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网络教育培训总结

网络教育培训总结

时间:2022-09-15 18:08: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络教育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网络教育培训总结

第1篇

戚萌,(1982.10-);女;汉;河南开封;工作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职称:讲师;学位:硕士;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摘 要: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终身教育的逐渐兴起,网络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高速的增长态势。在我国,接受网络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加,网络教育机构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网络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文章作者从网络教育的必要性出发,总结了我国网络教育的规模,最后对影响网络教育规模的三个因素展开分析,为我国网络教育健康、稳定、高效的发展做出微博贡献和建议。

关键词:网络教育;影响因素;政府投入;技术投入;人力投入

1 研究网络教育的必要性

网络教育从出现至今,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出了高速的发展态势。

网络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来说具有较多的优势,同时也更能适合现代人对教育方式的要求。网络教育可以让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变成现实。同时,网络教育也是对教育资源传播的一种放大,使原有教育资源受众面成倍的扩大。

在我国发展的现阶段,存在教育资源紧缺、分配不均衡、配置不合理的现象。网络教育的出现不但可以解决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也可以改善我国人民受教育不公平的现状。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要求,网络教育刚好可以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终身学习和全民学习的需求,确保我国“全民终身教育”贯上增加了这种资源的供给。

2 网络教育规模现状

美国的网络教育起步较早,发展速度也是很快。据统计,美国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人数在以每年300%的速度增长,超过7000万人通过网络教育的方式获得知识和工作技能。

在我国,网络教育需求越来越多,其用户数量、供给数量和种类都在不断增大。我国目前的网络教育包括:学历教育、K-12以及职业培训等。除此以外,还有中华会计网校、北京四中网校等网络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的英语、IT和少儿教育培训等。《2007-2010年中国培训市场发展预测与投资分析报告》指出:“IT培训、英语培训、管理培训和少儿教育己成为培训教育业的支柱。其中,中国英语培训市场的市场总值大约是150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年产值。”

3 网络教育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网络教育的物质资本投入

众所周知,物质资本投入在任何行业的增长过程都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在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在传统教育中,学校必须提供桌椅、黑板、多媒体教学设备、体育馆以及实验室等,国家在物质方面的投入是巨大的。对于网络教育机构而言,其网络教育的物质投入主要包括购买的计算机、相关设备、服务器、教学支撑平台、视频会议系统、办公场所、课件开发、修改、维持等方面的投入。

网络教育前期的物质资本投入是很大的,在初始阶段有很多投入是没有收益的。但是一旦进行投入,它的承载能力很强,随着网络教育用户规模的扩大,边际投入会明显减少。

3.2 网络教育的技术投入

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网络教育中更是如此。网络教育规模除了受到技术本身发展的影响以外,还与网络教育机构在技术应用方面的投入有着密切的关系。

目前,我国参加网络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加,对网络教育培训机构的技术部门来讲是一个挑战,因为一个平台架构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根据其在线学习人数或者是功能需要,要对其架构进行不断的调整。对网络教育支持平台的调整也会造成网络教育学院成本的增加。学生的论坛讨论、答疑、学生的信息管理、教师的备课系统都是由技术平台提供支持的。所以,想进行低成本运作的网络教育机构这方面的投入就会减少。

3.3网络教育的人力资本投入

网络教育看似是改变了传统教育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情况,学生可以从终端设备电脑中获取知识和信息,所需教师的数量减少。但是人员投入在网络教育中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教育中的人力资本指的是:教师、技术人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等。网络教育学院的教师组成:参与课件的录制教师、辅导教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研究人员等。参与录制课件的教师一般不参与学生的辅导,这些教师只负责录制课件和制作试卷。这部分教师的工作时间较为集中,课件录制完成后工作基本就结束了。这些教师一般都是高校中相关专业的优秀教师。论坛答疑教师大部分是兼职教师,由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博士生,或是较优秀的本科生担任,这些兼职人员上岗之前要经过统一的培训,严格遵守标准化、流程化。工作都是在网上进行,工作时间灵活。技术人员主要是解决技术平台上的问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机构对技术平台设计方面的工作进行外包,以降低运营成本。大部分的网上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技术支持是由专门的技术人员来做的。管理人员主要是提供支持工作,为网络教育提供相关的其他支持。这部分投入在总投入中所占的比例较大,网络教育虽然很多都是兼职教师,但是需要的教师数量也是巨大的。人力资本的投入占据较大的比例,并具有不可替代性。(作者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安秀芳,凌云.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南省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5(6):8-11.

[2] 傅佩佩.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EB/OL].

[3] 高耀.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规模预测一基于人口结构与GDP的视角,管理学刊,2010,(3):36-39.

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高技能人才;培养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与存在的问题

1.高技能人才培养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高度重视

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行业、企业急需技精业良的高技能人才,以技师为龙头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正是企业、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为此,国家积极建立政策保障体系,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全力推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以成都市为例,政府制定了《成都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20年)》《成都市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有计划分步骤地努力造就一支以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为骨干的合理结构,技术过硬,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2.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

工学矛盾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除了技工院校学生外,更广泛地集中在企事业单位。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员工的培训相互占用时间,是一对突出的工学矛盾。在培训过程中,教学计划的执行常因企业生产经营临时调整、变化而中途停止,严重影响到培训进度和质量。

教学资源分布不均衡。职业培训教学的师资、设备等优质教学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受地域限制,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共享困难。

人才培养模式亟须改革。理论加实操是沿用多年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多样性发展的课程体系改革需求和企业岗位技能需求。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多元参与,构建工学交替、校企双师共同培养技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主流发展趋势。

二、“互联网+教育”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搭建与远程教育模式探索是缓解高技能人才培养矛盾的有效途径

(一)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主要功能简介

教务管理功能方面:全面实现高技能人才培训网络报名、学籍信息化管理、学员用户登录、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计划、教学课程、学习断点续传等。

教学管理功能方面:高技能人才培养网络教学资源库兼容在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中,注册后学员可随时登录下载学习资料、上传作业;教师在线批改作业、上传教学资料、师生互动答疑等。

(二)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1. 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的搭建,远程教育模式的探索,促进“四位一体”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形成

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使用,形成了“远程教育学习、集中技能培训、集中理论培训、岗位培训”相结合的“四位一体”职业教育远程教育培训新模式。它的具体实施过程:第一阶段,教学方对参培人员统一组织固定时间段的集中理论学习、集中技能实操培训;第二阶段,参培人员登录教学方指定网络教学平台,根据自身实际,自主安排选择学习时间段,完成网络培训阶段规定的全部课程、课件、课时的学习;第三阶段,完成上述学习后,教学方选派优秀一体化教师,到参培人员企业(单位),结合学员岗位需求,进行巡回技能指导、答疑等。

2. 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的使用,缓解企业工学矛盾,保障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课时

一些培训机构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课时、培训造假的问题。网络教育平台的使用既给学习者提供了灵活、机动、可自行掌握的学习时间段,又对学习者的网络在线学习过程留下记录,经得起监督检查。通过网络后台设置,强制规定只有学习者完成了固定网络学习课时,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学习,保障了学习时间和教学质量。

3. 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缓解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矛盾

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中集成了行业专家、优秀一体化教师、企业能手的培训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等大量资料,组建了网络教学资源库。学习者注册登录网络平台就能下载学习。教师实时在线,学习者和教师实时互动。这一举措打破了地域限制,扩大了教育资源覆盖面,只要有网络覆盖的地方,通过电子设备,学习者随时随地都能学习。

第3篇

一、农村初中教师继续教育的突出问题

通过对河北省多个县、乡属学校的初中教师电话调查,我们发现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存在下列问题。

(一)大部分教师已经在岗多年,学历层次偏低、学科分布不均、年龄结构偏大,对课程的教授有了一定的思路和模式,所以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意识比较淡薄。

(二)通过分析发现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对培训的需求有不同的需要。不同学科的教师,培训需求也不同。共性的培训内容和个性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很突出。在培训方式上,他们希望是有直接作用的专业指导,而并非理论性的报告。如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以典型的示范课为例,进行现场的分析指导,解决实际问题。

(三)许多教师反映课程教授时间和学习时间也有突出矛盾,不能得到很好的处理和解决。

二、开展网络环境下农村初中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国外网络环境下继续教育培训的经验

