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3 23:39: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用药安全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婴幼儿是指从28天~3周岁的小儿,这个时期小儿虽然已较新生儿显著成熟,但用药并不是单纯地将成人剂量减少。因为,药物在小儿体内分布有异于成人,第一是细胞膜通透性的不同;第二是蛋白结合力的改变;第三是体液分布的差异。且小儿肝细胞酶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肾功能不完善,其肾有效血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均较成人低,肾小管分泌,尿浓缩,钠离子交换和酸碱平衡功能也差,年龄愈小愈不完善[1]。所以出现与成人不同的各种药物反应。因此对婴幼儿患者除要求及时正确处理,熟悉一般用药规律外,还必须掌握小儿用药特点。以下笔者对一些常用药与婴幼儿的关系作一概述。
1抗生素、磺胺类、喹诺酮类
1.1青霉素类常用的有青霉素、氯唑西林钠、哌拉西林钠等。青霉素类对人体细胞毒性很低,有效抗菌浓度的青霉素对人体几乎无影响。临床应用时青霉素较多出现过敏反应,小儿3日内未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应进行皮试,阳性者禁用[2]。
1.2头孢菌素类使用前应作皮试,阳性者禁用。头孢曲松偶可致婴幼儿胆结石,但停药后可消失。头孢菌素与高效利尿药或氨基糖苷类合用肾损害显著增强,与乙醇(即使很小量)联合应用时,可引起体内乙醛蓄积,而显“醉酒样”反应[2]。
1.3β内酰胺酶抑制剂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1.4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均对耳蜗神经有毒性,幼儿慎用,如使用应减小剂量,且疗程不超过7天。奈替米星耳毒性较小,新生儿、婴幼儿均可使用,但应掌握好剂量[2]。
1.5四环素类该类药物除有肝肾损害以外,还可沉积于牙齿和骨骼中,造成牙齿黄染,影响婴幼儿骨骼正常发育,因此8岁以下儿童应禁用[2]。
1.6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毒性低,可用[1]。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使用时应注意剂量。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肝毒性、听觉障碍、过敏(主要表现为药物热、药疹、荨麻疹)等,停药或减量可恢复,但患儿合并肝炎时,应禁用依托红霉素[2]。
1.7氯霉素类主要不良反应有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慎用[2]。
1.8磺胺类对体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乳儿可致正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溶血性贫血,应禁用。幼儿使用应注意大量饮水防止引起结晶尿。磺胺甲基异唑近报道过敏者较多,慎用。
1.9喹诺酮类该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婴幼儿应慎用。但也有不良反应低的报道[3]。
1.10其他类抗真菌类药对肝、肾功能损害大,慎用。乙胺丁醇婴幼儿应禁用。
2驱肠虫药
2.1阿苯达唑(肠虫清)广谱驱虫药,对肝肾功能有一定损害,2岁以下儿童禁用,2~12岁用量减半。2.2甲苯咪唑4岁以下用量减半[4]。
2.3哌嗪(驱蛔灵)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5]。
3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
3.1解热镇痛类[6](1)非那西丁类:主要是指含有非那西丁的复方制剂,可引起人体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肾损害,对婴幼儿尤其敏感,禁用。(2)氨基比林:首要损害是粒细胞减少,慎用。(3)阿司匹林: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儿童慎用。对小儿易引起瑞氏综合征,英国规定12岁以内儿童禁用。(4)扑热息痛类:相对安全,可用。
3.2镇静催眠药苯巴比妥等此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的抵制作用,12岁以下儿童禁用[7]。
3.3镇痛药吗啡、芬太尼贴片:婴幼儿禁用。哌替啶(度冷丁):婴幼儿慎用。1岁以内一般不应静脉注射或行人工冬眠[2]。
3.4抗癫痫药一般长期服用癫痫药物是安全的,药物毒性反应轻微而且是可逆的,但应在治疗中注意中毒表现,定期做血、尿常规等多项检查[8]。
4呼吸系统用药
4.1祛痰药氯化铵一定要计算好用量,大剂量可致恶心、呕吐,停药后反应消失。必嗽平一般无不良反应,可用[1]。喷托维林(咳必清)有报道可造成呼吸抑制,故禁用[9]。复方甘草片含有阿片粉成分,应注意剂量。
4.2平喘药作为非处方药,不推荐儿童应用,儿童哮喘应及时到医院诊治。此类药物的给药途径多种多样的,可以口服、静脉、喷雾吸入给药。喷雾和吸入给药具有速效性、安全性和方便性。
4.3来源于中草药的祛痰、镇咳、平喘药均须严格计算好剂量。
5消化系统用药
5.1抗酸药婴幼儿胃病较少见。西米替丁8岁以下儿童禁用[10]。
5.2胃肠解痉药婴幼儿的急性腹痛,以肠道寄生虫、胆道蛔虫、阑尾蛔虫等多见,不应轻易使用此类药物,避免延误病情,应在全面尤其是腹部检查后酌情应用[1]。
;
5.3助消化药乳酶生可用,但不与抗菌药合用。干酵母不良反应少,可用,但大剂量可引起腹泻[2]。多潘立酮:婴幼儿血脑屏障功能未完全发育,可能引起神经方面的副作用,1岁以下慎用[11]。5.4泻药一般来说,儿童不应用缓泻药,有些父母错误的认为必须每天排便而给孩子使用泻药,这样可能会造成缓泻药依赖性便秘。如必须使用,应严格掌握剂量,并配合饮食与运动治疗[12]。酚酞片:婴儿(1岁以下)禁用,幼儿(1~3岁)慎用[2]。
5.5止泻药洛哌丁胺(易蒙停)1岁以下婴儿应禁用。严重脱水的小儿不宜使用[2]。蒙脱石散剂:疗效好,可用[13]。药用炭可影响儿童的影响吸收,婴幼儿如长期腹泻或腹胀禁用[14]。妈咪爱:疗效确切,可用[15]。
6抗贫血药
硫酸亚铁对胃粘膜有刺激性,可致恶心、呕吐、上腹痛、腹泻等,可饭后服用[2]。叶酸不良反应较少,可用[2]。
7抗变态反应药物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盐酸苯海拉明、富马酸酮替芬等此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抵制作用,婴幼儿应慎用[16]。
