程的教学中独立制定四个项目:

项目一:现场勘测、变压器容量核算。

合理编制临时用电方案是保障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可靠的首要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技术要求。

项目二:施工现场配电及配电柜的安装。

配电箱内电器的选择与安装,是整个配电系统是否安全的关键。配电箱开关的配置,要遵守规定,并根据现场情况在此基础上优化方案。

项目三:施工现场照明及安装。

对于施工照明包括室外照明、室外、地下室照明。

项目四:施工现场接地与接零及防雷保护。

施工现场塔吊、电梯、脚手架都应做防雷接地。

2.项目设计阶段

将学生分四个项目小组,每个小组学生通过教师讲解掌握每个项目完成的具体要求及所涉及的内容,收集查阅资料并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设计实施完成本小组的任务。

3.项目实施阶段

项目设计完成后各小组和工地的实际情况相对照,提出并仔细讨论项目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满足如下要求:

项目一:列出详细的用电设备清单,采用需要系数法进行施工现场负荷计算,即:用设备的功率乘以需要系数和同时系数直接求出计算负荷。进行负荷计算时,需将用电设备按照其性质分为不同的用电设备,然后确定设备功率。 对于不同负载持续率的额定功率或者额定容量,应换算为统一负载率下的有功功率,即设备功率 ,计算出视在功率的值。

项目二:电箱内电器选择

配电箱内电器的选择、开关的配置要遵守规定, 当总路设置总漏电保护器时,还应装设总隔离开关、分路隔离开关以及总断路器、分路断路器或总熔断器、分路熔断器。当所设总漏电保护器是同时具备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时,可不设总断路器或总熔断器。对于漏电保护器的要求:额定漏电动作时间越短越好,宜采用高灵敏度、快速型装置,《规范》规定开关箱内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超过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超过0.1s;施工用电系统必须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施工现场应按“一机一箱一闸一漏”设置; 线路先经过闸刀电源开关,再到漏电保护器,不能反装;漏电保护器动作灵敏,不出现不动作或者误动作; 使用于潮湿和有腐蚀介质的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应采用防溅型产品,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

项目三: 对于施工照明,室外照明我们多数选择大功率金卤灯。对于灯具的开关,制作开关箱,用接触器控制其开关,较为安全。地下室照明一般要求低压照明,设专门的照明箱,安装变压器,并在变压器后面的回路中设熔断器和漏电保护器,才能对变压器和后续电路做充分的保护。 现场照明装置在一般情况下应与动力线路分开,自设独立的线路系统;在特殊情况下应使用安全电压;照明灯具有金属外壳必须做保护接零,单相回路的照明开关箱内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

项目四:施工电梯、井架、塔吊都要设置接闪装置,建议采用Φ12以上镀锌圆钢做接闪器。引下线可利用设备本身的通长构件,上与接闪器连结,下与接地极联结。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焊接质量。整个防雷系统施工完成后,务必测量接地电阻,要求不超过4Ω。每月都要测量一次接地电阻;保护接地系统必须采用TN-S系统;做防雷接地机械上的电气设备,所连接的线必须同时做重复接地,重复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配电箱门、箱体接地措施齐全。

4.项目运行阶段

在项目实施时,做好项目的展示,推选主讲人,团队共同参与项目展示,对项目的设计思路、技术措施、工作过程等内容进行公开汇报,并把存在的问题、没有达到的预期目标等详细记录下来,使每个同学从“听明白”到“想明白”再到“讲明白”;可以巩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和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

5.项目评价与考核

教师组织学生撰写项目总结报告,对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各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结合自己的侧重点写成项目报告总结学习心得。教师对小组中每位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对项目中的亮点进行表扬和推广,并给出成绩,考核方案可包括职业素质的考核和综合应用能力考核。

三.结束语

基于 CDIO 的项目教学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课程中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项目实施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都要接受检查、考核,成绩评定注重过程考核,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而且在项目实现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任教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使教师具备完成一个项目所涉及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开发教学项目的能力。本教学方法为工科其他基础课或专业课的教学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l】《施亡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第10篇

论文摘 要:以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及管理为案例,从实训基地运行模式、管理体制和校企合作三个方面阐述了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探究与体会。同时对实训基地的外在因素做了概要,管理规范所须力量,建设好实训基地不是一朝两夕的事。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电工电子专业实训课是中职电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中起着基础的作用。下面结合我校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建设(以下简称“实训基地”)与管理的具体案例,谈谈几点体会。

