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30 05:43: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成人毕业个人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对于在职学习成人日常行为方面的管理工作内容
在职学习的成人在社会中占有一定的数量,他们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生活中的行为举止都影响着周围的人、影响着整个社会。所以,学校对于学生的行为管理关键是要学生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与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管理者要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严格监督,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督促学生加以改正。对于一些对学生品德形成影响比较大的各种问题,学校应予以充分的重视,让学生经常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审查,促进其积极健康发展。
2.对于在职学习成人生活方面的管理内容
对于在职学习的成人学生,其学习时间非常有限,要想让学生利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更多的知识,就必须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与学习方式,充分利用时间;在职成人学生到学校进行学习,学校要加强学生饮食起居与健康方面的管理,要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理能力,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成人参加在职学习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近些年来,我国在职学习的成人学员数量还在进一步增多,成人高等教育向着更大的规模发展,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学员出勤率不高成为了当下最为突出的问题,许多学员空闲时间少,难以保证出勤率,更无法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学习质量大打折扣。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出勤率不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许多学生参加在职学习的目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部分学生参加在职学习根本不是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仅仅是为了拿到一个文凭而已,虽说我国已经步入市场经济,但是很多单位在用人方面,或许有着利益纠葛,依然存在着看重文凭而忽视个人水平、看重资历而忽视能力等情况。这就使得许多学生为了拿到高文凭、长工资、评定职称而参加在职学习,他们参加学习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增长知识,而仅仅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在此动力驱动下,他们把文凭当做资本在积累,所以混文凭现象造成了学生出勤率不高、缺课现象严重的主观原因,学生的这种目的是被教育界所不耻的。
其次,许多参加学习的成员正处于自己事业最重要的阶段。一方面,许多学生在自己的工作单位发挥着骨干的作用,身上肩负着重要的责任,甚至有的学生还是部门领导,工作中事务繁多,难免会影响到到校出勤听课;另一方面,个别单位存在短期行为,怕影响单位的工作效率而反对本单位人员进行在职学习,甚至对参加在职学习的员工因上课而缺勤进行批评。许多学员为了遵守单位制度而能不能按时上课参加学习。除此之外,一些家庭还要肩负起一个家庭的责任,家务繁多,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工学之间的矛盾冲突、家务和学习之间因时间上的矛盾也是造成成人学员出勤率偏低的重要客观。
再次,笔者认为,一些单位的办学理念与办学思想不够端正也是造成学生出勤率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办学单位由于过于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办学的社会效益,只考虑了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对成人学生的要求不够严格,迁就学生,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法,不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教学,不管学生的出勤率多低,都会只要按时完成了考试课程就让其顺利毕业,这就使得不听课也能拿毕业证的消极因素不断扩展,从而影响成人学生整体的出勤率。
三、成人在职学习中面临问题的解决办法
首先,要强化学习目的。对于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涣散的学员,要坚持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能够端正学习目的,要树立起报效国家,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贡献的远大理想。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个人通过学习提高知识水平同国家振兴富强要结合起来,这是提高成人学员学习自觉性的思想基础和动力源泉。要充分教育成人学员,珍惜学习机会,使其懂得,知识经济不断更新将迅速打破一个人一生从事一种职业的就业模式,今后职业的不断转换将成为生存的必须。他们以后将不但面临着更多的职业选择的机会,而且也面临着激烈的就业挑战和职业竞争,严峻的这种竞争将归结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及职业知识实践能力的较量,而不只是一纸文凭。为了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就必须千方百计地克服困难,顽强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严把考试关。(1)办学单位要严格执行教育部对成人学习的有关规定,达不到学校规定的考勤要求者,不能参加考试,对不按时听课的学员形成一种硬性制约力;(2)建立起监督机构,严格把关,负责对试题、试卷、监考等各个程序进行监督检查,实行教考分离。再次,进行课堂不定期小测和作业检查,作为平时成绩记入结业成绩,缺少课常作业和小测成绩该门课程就不能结业。(3)各级领导要加强考试的组织管理和检查,对学员要经常进行考风考纪教育;选派责任心强的教师监考,对考试过程违纪学员要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再次,学校要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强化质量意识,不能因为教学对象是成人而降低要求,依然要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要舍得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与此同时,不但要加强和完善教学过程管理,还要加强最后毕业环节管理。毕业环节是成人学员完成学业、取得文凭的最后一道关口,也是能制约他们出勤率的重要因素。多年来,我们广播电视大学对本科毕业生全部实行毕业论文答辩制度,答辩成绩不及格者不能毕业。专科实行毕业论文评阅制度,要求教师以提高学员综合素质为目标组织毕业环节,注重培养学生通过学习提高分析、综合、概括能力,这样才能完成毕业论文。学员如果经常缺勤,就必然影响这一关顺利通过,从而使学员重视平时的课堂学习。
四、总结
本篇文章由中国教育查字典语文网为您精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觉得我们站不错的话,请把它加到您的收藏夹里面以便下次访问。
一、完成年度招生录取和入学考试工作 组织完成了省招办委托的全省2008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烹饪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术科加试工作,其中旅游管理专业术科加试是首次承担。共有318名考生参加了烹饪专业加试;有397人参加了旅游管理专业加试。
本年度,我校组织了专业证书教学班入学考试和资格审查,经省教育厅和省人事厅批准,面向全省共招收专业证书班学员3296人。 推荐阅读:2009年个人工作总结
二、人才培养取得丰硕成果
本年度,学校成教在人才培养方面又取得了以下新成绩: 组织了专业证书后大专教育毕业生资格审查,经省教育厅审核验印,共有775名专业证书后大专教育学员取得大专毕业证书。专业证书后大专教育在校生6449人。 为65名取得第二专科学历教育证书的学员去省教育厅办理了《双专科毕业证明书》。
组织完成了省教育厅批准的2008年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四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培训共15个项目的培训任务。共有381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加了“四新”培训。
2008年,我校自学考试主考专业共有805名学员获得毕业。
三、以迎接迎接省检查为契机,抓质量管理
成教处在工作中始终强调增强质量意识,2008年,为贯彻学校稳定规模、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成教办学思想,在具体管理上加大了力度。提出了10条质量管理意见;落实了成教听课制度;开展了全校成教管理人员业务工作培训;狠抓考风、考纪。在规范办班办学管理方面也采取了新的措施,为此专门下发了文件。
我处以迎接省教育厅、省人事厅专业证书及专业证书后教育的教学情况的专项检查与调研为契机,开展了成人教育教学质量检查活动。下半年分别对各学院成人学历教育、专业证书教育以及专业证书后大专教育教学情况、教学质量进行了抽查。组织到学院进行成人教育教学基本文件建设和教学管理的情况与经验的观摩与交流。通过本年度的教学检查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校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促进了成教教学基本文件的建设,增强了成教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责任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省专业证书及专业证书后教育的教学情况检查中得到了检查组的好评。
本年度,两次组织成人学历教育学生共10859人次参加了省教育厅“英语”、“计算机应用”课程统考;组织专业证书后大专教育29000人次参加省教育厅“应用写作”、“计算机应用”等39门课程统考。本处贯彻学校要求,将此项工作作为提高成教教学质量,加强学风、考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精心组织,严格管理,加强教育,对考试中的违纪情况及时作出严肃处理,考风、考纪有了明显进步,促进了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
由于大学成人教育因其独特性等因素,当前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这导致我国大学成人教育工作面临诸多困难,例如大学成人教育办学主导思想混乱、成人教育专业学科建设尚需加强、成人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尚需进一步推进、成人教育管理机制尚待完善等,并导致成人教育工作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这就要求我们针对当前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关措施,以推动高校成教工作的迅速发展。
(一)大学成人教育办学思想不明确
