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

时间:2022-07-02 01:53: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美术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

第1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反思性教学;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079

近年来,教师自我反思能力成为世界各国备受关注的,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师主动参与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果和专业素质发展的积极手段。反思的过程常常孕育专业发展和能力的结构性螺旋上升,它其实是教师自身完善的过程,同时促使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小学美术反思性教学,就是指在《美术课程标准》指导下实施的,它以教师和学生的“思”为核心,以全体学生“学会”“会学”为目的,教师通过反思调整教学,学生通过反思调整学习,并强调“思”与“练”的结合,通过补救性的活动练习来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美术课反思性教学如何实施呢?笔者通过自身对“反思性教学”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教什么

“教什么”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反思,小学美术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到《美术课程标准》中探寻,但也不能一味地依据《美术课程标准》。“教什么”是必须在课堂中对学生付诸实践的,课前必须进行周密的计划,不仅要考虑国家课程中总目标和课程计划、学校的整体工作方案,还要考虑本校该年级儿童的实际接受能力,再确定适合本校学生的具体教学方案。在教学后要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反思每一节课的目标设计是否合理、到位,是否已经贯彻美术新标准的精神。通过调查与分析,笔者发现当前许多美术教师都在落实教学目标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教学内容安排过多,造成“面面俱到”而无法落实的被动局面。比如三年级上册的《四季歌》是一节综合实践课,有些教师就把它压缩成一课时,整节课既要介绍一年四季的知识,又要讲述诗配画、画配诗中所体现构图与意境的知识,所包含的容量很大,那一节课怎能涵盖得了。可想而知,上课肯定造成“面面俱到、蜻蜓点水”的局面,给予学生的信息量越多,学生越措手不及,无从下手。

其二:教学目标没有落实到每一个学生。比如四年级上册《台灯设计》是一节设计应用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很开心,制作过程乍一看人人干得热火朝天,兴趣盎然。制作效果也不错,巡视教室,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还有部分人的手就一直闲着。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来说,这节课对他们来说就是空手而归,没有学到什么,教学目标其实只落实到一部分学生手中。

其三:想当然地删减教学内容,造成无法落实教学目标。比如:三年级上册的《立体造型》课,很多美术教师想当然地删除,想当然地认为学生会不喜欢。其实,儿童的能力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他们对创造性的主题都会很喜欢。还有写生类的课业,比如四年级上册《生长的植物》是一节写生课,笔者也很回避这节课,因为怕学生根本不喜欢。可结果正相反,学生很积极地带来写生的盆花,自觉地分组而坐,在课上表现得既细致又专注,而且画的作品也不错,并且还要求下节课继续画写生课。

二、怎么教

怎么教?考虑的应是“如何将目标有序、分层进行落实”的问题。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应通过反馈着重对教学的大、小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及时反思。及时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随时反思,不随机应变,课前计划就有可能与实际教学脱节,找不到切合点。因此,教师不能迷恋教学计划,应根据课堂实际,随时对目标的现实状况进行反思,以便及时调整计划。如:笔者在上三年级下册的《星星闪烁》一课时,按教学计划第一环节是先让学生剪不同形状的星状;然后欣赏星状图案,讨论设计方法,再设计星形图案。可是在上课中,学生对第一环节的剪纸热情有余,有一部分学生不会折,那着急的表情让P者很受感动。本来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回顾与感知以前学过的知识,引出新知就行了。看到这种情形,笔者及时地做出调整,第一课时就研究剪不同折法、不同样式的星星,学生一阵欢呼。由此可见,教师在落实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及时调整,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这样,既用于培养教师对教学的反思能力,也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反馈教学,提高监控能力。

三、学会没有

对“学会没有”的反思也就是对教学实效性的反思,我们的教学必须对这个问题进行反思。因为,不少教师只考虑把知识传输出去,不考虑如何收集反馈信息。没有体现出“双边”活动意识,致使相关目标不能落实。又有许多教师总以为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而实际效果与他们想象的却有一段距离。因为他们往往凭自己主观的臆断,而忽视了对教学中所有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为了便于反思“学会没有”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全面了解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中加强教学反馈。反馈只有在制定目标时预先考虑安排好,才能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合作学习――课堂作业展示――组长检查”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有层次的反馈。通过面向全体的检查,使教师能了解到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反思,就可采取相应的对策。反思原理指:“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因此,教师只有通过反馈,通过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才能实现对教学的控制。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是调整教学计划合理与否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评价目标是否完成的基本途径,也是优化目标,调节后续教学的有效手段。