8激素及其有关药物
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本类药物可引起肥胖、多毛、骨质疏松、脱钙、病理性骨折、伤口愈合不良等反应,因此婴幼儿应慎用[2]。
9维生素类
9.1维生素A长期大剂量可引起维生素A过多症,甚至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婴幼儿发生率最高,表现为骨痛、骨折、食欲不振、脱发、易激动等,停药1~2周可消失。
9.2维生素D大量久服,可引起高血钙、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甚至软组织异位骨化等,婴幼儿为预防维生素D缺乏补充时,应掌握好剂量。
9.3维生素C过量服用会产生胃肠道反应和肾、膀胱结石易于形成。
10外用药由于小儿皮肤、粘膜面积相对较大,吸收功能强,注意剂量。鼻眼净治疗婴儿鼻炎,能引起昏迷、呼吸暂停、体温过低,慎用。皮质激素软膏大面积外用,可引起全身水肿,慎用。阿托品滴眼剂:婴幼儿对此药中毒,滴时应压迫泪囊,以防止进入鼻腔吸收而中毒,慎用。
11其它类
锌制剂过量引起恶心、呕吐、发热、贫血等毒性反应。人参蜂王浆含有激素样物质,服用过量,可出现儿童发育早熟现象。至宝锭、一捻金等儿科类中成药主要成分中含有朱砂,服用过多易引起服痛、恶心、呕吐等汞中毒症状。综上所述,婴幼儿用药应注意如下事项:(1)避免应用禁用药物。(2)需用慎用药物时,应在临床医师指导下用药,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中的药物反应。(3)注意给药途径及方法的选择,由于孩子吞咽能力差,又不懂事,用药时很难与大人配合,所以要选择适宜的剂型。一般若无消化道和其它影响孩子口服的因素,能以口服或局部用药较好,如口服不便可考虑给药或其他。(4)根据婴幼儿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等正确计算合理的给药剂量。剂量不足不仅会延误病情,还易产生抗药性,剂量过大又会引起不良反应。(5)无病时别乱服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大多数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要经过肝脏的解毒和肾脏的排泄。3岁前的孩子各脏器的功能尚不完善,如用药不当,对孩子健康不利。为了婴幼儿的健康,在为其选药时,要根据药物的特点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选用安全、有效、适量、可靠的药物。
参考文献
1钱漪,沈时霖.儿科临床药物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5.
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十五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48.
3许重远,舒俊芬.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中国药事,2001,15(5):345.
4张石革,孙定人.肠道寄生虫病与驱肠虫药.中国药房,2001,12(12):767.
5龙.临床药物手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646.
6谢惠民.小儿应当选用什么样的解热镇痛药.中国药事,1994,8(4):241.
7孙定人,张石革.镇静助眠药.中国药房,2001,12(2):125.
8袁承文.儿科诊断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646.
9孙定人,张石革.咳嗽与镇咳药.中国药房,2001,12(2):126.
10孙定人,张石革.抗酸药与胃粘膜保护药.中国药房,2001,12(4):255.
11张石革,宋菲,沈素.胃动力与促进胃动力药.中国药房,2001,12(9):575.
12张石革,徐小薇,郝红兵.便秘与缓泻药.中国药房,2001,12(10):637.
13惠郁,李琪.思密达治疗婴儿服泻疗效观察.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3,10(5):430.
14张石革,彦玲,郝红兵.服泻与止泻药.中国药房,2001,12(8):511.
关键词:旱田,除草剂,药害
洮南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大部分耕地以井灌为主。由于气候干燥土壤湿度小,往往在使用除草剂时,使用量偏大,加之后期大水漫灌或是下大雨就会造成药害。论文格式,旱田。当然,药害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和多种多样,既有环境方面的因素和使用方面的因素引起的,也有除草剂本身的因素造成的,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药滴直接飘移与挥发飘移
喷施除草剂时,或多或少都有飘移的问题。尤其应用一些蒸气压较高、挥发性较强的品种,如2,4-滴丁酯、2甲4氯钠、氟乐灵等,在喷施过程中,由于温度过高、空气相对湿度过小、风力过大( 、光照过强、喷头位置距地面或叶面过高,液泵压力过大等,均易造成雾滴挥发与飘移,因此,往往会使邻近被污染的敏感作物及树木等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
二、药滴沾染与雨点溅染
应用除草剂之中一些选择性稍差的品种,如在大豆田应用三氟羧草醚(杂草焚)、乳氟禾草灵(克阔乐)、氟磺胺草醚(虎威)或在玉米田应用溴苯腈(伴地农)做茎叶处理,由于气象备件不良及作物长势较弱,有时会使大豆或玉米沾着药滴的叶片局部产生灼斑。论文格式,旱田。再如,在大豆田应用丙炔氟草胺(速收)等做土壤处理,而未耙入浅土层中,若在苗后遇到大雨,则分布在地表的药剂会被雨冲击而溅到大豆底部的叶片上造成药害。
三、土壤残留
应用三氯苯类、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二苯醚类及其他杂环类除草剂之中的一些在土壤里残留时间较为持久的除草剂品种,若与作物轮作体系协调不当,往往会对后茬敏感作物造成危害。例如,麦田应用绿麦隆、氯磺隆,造成后茬水稻或玉米、棉花受害。
四、有关环境条件不良或变化异常
应用各种有机选择性除草剂,或轻或重都要受到有关环境的影响。论文格式,旱田。在施用当时和施后,若遇到天气变化异常、土壤条件不良等,往往会导致或加重对适用作物的危害。论文格式,旱田。论文格式,旱田。其中某些易受温度、湿度影响的除草剂,施于低洼冷凉、土壤过湿的地块,或在施后遇到低温、多雨、寡照、高温、干旱、大风等,常使作物的幼芽、幼苗遭受不同程度的抑制与危害。
五、 药械性能不良或作业不标准
由于各个喷嘴的流量不一致,喷幅的联接带重叠过度及喷嘴后滴等,或采用非扇形喷头,皆能造成喷施药液不均,致使局部地面、叶面着药量过多而造成作物受害。
