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美丽乡村考察报告

美丽乡村考察报告

时间:2023-02-25 08:06:17

美丽乡村考察报告

第1篇

“青年说”二组  孙 栋

(2019年10月21日)

前言:扎实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实现村容村貌整洁,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郾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农村环境提升工程摆上重要议程,不断加强农村垃圾、污水处理、户厕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基础设施和大量资金的投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美丽乡村综合旅游项目、产业链项目打造等,通过整合环境资源,改革管理体制,逐步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城区一体化管理,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已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搞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公厕革命”,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努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二是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强调“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要把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及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三是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曾专题曝光了河北易县和广东惠东县吉隆镇的垃圾围村现象。四是区委组织部开展的第二季“青年说”活动,主要课题是围绕党建引领基层建设,作为第二组,我们的中心主要是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打造生态宜居乡村,为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

二、基本情况

郾城区地处河南中南部、属淮河流域,隶属内陆特区漯河市,面积413.1平方公里,总人口47.4万人。2004年9月撤县设区,辖6个建制镇、3个街道办事处,共计9个(镇、办),178个行政村、369个自然村,其中1500口人以上的自然村70多个,总户数80000多户,常住人口约36万人,日产垃圾量40余吨。

近年来,郾城区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主线,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在加强组织领导、规划建设管理、创建宜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丰富产业形态和强化政策扶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初成效。目前,全区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初步建成了以尧河文化为代表的新店镇尧河庙村、以孔子文化和农耕文化为代表的的龙城镇孔沈邓村、以生态林建设为代表的龙城镇塚马村等10多个产业兴旺、环境优美、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三、具体做法

为了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相关镇也成立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组织,并明确由各级乡村振兴战略领导组织负责创建美丽乡村工作。同时,专门成立了区委副书记任政委、分管农业副区长任团长的“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合力团”,整合农林、水利、林业、文化、畜牧、农机、国土等部门及各镇办工作力量,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

(一)科学规划布局。按照“高起点、准定位、领未来、成精品”的工作要求和“小而美、特而强、聚而合”的创建目标,积极借智借力,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布局美丽乡村建设。新店镇尧河庙村毗邻尧河建立了“乡村记忆馆”,收集农耕时期生产用具、生活用品,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尧河庙村的特色文明村风、村庄概况、人文历史沿革、村情民情发展变迁、人物春秋等文化生活元素,展示了尧河庙村的发展历程和成就,突出了“耕读孝义,德信仁和”的尧王文化,体现了“盛夏葡萄甜四方,寒冬衣裤暖人间”的时代风貌。龙城镇孔沈邓村挖掘孔子文化内涵,规划用沙河景观带,串联石磨家园等现有设施,形成了古朴自然、绿林环绕、环境优美、街道整洁、设施齐全的新农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河南省综合治理先进村、河南最美文化传承村、漯河市卫生先进村、漯河市特色文化活动基地等多项荣誉。龙城镇塚马村结合“绿满郾城”行动,以政府主导,大户承包的形式,流转土地3000亩,打造了特色“经济林”。

(二)创新管理模式。在省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统一部署下,郾城区以构建“城乡一体、统一管理、全面覆盖”的大环卫格局为目标,以环境整治为切入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大力推进乡村清洁工程为抓手,逐步加强对乡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工作的分类指导和监督管理。2019年,在市、区财政的支持下,成功将城区及乡镇环卫转交至专业环卫公司,并在孟庙、龙城、新店、裴城、商桥五个建制镇建设了多个垃圾中转站,发放了垃圾压缩车、运输车,配备专业环卫工人进行全天候不间断保洁;初步建立了“农户定点投放、村级负责收集、乡镇定时转运、区级监督管理”的三级四层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体系,实现了农村垃圾“日产日清”。

(三)集中开展行动。2014年至今年,结合全市创文工作,我区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进行动员再动员,专题部署,主要党政领导干部分片包村、亲自督办、真抓实干,为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扎实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郾城区通过大范围、高强度、高密度的宣传造势,使全区人民深入了解卫生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调动村民群众参与意识,以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材料、在电视台开辟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专栏,传播先进经验,曝光不良行为,等形式大力提升农村居民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视程度和自觉意识,不断增强农村干群的卫生意识、环保意识和文明意识。目前,全区已形成了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模范带头,商户、群众主动参与村容村貌整治,积极开展家庭环境卫生净化、亮化、美化活动的浓厚氛围。

(四)完善基础设施。投资1.1亿元,分别对裴城镇裴城村、新店镇尧河庙村、龙城镇孔沈邓村、商桥镇靳庄村、孟庙镇拦河刘村、李集镇相树张村、裴城镇区、孟庙镇区、李集镇区、商桥镇区进行基础设施提升,累计建成“四好农村路”130公里,农村公厕20座,安全饮水项目9个。区环卫服务中心也积极想市城市管理局申请,在6个镇先后规划建设30余座村级公厕和垃圾中转站。同时,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对裴城古村落等村居加强保护,并整合聚博文化园、孔沈邓耕读园、伊人黑玫瑰庄园、花桂庄园、西湖果缘等旅游景点,开通了周末旅游免费直通车。

(五)优化政策环境。在美丽乡村创建范围内优先实施农业政策改革,突破建设过程中的土地、金融等政策瓶颈。一是全面完成土地确权工作,实现农村土地由农民使用向多主体使用转变、由生产使用向多功能使用转变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盘活土地资源,将土地增值收益更多用于美丽乡村建设。三是在创建范围内优先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收益。

(六)建立工作机制。为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我们初步建立了科学有序的工作推进机制。一是按照宽进严出的原则,每年在全区范围内择优筛选一定数量的美丽乡村进行培育。二是对培育的美丽乡村每年评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次。对评估优秀、良好的,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和奖励;对评估不合格的,实行约谈提醒;对连续两年评估不合格的,取消资格。三是区农业合力团定期召开会商会议,协调解决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推进、政策落实等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对美丽乡村创建工作进行全面指导、督促、评估和检查。

四、存在问题

郾城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美丽乡村”建设,无论是基础建设、绿化种植,还是环境整治、长效管理都要投入资金。目前政府资金相对有限,难以满足“美丽乡村”众多指标的建设需要,很多贫困村、偏远村缺少集体财产,还有些村干部为了个人私利,敷衍工作,混日子。

(二)群众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一是部分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组织能力欠缺,村集体经济薄弱,不能有效地调动群众主动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二是“等靠要”思想严重。美丽乡村建设中,等上级部门安排、要上级拨款,主动作为的意识和能力不强。

(三)管理不到位,机制不健全。个别乡镇村点长效保洁机制不够健全,集中整治后的成果不能持续巩固,工作反弹现象屡有发生,乡镇以点带面的试点效应难以充分发挥,农村“脏、乱、差”情况仍然存在。特别是逢三秋、三夏生产,村里沿街、小巷等秸秆到处堆放;村路边粪堆、草垛、沙堆、瓦砾、砖堆等也随处可见,影响农村交通出入及村容村貌。

(四)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发展投入不大、后劲不足。我区绝大多数美丽乡村都是基础型的建设,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主要是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农业、旅游等产业项目投资回报期长,较难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一方面是政府投资总量有限,只能优先满足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配套;另一方面是产业发展类投资较大,我区农村大多集体经济薄弱,合作社不发达,相对发达地区的多渠道投入有明显差距。

