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6 11:26: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成人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以研代讲,用研讨式教学法引导学员学习
学历教育中,写作课属于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一部分,一般包括了写作基础理论、方法,以及公务文书写作、新闻写作、学术论文撰写等内容。写作课主要是使学员了解基本写作知识,培养基本的文章写作能力,学会常用文章种类的写作方法,为日后工作需要打下初步的基础。教员可以系统安排教学时间,从写作基础知识教学开始,教员教一个,学员学一个,稳扎稳打,边讲边练,教员多采取知识灌输的方法,力求把理论讲透,把文种讲全。在任职教育中,参加培训人员已经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和实践经验,不需要也不想泛泛进行写作学习,他们希望教员能贴部队实际,解决问题,使培训有实实在在的效果。这时,可以摒弃传统的以教员为主体的理论讲授教学方式,让学员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员自己思考。一般的文种,可以通过范文阅读,启发学员根据自己平时写作的实际,引导他们归纳写作方法,总结写作技巧,进行模拟写作练习,检验学习效果。也可以让学员当教员,自己上一课,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得意之作亮出来,谈谈自己的写作心得。通过让学员自己讲课,能促使其把平时模糊的思考上升至理性分析,总结摸索出自己的一套经验,也能让大家互相交流写作经验和工作体会,了解不同岗位的同类文书的写法,丰富写作经验。
二、以辨促思,用比较式教学法启发学员思考
学历教育中,公文写作课着重于写作基础知识与方法的学习训练,教学内容安排比较繁杂。任职教育中,公文写作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员胜任岗位任职需要的写作能力,教学要求相对提高,但教学时间却相对有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实际,改变原有教学思路,优化教学内容,采取新的教学模式。在文体知识和应用写作中,侧重应用写作;在应用写作教学中,侧重学员在工作岗位中最基础最常见的几类文种(如通知、请示、计划、总结),使教学重点突出,有针对性,增强教学效果。讲授时,也可以改变原有各文种“基础知识———写作方法———例文分析———作业练习”的授课模式,而是以专题辨析的形式来分类指导,以辨促思,让学员自己联系实际进行思考,使之准确把握相关公文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好文种的写法。公文包含的文种很多,有些文种的意义和性质很相似,如计划与总结、请示与报告、请示与函等。在文书写作课教学中,可将类似的文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辨其异同,研究、探讨它们的写作规律和方法,以便触类旁通,从而达到深入认识的目的。如“请示”与“报告”的“八不同”、“请示”与“函”的“五不同”等。通过文种分类比较,引导学员自己思考辨析的方式对文种进行探讨,有利于其正确地使用公文文种,把握知识的整体性与连贯性,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切实学会写好公文。
三、运用“案例”分析,用案例式教学法来提高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能充分发挥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优点,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能加深学员对公文写作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其他相关知识内容的融会贯通,并能增强他们严密的思维能力,形成严谨的写作作风。通过“案例”分析,能让学生明白直观地了解公文质量的优劣,明确公文中有代表性的主要问题。对于重点文种和写法复杂、学员写作普遍感到有问题的文种,应该从部队行文实践中,选择一些针对性强、有代表性、甚至可以是一些病文,让大家根据自己的写作经验进行分析,然后通过课堂讨论、集体会诊的方式,纠正错误,总结出文种写作的基本方法。公文是传达贯彻上级领导机关方针、政策,行政法规和规章及指导工作、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所以在写作公文时,要重点考虑应达到什么目的、解决什么事、需要基层做什么。通过具体例文分析,让学员自己认识到少说空话、套话,要把公文写短、写精、写实;同时还要注意公文的效用,应在实事求是上下工夫,做到实事详写、虚事略写、新措施详写、旧方法略写,特色要说足,一般的情况可一带而过。在教学中可通过引入大量的“案例”,使书本中的写作理论与工作实际生活密切结合起来,以增强学员对各种公文文体的感性认识,同时使学员对照自身在工作中的写作实践,启发和帮助其更好地把握文种写作中的关键,切实提高学员写作能力。
四、设置情景模拟,用模拟式教学法指导具体实践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须躬行”。所谓模拟教学法,是通过情景模拟,要求学员扮演指定行为角色,并对其行为表现进行评定和反馈的一种培训方法,通过这种体验某种行为的具体实践,可以帮助发展和提高其写作技能。在公文写作教学中,我们通常进行的想定作业,其实就是一种简单的情景模拟。在想定作业时,通常会设置一些尽量接近真实的条件,如某单位举办某活动,请学员以某干事身份下发一则通知。这其实就是最简单的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在教学中若创设的教学情境科学、适度、恰当,能在课堂上激发学员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员学习的兴趣,使学员沉浸在探索、思维和发现的境况中,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用这种方式来挖掘学员的内在潜力,开发学员的智力、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员的创造意识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模拟式教学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事先应充分准备,要有周密的计划和部署。在公文写作教学中,除了简单的想定作业外,运用情景教学法,可以和参谋业务技能其他课程(如军事地形学、参谋业务基础)结合起来。如模拟一次演习,让学员扮演战时参谋角色,利用参谋作业系统,培养学员作战要图标绘、文书拟制等能力。
五、总结
总而言之,在公文写作教学中,可运用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在使用这些方法时,一定要明确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任职教育目标是培养学员岗位任职能力,课堂教学的方式直接影响着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想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在公文写作课堂教学中就要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丰富写作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放手让其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多思、多听、多写、多练,促使他们都能成为探索者和创造者,从而也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刘晓曦 单位:武警沈阳指挥学院
1.加强成人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以及办学水平的高低,最关键的决定性因素是教师队伍的质量如何。因此,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超强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实现成人教育专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在素质和能力方面,成人教育的师资团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学术水平,而且需要具有超强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及操作能力,能够通过与成人良好沟通,将自身的专业理论与成人教育的专业实践结合起来,实现针对学员的个人特点和状况的教学设计。在教育事业以及教育科学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世界各个国家对成人教育行政人员的专业化训练十分重视。例如,在美国一些大学里设有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专门为培养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人才而努力。在德国,州政府和教育学院以及研究发展中心共同合作,开设教育行政管理的相关课程,为教育行政管理的在职人员随时进修或学习提供保障。
2.实现科学管理和教学管理活动的专业化
首先,加强教材建设与选择,提高教学平台的利用率。由于成人教育的主要授课方式以自学为主、函授为辅,其中通过集中面授时间相对较少,因此,自主学习是成人教育中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材是成人教育学员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对教材的选择分外重要。成人教育主管部门要结合学员的实际特点和需求状况,通过组织具有较强专业素质以及理论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人员,对成人教材的大纲进行编写,从而保证教材大纲的科学实用性。其次,成人教育活动中要更新教学理念,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宗旨。成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技能,从而实现生命潜力的充分发挥,因此具有问题性和目的性。成人参加学多是为了完成新的任务,来解决一个问题或者获得另一种生活方式。因此,成人教育要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与学生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紧密结合,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学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最后,成人教育过程中要加强考试管理,提高办学的效益。考试可以反映出学员的实际学习情况,同时也是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和反映。通过考试反映出的教学信息,可以激励学员进一步努力学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一种活动环节。实践证明,违规降低考试的标准或者降低考试的难度,不仅不能得到学员的好评,还降低了学校办学的信誉。因此,只有不折不扣的执行考试标准,实现考试的科学化和强效考核机制,才能促进学员的积极,提高办学的长远效益。
二、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专业化
伟大学者诺尔斯认为,成人教育主要是以哲学和科学两种理论为基础。哲学基础包括进步主义哲学和存在主义哲学,科学基础包括临床心理基础、发展心理学以及成人教育实证等基础。因此,成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专业化就是对成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力求成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研究更加深厚和扎实。现阶段,我国成人教育研究工作者比较分散,且各个领域都有在开拓和研究成人教育。这种现象表明了成人教育众多研究领域的欠缺,同时也反映了成人教育研究力量分散,不够深入和系统等问题。因此,要加强成人教育学理论研究的规范化,一方面通过要求各个有关杂志、报纸以及科研机构的相互合作,共同抵制一些学术水准较低的研究成果及文章的发表和公布,实现规范研究的学术性。另一方面通过集中原本分散的成人教育的研究力量,增强团体的合作,实现系统发展规划的统一制定。定期进行成人教育理论研究会议的召开,与国内外科研力量共同努力,实现成人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三、加强国家政府的宏观规范和管理
国家和政府要不断加强对成人教育的宏观管理和指导、规范等工作,通过为高校成人教育专业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提升高等成人教育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的作用力。首先,通过应用法律的形式来规范成人教育的办学以及管理行为,开展对成人教育的相关立法工作,实现成人教育的法律化专业特性。其次,对高等成人教育的办学机构和从业人员实行制度管理,实现专业化程度的管理型制度要求。通过对成人教育的教师以及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系统的训练,在取得相应资格证书之后方可上岗的制度化管理,为办学机构以及从业人员设定一个基本“门槛”,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成人教育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最后,有效整合社会高等成人教育资源,加强对成人教育的科学化管理通过对成人教育的科学管理,避免成人教育在不规范竞争下造成过于功利的趋势。通过规范高校成人教育的的办学条件,整个社会成人教育资源,实现高等成人教育的系统化和专业化发展。
四、结语
一、分析艺术设计类成人教育学生的知识层面,因材施教
