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期中数学考试总结

期中数学考试总结

时间:2023-01-10 11:38: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期中数学考试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期中数学考试总结

第1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

0111-01

如何使考试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价值,实现其内在的教学目标,进而评出水平、评出成效、评出作用,这是每一个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课改活动经验,对初中数学讲评课的有效教学探究进行阐述,以期待能够对目前的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一、课堂测验:重点呈现与双基落实

课堂测验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往往设置于较为完整的知识教学之后,从而起到巩固知识、强化重点与查缺补漏的作用。然而,由于涉及的教学范围较广,故而需要将讲评范围划定于当次课程之中,且应注重双基。

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巡查的过程将教学测验完成较早并且完成较好的学生作为“讲评典范”,而后运用小组分工、自评自纠的方法,让这些“小老师”进行作业辅助批改,并且进行小组发言与总结

其次,教学测验往往是对重点知识点的检测,故而要注重巡视与讲评,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于优秀生要重点培养他们严谨的学习态度与扎实的基础;中等生要注意及时纠正错误;而“潜力生”要准确了解知识掌握情况,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也可以在课后让优秀生进行辅导与帮助。

再次,在测验讲评的后期,要将各个小组中优秀生和小组进行表扬,张贴他们的试题以示表彰。而后,进行作业设置: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一份测验错题变形题目,第二天进行检查。第二次课堂教学之时,教师要重点提问这一测验的知识,关注中等生、“潜力生”的掌握情况,并且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前一天各小组的题目设计,进行竞答与演示。经过这一教学环节的层层推进与不断强化,教学双基就逐步得以落实。

二、阶段测试:查缺补漏与触类旁通

阶段性考试也是初中数学教学常见的测验形式,其中以单元测试、月考、阶段考试为主。这一类型的考试往往是对学生某个知识模块的检测,在题型难度上有一定的提升,同时还注重学生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数学思维的培养与拓展。

一方面,对于这一类型的数学考试,教师应尽可能地完成阅卷工作,而后尽快将试卷发给学生以免知识的遗忘而错过讲评最佳时机。在经过了学生自主思考与订正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作业,各小组完成测验评估表。讲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小组发言与测验丢分情况分析。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运用各个小组进行小组点评的过程,仔细倾听、及时引导,为学生充分理解题型奠定基础,同时还要提醒学生做好讨论记录,进而为后续的题型变化与能力拓展打下基础。

此外,在教学测验讲评时,教师也应当适当地为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进行数学题型的思考与讨论,认真填写测验情况反思,并将当天考试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转化为当天的作业,进行知识强化与能力拓展。这一过程中,因为阶段性考试也涉及这一段时间的教学总结,一定要在掌握学生学习状况的同时,多鼓励学生,提高他们的主动性与自信心。

三、期中考试:注重总结与提升能力

在整个数学教学体系中,期中考试、模拟考试以及质量检测等类型的考试属于大型考试,这一类考试的试卷题型较难、形式较为灵活,因此教学讲评需要进行全面的准备与教学过程控制,只有如的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首先,在讲评之前,教师需要对考试涉及的类型、考试点以及教学思想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在讲评之前进行氛围、情绪的酝酿;同时,试卷讲评还应选择好讲评时间。

其次,由于这种考试形式涉及的教学内容较多,故而需要将小组讨论、考试评估表的填写与讲评环节结合起来,设置完整的时间流程与环节。应特别注意的是,教师不要仅仅关注考试的成绩,而应尽可能地以测验为引子,以讲评为平台进行考试的全方位拓展与题型的变化,以期达到复习与总结的目的。

第2篇

------ 武汉外国语学校 2014届 7班 冯亚伦

很高兴我们学校保送清华上了12个,保送北大上了9个,武外威武!我希望在接下来的路付出更多努力,做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实现梦想。

下面的内容分为三部分:

高中三年的学习经验;2. 清华暑期学校的参与经验;3. 清华保送的经验。

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益。与君共勉。

一 学习

很多学弟学妹的心情迫切,希望能看到各学校的保送经验,我非常理解大家的心情,也很认同。我去年与你们有同样的心情,不过走过这一年,我觉得现阶段最需要的是提高高考学习成绩,好成绩才是硬道理。

我去年看到保送经验中“每天刷一套数学天利”,真的无法想象一年后的自己竟然做到了。毕竟,心中有梦想,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呢?Dream big and stay humble.

1. 数学(文科)

一般来说,文科数学对思维要求不高。以本人的经验,学好文科数学,主要是源于两方面:一是做题,二是整理消化。作为文科生,如果你把这两方面做的很好,数学自然会成为你的优势。

A 做题

就是一个熟悉知识点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数学模型的过程。

高一高二我很认真地做《教材完全解读》,王后雄的,当时数学也付出很多,还在外面上课。可能当时看起来比较贪玩,宋老师好像觉得我不努力,总是查我的课外自己做的书,其实我估计也就在做数学…高一高二付出在数学上面的时间较多,所以数学基础不错。还是很感谢宋老师的发的讲义,非常系统化,对知识网络的构建很清晰,我也听过其他老师的课,在这一点上宋老师造诣颇深!

