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快速检测技术论文

快速检测技术论文

时间:2022-05-12 19:44: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快速检测技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快速检测技术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环境保护;检测技术;生态发展;可持续

我国的环境检测技术的研究相对于国外来说起步比较晚,仅仅有三十年的时间,但是在这三十年中,环境检测的方法经历了从无到有,并且达到了三百多项,这一巨大成果的取得标志着我国环境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完善。我国环境检测技术体系把重点放在环境质量检测和质量控制工作上,始终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工作。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境检测技术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可以促进环境的保护,对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一、 近年来,环境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的环境检测技术起步比较晚、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在环境检测技术体系的构建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比如,在环境检测技术体系的构建中,忽略了对检测软件的建设以及现代信息自动化检测技术的运用,忽视了环境检测的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和环境检测的预警能力的应用等等,这些问题的忽略导致环境检测技术体系的职能难以正常发挥,从而影响了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保护,滞后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善和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我们必须要加快环境检测技术的建设,不断完善环境检测体系。

二、 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它是一种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随着社会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在许多方面已经开始渐渐影响社会的发展,面对这种问题,我国提出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能最大程度的协调环境的保护与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能够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由此可以看出,生态可持续发展,不仅能够改善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促进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而且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 环境检测技术在生态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环境检测技术可以对水源污染、水土流失、物种多样性等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检测和监控,通过对数据的及时采集和分析,对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所正确的了解,从而能够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政策,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1、 环境检测技术的构建

环境检测技术的构建首先要注重环境检测观念的改变,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加大环境检测技术的硬件投入时,还要注重培养环境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为环境监督执法提供基础保证,建立对现代企业环境保护工作、污染治理的技术支持机构,加大对现代企业污染排放的监督,从而减少污染源的排放。同时构建环境检测技术的预警体系,促进环境检测技术体系的完善。环境预警能力对我国的环境保护、污染灾害的治理有着重要的作用,环境预警对避免重大灾害事故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要形成以现代信息自动化检测技术为中心的环境检测技术体系。信息自动化检测,不仅能够提高环境检测的工作效率,而且能够实现环境实时在线的监测,促进监测工作质量的提高。最后,要以环境检测技术体系构成要件强化为基础,实现环境检测技术体系的完善与建立。加快环境检测技术体系相关法律的完善,以法律规范实现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规范与指导。

2、 环境检测技术在不同生态问题中的应用

环境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对不同的生态问题进行监控,从而提出及时有效的解决办法。比如,污染问题。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源污染等问题都属于环境污染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同时危害了资源的利用,阻碍了社会的发展。环境检测技术可以通过在不同的污染点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污染源头,控制污染排放。同时环境检测技术的应用,有效的对企业和个人的污染排放进行制约,减少了污染排放,环境污染问题自然的到改善,这就实现了环境、资源与人口之间的协调,有利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再比如,在水土流失问题中的应用。对水土流失问题的分析需要长时间的数据采集,环境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的满足这一要求。环境检测技术可以对水土流失问题进行数据采集,通过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的水土流失情况,环境检测人员可以从中发现规律,制定改善水土流失的方法。同时,环境检测技术可以将水土流失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从而发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而言之,环境检测技术体系的构建对我国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实现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环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只有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满足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良性循环。因此,积极建设环境检测技术,构建环境检测体系,可以促进环境保护的开展,从而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余财金 论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的构建【期刊论文】华章-2012

[2]张亚斌 郝俊江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期刊论文】小城镇建设-2011

第2篇

关键词:平整度直接式检测类响应式检测类

一、引言

平整度检测贯穿于路面施工质量检测、评定、验收及运营期路面质量检测等环节,其检测设备、原理和方法多种多样,检测结果因检测设备不同而有较大差异。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平整度检测技术处于领先水平。美国有多家公司研发和生产路面平整度检测仪,其中包括ICC公司生产的惯性激光断面仪和手推式断面仪;FACE公司生产的DIPSTICK(步进式断面仪)和手推式断面仪,及South Dakota DOT生产的惯性激光断面仪等(澳大利亚ARRB生产的手推式断面仪和惯性激光断面仪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市场)。

我国平整度检测技术的研究相对落后,由于公路建设的需要,在“七五”期间,由交通部公路研究所和西安公路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分别研制了颠簸累积仪和八轮仪等平整度检测装置,目前已在中国市场上有了一定的应用。在过去的十年中,有过一些应用和理论的研究,如我国规范规定了几种用于不同工程阶段、不同结构层次的平整度检测设备和相应的检测、评定方法,但总的来说在技术方面突破不大。近年来国内在仪器的评价和相关性的研究方面也开展了一些工作,2001年交通部组织开展了平整度检定规程研究,并已初步完成。

二、路面平整度检测仪的基本分类

,q4U5e7lJ公路,交通,交通知识,交通技术,高速公路,国道,设计,工程软件,论文,规范与标准,交通量预测,路基路面,交通工程,监理,职称考试,注册工程师,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交通产业,智能交通)p%fzS$ZnP公路,交通,交通知识,交通技术,高速公路,国道,设计,工程软件,论文,规范与标准,交通量预测,路基路面,交通工程,监理,职称考试,注册工程师,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交通产业,智能交通路面平整度的仪器主要有两大分类:第一类为纵断面测定(直接式检测类),即测出路面纵断面剖面曲线,然后对测出的纵断面曲线进行数学分析得出平整度指标。第二类为车辆对路面的反应测定(响应式检测类),即测出车辆对路面纵断面变化的力学响应,然后对测出的力学响应进行数学分析得出平整度指标。对响应式检测类而言,其平整度指标的换算主要是通过对标准仪器测得的结果进行标定而得到。通常,第一类检测方法可用于路面施工质量验收与评价,而第二类检测方法主要用于路面周期性评价。但第二类检测仪器常要借助于第一类检测仪器进行指标标定。

1、直接式检测类

对直接式检测类平整度检测仪而言,主要的平整度指标为国际平整度指标IRI(InternationalRoughnessIndex)。国际平整度指标IRI是被广泛采用的路面平整度指标。国际平整度指标IRI的优点是具有很强的时间稳定性和空间稳定性,这使得不同时间和地点检测的国际平整度指标IRI值可进行直接比较。T c5Xv%g7^XZe公路,交通,交通知识,交通技术,高速公路,国道,设计,工程软件,论文,规范与标准,交通量预测,路基路面,交通工程,监理,职称考试,注册工程师,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交通产业,智能交通国际平整度指标IRI的计算是基于四分之一车辆仿真模型。四分之一车辆仿真模型是用于模拟车辆在实际路面行驶时车体对路面纵断面起伏波动的动态响应。J,y,[6\Lf省略

"H+`&U;pM3Fj$uc

四分之一车辆仿真模型用于模拟车辆机械系统在路面纵断面曲线输入的激励下的动态响应。通过四分之一车辆仿真模型计算模型车车辆悬挂系统的单向位移量,将各次计算的单向位移值累加(单位为m)并与路段长度相除(单位为km),既可以得到国际平整度指标IRI,其单位为m/km。国际平整度指标IRI计算的数学过程极其繁琐,具体计算公式可查阅有关资料。应该强调的是国际平整度指标IRI必须先获得路面纵断面剖面曲线,然后将路面纵断面剖面曲线输入到四分之一车辆仿真模型,由四分之一车辆仿真模型计算国际平整度指标IRI。事实上,几乎所有的自动化路面断面曲线检测系统(直接式检测类)都包含国际平整度指标IRI的计算软件包。因此只要获得路面纵断面剖面曲线,就能较易获得国际平整度指标IRI。 B$~4ZdI[mjCk公路,交通,交通知识,交通技术,高速公路,国道,设计,工程软件,论文,规范与标准,交通量预测,路基路面,交通工程,监理,职称考试,注册工程师,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交通产业,智能交通2、响应式检测类 e V4k[ \8?;V响应式检测类的检测对象主要包括检测车辆的动态垂直加速度和垂直位移。当平整度检测仪检测的对象是车辆的动态垂直加速度时,此类平整度检测仪可归为电子响应式检测类;当平整度检测仪检测的对象是车辆的动态垂直向累积位移量时,此类平整度检测仪可归为机械响应式检测类。

三、主要特点

1、直接式检测类主要特点是:

(1)能得到路面纵断面曲线,根据纵断面曲线,平整度特性可直观地反映出来。

2|

GGphu/uo8C省略)o ^A8P?S省略(2)测得的路面纵断面曲线可输入到仿真数学模型而得到车辆对路面纵断面变化的仿真力学响应。过去的实验和研究已证明这种仿真响应与真实的车辆响应有很好的相关性。

AU8VB9oZ公路,交通,交通知识,交通技术,高速公路,国道,设计,工程软件,论文,规范与标准,交通量预测,路基路面,交通工程,监理,职称考试,注册工程师,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交通产业,智能交通3n(^xO#FJo9i T省略(3)检测路面纵断面曲线是较难的,尤其是长波长纵断面曲线,其原因是难以从检测仪本身直接取得路面纵断面垂直高度参照点。比较可取的方法是从检测仪本身的垂直加速度或与水平线的夹角之中间接地取得垂直高度的参照点。

(4)由于此类检测仪能得到路面纵断面曲线,因此可直接用于新路面施工质量的验收与评价,使验收部门有客观依据决定施工质量的优劣。

1sS|7c}`省略(5)若此类检测仪能测出长波长和短波长路面纵断面曲线,则可作为标准参照仪

`AwX'pCc0h

t8wv!P1m"Z2w用于对其它平整度仪进行标定和作相关分析。 ^+} ~U5U3l省略Ot*dFUa9qd$s)GO公路,交通,交通知识,交通技术,高速公路,国道,设计,工程软件,论文,规范与标准,交通量预测,路基路面,交通工程,监理,职称考试,注册工程师,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交通产业,智能交通2、响应式检测类主要特点是:

H)?