使用背负式单喷头、双喷头喷雾器,步行速度不一,把持喷头位置不准,左右摆动不定、喷嘴方向不正,给液泵加压不均等,更易使局部地面、叶面着药过量而铸成药害。
六、施用时期不当
大多数选择性除草剂,对作物都有一定的安全施用期,若提前或拖后施用,便易引起作物受害。例如,在小麦田应用2,4-滴丁酯或麦草畏(百草敌),于小麦3叶期前或拔节期后施用,则会造成一定的药害。
七、用药过量
所有选择性除草剂,对作物如同有一定安全施用期一样,也都有一定的安全用量幅度。尤其苯氧羧酸类、苯甲酸类等激素型除草剂和二苯醚类、苯腈类、苯基酞亚胺类、恶二唑类等触杀型除草剂之中的一些安全用量幅度较小的品种,以及各类除草剂之中的一些残留较大的品种,还有磺酰脲类、三唑嘧啶磺胺类、咪唑啉酮类等生物活性极高、用量很少(几克/亩)的一些除草剂之中的安全性稍差的品种,若施用过量,很易造成药害。
七、误导与误用
(一)应用了不宜应用的除草剂品种
在某些地区、某种土壤类型、某些作物种类或品种以及某个栽培方式上,应用了不宜应用的某种除草剂。应用了不宜应用的除草剂产品。
(二)用错了除草剂种类或剂量。
由于用户把多种包装相似的药剂混放在一起,而且标签又被污损或脱落,造成使用时取错与用错;由于标签说明不详细、不确切,造成使用者误解而误用;由于标签只明显标出易于混淆的商品名,而未明显标出通用名、有效成分及会计师,造成使用者用多或用错;由于个别厂家、经销者有意无意回避产品安全性较差的缺点,造成使用者误选与误用;由于用户让不会使用除草剂的人去操作使用,造成使用者盲目地用错。如此种种,常会酿成一些零星的药害事故。
八、防治措施:
(一)严格掌握用药适期,比如玉米苗后除草用的烟嘧磺隆,必须在3—6叶期喷施。论文格式,旱田。
(二)严格掌握用药量,施药前一定要丈量好作物实际种植面积,掌握好某种除草剂在某种作物上的最高限量,比如2.4D--丁酯如在玉米上超量喷施,会造玉米枪杆苗,不结实。
(三)选择适宜环境条件用药在大风天和炎热中午禁止用药,沙性土应适当减少用药量或不用。(但玉米田苗后喷施烟嘧磺隆时,温度必须在24—28℃)
(四)搞好药剂稀释,使用除草剂最好采用二次稀释,即先把原药用少量温水稀释搅拌均匀,然后再按稀释倍数加足水量,喷药时做到均匀周到。
(五)使用适当的解毒剂解毒,如植物血毒清,苗特佳。
(六)连续喷水洗苗,因使用浓度过大或叶面吸收过多而引起的药害可连续喷水冲洗,降低植株上的药物浓度。
(七)喷施叶面肥,叶面喷肥,植株吸收快,可喷施“奇迹”“植物生长促进剂”等叶面肥。
论文摘要:防治鸡病投药讲六性-
论文关键词:防治,投药,讲六性
疾病是制约养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药物预防是鸡场防疫的重要辅助手段,只有科学合理地用药,才能避免因盲目用药使饲养成本上升、病原抗药性增强、肉蛋产品含有药物残留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从而不断提高养殖效益。养殖户在投药时应掌握以下六性:
一、阶段性。某些疾病具有特定的易感日龄、发病季节或环境条件,根据这种规律应有针对性地在容易发病的日龄、季节、时机来临之前开始用药。例如:防雏鸡白痢应于1周龄内开始,防球虫病应于3周龄以前开始;气候变化大的季节应注意预防毒形体病和大肠杆菌感染;转群或接种疫苗前2-3天应喂服维生素类及抗应激药物等。
二、时效性。用药时机至关重要,在鸡感染疾病的初期用药较好,若出现明显症状后或疾病流行后才用药效果则欠佳。为此,要求饲养者随时掌握鸡群健康动态,在发现异常、显示感染迹象时及时用药。
三、准确性。目前药品种类繁多,同类疾病的可选药物往往有多种,但对于一个特定的鸡群来说其效果会不同。做好药敏试验再用药是解决用药准确性的切实可行的办法。
四、合理性。使用药品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操作,包括用法、用量、疗程等。如果不是兽医根据病情有目的地加量使用的话,平时最好不要超量用药和长期用药。目前,一些药物的商品名虽异但有效成分相同,使用时务必查清,以防止隐性超量。规模养鸡常采用拌料或饮水方式投药,用于拌料的药物必须是细粉沫状且分级预混的,饮水中掺药应充分混匀,以防沉淀或漂浮。
五、安全性。应慎用毒性大、副作用过强的药物,还应注意配伍禁忌。选购药品务必采取合法渠道,选用正规药厂生产的各类文字标记(批号、有效成分及含量、生产日期、有效期、性状、适应症、用法、用量、安全性、副作用及处理办法、生产厂家、厂址、电话、商标等)齐全并相符的产品。
六、经济性。在有同样预防效果的情况下,宜选价值低廉又无其它缺点的药物,用药绝非“越贵越好”,对于那些用药效果不明显或虽可控制疾病但经济不合算的药物,应放弃使用计划。
论文关键词:食用菌,生产,安全,用药,原则
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农科站邮编:131300
食用菌生产投资少、见效快,已成为许多农民发家致富的好门路。但不少菇农朋友在防病用药及后期加工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使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很大的影响。为使广大菇农掌握合理的用药方法和加工技术,让消费者买到安全放心的食用菌产品,下面将食用菌安全用药常识简介如下:
一、原则——预防为主,防治并重。
食用菌栽培之所以强调生产中的预防,就是因为预防的效果远远优于只治不防,所谓“防患于未然”的好处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实际生产中,一般可采取“药物高温闷棚”,即去掉棚外草苫等覆盖物后,对棚内分别喷洒百病傻、赛百09等杀菌药物,然后密闭通风口等,使之接受日晒,在高温作用下,药物分子高速活动,以杀灭病菌,并在高温条件下很快得以释放和分解,最大程度地降解,避免残留。一般新建菇棚,用药一次即可达到目的,老棚或病菌基数较高的地区,可以隔日再次用药或更多,密闭两天后,即可启用。
二、概念——对症下药的概念,高效无残或低残的概念。
1、对症用药:针对生产中发生的病害种类,给予对症杀灭。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禁用剧毒农药。常用的杀菌剂有多菌灵、百菌清、克霉灵、代森锌、甲基托布津、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和硫磺粉等;常用的杀虫剂有辛硫磷、敌敌畏、敌百虫、杀灭菊醋、磷化铝、杀螨特等。也可使用微生物制剂。无论是拌料、堆料或是菇房防治,严禁选用剧毒、残留期长的有机汞、有机磷等药剂。菇期禁用农药。必须用药时,要选在出菇前,或将菇采净。
2、用药剂量适当,不可过量用药。现实中,不少的菇农不管什么病害,也不论是否对症,只要听说是杀菌的,拿来就用,往往因药不对症,而延误了最佳杀灭时机,使得“小病变大病,大病成绝症”,并且浪费了一定的资金,而且,因大幅减产甚至是绝产,经济上遭受损失不说,还被家人埋怨、被邻人笑话,精神上的损失可谓大矣。实际生产中,对于真菌性污染,可在发菌阶段通过三维精素调配基料营养、赛百09药物拌料等予以防范。万一发生污染,及时使用百病傻等药物予以迅速杀灭,对于覆土栽培的,需要使用百病傻对覆土材料进行处理。出菇阶段发生病害,应根据病害种类予以杀灭,如为细菌性病害,可喷施黄菇一喷灵、蘑菇杀病灵等药物,一般1~2遍药物即可有效遏制病害,发现较晚、病情较重时,3遍药物也可使病情得到缓解;属于真菌性病害时,可采用百病傻等药物进行处理,效果较为理想。