很长时间以来,成人教育一直被认为仅仅是普通教育的补充部分,人们并未明确成人教育的地位,并对成人教育工作持以“游击队、杂牌军”的态度。尤其是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学校资源趋于紧张,很多学校便将成人教育资源用以普通教育工作。同时,部分大学成人教育工作还出现办学方向和教学目的不明确等现象,如一些机构将成人教育作为学校创收以及学校工作人员分流的途径,对改善教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等很少进行考虑。部分学校在办学目的上,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并没有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开展工作,不为学生服务意识明显。
(二)成人教育学科建设尚需加强
在成人教育办学过程中,有些学校专业布局十分不合理,部分专业趋于同质化,甚至部分学校的成人教育工作存在严重的功利主义办学倾向。在一些学校,成人教育专业布点多、招生数量大,而其他一些专业则布点少、招生数量则很少,这导致学校毕业生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同时存在的问题,即就业中的结构性失调问题。近几年,部分学校加强了学校成人教育学科建设工作,但仍未满足学校须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这导致学校毕业生就业中出现人才结构性短缺与结构性过剩并存,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实用性人才偏少等问题。
(三)成人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尚需进一步推进
在一些学校,成人教育工作的部分内容与成人生活实际情况脱节严重,实用性较低,并且部分学校的成人教育教学内容未能适应成人完善自我以及社会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的需求,难以实现成人教育的价值。同时,部分学校成人教育教学方法落后,在教学中未能关注成人学习的特点,过分注重单向输出,在师生感情沟通方面较为缺失,难以引发学生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情感认同。在部分学校,成人教育教学目标过分注重学历,与成人生活等现实问题相脱节,逐步丧失成人教育的特色,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推进成人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二、积极推进成人教育改革工作,实现成人教育的快速发展
为实现成人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积极推进改革,这具体包括探索成人教育多元办学机制、优化成人教育专业设置以及加强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等。
(一)探索成人教育多元办学机制
高校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满足成人个人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求,以逐步打破封闭式办学机制,实现学校与企业间的密切合作,加强大学成人教育与企业的互动参与。对学校来说,这首先需要加强对企业用人需求的多层次分析,邀请相关企业参与成人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教育课程的设置工作,并在教学工作中引进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经常聘请企业人员对成教生的专题讲座,并在企业建立学校实践基地等,以实现校企之间的深入全面合作。其次,在具体办学过程中,学校要加强对市场的调研,充分了解社会需求,并根据学校是实际办学能力进行招生;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则应加强与社区、企业的联系,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学校教学工作于基层组织的紧密结合,提高办学质量;在就业方面,学校则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优化成人教育专业设置
大学成人教育工作需要根据自身优势,准确把握科技发展趋势以及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对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适时调整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在保持学校传统优势学科的情况下,大力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首先,学校需要根据社会需求来招收学生,并以市场供求作为学校开展教学培养工作的导向,同时也明确的对专业方向进行调整。其次,学校需要充分利用自身教学资源,努力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共用,这就要求学校将学校优质的教学资源对成教学生开放,并将优质资源对成教学生的开放程度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等。
(三)加强成人教育教学改革
在加强成人教育改革方面,学校则应坚持教学相长,努力改善学校的教学方法,丰富学校的教学方式,提高学校教育内容的实效性,具体方法则包括开始任选课,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以及职业发展实际需求选择加深课程;教育工作应实行学分制改革,让成教学生在学习时间、内容以及具体学习方式上享有较大在自主性等。
三、总结
2022年会取消高职扩招吗
在国家没有明确的政策之前,说2022年是否会有高职扩招是不负责任的。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从国家政策表达、省级招生趋势、高校招生迹象、扩招历史经验等方面做一个小小的预测:
1、政策将保持连续性,2022年高职扩招仍将存在;
2、各省高职扩招分配方案和招生对象存在较大差异。 19-21岁完成得好,可能少;也不排除个别省份不再招收低学历社会人才,或不再单独组织扩招考试。
3、在总结19-21年经验的基础上,考试难度、注册标准度会增加,考生人数会减少;
4、受疫情影响,报名时间将有所延迟,报名人数可能会减少。
高职扩招为什么这么火
一、经济结构改革需要
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改革和增长动力转变,但高素质技能人才供需结构矛盾依然突出。这就要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优化人才结构,扩大有效供给,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支撑。
二、职业教育改革要深化
国务院印发《职业教育20条》,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社会地位。扩大高等职业教育是为了完善国家职业教育体系和技术技能人才保障政策,以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推动教育改革。
三、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升级
据统计,在现代制造业中,新兴产业70%的新员工来自职业院校。近70%的毕业生在当地就业,成为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生产的主力军。
高职扩招适合哪些人
主要招生对象为18-45岁的农民工、新农民工、退伍军人和下岗职工。以及应届毕业生和前毕业生以及社会在职人员。
全日制学校学习更适合年轻的应届毕业生。一是弹性学制,适合在职社会人员,不影响其正常工作。
高等职业教育的扩展有两种类型:弹性学制和全日制学制。在选择报考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个人情况。例如,如果你还年轻,刚刚高中或中专毕业,更建议去学校进行全日制学习。
关键词:顾客价值;业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1―123-03
一、高校业余学生面临的环境变化
1 产业结构调整处于攻坚阶段,迫使业余学生储备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变革的知识和能力。由于产业结构不断变化,有些部门不断萎缩,有些部门迅速发展,人力资源自然就会在不同部门之间自由流动。人力资源的大流动必然产生就业岗位的不断替补和增减。为适应产业结构的转型,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力资源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总量有所增加。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变革,应对未来不确定的挑战,不少青年利用业余时间,依托高校等教育资源和开放式学习网络,通过学校培养、岗位训练、自学提高等方式,接受职前教育、学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等继续教育,以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增强职业发展筹码。
2 中国的和平崛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对高校业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然而,金融危机再次警醒世人,一个国家的人才有没有独立创新能力,能否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挑战,能否融入全球化的大趋势,至关重要。如今,我国面临发达国家蓄势占优和发展中国家赶超比拼的双重压力,下一步该如何克服困境、把握机遇?青年该如何提升综合素质、适应全球化的竞争?业余学生面临更高的要求。一份横跨12年的调查问卷显示,约60%的广州青年认为,改变个人社会地位的主要途径仍然是“真才实学、勤奋工作”。正因为如此,绝大多数广州青年在业余时间里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进修,提高个人能力素质。目前,广州青年认为最迫切的需要首选“增加收入”外,其次就是“继续念书、进修”。通过学习保证自己的生活品质、谋求个人更好的发展,仍然是多数业余学生的追求所在。
3 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高校业余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需求。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富余劳动力高达1.5亿至2亿,绝大多数为青年;在1400万城市待业人口中,35岁以下的青年人约有三成;每年新增1000万左右城镇劳动力中,青年仍占绝大多数。数量庞大的青年劳动力人口与实际需要就业人数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职业发展和择业竞争的压力与日俱增。唯文凭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青年们看来,接受继续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毕业文凭(由于高校继续教育的办学规模扩张,文凭含金量直线下降,有些用人单位甚至不予认可,文凭只能解决就业门槛问题),而是为了获得职业择业、职业发展所需的成长力量,包括生存技能技巧、工作竞争能力、成功品质和为人处世的能力等。
二、高校业余学生的思想特点与现实需求
1 多重角色并存,渴望提升改变谋生手段和规避就业风险的能力。今天的业余学生大多是“80后”、“90后”,他们社会经验尚浅,对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样学不甚清楚,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缺乏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在专业和学校的选择以及生涯规划上依赖家长的指点和帮助。然而,他们又是社会公民,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其学习也需要得到家庭和工作单位的支持,因此,他们不像全日制学生那样不愁学费,生活和时间无忧。他们业余修读,是因为他们需要养家糊口,需要掌握市场谋生和就业能力,需要直接面对高昂的房价和复杂的现实生活。
