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3 23:22: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法庭发言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模拟法庭教学对于法学教育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推进模拟法庭教学课程化是当务之急,其中课程内容的设计是最核心的部分。目前,虽然学界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尝试,但还存在很多误区。从2010年起,吉林大学法学院开始探索模拟法庭的课程化教学,至2014年,历经十余场主办赛事、数十次参与国内外赛事的历练,模拟法庭课程内容设计基本完成,并以教学计划和教学部的组织形态加以保障,教学反馈良好。
一、课程内容设计意图纠正的几个问题
1. 误把教学组织流程当作课程内容
一些学校认为模拟法庭的课程内容包括如下步骤:案例选取、角色分配、诉状提交及交换、模拟庭审、点评及归档[1]。但从教学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教学组织流程而非真正的教学内容。目前,很多学校组织模拟法庭教学活动,都是按照上述思路进行,但是涉及案例分析、诉状写作这些专业内容都是交由学生自己完成。而活动的组织者――法学院校往往认为这些活动开展完毕就已经对模拟法庭进行了实质性的教学,这是一种误区。教学内容是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而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等的总和,也叫课程。在上述教学组织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学校对于教学流程的掌控,但是却未见知识、技能的传输、行为和习惯的培养,更未见师生的互动。况且,教学内容需要有教学标准、教材等一系列评价指标,单纯的教学活动安排无法达到这样的要求。
2. 误把考核方式当作课程内容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对模拟法庭的主要关注点是最后的模拟庭审并将其作为教学主要内容,而对庭审前的知识与技巧关注不足[2]。这里我们必须要意识到的是模拟庭审仅是模拟法庭的考核方式,即学生在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准备,将自己对案件的掌握、证据的运用、诉状的写作、庭审的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在模拟庭审时予以展现,合议庭对学生在庭审过程中表现出的各方面素质予以评判和点评。不可否认,模拟庭审确实是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而且相当重要,但它不是教学内容,仅是对教学内容的考核。一些学校认为只要开展模拟庭审就算是完成了教学活动,这是有失偏颇的,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有师生的互动、信息的传递,但是它只是对模拟法庭中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的一种考核,而非是传授。
3. 误把理论知识当作课程内容
目前关于模拟法庭的教材很多,这些教材在内容设计上不少是按照理论知识体系的思路将模拟法庭划分为民事模拟法庭、行政模拟法庭、刑事模拟法庭等,抑或是一审模拟法庭、二审模拟法庭、再审模拟法庭。在内容上也多涉及民法、行政法、刑法以及各种诉讼法的基本知识[3]。这种课程设计显然是受到了理论法学学科划分和知识体系的影响,仍是以理论知识为本、以法学体系为本,忽略了学生在模拟法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未从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技能入手来设计模拟法庭课程内容。
二、课程内容设计思路和特点
1. 设计思路
模拟法庭课程内容设计应当摆脱理论知识体系的影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职业角色为本。根据学生在模拟法庭中应当具备的相应技能,吉林大学法学院在五年的模拟法庭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用于所有类型模拟法庭教学的课程内容,并已将这套内容形成课程体系应用于各项赛事的实际指导中。这套体系的主要设计思路是:将三段论的分析方法有机地与模拟法庭教学结合并透视模拟法庭比赛的各阶段中学生应该掌握的能力和得到的技能训练,进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主要内容包含案例分析的两条进路、案情掌握及训练、案例分析方法、法学研究、证据运用、诉状写作、庭审技巧。
2. 主要特点
一是思路转换。课程内容设计摆脱了理论知识体系的束缚,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从职业角色出发,摸索出模拟法庭教学组织的各个阶段学生应具备的技能,实现了思路转换。它依托于模拟法庭的教学组织流程,但又能够使之更加丰富和圆满,使学生能够在相应的技能上得到系统的指导和训练。
二是贯彻始终、体系完整。这套课程内容在逻辑上自成体系,贯穿模拟法庭的始终,形成完整的体系。从案例到模拟庭审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应当掌握的技能和接受的训练被一一透视出来并形成了完整的、贯彻始终的课程内容。最为难得的是它与理论知识体系界限分明,但又相得益彰,互相补充。
三是以职业角色为本。课程内容设计秉承锻炼学生的职业思维、培养职业素养、打造职业形象的理念,完全以法学生的职业角色为本。通过训练,学生的职业角色意识普遍苏醒并且得到很大的提升,这也符合实践教学的宗旨。
四是吸收借鉴。课程内容不仅吸收了国内各个院校先进的经验,还总结了国外在相关赛事方面的具体做法。例如在诉状写作方面,借鉴了美国法学院通用的诉状写作格式并且结合中国法律文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讲授,使学生思路清晰,表达准确。
五是演绎的教学方法。课程内容采用大陆法系普遍使用的演绎方法,将三段论的逻辑思路有机地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一方面延续了与理论教学相一致的思维习惯,学生易于接受;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教学过程中的逻辑严谨性。
三、课程内容
1. 案例分析的两条进路――总论
案例分析的两条进路是指从宏观上向学生展示模拟法庭案例的横纵思维进路,是模拟法庭课程体系的总论部分,目的是让学生对案件处理的流程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从纵向来讲包括:案情掌握(感性小前提)―案例分析(理性小前提)―法学研究(大前提)―证据运用(结论)―诉状写作(体现)。
从横向来讲包括(如下表以故意杀人罪为例):
结论 大前提(法学研究) 小前提(案情掌握)
诉求(焦点) 要件 法律规定 案件事实
故意杀人罪 主体 1.法源类型:
一次法律文献
二次法律文献
2.要求:
准确性、即时性、
权威性、全面性 1.真实案件事实
2.有证据证明
3.有逻辑呈现
4.全面清晰
主观
客观
客体