三、区别——即菇棚内外的区别、基料内外的区别、防和治的区别。
食用菌栽培不同的生产阶段,用药各有不同,应予区分开来,不要“拌浆糊”。菇棚内的用药,除调配基料营养、赛百09药物拌料外,尚应在发菌及出菇期间每隔5天左右喷洒一次低浓度的百病傻、赛百09等药物予以预防,用药重点是地面、墙体以及通风口等,不得对子实体直接用药;棚外则可使用一些多菌灵类药物进行环境杀菌。拌料不要使用多菌灵、硫菌灵类药物,以防残留;堆料或拌料场所同棚外环境,可使用多菌灵类药物处理。预防用药一般采取低浓度、经常性的策略,而发生病害后,则应采取高浓度、一次性杀灭的办法,以防止死灰复燃,药物选择如百病傻、消霉王等。
四、保证——即加工环节的四个保证。
1、保证加工环境达标。国家对无公害或绿色食用菌的生产环境有具体的要求标准,目前已知的有生产技术标准和卫生安全标准32个(不包括菌种等标准),内容涉及食用菌生产的全过程,在安排具体生产时,应予严格执行。
2、保证不使用含硫制剂。一些地方的食用菌产品被强制下架、退货乃至索赔等问题,很多就是因“硫”而发,主要是在加工护色、漂白等工序上,使用了焦亚硫酸钠等制剂,或者使用硫磺熏蒸以令产品变白等,使得产品含硫超标,现应予彻底改正,采用食盐进行漂洗、护色即可,尽管色泽上稍微欠白,但却保证了产品的食用安全性。
【论文摘要】理性看待中药毒性,合理应用中药。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毒性多是不合理用药引起的,临床上不合理用药主要是药物的滥用、乱用和误用,而合理用药就是有效、安全、经济的使用药物。总结追求安全有效目标的措施。
中药是天然品,很多人认为是安全的,有些慢性病人喜欢多用中药,甚至常吃中成药。似乎认为有病治病,无病保安康,实际上并非如此。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中药也不能滥用。
1 理性看待中药安全性
中药较安全是相对的,比起西药来毒副作用小些,但不是绝对安全,合理使用是安全的,用之不当也会发生不良反应,甚至中毒。
我国古代的《神农本草经》中收载了365种药物,并分为上、中、下三品,有的“无毒”,不伤人;有的“有毒”,要“斟酌其宜”;有的“多毒”,“不可久服”。这说明早巳认识到中药的毒性,并提出合理用药的概念。此后历代本草着作达数百种之多,在每个具体的药物项下,均有有毒无毒的药性说明,并记载了各种药物的适应症、炮制方法、使用经验,并逐渐总结出配伍用药的“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和服药禁忌等注意事项。直至现行的国家药典,除一般无明显毒副作用的药物以外,仍将有毒的药物按三级划分,分别注明“小毒”、“有毒”或“大毒”。
现在我国将27种中药列为“毒性药品”,加强了管理。曾有人长期使用含有朱砂的中成药以致使体内汞蓄积而中毒。我国某些名贵的中成药也是有毒的,使用过量时很容易发生中毒反应,如云南白药、六神丸等。还有的中药可引起过敏,如牛黄解毒丸、水蛭等。
2 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就是有效安全经济的使用药物,这里涉及使用药物的几个方面,包含着许多内容,真正的合理用药必须全都做到,只强调某一方面不算合理用药。
2.1 用药有效是治病的首要目标,但是安全是其前提。只追求治疗效果而忽视安全性有时会遭到药物的伤害。因此药物的安全性是很重要的。
2.2 用药的经济性。简单地看是药品的贵贱、医疗费用高低的问题,实际上还有药价和疗效相比是否值得的问题。治疗一种疾病可以有几种或几十种药物可以选择,对疗效基本相当的药品,应力求使用低价的。
合理用药,具体一点讲就是应当做到根据病情、病人体质和药物的全面情况适当选择药物,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同时以适当的用法、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并且还要尽量少花钱。这样就可以达到有效、安全、经济的目的了。
临床上不合理的用药包括药物的滥用、乱用和误用。作为医生在选药前。首先应全面考虑用药物治疗的利和弊,不应只看到药物治疗的有利一面,还应认真地考虑到病人的机体状态、年龄和性别。
2.3 追求安全有效目标的措施:
2.3.1 辨证论治,对症用药。各种中药都有其一定的适应症。中医临床用药是通过四诊合参,辨证施治的。药不对症则不仅会加重病情,而且有引发其它疾病的可能,因此,对症用药是保证安全有效的基本条件。辨证用药不当如给肝阳上亢病人服用细辛、肉桂等,等于火上加油。
2.3.2 恰当配伍,合理组方。中药方剂按“君、臣、佐、使”的原则组方遣药。有些中药相互间可产生化学反应,如果配伍不当将引起有害反应,如“十八反”、“十九畏”。中西药配伍不当,如山楂、五味子、乌梅等与磺胺同时使用就会引起血尿。抗癫痫药与苍耳子、雷公藤合用可加重肝脏损害。解热止痛药与朱砂、巴豆等中药合用,可致消化道出血及穿孔。中药川乌、草乌、附子以及含有这类药物和生物碱的中成药,如小活络丹、三七片、元胡止痛片、黄连素等与氨基糖甙类药物合用,可增强其对听神经的毒性。中、西药物不合理应用会带来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服药期不要随意加服药物种类,能单用西药或中药治愈的疾病,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中、西药物结合,以减少不合理的中西药物配伍引起的不良反应。
2.3.3 如法炮制,减毒增效。炮制方法不当有些药材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会引起有害反应,如经过炮制后的法半夏没有什么毒性,但生半夏却是有毒的。研究证明,乌头类中药依法炮制前后毒性相差达1000倍,其镇痛作用却无明显变化;砂烫马钱子可降低毒性成分士的宁的含量;米炒斑蝥降低斑蝥素的含量。
2.3.4 控制剂量,掌握用法。同一种药物,剂量大小和有无毒性反应或毒副反应的强弱程度有直接关系。早在《神农本草经》序录中即有“若毒药治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的记载。服用剂量不当,有些中药含有有毒成分,如附子中含有乌头碱,小剂量使用具有治疗作用,剂量过大或使用不当就会引起中毒;有些中药不含有毒成分,但过量服用也会引起中毒,如过量服用肉桂就会引起血尿。用药途径不当,如作为肌肉注射用的中药注射液被用于静脉注射,就很容易发生有害反应。 用药时间过长,有些中药用药时间过长也不好,如黄花夹竹桃含有强心苷,长期使用会发生洋地黄样蓄积中毒反应。《儒门事亲》中即称:“凡药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胜”。
