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学实践总结

教学实践总结

时间:2023-01-01 06:36: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学实践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学实践总结

第1篇

转眼之间,一学期又过去了,这是自己最后一个暑假了,蓦然回首,不能不感慨光阴似箭般穿梭中的那份无奈。为了不留下遗憾,为了使这个漫长的暑假过得充实,为了对这些年来所学的知识、所培养的能力作一个除期末考试以外的另一个侧面的检验,作为一名师范院校学生的我,决心好好利用这个暑假,参加教学实践。这样不仅能丰富自己的暑假生活,为今后的工作作好准备可谓一举两得!

经过了将近两个月的教学生活,现在的我对于“老师”这个称谓不再陌生,当别人称呼我“老师”时,没有了昔日的逃避与羞涩……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虽然我的兼职只是沾上了“教师”的丁点边,可我分明感到“老师”这两个字给我带来的自豪感。然而当告别了教师职务时,原先最熟悉的称谓,瞬间只留下陌生的晕印,一圈又一圈……

第一次到教师上课的情形依旧历历在目……尽管昨日才刚刚结束期末考试,尽管昨夜凌晨才睡,尽管我紧张的彻夜未眠,我仍早早起了床,梳洗完毕,整装待发。一路上我的心像揣了只兔子,砰砰直跳,是紧张还是兴奋,自己都分不请了,只记得心里不住的对自己说:“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份教师工作,好好干,加油!”我并没多想接下来要见面的学生会是怎样,任性?挑剔?还是乖巧听话?我只知道要面带笑容,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很快我就到了迦勒之家,在园长的带领下我进入了六年级的教室。班级有16个人,都是开学上六年级的学生。我来的太巧,第一节课就是语文课,代课的李老师把一叠资料交给我,让我直接上课。我拿着一叠不知写的什么的资料愣起来了,我还没准备啊,上什么啊?怎么讲啊?现在就讲课我行吗?紧张使接受过教师培训的我脑子一片空白,手也不受控制的斗起来。然而当我望着讲台下面一双双充满好奇和渴望的眼睛时,不知怎的,我紧绷的心,像离了弦的箭,一下子松开了。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我们开始了我今生的第一堂公开课《我们爱你啊,中国》、、、、、、

在讲课过程中我发现,在我讲一些课外小故事的时候孩子很喜欢听,而过课本知识的时候他们就有点不注意听讲。于是我从自身找问题,是我在讲解的时候可能没有吸引力,于是我改变自己的讲解方式和语气,用像讲故事的方法为他们设置悬念,讲解课文,如中国各民族的特色,布达拉宫的建造等等,让他们在聆听小故事的过程中领悟课本知识。另外我还发现当我自己口若悬河的讲解时,同学们往往兴趣缺缺,而当让他们回答问题时就会很积极,于是我马上改变策略,以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只在关键的时候进行指点和总结。就这样,我的第一堂课开始了。从紧张到轻松,分分秒秒在点滴中流逝,点点滴滴也在流逝中让人回味无穷……

都说孩子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朝气和希望,他们是那么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可无忧无虑中却肩负了父母忧虑的期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暑假本是一个孩子们休息、放松、尽情玩闹的时间,而在父母的殷切期盼下他们来到了各种不同的暑假班。我曾私下了解,六年级的16人当中只有四人是自愿来接受辅导的,更别说其他的低年级学生了,他们全是被父母逼迫着来的。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想象,这些孩子在“期盼”中“强迫”中学习非兴趣东西是一种怎样的窘境。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出现了:上课不专心、捣蛋破坏课堂秩序、打架、撒谎、逃学、、、、、、面对一系列的问题,我也焦躁了,开始退却了,原先的自信满满早已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被抹去了,进入了低潮彷徨期。我开始自问,我真的适合做一名教师吗?我真的能成为一名桃李满天下的名师吗?

尽管我的心头存在着些疑惑,但有问题就要解决,不能因为自己的迷惑而耽搁。我们几个老师在一起探讨问题,怎样解决问题。从课时安排、自己、学生、家长三方面着手。、课程从上午的四节调为三节,上午讲课,下午做练习和处理暑假作业;周四下午安排五六年级的辩论会,其他年级为故事会;间歇性的放电影和动画片并且开办唱歌比赛。对于我们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学方法尽量采用“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减少他们的排斥心理;在讲授知识时不能从自身主观出发“想当然之”,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他们是否能接受;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障碍时,要耐心的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在教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对路,切忌“简单粗暴”对有进步的同学进行表扬和奖励。另一方面,我们私下和同学们聊天,了解学习心态,在生活上和学习上都对其进行关怀,使之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学生反映的问题要及时的解决,以免事态扩大;征求同学的意见改进课堂教学,尽量进行他们想上的课。除此之外,我们注意与家长进行交流,、一方面更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有利于我们有的放矢;除此之外,我们还及时将教学进展及时反馈给家长,请家长给予配合与支持。很快效果就出现了,学生的学习劲头很快就被激发出来了,学习成绩也取得了提高。存在我心头的疑问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答案:世上没有适不适合,只有想不想做。

做辅导老师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虽然时间很短,但我却受益不浅,对于未来,我有了的信心和勇气。在这些日子里,我和他们表面上是师生关系,但实际上是朋友,在休息的时候我给他们讲我在大学或生活上有意思的事,而他们也和我说他们的开心与欢笑。不论这其中有过怎样的困难,我们一起走过了,现在已经磨合的比较好了,虽然有过力不从心,但我毅然的走了过来,体会了在学校所不能学到的东西,也许实践的意义就是在于此吧。谈到做辅导老师的最大感受,我觉得一句话可以概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名义上我是他们的老师,教给他们知识,但同样的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如何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通过暑期的这段教学生活,我得到了很多感触。首先让我实践了教师这个职业的工作,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以及职业技能。这些收获将影响我以后的学习生活,并对以后的工作产生积极影响,我相信这些实践中的收获是在课堂上学习不到的,、而且会让我受用一生家教培养了我的耐心与宽容,关心与责任,我想这应该就是我今年盛夏收获的最丰硕的果实吧……

第2篇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诗意的感情的审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发展。”如果使诗歌教学成为一条诗意的感情的审美的清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就必须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创新。

一、激发兴趣

诗歌中常用赋、比、兴的手法,怎样理解这三种手法呢,用歌词举例说明:“静静地陪你走了好远好远,连眼睛红了都没有发现”这就是赋――直言其事;“雨下整夜,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院子落叶,跟我的思念厚厚一叠”这就是比;“风停了云知道,爱走了心自然明了”这就是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学生立即对诗歌手法产生兴趣,不把答诗歌鉴赏题当作很难的事情了。

