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用药安全论文

用药安全论文

时间:2022-05-13 23:39:01

用药安全论文

第1篇

1.不能对症用药

现在盲目用药的问题比较大,有的农民看邻居用药,而不是看作物所发生的病虫正确选择用药,有的农民往往是防治霜霉病用了防治灰霉病的药,有的则是防蚜虫、螨虫、白粉虱和防夜蛾科幼虫用同样的药,防效不好还埋怨是假药、不好使。

2.不能适时适期用药

有的农民在防治作物病害时不是以预防为主,发病初期不用药,等到病害严重时才用药,特别是象瓜类霜霉病等流行性病害,到后期就很难控制。在防虫时有的见虫就打药,根本达不到防治指标,也有的虫子小时不打药等虫龄大了之后才用药,掌握不好防治适期。

3.药械质量不过关,严重影响防效

现在农民多数使用的都是塑料喷雾器,成本低,每台仅25元,但它的质量不好,水滴比较大,不是雾状,稍多喷一点就会顺叶面流下去,作物着药不均,而且漏药,造成很大浪费。

4.施药质量不好

在施药作业过程中,机械和人工施药都存在达不到技术要求的问题,喷药时走的快或是风天喷药都存在喷不到、漏施面大的问题,达不到细致、全面的要求,所以形成不了保护膜,出现了喷完除草剂之后还有草或病害病斑处不萎缩的现象。

5.随意加大药量

这种现象比较普通,我们下乡时多次看到农民把农药的使用倍数压到说明书要求的一半,说明中要求用800倍液的他们只用400倍。例如在罗罗堡乡春天玉米田使用封闭除草剂,每亩要求不超过4两,农民们加到每亩8两,结果使玉米出苗之后就全部死亡,毁种其它作物。不管是杀虫剂还是杀菌剂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6.假药多,药的质量保证不了

我们在2003年抽检农药标签100个,不合格率占42%,2004年抽检标签92个,不合格率占43%,这是仅从标签上检查的情况,由于设备不全,未能做质量上的分析检测。大量的假药在标签上都不合格,很多都是小厂的混配剂,它的质量、含量更是无从谈起。在材料上看到通过农药检定部门检测,标签合格的农药中也存在着含量不够等问题。

7.随意混用,造成很多不良后果

在农药的使用中,多数人都喜欢混用,而且都是不科学的混用,有的把杀虫、杀菌、叶面肥等5-6种混到一起用,有的把铜制剂与不该混的掺到一起用,结果造成很多药害。今春这样的药害我们处理的有4起,五粮有一户农民5个暖棚麻辣椒,正在大量开花结果时,把6种药掺到一起喷到叶面上,结果使秧苗停止生长,花蕾不开花,小椒总是不见长,造成2万多元损失。

8.激素问题

激素出现的问题较多,主要是沾花座果和膨大促早熟一类,在经销上与使用中发生纠纷很多。

9.除草剂的问题

近几年来使用作物多,使用量大,出现的问题最多,约占每年农药纠纷中的一半,比较突出的问题有:(1)对周边作物飘移形成药害;(2)农药加量使用;(3)不按农药说明中的作物和范围用药;(4)亩用药液量不够。

10.农药利用率低

农药在使用中由于机械质量、施药技术等原因,造成农药使用量大、利用率低,浪费现象严重,防治效果不理想,现在农民防病防虫中实际防效仅为80-85%。

11.安全间隔期的问题

这类问题主要表现在蔬菜、水果上,由于用药比较频繁,往往是头一天打药,第二天就卖,最多的间隔1-2天,达不到安全间隔期的要求,所以致使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危害人们身心健康。通过我们从2003年以来的检测分析,残留超标的蔬菜以叶菜最为严重,果菜、根茎菜次之。

每年因农药使用不当造成损失约近百万元,从今春至现在发生了损失较大的几起事故,其中:曹屯的葡萄150亩二年绝产,产量损失60万公斤,价值约60万元,今年全部砍掉,每亩四年栽培投入约有6500元,血本无归。罗罗堡镇200亩玉米毁种,每亩损失115元,共1.3万元。保护地中每年也损失很大,全市约在30万元左右,所以农药安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已是群众呼声最大、应引起各级领导重视的大事。

二、解决措施

1.稳定基层植保推广队伍,在改革中保证编制,稳定人员,保持县级5人以上、乡级要有1名植保技术人员,负责本辖区内的病虫情况调查、防治指导、农药安全使用及管理等项工作。

2.提高队伍自身素质,加强法律法规及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加强病虫预报,及时指导防治,指导农民科学用药。

3.加强对病、虫、草、鼠的统防统治工作,完善机防队,积极推广精、准的施药技术,大力推广WS-16型手动喷雾器和泰山牌18型机动喷雾器,提高防效和农药利用率。

4.加强对农民科技培训,安全用药知识培训,每年对农民都要培训1-2次,参加培训面达到95%以上,提高技术入户率。

5.对农药销售人员也要进行农药使用与贮藏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在销售农药的同时要进行安全用药的指导,避免错误指导造成事故。

6.建立安全控害示范区,按照安全控害技术规程进行标准化生产,以此来带动周边的农户,提倡生物、物理及栽培等综合防治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农药残留。

7.对于高毒农药实行定点销售,按照农业部的规定,对于高毒农药根据不同的作物产区进行定点销售,在销售中要有销售档案,同时植保部门定期监督检查。

通过以上的措施,可以杜绝农药在安全使用中存在问题的发生,尽量避免和减少用药事故和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摘要】本文系统讨论了辽宁省农药安全使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辽宁省农药安全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农药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

[2]化肥科学使用指南.金盾出版社.

第2篇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高效液相色谱仪;药物血液浓度;监测;安全用药

由于抗精神病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为了安全用药,医生均采取阶梯式给药。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人工检测不到,传统抗精神病药此类问题尤为突出。1991年卫生部在医院分级管理有关文件中规定,三级医院一定要开展临床教学工作,并列出了常规高效液相色谱仪药物浓度检测(TDM)项目[1]。我院于2003年引进了高效液相色谱仪,开始对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以及苯二氮艹卓类药物进行药物血药浓度的监测工作,本文对在我院长期住院应用氯氮平、氯丙嗪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1a血液浓度跟踪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我院康复科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条件:(1)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口服氯氮平、氯丙嗪治疗。(3)住院时间>5a。(4)病情稳定的男性患者。共入组42例,年龄30a~60a,平均年龄(47.83±10.46)a。其中服氯丙嗪10例,氯氮平32例。

1.2方法

1.2.1服药剂量氯丙嗪100mg~400mg·d-1,平均剂量250mg·d-1;氯氮平25mg~300mg·d-1,平均剂量171.094mg·d-1。

1.2.2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患者氯丙嗪、氯氮平的血液浓度。氯丙嗪血液浓度正常安全范围为0.05ug~0.3ug·ml-1,氯氮平为0.3ug~0.6ug·ml-1。[2]跟踪监测1a。

2结果

2.1氯丙嗪、氯氮平的体内血液浓度氯丙嗪最小血药浓度20.53×10-3ug·ml-1,最大血药浓度82.35×10-3ug·ml-1,平均血药浓度44.583×10-3ug·ml-1;氯氮平分别为26.01×10-3ug·ml-1,470.65×10-3ug·ml-1,144.245×10-3ug·ml-1。均在安全范围。本文由中国收集整理。

2.2血药浓度与年龄的关系42例患者中,相同剂量氯氮平、氯丙嗪血液浓度监测值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血药浓度值越高。