目前,我国成人教育的群体比较庞杂,一部分学生群体来自社会的企事业在职艺术设计类人员,岗位也不尽相同,他们具备了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工作阅历。另一部分学生群体来自社会自由经营的个体青年;还有一部分来自高考的学生。总之,这些学生各自有着不同的需求和梦想,有的是为满足补充学历的需求,有的想提高专业水平,有的因经济方面的原因。面对这样一个就业与择业并存的复杂的求学群体,艺术设计类成人教育中教师应对学生的知识层面予以关注和了解,对不同的学生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根据学生情况准备相应的理论辅导材料,并完善辅助实践教学的设施。
二、激活艺术设计类成人教育教学环节的结构,有的放矢
由于艺术设计类成人教育群体的特殊性,教师在合理设计教学环节的前提下,应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使教学结构多元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艺术设计课程直观生动的优势,采取一个问题方式多个方位解决,一个课题多个方案组合完成的学习形式。如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应将实践课题纳入作业,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市场采风、调研等,再让他们将实践中的不同问题、不同答案带回课堂研讨,将实践性的案例教学与理论性的教学灵活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环节的结合有效而合理,使艺术设计类的成人教育有的放矢。
三、调动艺术设计类成人教育学生学习专业的自主性,培养创新意识
受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在潜意识里已形成了教师教、学生学的定式化、等待式的学习模式,有的学生由于在职工作等因素的干扰,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甚至部分学生存在着修满学分即满足的敷衍状态,以及上网抄袭作业和论文的憜学行为,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应及时查找原因,及早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实用型、技能型和创造型设计人才培养的最高层面的要求。教师要调动学生专业探索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而不是培养只能纸上谈兵,空有一纸文凭的应试型“人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仅仅完成“传道”“解惑”是不够的,应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图形创意课程,应该根据不同的设计专业设置创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教师艺术素养,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教学过程,教师要切忌照本宣科和依赖PPT进行宣读式的教学,要将案例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充当角色,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做能使教师的艺术素养得以发挥,使学生从中得到学习要领,使教与学形成良性循环。教学中多种模式的实施,和任课教师的艺术素养和学识水平是分不开的,因此艺术设计教师应加强自身的艺术素养,一是不断储备自己的专业知识,厚积薄发,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添新鲜而有生气的教学内容,使教师“教”和学生“学”形成良好的互动。二是在已有教学量化之外补充生动的案例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并及时将课程内容付诸实践,指导学生有方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作业方案,使学生的学习目标、领会程度、掌握技能有全方位的提高。三是教师应储备积累艺术设计纵向高、精、深的专业理论,广纳吸收横向学科的广、博、宽的相关理论,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将无限的知识储备资料发挥到极至,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五、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艺术设计类成人教育模式也在不断调整和改革。我们教师不能一味地在传统定式的教学轨道上“顺其道而行之”,应不断探求艺术设计类成人教育培养的新模式,“行其道而思之”。
作者:曲向梅 单位:大连艺术学院
(一)目标的一致性
治理理论认为,治理的前提和基础是确定一致的目标。“治理是由共同目标所支持的”。治理的各参与主体都有自身的目标追求,这些目标的指向是多元的。治理就是要在多参与主体间通过协商、互动,构建起各参与主体都认同和支持的一致目标。因为,“目标的一致性,可以减少成员之间冲突的数量和强度,进而改善组织的总体协同”[2]。作为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参与主体包括成人教育班主任、成人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生、成人教育任课教师、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等。这些参与主体有各自的目标和利益追求,但在增强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的活力和工作能力,提升成人教育质量这一目标上是一致的。这种目标的一致性,构成了成人教育各参与主体共同建设班主任队伍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二)过程的互动性
过程的互动性是治理的基本特征。“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治理过程,不是权力的单向运动,治理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协商、合作、认同和达成共同目标等方式来实施组织既定的目标。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必然要求各参与主体保持持续的互动。这种互动体现在:班主任队伍内部成员之间的互动,进行管理经验分享、工作体验分享等;成人教育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互动,学生把学习体验反馈给学生,班主任把管理心得传递给学生;成人教育学院与班主任之间的互动,学院把成人教育政策法规、规章制度传递给班主任,班主任把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学院;成人教育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之间的互动,任课教师把课堂情况反馈给班主任,班主任把学生的具体情况传递给任课教师;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和成人教育学院之间的互动等。这种成人教育管理过程不断的互动,是推动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基本条件。
(三)方式的协调性
方式的协调性是治理的必要条件。治理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参与治理的各主体树立协调的观念,保持有效的沟通,根据治理进程,进行不断的协调,从而为治理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使治理目标的实现。协调能促使治理各参与主体在治理进程中步调一致、思想统一、目标明确。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同样需要采用协调的方式进行。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的构成非常复杂,以退休返聘为主,学历不高,管理能力和水平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成人教育学院要多和班主任沟通协调,以让班主任真正理解和支持成人教育的管理制度、既定目标。同时,在成人教育进程中,各方参与主体要加强沟通协调,通过协调,统一想法,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达到成人教育的目标。
二、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需要治理理论的原因分析
(一)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多参与主体性需要治理理论
班主任队伍成员、成人教育学院、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任课教师、成人教育学生等参与主体在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中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但他们要彼此帮助、互相依赖、互为依托,呈现出明显的多主体性特征。成人教育班主任是队伍建设的主体和对象,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需要每一名成人教育班主任主动适应成人教育现代化的趋势,认真学习现代成人教育理论,注重提升自身各方面素质和工作能力。成人教育学院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指导者和管理者,承担了明确队伍建设方向、规范队伍建设内容等工作。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任课教师、成人教育学生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外部参与者,是成人教育班主任建设的重要因素。
(二)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多领域性需要治理理论
1.队伍内部建设需要治理理论
队伍内部建设包括班主任素质建设、班主任设置建设等。在队伍内部建设过程中,既需要班主任队伍上级部门的指导,也需要班主任成员之间通过持续不断的交流、分析、互动,达成队伍建设的一致目标。
2.队伍外部建设需要治理理论
队伍外部建设包括密切联系成人教育学生、任课教师、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等。在队伍外部建设中,需要班主任和相关主体保持密切联系,通过沟通协调,为培养优秀的成人教育学生贡献力量。
3.队伍文化建设需要治理理论
在队伍文化建设中,需要队伍内外密切合作,把为学生服务、实现国家成人教育目标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
(三)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构成的复杂性需要治理理论
从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的现状看,队伍老龄化严重、管理观念陈旧,队伍整体学历不高,专业知识欠缺,服务意识不强;考核与激励措施不足,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等。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构成复杂性特征,要求以治理的思维和视角考虑问题,通过持续的沟通协调,不断吸纳班主任的想法,通过搭建交流平台,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热情,让班主任在队伍建设活动中获得自我成长。
三、治理理论视角下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思路
(一)培育各参与主体的治理观念
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增强队伍凝聚力,培育出优秀班主任。这一目标既是班主任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根本价值所在。如果各参与主体没有对这一目标达成共识,治理理论视角下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就无法实施,可以说,目标一致观念是治理观念的首要因素。要达成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的目标,互动协调是关键。具体包括:一是建立互动机制,在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具体问题上,各参与主体保持持续互动,为达成一致目标奠定基础;二是建立协调机制,对班主任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各参与主体要积极协商,通过不断沟通、协商,修正错误观念,达成一致目标。这种互动协调观念是建立在目标一致观念基础之上的,是治理理念指导下的互动协调,这与以往独立推进的互动协调有根本的区别。
(二)构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治理机制
治理理论视角下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关键是治理机制建设。“机制是指社会有机体各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机制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一定的运作方式,使组织发挥更大的整体性作用。
1.要构建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的活力机制
一个优质的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活力机制,应该是队伍富有活力和极强的工作能力;上级管理部门的指导富有前瞻性;其他参与主体的意见富有启发性。
2.要构建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的育人机制