J9k$v2e5e(`&n公路,交通,交通知识,交通技术,高速公路,国道,设计,工程软件,论文,规范与标准,交通量预测,路基路面,交通工程,监理,职称考试,注册工程师,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交通产业,智能交通 (1)此类方法的依据是车辆对路面纵断面垂直高度变化的力学响应,如振动等,然后对这种响应进行数学分析,从而得到平整度指标,如垂直加速度均方差和颠簸累计值等。

(2)由于此类检测方法相对于第一类方法要简单,检测速度要快,因而适用于高速检测和长距离检测。 (3)此类方法无法得到路面纵断面曲线,因而主要应用于现存路面平整度评价。

(Ap3Z9_ q公路,交通,交通知识,交通技术,高速公路,国道,设计,工程软件,论文,规范与标准,交通量预测,路基路面,交通工程,监理,职称考试,注册工程师,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交通产业,智能交通(4)由于无法得到路面纵断面曲线,此类检测仪需依赖于能测出长波长和短波长路面纵断面曲线的平整度检测仪对其进行标定和作相关分析。

四、平整度检测仪的标定方法

1、基本原理

响应式平整度检测仪主要依据检测车对路面不平整的动态响应来获得平整度的指标的。因此,检测本身的机械性能将直接影响到平整度检测的结果。从概念上讲,不同的检测车针对同一条路面将会有不同的动态响应,即便是同一台检测车,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其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针对这两种性能前后时间的不一致性,在路面平整度检测的实践中,往往采用技术标定(也称系统标定)的方法来使各种响应式路面平整度仪的检测达到一致性,或归结到标准的检测。

O-NK6?8U |A,WQ|省略在国际上,路面平整度的标准检测主要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采用精密水准仪检测路面平整度,即采用精密水准仪检测出路面的纵断面剖面曲线(标高),然后采用计算机软件将测得的路面纵断面曲线转换成国际平整度指标(IRI),从而获得该路面的平整度指标的标准检测。第二种方法是采用手推式断面仪(也称路面纵断面剖面仪)检测路面纵断面剖面曲线,然后采用计算机软件将测得的路面纵断面曲线转换成IRI,从而获得该路面的平整度指标的标准检测。不论是采用何种标准检测,其基本要求是:

+S }-W5|_

~(T

z省略2q2F D!IU2d)y+[r[a.检测结果不受检测设备机械性能的影响;

t5@M k5B!|Fb省略b.检测精度要求较高;

'z+~G1G!Bk*~公路,交通,交通知识,交通技术,高速公路,国道,设计,工程软件,论文,规范与标准,交通量预测,路基路面,交通工程,监理,职称考试,注册工程师,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交通产业,智能交通C.能直接获得全波长的路面纵断面剖面曲线;

d.能直接计算出IRI。 2]QM vv"OSreHtQ

p/BK路桥先锋论坛―省略对于响应式平整度检测仪的标定,一般要求至少5条以上的路面(包括较为粗糙的路面、中等平整的路面和较为平整的路面),其长度为100~200m左右。对这些选定的路面,分别采用标准仪器(精密水准仪或手推式断面仪)和被标定的响应式平整度仪实施平整度检测,获得的平整度指标即可用来作为系统标定之用。

五、结束语

路面平整度是评定路面使用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既是一个路面外观指标,又是衡量路面质量及现有路面破坏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其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以及车辆的通行能力和运营的经济性,还影响着路面的使用年限,但近年来由于各种车载高效检测设备拥有测试精度等级高,人为因素少,不用中断交通等优点,这些方法已经被各省市的质监部门所采用平整度检测事业也正朝着精确、快速、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张超、郑南翔、王建设 《路基路面试验检测技术》 人民交通出版社

第3篇

关键词:道路桥梁;检测技术概述

Abstract: Highway Bridge is an important transportation hub, with the rapi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However, the highway bridge after a long time of use, the damage will inevitably, and damage resistance of bridge structure, the security risks accordingly. This paper will in view of our country road bridges current situation are discussed, and corresponding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the technology of bridge detection.

Key words: Road and bridge; summary of dete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随着我国公路桥梁的蓬勃发展,公路桥梁的数量也在在逐渐增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道路桥梁经过较长时间的服役,出现众多的破坏现象,例如结构的老化,出现人为的破坏,道路桥梁的承载力受到了更多的挑战,有些甚至成为了危路或者危桥,这种局面严重影响了公路交通运输的通畅性,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相应的阻碍作用,甚至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需要积极做好相应的道路桥梁的维护和检测工作,传统的检测方法已经很难适应现在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现状。大量的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结构形式更多的运用在道路桥梁的建设过程中,为了充分保证桥梁结构的使用安全性,相应的桥梁检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相应的道路桥梁检测工艺进行阐述。

道路桥梁进行安全检测的必要性

在道路桥梁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工程材料的不足,难免在道路公路桥梁结构设计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众多失误,这样就需要在桥梁工程竣工结束之后,进行相应的质量鉴定工作。另一方面,一些建成运营时间较长的工程,经过较长时间,会难免产生相应的质量问题,因此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安全检测工作。如果在道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管理不当,或者在运营之后没有建立有效的检测预警机制,就会在一定程度增加相应的维护管理成本,进而成为政府有关部门的经济负担,同时还影响交通的通畅性,甚至造成桥毁人亡等相应的悲剧。在最近几年,在我国出现了众多的大桥垮塌事故,归其原因,是因为没有建立相应的检测预警机制,因此道路桥梁的安全检测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进行道路桥梁安全检测的相应内容

进行道路桥梁安全检测的内容主要包括:桥梁结构的几何形态检测 、结构截 面的应力检测、索力检测、预应力检测 、下部续构检 测、环 境检测 、温度 检测 以及相应的动态特性检测等 。 对于那些已经投入运 营的道路桥梁进行的安全检测工作,一般可以采取下面两个方法,意识建立相应的自动化系统,对道路桥梁相应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二是建立相应的定期检测机 制,形成相应的制度、将检测工作进一步规范。比较这两种方式可以得到,尽管实时监测与定期检测机制相比有着跟多的优势,同时在国际道路桥梁安全检测过程中有是相应的研究热点课题,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着较多的劣势,例如,相应的监测系统较为复杂,同时费用较高,同时不能实现损伤诊断以及安全评估过程的智能化。因此,定期检测机制在现实过程中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有关的管理机构在实施过程中要从下面的几个方面入手进而有效加强相应的检测效果,具体内容包括有:对相应的检测 制度进行完善 、积极培养和引进相应的高素质人才、采用较为先进的道路桥梁检测手段和对桥梁的检测采用相应的信息分析法。

道路桥梁检测技术的应用

3.1道路检测技术

一般情况下,可以讲道路划分为两种类型,即为结构化类型和非结构化类型。进行路面检测的主要项 目,具体包括有车道、流量、路线、交通、故障检测以及自检测等,这是进行路面管理系统中相应数据采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目前在我国较为常见的道路桥梁检测方法为传统的半自动化方式,主要的形式有下面两 :一是相应的路面弯沉检测新技术。路面弯沉现象指的是,在路面表面轮隙的相应位置,在相应的轴载作用下道路表面产生的相应的垂直变形或垂直回弹变形的数值,相应的检测仪器具体有激光弯沉测定仪法和自动弯沉测定仪法。二是道路表面的平整度。所谓的路面平整度指的是在路面表面致使车辆产生振动的道路高程变化,用于进行路面平整度检测的相应仪器有断面类仪器和反应类仪器。相应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摄像测量法和探地雷达法。摄像测量法的特点为成本较低,技术较为先进,因此在以后的较长时间内将成为一种有效的路面损坏状况的检测手段。

3.2桥梁检测技术

在桥梁检测过程中的主要项目包括承载力检测和表观检测两个方面,较为传统的检测方法为电检测法,这种方法的工作原理为通过相应的电阻应变片对相应的应变量进行检测,主要的依据为在动静载试验阿赫检测人员的目测数值,同时结合相应的混凝土硬度实验、腐蚀作用实验以及超 声波探测等 。目前相应的无损检测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的研 究也比较成熟 。

道路桥梁检测技术的新趋势

现在相应的道路桥梁检测新技术开始向高新技术方向进行发展,具体有光纤传感检测 技术、超 声波 检测技术和探地雷达检 测技术等。

4.1光纤应变检测技术

这种技术的工作原理能够利用光纤进行外界物理量的转换,成为相应能够直接进行检测的光信号,这种技术在桥梁检测过程中,能够对桥梁钢索的拉力以及预应力连续钢筋梁的内部应变进行检测,进而形成相应的光纤智能桥梁,相比于传统的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具有的特点为受环境影响较小,耐高温,耐腐蚀,能够在易燃易爆的呢过极端情况下运行。而且光纤传感器质量较轻,精度较高,同时实用性较高。

4.2超 声波检测技术

这种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将瞬间应力波传导到相应的桥梁内部,在桥梁的断裂面以及冲击面会产生相应的共振现象,这些共振波能够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相应的桥梁空隙的位置。超声波能够对桥梁桥梁,桥板以及桩桥等部位进行全面的检测。然而这种技术,如果遇到管道相交或相 邻或管道 中出现蜂窝体、水以及部分空气的状况时候这种技术有众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展开相应的研究。

