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程群教学论文

课程群教学论文

时间:2023-03-24 15:02: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程群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程群教学论文

第1篇

生物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刘冬.关于做好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思考[J].新课程(教师版),2011(1).

[2]杨茜.浅谈高中生物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8).

[3]马淑霞.浅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14).

[4]刘闯,陈娟.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0(10).

[5]邵永刚,赵林川.构建互动生物课堂———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6:54-56.

[6]杨滨,任新英.基础教育阶段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现状及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06:71-77.

生物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蒋丽丽.浅议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说”[J].新课程导学,2014(20).

[2]张俊梅.新课标下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1(11).

[3]赵晓君.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之我见[J].关爱明天,2015,(1):161-161.

[4]赵秀娟.浅谈目前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5):343-343.

[5]钱顺虎.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3(5):173.

[6]郭荣满.关于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现状与有效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60-61.

[7]田庆森.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的困难及对策浅析[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1):285-285.

[8]杨美晶.边疆地区初中生物学实验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生物学教学,2009,34(8):53-54.

[9]刘宏.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初探[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

[10]黄胜.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

[11]孙炳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对策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12).

[12]曾瑞清.初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3(83).

[13]刘欣.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2(57):148-149.

[14]谭启鹏.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b,2011(12):28-29.

生物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徐芳英.初中生物分层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69.

[2]黄敏.初中生物分层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1).

[3]黄鹤.初中生物学科探究教学现状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

[4]王飞.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研究与对策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43).

[5]黄月欢.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及建议[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2).

[6]谢小荣.重视初中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9-10,17.

第2篇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研员,经常能读到一线教师们撰写的教学论文,这使我受益匪浅。这“益”字包含了作者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对我的鼓励和他们的思想、实践及行文中的许多优点给我的启迪,也包括我由此获得的一些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和撰写教学论文的想法。这里,我想就研究和撰写过程中应该考虑到的几个关系,与广大教师们讨论。

一、理论与实践

一个教学策略的诞生,总是多次教学实践的结果,也总离不开相关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支持。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其论文的理论成分不应该超过它所阐述白勺实践部分的分量。因为,论文是作者自身深入教学改革的一次归纳、一次反馈、一次调整,有着阶段性和明显的个体性,对他人的启示是针对新问题如何运用新理论来实施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因而,它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可为什么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文章总是有那么多的思想、观点要陈述,甚至在生动可爱的教例后面还要补上一段论述,以强调某一教学事件因符合了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中的某一个规律或原则而显示在学生能力、兴趣培养等方面的多处意义,这样重复,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而读者们需要的是理论和实践科学结合后形成的有效的切切实实的做法。相对于“声势浩大”的理论.某些文章中的实践则显得软弱无力,有的也无内在系统可言。即使在读者看来应该介绍一些具体操作方法的地方,可往下一读,却发现还是作者理想化的一种教学境界的描述。教学的策略、精彩的教例只在大堆理论中星星点点地散乱着。

二、个性和共性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事物都是个性和共性的结合体,教学论文也是如此。小学语文教学,不管是研究还是在撰写论文时,应该重视对一般教学规律、原则、方法和其他相关理论的引入,而同时,又要顾及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现在有不少论文都以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哲学等各学科的研究成果为理论支撑.但我觉得语言学、阅读学、历史学、美学等与语文学科联系更为紧密,语文学科的论文写作应以这些学科理论的指导为主。比如,研究“主体性阅读”。我们可以从阅读学的角度去探讨一下不同文体的阅读,不同年龄阅读者的价值取向。可以从阅读教学的多角度,如独立的角度、道德的角度、语言学的角度、文学的角度、交流的角度以及由此确定的阅读教学的目标群等方面进行探讨。又如,研究“语言感悟”,也可以从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先去钻研语法学、语义学,了解语言发展的规律,再去发现语言新现象,明白语言规范和语言创新的关系。如果,我们能融共性于丰富的个性中,不仅可以使我们的研究和总结更具有语文学科的特色,也会使研究更有实效性,使操作更具推广和实用价值。