“学会没有”怎样衡量呢?一是学生的自我评价,首先这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评价。自我评价环节也是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一种体现。二是课堂中的具体表现。三是课堂作业,这其实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综合起来,是贯彻“新课标”的一种综合评价方式。

第2篇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分析

1.审美价值取向大千世界每一种事物的存在都有其价值性,我们应该学会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因此,小学美术教育更应注重增强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比如,毛毛虫化茧成蝶就是一种,这种没不仅体现生命力顽强,还表现在它的坚持不懈,而美术就会将这种美呈现出来。为此,小学美术教育则是引导学生发现美,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

2.教育价值取向美术教育不但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还是实现美育教学的重要手段。美术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所具备的的教育价值是很明显的。小学的美术教育实际上是以美术技能的讲解来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而达到对学生的美育教学。

3.创新价值取向不管是国家而言,还是对个人来说,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美术自身就是一门发现美和创造美的实践活动,它是人们情感表达的艺术载体,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小学的美术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对新事物的探究,挖掘出他们的创造潜能。所以,小学的美术教育会更应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

二、提升小学美术教育价值的途径

实现美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要提升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故而需转变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1.更新传统小学美术教学的方法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必须充分意识到自身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性,因此,小学的美术教育者需重视“教”的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以往的小学美术课堂上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画学生仿”,在课堂上,教师负责灌输知识,学生则负责接收知识。美术课堂上,教师只顾一味的讲解,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现代小学美术教育则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围绕学生展开课堂教学。其次,美术教育自身需强化美术知识的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多加进行教学工作反思和教学课程研究。小学美术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和学习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美术知识。最后,教师需更新传统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同时,美术教学者还应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之上探究新型的教学方法,切实为学生着想。

2.改变学生美术课堂的学习方法改变学生美术课堂的学习方法是提升小学美术教育价值的重要措施。传统课堂上,学生常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独立性与自主性,最后导致学生空有一肚子的知识,却不能理解生命真谛和生活意义,更不能做到学以致用,美术教学失去了原有的教育意义。传统的美术课堂上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部分学生存有侥幸心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强。所以,必须要打破传统的学生课堂学习的模式,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成为美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为主导者。除此之外还需注重挖掘学生们的创造性潜能,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所有的科目教学都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并且还在课程设置增加了实践活动,这无疑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起到了重大作用。

3.落实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工作倡导教学反思就是让教育者意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从而做到对症下药。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教学的批判性思维:一是教师需要端正自身态度,对于教学知识,不可盲目的相信权威,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敢于提出质疑,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要做到有勇有谋。二是教师应该做到虚心受教,多进行具有意义性的学习。三是提倡发现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这是形成教师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方法。四是教师需进行自省,学会自我反思,强化自我学习意识。此外,小学美术教师还应积极落实行动研究工作,主要包括深度探究教学活动是否对学生的学习发挥正面作用,教学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遵循了教学大纲等等,这些工作的落实都对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期望上文对小学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一系列探究分析能够为现今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提供帮助。通过对小学美术课程的特点、小学美术教育价值取向以及提升小学美术教育价值的研究,笔者认为小学的美术教育价值取向就有多样性,并且与教育密切相关,因此,小学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应注意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发展,尽早形成并完善“各取所需,多元并存”的格局,从而提升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美术成绩。

作者:银单位: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南古镇周庄小学

第3篇

【关键词】新课标;课改;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工作的大力推进,中小学的美术课程也进行了新一轮的课改,以平民性和普及性作为美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着重培养中小学生情感、艺术美感、注意力、文化底蕴、意志力及陶冶情操等非智力方面的素质能力。面对新课改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成为教师面对的巨大挑战,因此,加强和提升继教培训效果成为继教工作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一、本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伴随着中小学课改的进一步深化,新一轮的美术课堂改革在各校相继展开,因各教师课改意识和知识架构的差异,各校美术课改成效参差不齐。教师是新课改探索者和实践者,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本区教师的素质教育能力还不成熟,尚缺少成功案例可供借鉴或引以为范。因此,需要区内美术教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于新课标课程的研究和课堂文化探索,探索较为专业和系统的教学模式和实施方案。

传统的中小学美术课程主要是以提高技巧训练为主,强调专业要求,造成多数美术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日趋减弱。而现阶段我们针对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培训工作主要是以新课标解读、通识培训和理论学习为主,以专业课堂教学操作和现代教学技能运用知识为辅。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必须创新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进一步渗透课改理念、提升课改意识和教研能力,特别是对于边远的专业教师少的中小学(如城北镇、三角镇、长沙镇),更需要得到专业与教学综合能力的培训,因此,教师继培训更需关注这方面内容。