二、认知反馈

1.韵译法――把古诗词译成现代散文诗

诗歌语言是高度凝练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学生学习诗歌,往往感到非常困惑,为什么短短的几行诗,甚至几个字,能够具有哪些丰富的内涵意义呢?我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去加油添醋,把高度凝练的诗歌语言变成生动具体的散文语言,或者改写为通俗易懂的现代诗歌,既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诗意,又能激发兴趣锻炼创造能力。

举例:《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韵译]弃我逝去的昨日已不可挽留,乱我心绪的今日多叫人烦忧。长风万里吹送秋雁南来时候,对此情景正可开怀酣饮高楼。

2.点评法

古诗教学,应多联系既有的知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由浅入深地品味诗歌,获得最佳效果。通过韵译训练学生对诗歌鉴赏有了初步的认识,进而教给具有创造性的点评法,以清代文学家张惠言评苏轼贬官黄州期间咏孤鸿的《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为例,探索点评诗文之法。张评:“缺月,刺明微也;漏断,暗时也;幽人,不得志也;独往来,无助也;惊鸿,贤人不安也;回头,爱君不忘也;无人省,君不察也;拣尽寒枝不肯栖,不偷安于位也;寂寞沙洲冷,非所安也。”虽有穿凿附会之嫌,但对深刻理解诗意不失为一个捷径。而学生效仿之余又有创新,用诗评诗,进而用歌词、名言点评,灵活多样,别具意趣。

三、活动演练

“让诗词歌赋走近生活,让诗词人物走上舞台”,学生自愿结成小组,以所学诗歌、诗人生活为选材内容,自行编演,形式多样:可配乐朗诵,可表演诗剧,可说相声,可歌伴舞等等。

目的是结合教学内容,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使学生与教师同步认知,参与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人生活背景,丰富情感体验。并给学生提供一次充分研究、探讨,展现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在活动中允许学生“胡思乱想”、“胡说八道”,只要不胡作非为就行。诗歌表演的尝试取得圆满成功,收到较好效果,在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的同时,也拓展了教师教学思路。

第3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 分层教学 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224-01

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达到课程的教学要求。语文学科作为中职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应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按照“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培优辅差”的原则,采取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

1 中职语文实行分层教学的具体操作

1.1教学目标分层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目标制订的恰当与否,是能否提高学习质量的保证。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素质差异,制订与其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目标。

在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生源文化素质下降和各专业语文基础差别较大的问题,这给教学带来了诸多困难,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难以确定教学目标,兼顾不好,不但会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还会严重影响学生继续升学深造和将来就业的竞争能力。因此根据各层次、各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便显得尤为必要。笔者多年来在实际教学中,尝试开展分层教学实验活动,为不同专业、不同学制的学生制订了不同的教学目标。

1.2教学过程分层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不仅是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同,即使是在同一班级中不同学生的语文基础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是智力的差异导致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弱之别。因此在班级教学过程中,如果对每个学生都运用同一标准、同一方法,势必造成强者兴趣丧失,弱者畏难扫兴的结果。而如果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既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又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也就提高了整体教学水平。教学过程分层有两个方面:

1.2.1同一目标,异步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同一训练目标。不同层面的学生共同参与并学习讨论,相互启发影响,共同进步。例如,笔者在讲授请示应用文写作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一般请示的基本写作方法,笔者出了一道写作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笔者先请一名语文基础一般的学生到讲台上,该生完成后再请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上台进行补充修改,最后再请基础较差的学生总结写请示要写清楚哪几方面的内容。这样在相同的教学目标中,全班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1.2.2不同目标,异步参与

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备课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各层次目标要在保证全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让各类学生“吃饱”,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同时留有余地,充分考虑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制订向高层次过渡的递进目标。这样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到层,细化到人,有利于增强各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使各类学生都能达标。而要达到这种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不同的问题。上课过程中,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问题要解决,从而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成为主导。

1.3课后练习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巩固知识自然也要分层。让所布置的作业既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特别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创造了发挥潜力的空间。

1.4课外分层辅导

1.4.1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集体辅导主要面对中等生,以巩固学习目标为目的,针对课堂上多数同学感到困难的重难点问题,仔细加以解决。个别辅导主要是兼顾层次较高的学生和层次较低的学生,分别给他们“开小灶”。如古代诗歌赏析,要求层次较高的学生不仅理解内容,还要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等;而层次较低的学生,则只要求其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等基础知识。

1.4.2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因人而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个别点拨、个别启发和个别纠正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课堂解决不了的问题,应该在课后及时解决。对差生要面批、面改,对优生要加强检查、督促。

2 进行中职语文分层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2.1要注意发现学生不同的心理效应,用爱心消除不良后果

作为一种科学而艺术的教育方法,分层次教学是教育的良好形式,符合培养人才的根本要求,但面对学生时,还需要注意其心理感受,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笔者在实施语文分层教学中发现,明显的有意分层次容易使尖子生固步自封,后进生自暴自弃,两者都失去了进取心。因而,分层次要充分考虑心理暗示效应,如何进行要看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采用“隐形分层”的方式,即层次不同,辅导不同。对尖子学生采用深化、扩展知识面的教法,对后进生则采用深入浅出,通俗化、兴趣化的教法。这样就可以解决有意分层次可能带来的不良效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2.2学生的“层次”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

第4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支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的知识点、难点;更有助于提高课堂效果。

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虽然是在课前,但却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语文的效率。传统预习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回家看看将学习的内容,无非是减少一些“拦路虎”而已。这样做法的根本缺陷在于使学生的视野局限现成的知识,忽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了在预习过程中体验和感受。

那么,怎样使预习变得有趣,好玩,充满乐趣,甚至在无形中,就接受了,感悟了,积累了?通过第一阶段“以学定教”的学习,我深深感悟到;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创新预习方法,不断给学生新的面孔,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课文,巧设预习题目,采取不同的预习形式便可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进而各显神通。

1、 巧设识字妙招

根据小学生喜欢爱动脑筋的特点,新课前,我让学生为新课作谜面让老师和同学们猜,比如:“瓣”猜的谜语是“辛辛苦苦来种瓜”等,给字宝宝照朋友,例如“未“与”“末”;编顺口溜,例如“巳、己、已、”三字让学生自编儿歌……这样一来,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就牢牢记住了生字的读音,既避免了吃力不讨好的重复机械抄写,又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潜能。真是一举两得。

2、 巧记好词佳句

有些文章,或语句优美或重点句集中突出。预习这样的文章,可以试着让学生进行摘抄并赏析,再辅之以美读。既让学生在预习中选择自己认为生动有没得或自己认为重要关键句子,将其摘录下来,并对其中的关键处加以点评赏析,例如在教《鸟的天堂》第一课时,学生在预习前我以“这是一课( )的大榕树,我是从文中( )看出来的,我想把它读给同学们听”,在这样的预习题目前学生的心境是无拘无束的、轻松而愉快的,在这样的预习题目前,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从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又为理解课文打下了很好的伏笔。