2 经济思想独立与依赖并存,渴望提升职业发展竞争力。业余学生刚刚踏进职场,面对复杂的社会,容易出现“心理断乳期”。他们喜欢我行我素,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在诱惑和挫败面前常常表现得手足无措,容易萌发对立和不满情绪。因此,他们需要依赖父母和长辈在就业规划、角色转换、人际关系、情感需要等方面给予咨询与指导。面对日趋激烈的生存压力、社会竞争和就业岗位的不稳定,他们特别期望通过接受实用性强、适应社会变革与发展的继续教育,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以保住现有岗位,或通过获得工作资格,增加就业筹码。
3 综合发展与个性发展并存,但身份特殊,渴望感受母校的向心力。高校精彩的讲座、丰富的社团生活、追求真理的科学实验,以及古朴优美的大学校园和历史沉淀的大学文化,为学生的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场所。多年来,成人高等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常被定位为学校的“菜篮子工程”,全日制教育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和活动场所日益紧张,学校根本无暇顾及继续教育的教学管理。尽管缴纳了学费,但业余学生难以像全日制学生一样充分享受到浓厚的大学校园文化和优质的学校资源,他们通常只能在晚上或周末时间在校内授课,更多时候他们是在校外开设的教学点或函授站开展教学管理活动的,教育质量与教学管理难以达到学校的统一要求,像全日制在校生那样在校园内参加科学实验、参加文化社团活动更是奢望。
4 主流价值与自我价值并存,渴望通过贡献社会展示自己的青春魅力。高校业余学生社会角色的多重特性,决定了他们在价值取向上多元、开放,既强调务实理性,又注重自我设计、自我发展。他们在处理工学矛盾的问题上变得更为实际,大多数业余学生珍惜难得的业余学习机会,努力使自己在家成为好模范,在职场成为工作好能手,在学校成为学习好标兵,自我价值的选择尽量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自我实现尽量和服务社会相统一。
三、高校业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探讨
1 组织参加学习(交友)旅游活动、创业活动、校史校情知识讲座、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培养业余学生的母校情结和荣校爱校意识。业余学生数量庞大的实际,要求坚持以精品活动为载体,运用多种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期间,告诉业余学生“财富不是永远的朋友,但朋友是永远的财富”的道理,组织他们参加学习(交友)旅游活动,珍惜同窗感情,加强彼此沟通。举办一次创业大赛,既检阅业余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也施展他们的创业才华,以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业热情、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业余学生平时来校上课来去匆匆,不少在校外教学站点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连校门都没有进过,难以体验大学校园文化,无法感受校园的一草一木。可通过分时段、分区域、分类别开展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母校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开学典礼上请成功校友开展榜样教育、信心教育、成功教育和创业教育,充分激发新生的求知欲望。通过视频融入校史校情知识讲座,或组织参观校园人文景观和校史馆,增强新生的爱校荣校意识。邀请学生家人参加毕业典礼,典礼上充分展示优秀毕业生的学习成果,学位授予仪式上校长亲自为获得学位的学生一一拨穗,让每个毕业生都留下永恒的母校记忆。
2 推荐阅读一本好书,引导修读校园价值学、创业学和成功学,培养业余学生独立、自信、开朗、高效的性格特征。大学是学术的共同体,其最高目标和价值趋向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学生,培养胸怀天下、关注民生、适应社会、能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栋梁,而不仅仅是学习一些知识和掌握一些技能。可根据业余学生的培养方向,分专业(或不分专业)向他们推荐一本好书,比如《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几封信》、《世界是平的》、《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人性的弱点》、《细节决定成败》等,让他们通过读书来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强大力量。业余学生,尽管是业余修读,也希望留下大学的烙印,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因此,要尽量使用好大学元素,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大学精神对学生的熏陶和影响作用,让他们拥有“我是某某大学毕业”的自豪感。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只有1.94%,而国际平均水平则在10%以上。业余学生社会市场融入程度高,关注创业,渴望通过创业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在校期间他们自然希望得到创业教育,因此,引导他们充分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创业”、“为什么要创业”、“如何去创业”,引导他们如何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化危机为商机,在危机中练就各种生存技能,为将来走向成功奠定基础、准备筹码。对向往创造更多社会价值、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业余学生而言创业教育就是一场“及时雨”。业余学生渴望出人头地、渴望早日获得成功固然是好事,但需要具备良好积极的心态。因此,要及时告知“一个人不一定非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更重要的是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真正的成功是多元的”,“成功不是要和别人相比,而是要了解自己,发掘自己的目标和兴趣,努力不懈地追求进步,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
一、爱学生,要关心学生的健康
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学生的学习激情会受很大的冲击。学生在外求学,远离亲人。当他们生病的时候,最渴望亲人的温暖。而父母又不可能很快的来到他们的身边。老师的关心,对他们来说,犹如亲人般的温暖。在学生生病的时候,问问他们有没有合适的备用药;在他们请假空课回来的时候,轻声问候几句情况怎么样了;在看到他们打篮球、跑步受伤的时候,多问问他们的感觉;天气冷了,嘱咐几句穿的少同学“已经很帅了,别要风度不要温度。”
虽然看似是几句微不足道的话,但是他们对老师往往就会有感激之情,觉得老师很亲。这样老师的话,他就能够毫无心理阻碍的接收,从而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二、爱学生,要关心他们的交往
这个交往,多是友谊方面。高中生之间的友谊纯真而脆弱,可能因为几句话就弄得好多天不说话,可能因为“占有”心理作怪,两个人的圈子有了第三个人就会出现疏远的猜疑。如果处理不好,会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在一个关系复杂、人人自危的环境,要搞好学习谈何容易。现在的写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与人交往,是他们的弱项。这就可以采用聊天的方式,对学生中存在的矛盾,力争消除在萌芽状态,并且借此对学生进行相关的为人处世的方法指导。
曾经有一位学生遇到过这样的困惑而来找我,可能一些名言出现在书上的时候,给人的警醒不会那么大,但是由于学生对我的一种信任,还有我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身份,说出来他就特别放在心上,后来看见他们三个好朋友在活动课一起走的时候,我心里非常开心。
三、爱学生,就要关心学生的思想状况
近几年来,我们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这些问题,表面上可能根本看不出,甚至他的表现会给你一个错觉。比如说,他明明是个挺自卑的人,但他表现出来的是相当自傲,根本不把老师当回事;有时他明明是个内心很孤独、很封闭的人,但给人得表象是个开朗的人。
我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学生,学习成绩一直不是很好。从高一开始,我就找他谈话,跟他一起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你怎么说他,他都是对你笑,承认起错误来非常快,总结教训也总结的很到位,来年计划制定的让你觉得真是没话说,讲起大道理真是比你还会讲。但来年成绩还是不理想。为此,我也想了很多办法,经常找他谈心,叫同学帮助他,跟他家长做沟通,但似乎好像都没有用,那我只好对自己说,没办法我已尽了力。
【关键词】开放大学 学分银行制 教育
一、学分银行制的概念
英国在1998年发表了《学习的时代》绿皮书,提出建立个人学习账户,提高基本技能,进行资格改革,开展工作场所学习以及地区合作等新举措,2000年2月,个人学习账户在英国全国范围内推行。为了搭建欧洲各国教育与培训的桥梁,也为了使欧洲教育与培训系统成为世界教育质量的参照系,欧洲大约用了10年时间建立了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系统。1995年5月,韩国教育开发院首先正式提出学分银行制。1996年2月,韩国教正式提出了学分银行制具体实行的方案;1997年根据政府颁布的关于学分认证等法律的规定,韩国颁布《时间学生登陆制的试行指南》;1998年2月,颁布了关于学分认证法律实行规则的《教育部令第713号》。“韩国高校不分国立、私立,均普遍实行完全学分制,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学习机会”,调动了“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形成了“我要学”的心态,提高了教学质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校与学生个体之间的矛盾,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
学分银行制是一种模拟银行的功能特点,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一种管理模式。“学分银行”的主要内容为累积学分,它突破专业限制和时段限制,将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结合起来。“学分银行”制度将学生完成学业的时间从固定学习制改变为弹性学习制。根据“学分银行”制度,学生只要学完一门课就计一定的学分,参加技能培训、考证也计学分,然后按全部应得学分累积;同时,允许学生不按常规的学期时间进行学习,而是像银行存款零存整取一样,曾有的学习经历不受时间限制可折合成学分,存于“学分银行”。
“学分银行”尤其适合职业教育边实践、边学习的特点。职业院校设立“学分银行”,学生可以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学完一门功课,可将拿到的学分存入“银行”,工作几年回来后可以继续学习,学完一门算一门学分,累积到规定学分总数后即可“支取”相应学历。
目前我国上海市已率先在成人教育上试行学分互认,并设立“学分银行”。市民在社会培训班里取得的证书,经标准认定后,都可折算成相应的学分,并把学习情况、学习奖励存进“学分银行”,方便随时支取。