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育人模式发挥作用不能单独依靠班主任自身,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要发挥成人教育学院、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任课教师、成人教育学生等参与主体的作用,构建一套以成人教育班主任为主、借助其他参与主体共同发挥作用的育人机制。
(三)搭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网络治理平台
为保证样本选取的平衡性,根据我校的地理范围,本次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区分校、渝西片区分校、渝东南片区分校选取样本。其中,本科和专科、男生和女生、理科专业和文科专业学生人数均衡分布。城区分校选取10人,渝西片区分校选取10人,渝东南校选取10人作为受访对象。通过调研,了解我校学生新媒体使用的特点,探寻新媒体使用影响成教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表现路径。
(一)成教学生新媒体使用的特点
1.新旧媒介并存本次调研统计了30名受访学生在这一年里平均每周媒介的使用时间发现,其地域分布较平衡,年龄层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45周岁以上受访者对电视和报刊/杂志的使用时间较长,35—45周岁受访者电视和电脑的周使用时间较长,而35周岁以下受访者电脑和移动终端的使用时间较长。这反映出,新媒体接触度与年龄呈负相关,随着年长成教学生对传统媒介的依赖性依旧很强,而年轻的成教学生对新型媒介的黏性更大,他们往往是新媒体的重度用户,参与度和活跃度更高。与普通高校相比,由于成教学生年龄跨度较大,该群体媒介使用不够集中。新媒介的使用量虽呈现正态发展趋势,但传统媒体使用量依旧不可小觑。这对成教高校、管理机构通过媒介干预成教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媒介选择的困难。
2.人际交往的需求明显较高美国传播学者丹尼斯•诺麦尔通过大量研究,总结出媒体用户主要有满足消愁解闷、人际关系、自我确认、监视环境等的四项需求。结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和金兼斌《媒介使用与生活满意度》的分类结果、以及成教学生的特点,本文将媒介使用目的分为五种:人际交往、休闲娱乐、资讯信息、学习工作和购物消费,将使用目的分为“非常需要、需要、无所谓、不需要、非常不需要”五个等级,最高等级记5分,最低等级记1分。从统计结果来看(见表1),受访者对人际交往需求得分最高,学习工作需求得分最低。由此可见,成教学生希望通过新媒体进行学习工作的意愿并不强,使用传统的说教来干预成教学生主观幸福感,并不能适应成教学生的实际。在人际交往中,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干预成教学生主观幸福感,则能有效满足成教学生的需要。
(二)新媒体使用影响成教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表现路径
1.单独个体层面:需求满足在访谈中,有24名受访对象(共抽样30名)表示,新媒体的使用能满足成教学生的各种需求。其中,就成教学生而言,新媒体的使用能满足其对“人际交往”的需求。传播学者威尔曼和古利尔认为,人们使用网络不仅仅为了寻找信息,更为了寻求情感支持和归属感。例如:渝东南片区的刘同学说“:我在手机上用得最多的软件还是QQ,在没开学前,我们就加进了班级的交流群,同学们都来自不同的乡镇,相隔很远。建了群之后,我们还没开学就聊得火热了!”新媒体对“人际交往”的影响也是因人而异,例如:主城片区的王同学说:“我觉得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勾心斗角的。我就很喜欢微信查找附近人的功能,我通过这个办法认识了很多朋友,但实实在在交心的朋友还是我的同学、同事,慢慢地也就觉得微信越来越没意思了。”通过进一步调研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社交不积极的同学对“使用新媒体进行社交”的期望较高,他们希望通过新媒体与更多的陌生人交流,在新媒体塑造的“拟态环境”中发声,以此来消除现实人际交往的挫败感,力求实现“使用与满足”的效果。但这样的愿望往往很容易落空,由于新媒体交际缺乏面对面的接触,陌生人间往往防备心较重,难以实现真诚沟通,进而产生网络交际鸿沟,影响其主观感受。另一方面,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社交活跃的学生常把新媒体作为社交的辅助手段,不断辐射更广泛的社交圈。由此可见,新媒体的使用能较好地满足成教学生的社交需求,现实的生活状况也被新媒体正向放大“,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自然物种生存法则同样适用于新媒体建构的媒体生态环境,从而形成“沉默的螺旋”。
2.群体身份层面:比较心理和阶层归类心理依据比较理论和阶层归类心理,以成教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为中介变量,对受访者进行社会比较和阶层想象。27名受访者(共抽样30名)表示,曾多次在新媒体中看到关于“成教学历注水”、“成教考试作弊”等一系列反映成人教育问题的内容,存在污名化的“标签”。而这些“标签”往往来自公众的“固定成见”,他们依据固有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对成教学生作出片面化的评价,成为成教学生认知的一种模式,很难解脱。在本次访谈中,所有受访者均表示,在新媒体中感受到社会对成人教育的否定,对成人教育学生的轻视。有13名学生(共抽样30名)表示从中感受到极大的挫败感,有12名学生(共抽样30名)表示无所谓,有5名学生(共抽样30名)表示并未受到任何影响。这些有关成人教育的负面体验,直接导致了受众产生趋同效应,影响了成人学生对自我学习的认同。同时,与普通在校学生相比,成教学生既具有学生身份,又兼具社会身份。成教学生在进行身份归类和阶层幻想时,极易受双重角色的影响。例如:渝西片区的周同学说:“以前才毕业的时候,很喜欢在大学群里面聊天,如今每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里的同学们,有的当官了,有的变大款了,而我现在还在参加成人教育本科的学习。和他们相比,我真的差得太远了。”“炫富”、“贫富差距增大”等内容,使得身处其中的成教学生,在社会对比中产生较大的“认知弱势”幻想,进而降低了主观幸福感的体验。
3.社会认同层面:自发的社会向心力和离心力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受众通过新媒体获得资讯、参与资讯的渠道越来越多。在本次调研中,有23名受访者习惯通过微博、网络新闻等方式获取资讯;有21名受访者喜欢对各种资讯进行评论;有14名受访者表示通过评论资讯,能产生较强参与感、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提高社会向心力。例如:主城片区的周同学说:“如今,在微博中,时不时就会看到一些成教方面的负面消息。但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宣泄渠道,看了这些消息,我会有一时的不快,但微博也给了我去评论、分析这个消息的公平地位。所以,总体上来说,我觉得还是很不错的。”社会认同感所依托的载体是多种多样的,新媒体作为其中较为新型的载体也更为成教学生所使用和热爱,通过信息的流通和价值的引导来达成这一过程性的社会认同建构,影响较多数的成教学生,矫正错误观念,传递普世价值观。另外,有9名受访者表示,新媒体对时事获取的便捷性、参与性能在一定程度提高自我主观幸福感,但其传播过多的负面资讯以及多次无效表达后,又极易产生社会离心力。例如:渝西片区的关同学说:“微博的传播功能是很强大,但我们不是什么名人,我们的发言是很渺小的。我曾经遇到不痛快的事,也喜欢发发微博抒发愤怒之情。可这也只能换来一两句安慰的话,没有多大实际效果。”总之,新媒体构建的便捷、无所不在的资讯网络促使成教学生能主动或被动地介入公共事务和国际国家时政,在群体身份认同上可能得到加强,从而增强凝聚力或向心力,提升主观幸福感体验;亦有可能社会疏离感被加剧,促使孤立心理或离心力的出现,从而降低主观幸福感体验。
二、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新媒体使用对成教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除了首要遵循使用与满足原理,还通过社会比较和阶层想象、社会整合和认同调适来等路径来表现。由此,可基于此表现路径,通过如下方式干预成教学生主观幸福感。
(一)建立基于新媒体的群体聚合组织根据成教学生的新媒体使用习惯,各成人高校、成教管理机构应选择学生喜欢的媒体,从不同层面建立相关组织,实现群体聚集。例如:各成人高校可建立学习小组QQ群、微博实现人际交往;成教管理机构可建立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宣传成人教育相关政策,表彰优秀教学个案。
(二)减少阶层分化的“标签”,重塑阶层认同由于成教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的消极心理,各成人高校、成教管理机构在建立新媒体组织后,应及时带有较强心理肯定的媒体内容,努力重塑该阶层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成人教育;农业知识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提到:“将城乡的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加快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目前是我国在发展现代化进程中的首要任务。因此,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以及对农民群众实施与科技农业相关的知识教育,都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之一,不过目前成人教育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若要更好地实施成人教育,就必须解决存在的问题。
一、在农村成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农村地区思想落后,观念传统。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尽管许多农村地区已经脱离了贫困,但还存在一些偏远、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在这些地区的农民群众受到的文化教育并不多,因此也没有重视文化教育的作用,对接受文化教育的主动性低。一些人认为读书学习没有用、浪费钱,很早就让孩子辍学,孩子也因此成为文盲,尽管政府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制定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也没能改变那些人的观念。一些农民对成人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年纪已经太大了不适合再接受文化教育,成人教育因此在新农村的建设中难以开展。(二)地方政府对农村成人教育认识不足。许多人对农民的定义就是种田,如果农民不种田就是游手好闲,而在许多偏远地区的地方政府也忽视了成人教育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农民只需要接受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就够了,只有知识分子才会接受教育,农民只要会种田就行,从而轻视了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在农村中的作用,使得成人教育在农村难以实施。(三)成人教育机构不健全。许多地区没有形成统一的教育机构,而且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比如在农村的成人教育部门中,一些工作人员没有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能,滥用权力,或者越级,造成部门出现职权错乱的情况,对成人教育的开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利于成人教育在农村中的实施。
二、在新农村建设中促进成人教育的对策
(一)改变农民传统观念,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村经济是否能够提高主要取决于农民的思想和观念够不够先进,所以在实施成人教育的过程中,改变农民的传统思想观念是首要的。由于许多农民缺少与农业相关的科学知识,所以对农业生产活动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有不少的农民没有“富而进思”的想法,只满足于现状。只有科学理念和科学知识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农业市场的经济发展,如果仅仅依靠农民普通的劳作是无法提高市场经济的,因此,加强成人教育在农村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对农民进行培训,使农民了解并掌握一些现代科技农业知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养殖技术等知识,要激起农民对农业市场发展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并增强主动意识;要改变农民对农业生产活动的传统观念,帮助他们养成科学的、自律自觉的、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在培训中,要使农民意识到,在农业生产活动中除了劳动力之外,非常重要的还包括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若要不落伍于时展的脚步,就只有接受文化教育,丰富自身知识。(二)完善农村成人教育管理机制。若要更好地在农村实施成人教育,就必须以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来取代传统集约型管理模式,传统模式限制了成人教育机构在农村的自主办学权力,在新模式中,改变了传统模式的限制,不再干扰成人教育机构的办学权力,并收集各种资源加以利用;在对农村的经济发展进行筹划时,要把农村成人教育规划进去,并对成人教育加以重视;要规划好小、初、高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在农村中的发展;为了更好地管理监督成人教育机构,需要建立一个成人教育机构监管机制,监督管理好成人教育机构中资金的使用、教学质量以及升学率,将成人教育机构的自主办学行为规范起来,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出监管机制的作用。