五、外出考察学习总结经验

10月12日,在区委组织部齐部长的带领下,第二季“青年说”全体组员一行,先来到平顶山市宝丰县朱洼村、杨沟村、王堂村,经过实地考察、听取村干部的介绍后,总结如下:一是结合实际,在不破坏原始村貌,本着尊重自然的原则,在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保留村里原生态,例如村内污水处理,将村内原有沟坑种上莲藕、水草等植被,通过大自然最原始的方式净化水源,这种做法不但节省了大量的资金,也节省了人力物力和很多资源。二是打造特色乡村,每个示范村都打造了一个主题,例如乡愁杨沟,村里很多破旧瓦房年久失修,房主早已搬离,村两委投入少量资金,将老旧房屋打造成记忆馆、图书室、展览馆等形式,不仅仅是美化的村容村貌,更是让整个村更富有文化底蕴;三是两委干部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代表作用,以上每个村不单单是美丽乡村示范村,也是先进党支部村,由支部书记带头,不断引导广大群众转变提升生产生活方式,例如,村里没有保洁人员,二是发动村两委干部,以每人分包一条村级道路的模式进行保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的付出,不但提升到两委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也提升了老百姓对环境卫生保护的思想意识。

下午,考察组一行来到汝州市朱寨村、东营村和塔寺社区,这三个村和社区与上午生态美丽乡村建设的道路完全不同。这个三个村(社区)共性是积极发展集体产业链,以党支部为中心,以基层党建为核心,发展了种植业、农业、运输业、旅游业等多种产业,通过深入调查和听取负责人介绍,总的来说,他们的成功源自于基层党支部的建设,以党支部书记为带头人,不断提高两委干部和社区党员的思想意识和思想觉悟,相信党,拥护党,听从党的指挥,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经过党支部不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才能成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让广大老百姓得到实惠。

六、党建引领基层建设,打造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议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真正建立起长效机制,巩固好活动成果,保证整治实现常态化,除了继续推行上述措施外,还应跳出“整治”看“整治”,在“综合”上多下功夫,建议注重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夯实“基础”,着力筑牢“抓当前”与“管长远”的根基。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作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建立美丽乡村建设组织领导机制,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全方位覆盖,夯实组织基础。坚持党建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规划,创新构建区域化、全覆盖的党建富民组织体系。

(二)强化“引领”,着力推动“小盆景”向“大风景”的转变。顺应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干部的普遍心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延伸党组织触角,以村为单位划分网格责任区,从抓庭院美、人居美入手,做好宣传引导、征集和应对民情民意、工程推进等工作,使党员干部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推动者,营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话往一处讲、事往一处做”的美丽乡村党群共建氛围。

(三)注入“动力”,着力做好“新血液”和“新作为”的培养。注重在美丽乡村建设的一线发现、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把具有高中以上学历、拥有一技之长的农民作为党员发展重点对象,以“讲奉献有作为、有素质敢担当”为标准培养后备干部,增强党员的荣誉感、成就感和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四)改变资金投入方式,引入社会资本投入。一是加强政策指导,统筹各部门涉农资金,各部门在编制部门工作计划时,尽量向美丽乡村倾斜或同步建设,提高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充分撬动社会资本,减轻财政负担;二是积极探索建立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投融资平台和筹资渠道,多元化筹集建设资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第2篇

2016年以来,东辽县坚持建设、管理、服务多管齐下,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美丽家园。

坚持科学建设,夯实城市基础

美丽东辽,要先从“硬件”开始。2016年,东辽县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造了东交大街和东辽大街人行道,实施城市亮化工程。建设人民大路和东文大街,向东延伸东盛大街路段。为确保居民过上暖冬,兴源供热公司新上90吨和65吨两个锅炉设备,为及时供热和保障安全,东辽县对换热站自动化信息监控平台进行考察。同时,政府新上供热自动化信息监控平台。对县城内弃管小区供热管网进行改造,改造管网20公里。已完成2015年至2020年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连泉山森林公园二期和社保局西侧文化广场正在进行绿化。已经启动了县城天然管网建设。

健全管理机制,提升城市品质

2016年,东辽县大力开展城区绿化、美化工作,栽植各类乔木2700余颗,灌木19万丛。开展春季卫生清理活动,清理垃圾、杂物1280立方米。开展越冬垃圾清理活动,清运越冬垃圾2400余吨。维修安全护栏76片。清理户外野广告、小粘贴12000余条,大型广告8处。加大城区综合执法力度,专项整治占道经商490家,店外经营80家,流动商贩360家,露天烧烤50家。通讯机站建设监察10处。协助乡(镇)管理街容两次。同时,在社会保险局西侧和供销大厦后的商业街设立两处季节性露天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加大治理力度,建设美丽乡村

东辽县重点对两个水源地进行保护。争取资金500万元,用于聚龙潭水库水源地安设围栏和湿地建设,现已流转土地55亩。栽种竹柳2万株,红果林30.68公顷,完成林地清收还林1312亩,聚龙潭水库东山种植3000株樟子松,1500株山杏。杨木水库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居民已拆迁两户,10栋大棚全部拆除,任家村6组湿地建设项目区内已搬迁6户。辽河源小街辽河社区水患重灾户搬迁29户,违建已拆除两户。辽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工作已经完成先期规划。初步规划面积12378.8公顷。生活污水、垃圾和畜禽污染处理设施正在逐步完善。污水处理厂改造完成后日处理污水可达2万吨。东辽县大力实施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同时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有10个省级新农村建设项目,目前已有部分试点村开始施工。甲山、云顶等部分乡(镇)已经开始农村水泥路建设。白泉、平岗乌龙山乡道油路改造项目正在进行,其中白泉至金岗段已完成油面铺设。农村公路春整绿化已基本完成,整治公路里程1806公里。

第3篇

县检察院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非常深入,所提问题、原因及建议非常切合光山实际,请县委办通过工作通讯转发,以期促进各乡镇及相关局委学习、思考、研究和运用。日前,光山县委书记文宗锋在该县检察院呈报的《关于服务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上作出肯定批示。光山县委办公室向该县各乡镇及相关局委印发了120份工作通讯。

去年8月份,光山县检察院开展了两服务一配合活动。为了取得实效,该院抽出精干力量组成3个调查小组,对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情况进行调查,着重分析该县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独特优势、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机遇,提出推进对策和建议。

为了写好这份报告,光山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付大银亲自查阅相关资料,拟定调查提纲,指导确定选题和调查思路,多次面对面指导调查,力求向县委、县人大、县政府提交一份高质量的调查报告。

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深入实地走访等形式,历经两个多月的时间写出《关于服务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万余字的报告从三个方面分析资源开发对该县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该院提出了推进该县生态文明建设的五项对策建议:

一是坚持理念为先,突出政府主导作用,注重制度建设引导;二是不断提高全县环境质量,深入推进美丽光山建设;三是构筑生态经济格局,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四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创建工作,建设美丽乡村;五是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联动机制。

报告还详细阐述了该院助力生态环境保护的几项举措:一是依法履行批捕起诉职能,严厉打击盗伐林木、非法猎捕野生动物、非法采矿(砂)、非法占用农用地等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的刑事犯罪。二是严肃查办生态环境建设领域的贪污贿赂及破坏生态资源环境、重大污染事故背后的渎职失职犯罪。三是履行诉讼监督职能,扎实开展破坏环境资源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立案监督专项活动,充分利用立案监督、检察建议等手段,防止对破坏环境资源的犯罪有案不查、隐瞒不报、以罚代刑,甚至充当其保护伞,促进有关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使生态环境监管职责。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五是积极延伸职能,结合办案中发现的问题,向有关单位发出检察建议,结合典型案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宣传教育,形成各方参与、全民动员的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氛围。

第4篇

赴浙江省考察学习班到淳安县下姜村学习党建工作经验

下姜村位于浙江省淳安县的西南山区,自2001年起,下姜村先后成为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在内的浙江五任省委书记的基层工作联系点,是“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偏僻的小村从山坞变身产业基地,由贫困村变为“绿富美”村,生动演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篇章。我县赴浙江省考察学习班来到淳安县下姜村学习党建工作经验。