2.3血药浓度与住院时间的关系长期住院的患者药物剂量不变,血液药物浓度相对稳定,治疗效果稳定。

3讨论

本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越大,相同剂量氯氮平、氯丙嗪血液浓度监测值越高,可能与个体氧化代谢、药物动力等有关,提示血药浓度监测在给药方案的个体化应用中非常重要[3]。其重要性为:(1)可了解患者是否按医嘱方案用药,这对长期用药的患者特别是精神病患者十分重要。(2)可考察药物的生产厂家、批号、生物利用度的情况。(3)了解患者对药代动力学的个体差异,调整给药方案。(4)防止药物过量中毒和作为药物急性中毒的诊断手段。(5)了解患者的依从性,常规剂量时出现中毒反应或药物过量反应。(6)患者肝肾功能受损时,以及需要调整剂量或改变药物剂型时等均可及时监测。本观察还显示,长期住院的患者用药时间长,药物剂量稳定,血液药物浓度可达到稳态,形成患者可依赖的用药浓度,从而达到稳定治疗的效果。

因此血药浓度监测为给药方案个体化、提高疗效,避免和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及安全用药提供了保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焕德,程泽能.临床医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3~131

第3篇

【关键词】中成药注射剂,说明书,安全性,合理性

药品说明书是药品生产企业提供的包含药理学、毒理学、药效学、医学等相关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科学数据和结论,是药品信息的基本来源,对医药工作者指导患者用药和患者正确使用都起着重要作用,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1]。但是在临床应用实践中,我们发现说明书不规范现象很普遍(尤其是中成药及其提取物)导致在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存在缺陷,给医疗工作者、患者及家属带来诸多不便。中成药注射剂是由中药理论指导并根据西药药剂学理论而制成的供临床注射使用的制剂。中成药注射剂成份复杂,稳定性低于化学药品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曾多次出现配伍事件和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本文就中成药注射剂说明书中所设项目的合理性与安全性进行评价,以期能引起有关部门的警示,最终达到规范中成药注射剂说明书的目的。

1药品说明书的作用和涵盖内容

药品说明书是指导医生、药师和患者选择药品、使用药品的重要参考依据,是合理用药的重要信息资源。一份完整的药品说明书,涵盖了该药品大量信息。作者对某院所用22份中成药注射剂说明书主要内容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2中成药注射剂药品说明书所存在的缺陷

2.1功能主治用词多为中医专业术语,如用于风湿肺热并痰热阻肺证、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等。对于没有中医药知识的医务人员和患者来说均不能准确理解其含义,造成误用。由于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的差异,对于中成药注射剂说明书建议使用统一标准,对于没有西医实验结果或无大相应文献证实的中成药,其应用应当严格按照中医理论进行使用,对没有中医理论知识的临床医师限制使用。

2.2溶媒溶媒的选择对药物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说明书中用法用量项目中应当明确溶媒,并且对溶媒量进行严格规定。

2.3药理毒理药理作用源于大量药理实验或已证实的文献,是药品说明书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指导临床合理和安全用药的主要依据之一。中成药说明书中药理和毒理项严重缺失,在调查的说明书中,明确表示药理作用的占31.8%,药理作用的缺失导致临床用药无据可依,也就是此药品应用于临床的证据不足。鉴于中成药注射剂成分复杂,用西医理论阐明药理作用比较困难,但对一些组方简单、主要成分药理作用明确的药物应标明其药理作用,而对组方复杂的重要注射剂应当提供动物实验或临床实验资料,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2.4用药时限中成药使用时限,达到治疗目的的标准。例如红花注射液广泛用于临床,其功能主治为:活血化瘀。但评价其疗效的指标有哪些?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在什么治疗到什么情况下可以停药无明确时限。

2.5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是指在使用药品时最大限度避免疗效或消除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如饮食的影响、服用时间的影响、用药过程中对肝肾功的影响等等。调查中所有说明书都有注意事项,且都有内容,但其中内容能实际反应问题的不足10%。

2.6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是药品说明书中非常重要的信息,对于用药后不良反应事件的患者,医生需要参考说明书中所记载的不良反应做出减量或停药、换药的处理,必要时给予相应的治疗。调查发现所有说明书都具有不良反应项,10%显示不明确或无相关报道等模糊描述,对不良反应进行分级的仅占15%,更多的对不良反应的描述不超过30个字,过于简单。

2.7药物相互作用在实际用药过程中,单一用药的现象很少见,大多联合用药。这就涉及到药物相互作用,调查中均有此项,而均没有实际内容,都总结为“尚无本品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信息”。药物相互作用是安全用药的重要内容,建议加强收集和更新工作。除了体外配伍实验外,应当更关注体内相互作用,前后续滴的关注。

3总结

本文调查与陈伟等[2]调查结果相似,提示中药说明书中不良反应、药理作用、禁忌、注意事项、儿童用药、老年用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等对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的项目缺失严重或描述简单。因此,相关机构加强中成药说明书项目及其内容的管理势在必行。责令生产企业对上市后的中成药药品资料进行收集和汇总,规定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对说明书内容予以修改。加强药学服务,逐步建立完善的临床药师制度,全程参与临床用药治疗、药物监测等工作,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全面的药学服务,同时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1] 罗仁勇,舒君.药品说明书存在的问题及商榷[J].内蒙古中医药,2008,27(14):27

第4篇

【关键词】中药;临床应用;安全性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411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634-01

中药是在中医药学基本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特殊物质,千百年来为我国劳动人民的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项献,中医药是祖国医学的瑰宝,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医药,且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但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中药药性缓和,毒副作用小而安全,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问题不够重视。国内有学者检索了《中国药学文献》自1995.01-2001.06,临床报道的有关药物不良反应个案涉及中药及其制剂就有47种。因此,中药的临床应用安全问题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1.造成中药临床应用不安全的原因

1.1农药残留:由于中药的需求量逐年增多,野生品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栽培品不断涌进市场,药农为了追求中药产量,不得不像保护农作物一样频繁地使用各种农药。例如在三七的栽培中,生长期内几乎每周需要使用一次农药,造成了中药中农药污染严重,直接影响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1.2中药的毒性:中药的毒性直接影响临床应用的安全。中药来自天然,大部分没有毒性,然而,部分中药由于品种、炮制、栽培、制剂等原因,在临床应用中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或毒性,如关白附、大戟、细辛等,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过量服用引起中毒,甚至过敏休克、死亡等严重的不良反应。据报道在日本1990年至1993年相继发现35例中药引起的药物性肺炎。1978年新加坡的《1978年毒药法令》称:黄连中的小檗碱能使G-6-PD缺乏者红细胞破坏,产生黄疸,造成脑损伤。

1.3中药中有害金属:随着中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中重要金属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制约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个严峻问题。中药中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栽培地的土壤、空气和水,其中工业“三废”的污染及地质有害元素背景又是最重要的因素。

1.4炮制不当:中药一般需经传统炮制入药,炮制行当,可增强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如不依法炮制,就会增加毒性,如朱砂主含硫化汞(Hgs),用水飞法使药粉达到极细和纯净,既降低毒性,又便于制剂,但如果火煅则产生毒性。

1.5不合理使用:中药的临床使用大多组方的形式出现,亦即是配伍,古代关于中药的配伍使用就有“七情”、“十八反”、“十九畏”之说。对此虽然现代研究不尽完善,但若无充分的理据和应用经验,一般都应遵照,以免毒副作用的不良反应发生。处方用药如不根据病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特殊人群的不同,胡乱盲目用药,导致毒副作用的产生,如细辛常规使用量为3g,如果超过3g,则使病人“气闷塞”也就是毒副作用发生,另外,有些中药有先煎、后下等要求的,若不依法煎煮,也会产生毒副作用。

1.6品种混乱:中药品种不真,质量低劣,也能影响临床用药的安全,如人参,功能大补元气,强心固脱、安神生津,商品中曾发现有用商陆的根伪充入药,商陆属逐水药,有毒,其功效与人参完全不同。若误用商陆,则极为有害。一些不法药商乘机以代用品充正品,人为造成用药不安全因素,使机体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2.提高中药临床应用安全的方法

2.1加强监管:政府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严格按法律法规的要求抓好中药的各个环节监督管理,特别在中药流通的中间环节加强监管,严格规范中药的市场流通管理,大力宣传用药安全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用药意识。

2.2开展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在以中医药理论和中药药效组分新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方法与手段,加强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用符合临床疗效指标的质量标准指导中药商品流通和临床应用。

2.3合理用药:强调中药的正确使用,提高医生用药水平,辨证施治,药与证对;因人、因地、因时用药;规范处方中药用量,合理配伍,防止临床盲目乱用中药,坚持科学合理使用中药。

2.4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各个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都应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队伍,及时收集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做好跟踪评价与研究,及时向公众宣传教育,提高用药的安全水平。

3.结语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医疗保健意识也随之增强,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医药,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中药的应用安全性问题。中药要实现现代化,必须紧密结合中药生产和临床应用的实际,建立综合品质鉴定和全面的质量管理(GSP)的科学体系。因此,为了提高临床应用的安全,必须从药材种植、采收、流通、使用等环节入手,加强每一个环节的监管,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张贵君,刘墨祥,等.常用中药安全性检测.化学工业出版商,2008.2.