总之,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实施成人教育不但可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还可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针对目前成人教育在农村还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问题,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成人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的重视,成人教育是一项可以为农村建设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事业,同时也是一项实施时间非常长久的工程,这就需要努力改变农民对接受文化教育的传统观念,加大对成人教育的资金投入,形成一个统一的教育机构,通过这些措施促进成人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作者:赵厚祥 单位:江苏省高邮经济开发区社区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应目前的教学体制
1.传统的成人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目前中国的成人教育仍然延续着传统的成人教育方式,成人教学课程也没有根据社会需要而有所调整和完善,加之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使得成人教育在教学模式上仍然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为主,辅助以成人实验课教学,导致教学缺乏独立性设置。由于成人教学内容参考了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而没有根据学生的自身职业特点和社会人才需要展开教学,因此成人教学模式上与高校课程教学存在着过多的雷同之处。在成人教育的具体教学实践当中,成人教育延续了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延续着高等教育的传统教学内容,因此成人教育的理论教学成为了成人教育的重点。
2.传统的成人教育采用了集中授课的形式传统的成人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仍然采用“说教法”的教学方式,针对理论课程内容的实践课程内容相对较少。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我国的成人教育在教育性质上相当于普通高校教育的补充,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成人的职业需要,却在教学形式上,面授的时间越来越短,多采用集中面授的形式,以缓解学生工作和学习时间上的冲突。但是由于成人教学模式没有创新之处,教学过程没有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而在课程上有所调整,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缺乏科学性,导致成人教学质量下降。主要是基于采取了集中授课的形式,而教学内容并没有因此而调整,依然延续着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长时间接受“填鸭式”教学,学习的兴趣受到了影响,而很难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更不会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3.传统的成人教育的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较少在我国成人教育的课程的设置比例上,理论课是课程教学的重点,实践课所占有总课时的比例相对较少,导致成人教育并没有根据成人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更没有突出成人知识体系实用价值,使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的理论知识,并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并无法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相结合。这种成人教学内容与成人职业相脱节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成人教学质量,对于我国成人教育的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
(二)成人教育的教学资源没有实现共享
1.没有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成人教育体系传统的成人教育是建立在普通高校教育基础之上的,因此并没有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成人教育体系。在教学资源上,往往会享用普通高校的部分资源,而没有形成具有独立教育意义的教学模式。基于这种植入性的成人教学模式,使成人教育无论是在教育投入上,还是在师资力量上,都依附于普通高等教育,使得教学质量以及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都难以有所保证。
2.成人教育在教学管理上难度相对较高从教学管理的角度而言,成人教育教学要比普通高校更难于管理。主要是由于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生源复杂,来自于不同的职业,知识基础也不尽相同,因此组织教学时,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都是难点。从高校的角度而言,为了便于学生参与面授,并领取教学资料,高校的成人教学点往往设立在生源较为集中城市,而普通高校则进行协助式教学管理,并组织成人学生参加成人教育考试。成人教育的各个函授点在教学模式上和教学内容上都存在着一致性,但是由于无法做到资源共享,导致教学资源严重浪费。特别所在位置比较偏远的教学点,教师要实施现场教学,还需要承担教师的交通费和食宿费用。从学生的角度而言,由于成人学生的特殊性,因此在教学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加之流动性比较强,对于参与课堂教学缺乏积极主动性,因此学生的到课率较低,甚至于会出现学生流失的现象。针对于这种情况,根据成人教育的实际授课情况实施动态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成人教育无法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主要是由于共享服务系统没有建立起来,导致成人教育管理效率低,并且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二、现代远程教育
我国的远程教育是建立在函授教育和广播电视教育的基础之上,适应信息技术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作为多媒体手段,现代远程教育跨越了时间的局限和空间的界限,将学生、教师与多媒体之间建立起新型的通信联系,以其为载体开展系统化教学。这种新型的教育形式主要依赖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信息的传递则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分离式教育。远程教育模式被赋予了时代意义之后,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情况下,将学生终身学习的需求作为一项教育重点,将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为社会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服务。成人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依赖于现代远程教育平台,运用交互性强的特点传递大量信息,教育资源得以最大化利用,以使信息覆盖面逐渐延伸,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新的方向。
三、远程教育对传统成人教育的影响
(一)远程教育的影响下,成人教育可以实施开放式教学成人教育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接受教育提高学生在本专业领域中的基本工作能力,那么,成人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性。远程教育是利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了开放性教学。由于远程教育具有资源共享平台,教学可以在虚拟的网络平台上开展,不仅使教学内容的设置更为灵活,而且还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多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需要自主地选择教学内容,不仅促进了成人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还使学生对于专业技术综合性应用,以提高技术操作能力。实施远程教育充分突出了教学围绕着学生展开重点。在课程的设置上,远程教育制定了多个教学计划以及课程选修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于知识的需要进行资助选择模块。远程教学可以不同程度地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主要是由于课程内容可以多样化组合,原有的学科知识系统之间所存在的明显界限被打破,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教学内容,采用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远程教育的影响下,成人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主要体现为各个行业领域的信息化管理。成人教育对于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运用,则是信息技术在应用领域中的重要体现。现代的远程教育,就是将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纳入到教学体系中,作为教学的重要载体。学生则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进度合理地安排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选择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显然,远程教育已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以开放式的信息传递方式展开,学生可以在远程教育平台上获取有效信息。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工作能力的评价标准,不仅要以学习成绩和工作成绩作为参考,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信息素养。处于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方式以及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需要经历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比如信息的浏览、使用和下载;对于网络信息进行筛选并文字处理;在掌握网上学习的同时,还要会参加网上考试。熟悉网上教学的操作程序,教师所制作的课件要能够真实地反映教学情景。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地参与网上讨论,进行虚拟实验,并网上自我测试,以刺激学生研究性、创造性地学习。
四、结语
1、管理方面的人员十分紧缺
近年来成人高等教育的规模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壮大,但是在管理方面的人员始终不足。紧跟时代的步伐,各高校中建立起了独立的成教部,到了现在成立了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但是学院中管理人员的增长速度却非常缓慢。这种局面导致的结果就是很多继续教育学院中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非常大,甚至出现了一名管理人员要管理500到700名学生的情况,管理人员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没有精力去学习管理知识和参加培训了。
2、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
现阶段从事成教管理的相关人员大多是从其他部门调配的,很少有人是教育管理学和教育学专业出身的,也很少有人从事过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他们往往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上岗,对于管理科学、心理学、教育学、成人高教科学的了解少之又少,同时较年轻的、具有高职称的人更少,成教管理的事务是非常繁杂的,管理人员很少会有机会去进修学习和参观,很多管理人员的工作只停留在经验性、事务性的管理上,在教学管理方面缺乏新观念、新思想,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难进行的。
3、内部缺乏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
在管理人员内部,管理机制不灵活,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干实事的人得不到奖励,很多人只做表面功夫却得到了奖励,在职务晋升方面多是靠拉关系得到的,这些现象的存在对于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工作积极性是一种严重的打击,抑制了良好作风的形成。