通过横纵两条思路将案件所有的信息进行统摄,既能让学生从整体上对案件的进程、结构有所了解,又能对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逻辑联系有初步的认识。这是一个基础课程,统领后续的讲授内容和讲授方法。
2. 案情掌握的训练――感性小前提
纵观国内所有的法学院校,案情掌握这部分内容都是交由学生自行完成,然而每年在模拟庭审中都有学生在案情掌握上出问题,如不全面、不细致、较不准、不会用、不会表述等。经验告诉我们,案情掌握是模拟法庭的一个基础,是整个演绎思维中的小前提,学生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无法对案情进行深入细致的掌握。所以,案情掌握训练理应成为模拟法庭课程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这部分的授课内容主要有模拟法庭案件与真实案件的差别、案情掌握的方法等。比较有效的训练方法有信息集合法(即先让一名学生陈述案件的主要信息,其后由其它同学补充,通过几轮补充最终将案情补充完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在案情掌握方面的不全面、重点不突出等问题,非常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六要素训练法(即运用记叙文六要素的方式训练学生多层次、全方位地掌握案情)和错时训练法(即让学生利用1―15分不等的时间总结提炼案情,展现案件的不同层次,灵活掌握案情)。
3. 案例分析方法的训练――理性小前提
在对案件事实掌握的基础上,就进入到案例分析的阶段。案例分析也是演绎推理中的小前提,它是在之前的案情掌握基础上对案件情况做出的初步整理,因此我们也将这个过程称之为理性小前提。我院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训练方式――法律关系分析法,分为五个步骤:
(1)确定是否产生了法律关系――案件中存在哪些法律关系;
(2)明确争议的核心法律关系――有关联的法律关系,二者关系如何;
(3)分析法律关系的性质――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4)考察法律关系的要素――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5)是否发生变更、消灭的法律后果――找到变更、消灭的原因。
4. 法学研究的训练――大前提
法学研究是演绎推理中的大前提,是整个案件思路展开、论证的基础,也是考察学生法学理论延展能力最核心的环节。通常情况下,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基础,但是将法学基础整合为案情所需要的法律知识是需要训练的。这部分我们设计的课程主要有:
第一,明确法学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要求。要让学生明白法学研究是为了解决整个论证的大前提,是整个论证的基础。法学研究要满足准确性、即时性、权威性和全面性四方面的要求。
第二,掌握“大前提”包括的内容及权重。法学文献是以不同的载体表现出来的,如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案例、学者观点、著作、文献等等。它们具有不同地位(一次法律文献和二次法律文献),在使用中也有着严格的次序要求以突显法律的严谨性。学生必须要对这部分内容有清醒的认识,否则在使用法律文献的时候比较容易出错。
第三,熟练利用各种资源查找案件的“大前提”。目前网络数据库发达,每个数据库的特点、检索习惯各不相同,在浩如烟缈的数据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数据检索能力。通过训练,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westlaw、lexisnexis、heinonline以及一些中文数据库,法律检索能力普遍提高。
第四,准确总结和提炼出案例需要的法律“依据”。学生对什么是法学研究有了初步认识,掌握了各种搜集信息的方法后,面对庞杂的信息如何总结、提炼和应用也是一项必备的技能。
5. 证据运用的训练――结论
在学生掌握了案件事实和必备的法律知识之后,就应当进行证据运用方面的训练。这部分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将大前提和小前提结合起来的能力,主要包括:(1)模拟法庭证据的独特性。模拟法庭毕竟是模拟的案件,虽然尽量做到来源于真实案件,但为了照顾比赛的需要一般要经过加工,体现在证据上,与真实案件不同的是,除了案件提供的证据之外,一部分案件事实是可以被当作证据使用的,因此如何甄别案件信息、运用证据也是考察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2)证据三性及证据链条。对已经学习过证据法的学生,在这部分能体验到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是如何与真实案件关联、互动并且影响案件进程和结果的。要让学生明白各证据之间的关系就像一根链条,彼此相连接和印证,并缺一不可,否则无法还原案件事实,也无法实现论证目的。(3)证据目录的制作。在学生掌握了大前提、小前提以及运用证据的相关技能之后,我们会对证据目录的制作加以引导,由学生自行完成。证据目录能反映出学生对案件事实、法律依据和证据运用的掌握情况。
6. 诉状写作的训练
在诉状写作上,我院引进了美国法学院推荐的IRAC(即:I是issue、R是rules、A是analysis、C是conclusion)诉状写作范式,结合中国法律文书写作的特点对IRAC写作结构进行了细化,总结出各部分的功能、写作方法、常见错误、问题避免。这种诉状写作方式在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并直接带领我院“理律杯”竞赛队伍在2013年获得了全国最佳起诉状的荣誉。
7. 庭审技巧的训练
【1】素质教育大讨论发言稿
素质教育已经提出来多年,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学习,对如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等,同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了解以及体会。
素质教育是我国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同时针对现有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关系到民族的未来质量, 综合国力的提高,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但是必须看到,几年来推进素质教育虽然在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和进展,但是目前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倾向。当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存在着重视语数外等主科教学,忽视音、体、美等学科教育和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的情况。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确实的推行素质教育,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在日常教学中要依法治教,自觉遵守学校安排的课程、课时、规范学生的作业量、作息时间,不能只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要全面的进行考核,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
