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保健医生

保健医生

时间:2022-04-16 10:00: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保健医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保健医生

第1篇

医生千千万,对于“如何成为一名好医生”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如果说专业知识和技术是优秀医务工作者的硬实力,那么医德就是他们的软实力。

x保健门诊的X医生给出的答案是:“对得起病人,不辜负病人的托付。”给出这个答案,需要高超医术和崇高医德的完美结合。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固然感人,但是,在平凡的医生岗位上一干二十年,尽心尽责,每一天每件事,都要对得起病人、不辜负病人的托付,何尝不是大医精诚的一种境界?

作为保健门诊的骨干力量,X医生除了要完成门诊的诊疗任务外,还担负有重要的特诊医疗保健任务。x交通拥堵,X为了按时巡诊,骑着自己的电动车穿梭在城市之中。春夏秋冬,不论刮风下雨,不论严寒酷暑,他从来没有耽误过巡诊。

在一次他骑着电动车巡诊的路上,一辆汽车为了超车,不惜逆行,跨线迎面冲了过来,把他撞倒。当时的那个疼,躺在地上好几分钟才缓过神来,电动车前轮更是被撞得变形。为了不影响巡诊,X留下肇事司机的车牌号和电话号码后,擦干身上的渗血,把电动车停放在路边,骑上一部共享单车,继续往巡诊对象家里赶。当时心里只想着别耽误巡诊顾不上自己的伤,事后才发现身上多处挫伤,扭伤的膝关节痛了好几个月。但他认为,再苦再痛,不能辜负病人的托付。

职称考试,在专业技术人员扎堆的医疗行业,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就在某年职称考试的前夕,医院安排他护送一位保健对象前往上海就诊,他欣然接受。按照原定安排,把保健对象安顿下来、办好住院手续,他就能回来。但等到X与上海医院交接完毕、和保健对象打招呼要回来时,保健对象却说,希望他留下来、不让他走。老同志当时诊断为肿瘤,心情低落,脾气不佳,对治疗有抵触情绪,家属也希望他留下来一起做做老同志的工作。为了不辜负这份信任,X选择留了下来,在上海一呆就是半个多月。

等到治疗方案敲定、老同志情绪稳定且同意他回家时,一年一次的职称考试已经结束。眼看着同学同事们兴高采烈地憧憬晋升,他只能默默地准备明年再考。后来有同事对他说:“你如果当时回来参加考试,对保健对象的诊疗其实没有多大影响,但是,你错过了晋升对你个人影响太大了!”但想起老同志无助的眼神,他平静地说:“我不后悔。”相比个人的得失,更重要的是,不能辜负病人的托付。

熟悉X的病友都知道,他的手机,X小时不关机,病友们身体上有什么不舒服,都喜欢打电话先问问他。今年X月份的一个周末,半夜X点多,一阵急促的铃声将他叫醒。电话那头是位姓x的老太太,八十多岁,儿女不在身边,就靠一个保姆照顾。老太太当天下午就开始头痛,以为是感冒了,休息一下就能好。可夜里头却越来越痛、无法入睡。接到这电话,理应建议老太太赶紧打X急救电话,既简单又最安全。可是听着老太太期盼的声音,他还是决定到老太太家里去看一下。不到半小时,他开车到达老太太家里,老太太看到他的第一眼,眼泪便夺眶而出,双手紧紧抓着他的手不肯放开。经过初步检查,老太太神志清楚,血压不高,没有发热,手脚也不麻木,考虑是偏头痛。

鉴于老太太家里这种情况,住院的确很是不方便,X于是半夜开车找药店,帮老太太买了急需吃的药,看着老太太吃药躺下后才离开。离开老太太家里时,保姆对他说:“x老看到你来了,眼睛里放着光,头痛就好了一大半!”第二天,X电话回访,听说老太太头痛有了明显好转,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下来。白求恩曾经说过:“当我在治病救人时,我把自己想象成一名患者。”不忘自己最初的誓言,不能辜负病人的托付。

多年门诊坐下来,X发现老年人的“耳石症”患者特别多,患者眩晕发作感觉时天旋地转,不能睁眼、不能起床,苦不堪言。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大量查阅资料,通过自学,掌握了“耳石症”的手法复位术。效果就是口碑,这种起效迅速甚至可以说是立竿见影、却又非常安全实用的治疗方法,为很多患者解除了痛苦,他还多次上门为患者手法复位。患者们为了表达感谢之情,有送红包的、有送购物卡的、有请吃饭的,他都一一拒绝,他认为,他只是做了一个医生应该做到的。他心里牢记的,还是不能辜负病人的托付。

第2篇

以下是我们文秘站的编辑给大家认真整理的妇幼保健院医生演讲稿供大家参阅!希望能够帮到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____,是____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一名医生。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儿科临床工作,得到了领导和患儿家长的一致好评,被医院评为“好医生”。在这里,非常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学习汇报的机会。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乐于奉献 捍卫生命》。

____年8月1日,我怀揣着各种理想,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远离家乡来到____县妇幼保健院工作,经过1周的岗前培训,我被分到儿科,当时非常不情愿,因为儿科在医学界俗称“哑科”,面对的病人基本都是不能自我表达的孩子,其病情发展、演变除了从其家长口中了解外,主要是靠医务工作者的细心观察,工作环境吵闹、工作量巨大,还要经常忍受一些家长的辱骂,美好的理想与现实形成巨大的反差,我开始沮丧、后悔,甚至有了放弃的念头,可经历了一次抢救后,我打消了这些念头。那是一个冬天的夜晚,大约12点多,病房里的孩子都睡了,非常安静,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还有母亲的哭喊声:“有大夫吗?快救救我的孩子!”我立即跑到走廊口,只见一名妇女披着凌乱的头发、穿着睡衣、光着脚,手里抱着1岁多的孩子,见到我立即跪在地上,央求我救救孩子。我被这种情景吓了一跳,立即接过孩子进行检查,原来孩子是因为发烧抽风了。我立刻采取抢救措施,建立静脉通路、静推止惊药物、清理呼吸道、氧气吸入--不到1分钟孩子就停止了抽搐。孩子的妈妈拉着我的手边哭边感谢,我突然想起她还没穿鞋,这时脚已经冻得发紫了,赶快让她躺到病床上盖上被子,问她:“这么冷的天,怎么不穿鞋呢?”她告诉我:“看到孩子抽风吓坏了,脑子一片空白,什么都忘了,只知道抱着孩子赶紧上医院。”我顿时领悟到母爱的伟大和医生责任的重大,从此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最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案,让每一位患儿尽快恢复健康,还母亲一个健康、活泼的宝宝,使自己成为一名能让家长放心、满意的医生。

____年8月,我被派往____大学妇儿医院进修一年,____年10月回院开展新生儿科工作。新生儿科主要是收治生后一个月以内的孩子,病情大多危重、且变化快。在我进修回来的第二个月,便收治了第一例28周早产儿,体重只有1千克,两个巴掌大。因母亲胎膜早破5天,也就是俗话说的早破水,家长最初只是想引产,但孩子生后有哭声,家长不忍心放弃,才转入新生儿科。这种早产儿死亡率很高,即使能存活下来也可能有后遗症,当时我向家长进行了长达半个小时的沟通,将可能发生的各种严重并发症一一告知,家长态度很肯定:不管结局如何都治!接下来的50个日日夜夜我们走得非常艰辛,刚开始宝宝的肺没发育成熟、不能正常呼吸,我给孩子肺内注入了促进肺成熟的药物,上了呼吸机帮助他呼吸,天天忙到晚上7、8点,相当于每日连续工作12个小时,在确保万无一失后我才敢下班,回家后我还是不放心,每隔3个小时都要打电话问一下才能安心。经过7天的努力,终于把他从死神手中夺回,可没几天,又感染了肺炎,又一次面临死亡的考验,早产儿最怕感染,因为他们抵抗能力太差了,会发生非常严重的并发症,随时有生命危险,家长已经把孩子的一切托付给我,真有三长两短我该怎么向家长交待啊!家长已经看出了我的焦虑,拉着我的手鼓励我:“耿大夫,孩子放到你手里,我们一万个放心,要是孩子真不行了,我们只能认命,绝不怪你!你放心地给孩子治吧!”我被他们的信任深深打动,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挽救孩子,这时我感觉和家长之间已不再是医患关系,而是在一个战壕里跟病魔斗争的亲密战友,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共同奋战。正是靠着这种共同的努力,帮孩子闯过了4次鬼门关,孩子生后50天时痊愈出院。出院当天,我们全科所有的医护人员和孩子及其家长依依不舍,因为我们共同经历了太多太多,早已经亲如一家人,家长拉着我的手说:“是你们给了我孩子第二次生命,这里就是他第一个家,以后孩子大了,我们会经常回家看你们的!”以后这家人只要来县城,都要到科里来,他说:“要是不过来看看,总觉得心里像掉点东西似的。”正是因为有这些家长不断的支持与鼓励,使我对自己更有信心,也使我越来越爱这份工作,从此我的人生也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是看护好每一个患儿,用自己的双手协助他们跟病魔作斗争,把他们从死神手中夺回,让他们的生命在我的双手中怒放。