我校建立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为了适应当前实训教学具有综合性、现场性、开放性和双主体性四个主要特征,最终能实现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三大实训教学任务。在实训教学中,为体现柔性教学的灵活性,往往在实训模块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设计了基础实训(验证性)、提高型实训(综合性实训、应用性实训)和创新型实训等三种类型的实训项目,以全面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我校实训基地承担近十门专业基础课的实训教学。从培养适应现代电子制造业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按照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个层次的特点,把电工基础、电子组装工艺、电子测量实训教学目标定位为“验证性实训+电子专业基本技能培养”;把“模电、数电、PLC技术”实训目标定位在“验证性实训+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把“电子创新实训、电力电子技术”实训功能定位为在“综合应用+创新能力培养”。

实训课程具体主要是这样安排的: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电子创新都在电工电子基础实训室完成;电力拖动控制、电机与变压器在电机控制线路实训室进行;PLC技术、变频器与触摸屏技术在PLC自动化实训室完成;电力电子技术与传感器技术在现代控制系统实训室完成实训教学任务,单片机技术在单片机调试实训室配套相应的软件完成教学。由于实训课程的多变,留有机动调整的余地。

为了加强实训室建设和管理,保障学院的实训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办学效益。提高实训基地的课程开出率及改善实训有序开展的工作条件,在“引领技术,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中,在管理体制方面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实训基地及相关设备设施

以专业工种为基本单位,设立基地负责人制度,专门负责建设和场地管理。人选从具体从事专业实训工作的教师中产生,要求有较强专业技能,了解专业发展方向,有一定的组织管理经验和教科研水平。(亦可从学部理论教师中产生兼任实训基地专业管理人员)

2 耗材及易损件采购及管理

采购由专业工种负责人上报需购清单于实训开放中心,统一由专业负责人协助资产管理中心进行采购。有关材料的管理设一总的管理员,所有的账目,钥匙统一保管,出库入库完整记录。中心通过基地项目负责人完成场地调整,资产清理、登帐等工作。

3 实训教学管理

由实训中心统一管理,主要是日常场地设备安排,对与实训相关人员,由中心制定相应管理制度进行约束。教学人员理论实训交叉的,须遵守实训场地使用管理规定,全部或大部分课在实训室的,由实训中心负责管理。中心对项目发展建设把握思路,提出建设性建议。

4 基地负责人职责

a.根据学校教学大纲的规定,承担实训教学任务。各项实训教学任务必须要有实训教材、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训项目记录,保证完成实训教学任务。b.实训室应积极承担科研任务,努力提高实训技术水平。c.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检修等工作,并按规定进行定期校验,使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d.组织各类与实训相关的活动5.其他:考虑到实训工作较为繁重,为明确各工种功能职责给予一定的补贴待遇。

为全方位地行使实验基地的各项职能,我们采取了几点措施: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我校电子电工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浙江工业及周边地区先进电子制造业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要达到培训目标就必须保证实验室设备配备先进合理,而靠学校投入是很难实现的,如我校实验基地电子组装工艺实验室是由日东电缆衢州公司共建而成。我们主要从“定向班培养”模式方面实现共建。

日常事物管理——集成化管理理念就是体现节约、高效、实用的管理。节约是实训基地建设中的一条主线,我们采用人力资源合理的日常管理模式,由实训中心主任、实训室负责人和优秀学生构成管理团队,各专业课程负责教师担任实训室负责人,要求教师具有“双师”资格,这样能做到及时维护设备和及时修改实验项目,实现高效、实用的管理。全员参与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是实训基地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的做法:①实训基地按学期由实训中心主任召集各专业负责人对实验教学目标体系、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并制定改进和完善计划;②各专业课程负责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并鼓励开展实验教学的新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并负责教学的监督和考核。

中职实训基地建设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笔者认为不能将基地建设单纯看作是设备的建设,更不能单纯看作是本校学生实训基地的建设。组织专业教师针对性培训,提高技术力量,尽量争取各类基地经费的划拨,尽快适应及熟练运用所配置的培训设备,以保证基地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及实训质量的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中职实训基地建设不是一朝两夕的事情,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要管理好实训基地,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实训基地管理方案,要全体使用基地人员和谐构建。笔者也是借助学校的现状,与实训室建设与管理人员资源共享,以便交流。

参考文献:

[1]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中国期刊网

[2]何新凤、曾柳娟、韦永森、黄平、王艳玲.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研究,《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第11篇

[关键词]理论教学 实训教学 CA6140车床电气故障分析

“常用机床的电气控制线路”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类专业课程《工厂电气控制设备》中的重要的一章内容,知识点主要是普通车床、平面磨床、摇臂钻床、万能铣床、卧式镗床等常见机床的电气控制原理,以及各类机床常见的故障分析及排除。