高二上学圆锥曲线宋老师每天给我们布置圆锥曲线高考真题(基本上是倒数第二题),一中午就耗在数学上面,先是无比煎熬,但是终有苦尽甘来的一天,后来做多了,模型积累到一定程度,圆锥曲线也不是那么难下手。

当时老师让我们做《高中数学联赛备考手册(预赛试题集锦)》(华东师范),我没有落实,但也作为教训分享给大家。

2013年五月(高二下期中后)宋兵老师发了《三年高考二年模拟一轮复习(专题)》。我之后数学成绩的提高和稳定都是在做“三二”过程中打下的坚实基础。我从5月初开始每天做一节并批改,无论难度,平均1小时-2小时,坚持了一个半月做完了。

也许我所说的很轻描淡写,但是所付出的努力真的是要你亲身经历才能够体会到,积累做题就是一个重温知识并且消化的过程。当尝到做题带来成绩稳步提高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一切付出都很值得!

七月二号,老师发了一本《天利38套2013全国高考汇编》,要求我们十一月调考(九月调考?不大记得了)前做完,那也就是一周至少做三套,当时我真的就踏踏实实地做2013年高考真题卷(基本上能做到一天一套)。在高二的时候我也听说过高三要每天刷一套数学卷子,没想到我真的就做到了。一开始不熟悉,花时间很长与考试时间差不多,分数130左右,但也有110,对自己没有信心,但是还是坚持下来了,我保持着每天做数学的习惯,大概做到20套的时候,我的分数就稳定在140分左右,做题效率提高了很多,简单的卷子基本上在1个小时以内完成(大考不敢做快,怕粗心)。九月调考的计算有点复杂(有点远了,十一月还是九月记得不清楚),我好像花了1.5小时做完的把,最后终于在九月调考收获了高中大考第一个数学满分。

B 整理消化

整理相比做题就更重要,特别在高中你会接触成千上万的题目,如何把这些题目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就是通过整理消化。

错题、精华题都可以剪贴、抄在本子上面,常看常新!武外从高二起就开始一周一套选择题训练,这个选择题训练非常好,都是摘录精华题(有时候也有联赛初试题目),难于正常考试。

当然整理题目也是有技巧的,并不是我把这个题目解答抄一遍,而是过几天能够再做一遍(感谢马文波老师告诉我的方法)。这个题目的不同方法都需要记下来,有时你甚至需要把不同思路方法总结写在旁边(你下次温习就快速看方法思路)。这个我做成错题本高中就两本,实际收录题目并不多。

C考试技巧

在应试中,考试技巧更重要。我觉得每次考数学,时间分配很重要,前面的选填17道我把时间控制在45分钟以内(到后来30分钟可以做完),难题在规定时间内做不完,就放一放,做完整张卷子再做,先猜个答案。(这个技巧我并不推荐每一个人)

最重要的是保持这17道题目的正确率。不粗心,会做的题目都做对,你的数学已经很不错了。很多人跟我说数学考试没考好是因为粗心,我觉得这并不是理由,而是你平时题目做少了,没有题感,无法看到题目的陷阱。

数学考试(2小时)我会为最后面两题预留充分的时间,1个小时左右(高一高二有一次考试因此很吃亏,不要盲目效仿)。我觉得其实最后两题难就在于你如何应用你脑海中过去题目构建的模型。题目再新,也是很多小模型构成的,所以要积累消化做过的题目。

考试对于水平相似的学生就是考察心态,面对难题不慌乱,面对不会的题目懂得放弃,面对会的题目知道细心和陷阱。我记得有次大考出来,和同学说,这次考试没什么陷阱啊。这一方面也是一种警惕的心态,这也是严谨的逻辑思维与危机意识--数学所能培养的。

推荐用书(教辅)

高一、高二上:《教材完全解读》、《数学联赛(初试)》、《天利38套(专题)》(这个老师可能会发)

《高中数学联赛备考手册(预赛试题集锦)》(华东师范)

高二下、高三上:《三年高考二年模拟(一轮复习)》、《天利38套(全国高考汇编)》

2 语文

总是有人在问语文怎么学,我觉得总结来说还是积累和做题。

A 积累

这方面对语文学习太重要了!