____年7月我怀了二胎,全科加上我一共4名医师值班,当时夜班非常忙,看病的患儿不断,整晚上基本没有休息的时间,可我从未因怀孕搞过特殊,一直坚持值夜班。____年3月24日,堪称黑色周末,此时我已怀孕8个月,科里来了两例危重患儿,一例为生后即自发性气胸,一例为重度贫血,我挺着大肚子一直站着连续抢救了16个小时,直到晚上11点多。此时的我已经忘记了饥饿和疲惫,一次次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拽回来,但最终因病情危重家长放弃了治疗。我凭着坚定的信念,做了医务工作者该做的工作、尽了该尽的义务,家长并没有因为孩子的死亡而抱怨、责怪,而是对我心存感激,因为他们亲眼目睹了我所做的一切,我已经尽力了。整个孕期我一直按时上班,直到生产的当天仍然坚持查完房再办理住院手续。产假3个月后上班,基本没上过一天真正的喂奶班,每天至少加班2个小时,很少能正点给自己孩子喂奶,亲朋好友都不能理解,说我简直是孩子的后妈,我告诉他们:加班对我的孩子来说顶多是少吃一次奶,可我却能挽救很多孩子的生命,什么能比生命更重要呢?

____年4月20日凌晨1点,我突然接到听班电话,科里收了1例29周早产儿,因肺发育不成熟不能正常呼吸,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需要我马上到岗参与抢救。此时我的小宝贝还不满1周岁,也被电话声吵醒,看我在换衣服,眼神里露出一丝不安,但毕竟还小,不知道我要干什么,只是叫着:“妈妈…妈妈”,我安慰他:“妈妈只是出去一会儿,马上就回来,先跟爸爸睡。”当我关门的那一刻,他才明白妈妈走了,立即大哭起来,我的心顿时感到一阵刺痛,心中十分不舍,因为这是孩子第一次晚上离开我,不知道能闹多久。一头是自己的孩子,一头是别人的孩子;我的孩子只是哭闹,可别人的孩子却连哭都困难。我明白谁重谁轻,只能自我安慰:这么晚了,哄一会儿可能就睡了,于是立即骑车向医院奔去。等我赶到医院,看到患儿家长期盼的眼神,立即感到责任的重大,全力以赴投入到抢救中去。经过2个小时的抢救,孩子终于病情平稳了,我跟门口焦急等待的家长仔细交待了病情,让他们放心,家长一直紧紧握着我的手表示感激,之后我用最快的速度飞奔回家,看到整栋楼只有我家灯火通明,难道孩子还没睡?一进楼道门就听到孩子的哭闹声:“妈妈…妈妈”,我的心碎了、腿软了,不记得当时怎么进的家门,只记得一进门就看到孩子满眼泪水的盯着门口,见到我立即破涕为笑,伸着双手要我抱,我抱过孩子眼泪夺眶而出。老公告诉我,自我走后孩子一直不肯睡,把家里所有的灯打开,一间一间地找妈妈,接连几遍没找到,就到客厅抱着我的睡衣盯着门口哭,我把他哄睡后还不时的听到抽泣声。整个晚上我辗转反侧不能入睡,回想十几年的工作历程,对待工作、病人我问心无愧,可却愧对家

人。别人的孩子上幼儿园妈妈能经常接送,我的孩子只能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接送,每每放学时孩子都盼着我的出现,可每每都让他失望;大儿子幼儿园快毕业了,我这个不称职的妈妈却从来没参加过一次家长会;别人的孩子生病输液时妈妈都能陪护,自己的孩子生病了,我却只能在他扎上针后便匆匆离去,继续给别的孩子看病。 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想我做到了。看着两个熟睡的孩子,我在心中默默的说:“孩子,别恨妈妈,谁让你们的妈妈是一名医生呢?相信等你长大后会理解妈妈的。”自从开展新生儿科工作来,短短3年时间我成功救治了300多名34周以下的早产儿、新生儿重度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呼吸窘迫综合征等重症新生儿,共收到锦旗20多面,得到了患儿家长的肯定及赞誉。可以说,现在我们和家长之间已经突破了单纯的医患关系,成为了无话不说的朋友。很多重症患儿的家长主动将孩子百日照赠予我们,我们把这些照片全部塑封好,张贴在科室的微笑墙上,每天看到这些可爱的孩子,心情非常愉悦,所有的疲倦、愧疚都化为乌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经过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我院新生儿科在____年荣获了“淄博市十佳服务质量品牌”称号;____年12月,被评为____县新生儿质量控制中心。成绩和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我会继续努力拼搏,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完善自己,用实践捍卫我“好医生”的称号。我要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为医院和科室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用实际行动书写出一名优秀医生的完美答卷!

谢谢!

第3篇

我和《 糖尿病新世界》

我叫张艳梅, 今年 62 岁, 辽宁省盖州人, 我是《 糖尿病新世界》的忠实读者。我虽然只有初中文化水平, 但我很爱读书学习。读了 2005 年第 4 期的“ 心灵对话”, 贵刊对读者的期待让我很受感动。我戴上老花镜, 手拿放大镜, 拿起圆珠笔, 谈谈我们全家对《 糖尿病新世界》的感悟, 诉说着我们的肺腑之言。

我和老伴先后都患了糖尿病, 虽然在电视节目中学到了一些糖尿病知识, 但毕竟是有限的。2005 年订购了《 糖尿病新世界》, 每一期我们都认真读、反复读,从中学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查找到我们的不足之处, 在实际生活中加以改正,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 一)《糖尿病新世界》是我的良师益友。自从阅读后, 在思想上彻底解除了对糖尿病的恐惧。老伴患糖尿病 16 年, 曲折的治病经历不堪回首, 现在我们真正认识到, 只有学好糖尿病知识, 才能战胜它。我们现在严格控制饮食, 每人每天吃六两主食, 副食以清淡为主, 每天一斤素菜, 平均每天一两瘦肉, 一个鸡蛋, 半斤牛奶, 两餐之间吃两次水果不超过半斤。2002 年女儿为我们买了血糖仪, 同时自己建了一个监测血糖记录册, 我认为测血糖是治疗糖尿病的方向盘, 当血糖高的时候, 就从各方面找原因, 现在我的空腹血糖在 6~7 毫摩尔 / 升之间, 餐后血糖在 8~10 毫摩尔 / 升之间。当老伴吃三种药血糖也降不下来的时候, 通过看《 糖尿病新世界》明白了胰岛素对糖尿病患者的好处, 老伴开始注射诺和灵预混胰岛素, 过去空腹血糖在 14~16毫摩尔 / 升, 现在在 8~10 毫摩尔 / 升之间, 我们还要继续努力让血糖达到正常人的标准。