现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全民学习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所努力追求的目标。建立“学分银行”,恰好能满足成人学习的需要,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更好地发挥成人教育的优势和特色,是开放大学实现科学、和谐、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学分银行制度体系建设
(一)开放大学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标准是各类教育学分衔接、转换的前提,按照必修课、选修课的课程结构,构建符合学分制要求的课程体系,同时,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尽力体现开放大学理念的发展趋势。首先要建立一个课程标准,这一标准能够使开放大学的教学目标、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学科专业、毕业要求、评估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在可控范围内标准化。开放是一种动态的课程,不仅有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学习课程,还包括了以自学方式为主的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动形式。
(二)建立合理的选课制度
学分制度源于选课制度,选课制度是学分制度最基本的特征,是衡量学分制度深入与否的重要标志。学生选课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学生选课应量力而为。学生选课按课程的内容分为陶冶情操的选修课程、专业横向拓展的选修课程、专业纵向加深的选修课程和工具类的选修课程。任何一种选修课程都有一定的学分规定,多选不限;课程之间有衔接关系的,一般应先选前继课程,再选后续课程。
(三)建立开放大学学分银行的存分机制
存分机制涵盖学分获得、学分记录、学分累积三大内容。如同获得资金才能存款一样。原则上,凡通过国家权威部门或机构认可的教育或培训课程,无论何时何地,受教育者均可得到相应学分。至于学分记录,可视做借鉴银行的零存整取储蓄而进行的存储活动;而依此建立的个人终身学习卡,则是其终身成长的真实和动态的写照。通过存分机制,大大方便成人学习者,使他们能不受时间、地点、身份的限制学习他们所迫切需要学习的知识。
(四)建立开放大学学分银行的兑分机制
构建学分通兑和折算系统,保障不同的教育形式、不同学校间的学分互认,把正常教育计划之外的某些学习互动结果折合成有效学分,把不同学校之间的学分进行无差别的“学分通兑”是构建“学分银行”的基本问题。因为学分银行制度旨在打通开放大学的办学形式和管理方式,所以不能任由虚假学习现象出现,要确保学分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为此,有必要建立科学、公正的学分认定制度、学分登录制度、学分查询制度,以及申请学历、学位证书成功后积累学分的注销制度、学分完成后的毕业制度等有关制度。
三、总结
开放大学既是一个办学实体,也是一个各级各类成人教育与培训资源的整合平台,开放大学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满足人们终身学习需求、构建学习化社会的必要途径。为了构建我国开放大学制度,特别是为构建我国教育的立交桥提供制度保证和技术支持。在借鉴了国际上比较成功的经验之后,作者提出:构建我国学分银行制度是一个可行设想。总之,学分银行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有效措施,是远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家钧.论远程高等教育结构学分银行与模块课程超市管理体制的建立[J].中国远程教育,2003,(23).
[2]潘陶.“学分银行”的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04,(18)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专业 实践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02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提升教学成果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人才发展战略、我国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随着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大量增长、毕业生大量输出,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1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 国家人才发展战略方面
我国人才发展战略对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岗位发展潜力、职业素养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来讲,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是以技术教育为主,在岗位适应能力、岗位发展潜力、职业素养、心理素质、价值观念等方面所受的指导严重不足,使得学生在毕业上岗之后遭遇了一些心理心态、价值观念上的挫折。同时,从技术上来说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教材、设备、实践场地、实践工作内容等各方面还不到位,与实际工作生活有一定的脱节。
1.2 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方面
从用人单位的需要来说,企事业单位都需要爱岗敬业、技术扎实、经验丰富、实战能力强、有团结奋斗观念、能够符合企业管理与发展规划的人才。然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普通的实践教学中还是以一些基本的技术操作或规章制度的了解为主,对真正的企业管理环境、企业工作氛围、岗位工作内容等磨练得不够,这也使得现在的毕业生在实践能力上并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的需求。
1.3 学生职业生涯和发展方面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学习工作过程中普遍对各自的职业生涯和职业规划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未来个人的发展方向和职业发展规划没有概念,在选择职业、用人单位、晋升方向和发展目标方面存在盲目性。从工作人员反映的问题来看,有不少学生在毕业两三年之后还没有形成坚定的职业目标和规划,还有毕业生会存在更换职业的想法,还有一些毕业生反馈自己曾经在工作岗位和职位晋升方面走过弯路,浪费时间和精力。
毕业生的盲目性、无目的性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就业心不坚定,使得其发展动力和潜力不足,影响个人发展,还容易引起用人单位的不满。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要重点围绕这方面的工作开展改革,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岗位认同观念等,促进学生就业后的顺利发展。
2 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方法
2.1 做好实验教学规划
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实验教学规划并落实各项实验指标是非常重要的。以往的计算机实践教学在实验规划上比较滞后,实验内容的更新缓慢。计算机执教人员要考虑结合实际岗位上的工作内容来做好实验教学规划,充分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来设计实验课程,设定实验的标准和检查规范,制订切实有效的实验效果审核评价体系,对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对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缺陷和漏洞、不足进行总结并针对性地做好改进,提升学生实验训练成果。
例如,让学生设计店面销售系统、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等,要尽可能做出实际性的要求,让学生按照实际情况来设计数据库。我们可以让学生以自己学校的图书馆为标准进行数据库设计;也可以按照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和需要来增加新的要求,提升数据库设计的难度,查找其中的漏洞和不足,让学生的实验设计作业尽善尽美,满足实际需要。
2.2 实践性课程的科学管理
实践课程中的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各种计算机技术专用软件的操作能力。首先是在用人企业比较常用的办公软件,比如Word、Excel、PPT等。这类软件虽然常见,但是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要求掌握的深度逐渐提高,这也就要求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对这些常用的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进行强化训练。
建议教师考虑以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内容作为实践作业进行安排,比如在一些机关单位中设计的红头文件,企事业单位规范的稿件,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信息汇总表格、各类型项目文件、PPT资料等。以这类实际资料作为参考和标准,要求学生遵照其中的各项规格、格式进行设计,灵活地进行操作。
此外,由于我国各类企业对图片处理软件、编辑软件、影音视频编辑软件、设计制图软件等的应用较为广泛,教师可以适当地安排此类软件进行教学。例如,常见的PS、CDR、方正飞腾等。做好常用的各种办公软件的熟练应用和各种办公类表格、电子文本文档等文件资料的熟练应用,从而提升实践课堂教学效果。
2.3 实践教学基地应用
实验教学和实践性课程的规划安排都是对学生技术的锻炼。实践教学基地则是为了模拟最为真实的岗位环境、工作环境,让学生在这一环境中可以获得真实的实际工作体验,提升学生对岗位的认知,以及对工作状况的了解,避免学生的心理预期和实际工作之间存在过大的落差,影响学生的正常就业。
在实践基地教学中,教师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学生是否可以对工作内容有客观的了解,学生是否可以搞好人际关系,学生是否可以服从安排和指挥,学生是否善于从细节上做好每一项工作,学生对企事业单位制定的工作规范等是否能够遵守等。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总结自己的表现,善于总结自己的失误和不足,让学生能够养成自我反省、反思的习惯,让学生学会在这种真实的工作生活环境中处理负面情绪,学会抵抗压力,学会担当,学会对企业的忠诚和感恩。
可以考虑让一些合作用人单位的从业者或者从学校走出去的毕业生参与到实践基地教学中来,帮助学生做好实践教学指导,让学生认清职业发展状况和形势,让学生可以在更好的心态和技术保障下迎接就业。
3 结语
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要以扩充学生的技术实力和实际工作适应能力为目标,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心态上正视职业发展前景,正视职业发展状况,正视个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避免学无所用,避免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遭受打击、迷失方向。
参考文献:
[1]肖莉.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探讨[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6).