中药煎煮不当一般认为煎煮时间不足可能会引起毒性反应。误服误用这种情况十分危险,如把香加皮当作五加皮使用,就会发生洋地黄样中毒。
抗菌药物是我国医院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问题也是我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抗菌药物同样也广泛应用于儿科患者,安全、有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尤为重要。对我院儿科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的应用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掌握,利于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又可为医院抗菌药物的管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2008年7月-2008年12月的儿科门诊处方。随机抽取每月10天处方,共计12818张,就抗菌药物的处方数、种类、应用率、二联以上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数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在全部的12818张处方中,含抗菌药物的处方7716张,占总数的60.20%。排序前10名抗菌药物中,β -内酰胺类占5种。口服抗菌药物处方占抗菌药物处方的21.58%;注射剂占抗菌药物处方的78.42%。抗菌药物二联应用率占抗菌药物总量的20.34%。
2.2 抗菌药物的应用频率排序:抗菌药物的应用频率,详见表1。
2. 3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
2 .3. 1 合理联用。本次调查中,抗菌药物联用多为二联,未见三联。抗菌药物联用可扩大抗菌谱范围,如青霉素和美洛西林联用,青霉素可杀灭球菌、革兰氏阳性菌、螺旋体、而美洛西林可杀灭革兰阴性菌,二者联用,其抗菌谱明显扩大。有些药物联用可发挥药物的协同抗菌作用,提高疗效,如青霉素与苯唑西林联用,可对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双重起效,有相加作用。尽管严重感染时抗菌药物的联用是必要的,但是一定遵循抗菌药物药物联合治疗原则及联合用药的指征,对于普通感染尽量避免联用。
2. 3 .2 不合理联用。本次调查中,存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同时应用的情况。繁殖期杀菌剂与快速抑菌剂合用,临床上产生拮抗作用。但大量临床经验表明,若繁殖期先用杀菌药,后用抑菌药,不会发生拮抗作用。如红霉素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治疗支原体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非常有效,若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药在先,红霉素后2h~3h使用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建议临床医师联用时先使用快速杀菌剂,然后在使用抑菌剂。
3 讨论
1985年,WHO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了合理用药专家会议,将合理用药定义为:“合理用药要求患者接受的药物适合临床需要,药物剂量应符合患者的个体化要求,疗程适当,药物对患者及其社区内为最低廉。”在新修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合理用药已成为临床药学工作的重心,并概括为“安全、有效、经济”。可见,影响合理用药的原因应从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等方面来考虑。
调查中抗菌药物在儿科门诊的应用率为60.20%表明抗菌药物的应用率偏高,不符合儿科门诊以呼吸道感染的,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为主的现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疾病,大多由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少数患者可能为细菌感染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可给予抗菌治疗。医师在选择抗菌药物时一定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在应用剂量和疗程上遵循“最小有效剂量、最短必要疗程”的原则,以防止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所致毒性反应,并避免剂量过低、疗程过短,使感染未能彻底消除,留下病情复发的后患。
本次调查注射用抗菌药物应用率高达78.42%其原因是儿科患者家长期盼患儿康复的心情迫切,医师认为静脉注射药物作用强、起效快、治疗效果优于口服给药,因此哪怕是普通感冒发烧也多选用静脉给药,这既增加医疗费用、加重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还有可能产生相关的不良反应。
处方使用频率表显示,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以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为主,其次为大环内酯类。这主要是由于其他类抗菌药物对患儿的毒副作用大,所以在临床中受限使用。由于细菌耐药与使用频率之间存在正相因素,因而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耐药菌株增加,使抗感染治疗更难。本次调查中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类抗生素应用占19.25%,应用频率最高。该药为第三代头孢菌素,不宜应用于一般轻、中度感染。但是由于患儿往往就诊前在诊所或二甲以下医院经常因一般感染应用较高档抗菌素,医师和患者家属未重视不良反应对病人及其疾病的影响,随意用药,助长了抗菌药物的滥用。使患者机体耐药性增加,难控制感染,因此我院儿科临床医师针对一般感染不得不选用三代头孢。三代头孢的超前应用,也浪费了国家的医药资源。据统计,仅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全国一年多花费7忆多元。为此,应强化医师遵循抗菌药物使用原则,严格抗菌药物用药指征,限制预防性用药,这是减少和延缓耐药菌产生的基本策略.