( 二) 我们每天早、晚饭后半小时散步30 分钟, 中午睡半小时左右的觉。我每天坚持散步, 回家以后做腿部保健操和颈椎操, 以前膝关节痛, 现在走起路来不但不疼, 还很轻松有力。颈椎操已经做了两年多, 增生部位也不疼了。总之从运动的金字塔, 我尝到了甜头, 一天不运动就难受。在散步中, 我遇到一个知心朋友也是一个糖尿病患者, 我们俩就像上班一样订时间、订地点, 到点就走。我们边走边聊, 共同阅读《 糖尿病新世界》, 互相倾诉自己的病情和交流探讨糖尿病的知识。女儿经常买时髦的衣服让我散步时穿, 真是穿在妈妈身上, 乐在女儿心里, 我的心情很愉快, 觉得自己年轻了许多, 也没有感到自己是糖尿病患者。通过严格控制饮食和运动使我的腰围减掉 4 寸, 空腹血糖也降到了 6~7 毫摩尔 / 升。

( 三) 我以前不敢吃二甲双胍怕对肝肾不好, 自从看了《 糖尿病新世界》2005年第 3 期“ 老药新说二甲双胍”后对吃二甲双胍再也没有想法了, 我现在每天早吃一粒降糖宁晚吃一片二甲双胍, 血糖比以前平稳了。

( 四) 看了《 糖尿病新世界》2005 年第 1 期刊登的糖尿病患者全面达标的检查后, 我和老伴到医院做了身体的全面检查, 取出化验单和本刊对照, 我的胆固醇 6.96、甘油三酯 3.99, 老伴胆固醇 6.8、甘油三酯 6.51。不查不知道, 一查下一跳, 我们按照医生的药方, 服了力平脂三个月以后再查就比以 前 好 多了, 以后又服三个月,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基本达标了, 现在除了我的体重超标, 其他指标都正常, 心里感到很踏实。今后每年我们还要检查身体。

( 五)《 糖尿病新世界》2005 年第 4 期特别关“注 肾”, 指出防治糖尿病肾病早发现早治疗。我们去医院化验了尿, 没有查出尿微量白蛋白, 查完以后对肾脏也就放心了。

( 六) 遗传是患糖尿病的诱因, 为了让儿女们远离糖尿病, 在《 糖尿病新世界》2005 年第 1 期, 指出了目标和建议。我让儿女们做身体检查, 结果血脂血糖都高,目前还没有确诊是糖尿病, 但是空腹血糖受损, 糖耐量低减, 引起我们全家人的重视。我让儿女们认真阅读《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掌握相关知识, 坚持每期必读。经过五个月饮食调整和有氧运动、药物治疗、调解血脂、减肥, 儿女们再去医院检查时,各项指标都达标了。

( 七) 我想患糖尿病也是幸运的, 通过控制饮食和运动可以减少其他疾病的发生。比如我是重度脂肪肝、胆囊炎、三高,通过治疗糖尿病把重度脂肪肝变为中度,三高也达标了, 胆囊炎也不疼了, 真是一举多得。我劝告每一位糖尿病患者, 每人订一份《 糖尿病新世界》, 它会在您漫长的治疗当中随时提供广泛的知识, 只有学好用好知识, 调整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 才能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才能为社会和家庭带来和谐与安康! 我们要珍惜生命, 享受美好人生!《 糖尿病新世界》就是我们糖尿病患者生命中撑起的一面风帆, 带领我们在生活的海洋中乘风破浪而行!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感谢《 糖尿病新世界》所有专家、编辑和工作人员, 我们 2006 年还订阅! ”

糖尿病患者 张艳梅

第4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xxxx,是xxxx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一名医生。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儿科临床工作,得到了领导和患儿家长的一致好评,被医院评为好医生。在这里,非常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学习汇报的机会。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乐于奉献 捍卫生命》。

自从开展新生儿科工作来,短短3年时间我成功救治了300多名34周以下的早产儿、新生儿重度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呼吸窘迫综合征等重症新生儿,共收到锦旗20多面,得到了患儿家长的肯定及赞誉。可以说,现在我们和家长之间已经突破了单纯的医患关系,成为了无话不说的朋友。很多重症患儿的家长主动将孩子百日照赠予我们,我们把这些照片全部塑封好,张贴在科室的微笑墙上,每天看到这些可爱的孩子,心情非常愉悦,所有的疲倦、愧疚都化为乌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能帮助病人才是宗旨。

经过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我院新生儿科在xxxx年荣获了淄博市十佳服务质量品牌称号;xxxx年12月,被评为xxxx县新生儿质量控制中心。成绩和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我会继续努力拼搏,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完善自己,用实践捍卫我好医生的称号。我要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为医院和科室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用实际行动书写出一名优秀医生的完美答卷!

谢谢!

第5篇

关键词 英国初级卫生保健制度 社区 家庭医生制服务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6-0015-04

A revelation of British primary health care system

to the family doctor system service conducted in Shanghai

TANG Chun-hong

(Jiangchuan Community Health Care Service Centre of Ming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0240)

ABSTRACT Shanghai Health Bureau organized some general practitioners to go to British for training, who learnt a lot about the British primary health care and family doctor’s service. Som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nd methods were summarize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local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the suggestion and opinion on establishing and developing Shanghai family doctor system service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British primary health care system; community; family doctor system service

2011年5月8日至6月11日上海市卫生局组织全市部分全科医生赴英国考察家庭医生服务,我有幸成为赴英培训的18名学员之一。英国皇家全科医师学院(Royal College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简称RCGP)制订了详尽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诊所实践、理论授课和实地考察。通过4周的学习,亲身感受英国家庭医生的便捷和规范,但也存在着家庭医生短缺的困难。本文就英国的初级卫生保健制度,结合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对上海市发展家庭医生制服务提出建议和对策。

1 上海市全科医师赴英培训概况

1.1 伦敦诊所见习

我所在的诊所位于伦敦的 Hammersmith and Fulham 区,这个区一共有4家大型综合医院、6家社区中心、30家诊所、40家药房、30家牙科和15家眼科诊所。我所在的诊所Ashville Surgery坐落在Parsons Green Lane,租用的是一座二层楼的白色洋房,整体风格和周围的居民别墅住宅融合协调。诊所内设置了候诊区、儿童游玩区、健康宣教橱窗及9间独立诊室。诊所内共有18人,3名合伙全科医生,另雇佣了2名全职全科医生、1名兼职全科医生、4名护士、3名前台工作人员、1名健康管理助手、1名经理人和3名办公室文员。

诊所内每位全科医生和护士都有自己独立的诊室,每个诊室面积10~15 m2 。配备电脑工作站、打印机、诊查床等设施,环境布置非常温馨。根据安排,每天我都会跟随一名医生或护士上班,无论医生还是护士,对待患者都像自己的亲人、朋友一样,医患之间的交流亲切、融洽、丝毫没有拘束感。诊所内每位患者的就诊时间有严格的规定,因为医生、护士要带教我,所以每位患者的就诊时间从原来规定的10 min增加为15 min。

1.2 跟随地区护士家访

我所在的Ashville Surgery附近就有一所社区卫生中心,该地区配备了2名地区护士,地区护士由该区的初级卫生保健信托机构(PCT)雇佣,为诊所及社区卫生中心管辖的居民提供上门服务,包括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高血压患者血压监测、上门抽血、化验尿常规、换药、排药(地区护士将一周服用的药物按顺序排放在药盒内,将药盒送至患者家中,指导患者每天按时用药)。

1.3 集中全科理论培训

在医学院学习和临床实践期间,英国的GP医生都会接受系统的沟通技巧、咨询技巧的培训,这次RCGP也为我们安排了这样的课程学习,由专业的教授和全科医师给我们进行了临床沟通(Clinic Communication)、咨询技巧(Consultation Skills)、反馈(Feedback)等课程的培训。通过角色扮演和互动,了解了医患之间可以通过利用语言交流(开放性问题、非开放性问题、提示语、总结)、非语言交流(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距离,接触等)等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而作为管理者,应该学会善于倾听下属的反馈,多给予下属以鼓励,并及时有效地提出改进措施。