3、会质疑问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平时我常鼓励学生在预习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在开始时,学生们会提出许多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的很多问题,而后我又告诉学生“要想得到聪明的答案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从敢问到善问是一个质的飞跃。一段时间下来,学生总结了许多质疑方法,如:可以从题目入手质疑。在教《爬山虎的脚》时学生质疑“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爬山虎脚的样子?爬山虎怎样爬?”还可以从文章中心句质疑,在执教《鸟的天堂》一文时,抓住“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呀!”学生们质疑:为什么昨天的我眼睛骗了我?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为什么第二个鸟的天堂不加引号?此问题正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文章的重点。还可以在文中随时质疑,又如在执教《爬山虎的脚》一文时讲到爬山虎叶子时,学生又提出“写爬山虎的叶子与脚有什么关系?”此问题的提出正巧是我担心上课时难讲的问题,一问道破“天机”,验证点不攻自破,同时为讲课文内容奏响了序曲。

第5篇

【关键词】 反思性教学实践 基本类型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155-01

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指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过程,它是对过去经验的反馈,同时又是作出新的计划和行动的依据。反思性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实践的内容和结果,分析其背后隐含的理论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在实践中检验假设,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这一反思过程能帮助教师形成“实践理论”,使教师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将专家的理论与自身的实践融会一体,从而使教师拥有一套能够适应教学变化的富有个性特色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就是教师素质的提高的过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类型及方法进行了小结,供同仁参考。

1 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类型

根据教师常规教学活动的内容及教学程序,反思性教学实践一般有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1.1 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

这种类型的反思主要是在课前准备的备课阶段,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教师智慧技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看能否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看能否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两种不良的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二是过分依赖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

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一是可以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二是逐步培养教师良好的反思习惯。

1.2 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

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还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验证。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主要指向课堂教学,主要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反思中必须具备驾驭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因为这一阶段的反思强调解决发生在课堂教学现场的问题。实践证明,课中有效的反思,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3 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

这一类型的反思主要是课后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它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分析等。

2 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方法

随着反思性教学实践功能的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要提高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效率,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现介绍五种常用的反思方法。

2.1 反思总结法

反思总结法是总结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方法。只要我们勤于总结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各种经验或教训,既可以减少自己盲目探索的功夫,又可以培养自己良好的反思习惯。反思总结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总结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各种灵感顿悟和自己对教材、学生和教法等要素的理解,可以总结反思学生和同事的反馈意见,也可以总结反思他人的宝贵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还可以总结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关键事件。

2.2 对话反思法

对话反思法是通过与其他老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其操作程序为:第一,由一名执教老师围绕研讨专题上课,其余老师带着问题听课。第二,由执教老师阐述自己教学设计的内容以及这样设计的理念依据。第三,由执教老师与其他听课老师展开对话,产生思维碰撞。第四,执教老师根据讨论结果,重新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并写出反思性总结。

2.3 录像反思法

录像反思法就是通过录像再现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反思方法能起到 “旁观者清”的效果。这种方法的操作程序为:第一,上课和录像。第二,观看录像,比较录像的教学过程与预先的教学设计有什么不同。第三,反思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听课,或观看录像的人员的评价,评价主要教学环节所应用的教学技能和策略以及理论依据。第四,根据评价内容进一步修改完善原先的教学设计,写出反思性总结。

2.4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就是针对教学实践中某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运用观察、谈话、测验、调查问卷、查阅文献等多种手段,分析并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设计一个研究方案,以求得问题解决的方法。

2.5 档案袋法

第6篇

民间舞蹈历久弥新,乃是民族文化精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继承和发扬民间舞蹈,探索民间舞蹈教学实践的有效途径,将民族舞蹈发扬光大乃是舞蹈教学的重要使命。文章对民间舞蹈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一一作了分析,提出从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空间、自我总结两个方面提出了实践的途径,为开展民间舞蹈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新时期;民间舞蹈;教学实践;价值探究

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民族文化,民间舞蹈则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和精粹。民间舞蹈根植于最广泛的社会基层,在传递民间风气、彰显民族特色上具有显著的作用。新形势下,传承民间舞蹈、研究民间舞蹈,将民间舞蹈发扬光大,则是整个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主要探索了民间舞蹈教学实践的价值所在,认为开展民间舞蹈具有可行性。

一、民间舞蹈的渊源与发展

民间舞蹈,被誉为“艺术舞蹈之母”,由于其历史渊源绵长,与原始舞蹈联系紧密,是人类早期劳作与生活的写照。而民族舞蹈的出现,则标志着一个民族审美价值观基本形成和升华[1]。自产生以来,民间舞蹈便不断发展,形式逐渐多样,内容逐渐丰富,内涵逐步升华,逐渐成为地层民众喜闻乐见的舞蹈艺术形式和门类。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民间舞蹈与科技、文化、社会同步发展,受制于社会环境、文化和科技发展水平。在新的历史时期,传承民间舞蹈,不能单单依靠“言传身教、耳提面命”的古老形式,而要提炼民间舞蹈的精华,研究其是否具备教学实践价值,使民间舞蹈走进课堂,得到更多年轻学生的喜爱。在未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承和发扬民间舞蹈,需要不断研究总结教学理论、教学模式,同时也需要根据民间舞蹈形式不同,形成民间舞蹈标识,为民间舞蹈的发展拓展更大的空间。

二、民间舞蹈教学实践的价值分析

民间舞蹈是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产物,在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开展民间舞蹈教学,可丰富教育体系,因为民间舞蹈上升到艺术形式和门类,为民间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动力。民间舞蹈的发展,需要继续根植于基层社会,但同时也受到诸多限制,为了更好发展民间舞蹈需不断创新[2]。同时,民间舞蹈传承自民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底层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不断发展民舞舞蹈,对于满足基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有重要意义。民间舞蹈教学实践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民间舞蹈教学是传统意义教学的延伸。民间舞蹈与其他舞蹈专业教学类似,为了培养更多的民间舞蹈专业人才,就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了解民间舞蹈的发展历程、基本形式、审美理念和价值观念等[4]。因此,民间舞蹈教学是传统意义教学的延伸。二是民间舞蹈教学可提升专业说服力,让学生印象深刻。民间舞蹈的功能、价值,发挥三尺讲台的作用还不够,尚需为学生提供切身体验的平台和空间,让学生印象深刻,进而掌握民间舞蹈的精髓。比如蒙古族舞蹈,鸿雁展翅舞蹈姿势,学生难以表现的入木三分,而原因在于,学生仅仅“观看”难以领会表演的要领。而如果给学生提供机会允许他们去蒙古族驻地实地参与舞蹈表演,则其舞蹈水平肯定会大增,表演也将更加具有感染力。二是民间舞蹈教学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实现民间舞蹈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是教学的价值之一。而实现两者的结合,不但要通过分析实践,找出理论的偏差与误区,还要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的开展,不能顾此失彼、厚此薄彼,在实践教学中,既注重理论教学,也注重实践教学,用理论武装学生头脑,用实践提高学生表演实力。另外,民间舞蹈教学也可陶冶学生情操。民间舞蹈所体现的价值、审美,所营造的艺术情景,对陶冶学生情操很有帮助。学生融入到民间舞蹈中,身临其境,可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学生学习民间舞蹈过程中,身心完全沉浸在舞蹈中,自会感受到民间舞蹈的魅力,