从近年来各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发展趋势来看,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主要是重视培训教师实际能力,以存在的问题为中心开展培训,在培训时渗透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强调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计算机通讯网络教学,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师自我进修的需要。

(二)开展网络培训的可行性

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进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近年来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显示了网络教育在实现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交互式的教学形式、群体化的协作教学以及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优势。而且各学校都配备了电脑、多媒体,并连接了网络。从而使得这一教学手段成为可能的继续教育的平台。

(三)开展网络培训的必要性

这种培训模式是指在计算机网络(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的支持下,为教师提供学习指导,让教师在明确学习任务的情况下进行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且交流学习经验,分享学习成果的教学过程。它是以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局域网)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学习资源,学习者通过访问有关的网站或局域网虚拟网站,按照主持教授的提示,展开自主学习,形成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成果,通过BBS、Netmeeting等各种手段展示报告自己的学习成果,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讨论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主持教授总结归纳的教师培训模式。

与传统的培训方式相比,这种培训模式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突出学员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受训者的自主性、差异性、过程性和综合性学习,可以合理安排大家的学习时间,与教授课程的时间冲突迎刃而解;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通过设计的案例、教学设计、录制的经典课和同步远程课堂,有针对性和高效性地完成自主学习,激发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热情。同时也解决了培训师资力量薄弱、经费短缺的问题。

三、网络环境下农村初中教师继续教育的探究形式

通过简单的探究,我们将几个市级学校和县级学校建成了联谊校,开展了以下几种形式的探索。

(一)建立骨干教师的个人主页

骨干教师在QQ空间里建立了个人网页,包括专题讲座、备课讲座、教学案例、教学经验及反思、研训活动信息等,通过静态网页和动态论坛两种形式展示课程的相关资源和最新进展。从开始课题研究以来,骨干教师个人网页的浏览量逐月上升,深受广大教师喜爱。

(二)利用QQ聊天的形式建立教研平台

因为QQ聊天可以两人或多人语聊,所以在大家协定的时间里就一个阶段的上课内容进行沟通交流,把对讲过课题中课堂呈现的问题做及时的沟通,对教案的修改达成统一;或对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甚至教学习题作一交流,达到案,又各有自己的教学特色。

(三)建立教学题库

把平时常用的习题统一整理成电子文稿,按课程设四级库,简单题、提高题、精练题和尖子生挑战题,可按多种要求组成测试卷,并给予评价。供教师在教学时灵活应用,有的放矢。

(四)参与网上讨论

个别教师在集体教研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可以参与网上讨论,就事论事,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或进行更好的改进交流。使得大家继续教育的热情不断高涨,不同层次的教师通过培训都有所提高。

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对继续教育成果的整理分析,我们认为网络环境下的大教研更适合现代农村的继续教育。此外还有很多形式的继续教育模式有待开发,比如,第一,建立远程进修;第二,利用局域网建立资源库;第三,建立教育网站(包括校园网站);第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当然,对于网络环境下教师继续教育这个培训的新形式,我们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我们是首先从理性上感觉到我们应该探索加强管理,实行科学评价的方法,然后还会在课题的研究和探索中提升我们的认识和实践水平。

最后,我们认为自主化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实现教学民主化才是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大方向。教师继续教育属于成人教育,中学骨干教师具有很强的学习愿望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如果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与其实际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以此作为评价课程教学的依据,他们会克服各种困难,表现出很强的学习主动性,带领大家一起成长,不断完善。即使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员也会有不同的学习经验,因此他们之间的互相学习也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学习资源。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教师继续教育能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输的优势,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需求,为教师的终身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让我们不断发现、不断总结、不断成长,逐步形成和完善这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系。这是我们对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继续教育的初步认识和探索,期待今后有更好的发展。

第4篇

二、培训目标

推进教育制度改革,努力探索和实践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培训新机制和新体制。通过学习培训,使广大参训学生,对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加熟知,并能深刻理解和贯彻,能够牢固掌握文化科学知识。

三、工作任务

1.巩固和扩大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全体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2.通过名校名师的高考课程辅导,提高我县在校中学生的素质,提高高中升学率。鼓励应届高中毕业生参加大学的远程网络教育。

3.利用大学的专家教育资源,为全体学生开设科普讲座、专题知识讲座,对全体学生进行教学方法、新课程体系解析、高考培训、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四、培训内容与形式

根据大学的教育资源优势和教育扶贫项目的内在要求,主要开设科普讲座、专题知识讲座,教学方法辅导、新课程体系解析、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高考课程辅导等。

培训形式:以远程网络教育为主。

五、工作步骤

大学教育扶贫项目从年开始实施,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启动阶段

1.成立领导机构。成立以政府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为组长的一中大学教育扶贫项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一中设立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一中中学生教学辅导教学站。

2.制定实施计划。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一中教学站分别制定出具体实施计划或实施方案,并将实施计划或方案报县领导小组备案。

3.一中教学站要积极配合做好“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项目”前期各项工作,完善各项硬件、软件建设。

4.开展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通过会议和新闻媒体宣传教育扶贫项目。

二)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的重点是组织学习。根据大学教育扶贫项目提供的资源,一中教学站要按照本规划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有步骤、有重点地认真组织实施,务求取得实效。

三)总结阶段

一中教学站要按照本规划确定的目标要求,认真开展自查和总结工作,并报县领导小组。

六、工作要求

1.一中教学站要从提高全体中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充分认识“大学教育扶贫项目”重要意义,将这项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保证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各项任务。

第5篇

关键词:税务干部 培训 创新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a)-0237-01

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到当前的税务工作中,传统税务培训无论在培训内容上还是在培训模式上,都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税务工作的要求,因此,现阶段要切实加强税务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创新,提高税务干部的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确保税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1 当前税务干部培训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培训对象局限性大,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我国税务工作的培训对象集中在岗位要员身上,包括局长、所长、稽查等岗位,这些人对税务工作已经有一定的认识,而很多没有培训资格的税务工作人员又缺乏必要的知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培训资源的浪费。除此之外,现阶段我国的税务干部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而一些年轻的税务干部则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对他们进行相同的税务教育培训也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1.2 培训方法单一

目前,我国的税务教育培训大多为短期培训,教育培训方法单一,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缺乏多模式、多渠道的税务培训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税务工作的培训内容越来越丰富,仅凭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培训的要求,情境模拟、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型教学方式应该广泛应用到税务教育培训工作中。

1.3 教育培训机制不够健全

缺乏科学、合理的教育需求分析和评价机制是我国税务培训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很多税务培训计划都属于短期培训,依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没有从整体上对税务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和安排,导致培训计划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而奖惩机制的缺乏使部分税务干部对税务培训学习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税务培训成为一种形式,成效甚微。

此外,税务培训内容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很多税务培训计划的培训对象来自于不同的岗位,他们具有不同的知识需求,对他们进行相同内容的培训,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2 税务干部教育培训模式的创新途径

当前我国税务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偏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强税务干部的培训工作势在必行。针对税务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健全培训体制、创新培训方式、优化培训手段、完善奖惩机制等方面加强改进。

2.1 统一规划,建立健全的教育培训保障机制

创新税务干部的培训模式,首先应该建立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整体把握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机制,首先应该从培训的指导思想入手,加强税务干部对教育培训工作的认识,引起他们对培训学习的重视,从而提高教育培训的效果。其次,要根据组织、岗位以及个人需求的不同,制定合理的长期、短期培训方案,杜绝无系统、无条理的培训现象发生。培训计划的制定要遵循组织及个人的培养规律,从长远角度出发,培养税务干部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逐步建立起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培养体系。最后,应该从培训计划的设计、考核、档案管理、评价结果等方面着手,制定严格、详细的基本制度,确保税务干部的培训工作有法可依。

2.2 依照不同的培养需求实行分级分类培训

对于知识层面不同而又处于不同岗位的税务干部而言,其所需的培训内容有很大差异,要想获得更理想的教育培训效果,分级分类进行培训是最直接有效的解决方法。一方面,由于税务干部具体岗位、职位的不同导致培训内容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对于企业税源管理人员而言,在培训时应该以讲解会计知识、会计制度、税法差异等为主,而对于稽查岗位的人员而言,应该以稽查技巧、稽查程序、案例分析等为主;另一方面,由于税务干部的知识层次和文化素养不同,导致他们在知识储备量、分析理解能力、业务能力等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别,进而影响到教育培训工作的成果。对于基础薄弱的人而言,应该加强培训基础知识,而对于高层次人员来说,则应该加强培训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