二、对中小学美术教师继教内涵的思考

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包含接受外在培训及自身的内在提升。

(一)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意识创新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沟通过程是创造的过程,也是奠定每一个学生(包括学员)学力成长的过程。在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过程中,应该将创新意识优先研究。要具备一种意识:培训应当是教师与学员通过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沟通、信赖来发展合作精神,共享知识经验、实现自我超越。在职教师要积极参与培训,实践在职继教培训课程,一边教学实践一边总结反思。渗透创新教育,思考如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创设最适宜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二)中小学美术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有效提升综合素质,应该站在全面的角度来看。首先,美术教师应该将本专业水平与能力进行全面提升,将创新教育理念与新课标中关于美术课程是“以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理念有机结合。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对个人经验的独特贡献。教师应将课程性质、课改理念、课堂生成预设、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创新设计,使课堂设计方案集中指向新课标框架下的课程目标,力图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自身也应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教育技能,从而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联系纽带;多渠道学习,找到自身发展的切入点,使知识整合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掌握本专业各项知识,而且要将综合性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全面检视,不断自我完善。

三、对本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建议

(一)继续加强课改理念的渗透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在原有课标解读通识培训课程下,强调对新课程标准、课程人文性质、课程价值及总目标等理念渗透,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切实贯穿于每一次培训课程之中。重视探究建立“双主体”的对话,减少灌输,强调探索。从美术的本质去探求美术教学的价值。

(二)创新培训模式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师不仅要看“教”、还要看“学”,即以学定教。教师培训也应该改变流于形式的我讲你听,采用培训教师与学员双向管理模式,全员大课堂专题讲座、分组活动互动学习、实践观摩交流、个人自主内化学习、借助网络平台构建班级论坛等多种形式。培训可分阶段进行:理论培训-互动学习反思-实践观摩-成果交流。围绕我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相关的课改探索案例、课堂观察、校本教研、活动设计、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主题进行探讨,强化学员参与感,提高培训效益。

(三)注重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训指导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很多时候是通过教学方法展现的,教学方法是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纽带。教师必须要有创造性思维,教会学生展开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师还得有高度的洞察力和灵活性,随时变换教学方式,帮助实现课程目标。因此在培训中要注重学员课堂教学能力的培训指导,创设多渠道的实践交流,强调学员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实践,教学相长、共同探讨、交流互动、经验分享,让学员在培训中学习、在实践反思中成长。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教育科研已经被推到了前沿,继教培训使命更为重大。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进行美术教师继教培训,不应该站在简单的地方来看问题,应该贯彻教育培训创新意识,把握新理念,加强对学员多元文化培训的渗透。如果美术教师把美术知识和技能凝固成一中无生命的物体,采用传递的方法让学生强行接受,就会忽视美术具有传递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功能,割裂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漠视了学生对实际情况的需要,特别是对情感体验方面的需求。其理相通,在对教师培训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从学员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更加注重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才能真正自如地驾驭美术课堂。

参考文献:

[1] 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第4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合作学习;运用与探究

如今,我国有很多地方的小学美术教学都开始推行合作学习模式,但是,很多地区合作的效果不是很好,这值得我们去反思、去突破、去完善,所以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

一、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

学生都处于相同的年龄阶段,他们交流合作非常容易方便,学生之间可以畅所欲言,他们能够说出自己内心的真正所想,并且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可以减少他们学习的焦虑感,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个性。

2.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交流的机会

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多种思想的抨击与融合,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在课堂上,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讨论,他们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与他人的想法进行融会贯通,从而可以取长补短,创造出很多美术思维。

3.有利于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学会了接纳他人、宽松他人,他们能够认真思考他人的想法,并且给出乐观的评价,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培养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加强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措施

1.科学分组,合理安排座位

老师应该根据每位小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科学分组,根据小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强弱进行分组,这样学生之间就可以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取长补短充实自我。

2.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程序

教师应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和次数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在课堂上,应该分配学生适当的讨论次数,并且合理安排每次讨论的时间,教师应该掌控全局,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及时了解学生讨论以及学习的状况。

3.培养合作精神

老师应该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他们自信、乐观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勤于合作、宽容他人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一种和谐互动的合作氛围。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我们要清楚地知道,我们是为了学习而合作,而不是为了合作去学习。