4.3探地雷达检测技术

探地雷达能够发射频率较高的电磁脉冲波(频率达到10~l000MHz或者更高),电磁脉冲波将通过相应的发射天 线以相应的宽频带短脉冲形式发射到地下位置。电磁脉冲波在地下位置传播时候,当遇到不同的截止交界面时候,相应的电磁波能量会发生反射进而被天线接收,相应的工程人员会对反射波到达地面的时间以及反射波的振幅等数据进行分析,进而能够准确分析得出相应地下介质的相应特点,探底雷达能够准确测定得出桥梁缺陷区域的大小,形状以及缺陷的深度,操作较为简单,检测速度较快,同时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应用等优势。探地雷达的应用范围有道路路面的厚度 、道路基层的密实性、道路桥梁基层的厚度含水量等,这种技术被大量应用在道路材质,湿度,桥梁结构以及桥梁裂缝的检测过程中。然而此项技术对仪器需要相应的检测分析人员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结束语

桥梁检测是一个跨学科的系统性工作,要集中配合好相关的各种环节,才能达到最优的结果,为了保证桥梁运营的安全性,需要经常对桥梁进行相应的结构检测工作,同时还要引进相应的高科技最新的研究成果,这样能够有效推动桥梁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潘长胜,赫广伟,桥 梁检测技术及 其发展趋势简述,《黑龙江交通科技》

第4篇

摘要:基于信息时代背景下,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下人工智能也得到快速进步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工智能逐渐的走进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因此,基于大数据时代下展开对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价值的分析显得非常必要。论文对大数据时代下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并且主要针对数据挖掘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和防火墙技术的相关应用,希望为有关专业人士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价值

21世纪以来,世界都已经进入大数据发展时代,人工智能的应用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人工智能就是模仿人类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进行工作处理,它比计算机技术更加具有实用价值。所以,为了迅速提高我国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论文基于此展开详细分析探讨,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价值。以下主要针对于人工智能计算机的基本内容展开简单分析与探讨:

一、人工智能计算机的概况

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模仿人类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就叫做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的涵盖内容广泛,且创新性高、挑战力度大,它的发展与各学科知识包括信息与计算科学、语言学、数学、心理学等都有关联。人工智能的发展目标是通过计算机技术让本该由人工操作的危险或复杂的工作由人工智能机器代替,从而额实现节约劳动力、减少事故危害发生的情况,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人工智能的发展形式多样。第一,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完善某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或是当前还无法解决的问题,若是发生由计算机运算都还无法获得正确模型的情况,此时就可利用人工智能来对该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针对模糊的问题和内容,利用人工智能模式来不断提高网络使用质量。第二,人工智能可以将简单的东西或知识复杂化,得到人们想要的高级程序和数据,从而节约实现,提高工作效率。

二、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

(一)数据挖掘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在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数据挖掘技术是大数据时展的关键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研究外界不安全因素的入侵频率,并在网络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结合网络存贮状态,将研究结果记录保存。之后的工作中,若计算机处于运行情况时发生安全问题,系统会立即给予警告提示,并及时拦截入侵对象。数据挖掘技术其实从根本上来看,就是由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综合发展而来,模仿人类处理数据信息的特征和方式,让计算机实现对数据的批量处理。此外,数据挖掘技术还可与各种传感器融合工作,从而实现技术功效的最大潜力,不断增强计算机系统的功效和实用价值。

(二)入侵检测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现展迅速,网络科技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成分,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便利,但是其中也潜存很多不稳定因素。所以,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是保证网络使用正常工作的重要前提。当前,已经有很多网络机制被运用到保护网络安全的工作中,但是在对网络安全管理时发现仍旧有很多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尤其是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迅速,很多手机支付等网络支付方式中会存在支付密码泄露的情况。基于此,在网络计算机安全使用过程中起到良好作用的是入侵检测技术。该技术被使用时,可以对网络中潜存的安全隐患信息及时侦查处理,对其数据信息进行检测,最后将检测结果的分析报告反馈给用户,实现有效检测。入侵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让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得到极大保障,在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安全检测的条件下,防止网络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人工智能技术中还可结合人工神经系统高和专家系统网络,实现对实时变化信息的即时监控,切实保障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安全发展。

(三)防火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相结合才能让防火墙技术发挥功效,为计算机的安全运行构建一个完整的保护盔甲。防火墙技术的应用是针对整个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安全,极大的降低了由于外界非法入侵带来的不稳定因素,让计算机的安全得到保障。尤其是在现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背景下,防火墙技术的优点更加明显,防止计算机被非法入侵是防火墙技术的最重要功效。当前,人们每天都会收到很多封垃圾邮件和短信,部分邮件和短信还携带有危害性质的病毒,一旦点开这些垃圾信息和短信就会造成病毒入侵,让计算机中原本的私人信息遭到泄露。因此,需要人工智能技术来帮助人们进行信息识别,扫描邮件中是否有不安全因素的存在,找出后还可立即进行排除,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以上内容的分析得出,在当前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主导技术之一,它能够结合其他任何智能技术实现创新发展和进步,以促进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使用,让计算机网络系统高效、安全的发展,这也让人们的生活、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结语

总而言之,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人工智能的发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有了新的突破,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系数以及运行效率都得到稳定提升和进步。这些进步离不开人工智能中优秀的技术的大力支持,包括数据挖掘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和防火墙技术,它们保障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给社会公民提供了一个稳定、安全、开放的网络平台,也为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第5篇

关键词 食品分析 教学改革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eficiencies and Reform of Food Analysis and Testing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Teaching

XIONG Shuangli, WEI Ming, HAN Zhenqiong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Sichuan 621010)

Abstract Food analysi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urses in teaching system of food quality determination and control. This paper firstly stated some deficiency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of food analysis, then mainly presented some corresponding reforms and explorations about course system and content, varied teaching pattern, and examination method.

Key words food analysis; teaching reform; theory teach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食品检验、品质管理与新产品研发等工作是所有食品类企业的重点工作岗位,每年有50%以上的食品加工与安全类人才从事相关职业。因此,食品分析与检验类课程是所有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营养,以及食品安全等专业的基础与必修课程,也是食品及相关专业学生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食品检验工综合考核的一门最重要课程。为培养出完全能满足企事单位要求、创新性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不管是本科教育还是专科教育,各高校都非常重视该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国家级、省级,以及校级建设精品课程非常多,发表的相关教学改革论文也有30余篇,国内外相关教材也不少于20余本。笔者在认真学习各级精品课程建设、教材,以及期刊论文的基础上,①②③④结合自己所在教学团队多年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就理论与实践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等方面的不足与改革探索进行概述,仅供广大教育教学者参考。

1 食品分析与检验理论与实验课程体系与内容的不足与改革探索

食品分析与检验是学生掌握食品质量检测与控制的重要课程之一,其理论性、实践性与应用性极强,一般高校都设置32学时左右的理论课程学习和24学时左右的实验课程学习。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成分、食品添加剂、有毒有害成分,以及包装材料的分析等。内容非常多,56个学时不可能完成全部内容的学习。目前绝大部分高校都主要完成一般营养成分和部分食品添加剂和有毒有害成分的分析,主要介绍相关成分的分析原理、步骤与注意事项,内容单一枯燥,与其它课程和相关法律法规脱节,没有充分阐述各成分的测定意义,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加之课件缺乏动画、视频等音像资料,学生很难准确理解测定原理与步骤和测定技巧。多年的教学发现,很多学生到大四做毕业论文,甚至部分考入的研究生连标准曲线都不会做,有的还在用坐标纸画标准曲线,教学内容与方式需要及时更新。部分学生在创新研究与毕业论文反映出对数据处理掌握不够,对有效数字的保留、多数据统计分析都存在较大问题。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更新和细化,针对薄弱环节调整教学内容与重点,主要表现在:(1)在开设食品物性与感官评定课程之前,我们单独设置食品感官评定一章内容,重点介绍感官评定的方法与数据处理,并结合食品实验数据处理课程,开设相关实验,提高学生感官评定的学习质量。开设食品物性与感官评定课程之后,该门课程主要系统介绍食品感官评定与物性分析的理论知识,在食品分析实验中开设相关综合设计性实验,提高两门课程的学习质量。因此,笔者认为,在没有食品物性与感官评定课程的高校,应最后单独设置相关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监测食品品质的综合能力。(2)结合食品试验设计的学习内容,重点介绍食品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如有效数字的保留、准确度、精确度、标准误差和标准偏差等的含义与表示方法,并多举实例分析,尤其是往年学生的出错数据记录与处理。(3)理论课程内容包含一般成分分析,强调一般成分分析的重要性、必要性,并强调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安全法、食品营养标签规定等法律法规对食品分析与检验的相关要求,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讲述食品添加剂与食品污染物时,要多举目前新闻网络等媒体和广大群众都关心的典型食品添加剂事件与食品污染事件,说明添加剂与食品污染物检测的种类和意义,详细介绍重要的典型的添加剂如苯甲酸、亚硝酸盐、重金属铬和汞等的来源、测定意义、原理、步骤与注意事项等。(4)在课程内容中充分体现现代食品检测技术,比较标准化的、经典的、规范化的传统标准化检测技术与现代检测技术之间的优势和缺点,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新型分析检测方法建立的创新思维,并能根据食品产品检测要求,合理选择检测方法。比如最简单的水分测定,一般经典方法可能为常压干燥、真空干燥法和蒸馏法,讲解时能和现代食品红外水分检测技术相互比较,充分体现现代技术的快速便捷性,以后学生在大规模测定水分时,可能就会选择后者,不会选择一般干燥法,费时费力。(5)样品预处理好坏是食品检测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在学习各成分测定时,尤其注意样品预处理方法的介绍。食品原料包括生物与非生物组织、固态与液态、动物与植物产品等,即使水分测定也不能马虎,如蔬菜、豆类和肉类三种原料的预处理方式完全不同,如果都参照风干豆类样品的预处理,也就是简单粉碎,将会显著增加蔬菜和肉类样品水分测定结果的误差。(6)食品分析与检验实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纽带,是食品分析与质量控制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实验课程内容的设计不能简单取决于理论课程的学习,应根据食品分析与检验和所在学科整个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化设计,多年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证明,首先就是实验内容的设计,目前我们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一般营养成分分析(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模块、添加剂亚硝酸和二氧化硫测定模块、牛奶中青霉素和油炸方便面中丙二醛的测定模块、食用油/肉制品/乳制品综合设计性检验模块。实验内容涉及面广,选择对象为日常生活中常见食品,由基础到综合,模块化教学,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典型食品分析与检测方法,显著提升了该门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教学质量。