三、民间舞蹈教学实践的策略

开展民间舞蹈教学实践,不可盲目而行,而要科学规划,制定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学生考勤制度等,做好教学实践的准备工作。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本文认为开展民间舞蹈教学实践的策略,主要可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开展民间舞蹈教学实践,首先要为学生预留充足的空间。在教学中,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正确面对可能要“二次学习”的问题,给学生充足时间的进行实践。而在空间上,可与当地的舞蹈协会、艺术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实践提供场地[4]。其次,要硬性要求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毕业前,汇总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成绩,要求学生在毕业环节中总结实践心得,提高实践效果;了解、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对学生做出公平的评价与指导。再次,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做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弱化自身角色和作用,在课堂上让学生表演,为学生学习民间舞蹈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结语

综上所述,民间舞蹈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舞蹈艺术的重要形式,新时期继承和发扬民间舞蹈,需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本文对我国民间舞蹈的起源、发展做了阐述,指出了民间舞蹈教学实践的价值,并提出了开展教学实践的三条途径,为民间舞蹈教学实践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依据。

作者:张雅妹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文畅.民间舞蹈教学实践的价值探索[J].大众文艺,2014,03:215-216.

[2]徐梅.云南彝族舞蹈教学体系实践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02:6-9.

第7篇

一、专业教学实践的意义

1.专业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校的引领下充分接触社会、接触企业,同时学生又受到学校的关怀,这种保护是对一个成长中的职业学校学生自尊心、人生观、价值观的安全过渡。2.专业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对于现今企业的用工制度、工作流程有了切身的了解,不再是教师在课堂上用语言描述,学生在脑海中勾画的情景。中职学校学生不同于高中生,毕业后即面临着走向社会工作或者继续考学,目前全国的中职学校学生普遍是毕业即工作,可事实是很多学生毕业后,即使专业技能非常扎实,但一走出校门依然会感受到彷徨、紧张,对于社会的不适应直接影响到个人专业技能及综合能力的发挥,经常跳槽也是刚走出校门的中职学生的普遍现象。而专业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真正缩短了学生心中社会与学校的距离,加速了学生个人能力、专业技能的成长。3.专业教学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也非常重要。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看,现今社会90后的孩子在校期间,普遍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较差,且由于家庭溺爱等因素,造成这一代的孩子更多的沉迷网络、独来独往,不擅于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尤其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合作,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对于学生的人格成长、心智的完善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4.专业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使专业教师更加明确了今后的教学方向。专业教师的案例大多来源于网络案例,让学生在企业切身体验案例情境,不仅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与此同时,在与企业的不同层次人员的交流中,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企业对员工的需求方向。及时、准确地了解到什么样的人在企业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此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专业社会实践教学,实事求是所提炼出的理论纲领才是最好的专业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定位。

二、专业社会实践教学的不足

专业教学实践活动创造、开启了校企合作的条件和机会,但就目前专业社会实践教学的探索过程来看,还存在些许不足:

1.专业教学实践观念陈旧。在教学实践中,师生普遍存在朴素的教学实践观念,认为教学实践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是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和经验技术的课程。这种观念影响了教学实践的实际效果,没有完整理解教学实践的内涵,没有认识到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创造性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适应职业岗位群的应用型能力。

2.专业教学实践课程的持续时间长。单次较长的专业教学实践容易滋生懈怠和厌烦情绪,直接影响学生对实践工作的精力投入,影响教学实践的进展和技能训练的质量。

3.专业教学实践主体被教学化。实践与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融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助学为辅。学生在参与教学实践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上缺乏有效自觉、主动地进行岗位工作。因此,涉及教学实践环节,学生表现出“填鸭式”操作实践,主动性较差。

4.专业教学实践考核绩效低。有效的专业教学实践考核能监督和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目前的考核是以学生实践单位给予的评价、学生实践日志、调查实践总结和教师观察为依据,尚未充分发挥考核的实践效果。专业教学实践考核绩效较低主要在于,专业教学实践的环节模糊,缺乏标准化依据,导致教学实践考核不够充分;专业教学实践尚有难以操作性的空白;实践缺乏考核学生掌握调查技能的最终成果等,因此,需要进行考核创新。

5.专业教学实践中,学校各科室的配合不到位。围绕着实践活动展开的一系列工作,涉及的科室之间相互配合绩效不高,在遇到问题时,出现不知道如何去处理、找谁处理的情况;在明确科室职责的同时不能有效的进行衔接,不能及时处理和反馈。在专业教学实践中,全校各科室之间是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到专业教学实践活动。

三、专业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思考与创新

以创新强化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专业教学实践需在动员全校师生思维观念的创新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情况,针对目前专业教学实践活动的不足,创新专业教学实践的观念,完善专业教学实践培养模式,充分吸纳其他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努力构建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激发学生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新型专业教学实践模式。在专业教学实践中,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学生自主实践,让学生感到专业教学实践的乐趣,使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是专业教学实践必须解决的问题,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理顺专业教学实践观念。专业教学实践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中最能体现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专业的实践必须紧跟社会转型,着眼时代内容,不断进行创新。专业教学实践首先要理顺观念认识。通过各种途径,教师需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全面提高专业教育质量,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需充分认识到,教学实践是成为具有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手段,也是面临职业岗位采取的必不可少的措施。第二,增加专业教学实践机会。针对目前实践程度较浅、较弱的问题,需密切关注转型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区域发展的重要企业,千方百计的增加实践机会。第三,灵活安排专业教学实践。专业教学实践的安排,需根据理论研习和现实需求灵活分配时间。单次较长的专业教学实践可以做出原则范围内的调整,做出更合理的时间与进度规划。因为部分内容的前移和更为充分的准备、方法选取和使用,可以使专业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指导,使专业教学实践的流程做出更为合理的调适,专业社会实践教学环环相扣,允许失败的时间和反复中掌握技能的可能,既具有原则性,又具有灵活性,真正成为有机整体。第四,改革教学考核形式。在专业教学实践研究中,各个研究环节的质量都会影响整体研究成效,因而,对成绩的考核与评审应建立于专业教学实践的各环节中,而且还应将考核与评审方法标准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这样的考核评审制度才有效。根据专业教学实践特点,可以尝试依照实践环节,从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的态度、纪律、能力、效果,包括学生本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考核,对指导教师和各科室负责人员形成不同考核内容。

