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主持技巧论文

主持技巧论文

时间:2023-03-24 15:02:35

主持技巧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电视主持人;语言艺术;人格魅力

1 主持的含义

主持源于美国。主持人在编辑、记者、播音员各个领域具有多重能力。主持人游刃有余的驾驭力和自身散发的气质被称为气场。主持人驾驭现场的能力包括有声语言和非有声语言。有声语言就是主持人的表达能力,非有声语言指的是个人的专业素养、个性魅力、文化修养.想要成为一个出色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掌控舞台和现场领导能力,有声语言是主持人的魂之所在,有声语言和非有声语言要做到完美的结合。

2 主持人加强专业素养的具备条件

一个理想的主持人,其自身需要具备很高的素质。影视媒介的传播,并非只是对内容的解读,而是艺术的体现。主持人在传播节目内容时,也展现了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素质修养,因此,主持人只单方面的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应多方面发展并进。

2.1 丰富的职业经验:

当一个主持人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在节目中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语言表现力会更强,合情合景,肢体语言也会更得体。丰富的职业经验能推进主持人对人物的把握,对节目内容的表达更适宜,自然不做作。

2.2 对职业的高度热忱:

一个出色的主持人应有强烈的表现欲,对待本职工作毫不怠慢,具备强大的抗压能力,并以热情、专注、自信的态度面对工作。

2.3 勇于创新的精神:

勇于创新的精神是一个出色的主持人必不可少的条件。节目主持人的内在品质十分重要,首要的是创造力,智慧来源于知识,创造力所需的是智慧。知识是前提,创造力是一个主持人所需的综合素养,独特的个人风格,独到的见解都是创造力的体现。

2.4 足够的吸引力:

主持人能够吸引更多观众的注意力,其节目必然是成功的,主持人自身具备的个人魅力,决定了观众对节目的关注度。主持人的形象应具备乐观、善良、真诚的优良品质,只有对大众充满积极的,正能量的品格,节目才会具备感染力。

2.5 灵活性强:

在主持节目时,避免不了突发事件的发生,此时,主持人需要具备较好的应变能力,这非常考验主持人的临场发挥能力,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应变能力,节目才能更好地顺利进行。

3 主持人加强专业素养的必要措施

目前,观众的文化素养日渐提高,对电视节目的质量也要求越来越高,节目主持人的压力显而易见,因此,主持人必须提高其专业素养。

3.1 定基调:

在节目的开端要想方设法抓住受众的眼球,为后面的环节做良好的基础,定好节目的基调,创造良好的氛围非常关键。因此,要做好准备工作,即认真备稿、明确节目的主题及每个环节所要传递的内容等,为节目的总基调做好充分准备。

3.2 与观众内心诉求的互动:

主持人在节目中要懂得把内心的真情实感正确地传递给观众,拉近双方的距离,主持人可以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的方式传递给观众,表达真切,发自内心,做到自然合一。

3.3 增强把控能力:

主持人应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如果自身的表现欲过于强烈,以自我为中心,反而会引起观众的反感。要想把控好节目的节奏,不会过于浮夸或者过于平淡,需要主持人在舞台上多多实践,才能做到收放自如。

4 谈话类节目的沟通技巧

以谈话类电视节目为例,谈话类节目以主持人和嘉宾的谈话内容为载体,社会关注广泛,新颖的形式和独特的见解,受到观众的喜爱和关注。在谈话类节目中主要是以双方的交谈过程为核心,这类节目需要主持人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使节目更为饱满生动,为此,谈话类节目主持人需具备以下几种沟通技巧。

4.1 打造轻松自然的交流氛围:

为了营造好的谈话气氛,主持人需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明确节目相关的内容和主题,了解嘉宾的个人全方位资料,整理好节目的谈话思路,做到条例清晰明确。在节目中,主持人应秉着一视同仁的心态面对各种身份的嘉宾,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心态平等的交流等原则。有时,在录制节目的过程中,可能嘉宾对镜头反应会敏感,会略显拘束,还会影响谈话的进度和效果,此时,需要节目主持人及时调整好嘉宾的状态,引导嘉宾转移注意力,营造和谐轻松的谈话的氛围。

第2篇

关键词 新媒体;新闻栏目;主持人;即兴技巧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5-0015-02

当前,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在新媒体当中已经涵盖了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数字电视等,其能够利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通过卫星、无线通信网、互联网、宽带局域网等渠道向广大用户提供多形态的信息服务。至此,新媒体具有的共享性、及时性、交互性、海量性均对新闻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1 ]。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在新媒体形势下的报道当中,其即兴能力对于整个报道的成败会起到直接的、关键的作用。其不仅仅需要具备广泛的、丰富的多学科知识,更要能够对国内外各个国家及地区的资料进行搜集与整理,以此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与此同时,在新闻栏目现场报道当中出镜主持人会遇到多种多样的突况,其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即兴技巧与能力,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才智积极应对,由此方能够顺利且高效地完成现场新闻报道的主持工作。鉴于此,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必须要重视提升自身的即兴技巧,促使现场新闻报道以及新闻栏目在新媒体形势下得以更加良好的生存与发展。

1 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即兴技巧概述

良好的即兴发挥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是一名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在现场新闻报道当中面对突况能够在客观条件所允许范围内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调动大脑思维,作出快速反应,推动势态良好发展的必要能力,一般主要体现在思维和语言两个方面。对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即兴技巧进行概述,可以从思维即兴技巧和语言即兴技巧两个方面入手。

1.1 主持人思维即兴技巧

思维即兴技巧应该是当代任何类型节目主持人均具备的最基本即兴技巧与能力之一。主持人在新媒体时代,无论生活或者工作中均会接收到与过去相比成本增长的信息和资料,其必须要能够对该部分信息与资料进行迅速的整理与分析,尤其对于新闻栏目的出镜主持人而言,其必须要能够从众多信息当中抓住重点,因而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即兴技巧与能力[ 2 ]。与此同时,当前社会的竞争十分激烈,各个岗位的竞争更加严峻,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维即兴技巧,保持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出镜主持的过程当中能够通过自身比较敏捷的思维能力向广大受众传播具有吸引力和高价值的信息,方能够为自身以及新闻栏目的生存与发展予以保障。

1.2 主持人语言即兴技巧

主持人具有通顺、流畅的语言是其主持好一个节目的最基本要求。作为新闻栏目的出镜主持人,其不仅仅要口齿伶俐,对于所要报道的新闻内容能够清晰的表达,更要凭借自身的语言即兴技巧应对现场报道当中可能发生的突况,令观众对自身的报道能够信服。若出镜主持人在报道的过程中语言十分生涩,词不达意,不能够及时应对突况,则观众难以明确主持人所要表达的意思,因而不能够进一步了解新闻报道所要展现的意图。从该方面可以说,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属于与观众之间最直接、最能够沟通情感的中介,只有其准确的向观众传达信息,观众方能够对主持人以及新闻栏目产生信服感。一般情况下,主持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形态、目光、手势、语言等与观众之间进行交流,其中最主要的便应该为语言,主持人通过语言与环境的结合,再配合重音、语气、节奏、停连等方法,将能够更加有效的吸引和打动观众[ 3 ]。

2 新媒体形势下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即兴技巧必要性

主持人的即兴能力主要是指主持人对于其主持过程中周围所发生的突况所能够作出迅速反应的能力,其要求主持人能够针对自身无法预知的事情作出迅速的、机敏的反应,且要具备冷静、机敏的心理素质,通过思想以及语言方面的表达展现自身的内涵素养,向广大观众传达更加具有价值的新闻资讯[ 4 ]。

新媒体形式下,新闻栏目主持人的即兴能力与即兴技巧应该被视为评价其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主要原因在于即d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主持人的职业水平会产生一定影响,若主持人具有良好的即兴技巧,其必定有利于拓展自己的社交,促使主持事业获得成功。另外,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属于传播社会正能力的核心人物,其在摄像机以及话筒面前必须要能够保持比较敏锐的思维与语言能力,对于意外事件、尴尬事件要能够巧妙、圆滑应对,由此方能够进一步推动自身以及新闻栏目的发展。

3 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提升即兴技巧的策略

3.1 丰富自身知识储备

作为新媒体形势下的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其若要提升自身的即兴技巧,首先便必须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在此方面,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需要明确自身的职业特征,其需要不断与社会与人们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进行信息的传递,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所涉及的话题必须要保证具有意义性和价值性。为了能够更加深入的针对话题进行报道,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必须要在报到前收集好信息资料,并且在信息资料的整理与消化当中融入自身的文化功底。若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缺少扎实的文化底蕴,其在一定程度上便难以保证现场新闻报道变得具有吸引力,更加难以体现自身作为主持人的专业水准[5]。此时,即便面对突况能够作出相应的处理,无论在思维或者语言上却均会存在一定欠缺。为此,新媒体时代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必须要重视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要能够在采访与报道的过程中良好的作出即兴应对,由此方能够保证自身采访具有价值性。

3.2 抓住现场即兴灵感

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若要提升自身的即兴技巧,也应该从现场即兴灵感方面入手,准确掌握灵感以及方法。在此方面,受新媒体时代的影响,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在现场报道过程中的一言一行均会快速、广泛地传播到大众群体当中。为此,面对突况,主持人必须要能够抓住现场即兴灵感,要能够从现场发现即兴发挥的信息,明确现场相关人员以及事件之间的关系,并且巧妙融入与事件相关的气氛,在渲染气氛的过程中于周边场景找到即兴发挥的突破口,继而继续顺利的完成采访与报道工作[6]。

4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逐渐兴起,电视、广播等信息传播在新媒体形式下越来越要求广泛性、质量性和时效性,尤其新闻栏目的发展,其对于出镜主持人的即兴能力与技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其自身必须要具有良好的思维即兴能力和语言即兴能力,要充分明确自身在新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当中的重要性,更要明确即兴技巧对于自身能力体现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可以通过丰富自身知识储备,以及抓住现场即兴灵感等方法,切实提升自身现场即兴能力,展现自身高超的主持水平,推动新闻栏目在新媒体时代获得更加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继恒.新闻现场报道中主持人应具备的能力[J].西部广播电视,2016,18(5):164.