关键词: 成人高考考风考纪建设 意义 有效措施
考风考纪一直是各级各类考试的生命线。公平、公正是考试的根本属性和立身之本。成人高考作为当前我国较大规模的国家级招生考试,近年来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个别考生、考场舞弊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成人高校招生考试的考风考纪建设亟待加强。
1.加强成人高考考风考纪建设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维护成人高考的社会声誉。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其它各类学历证书教育形式的涌现,成人高考的报考人数有所缩减;另外,少数地区和少数学校对成人教育的各个方面要求放得过宽,成人大中专学生中确有少数人能力偏低,因而免不了有人对成人教育和成人毕业学生抱有成见[1]。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只有加强考风考纪的建设,才能不断扩大成人高考的考试规模、维护成人高考的社会声誉。
1.2有利于确保成人高考人才选拔的质量。
成人高考考试质量如何,对培养的人才的素质有着决定性影响。考试严格认真,培养出来的人就有真才实学;考试纪律不严,舞弊严重,通过考试选拔出的人才就鱼龙混杂,一些本来不能拿文凭的就有了滥竽充数的可能[2]。
成人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以其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深入人心。虽然出现考试舞弊现象的是极少数人,但它给社会和广大考生所带来的影响却是极其恶劣的,直接影响了成人高考的社会信誉和选拔人才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考试诚信教育,防范并力争杜绝成人高考舞弊违纪现象的发生,加强考风考纪建设。
1.3有利于诚信社会的建设。
通常来说,诚信包括政府诚信、行业诚信、商业诚信及个人诚信等。考试诚信是考生个人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严格成人高考的考风考纪,本着对考生本人负责的精神,让某些有舞弊动机的考生无缝可钻,堵死任何违纪舞弊的路子,转而将经历花在学习上,这对于构建诚信社会大有裨益。
1.4有利于避免对其他各级各类考试的负面影响。
成人高考作为国家级教育考试,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如果忽视对广大成人高考考生的诚信教育,放松成人高考的考风考纪建设,难免对包括普通高考在内的其他各级各类考试的考风考纪带来冲击。另外,成人高考考生有不少是家长,如果这些成人考生存在考试舞弊的行为,势必对其子女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本着对下一代负责的态度,成人高考的考风考纪问题非抓不可。
2.成人高考舞弊违纪现象的原因分析
2.1考生原因。
2.1.1学历价值观扭曲。
在我国现行的国家人事制度中,学历文凭同岗位招聘、人员录用、职务和职称晋升、福利待遇等直接挂钩,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学历对个人来说至关重要。为此,有的考生不惜以牺牲个人的诚信为代价、采用考试违纪舞弊的手段“混”进成人高校,拿一张大学文凭,作为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资本。
2.1.2成人考生工作、生活与复习备考之间存在矛盾。
参加成人高考的考生与普通高考考生相比,多数是已参加工作的在职人员,工作与生活压力远远大于参加普通高考的考生,无法摆脱工作、生活和复习备考之间的矛盾,复习的时间不够充足,报名后担心考不上,一些人就会产生以作弊进入成人高校的想法。
2.1.3成人考生自身文化水平与考试所需知识储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参加成人高考的考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有部分考生的自身文化水平与考试所需的知识储备存在较大差距,无法通过正常考试进入成人高校学习,所以寻求各种作弊的机会,“混”进成人高校学习,以获得一纸文凭。
2.2社会原因。
2.2.1社会重视程度较低。
在我国,与普通高考相比,社会对成人高考的关注和重视程度要低得多。普通高考得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强烈关注,是社会的热点所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招考部门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防范违纪舞弊的措施严密,而对成人高考在各方面投入显得相对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对成人高考不够重视,对成人高考中违纪、舞弊处理不严肃,严重影响到考风考纪,影响到成人高考的诚信度[3]。
2.2.2社会不正之风对成人高考的干扰。
个别考生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在考前没有将精力花在如何复习备考上,而是花在想方设法打通关节上,成人高考出现舞弊违纪现象与社会上的歪风邪气对教育考试影响有很大关系。
2.2.3我国有关考试的法律法规缺失,舞弊成本较低。
虽然成人高考对考试舞弊行为的处罚也作了不少规定,但由于有关对考试作弊违纪处罚的法律、法规尚不够完善,成人高考考试作弊的成本低廉,处罚力度不够,不足以起到震慑作用;另外,舞弊考生在信誉成本上也没有多少损失,这也是造成舞弊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2.3成人高考自身的原因。
2.3.1成人高考未能及时调整,没有适应成人教育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及包括自考、网络教育等国民教育形式的飞速发展,成人高考报名人数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成人高考的选拔功能有所减弱,此时考生所关心的主要是成人教育的学历国家是否承认,能否尽快取得学历,等等。其功能越是弱化,社会的重视程度越低,加之考生自身基础参差不齐,一旦有蒙混过关者,其范效应就会越来越强[4],致使考试舞弊现象时有发生。
2.3.2成人高考的考试科目脱离考生工作实际,重文化轻应用。
过于注重外语、数学等科目的掌握程度,使得这两门科目成为成人高考的“老大难”。部分本来基础就差的成人高考考生,工作中缺乏相应的环境,而且在短时间内又不能取得明显的学习效果,缺乏备考的兴趣和动力,这也是寻求考试舞弊的客观原因。
3.加强成人高考考风考纪建设的有效措施
3.1大力加强成人高考考生的考风考纪教育,以考生自律为主。
加强对广大成人高考考生的考风考纪教育,是贯穿整个成人高考的重要工作之一。做好此项工作绝非易事,要力求避免以走过场、照本宣科地念念考试纪律和违纪舞弊处罚规定为主的教育方式。
3.1.1扩大教育内容,贯彻依法治考的思想教育,剖析考试舞弊行为的思想基础和心态,宣讲已查处的作弊典型案例,指出作弊行为不但最终不能得逞,而且将受到查处,以提高考生的自律意识。
3.1.2扩大教育途径,不仅各级招考部门要做好考前教育,而且有关部门要协调,动员考生所在的考前辅导学校、所在单位,共同做好考风考纪教育,争取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配合宣传,造成社会舆论,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3.1.3扩大教育范围,不仅要教育考生本人,而且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办法教育考生所在学校、单位和成人高考的考务工作人员,使其意识到成人高考作为国家级考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宣讲考试中违纪舞弊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5],促使广大成人高考考生树立正确的学历文凭价值观,处理好复习备考与日常工作、家庭之间的关系,不断缩小自身文化水平与考试所需知识储备之间的差距。
3.2尽快完善与考试尤其是国家级教育考试有关的法律、法规,使成人高考有法可依,依法治考。
建议加快建立《成人教育法》和《考试法》的步伐,使成人高考和成人教育的各项工作制度化、法治化,使成人高考考试工作人员和成人教育工作者对成人高考有法可依,使考试违纪舞弊者得到应有的处罚。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制定了《江苏省201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保证书》、《成人高考违规考生处理决定送达书》、《201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工作手册》、《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3加强领导,强化细节管理,形成各部门的监管合力,在全社会营造诚信考试的社会氛围。
成人高考有其特殊性,各级教育、招考部门和公安、无线电等单位应提高认识、相互配合,形成对成人高考考风考纪的监管合力,严格按照普通高考的要求,把成人高考工作当作大事来抓;强化细节管理,严格筛选、择优设置考点;选聘考务工作人员和监考教师应以作风正派,遵纪守法、熟悉考试业务、工作认真负贵、遵守保密工作规定为标准;做好试卷的保密工作,确保试卷的万无一失。
3.4加强成人高考考务工作人员和监考人员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结构合理、人员相对稳定的考务人员和监考人员队伍;统一对监考人员的调配安排,严格实行回避制度;举办考务工作人员和监考人员培训班,学习考风考纪的有关法规、严明纪律,明确职责;对违反考试纪律的行为敢于发现、敢于处理、敢于负责,以确保国家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6]。
3.5试点进行成人高考招生办法改革,并在成功的基础上予以总结推广。
3.5.1合理设置成人高考的考试科目,适当增加专业课程,使考生“学以致用”,回归成人教育的本义。
成人高考的考试科目应针对成人考生的特点予以设置,适当降低公共科目比重,这样有利于回归成人教育面向从业人员的本义,有助于督促考生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提高学习兴趣[7]。
3.5.2先试点,后推广,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成人高校招生专科层次注册入学的试点工作。
采取先调查研究、试点运行后总结推广的模式,全局考虑,统筹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成人专科层次注册入学的试点工作,与时俱进,以适应新形势下成人教育不断发展的要求。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改革成人教育招生办法,不能以牺牲成人教育质量作为代价,相反应有助于推进成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变“严进宽出”为“宽进严出”,建立起一套有助于提高办学质量的监控体系和办学模式,从而有利于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8]。
参考文献:
[1][2]薛建生.维护教育尊严严格成人高考的考风考纪管理[J].石油教育,1997,(01).