四、结语

第8篇

关键词:PDCA循环;对外汉语;教学

一、PDCA循环

PDCA循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所以又称戴明环。PDCA循环将管理行为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在管理活动中,这四个实施阶段具体体现为:制订计划,按计划执行,检查执行效果,将成功案例纳入行为标准、失败案例留待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这是一种依托PDCA循环模式的高效工作方法。“PDCA”由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组成,而PDCA循环也正是按照这样的顺序开展管理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这四个过程并不是只运行一次就结束了,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PDCA循环结束了,一些问题得到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将被放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继续解决,不断地循环往复,形成PDCA循环的阶梯式上升。

二、PDCA循环四个阶段的实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具体体现为以下四方面。第一,P(plan)计划:首先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然后制订教学计划,并书写教学方案。第二,D(Do)执行:根据已确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采取有针对性的、适宜的授课形式和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执行。第三,C(check)检查:总结教学实践的结果,分清哪些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的指定、教学方法和授课形式的具体实践实现了预期教学目标,而哪些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的指定、教学方法和授课形式的具体实践没有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或效果欠佳,依据教学效果确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以及正确、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授课形式,找出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实施环节的症结所在。第四,A(Action)处理:处理检查和总结的结果,对成功的教学个案加以肯定,予以固化;对于失败的教学个案,引起重视,予以规避;对于未能解决的教学问题,应设法在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三、PDCA循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工作中,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分别对应对外汉语教学的四个重要环节:P阶段——教学准备、D阶段——教学实施、C阶段——教学检查、A阶段——教学改进。下面就以这四个阶段为基本框架,探讨PDCA循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P阶段——教学准备阶段

P阶段是PDCA循环中的计划与准备阶段,是整个循环的开端和起点,对PDCA循环的后三个阶段具有引领和指导作用。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准备阶段对应PDCA循环中的P阶段。在该阶段,对外汉语的教学工作者应根据学校教学大纲要求,并依据所教学生的客观情况,制订适宜的教学计划。例如,笔者目前教授的学生以俄罗斯留学生为主,他们年龄普遍偏小,汉语基础薄弱,词汇量储备不足,听说能力偏低。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正因为他们年龄偏小,对于新媒介、新形式和情景化教学模式的接受度更高。鉴于此,笔者在制订教学方案时,初步确定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升学生听说能力、使其具备基本的汉语交流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教案的表现形式上,减少传统的黑板书写、课堂讲授的形式,增加年轻人乐于接受的PPT、音频、视频、场景模拟、交互式教学等新形式。在P阶段进行教案制作时,除要客观分析学生的现状外,教学工作者还要客观分析、评价自己的实际能力,在选择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形式的同时,亦要考虑自己的教学能力,多使用自己擅长的教学手段,不盲目使用形式新颖但自己并未充分掌握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更利于教学目标的最终达成。教学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以便让自己有更多选择空间和更强的实施能力。

(二)D阶段——教学实施阶段

D阶段是PDCA循环中的实施与执行阶段,对整个循环的最终结果呈现起着关键作用,其既是对P阶段制订方案的实践,又是C阶段和A阶段重要的实践对象。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实施阶段对应PDCA循环中的D阶段。教学工作者在根据教学目标制订教学方案后,就要进入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此阶段的重点是能忠实、有效地贯彻执行P阶段制订的计划。为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实施阶段,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课前沟通。在上课之前,应与学生充分沟通,使其了解本次授课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授课形式、考核方式等,也可以提前布置一些预习内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上能更好地与教师配合、互动,更快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从而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第二,课上互动。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主要为外国留学生,年龄偏小、基础偏弱、喜欢新鲜事物,所以对外汉语教学内容宜更多采用新形式进行展示,如音频(音乐)、视频(电影、电视)、游戏等,同时在课堂上要着意构建一个模拟的社交场景,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场景里更自然地进行互动交流,有利于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快速地接受新词汇、新知识,促使学生在现实环境下更自信地与他人交流。第三,重点突出。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解惑。对于在汉语应用中经常使用、但不易掌握和理解的词汇、语法,要做到突出展示、着重讲解、反复练习,让学生更深刻地记忆。此点,教师在课堂实践时要反复提醒自己,避免教学过程平铺直叙,使学生学习不得要领。第四,及时考核。课堂授课要在最后留出时间,对本次授课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简要复习和考核,以检验授课效果,并强化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复习考核可以提问的形式进行,也可做小测验,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最适宜的考核方式。第五,课后实践。教学活动并不以课堂的结束而真正结束,尤其是语言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一定要进行课后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体会、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实践中,从而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汉语交流的学习习惯,并以此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课后实践可以预设一个交流场景,比如,看一场中文电影、办理一张银行储蓄卡、去超市采购生活用品、交一次电话费,等等。

(三)C阶段——教学检查阶段

C阶段是PDCA循环中的检查和总结阶段,此阶段可以发现前两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总结前两个阶段的成功经验,以便在A阶段改进。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检查阶段对应PDCA循环中的C阶段。教学检查工作可参照下面的方法进行。首先,通过组织学生考试、复查,与学生互动交流,检测教学结果中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个案和没有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或效果欠佳的个案,然后分析原因,探寻是教学准备阶段出现了问题,还是教学实施阶段出现了问题。其次,对教学准备阶段进行检查总结。检查教学目标是否合适,选择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能否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最后,对教学实施阶段进行检查总结。教学实施阶段是否忠实、有效地贯彻了P阶段制订的教学方案,是否认真执行了课前沟通、课上互动、重点突出、及时考核、课后实践等环节。并在完成此次教学实践的经验教训总结后,着意在第四阶段,即A阶段进行改进。

(四)A阶段——教学改进阶段

A阶段是PDCA循环中的纠正与改进阶段,在PDCA循环中非常重要,但在实践环节却容易被忽视。A阶段的目的是为了在下一个PDCA循环中发扬已有的优点,弥补之前的不足,以完成阶梯上升,持续改善教学质量。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改进阶段对应于PDCA循环中的A阶段。在完成教学检查,总结出此次教学实践的经验教训后,要将总结的成功经验进行固化和推广,并在下一次教学实践中进行复制;而对于不足部分,要想办法予以改进,这样才能使下一次的教学实践更有效、更成功,这也正是将PDCA循环引入教学实践的目的所在。四、结语PDCA循环符合“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的要求,是一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且行之有效的行为管理方法,将其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能有效地、持续地提升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的方法。当然,因为我们的实践对象是学生,他们的思想、认知都在不断变化,所以,在使用PDCA循环法改善教学质量的过程中,要不断检查和总结PDCA的执行过程和结果,不坚守固有经验,要因时因人而变,不断优化,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爱德华兹•戴明.戴明论质量管理[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2]庄坚.课堂教学行为改进中PDCA循环模式的运用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5,(10):72-74.