二、提高成交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途径
1、重视高素质人才
随着时代的发展,成教规模得到不断的扩大,学校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成教事业的发展中,及时为成教管理队伍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现在成教队伍中的故那里人员工作做得不细致,管理水平不高。很多学校管理人员认为,成教学生是不住校的,所以管理起来应该相对容易,所以成教管理队伍中就是有限的那几个人,但是经过多年的管理实践我们发现,也正是应为成教学生不住校,所以管理起来麻烦事更多。独立设置的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从招生到入学注册、学籍管理、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一直到证书发放的一系列过程都是成人教育学院或者继续教育学院来完成的。工作的范围涵盖了教务处等各部门的工作,与此同时,这些工作在操作的过程中都是非常麻烦的。在为成教管理人员队伍配备人员的时候应该对人员所学专业以及年龄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
2、加强培训力度
加强成教管理人员的培训就要加强管理学、教育学、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学科的培训,使成教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管理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要使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首先重视人,因为一切的管理活动都需要人去完成。想要建立起一支素质过硬、经验丰富等管理队伍,首先要建立起相应的培训制度,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将管理人员纳入到学校的师资培训队伍中,通过岗前培训、脱产培训以及在岗培训等培训方式更新成教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使他们的现代化技术应用技能得到提高,进而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
3、建立起健全的约束机制、竞争机制以及激励机制
在成教管理队伍中要落实定岗定员,对于重要的职位应该通过个人推荐以及公开招聘的方式竞争上岗,通过按劳取酬和有效的奖惩制度将管理人员的责任与权利挂钩,使他们的工作热情与工作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
4、管理人员的思想要不断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一直在发生着变化,成教管理人员应该对新形势的发展进行充分的发展,使自己的管理思想与新形势要求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管理模式相适应。[3]借鉴其他学校成功的管理经验,积极的与行业和企业进行联系,大力开展培训工作,不断适应成人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结论
1起步阶段(1980—1994)
自从1980年,梁忠义在《日本教育情况》上发表《关于日本的终身教育问题》以来,终身教育研究便成为了我国教育学者研究的一个方面。一直到1994年,在此期间内,我国终身教育研究,从研究的数量上比较少,见表1。从研究内容上来看,终身教育研究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第一,对国外终身教育的研究和介绍,对日本等国家终身教育的情况的介绍,如方正淑、李协京(1989)介绍了日本国在1988年12月6日发表1988年度教育白皮书——《我国的文教政策——终身学习的新发展》。这是日本国文部省接受临时教育审议会的改革构想,积极推进职业教育论文改革的一个步骤。第二,对终身教育的价值进行讨论和思考,如张渭城(1984)认为终身教育是当代重要的学习思潮,它的理论已成为国外各教育学派的重要研究课题。第三,对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之间的比较,如王旭(1985)对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之间进行了区别和联系等方面的研究。第四,对陶行知、野村以及比利时的亨利·雅纳(Henri Janne)与法国的贝特朗·施瓦茨(Bertrand Schwarz)等教育家和学者的终身教育思想进行了研究和思考,如王琨(1993)对陶行知先生的终身教育思想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总之,这个阶段终身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研究的数量较少和研究内容都比较简单。
2发展阶段(1995—2000)
自从1995年以后,对于终身教育研究逐渐增加,从1995年到2000年期间, 研究成果共达到569表11980—1994年终身教育研究数量表
年份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数量1311259597111311611
篇,其中核心期刊级别的就达到100多篇,包括在《教育研究》杂志上发表的7篇论文,可见这个时期的有关终身教育研究的成果出现了研究数量较多,研究成果发表的层次较高,研究的内容也涉及较广。在此期间主要集中于终身教育的学科研究,如何云玉(1999)所进行的体育终身教育研究;还进行了终身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的研究,如厉以贤(1999)指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是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共同要求”;[1]也进行了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如宗秋荣(1998)探讨终身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总之,这个时期的终身教育研究呈现出发展的态势。
3多样化阶段(2001—2011)
随着终身教育研究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党和国家对终身教育体系的逐渐构建,我国终身教育研究出现了多彩纷呈的局面。首先,终身教育研究的数量不断增加,2000—2011年的11年期间,有关终身教育的论文基本上每年都在200篇以上,甚至在2003年和2011年都达到300多篇,共计2 915篇。其次,关注的杂志也逐渐增加,在《教育研究》《江苏高教》《中国成人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研究》等杂志关注的基础之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教育与职业》《继续教育》等杂志也加大了对终身教育的关注。其三,终身教育研究的理论程度也越来越强,如华东师范大学高志敏(2001)对关于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理念之间关系问题的探讨。其四,以终身教育为背景的研究越来越多。在以往时期终身教育的研究过程中,往往就“终身教育”进行研究,而在此阶段则将“终身教育”作为背景和研究视角来进行,如斯彩英,楼世洲(2007)指出,终身教育时代的到来和学生闲暇时间的增多,使得闲暇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这个阶段,终身教育研究出现了多样化的研究形态。
4理论深入阶段(2012至今)
2012年开始,我国终身教育研究逐渐进入了深度研究阶段。我国终身教育研究从研究成果来说逐渐增加,从研究内容来说涉及越来越广的研究和深入研究。第一,开始进行终身教育的反思性研究,如胡弼成(2012)对王洪才教授专著的评述中提到了终身教育哲学的价值与重要性。第二,也开始了终身教育的比较研究,如金哲华(2010)对中国和韩国终身教育的比较研究。第三,深入探讨终身教育的法律研究,如黄欣、吴遵民(2014)对国家终身教育法的立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第四,深入的探讨终身教育理论的历史研究,如高虹瑶、张健(2015)对终身教育理论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探讨和反思。总之,在这个阶段,我国终身教育的研究开始进入了深入的研究。
二、终身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1终身教育的价值研究
终身教育研究过程中,一部分学者对其价值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认为终身教育对社会发展、教育发展以及人类的学习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如陈乃林、经贵宝(1997)认为终身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哲学,同时,终身教育具有较强的社会学意义,在于促进教育社会化和学习社会化。[3]也有学者从终身教育对社会、社区发展所存在的价值进行思考和研究,如陈乃林、孙孔懿(2001)认为,终身教育是社区发展的重要内涵,同时也是社区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终身教育在整合社区文化以及推动社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居民全面发展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还有学者如高志敏(1997)从终身教育对成人教育的价值上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认为终身教育将突破人们对成人教育在人与社会发展中的意义方面的局限的、肤浅的认识。当然,学者对终身教育的价值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研究和认识。
2终身教育的比较研究
终身教育比较研究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个是学者对国外终身教育研究的介绍,另一方面是中国终身教育与外国终身教育之间的比较。在终身教育研究过程中,有些学者对美国、日本、法国、韩国等国外的终身教育进行了推介,如李之文、李秀珍、孙钰(2014)对韩国高校终身教育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与参考。同时,学者还对中国终身教育与外国终身教育之间进行了比较,如杨民(2002)通过对教师终身教育体系与日本教师研修制度之间的比较,认为构建中国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并主张健全教师继续教育法规,发展教育科学理论,促进教师继续教育事业。还有学者对国外的终身教育思想家的思想和理论进行了研究,如路育红(1991)对日本野村终身教育中心董事长野村佳予的终身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了介绍和研究。
3终身教育的法律研究
这部分学者集中于终身教育法律与法规的建立等方面的研究。该类学者认为法律法规的确立对于终身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是有利的,因此,需要对终身教育的法律法规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建议国家建立终身教育方面的法律,如黄欣、吴遵民、池晨颖(2011)指出,虽然《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的出台显然已经展现出了政府对于终身教育事业的重视,并且通过《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的诸多规定还存在一些有待商榷之处,但它毕竟为我国终身教育事业的发展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同时其也为不久将来的终身教育在国家层面的立法提供了诸多可供参考的经验。[4]当然,还有学者对当前终身教育立法存在问题与对策进行思考和研究,如沈光辉(2014)针对终身教育立法不足,主张终身教育立法要达到“突出公民受教育权利保障”、“突出教育资源的整合”、“突出立法规范重点”等,从而构建我国终身教育的立法体系。
4终身教育与家庭教育、继续教育、成人教育之间的关系研究
第一,探讨了终身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如宗秋荣(1998)对终身学习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二,对终身教育与老年教育进行了研究,如连明伟(2008)对终身教育与老年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思考。第三,对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思考,如王丽,王晓华(2011)对成人教育、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等进行了分析和界定,认为成人教育是为受教育程度不同的成人提供不同层次和不同功能教育的总和。广义的继续教育是指在任何教育基础之上的教育,狭义的继续教育主要指受教育者在其初始教育之后所接受的教育。终身教育这个概念则是包括了教育的一切方面,它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组织所根据的原则。[5]
5终身教育的体系构建研究
这些学者集中于探讨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价值,并思考如何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这些学者主要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上进行研究和探讨,如刘汉辉(2007)对终身教育的纵向与横向教育体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认为必须打破传统教育体系下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相互隔离的状态,积极促进彼此之间的相互衔接、相互沟通和纵横整合,加强终身教育的分工与合作,进而形成终身教育的组织网络。此外,其他维度也表现出同样的要求。[6]还有学者王中华(2010)提出:“通过推进全纳教育,可以进一步促进终身教育的发展,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7]