[3]杨秋海.成人高考舞弊现象评析[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08).
[4]赵宝柱,刘永军,孙晓涛.成人高考舞弊的原因与招生改革办法[J].成人教育,2008,(03).
[5]周红海,默剑波,谷建芹,高自华,殷春生.谈加大成人高考反作弊工作力度[J].中国成人教育,2003,(11).
【关键词】导师制,成人高校,运行,措施
导师制最早起源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由温切斯特主教威廉・维克姆首创。作为世界最为著名的教学型大学, 牛津大学本科教育质量一直居于世界首位。我国北京大学2002年率先在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后来,导师制逐步在普通高校、成人高校的本科、专科教育铺开,湖南开放大学直属学院于2008年开始实施针对部分专业课程的导师制。
一、成人高校导师制教育的特点及效能
成人高校教育质量管控最大的困难是学生对所学的专业了解甚少,在校的时间不多,与老师同学接触非常少,而且学生主要靠自学,相对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来说,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和能力相对也比较差。成人高校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基础直接相关,也与入学的思想动机、时间精力、情感取向、心理认知攸关。导师制教育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在从事教学科研以外,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激发信心、克服困难,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导师制教育很好地解决了成人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最关键的问题,即怎样促使学生去学、学生怎么学的问题。
1、导师制的显著特点是师生双方的协作和互动在教学组织的前、中、后三阶段都起至关重要作用。导师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师生对于学习观念不同理解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在教学这个过程中,通过双方的合作,共同思考同一个问题,使他们获得独自无法获得的成果。导师制更好地贯彻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成教学生在校的时间不多,与老师同学接触非常少,课前的预习准备,课中的交流探讨,课后的评价交流,师生不可能全部当面完成,联系是必须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
湖南开放大学直属学院导师制实施取得的成效有:进行了“导师制”指导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创作的教学;基于网络的导师制教学,有效解决了专业责任教师负责专业较多而无法提供专业指导的问题;除了网络课程,导师们还精心设计了一些导学课,有效的解决了教学组织中的环节多、到课率低等问题。导师制教学满足了学员个性化需求,融洽了师生关系。
2、成人高校的导师制教育具有一般性特点,即与普通高校一样,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但是在指导的对象和指导形式方面,成人高校导师制教育“联系环节”有显著的特点。成人高校的导师制教育要求“在难得面对面的情况下,创造虚拟环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导师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
衡阳电大于2013年春季开始试行导师制,这段时间里,我们经历了开始时的迷茫探索,如今已初见成效。导师与学生保持着电话、通信、QQ、微信、移动终端联系,不妨碍学生工作前提下,导师要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随时在学生学习行为动摇时打“强心针”,在学生学习困惑时下“救心药”。实行导师制后,学生的课程通过率、毕业率提高明显。
3、成人高校导师制教学采用线上和线下等多种方式的混合制组织形式,导学及监管有鲜明的主动性特点。一是学生基于个人发展的需要参加成人高校的学历教育,随着个人一定时期内需要的迫切程度的影响,学习的自主性、坚持度都不稳定,成人高校学籍管理办法对教授学生学习的约束力不强,导师约课、约考要突破互联互通障碍,受学生情感、时间变化、工作不定时等偶然性影响,且具有反复性,二是学生基于个人发展的需要参加了成人高校的学历教育,但是学习动机、专业基础、工作变化无时不刻都在影响他们的后续学习跟进。导师的专业素养固然重要,专业课程的传授水平,劝学能力,班组活动的组织较普通高校有更高要求。导师工作的主动性是成人高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导师的工作,将学生学习的不确定变成稳定的教学双边活动,将学生学习需求的反反复复调剂成学习继续乃至完成学业,通过虚拟的教学活动达成了现实的学习效果。成人高校的导师制教学具有“不定之稳定”、“反复与继续”“虚拟现实”的特点。
4、从事成人教育,针对学生时间缺、基础差这两个特点和导师如何督促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学生怎么学习这两个方面,我们重点进行了研究。学生大部分都已经参加工作,其中很多也已经有了家庭,他们在工作和家庭琐事之余能用来学习的时间实在非常有限,另外,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都不太好,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怎样以各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与沟通,对学生进行专业上的指导,我们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弥补了以往教育教学工作中思想认识的一些不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成人高校的专、本科导师制教学后续跟进措施
有利的环境条件为该地区提供了便利。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提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为此,农村成人教育也结合本镇的实际情况,对农民进行实用性培训,其最终目标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通过充分发挥农民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培训的内容、形式要结合本地实际,注重教育实效
1.要贴近农民的发展
农村成人教育要贴近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实际,这种实际就是要把农村成人教育放在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来统筹考虑。因此,农村成人教育决不能只局限在农村中进行,同时还应包括城市化进程中一切可能的教育,要体现多样化和综合化的特点,既要满足扎根农村的农民成人教育的需要,又要切实满足农民走出农村、走向城市生活的教育需要。
近三年来,我校开展了家政培训、冷藏工培训和架子工培训,让更多的农民掌握外出务工的知识技能。截至目前,全镇共有1952名农民走出家门。
2.要贴近农民的实际
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做好农村科技普及工作。要加大“绿色证书工程”“奔小康青年农民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网上行”实施的力度,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要根据农村科技发展的要求进行专业规划,合理设置课程,提高现代科技的含量。
要使农民的学习形式多样化,既可举办学历教育,也可举办一些时间不等的专业培训班,并深入田间地头、鱼池塘边、工厂车间,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要不断转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强调以学员为中心,采用讨论式、模拟式、案例式和问题式等教学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的实效。
宝应县广洋湖镇滩涂水面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这样的生态环境有利于荷藕等经济作物的大面积种植以及特水养殖,于是镇成人学校及时开展科技栽培、养殖、个人经营、市场意识的培训,以及需要的法律基本常识、相关英语的培训。
相继在严桥村建立荷藕水选1号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1100亩,2010年该基地成为宝应县优质荷藕种植示范基地。在西溪村建立鳜鱼养殖基地,养殖面积达1600亩,2012年该基地成为宝应县特种水产养殖示范基地。
二、农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要相互结合
为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科技水平和劳动技能,农民教育必须坚持开展对农民的学历教育,这是由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的现状所决定的。开展农村青年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应创造办学条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
要提高农村青年的综合素质,充分开发利用农村人力资源,抓好基础教育是根本,但不是唯一,对于将要走出校门或已走出校门的农村青年来讲,通过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方式,接受各类职业培训更现实、更直接、更有效。
当前,职业培训要以为农民增收服务特别是青年农民增收增产为目标,立足于农业和农村生产、经营实际,把掌握新品种、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推广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同时还要注重提高青年农民、在校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科技水平。
在外出、外来务工农村青年比较集中的地方,重点对他们进行职业技能、现代生产技术、信息技术、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法制纪律、心理健康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
培训要贯彻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原则,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应根据青年农民的职业需要,开设培训课程;简化招生入学手续,推行注册入学制度,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培训期满并通过考核者,发给毕业证书或其他相关培训结业证书,三年来,我校共有162名学员获得中等技术学校毕业证书。
三、发挥校企合作作用,满足农民的需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边缘出现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和失业农民。失去土地的农民,再也没有赖以为生的土地,生活必须经受极大的考验;另一部分农民,他们虽然名义上没有失去土地,但是实际上却因为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他们已经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失业农民。