第9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 学反思 学案例

一名教师的成长,最显著的标志是他能及时并不断地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然后在反思中总结、进步,最后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因此,国外有学者总结教师的成长是经验加上反思。新课改的实施呼唤着教师要善于反思,不要做一个上课的机器人,要做一名研究者、思考者、知识的传递者。

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相比中小学深度与广度有了很大提高,难度更是相应加大。一些概念原理具有了高度抽象性思辨性,这对于复杂思维能力并没得到严格训练的中学生来说是一个严峻挑战。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做到深入浅出的讲解,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吸收消化,就是一件煞费苦心的事。这也更迫切要求广大高中物理教师把教学反思提上议事日程。

一、正确理解教学反思

著名教育家杜威对教学和教师的反思就非常重视,在1910年出版的《我们怎样思维》中,就大力倡导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他认为教师的反思是对问题的困惑,反思的过程是分析、假设、推理,然后经过检验形成最终的结果,从而解决最终的问题。衡量一名教师的优劣,肯定要看他是否善于进行教学反思。

只有进行反思,教师才可以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思考发现的问题,最后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对自己教学过程的批判,有意识地进行教学的再思考,从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种行动是对自己教学的重新考量,有意识地进行二次探讨。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教书匠是人人会做的,但是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却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的。

二、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提倡教师要做一名研究型教师,这个研究主要的内容就是要进行教学反思,并且形成一种经常性的、能够贯穿教学始终的教学反思,比如,对教学进行检查、分析、调整、修正、补充等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使自己的教学日益优化和提高,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

教学反思可以作为教师日常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开展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教研实践活动。积极提倡和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成果,从而在实践中总结和提高。

高中物理具有一定的学术深度,如果教师只是把教学作为一种展现知识和表演讲课技艺的舞台,那么教学只能是浮浅的。教师在进行反思的过程中,可以更进一步地证明教学是一种实践智慧的体现,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教学技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应考能力。

三、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的策略

1.反思物理教学中的理论。师对自己教学的反思,不能仅仅停留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而应该放眼物理学及物理教学理论中。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对自己一个学期来的教学进行反思,也可以借鉴别人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进行思考。

有效的教学反思,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教学理论是指导物理教学实践的源泉。教学理论反思,应该以教学实践作为支点,充分考量教师、教材、学生、环境等四大因素。把教学作为一次师生对话的过程,师生在教学中有效沟通,共同完成教学内容。所以,教师要在教学理念和理论中进行反思。

比如,我在进行《能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时,通过学习别人的教学理论,认识到物理知识的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实现实质性的提高。我采取先介绍能量守恒定律的产生,然后再解释其具体的内容。学生在别人科学发现的感召下,激发了自己学习物理的兴趣。

2.在教学案例中进行反思。物理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教师方面还是学生方面,都会发生一些有代表性的教学故事。在这样的故事中,往往蕴含着一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规律,如果教师能够在这些故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并从中总结出教学规律,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工作。

案例就是教学中产生和出现的一些特殊教学实例。对案例的反思就是对教学故事的剖析。教师反思的教学案例有自己的,也有别人的。教师在自己教学中发现的案例可以应用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别人的教学案例可以应用教学理论进行分析,通过观察别人的课堂教学,从中捕捉到一些闪光点,借鉴到自己的教学中。

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地进行学习,以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际。反思是一种探究的过程,是对发现的问题寻找解决策略的过程,长此以往,形成探究的习惯、反思的习惯,保证教学水平的逐步提升。

一名物理教师,如果不能随时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不善于寻找自己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就不能很好地利用别人的成功经验,也不能看到自己教学中的优势和劣势,想提高教学质量很难。因此,在反思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进行冷静的回味,对教学不再是就事论事,而是总结和采用现代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第10篇

所谓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依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大纲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自己的教学的行为和效果的总结和评价。它是传统教学过程“五环节”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政治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及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从教十年来,本人教学业务的长进,教学技能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长期注重的授后教学自我总结.

长期坚持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可以获得如下几个方面的益处:

第一: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自身教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制约着教学效果。任何教师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而教学业务素质就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和不断提高的。其中,善做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有心人.是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加速自己成熟的有效途径。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进行自我反省,注意积累成功的教学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弥补不足。这样,日积月累,可以增强自己的教材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促进自己的业务水平。

第二.有利于教学的“长善救失”,提高教学质量。一个成功的政治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更在于他的敬业精神,善于“长善救失”,遵循教学的科学性。教学实践中,每一个教师既会有融教学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佳作,也难免出现有失水准的拙课。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检查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并加以实事求是的分析,正确对待教学的成功方面和不足之处,成功经验继承发扬,欠缺甚至严重不足方面,及时查找原因,寻求补救对策,“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久而久之,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同时,教师的“长善救失”的教风和敬业精神,还能启迪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第三.有利于复习借鉴,起到事半功倍之实效。政治学科的课程设置及考核的特点,决定了高三年级复习时间紧、知识容量大,能力考核要求高,时政性和思想性强;既要精讲精练,又不能猜题押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借鉴平时笔录的授后教学自我总结,从中可以判断出哪些方面的知识、能力、觉悟平时授课中落实很好,学生掌握得扎实;哪些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欠缺,学生掌握得也不够理想。通过对照分析,复习辅导时做到了心中有数、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同时还可以有较多的课时抓重点、搞热点,有较多的精力从事“培优、提中、补差”,以达到提高成绩之目的。所以.借鉴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既可以节省复习时间,又可以提高复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之实效。

一个虚心好学的青年教师,应当把授后教学自我总结视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经常性地开展此项工作,不断地反省,不断地总结,扬长避短,自我鞭达,尽力追求教学的完善。我在实践中认识到,要做好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应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l)必须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毕竟属于主观的东西,要使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有实用价值,必须如实地反映教学的客观性。这里所说的教学的客观性,是指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等。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必须忠实地记录教学实践中的成功方而和不足方面,切忌随心所欲,随意夸大成功经验,或只记成功之处,不足方面竭力遮盖;要克服露短揭丑心理。只有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符合教学实际,从而使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具有实效和生命力。