第5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传统的教学更加倾向于教导学生更好地与人和社会相处,却不重视教导学生如何与自然相处。随着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生态意识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推动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与建设。

一、引导学生认识与感受生态的美

从本质上说,美术是一门研究美的学科,其中充满了美的形态、形象和意识。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与感受生态的美,要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的美好,使学生逐步产生维护生态、向往生态的宝贵意识。

以《田园风光》的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让学生感受美丽的田园风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给学生展示生态破坏后的田园风光。通过对比,学生就可以认识到只有维护生态、尊重自然,才能够保持美丽的风光,才能够享受更加美好的自然氛围。基于此,学生才能主动地维护生态,达到生态道德教育的基本目标。

二、注重引导工作

教师要注意小学生的意识与能力都相对不足,还无法产生足够高的意识。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工作,需要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让学生逐步产生生态意识。

例如,在《春天在哪里》的教学中,教师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后,可以给学生展示生态被破坏的具体图片。具体地说,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幅树叶凋零的图像,并询问学生春天在哪里。此时,学生会产生一定的疑问,因为教师所展示的图片并没有反映春天的景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造成了图片中的景象。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领悟到,只有维护生态、减少污染,才能拥有更完美的生态环境。基于此,学生得出春天来自于对生态的维护,来自于人类共同的努力。此时,学生的生态意识已经形成,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得以实现。

总的来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符合时代的发展与变化,理应得到教师的重视。因此,教师需要在本文研究基础上不断总结与反思,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以此推动教学发展。

第6篇

关键词 美术课堂 问题意识 有效性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问题意识”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信息,发现学生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和不足,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美术课上不少学生处于“懒洋洋”状态,两只耳朵竖起来只是一味地听老师讲解,思维缺乏活力,尤其是不能主动地提出问题。因此,要创设出一个个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于是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一次“学区培训课”磨课过程,发现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息息相关。

一、课堂剪影

《鱼的纹样》是苏教版小学美术第十册第十二课的内容。我在两次磨课中,意外发现环节设计稍加改动,学生的“问题”就会层出不穷,课堂教学效果也就截然不同。

第一次磨课:在课前花了很多时间在多媒体课件上,以海洋中各式各样鱼的图片揭示课题――鱼的纹样,试图激发学生欣赏图片带来的疑问――花纹暨纹样,结果学生不会概括鱼的纹样种类,导致课堂气氛并不热烈。

第二次磨课:在课前,教师用卡纸自制了一条带有各种花纹的鱼,并在黑板上示范。导入新课时,学生直观地看着,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发言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这节课,在导课、新授、小组讨论过程中得到了互动。

二、原因产生

1.对于这两次磨课,课后经行了反思。课堂提问次数观察统计:

第一次磨课的教师示范环节,学生的提问效果明显没有第二次磨课有效。在第二次磨课中,教师能提供较多的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通过教学活动来得到验证“问题”。这样就能让这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成了教师的无形示范,轻松地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2.对于学生在美术课中的提问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五(1)班学生(40人)美术课提问情况调查统计:

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问题意识并不强,没有更多地去思考问题。教师应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平时总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掌握,忽视了对知识产生、发展的展示和探索。课堂上未能营造教学氛围,创设情境教学。长期下去,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提升,想像力、创造力在无形中被遏制,必然会影响我们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学会反思

第7篇

要认真总结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深入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要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搞好基地建设,抓好课题研究。本学期美术学科教研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国教学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充分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实施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实践。

二、主要工作

(一)更新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1、进一步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更新教学理念,明确课改方向。在改革的实践中进行理论探索,在实践积累中进行理论创新,在教改实践中反思。通过学习和培训、实践和反思、改革和创新,全方位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提高教育教学认识。开放教育观念、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教学空间、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教育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

2、认真学习和研究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搞好课改年级课教材的集体备课,并结合课堂教学组织观摩研究课。

3、学习有关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推进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

4、应用现代教学理论开发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认真组织学习教育理论刊物、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一切学习资源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