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类机床的电气工作过程,我校引入了亚龙YL-ZKT智能实训考核系统,学生可以在这种教学设备上进行各种电气故障的排除、训练和演示,以达到熟悉各种故障现象和熟练排除各种电气故障的训练目的。

我校亚龙YL-ZKT智能实训考核系统共有36台各种类型的机床智能实训考核台、多媒体计算机及智能实训考核系统软件组成。其中,YL-ZC型CA6140车床电路智能考核台共有6台,该机床智能实训台是由多种电气元器件组成各种电气控制线路,并配有89C52型单片机、LED、键盘等组成的智能答题器,学生根据故障现象找到故障点,在电气原理图上找到故障点两端的编号后,只需在答题器上输入这两个编号,再按“确认”键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在《工厂电气控制设备》的教学中,各类机床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是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要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就要在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及理论实训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中采取讲解法、演示法、设疑法,在实训环节中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授导型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以《工厂电气控制设备》课程中“CA6140车床电

气故障分析”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

一、理论教学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特点进行理论教学。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讲解工作原理。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利用投影仪进行多媒体教学。首先,通过课件播放CA6140车床的电气原理图,教师对照原理图详细分析电路的工作过程,原理图如下。

在讲解和分析整个电路的工作过程中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将整个电路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主电路,第二部分是控制电路,第三部分是照明电路。先要分析主电路的组成,主电路由主轴电动机M1、冷却泵电动机M2、刀架快速移动电动机M3组成,这三台电动机分别由三个接触器KM1、KM2、KM3的主触头来控制;然后分析控制电路的工作过程,按钮SB2是主轴电动机M1的启动按钮,SB1是M1的停止按钮,开关QS2是冷却泵电机的控制开关。另外,控制主轴电动机M1的接触器KM1的常开辅助触头串联在冷却泵电机的控制电路中,目的是实现顺序控制,即主轴电动机启动后,冷却泵电机才能启动,SB3是刀架快速移动电机的控制按钮,是个点动按钮;最后对照明电路中四盏指示灯点亮及熄灭过程做简单分析。

2.讲授故障分析的一般步骤和检测方法。首先,了解故障现象,其次根据故障现象,从原理图上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最后,根据故障分析,找出可能产生故障的电气部位,并加以排除。电气线路故障检修的常用方法有测量电压法和测量电阻法,重点给学生讲解测量电阻法,强调一定要断电测量,而测量电压法因为要通电测量,较危险,不要求学生掌握。

3.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将整个电路的工作过程以动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路工作过程的了解和认识,并通过对两个典型故障的分析和讲解,有效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故障现象1:合上电源总开关QS1,通电指示灯HL不亮。

可能的故障原因:

(1)变压器一次侧无电压,即32~86~87~33之间的电路中有断路点。

故障现象2:合上QS1,HL亮,按下SB2,HL1亮,但主轴电动机不转,并发出嗡嗡声。可能的故障原因:主电路中电动机缺相,即三相电源中有一相断路。

排除故障:断开QS1,用万用表欧姆档分别测量42~45、47~50、52~55两点之间的电路,找出断路的故障点。

4.设置疑问,学生解答。教师分析完两个典型故障后,总结CA6140车床电气故障检测的方法及思路,并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并由学生来解答,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二、实训教学

理论教学结束后,进入实训教学,在YL-ZC型CA6140车床电路智能考核台上进行模拟故障检测。在实训教学中的主要做法是:

1.学生分组。由于我校只有6台可供实训的CA6140车床考核台,故把所任教的班级学生(一般在40人左右)分成两批实训,每批又分成6小组,每小组3人左右,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合理搭配,每组指定一名小组长,负责本组人员的各项管理。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后成立各学习小组,各组成员在故障检测实训中,可以互相讨论、交流,对疑难问题可以共同探讨。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鼓励各小组学生竞赛,对每台智能考核台设置相同数量的故障点,看哪一组能最快最准地找出故障部位并加以排除,对表现出色的小组进行加分奖励,以此激励各小组学生积极思考,通力合作,解决问题。

3.自主学习。经过1~2周时间的实训后,学生排除故障的水平高低很快就能见分晓,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安排另外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在难度较大的磨床或铣床上进行排故训练,而磨床和铣床的工作原理事先并没有给学生分析讲解过,要让学生在完成CA6140车床排故实训的基础上自己看原理图学习,利用自己积累的经验,理解磨床和铣床的电气工作原理,通过自主学习,尝试排除磨床或铣床的电气故障,老师只做点拨性的指导。而那些排故水平较低的学生仍然安排在原车床上继续实训,直到能把问题解决为止。这也是分层教学的一种体现。