第5篇

《通知》要求,学校要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实行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每个岗位的安全职责,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加强食堂管理,严格管控原料采购、加工制作、清洗消毒、留样管理和用水卫生等关键环节。

禁止学校采购和使用无食品标签、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厂家及超过保质期的米、面、油等食品原料和食品,仔细查验供货者的食品经营许可证等合格证明文件,对采购的原料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条件要求贮存。

学校应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采用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供餐的,要把食品安全作为遴选供餐单位的重要标准,与供餐单位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

《通知》特别提出,鼓励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在厨房、配餐间等安装监控摄像装置,实现食品制作实时监控,自觉接受学生及家长监督。

云南将编写14本彝医学教材

云南网消息 近日,记者从省卫生计生委获悉,云南正式启动彝医本科教育教材编写工作。

据悉,彝族是西南地区主体少数民族,具有显著民族特色和区域特色。彝族医药是中国第四大民族医药,是彝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产生并逐步积累发展起来的以彝族医药理论为指导的预防、诊断、治疗。

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郑进表示,彝医药不仅在云南省具代表性,在西南地区也最具代表性。彝医学教材的编写,将通过系统整理我国彝医药的理论体系,编写我国第一套学科较为系统的彝医药本科教材,将为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彝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必备条件,为民族医院提供人才保障,具有承载彝医药精华、传承彝医药和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意义。

2016年,云南省启动了彝族医药古籍文献及名老专家学术经验的整理研究,为彝医学本科教材的编写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

目前,省卫生计生委已经牵头组织云南中医学院、各有关州(市)、云南省彝医院等单位和机构的彝医药知名专家学者以及省外彝医药专家,组建了彝医学本科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确定了彝医学本科教材编写框架与目录,遴选了各教材的主编。

云南计划编写的彝医学教材包括:人文课程类3本(彝语言与文字基础、彝医药史、彝族文化概论),基础课程类5本(彝医基础理论、彝医诊断学、彝药学、彝医方剂学和彝医经典选读),临床课程类6本(彝医内科学、彝医妇科学、彝医儿科学、彝医外科学、彝医治疗学和彝医护理学),共计14本。

浙江全国首套小学中医药教材

《光明日报》消息 日前,浙江省了全国首套小学中医药教材《中医药与健康》。浙江成为全国首个将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的省份。

第6篇

关键词:药学服务;用药安全

1药师的批判性思维与用药安全

医疗服务中药师的责任就目前情况来看,相当多的药师根本不考虑处方和医嘱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相当多的药师认为只要不发错药就是保证用药安全;相当多的药师认为如果没发错药而出现药疗事故医生应负主要责任。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1]第35条规定: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剂量、用法的正确性;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第36条规定:药师经处方审核后,认为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药师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剂,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应当记录,按照有关规定报告。

药师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除审方与处方点评,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外,还有TDM、EMB、教育、新技术应用等。

2处方的作用与法律意义

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经过资格认证的执业药师及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处方是医师、药师与患者之间信息沟通的媒介。

审方是药师综合运用头脑中的相关知识对医师处方、医嘱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审核、判断和干预的过程。药师应重点关注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药师的习惯性思维受到传统调剂服务模式的影响。

3药师的批判性思维是安全用药的思想保障

人类思维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是不同的思维形式;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是三种普遍的思维形式;具体人的思维,不可能限于哪一种。解决一个问题,做一项工作或某个思维过程,至少是两种思维并用。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来反映现实的思维过程,亦称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借助于具体形象来展开的思维过程,亦称直感思维。由于艺术家、文学家在进行创造活动时较多地运用,所以也有人称之为艺术思维。灵感思维是在不知不觉之中突然迅速发生的特殊思维形式,亦称顿悟思维或直觉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教人回答为什么要运用分析和推理;接受或拒绝某种信念要依据好的理由;选择方案或者做出决定要进行审验和评估。批判性思维就是提出恰当的问题并做出合理论证的能力;“批判性”虽然包括发现错误、查找弱点等否定性含义,但同样也有关注优点和长处等肯定性含义。

传统思维方式的反思:从封建专制文化脱胎而来的传统文化缺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的品质;在人们的思维素质中,逻辑观念淡薄,缺乏批判性思维意识;教育总体上强调听话教育;提问有现成答案的问题;对情感性问题敏感,对合理性问题迟钝;需要做出理智决定时任凭情感参与;海绵式学习方式和榜样式模仿行为;一元化的价值观。

4防止用药错误,加强用药安全的措施

用药安全是指依靠医护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和用药错误两种类型事件的报告,分析和评价这些事件,制定并执行有效措施,减少和/或预防其再次发生。

医疗卫生服务是易出事故的复杂技术行业。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必然的。即使它的唯一目标是预防和制止不良事件的产生。应能预测变化,对可能要产生的问题,并做出恰当的处置。治疗技术的发展越是复杂,差错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就越高。一项对1983~1993年10年间美国的死亡证明调查发现,与1983年2876人死于药物差错相比,1993年有7391人死于药物差错,10年增加了2.57倍。

差错的发生的主要原因分为个人因素和系统因素。个人因素包括技术、责任(疏忽)、医德等。系统因素:医院是知识密集型的组织,医疗系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确实存在着诸多不安全的隐患。医务人员是所有行业中受教育程度最高、事业心最强的高级专业人员,问题主要不是出在医务人员本身。一方面医疗系统复杂而又特殊,一方面系统本身确实需要加强安全。

旧的用药安全理念:医疗工作者被认为是完美的;只有当人们做错事时才会有坏的结果;人或机构出现失败是不好的;责备和惩罚足以使人更谨慎;只要我们更加努力地工作,事情就会变好。

新的用药安全理念:在一个复杂的系统里,发生错误的风险是其固有的;风险总是在不断地出现;不是所有的危险都是可预知的;人总是容易犯错误的,无论他们多么努力地去避免错误;系统也是容易犯错误的;更重视改变系统而不是改变个人。

5 建立全方位用药安全保障网

重视医疗安全文化的建设;建立可靠的制度、规范、sop;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防范医疗差错中的重要作用;把有效的措施“嵌入”工作环节中;加强药师素质;对差错一味的惩罚性的方法,将阻碍差错的预防;因为害怕被惩罚,就习惯于掩盖所发生的问题和尚未发生的差错,患者安全的问题变得秘不可宣,形成了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对不良事件和差错隐患保持沉默的风气。这样,就会导致同样或是近似的错误反复发生。患者至上;分享差错;鼓励对差错和缺陷进行主动自愿的报告;在安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不轻易说“是”;把预防用药差错定为药师最重要的工作目标之一。

(1)创建一种开放的患者安全文化:优良、开放的患者安全文化的目标是要让更多人员将身边发生的错误和/或不良事件报告拿出来讨论,但不追究。这种不追究不代表一种宽恕,而是一种事后的补救。若事事过于追究,就没人敢讲了,成为冰山一角,就被隐藏了。提倡当错误发生时,应关注为什么会发生而不是谁发生的,并将不良事件转化为学习的机会。