2 食品分析与检验理论与实验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不足与改革探索

结合课程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截然不同。过去,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分别主要为“师讲生听”和“师讲生做”的方式。由于内容本身枯燥,加之学生对很多术语与设备不太熟悉。总是似懂非懂,对于实验课程,反正有讲义和老师在身边,边做边看边问,课堂上基本能学会机械的实验操作。但是,对课程与与实验内容没有融会贯通,不能坚持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多年的学习与教学改革探索,形成“他导―互导―自导”的教学方式,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显著提升。首先,在课程学习之前,将所要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学习内容,包括讲师讲授、学生课外学习和实验讨论内容等全部告诉学生,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特点和安排提前预习和学习,有助于学生系统了解本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增强学生的积极性。由于本门课程学习内容非常多,教师讲授部分主要针对重点典型成分进行系统讲解,为学生提供学习思路与方法,首先形成“他导”的教学方式。在各模块学习过程中,布置相关课外课程论文与课堂讨论,让学生自主积极多方面学习,并通过讨论,教师点评等方式形成“他导―互导―自导”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实验课程,互导和自导至关重要,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原理、最大程度地掌握实验操作步骤与技巧等。

另外,食品分析中某些检测项目如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等,耗时长和操作步骤相对简单等。如果每个实验都单独安排学时,存在等待时间过程过长,学生聊天、实验效率低,严重影响实验课质量。模块化教学中将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类长耗时项目放在一个模块,也就是将四个实验作为一个实验项目,也就是食品中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的测定,可以统筹利用时间,让学生系统掌握常见营养成分的分析测定方法,着实提高实验效率与实验教学质量。

3 食品分析与检验理论与实验课程考核的不足与改革探索

一般地,理论课程考核主要包括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前者主要包括平时作业与考勤等。实验课程主要是实验报告和形式化的实验技能抽测。考核相对单一,少部分学生认为只要期末考试成绩及格就能通过本门课程的考核,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此,我们改革后的理论课程考核主要包括平时成绩(课程论文、课后作业、课堂随机测验、口试、考勤)和期末考试(试题库),每次平时成绩记录后立即公布,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平时成绩,做到公正公平。另外,教师要认真批改每一份报告与作业,对于平时作业较差的学生,可以让其修改,并鼓励学生修改。通过多次交流学习,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质量显著提高。同时,教师可以随时发现学生学习和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更正。实验课程的考核包括课前预习报告与口试、现场操作、卫生整理、实验报告四部分。根据实验前的预习报告,结合学生操作前教师的讲解,随机口试测验,通过后方可进行后面的实验操作。实验操作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性,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以及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三废处理与卫生保持情况,并随时询问学生试验相关问题,现场给分并公布成绩。对于实验报告,要求小组数据共用,但必需自己处理数据和撰写实验报告,尤其写好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与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也就是讨论分析部分,对于写得不好者,可以重写,重新评定成绩。这样,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也满意,尤其是可以提高学生自己的总结能力、创新实践与写作技巧等。

总体来说,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实践,教学改革效果与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但改革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总体目标仍就是通过革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方法等,最终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创新思维,系统深度掌握本门课程的相关内容,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仍然会集中广大教育教学者的智慧,不断改革探索,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西南科技大学2013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3xnkf09)

注释

① 张英华,王喜波.关于《食品分析》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林区教学,2012.6:8-10.

② 顾红.食品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8.8:33.

第6篇

[关键词]VOC检测 色谱法 PID检测法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318-01

VOC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ounds)的英文缩写,但是这里主要指的是对人类身体和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挥发性有机物。在常温下容易挥发的有机物主要包括苯、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醇、乙醇、十四碳烷、酮类等。这些化合物由于其易挥发和亲油的特性被人们广泛用于烟草、纺织、玩具、装修、汽车配件、电子电气、化妆品等行业。该物质的易挥发性质使其融入空气,造成空气污染,从而危害人体健康,下面简要分析VOC的检测方法以及未来的研发方向。

一、 VOC的检测方法

目前VOC的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气相色谱法;另一类是高效的PID检测法。

1 气相色谱法

1.1原理

气相色谱法即利用气体作为移动相的色谱法。该技术是气相色谱仪的核心技术。气象色谱仪中有一根流通型的狭长管道,被人们称为色谱柱。选中7种样品作为参照物,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将混合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离,即有机化合物随着气流的运动而运动,逐渐被吸附剂吸附或被固体液溶解,由于不同物质的吸附和溶解速度的不同而被分离。有机化合无分离后从管道流出,被检测仪检测,反射出不同的信号,再将其信号传变成电信号输出。

1.2空气中甲醛的检测

甲醛是室内常见的有害有机化合物,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在酸性环境下,空气中的甲醛吸附于二硝基苯的但体形成稳定的甲醇腙,再经过二硫化碳洗脱和色谱柱分离,并利用氢焰离子化检测仪对其进行检测,根据甲醛在色谱柱中保留时间的长短和峰值的高低来判断甲醛的性质和含量。

气相检测法师目前检测空气中甲醛含量较为先进的检测方法。利用该技术选取顶空气相色谱法来对其进行测定,该方案的高效性、灵敏度和回收率都适于检测汽车空气中的甲醛含量。该方案在0.2L/min流量和20L样品的条件下,其测定范围为0.02-1.00mg/m3。

1.3空气中苯系物的检测

苯系物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强烈致癌物质,其挥发性和有毒性极易被人们吸收,会产生头晕、恶心等不适现象,长期接触会引起慢性中毒,导致人体神经衰弱等症状。苯系物中甲苯、二甲苯做为装修的化工原材料,使其成为室内空气检测的重点。

空气中的苯系物经过活性炭的吸附,将水分、氧气等杂质去除,然后经过二硫化碳提取,再通过气相色谱法将其分离,其中色谱柱为6%腈丙苯基和94%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毛细管柱,进样口温度控制在250℃,然后经过检测仪检测定性,最后根据色谱峰的面积确定苯系物的含量。

2 PID检测法

PID指的是光离子检测仪,简单来说可以将其看做没有分离柱的气相色谱仪,相对于气相色谱仪而言能够得到更为精确的数据,特别是对PPM级有毒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但是其选择性不大的缘故,被人们认为很难普及推广。实际上VOC常用的检测方法的选择性也并不宽广,PID检测法的优势在于它的针对性,小巧轻便,可连续测量,其可以为检测者提供实时数据,该检测仪还具有记录功能,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回放,便于检测者对其动态数据进行分析。PID检测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法,其检测达到0.1ppm分辨率,测量0-1000ppm的有机物质,PID测量技术为预防长期中毒提供可能,也是应急事故处理的最佳测量仪。

二、 空气中VOC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

空气中VOC传统的检测方法都有着自身的优缺点,未来检测法必然走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提高数据的精确度和灵敏度。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检测技术相结合,共同促进VOC检测法的进步。

1. 远红外便携光谱技术

结合现代分子运动与量子力学理论的研发成果,各个分子和原子被分成不同的能级,其释放的能量各不相同,对光谱的吸收特征也各不相同,从而判断空气中是否具有VOC成分,但是其检测原理由于受到光源的限制,传统的激光器输出的波长在紫外线的波长范围内,而这一波段中的有机化合物吸收的光谱有部分重叠的部分,因此需要针对多个色谱峰的面值进行计算。根据根据各个有机化合物的色谱峰特征的观察,可以发现大多数的色谱特征都体现在远红外波段内,利用这一特征,科学家致力于研发远红外波的激光器,从而增加气相色谱法的灵敏度和精确度。将远红外波激光器与二次谐波锁的探测技术相结合实现提升有机化合物检测的灵敏度。

2. 高场不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技术

波形离子迁移谱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微型化的优势,在各个领域内被广泛应用前景。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离子在高电场中迁移率的非线性变化将离子进行分离,即因为离子的质量和截面积的不同使其在高电场中的迁移率的不同,在电场条件保持一致的前提下,不同的离子有不同的运行轨迹,从而实现离子的分离。该技术与微电子机械系统相结合,实现对VOC检测的速率、分辨率和灵敏度等的提升。

3. 薄膜光波导技术

薄膜光波导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精确度、简易操作、携带方便的优势,适用于需要快速检测的应急事故现场使用。光波导气敏传感元件是以光波导技术为核心的先进技术,该元件能够高效率的检测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气体。例如SnO2薄膜与玻璃光波导相组合有效检测空气中二甲苯的含量。

4. 激光光谱技术

激光光谱技术使用激光激发某类物质,物质被激发后会释放出其它的波段,再用光谱仪检测器光谱,从而判定其物质的性质与含量,该技术具有密度高、高亮度、方向性强和单色性强等优势。该技术推动气相色谱技术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得到很大的提升,例如荧光光谱、拉曼光谱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空气中VOC检测法都具有自身的优缺点,根据自身技术的特点运用在不同的领域,但是该检测技术的应用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针对未来VOC检测技术没有具体的发展方向,而是根据目前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当下先进的科学与其它现代技术相结合,促进其检测技术的多元化,实现VOC检测技术的检测速率、灵敏度和精确度的提升,从而推动我国VOC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黎明,周瑶,赵捷等.空气中VOC检测方法的现状及研究方向[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1(2).