(2)必须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般地说,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内容应以公开课的评价要求为对照标准,落实知识、能力、觉悟三方面要求。从知识角度看,应检查新授课的科学性,检查对教材重点、难点的落实情况,总结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的程度的信息(情绪反映),核对数据、材料等;从政治课德育功能看,应检查能力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当堂课后的分析、运用情况。此外教学原则的贯彻,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应检查的。标准和要求的高低一般与教师成长过程相联系,新教师可以低一点,以后逐步提高。切忌标准和要求的过高或过低。总结的形式一般是在每一节课后进行,以书面文字进行笔录,并依据新授课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侧重,或注重知识体系、或注重能力方面、或注重觉悟方面,或三者综合。切忌流水帐式,缺乏理性分析,或每次记录都是老面孔,单调无味,否则会失去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3)必须处理好“显效果”和“隐效果”的关系。所谓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显效果”,是指教师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后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效果上所发生的或所体现的种种有形变化。所谓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隐效果”,是指教师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后在教学认识、教学的处理和应变能力、教学艺术上的潜在的无形变化。“无形变化”是“有形变化”的必要前提,而“有形变化”则是“无形变化”的必然结果,两者完整地体现了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辩证效果,切忌急功近利,只追求“显效果”、而忽视“隐效果”的存在,否则会失去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内驱力。

总之,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效果是显然的,但要讲究科学精神,贵在持之以恒。

第11篇

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向科研要质量、向科研要发展成为当前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价值主张,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小学教科研活动也日益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校长的高度重视。然而,目前农村学校教师对教育科研活动还普遍存在着认识不清、动力不足的问题。“只要自己能够把课上好,无需搞什么教育科研”,这是许多农村一线教师的观点。甚至还有教师认为搞教育科研就是不务正业,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看法在边远山区教师中尤为突出。“不反思、不研究、不合作”是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面对教育科研时的普遍态度。教育科研是否真的对教师专业成长毫无裨益?事实并非如此。名师成长经验和教育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师专业成长的征途上,教育科研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相反,必须要依靠教育科研的跟进,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才能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

一般而言,实施教育科研的基本路径是:确定课题(归纳自己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反思(运用先进教育理念不断追问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学习(学习与课题有关的理论和知识)——行动(用科研的态度和方法去探究、实践)——总结(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认识教育教学规律,把研究成果归纳提炼出来)——推广(把研究成果在一定范围进行验证、推广应用)。

一、“问题——反思环节”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认识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教育科研的前提是要把自己在教育领域中发生的典型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自己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不能视而不见,要做有心人,善于发现问题,特别对于教育教学中的关键事件,要善于观察、收集和分析,提炼总结为问题,围绕问题确立有价值的课题,这是我们经常说的“问题既课题”。事实上,从教育现象到教育问题再上升为教育科研课题就是一个教师对自我经验不断追问和自我反思的过程。教育科研中“问题——反思环节”对我们基层一线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美国学者波斯纳所说:教师成长=经验+反思。“问题——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挖掘和梳理出经验中蕴含的道理,使经验升华为理论,是教师获得实践智慧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学校教科研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引导教师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反思自我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反思让教师尽快实现个人专业成长。

(一)教学实践中反思

引导教师关注自己班主任和课堂教学实践,特别针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关键事件”,及时对相关教育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反思。让教师在反思中不断研究,理性审视自己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以研究者的角色反观教育教学实践,正确运用反思的结果优化或矫正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行为。

(二)理论学习中反思

在学校教科研工作中要求教师必须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并结合实际做好读书笔记,引导教师以摘抄、随感、反思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理论学习意识,让教师在持续的理论学习中,充分认识自己在教学改革中的不足和缺陷,不断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完善自我理论修养,提高自我理论学习的自觉性,让读书和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

(三)同伴互助中反思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研和培训活动,优化教师研训模式,让教师在教研组、备课组和学术沙龙中进行反思学习。这种身临其境的团队研修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帮助很大。

二、“学习——行动环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个教师仅有“问题——反思”意识是不够的。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研究更多属于应用型研究,要以行动研究和叙事研究为突破口,以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为研究的源头活水,把课题研究引入教研组,与教研结合;把课题研究引入课堂,与教学结合,发掘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研究元素。中小学教师必须将其学习反思后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于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做而论道,在做中学,实施好教育科研的“研究方案”,致力于解决教育问题,促使教师努力成为一名研究者和反思者。这种探究性行动研究是中小学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它强调教师们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通过学习、研究和行动来解决问题,减少了盲目性,提高了自觉性。因此“学习——行动环节”可有力促进教师个人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实现教师在认知上的跨越,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关键环节。

三、“总结——推广环节”带动教师专业成长

在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一般沿着“问题—课题—学习—实践—反思—总结—推广”的研究路径进行。教育科研是一种探索教育规律的活动,它要求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研究结果,达到规律性和本质性的认识,其研究成果应具有普遍推广和指导作用,这就需要一个交流的机制、平台和研讨的氛围,进行阶段总结和推广。比如总结推广中“教育科研沙龙活动”这种形式,既有个人反思,又有同伴互助,还有专家引领,能给我们广大一线教师思维交流碰撞提供有利机遇和良好平台。沙龙活动中,可以组织教师围绕课题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积极而有效的交流,与会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充分阐述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使理论和实践能够真正结合起来,让大家在广泛交流中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积极发挥课题主研人员、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不断提升教师科研素养。“总结——推广环节”能很好地促进和带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12篇

关键词:教堂平台;混合数学;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6.121

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混合教学已成为高职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本文结合作者基于慕课平台的课程《统计基础》上商贸类专业实施了多年混合教学实践,探讨了混合教学的实施环节和策略,最后总结了应用效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1 前言

随着信息化教学在我国高校的发展,以慕课为主流的在线教育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近年来,众多高职院校纷纷加强以慕课为主的公开在线课程平台建设,教师也不断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纷纷开展以公开慕课平台或团队自建的慕课平台开展新的教学实践探索。在不断的实践和教学反思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混合教学”是达到课程最佳教学效果的现实选择。

2 混合教学理念与现状

混合教学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突破教学媒体、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上的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在课堂教学中将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组合运用,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当前,国内外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在混合教学的具体模式设计有很大的区别,比较主流的框架通常是将课程设计按教学流程分成三个环节,也即课前分析环节、教学过程资源配置环节和教学评价环节。

在教学实践方案上,混合教学多采用两种导向模式:一是基于课程教学任务导向;二是基于在线资源导向。教学任务导向的混合教学方案是任课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目标及情境来选择各组资源组合,让学生在任务教学中开展相关学习活动,在不同任务的活动中,多种教学资源按一定序列组合起来并进行有序实施的教学实践方案。而基于在线资源的混合教学方案更注重课程教学资源,主要根据资源的情况来设计教学活动,其在教学中围绕教学活动有针对性的发挥资源优势,充分将各种资源组合起来,来为教学活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本文的《统计基础》混合教学实践探索中,将两种方案都进行了实践。