(2)学习风险管理,减少用药差错:医疗保健这个行业“意识到把注意力放在保证基本安全上的时间要比其它高风险行业晚十多年”。在20世纪末的一段时间内,其他一些行业已在减少差错和巩固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航空业已广泛地将重点放在构建安全系统方面,并一直在这样做。1990~1994年间,美国空难发生率比20世纪中期下降了1/3。风险管理是指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通过风险的识别、预测和衡量,选择有效的手段,用尽可能小的成本,有计划有准备地处理风险,使企业的安全生产获得最充分的保障。主要工具与方法有流程图法、鱼骨图法、柏拉图法。

(3)减少用药错误的措施:许多医疗差错都归因于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那些提供有效而安全的医疗服务所需要的知识已经超出了人脑所能储存的容量。使用限制的强制功能,提供标准化工作程序,避免对记忆的依赖,是可以考虑采用的措施。

(4)信息技术在防范医疗差错中可发挥重要作用:美国医疗保健质量委员会在如何设计21世纪美国医疗保健系统的报告中指出:未来美国的医疗质量要想取得实质性的进步,信息技术必须扮演核心的角色,发挥关键性作用。在医疗安全领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自动监测系统可以减少医生在开处方和确定给药剂量方面的错误,同时有相当多的证据证明自动提示系统有助于改善临床操作指南的执行情况。

6一般小结

减少用药错误、保障用药安全是药师工作的重要目标;药师的批判性思维是用药安全的思想保障;重视医疗安全文化的建设;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用药安全网络;在关键工作环节中“嵌入”保障用药安全的有效措施;药师个人素质是安全保障网的核心因素。

药学服务无处不在

(1)概述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指出: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3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2个渠道。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解决。《试论新医改为医院药学工作带来的变革》就新医改带来的某些问题阐述了观点,指出医改促使医院药学工作必须由传统的药品供应性向知识和技术服务性加速转化;医院药师必须通过知识和技术服务体现自己的劳动价值。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第三十九条临床药师工作职责: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对处方或者用药医嘱进行适宜性审核,开展治疗药物监测,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实施,对重点患者实施用药监护并书写药历;参与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和疑难危重患者医疗救治,协助医师做好药物遴选,对药物临床应用提出改进意见,与医师共同对药物治疗负责;掌握并及时反馈与临床用药相关的药物信息,监测药物安全性,提供用药咨询服务,开展合理用药宣传教育,指导合理用药;结合临床药物治疗实践,进行药物临床应用研究,开展不合理用药干预和药物利用评价研究,开展新药上市后安全性和有效性监测。第四十条药师工作职责:负责药品采购供应、处方或者用药医嘱审核、药品调剂、静脉用药调配和医院制剂配制,指导病房(区)开展药品请领、保管和使用工作;开展合理用药监测、耐药监测和处方点评,促进药物合理使用;开展药品质量监控,ADR和用药错误的收集、整理、报告等工作;提供用药信息与咨询;进行药物应用研究,参与新药临床试验和上市后安全性与有效性监测。

(2)如何开展药学服务

1.用药咨询:开展药学服务的第一步是用药咨询。药师通过用药咨询走近患者,走近医生,展现自已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仅提高了药师自身的知识水平,也让患者和医生了解到药师工作的重要性,为药师深入临床直接面向患者服务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技能全面:药师不仅要熟悉药品的通用名、商品名、规格、用法、用量,还要了解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药品不良反应等。与时俱进:药师应及时查阅文献资料增加专业知识的积累。

2.处方/医嘱审核:《处方管理办法》第36条:药师经处方审核后,认为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应当告知处方医师。《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中指出医嘱审核可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和治疗效率。美国一项研究表明,约89%的给药差错是药师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时被发现并及时纠正的,药师工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全美有56%的医院规定在调配高风险药物(如抗肿瘤药)时需要有两个药师审核;有32%的医院规定在给高风险人群(如儿科患者)调配药品时需要有两个药师审核。日常工作中应注重“四查十对”;熟悉药品,提升专业技能;结合病患,提高职业敏感性。

3.药品安全性应急处置:包括对药品不良反应,药品物不良事件,用药纠纷处置。收集相关资料,整合分析,与医护人员共同确定药品安全性突发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为医护患者提供药学技术服务,同时为有关部门行政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4.患者用药教育:疾病的疗效不仅取决于医师用药的正确与否,还取决于患者执行医嘱是否严格。不论医生处方的药物如何有效、制定的治疗策略多么精妙,对于一个拒绝接受治疗的患者,其效果必然相当于零。绝大多数患者不可能了解较全面的医药知识,患者只有凭着医生的准确诊断和正确合理的用药,才能使疾病康复痊愈。药师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直接或间接指导患者用药,对患者疾病的康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医疗沟通中的技巧,就是如何运用你的语言和非语言等手段,把你想传达的信息准确无误的传达给对方,并且一定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沟通。

药学服务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作,不仅工作量大而且重复枯燥。要想做好这些工作,就要具有极大的耐心和细心,加强细节的积累。同时,实施药事服务费后,公众对药师的职责和要求将更加提高,绝非限于目前的调配、发药。因此,药师必须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技能,审核处方的规范性和适宜性,监护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提供良好的药学服务和药学监护,为保证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一道坚实有效的屏障。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S].卫生部令第53号

[2] 张晓乐.试论新医改为医院药学工作带来的变革[J].中

国处方药,2009,5:30

[3] 汪光宝,张震巍,关飚. WHO促进合理用药的核心政策

[J]医院管理论坛, 2003, (06)

[4] 杨军华,张新平. 促进合理用药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中

国卫生经济, 2005, (06)

第7篇

一、勤奋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该同志坚持“终身工作终身学习”的理念,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较高的党性修养和政策理论水平;刻苦钻研法学理论,熟悉行政法学和专业法律知识,熟练掌握了药监业务理论知识和执法实务。特别是她始终保持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进取精神,积极参与各类学习培训,努力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和服务能力,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具有较高的依法行政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二、勤奋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该同志200**年8月任市局政策法规科长以来,快速进行了由主要领导向科长的角色转换,淡薄名利,清正廉洁,履职尽责,工作卓有成效。市局连续三年被评为政府法制工作先进集体

(一)破解难题,沉着应对敏感的突发事件

20**年5月,一个自称的打假维权人士,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告上了法庭,诉该局在药品广告监管上行政不作为。这是关系本局形象和声誉的大事,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政策法规科承担了应诉任务。在学校,她学的是中药和药学专业,工作后又长期在领导岗位上,面对专业性极强而陌生棘手的行政诉讼业务工作,她努力克服法学理论知识的不足,边学边干边请教,查阅大量资料,仔细梳理法律法规赋予基层药监部门在药品广告监管方面的职能职责,调查收集本单位对本地媒体药品广告进行监测的录像、文字资料、给工商行政部门的违法药品广告监测移送文书、文件信函等,精心撰写、反复修改行政答辩状,以翔实的数据、确凿的证据,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切实履行了法律赋予的职责。因此,本案以原告撤诉终结,树立了良好的药监形象,这个行政诉讼案卷,也被评为全省药监系统20**年度十大优秀案卷之一。

(二)深入基层,创新法制机制建设

为了加强执法制度建设和有效防止执法中的腐败现象,有的执法部门开始进行查处分离的试点工作。××同志向局党组提出了“能不能在我局率先推行查处分离”的建议后?系统上下顿时议论纷纷……。面对议论和阻力,她先后走访了公安局、质监局、城管执法局等执法部门,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作出了试点方案。20**年初,由政策法规科牵头,在高坪、营山两局开展了查处分离试点工作。在法规科人少、事务性工作很多的情况下,她坚持下基层,与其他同志一道,多次深入两个局,了解执法人员的基本情况,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发动工作,指导制定实施方案,及时解决试点中遇到的难题,总结交流试点经验,在全系统推广。同时,督促实施简易程序案件备案审查、听证和重大案件集体讨论等制度,经组织对已办理的200多个案卷的评查,发现案卷的瑕疵明显减少,案件办理质量明显提高。她还通过电话、网络、讲课和接待来访,热忱为基层执法人员解答执法难题150多起。几年来,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无一例行政复议和行政败诉案件发生。