(二)改进教研方式,做好教学工作。

1、组织学科新教材的培训,组织教材分析和教学研究,领会新教材的结构体系和单元教学要求。

2、组织教师学习《市美术学科教学建议》。

3、注重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日程安排

月份

1、召开全体美术学科教师会议,布置新学期教研工作。

2、一年级苏少版课标本教材以及四年级教材的培训工作。

3、美术学科协进组活动

月份

1、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研究课、教材教法研讨座谈。

2、学科常规调研。

3、美术一年级集体备课。

4、小学美术学科协进组活动

月份

1、新教材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2、课题研究工作。

3、小学美术学科协进组活动

月份

1、组织参加市中小学美术教师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

2、小学美术学科协进组活动

3、课题研究工作。

月份

1、课程改革经验交流座谈会。

2、参加市区美术学科专业委员会理事会议,商讨下学期工作。

第8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纸艺课程;教学;纸艺作品

小学美术中的纸艺课程是小学生美工的重要构成要素,对于小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与提高,学生感性经验的积累以及审美情感的激发都有促进作用。但是,我国的小学美术纸艺教学还存在一定问题,一些教师过于强调运用纸艺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忽视了学生对于纸艺作品的欣赏,不能有效地利用小学美术纸艺课程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因此,本文以小学美术纸艺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为题,试图将小学美术纸艺课程中的动手与动脑两个环节进行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小学美术纸艺课程价值的发挥。

一、重视所欣赏纸艺作品的选择

发挥小学美术纸艺课程的价值,要将纸艺作品的欣赏与制作结合起来。在引导学生进行纸艺作品欣赏之前,教师要选择合理的纸艺作品,使其作品的含义在小学生的认知与理解范围之内。一般来讲,教师引导学生所欣赏的纸艺作品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纸艺作品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当一件纸艺作品呈现在小学生面前时,我们应使小学生在第一时间感知纸艺作品的内容。不是所有的纸艺作品都适合小学生进行欣赏,受民族习惯与地域风俗的影响,许多纸艺作品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分离。如果我们仅从自身的认知水平出发,为学生挑选一些名人名作,这对于小学生的纸艺欣赏来说是不利的。因此,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纸艺教学时,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审视可以选择的每一份纸艺作品。通常我们可以选择小学生所熟悉的中国剪纸,新年时张贴的中国窗花,“福”字与“喜”字等等,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童趣的作品,比如说金凤杰的《遛鸟》等让学生欣赏。

第二,纸艺作品要具有美术价值。小学美术的教学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引导小学生对线条与色彩、美术构图等进行初步认识,使学生在进行纸艺欣赏的同时了解影响美术感的多种因素。因此,在对欣赏作品进行选择时,教师要从作品的特点与教学的目的出发,为学生选择具有美术价值的纸艺作品。比如在进行纸浆画的选择时,不仅要考虑作品的内容与色彩,还要关注平面与半立体、立体作品的区别,使小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纸浆画的肌理美。比如说刘杰的《梅》。

第三,纸艺作品要具有一定的人文价值。小学美术纸艺教学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心态,用正确的世界观看待周边事物。

二、创设良好的纸艺课堂氛围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进行纸艺教学,需要一个宽松与自在的学习环境。只有在相对自由的课堂氛围之中,学生面对不同的纸艺作品,才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加强对纸艺作品的认知。创设良好的纸艺课堂氛围,主要应从人文氛围与物质氛围两个方面进行。所谓的人文氛围,主要是指小学美术纸艺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做学生的良师,在课堂下做学生的益友。在这样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学生可以在老师面前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更好地与其他同学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共同致力于审美能力的提高。其次,教师还要注重纸艺教学物质环境的打造,将一些学生了解的纸艺作品张贴于教室的合适位置上,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受到纸艺作品的感染,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纸艺作品的美,更要使纸艺作品中的积极的人文精神对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起到引导与规范的作用,在看到纸艺作品时,进行自我行为的反思与规范,令纸艺作品的价值得到发挥。

三、培养学生的纸艺作品制作能力

在对纸艺作品进行欣赏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模仿一些有意义的作品动手进行制作,使学生将对纸艺作品的喜爱化作行动,并以这份热情为动力开发属于自己的纸艺作品。教师还可以对一些通用的纸艺作品制作技巧进行传授,在教学内容允许的情况下,应为学生设置一个具有吸引力的话题,促使学生进行纸艺作品自主研发。比如说学习《会动的小纸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纸人的制作,而纸人的表情与具体形态可以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使每一个学生找到学习纸艺作品的价值,在制作中找到纸艺带来的快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将折纸元素融入纸艺课堂中来,使学生通过折纸、剪纸等多种元素的融合创造一个会动的小纸人,发现纸艺作品的奥妙。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是我国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构成要素,纸艺是小学美术的重要内容。加强纸艺作品的欣赏与制作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笔者对小学美术纸艺教学的方法进行了上面的几点分析,希望小学美术教师重视纸艺课程的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纸艺欣赏与制作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活动式教学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两种形式