[2]刘锐锋.电视新闻主持人在现场直播中应具备的能力[J].发展,2010,6(10):52.

[3]王彪.播音员主持人新闻采访技巧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2(7):100.

[4]王珊之.如何提高县级台现场出镜主持人的报道能力[J].当代电视,2016,7(2):109-110.

第3篇

【关键词】美声;演唱;技巧练习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073-01

歌唱的发声训练,是提升歌唱水平的途径。我们在进行发声训练时,一定要做好对“气”与“点”的控制,在保证声音圆润、音质优美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进行{音或低音的练习。练习时,要注意区别自己听到的声音与真实声音的差异性,并找对发声的感觉,对这种感觉进行反复的思索、巩固和练习,最终将发声感觉变为发声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我们的歌唱水平。“气”与“点”的控制作为发声训练的重点内容,对歌唱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如果歌唱发声训练不懂得如何控制“气”与“点”,歌唱水平就无法通过发声训练得到提高。本文将针对歌唱技巧训练中的“气”与“点”展开研究和分析。

D、歌唱技巧训练中的“气”与“点”

美声艺术历史悠久,是一种表演性极强的艺术形式。美声艺术表演过程主要是通过声音完成的,所以表演中对声音的巧妙运用非常重要。歌唱技巧训练中的“气”与“点”练习非常重要。“气”是歌唱的根本,只有在气息的带动下人才能发声,通过身体内腔的气流带动声带进行震动才能发出各种各样、{低不同的声音。“气” 不仅可以辅助发声,还可以使声音更稳定、更优美,没有气息的支持,声音就会变得苍白无力、单薄松散、缺乏穿透力,也就无法进行歌唱表演。但仅能发声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持续稳定的发声情况下掌握声音的共鸣,找到声音共鸣集中的“点”。例如,在《我的太阳》的演唱中声音必须浑厚,具有穿透力,这就需要找到“点”,通过对“点”的把握来凋节声音。“点”是演唱者气息所在的位置,只有在良好的气息支持下才能正确找到“点”。“气”和“点”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没有“气”就找不到“点”,如果不能找到点演唱中就会出现乱用力、声音缺乏通透性的现象。一些学生在演唱、练习中没有正确地找到“点”,为了追求音量,加大喉部力量,不仅使声音失去了艺术感染力,造成声音扭曲、涣散,更对声带产生了伤害,造成了喉部负担,这样十分不利于后续的学习。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部分学生对“气”和“点”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没有找到“点”,没有科学地运用“气”。学生只有掌握了“气”和“点”的技巧,其声音表现技巧和专业技能才会有所提高。因此,在歌唱训练中必须提{对“气” 和“点”的重视。

二、美声演唱技巧训练中“气”和“点”的训练方法

通过前文对“气”和“点”的分析不难看出,美声歌唱练习中对“气”和“点”进行训练很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歌唱表演者,离不开对“气”和“点”技巧的熟练掌握,加强对”气”和”点”的训练势在必行。本文通过以下几点来分析歌唱训练中“气”和“点”的训练方法:

(一)腹式呼吸进行“气”的练习。腹式呼吸是练习“气”的好方法。人类正常呼吸的方式是利用胸腔进行气体交换的,但由于胸腔内气体量较少,这种呼吸方式只适合于日常讲话,不足以为美声演唱中的声音提供足够的支持,无法满足演唱需要。为了提高气息量,并使其保持一定时间,达到能够支持演唱的程度,就要进行更为“深入”的呼吸――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将气息吸入胸腔以下,利用横膈膜控制“气”的进出,达到完美支持发声的目的。腹式呼吸的过程中要注意身体放松,上身挺直,吸气要深,动作要缓慢,要用鼻子吸气。

(二)找“点”练习,提升声音穿透力。不论是西方的古典唱法,还是中国的民族唱法,都十分讲求声音的穿透力和声音的洪亮。找到正确的发声点不仅能提高音量,消除环境对声音的干扰,还能够使声音更具感染力和穿透力,进一步提升歌曲自身的美感。在找“点”练习中应通过让学生演唱音域跨度大的歌曲,帮助学生感受气息变化,尝试在高音部的头部共鸣、中音部的鼻腔共鸣、低音部胸腔共鸣之间反复切换,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点”与“气”的关系,让学生掌握“点”的技巧。

三、总结

总之,音乐是以声音为艺术形式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况的艺术,能够打动人的心灵,是最能抒发人类内心情感的艺术形式。人的喜、乐、悲、欢都能够通过音乐来表达。音乐在现代艺术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古今中外人们都喜欢音乐,而歌唱是音乐体系中的重要形式。美声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积极作用。美声演唱十分注重技巧的运用,只有通过不断地训练才能熟练掌握美声歌唱技巧,在技巧的辅助下演唱者才能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

参考文献:

[1]王亮.美声技巧训练演唱中的重要作用[J].北方音乐,2011(10).

第4篇

[关键词]多普勒效应 说服技巧 内容分析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059-01

多普勒效应是指当接收者收到波的频率变快时,会产生更大的波动效果。如果把此物理概念迁移到受众对说服效应的感知上,即同时或极小间隔地使用多种说服技巧,在第一波说服尚未完全消化,打铁趁热,提高说服频率,则被说服的对象将承受巨大的说服压力,更易产生说服效果。《东方直播室》在传达每期节目的观点时,都密集地采用了超过一种说服技巧,这种集约、复合式的说服比仅使用一种或懒散寥落地使用几种能更好地使受众产生态度或行为的转变。作为节目的基础,“两面提示”体现在每期节目中。

一、“两面提示”的运用

从设计理念、话题选择、主持人定位、舞台设计各方面看,《东方直播室》都将“两面提示”做到了极致。在“李阳家暴惹公愤”和“网站背后的硝烟”这两期节目中,将处于道德风口浪尖甚至法律边缘的李阳、淘宝差评师(有保护性措施)等当事人请到现场,增强其说服力。[1]在“孩子谁把你抛弃”中找到了试图遗弃孩子的亲生母亲,让其讲述事件的前因后果、苦衷心酸、无奈抉择。讲述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提问,允许其解释补充,十分完善地完成了两面提示。这样主持人结语的权威性与说服性得到很大提高。“两面提示”比“一面提示”更具稳定性,使受众在遇到对立观点时,可以调动起自身的“免疫细胞”进行抵抗。[2]

二、“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相结合

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这两种方式在《东方直播室》里有了最直接的碰撞。节目安排一部分常驻嘉宾,对擅长领域的事物进行普及,同时对其他领域的事物发表见解,还依据不同主题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作为另一部分嘉宾。

在“天使的暴力”中,大学教师、媒体评论员于志凌有明显的诉诸感情的情节,多次使用“这种孩子如果还不负责任的话,天理难容!”“别的地方连打碎一块玻璃都要惩处,我们这摔了一个孩子,白摔了!”对受众进行感染。同期的人民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玟瑾则诉诸理性,运用理性和逻辑的力量来进行说服行为,其依据也均是法律条文。

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不一定泾渭分明,常常是融合的。在“孩子谁把你抛弃”中,公益平台负责人陈岚一方面依据相关法律对公益事业方面的规定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又会爆发出带有强烈感彩的句子,“那个孩子是你的孩子啊,这个时候哪怕有一个人给我一块钱,我都恨不得跪下来谢谢他!”此外由于电视节目多感官传播的特点,在诉诸理性方面《东方直播室》还依靠主持人冷静、中立的分析态度来达成,诉诸感情方面则利用受害者家属的流泪特写、哭声等直接快速且更为震撼的方式进行。两种说服技巧的协同使用,同一说服对象可以得到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说服,不同类型的说服对象能得到符合自身说服特点的心理契合。

三、“恐惧诉求”的适度使用

《东方直播室》在“敲警钟”时非常注重度的把握,尽量采取轻度诉求。在“舌尖上的风波”中,未出现狗被虐杀等残酷的画面,仅用狗被囚笼中唤起人们的注意,避免了现场及播出时受众心理上的不适,也避免了爱狗人士的抵触。

四、“明示结论”表主题

在此使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东方直播室》的结尾进行分析。在已播出的节目中抽取了2012、2014两年每月一期共24个样本。将结论分为5类:直接结束、呼吁建立相关法律制度、呼吁社会政府尽责、呼吁人们爱心宽容、建议及鸡汤。“直接结束”指双方意见表达完毕或人物故事展示完毕后,主持人直接使用“下期再见”结束。

“直接结束”被视为“寓观点与节目之中”,其他四类为明示结论。由于复杂节目形式及引导舆论的要求,明示结论成为结尾的不二之选,由表中数据可知明示结论占80%以上。在受众经过两面提示引发深思,情理诉求引入情境,恐惧诉求引起震动后,需要明白的结论,确定得到的信息。