2.3 优化培训手段,拓展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单一是目前我国税务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拓展教育培训方式,实现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对于提高税务干部培训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应该将短期培训、长期培训与初任教育培训、任职教育培训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每一项培训都成为系统培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税务干部的教育培训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同时,应该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授课时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课堂活动活跃氛围,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最后,要紧跟时展的潮流,多吸引讲师、教授等开展专题讲座活动,使领导干部能够及时把握好宏观经济、知识经济、税收政策、税收发展等方面的形势,提高他们的宏观意识和调控能力。

2.4 进一步完善奖惩激励机制

合理、完善的奖惩制度可以有效地激发税务干部的培训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对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教育培训部门可以在培训结束后对培训的成果进行量化考核,通过与预期目标以及其他教育培训项目进行对比,评估培训结果,总结培训的经验和教训,为新的培训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参与教育培训的个人的评估结果可以作为员工综合能力的一项评价指标,并依此对员工的晋升、奖金等进行判断。对于培训效果不好的单位或个人予以惩处,限期要求达到培训效果或者实行下岗、降级使用。而对于事业心强、培训结果优异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提供给他们更好的发展机遇。

此外,创新税务干部的培训模式,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将培训学习随时化、随地化。培训部门可以搭建网络教育平台,以网络资源为依托,建立网上学习课堂,教师将课件、资料等到网上,并通过建立教育论坛及时地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在实际培训中,培训部门也可以设立专门的学习沙龙,给参与培训的人员提供良好的交流讨论场所,促进税务干部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冬梅.管窥高校税务干部培训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8):54.

第6篇

1.1研究方法。为了了解中学英语教师教育的现状,笔者在2013年9月、10月间,分别对河南省信阳地区3个区8个县部分中学的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了解目前中学英语教师在改革工作上所取得的进展和仍然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设计以开放型为主、封闭型为辅的综合型调查问卷,收集中学英语教师的基本信息。调查对象共208人,回收问卷192份,回收率93.3%。

1.2结果与分析。根据调查来看,为了应对国家的相应政策和要求,信阳地区已经开始认真关注英语教师的教育改革,并且在很多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然而,通过调查,笔者发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如下。

1.2.1中学英语教师在受教育过程中缺乏一定的选择自由和权利。根据对信阳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的调查,58%的教师坦言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培训都是上级部门规定好的某个教师培训机构。就培训内容而言,86%的英语教师承认自己无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材和教训内容,导致培训内容缺乏一定的现实性,与实际教学有很大的脱节。另外,62%的英语教师承认在接受教育培训时,往往会受到个人学历、职称等方面的限制,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阻碍了教师的个人发展。

1.2.2中学英语教师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实效性不强。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师培训主要采取大班教学、地面辅导的形式,这往往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根据调查,67%的英语教师承认由于时间和地理因素,并不注重培训的实效,有时甚至出现让别人代替培训的情况。另外,48.2%的教师认为他们并没有达到教师培训的目的,而只是通过这一形式,获得学历或职称,或者只是集结一些人脉。

1.2.3对中学英语教师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1993年,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国家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并且提出在上个世纪就要达到4%的要求,但是很多地区仍然没有实现这一目标。通过对信阳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的调查,80%的教师认为在对他们的教育和培训方面投入不足,包括高校师范生培育的投入和工作之后对教师的岗位培训等的投入。

1.2.4部分中学英语教师由于受的教育培训力度不大,导致专业知识匮乏,专业素养较低。根据调查显示,45%的英语教师表示在接受师范教育时,各师范院校普遍存在如下问题:教育类的课程明显不足,不能将教育类的课程与其他课程进行有效结合和渗透,不能保证学生实践环节的有效性,与中小学的互动性不强。

二、中学英语教师教育改革策略

通过对河南省信阳地区英语教师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并结合我国英语教师教育的现状和河南省教师教育现状,总结出进行英语教师教育改革的策略,有以下方面。

2.1重点改革中学英语教师的培养模式。对于那些传统的教师培养单位,他们只通过集中培训等方式进行教师培训。然而,这势必会受到培训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导致培训效率不高,培训过程散漫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面对这些突出的问题,教师培养单位应该重点改革培养模式,学会利用并积极建设多媒体教育、数字化教育和网络教育,形成共建共享优质教师教育课程与课件资源的协作组织和教师教育网联的有效运作机制。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学习方式,如讲座、小组活动、个别指导、教师之间互相指导和评价等。另外,在英语教师的培养内容方面,应该确保其内容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符合各个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这样,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教育和网络教育既充实丰富又方便快捷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势必会提高学习效率。

2.2实施中学英语教师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通过分析目前河南省信阳地区的教育资源,优秀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市区,而在乡镇和乡村中学,教育资源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关部门应该加大投入力度,帮助农村中学建立优秀的英语教师队伍,并帮助他们配备先进的英语教学设施,如多媒体教室、英语语音室等,帮助他们快速发展。

2.3高等师范院校要加强学科建设,特别是加强英语教育的学科建设。高等师范院校要积极探索,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运用于英语教育类课程,着手提高在课程开发、课程决策和教育研究等方面的能力,加强教育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互相渗透,有效提高英语教师的素养,并且确保培养的英语教师具有新的教育理念和有效的英语教育方法。

2.4高等师范院校要加强英语教师的教育实践环节,确保足够的实践时间和较为优秀的实习场所。在教育实践环节中,要鼓励学生尽量走上讲台,而不仅仅是进行听课或批改作业等活动,这样才可以提高教育实践的有效性,培养出合格的英语教师。

2.5鼓励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一个成熟的教师必须不断进行反思,将日常教学工作问题化,努力探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师才能在不断的反思中取得进步,获得宝贵的经验。另外,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自评,尽管这样的评价会给教师自身带来压力,但是可以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2.6有关部门要努力构建教师教育的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比如,通过开展“有效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教学比赛”、“集体教研展示课”、“教师互评课”等多种形式的公开课教学活动,有效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和学习,帮助他们找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失误。

第7篇

Abstract: Being convenient ways of learning and the high quality education recourse, Online-training education has developed rapidly these years.According to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User Satisfaction Theor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nline-training education,the reasons why users have intention to accept online training education system were explored from seven aspects,information quality,system quality,service quality,user satisfaction,perceived usefulness,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flow experience. A user acceptance model for online training education system and research hypothess has also been put forward.

关键词: 网络培训教育系统;技术接受模型;用户满意;沉浸体验

Key words: online-training education system;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user satisfaction theory;flow 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TP3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7-0151-03

0引言

网络教育以其相对于传统面授教育更加方便灵活的特性,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学习方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据艾瑞市场咨询(iResearch)的《2008-2009年中国网络教育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网络教育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3.9%,达到352亿元,预计在201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23亿元。从2008年1月到2009年9月,已有近5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流向教育培训行业。世界银行2008年的《通过终身学习来提高中国的竞争力》报告说,中国从小学到大学的学生人数占到世界的17%,但是教育市场价值却只占2%。在未来10年内,中国将是全球增长潜力最庞大的教育与职业培训市场(艾瑞市场咨询)。

与庞大的培训市场需求相比网络培训教育所占份额依然偏小,很多学员依然不辞辛苦的去选择现场培训。网络培训教育更加方便和灵活,节省经济和路程时间,为什么很多人不选择网络培训教育呢。通过研究,笔者发现,现有的网络培训教育系统一般是仍然延续传统课堂的形式,一个小屏幕教师讲授,主屏幕板书内容,或者另有一个小屏幕大纲提示。也有只有主屏幕的,甚至有些是直接把录制的课堂教学内容作为网络教育来使用的。与早期的网络培训教育系统相比,现有的网络培训教育系统注意了服务,加入了线上的提问交流,线上测试等内容,但依然无法完全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没有完全发挥网络的优势。

网络培训教育系统的容易使用(易用性)和有用性是不是影响用户使用的主要因素,信息质量、系统质量和服务质量是否影响用户对使用网络培训教育系统易用性和有用性的感知。本文以网络培训教育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和用户满意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建立网络培训教育系统技术接受模型,分析影响用户接受和使用网络培训教育系统的因素。