[2] 季军宏,陈嘉文.涂料中VOC检测方法的建议与展望[J].涂料工业.2015(4).

第7篇

关键词:无损检测雷达组合天线预应力钢绞线定位

中图分类号: TU375文献标识码:A

概述:        在土木工程建筑质量无损检测技术领域,雷达检测技术是一项新兴的检测技术,工程质量的检测方法一直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检测手段也逐年进步,从以往的局部破损检测到现在比较常用的无损检测。其中工程雷达作为现在比较先进的检测仪器在欧美等国家被广泛采用。

近年来,混凝土雷达检测领域一直在推陈出新,但真正有重大技术突破的技术产品很少,大部分的混凝土雷达产品都是使用单一频率天线,通常只能解决单排钢筋及相对简单工况条件的问题,对于多排钢筋的准确定位及密集钢筋下结构缺陷的判断一直鲜有突破。而且目前大多数的结构雷达采集和后处理软件操作相对复杂,通常需要有很强物探专业背景的人才能有效进行分析,结果不够直观,无法让业主单位、设计单位、质检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一目了然的看出问题,极大制约了该方法在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领域的推广。

适应工程现场工况、安全便携、操作舒适、直观明了是工程检测人员一直以来的诉求。PS1000 X-scan混凝土结构透视仪采用专业的一体化设计方式,独特的多组天线同时工作及可变频率技术,实现了混凝土结构快速连续高效无损检测。

工程雷达基本原理

工程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是一种先进的无损检测新技术,它是利用宽频带高频电磁波信号探测介质结构分布的无损探测仪器。它通过雷达天线对隐蔽目标体进行全断面扫描的方式获得断面的扫描图像,具体工作原理就是:当雷达系统利用天线向地下发射宽频带高频电磁波,电磁波信号在介质内部传播遇到介电差异较大的介质界面时,就会反射、透射和折射。两种介质的介电常数差异越大,反射的电磁波能量也越大;反射回的电磁波被与发射天线同步移动的接收天线接收后,由雷达主机精确记录下反射回的电磁波的运动特征,再通过信号技术处理,形成全断面的扫描图,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对雷达图像的判读,判断出目标物的实际结构情况。

PS1000X-Scan雷达的基本原理、功能及技术特点

PS1000X-Scan型雷达在检测时3组天线同时工作,利用时间延迟器推迟各道的发射和接收时间,形成一个叠加的雷达纪录,改善系统的聚焦特性,即天线的方向特性,使其聚焦效果较好;其收发分置数据采集方式即天线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在不同天线内部,天线间距相对较大,这种采集方式对与天线扫描方向有一定倾斜角度的结构体反应较好; 天线阵中有三组不同频率的天线,最高频率达4.3 G,不同频率天线对不同检测深度有着足够的分辨率,不同位置的天线对同一目标体有不同角度的探测,可提高检测的精度和效率,可实现对被测区域不同深度、不同精度的多方位探测,仪器内部配置了分析功能软件可迅速观察混凝土内部埋置物真实分布,并且可以现场三维直观成像,从而更好满足实际工程需要。

技术特点:

PS 1000X-Scan混凝土结构透视仪采用3组天线同时工作

图一

从图一中可清晰看出PS1000独特的三组天线设计,这种组合天线设计,同时工作,确保了可以有更强的信号穿透,获得更多的有效数据信息,极大提高探测效率。

从下图中可以清楚看出PS1000多组组合天线相较于其他产品的优势,每组天线独立工作,可以更好的分辨小间距钢筋及重叠钢筋

图二

(二)直观显示

将直接显示混凝土内部埋置物分布。无需复杂培训,一般的工程检测人员都可以读懂的图像显示的探测结果。

(三)三维成像

三维立体成像,便于分析结构内部情况及构成方式。

工程应用实例1

浙江某隧道工程,第三方检测单位在利用地质雷达扫查隧道内衬时怀疑环向钢筋局部缺失,而施工单位认为不存在上述情况, 特委托我单位采用喜利得PS1000X-Scan型雷达复核,复核结果为钢筋不存在缺失,为确认情况,对我方标出钢筋部位凿开当场验证,均准确无误,事后了解情况, 主要是因为隧道内衬保护层过厚, 局部接近300mm,而环向钢筋直径仅16mm,第三方检测单位采用普通地质雷达,配置500M及900M两种天线,分辨率不高,图形上钢筋反射不明显,导致检测人员发生漏判。以下图1、图2分别为保护层厚度为50mm和300mm钢筋反射信号, 图3为PS1000X-Scan型雷达图像,经比较,图2的信号图像不清晰,易导致误判,而图三图像简单直观,无需雷达专业知识就能做出判定。

图一 h=50mm 钢筋地质雷达图像

图二 h=300mm 钢筋地质雷达图像

图三 h=80mm 钢筋PS1000X-Scan型雷达图像

工程应用实例2

波密某大桥是上世纪初建造,是318国道的重要一环,承担着繁重的交通流量,因年岁久远,原有工程资料丢失,如何对桥梁进行有效评估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而精确定位预应力钢绞线的存在情况与位置是核心的一步。

图一 图二

现场选取了典型的位置,如图二所示,通过对所采集的图像进行简单分析,清楚看到两根预应力钢绞线的情况,见图三。

图三

利用PS1000X-Scan型雷达在对某大桥进行预应力钢筋位置确定,经过600mm╳600mm的图像扫描,可清晰发现在扫差范围能存在两条斜向预应力索,经钻孔验症,误差小于1厘米,而常规雷达对多层钢筋网片下的预应力筋位置根本无法判别。

结语:

本文对PS1000X-Scan型混凝土雷达的工作原理作了简单的阐述,并介绍了两个典型工程实例。PS1000X-Scan型作为一种最新的多组合变频雷达探测仪器,在土木工程检测中具有速度快、分辨率高、图像容易识别的优点,必在以其快速、无损、准确、直观的特点取代常规的雷达测试设备,成为土木工程中一种重要的检测工具。

参考文献:

[1] 林维正 土木工程质量无损检测技术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第8篇

关键词:电子元件;焊接;检测技术

1、电子元件焊接质量检测技术

表1 焊点质量常用检测方法

非破坏性检测破坏性检测环境检测目视检测

光学检测

电气检测

X-ray检测

超声检测抗张破坏检测

剥离检测

显微组织检测腐蚀监测

振动检测

冲击检测1.1目测法

在非破坏性检测中,较为常用的检测方法就属目视检测,这种方法可以利用万能投影仪和十倍放大镜来进行,检测人员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检测速度和精度。防止焊点失效人工视觉检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在短期应用中,但是对于焊点缺陷人工视觉检查是很难发现的。人工目测检验可以观测的焊点缺陷包括:桥连、漏焊、错位、错焊等,灵活性较强。这种方法对于检测者的要求是很高的,这种方法的检测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1.2自动光学检测(AOI)

SMA检查难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器件封装尺寸的减小和印制电路板贴片密度的增加,使其难度进一步加剧,对于生产和质量控制的需要,人工目测的稳定和可靠性是难以满足要求的,手工检查由于越来越小的印制电路板而变得不可靠,人的视觉疲劳是导致误差的一大重要因素。因此,采用专用检查仪器进行检测已经越来越受欢迎。首先,光学仪器是用于生产实际的检测仪器,通过光源对SMA进行照射,采集和运算SMA反射光用光学镜头进行,经过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后,从而对SMA上的元件位置及焊接情况进行判断,这些都是光学仪器的一个共同特点。这类设备就是所谓的自动光学检测设备。自动光学检测设备的基本原理就是被测物图形的获取采用光学手段来进行,一般情况下,检测物的照明图像的获取并对进行数字化都是通过一个传感器来进行,然后以某种方法进行比较、检验、分析和判断,也就是说,用自动化、智能化替代人工目视检测。

丝网印刷后AOI,在生产汇中,元器件的焊接质量受焊膏印刷质量的直接影响。例如,元器件由于焊膏缺失而开焊,焊接由于焊膏桥接而短路,元器件由于焊膏坍塌而导致虚焊等。因此,在丝网印刷后进行AOI,不仅可以将故障及时的找出,从而使产品质量有所提高,并且也使得返工和维修成本减少。

器件贴装后AOI。漏贴、贴错、偏移歪斜等贴片缺陷可以通过器件贴装后AOI及时检出。其通常都是采用高分辨率彩色电荷耦合器件来整体扫描被测贴片的基板;对被测元器件图像信息进行捕获,并且通过分析元器件图像的外观匹配、几何尺寸、结构的分析,将缺陷的元件快速的检测以及实时统计分析贴片工序能力。

1.3X-Ray检测

X-Ray的穿透性很强,因此,在进行X-Ray对缺陷进行检测时也就是利用这个特性来进行的,其主要是对焊点内部缺陷进行检测。X-Ray检测提供了一种非破坏性的测试方法,可以对所有元器件的焊接质量进行检测,X-Ray测试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自动转化为焊点特征数据来进行的,与标准值进行对比,来判断出缺陷焊点。目前X-Ray还不能检测亚微米范围内的焊点微小开裂,其检测范围一般在1~5μm。