鸣笛的火车由远及近时汽笛声调逐渐升高是多普勒效应的直观呈现,当上述这些说服技巧如火车从身边呼啸而过,如雨水下落由徐至疾,受众感受到的是类似多普勒效应的说服技巧应用效果。几种技巧在不同的说服性传播活动中各有所长,《东方直播室》把它们合而为一,整合利用,密密袭来如同被压缩的波积聚了更大的能量,在受众身上施加时,即可轻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5篇

技巧一:在招聘营销人员的过程中,主考官列举出20多种(甚至更多)营销方案,让求职者分析说明它们的优劣。这一提问,既达到考核应聘者的分析能力的目的,同时又向求职者展示了主考官的实力。从而会让招聘者感觉到,这家公司人才水平很高,公司一定很有前途。

技巧二:当面试进行到一定的时候,向应聘者提问:本公司在某年做了某事(比较辉煌的业绩成果等),你如何评论此事。既能测试应聘者,又能展示公司业绩。让应聘者说真话让应聘者说真话让应聘者说真话让应聘者说真话。

技巧三:请应聘者描述前天下午都做了些什么。此问题,一般的应聘指南书刊上都没有涉及,应聘者对此也没有充分准备。这样会较真实地反映应聘者的表达能力,文字组织能力,思路是否清晰等。

技巧四:与应聘者聊与招聘无关的事情。在对本身利益无冲突的聊天中,应聘者更容易说出真实的东西,主考官可以从中判断应聘者的素质和能力。审查应聘者学历审查应聘者学历审查应聘者学历审查应聘者学历。在审查应聘者的学历时,说你们学校某某老师(并不存在)的课很风趣,到现在仍记忆犹新。若应聘者附和,马脚顿露。

技巧五:主考官的座位位置较高,而且背光,应聘者逆光而坐,须仰视回答问题。这种环境和氛围对应聘者有一种无形的压力;通过对应聘者脸部表情的观察,便能比较正确地判断应聘者的抗挫能力。

技巧六:面试过程中,声称对应聘者的评价表丢了,这当然对他(她)的录用很不利。若应聘者沉着应付,则抗挫能力较强;若比较惊慌紧张,则抗挫能力较差。

技巧七:请应聘者列举3件他认为失败的事情,如果应聘者所说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如失恋,考试不及格等等,则说明应聘者没有经历过多少挫折,在遇到真正的困难或挫折的时候可能会有一定的问题。

技巧八:随意指出应聘现场的一件事物(如茶杯),请应聘者在一定时间内(如两分钟)尽可能多地说出它的其他用处,并在应聘者陈述完毕后,再说出几种用途。此技有一石三鸟之效:可测出应聘者的创新能力;展示主考官的创新能力。

技巧九:让应聘者当场设计出某个方案。从方案中可看出应聘者的思维方式,从而判断其创新能力。如果是招聘部门经理或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领导能力是相当重要的。

第6篇

“好的,马上结束。”会议室里人们有的匆忙地收拾着笔记本电脑,有的擦着记录板上的图案和数字,“我们再约个时间吧,这次会议还有些问题没有讨论完。”

一个小时的会议很快结束了,但是议题还没有讨论完,下次开会又要占用时间,这是几乎成为各个写字楼和公司每天都会遇到的问题。职业经理人们几乎每天都要预定会议室,为了把这个形式让员工更好接受,微软(中国)将会议室起名为“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来增加一些开会的乐趣。

会议,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烦琐。美国《纽约时报》特约作家巴尔玛莎提出,会议具有“红绿灯”的指标作用,甚至经济不景气的根源就是开会。

这些话是否言过其实呢?

事实证明,当前的会议确实变得越来越盲目、冗长、超时、空泛、枯燥,难以介入、难以驾驭……企业要解决问题,形成决策或激励员工斗志,就必须以开会的形式进行相互交流、沟通。因此,所有企业召开会议都面临一个挑战——达到预定的会议目的。换言之,就是要完成会议沟通的高效率。

然而,目前的会议效率如何呢?有资料显示,即使是高科技企业的会议,也仅有49%称得上是有效率的会议,会议浪费了经理人1/3还多的时间。更令人吃惊的是,竟然很少有人能确切说出来时间到底浪费在哪里。

那么,怎样才能开一个高效会议? 怎样减少你的会议?——举行“必要的”、而不是“需要”的会议。

美国霍夫史塔大学于1999年针对1000多位企业领导人所作的调查显示:72%的人觉得近五年来用在开会上面的时间比以往增加了很多;有超过半数的人不认为参加开会的人都能真正了解会议的决议,他们也质疑开会到底能否达成所谓的“决议”。

为什么最近公司的会议数量普遍增加了呢?

在大型的跨国企业里,机动性高的组织团队及快速准确的信息来源,已成为企业获取商机的渠道。快速的组织变动正在成为企业生存的重要法则。企业要适应多变的企业环境,内部和外部沟通是必需的。企业内部机制的变革如何调动员工士气,各分支机构的职员能否很好地执行企业计划,新技术的引进是否成功等等问题,正是需要引入会议讨论的。

这样一来,举行“必要的”、而不是“需要”的会议,就非常重要。怎样决定会议是否必要呢?

这里强调的举行“必要”会议与会议质量有紧密联系,必要的会议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会议目的单纯化 比如企业的业务会议,应以业务相关工作的协调、裁决、计划与执行为主要议程,如果在会议上掺入专业性议题或者例行性的行政工作,就没有必要。

(二)会议资料有准备 会议资料应由专职的部门负责汇总和作分析,并将报告重点及有待决定的事项进行整理,于会前送交会议主持人参考。

(三)会前先行沟通 报告事先整理,送交会议主持人,以便事先了解问题所在,在会议中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四)书面解决无法当场决定的事项 这种做法有利于减少将一些不成熟的意见纳入议题中的现象,对经营决策者而言,可以有更多时间深入了解问题核心,避免陷入决策的陷阱中。

(五)报告内容要有摘要 会前,应要求发言人将重点及待协调事项以摘要方式列于书面报告的首页,以不超过一页为原则。

(六)有负责会后考核工作的部门 如果没有负责会后考核工作的部门,这样的会议就是不必要的会议了。

关于会议决议过程的选用,一是权威式决议、二是少数服从多数式决议、三是强势少数式决议、四是无异议一致通过式决议。

虽然说这四种决议方式都是可行的,但最常见的会议决议方式,还是“标准议则”。这个方法从对与会者的心理研究出发,以符合科学和逻辑的方式举行会议。“标准议则”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理清暨解释问题、分析问题、拟定评估各种对策的标准、商议对策、遴选最可行的对策。 跨越七种会议“陷阱”的技巧

一、员工会议

员工会议是企业中最常见的会议。研究显示,企业会议总数的30%至45%都是员工会议。员工会议通常都是由经理(或部门经理、主管)等企业领导召集的会议。

[陷阱] 员工会议太频繁

员工会议常依惯例安排。不必要的会成为员工偷闲机会。

[跨越技巧] 员工会议应尽量限制在一周一次。可以取消没有太多重要事情要处理的定期会议,但不宜超过总会议次数的1/4。使会议真正为需要而开。

[陷阱] 员工会议时间太长

[跨越技巧] 会前应把开会时间确定出来。主持人应严格遵守开会时间。在预定时间内处理完事情,然后结束会议。

[陷阱] 主持人话说得太多

由于这种会议的主持人常是企业领导,其发言一般占全部开会时间的80%。与会者仅能在会议快结束时发表意见,使得会议无法征询员工有益的建议和意见。

[跨越技巧] 主持人的发言时间应缩短,应尽量不要超过全部会议时间的一半,发言应有组织。同时,可指定与会者发言或作简要评论。

[陷阱] 领导太独裁

这是员工最常发的怨言之一。经理人因怕惹事,而在会中保持沉默。

[跨越技巧] 主持人应使与会者能真正参与会议,对与会者意见保持中立态度。主持人可将会议进行过程录像,观看自己的议事行为是否霸道。

[陷阱] 讨论结构松散

即使主持人采取权威性的作风,会议也可能以混乱收场。

与会者彼此太熟悉,也使会议难以照原议程进行。因为与会者和主持人没有达成按议程有系统地议事的共识。

[跨越技巧] 主持人会前准备议程的工作决不可少,且要在会中指定与会者作简要发言,要有简短、主旨明确的开场白。

[陷阱] 主持人讲的内容重复

许多与会者不一定须通过主持人讲话才知道公司要公开的消息,有时会前就知道。

[跨越技巧] 主持人完整的会前准备工作,包括了解与会者已经知道了哪些内容,以避免重复与会者已知的事项。

[陷阱] 员工会议常墨守成规

由于员工会议常是定时定点举行,处理可以预料中的事,要避免这一问题并不容易。然而,强调团队合作的企业,会要求与会者反映当时发生的问题,而非只报告旧闻。

[跨越技巧] 议程设计应随最新情况而有所变化。讨论方式也应有弹性。主持人可以指派与会者轮流担任。

[陷阱] 会议记录不完整

会议记录不完整,甚至无法提供给与会者,是开会的大忌。清楚无误的会议记录对决议的执行有很大帮助。

[跨越技巧] 主持人一定要指定某个与会者担任这项工作,专心倾听个人发言,并有组织地将发言记录下来。

[陷阱] 会议常流于形式

会议只重视决策结果,对执行情况就不关心了。这是员工会议常有的情况。

[跨越技巧] 分派工作要记录负责人姓名及工作完成日期,并对执行决策情况进行检查,以确保会议决策落到实处。

二、紧急会议

紧急会议通常是为解决紧急问题而临时召开的。其开会目的通常也非常明确。由于要处理的事情紧急,因此决议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