积累一方面是读书,读书要广而深。

广泛是拓宽知识面,根据自个人兴趣。

历史:我喜欢清末历史,所以很多晚清史的书都读。历史汪新兵老师推荐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很多考试援引里面的原句。《路易十四时代》我也挺喜欢。

经济:我最近在读哈佛经济学教授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编写类似大学经济学课本(胡礼舜老师借我看过),写的很系统很生动,能够拓宽自己对经济的理解。经济入门的话,推荐读《躲不开的经济学》(学姐胡晓妍推荐)。

时事政治:个人喜欢清华大学政治学教授刘瑜《民主的细节》(很多是收录《南方人物周刊》里面的文章,初中的一位老师推荐),这个书有托克维尔《论美国民主》的影子(《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王。岐。山推荐)。李承鹏的文章我也拜读不少,《全世界人民都知道》前段时间还引起轩然大波。在香港买过一些评论书籍,没有言论筛查的香港书市,鱼龙混杂,对读者素质、辨识力要求很高。这一类书读了我喜欢和老师、长辈屈讨论政治问题。

哲学: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非常好,是高级“作文素材”。

其他:最近也在重温《神曲》,很符合我的兴趣。主要是看个性,培养兴趣。 读书不仅读,还需要思考和讨论问题。

深度的话,读名家大作,小说名著,文化散文。

第3篇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数学评价信息技术主体性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原有大纲作了彻底的改革,同时也更新了许多教育理念,“主体性教学”就是其中之一。主体性教学,是指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以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条件,以教师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为特征的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成为现代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主体性教学方法,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改进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是主体性教学的要义之一。过去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由教师控制,一支粉笔,一本书,数学概念的介绍、公式的推导、一堂课内容的总结,大都由教师采取满堂灌的形式硬塞给学生,即使课堂上偶尔会提出个别问题来点缀,发言权也基本被少数几个“优等生”垄断,大部分学生完全被动,课堂教学难以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压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征就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充分发挥这一教学模式的作用,教师应重新审视和定位自己在课堂上的作用。教师不再单纯的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促进者,以及学生学习信心的鼓舞者和学生的伙伴和合作者。我认为,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要求,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切可行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其想像力与创造力,有效地组织起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同时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应努力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接受的和充分理解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对不同学生的个性怀着尊敬和接受的态度,不因学生存在差异而厚此薄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不轻易批评,而是采用学生能接受的方法来使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使之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为他们日后的深入学习和继续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无论是先进的理念还是丰富而新颖的内容,真正要在课堂上落实好就需要有适当的教学模式。为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最重要。我经过多年教学实践认为,我们现在要采用的教学模式,应该具备以下条件:1.必须是一个开放式的课堂,必须是学生主体能充分发挥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必须首先重视这一点;2.应该是一个活动型占优势的课堂,要有学生感兴趣乐参与的活动,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3.应该是一个以培养学习能力为主的课堂;4.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得主要是通过在教师指导下自身积极探究所得,因此要重视探究式的教学模式。5.构建广泛交互的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平台,以便于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二、优化教学评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前所未有地用了较大的篇幅提出评价的建议,并在评价上试图尽量避免过去统一的以检测知识、技能评价为主,以及依赖考试等量化评价方式和管理主义倾向,制定了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制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努力构建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式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改变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过于强调评价的鉴定、选拔功能的状况。教师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从指导思想来看,课程评价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从评价对象和范围看,新课程评价突破了学习结果评价的单一范畴。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来看,它不是定量的分析,而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另外,评价更重视受评人的积极参与,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是管理、选拔,更重要的是使被评价者不断发展。

数学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整个过程融入了学生波澜起伏的思维活动,融入了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融入了学生丰富多彩的情感,融入了学生求真求实的态度……对于数学学习评价的实施,我使用成长档案袋法。档案袋内主要记载学生学习成长过程,包括平时测验,期中、期末数学考试成绩,考试或作业中题目的创新解(证)法和其他创新内容,作业完成情况,等等。成长档案袋不仅记录了学生学习的质量、进步及努力的情况,而且为我最大限度地提供了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既有助于我形成对学生学习的准确预期,方便我检查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又将评价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提高了评价的效果。对学生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教师同样是受益者。

三、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主体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计算器和计算机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数学世界,它们把困难变得容易,使过去的不可行变得可行。例如,计算机能显示和操作二维、三维的形状复杂的数学对象,计算机提供了许多有效的途径去表达数学思想,等等。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拓宽学生学习的方式,如通过网上交流,使合作学习富有成效,同时也给学生自主学习带来方便。因此,在数学课程设计与实施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计算器和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和良好个性品质。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现代信息技术以其本身特有的功能而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高的价值。例如:教学高中数学《椭圆》第一课时,一开始我就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设计一组图片:从太空看地球的形状、赵州桥……画面生动形象,学生一看,倍感亲切,由此所设置的情景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到本课的学习之中,从而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并带着这种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全身心地投入到《椭圆》这一章节的学习中。

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更新,更重要的是把信息资源带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合理、机动地运用信息技术,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视觉、听觉和创新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与创新的能力。

总之,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就必须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身积极主动地发展。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身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学生素质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内化过程,在这个内化过程中,我们只有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营造出开放的、适合主体发展需要的教学氛围,才有可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施好主体性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施良方,崔允.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