下姜村是杭州生态文明建设在农村的一个缩影。清澈见底的凤林溪穿村而过,两岸白房黑瓦的民居参差错落。走在整洁的村道上,一步一景,处处都能够感受到得益于“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坚定践行。2017年,下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045元,超过浙江省平均水平。

在村史展览馆,大家通过照片、影像资料、模型沙盘等媒介,详细了解下姜村的旧貌和新颜,历任书记在这里蹲点、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共同谋划村庄发展的一幕幕景象仿佛就在大家的眼前。

下姜村曾以贫困出名,习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将该村作为基层工作联系点,多次到村调研,关注下姜村的发展,牵挂下姜村民的冷暖,指导村“两委”发展经济,建设新农村。下姜村党员干部按照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争当“发展带头人、新风示范人、和谐引领人、群众贴心人”的要求,将“四个人”融入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认真抓实党员干部管理、百姓增收致富、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并形成下姜基层党建10条经验,实现“党建强、发展强”。该村还成立了景区管理公司、民宿协会,通过落地狮城酒坊、水上实景演出、打铁铺等项目,进一步规范民宿经营、丰富村庄业态,走出一条绿色发展新路子。而今的下姜,已成为“绿富美”的典范。

参观中,大家不仅感受到各界领导对下姜村发展变化的肯定,对农村人民的关怀和激励,也让大家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十九大”报告精神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理解。大家表示,通过下姜村十多年来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迁,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将此次学习中获得的成果总结、思考,带回去,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本职岗位,争做群众的贴心人。 

第5篇

党的十以来,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抓落实的重要性,提出了“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等重要观点,要求“各级党委办公厅(室)更好地发挥基本职能作用,投入更大力量、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动中央精神的贯彻落实,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决策落地生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自治区党委书记__清华等领导同志也分别在不同场合要求各级党委办公厅(室)把抓落实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主动谋事、勇于担当,锲而不舍、一抓到底,确保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得到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当前形势下,督查部门应切实增强抓落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自觉地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在实际工作中敢于较真碰硬,真督实查,深督细查,查出真象,督出效果。下面,我结合县委督查室工作情况,谈谈开展督查工作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要备齐备强督查队伍。自2014年5月县委督查工作组成立以来,不断调整充实,整合力量按照经济部门、综合执法部门、党群部门、监管部门的分类分工,基本实现对我县工作督查全覆盖。

二要加强督查工作规范化建设。在健全制度机制上下工夫,科学制定工作流程,提高按制度执行、按程序办事的意识,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推进。今年,针对以往出现的多头督查、重复督查现象,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督查工作的通知》《__县关于建立健全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和县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着力提升督查质量,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抓好市、县中心工作的督查。围绕市委“__”工作思路和县委 “坚持一条思路,开展三个活动,实现四大提升,强化六项工作”工作目标,谋划全局,分解任务,制定全年督查计划,加强跟踪督查和情况报告,每季度对各单位完成情况进行督查考评,有力推动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是加强联合督查。树立县委督查权威,发挥县委督查室“总调控” 作用,建立联合督查新机制。凡以县委、县人民政府名义开展的督查活动,由业务部门制定督查工作方案交县委督查室统一安排督查活动。如,今年年初,我们县委督查室统筹协调县政府督查室、县纪委和县绩效办等部门,由县纪委编制督查方案,组成联合督查组深入9各乡镇139个县直单位对全县机关单位干部职工春节后到岗情况进行督查,有效提高了机关行政效能,促进干部执行力提升。

三是正确行使对单位及领导班子“一季度一考评”权利。根据县委赋予的权利,紧紧围绕“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目标,对乡镇、县直单位领导班子及成员进行季度考评,有效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干部执行力,推动工作“上档进位”。

督查工作要适应新形势、新常态,千忙万忙不能落实白忙,要说真的、干实的、打假的,才能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经过不断总结经验,我们建立完善了“一看二查三注重”的督查模式。

一是深入现场实地查看。凡涉及基层或需实地核验的事项,必到现场开展调研督查,查阅资料查看实情,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真实情况,不搞远程督查、遥控督查。如,对全县“三特”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的督查,我们分四个督查组逐一到各个示范基地查看并拍照,获取丰富的材料,形成了全面详细的报告。

二是坚持“跟踪督查”和“回访督查”。特别是在督办领导批示(指示)件和交办事项中,及时向涉及的县分管领导抄送领导批示件,让分管领导掌握情况,并督促抓落实;向受理单位提出具体的拟办意见并明确办理时限;派专人跟踪督办,核实办理结果。对重要事项进行回访,及时“回头看”、“再督查”。如,去年12月,自治区党委__清华书记到__县调研期间,将香港工商界知名人士考察团“美丽__·生态乡村”建设资金100万元捐助__县,根据__书记和市、县主要领导的指示,县委督查室持续跟踪督查资金使用情况和生态乡村项目建设进度,先后6次到项目实施地点查看工程进展,并督促责任单位于今年3月底按时按质完成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三是注重督查材料打磨,注重督查报告反馈,注重督查结果运用。每次督查活动结束后,都要整合资料,精益求精的打磨材料,形成督查报告向县委领导汇报,对重点内容、重要工作还要精心制作专题片。如,去年10月,我们着重对全县“十个工作新突破”目标任务、__乡开发扶贫“整乡推进” 等项目,采取联合督查逐项核验的办法,到一线进村屯,看材料拍图片,拍摄时长60分钟的《全县第三季度工作会议电视专题片》,有力的推动市委、市政府及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今年前三季度,对全县118个重大项目建设、县四班领导“五联”(联系重大工作项目、联系生态美丽乡村示范屯、联系贫困村、联系企业、联系移民点)和乡镇、县直部门“五抓”(抓好新貌新风、抓好生态美丽乡村示范点、抓好移民点、抓好村级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抓好“种、养、加”示范项目)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将督查资料和工作推进图片汇编成4册材料,及时向上报

告反馈,为县委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同时,注重督查结果的运用,实行季度、半年和专项工作督查通报制度,积极挖掘正反面典型事例,下发督查通报12期,并将督查结果与绩效问效问责相结合,有效推动全县各项工作的落实。

第6篇

这次学习参观考察了福州、瑞金、万安等地在工业发展、红色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的各种先进经验。学习考察期间,我们被这些地区在各自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所启发,有所感悟如下:

学习考察期间,福州市委党校赵凤玉副教授和钟诚讲师分别给我们上了一堂题为《加快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理论课。我被福州的工业发展道路所感叹,福州市紧紧抓住国家“一路一带”战略布局,把自身发展规划定位于国家“一路一带”战略中区域合作的重要平台、并且以赶超台湾再结盟台湾的思路所吸引,在更高起点加快推进福州新区建设。2015年9月,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的福州新区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重新扩大了城市框架,完善了城市规模。长乐滨海工业集中区于2002年挂牌成立,规划面积90多平方公里,全区规模以上企业100余家,工业产值有百亿,几十亿等各种企业。园区内主导产业为纺织业,上世纪九十年代,长乐市抓住纺织产业契机,积极引进承接,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纺织业基地,全国半数以上的纺织业出品都来自于此,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纺织产业链。我们参观的恒申合纤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于一体的上市民营企业。一走进恒申合纤科技有限公司,给我的感受非常震撼,颠覆了我们以往对工业企业的传统概念,工厂内绿荫遍地,有主球场、高尔夫球场等等运动设施;行政大楼有舒适的休息间,还有咖啡、茶水、饮料提供;并且配备有图书馆。车间整齐明亮,流水化作业,效率高;园区内处处可见人性化的建筑,宛如一个配套设施完善的城市,令人叹为观止。