[陷阱] 缺乏会前准备工作

这有可能降低效率,由于事情紧急,有权决定事情处理方式的人,往往无法出席。当议程不明时,也可能使讨论无章法。

[跨越技巧] 避免常开这种会议。若非召开不可,主持人须在会前准备讨论形式及领导方法等。若没有详细议程,也要列出三四个讨论要点,会议记录不可缺少。

三、专题讨论会议

专题讨论会议一般先由三四个专家针对议题发表意见。与会者在专家发言后发问。主持人可以指定专家回答所提问题。

[陷阱] 专家发言过长或不善于发言

与会者很快就会觉得无聊。这种讨论会较偏重一对一的沟通。如能配以其他更能调动参与讨论的会议方式更好。

[跨越技巧] 会前即和专家商量好他该负责的发言的要点,使彼此的发言内容不重叠。主持人也要控制个人发言时间,必要时给发言者某些暗示。

四、集思广益的会议

这是最常见的传统会议形式之一,是目前企业普遍采用的方法。这种开会方式的好处就是能集思广益。它不仅能理清问题,也有完整的决议过程。

[陷阱] 这种方法未必效率最高

若讨论的问题缺乏逻辑性,这种方法便行不通。

[跨越技巧] 首先要把各步骤该花的时间定出来。若有好几种解决办法可供选择,则应考虑另开以讨论决议为主的会议,这样才会更有效率。

五、电子邮件会议

电子邮件会议以电脑为辅助工具。这种会议,与会者不需面对面地讨论,而是将意见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和他人讨论,或交由主管单位审议。这种会议可以以匿名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可避免与会者间的冲突,得来的意见也较中肯。

[陷阱] 太早得到的答复,可能未经深思熟虑

[跨越技巧] 在使用上述方法前,确定是否有必要采用可延长作出决议时间的方法。另外,受访者应在三人以上。

六、书写议事会议

书写议事会议是与会者以书面方式答复主持人的问题,可说是现代企业中发展最快的、适用范围极广的一种会议,从讨论问题、商议解决办法到作出决议,都可穿插使用这种方法。

[陷阱] 若为解决简单问题,该方式则太费时间

为求准确,该方式一定时间内只能讨论一个主题,对于时间紧迫的会议并不合适。

[跨越技巧] 虽然这种方法不适于解决复杂的问题,但经验丰富的主持人能引导问题方向,并能控制会议进度。要达成的决议,应最适合解决问题,而不是以完美作为标准。

七、旁观者清会议

旁观者清的会议,对于企业处理棘手的问题很有帮助。举行这种会议,首先主持人要在会前将与会者分为三类:一是引导会议进行的“协调者”,二是与问题直接有关的“受困扰者”,三是跟问题完全无关的与会者。这些与会者的任务,是帮助“受困扰者”从各种行不通的问题中“解套”。

[陷阱] 上述方法较适用于解决不太抽象的问题

但若与会者提出的想法太过抽象,也可能一下子就被“受困扰者”否决。

[跨越技巧] 这是许多大企业喜欢使用的方法之一,如IBM公司、通用电汽公司、福特汽车公司等。不经意的灵感往往能为难题提供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法。■ 宝洁,把会议当作备忘录

宝洁的开会次数没有其他公司那么多。就信息交换或制定决策而言,会议通常被认为是没效率且没有效果的办法。

会议对于脑力激荡、制定决策、追踪事项、信息交换,或协调跨部门团队是有其作用的。但是宝洁的会议比起其他公司具有较高的目的性而且很有组织。如同精心雕琢的备忘录一样,它是一个非常有效率的信息沟通及行动方案和建议工具,会议的运行也采用相同的组织性及精确度。

宝洁的离职员工到其他公司上班时,首先要面对的事情恐怕是无边际的会议及缺乏书面沟通。通过备忘录,他们可以详细研究每个步骤之间的关联性。但是,会议却不能办到。前任宝洁人也觉得简报的形式(从图表展示到简报者的个人风格)容易使人分神。

创意审查会议(广告商向品牌经理简报新制作的广告)可以展现宝洁的会议形式。像备忘录一般,会议以联结各个部门为目的而组合起来:目的概述、背景说明、建议以及论证。

宝洁典型的创意审查会议,一开始便由品牌经理说明本次会议计划达到的目的,然后由品牌经理(或副经理)进行创意目的及策略的审查。品牌经理的对等窗口,即广告商的客户服务专员,将说明广告与策略的发展过程及其相关性。

接下来创意总监或广告文案撰写人,个别或同时进行广告简报。他们充满热情及活力的简报给人身临其境的美妙感受。

一阵肃静之后,品牌经理、副经理及营销经理都忙着做笔记。

品牌副经理首先回应。他针对简报资料是否确实执行品牌的广告策略进行评论——而不是他对此广告的好恶与否。然后他运用在宝洁广告文案学院所学的广告评价技巧来提出相关的评论。广告商可以回应并解释广告是如何诠释品牌的广告策略的。

接下来是品牌经理发表评价品牌副经理的意见,并加上一些个人的看法。广告商也提出相应回应。然后是营销经理针对先前的讨论,提出过去宝洁的广告经验及一些个人的主观评价。同样地,广告商也提出回应。如果营销经理是最资深的与会者,他将作最终的定夺,然后品牌经理总结会议结论及追踪事项。

受过培训的宝洁人能够体会创意过程的独特本质,而不会轻率评价创意成果。然而,会议的根本架构是客观并有目的性,会议的焦点将不断地锁定广告目标、策略及终极目的。

在美国,许多会议议题是草率规划并被执行的。根据估计,这些会议的效率及效果只有预期的30%。无论是否以宝洁形式举行会议,有些原则是放诸四海皆准的:

确认会议任务。

确认谁是参与者及参与目的。

准备会议议程,并在会前通报。

请与会者提出对议程的看法,并在会前更改确定。

会议一开始先审查议程、会议目的及相关背景。

维持会议重心。

鼓励与会者适度参与讨论。

建立追踪事项:谁执行提案/提案内容是什么/如何执行/何时实施。

通过严谨的议程规则,会议一开始的目标设定,以及赋予特定人维系会议进度的责任,使会议的效率大幅提高。■ 会议达成目的七点技巧

一、假想对方的反对意见

会议中,在某人发言之前,必须假想他可能提出的反对意见,并准备好答案,便可从容不迫地应对。

二、选择最佳时机

一天当中什么时候才是最佳时机呢?实践证明,在下午最佳,这或许和与会人员经过午餐后的休息,心情比较舒坦有关。但也有人认为,在一天的工作告一段落之后,比较适合举行会议,这与人们因工作告一段落,心情较轻松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下班时间已到,而工作却尚未告一段落,正在焦虑不安时,却不宜开会,否则可能产生反面效果。总之,在做会议准备工作时,须根据与会人员的业务关系和个性来决定正确的时机。

三、注意人际关系

为使会议能顺利进行,平时应注意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因为如果彼此之间已经有充分的了解,对方自然会倾力相助。

四、正面发言

正面发言,是指在会议上该你发言的时候毫无保留地,堂堂正正地把观点和意见发表出来。不满的情绪凝结,防止的办法只有一个,即在会议上经常采取正大光明的发言方式,彼此保持卓有成效的沟通和“听”与“说”的勇气。

五、提出并强调问题

在寻找集中精力于会议议题的途径时,主持人既要保证有达到会议当前目的的技巧,又要保证有达到会议整体目的的策略。会议的议事议程的头几条最好包括:

1.注明会议的远期目的。

2.注明主要事项的当前目的,保证所有讨论,促进这些目的的实现。

六、鼓励积极的发言

会议主持人除了努力维持会议目标和讨论主题外,适当的时候,还应该是一个仲裁者,保证在听取双方意见的前提下作出决定。会议中所需要的和能接受的是强硬的争论和发言,而不是侵略性和攻击性的发言,但二者经常被混淆。高效率会议主持人应保证强硬发言是会议可以接受的,而侵略性发言是不被接受的。

第7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辑 技巧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其中很多技巧值得学习和摸索。

一、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模糊化处理技巧

在编辑新闻处理工作和记者新闻写作中,很多时候需要进行新闻模糊处理。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什么新闻需要模糊处理、什么新闻不能模糊处理、新闻模糊处理技巧等常识性知识。对急发稿件的模糊处理。我们往往会遇到一时没条件弄清的事情或问题,而稿子又必须及时播发,这时就不能盲目确认,而应当采取模糊处理,这样做既保证了新闻时效性,又可以避免新闻失实。对需要防止泄密的稿件进行模糊处理。军事报道中有关驻某地、某部官兵及科技报道中的一些技术数据等,这些是需要保密的内容。新闻报道中出现的“据权威人士透露”模糊语言,就比用精确的语言表述更合适。为遵守法律和道德对新闻进行模糊处理,新闻报道也必须遵守法律,尊崇社会道德。在新闻报道中,涉及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肖像、姓名、家庭住址等、性犯罪案件中的被害人姓名及有可能引起名誉纠纷的事件和人物姓名,应该做模糊处理。另外,出现当事人清晰图像的,也往往需要打上马赛克或采取侧面拍摄的方式模糊处理。凡是涉及个人隐私的报道,新闻工作者都应慎重处理,不能违背法律和社会道德。模糊处理的技巧编辑应在事件中不断摸索。