1.4超声波检测

超声波检测是利用超声波束向金属材料的深处透入,从一个截面深入到另一个截面,焊点的缺陷的检测就是在界面边缘发生反射的特点来进行的。金属内部进入来自焊点表面的超声波,当遇到缺陷和焊点底部时就会有反射现象发生,将反射波束收集到荧光屏上形成脉冲波形,缺陷的位置、性质和大小的判断根据波形的特点来进行。超声波检验具有很多的优点,例如灵敏度高、检验速度快、对人体无害、操作方便和成本低等,虽然优势很多,但是在定性和定量判定缺陷时还是存在困难。

2、电子元件焊接质量检测技术的发展

人工目测检测法应用的也较普遍,但是其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只能检测电子元件的一些外观特征。当前应用最广的检测技术是自动光学检测技术,其发展趋势主要有:(1)分类检测。AOI检测重点随着SMT流水线中放置的位置不同而不同,并且元件不同,所要检测的缺陷类型也就不同,例如,焊点主要检测的就是无锡膏,锡是否多,是否少等,是否缺件、错件、偏移等情况的检测就是用元件本体来进行,IC主要是对是否有桥接等进行检测。这样不同的检测类型就需要不同的检测方法来进行,就有针对性的检测才能提高检测质量。(2)Bad Mark的检测,和BarCode等功能AOI要适应印刷机的变化,像Bad Mark就可以不检测,机器检测到一块PCB板就不印刷了。一些板子用条形码来标记板子,那么对这些条形码得识别就可以通过AOI加入barcode功能来进行。对于SMT行业变化和需求,这些功能都能够满足,从而给AOI带来了一些发展。

3、结语

如何选择适合的电子元件焊接质量检测技术,应该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而定。焊接质量检测技术决定了焊接质量的好坏,而焊接质量的好坏与所在电路是否正常运行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无论选择哪种检测技术,但必须都与本产品相符。

参考文献:

[1] 丁德勤. 电子电气元件的焊接技巧[J]. 农村电工, 2008, (08) .

[2] 蔡康松,段杏林. 提高电子元件焊接质量的研究[J]. 黄山学院学报, 2006, (03) .

第9篇

关键词:人脸识别,活体检测,人脸细微动作,3D人脸重建、红外人脸检测

中图分类号: 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a)-0000-00

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与虹膜识别、指纹扫描、掌形扫描等技术相比,人脸识别技术在应用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人脸识别技术使用通用的摄像机作为识别信息获取装置,可以非接触的方式完成识别过程。但是正是这些应用场景的优势,被一些人用照片、视频、人脸模型等方式进行人脸复制,欺骗系统。在人脸识别系统应用推广中,活体检测技术逐渐成为系统的必要核心技术。

当前活体人脸检测技术主要是基于人脸细微动作、3D人脸重建、红外人脸检测三个领域上的研究。

1人脸细微动作

由于照片、模型中的人脸不具备细微等动作的可能,那么我们在获取人脸的连续一系列细微动作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一些线索来判断是否是真实的人脸:如眼睛眨动、嘴唇的离合、面部肌肉细微动作以及人脸周边场景的细微变化,这些我们可以将其设为相应的特征值存储在人脸特征值中,并设定这些值设置波动范围,如果这些值没有变化,就判定这是伪造的人脸。

对于以上归类的细微动作可以采用以下几类人脸经典算法进行特征值提取和判断:霍夫变换法、变形模板法、边缘特征分析法和对称变换法等,利用这些算法,从一个较大的特征集中选择少量的关键的特征,产生一个高效的强分类器,再用瀑布算法将多个强分类器合成为一个更加复杂的层叠分类器,使图像的背景区域快速地丢弃,而在有可能存在目标(人脸)的区域花费更多的计算,其在人脸检测方面速度快且具有鲁棒性 [1]。

2 3D人脸重建

平面的人脸图像,不管是视频还是图片,都是无法恢复出此特定人的 3D 结构,因此出现了基于3D人脸重建的活体检测技术。

3D人脸重建的原理是:人脸都被标准化到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方向和位置,人脸的形状由数百个顶点表示,为简化计算,均匀采样这些顶点,在球面谐波函数算法中,对形状和纹理按照不同的策略分开处理。根据算法理论,人脸的姿态只与一些关键特征点的位置有关,通过将形状和纹理分开处理,避免了复杂的优化过程,节省了计算时间,稀疏统计模型的建立过程。我们将人脸的 n 个顶点的 X、Y、Z 坐标串接起来,组成形状向量来描述人脸的 3D 形状:我们可以重构得到对应于输入人脸的 3D 形状。为得到更加精细的3D 形状的解,我们按照给定 2D 图像上的特征点的坐标来对 3D 形状顶点进行进一步调整,一旦得到了人脸精细的 3D 形状信息,再结合此特定人的纹理图像,姿态的校正就可以简单地通过旋转3D 人脸模型来实现了[3]。

3 红外人脸检测

在人脸活体检测研究中,由于图片和视频画面或者戴有面具时其表面是没有温度的,而根据人体温度产生的人脸红外感应成像就成为一个新的人脸活体检测的研究热点,它的基本原理是:由于人体血液流动的过程中产生了温度,会被皮肤发散,从而使皮下血液系统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面部信号。这种信号可以被红外照相机获取,通常就称之为面部热像图。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根据脸皮下面复杂的血管末梢产生同温线而形成的特征值提取来实现识别,可以采用同温线匹配方法特征提取和识别方法进行红外人脸识别技术,通过对于人脸皮肤下面的血管分布信息,使用热灵敏度小于或等于0.7℃的红外照相机所拍摄的人脸照片,每张脸一般含有数百个或者更多的封闭的同温线。提取同温线特征,用包含该特征的区域的标准模板进行提取:用几何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同温线形状,分析的结果产生的特征值就用来进行人脸活体检测[2]。

4结束语

以上几个活体检测技术主要基于人脸的各项生理特征来进行设定识别,其各自存在局限性,如人脸细微动作:在光线发生变化的时候,其可靠性目前还无法保证; 3D人脸识别在检测戴有头套的伪装模型或者当某个目标试图采用三维模型或面具试图欺骗该系统时,也可以让系统难以察觉和受骗;而红外人脸检测时,周边环境温度的变化和人自身身体状况如运动,情感等因素使得面部热像图是否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综上所述,同时结合上面三种活体检测技术,可以取长补短,提高识别率,实现真正的活体检测。

参考文献

[1]《人脸识别中的活体检测技术研究》 浙江大学 博士论文2010年 孙霖

第10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学生药品检测的知识与技能,树立强烈的药品质量观念与安全意识,具备药品质量检测能力与素质。这也是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我院对《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课程改革的依据

黑龙江省医药产业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每年对高素质技能型人员新增需求约2000人,为制药类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我院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是依托具有四十余年历史的校办制药企业——牡丹江温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起来的,是黑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最早开办的制药类专业。至今,本专业六百余名毕业生大部分已在省内百余家企业就业。在哈药集团等多家企业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对药品质量检测职业工作岗位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药品质量检测专业岗位有药物检验、制剂工艺质量监控、质量管理、药品经营与养护和前物料管理等5个岗位。药物检验岗位是本专业的核心岗位,通过分析药品检验的工作任务、检验过程及检验的行业要求,结合职业技能标准,我们确定了药品质量检测专业岗位应具备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我院本专业课程团队与企业共同进行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实施方案的设计,完成了药品检测课程体系的构建,如图1所示。

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思路

课程改革理念《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应从实际岗位需求出发,通过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能力的分析流程确定课程内容。以药品的生产过程和检测流程为主线,以典型药品、典型检测方法为载体,依托校内药厂实训基地,在真实药品、真实环境、真实岗位的情境下,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以任务驱动、现场教学为导向,实现教学、工作一体化。

课程改革思路(1)对岗位——通过岗位分析,确定教学目标。通过开展广泛的调研,联合多家制药企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与专业骨干教师组成教学团队,明确了从事药品质量检测技术的岗位有药品生产中制剂工艺、质量管理、药品经营与养护管理、前物料管理、药物检验五大岗位,根据岗位任职要求,确定了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从而确定了本课程的培养目标。(2)依药典——基于药品生产过程与检验流程,按照药品标准构建教学内容。中国药典是药品生产和检测的法定依据,是制药企业检测药品的强制性标准。因此,本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应依据中国药典。依据药品生产过程,即入厂(原辅料、包装材料)检测——中间产品质量控制——成品(各剂型药品),设计了原料药质量检测、包装材料质量检测、成品剂型检测3个类别(1个包装材料和10个药品);依据药品检验的基本流程——取样、检验(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书写检验记录与报告三个步骤,设计检验方法。(3)练药检——以单项检测为基础,综合实训作提升,教、学、做整合。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采用任务驱动、现场教学等方法组织教学,设计了11个学习项目。每个项目都是依据典型药品单项检测内容和典型检测方法确定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在学院专业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完成;4个综合实训项目在校办药厂完成,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药品质量检测的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循序渐进,实现了学校与药厂、课堂与基地、教学与生产的合一。

课程改革的实践

遵循“对岗位、依药典、练药检”的课程建设思路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本课程岗位需求确定学生该“用什么”,教师该“教什么”,学生该“学什么”,使教、学、用相统一,以工作过程和任务驱动教学,实现工作过程向教学过程转化。药品质量检测课程根据药品在入厂(原料药、辅料)——中间产品——出厂(成品剂型)的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测任务设置3个类型、11个检测项目,根据真实药品检测工作过程中取样、检验(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书的典型工作任务安排20个任务(检测项目)和4个综合全检项目,共108学时。每个教学项目都包含布置任务、查阅资料并制定检测方案、检测材料准备、检测操作、记录结果并分析、学习效果评价、思考与练习、相关知识与技能学习等8个方面的内容。