瑞金,在这神圣的土地上,种下了中华苏维埃的心脏,沾

染了多少烈士的鲜血,承载了多少英雄的梦想,我睁开双眼,用

心感受,触摸到的是你过去的沧桑,拥抱到的是你曾经的辉煌,

感受到的是你别样的温暖,红都瑞金,给我的是难以忘怀的情

义。在沙洲坝旅游景区,听着讲解员细细深情的讲解,看着一张张革命历史图片,听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先辈们给我们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奋发图强,不怕苦、不怕累,有的是冲劲和干劲,这也正是我们党员干部应具备的职业精神,只有这样,祖国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其中最让人难忘的当属红井,井边木牌上的

14个大字述说着它的历史:“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这口井是红军来到沙洲坝以后,由毛主席亲手挖的,因此得名

“红井”。我们纷纷品尝了井中那又清又甜的井水。亲身的接触让大家对革命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经过学习教育,我终于理解了红都瑞金的精神是什么?就是革命前辈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的优良作风,建立农村根据地的路线,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慨。我们共产党人一定要像苏区革命烈士坚定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一定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重温党章,不断加强党性教育,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团结和带领广大的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今后我要学习红都瑞金的精神,弘扬红都精神,用红都精神来武装自己,继承先烈们的遗志,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团结战友,严格要求自己,为祖国的建设,为XXX的宏伟蓝图奉献自己的一切,做一名合格、优秀的共产党员。

第7篇

    11月13日至17日,单位组织我们到重庆、成都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学习美丽乡村建设和村民规范建房,几天的考察学习让我大开眼界,获益匪浅,对新农村建设有了更新更深入的了解。

走进先进示范基地,一股农业新村的浓郁气息扑面而来,海兰村的科学规划和产业发展,九凤村的九凤瑶池景点和垃圾分类处理新办法,南新村的规范建房和菜地建设、安能村的苗木产业发展…每到一处,统一规划建设的村民住宅、干净宽敞的村庄大道、美如风景画的村庄都让我们眼前一亮,无不展示新农村建设的风采。我认为这些示范基地都有以下共性:一是机制好,村名建房依山依势而建,错落有致,没有刻意排列但却自然、整齐、舒服;二是村落整洁规范,每处房前屋后清洁卫生,无乱堆乱放,无杂物;三是公共区域绿化好,村落的公共区域绿化整洁,虽没有统一的苗木,但是有花、有草、有树、有菜,因房而异,因地而异;四是污水排放好,各村居污水分散处理排放,房屋集中但污水分散处理,不集中排放,地表不见污水横流;五是垃圾分类处理好,路边不见垃圾池,每户都放置小桶,分类减量处理。

通过参观考察活动,我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给农村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前景有了直观的了解,我在白水镇担任新农村建设组组长,受到启发,我对白水镇西长片区的新农村建设有以下设想:

一、   明确定位,高标准做好规划

为建设美丽、低碳、环保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服务业、旅游业深化发展的要求,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拟计划用5至8年的时间打造出100个“中国农业公园“,近年来,白水镇党委政府以建设全省乡村休闲生态旅游强镇为目标,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能人参与”相结合的模式,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产业互动融合,将西长片区的建设定位为农业公园,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

搞好园区用地系统规划,让园区规划既有科学合理的产业融献布局,又有完善的功能分区,更有园区发展的明确目标设计,还有园区规划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二、培育企业,增强农业发展动力

西长片区先后引进湖南菁果、固佳农业、蓝莓采摘、华劲玫瑰、湘产园等10家特色农业公司,还有百年小吃品牌马复胜生产基地,现各家公司都已分别进入运营、建设阶段,企业发展初具规模与成效。引进的以公司+农户形式发展的富硒米业,投资2千余万元,完成了5000亩水稻生产基地合同,设备并注册了农耕富硒商标,要加大对其培育力度,使其形成完整的生产、加工、营销的一条龙状态。引进的湖南固佳农林果蔬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百果园水果产业基地,流转田地200亩、山地800亩,要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集水果种植采摘、观光休闲及商贸服务于一体的农业果园生态种植基地。

在之后招商引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西长片区整体发展规划,大力引进有实力的规模企业,继续引进拓展训练、露天温泉、水上乐园及儿童游乐场等乡村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形成更鲜明的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推动西长片区的发展。

三、强化服务,注入发展新活力

引入儿童教育娱乐为主的游乐业,打造服务优质、物美价廉的餐饮市场,打造青年旅社、风情名宿、露营场地,引入集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退伍老兵创业、企业员工拓展培训的军事基地,引入健康、绿化、高端的养老基地。另外聘请有实力运营、策划传媒公司,根据园区产业发展需要,办好有固定时间、场地,每年坚持,有地方文化特色和园区产业特色的主题文化活动,并且全方位,立体或策划宣传白水园区的发展现状和远景蓝图。提高园区社会知名度和市场人气吸引力。

四、挖掘文化,进行保护和开发

    西长片区内有始建于1720年,长43米、宽7.3米,高7.2纯天然巨石建成匠心独具的张公桥,有距今100余年历史,古色古香的闵家祠堂,还有旧址保持完好的督粮水府庙和始建于1506年,抗战期间毁坏又于2013年重建的玉林寺。还有落马桥,太子岭,杨奈子墓,楚侍卫墓,忠孝祠,密岩山,运来山等多处附着神话传说,传颂中华文化的历史古迹。我们要对古迹保护制定方案,明确措施,特别是要对张公桥形成了开发性保护的初步方案。

第8篇

群众工作是党的各项工作的基础,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任务和党员干部的基本职责。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推动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按照区委【2013】10号文件精神,开展“五联五帮”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和“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要求,努力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核心,进民宅、访民情、解民忧、保民安、帮民富、促和谐,使科学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百姓,让创先争优的成效经得起实践检验,着力营造和谐、平安、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

二、参加对象

乡政府全体机关干部、乡属部门单位负责人、各村三职干部。

三、目标要求

通过开展“五联五帮”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进一步拓展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内容,畅通群众反映情况、表达意愿的渠道,使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直接化、具体化、制度化、常态化,努力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机关作风有改进、民生问题有改善、经济发展上水平、基层组织得到增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目标。

四、联系对象

乡领导班子成员联系2-3户村民,政府机关党员干部根据工作分工,在蹲点村至少联系1户村民各村主职干部在本村至少联系1户村民。

联系户一般从党员户、经营大户、贫困户、空巢(留守)户、上访户或其他特殊家庭中选择。干部要根据单位职能、个人特点和特长等有针对性选择联系户。党群部门的干部应联系党员户、经济部门的干部应联系下岗户、会做思想工作的干部应联系上访户、有经营能力的干部应联系经营大户、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干部应联系贫困户等。

五、联系方法

(一)相互告知情况。干部要将自己的姓名、工作单位及职务、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和公开承诺事项等制成《民情联系卡》送给联系点和联系户,方便群众直接联系和经常联系。干部要对联系点和联系户的情况进行认真调研,详细记录联系点和联系户的基本情况、生产生活状况、反映的事项、需要解决的问题等,便于掌握情况、分析民情、确定帮扶措施。

(二)保持密切联系。一是定期登门入户。干部每月深系点和联系户不少于3次,一般选在月初、月中、月末或其他重要时段。干部在联系点和联系户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讨论。每年要在联系点或联系户家中召开一次由老党员、老干部、致富能手、困难群众、空巢老人(或留守儿童)、上访人员等参加的民情恳谈会,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和诉求,实打实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二是经常热线联系。干部要与联系点和联系户保持电话、书信、电子邮件等“热线联系”。坚持每周通一次电话,了解情况,农忙时节、重要节日或其他重要日子,也要及时向联系点和联系户打电话慰问和咨询情况。对有书写和上网能力的联系户,还可用书信和电子邮件联络。三是群众有需必到。平时联系点和联系户在工作或生活上有需求,干部要在3个工作日内上门,情况紧急的必须当日到达现场,及时帮助群众解决或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开展结对联谊。各党员干部要定期到联系点,与联系户共同参加学习培训、共同听党课、共同探讨问题,实现思想共同进步、能力素质共同提高。干部可与联系户进行家庭联谊,重要节假日或双方家庭的重要日子,可进行家庭互访,以此增进了解、融洽感情,从而推动工作。

