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4 15:02: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在职研究生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往往决定着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的研究价值,选题是否正确、准确,是论文写作成败的关键,选题恰当,论文的成功率就高,相反失败的可能性则大。
就所见的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常出现的问题有:
(1)缺乏缺乏前瞻性的眼光,不能发现和确定本学科和研究方向的具有前瞻性的问题;
(2)一味寻找所谓的热门话题,不考虑是否有比较充分的文献资料可供选择;
(3)选题缺乏论文命题的形式,不能从选题本身体会到论文的研究主旨和价值取向。
针对以上三个问题,有自己的一番浅见,研究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选题。(对策)
(1)从研究领域中有关学者或专家的争议性观点中提取选题,进行比较、综合和超越;
(2)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承担导师课题的子课题的研究;
(3)关注国内新闻舆论的热点话题,从中提升到论文命题;
(4)对已经热门的话题做适当的剪裁和调整,换个角度研究热门话题;
(5)关注国际学界和发达国家有关领域的研究动向和实践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职院校;在职研究生;教育管理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在职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时代意义,它不仅是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是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必须要根据高职院校在职研究生的特点,深入分析高职院校在职研究生教育管理现状,不断思考与探索,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在职研究生教育管理质量。
一、高职院校在职研究生特点
高职院校在职研究生与一般院校全日制研究生相比在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高职院校在职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效率。
(一)学习层面
高职院校在职研究生学习与普通高校全日制研究生存在很大差异。高职院校在职研究生学习受已有职业与家庭生活等诸多因素制约,表现出自己独特的特点。普通院校研究生以学校学习为主要模式,师从导师学习或者进行自主学习,师生交互性强,学习时间充裕,学习系统性较强,生生合作充分。高职院校在职研究生学习时间较紧凑,学生在处理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进行学习,时间利用较为充分,将时间成本最大化;虽然也有导师指导,但师生交互性不如普通院校研究生充分;在受职业制约的同时,高职院校在职研究生学习时间相对自由,不受时间段和场合影响。总之,高职院校在职研究生学习上具有更大的开放性、自由性、自主性等,有助于在职研究生进行再创造。
(二)生活层面
高职院校在职研究生是完全的“社会人”,因此高职院校在职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受生活因素影响较大。高职院校在职研究生基本组建了家庭,他们在承担家庭、社会责任同时进行着学历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在职研究生受家庭社会等因素影响,学习功利性与目的性较强,思考问题的角度既经济又现实,不像普通院校全日制研究生过分依赖家庭完成学业。他们将学业纳入家庭支出,纳入家庭年度计划。总之,高职院校在职研究生生活上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责任感、独立性等,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更强。
(三)心理层面
受年龄与生活经历等因素影响,大多高职院校在职研究生心理较成熟,他们独立性强,心理个性化特点显著。高职院校在职研究生集中时间相对较少,缺乏较强凝聚力,人员相对分散,彼此之间的交流机会少,集体意识相对薄弱,对外界具有一定的排斥性,心理上表现出较强的封闭性。加之学习生活工作等多重因素,往往表现出一定的情绪化。总之,高职院校在职研究生心理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自我型、排斥性、情绪化等,影响着高职院校在职研究生的教育管理。
(四)思想层面
高职院校在职研究生大多生活在社会转型期,大的社会环境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等,他们思想开放并压抑,积极间杂着消极,新旧兼容,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形成了多元思想。总的来说表现出较强的功利主义,自我意识强,思想物化等。
以上几个层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院校在职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对高职院校在职研究生的教育管理策略调整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高职院校在职研究生教育管理现状
高职院校在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给在职研究生教育管理带来新的挑战,高职院校要认真分析在职研究生教育管理现状,为在职研究生教育管理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一)教育管理理念落后
教育管理的根本宗旨在于服务于人,以服务学生为根本。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在职研究生的教育管理理念落后,仍然受传统教育管理思想影响,以管理者自居,居高临下,一切唯上,忽视在职研究生的需求,缺乏服务意识;缺乏人文关怀,不能“以生为本”,着力于人,从根本上寻找提升教育管理的着力点。
(二)教育管理模式陈旧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陈旧,大多采用传统的垂直教育管理模式,自上而下,教育管理唯上,教育管理者平时以上级领导的要求为工作中心,一切教育管理工作以领导的意志为出发点,疲于应付,教育管理缺乏主动性,管理效率低;教育管理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教育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管理模式落后、陈旧。
(三)忽略德育后勤保障
高职院校在职研究生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与学校直接接触的时间较少,相对集中时间短,因此不少高职院校对于在职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忽视德育与后勤保障工作。院校与在职研究生互动不够,不能适时对在职研究生开展德育活动,院校后勤工作滞后或者缺失,导致在职研究生集体意识淡薄,院校的有关精神得不到落实,很多活动不能富有成效地开展起来,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在职研究生教育管理效率。
(四)教学管理机制不完善
实施教育管理是为了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教学管理。在职研究生的特殊性提升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难度,不少高职院校不能根据在职研究生特点构建具有在职研究生特点的教学管理体系,制定适应在职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导致在职研究生因为工作原因学习时间得不到保障,在具体考评中存在不同的评价尺度,考核不严格,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在职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全科医学;专业学位;在职培训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3.06.020