1理论基础

1.1 技术接受模型技术接受模型(如图1所示)由Davis于1989年提出[1],其目的是对信息系统接受的决定性因素进行研究。技术接受模型是理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的“信念―态度―意向―行为”关系的一种延伸,包括2个主要的决定因素:感知的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PU) 和感知的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PEOU),分别反映一个人认为使用信息系统对其工作业绩提高的程度,以及认为容易使用信息系统的程度。技术接受模型以其简洁性、较高的有效性和解释能力,成为信息技术采纳决策研究领域最有影响的模型之一[2],广泛地应用在知识管理系统、ERP应用系统的接受、Internet应用、网上购物、网上商店等各种信息系统采纳决策研究中。其研究的思路是针对具体应用环境,依据系统本身的特性和用户的特点分析出技术接受模型的外部变量,建立起具体的接受模型,以对使用者的行为做出预测和解释。

1.2 用户满意理论用户满意的概念由Cyber & March于1963年最先提出[3]:信息系统若能符合用户需求,则提高用户信息满意度;若未能符合用户需求,则其满意度降低。当用户满意度低于某种程度时,则用户将不愿使用或者再继续使用该系统。Bailey & Pearson(1983)[4]从一般测量角度,将用户满意定义为用户对每个衡量因素的满意程度乘以该项因素权重的总和。用户满意是导致信息系统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用户对信息系统的满意水平作为信息技术成功的一个指标已经被广泛地接受。DeLone & McLean于1992年提出信息系统成功模型[5],2003年他们又对1992年的模型做了总结和调整,最终确立现在的用户满意模型[6](如图2所示)。

其中,信息质量衡量系统所产生的信息的有效性、及时性、准确性等因素。获得优质的信息是用户使用信息系统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能否不断地产生优质的信息是信息系统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系统质量衡量信息系统本身的稳定性、响应时间、易用性等因素。系统质量是信息系统成功的基础,系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用户对信息系统的态度。服务质量是指一种服务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的总和。用户满意是指用户对系统及其生成信息的满意程度。对一个信息系统而言,用户普遍对系统成功是正向影响的。用户满意是受信息质量、系统质量和服务质量三个因素共同影响的。就像现实生活中我们认为很多产品是优良的,对其感觉非常满意,但却不一定会有购买的意愿,用户满意能很好地反应用户对系统本身的态度,却不能直接反应用户使用的态度。因此用户满意理论能很好的解释用户对客体的态度,却不能反应用户的使用态度。

1.3 沉浸体验沉浸(Flow)是由Csikszentmihalyi M.在1975年提出[7],认为当人在进行活动时如果完全投入情境当中,注意力专注,并且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即进入沉浸状态。沉浸体验(Flow Experience)是指活动参与者进入一共同经验模式后,意识集中在很小的范围之内,其它不相关的知觉和思考都被过滤,仅对具体的目标和明确的回馈有反应,并且对环境产生控制感。Csikszentmihalyi M.和Csikszentmihalyi I.(1988)更进一步指出,人会依照心理驱动力去做事,沉浸体验即为意识动机的外显。培训学习是需要注意力专注的活动,由于网络学习时,学习者很容易受网络其它信息的影响,只有高质量的学习系统才能让学习者进入专注状态。因此能否进入到沉浸状态直接影响学习使用者对系统使用的意向,本研究把沉浸体验作为影响技术接受模型的因素之一。

2网络培训教育系统接受模型

上述三种理论,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影响用户使用和接受信息系统的主要因素和影响的实现过程。Wixom & Todd等研究者把用户满意理论与技术接受模型相结合,提出了整合后的用户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8][9];也有研究者把沉浸体验理论与技术接受模型相结合,提出用于分析即时通讯领域用户行为影响因素的模型[10],这些研究尝试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把技术接受模型、用户满意理论和沉浸体验三者结合起来,建立网络培训教育系统接受和使用的研究模型,如图3所示。

研究模型认为用户的使用意向是由使用态度和感知的有用性决定的,采用相关研究的表述方式[9],其函数关系是:

使用意向=F(感知的有用性,使用态度,沉浸体验)

其中使用意向是指使用者将来想要使用网络培训教育系统的意愿和可能性。

感知的有用性=F(感知的易用性,用户满意,信息质量)

网络培训教育不同于网络高等学历教育。网络高等学历教育的用户使用网络教育是为了获得学历,对教育信息本身的关注度相对低。而且,就目前的网络学历教育状况,学员不仅需要“在线”的自主学习,还需要“线下”的集中学习,学员还特别寄希望于“线下”课堂的考试范围的划重点。因此,有研究[9]表明,信息质量对网络高等教育系统用户满意度的相关不明显。本文研究的网络培训教育是用户自愿提高自己职业水平或者语言水平等自身素质和技术技能的一种学习。学员对系统所提供的信息质量关注度高。在偏远地区或者用户自己时间不便的情况下,即便是用户满意度较低,但如果信息质量很高,用户感知的有用性也会正向提高。所以研究模型把信息质量作为感知的有用性的影响因素之一。用户对网络培训教育系统的满意,直接影响用户对系统感知的易用性和感知的有用性。因此,本文研究中,描述用户满意的函数关系是:

用户满意=F(信息质量,系统质量,服务质量)

用户满意是研究个人对客体态度的核心模型,反应用户对网络培训教育系统本身的态度,反应系统本身的综合特性,符合Davis对于技术接受模型中外部变量的定义,因此,研究模型把用户满意作为技术接受模型的外部变量。用户满意可以形成对感知的易用性和感知的有用性形成影响,间接影响用户对系统使用的态度。Wixom & Todd(2005)[8]将用户满意研究与技术接受理论结合起来,并验证了模型的可用性。本模型与Wixom & Todd的用户满意和技术接受整合模型不同之处在于引入了服务质量和对信息质量的作用作了调整。

2.1 研究假设基于本文研究的目的、文献回顾、理论分析及上述理论模型构建,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2.1.1 文献分析表明,信息系统自身的特性――信息质量、系统质量和服务质量,都会影响用户对信息系统的总体满意。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1:网络培训教育系统的信息质量对学习者感知该系统的满意有正向影响;

H2:网络培训教育系统的系统质量对学习者感知该系统的满意有正向影响;

H3:网络培训教育系统的服务质量对学习者感知该系统的满意有正向影响;

2.1.2 依据技术接受模型理论,外部变量会影响个人对行为结果的认知与评价。整合用户满意和技术接受的相关研究显示,用户满意作为外部变量会影响用户对使用行为的认知与信念。鉴于网络培训教育自身的特点,用户对系统感知的有用性受信息质量的影响重大,提出两者之间也存在正向影响关系。从而提出以下假设:

H4:网络培训教育系统的信息质量对学习者的感知有用性有正向影响;

H5:对网络培训教育系统的满意对学习者的感知有用性有正向影响;

H6:对网络培训教育系统的满意对学习者的感知易用性有正向影响;

2.1.3 沉浸体验可以延长使用系统的学习时间[8],Webster等也认为沉浸与探索和积极的主观经验有关,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7:沉浸体验对学习者使用网络培训教育系统的态度有正向的影响;

H8:沉浸体验对学习者使用网络培训教育系统的行为意向有正向的影响;

2.1.4 在本文的研究模型中,仍然使用技术接受模型的“信念――态度――意向”这一关系,提出以下假设:

H9:感知的易用性对感知的有用性有正向的影响;

H10:感知的易用性对学习者使用网络培训教育系统的态度有正向的影响;

H11:感知的有用性对学习者使用网络培训教育系统的态度有正向的影响;

H12:感知的有用性对使用网络培训教育系统的行为意向有正向的影响;

H13:态度对使用网络培训教育系统的行为意向有正向的影响。

3结论

本文技术接受模型、用户满意理论及沉浸体验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网络培训教育系统本身的特性,提出了网络培训教育系统接受模型。通过分析用户对客体的态度和使用态度的区别,对用户满意的模型的应用提出改进,并把它与技术接受模型结合起来构建模型。通过讨论用户满意作为技术接受模型外部变量的合理性,并根据网络培训教育的特性,对用户满意模型变量做了调整,把信息满意作为感知有用性的直接影响因素。考虑用户学习的状态,引入了沉浸体验理论作为用户使用态度和意向的影响因素,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网络培训教育系统接受模型,并提出了具体的研究假设,为今后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做好了模型构建和假设论证等基础性工作。

参考文献:

[1]Davis F.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MIS Quarterly, 1989,13(3):319-340.