(四)进行民情登记。实行民情登记制度,根据区统一印制的《“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主题教育活动记录本》,干部在联系点和联系户开展工作或平时联系时,要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收集和整理重要民情民意,认真记好《民情日志》。干部《民情日志》要详细记录联系点和联系户的基本情况、每次联系的内容、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措施和结果、基层组织和群众的评价等。干部《民情日志》要定期和不定期接受乡党委和上级有关部门检查,检查结果将作为单位年终考核、干部年度考核和干部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据。

(五)建立反馈机制。联系点和联系户要积极向联系干部反映本地及周边地区发生的事故、纠纷、案件、灾情、疫情、隐患等重要社情信息和群众意见、建议、情况反映等民情信息。干部要对掌握的社情民意进行梳理分析,采取撰写民情报告、召开民情协调会等方式,及时向各级相关部门反映和报告,并跟踪相关事项的办理、相关问题的解决情况。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党支部要高度重视,加强协调,严格按要求落实各级党员干部联系点和联系户,确保各单位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各项工作按时到位。

(二)积极探索创新。各单位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和特点,积极探索直接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要在联系方式、服务内容、增强工作效果等方面大胆创新,创造出具有本单位特色的工作经验。各单位还要注重改进工作方法,加强工作统筹,把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进行合理安排,统筹推进。

(三)严明工作纪律。干部下到联系点和联系户,要严格遵守“五不准”的工作纪律,不准相互宴请,不准酗酒,不准抹牌赌博,不准增加联系户的负担,不准影响联系户的正常生产生活。同时,入住联系户期间,自带生活用品,并向联系户支付伙食费。

第9篇

关键词:美丽乡村文化;问题;对策

文化是事业发展的根本性、持久性要素,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实现美丽乡村升级版目标,必须将文化建设纳入其建设全过程,紧紧抓住“文化”这个深层次因素,实现文化建设上的突破。在当前各地建设实践中,“美丽乡村理念融入并成为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还存在很大不足,美丽乡村文化建设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只有当文化的拥有者真正认识到了其文化的价值,才有可能对文化遗产做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因此说,乡村何以美丽的灵魂,恰在于是否能够形成‘文化自觉’。”文化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应是一项战略工程。只有将美丽乡村作为一种文化内化到乡村居民心里,构建美丽乡村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形成美丽乡村的文化自觉和集体人格,才能实现美丽乡村的永续发展。

一、美丽乡村文化的内涵

美丽乡村文化是以乡村自然生态文化和乡土文化为主要内容,基于乡村自然环境和乡村居民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及思维方式的总和。作为文化形态的一种,美丽乡村文化具有文化的基本属性和发展规律,同时又有着自身明显的文化特质,是对工业化、城市化的文化反思的产物。

美丽乡村文化具有传统性、开放性和地域性。它既是“天人合一”等中国传统自然观和乡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明显的传统性和地域性,又合理吸收和融合城市文化、工I文化和意识形态文化等文化形态,共同构成一个复合型文化体系,具有开放性。从长远来看,随着乡村自然生态、人居环境等方面的不断改善,乡村对社会的吸引力会不断增加,城市“移居”乡村人口数量势必不断增加。

二、当前美丽乡村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

认知理念有待转变提升。一是对于乡村文化与生态建设的“短视”。文化建设时间长,短期内很难见到实效。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地方政府更关注修路架桥、亭台楼榭等“立竿见影”的物质层面建设,对于文化建设积极性不高。二是乡村文化过度开发。部分地方将文化建设项目外包给企业,无中生有胡编乱凑的“创造”一些历史人物故事和形象,无视文化和生态的属性特征,野蛮开发、过度开发,使得传统乡土文化商业气息过于浓厚,文化缺乏生命力。三是是对西方文化和城市文化的盲目追捧。在乡村建筑风格上,跟风模仿西方建筑风格,在文化内容上热“移植”城市文化。

历史包袱有待消解。1. 美丽乡村文化的环境载体建设仍待加强。在长期的工业化、城市化建设过程侵占、破坏了大量的农田林地,造成了部分农村地区严重的土地、水资源污染问题。由于政策的延续性,农村地区仍然分散地存在大量小型加工厂、家庭作坊、养殖场等污染源。2. 农村地区历史文化建筑毁损严重。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法律保护、资金支持、居民改善生活条件的需求和城市扩张,农村地区古建筑倒塌、被拆除的不在少数,濒危的历史建筑绝大部分也位于农村地区。3. 文化主题“空心化”问题突出。人是文化传承的关键因素。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现实仍然迫使大量农民离开农村进程务工,而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几乎是农村中青年的全部。中青年是农村传统文化消费,传承的中坚力量和主流群体,这直接导致了农村社会文化的空心化。4. 村庄大量消失。目前村庄撤并、集中上存在过度化倾向十分明显,有的区县提出了“全域城市化”。村庄持续性的大量消失,势必造成美丽乡村“见景不见人”,“乡愁”无处安放。5. 部分乡村早期规划设计不够合理。早期的乡村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对乡村的地方文化和环境特征考虑,未能有效地保护和继承农村景观固有的传统风貌,导致富有乡村文化特色和田园风光的乡村景观遭到了严重破坏。

“反文化”现象抬头。表现为:1. 赌博、色情等低俗文化抬头。一些本地村民与外地不法分子相勾结,利用农村治安管理相对薄弱、风险小、房租低的特点,进行“设点赌博”。这些赌博行为不仅容易诱发一些家庭问题,也往往与涉黑组织、高利贷行为紧密相连,严重毒害了乡村的社会风气。而那些日常的“小赌”则更为普遍。一些基层文化管理部门将文化场所出租“创收”,任由“民间演出团体”借“文艺表演”之名,靠一些博得人气敛财,有的甚至长达数年之久。2. 非法宗教活动有所抬头。近年来,乡村地区宗教活动具有如下特点:信教群众数量越来越多,商业化建庙建庵比较兴盛,非法宗教场所比例较高。宗教商业化气息浓厚。一些合法的宗教场所成了旅游景点。一些宗教有着严格的集体生活,使教徒感受到了集体归属感,占领了乡村文化“空心化”后的空白。

建设不平衡现象明显。1. 城乡不平衡。相对于城市文化来说,农村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基础、人员素养、活动经费、服务数量和质量等方面都明显落后,文化活力较低。2. 村与村差异较大。各地在进行“美丽乡村”试点选取的时候,往往选取一些本来各方面建设基础较好的乡村。这些村庄在文化建设上本就超出了全市乡村文化的平均水平,获得“历史文化名村”称号后,又获得大量的文化社会资源。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村庄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少,根本没有资金用于文化活动支出。3. 群体不平衡。根据专业机构连续几年的调查,乡村地区不同群体对于文化活动的满意度上,老年群体的满意度最高,中年群体次之,青年群体的满意度最低。这也从侧面验证了青年不愿留守乡村的原因。4. 建设与管理不平衡。在现有的申报体制、考察评估体制下重项目申报、轻项目管理,重资金投入、轻制度建设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缺少管理、多头管理问题比较突出。

三、推进美丽乡村文化的对策建议

转变基层政府认知理念。政府掌握着大量的政策资源、文化资源、财政资源和社会资源,其认知理念如何,从根本上决定着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成效与成败。在美丽乡村如火如荼推进的现实情境下,政府理应确立关于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如下理念,一是“文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工程。美丽乡村在本质上是一种观念、价值、精神;只有真正形成一种文化,成为乡村居民乃至整个社会“内化于心”的价值观念,才能实现建设上的根本保证;二是生态价值高于经济利益。真正确立“生态环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的事业”的理念,“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乡村经济的一时发展;三是文化建设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美丽乡村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事业,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连续努力,需要数届政府持续不断的坚持,不可能一蹴而就。