(三)夯实基础,为科学监管决策提供依据

她十分注重制度建设质量。在通过深入调查,先后草拟、修改、完善、审查、收集整理了行政执法责任制、案卷评查制度、查处分离制度、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制度、政务中心行政许可工作制度、行政责任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效能建设制度、医药企业联系等60多个制度,对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强化机关管理奠定了制度基础。

她积极参与立法调研。《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办法》等多部法律法规的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她结合实际,提出了多条具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她积极推行“两集中、两到位”的行政审批模式。亲自草拟修订工作制度

,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编制政务服务指南,审查工作流程,缩短办结时限,为本局行政审批改革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经验在全市交流推广。她严格对本局即将出台的文件进行了合法性审查,对已出台的文件,进行了合法性清理,提议废止了过时的规范性文件。她还利用业余时间撰写文章,她撰写的《坐行政诉讼被告席的体会》、《从一起行政诉讼争执的焦点看规范执法行为》等多篇有关药品监管执法的文章在报刊、网站发表,《浅谈对药品边缘产品的监管》一文,被××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为“三型机关建设”优秀论文。她广泛深入普及法律知识,亲自撰写讲稿,制作多媒体幻灯片,对系统新录用公务员进行岗前法律知识培训,给从药人员讲授法学基础和专业知识,参与对行政相对人和本系统公务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受到参学人员好评;她与有关部门配合,将法律”“六进”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编写的法律学习辅导资料,挂在本局网站上供大家参考;组织和参与了每年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7.1”安全合理用药宣传日、“12.4”法制宣传日等系列法制宣传活动,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0多万份;联合小西街社区和人民南路小学,设立食品药品法律宣传专栏,重点宣传了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和政务热线、标语、展板进行宣传。一系列的举措,为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第8篇

[关键词] 医院;药房;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5(a)-166-02

药品作为一种关系到民生的特殊商品,合理使用优质药品、安全用药与医疗质量和医疗过程紧密相连,与社会稳定和谐密切相关。药房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药房管理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医院医疗工作的进行、制约着医院的发展。药房规范化管理的标准化管理模式是在院长及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由科主任全面负责, 以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为核心,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现代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标准化原理为基础,将标准化贯穿于药房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以提高个人素质和效能,提高工作质量、效率和学术水平为目标的现代化管理方法[1]。本文就我院药房管理的工作实践谈谈加强管理促进基层医院药房规范化建设的体会。

1 加强人员管理

1.1 健全药事管理组织机构

为推进药房规范化管理,我院成立以医院领导、各临床科室领导、专家和药房相关领导共同组成的药事管理委员会,行使对药品的使用、新药的申请购进、临床用药评价、医师处方与病历用药点评、抗生素分级使用管理、药品质量情况分析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监督、指导的职能。

1.2按照“五常法”进行规范化管理

药剂科成立药品质量管理小组,按照“五常法”进行规范化管理。“五常法”包括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主要用于改善工作场所的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品质,确保安全,提升形象[2]。

1.3 定期组织药剂人员培训学习

药师要有忧患意识,要与时俱进,积极进取, 开拓创新, 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夯实基础理论水平,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才能赢得各项工作的主动权,增强行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使药剂人员热爱本职工作,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和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敬业精神[3]。为适应药师职能转换的新形势,我院不但定期组织药剂人员参加药学专业学习,还组织学习临床医疗知识,讨论分析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培训相关药事法规、医疗法规;教育大家要依法从业,增进医师药师业务交流,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1.4 严格药房工作人员业务考核

对药房工作人员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定期进行考试与考核,考核成绩与个人岗位和薪资挂钩,以提高每个药剂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从而促进药剂人员主动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2规范药房制度管理

为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我院建立了药品购进、验收、质量管理、储存、养护、保管和调剂配药各环节的岗位职责;完善了处方管理制度、新药审核制度、特殊药品管理制度、药品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登记制度等,规范了各项工作内容职责,调动了医院药剂人员的积极性,减少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强化药品管理

药品管理是药房工作的核心内容。药师应做到依法用药,依法管药。

3.1 严格审核处方

坚持按照“四查十对”制度严格审核处方及发药,对有配伍禁忌、超剂量处方、用法错误、不合理用药等缺陷处方作出登记,及时告知医师,修改正确后方可发药。发药时双人复核,向患者详细解释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等。开展用药咨询,提高药学服务水平,增加患者满意度及对药师的信任度[4]。

3.2加强药品效期管理

药品的有效期是指药品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能够保证其质量的期限。严格执行药品有效期登记制度,药房每月定期全面检查药品的质量、效期,通过微机设置预警系统 ,每日开机则提示近效期的药品;药剂科主动了解临床用药动态,及时与药库、药房及临床科室进行沟通,制定合理的购药计划;科室计划领药,合理库存,发药坚持先进先出、近效先用的原则,既确保临床用药质量,又减少药品报损,避免浪费。

3.3 科学储存药品

药房配备空调、冰箱、冷藏柜、抽湿机等必要的储存设备,按照每种药品对温湿度、遮光、密闭、冷藏、凉暗处等贮存要求进行保存。药房要指定专人每天对药房、药库的温湿度,冰箱、冷藏柜内的温度进行检查登记、调控及维护在规定范围 。需遮光的药品一般在门诊药品架上陈列当天用量,避免光线对药物的影响;化学药、生物制剂、药品与非药品、外用药与内服药应根据剂型、药理作用分类存放,合理陈列;拆零药品设置专用调剂台,按用途固定位置分类存放。

4 重视药房信息化管理

利用网络技术完善药房信息管理 , 进行处方用药分析和用药评价及药品利用度的研究,及时为全院医、护、患提供新药信息、药品质量信息、药物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药学信息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实现药学资源共享,提高药房工作效率。

5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药剂人员应加强医德修养和医风建设,认真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和国家各项法令法规;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切实做好本职岗位工作,临床药师收集和学习最新的药学科技情报,为临床医师和患者提供药学服务,指导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更体现了医院的人文关怀。

6 结语

医院药房是集管理、技术、经营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科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药品分销的主体,其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用药的安全、有效[5]。加强医院药房各项管理,全面加强医、药、护、患之间的联系沟通,促进药房规范化建设,是药学模式转变、开展全面药学服务的前提,也才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理念, 保证为临床提供质量可靠、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安全的药品,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静华.医院药学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13-16.

[2]何广明.现代管理五常法[M].香港:明窗出版有限公司,2001:4-7.

[3]孙礼琴. 综合性医院药房规范化管理实践与思考[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16(2):157-158.

[4]杨建军,董晓莉.医院药房质量管理规范化体系的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9):844-845.

第9篇

【关键词】 5S理论;ICU;药品管理

ICU药品管理是科室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科室医疗工作的重要内容。若管理或使用不当, 会引发诸如公共卫生, 社会治安和经济等方面的严重问题。对ICU药品进行管理, 不但可以保证药品质量, 确保患者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避免差错事故与医疗纠纷的发生。根据科室情况和临床工作内容, 把ICU贮存的药品分为急救药、毒麻药、精神类药和备用药, 在临床药品管理中由于缺乏完整、系统的管理模式和理念, 导致科室在药品管理中出现医疗隐患和管理缺陷。随着“5S理论”在医疗领域的取得的广泛成效[1-3], 河南省焦作第91中心医院ICU于2012年1月也将其作为药品管理的指导思想, 经过半年时间的应用对比, 现将实践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实施管理范围及环境为心血管外科ICU, 共6张床位, 护理人员8名, 其中女性7名, 男性1名, 平均年龄为24岁, 药品管理包括急救药、毒麻药、精神类药、高危药、避光冷藏药等。

1. 2 实施方法与评价 以“5S理论”为指导思想, 实现安全、方便、快速、准确, 将用药风险降至最低。

1. 2. 1 整理 根据本科室收治患者的疾病特点, 将必要和非必要品区分, 选出常用药品, 滤出使用频率低者, 避免出现乱、多、杂现象, 最大限度的减少病区内保存药品的数量, 创造便于保存和管理的条件。