6终身教育的体育学研究
在终身教育研究过程中,终身教育与体育之间的关系研究还是比较多的。很多学者认为终身教育与体育关系密切,特别是高校体育对终身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还提出终身体育等理念,并认为“终身体育是社会发展的要求,终身体育锻炼是现代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标志,终身体育思想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8]
三、终身教育研究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1研究人员多样性的欠缺
在研究人员的多样性方面还是比较缺失的。在现有的终身教育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集中在高校,其中华东师范大学为单位的就有112篇论文,而非大学的单位主要有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司和江苏省教育委员会等单位,其他的都是高校。可见,在研究人员方面还缺少一线教师和一线工作人员。
2研究方法的单一
在现有的关于终身教育的研究过程中,更多的学者是采取一种思辨性的研究方法,缺少更多的实证性研究。在这样的研究方法指导下,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值得怀疑的。因此,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有待提高和改进。
3研究理论深入的不够
在终身教育研究过程中,很多学者是就理论谈理论,就实际问题来探讨实际问题,没有多少理论的深度,更少学者对终身教育问题进行反思和元研究,也没有多少学者从哲学等层面来思考和探讨。
日本的社会教育,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1603年)。当时的“石门心学”和“报德教”的结社活动实际上就是社会教育[1]。但作为与学校教育相对应的社会教育,则产生于明治维新(1868年)以后。根据二战前后日本社会教育性质的不同,把明治维新后日本的社会教育研究划分为二战前的奠基阶段和二战后的重振阶段。
(一)奠基阶段:二战前的日本社会教育研究(1868年—1945年)
在1937年二战全面爆发之前,即1868年到1936年,日本的社会教育研究活动不断活跃,处于研究的形成、发展阶段,为二战后日本的社会教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社会教育著作成果的出现。据表1,二战前社会教育著作数366部,占总著作数的15.94%;论文较少,且多以著作形式出现。日本最早的两部社会教育著作——山名次郎的《社会教育论》(1892年)和佐藤善治郎的《最近社会教育法》(1899年)就出现在这一时期。其中,山名次郎的《社会教育论》是日本教育史上第1本有关社会教育的单行本[2]。此外,还有相原熊太郎的《社会教育的研究》(1912年)、丸山良二的《日本社会教育的研究》(1921年)、乘杉嘉寿的《社会教育的研究》(1923年)、川本宇之介的《社会教育的体系及设施经营》(1931年)、春山作树的《社会教育学概论》(1932年)、吉田熊次的《社会教育》(1934年)、小尾范治的《社会教育概论》(1936年)等。社会教育方面的论文有:下村寿一的《关于教化总动员》(1929年)和西谷谦堂的《裴斯泰洛奇的社会哲学思想和社会教育思想》(1930年)等。
(2)社会教育杂志的发行。二战前发行的社会教育杂志约46种,占总杂志数的42.2﹪(如表1所示)。而且,二战前日本的社会教育杂志主要由各都道府县市教育机构、各类大学、各种团体等发行。如明六社机关杂志《明六杂志》(1874年)、东京修身学社机关刊物《修身学社丛话》(1876年)、日本国教大道社创办《日本国教大道丛志》(1888年)、政教社发行机关杂志《日本及日本人》(1888年)、神道学会发行《随在天神》(1890年)、躬行会创刊《躬行丛志》(1902年)、中央报德会发行《斯民》(1908年)、社会教育研究会发行《社会与教化》(1921年)等。足见,二战前社会教育杂志丰富,成为这一时期社会教育研究的突出方面。
资料来源:利用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书检索·申请系统(NDL-OPAC)及国土信息学研究所NII的信息检索系统CiNii,以“社会教育”为主题词,分别对日本社会教育著作和论文进行了统计。
(3)社会教育相关法规的颁布。1899年,日本颁布了最初的社会教育法,即《图书馆令》,这是日本首次以独立法令形式确立社会教育设施[3]。1911年,文部省设立通俗教育调查委员会,颁布《通俗教育调查委员会》官制,开展有关社会教育的调查,这标志着日本社会教育行政的真正开始。1921年,文部省把通俗教育改为社会教育,新设第4科,成为独立的科,这是社会教育在制度上的一大进步。1924年,文部省正式把以往掌管通俗教育的第4科改称为社会教育科,负责图书馆与博物馆、青少年团体与妇女会、成人教育、特殊教育、民众娱乐的改善、通俗图书的认定及其他有关社会教育的事务[4]。
(4)社会教育研究内容的多样。这一时期,日本社会教育研究者不仅对社会教育的概念、目的、主题、对象、方法、内容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而且对实业补习教育、公民教育、成人教育、壮丁教育、青少年团体、青年训练所等社会教育实践层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如樱井吉松的《公民教育论》(1893年)、上村安太郎等的《实业补习教育论》(1894年)、宝文馆编的《入营准备自学书:壮丁教育》(1907年)、文部省普通学务局编的《少年团体的概况》(1922年)、鹿儿岛登左的《新公民教育的研究》(1923年)、杉村勇次郎的《青年训练所教练指导要领》(1931年)等。
(5)社会教育专职人员的设置。这一时期,日本政府设置专门负责社会教育事务的专职人员,为社会教育及其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人员保障。1920年,文部省特设社会教育专职官,并要求各地方官厅的学务科内专设负责社会教育的主任官,称为社会教育主事。1921年,各府县为响应文部省通牒,纷纷设置社会教育主事。
关键词:开放教育;学科课程;教学方法;网络教学;主导地位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099-02
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远程开放教育蓬勃发展,远程教学模式的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电大开放教育包含网络教学与面授辅导两种教学形式,二者如何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必然需要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发展。本人在基层电大担任开放教育课程多年,面对成人教育教学的特殊性,我一直在努力探究教学方式方法,力求找到一条适合开放教育形式和成人教学特点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与途径。在多年的教学实验中,我逐步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现将我的思考与体会简述如下,希望能为从事开放教育的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借鉴。
一、注重学科课程研究
首先,学科教师应该注重学科课程研究,因为深厚的知识底蕴是搞好教学的前提。虽然现代教育资源广阔而丰富,但教材还是我们用以学科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和主要内容,教师首先必须要充分吃透教材,在此基础上还要广泛而深入地学习有关的专业知识,加深对课程的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底蕴,才能在教学中驾轻就熟,运用自如,游刃有余。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一方面在教学辅导中能很好地把握知识,把握重点;另一方面在教学互动中能很好地把握时机,抓住关键,引出线索,适时点拨和引导,面对学生的诸多问题能从容应对。
二、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完成教学任务的保障,也是教学的宗旨。电大业余班的学生大都是成年人,相对于普通教育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智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意识记忆增强,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而死记硬背的能力开始减弱。针对成年人的特点,多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他们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自己会学习了,对学习也才会有兴趣,不论是在课堂上互动还是利用网络交流互动,他们才会积极地参与进来。没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做基础,互动研讨难免会遭到冷遇或陷入尴尬。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也才会通过自主学习顺利完成学业。
三、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是成人教育教学的得力工具。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学提供了许多便利。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教学辅导,提供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对基础薄弱或知识缺失的学生来说,网络教学平台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知识和资源上的帮助:比如汉语言文学本科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专科所学并非汉语言文学专业,这些人在专业基础知识方面有欠缺,有些学员学习本科的文学专题研究具有一定困难,利用网络平台额外提供一些学习资源,适当补充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知识和文学作品鉴赏的内容,便于对学生知识的查漏补缺,对本科专题研究教学起到一定的补充和奠定基础的作用;对于某些因故不能坚持上站学习的学生来说,他们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的学习弥补缺漏。
网络教学,除了网上学习的便利之外,定期的网络研讨、网上交流互动,可以部分代替课堂教学,减轻上课教学辅导的压力,使某些因故不能坚持上站学习的学生也能参与到互动研讨的学习行列中,适合成人教育教学的特点。网上研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合作性、互动性、互补性,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互动研讨中得到实际的锻炼。所以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辅导相辅相成,网络教学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有效举措。除了通过网络平台提供静止的教学资源之外,借助聊天工具进行网络互动教学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成人教育教学中显示出它的独特地位。
四、充分发挥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上传资料,下达学习指令,规定学习目标,提出学习要求,划分学习段落,提出研讨问题等等,但是教师并不是把这些甩给学生以后就无事可做了,接下来还有许多后续工作要做。教师下达指令、提出要求之后要及时抓好信息反馈工作,根据学生学习和研讨的进程或出现的新的问题对原进度或计划及时进行调整,或督促,或修改,或增减,根据需要适当辅之以练习或测试。提出研讨计划之后,教师必须参加到研讨中来,并适时引导,适时点拨,适时答疑,适时鼓励,适时肯定,适时总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网络研讨切实有效,不流于形式而空泛,确实发挥网络教学替代课堂教学、延伸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用。网络研讨之后,教师要根据大家研讨的结果适当进行总结归纳,对于共性的问题,予以公开解答,上传到网络平台“教学辅导”栏目或群组公告网上答疑。网上资源、网络作业与课堂面授辅导、形成性考核要有机结合,知识辅导的同时也要抓练习,及时批阅练习,要结合网络质疑、答疑、总结与辅导,抓网络教学信息反馈也必须同时做好答疑与辅导。
五、引导学生专业素养的生成
不论是课堂面授辅导还是利用网络资源与技术进行的教学,都不仅要做好教学工作,也要做好实践指导工作,引导学生专业素养的生成。比如文学课,根据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分析、鉴赏能力的教学目标,适当布置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专业实践能力训练,通过面授辅导或提供网络资源、开展网络研讨来指导他们分析论述文学作品,赏析文学作品,尝试写文艺评论和文学论文。同样,其他专业也可以在平时尝试做一些类似的专业训练,为学生完成毕业作业做好专业素质素养方面的准备,为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奠定基础。
总之,电大开放教育教学中网络教学与面授辅导有机结合,课程辅导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充分发挥和网络教学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相辅相成,必将给电大开放教育带来无限生机。
参考文献:
[1]德斯蒙得·基更.远程教育基础[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6.