[2]Davis F, Bagozzi R, Warshaw P. 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J].Management Science,1989,35:982-1003.

[3]廖振鹏,叶许红,张彩江.ERP系统的用户满意研究.技术经济,2006,25(7):74-77.

[4]Bailey,J.E. & Pearson, S.W..Development of A Tool for Measuring and Analyzing Computer User Satisfaction. Management Science,1983,29(5):530-545.

[5]DeLone, W.H. & McLean, E.R..Information System Success:The Quest for the Dependent Variables.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1992,3(1):60-95.

[6]DeLone, W.H.& McLean, E.R..TheDeLone and McLean Mode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 ATen-Year Update.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03,19(4):9-30.

[7]Csikszentmihalyi M. Beyond Boredom and Anxiety[M].Jossey-Bass, San Francisco,CA,1975.

[8]Wixom, B.H.& Todd, P.A..A Theoretical Integration of User Satisfaction and Technology Acceptance.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05,16(1):85~102.

第8篇

大连市委组织部创办的大连党建网开通8年多来,始终将网络信息技术同组织部门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以重点打造“四个平台”为抓手,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不断提高党建网站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在大连市党建工作科学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以党建宣传为主旨,打造网络信息平台。网站自开通以来,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科学统筹、与时俱进,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特别是中央、省以及大连市党的建设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总结交流推广好经验、好典型,注重围绕党内一系列重大活动和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进行集中宣传报道,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交流提供网络阵地,为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为保证网站信息来源,市委组织部在全市建立了一支网站通讯员队伍,积极挖掘各地基层党建工作亮点和一线党员干部风采,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通过制定“大连党建网安全保密规则”和实行大连党建网稿件送审制度,严格落实“谁上网谁负责”原则,做到了网站用稿来源清楚、审批明确、责任到人,最大限度地确保了网站内容的真实可靠。近年来,网站共信息7万余条,其中,“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共筑中国梦”“我喜爱的党建图书推荐”等专题网页的开设,受到广大党员的普遍欢迎,网站点击率逐年攀升。

二是以互动式学习为手段,打造网络教育平台。为进一步满足党员的多元需求、丰富党员教育培训的活动内容,网站运行方式不断由单向供给向双向互动拓展。2005年至2012年,网站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党建知识竞赛,党员参与数量由最初的几千人增长至几十万人,很多外省市党员及部队党员也参与其中。同时,依托党建网络平台组织党员开展植树造林、主题征文等活动,打破了以往党员上网只浏览不反馈的局限,避免了有资源而未学习、有渠道而无响应、有意愿而无法参与的尴尬,增强了网站的互动性,极大地调动了党员参与的积极性。

三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打造网络工作平台。为进一步拓展网站功能、扩大网络党建应用,网站在内容设计上由信息向工作应用型拓展,策划开展了大连党建网进农村、国企、机关事业单位、社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六进入”活动,采取网上与网下紧密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党建知识讲座、网络知识授课、党建工作经验交流等活动,为广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进一步把握本领域、本行业党建工作特点,开展党务工作提供了便捷途径。大连党建网站还承担了全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报名和信息工作,实现了公选工作报名、审核、分配考场等环节的网络化操作,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公选工作的效率,增加了透明度,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渠道和参与渠道。

四是以服务党建工作为宗旨,打造网络形象平台。为切实增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实现党建网站多层次、立体化发展,大连党建网在做好自身建设维护工作的基础上,还为各区(市、县)党建网站提供技术和硬件支持。截至2013年底,指导和帮助各区(市、县)建立党建网站11个,在全市组织系统形成一个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党建网站群,同时还与中央、各省市党建门户网站互设链接,进一步扩充网站外延、丰富网站资源。大连党建网站以其功能定位的专业性、针对性,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时效性,界面形式的多样性、交互性,帮助基层党务工作者深入扎实地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知识、交流党建工作经验,有力地推动了网络党建深入开展。通过开展系列载体活动,党建网络平台与组织部门各项工作有效融合、相互促进,办站质量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真正成为了宣传党建工作经验、推动党务公开、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式、加强党员教育培训的媒体平台。 (作者单位:大连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中心)

第9篇

一、人人上讲台,以讲促学

进一步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员工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员工自我培训的主动性,强化培训效果。在全矿开展“人人当老师、人人当学生”培训活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增强培训效果,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实施“人人上讲台”培训活动来引导培训方式的创新,进一步提高培训方式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和适用性,激发员工学习的兴趣、内生动力、自豪感、成就感,营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工学一体化的浓厚氛围。

“人人上讲台”是培训方式的变革,是推动自主培训,促进培训内容入脑入心,提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载体

二、保障培训体系完善、落实到位是顺利开展培训的前提

(一)是从实际出发,建立员工培训制度保证体系

结合员工队伍所需,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先后制定完善了《大唐彬长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教育培训暂行规定》、《大唐彬长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继续教育工程三年实施计划》、《大唐彬长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技能提升工程三年实施计划》等多项教育管理办法,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是科学规划、稳步实施,认真抓好教育培训基地和培训师队伍建设

依据省公司《建设教育培训基地规划》,编制了3-5年《大唐彬长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教育培训基地建设规划》,客观地分析了实训基地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设基地的构想,提出了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方案、专业设置和保障措施。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兼职和外聘教师队伍库,选拔热爱培训事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表达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进入兼职教师队伍。对从事培训的骨干教师建立了定期召开座谈会,分析和总结当前培训工作的存在的系列问题。

(三)是加强研发体系建设,搭建网络教育培训平台,有利于培训过程留痕迹,也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共享等因素

2015年对公司《教育培训管理标准》进行修订完善,经职代会联席组长会议专题讨论通过。截止目前,共建立可行有效的教育培训和人才评价标准、制度20个,使得制度的建设与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相协调,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抓好常规培训,确保全员参培

(一)是切实利用好现有培训基地,大力开展农电工岗位技能脱产培训

今年来,在培训基地共举办了4期农电工岗前持证培训班及4期计算机培训班,

(二)是采取多种激励办法,促进员工提升业务技能水平

进一步激励了员工岗位成才,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员工队伍知识结构不断优化,素质不断提高,逐步实现人才队伍建设目标。截止目前,共从工作总额中支出10万元用于奖励在教育培训工作中做出贡献和在各类竞赛中取得名次的集体和个人,进一步激发了员工自觉加强业务学习,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的信心和竞争

(三)是抓好各项常规培训工作,为企业生产服务

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强化基层培训是公司培训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根据年初制定计划积极开展各项专项培训工作24次,549人次参加。结合人员技术结构情况,积极联系有关厂家,由生产部门选派年轻人员外出,先后进行DCS系统、西门子PLC维护、化学分析仪表等培训。基层生产部门人员培训工作有序开展,班组技术问答、技术考问、专业技术讲课以及集控运行技术问答、仿真机培训、事故预想等日常培训工作做到了100%完成,并且将优秀技术问答进行张榜,以供大家学习参考。组织公司内各类竞赛,考试8次,共108人次参加。陕西公司组织的点检员统考,彬长成绩名列第一、燃料管理知识统考成绩名列第三,***并列第一。组织员工取证工作11次,107人取证。

(四)加强员工的职业技能评审工作,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促进技能人才梯级队伍建设。2015年公司技能鉴定报名人数为6人,通过率为100%。截至目前,我公司共有技能鉴定考评员2名,生产技能人员队伍中,不包括2011年及2015年新分配大学生,具有高级工及以上资格证书的人员比例达48.38%。完成2011年度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2011年度共认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13名,完成2名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员工的资格审查、基层测评、公示上报工作。

四、继续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强化岗位技术培训

继续全面推行主要生产岗位和管理岗位职业资格准入,坚持先培训,后上岗,无证不得上岗,已经上岗的待遇降档。目前安全监督、脱硫、点检定修、燃料采制化等岗位均取得集团公司岗位资格证书。在这一年的教育培训工作中,我们发现了教育培训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

第10篇

作者简介:黄婷(1993-),女,上海人,本科学历,上海金融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摘 要:越来越大的教育需求,使得如何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成了社会热点。“上什么”旨在通过对教育培训机构的比较评价和推荐,提高消费者选择效率;同时,也为新兴的、中小型的教育机构提供展示和推广的平台。在经过市场调查并得出目标人群后,针对这些潜在客户的特点制定推广方案;结合市场调研结果计算出初期盈利预算。