第6篇

调查结果

60% 参与者(370人)表示赞同这种制度,并认为它可能会吸引更多的初级保健医师到社区工作。

26% 参与者(157人)表示不赞同,因为这种制度会加剧目前医生的短缺。

4% 参与者(22人)也表示不支持,他们认为,“守门人”医疗服务费用过高,多数美国人负担不起,这种做法有失医疗服务的公平性。

10% 参与者(49人)未发表意见。

调查结论 医师应当被允许按照他们的意愿选择行医方式。

守门人制度:可能对患者和医生不公

美国 亚瑟・卡普兰

一般提及“守门人制度”,多数美国人会给出这样的答案,是患者向医生支付政府为其购买的医疗服务外的额外费用,通常是1 500~2 000美元1年。在“守门人制度”签署的协议下,医生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如果患者要求转诊,医生会通过相关数据库联系患者需要的医院,从而为患者提供预约转诊服务。换句话说,“守门人制度”是患者用更多的钱换取更多的医疗服务。

目前,很多美国医生都看到这一利好,开始纷纷从初级保健医生转向“守门人制度”。一项美国医学会的近期调查显示,2010年,美国约有6 000名初级保健医生转向“守门人制度”工作方式,他们的服务范围也从一般人群扩展到中产阶级。“守门人制度”为什么能在初级保健领域流行?笔者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当前医疗环境下,医生没有足够时间照顾患者,患者又想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医生只能另辟蹊径。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守门人制度”是不公正的,还会进一步导致服务于美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初级保健医生流失。

众所周知,美国顶级医学专家数不胜数,却没有足够的全科医生和初级保健医生,如果“守门人制度”只为给他们支付额外费用的患者提供治疗,而置其他患者人群于不顾,这将会加大其他初级保健医生的工作量。另外,对于没有加入购买“守门人制度”服务的患者来说,可能会因为大量初级保健医生的流失,无法获得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

医生有权选择工作方式

美国 莱斯利・凯恩

亚瑟・卡普兰博士在文章中的观点已经表明,“守门人制度”对医生和患者都是不公平的,并使得原本破碎的医疗保健系统雪上加霜。她认为,这一制度会使大量初级保健医生热衷于照顾签署协议的患者,而忽视其他需要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患者,使原来人力资源就匮乏的初级保健医生会更加缺乏。

但很多医生并不同意亚瑟・卡普兰博士的观点,他们认为医生应该有权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和工作,特别是对收入日渐减少的初级保健医生来说,更有权选择受益较多的工作方式。

一位内科医生分析说,亚瑟・卡普兰博士没有权利批评守门人制度,医生有权利成为自己的主宰者。医生设置自己的收费标准,如果患者认为值得为这名医生支付额外费用,就可以和这名医生签署合同,建立长期的医疗服务关系。这种做法不管对患者还是医生而言都是有益的。

第7篇

作者:郝小平 牛建华 贾丽芳

【摘 要】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全社会对儿童保健越来越重视,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己经得到了认可。新的儿童保健工作模式由过去传统的儿童保健“四病防治”工作发展为目前服务内容更为广泛的局面。然而回顾汾阳市近两年来儿童保健工作的有关资料,对照年度工作目标及考核细则逐项对照、分析。发现家长对儿童保健的需求程度较高,而基层儿童保健医生不仅数量少,而且年龄结构偏大,同时受特定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儿童三级保健“网底”工作不力、功能薄弱。重视儿童身体保健及心理保健需要进一步开拓创新,更新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模式,扩充新的工作内容,开展新业务,建立专业的适合当地经济文化水平的儿童保健服务机构迫在眉睫。

【关键词】 儿童保健 现状 需求 模式

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儿童保健工作应该始终贯穿其中,在儿童发育的连续动态变化过程中,将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问题。新的儿童保健模式打破了以往单纯的称称量量以及打预防针等简单工作,而成为一门多学科、跨学科的年轻边缘性学科。

然而我们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各级各类医院及社区服务站的儿童保健工作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不能很好的对下一代进行儿童保健服务,不利于当地儿童更加健康的成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汾阳市各级医院所开展的儿童保健工作进行了调查,了解经济欠发达地区各级医院及社区服务站的儿童保健服务现状,并对汾阳市城区及农村0~14 岁儿童家长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儿童保健的需求程度,从而为建立经济欠发达地区儿童保健服务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1 方法

1.1 目前汾阳市各级医院所开展的儿童保健工作调查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汾阳市各级医院、卫生所、社区服务站,依据医院等级进行分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进行横断面调查,了解经济欠发达地区各级医院及社区服务站的儿童保健服务现状,为完善儿童保健服务的内容提供科学的依据。

1.2 对汾阳市城区及农村0~14 岁儿童家长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了解儿童保健需求程度。采用整群分层抽样调查的方法在农村、城镇及市区抽取0~14 岁儿童家长各300 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儿童保健需求程度。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SPSS12.0 软件包进行统计,配对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x2 检验、秩和检验做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本地区儿童保健工作现状介绍

2.1.1 调查范围

17 个行政村、4 个居委会,0~14 岁儿童家长300 人,7 岁以下儿童3075 名,其中常住人口2563名,流动儿童512 名。1 家三级医院,2 家二级医院,2 个镇卫生所,17 个村卫生所,4 个社区服务部,5 所托幼机构。

2.1.2 儿童保健队伍结构

三级医院保健医生2 名,二级医院保健医生2名,镇级儿童保健医生2 名,村级儿童保健兼职医生55 名,中专文化11 名,初中文化44 名,儿童保健医生平均年龄为48.5 岁。

2.1.3 儿童保健经费来源

村级公共卫生事业经费来源一直由镇级财政部门代收,按照每人每年0.8 或0.9 元收取,全镇大约每年收取7 万元左右,下发给每位村级儿童保健医生每人每年不到1500 元。

2.1.4 2008、2009 年婴幼儿系统管理

7 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分别为98.85%、98.40%;婴幼儿系统管理率分别为96.12%、90.40%;产后访视率分别为81.42%、85.66%;预防接种率分别为96.42%、98.83%;4 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80.96%、81.49%; 龋齿检查率分别为60.42%、65.99%;视力检查率分别为51.96%、55.96%;听力检查率分别为1.90%、1.85%;营养指导率分别为13.76%、14.97%;早期教育咨询率分别为4.12%、4.95%;智力检测率分别为1.02%、1.14%;心理咨询率分别为0.47%、0.51%。体弱儿管理:贫血发病率分别为15.10%、14.85%;营养不良发病率分别为2.30%、3.40%;佝偻病发病率分别为4.70%、3.90%。婴幼儿死亡率监测:婴幼儿死亡率分别为 0.00%、5.22%;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 6.23%、13.05%。新生儿疾病筛查:①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筛查率分别为64.18%、71.64%。可疑患儿召回率分别为98.12%、99.23%。② 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分别为81.50%、81.20%。

2.1.5 社区儿童保健需求

调查前1 月,儿童因患常见病到市级医院就诊的占64.86%,到乡卫生院就诊的20.37%,在诊所就诊的10.40%,未就诊的4.37%。有30.35%的家长因儿童患病请假。家长提出的儿童健康服务需求依次为早期教育咨询占56.73%,常见病预防咨询占55.20%,社区家庭保健占48%,智力测定占42%,心理咨询占31.47%,营养咨询占28.43%,60.41%的家长对目前医疗保健机构提供的儿童保健服务不满意。

2.2 本地区儿童保健工作现状分析

2.2.1 人口流动频繁,管理难度加大

随着本地区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外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多,这部分人群居住、停留时间不定,特别是婴幼儿流动性更大。按照儿童保健有关管理细则规定儿童流入3 个月就必须建卡,如流动儿童在本地区居留超过3 个月没有建卡,则影响建卡率;如超过3 个月该儿童刚建卡就随父母迁居异地,又注销不及时,同样会影响管理率。

2.2.2 政府投入不足,儿童保健队伍不稳定

调查范围内8 万多人口仅有2 名专职儿童保健医生,村级儿童保健兼职医生为每村1~3 名。而绝大部分儿童保健兼职医生文化素质较低且年龄较大,基本不能胜任这一工作。造成这一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政府投入不足,儿童保健工作人员收入不高[1-2]。