大环内酯类抗菌素应用主要以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为主,应用率较以前明显上升。这主要由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组织和细胞内浓度比同期血中浓度高,在细胞浓度较高的感染部位可激发药物释放系统,作用持久,疗效显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临床多种常见致病,尤其是支原体的广谱抗菌作用和较少的不良反应,并且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儿童无特殊的毒副作用,所以在儿科应用广泛。
总之,抗菌药物是儿科门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合理应用可治愈和挽救患者的生命,但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则会导致一系列危害,如诱发细菌耐药、损害人体器官、(上接第360页)导致二重感染、浪费药物资源等。同时,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还体现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建议临床医师一定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充分运用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特点,有针对地、稳妥地选用相应抗生素或联合用药。同时注意降低毒副反应发生,减少二重感染几率。医院注重监测控制菌株耐药性,延缓用药升级,严格执行抗生素分
级管理制度,促进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Ghodse AH.Baigent B.Evans TC The Use of drug utilization index to monitor Psychotropic drug use in hospital,1987
[2] 徐小薇,王跃明,李大魁.儿科合理用药探索.期刊论文.中国药业,2001(2)
[3] 谢术明.8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期刊论文. 中国药业,2003(1)
关键词:药品供应链 全程质量管理 体会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药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病人的用药安全。随着我国各种法律知识的不断普及,患者用药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更加提高了我们医药工作者对药品质量的监管力度。本文通过药品在我院整个流程的全程质量管理,层层把关,确保了我院的药品质量。
1 严把 进货渠道关
我院药品购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常用基本药物,它是经过院药事委员会讨论通过,在省药品招标网中所招企业的药品;二是求购药品,它是根据临床需要,由病人申请,由主治医生、科主任、药剂科主任、分管院长共同签字方可购买的药品;三是特殊药品,它是按照药品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购买。它们都是经过具有药品供应资格的公司所配。
2 严把药品入库关
以上所购药品,由采购员、药品保管员、药库管理人员共同核对药品品名、规格、数量、批文、批号、商标、包装、生产厂家、外观质量、效期、采购计划等内容,认真填写药品入库验收登记表,并各自签字,符合规定方可入库。
3 把好在库药品养护关
3.1 对在库药品常规保管
对于已经入库的药品,药品管理人员必须根据不同药品贮藏要求合理存放,注意仓库通风、干燥、避光,防潮。需要低温保存的药品,放入冰箱、冰柜、阴凉库,并对在库药品每日早、晚各监测温湿度一次,进行记录,对超过管理要求的,及时进行调整;对中药材、饮片注意防鼠、防虫、防霉等事项,定期翻晒;对破损、质量改变或可疑药品及时清理、登记,年终统一处理;对特殊药品严格按照各自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3.2 对在库药品效期的管理
药库、药房药品管理人员必须每月对在库药品进行效期清理,并对有效期在半年以内的药品按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批号、有效期、产地登记成册,每月填写“近效期药品催销表”及时送达药剂科 进行调剂。
4 严把药房药品领用关
药房药品来源主要为领药人员从药库领回药品,为保证药品质量,经办人员应对药品外观、有效期进行核对。对有效期不足半年的药品,填写《近期药品催销表》,由药剂科与临床联系合理调剂,快要到期的药品及时与医药公司联系退换或报损。其次为职工借药还回药品,病人药物过敏退回药品,各药房之间互借还回药品,临床科室节约药品,这要求药房经手人对以上收回药品除了药品外观、药物完整性常规检查外,应对其批号、效期、产地进行核对,确认为我院所购药品,且有效期半年以上才能接收。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
5 严把药品发放关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职工的政治思想觉悟。
全科人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认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重要意义,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学习和领会医院职代会精神和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中,不拘形式,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开展学习和讨论,激励职工积极参与推进医院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和实施。通过系统的学习教育,提高了科室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了法制意识,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做到自觉遵纪守法,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以提高窗口服务为己任,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做好一线窗口药学服务工作。
二、完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病人。
门诊药房是药剂科直接面对病人的重要窗口,如何方便病人、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是药房工作的重点。随着月份急诊绿色通道的开通,我科通过将中心药房与急诊药房合并、岗位人员整合等一系列措施,保证了住院病人及急诊病人24小时的药品供应,保障了急诊流程的正常运作。月份,医院为站所的医保病人开通绿色通道,安排站所病人在住院部挂号看病交费后再前往门诊药房取药,为避免病人在住院部及门诊部间来回奔波,我科主动将站所病人取药的工作任务改由急诊药房承担,让站所病人真正享受到“一条龙”服务,树立了医院的良好形象。通过完善工作流程,合理设置窗口、机动配备人员等,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克服困难,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改变了取药排队、取药难等现象,为病人提供方便。
三、坚决执行药品网上阳光采购,保证临床用药供应。
严格执行药品网上阳光采购,保证了购进药品的质量,并密切联系临床,及时了解各科药品需求动态及掌握药品使用后的信息反馈,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将药品供应信息通知至临床科室,保证了临床药品的及时供应。
四、加强药品质量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为了加强药品在购进验收、在库养护等环节的质量管理,我科成立了药品质量监控小组,质控小组成员每月不定期对科内工作流程及各岗位的工作质量进行抽查,并督促科室工作人员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每月日全科召开质控会议,由质控员将检查结果汇总并制定相应整改措施,质控小组成员督促整改。为了进一步加强药品质量管理,根据市药监局发关于《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制定出我院《药品验收质量管理制度》、《药品储存养护质量管理制度》《近效期药品标识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并相继实施,从而有效保证了我院药品质量,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且减少了医院因药品过期造成的损失。
五、做好每月药品盘点,协助财务部做好药品经济核算工作。
每月末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药品盘点,为保证盘点数据的准确性,盘点工作尽量安排在临近下班时间及班后。为保证信息系统药品运行数据的准确性,三番四次地与信息中心、财务部、软件公司等沟通,力求完善信息系统,协助财务部做好药品经济核算工作。
六、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年月,我科在实行门诊处方评价制度的基础上,新开展了临床药学服务,每周定期委派临床药师参与查房、病例讨论等,进一步加强了全院抗生素合理应用的有效监测,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
七、积极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