关键词: “上什么”;教育培训机构;网站推广;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7016203

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带来了越来越大的教育需求,同时也催生了不少新兴的教育培训机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育培训机构纷纷开启了自己的网站,却鲜有人问津;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选择时也非常茫然。在此基础上,如何提高消费者选择效率以及教育机构网站点击率,减少信息不对称,日益成为消费者和教育机构的迫切需求。

1 背景简介

1.1 教育培训行业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的中小学基础教育正处在改革阶段,一方面提出减负的要求,禁止公立学校开办各种补习班;另一方面,十七大报告又再次强调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上对公立学校开办课外补习班的禁令为第三方课外辅导机构带来了发展的契机。目前,对课外辅导机构的政策环境比较宽松,对资本、资历门槛等方面均没有严格的限制,导致了市场上此类辅导机构数量众多、市场份额分散、竞争自由。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超过半数的城市家庭,孩子每月花费占家庭总收入的20%以上,44.29%的家庭每月用于养育子女方面的费用在500元到1000元之间,其中绝大部分用户是用于课外辅导的教育培训中。可见,中国家庭对教育方面的重视度非常高。这为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而诸如升学压力日益严重、中国传统对教育的重视、学历对就业的影响、职场竞争压力等社会因素,也催生了极大的教育需求。

近年来,教育培训互联网化进程的加速,为网络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上什么”项目简介

B2M(Business to Marketing),是指面向市场营销的电子商务企业。B2M电子商务公司根据客户需求为核心而建立起的营销型站点,并通过线上和线下多种渠道对站点进行广泛的推广和规范化的导购管理,从而使得站点作为企业的重要营销渠道。

“上什么”就是针对教育培训机构的比较评价和推荐平台,是基于B2M前提下所建设的一个商务模式。

平台集合了来自全国的教育培训机构信息,改变消费者选择时大海捞针的现状,提供在线报名,便于客户购买,并保护客户权益;改变教育培训机构信任度低,信息展示不完全的现状,给予教育培训机构全新全面的宣传展示的机会;增加客户与机构、客户与客户之间的交互,削减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以及增强客户与教育培训机构间的相互信任。让消费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选择自己最心仪的课程。而与此同时,对于教育机构而言,“上什么”也是一个充满商机的平台。无论是入驻“上什么”或是在此平台上作广告宣传,都能使其自身网站获得最有效的点击浏览;而通过本平台的搜索统计报告,也可以最切实的了解行业现状。

2 “上什么”核心模式

“上什么”主要服务对象为消费者和教育培训机构两类用户。进入首页后,用户可选择“我要上课”和“我要教学”分别进入消费者和教育培训机构的登录页面。

2.1 平台主要功能

表1 “上什么”面向消费者的主要功能

图1 消费者下单流程图

图2 订单确认流程图 (1)消费者下订单并预付款;

(2)“上什么”平台保留存款并反馈给教育机构;

(3)教育机构安排学员通过“上什么”反馈给消费者;

(4)消费者参加课程,双方确认付款,“上什么”给予消费者成长值,收取提成;

(5)消费者未参加课程,双方确认取消款项,消费者若为及时取消,扣除一定成长值;

(6)双方互评完成交易,“上什么”3日内给予消费者会员返现。

表2 “上什么”平台面向教育培训机构的主要功能

2.2 诚信建设

“上什么”自创立初始就意识到了网上交易的关键在于诚信建设,因而围绕该问题积极的开展了大量工作。首先,建立诚信认证系统,通过这一系统,消费者和商家在交易前可以仔细查看对方的信用记录,也可以通过其他消费者的评价来判断是否进行交易。其次,买卖交易中和交易结束,“上什么”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对买卖双方的诚信进行监督。

2.3 盈利模式

2.3.1 会员制度

(1)消费会员。

会员成长体系是为给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上什么”消费会员提供不同的更省钱、更尊贵,更贴心,更强大和更快捷的服务,以满足不同成长阶段的会员的需要。

会员成长体系包含7个会员等级,会员等级由“成长值”决定,成长值越高,会员等级越高。

成长值是消费会员通过参与课程所获得的经验值,由在上什么平台上的累积成交金额计算获得,它标志着会员在上什么累积的知识经验值,成长值越高会员等级越高,享受更多的会员服务及优惠。

表3 消费会员等级

注:消费者注册后自动成为普通会员。

(2)商家。

①前三年所有的入驻商家均免费注册建店。鼓励各大实体教育机构或网络学校入驻“上什么”平台。前两个月主动入驻平台的教育机构可获得免费首页广告位使用权2周。广告形式以及起始时间,根据教育机构入驻平台的时间先后决定。

三年后设立商家会员制,开始收取会费,平台由提取10%盈利改为提取5%用以作为消费会员的等级奖励

②以前三年累积成交额设定会员等级,20万为一级会员40万二级会员90万三级会员收取不同会费(按年)

表4 商户会员等级表

2.3.2 商家竞价排名――上什么龙虎榜竞价排名

所谓龙虎榜,是在上什么平台教育机构搜索结果的前三页“快速筛选区域”下方展示“龙”、“虎”、“小虎”三条机构信息和底部翻页上方展示“龙”和“虎”两条供应商信息的排名服务。从第四页开始不再展示该排名服务。

龙虎榜三大核心价值:99%买家执着搜索商机;定费制、预算可控;位居同行前三位。

初期,一个客户可以同时购买一个关键词的龙、虎和小虎三个位置。龙虎榜关键词根据热门程度划分为三类词(通用词,黄金词和铂金词),购买上什么首页广告位客户将获赠一个相同年限的龙虎榜龙【通用词】。

表5 关键词价格表

龙虎榜产品不提供预定,谁先付费,谁先获得,其他用户只能从上一个用户终止期开始购买。

龙虎榜不可售词分为:保留词、非法词、敏感词、禁售词四类。

2.3.3 广告收入

在“上什么”网站首页、搜索页和手机客户端上提供广告位。将广告页面投放于网页的下端或者旁侧,不会使用强制弹窗模式。广告商按照广告的出现和点击次数支付一定数量广告费用。我们会以“不能影响浏览用户的利益”为宗旨,在网页和客户端放置广告。

表6 广告价目表

2.3.4 平台收取中介费

当用户通过“上什么”平台成功筛选到自己满意的教育培训机构,或商家通过一定的优惠政策或活动或在官网上设置友情链接吸引顾客在本平台报名交易,成交后,我们会从中收取培训费用的10%作为中介费。交易额每达十万赠送两周首页广告位及两周的龙虎榜龙【通用词】,从上个用户终止期开始使用。

2.3.5 出售数据分析报告

平台将定期根据业务情况及网站数据统计,形成分析报告。包括用户行为分析、广告点击分析、业务逻辑以及竞争环境分析。分析报告可提供商家会员订阅,订价视网站规模调整。

3 平台推广策略

3.1 SWOT分析

3.1.1 市场优势

具有自身独特性。目前网络上很少有平台是针对教育培训机构的。“上什么”的出现,让用户花最少的财力物力精力,即可找到符合自己目标的教育培训机构或课程。

信息交互模式。通过交互板块增加客户与机构、客户与客户之间的交互,实现信息不对称的削减化;通过安全认证手段,保障交易双方信息安全。

双方友好合作。同时服务商家和消费者。

3.1.2 竞争劣势

初期平台知名度小,社会信任度不强。前期招商有一定难度。

流量需要时间积累。流量的多少从一定程度上决定招商的难易程度,而教育机构的多少又能从一定程度上决定平台吸引消费者的程度,从而提升流量。因此,这一过程必定比较艰难。

3.1.3 市场机会

2013年消费支出略增,政策调整影响不大。

吸引合作机会。通过社交网络,手机终端,移动平台等具有传播性的平台,分享传播网站信息,提高知名度,以拓展市场,得到更多的合作者和用户青睐。

基于网络时代。随着网络科技飞速发展,只要正确运用好网络营销手段,新兴网站将拥有更多商机。

3.1.4 市场威胁

伴随着数据运用、安全技术的不断完善,一定有同类竞争者。这对“上什么”平台是很大的市场威胁,如何在强势的同行中脱颖而出是今后需要思考的问题。

表7 “上什么”网的SWOT分析矩阵

3.2 目标群体

根据调查得的社会现状,“上什么”的消费者市场最终大致细分为三类人群:已有自主选择能力的学生(高中及以上);尚未有能力自行选择教育机构的孩童(初中及以下)的家长;需发展事业的工薪族。平台将致力于使消费者花最短的时间,选择到最满意的课程。