所以他们必须完成转型,必须得到进企业工作的机会。所以,站在农民的角度来看,他们也迫切需要校企合作开办的培训。因而2013年我们在江苏荷仙集团建立学员培训基地,2014年在扬州龙洋法兰制造有限公司建立培训基地,开展了冷藏工培训、车工培训、电工培训等一系列培训。
这些培训起点低,一般的农民都能参与,而且学员认真学习都能通过考核,这就避开了培训无效的风险。培训结束之后给培训者发放证书,培训者可以凭证书寻找就业机会。
由于农村成人教育受办学水平的制约,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也难以解决广大农民更多困难,因此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务实创新、练内功、强实力,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
内容摘要:农民科技教育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进农业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实现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根本保证。本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农民科教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并据以提出了系统的对应策略。
关键词:教育 科技 农民科技教育 对策
现阶段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已经取代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有数据显示,世界财富的85%集中于人力资本,美、日、韩等经济赶超的奇迹均得益于教育对人力资源的开发。科技是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的统一体,其通过对劳动者、劳动工具及劳动对象的渗透和物化,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而推动经济的增长,成为第一生产力。教育和科技是一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交融关系。教育使科技知识得以延续和传播,而科技则为教育提供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单调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两者在宏观目标、运行机制和作用后果上进行目标协调,成为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组成部分;科技通过改造国民经济技术结构、改革科技体制、促进教育和经济发展,而教育则通过提高人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科技发明促进科技和经济发展。
科技教育是科技与教育两职能的交叉与融合,是国家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农民科技教育是科技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将科技知识、思想和方法内化为农民科技技能的教育,分为职前、职中和职后教育三个阶段,主要培养具有科技素养的农村基层干部、农民企业家、农民技术骨干、非农产业工人、农村市场经营者、新型技能致富劳动者和未来农村合格劳动者。
农民科技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正处在世界农业深刻变革与农业战略结构调整的重大转折期,农业科技教育有着极强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推进农业科技革命的需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其对经济贡献度已大大超过其它要素。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正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深刻改变着世界农业面貌,使农业产生质的飞跃。农民是农业活动的主体,农业科技对农民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在资源、市场双重约束下,农业发展面临许多新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品质不高,销售不畅,价格低迷;产品加工转化率低,综合效益不高,农民增收慢;国外农产品竞争加大;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可持续发展受挑战。这些问题都与农民思想观念落后有关,通过教育可使他们认清农业形势,转变旧的思想观念与经营方式。
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需要。农业要适应市场对产品优质化、多样化需要, 必须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以优化生产结构、提高产品品质,优化农业环境,发展效益农业。这需要农民树立市场、竞争、开放、质量、效益的新理念。
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用工业方法经营农业,发展商品化、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农业,通过提高生产力增加收入的方式,要求农民掌握科技知识和经营技能,采用先进技术与工具,及时捕捉、判断市场信息,成为懂生产、懂经营、懂技术、懂市场的新型农民。
当前农民整体科技素质较低的现状。在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占到40%以上,从没接受过科技教育的则在70%以上。大部分农民科技意识弱,农业短期行为严重,习惯于自然、半自然的经济方式和传统的农业劳作方式。许多农民信息闭塞,缺少接受教育、获取信息和提高发展能力的机会。要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必须接受科技知识教育。
江苏农业科技教育状况分析
江苏农业科技教育在东部沿海地区有一定代表性,对全国其它地区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江苏农业科教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结合定性的资料整理与归纳,探寻影响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影响因素
影响江苏农业科教水平的因素很多,考虑到影响因素连续数据的可得性,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样本数量及其时间序列的要求,笔者通过对《江苏统计年鉴》、《江苏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江苏省教育厅、农业厅、科技厅政务公开信息等原始数据资料的筛选、整理,借助SPSS13.oforWindows软件的因子分析工具,在剔除了再生共同度和相关性系数低的指标后,选择2001-2007年间的31个指标构建江苏省农业科教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层级关系如下:
一级指标为目标层,反映江苏农业科教水平状况(A),二级为科教宏观指标(B1)、农业现代化水平(B2)、农业实用技术人才拥有量(B3)、农民文化程度(B4)、各级科教主体毕业生人数(B5)、农民科技信息水平(B6),三级分别为B1的农业总产值、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外商农业直接投资额、户均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平均每人全年总收入、一产从业人数、粮食产量、初级产品出口额和农副产品成交额,B2的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每亩耕地施用化肥量、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和农用柴油使用量,B3的农业技术人员数和乡土人才数,B4的农民文盲比率、农民小学比率、农民初中比率、农民高中比率,B5的职业中学毕业生数、成人中专毕业生数、成人中学毕业生数、成人技术培训学校毕业生数,成人初等学校毕业生数、网络教育毕业生数、普高农学毕业生数和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数,B6的农业科学图书出版数、农村每百户拥有电视机数和农村每百户拥有电脑数。指标体系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直接和间接的反映了诸要素对农业科技教育水平的影响。
(二)统计结果及简单分析
运行SPSS13.oforWindows软件的因子分析工具,对原始数据作适宜性检验,其中相关性系数在0.38~0.96之间,再生共同度在0.713~0.981之间,KMO值为0.853,Bartlett球度检验值为2415.428,相伴概率为0.000,高度显著,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在“提取”项中选主成分分析法、因子未旋转解、特征值>1,在“旋转”项中选方差最大,在“得分”项中选回归分析,确认运行。输出的变量相关系数>1的特征值有5个,其中前3个总和即>85%,于是按原设置重新运行软件,取因子数为“3”。 最终输出结果如下:F1特征值为12.005,对总方差的贡献度为38.726%;F2特征值为10.967,对总方差的贡献度为35. 379%;F3特征值为4.098,对总方差的贡献度为13.215%;累计贡献度为87.32%,亦即共同解释了原始变量标准化方差的87.32%。在第一主因子上载荷较大的变量有成人中学毕业生数(0.941)、普高农学毕业生数(0.935)、农业技术人员数(0.913)、乡土人才数(0.913)、职业中学毕业生数(0.902)、一产从业人数(0.871),农村每百户拥有电视机数(0.833)、农业科学图书出版数(0.781)、成人技术培训学校毕业生数(0.754)、成人初等学校毕业生数(0.721)和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数(0.668)。这些指标主要反映农民接受各层职业科技教育及获取科教信息的情况,可命名为农民职业科教因子。从权重来看,其水平并不高,说明职业科技教育对江苏科教发展的核心支撑作用并不很强。在第二主因子上载荷较大的变量有有效灌溉面积(0.936)、农副产品成交额(0.917)、每亩耕地施用化肥量(0.867)、户均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0.842)、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0.805),农业机械总动力(0.767)、初级产品出口量(0.738)、农用柴油使用量(0.679)和平均每人全年总收入(0.650)。这些指标主要反映农民科教的支撑条件及科教水平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可命名为农民科教支撑与效用因子。从权重来看,其对农民科教的影响较大,这一方面说明江苏农民收入增长与农业机械总动力等投入对农民科教的推动作用、农民科教水平提高对农业经济效益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限于农民科教专题资料搜集的困难,使用公开出版或公布的权威的间接资料反映专题研究有一定的统计偏差,需要借助其它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判断。在第三主因子上载荷较大的变量有农民高中比率(0.844)、农民初中比率(0.826), 成人中专毕业生数(0.759)、农民小学比率(0.639)和农民文盲比率(0.512)。这些指标主要反映农民文化程度对科教水平的影响,可命名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因子。从权重来看,其对农民科教的影响较弱,说明江苏农民的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民科教的发展。
江苏农业科教存在的问题
认识不足。各级政府没有充分认识科教的巨大经济功能,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领导干部侧重抓农村基础教育,把中小学升学率作为衡量农村教育绩效的重要标准。农民对农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及自身科技素质提高重要性认识不足,习惯于传统生产方式,缺乏学习热情,普遍存在“厌学”情绪。