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药检教材经过几年课程改革探索,2009年,我们编写了《药品质量检测技术》教材,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教材针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首次以模块的方式突出技能训练,设计了三个模块:基本检测能力、专项检测能力和综合实训。教材将药品质量检测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紧密结合,按原料药、包装材料、成品制型等质量检测技术要求安排实训任务,最后设计原料药、中间产品、片剂、注射剂4个类型药物的全部检测实训项目,是一部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多家制药企业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探索出了基于“一条主线、两个典型、三个真实”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1)一条主线:以药品的生产过程和检测流程为主线。针对制药企业中原料药、辅料、成品剂型的生产过程中的检测确定教学项目,基于取样、检验、书写检验记录与报告书的药品检测过程序化教学内容。(2)两个典型:以典型药品、典型检测方法为载体,从药品的单项检测过渡到合检测,由简单到复杂,使课程内容与药品质量检测岗位实际工作内容一致。以片剂、注射剂等9种剂型为典型剂型,以一般杂质检查、高效液相色谱法、可见分光光度法等作为典型检测方法。(3)三个真实:在真实药品、真实环境、真实岗位的情境下,进行现场的药品检测。充分利用拥有校办药厂教学资源的优势,使课堂与基地一体化,实现教学、工作一体化。该教学模式明确了药检岗位的任务、应具备的检测岗位职业能力与素质,使学生快速适应岗位、转换角色,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成长为合格的药物检测员。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项目教学,任务驱动——两个典型:从典型药品切入教学内容,从典型检测方法确定实训任务,从操作标准出发,教学生掌握药品检测的方法和技能;从行业标准出发,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从就业质量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特征。(2)现场教学法——三个真实:将全部课程移到专业实训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完成,使学生置身真实的药检工作环境和真实岗位中,规范实训条件和要求,严格训练操作技术,对真实的药品进行检测。例如,正确取样、多份平行测定、填写药品检验记录和报告等,使教学形式和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让学生真正掌握规范实用的专业技能,能够独立完成药品检验任务,从中产生成就感,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前校后厂,真岗实做,“学员”成“准员工”利用学院校办企业——牡丹江温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优势,药品检测专业学生全部能在药厂5条生产线实训,能对药厂生产的原料药、注射液、颗粒剂等多种剂型的药品进行检测,学习过程就是工作过程,实训过程就是检测过程。学生能切身体会厂风厂纪厂貌、责任和态度,技术与技能同步提升。学生能按照GMP认证要求去生产、操作、检测,边学习,边工作,适岗位、强技能,教师教,师傅带,由“学员”变成“准员工”。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我们以网络教学系统为平台,建设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开发了药品质量检测技术网络课程,包括教学资源、课程标准、自主学习、教学课件、试题库、在线考试系统、教学视频等,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网络教学系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网上互动、网上练习、辅助学习的虚拟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单项与综合全程考核,德技双修,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我们本着“单项考核要达标,综合考核要精准;小组评价和学生自评贯始终;过程评价与结果考试相结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融一体”的思路完成课程的考核评价。总成绩包括职业能力考试(50%)、职业素质考核(20%)、结果考试(30%)三个方面。

教师培养机制的建立提升了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科研、技术服务水平,教学质量明显提高(1)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教育教学改革论坛、课程建设能力专题研讨会等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职教理论培训,拓宽教师职教视野,使教师的职教理论水平显著提高。学院搭建平台,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和教材编写,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科研和专业技术水平。教师累计发表教学及科研论文四十多篇,主编、参编国家和行业规划教材12部。(2)采取“导师制”、教学竞赛等措施,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安排专任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挂职锻炼,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职业能力。目前,本专业有6人通过考试,获得了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证书。

课程改进的方向与途径

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广泛开展课程组内教师听课、评课、上公开课活动;进一步明晰“导师”和青年教师的职责,完善考核方案;鼓励教师参与实践锻炼,有计划地安排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提升药品质量检测与管理能力;通过课程资源建设带动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完善顶岗实训的设计和管理充分研讨顶岗实训项目,与校办药厂和校外合作企业有效对接,加大对企业兼职教师聘任力度,使顶岗实训管理与考核更加规范化。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利用课程团队现有技术优势和优越的实训条件,积极与省内制药企业和药品经营管理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咨询、培训工作,为黑龙江省制药支柱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积极开展社会调研,紧跟企业的生产发展,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白玲玲,姜辉,李伟威.基于就业导向的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以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7).

[2]王金香,梁颖,刘浩.高职药物分析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8,26(4).

第11篇

[关键词]食品 分析与检测 实践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243-0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解决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001年在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率先以特色专业招生,2002年该专业正式成为教育部批准的高校本科专业。[1]邵阳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经批准于2006年开始招生。

邵阳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培养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我们的主要目标。实践教学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有着特殊地位和作用, 构建一个更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分析与检测类实践课程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必修的一类课程,是其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包含了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微生物学实验、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等多门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较强,抓好课程建设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对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邵阳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食品质量监管部门、食品生产企业从事分析检测、质量控制、监督管理、安全评价、生产经营及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通过调研、总结和借鉴,从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食品质量监管部门、食品生产企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类人才的能力要求和技能要求着手,按照培养应用型食品分析检测、食品安全监管、食品风险评估、食品质量管理人才的要求,认真研究学生在分析与检测方面应具备的知识结构,通过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管理,

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形成和提升。

三、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的基本内容

1.根据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以及食品原料、食品加工、食品流通、食品消费、食品监管等领域对相关人才的要求和能力结构,构建分析与检测课程类实践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2.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改革实践教学考核办法。

4.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拓展学生能力。

四、实践效果

(一)构建四模块递进式实践课程体系

邵阳学院构建了四模块递进式实践课程体系,包括独立实验课、课程实训、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优化了教学内容。

1.独立实验课。独立实验课由基础化学实验、学科基础实验、仪器分析实验、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组成。

有别于很多院校开设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我们开设了基础化学实验,包括四大化学实验的经典实验和综合训练,侧重分析化学实验。学科基础实验包括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中的经典实验和综合训练,如电泳、层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基础培养基的制作方法、无菌操作技术、大肠菌群的检测等。这两部分实验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知识,为学生提供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背景方面的实验技能训练,规范、掌握相应的基本操作,同时培养其分析、推理、总结的能力。

仪器分析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熟悉一些分析检测仪器的构造、用途、方法原理以及操作,重点是与食品分析与检测相关度比较高的一些仪器,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等。

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着重让学生熟悉、掌握食品常规检测项目的方法、原理以及操作,进一步熟悉有关仪器的使用,培养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构建了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三层次合理衔接、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和内容,对学生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了较系统的训练和提高,训练、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实训。食品分析与检测类课程实训主要包括食品微生物检验实训、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实训、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实训,采取开放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指导、答疑(根据食品行业的要求及发展,教师在有些项目上也可作些引导)。

在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实训、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实训、食品微生物检验实训中,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训方案。学生根据一种样品(可以是买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做出来的食品;可以是水果、蔬菜、牛奶,也可以是水果罐头、酒、奶粉……),自己查找资料,了解样品的常规分析检测项目、质量控制指标以及安全卫生指标,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进行样品处理,配制相关试剂溶液,分析检测其中的几个项目并作出评价(有的分析检测项目在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中没有开过,需要学生根据资料、自己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完成实训)。另外,在实训过程中将一些在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中不便以单独实验形式使用到的一些仪器设备,如快速检测的仪器、糖度计、酒精度计、质构仪、电子鼻、电子舌等融入到项目检测中,对快速检测、感官评价、小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等内容作一补充。这样一来,学生对食品样品的质量、安全指标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对分析检测过程有了较深的体会,初步掌握了综合运用各种检测方法判断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也锻炼了文献查阅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将食品分析与检测融入食品工艺学课程实训中,看着自己生产的产品,吃着自己检验合格的食品,学生感到新鲜、兴奋外,对从原料到食品的生产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学生变被动模仿为主动参与,激发了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结合食品生产链从原料到产品,融合生产工艺和分析检测,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实习。加强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缩短与食品企业生产实际、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及监管要求的距离,为学生零距离就业创造条件。

以邵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百威英博(湖南)啤酒有限公司等单位为实习基地,让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参与分析与检测等工作,熟悉食品质量检测、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评价等相关岗位要求,促使学生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遇到的具体问题的能力和就业岗位适应能力,形成和提升职业能力,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和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4.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选题时,有意识地提供一些分析检测方面的课题以及一些新方法的研究课题,对学生在食品分析与检测方面的各种能力进行综合性总结和检阅。

(二)建设教学经验较丰富、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

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和双师型人才、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重点培养,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建设了一支教学经验较丰富、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

(三)改革实践教学考核办法

改变传统的一份报告定成绩的做法,根据不同模块实践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采用不同的考核办法。独立实验课的成绩由实验报告、基本操作成绩、实验理论考试成绩等组成;实训课程成绩由学习态度、方案设计、现场操作、实习报告或专题论文等内容组成;实习成绩由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单位评价等内容构成;毕业论文成绩按三部分评定,即学生毕业论文完成情况分、毕业论文质量分、学生答辩情况分。

同时引入了职业资格考核项目,70%以上的学生分别获得微生物检验、食品检验等职业资格证书。[2]

(四)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拓展学生研发能力

依托食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省级)和食品俱乐部(系级),以项目承载的方式开展大学生创新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和素养,拓展了学生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和产品开发的能力。

通过构建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并认真实施,学生的分析与检测能力达到了食品质量监管部门、食品生产企业相应的要求,毕业生活跃于食品流通、食品监管等各个领域,工作在质量与技术监督局、药监局、上海城市超市、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百威英博(湖南)啤酒有限公司等食品质量监管部门、食品销售企业、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管、质检、品控岗位上(当然不局限于这些岗位,这里只针对分析检测岗位而言),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工作快,具有“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特点。[2]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半监督主动学习;分布式入侵检测;CORBA;联动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0-4835-03