深化素质教育,就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工作中要以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依法保障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改变那种只重视升学有望的学生的做法。促进学生以德育为核心的全面发展。克服那种只重视智育,甚至于只重视考分,而忽视德育、体育、美育的应试教育倾向。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有时间思考问题、参加社会实践和从事感兴趣的自主学习活动。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重视发展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按照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认真组织施教,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现行的中国教育体制中,素质教育的贯彻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为素质教育不是简单地开展一些文体活动,不是单纯地去乡村体验体验生活,更不是不考试、不留作业。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敢于质疑、懂得创造,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才是素质教育的本质,才是学校教育的职责。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一名推行素质教育的工作者,要不断的学习,不断接受新观念,充实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适应日益变化的教育形势,努力做一名自觉践行素质教育的工作者。
【2】素质教育大讨论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首先,很荣幸今天能有机会在这发言,就我系在学风建设发面所做的一些探索向大家做个汇报。今天我讲的主题是:我系开展的大学生素质教育节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汇报:
一、活动举办背景
加强和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培养和形成优良学风的一个重要平台。我们之所以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节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第一,学生普遍认为学院整体缺乏高校的学术氛围。我们举办素质教育节关键是要营造一种浓厚的人文素质环境,并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与手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学风,自觉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其次,充分发挥系素质教育中心的依托作用,通过我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希望能为今后全院人文素质教育的推广提供参考;
第三,弥补我系在浦东校区单独办学在办学条件上的先天不足,通过素质教育节的开展,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引导新生尽快融入大学学习和生活,为学风建设打造良好基础。
二、活动开展基本情况
我系从2014年开始,于每年的10月中旬至12月下旬举办历时三个月的大学生素质教育节。目前已举办两届,活动主要以学风建设为抓手,以素质拓展为目的,以开幕式为起点,以闭幕式表彰和汇报演出为结束,主要通过学术报告讲座、文化艺术活动、体育活动共三块模式贯穿活动的全过程。具体有:专家系列学术讲座、辩论赛、演讲赛、模拟法庭、法律义务咨询、周末英语沙龙、111读书节、百部名著必读书目活动、书法、摄影、工艺制作、歌手大赛、话剧表演赛、组建系大学生合唱团、舞蹈队、礼仪队、开设周末影院及开展篮球赛等各类体育比赛等等。
三、活动效果
从活动效果来看,我们认为大学生素质教育节的开展,为我系的学风建设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主要收获有以下四点:
1、学生参与面广。从总体效果来看,全系广大同学都能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出发点,积极报名,踊跃参加,学生参与面达90%以上,充分展示了我系新一代青年大学生多才多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并涌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第一届共表彰了6个先进集体和42名先进个人;第二届共表彰了7个先进集体和72名先进个人。树立了典型,带动了整体。
2、开展学术讲座,激发学生成材。开展学风建设,学术讲座优为重要。在素质教育节期间,我们结合浦东校区困难办学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注重将学风建设和思想教育有机的融入到学术讲座当中。讲座内容涉及学科前沿动态、专业发展方向、专业素质拓展、党建思政、人文素质、学生自立成才教育。如组织专业教授与本科生面对面、学风建设从我做起――优秀校友成才报告会等讲座,邀请了厦门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陈培爱教授、院党委黄发良副书记、全国辞章协会副会长祝敏青教授、福建师大传播学院院长颜纯均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共举办了28场的专业学术讲座,逐步形成了团结互助、勤奋好学的优良学风。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在素质教育节中,我们以素质教育中心、教研室和专业教师为依托,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开展专业技能练兵活动。如广告教研室组织广告专业学生到成都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节,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并在2014年福建省消委会主办的全省好产品 好广告竞赛中,共有6位同学10幅广告创意作品分获了一、二、三等奖;秘书教研室组织学生参加秘书资格、普通话过级考证;素质教育中心制定了系大学生人文素质百部必读书目,以111读书计划为实施平台,结合周末文学经典影院,提升我系学生的文学底蕴和人文素养等,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4、寓教于乐,激发学习热情。在素质教育节中,我们依托系书画协会、摄影协会、英语协会、法律协会、创业协会、拾贝文学社等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我们通过法律专业校友陈建福的牵线搭桥,与宁夏盐池县灌区一小长期开展助学帮困献爱心活动,两年来先后与65名小学生结对子,共捐款、捐赠衣物、学习用具等总价值近2万元人民币。该活动先后在中青网、宁夏电视台和福建三家媒体得到了相关的报道,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提高了学院的影响力与知名度。本学期,我系已将之作为学生支部的支部立项活动,并拟定今年暑期赴宁夏灌区一小开展帮教活动。