3.3 营销策略

3.3.1 初期市场推广规划

方式:市场调查+市场评论

“上什么”平台的推广,主要强调网站特性、实用价值及品牌差异和消费者所能得到的利益。因此本文选择当下流行的社交网站建立“上什么”新浪微博主页与粉丝问答互动,了解消费者需求,聚拢人气并开创“上什么”网的品牌效应。

3.3.2 中期推广规划

方式:网络推广

网站运营初期主要以病毒性营销推广为主,利用口碑传播成为与消费者交流强有力的传播形式。它的本质就是让用户彼此间主动谈论品牌,而这种与品牌之间有趣,不可预测的体验,往往显示出其影响力。我们根据市场细分的目标客户,主要面向学生这类别。而这个年龄段的消费者都是互联网忠实用户。所以我们选择时下热门的社交平台新浪微博,请微博教育主题的大V用户来进行网站信息的推广及转发。然后是在各大门户网站及各大考试网站中的教育频道里租用广告位,借此来增加“上什么”网的曝光量,同时获得最有效的点击率并增加网站有效流量。

3.3.3 后期推广规划

方式:搜索竞价排名+传统媒体

使用竞价排名能够在短时间内积累人气,达到广告效应。针对目标人群及之前所做的一系列问卷调查精确定位合理的关键字。

传统媒体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平面媒体,比如报纸,杂志等;二是电视;三是广播。根据我们的目标客户,我们选在在上海教育电视台的黄金时段购买广告位。以及在销售量较高,阅读者较多,发行量较大的新闻晨报及新闻晚报中租用半版广告位,为招商和促销活动的前期造势。借助相关教育行业杂志及网站对“上什么”网进行宣传,以达到在市场中建立产品知名度和激发加入“上什么”网的兴趣并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效果。

4 财务分析

4.1 成本预算

成本分为人员费用、固定支出、一次性支出、推广四大类,将前期准备费用计入第一年成本。

表8 成本预算表

4.2 盈利预算

本表格内包括一些收入预测,网站的收入主要来自交易中介费、竞价排名以及广告费。

表9 盈利预算表

4.3 净利润预算

表10 净利润预算表

根据上述成本预算表和盈利预算表得出的净利润预算。

5 总结

社会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大为“上什么”提供了非常好的市场机遇;在此基础之上,平台设立搜索、对比、购买、社交等模块服务消费者;通过交易中介、竞价排名以及出租广告位等方式创造盈利;通过社交网站、网络广告、搜索竞价排名及传统媒体等手段营销推广。

参考文献

[1]覃征,李环,卢江等.电子商务案例分析[M].西安:县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陈德人,张少中,徐林海.电子商务案例及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张文秀.网站推广: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J].石家庄: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2013.

第11篇

【关键词】供电公司;职工;在职教育;技能强化

一、供电公司现有职工教育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1)当前供电企业发展中,针对员工的学习成长仍未形成一整套良性的培养机制,缺少以员工发展一体化的教育机制,造成员工方面的积极性未能良好激发,技术生产人员整体技能把握能力相应不足。(2)在员工阶层,呈现着老龄化的趋势,对于新型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能力相应欠缺,企业在人员教育培养结构方面呈现着断层的现象,新进技能人才少,一线员工更新层次较慢,自根本造成了企业教育培训阻滞不前。(3)在多数电力企业师资队伍方面,具有良好技能理论知识施教的人员较少,师资队伍整体力量有待强化,且伴随着发展众多新型机械设备与技术的应用,也进一步对施教队伍提出了要求。但是在多数电力企业中教师方面对于市场的调研工作不到位,在知识的教授方面,方法老旧,难以达到现代教育培训的要求,造成整体培训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4)新型教育理念及教育设备的运用不足,在供电公司的培训工作开展中,没有根据员工的思想行为特点进行打造一套适合企业的教育理念,做到教育理念与企业文化的统筹结合,使教育工作很难落实到位,其次在教育培训中对于教育的设施工具运用欠缺,依旧采取集体“赶鸭式”的培训,使教育培训流于形式,未能就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如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该类设备资源进行良性构建,达到对资源的充分整合,良性就教育实效意义做出发展发挥。

二、供电公司职工在职教育的优化方法策略分析

(1)完善教育机制,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在员工的在职教育工作开展中,应当统筹安排员工的时间,以“择优培训公平竞争”作为教育培训的原则,促使所有具备潜力才能乐于进取的员工均能享受到同等的培训机会。其次通过构建一整套符合员工成长的机制办法,以具体的培训等级和考评管理办法,将教育培训的结果同员工的评职、提干及深造和奖惩待遇等相关联。再者应通过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进行统一客观的评价考核。(2)加强员工教育激励,拓展人才组织渠道。对于员工阶层存在的老龄化情况,企业应当针对该类人群的特点,进行选择适宜他们学习提升的内容,分层逐项的使其明白只有学习才能不被淘汰,才能更好的为企业牟取发展的机会。其次企业应经常组织教育专家及技师人员,进行学术研讨交流活动的开展,以此发现优秀的企业人才,形成梯形的人才补给队伍,将教育培训的良好传统延续下去。企业对于在职员工的职业发展应当科学的做出组织构建,利用岗位竞聘,技能较量与轮岗交流等形式途径,为员工提供发展通道,激励员工做好在职工作的同时,多进行相应的技能学习,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发展目标。(3)注重教育培训工作的形式多样化,解决企业潜在的生产矛盾。在具体的教育形式开展中,应当专注于多元化的教育学习平台的模式建构,以专题交流研讨或竞赛的形式,为员工搭建成才平台。继而应当加强教学间的互动,增强教育培训对员工的吸引力,改课堂性质为座谈性质,有技师人员进行主讲,由员工共同参与研讨,各抒己见。另外还应强化引导式的教育培训,建立以班组为单位,由施教人员进行统筹工作中相关的技术难点及关键要点与操作节点等内容,完成选题,在施教过程中为员工整体进行引导形式的教育培训。(4)专注教育方法研究,达到灵活施教。在对在职人员的视角中,能够选取以情景模拟或者启发教育及案例对策教学等手段,做出授课。另外教育开展必须要有一套良好的教材支持,因此企业能够组织集结内部技术型人才,进行相关优秀方法技术的总结,编订成书,使用于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之中。这样一来教材即能贴近员工,贴近生产,以直观的知识表达形式,便于员工的掌握理解。其次在教育中,应当拓展网络教育形式的开发研究,针对企业的发展现状,配置相关配套的教育设备设施,增强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的整体实力,促使企业的信息化教育水平稳步提升,以远程教育培训形式的推广,使之成为员工技能学习的主要渠道及经验交流研讨交流的主要平台,完善达到同类企业间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的共享,以此实现教育优势互补,满足在职员工的教育实际所需。

参 考 文 献

[1]宋君华.广饶县供电公司职工教育培训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0

[2]魏慧英.供电公司职工岗位培训、职鉴、学历教育“三位一体”培训教学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248~249

[3]李伟,李雨潞.供电企业如何做好技能培训工作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9):261~263

第12篇

【关键词】混合教学;班级;教学管理;教学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7―0040―04

一 引言

混合教学就是把传统的课堂面授(Face to Face)和网络学习(E-Learning)有机地结合的教学模式,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传统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网络教学则凭借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各种交互工具、认知工具的有力支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混合教学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也突破了传统远程教学无法实施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的局限,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1]

从混合教学理论走向实用混合教学解决方案必须遵循混合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2][3],了解和分析目前教学模式现状,并结合实际教学需求解决如下主要问题:如何快速方便、有效地实现混合教学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教学内容如何分解才能最好地达到成本与效果的平衡点?混合教学过程如何控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资源如何真正地实现混合应用?