Based on a Semi-supervised Learning and CORBA Technology Combined Intrus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LI Yi-long, HU Han

(New Energy Engineering Institute, Jiangxi Yu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Xinyu 336500, China)

Abstract: The rate and speed of detection for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are most concerned about the two technical indicators. The interaction of the Detection System internal security components has greatly affected in rate and speed. To consider that, according to semi-supervised active learning, firewall technology and CORBA,this paper proposes diversified intrus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Multiple technologies and the interactive system will not only improve the detection rate and the rate of detection, but also reduce error rates. Diversification of the intrus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verified the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semi-supervised and active learning; distributed intrusion detection; CORBA; interaction technology

入侵检测技术(Intrusion Detection Technology),在信息安全领域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以下简称IDS),并得到了有效的应用。由网络安全的“木桶理论”知,单一的安全产品是无法全面防御外界的攻击,同样单一的检测技术,也无法做到有效保护系统的安全性,只有采用多种检测技术,且多种技术相结合,取长补短,才能有效保证系统安全性。为此,本文提出的基于半监督学习与CORBA技术相结合的入侵检测系统,采用了分布式异常检测方式,利用半监督主动学习技术设计边缘网络的IDS,采用CORBA服务技术设计内网入侵检测系统。该系统各成员安全检测系统分布式地独立工作,主机和IDS之间,及和边缘网络的IDS之间的数据库的异常规则互相学习更新,通过服务单元使多个安全检测组件有机结合,有效提高检测率和检测速度。

1 入侵检测技术的设计原理

1.1 基于CORBA入侵检测设计思想

面对分布式网络攻击而提出的分布式入侵检测技术是今后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CORBA是由OMG(Object Management Group, 对象管理组)推出,旨在为计算机网络中互相通信的双方间提供互操作的功能。基于CORBA技术的入侵检测系统为主机和服务器提供了可视化的用户操作界面。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客户端审计系统日志和监听数据,数据分析器根据规则数据库分析数据的安全性,并由响应控制器完成发生攻击时的响应措施,根据设计的时间控制器,定时地向服务器端发送汇总信息。服务端主机是CORBA服务中心。服务单元授权的数据采集器把采集到的数据分类加工后,经分析器分析,做出响应,当需要响应边缘网络IDS信息时,则把信息发送给外网IDS,并把用户安全信息显示在管理界面上,并且分析同时还具有服务单元的生成和注销。

1.2 基于半监督主动学习入侵检测设计思想

半监督主动学习(Semi-supervised and Active Learning)是机器学习中研究热门的方法[1],半监督学与是介于监督学习和非监督学习两者之间的学习方式,具有主动学习功能,包括少量已标签数据和大量未标签数据,利用已标签的信息,学习其它未标签信息[2-6]。

DIDS中边缘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简称NIDS)设计,采用进化半监督式模糊聚类的入侵检测算法(Evolutionary Semi-Supervised Fuzzy Clustering, 简称ESSFC)[7]。标签数据担任染色体的角色,提供的类标签信息用于引导每条染色体的进化过程,且每条染色体的适应度用未知标签数据的模糊聚类差异和标签数据的错分类误差联合评估,以构造分类器。获得的分类结构用来对未来新数据进行分类。

2 基于半监督学习与CORBA技术相结合的入侵检测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2.1 多元技术系统的整体结构

基于半监督学习与CORBA技术相结合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结构是一种混合的结构,由边缘网络入分检测系统和内网基于CORBA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组成。如图2所示。

此系统网络采用屏蔽子网模式,NIDS服务器、联动控制台、IDS服务器等服务器存放在Demilitarized Zone(非军事区,简称DMZ),此结构有效解决堡垒主机的单失效问题[8-12],且由基于网络入侵检测和基于主机入侵检测系统的融合而成。

2.2边缘网络的检测模型设计

边缘网络检测,检测的对象为数据包,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技术融合的关键是采用了间接联动技术。通过联动控制台实现防火墙和NIDS之间的安全通信。使用这种方式,可以对通信数据包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分析后的数据可以用来制定相应的防火墙访问规则以进行主动防御,同样,防火墙也可将反馈信息传给NIDS服务器,NIDS调用联动控制台以进行安全策略或控制规则的调整。而且,NIDS服务器还为IDS提供了信息汇总服务,以进行网络IDS和内网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信息安全交流。其结构如图3所示。

2.3 内部网络的检测模型设计

内部网络中各主机上的IDS审计系统日志和监听端口。在DMZ区域中的IDS,其设计是基于CORBA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简称CDIDS)[设计的,功能包括:1)注册在线用户。2)用户在线状态记录。3)授权服务并分配单元给申请的用户。4)定时接收在线用户访问日志和被日访问日志。5)标注在线用户安全级别。6)发现异常或攻击时采取响应命令。7)在线用户退出后注销服务单元。

当内网中A主机IDS失效,且不断地向网络B主机发送数据。当A主机IDS失效后,IDS注销A的单元,并标注A的在线状态为关闭状态。当B不断检测到A数据的发送时,IDS检查B被访问日志。当查到A处于已关闭状态。则IDS立即向A预警;当检测到A为合法访问时,取消对工的预警;当检测到A为非法时,立即通知在线的其它用户拒绝A的数据。如图4所示。

当内网中A向外网不断发出请求时,IDS服务器检测数据包,若检测到异常信息时,就会向IDS发出信息汇总。IDS收到提示后,向A主机预警,当检测到正常访问时,把信息回馈给NIDS服务器,则NIDS继续其它工作。同样,当NIDS服务器收到异常访问A的数据包时,IDS收到A的受访问日志时,主动向IDS服务器请求咨询。IDS服务器把回馈的信息发给IDS。如此在NIDS服务器和IDS之间返复地进行信息学习,以实现内部网络IDS和NIDS的融合,增强系统的互动性。

3 基于半监督学习与CORBA技术相结合的入侵检测关键技术

3.1 多元融合技术

多元技术的融合,包括基于半监督主动学习方法和IDS技术的融合,网络IDS和防火墙技术的融合,CORBA服务器和网络IDS之间技术的融合。因此,多元融合技术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的技术,此技术的检测互动性高。强多元融合技术的实现,才能使网络有较高的互动性,才能使网络中独立的安全检测部分紧紧相连。

3.2 CDIDS服务技术

3.2.1 CDIDS体系结构

IDS技术采用基于CORBA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简称CDIDS)模型设计的。

3.2.2 安全通信的联动技术

1)内网主机间通信。

如图5所示,当主机A与B要建立通信时,A向服务器端注册通信,服务器为A开辟了服务单元,专门用来接听A发来的信息汇总数据。在通信中若客户端A的CORBA检测失效时,服务端时间控制器在规定时间内关掉为A开设的服务单元。当B仍不断收到A的数据时,服务端将收到来自B的信息来访者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A是否为合法用户,启动响应控制器对A作出相应的反应。

2)内网外网主机间通信。

当内网主机A要和外网某一主机 C通信时,数据包首先经过基于半监督主动学习方法设计的网络IDS,快速分析处理,如果数据正常,则通过,如果判断数据为入侵行为时,则启动联动控制台启动防火墙进行拦截控制。当发现包发送方为A有异常时,IDS就主动地和NIDS通信分析数据的安全性,通知NIDS预警A主机。当IDS不断收到A发送的被访问的反馈信息时发现了异常,则也会主动启动服务单元与NIDS联系分析判断A接收数据的安全性。

3.3 基于半监督主动学习IDS的技术实现

一个好的入侵检测算法的设计,不仅要使样本数据具有和整体数据的一致性,而且还应该有很好的泛化能力,为此才能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率。

3.3.1 初始化阶段

采用半监督聚类方法,设X为具有一致性的样本集,X=[Xl,Xu],Xl为未标签数据,Xu为已标签数据,根据半监督主动学习思想,现要从已标签数据Xu上发现一个抽象的C划分。泛化性能的提高和控制需要有标签数据的错分类误差,和未标签数据的聚类模糊分类协调控制。

3.3.2 未知数据归属分类

未知数据归属应选择所属可能性最大的分类,则c∈max{Pi}(1≤i≤c)。

4 总结

基于半监督学习与CORBA技术相结合的入侵检测系统,实现了技术上的多元,是多种技术的融合,具有很强的安全设备间互动性。根据实验测试,整个系统的检测率γ,比任一独立的安全检测单元?鄣和β都要高。因此,正是其强互动性决定了其高网络的检测率,低误检率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赵悦,穆志纯,潘秀琴,等.一种基于半监督主动学习的动态贝叶斯网络算法[J].信息与控制,2007(2):225-227.

[2] 尹清波.基于机器学习的入侵检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77-87.

[3] 孙广玲,唐降龙.基于分层高斯混合模型的半监督学习算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4,41(1):156-161.

[4] Nigam K,Mccallum A,Thrun S,et al.Text Classification from labeled and Unlabeled Documents using EM[J].Machine Learning,1999,39:103-134.

[5] Szummer M.Learning from Partially labeled data[M].Doctor Thesis,MIT,2002.

[6] Basu S,Banerjee A,Mooney R J.Semi-supervised Clustering by Seeding[C].Sydney,Australia:Proceedings of the Ninete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ICML-2002),2002:345-367.

[7] Liu Hong,Huang Shang-teng.Evolutionary semi-supervised fuzzy clustering[J].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2003,24:3105-3113.

[8] 朱玉锦,王会诚,于红,等.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6):40-42.

[9] Cooper F J.Implementing Internet Security[M].New Riders publishing,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