加强乡村群体文化“自建”能力培育。一是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文化创造力。立足农村,从农民的生产生活出发,充分发挥民间文化和乡土文化人才的才能与智慧,既要创造出农民喜闻乐见而又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村文化,又要把“送文化”与“种文化”更有效地结合起来,将农民从文化建设的局外人到局内人的目标,从被动地参与者到主动地创造者的转变;二是培育乡贤群体。鼓励退休老教师、老干部等知识群体“告老还乡”,成为美丽乡村文化建设一支新增的乡贤力量。发挥新乡贤在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生态保护上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村规民约、敦风化俗、家风家训建设和乡村治理,引领农村社会新风尚;三是加强农村地区文化教育工作。文化的现代化说到底是人的现代化,美丽乡村文化的提升从根本上决定于乡村主体的文化素养。为此,必须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千方百计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同时,要大力加强对农民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集体意识、文化意识教育。

加强美丽乡村文化体制机制建设。完善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相关制度,适时制定“美丽乡村文化建设规划”。构建美丽乡村文化发展战略,实现稳定发展、持续建设。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进一步统筹城乡、村村文化建设,实现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民间文化艺术的扶持力度,推进“三农”出版物出版发行、广播电视涉农节目制作和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创作。大力开展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实现农村、城市社^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加大对那些经济条件差、文化基础薄弱乡村的倾斜,实现村村适度平衡,共同繁荣。

加强美丽乡村文化理论研究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一是继续加强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工作,积极开展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工作,开展田野调查,深入挖掘乡村地区历史文化遗产和内涵;二是加强美丽乡村相关技术人才培养。美丽乡村文化的传承和文化产业的开发,需要大量的乡村规划与设计、古建筑恢复与保护、民间艺术传承、乡村文化创意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和传承人员。可以通过在有条件的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一批直接面向美丽乡村建设、扎根乡村的实用型中、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做好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相关配套工作。文化是环境的产物。“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诸生态层面不是各自单线影响文化生成,而是通过组成生态综合体,共同提供文化发展的基础,决定文化的大略格局和走向”。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离不开乡村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同步推进。要继续加强农村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绿色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继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带动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政治文明建设。坚持把加强村级民主管理作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积极推动村级民主管理创新,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听证制度,做到美丽乡村建设的事情群众提、群众议、群众监督,村级民主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推动乡村组织文化建设。推动乡村规划、乡村文化建设“多规融合”,实现乡村土地利用、环境保护、文化保护、林地保护、水资源、文化旅游、社会事业等各项规划的衔接,确保乡村各项规划参数一致,以实现乡村空间布局的优化。

参考文献: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第10篇

非常荣幸今天能有机会陪同各位领导视察我镇的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工作。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镇10所幼儿园的全体幼教工作者和900名在园幼儿,对各位领导的光临,致以热烈的欢迎!并祝各位领导在今天全程的视察工作中,心情愉快、一路顺风!

我们**镇坐落在滦河西畔,平青乐公路中段,自古便是三县通衢,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全镇共辖45个自然村,覆盖人口35000人。改革开放以来,**镇的经济文化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得到了迅猛发展。全镇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同时深入开展专业村建设、大力扶持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两高一优农业为基础、以特色种植养殖为辅助、以跨门类的多重个体私营经济为有益补充的多元化社会产业结构新格局,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在这种良好经济、文化态势的支撑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镇的学前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下面,我将陪同各位领导考察**独立幼儿园。

下面我将陪领导们来到位于**村西侧的**镇中心幼儿园————

首先,我为各位领导介绍一下**村的基本情况。**村自元朝建村,村名取长久安宁之意,表达了**村民世世代代古朴、淳厚的和谐民风。全村有千余名人口,有着优越的政治、文化条件。多年来,该村依托镇政府建设规划,逐渐形成了以农业

生产为主导产业,以商业、餐饮服务性行业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经济发展格局。政府门前新建的商业一条街、即将完工落成的镇中心广场商贸区、村西的纺纱工业区为全镇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这就是我镇政府今年规划兴建的中心广场商贸区,前期建设投资六百万元。商贸区落成后将同时兴建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商贸区将成为我镇经济文化贸易中心,为丰富全镇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提供良好条件。

下面我们将走上省道平青乐线。

这条公路就是纵穿我镇的省道——平青乐线,它北起平泉,经青龙、滦县、向南直抵唐山港。

**庄独立幼儿园位于南孙庄村西,滦河大堤脚下,滦乐灌渠东岸。服务区内共有**庄、**庄、**、***4个自然村。区域内主要以蔬菜、林果种植和奶牛养殖业为主。滦河大堤内外已成为我县较大规模的蔬菜、林果集散地。奶牛养殖也具备了很大规模,2004年,滦河大堤外建成了唐山地区最大的奶牛营销基地——山东蒙牛贸易有限公司。为本地奶牛养殖业向国际化、专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在这种大规模、集约型发展的良好态势下,广大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这就是著名的滦乐灌渠,它是滦河下游的一个分支,是上世纪

五、六十年代人工开凿的,南至**县境内的长芦大清河盐场,为两岸的水稻生产发挥了很大作用。现在已经进入了秋冬枯水期。

**庄幼儿园————

下面我们即将来到我县著名的笤帚加工专业区——**庄、*庄、**庄三角区。这个区的笤帚加工有着60多年的历史,主要原料是高粱尾苗,手工制成。这村的大笤帚以用料精选、工艺精湛、做工精美而闻名,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以及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人民生活富足了,笤帚加工专业村村的名声也越来越大。2003年,*庄村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并在市场报等新闻媒体上报道。同年,中央电视台“金鲤鱼剧组”以**村为背景,以笤帚加工、养鱼等农村产业为主题,拍摄了农村题材的电视剧《鲤鱼跃龙门》,曾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播出。做工精美的笤帚、景色秀丽的鱼塘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在我们经过的鱼塘,就是央视剧组的外景地之一——*庄鱼塘,这个鱼塘水域宽广,鱼类繁多,面积达到30多亩,经常吸引很多的钓鱼爱好者前来垂钓。

**村笤帚加工业的发展,带动了邻近村**庄、**庄的发展,现在这个笤帚加工专业区已经成为我镇专业村建设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幼儿园——————

各位领导,下面我将陪大家视察**幼儿园。由于这段路途比较长,请各位领导稍事休息。

喝水

水果

下面我们将要经过的是号称北国鲜桃之乡的**村、**村特色产业种植林带:改革开放以来,这两个村凭借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超前的经营理念、科学的管理技术、合理的市场运作,将鲜桃的生产和销售贯穿一年四季,尤其是大棚反季鲜桃更是创出了品牌,远销京、津、唐、秦各市乃至全国各地,从而成为有较高知名度的鲜桃之乡。

奶牛养殖业也是**村的一个特色产业,在本地有很大的影响。从村中穿过,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养殖户的奶牛,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在村西头还有蒙牛乳业投资兴建的挤奶大厅,大家请看——

下面我将要陪同各位领导来到我们视察的第一站——**村:

**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更是因早年间村东有一群美丽的温泉而得暖泉之村名。暖泉群常年喷涌着温暖的泉水,形成了美丽的小清河,清流婉转,直入渤海,同时也养育和滋润了小清河两岸成千上万的**父老乡亲……