1. 2. 2 分类 将整理后的药品去除原包装进行分门别类, 放置制作好的储存区域, 能迅速的取出并能立即使用。根据这一思想, 建立相关管理制度:①抢救药品入抢救车, 做好五定, 建立急救药品登记本, 每班交接, 确保应急使用;②毒麻药品严格按规定专人专柜保管, 钥匙班班交接, 建立毒麻药品使用登记本, 使用后及时登记, 内容完整;③高危药品警示标识醒目, 统一红色标记单独存放;④特殊药品严格按保管要求个性化管理, 易氧化分解者采取干燥、避光保存, 生物制剂等一些需要冷藏保存的要每日测量冰箱温度, 确保药效;⑤各类药品分类放置, 保证取用方便, 将寻找必要品的时间减少为零;⑥口服、外用药分开放置, 采用原包装, 醒目标记药名、规格、单位、有效期。

1. 2. 3 除尘 定期清扫、去尘, 保持干净卫生。每周定时对药品存放柜及相关环境进行清洁、冰箱除霜等工作, 通过对药品保存环境的清扫不仅能保证药品质量安全, 而且对患者、工作人员也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1. 2. 4 清洁 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 并且制度化及公开化, 以达到巩固上述内容的目的, 根据这一思想, 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由护士长不定期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 集中讨论并改进, 不断完善, 每月对检查结果进行点评, 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1. 2. 5 素养 职业素养不仅与医疗护理质量有密切的关系, 而且是发展的决定性要素。通过护士长每天采取强制性手段, 督促检查逐渐习惯, 均能自觉执行质控标准。

2 结果

实施5S药品管理后, 药品管理合格率由未实行药品管理前的68.4%提高至82.8%。

3 讨论

药品管理是护理管理中重要部分, 管理好病区备用药品, 不但可以使患者安全、有效的用药得到保障, 同时也可有效地降低医疗事故、差错或纠纷的发生, 从根本上保护医护人员和医院的利益[4]通过应用“5S理论”, 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少时间上的浪费, 并且在根本上强化了护士的安全意识, 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为科室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彭文涛.“5S”在病房抢救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护士进修杂志, 2008,23(18):1646-1647.

[2] 毛嘉艳.5S管理法在急救器材管理中的应用.护理杂志, 2007,24(7):52-53.

第10篇

[关键词]中药;肿瘤;安全性评价

近年来,中药广泛应用于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应用于肿瘤治疗的中药日益增多,但由于肿瘤病种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其不良反应却往往被忽视,实际上抗肿瘤中药剂型多样、应用时间长久、药物成分不明确等特点,加之有毒中药常被用于治疗肿瘤,若是使用不当或者滥用,常常引起过敏反应、心脏损害等严重的不良反应,因而要重视中药安全性的问题,并建立和完善中药治疗肿瘤安全性评价体系,不仅对预防抗肿瘤中药的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性信号和指导。

1中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

循证医学指导下的个体化(辨证论治)的综合治疗是当今治疗肿瘤的标准治疗方案。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在稳定瘤体,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作用,并且参与肿瘤治疗的不同阶段,可以说,中医药与手术、化疗、放疗、生物学治疗构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肿瘤综合治疗模式。

中药用于治疗肿瘤的主要剂型为汤剂和中成药(注射剂、口服剂、外敷剂)两大类,笔者对120例住院患者进行调研显示:汤剂占96.7%;西注射剂占93.3%;口服药占39.2%[1] 。上海龙华医院通过对681例患者使用中药针剂情况分析:54.18%的患者合并使用了2种中药注射剂[2] 。307医院在2007―2009年抗肿瘤中药制剂消耗金额分别占每年抗肿瘤药品总金额的15.4%,16.8%,13.7%[3]。由此可见,中药在中医院和西医院治疗肿瘤均占居重要地位。

2不同来源中药抗肿瘤的安全性评价需要区别对待

2.1抗肿瘤口服类药要注重慢性毒性反应 抗肿瘤口服类药主要由辨证汤剂以及由经典名方、临床经验方制成的口服药物组成。此类药物临床疗效确切,用药时间长久,基本都具有较为广泛的人用历史,因急性毒性并不明显,导致此类药物的急性毒性试验往往很难观察到药物对动物的致死剂量,甚至在最大给药剂量下也较难观察到受试动物的明显毒性反应[4]。

2006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肿瘤定义为可治疗、控制甚至治愈的“慢性病”[5],这就意味着肿瘤的治疗需要经过长期的治疗,甚至终生治疗。中药治疗肿瘤需要通过长期时间(一般临床分为1,3,5年3个阶段)的作用才能改善患者宿主-肿瘤微环境,以防止肿瘤转移或者使宿主-肿瘤微环境达到“稳态”平衡状态。笔者通过对451例复诊患者调研显示,服药3个月以上的66例,6个月以上的93例,12月以上的136例,服药3年以上者的41例,其用药形式主要以汤剂为主,从而看出口服类中药用药时间长,故而对此类药物的安全性评价应从观察急性毒性向观察长期慢性毒性(警惕草药的蓄积性毒性)、注重安全性检测的方向转变,从注重临床前试验的毒性反应向收集临床应用或者上市后再评价的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DE)等观念的转变。

2.2抗肿瘤注射剂安全性评价应关注微剂量试验与质量控制 近几十年来, 中药研发的热点是中药注射剂,其是从中药或复方中提取、纯化、精制而成,且常含有毒中药提取物的复合成分因其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在肿瘤、心血管等方面发挥着传统剂型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由于其在机体内作用强烈,致使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因而在动物实验方面,更应该注重此类药物的急性毒性等相关实验;国内学者对33种中药注射剂(2007―2009年)ADR/ADE进行文献系统分析显示,中药注射剂ADR/ADE病例报告占整体中药病例报告的72.64%,其中严重ADR/ADE报告占中药严重病例报告的76.57%[6]。临床试验方面,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评价除依据传统临床试验以及上市后再评价等执行细则为指导外,一方面应关注微剂量临床试验,另一方面则应重视注射剂的质量控制。从目前文献报道来看,过敏反应是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微剂量可以反映中药注射剂的致敏情况,而 “微剂量”研究周期内可收集必要的药物安全性及药代动力学试验数据[7]。质量控制欠缺是引起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表现为质量标准不完善、制备工艺参差不齐、辅料安全性差以及说明书不规范等[8];因而安全合理的使用抗肿瘤注射剂就必须依据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加强医师对注射剂应用的规范化培训,完善企业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工作的内容和步骤,全面开展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工作。

2.3重视和合理评价有毒抗肿瘤中药的安全性 有毒中药是中药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方面,目前所讲的有毒中药是指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9]。有毒中药(砒霜、蟾蜍、斑蝥、天龙、全蝎、蜈蚣、僵蚕、南星、山慈菇等)由于抗肿瘤作用明显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的重要组成成分,但这些药物往往引起心、肝等脏器造成损害或者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故而应重视和合理评价有毒中药的抗肿瘤作用。临床应用时,有毒中药应按照规范的加工炮制-辨证准确-“遵循十八反、十九畏”-合理配伍-严格限制剂量-正确的煎服方法 -选择适当剂型的程序合理使用,做到“有故无殒”的效果。临床有经验医师需要加大剂量或者违反药品规定时,应做到医师与药师共同签名确认。

对于有毒中药安全性评价应在遵循中医基础理论基础上,参照古今文献记载的安全使用剂量及常见不良反应,以早期毒性预测和筛选研究为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以临床前药物的毒性以及毒性机制研究为前提,以临床试验为延伸,上市后评价为补充[10];对含有“毒性成分”的药材进行炮制减毒研究;建立常用单味有毒中药的数据库、中毒谱;应重视有毒抗肿瘤中药的量-效、量-时的研究,探究有毒中药量-效-时之间的平衡,找出其毒性规律,为防止中毒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3完善抗肿瘤中药特色安全性评价的方法