(一)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注重学生实践性学习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在“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列入学校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意味着我国教育实践开始从哲学层面发生一些本质性变化,这也符合西方实用主义哲学代表人物杜威的“艺术的生成最终需要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实践美学”思想。

1.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的选择从“整体”上考虑。任何主题的探究都要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因此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活动式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及道德修养为前提。科学的将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生活相结合,让美术教育科学吸取“多元素养分”,激发美术教育参与者的艺术灵感。同时以美术教育特有的影响力回馈美术教育参与者乃至整个社会。

2.活动式教学本身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感受过程,让学生在“做”、“考察”、“实验”、“探究”从而获得整体的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活动式符合新课改提出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进行多元互动过程的教学观,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3.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及以受教育者为本位的校本课程开发机在我国的制定。使得中小学美术教育更具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学校特色。因此中小学美术教育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活动式教学也不断“特色化”。综合实践活动更具生成性、开放性。

(二)课外活动

20世纪80年代国家教育部公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指出“课外美术小组活动、全校性美术参观是教学工作的一部分。”1992年国家教委《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首次将“活动”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并与“学科”列为两类课程。进入第八轮新课改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国家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由此我国教育领域活动式教学中产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外活动”两种主要形式。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活动教学激发美术教育新思路

首先,教学要注重通过经验的获得与重构来学习,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目标,打破了传统的学科框架,以生活题材为学习单元,并且可以结合不同地区的特点选择与开展活动,对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教育目标、评价、教育形式与内容更加灵活多样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小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渴望探索和自由创作,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其次,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拓展活动式教学,要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锻炼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不但重视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且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从而既有利于学生美术素质的培养,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最后,“艺术高于生活又源于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地球变成一个村落,信息传递的快捷使不同地域的人群沟通与交流更加便捷。美术创作也逐渐摆脱空间限制,对不同地域、不同风格艺术作品的借鉴,受不同艺术形式的影响,当代美术创作可以涉猎、融合的元素也不断增多。因此中小学美术教育开展教学时应使美术教育中每一位参与者摆脱空间限制带着探求的目光去发现世界甚至是整个宇宙的爱与美。

作者:蒋雯单位:长春师范学院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和谐课堂

“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一来先生收获很少,二来学生苦恼太多。”这是先生陶行知对教育的观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在今天看来仍然充满着崇高的教育智慧,这个观点表达了先生陶行知对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及他们地位的论述是非常具有现代教育色彩以及民主平等观念的。在知识经济的到来的今天,我们已经逐渐的意识到,要使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尊重知识,珍惜人才,做好教育工作。新的时代号召着现代化教育方式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号召着小学美术的和谐课堂。

课堂是课程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所组成的一个共同生长、相互影响、彼此融合的一个整体的教育文化“生态系统”。课堂就是这个“生态系统”,系统中教师是联结课程与学生的最关键的纽带。课堂不仅是教师教授知识、探究知识的舞台,更是师生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舞台。而作为主体之一的教师更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美术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更清楚的认识到课堂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互动生成与师生共同成长和发展的舞台。

一、和谐美术课堂的重要性

怎样才能使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达到和谐?我认为,美术教学的和谐应建立在本学科的特性基础之上,从发展的学生个性角度出发,美术学科课堂教学结构应灵活多样,充分体现其人文性和工具性。对此,有必要重新认识美术教育和教学的意义,了解美术教学应该教些什么,学生应该学习些什么和怎样去学的问题。

概括起来,美术学科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运用美术形式有效地传承文化;2.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3.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全;5.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

美术的文化价值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程,所以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学习美术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学生们就没有“想学”美术这门课程的正确观点和心理。诚然,在基础美术教育的领域里,了解、认识并进行美术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建立有效的教学理念,通过和谐的方式和行为,促进学生的情感、智慧及创造力的发展。该方式和行为应该是丰富、愉悦和轻松的,其过程是轻松、愉悦的。我们对美术教育放弃不用或着把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或“生产形态”,都是不当的观点。正如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在说到美术的价值意义时认为的: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罗恩菲德的观点表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是艺术的目标,而不论艺术适用于哪个领域,这样就是达到艺术培养的目的了。