“7.28”唐山大地震之后,随着地质的变迁,美丽的暖泉群停止了奔涌,小清河也静静地沉默了。但温泉养育的**村民却靠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形成了以油料加工和棉麻制品加工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尤其是村东的**县第二棉麻公司,更是创出了“美丽暖泉,全县二棉”的美誉……丰富多彩的经营渠道,为全村人创造出了美好生活。下面我们要为各位领导展示的就是位于**村中部的**幼儿园。**幼儿园——————

告别了美丽的暖泉,我们将来到**幼儿园。**幼儿园辐射3个自然村,辖区内经济状况非常好:**村和**村都是起步较早的纺纱专业村,纺纱业已经成为这个区域的主导产业,同时,纱厂的发展也吸纳了周边大量的农民工就业,带动了村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

**幼儿园就位于乐营村村东————

下面我们将要经过的是**村。这村主要是以蔬菜生产为主,一年四季都产出各种时令蔬菜或反季蔬菜,尤其擅长冬季暖棚韭菜的管理,每家每户冬季都能创出可观的效益,村民生活都比较富足。

韭菜棚

日光温室

前面要经过的是**庄村。这个村也是主要以纺纱业为主导产业,是我镇纺纱业的主要发源地和生产、营销基地,棉麻加工和气流纺纱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产品销往北方各省市。除了纺纱业之外,**庄村的生猪和奶牛养殖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现在我们经过的就是这村的养殖专业区,每天都吸引很多的客商前来洽谈业务。

现在我们即将来到的是**幼儿园,这园辐射**、**、**、**等自然村,区域内**村是著名的木材加工专业村,现在全村的木材加工企业有近60家,带动了区域内就业和经济状况的改善。其他村主要以两高一优农业和畜牧养殖业为主。

**子幼儿园————

第11篇

根据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预通知精神,我重点学习了《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森林防火条例》、《云南省森林防火条例》《云南省森林条例》、《云南省珍贵树种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做了系统了解,经向县内有关职能部门调研学习,本人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了进一步认识,我们**作为欠发达地区,唯有生态是相对富足的资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子孙万代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决定了我辈当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政治责任,以严的整治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依法打击非法猎杀和经营利用野生动物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做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以严的措施保护好森林资源,依法打击违法使用林地、采伐林木等行为,切实做好森林防火等防灾工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加快建设“天蓝、水清、土净、地绿”的美丽**而不懈奋斗。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共分7个专题: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人民自觉行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初在云南考察时强调,云南作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的宝贵财富,并明确要求云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他要求云南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春节前夕,习总书记再次视察云南工作同样强调了对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对于云南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二、我县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概貌

我县“十三五”以来持续发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显著。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上,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深入推进,善洲林场荣获中国生态文明先进集体称号,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稳步推进,土壤环境质量优良,大力开展绿化造林,完成人工造林2.7万亩,森林覆盖率50.03%。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2万亩、有序流转土地9.5万亩、建设特色产业基地35万亩、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30万亩、建设高稳产良田1.8万亩,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完成一河一策、一库一策方案编制,全面推行“河长制”,明确县乡村三级河长,100%覆盖河道、水库、小坝塘、水库配套渠道项目430多件,水利投资3.21亿元,公路基础设施完成投资88.69亿元,一大批美丽公路、美丽河湖项目提升优化了全县农业生态环境。

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上,深入推进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农村“七改三清”,县城网格化、环卫市场化、交通精细化管理成效明显。“一河十湖”稳步实施,一大批高品质地产项目、市政配套项目相继建成。星级景区创建成效明显,善洲林场4A,野鸭湖、石瓢温泉、娲女温泉3A,年接待游客160万人次,增长18%。旅游总收入14.5亿元,增11.5%。中央环保督察云南、省委环保督察保山反馈**问题得到全面整改,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和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工作,蒋家寨水库污染防治项目全面投入使用,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利率100%。查处2887宗违法建筑,拆除违章建筑6万平方米,累计拆除47万平方米。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6%、污水集中处理率90%、集镇公厕覆盖率100%。城镇面积21.7平方公里,县城8.48平方公里,集镇13.22平方公里。县城绿化面积312万平方米,新增园林绿化面积17万平方米,城市绿化率40.8%,城镇化率42.5%。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木老元乡入选云南省首批少数民族特色小镇名单,大中村、西山村入选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单,姚关镇、旧城乡大田坝村创建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乡村,姚关镇山邑村评定为省级美丽村庄。

三、党校学习研究宣传生态文明思想的重点

作为新时代的党校人,在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上,必须重点从三方面入手开展学习研究宣讲工作:

一是培育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公众参与。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树立人和自然平等的生态文明意识。建立生态意识教育和宣传两大体系,全面提高公众生态意识, 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引导公众绿色生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第12篇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理念 大美南阳 考核 法治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南阳市六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坚持绿色引领,建设既丽且康、民富文昌的大美南阳。充分发挥南阳大山水、大生态、大空间、大文化的优势,加快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实现经济富庶美、城乡协调美、环境友好美、向善思进人文美。报告以“绿色引领”为主题,赋予“大美南阳”以新的内涵,从经济富庶美、城乡协调美、环境友好美、向善思进人文美统揽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生态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任务和措施高度统一,方式方法非常具体,让人眼前一亮、为之一振。市六次党代会报告关于“大美南阳”建设的表述,第一次给我们回答了建设“大美南阳”的内容是什么,实现“大美南阳”的路径是什么,准确地阐述了“大美南阳”建设的内涵和外延,为我们展现了南阳未来的宏伟蓝图和美好前景,非常令人期盼和倾心向往。报告主要从四个层面阐明了“大美南阳”建设的内涵和外延,使大美南阳建设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加扩展。

第一、从经济发展层面上讲,报告提出“美”的表现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彰显经济富庶美。“美”的目标是:以供给冉峁剐愿母镂主线,努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高成长服务业大市、现代农业大市。

第二、从城乡建设层面上讲,报告提出“美”的表现是:建设现代山水田园城镇体系,彰显城乡协调美。“美”的目标是:尊重城镇发展规律,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绿色打底、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第三、从生态建设层面上讲,报告提出“美”的表现是:打造自然生态的绿水青山,彰显环境友好美。“美”的目标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厚植绿色优势,推动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

第四、精神文明建设层面上讲,报告提出“美”的表现是: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彰显向善思进人文美。“美”的目标是:南阳有五千年文明史、两千七百年建城史,要深入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宝库,推动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让博大厚重的历史文化焕发时代光彩,让大美南阳更加耀眼夺目。

一、在思想上,秉承“绿色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新理念、新发展既是新一轮的机遇,也是新一轮的竞赛。谁在这一轮竞赛中表现优秀,谁就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胜出。徘徊于粗放、不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再大、再著名的城市都必将衰落。有没有用绿色理念洗礼头脑,有没有用绿色理念来占领、掌握和充实我们的发展价值观,是我们能不能在绿色发展竞赛中胜出的关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规划的五大理念之一,就是把“绿色发展”从过去常规手段的环境治理提升到政治任务的高度,是一种新的治国理政理念。打造自然生态的绿水青山,彰显环境友好美的目标。我们在持续保护好南水北调“水龙头”水质,建设好“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的关键时期,将绿色发展作为引导发展、推动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重要遵循,用绿色发展理念“绿心绿脑绿髓”。我们在要在价值观、发展理念直至灵魂深处,将绿色发展作为引导发展、推动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重要遵循,用绿色发展理念“绿心绿脑绿髓” 。就是要把绿色的理念内化为人们的绿色素养,外化为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企业的绿色产业、绿色产品,政府部门的绿色管理、绿色治理方式;要不仅体现在领导干部政绩观的转变上、落实在企业的绿色转型上,更要内化在每个公民的行为范式中,用绿色发展厚植美丽家园,把政绩融在清水里、丰碑刻在青山上。