3 《统计基础》课程中混合教学的应用

基于统计基础这门学科的多学科属性及边缘性和综合性、理性与经验性等特征,在进行统计基础教学时,该课程理论内容多,抽象、枯燥,加上高职商科类的文科学生数学基础普遍不好,为课程教学实施增加了难度,学生普遍感觉该课程难学,老师也感觉难教。为改变这种状况,如何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成为该课程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我们建设了学校自用的该课程慕课教学资源,并在课程教学中结合慕课资源进行教学实践,在统计基础教学活动中尝试“混合教学法”。“混合教学”模式下,将教学活动按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进行划分,实现师生的互动。本文以课程内容“统计指数中的指数编制”为例说明运用“混合教学法”设计教学环节。

3.1 《统计基础》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慕课资源开发与设计是混合教学模式顺利开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根据慕课资源在信息化教学资源中的功能上的不同,我们将《统计基础》慕课资源分为三类,其中包括课程指导资源、教学内容资源和课后反馈资源。就《统计基础》课程而言,课程指导资源主要用来介绍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和指导学生学习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学习方法建议及课程改革措施等,主要用来指导学生在学习课程之前熟悉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定位。教学内容资源是与课程实施内容相关的多种教学载体资源,承载着课程与学习者学习活动效果的重要功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因而成了慕课在线课程开发的重点部分。《统计基础》开展在教学内容资源的开发上遵循项目法,将课程教学内容按具体的项目进行划分,每个项目承载着相应的知识点,项目间相对独立,每一个大项目由数个相互关联的小项目组成,这些项目的设置有助于学习者逐步完成学习目标和任务。形式上,教学内容资源包括有微教学视频、教学录像、教学课件和教学案例资料。课后反馈资源是对混合教学效果的巩固和检验的资源形式,用于掌握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或指导学习者巩固提高对目标知识的内化程度,《统计基础》课程课后反馈资源包括学生的课堂疑难解答、课程作业、测验试卷和学生学习交流讨论等。

3.2 教学活动过程与策略方法

在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整个教学活动分成三个步骤展开,即前期准备、课堂教学、复习提升阶段。

3.2.1 课堂教学前期准备

课堂教学前的准备阶段主要借助慕课在线平台资源完成。进行课堂教学前,课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将课程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和课程微视频并到慕课在线平台这样学生就能够利用在线资源进行课前的预习和学习。主要学习方式包括即将开展的课堂教学内容,观看课程微视频和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实施前能对课堂授知识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和把握,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

3.2.2 课堂教学阶段

课堂教学是混合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通过在课堂上面对面的教学交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统计基础》的课堂混合教学中,根据课程特点,我们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这样方法是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将学习内容结合情境分为几个相互关联又有一定独立性的若干单元,并将学生分组,结合教师课堂指导,由小组成员共同自主探索完成一个相对大项目的每个子项目,从而实现教学目标。项目教学法的主要实施步骤如下:

制定项目。结合统计知识在日常经济生活和企业的应用,确定项目的目标和相应的任务,对相关知识(如统计指数可以结合在价格、股票等上的应用案例)拟定出多个项目,并将项目导入慕课课程平台,学生完成多个项目后即可完成整个项目学习目标。

组织实施。将学生分组后,项目小组可以充分利用慕课在线课程资源,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各小组成员相互协作按既定的程序完成,最后由小组组长组织讨论并完成项目结果,由小组对讨论情况进行汇报和成果展示。

总结评价。先由小组内部进行组织点评,再进行小组间互相点评,最后由老师以部分组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并对知识点进行扩展和深化。

3.2.3 复习提升阶段

课堂项目化教学实施完成后,学生结合自己对课程掌握的需要,可以进一步借助慕课教学平台对课程知识进一步学习提升。由于学生间差异性的存在,而且学习基础也不同,从而在课堂教学中任务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情况。项目实施过程中,会有一部分学生能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任务,这样他们在复习提升阶段就可以利用拓展性资源进行深入学习;另一部分基础不好或在项目完成中有困难的学生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课后他们就可以利用慕课的视频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进行巩固性学习来补缺补差,学习后的交流讨论也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提升。但在本课程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虽然慕课教学平台提供了完善的交流讨论功能服务,但实践中更多的学生更偏爱使用QQ或微信等日常交流软件,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在鼓励推广利用平台交流讨论的同时,也可利用日常交流工具来辅助教学。除了课后的学习交流讨论外,教师还需将学生课堂讨论成果收集起来,择优上传课程平台,以供更多的学习者交流参考。[H 1mm]

4 反思与总结

4.1 反思

《统计基础》慕课课程上线一年多来的混合教学探索实践中,明显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了课程的教学质量。概括起来,具体体现下面几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主动性加强了。《统计基础》由于课程特点,在传统的教学学习中学生明显有抵触情绪,但在慕课平台的支持下,虽然本课程学生学习人数不多,但一年多来,课程点击率超过了600多人次。

(2)学生学习目的性明显加强。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课堂上忙着记笔记,对案例和问题的解决偏重于模仿,缺乏足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混合教学,学生在分组讨论中更愿意独立思考,更愿意主动寻找解决的问题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明显提高了问题的意识,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

(3)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学生通过分组完成每个小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或小组成员的帮助去解决问题,通过混合教学实践一段时间后,明显发现学生的课程作业和项目成果的质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统计基础》课程借助慕课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混合教学实践以来,也暴露出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去进一步反思和研究,这些问题概括起来包括三个方面:

(1)混合教学模式需要有丰富的在线课程资源做支撑。特别教学内容资源需要进一步充实完善,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相应的课程需要适当调整,更合适的教学资源才能为混合教学模式提供坚实的基础,课后反馈资源的形式同样需要多样化。

(2)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核心。通过课程混合教学实践过程来看,不仅需要学生课堂上互相协作、思考和创新,还需要学生通过课外主动学习,而这些必须要求学习对课程学习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3)教师组织混合教学的能力是关键。混合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有较高的课堂资源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还需要教师具备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课程开发课程在线资源,并对课程教学投入更多的精力。

4.2 总结

本文以《统计基础》课程为例探讨混合教学的,对其他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或理论性课程是否具备同样效果还有待更多的教学实践检验。

随着信息化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深入推进,混合教学已成为高职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本文以一年多来一门课程教学实践进行探讨,实际上还有更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比如如何量化测定混合教学模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麻祺,苏海华,苏科臣.高职高专概论课教改思考.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5,(03).

[2]郑雅君,陆P.MOOC3.0:朝向大学本体的教学改革.复旦教育论坛,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