在职申请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专业学位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为在职临床医生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开辟了渠道,缓解了当时社会对高层次临床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进一步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国务院提出了完善我国全科医生培养方式,加快建立全科医生制度,为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1年决定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类别下增设全科医学领域(以下简称“全科医学专业学位”),并同意部分高等院校2012年开始招收全日制研究生攻读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由于我国对高层次应用型全科医生的培养刚刚起步,现阶段招生仅限于全日制研究生,但是面对高层次应用型全科医生供需矛盾的日益凸显,我们应加快研究相关政策,以满足在职人员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需求。
1 对专业学位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认识
专业学位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我国1991-2007年陆续开设了18种专业学位,期间各类专业学位累计招生61万多人,其中主要以非全日制在职教育为主,这对加快人才的培养、提高国民素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010年我国又将专业学位类别增设至38种。至此,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规模不断扩大、类别不断完善的过程。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是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后,于1998年正式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临床医学研究生和在职临床医生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设置是我国医学学位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不仅有利于解决原来培养的临床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获得者临床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且极大地调动了临床住院医师的积极性,推动了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2 设置在职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必要性
2.1 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培养高层次全科医生的有效途径2009年国务院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中提出,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全科医生的培养培训,着力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按照2010年国家发改委、卫生部、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颁布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到2020年,要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但是,现阶段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现有的社区全科医生业务素质不高、学历和职称低、人才流动性大等问题。广西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广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师的学历构成以大专及中专学历为主,本科学历只占15.1%,尚无研究生学历全科医师;职称构成中,以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为主,高级职称只占9.1%。目前,全科医师的水平满足不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无法达到新医改提出的为社区群众提供安全、适宜服务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开展在职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不同方式加快全科医生的培养,达到新医改提出的要求。
2.2 是对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有益补充 我国非全日制在职研究生教育是指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对应的,功能互补的,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以培养高层次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现代教育体系。自1991年我国试办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以来,已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及时解决了国家高层次人才短缺的问题。实践证明,开展非全日制在职研究生教育是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手段,是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自设置之初,即对在职医务人员申请学位做了相应的要求和规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建立起一套培养在职人员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体系。同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教育和学科建设的意见》中要求,高等医学院校要加强全科医学教育,积极为社区卫生服务培养合格的全科医师;要创造条件积极探索全科医学研究生教育,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举办全科医学研究生学位教育,为全科医学教育体系中的继续医学教育提供教育资源。因此,随着全日制研究生招收全科医学专业学位工作的深入开展,招收在职攻读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工作也必将展开,这既是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的需要,也是加快高层次全科医生培养的需要。
2.3 是满足在职全科医生提高自身素质和诊疗水平的需要目前我国注册的全科医学执业医师为8万余名,到2020年全科医师的数量将要达到30万。如何进一步提高那些本科毕业后即走上工作岗位的全科医生的自身素质和诊疗水平,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尽管部分高等院校已开始招收全日制研究生攻读全科医学专业学位,但对于大部分在职在岗的全科医生来说是很难实现的“愿望”,同时部分考上全日制研究生的全科医生又主动与原单位脱离关系,毕业后多数都不在社区基层工作,造成基层社区人才留不住、队伍不稳定。因此,设置在职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开辟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全科医生的新途径,满足在职全科医生提高自身素质和诊疗水平的需要,真正建立一支“留得住、用得着”稳定的服务于基层社区卫生的全科医生队伍。