总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种形式多样的授导型教学方法是成功的,也是可行的。笔者所带班级学生在车床故障检测的考核中,通过率均达100%,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电工学;教学改革;课程体系改革

一、电工学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电工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从六十年代开始逐渐建立并完善起来的,基础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及拖动》、《电气设备及控制》等课程的组合。各部分之间缺乏内在的相互联系,可以说是一个“拼盘”,因此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重视细节的分析,而忽略了系统的整体概念和特性。这样容易使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而且极不利于应用能力的培养。

2、由于集成电路实现了材料、元件、电路和系统的统一,元件与电路的关系已经淡化乃至消失,这将带来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传统教学内容中分立元件的经典分析、计算和推理方法将失去意义和作用,那么淘汰这样的教学内容势在必行;二是由细节逐步扩展的分析方法已经不符合人们的思维模式,而由表及里、由事物的整体特性再深入到内部组成原理分析、从而再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整体规律是人们的客观思维方式。

3、教学方法落后、实验设备和内容陈旧,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大多数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

4、教学课时严重压缩,无法保证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因而只能对部分章节的内容进行删除,这样使学生产生误区,认为删除的内容就是不重要的。

5、实训课时偏少,使学生在校期间缺少实际锻炼的机会,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要求。

二、课程体系改革设想

目前我院电子电气工程系、汽车与机械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和信息工程系的部分专业开设电工学课程,面对庞大的教学内容,应优化课程结构,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需求。应采用层次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所谓层次化、模块化,就是在横向设置若干教学模块,作为电工、电子知识平台的低层,同时根据学科发展,建立纵向顶层的相关课程模块,作为课程知识的扩展和延伸。电工学课程可分为五个模块:

1、电工电子理论基础 本模块属于理论分析课程,是电工学课程的首选教学模块。其基本内容有直流电路、交流电路、三相电路、暂态分析、常用电工仪表、安全用电、常用电子元器件、基本放大电路。

2、电子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 本模块包括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集成电源模块应用、交流技术基础。

3、电子技术 本模块包括集成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综合、基本集成双稳态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和触发方式、常用时序逻辑电路、集成555定时器的应用、可编程逻辑器件、模/数与数/模转换。

4、控制技术 本模块包括继电接触器控制、可编程控制器PLC、闭环控制系统。

5、电机与配电 本模块包括磁性材料与磁路、铁心线圈电路、变压器、异步电动机、控制电机、供电线路。

以上模块由各专业根据其特点和需要选用不同的模块组合,并进行整体优化。通过不同模块的组合和模块不同层次的讲授方法,就可以构成灵活多样的电工学课程体系。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1、建设一只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信息社会带来的对教学的冲击使教师的作用发生相应变化,教师的权威作用不再建立在学生被动的知识积累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能力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教师要树立不断学习新知识及终身接受再教育的观念,特别是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把职业技能考证培训列入教学计划,把职业认证课程嵌入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体系,实施“双证书”教育。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真正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2、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将“学生自学、讲授、讨论、练习、作业、实验实习”等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以学生为本,突出技能培养”的教学理念,做到了解学生,把每节课堂知识分解为全部学生必须掌握的、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应该掌握的和少数尖子生可以掌握的三部分;采取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通过思考、查阅资料、讨论找出答案;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3、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特点,研究探索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中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努力创造多媒体和网络的教学环境,尽可能的用资源库代替教材、教参,并且由师生共同编写和创建本门课程的教材和资源库。

四、实验、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传统的实验教学处在附属理论教学的地位,缺乏独立性,因而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联系并不直接。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必须改革原来“以课堂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建设以实验实训教学占重要地位的新教学体系,逐步提高实验实训教学的比重。加大实验实训室建设的投入,建立智能电气平台、EDA等现代实验室和相应的实训设施,满足学科建设的需要。实验实训内容要不断更新,使其具有实用性、启发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实验实训教学可分为三个层次:

1、理论的验证及基本实验实训技能的培养 实验实训的内容是对课堂教学所学的一些内容进行验证。

2、提高动手能力的培养 改革传统的“理论―实验”旧模式为“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先进模式。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编写试题,建立试题库,制订每周技能训练计划,安排专业教师进行指导,严格考核管理,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

3、掌握高新技术能力的培养 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数控技术、计算机仿真等技术使用和开发,并能完成小型题目的设计任务。

总之,电工学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和繁重的任务,需要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只有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方法,才能满足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才能实现加强素质教育,培养面向21世纪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唐介.面向21世纪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总结 [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