[2]程.略论自主学习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00,(7).
[3]张新明.远程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J].中国远程教育,2001,(1).
[4]陈荆珊.认清形势迎接挑战?摇推进开放教育工作健康发展[A].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C].2002.
[5]唐建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02).
关键词:技校 英语课堂 教学
一、技校学生现状分析
1.我国技校生情况
目前,国家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然而技工学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差、底子薄、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情绪严重等现象,虽然多年学习英语,但是听、说能力仍仅限于入门水平。
2.海南省技校生情况
2009年开始,海南省的中等职业学校就逐步减免了学费,大部分生源主要来自农村上不起高中,或者是城市中考分数较低的学生。海南省技工类学校学生个体知识水平差距大,素质参差不齐,70%英语底子薄,有些学生还有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与上高中的学生存在很大的距离。技工类学校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无论学校还是学生都认为技校英语课可有可无,只要把专业学好了英语学不学都不重要,导致教师授课难,学生学起来也难。部分学生还深受非主流文化的影响,崇尚潮流,哈日哈韩,缺乏毅力和责任感,自觉得社会地位低,自暴自弃,价值观模糊,人生目标不明确。其实,崇尚非主流就是他们不自信,故意伪装成自己很强大的一个侧面。
二、中外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对比
1.中外课堂教学模式对比
美国的布卢姆掌握学习教学模式要求,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个别化的帮助以及额外的学习时间,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英国的弗雷尔教学法提出,教师把课堂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需要、可能、意愿和兴趣,去安排自己的学习。国外教师授课很多时候会采取分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讨论,教师加以指点,从而得出课堂结论,相对比较自由、开放。
然而,传统的中国式授课模式很多是以课堂和教材为中心,基本上都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不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面对平淡、呆板的课堂,教师们往往是应付式地上课:有的教师习惯于“讲”,不注重或不善于组织学生“练”。有的教师认为,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怕学生听不懂、不受学生欢迎,不如用汉语方便省事,这样的英语课就基本变成了汉语课。同时,教师授课常常会处于两难的境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课文句型做大量的练习,由于词汇量不够他们常常会觉得力不从心;如果迁就学生,教师一个人就在那里唱独角戏,课堂沉闷,学生昏昏欲睡,对所学内容难以产生兴趣,教学成效较低。
2.中外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比
国外的学生不死啃书,课内他们认真听课,多与同学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学习心得;课后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劳逸结合,或者半工半读,自立自强。不难发现,外国学生学习外语进步很快,几个月的时间就基本能与人对话。而在中国,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在学习过程中畏难情绪很重。学生们在开口讲英语时,无论是句子表达还是单词选择,都存在一定的障碍,久而久之就逐渐对英语学习丧失了信心。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传统的英语课堂模式不利于学生英语学习。国外教师的授课模式新颖,形式多样,深受学生喜欢,国外学生的学习方法灵活值得我们借鉴。
三、优化技工学校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传授知识,而且能够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英语的能力。经过多次与同行探讨、课后反思、学生反馈、发放调查问卷以及深入调查研究等方式,笔者总结出了一些优化技工学校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1.教材的征订与校本教材的研发
(1)征订教材。好的教材就像航标。根据技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教材应降低理论难度,加强能力培养深度。征订的英语教材应贴近学生专业、贴切生活,尽量简单易懂,最好是有译文,让学生能够自习。
(2)研发校本教材。研发校本教材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也是形成技工学校品牌特色的重要措施。技校学生的知识层次不一致,征订的教材很难适合全部学生,因此,需要有经验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研发,有助于教师授课,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校本教材的研发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和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校本教材的开发要突出和体现学校特色。不同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文化氛围、学科教育都各有其特点,比如,笔者现在所任教的海南省技师学院(海南省高级技工学校)英语组的老师们就根据旅游部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水平,编写了一本《实用海南旅游英语》校本教材。该教材简单、易懂、实用,学生好学,教师好教,备受欢迎。另外,英语组教师在编写该教材的过程中,认真总结,深刻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劣得失,最后大家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都得到了提升。
2.突破传统,创建新型课堂
(1)何谓新型课堂。课堂是一种师生情感交流,教学行为互动的场所。新型课堂是突破传统课堂教学,采用创新的形式和方法,进行新颖的课堂组织。
(2)创办新型课堂。只有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提高他们掌握与使用英语的能力。新型课堂应该是教师摆脱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模式,把“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把学生从不会说、不敢说变成大胆说、主动说。可以采取分组学习方式,学生之间互助共同探索;也可以尝试在教室外面或到学校的实训车间上课,所见所闻,亲身感受比老师在课堂上教的单词、句子印象会深刻得多;还可邀请已经毕业的学生回来给学弟、学妹们讲一讲英语的重要性,哪些句子在工作中的使用频率比较高等。生活化的教学,让英语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增强实践能力。
3.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多样
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较多地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发散学生思维,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先生曾经说过:“我们教书,并不是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最主要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如何将呆板的英语课上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并训练其掌握技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创新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
①用英语组织教学。用英语组织教学,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长期在这样的语境中学生的语感自然会增强。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尽量使用英语来完成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包括问候、课堂指令、讲解等等,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②营造英语氛围。课前的氛围创造很重要,对语言学习者来说,良好的语言环境就像是催化剂,可以事半功倍。开始上课时,师生可以用英语作一些自由对话,像打招呼、问候、谈论天气、讨论班级或学校组织的活动,在某个值日生做完Duty Report之后教师可以提一些概括性的问题或提示报告的重点,让其他没听明白的学生也有所了解。每日的话题可由教师来定,可以采用对话或讨论的方式来进行。
(2)备好一堂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要备教材内容,教师拿到教材后应该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其次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把教学重点放在大多数学生身上。再次备教学过程,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当增减教学内容,设计灵活适用奏效的优良教学。最后备板书,板书是课文内容精华的体现。板书应力求简洁凝练、言简意赅、一目了然。
(3)巧设导入。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对整堂课的影响不容小视。课堂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教学主题的重要环节,成功的课堂导入能够从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设计导入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结合其英语水平,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导入环节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3~5分钟,力求简约而不简单。如果时间过长,内容复杂,一是不能保证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二是容易引起学生厌烦的情趣。以下是笔者在课堂导入环节进行的一些尝试。
①质疑设悬导入法。在教Clothing这一课时,笔者一进教室就跟学生说“I am going to a birthday party tonight,but I don’t know what to wear.Who can tell me?”。这时学生们就争先恐后地回答:“dress,Qipao,skirt,blouse,jeans”等等。这时教师就可以把学生说的单词列到黑板上,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生词所用。
②简笔画导入法。简笔画具有直观、方便、节省时间、幽默等特点,寥寥数笔便能勾画出形形的人物、动物、花草树木等形象,创设了情景,表达丰富的信息。如在教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新模式英语Ⅰ》第一课Housing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先画一个正方形,边画边问:“What’s this?”学生会回答:“It’s a square.”然后再在正方形上面加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小烟囱,形成一个房子时再问:“What is it?Is it a square now?”学生们就会回答:“It is a house.”教师便可说:“Yes,it is a house.I live in a house. Where do you live?”由此引出新课。
③实物导入法。实物展示能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感觉,能让学生最快进入感知世界,感知实物的存在。通过实物,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所学单词。比如,在上《计算机专业英语》Recognizing Computers这篇课文时,笔者选择在计算机机房上课,进入新课学习时便指着鼠标问,“What’s this in English?”学生们都摇着头说,“Sorry,I don’t know.”接下来教师就让学生们询问身边的伙伴,学生们纷纷指着键盘、显示器、主机等讨论用英语怎么说,在这种热烈、轻松的环境中,老师就可以顺势导入今天课题的内容:“Well,it’s a mouse.Today we’ll going to learn parts of a computer.”