二、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组织指导技巧

编辑部应该是整个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www.133229.coM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导向。编辑部应该经常组织战役性报道。其中包括开办栏目、组织拍摄系列报道、发动观众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等。同时,电视新闻离不开完备的通讯联系网络,这一网络的主体由记者站和广大通讯员组成。编辑部不仅要与他们形成鱼水关系,更得经常与他们互相传递信息,定期通报有关要求和发稿情况,帮助他们出主意,想点子,指导具体的新闻采编,组织新闻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

三、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对民间dv拍摄素材的编辑技巧

不少行业和部门都很重视媒体的宣传作用,像公安、消防、工商、质监等部门,有的还在内部设置了专门的机构或者人员,比如宣传科(或资料科)、宣传员等等,负责拍摄、整理和保存本单位活动的资料,并部分提供给新闻媒体使用。这些机构及其中的人员,与电视台的联系密切,并逐渐形成一支通讯员队伍。他们提供给电视台的新闻素材,往往具有独特优势:代表单位提供新闻素材,真实性有保障,可信程度较高;在所报道领域较为专业、内行,在表达上不容易出现常识性错误;拍摄及时、全面,特别是一些执法现场的镜头捕捉,常常能够提供记者赶到现场之前的精彩画面,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随着数字影像技术的迅速进步,dv摄像设备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国内普及;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有条件加入到电视新闻素材的拍摄队伍中来。目前,已经有不少电视台采用由这些民间dv拍摄者拍摄到的画面,编辑加工成完整的新闻加以播出。这部分的新闻素材,作为新出现的新闻资源,今后在数量上将会逐渐增大,它们具有其他新闻来源不容易具备的一些天然优势。但另一方面,这两者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需要通联编辑在处理稿件的过程中给予高度重视:如因专业能力欠缺而造成画面素材和文字稿质量良莠不齐。通讯员和dv拍摄者大多未受过新闻业务的专门训练,因此,不论在拍摄水平和新闻叙事组织能力上都与记者有较大差距。对于他们提供的素材,从画面组织到文字措辞、叙事逻辑,都需要编辑认真地加以重新改造。如因知识层次、生活经验不一造成对所拍摄事物的理解存在偏差。特别是在为数不少的dv拍摄者提供的素材中,拍摄者往往受到自身知识结构、社会经验等等方面的限制,不能正确把握所拍摄事物的实质。

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制作舆论监督节目技巧

一是坚持建设性监督。要始终坚持重在建设、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以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进团结、维护稳定为出发点。要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抓住那些群众关心、政府重视、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舆论监督,要注重舆论监督的社会效果,着眼于推动问题的解决,向积极的方面进行引导。二是坚持科学监督。开展舆论监督,应当有科学的态度,用科学的方法做到事实准确、客观全面、以理服人。三是坚持依法监督。舆论监督受法律保护,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严格依法办事。舆论监督报道的内容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不能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泄露国家秘密,不能干扰和妨碍政法机关依法办案,不能侵犯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舆论监督的手段、方法必须符合法律规定,获取新闻素材、核实报道内容都要通过合法的途径、程序和正当的方式,不能采取非法和不道德的手段进行采访。

五、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后期控制指挥技巧

控制者通常称之为导播。直播式节目的播出过程是非常紧张的,节目主持、技术人员、栏目编辑,乃至该时段准备发布的消息,都必须各就各位,随时听从导播的调遣。编辑工作千头万绪的,但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核心工作是节目的编排。与报纸排版相比,时间就是电视的版面空间,在单位时间里丰富、活跃版面空间是电视编辑追求的目标之一。单位时间,服从于整个电视版面。根据电视制作所需要的时间,确定“成套新闻”、突发新闻以及播出之前来不及制作的新闻,可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适时插播;由微波接受或记者传回的消息,如果是重要新闻,也可能由导播及时切入。插播消息,意味着打乱原来拟订的节目单,插在什么位置,何时插入都需要经过缜密的考虑和精确的计算,否则就有可能乱方寸。另外,新闻类节目可以相互呼应,在一天的新闻类节目中,消息、新闻专题节目以及现场直播、现场录播节目不在一个时间段播出,不同时段有不同的观众群,无疑有助于提高收视率。从以上可以看出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多样性、连贯性和灵活性。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现代体育 教师素质 教育理念 体育技能

一、教学素质

能力是一个人应对各种问题的本领。能力素质是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只有具备很强的能力,才能从容地面对教学、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才能把体育教学搞得有声有色。能力素质的核心是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的基本能力。教学是教师的主业,如果教学能力不强,那么纵使其他能力无与伦比,也称不上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包括:

(1)对教材的熟练程度。这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只有谙熟教材,才能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才能把教学重点、难点讲清讲透,才能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

(2)了解学生的能力。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还要了解学生的体质、体能特征;不仅要了解学生的体育技能,还要了解学生的智商和情商。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因材施教,真正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3)拥有很强的体育技能。体育教师光有高深的体育理论素养是不够的,还必须拥有很强的体育技能。体育是一门示范性很强的课程,要讲好这门课程,理论知识固然重要,实践技能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没有精准、规范、熟练的示范,要上好体育课是不可想象的。

(4)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多,如讲授法、实验法、示范法、导学法、研究法等;教学技巧也有很多,如导入技巧、讲解技巧、提问技巧、多媒体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运用技巧、强化技巧等。只有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才能使体育课变得生动有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体育教师并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代名词,要使体育课受到学生的欢迎,熟练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是必不可少的。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运用于课堂,能够集声、光、画面于一体,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阻隔,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更新教育思想和理念

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是教师较高心理层次的一种表现,它以一种强大的内驱力推动着教师向较高的教育目标迈进,有无先进的教育理念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成功与否。比如,如何看待“体育无用论”,怎样看待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如何对待“体育应赛观”和“体育娱乐观”。如果对这些观点没有正确的判断,就会使教学误入歧途,不仅影响自身事业的发展,而且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在教育理念上,关于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问题,关于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如何运用先进教学方法问题,会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率。

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

新课标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大批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人才,体育教师不仅要有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还要爱岗敬业,有献身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能够自觉坚持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自己的行动。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明白,身教重于言教,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时刻注意,衣着要得体,举止要庄重,言谈要文雅,时刻注意发挥自己的表率作用。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把学生的欢乐痛苦放在心上,总之,为了学生而倾注心血。

四、科学文化素质

具有广博而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综合化、交叉化的发展趋势。因此,体育教师首先要具备深厚的体育理论基础和技能,这是做好体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光有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掌握与体育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如教育学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教材教法知识。此外,还要了解医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人文学科知识、社会学知识。只有具备广博而深厚的文化知识,才能在体育教学中纵横驰骋,真正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扬琴;传入;流传;技法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072-01

一、关于中国民乐扬琴的传入与流传

扬琴传入我国三百多年来,经过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的长期使用,不论在乐器的制作或演奏技巧方面都有很大的改革和提高。特别是建国以来,在文艺路线的指引下,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方针的指引下,扬琴通过改革逐步日益完善,演奏技巧逐步丰富成套。扬琴在说唱伴奏、曲艺琴书,大、中、小各种乐队及戏剧、独唱、独奏的伴奏中成为不可缺少的、颇受欢迎的乐器。

六十年代以前的扬琴,现在一般都统称为传统扬琴或小扬琴、十音琴、八音琴。这种扬琴虽有清脆、明亮的音色,但由于音域太窄,转调不便等缺点,现在用得较少了。后来又出现了十二平均律大扬琴,这种扬琴虽然解决了音域太窄、转调不便等缺点,但太大太重,携带不便。

小转调、大转调扬琴和红旗十二平均律扬琴都具有音域较宽,转调方便,方法一致,保留传统演奏法等优点,所以比较流行。由于小转调和大转调扬琴使用年代较久,因此,更为普遍。

扬琴在我国民间的使用比较广泛。王沂甫副教授在总结前人演奏技巧的基础上,进行了革新和创造。通过教学和演出实践,把扬琴的多种技巧总括为:弹、轮、颤、滑、点、拨、揉、勾八种技巧。后来通称为技巧。

二、琴竹的持法及其运用

琴竹是用竹片制成的弹击扬琴琴弦使之振动并通过共鸣箱发音的工具。

弦乐器在运弓时的方法叫弓法。弹拨乐器手指运用的方法叫指法。扬琴靠琴竹运用弹弦,很自然就叫竹法了。

持竹时必须掌握要领,运竹时必须松弛自然,灵活自如。在我们第一次拿起琴竹时就要有正确的方法,严格的态度。

持竹时,双手为空拳状,将琴竹持口放在食指第一关节弯曲外,大指自然下压琴竹,中指、无名指轻顶竹尾。这时食指第一关节弯曲处正好在琴竹竹尾、大指的二分之一处。琴竹在两指之间要松弛到随时可抽出放进,严防僵硬状态。

琴竹持好后,小臂、手、琴竹基本是直线状,不论在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运竹时,竹头都须全部触弦,腕、手、琴竹都不要内外倾斜,以免造成杂音。

琴竹在高音区运竹时身体稍前倾,在中音区、低音区时,身体复回原态。琴竹在低音区运竹时身体微侧倾。运竹时琴竹随肘、臂运动,使力量通过肘、臂、腕、手集于竹头。

三、中国民乐扬琴的演奏技巧

弹弦演奏法是扬琴演奏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一般称作打扬琴的“打”法。弹弦奏法的正确与否、工夫深浅对于乐曲的强弱变化、音色对比,都起着主导作用,而且也决定着能否学好及掌握扬琴的其它技巧,能否演奏好一首乐曲。