2.2.3 本地儿童保健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本地区经济薄弱,领导对儿童保健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本地区婴幼儿系统管理率、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仅仅达标。儿童保健服务与管理没有由过去的国家全包经费、政府规定服务内容、社会包组织管理、儿童保健机构包服务的格局向多渠道经费来源、多方位组织管理、多机构参与服务、多元化服务内容的新格局转变。 转贴于 2.2.4 家长对儿童保健的需求迫切

群众接受、享用儿童保健服务与管理的意识由非主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变,接受保健服务的人群所占比重日益增大,众多家长渴望对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愈后、治疗等方面有更多的了解,因而和医生面谈的时间更长,并且儿保就诊人群大部分知识层次高,他们从各种途径获得部分医学信息,希望进一步来医生这里得到科学解答,他们迫切希望儿保医生能做出耐心细致的解释以及科学的分析与判断。

2.2.5 现行的保健服务机制配置不合理

长期以来重医轻防,对疾病诊治的医疗和服务内容配置齐全;而预防控制医学的配置和服务内容均有缺憾,即使综合实力较强的妇幼保健院的儿保科,也不能涵盖儿童保健服务的全部内容,按地理划分、以方便为主的区级妇幼保健院,大部分无高级保健服务配置。目前,儿童保健服务配置不但没有给人们自由选择的机会,还给医生带来很大压力,比如:家长要求保健机构提供在儿童成长的每一关键阶段之前,能够得到专业医生的提前指导等“前瞻性”的、主动性的保健服务,因没有相应的医学配置,这种高层次的保健服务有时无力为之。

3 对策

3.1 加大儿童保健功能、作用的宣传力度运用媒体、板报等宣传阵地,加大儿童保健功能、作用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法律武器,依法管理,加强对本地区内托幼机构监督管理,给予卫生保健业务指导,协同有关教育部门做好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

3.2 加大在职人员业务培训和管理

积极争取政府基金投入,加大在职人员业务培训和管理[3]。以送出去,引进来的办法,把一些自愿从事儿童保健工作的年轻人加以培养,让他们能在一定时间内胜任儿童保健工作,并选择完善的激励机制,每年度对他们进行业务考核,对成绩优秀者加以表彰,对成绩不理想者应督促其及时加强业务学习,从而确保基层三级保健“网底”功能,稳定“网底”队伍建设。

3.3 建立、健全网络化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网络化管理机制,及时准确地传输各种工作数据,并能对传输的数据进行核实、反馈[4]。

3.4 适时开展儿童保健服务活动

适时开展儿童保健服务活动,培养儿童养成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习惯。可利用“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全国母乳喂养周”、“全国爱眼日”等节日对儿童进行保健知识的宣传,并利用“六一”儿童节进行健康知识宣讲和健康体检。让孩子们乐于参加,能主动配合[5-6]。

3.5 需引入新的儿童保健工作模式

由过去传统的儿童保健“四病防治”工作发展为目前服务内容更为广泛局面,包括儿童生长发育,行为发育,精神发育,心理、智力、脑发育及语言发育,睡眠障碍、学习障碍、儿童多动障碍、行为问题,铅中毒及饮食问题等。儿童保健有了新的视点,新的热点,所关注的疾病应该有显著的变化。

3.6 急待专业的儿童保健机构

儿童保健有个体的,有群体的,尤其在亚健康人群里有众多的健康问题需要解决,如健康咨询、营养指导、健康教育、优生优育、早期教育、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诊治。我们现在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重视儿童身体保健及心理保健,需要进一步开拓创新,更新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模式,扩充新的工作内容,开展新业务,建立专业的儿童保健服务机构。

总之,基层儿童保健工作涉及面广、基础薄弱、功能薄弱,要想做好这一工程,需要政府及多方面的人力、物力参与。

参考文献

[1] 刘湘云,陈荣华.儿童保健学[M].3 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49-349.

[2] 曹务莲.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1):167-168.

[3] 丁雪莉. 浅谈如何开展儿童保健工作[J]. 医学导刊,2008,4(4):36.

[4] 曹务莲.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心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1):174.

第8篇

在上海市嘉定区,一名女性从出生到70岁,社区保健服务系统能为她提供哪些服务?答案是新生儿保健、散居儿保健、集体儿保健、学生保健、妇女专项、婚检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和老年人保健共九项服务。

在闸北区,小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被列入到健康信息系统,从生命的培育、生命的保护到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三个阶段,社区卫生将关怀生命全过程的健康。“从生到死的全过程关怀,具有延续性和主动性,这就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在信息化的支撑下,社区卫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这一目标。”上海市闸北区彭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助理彭德荣说。

上海市社区卫生改革探索起步比较早,脱胎于地段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模也比其他城市的大。从2000年开始,各服务中心相继完成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医疗检验化验信息系统(LIS)、医技辅助检查信息系统(RIS)等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

2003年到2004年,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进入改革新阶段,从以医生为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实现了医疗信息系统与居民健康档案互联互通,融医疗与卫生保健于一体。如长宁区仙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HIS与CHSS(社区居民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互通,闸北区实现了医院信息系统和社区信息系统“多档合一”的健康信息系统。从而实现了“从生到死”的数字医疗保健,社区卫生服务开始进入“以人为本”的时代。

“三长一短”变“三短一长”

1月30日下午,李妈妈来到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在总服务台前,她把医保卡交给护士,便进入了病人选医生的“电子候诊系统”。李妈妈要了一个“内科8号”的预检卡,就坐在大厅里等候。不久,电子显示屏上显示出李妈妈的姓名、候诊诊室和候诊医生。看完病后,化验、拿药李妈妈都不需要反复排队了,她只需要在最后一个环节取药时划卡结账。

在传统的诊疗过程中,李妈妈至少需要排四次队(挂号、候诊、付费、配药),付三次费(挂号费、药费、辅助检查费)。而在优化门诊流程后,在这种“诊疗等病人”的模式下,三次付费变为离院前一次结算,平均时间缩短30%~40%。

1月31日中午一点半,医院刚刚上班,记者在闸北区彭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大厅内看到已有近20位患者排队,5分钟之内全部挂号完毕。在挂号处,病人刷医保卡的时候就已经被分诊到各个科室,病人的健康和诊疗资料也已经进入到医生的个人工作站。当吴凤英老人坐在医生面前时,医生就已经知道老人已来医院看过八次急性支气管炎,她还是结核病人库的随访对象,每一次的X光检验、处方记录都一清二楚。

彭德荣告诉记者,高峰时期,服务中心的日门诊能达到2000多人,门诊信息系统建立以后,以前“三长一短”现象变成了“三短一长”: 排队挂号时间从8分钟减为2分钟,收费时间由10分钟减至4分钟,取药时间由10分钟减为4分钟,医生接诊时间则由平均每人每次5分钟延长至8分钟。

“信息化要以病人为中心,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往往会有偏差。”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江一民研究医疗信息化已有20多年,有着深刻的体会。早在2000年,服务中心就逐步上线HIS、LIS、RIS,建立完善的医疗信息系统。“HIS是根据传统的门诊流程设计的,方便了医生,却没有方便老百姓,究意怎样才能给百姓带来实惠?这需要转变工作流程,需要管理者换位思考。”江一民说。

2004年,服务中心实施“先诊疗后埋单”的“贵宾式服务”,建立“电子候诊系统”,重建网络管理,为每位医生配置“医生网络信息工作站”,医生书写病史后,在工作站上开具电子处方和电子检查申请单。在药房、B超等辅助检查科室也建立“网络信息工作站”,实现了网络资源共享。这次流程转变对于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来说是很痛苦的,江一民却认为,信息化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流程转变必须紧紧围绕着病人受益进行。

“死档案”变“活档案”

2000年,上海市各社区服务中心开始尝试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长宁区仙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输入电脑。可是很快,医务人员们发现这些数据既不能被实时调用,也不能更新,“死档案”一睡就是好几年。

“早期积累的健康档案从本质上说是为了应付防保‘条线’系统而建立的,并没有以居民健康为核心。”长宁区卫生局副局长池捷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各国家卫生保健的最终落点,各条防保系统都要从服务中心取数据。以前是计划免疫要上交数据,服务中心就赶紧搜集数据; 妇女保健要交数据,就再采集一遍。为了避免重复工作,各服务中心想到了建立健康档案的方法。