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转为主动服务的形式。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到临床收集药品使用后的信息反馈。发现药品发生不良反应时,协助临床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工作并查找原因,如与药品质量有关的,及时更换厂家,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按照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可疑必报”的原则,督促临床主动填报不良反应报告,我科及时做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网报工作。
八、加强业务学习,通过开展实习生的带教工作,进一步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关键词】 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临床分析
在对患者完成剖宫产手术后, 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便是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手术的大量应用, 造成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的数量也在逐渐升高。对于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 其发生的部位基本与患者的子宫峡部一致, 属于异位妊娠的情况。针对 Cesarean Scar Pregnancy患者如果能够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并且实施治疗, 能够有效将患者的生育能力保留, 避免患者出现大出血的情况, 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文主要针对河南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12月~2013年6月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26例, 对其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具体分析, 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3年06月 Cesarean Scar Pregnancy患者26例。本次选取标准为经检查的妊娠患者并且具有瘢痕性子宫, 孕龄均为36~40周, 经妇科、生化、影像学或超声检查排除甲状腺、肝脏、肾脏及胰腺等慢性疾病, 无恶性肿瘤。没有带器妊娠, 阴道无出血。患者最小年龄为21岁, 患者最大年龄为41岁, 患者平均年龄为(30.6±1.6)岁。平均体重72.3 kg;平均身高153.6 cm。本次患者妊娠与前一次妊娠时间间隔最短为4个月, 时间最长为11年。
1. 2 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以及相关检查 所有 Cesarean Scar Pregnancy患者临床症状除了表现出早期妊娠之外, 20例患者表现为下腹部出现了隐痛的情况, 并且合并出现流血(不规则)的情况。5例患者感觉突然腹部疼[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dylw.net]痛不止, 并发出现出血(大量)与休克(早期)的情况, 1例患者选择到外院进行转诊。对所有患者进行妇科检查, 最终发现患者宫颈外观没有出现异常的患者20例, 增大情况非常明显的患者4例。并且少数患者的宫颈位置能够见到出现了色素沉着的情况。在患者的宫颈位置没有出现开口的情况, 在触诊过程中对患者的子宫进行压迫, 患者感觉伴有程度有所不同的疼痛。
1. 3 方法 对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针对26例 Cesarean Scar Pregnancy患者, 其中25例选择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 主要选择MTX(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对患者进行治疗。优点体现在不论是对患者实施局部用药或者全身用药, 针对瘢痕处妊娠的情况, 都能够得到控制, 并且能够将患者的子宫保留。20例患者采用MTX完成治疗后, 最终效果表现良好, 5例患者药物治疗后出现了流血不止的情况, 最终确诊为出现了不全流产的情况, 对患者实施清宫术, 手术成功[2]。
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方法:对患者进行B超诊断后, 最终确定1例患者出现了瘢痕处妊娠并且出现子宫破裂的情况, 对患者实施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 有效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2 结果
25例患者选择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 完成治疗后, 20例治疗成功, 5例患者在用药后出现了不停止流血的情况, 最终诊断出现了不全流产的情况, 对患者实施清宫术进行治疗。剩余的1例患者, 选择进行切除修补术, 全部成功完成手术。
3 讨论
分析形成 Cesarean Scar Pregnancy疾病的原因:孕囊主要是在患者的宫腔内部着床, 并且进行生长与发育。对患者完成剖宫产手术后, 对其切口进行缝合时, 因为缝合出现了问题, 没有有效将切口对齐, 进而造成孕囊在此位置着床发育。或者是在患者完成手术后, 没有完善给予抗炎治疗, 造成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的情况, 进而导致切口不能有效愈合, 出现了间隙(微小), 使孕囊在此位置着床而发育[3]。
总之, 为了有效避免出现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情况, 要求患者针对 Cesarean Scar Pregnancy必须有明确认识, 并且医疗人员针对患者能够做到早期诊断与治疗, 有效将对患者预后的情况加以改善, 成功将患者生育功能保留, 降低风险以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
论文关键词:RFID,医药品,物流,信息系统
引言
近些年来,频频出现的医药品安全事故使公众对医药品生产工艺和用药安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质疑。部分事故就是由于现在医药品物流系统的不完善所导致的。为此,商务部将出台《医药物流企业分级评估指标》、《医药物流服务规范》、《药品零售企业经营服务规范》和《药品现代物流企业标准》等针对医药物流企业的一系列行业标准。可见,改善医药品物流信息系统,提高其服务水平,增强医药品监管、维护正常的药品市场秩序,成为当务之急。
1 RFID的基本概念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即无线射频识别,是利用电磁感应、无线电波或者是微波等信号通过空间耦合进行非接触式的双向通信信息系统,通过这种形式的数据交换从而达到识别目标的一种技术,俗称电子标签。[1]
由于具有可非接触式数据交换、有效读写距离远、读写速度快、可识别高速运动的物品、数据记忆容量大、安全保密性高、读写穿透力强、可重复使用、耐恶劣环境能力强等一系列优点,因此RFID主要用于军事、航空、交通、物流、制造、汽车、零售、医疗、动物、食品、票证、服装、图书、煤矿、防伪等广泛领域中的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
RFID的初次使用可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电子商品防盗系统(Electronic Article Surveillance,EAS)中的比特电子标签。从七十年代开始,RFID技术及产品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时期,如RFID技术逐渐融入到动物追踪识别系统以及电子车牌系统。RFID技术及产品进入到商业应用阶段是从八十年代开始,此后各种规模的RFID系统开始出现,RFID技术及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RFID技术标准化问题也日趋得到重视论文服务。自本世纪初开始,RFID技术开始向物流与供应链领域渗透。[8]
一个完整的RFID系统应当由RFID数据采集器、中间件或接口、应用系统软件以及信息管理平台构成;其中数据采集器内包含标签、芯片、阅读器以及天线,这其中的芯片主要用于数据交换时的储存。正是由于芯片的这一独特之处,使得RFID与传统的条形码技术有所区别。[9]
整个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RFID系统工作时必须有个前提,就是要处于一定的有效磁场区域内。带有信息的电子标签进入到有效磁场区域内,当阅读器通过天线发送出一定频率的射频查询信号,这时电子标签凭借感应电流获得的能量而被激活,将存储在芯片的信息经自身解码后通过内置天线发送出去。阅读器的接收天线接收到信号后,传送给到阅读器。接下来信息系统,阅读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解码后的信息通过应用系统软件最终输送到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相应处理和控制。[2]
图1 RFID系统工作原理图
2 医药品物流系统分析
医药品物流是在依托一定的物流设备、技术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有效整合营销渠道上下游资源,优化医药品供、销、配、运等环节中的验收、存储、分拣、配送等作业过程,通过自动化、信息化和效益化等技术的应用,从而提高订单处理能力,减少货物分拣差错,降低库存及缩短配送时间,进一步降低
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典型的医药品物流过程如图2所示:[3]
图2 医药品物流过程
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医药品物流的发展是其中的主要任务之一。由于医药品自身的一些特性,医药品物流系统相比较于其他物流系统而言,对于逆向物流的管理更为重要。
2.1医药品物流复杂性高
医药品行业是一个集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与高回报等特点于一身的行业。医药品物流最大的特点就是分类复杂、品种繁多。医药品行业分类如表1所示:
表1 医药品行业分类
序号
标志值
类型
1.