二、如何构建和谐美术课堂

1.做好课前备课的工作

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对教学内容优化,即对教材的优化。教材是教师教授课程的出发点,但是教师不能照搬教材上的所有内容,要把教材中的知识点分为重要和非重要的两种,重要的要在课堂上详述,并多举几个循序渐进的例子,让学生能充分的理解;非重要的可以简单说明或者让学生课后自学。这样有目的的教学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其次,要预备好教具。引导是美术课的目的,通过美术培养学生审美观,因此要多引导学生谈感受,而非教师把已有观点强加学生头脑,时刻牢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教得多了,学生的思想就轻易被束缚。但是教师也不能不加以引导,如果任由学生自我发展,一来会没有正确的方向,二来学生的技艺不足,挫败感加强,对以后的发展不利。所以指导和补充也是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2.做好课堂中的多维对话

学生在学习中通常运用比较法、尝试法、观察法来鼓励学生亲自大胆地实践,画坏了没关系,只要敢想、敢做。要明确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观点,否地教师是支撑课堂的主体的观点,学生和老师是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教学活动,从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创意,把以学生为本发挥到最大程度。

还可以利用教学相长的原理,让学生当老师,介绍简单的知识,学生在教的时候做足准备,充分理解,可以学到更多知识,并且台下的同学对台上同学的观点可以补充和指正。

3.做好课后小结

课后反思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升华。课后的反思要做到细而勤。细,就是要对课上的每个环节做认真仔细的反思,要对课前的准备,教师、学生的情况,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方方面面都要用心反思,做好记录。勤,就是及时,要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教师应该做到勤于反思、善于反思。

结束语:

第11篇

关键词 小学美术 教学 创新能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小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青少年学习的基础性阶段。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更需要两者的共同努力,才能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适应时代的人才发展需求。

1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

学生开始进入小学课堂时,因为带着对新学校,新生活,新环境的新奇,学习兴趣处于高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深入,难度的增加,受到的学习挫折增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呈下降趋势。美术课堂也是一样,课堂乏味枯燥,学生缺乏兴趣,当然就难以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了。

1.2老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发展不适应

教师们依旧实行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与一直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背道而驰。教师以灌输知识为主,导致学生融入不到课堂中,厌学情绪严重。另外,老师们对教材知识领悟力不到位,对知识点的把抓力不够,创新教学能力不足,按照教学进度死板教条地进行教学,一味地依赖教学参考用书,是教学参考用书的“奴隶”,思维模式套路化,与学生的发展不适应。

2问题出现的原因

2.1老师的自我放松

教师对个人教学水平容易满足,思想上不积极,有懈怠倾向,“混日子”现象严重。对教学含糊,不认真负责,机械地完成教学任务,上课面面俱到,包办课堂。教师的教学生活没有压力,更没有动力,大多都止步不前,原地打转。

2.2教师的应变能力差

教师们的应变能力,就整体来说,还是比较差的,很容易因循守旧。这样就造成了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少,达不到教学要求,同时教师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一系列现象。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教师的整体能力水平,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2.3教师的专业水平低

教师整体的专业水平低,近年来,学历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它是证明一个人知识水平的有效凭证。各个学校在招收老师时,都设了学历“门槛”,教师们的学历水平虽然达到了,但大多数是非美术专业出身的老师,他们的专业水平与美术专业出身的老师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3对实际教学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3.1合理分配课堂时间

在一节课堂中,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讲授新知识,复习巩固新知识,环环相扣,导入时间不可太长,压缩讲授新知识的时间,学生掌握不牢固,同时要求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践行终身学习理念,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榜样,严格要求自己。

3.2将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落实新课改的新观念,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落到实处。将课堂“还”给学生,把一部分时间交给学生,留给学生讨论思考,让他们互帮互助,分组讨论,听到教学中不一样的声音,培养他们合作精神和发散性思维,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3.3借助新媒体的力量

传统的教学中,课堂中只需要书、本、笔,老师讲,学生听就够了。但是新时代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策略,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小学的美术教学中,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将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画下来,同时,对学生的想象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小学生思维比较跳跃,喜欢天马行空的思考,对真实性不具体考证,所以教师可以用新媒体为教学创设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释放他们的天性,冲破思维的局限。

3.4教学生活化

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对于美术教学,大自然的一景一物,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季节更迭,美景变迁。带学生进入大自然中,感受美景的魅力,观察树叶的脉络,将教学活动生活化,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处处是风景,知识藏于风景中。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增加,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

3.5“学”与“玩”相结合

小学的学生相对来说,还是比^小的,处于贪玩的阶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与“玩”结合到一起。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小游戏是必不可少的,游戏环节对于美术教学也是适用的。比如认真观察同桌的脸,在图画本上画出同桌的样子,然后再和其他同学分享,看看其他同学能否猜出画中的同学。也可以玩拼图游戏,将画的画剪成大小不一的各种形状,然后同桌之间交换进行拼图。