实践证明,学风建设是高校育人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节的举办应当说是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对学风建设的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将继续努力,相信现代传媒系法学系素质教育节这棵幼苗,在学院各级领导阳光雨露般的关心、培育下,一定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
发言结束,希望各位能批评指正。
【3】素质教育大讨论发言稿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的集会讲话,我们的主题就是一个,说说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不知道同学们还记不记得,开学典礼xx校长致词中讲到,本学期我们学校有三件大事,其中第一件大事就是迎接xx校长区初中学校素质教育特色校的督导评估。我估计同学们听见了,听过了,也不记得了,更不会明白xx校长把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在新学期第一天向全校师生们明白告示的重要性,今天我们特别通过集会讲话,再次把这件事情单独重提,就是要积极响应xx校长的新年告示,更是要通过集会讲话让全校师生对这件事情不仅是知晓,更重要的是参与。
上周三,区教育局领导和督导办负责人还专项调研我校的创建工作,可见其重要性了。
什么是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呢?先解释什么 是特色?特色就是独特的色彩,风格,简单的说,就是别人没有的我有,别人有的我优。特色学校就是我们学校的校情下的特色教育,包含学校的德育特色、体育特色、艺术特色、科技特色、课程特色、校园文化特色、管理特色等诸多的方面。
这么说吧,就像我们对麦当劳肯德基的理解一样,独一无二,xx中学给社会的第一整体印象是什么就是我们的特色,提起武珞路中学,人们就立即想到,这所学校抓得很紧,提起南湖中学,人们立即想到,这所学校近几年发展势头很猛,诸如此类的印象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阶段。也许同学们要说,我们学校没有什么特色,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义务教育初中,这样说是没错的,同是普通初中,我们学校能不能独树一帜呢。这就是我们创建的意义,没有特色,我们要打造特色,有特色,我们要发挥特色。
特色学校的创建前提是素质教育,按照国家教育发展纲要进行,在此前提下,我们要走出一条独特的xx中发展之路。xx校长多次在全校大会上讲到学校的发展愿景,我们学校现在的的确确有些发展上的困难,xx中央文化区的建设过程,对我们学校目前的发展是个冲击,但同时大家也要清醒地看到,这也是一个极大的发展机遇,随着中央文化区的日渐完善,我们学校发展的大好机遇也随之到来,但我们不能等,要未雨绸缪,要先行一步。2014年,xx校长区教育局确立了三所学校为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学校,我们是其中的一所,老师们同学们,这也是一个机遇啊,这个机遇和我们学校不远的将来要遇到的发展机遇是高度吻合,这加快我们学校的发展步伐,我们不抓住这次机会,那就错失了一次发展良机,那种损失不是简单说一声遗憾啊就能释然的。
关键词:职业高中政治教学;合作意识;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合作教学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近年来,合作教学方法在我国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对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有非常大的作用。对职业高中政治教学来说,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只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才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来,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一、开展合作教学的意义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合作教学的教学形式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熟知,职业高中各科的教学也开始了全面的更新调整。在职业高中政治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适时开展合作教学,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与合作意识,做到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促进合作教学的有效开展。在职业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合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可以为高校输送更多素质全面、综合能力水平高的人才,革新教学形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具备现代社会需要的能力与素质,使他们具备合作、竞争和发展等诸方面的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二、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有效策略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提倡的一种教学形式,目前已在很多职业高中政治课堂中得到了应用并推广。但是,要想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和学习效果,必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为此,职业高中政治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明确合作形式,加强互动合作