现代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虽有基本成型的体系,包括临床前的毒性实验、安全性药理实验、三致实验、免疫学毒性实验、药物依赖性实验以及开展Ⅰ~Ⅳ期临床试验,监控不良反应等方面,但复杂干预与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特征,评价体系显然还需要中医学思维的参与和方法学自身的完善,才能客观、正确的评价中药的安全性。

3.1引入证候分类理论的评价理念 动物模型是中医药抗肿瘤研究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平台,目前中药安全性评价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利用健康动物进行安全性评价,这与中医治疗疾病采用辨证论治存在很大差异。临床实践中,中药的运用是建立在中医证候分类理论基础上的,即中医学认为“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有是证,用是方”的辨证理念。以证候理论为核心,进行肿瘤证候分类的基础上实施辨证论治,选择相应的动物模型,对于抗肿瘤类中药的安全性评价研究至关重要[11],但是由于证候的动态性演变及其与疾病的不对应性,因而建立既具有特异性又有广适性的证候模型具有一定的困难,将病证结合的思路将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以建立荷H22肝癌阴虚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为例[12],现代医学认为阴虚证型与交感神经-β受体-cAMP轴系统偏亢密切相关,运用糖皮质激素的生理效用及其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反馈抑制,可模拟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或抑制状态,其表现出的许多症状与阴虚症状相似,其阴虚模型建立成功后对实验动物接种H22肝癌瘤株,这种以疾病为基础、结合中医证候分类理论进行研究的思路,不仅使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更具针对性,也符合中医诊疗的理论特色。

3.2代谢组学可从 “整体理念” 评价抗肿瘤中药提供方法 代谢组学是对一个生物系统的细胞在给定时间和条件下所有小分子代谢物质的定量分析[13],从而定量描述生物内源性代谢物质的整体及其对内因和外因变化应答规律的科学。从代谢组学的整体观念与中药作用的整体观念的一致性的认识看,它适用于抗肿瘤中药整体性和和复杂干预的体系研究,其可通过动态检测生物体液代谢组图谱的变化及其趋势。

近年来,已经通过代谢组学阐明了一些中药的肾毒性作用以及与毒性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等。如学者们通过核磁共振(NMR)、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HPLC/TOF-MS)、核磁共振氢谱法、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GC/MS)等现代仪器分析手段,定性定量发现生物体液(包括尿液、血浆等)中的内源性代谢物(如三羧酸、犬尿烯酸、马尿酸、醋酸盐、乳酸、甘氨酸、丙酮等)[14]。通过代谢组学重新分析传统的上品(无毒)、中品(小毒)和下品(大毒)的3类中药进行毒性分级的科学评价,由此逐渐形成中药安全性的评判标准,这对于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并可为中药复方进行“减毒增效”的机制研究提供物质基础。

3.3真实世界研究有利于抗肿瘤中药的临床再评价 最佳的临床试验是在真实临床环境下开展的,且应具有受试者广泛性,观察指标全面性,收集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真实性等特点。真实世界研究(real world study,RWS)均符合上述特点,在RWS中,研究者倾向于在大样本量和广泛受试者人群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实际的病情和意愿选用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这一方面在肿瘤治疗中最能集中体现,其用药表现在辨证论治和复杂干预上),而不是采用随机的方法来安排对受试者的干预和用药,这是RWS和RCTs在试验设计上最主要的区别[15]。RWS是临床研究中的一种新理念,针对具体研究目标和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法。但是由于在中药临床再评价实践工作中需要较大的样本量且相对较长的临床观察期和随访期,开展RWS的成本可能是相对昂贵的,选取不同的设计方法可解决费用昂贵的问题,如研究人员通过对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 “真实世界”数据仓库探索中成药安全性再评价方法,研究选取10 家医院的HIS临床数据,通过清理、整合形成RWS数据仓库,并从中提取中成药单品种数据,选取相应的安全性评价指标进行比较观察,对上市后中成药的安全性做出评价[16]。

3.4借鉴国外先进理念的同时要注重中医理论的自身特色 目前中药研究有2种模式可以借鉴,一种是“美国模式”, 要求化学成分清楚;另一种是“欧洲模式”,没有化学成分要求,但要确保安全有效,质量可控。“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思想,其用药方式以中药复方汤剂为主,并随证型动态变化,因而目前对于复方成分的鉴定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于中成药基本上也是数十种药物组成,也是很难达到美国模式的“化学成分清楚”的要求,而对于中药提取物化学成分相对清楚的,则很难反映中医药的治疗疾病特点,也不符合中医理论的自身特色。欧洲“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不要求化学成分”的模式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其主要体现在“不要求化学成分”,不做成分、机制要求,而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表明,相对于西药而言,中药的安全与有效并重是其优势,从欧洲模式分析得出,质量标准的可控性是中药研究的首要任务,但是由于药材的种质基因、生态环境、栽培驯化、采收加工、贮藏运输、饮片炮制、制剂工艺等复杂过程,严重影响了中药质量可控性以及标准化,因而积极的探索中药标准化体系是中药走向世界的前提。

4展望

有效和安全是对药物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如何客观评价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目前严重限制中医肿瘤学科研究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关键性问题。但由于肿瘤病种的特殊性,其安全性评价往往被忽视,更有不少医师和患者认为中药是无毒的,导致抗肿瘤中药的滥用引起不良反应,因而应采取多种措施合理评价抗肿瘤中药的安全性,如加强“安全性信号”的识别与评价或者引入药物警戒理念等[17],积极建立和完善中药治疗肿瘤安全性评价体系,不仅从药材来源、处方组成、制备工艺、质量标准以及中药ADRs/AEs的报告、监测和评估等方面制定准则,还要建立中药GLP, GMP, GCP安全性评价中心,培养高素质中药安全性评价人才、建立实验-企业-临床研究人员之间的协调合作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开展,客观的看待人用经验对中药安全性的提示价值,并且要加大安全用药的宣传力度,鼓励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合作,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推动抗肿瘤中药合理的规范化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瑞, 张玉人, 董莹,等. 中医院肿瘤科患者老年化特征及治疗转归[J]. 中国肿瘤, 2011, 20(8): 584.

[2] 谢瑞芳, 周昕, 赵秋华.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情况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1,11 (11): 970.

[3] 贾立华, 刘泽源. 307医院2007―2009年抗肿瘤药中药制剂应用分析[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0, 26(11): 865.

[4] 李秦川, 陈永法. 中药复方和欧盟草药复方临床前安全性评价要求的比较研究[J]. 中国执业药师, 2011,8 (11): 30.

[5] 孙燕. 从可控慢性病、肿瘤靶向治疗看中西医结合[J]. 医学研究杂志, 2008, 37(6): 13.

[6] 杜晓曦. 中药注射剂风险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37 (18): 2679.

[7] 谢雁鸣, 魏戌, 张占军,等. 0期临床试验与中药注射剂上市后临床安全性再评价[J]. 中国中药杂志, 2011, 36(20): 2874.

[8] 李馨龄, 宋立刚, 刘颖,等.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企业应注意的问题[J]. 中国中药杂志, 2009, 34(10): 1326.

[9] 屠哲玮,陶一飞,董缙,等.细胞毒药物与肿瘤血管生成[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1, 28(7): 618.

[10] 谭勇, 古洁乃特, 吕诚,等. 有毒中药安全性评价中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9, 15(9): 696.

[11] 简晖, 谭勇, 赵静,等. 基于中医证候分类理论的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思路和方法[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8, 14(9): 652.

[12] 陆宁, 董晶, 史国军,等. 荷H(22)肝癌阴虚证小鼠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制[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2,19 (6): 481.

[13] Nicholson J K, Lindon J C, Holmes E. "Metabonomics": understanding the metabolic responses of living systems to pathophysiological stimuli via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NMR spectroscopic data[J]. Xenobiotica, 1999, 29(11): 1181.

[14] 陈海彬, 周红光, 俞晓忆,等. 代谢组学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32(6): 831.

[15] 王连心,谢雁鸣,王志飞. 建立中药注射剂上市后临床安全性医院集中监测网络的思考[J]. 中国中药杂志, 2010, 37(18): 2692.