在传统课堂教学仍占学校和培训机构主导地位的今天,为了达到最佳教学与培训效果,根据课程内容和学习者特点的分析,必须采用方便有效的教学管理与实施方法,将适合于网络学习的教学内容安排成E-Learning模式,不适合的内容或者难以实现网络学习的内容安排成老师讲授或指导的模式并采用网络进行教学信息交流、作业的管理等。因此,需要有一个集教学信息与管理、课堂教学管理、网络学习管理和学习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强大、实用的适合学校及各类培训机构的混合培训管理系统。尽管目前国内较流行的通用网络教学管理系统有许多,如4A、清华教育在线、电大在线、网梯教学平台、安博在线等,国外则有WebCT、Blackboard、Moodle、Sakai、iLearning等,他们功能其全,各有特色。[4][5]但这些系统大多以网络教学为主,系统比较庞大且价格较高,并且离开以传统班级授课实际情况还有一定的距离、实施也较为困难,除了某些大单位使用外,对大多数学校和培训机构无法得到有效的使用。

本文将以班级管理为核心集成课堂教学环境和网络学习环境来建立统一的教学管理平台,更大程度地适应学校和企业教育培训的现状,达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教学效果目的。

二 混合教学管理系统设计的思想

学校是以班级授课为基本的组织形式,班级是教学或培训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又是学生学习和活动开展的集体。对一个“教学班”的教学管理主要在班主任的统一管理下由各个任课教师进行课程教学管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照年龄、程度编成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由于其在教学管理、学生沟通和控制、教师作用等方面的优势,在学校和培训机构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至今,它仍然成为国内外教学的基本形式。[6]

现代网络教育使班级授课制的优势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混合教学的班级制是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与网络自主学习的有效结合一种教学管理形式。尽管班级还是原来的班级,学生还是原来的学生,但在现代网络教育的条件下,混合教学的班级制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在教学控制和教师发挥等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了网络教学中个性化教学、教学资源丰富和交流范围广等方面的优势,从而使班级授课制的优势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挥,也使其原有的局限性得到了合理的弥补。

混合教学的班级管理是由教师、学生、课程和环境四个要素,如图1所示。班级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学生和课程是班级的组织对象,环境是班级开展教学活动的场所。一个班级对应于一批学生、这批学生对应于多门课程和有多个教师,一门课程对应于一个教师(也可以多个教师)。环境是班级教学活动开展的场所,包括实体环境和虚拟环境。根据目前学校和培训机构教学和网络学习应用现状,混合教学管理系统主要设计四种教学模式及相应的教学管理环境:实体教室教学、虚拟教室教学、网络自主学习和网络协作学习。

(1) 实体教室教学环境: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教学,教师集中授课与现场教学管理,可以进行讲授、讨论、课堂练习、讨论、测试等教学活动;

(2) 虚拟教室教学环境:网络虚拟教室授课教学,教师集中授课与网络教学管理,可以进行网上实时直播教学、练习与评价、问题咨询与辅导等教学活动;

(3) 网络自主学习环境:学生按教学要求和教师提供的课件资源等,进行网络自主学习,教师进行在线个别指导;

(4) 网络协作学习环境:根据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研究性学习,包括收集和分析资料、分组讨论、协作学习、教师辅导等教学活动

因此,混合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就是以班级为核心进行课堂教学(线下)和网络教学(线上)的管理,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和班级学员的特征,通过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实现特定教学问题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调节网络学习能在最合适的地方使用,同时制定混合教学计划、统一进行教学实施管理,解决了不同教学环境下教学管理的协调问题。

三 混合教学设计的过程管理模型

混合教学开展的过程管理模型主要通过课程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和教学环境分析来选择各个知识点的教学模式,然后针对知识点进行教学管理设计,包括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地点的描述,并进行教学资源或教案、网络学习课件和作业的(如图2所示)。

课程内容分析主要根据学习者特点和教学环境进行教学内容分析并将课程内容进行划分的过程。每门课程包含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包含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由若干知识点组成,知识点是混合教学的基本单位。知识点的教学模式选择主要依据两个准则(1)教学目标是否能达到;(2)教学活动是否能激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效果。每个知识点根据内容特点和学习者的特征可以选择实体教室教学、虚拟教室教学、网络自主学习和网络协作学习中一种教学模式。然后对该知识点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教学模式、教学资料、网络课件和作业内容进行逐一描述或设置。

教学要求:描述知识点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对知识点相关内容做简要描述;

教学时间:进行面授教学或网络教学的时间长度;

教学地点:教学具体教室或网络学习的地方;

教学模式:实体教室教学、虚拟教室教学、网络自主学习和网络协作学习;

教学资料:知识点相干的教材内容、教案PPT、参考数目、数字资源等;

网络课件:用于知识点自主学习的网络教学课件;

作业内容:知识点的作业内容,包括作业要求、相关素材、提交方式、提交时间等。

整个混合教学过程设计完成后,将自动生成教学管理计划表,如图3所示的是以计算网络知识为例的一个混合管理计划表,其中课程说明主要提供课程教材、教学大纲、教师介绍、教学目标、学时间、考试形式等方面的内容;学习资料主要提供教学参考资料信息、参考资料数字内容及教案等;进入学习区主要进入各个教学模式的教学环境。作业内容主要进入作业信息管理系统。

混合教学管理计划完成后,采用大同步小异步的教学过程控制方法,教师可以按计划的实施教学并可以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学生根据混合教学计划分别进入不同的学习环境进行学习,每个学员都自生成一个的课程学习情况表(如表1所示),通过该表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各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并且班级的各课程的学习情况可以方便的统计和分析。

四 混合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BTMS)

在对国内高校和教学培训机构需求的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综合了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中最实用的教学管理经验来设计混合教学管理系统(BTMS)。系统提供了最实用的教学组织管理(班级管理、课程管理、学员管理、教师管理)和教学实施管理(教学安排、教学进度、教学模式、网络学习管理、教学资源管理、作业管理与评价)功能,迎合目前高校和培训机构的教学培训发展趋势,能够简单有效地跟踪与管理班级的各个课程的学习情况。

系统主要由班级负责人管理、学生学习管理、教师教学管理、系统管理员管理四个模块组成,图4表示了各个功能模块的具体的功能设计。系统分别为班主任或培训班负责人(可以作为任课老师)、班级学员、任课教师、系统管理员提供相应的学习或教学管理功能。系统的各种管理和学习模块以“操作方便、功能实用、系统稳定”作为设计目标,具有如下设计特点:

建立以班级为核心的混合教学管理平台

以班级为核心进行课程的教学管理,不仅对网络虚拟教室、网络自主学习和网络协作学习有完善的班级教学管理功能,如班级通知、班级答应、班级在线辅导、对学习结果进行跟踪记录、班级各课程学习情况统计等,还能够对传统课堂教学(例如面授及讲座)进行班级教学管理,从而使整个教学管理系统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大大提高班级教学管理效率。

提供教师快速的混合教学计划制定和实施管理

由于将混合教学管理过程模型化,使得教师对某班进行课程安排时只需按照管理过程对内容进行选择或添加,就可自动生成混合教学管理计划,并按此进行计划的实施和管理。

支持各种学习资源和网络课件的标准

系统将支持各类符合AICC、SCORM等国际标准的电子课件和国内标准的电子课件(包括国家远程教育标准委员会颁布的标准和北大、北邮、人大等院校制作的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子课件),同时支持非标准的电子课件,可以方便的把传统的流媒体、PPT,Word,Flash等的系统教学环境中。

实现多种教学环境的灵活使用和切换

系统针对不同的教学模式设计了四种教学环境并且可以灵活切换。其中网络虚拟教室教学环境提供了网络实时讲授、电子白板、分组讨论、网络练习和评价、实时答疑等功能;网络自主学习环境提供学员通过流媒体课件、网络课件、情景模拟等各种课件资源进行学习,支持自适应学习策略选择机制并进行教学过程的跟踪、学习指导答疑等功能。网络协作学习环境主要支持探究性学习,主要包括主题描述、相关内容学习和资料收集、分组讨论、总结发言、内容评价、教师总结等环节。

五 结束语

本文在分析现代教学和培训中的主流教学模式基础上,结合课程管理系统和学习管理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以班级为核心的混合教学管理系统设计思想和教学过程管理模型,讨论了混合教学管理系统功能设计和实现框架,为混合教学提供了一个功能简单、实用方便的混合教学管理系统,系统实现后可广泛应用于高校、培训机构等教育单位使用。

参考文献

[1] 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50-56

[2] 李克东,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J].2004,(7):1-6

[3] 柯清超.面向混合学习的高校教师教育能力培训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8, (3):58-59.

[4] 黎加厚,赵怡.课程管理系统(CMS)及其选择[J].现代教育技术.2008,(9):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