输竹也叫滚竹。它是琴竹竹头在琴弦上均匀交替、力度一致而产生的密集的连续的音型。我们在演奏双竹单音时,就会遇到很多比较快的节奏音型。轮竹是弹拨乐器特有的技巧和音响特色,也是扬琴常用的技巧之一。

点弦是指用手指点在琴弦上,这种用指接触琴弦的方法是:大拇指、食指捏住琴竹持口,中指、无名指、小指离开掌心,呈弯月形状,点随弹动。

弹弦、轮竹、点弦都是琴竹竹头弹弦,而拨弦则是琴竹尾尖拨动琴弦产生与竹头弹弦截然不同的音色,可产生明亮、恬静、隽秀、清脆和流水的效果。

颤竹是指琴竹竹头在琴弦上颤动,产生快速密集的跳动音响效果。颤竹是东北民间艺人赵殿学在扬琴技巧方面的重要贡献之一。颤竹的出现使扬琴在演奏技巧方面有了飞跃。

滑竹是在琴竹颤动之后就势向上向下移动琴竹,使琴竹竹头继续颤动,可以产生活泼愉快、优美动听的音响效果。

在弹奏某音之后,在品柱的另一方,用中指、食指为支点揉动琴弦,使所弹奏之音产生波动,出现新颖、悦耳的音响效果叫揉弦。揉弦是扬琴上一种很有特色的技巧,多用于独奏乐曲的中慢板和散板。

勾弦技巧所产生的音响效果和运用方法与上述各种技巧有着明显的不同。勾弦能够产生和弦的效果,近年来,已经多次出现在扬琴独奏乐曲之中。

参考文献:

[1]李向颖.中国扬琴艺术发展五十年[D].中国音乐学,2001.

[2]徐丽鸿.扬琴创新技法对扬琴艺术发展的影响[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3]章文婷.扬琴二重奏的演奏及其作品研究[D]. 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2.

[4]崔莉.中国扬琴与作品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4.

[5]傅瑜.扬琴的传入与流变[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第10篇

一、技巧项目的锻炼价值

1.增加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和激情,而技巧类项目又具有其特有的技巧性和趣味性,技巧类项目对小学生充满了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

2.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技巧项目的开展全面发展了学生的灵敏性、柔韧性、协调性、柔韧性,不仅塑造良好的体形与身体姿态,也让学生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和机能的影响,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掌握和应用基本技巧项目的知识和运动技能。

3.促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通过技巧动作的学习,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不怕困难面对挫折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体育道德以及团结合作和公平竞争的意识,在运动中逐步建立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技巧项目教学内容的设置

1.技巧项目教学内容的设置依据。依据是选择教学内容的根本理由,是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课程总目标而论,技巧项目内容选择的依据应是“学生的体育全面发展”。而在当前的条件下,则主要依托于:(1)不同水平阶段的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其所在阶段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技巧类项目;(2)学生能知晓足够的、可满足体育锻炼和观赏需要的技巧知识原理;(3)学生在身体各发展期都能得到相应的锻炼,身体具有较好的体能和适应性;(4)学生通过技巧项目的学习可以充分体验到运动的意义和乐趣,形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

2.技巧项目教学内容的设置。

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指导与要求,结合小学生不同水平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具体教学内容设置如下表:

三、技巧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认真研读领会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中技巧项目指导的思想与要求。由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体育教学内容是“由全国教材专家在理论研究和汇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代替基层教师选出较好的教学内容”,那么这些教学内容在某种程度上相对比较接近教学实际的,应多研读领会。

2.在《体育与健康标准》指导下,依据地区和学校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删减和补充。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地方和学校的情况对“被建议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判断和筛选。如,可以因为没有合适的器材而删掉山羊分腿腾越,也可因为暂时没有合适的集体舞教材而只选用个人舞蹈动作进行教学等。但是,删减必须是有据可依的,一般是因为教材条件和器材条件的原因而否定,而不能因为个人的好恶或教师的教学能力低下而拒绝所建议的内容。体育教师在完成了删减之后,还要进行必要的补充,当然,这个补充也应是根据“建议内容背后的思想与要求”来进行的。比如可以在集体舞教材加入街舞、排舞、拉拉操等。当然,内容的难度要符合水平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学校现状。

第11篇

关键词:舞蹈训练 技术技巧 训练方法 艺术形式

舞蹈是一种能够给人们带来美感的艺术,也是最受人们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训练则是舞蹈的发展与传承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无数舞者走向艺术巅峰过程中不可越过的过程。舞蹈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其训练模式与训练方法已经相当完善,与传统的训练方法相比,现代的舞蹈方法中融入了更多的生物学、神经学、心理学的知识,变得更加系统,更具有针对性,而且配合现代训练设备,可以很好的完成舞蹈技术技巧中所有的训练项目。

一、舞蹈技术动作能力训练阶段

在此阶段主要是对舞蹈技术所需要的肌肉能力进行训练。其实舞蹈也算是运动的一种,是一种需要多肌肉群和对关节公共参与的全身性运动,舞蹈技术能力是舞者进入高端层次的标志之一。这一训练环节主要分为三个步骤:一是解析主要肌肉的力源点,然后是单项能力提高训练,最后会说肌肉力量不同质地的训练。例如舞蹈中非常常见的翻身、旋转等动作,其发力点是在人体的中心位置,也是就盆骨、腰椎和髋关节为主题,包括这些部位上附着的腹部、骨盆部肌肉群、北部、其他肌肉。在舞蹈学上,这被成为核心能力,主要指附着在核心区域的所有肌肉群及韧带在神经支配下收缩所产生的控制能力。与四肢上的肌肉不同,躯干肌肉并不能够直接完成人体动作,但是其收缩也能够为人体运动提供力量来源,还可以为四肢肌肉的收缩建立支点,协调不同部位肌肉之间的关系加快力量的传递速度。核心能力作为舞蹈动作的中间环节,在整个运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基本上所有的优秀舞者都能够很好的控制核心能力,使得自身的稳定性、平衡能力还有速度都高于普通人。在舞蹈训练中,训练核心能力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腹背肌、吸腿团身跳、侧腰肌等等。在训练中,可以使用动滑轮系统等体育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仪器进行辅助,从而提高训练质量。

力量质地训练,其训练总之来源于舞蹈技术技巧本身的力量质感。例如旋转动作,其力量质感为内部紧固、外部流动,呈陀螺式做平圆运动。根据这一特点,单一的辅助训练要求进行提升。例如可以对地面单一起落腹肌动作进行调整:保持起落都在中间状态,也就是胡搜起至45度,保持上身敞平,落至45度,身体不和底板紧贴,通过对这个动作的反复练习,可以调整身体的外部整合力,内部松弛自由转换的力量质感。再比如背肌,当身体起至45度的时候,可以进行左右横拧外抛训练,从而使背肌在半空中的转换能力加强,为复杂的舞蹈动作打下基础。还可进行含身连续滚地动作训练,体会卷轴画式的连续内卷力量,为旋转的持续动力做好充分准备。这一环节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核心能力在技术技巧中的控制和运用,为舞蹈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舞蹈技术单一完形阶段

在此阶段,主要是对舞蹈中的各项技术技巧动作样式进行推进,关键是学会练习的方法。此此阶段的训练中,应当从把规格、精致度、美观和动力导向等方面入手,不应该太多的追求训练的速度和数量。教学正应当避免“快点”“使劲”等一些对于动作表层现象的提升,要加深更深层的感觉提示,在技术技巧的起势训练上多下功夫。在舞蹈训练中,对于起势的训练不仅是体现在技巧动作中之前,还是技巧开始的信号。例如在旋转动作中,就应当引导学习者身体在一开始就形成下搅上钻的强大的扭转力,然后再带动整个身体进行惯性旋转,而不是仅仅摆出能够呈现出技巧动作的造型。在舞蹈的训练中,起势是关键,预备动作一笔带过就可以了。

另外,在舞蹈训练中还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一些技巧动作还没有开始,舞者的重心已经不稳,技巧本身的质量和表现力受到影响,这种情况是隆重感现象和习惯导致的。在完形训练阶段,教学者应当舞者让舞蹈技巧灵活的出现,在舞蹈中自然。灵活的完成动作的转换,将技术的美观发挥到极致。

三、舞蹈技术技巧综合运用阶段

这一阶段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将舞蹈技巧技术与舞蹈意境融合在一起,将所有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都综合起来。从内容的角度上讲,这是一种动作现象和形式的体现,从方法的角度上将,这需要要进行气息和力量流动的转换训练、阻力训练和技巧性格刻画训练。

对于气息的训练和力量控制的驯良就是将训练者的身体从内到外完全调动起来,通过气息的流动与转换将所有的动作与技巧完美的结合起来,保证美感。在大量的动作连接中避免技术技巧成为流动的照片,要力求静止中内在流动。阻力的训练是一种发掘舞者自身潜能的极限训练,在阻力训练之中,并不要求动作的形态和规格,只强调力量的连贯性和扩张性,以此提高学习者身体肌肉能力的拓展与整合。通过阻力训练,使学生的技术技巧能力得到加强。

不过,虽然能力训练在整个舞蹈训练中非常重要,还是需要把握一定的尺度的。在实际的训练中,需要特别强调身体所有部位的协调,避免出现明明具有很好的技术技巧,但是没有美感存在的现象出现。另外,在舞蹈训练中还有些学院会出现舞蹈中断的情况,造成这种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学习者的基本功不够扎实,还有就是没有深入到艺术的氛围之中细细体会,没有感受到艺术的情感和生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舞蹈训练中加入技术技巧形象刻画的环节,引导学生深入艺术之中,深入的体会艺术的情感,再通过技术技巧表达出来,从而提升舞蹈表现力。拥有高超技术技巧的人不一定是一名优秀的舞者,但是一名舞者必须具有高超的技术技巧,并且能够实现艺术与情感的完美融合。这无论是在中国古典舞、芭蕾舞还是民间舞中,都是不可必备的因素。技术技巧是舞蹈训练中必要内容,在舞蹈艺术中合理运用技术技巧能够给艺术增添生机,两者相辅相成。

四、结束语

成为一名合格的舞者、艺术家并不是意见容易的事情,需要付出许多的努力。舞蹈的训练方法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在舞蹈教学中,教学这应当结合现代先进的理论知识,制定柱适宜的训练方法,为我国的舞蹈行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第12篇

明确了知识管理的概念,了解了现状和改善方向,现在我们来谈一谈知识管理的改善路径和工具。

如前文所言,目前不管内外资企业,在这方面有成熟经验的很少,笔者作为培训师几年来在这个方面多了些研究功夫,又作为咨询方在操盘企业销售管理时做了不少专项实践,此处罗列以下心得供同行指正:

第一步:完善组织结构。

反思一下,为什么企业有财务经理、销售经理、生产经理、保安经理……就没有知识管理的负责机构?