职业高中政治教师在备课环节,需要充分发挥想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特点选择具体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合作与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和见解,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与别人进行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有效解决问题。比如在讲授法庭这一节时,为了使学生的印象更深刻,加深对法庭的理解,可以组织学生模拟法庭审判的过程,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完成各自的任务,顺利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这种合作学习的任务仅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完成的,需要集体紧密合作,形成合力,促进合作活动的顺利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分工合作,通过有效的合作再现法庭审判的过程,既能够加深学生对法庭审批程序等方面知识的理解,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一举两得。
(二)开展小组辩论,提高合作能力
很多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态度比较冷漠,不会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活动中来,或者对教师的要求表现出不积极、不配合的态度,影响了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使合作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寻找到他们的兴趣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学生通常对比赛是非常重视的,因为比赛结果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荣誉。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辩论赛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比如在讲到"公有制与私有制"这一节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辩论赛,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辩论。在辩论开始之前,学生就满怀热情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积极地查阅、搜集资料,并为了小组的荣誉而献计献策,经过讨论与交流,确认发言稿和辩手。经过充分准备,课堂辩论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让学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开展社会实践,增强合作意识
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人际关系也较为简单,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同学和老师,不知道如何与社会上的人进行沟通,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因此,职业高中政治教学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需要开辟第二课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范围,使他们积极走向社会,从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从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例如,在讲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节时,可以让学生开展一项问卷调查活动,让学生自己做一份问卷调查并到社会上去实践,调查社会群体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情况,并完成实践报告。同学们在接到这项任务时积极主动地查阅了相关资料,在交流与沟通的前提下做好了调查问卷,并在课下完成了调查过程。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学会了怎样编写调查问卷,并掌握了与人沟通和交流的方法,增强了合作意识。
(四)避免形式主义,调动学生积极性
合作学习是近年来教育改革一直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打破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与效果。但随之而来的是形式主义色彩过于浓厚,教师一味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忽略了实际的教学效果,这个问题在一些观摩课中尤为严重。这些看似合作气氛非常浓厚的合作学习,却没有实现真正的合作,很多学生由于知识所限,很少对教师的提问作出回应。也有很多学生对教师的回答过于肤浅,不能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不能对所讨论问题的本质作出透彻的理解,不能发挥合作学习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只有在合作教学中将合作培养教学落到实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享受"合作"的过程,真正享受这个相互配合、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合作意识,避免形式主义的合作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语:
总而言之,职业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发挥指导者和引领者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开展合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因此,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自主探究,才能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切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谭鸿敏.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方法[J].文教资料,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