[16] 杨薇, 谢雁鸣, 庄严. 基于HIS“真实世界”数据仓库探索上市后中成药安全性评价方法[J]. 中国中药杂志, 2011, 36(20): 2779.

[17] 庄严,谢邦铁,谢雁鸣,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信号自动预警算法的研究与实现[J].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8):2695.

Safety evalu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on tumor therapy

LIU Rui, HUA Bao-jin*, LI Jie

(Oncology Department of Guang′anmen Hospital,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53, China)

[Abstract] As a characteristic tumor therapy in China, Chinese medicine(CM) play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tumor. It′s a critical issue of objective realizatio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CM safety for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in tumor safe medication and it also is a pivotal issue which affect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The safety evaluation of CM includes three phases: pre-clinical safety evaluation, clinical trials (micro-dose studies and traditional clinical trials) and post-marketing CM safety assessment. The key point of evaluation should be distinguished among different stages and various types of CM (such as classic formulas, Chinese herbal extracts, etc) .Emphasis should be given to chronic toxicity when evaluating oral Chinese herbal , micro-dose studies and quality control must be underlined while injection is evaluated and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y to the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and time-effect relationship when turned to toxic Chinese medicine , and so as for the toxicity grading study. Moreover, we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CM safety assessment method in various stages of tumor treatment, such as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syndrome classification theory, bringing in metabonomics and real-world research method which are similar to the CM therapeutic concept. Most importantly, we must keep its own feature of CM theory when we learn the concept of safety evaluation from abroad. Actively exploring the anti-tumor medicine safety evaluation methods and strateg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it can provide supportability platform to CM′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第11篇

个人工作总结-药店 文章作者: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9月13日8:2 工作总结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在各药店领导和各位同仁的关怀帮助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工作相关经验的积累,知识不断拓宽,业务不断提高。工作多年来,我的*和业务素质都有较大的提高。 在药店工作期间,认真学习《药品管理法》、《经营管理制度》、《产品质量法》、《商品质量养护》等相关法规,积极参加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办的岗位培训。以安全有效用药作为自己的职业道德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礼待人。热情服务,耐心解答问题,为患者提供一些用药的保健知识,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让患者能够用到安全、有效、稳定的药品而不断努力。由于药品是用于防病治病,康复疗养,以防假药劣药的流通,做

一个合格的药品把关者。 当患者购药时,我们应该礼貌热心的接受患者的咨询。并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廉价的药物,同时向患者详细讲解药物的性味、功效、用途、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和副作用,让患者能够放心的使用。配药过程中不能随意更改用药剂量,有些药含有重金属,如长期使用将留下后遗症和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用药和生命安全,通过知识由浅至深,从理论到实践,又通过实践不断深化对药理学的理解也总结了一些药理常识,如下: 一、掌握了中药材的鉴别方法,常用的有基源鉴别法,性状、显微镜和理论鉴别法,有经验鉴别法比较简便易行(眼看、手模、鼻闻、品尝和水试、火试) 以中药性状鉴别方法为例: 如何鉴别茎木类中药:包括药用木本植物的茎或仅用其木材部分,以及少数草本植物的茎藤。其中,茎类中药药用部位为木本植物茎藤的,如川木通、鸡血藤等;药用为本草植物茎藤的,如天仙藤;药作为茎枝的,如鬼见羽;药用为茎髓部的,如灯山草、通草等。木类中药药用部位木本植物茎形成层以内各部分,如苏木、沉香、树脂、挥发油等。 鉴别根茎的横断面是区分双叶植物根茎和单子叶植物根茎的重点.双子叶植物根茎外表常有木栓层,维管束环状排列,木部有明显的放射状纹理中央有明显的髓部,如苍术、白术等。单子叶植物根茎外表无木栓层或仅具较薄的栓化组织,通常可见内皮层环纹,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小点散布,无髓部,如黄精、玉竹等。另外,还有皮类中药、叶类中药、花类中药、果实及种子中药、全草类中药、藻菌地衣类中药、树脂类中药和矿物、动物类中药的性状鉴别。 二、践了中药的炮制、加工等技术,例如: 通过炮制可以增强药疗效,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便于调剂和制剂。增强药物疗效:如炒白芥子、苏子、草决明等被有硬壳的药物,便能煎出有效成份;羊脂炙*羊霍可增强治阳萎的功效;胆法制南星可增强镇茎作用。 改变可缓和药物的性能:不同的药物各有不同的性能,其寒、热、温、凉的性味偏盛的药物在临床应用上会有副作用。如生甘草清热解毒,蜜炙后有补中益气;生蒲黄活血化瘀,炒炭止血。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有的药物疗效较好,但有太大的毒性或副作用,临床上应用不安全,如果通过炮制便能降低毒性或副作用,如草乌、川乌、附子用浸、漂、蒸、煮加辅料等方法可降低毒性;商陆、相思子用炮制可降低毒性;柏子仁用于宁心安神是如没通过去油制霜便会产生滑肠通便致泻的作用。 中国医药学具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在多年的工作学习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探索和创新,学有所有坚持服务宗旨,诚信守法,干好本职工作,为药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文章出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第12篇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职工的政治思想觉悟。

全科人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认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重要意义,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学习和领会医院职代会精神和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中,不拘形式,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开展学习和讨论,激励职工积极参与推进医院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和实施。通过系统的学习教育,提高了科室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了法制意识,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做到自觉遵纪守法,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以提高窗口服务为己任,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做好一线窗口药学服务工作。

二、完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病人。

门诊药房是药剂科直接面对病人的重要窗口,如何方便病人、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是药房工作的重点。随着月份急诊绿色通道的开通,我科通过将中心药房与急诊药房合并、岗位人员整合等一系列措施,保证了住院病人及急诊病人24小时的药品供应,保障了急诊流程的正常运作。月份,医院为站所的医保病人开通绿色通道,安排站所病人在住院部挂号看病交费后再前往门诊药房取药,为避免病人在住院部及门诊部间来回奔波,我科主动将站所病人取药的工作任务改由急诊药房承担,让站所病人真正享受到“一条龙”服务,树立了医院的良好形象。通过完善工作流程,合理设置窗口、机动配备人员等,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克服困难,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改变了取药排队、取药难等现象,为病人提供方便。

三、坚决执行药品网上阳光采购,保证临床用药供应。

严格执行药品网上阳光采购,保证了购进药品的质量,并密切联系临床,及时了解各科药品需求动态及掌握药品使用后的信息反馈,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将药品供应信息通知至临床科室,保证了临床药品的及时供应。

四、加强药品质量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为了加强药品在购进验收、在库养护等环节的质量管理,我科成立了药品质量监控小组,质控小组成员每月不定期对科内工作流程及各岗位的工作质量进行抽查,并督促科室工作人员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每月日全科召开质控会议,由质控员将检查结果汇总并制定相应整改措施,质控小组成员督促整改。为了进一步加强药品质量管理,根据市药监局发关于《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制定出我院《药品验收质量管理制度》、《药品储存养护质量管理制度》《近效期药品标识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并相继实施,从而有效保证了我院药品质量,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且减少了医院因药品过期造成的损失。

五、做好每月药品盘点,协助财务部做好药品经济核算工作。

每月末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药品盘点,为保证盘点数据的准确性,盘点工作尽量安排在临近下班时间及班后。为保证信息系统药品运行数据的准确性,三番四次地与信息中心、财务部、软件公司等沟通,力求完善信息系统,协助财务部做好药品经济核算工作。

六、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年月,我科在实行门诊处方评价制度的基础上,新开展了临床药学服务,每周定期委派临床药师参与查房、病例讨论等,进一步加强了全院抗生素合理应用的有效监测,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

七、积极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

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转为主动服务的形式。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到临床收集药品使用后的信息反馈。发现药品发生不良反应时,协助临床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工作并查找原因,如与药品质量有关的,及时更换厂家,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按照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可疑必报”的原则,督促临床主动填报不良反应报告,我科及时做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网报工作。

八、加强业务学习,通过开展实习生的带教工作,进一步提高业务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