按照自身性质分
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医疗器械、化学试剂以及保健品等
2
按照来源和性状
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类、生化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放射性药品等
3
按照温度分
常温品种、低温品种、冷冻品种等
4
按中国药品管理制度分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5
[关键词] 国产苯磺酸氨氯地平;轻中度高血压;降压疗效;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9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a)—0083—03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世界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当前市面上降压药物种类琳琅满目,如何选择降压药物成为每个高血压患者的首要问题。随着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钙离子拮抗剂无疑为首选降压药。然而,我国成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7.68%,高血压知晓率为60.7%,但治疗率仅为37.7%,控制率仅为5.7%[1],造成治疗率和控制率低的原因很多,其中药费昂贵是重要因素之一。本论文所取病例均来自北京郊区,患者群大,但经济条件一般,急需疗效好、价格合适的降压药。本文通过分析探讨国产苯磺酸氨氯地平(压氏达,北京赛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在轻中度高血压人群中的疗效、安全性及使用费用,为广大临床医师及患者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2011年门诊诊治的单纯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7例,其中,男性88例,女性79例,男性平均年龄(55.4±8.5)岁,女性平均年龄(51.3±6.7)岁。入选标准:按《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连续3次非同日测血压:收缩压140~180 mm Hg和(或)舒张压90~110 mm Hg,并且无糖尿病、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冠心病、脑梗死等合并症患者,不限患者年龄、性别,对于既往有服降压药物史的患者征得患者同意予安慰剂洗脱2周。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有恶性高血压史,肿瘤,晕厥史,潜在致命性心律失常者,依从性差未按医嘱服药者。
1.2 给药方法
晨起空腹服国产苯磺酸氨氯地平(压氏达)5 mg,1次/d,疗程8周。
1.3 观察指标
入选者治疗前均测诊室血压,以后每1周门诊随访1次,受试者坐位休息15 min后,使用标准水银柱血压计测量右臂坐位血压,以Korotkoff Ⅰ的血压读数为收缩压,以Korotkoff Ⅴ的血压读数为舒张压,连测3次,每次间隔30 s,取平均值作为当日诊室血压。治疗前及治疗后每4周通过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型号:wi1551)检查24 h血压控制情况,ABPM设置为白昼(6:00~22:00)每20分钟测1次,夜间(22:00~6:00)每40分钟测1次,均自上午9:00开始至次日上午9:00结束,检测指标统计24 h及白昼、夜间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用药前以及用药后每月监测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观察不良反应,如头痛、颜面潮红、头昏、心悸、下肢水肿等。
1.4 评价标准
参照1998年《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2]。显效:舒张压降低>10 mm Hg至正常或降低>20 mm Hg;有效:舒张压降低30 mm Hg;无效:下降程度未到以上2条标准。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用药前后结果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自身前后配对t 检验处理,组间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处理,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用药前后血压情况
根据门诊随访情况,检测门诊血压结果见表1。用药前与用药后1周血压对比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压下降显著,收缩压从(160.0±5.6) mm Hg降至(141.0±6.1) mm Hg,舒张压从(100.0±7.8) mm Hg降至(90.0±2.8) mm Hg。但用药后1、2、3、4、5、6、7、8周血压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1周后基本达到了稳定的血药浓度,血压变化不大,持久稳定降压。
2.2 用药疗效情况
疗程结束后,统计167例高血压患者疗效男女构成见表2。由表2可见,国产苯磺酸氨氯地平(压氏达)降压治疗总有效率为87.4%,男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24 h血压监测情况
结果见表3。对比用药前、用药后4周全天以及白昼和夜间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用药前与用药后1个月全天平均心率、白昼平均心率、夜间平均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将24 h分为12个2 h时段,统计每一时段的血压降低均值,取最大降低值为峰值,统计用药间隔末1、2、3 h的血压降低均值作为谷值,计算谷峰比率,用药后4、8周谷峰比率分别为53.6%、52.4%。
【关键词】非洛地平;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107-0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老年患者的常见性疾病。伴随近些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逐渐增加,同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明显上升,因此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逐渐获得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2例,进行分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联合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理衰竭患者162例,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均明确诊断,在患者的知情同意下选择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常规组患者80例,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4.50±3.50)岁;非洛地平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4.50±3.50)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排除患者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及严重药物过敏等情况。
1.2治疗方法
1.2.1常规治疗: 常规组患者80例,采用常规性治疗;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分别进行抗生素、止咳、化痰、氧疗治疗,在患者病情加重或是必要时可短时间应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在发生左心衰竭时可适当应用洋地黄治疗,但应谨慎应用利尿剂药物,在用药过程中,注意保持水电解酸碱平衡。
1.2.2联合治疗: 非洛地平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常规治疗措施和用药方法与常规组相同,同时进行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一次一片,一天一次。
1.3疗效评价的标准: 在进行1周的治疗后,依据心功能的改善情况,心功能改善II级为显效;I级为好转;没有心功能改善的患者是为无效治疗[1]。
1.4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 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
2结果
2.1对比临床疗效: 非洛地平组患者显效72例、好转6例、无效4例,临床有效率78(95.12%)明显优越于常规治疗组患者显效54例、好转8例、无效18例,临床有效率62(77.50%),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比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 非洛地平组患者治疗前存在心悸、气短82例;哮喘、哮鸣音患者78例;肺部罗音及下肢水肿患者75例,治疗一周后缓解率为77(93.70%)、78(100.00%)、74(90.24%)均明显优越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心悸、气短75例;哮喘、哮鸣音患者72例;肺部罗音及下肢水肿患者79例,治疗一周后缓解率为58(72.50%)、45(56.25%)、50(62.2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目前已公认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ACEI)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标准治疗。钙离子拮抗剂(CCB)由于其负性肌力作用,一般避免应用于收缩功能障碍的CHF,然而是否所有的CCB 对心衰患者都有不利的影是微生物或酶直接转化,或利用氧化还原酶、合成酶、裂解酶、水解酶、羟化酶、环氧化酶等直接从前体化合物不对称合成各 种复杂的手性化合物[3]。
血管扩张剂的应用曾为心力衰竭的治疗开辟了新纪元。近20年来 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证 明血管扩张剂不仅改善心功能,而且增加心肌活动能力,延长病人存活时间[4]。作为血管扩张剂之一的CCB 类药其药物学发展迅速,新一代更高效、长效、副作用小的制剂不断涌现。非洛地平作为第二代二氢毗吮类CCB对小动脉平滑肌力和心脏传导无直接作有高度选择性,治疗剂量对心肌收缩用,是用于 CHF 治疗的较为理想的CCB[5]。
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2例,进行分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联合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治疗结果显示针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无不良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适宜临床上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治疗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熊英.非洛地平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药学分析[期刊论文]-北方药学,2011,8(1):43-44.
[2] 曾韬.对非洛地平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药学效果探讨[期刊论文]-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3):135-137.
[3] .徐利.郭俊 强化利尿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的疗效研究[期刊论文]-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