这种应付“条线”的健康档案很快显现出弊端,江一民将其归纳为“三难”: 一是采集难,健康档案五花八门,近十万社区居民,采集时间长; 二是更新难,“健康档案不输入电脑废纸一堆,输入电脑废铁一堆,怎么更新?”三是共享难,服务中心之间不能共享,区与区之间更达不到。“以往的健康档案是为了各条防保系统画‘曲线’用的,对老百姓没有任何用处。”江一民尖锐地说。

2003年,卫生部在《全国卫生信息发展纲要》中指出,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要突出“以人为本”,如何唤醒这些沉睡的档案成了各服务中心的焦点。那时,医疗信息系统日臻完善,打通医疗信息系统和居民健康档案,融医疗保健于一体,以系统整合激活“死档案”成了各区探索的重点。

长宁区建立了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系统(CHSS),覆盖全区38万居民,建立1+NX模式,包括基本信息、补充信息、门诊信息、住院信息,以每个居民生命全过程为核心,涵盖了六位一体; 并实现CHSS与HIS互联互通,以临床诊疗信息实时更新健康档案。

79岁的杨柄兴老伯同时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在仙霞社区服务中心的CHSS系统里,他在高血压专项库里被列为二组(好转组),每一季度必须随访一次。在糖尿病专项库里,杨老伯被列在一组(血糖控制不佳组),每月随访一次。在CHSS系统的界面下,还连接着HIS系统,点击链接,界面马上出现杨炳兴每一次在服务中心的就诊记录。HIS与CHSS每天一次交换数据,随着门诊与上门随访,病人的健康档案每天都在更新,杨老伯的血糖趋势图就融合了门诊与上门随访的所有测量数据。

从以“条线”为中心,变成以居民健康为核心,“死档案”就这样变成了 “活档案”。目前,仙霞社区服务中心已建立54589份居民健康档案,并围绕六位一体建立了11499份老年人专项库,620份高血压专项库等6项专项库。

生命全过程关怀

以个人生命周期为主线,彭浦卫生服务中心也以居民健康档案与临床信息一体化为突破口设计健康信息系统。在社区信息系统中,有儿童保健、计划免疫等十余个数据库,这种“多档合一”的转变激活了健康档案,更为服务中心以居民为主体实施“从生到死”的生命全过程保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彭浦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童保健科里,记者看到了一本精美的儿童保健记录册,冯博辰小朋友从2000年出生起就在彭浦服务中心接受疫苗接种,到他三岁从儿童保健科“毕业”时,已经接种过10次疫苗了。保健科的医生为他做了这本精美的小册子,里面有他每次来打针时的照片,身高、体重变化,还有医生的温馨寄语。

在我国,目前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达到18.8%,由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已排到所有疾病死亡率的第一位,而高血压的发现率却不足千分之一。建立健康信息系统后,彭浦社区服务中心建立高血压专项库对高血压患者展开监控。从2005年11月开始,中心要求临床医生对35岁以上就诊居民进行血压测量,实行高血压首诊负责制,经过3个月门诊电子信息化筛检,新发高血压患者14142名,报道开头的那位马培成大爷就是在首诊中被“筛”出来的。

按照传统做法,高血压患者是由防保医生上门随访,测量血压的,然而在“多档合一”的模式下,医疗与保健合二为一,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需要经过三个流程: 门诊医生实行门诊管理流程。80岁的姜汉文多年患有高血压,被列入危险组,他每次来服务中心就诊时,门诊医生必须为他测量血压,并提供健康建议; 预防保健医生实行社区管理流程,按规定,列入危险组的病人每月需测量一次血压,防保医生带着PDA上门随访,记录血压值后,导入健康档案; 家庭病床医生执行家床流程,家庭病床医生定期随访,除了对姜汉文进行护理外,也需测量血压。

这三个流程分别在门诊、社区和家庭,按全科医生运作方式实行信息共享,三个流程的信息在同一患者身上体现,姜汉文老人在不同时间、不同流程中由不同医务人员测量的血压值,能体现在同一张血压动态变化曲线图上,医务人员能随时监测老人病情,防患于未然。

在上海各区,从新生儿出生到老年人保健,在医疗与健康档案融为一体的基础上,信息化实现了健康档案的更新与共享,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专项数据库则能让医务人员针对特定人群实施健康干预,“从生到死”的社区卫生服务就这样体现出来。

服务中心“下沉”

与其他城市不同,上海市社区服务中心的规模较大,要服务的居民往往在5万到10万人之间。服务中心模式成熟了,如何将其“下沉”到各个服务站,与居民贴得再近些?现在,社区服务“下沉”已经成为上海市各区的新课题。

嘉定区是上海的远郊区,在安亭镇的梅园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卢箴劬告诉记者,社区一共有1280户,共3414人,站里有三名全科医生、一名防保医生、一名护士。医生除了接待上门看病的居民外,更重要的是走进居民家,进行健康保健。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梅园社区服务站,信息系统从HIS到CHSS,一样不少。病人看病,医生在HIS系统里输入身份证号,就能看到病人所有的诊疗和健康信息,CHSS和HIS实现配对。服务站每天两次向服务中心传送数据,并接收服务中心传送下来的更新数据。现在嘉定区已实现了区、服务中心、服务站三级数据联通,数据中心集中在区卫生局。

何大妈去年10月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被确诊为胸腺癌并做了手术,回家休养后,何大妈手术后的康复工作由服务站进行,并在肿瘤病人专项库中进行管理。现在何大妈已经被列入康复组,半年上门随访一次,每次快到随访日期,系统就会自动提示。在上次的随访中,高凤医生在PDA中这样写道: “病患没有转移,心情良好,大部分生活能自己料理。”在梅园社区,像何大妈这样被服务站重点“跟踪”的居民还有几十位。

在小小的服务站里,从计划免疫到慢病管理,防保工作井井有条。卢站长认为,社区卫生越深入基层,卫生保健的责任越大,贴近了老百姓,服务站才有更广阔的服务空间。

第9篇

1、当前数据表明医生的寿命与普通人平均水平几乎一样。是不是说医学技术和保健没有多少作用?不是的,这说明医生没有独享医术和保健知识。说明国家的医疗政策比较好,人人享有医生那样的保健治疗机会。如何预防各种疾病和如何保健不是只有医生研究总结,医疗技术进步关系到各种学科的进步。

2、当前时代比较难办的疾病主要是脑中风、癌症、心脏病等等,各种各样疾病的种类已经细分为近千种。医生不是仅仅根据科学技术治病,医生经常根据前人经验和自己经验治病,经常不是应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医生治病讲究因人而异,有针对性用药。

3、某些慢性病治不好经常属于正常现象,不要过于难为医生,收到当前时代技术水平限制。药物反应与化学物反应不一样。化学物局限在分子层级。医生治病要考虑人体很多因素。细胞层级和器官层级的问题经常与化学物分子没有很大关系,依靠化学反应不一定能够根治。

4、医生也吸收总结民间的各种经验,医生经常不排斥非医学人员的经验。当前时代脑中风疾病和癌症等等疾病医学没有很有效的治疗办法,很多疾病预防比治疗更加重要。建议每一个医生都重视健脑锻炼与健康的关系。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0篇

关键词:乡村医生;收入来源;保障制度

中图分类号:F323.89文献标识码:A

乡村医生是我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承担着9亿多农民的卫生服务工作。村级卫生所是农村三级卫生网最基本的单位,而乡医则是农村卫生队伍的主要力量,处在卫生战线的最前沿,主要担负着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还担负着儿童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知识宣传等公共卫生工作,后来的防治非典、禽流感等,最基层的乡村医生也承担了大量的工作。但目前乡村医生队伍由于缺乏完善的报酬机制而处于不稳定状态,部分地区乡村医生流失现象严重。了解乡村医生医疗收入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现行乡村医生报酬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乡村医生的收入来源