④音乐导入法。音乐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节奏、动听的歌声极易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情,激发起学生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式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在教Holiday时,笔者先教学生唱Jingle Bell 和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营造的欢快气氛,再加以传授圣诞节的相关知识,这样比单纯的授课效果好很多。
(4)加强训练,扩大词汇量。要想操纵一门语言一定要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大部分学生都反映最大的困难就是记不住单词。认知英语单词的过程是:记忆—遗忘—再记忆—再遗忘—再记忆。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如下训练:
①词类归纳法。在教单词时,可以引出相关的单词,一方面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另一方面帮助梳理旧知识。比如:
商店类:books store, food store, shoes store, clothing store
餐具类:knife,fork,plate,chopsticks
茶水类:coffee,tea,milk,water
水果类:coconut,pineapple,litchi,mango
牛排类:T-bone steak,sirloin steak,filet steak,club steak
②词类对比法。英语中有许多词形、词义相近的单词,教学过程中对词形相近的词进行对比对学生正确使用单词很有好处。如form,from;advice, advise;hard, hardly;invent,invite;decide,divide;choose, choice 等许多单词常被学生混淆,及时加以对比就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知道它们之间的差别,避免用错、写错单词。对常用的同义词或词组,如divide,separate;tell,say,speak,tell,talk;join,take part in;run out,run out of 等应该及时帮助学生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以便学生在实际运用中能正确使用。
词类拓展教学,使学生不但掌握了教材内容,还扩大了词汇量。
(5)注重实践,多提供口语锻炼机会。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控制语速,必要时可利用手势、表情、动作及板书等来帮助学生领会,不能满堂灌,要让学生在教师讲授之后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践。
①交际性操练。提出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将学生置于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之中,如:Suppose that you are a newcomer,you have to introduce yourself to the class.How will you express yourself?
②句型操练。利用教材中常用句型要求学生对某些句子做口头转换,学生在掌握课文中句子的同时,也学会多种表达方式,如:Can I help you? 还可以说成May I help you?或 What can I do for you?
③看图说话。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或课文内容向学生提供一些故事性较强的图画,要求学生围绕图中大意展开话题,各抒己见用英语说出自己的见识。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表达能力、看问题的角度、理解程度不尽相同,所以表达结果会异彩纷呈,但值得相互借鉴。这一层讨论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真正做到用自己的语言交流思想,达到口头运用语言的目的。
④情景模拟。情景模拟,虽然不是真的场景,但是也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笔者印象最深的就是一次上公开课,主题是:《饭店英语》Are you ready to order now?笔者选择在学校的餐厅实训室里上课,让学生穿着他们的工作服,试着用英语给“客人们”模拟点餐服务,实战演练,备受学生们欢迎,效果也是非同凡响。
⑤话题讨论。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人生经验,制定恰当的讨论话题,才能使所有学生都敢于发言、乐于发言,提高讨论活动的参与面。比如:What will you do to relax yourself?学生们会对于这个讨论话题充分思考和发挥, 以后也会记忆犹新。话题讨论不仅加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而且能让学生面对写作文不再犯难。经常讨论话题, 他们会很轻松地洋洋洒洒地完成作文部分。
(6)趣味教学调节气氛。用游戏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课堂气氛会比较活跃,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教学手段。有时候在上课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专注力不够集中时,就会采取游戏竞赛的方式来调节课堂气氛,比如字母接龙游戏:以分组比赛的方法来进行,让每组学生分别说一个以L开头的单词,且不允许重复。最后看哪组学生说得最多最快,赢的组员们会受到奖励。学生们会认真思考,积极参加,教室里顿时活跃了起来。通过比赛,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而且还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是一个单词重复记忆的方法。通过竞赛,真正体现了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学习。
(7)适当传授文化背景知识。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熟悉有关文化知识有助于语言学习。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外的人文知识和社会风俗习惯,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好英语,扩大视野,还有助于理解其民族文化。”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如: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神话故事、名人与历史、时事要闻等等。例如,在讲授《饭店服务英语》Taking Order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给学生们介绍了国外的饮食禁忌:当给客人点餐时,如果客人问“What do you recommend?”我们就要注意对方的宗教,如果是穆斯林,就不能给客人推荐有猪肉的菜;如果是基督教徒,就不能介绍带有动物血的菜。这样做的目的是提供一些课本教学所需的背景知识,服务于课本教学,增加学生对西方国家的了解,开阔视野,把英语学习变得趣味化、实用化。
(8)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等其他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现在,靠粉笔和黑板,讲台和教室上课是我们的老传统。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具和多媒体。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等特点,其信息量大、容量性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情感升华对课堂小结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的威廉斯创造性教学模式(知情互动教学模式)指出教育不仅要侧重认知能力的培养,还要兼顾情意的发展。教育者基本都认为缺乏感情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学习,情感升华会使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教完My Family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们分角色表演,以教室为舞台,让同学尽情发挥,扮演不同的家庭成员,展示自己的才能。在总结时,教师问学生知不知道family还有什么其他含义?他们纷纷摇头。然后笔者将family这个单词拆分成一句话: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反应快的学生就会说:“oh,句子里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合起来就是family这个单词。”笔者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然后叫学生们要经常和父母说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通过家庭关系教育学生爱自己小家的同时升华成要热爱我们的国家,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最后,请全班学生一起大声读几遍: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直到下课铃响。本节课的作业:要求学生今天内给父母写一封信,并打电话跟他们讲: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笔者认为这种情感的共鸣会久久留在学生的心里。
(10)自由对话(Free Talk)。课文小结后如果有时间就做个Free Talk,可以谈家庭或故乡,唱英文歌,朗诵诗歌,讲故事,谈谈周末的打算或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等等。要完成好这些任务,学生们会主动去阅读课外读物。这种活动能缓解学生上课的疲劳,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连贯地表达思想,还能在让学生相互沟通的同时,增长见识。
四、课后反思
1.改革传统考试方法
传统的英语考试一直是以笔试为主,这也是造成很多中国学生学成“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元凶。笔者经过多年的观察实践发现:笔试和口试各占50%的方式更受学生们欢迎。一方面,笔试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口语测试则重在考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技能;另一方面,这也便于教师考察学生们的整体学习习得和应用能力。
2.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囿于课内所学知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社团、英语角等活动,鼓励学生多听广播、看电影、英文杂志、原著读物、报纸刊物,扩大知识量,这些也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延伸。
3.教师自我提升
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学习,多探讨优秀教学方法,才能自如地应对课堂,才能对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
4.灌注爱的教育
爱的河流是双向流动的,注入爱的教育可以使师生思想交流,协调师生关系,它还具有其他作用,即可以产生“教师期待效果”。学生一旦感受到教师的爱,就会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教师应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喜欢每一位学生,同时也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喜欢你,这样他们的上课关注力才会更加集中。人们常把师爱比作春风、雨露、阳光,这些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师爱的巨大潜在力。另外,教师得体大方的教态、和蔼的表情、和善的目光以及如和煦的春风般的话语会令“亲其师”的效果倍增。
总之,我们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Student-centered class)”这一理念,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年龄等特点,用他们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的模式进行教学。老师要对课堂内容、课件、板书和作业布置做精心设计,抓住重点难点,深入浅出。采用启发式教学,注意师生互动,调动课堂气氛,切忌在一堂课内做过多的分析讲解,而忽略多给学生提供操练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加以鼓励,并指明进一步的努力方向,让学生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突破传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有效地开发新型课堂。改进方法,优化质量,才能使海南技校英语课堂摆脱尴尬的现状,才能更好地为国际旅游岛输送优质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鸿.情感与教书育人[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9.
[2]曾琴.加强实践,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海南省中等职业与成人教育论文集,1999.
[3]吴萍.英语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海南省中等职业与成人教育论文集,1999.
[4]张艳芳.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性[OL].华南师范大学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网,2012.
[5]明辉.直观导入法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