3 设置在职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思考与建议
加快高层次应用型全科医生的培养,是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在职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工作也必将在各医学高等院校展开。在此,我们对在职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设置和培养进行了一些思考,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
3.1 明确招生考试,加大宣传力度 目前,将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申请条件纳入“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全国联考”,还是按在职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要求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尚未明确。因此,应进一步明确在职人员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申请条件,规范招生入口,在此基础上招生单位才能加大宣传,充分调动在职在岗全科医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更主动地要求学习,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素质和诊疗水平的目的。
3.2 科学定位,加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 开展在职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工作,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加快培养高层次全科医生的有效途径,培养单位应高度重视,科学定位,不能片面追求规模,将它作为学校创收手段。全科医学具有独特的服务对象和领域,更不能将它简单地等同于临床医学,照搬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同时,培养单位应重视全科医学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加强全科医学的学科研究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为培养高层次高质量的全科医生提供有力保障。
3.3 培养方案体现全科医学特征,探索与全科医生培训相衔接 全科医学专业学位是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掌握全科医学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能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紧紧围绕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实践等各个培养环节都要体现全科医学特征。同时,积极探索在职申请全科医生专业学位与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骨干培训和岗位培训的衔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创造各种有助于全科医生培养的条件。
3.4 突出临床实践和社区实践环节,加强教学培训基地建设
临床实践和社区实践是培养合格全科医生的重要环节。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基地主要设在三甲综合性医院,完成相关专科临床科室轮转;社区实践基地设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是全科门诊,将临床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但是,由于我国综合性医院专科设置过于细化,大部分综合性医院尚未设置具有全科医学服务功能的科室;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量不足、所开展的服务内容有限等,使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没有真正形成全科医疗临床思维,不能很好的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造成全科医生的教学培训是当前全科医生培养的最薄弱环节。因此,培养单位应加大对教学培训基地的建设力度,搭建有利于培养全科医生的平台,为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提供保障。
3.5 加快导师队伍建设,建立导师指导团队 导师队伍建设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全科医生培养最大的困难就是师资问题。有研究提出:全科医学师资人数少、无系统学科、专业杂;大多数无专业背景,通用型、普及型、低水平的师资较多;临床师资在理论上不熟悉全科医学思维方式,仍以疾病为中心,不以人为中心考虑问题。因此,培养单位应加快全科医学导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属于全科医学自己的师资力量。同时,在研究生临床实践和社区实践期间,建立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导师指导团队,这有利于研究生在不同科室轮转时有相应的导师指导其工作。
3.6 严格要求学位论文,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职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可以是病例分析报告或文献综述,也可以是针对社区卫生问题的调查研究,但选题一定要结合全科医学实际,体现运用全科医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分析解决全科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在职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论文预答辩和正式答辩要做到与同专业、同类型全日制研究生的同等要求,并实施论文盲评和进行论文学术不端检测,只有这样在职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才有一定保证。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同意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类别下增设全科医学和临床病理学领域的批复[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2011]66号.2011.
2 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24(6):4―8.
3 王桂林,程翠玉,姜玮.人才强国战略与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22(10):13―16.
4 吴镇柔,陆叔云,汪太辅.中华人民共和国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度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5 童玉玲.完善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体系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26(1):78―79.
6 汪玲,吴海鸣.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求开展全科医学专业学位教育[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1):118―120.
7 杜改燕,齐殿君,王爽,等.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实施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4):1109―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