几十年来,广大乡村医生扎根基层,履行人道主义职责,默默无闻地为村民解除病痛,抢救了无数的生命。同时,还积极参与各项公共卫生及预防保健任务,中国的卫生事业取得可喜的成就,其中就有乡医的一份功劳。

乡医的收入来源主要指的是从事医疗活动所得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保健收入、上级和村委会的补助、药品收入、医疗服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一)预防保健收入。乡村医生的年防保收入占到全年从医收入的10%左右,所占用的工作时间占全年业务工作时间的11%左右,防保工作时间占全年业务工作时间的10%~20%的人最多,占40%左右,防保工作时间在全年业务工作时间10%以下的人数占到35%,有25%的人防保工作时间占全年业务工作时间的20%以上。

(二)上级和村委会的补助。乡村医生获得上级补助占全国医疗收入的比例平均为0.5%,村民委员会补助平均占6%,半数以上的乡村医生未获得村民委员会的补助。

(三)药品收入。乡村医生的药品收入占全年从医收入的比例平均是60%,30%的人药品收入低于全年医疗收入的30%,药品收入占全年医疗收入50%~90%的居多。

(四)医疗服务收入。乡村医生医疗服务收入占全年从医收入的比例平均为28.5%,25%的人医疗服务收入占全年从医收入的10%以下,一半以上的服务收入占全年从医收入的10%~40%之间。

(五)其他收入。其他收入占全年从医收入1%~2%,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人没有其他收入,比例占到总人数的78%左右。

据调查,乡村医生的收入在农村排序位次还是比较靠前的,50%以上的家庭处于同村前20%,75%的家庭位于本村前40%。

二、乡村医生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调查发现,影响乡村医生医疗服务收入的因素主要包括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无职称、是否接受医学专业学历教育、有无其他收入、有无土地、有无养老保险、是否享有补助等。东部和中部地区、男性、文化程度高、有职称、有养老保险、享有补助的乡村医生的医疗收入较高。

相反,在西部地区,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山区,由于经济条件落后、当地居民收入水平偏低以及各级政府财政在医疗事业上拨付明显不足等众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西部地区乡村医生的收入普遍偏低,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乡村医生的收入只能维持个人日常生活的情况,对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极为不利。为了解决乡村医生收入偏低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建立相应的机制以保障和提高乡村医生的收入水平,完善乡村医生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相关制度的建立

(一)建立合理的报酬模式。卫生经济学研究表明:一旦医务人员的收入是基于按服务收费,那么会刺激医务人员提供更多的服务和采取更多的治疗手段,这就会产生一种现象:诱导需求。在乡村医生失去集体的补贴后,就会在服务收费和药品的批零差价上寻求补偿,当这些成为报酬的主要渠道时,不可能不对乡村医生的行医行为产生影响。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合作医疗制度、乡村医生是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的三大支柱,也是我国农村卫生低投入、高效益的基本模式。乡村医生承担着农村人口的医疗、预防、保健、计划生育、爱国卫生等多方面的任务,他们的行医行为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健康水平,而影响乡村医生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报酬。合理的报酬结构是提高乡村医生医疗保健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建议对乡村医生实行“工资+奖金”的报酬模式,即按乡村医生的技术职务、医龄、岗位工作效益等实行有层次的结构工资制;另外,以医疗预防保健工作质量(如合理的处方用药、医疗服务业务量、从事防保工作数量和质量等)作为分发奖金的依据。同时,严格实行奖惩制度,加强门诊登记、处方用药、就诊转诊等制度的监督管理工作。最终建立以调整乡村医生报酬结构、保证基本报酬和调控激励机制的干预措施,使乡村医生的行医行为由单纯医疗型逐步向医疗预防保健型转变。

(二)提高乡村医生的医疗收入。进行医疗机构整顿和改革,对乡村医生实行考核,合格后才允许上岗,对考核不合格者给予取缔或进行培训,以保证在岗乡村医生的质量及医疗服务质量,从而保证收入;提高预防保健补助,以提高乡村医生从事预防保健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实行乡村医生责任制,不断提高乡村医生素质和医疗保健技能,严格要求乡村医生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完成农村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在上级和村集体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增加对村卫生室的投入和对乡村医生的补助,以加强村卫生室的硬件建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适当调整乡村医生报酬中各项收入的比例,逐步提高劳务收入,降低药品收入,以阻止乡村医生“重药、轻医”现象的继续发展,同时必须进行药品质量监控,理顺药品购销渠道,保证农村药品质量,提高农村卫生服务的质量,保证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和利益。

(三)建立健全乡村医生社会保险制度。目前,对城市职工的社会保险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但在建立健全对乡村医生的社会保险制度方面还比较滞后和薄弱。只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才能真正解除广大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让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中。考虑到卫生事业特别是基层卫生事业的特殊性,可由各级政府及上级主管单位按比例出资为乡村医生购置较高的社会保险。

(四)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促进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医生这个职业关乎无数百姓的幸福,要不断推进和谐社会向前发展就必须首先保证国民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就从客观上要求医生要不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职业操守。目前的现状是,城市大型医院医生的继续教育制度比较完善,但是一些基层医疗单位尤其是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明显不足,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地方,对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甚至是空白。要实行对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必须首先壮大乡村医生队伍,只有当基数达到足够大以后,才能在保证基层卫生事业顺利进行的同时,对乡村医生进行分时、分批的继续教育。对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可采用党校教育的模式,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让乡村医生脱产学习相关的技术及理论知识。在培训前还可以对乡村医生的培训资格进行一定的选拔。这样,既能在乡村医生中形成竞争,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又能不断提高其技术即理论水平。对提高基层的医疗水平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需要提出的是:培训后的乡村医生必须继续从事乡村医疗卫生事业,避免部分乡村医生以继续教育为跳板,在完成相关教育后离开其原来的工作岗位到福利待遇更高、环境更好的医疗单位工作,造成优秀基层医疗人员的流失,与开设继续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五)当地政府应根据具体情况,改善乡村医生的工作环境,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照顾政策。只有政府把解决乡村医生转职、生活待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项问题摆上议事日程,解除其后顾之忧,吸引和鼓励年轻乡医扎根基层,为人民群众服务,避免出现由于收入低,乡医弃医改行,部分村级卫生所关门停办的局面;只有政府加大对村级卫生所建设的投入,将村级卫生所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逐年加大投入,才能改变目前村级卫生所房屋破旧、设备简陋、缺医少药的情况。

四、结论

众所周知,赤脚医生、合作医疗和县乡村三级卫生保健网络体系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他们在改变农村缺医少药和贫困落后的面貌、改善亿万农民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赤脚医生”的名称转变为“乡村医生”,另一方面乡村医生的从业环境、服务对象、服务范围、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都发生重大结构性转变,而政府的相关政策、法规严重滞后,致使乡村医生队伍和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卫生政策研究和卫生体制改革的薄弱环节,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快建立相关机制,切实保障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1.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2.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重庆分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熊太茂,王礼就.村级卫生人员报酬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4.

第11篇

新加坡的医疗体系覆盖面广,而且以严谨求实著称。虽然新加坡只有500万人口,但医疗资源密集度高,大小医院遍布全国,随处可见私人诊所或专科医院。新加坡的医疗体系还为周边欠发达国家的高端人群服务,比如越南、菲律宾、柬埔寨、印尼的高端患者都会首选新加坡。

看病从家庭医生开始

在新加坡,医疗体系的设计从低到高逐级上升,不同级别的医生或医院所承担的责任也不同。

新加坡最初级的医疗保健单位是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在很多国家已经非常成熟。比如在美国,病人看病一般先找自己的家庭医生。如有需要,家庭医生安排病人到大医院就诊或联系专科医生为病人诊治。家庭医生在新加坡的定义与美国略有不同,既有针对某个家庭或个人的私人医生,也有自立门户的小诊所。家庭医生通常在社区租个小门市房,一个人开诊。找家庭医生看病很方便,几乎新加坡的每条大街上都有家庭医生的诊所。另外,家庭医生收费很便宜,短时间的诊所内看诊,只要不到30新币。30新币折合人民币150元,而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ILO)2012年的统计,新加坡的月人均收入超过2,600美元,是中国的四倍之多。