二、在保障上,依法保护生态环境

在立法上,加强地方立法,构建制度保障体系。建议利用地方立法权尽早出台《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在法规中明确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把原则性的内容具体化,把模糊性的规定标准化,一方面可以让企业、社会公众掌握标准,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执法单位用“法无授权不作为”来推卸执法责任。在执法上,针对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难题,要采取多途径予以解决。一是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加强部门联动,区域合作。建议检察机关牵头,监察局、法制办配合,由发改委、环保、国土、农业、水利、住建、林业、公安、法院等有关部门组成,建立生态文明建设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出现的问题,形成联合执法强大合力;二是细化执法标准,减少执法混乱;三是增加编制,引进人才,扩大执法队伍;四是加大财政投入,购买执法设备,提高执法装备水平;五是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各个执法部门的执法水平;六是加强监督,排除人为干扰。六是强化环保部门的职责和能力。建立健全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健全举报制度;建立统一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在司法上,加强“两法”衔接,发挥司法保障作用。一是增强行政法规和刑事法律的衔接性。一要明确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获取的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要从立法和具体操作程序两个层面完善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监督权;要对两法衔接的运行机制进行立法保障,从其严肃性和强制性保证衔接工作的顺畅执行;要正确解决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竞合问题。二是拓宽监督渠道,加强检察监督职能。要加强与市委、市人大和市政府的联系,通过出台重大行政执法活动报告制度,举行行政执法联合检查等,及时了解行政执法机关办案情况;要进一步明确拒不移交刑事案件的法律责任。对于拒不移交的,可向渎职侵权检察部门移送线索,依法追究行政执法人员不移交刑事案件的刑事责任;要加强对公安机关的立案监督,防止当立不立,不当立而立的情形。三是加快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积极构建新型网络共享平台,实行信息多方横向和纵向通报制度,即县级各成员单位以及相互对应的市级与县级单位定期互相通报案件办理、机构、人员、相关法律、法规变动情况。加快该信息共享平台有利于整合案件信息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也有利于增强行政权力运行的透明度,遏制腐败、并推动“两法” 衔接工作快速发展。四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于不执行联席会议决议、监督建议等或者对该移送案件不移送的、以罚代刑的、该立案案件不立案的、渎职徇私的,情节轻微的给予警告或更换案件承办人,对于经警告后拒不改正、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相应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五是司法体制上要有突破。

三、在考核上,完善奖惩机制

一要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在绩效考评中的比重。河南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定了27项指标,其中10项为资源环境指标,并且这10项全部是约束性指标,这是一个重要的导向。建议学习贵阳经验,将各县区划分为近郊、平原、丘陵、山区、园区阻类地区进行差异化考核,将最高权重提高到30%,以更好地发挥“绿色指棒”作用。二要加大追责力度。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南阳市环境保护综合目标考评办法》规定,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建议纪委监察局牵头、组织部、检察院参加、从举报记录查起,从执法记录查起,追究不作为、乱作为责任。要建立村级负责人和公益林护林员责任追责机制。对默许、纵容、包庇造成环境损害的,要从严追责,坚决依法予以打击。这是执法最基础最基本的工作。三要建立奖励机制。建议学习四川省绵阳市和贵州省贵阳市的经验,拿出专项资金,设立绩效奖励,激励干部职工。四要探索建立离任环境审计制度,并与绩效奖励挂钩。实行年度考评计奖,离任审计兑付。

四、在宣传上,加强法治教育

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市、依法推进“大美南阳”建设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一是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抓住关键少数,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生态文明法治教育。建议在市委党校主体班设立生态文明法治教育课程,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二是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法治宣传。各行政执法部门和刑事司法部门,要认真落实“谁执法谁宣传、谁主管谁宣传”普法责任制,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宣传部门要牵头组织各新闻媒体,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微博、微信等宣传阵地,全方位多层面宣传新《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生态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广泛宣传环保知识,弘扬生态文化,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倡导生态、环保、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I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同时要报道先进典型,曝光反面事例,进行负面典型警示教育;要与工、青、妇等社会团体结合,开展生态文明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厂矿、进农村活动。三是要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市县两级财政要舍得拿出奖励资金,制定简便有效的兑现办法,鼓励公众检举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并严格为举报者保密,以公众参与监督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四是引导环保社会组织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环保社会组织没有编制限制,成员来自各行各业,热心环保事业,对环境污染案件信息源广、灵敏度高,对违法追诉能力强,只要引导好,就能发挥其积极有效的作用。五是加强基层社会单元的环保工作。把环境保护作为社区、村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参与环保工作,使每个公民在享受环境权益的同时,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法定义务。

五、在“四美建设”上,实现新的突破

1. 经济富庶美”建设方面,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更加突出先进制造业主导地位

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南阳行动,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做优做强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绿色食品三个千亿级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汽车及零部件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

(2)超常规发展高成长服务业

顺应产业转型升级和消费需求升级趋势,以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街区建设为载体,推动生产业高端化、生活业精细化。加快发展金融产业,努力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加快发展物流产业,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打响“‘宛’若仙境、颐养天堂”旅游品牌,建设国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3)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以集约、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方向,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大农业做成大特色,把大特色做成大产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使现代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和支撑。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有机农业力争突破100万亩。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4)强化基础能力支撑

加快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强化“三专”推进,建成郑万高速铁路、蒙华煤运通道,建设西十、栾西、周南、鲁唐、桐邓等7条高速公路和丹江口水库环库公路等,全面提升南阳交通优势。建成煤电运一体化、天池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建成全国新能源示范城市。

2. 在“城乡协调美”建设方面,建设现代山水田园城镇体系

(1)强化规划引领

按照“一主一副两轴四极五城多点”市域城镇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市域空间规划。强化中心城区主导地位,加快推进“一心六组团”发展,支持邓州建设市域副中心城市,打造宁西、焦柳铁路和二广、沪陕高速“双十字”城镇隆起带。把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推进“多规合一”。

(2)全面提升中心城区“两度两力”

围绕建设豫鄂陕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持续推进以产立城、以水兴城、以文塑城、以绿靓城,扎实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着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和宜居度、承载力和辐射力。

(3)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坚持把强县与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培育发展充满活力、特色化、专业化的县域经济,力争唐河、新野、西峡进入全省20强,镇平、淅川、方城、内乡进入全省30强。

(4)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统筹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社会管理“七个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 在“环境友好美”建设方面,打造自然生态的绿水青山

(1)构建和谐共生的功能区系统

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划定生态保障区、农业主产区、核心引领区、支撑协作区,按照功能分区有序引导产业布局、人口分布,促进城镇建设与资源环境相适应。坚守1490万亩耕地红线、1630万亩林地绿线、400万亩水域湿地蓝线,适当增加生态用地,保护和扩大生态空间,做到生态优先、动态维护、有序发展。

(2)构筑生态安全体系

持续开展大造林和大绿化,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净土工程、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美丽宜居环境。

(3)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区、资源再利用产业基地和静脉产业园。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推广绿色节能技术,发展绿色环保产业。

4. 在“向善思进人文美”建设方面,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1)增强文化竞争力

树牢文化自信,加强传承创新,突出汉文化主基调,彰显楚文化风韵,打造好武侯祠、医圣祠、汉画馆、张衡博物馆等文化地标,赓续南阳文脉。重点抓好卧龙岗、张仲景中医药、镇平玉雕、赊店商埠、内乡县衙等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以上,加快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

(2)凝聚正能量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城乡社会文明程度。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持南阳作家群创作更多优秀文化产品,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实现“文化小康”。传承崇文厚德的优良家风,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南阳。大力弘扬躬耕精神、忧乐精神等南阳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中汲取营养、提升修养;大力弘扬移民精神、农运会精神、“编外雷锋团”精神,继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感动南阳人物等评选表彰活动,让“南阳好人多、人人学雷锋”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