组织不健全。政府无专管职能部门,缺少统一规划、组织管理和部门协作。农业、教育、劳动、妇联、共青团、政研室等多头管理,各自为政,调控失衡。组织工作散、乱、空,培训盲目、随意、无序和重复。
保障不力。缺少完善的农民科教政策和制度体系,没有对各级政府职能、科教各当事人作行为规范。没有专项教育经费及激励机制,办学条件简陋,农民参培机会成本大,预期收益不明,不愿培训。
基础薄弱。教学机构经济基础、教学设施、培训场地等不足,师资力量不强,缺少有理论、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
内容、形式脱离实际。教学内容与生产脱节,缺乏农村劳动特色,学不致用;教学形式单调、呆板,以电视、广播为主,缺少针对性、实效性,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竞争不规范。办学体制开放以后,培训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办学机构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打算,不重质量,靠“坑、蒙、拐、骗”诱导农民学习。农民学而无技,难收实效,积极性受挫。培训学校形象受损,招生困难。
宣传不力。电视、报纸、杂志、出版、广播等传媒是农民科教的有效途径,但宣传版面、播放时数及广度、深度不够,出版书籍的质量不高,一些单位受利益驱动,科教刊物夸大其词、空洞且不切实际,不适合农民口味,趣味性差。
农民自身问题。青年农民多外出打工、经商多,从事农业生产非老即少,科技素质低,对新技术弄不懂、不会用,用老经验经营,增加了教育的困难性。农民获得新技术与市场信息的主渠道往往不是来自政府和媒体,而是身边熟人和亲朋,生产的盲从性大。农民收入少、积累少,对科技对生产带来好处认识不足,主动拿钱参培少,接受教育被动。由于平时忙于耕作,闲来经营小生意,集中学习时间少,工学矛盾突出。
提高农业科教的思路
(一)思想重视
要站在农业现代化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民科教的重要性,把其纳入农村发展的战略重点,同时应充分认识到它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必需环节。农民科技素质低,科技成果就无法形成现实生产力,农村经济就缺乏根本动力。要认识到产业化是农业经营方式的根本转变,其核心是依靠科技实行全要素集约经营,它需要教育为产加销、贸工农各环节提供各种人才。要认识到农业市场化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农业必需按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需求确定产业并组织生产。教育要培育农民的市场与开放理念,打破封闭保守的自然经济模式,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引进优势因素,借助外力,发展自己。要认识到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大批农民从一产分离,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促进农业现代化,必需靠科教促使科技应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要认识到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客观上要求农民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接受新技能培训,农民教育是终身教育。最后,要认识到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力资源主体在农村,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根本在于教育。
(二)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应成立农民教科领导小组,组织各相关部门参与,统一规划和协调。农业部门是最深入农村、贴近农民、了解农民的部门,应作牵头主管,由其他部门配合,形成一个政府统筹、部门牵头、培训单位实施、社会广泛参与的组织体系。完善科教市场管理机制,各类科教资源要公开平等竞争,凭能力发展,以提高科教效率。教育单位应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完善教育计划、实施、检查、督导等管理。通过产业化经营、合作经济等形式有效组织农民,提高农民科教的组织化程度,提高教育覆盖面。
(三)科教平台体系构建
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合力,根据“分级负责、分层管理、分级教学、明确责任、互相协作”原则,构建一个由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开放运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相互协调、功能齐全的科教体系。其中,高职院校负责中高级农村科技人才培养,农广校、函大、科普学校、科普活动室、夜校负责成人教育,大众传媒、多媒体、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负责函授教育,培训中心负责实用技术、绿色证书、跨世纪青年农民、职业技能、转移就业等培训,科研单位、推广机构、中介组织、龙头企业负责短期培训,示范基地、示范户侧重适用技术示范推广。在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增设职业教育培训课,对完成文化课的初、高中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未来合格农民。
(四)科教保障体系建设
第一,立法保障。应通过立法确定农民科教地位,明确政府机构、人员及经费职责,确保科教权益、秩序,规范科教行为,避免人为干预的随机性。第二,政策保障。政府应制定系统的科教政策,规范、引导和激励科教行为,并在办学机构资格、办学环境与公共服务上给予保障和扶持。应对公办科教机构的编制、人员给以保证,鼓励民间组织、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参与培训,对重点领域给以教育补贴,对获得科教证书的农民在选干、项目配套、资金投入、土地流转、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产后服务等方面给以优惠政策待遇。第三,经费保障。应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民间资本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政府的科教投入要稳步增长,幅度应大于国民收入增长,支出结构应向科教倾斜。应整合扶贫、教育等资金设立专项科教经费,在二、三产业设立支农基金,由农业项目划分一定比例科技专款,对企业、个人投入科教的资金算作税前开支。允许受教者以适当形式参与科教投资,允许教育单位按人均培养成本确定收费标准。允许科技建筑用地按公益事业用地办理。第四,教学资源保障。应建设必要的校舍、场馆、场地等基本教学设施,建设现场示范教学实习基地,配置电化、远程、网络、声像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整合文字、音像、书屋等资料库,制作文字教材,录制广播电视教学节目,开发特色课件,形成软硬件结合的教学资源保障体系。第五,师资队伍保障。应选聘思想觉悟、专业理论、操作技能、口头表达能力和事业心强的、热心科教的科技骨干为专业教师,聘请专家指导科教工作。通过业务考核、在职与脱产培训、专题研讨、外出参观等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农民科教师资队伍。第六,农民参教保障。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引导、鼓励农民参加科教,激发其学习热情。如对参教农民免费住宿、收成本就餐、减免学费、凭结业证书推荐就业等。
(五)教培单位的管理机制建设
第一,树立正确办学理念。以质量促规模,以规模求效益。让更多的人接受高质量科技教育,让发达地区农民普遍掌握农业产业化所需要技术,让不发达地区农民普遍掌握一两项脱贫致富技术,通过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实现教培的效益目标。
第二,需求市场分析。伴随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由单纯种、养殖向种、养、加结合、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农民专业技术需求多样化。多数学习者希望接受时间短、见效快的实用技术培训,应满足教育层次需求的多样化。教培单位应对市场需求信息进行搜集、加工和整理, 选准适宜当地的科技项目,对项目可靠性、适应性、效益性进行综合评价,按市场的价值标杆指导项目选择,接受政策与市场规律的双重调节。
第三,适合的科教内容。根据市场需求,实施分层教育。对技术、推广人员进行高新技术教育;对初中、高中毕业生等未来新增劳动力进行学历和职业技能双重教育;对复转军人、初高中青年进行自主创业教育;对基层干部进行职业或成人专业教育;对有一定文化、35岁以下农民进行非农转岗技能培训;对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应根据当地主导产业,实施短期实用技术与绿色证书培训。对贫困农民和妇女进行扶贫和妇女技能专项教育。所有科教培训还须增加科普宣传、思想文化、法律政策和卫生健康等教育。内容涉及技术、法律、管理、加工、营销、服务等各个方面。 第四,采取相适应的科教形式。针对不同的受教群体采取灵活的科教形式,全日制、半日制、白班、晚班、电视讲座、函授、网络等多层次、多渠道、多学制教学。中、长班采用集中教学;短期培训采用分散教学,送教下乡;时间不固定采用远程教学,通过信息网站把科教信息送到千家万户;文化水平低的则应采用基地示范教学;季节性强、技术急需采用现场教学,通过田头会诊、现场指导、技术讲座解决疑难问题。转岗、转业采用订单、定点或定向教学。
第五,注重教师教学管理。这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其一精编教材。教师要融汇贯通,编写成易于农民消化、吸收的通俗易懂的乡土教材。其二简化科技理论。教师教学要深入浅出地讲透理论,在有限时间言简意赅地把最基本、最精粹、最核心的知识简明的传授给农民。其三强化技能训练。使用挂图、模型、实物、教具等直观教学,用讲解、操作、指导、再操作反复训练,熟练操作技能、技巧。巡回辅导中,要结合农民各自生产中发现的新问题,沿知识再现与形成过程,对农民进行释疑激趣、解惑启发、深化理解。在总结教学中,要引导其获得启发、积累经验、吸取教训、生发联想,用现身说法在互教互学中切身感受与体验,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升华。其四细化科技规程。教师要把知识归纳、整理、概括,简化成生产时间表、活动顺序表,农民生产前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试就灵、一用就富。其五教学过程管理。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彼此交流授课技巧,共同提高;组织教师教学观摩活动,提高教学水平;开展教师的教案、教具评比,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手段;实行教师教学考核制。
第六,内外部竞争管理。教培单位要积极参与外部竞争,适应、驾驭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通过开放竞争,整合优势资源,协作发展。要把竞争机制引入内部管理,打破平均主义,把招生、培训、管理教学多项指标分解到人。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靠办学队伍的整体实力参与市场竞争,发展壮大自己。
第七,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公正的考核、评估,按实绩对有成就者晋职、奖励、提拔重用。鼓励教师在教学外积极为农民服务,从事技术指导和推广。鼓励教师大胆采用“包村、包户、包教、包会、包生产、包经营、包创业”的六包科教模式,对成效显著、培训、扶持大批科技示范户和致富能手者给以重奖。同时,也应对学习优秀的学员给以表彰和奖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