在中国,人们一旦生病了,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大医院、好医院。所以中国的公立综合医院负担重,而老百姓看病难。这主要因为社区医院体系不够完善,或者老百姓对社区医院的认可度不够。新加坡的情况大有不同,发烧感冒这类的小病,患者首先会想到去家庭医生的小诊所。

家庭医生相当于医疗保障体系中最普及、最基础的一层。凡是找家庭医生看病的患者,医生都会为之诊治,但是有些病情是家庭医生无法诊断的。旅居新加坡的林女士介绍,有发烧、咳嗽这样的症状,患者自己可能已经知道是感冒了,去找家庭医生看病的目的是确诊和拿药,医生确认病情是感冒,于是给患者开药。很快就能结束这次治疗,属于短时间的看诊,收费也很少。

另外一次,林女士连续几天膝盖疼痛。她去找家庭医生看病。医生对他说,引起膝盖痛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由于膝关节骨质增生,也可能因为组织老化,还可能因为半月板损伤。由于家庭医生的诊所内没有必要的检查仪器,医生不能确定林女士的病因到底是什么。所以,医生开了一张转诊单,把她介绍到另一个专科医院。这次看诊花了比较长的时间,花费也高一些,用了大约50新币。

跟专科专家比,家庭医生的资历要求相对低一些,具有初级的保健医生的水平就可以开私人诊所。比家庭医生高一等级的是专科医生。林女士被介绍去的专科医生是骨科的专科医生,自己开了医院,配备了较为全面的医疗设备。林女士在这里接受了全面的检查和治疗。

新加坡医疗集团首席执行官小燕·包曼对记者说,由家庭医生介绍去综合医院治疗的情况下,患者还能获得补贴。新加坡在私人诊所和公立医院之间建立了很好的双向转诊制度。居民就诊先到家庭医生的小诊所,当诊所认为需要转诊时出具证明,患者凭证明到公立医院就诊,否则其在医院的费用不能享受政府补贴。这种措施减轻了大医院的负担。

公立与私立的平衡

1999年新加坡采取了一系列医疗体系改革措施,重组了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归属于新加坡保健服务集团(SHS)和国立健保集团(NHG)。

新加坡医疗系统分工比较明确,门诊可以由各种医疗机构提供,而住院服务则主要由公立医院提供。公立医疗和私立医疗在诊病人中所占的份额分别是20%和80%,住院病人分别是80%和20%。

小燕·包曼认为,新加坡的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扮演的角色不同,相辅相成,哪个都必不可少。公立医院里,医生要面对的患者多,为每个患者服务的时间相对短很多。在私立医院,患者较少,医生能跟患者做更多的交流,也能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公立和私立的差别可以理解为,广度与深度的不同。

在公立医疗机构就诊一般需要预约,等待时间长,也不能自由选择医生。私立医疗机构由于患者少,不需要预约,还可以自己选择医生,候诊时间短。

新加坡的私立医院与其他国家一样,市场化经营。新加坡政府相信,私立医院在基本医疗服务方面由于参与市场的竞争,能有效地在某一价格水平上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另外,政府也意识到,完全靠市场调节的医疗体系有局限性,在资费和研究等方面需要政府进行适当调控。新加坡采取的办法是,一方面以公立医院作为住院服务的主要提供单位,使得政府有能力控制费用和提高效率;另一方面鼓励私立医院的建立,减少公立医院的负担,并增强医疗市场活力。

在资费方面,小燕·包曼介绍,“私立医院服务高端患者,虽然患者少,但是给予每个患者的照顾更多,因此收费高一些。某些新加坡的公立医院也提供少部分自费病人的医疗服务,设有高档服务项目,因为有一些富有的患者更愿意去公立医院,如果说最基础的设施和服务,公立医院比私立医院便宜。如果是高档的服务项目,公立与私立是一样的。”

新加坡医疗体系的风格与英国很相似,严格而且谨慎。公立医院还承担着一个重要的责任,把守从学生成为医生的最后一关。在新加坡,医科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必须先到公立医院学习、培训和服务一段时间。经过实习,合格后,才算是真正“毕业”,具有医生资格,而后可以选择进入私立医院或者自己开诊所。

医保使用很方便

1984年,新加坡政府启动保健储蓄计划、健保双全计划和保健基金三部分组成的较为科学的医疗保健体系。

保健储蓄是一项带强制性的全国储蓄计划,用以支付住院费用。在新加坡,有工作的人每人设一个医疗储蓄账户。与中国情况类似,个人和公司都必须强制性往账户里存钱。林女士举例,假如一个员工工资是4,000元,而他的储蓄标准是6%,那么他每个月拿到手里的钱就是3,760元,另外公司也需要按照规定存钱给他。医疗储蓄账户所得利息免收个人所得税。

健保双全计划也称为大病保险计划,是一项低保费医药保险,目的是帮助居民支付长期患病或重病所带来的高额费用。

保健基金是保健储蓄计划的补充,是由政府设立的捐赠基金。政府每年拨款资助保健储蓄仍不足以支付医疗费的贫困国民 。

新加坡的医保账户用起来非常方便。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官方网站查询自己医疗储蓄账户的余额。如果患者的账户里有五万块,治疗需要两万块,账户余额足够支付治疗费用,那么患者不需要自己支付现金,可以直接让医院用账户里的存款。治疗结束时,医院与政府医疗积金结算,从患者的账户中划款到医院。正常情况下,从医院把划款申请提交给医疗积金,到最终收到钱,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第12篇

定位为“0―3岁宝宝早期教养的必备读本”的《母婴世界》杂志,不仅服务干新手妈妈的需要,同时也为刚刚怀孕的准妈妈们解决困惑。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我们杂志,本刊以长三角区域为重点,全面铺开了2006年整体市场的推广工作。

10月刊杂志上市之际,我们携手爱护公司在上海、南京、杭州三地市场的各个报刊零售亭加大了促销力度,5天之内,报刊亭的杂志被抢购一空。与此同时,杂志还走进了各大妇保医院、亲子中心及妇婴童的专业渠道,赢得了准妈妈和新妈妈的一致认可。 此一市场促销活动将延续4个月的时间,相信现在的努力会成就本刊2006年的整体提升。

维护口腔健康,提升生命质量――9.20爱牙日主题活动

吕红梅 林 宏

9月20日――爱牙日。围绕今年的宣传主题“加强孕妇口腔保健,提高国民口腔保健意识”,杭州市口腔医院联合各相关单位举办了系列爱牙活动:

活动,9月18日,中秋节。天气反常,没有初秋的气息,有的却是艳阳高照。杭州市口腔医院联合杭州市口腔保健领导小组、杭州市预防医学会、杭州市妇幼保健院共同主办了“维护口腔健康,提升生命质量”的广场义诊活动。

天气很热,但也热不过主办方宣传与普及口腔健康知识的热情。活动现场设在杭州武林广场,在若干个帐篷下面,医生们带着全套器材准备就绪。活动没有限制人数,不管谁来都能够向医生咨询,接受检查。有的妈妈带着宝宝一到就冲到医生面前,医生们仔细查看宝宝的牙齿,耐心解答妈妈们的问题,忙得连脸上的汗都顾不得擦一下。有个家庭全家出动,老老小小来了一堆人,妈妈带着宝宝排队等候儿科牙医的检查,爸爸则带着家里的老人咨询另外的医生,真是―举两得、节约时间。

就半天时间,来咨询检查的人换了―拨又一拨。活动结束的时候,医生的嗓子都哑了,身边也多了一堆废弃的―次性用具。临走的时候,很多妈妈把摆放在咨询台的资料一抢而空:“拿这些资料回去好好研究。”看来这次的口腔保健宣传效果还真不错!

活动2 为了帮助更多的准妈妈了解口腔保健知识,9月24日,杭州市口腔医院再次联合浙江省妇幼保健医院举办了一场题为“孕妇口腔保健”的专题讲座。

早上9点左右,会场匣座无虚席,讲座正式开始。口腔专家从口腔保健的各个方面入手,全面细致地阐述了口腔疾病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告诫并指导准妈妈们怎样做好孕期口腔的卫生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