3.6注重教学反思

教学的课堂实践和教师课后的反思,对教学过程来说都是同等重要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断试验优秀经验,并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教学,积极接受课堂反馈,随时改变教学策略,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加强课后反思环节的执行力。

4小结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我国繁荣昌盛,不断发展的命脉。老师,家长和社会对青少年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新型教学理念,进行启发式教学,呈现高效率课堂,是教学的当务之急。为此,每位老师都需要从自身做起,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本文仅仅探究了小学美术教学,其他学科教学也是如此,笔者很期待教学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 邓玉云.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1(12).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实施;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教师要想如何上好美术绘画教学,那么首先呢要明白我们的对象是“小学生”。因此我们要了解和研究小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当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心理。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共同点。来制定小学绘画教学的方法策略,采用什么方法和策略,不同的年龄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角度和态度都不相同,因此他们的作品的表现形式也不会相同。

一、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的教学目标

小学美术绘画教学是人类从事艺术活动的一个特殊阶段,因为它伴随了学生的成长,能够反映学生的心理、生活和性格,表现他们的思维活动,是学生用于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特殊的视觉语言。

自从《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制订实施以来,“小学美术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这些都成为了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要求。《新课标》里的小学美术的课程标准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作为教师我们要去引导他们,人的感情喜怒哀乐,是复杂多变的。我们要他们通过事物来表达情感,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这个是我们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的很重的教学目标,我们要学生来通过作品表达情感和心理,是为了更好的关注和关心他们,能够为他们排忧解难,能够使学生有个健康的心理,快乐的成长。

二、小学美术绘画教学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教学法

合作学习教学就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情况下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的时候,教师对学生进行帮助和辅导的一个教学方法。这个教学方法是新课改里面的要求,能够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意识。因此,合作学习是我们在新课改下常见的一个教学方法。但是还是有很多不足很多教师运用的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1.要合理分配小组

在我们课堂的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来完成绘画。所以首先要想如何把学生进行分组呢?首先每个小组的人数不能太多,那样就容易引起“动乱”,破坏课堂气氛,不易于管理。一般可以前后两桌为一组也就是四个人一组,可以看情况选出一个组长。此外分组的时候还要考虑学生的性格差异,不要把十分活泼好动的学生分到一组中,也不要把性格内向的学生分到一组中。避免学生只顾玩耍而耽误了上课的时间。应该注意到每个小组中有爱学习的也有爱动的、有专业技能稍微好一些的,也有稍微差一些的,这样可以通过沟通交流促进学习。

2.组中每个人都有任务

由于小学生自制力比较差,贪玩是他们的天性,所以在上绘画课的时候如果采取了分组合作式的学习,那么一定要把任务分配到每个学生的身上,否则就会引起混乱,本身就喜欢聚集的孩子们到了一起就非常兴奋,如果管理不当,那么这个课堂就会非常的乱,所以,老师要把每个组中的没一个学生都分好任务。比如,选一个组长,剩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告诉他们每个人的任务都很重要。尽量不要让有的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时候什么都没做,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动手、动脑。这样我们合作学习的效果才会好,一定要是每个学生完成自己的任务。

三、小学美术绘画教学中对学生作品的评价

一节完整的绘画课,并不是在完成一幅作品之后就结束了,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成长,对学生作品的评价这一部分是不能少的。只有对学生的学习做出正确和适当的评价才能够使学生正确认真的对待绘画,使学生增长自信心的同时还增加了他们对绘画的兴趣。教师一般首先采取让学生“自评”的方式,使学生自己对自己学习的一个“总结”和“反思”。

学生自评即是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一个整体的“回忆”,还是自己对自己的一个学习结果信息的反馈。在他们自评的过程中,他会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自己的想法之外而且还会说出他们认为的一些难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主动学习的机会,因此,必须要有意识的锻炼学生的自评能力,除此之外还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互评”就是学生之间的一个相互评价的过程,在他们自评以后,教师可以请学生进行“互评”。互相评价,不仅仅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也增长了不少知识。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宽容的心态。因为美术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我们的作品的好不好,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来鉴定,所以我们的绘画作品也没有一个标准来确定“好与不好”,可以说每幅作品都是好的,因为它是学生内心的真实表现,我们不能给谁的作品下死的定论,这样不仅仅会打击到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大减,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与健康成长。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所以教师一般都会采取这样的评价方法来进行教学评价,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同时要时刻注意学生对作品的评价情况,引导他们去正确的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说话的逻辑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