结构决定功能,真的重视这件事,就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去执行。

1. 机构设立的必要性说明:

考虑专门的机构和职位负责这项工作——此事涉及对公司各区域部门人员的调派和指令,还有大量的文字整理、编撰、培训、宣贯、执行、跟踪工作内容,必须有专人专门机构以项目管理的流程去推进,刚开始工作量不饱满可让总部人员兼任,工作量满负荷后必须专人主持。

2. 部门/岗位工作内容(后文会有详细的解释,此处仅罗列概念)

在公司高层的支持下,自上而上收集一线人员经验,发动激励/管理所有一线人员以投稿、案例、课件等多种渠道和形式进行智慧分享和贡献。

设立并不断更新升级知识产品的选题模型。

对一线人员经验的编撰、校正、选录、编辑,并按知识管理的选题模型进行分类整理、更新。

知识产品的下发、宣贯。

对知识产品分为:培训内容(要求员接受培训)、工具内容(要求员工熟练掌握并对照执行)、管理内容(强制要求相关人员执行)。三个级别进行贯彻,对员工的培训情况、熟练掌握程度、执行进度和结果进行追踪/评估/检讨/奖罚。为最终贯彻结果负责。

3. 部门岗位设置要求:

岗位归属:可以单独成立部门(叫知识管理经理),也可以归教育训练部门的新增功能。

岗位人员要求:

素质要求:总结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能力。

资历&技能要求:对归口的部门有3-5年执行&管理经验(如:A经理负责进行营销口知识管理,那么A最好是有3-5年大区销售经理的工作经验——一个资深大区经理更了解哪些东西是有效的知识经验,而且有一定资历和威信,便于他和各区域人员的沟通)。

说明:

1. 建议企业的知识管理先从营销版块做起,形成产品和经验之后再全面推广。

2. 知识管理经理关键能力是专业功底,文字表达整理能力欠缺,可以文职助理来弥补。

3. 部门编制可大可小,根据企业规模和知识管理的深度及工作量决定,但为确保质量,不同的功能口(营销口、生产口、财务口)最好安排有该项业务经验的人员做知识管理工作,也可考虑以专职知识管理经理(负责营销版块知识管理),带领兼职知识管理专员(生产口、财务口,这方面的工作量相对小,可以让相应部门资深员工兼任)的形式。

第二步:自上而上技巧经验收集的流程启动实施、品控和管理。

一线人员是扛枪的,不是动笔的,他们会干不会总结。

刚开始让一线人员贡献经验,他们报上来的东西让你哭笑不得——做好思想准备,他们刚开始报上来的东西错字连篇、词不达意、空话一堆,你越看越头疼。常见以下几个“特点”:

a) 神智不清:业务人员表达能力差,当区主管对这件事又不上心,结果报上来的技巧和经验,总部的人看不懂。

案例10:

一个厨具小家电导购员上报的技巧:“我要用气球做载体留住顾客,产生销售,实现业绩”。

点评:

这段话每个字我都懂,但整段话到底什么意思我不懂——实际上这个导购员的意思是:“他发现不少买厨具的主妇逛商场都带着小孩,他就在推销的时候带上气球,见到这样的客户他先给小孩个气球,小孩一高兴拉着气球不走了,他不走,他妈就走不了,我就有推销机会……”。

b) 官话连篇:

案例11:

区域经理会给你报上来所谓的业务技巧:“管理经销商关键是要搞好客情,要帮他创造利润……”。

点评:

这不是废话吗?大道理谁都懂,这还用你讲吗?问题是你要用什么动作来提高经销商利润?用什么动作提高客情?不用讲的太系统,讲一两点心得,哪怕讲你自己的案例也行——知识管理经理可以帮你提炼成理论。

c) 拿常识当技巧:

案例12:

“我给店主算清楚卖我一箱啤酒能赚多少钱,他就进货了,所以还是要算清利润故事”。

点评:刚开始总部收上来的一线技巧会有大量的类似这样常识性的技巧,白白增加工作量,没多少价值。

d) 总结错误的技巧:

案例13:

有终端业务员总结:“我告诉店主,只要你进货,卖不动算我的,包在我身上”。

点评:

上帝,店主其实最怕听这种话,听着就像骗子,而且将来万一卖不动,你一个业务员怎么“卖不动算我的”,你自己买回去吗?

以上情况并不是常人听闻,都是我在操作这个项目时实际发生的,问题并不在一线,他们本来就不是专业搞文字的,总结能力有限,一线经验的贡献质量完全在于知识管理经理的引导。

1、培训:刚开始要在公司的行销月会上进行点评,让大家知道什么才是有效的一线经验,最好以范例形式让大家体会清晰。

案例14:

某业务经理总结的有效技巧。

我和新经销商合作,刚开始他积极性不高,我前一个月也没干别的,就是带着办事处的业务员和他的司机天天一起帮他出去卖高价产品(这个产品经销商利润高),每天每周每个月我都向他汇报:“本期我帮你卖了多少高价产品,给你赚了多少钱,如果你在这方面加大力度——比如给你的人定清楚高价产品的提成和基本销量任务、网点开发任务量……,我预计这个产品一旦推起来,铺货网点达到一千个,你到明年旺季一个月可以卖多少……”。一个月下来,经销商看到我真的在帮他赚钱,配合度大不一样了……。

点评:

这个技巧不系统,也没什么理论高度,但简单、实用,有一定的可复制性。

2、 激励和引导

a) 物质奖励

前期一线经验总结以正激励为主,不要处罚,免生逆反情绪,可以考虑用“技巧总结大比武”、“智多星排名”的方法予以奖励。

尤其是不要给下面定每月必须贡献多少技巧的死任务——一线人员的主业还是销量,不要把“运动扩大化”——大家不卖货都去写“文章”了。

b) 精神鼓励

每月月会给大家公布上月技巧总结的精选通告,通告上每一条技巧都写上作者的名字,告诉大家你的名字将来会出现在公司的教材上“流芳千古,永垂不朽”。

c) 培训引导

每月月会上向大家重点培训和宣讲优秀的技巧和案例。让大家真正感到这个东西实用、有用、能解决问题——你放心,各区域经理会迫不及待的拿U盘要拷你的东西。

d) 现场激发

可以在公司的营销月会上发起案例大比武的活动。

案例15:

笔者在某公司营销月会上举办的“你想挑战吗?”活动实景:

佛山区的经理提出他目前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哪个客户出了什么事……”。请全体人员上台讲——假如是我面对这个问题我怎么办?怎么解决……?最后佛山的经理向大家公布,我作为当事人是怎么解决的,非常感谢兄弟区域给我出谋划策……。

思考:

销售人员个个一肚子鬼点子,个个都有好胜心,只要台上出的案例跟他的实际工作贴进(而且今天在佛山发生的案例,明天就可能在别的区域重现),他们个个都有一肚子话说。

这种讨论会很热烈,大家会互相启发,同一个案例也许能讨论出十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知识管理经理的责任就是引导、会议主持、现场控制、记录、整理、提炼,然后立刻以快报形式下发,全区域分享。

第三步:选题的建立和更新

注意:这一条最重要,这一条必须做,而且必须做好。

让大家漫无目的的总结技巧效率一定很低,销售人员会感到:“满肚子技巧,但一时又不知如何说起”。

给大家缩小话题——具体的选题(如这个月总结如何帮经销商提高利润的技巧)大家反倒更有话讲:

1、 初始模型的提出:在知识管理的大会上,负责人要给大家一个清晰的选题模型。刚开始模型可以粗一些。(注:篇幅所限,知识管理的工具在此只能做片段示例,以下同)

比如:大家在总结技巧的时候,要分类总结,主要包括以下选题:

经销商选题技巧;

经销商谈判技巧;

经销商常问我们的十个问题……,如何回答;

零店开户的技巧;

终端生动化的技巧;

……。

2、 上下模型要配套:要求各办事处建立技巧点滴记录本,记录本用分页标签把上面的选题目录体现出来(有条件的企业要求大家全部建立电子版更好),一线人员汇报的经验技巧,主任审批删选后,按选题目录分类登记,月底上交,总部评比……。

3、 模型要逐渐细化

刚开始总部给的模型会比较粗,随着一线人员贡献技巧的增多,知识管理经理会在其中发现细分类的可能,把模型细化。

比如:最初的选题:生动化技巧。

细分之后的选题模型:

如何说服老板配合我做生动化;

如何提高生动化效果的保持时间;

如何跟竞品拼抢生动化效果;

专项生动化技巧:

 海报张贴技巧;

 堆箱陈列技巧;

 空箱陈列技巧;

 展示柜冰柜陈列技巧;

 货架陈列技巧;

 协议店陈列技巧;

 ……。

过一段时间,你看他们报上来技巧越来越多,你会发现选题还可以再进行细化——如:以上各选题可以分超市、零店、批发不同渠道再细分;“如何提高生动化的保持效果”,可以再细分为:“如何通过陈列张贴技巧提高生动化保持效果”、“如何争取店内人员支持提高保持效果……”。

注意:

选题会越来越细化,不断的重新分剪归类,所以纸质文档是没有用的,要用电子文档来整理;

模型更细化,选题更加具体,更容易激发销售人员讲出东西来。

4、 知识管理人员对选题模型的熟悉和使用。

知识产品的编撰人员要对现有的知识产品选题模型和既有内容“烂熟于心”,这样你才能辩认新报上来的技巧和原来的有没有重复,才会对新筛选出来的技巧更精准的分类,更重要的是你会在新技巧里发现新的分类,再一联想——对了!这个分类在原有知识产品哪个章节也有十几条,我把他们重新定义、分类,重新整理……。

最终一旦一个完整的知识产品选题模型结晶出来,相对稳定(细分类,要适可而止,别做无用功)之后,就像一个全自动分拣机器,像一个吸力极大的黑洞,源源不断地把千万条一线经验加工成“成品”—— 一个企业内人人想看、企业外个个垂涎,“内可以聚”,“外可以召”的《葵花宝典》。

知识管理经理就像“丁春秋老妖”练成了“吸星大法”。——不管是听课、看光碟、看书还是审阅下面报上来的新技巧,立刻可以吸纳进去,放在固定的分类位置,而使用的时候,也是“收发由心”——只需“举指之劳”(点一下鼠标),这个细分话题下的所有知识产品立刻呈现眼前。

第四步:重点工作环节的固化模型

对一些重要的、高度重复的工作模块,要建立固定的工作模型,使之成为业务人员新华字典、常见故障维修说明书和行动指南。

案例16:某国际知名饮料企业的新品上市自我反省评估问卷。

例:A公司公司新品上市自我评估问卷:

新产品XY纯净水和茶系列上市目标准则实行进展自我评估问卷

前言:问卷使用指引:

1. 如果所有答案都是“有”或“对”

好成绩!成功!

2. 如你所有答案很多是“没有”或“未做到”

有问题!不成功!

3. 如你需要帮助

请与你的上司联系!

正文:自我评估问题

一、 正确渠道分销与铺货

容 是/否或有/没有

1、经销商是否有新品各口味安全库存(400箱以上)

2、是否在正确的渠道分销?(产品上市第3个月内达标) 量贩店及大型超市100%进店

食杂店70%以上铺货率

机场/车站80%以上铺货率

所在区域的40家酒店的进店销售

所在区域最大80家批发商进店销售

二、 价格

内容 是/否或有/没有

1、零售价格是否正确? XY水

人民币1.8-2.2

XY茶(罐装)  人民币2.5-3.0

XY茶(瓶装)  人民币3.0-3.5

XY果汁

人民币2.8-3.3

2、 经销商出货价格是否正确,有没有按公司规定价格执行?

三、 卖场布置

内容 是/否或有/没有

1、 XY水是否在水区域内,在主要竞争对手旁边?

2、XY茶是否在茶区域内,在主要竞争对手旁边?

3、每种口味有3至5个排面 XY水

XY茶(罐装)

XY茶(瓶装)

4、产品在肩与臀之间 XY水

XY茶(罐装)

XY茶(瓶装)

5、有没有在店内大量应用售点广告? 海报

布旗

价格牌

特价海报

6、有没有做到5000㎡以上每个卖场有2㎡以上的新品落地陈列?

7、有没有在割箱陈列贴上大量售点广告:如海报、特价海报、价格牌?

8、陈列是否坐落在人流量大之地方?

9、有没有投放XY专用陈列架?

10、专用陈列架顶层是否陈列XY水?

四、 模范店计划

内容 是/否或有/没有

1、在你的市场内,是否有15-30家模范店?

2、如你拜访的这家客户是模范店,是否符合标准?

3、可否将这店变成模范店?

五、 试饮

内容 是/否或有/没有

有没有每星期在20家大型超级市场店进行试饮活动?

在试饮台旁边有否建立50至100割箱陈列?

有没大量售点广告宣传试饮活动?

有没有安排同时进行促销活动?

试饮点是否位於人流量大之地区?

六、 促销活动

内容 是/否或有/没有

有没有公司计划执行促销?

有没有大量运用售点广告去宣传促销活动?

有没有建立50至100割箱陈列支持促销活动?

七、 A公司专用冰柜陈列

内容 是/否或有/没有

1、在A公司冰柜内,有没有陈列 XY水

XY茶

2、XY产品是否在顶层

八、 餐饮渠道生动化

内容 是/否或有/没有

1、有没有在吧台上陈列产品 XY水

XY茶

2、有没有张贴售点广告於当眼处?如海报?

3、有没有运用餐饮陈列座?

4、餐牌上有没有注明产品名称及价格 XY水

XY茶

5、有没有提供服务员奖励?

……。

点评:相对而言,这份自我评估问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遗憾的是写这份问卷的人销售功力还欠火侯,恐怕也没有由下而上去收集大家的意见和经验,实际上新品卖的好不好,需要检点的绝对不仅仅是这些表面功夫,还有更多更深层更细节的因素,几乎在每一次新品上市的推进过程中重演。

比如:

1、 人员管理方面:

内部人员有没有足够的教育,排除他们的畏难情绪和只喜欢卖老产品的惰性……。

有没有修理那些在新品销售期“大放厥词”,公然宣称“新品是狗屎,根本没法卖”的“现行反革命”。

有没有做到“人人头上有目标”——量化/过程目标不仅下到区域,还要到终端业代、导购员、经销商、甚至重点门店。

……。

2、 经销商管理方面:

是否该区域经销商根本没有适合这个新品的销售网络(比如赊销进餐饮渠道);

是否该区域经销商有前期库存遗留问题,防碍新品经营意愿;

是否该经销商目前在经营的别的厂家的产品正在旺季,造成经销商的人力、运力、资金无暇顾及本公司的新品;

是否经销商的员工以销量计提成(不分品种),所以员工都去多卖白酒,不注重推销本方便面新品……

……。

新品销售不好,关键取决于产品、价格&促销政策、通路主推、终端目标网点铺货和展示、内部队伍培训管理和考核、公司的后勤补给和产销协调、消费者的接触认知到重复购买、竞品的阻击力度8个大因素影响,其中每一个因素都存在几种几十种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以笔者目前的积累,新品不好卖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有上百条。

“今天的现实总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公司每年推新品,在一个又一个区域碰到成千上万的问题,这其中大多数问题是重复性的——下次还会再碰到,而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又是相对固定的,为什么不动手把这些问题和答案全部汇集起来,成为一本新品上市常见固障排除实战动作指南?

同样的道理,区域市场的增量机会开发、经销商拜访、卖场年度谈判、经销商大会、各种常见促销活动的策划执行……。

这些都是企业高度重复的工作模块,其中的工作技巧、应知应会、执行法则都可以在不断改善和补充过程中实现模型化。

没错!这种模型建立的工作量很大。

但这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真正有实战指导意义的培训工具和知识产品。这些模型一旦建立起来就会把变动的不可控因素变成固定的可预防可控制因素,变成“预案/预警系统、工作流程、自我对照表、工作清单……。

那才真正是销售人员的枕边兵书,执行工具!

第五步:知识产品的分级管理。

1、 培训内容:主要是指技巧总结类的内容,取材于各地一线人员上报的技巧经验,经过知识管理负责人的筛选、编辑、按选题目录整理,形成《销售技巧葵花宝典》,然后逐级下发、进行培训和逐级转训,并对重点内容要求相关人员熟记甚至背诵——此模块意义在于提高人员技能、丰富业务人员的“工具箱”。

2、 模型内容:也就是第四步中讲到的重复性工作模块的固化模型。这些内容会成为执行和管理模版,由此衍生出工作流程、过程指标设定、检核标准、考核标准。这个模型的意义在于防守——减少重复错误,优化工作流程。

3、 管理类内容:一些可复制对市场有推动性的经验,可以以制度形式强制执行。

案例17:办事处每周以快报形式向经销商汇报战果(办事处的员工本期终端铺货新开网点数、高价产品销售数……)从而让经销商确实体会到办事处是来帮经销商做市场,创造价值的。不是来收编经销商队伍抢经销商饭碗的……。

——这个模块的意义在于进攻!把优秀的方法迅速全面推广,推进市场业绩。

这些管理工作谁来做?

a) 由知识管理经理执行——那么这个知识管理经理最好是副总级别的人物,否则就需要高层领导的强力支持。

b) 由总部专门的人员——如营销总监、副总监、管理部经理亲自挂帅任专案推广经理,也许效率更高。

新的话题开始了,管理项目的推进说起来几万字也讲不完,也不在本文重点讨论之列,以四句话点出要害:

量化目标:每个人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要背诵哪些内容、要对照什么模型检点自己的工作、要执行什么新的工作要求!

紧密跟进:不要等秋后才算帐,建立过程汇报、检核、排名机制,一切进度在总部掌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