三、教学和学习

在深化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的今天,研究学生的学习应该成为重要的课题之一。然而,在众多的研究论文中,我发现研究教师“教”的大大多于研究学生“学”的,文章中提及的教学策略也多于学习策略。而教学策略是否有效,只凭作者的主观感受在评断,并非来自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分析,即不是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兴趣、知识、技能等的变化这些客观事实来评价教学。即使是那些看似研究“学”的文章,但从其介绍的操作方法来看,也不是关于学的方法、形式等学习策略。在我所读到的文章中也不乏研究“自主学习”的,可实践者不调查、收集、分析学生方面的信息,如学生个体性格、兴趣、认知结构、学习方式等:不研究有效的学习条件,如动机、清晰的目标、适宜的学习任务、支持学生积极完成任务的信心、激励和反馈、迁移的情境。也有较多研究“合作学习”的,可实践者很少研究合作的形式如何依据学生的情绪兴趣、学习内容、学习子目标的改变而变化,即一种适合于合作学习活动的课堂组织形式。

所以,不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心理及学习后果的测评,只凭教者主观评价自身策略的优劣,何以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呢?思想和表达在动手撰写一项研究的总结性论文前,如果没有已制定好的操作程序,也应该理清思路,使行文有较强的内部逻辑。

如果操作要点是并列式的。要避免其内容的重叠性,如果是递进式的,则要避免内容的跳跃性。总之,当有了较成熟、系统的思想后,应努力做到表达的科学性和缜密性。相反,如果表达有缺漏,则证明实践过程甚至整个研究过程有必要改进。下面想通过两篇相似内容的论文在认识和表达上的差异比较来作简要说明。

我们不难发现:《开放式作文教学尝试》一文,提出的“向生活开放”、“开放语言”等概念都不够科学:策略二提出的“训练思维,搞活思路”与全文提出的几个策略的标题格式不一致:策略三中介绍的具体做法停留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语言训练的层面上,而非作文教学过程中的言语表达指导:策略四提出的“向学生开放”又与前述策略有相融性。而《开放式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一文则思维严密,行文简洁1:3o当然,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实践和总结时,除了对以上几个关系的思考,也有必要注意思辨型和实验型、大课题和小课题等一些关系。我以为,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们应该多选择实验性强、口子小、费时少、周期短的问题进行研究,最后形成的论文应该是理论精辟、操作性强(有较系统的操作思路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有效果的评价、验证和再分析等。

第3篇

本学期高中英语学科教研工作,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课改完善和深化学科教学常规,组织教师参加课改理论学习和培训,组织课改研究课和专题研讨等系列活动,以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师整体素质和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1、本学期要重点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学习课程改革专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明确英语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四个基本任务,特别是要认真学习和理解课程标准中的"六个基本理念",并用这些理念来指导平时的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快信息技术学习进程。组织本教研组全体外语教师学好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能熟练运用基本信息技术,从而推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组织有关教师运用现代教学理论设计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组织多媒体教学观摩活动等。

3、组织本教研组教师撰写论文。全体英语老师要通过理论学习,不断反思、探索,并联系实际积极撰写外语教育教学论文。

二、狠抓教学常规落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新晨

1、进一步抓好"教学常规"的学习和实施工作,组织本教研组年轻教师学习常规,学习校内外先进典型,加强检查督促,使学习常规,实施常规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

2、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为此,我校教研组要积极备课,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实效。

3、抓好教研组建设。教研组要在落实常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做好常规落实的检查、督促工作;要定期组织教学研究活动,围绕相应的研究专题,组织相应的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通过研讨、观摩、评议等形式,使本教研组全体英语教师共同提高,人人受益。

三、加强高三毕业班工作的研究,提高毕业班教学效率。

组织高三英语教师认真学习《大纲》和《高考说明》,扎扎实实教好第一轮第二轮,要在基础知识到位的同时,抓好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

第4篇

现在情况改变了,因为互联网大潮出现了,人们的生活将出现颠覆性的革命。网络文化预言大师、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凯文・凯利,在中国一个媒体播出节目中曾经说过:“未来人类将与互联网共生共融,它会改变我们的生存方式。我们人类将使自己变得更大”[1]。大众智慧、云计算、网络社区、虚拟现实、共同进化、敏捷开发、协作、共生……这些时新的概念逐渐成为生活现实,并且投射到我们的教学生涯中。互联网技术已经融进我们的教学生活,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教学的生存方式,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将有前所未有的扩展。

一、为语文教师自身中文素养的提升提供路径。

上世纪八、九年代、我市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大部分是中等师范学校的普师毕业生,市教育学院的毕业生都比较少。学历不达标的老师通过函授、自学考试等路径,才取得达标的学历,但是真实水平就千差万别了。老师们有主动意识,想提高自身素养,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没有经费支撑,没有求学求教的时空支持……但是现在不同了,因为互联网出现了!

教学宋词,觉得自己的理论素不够。怎么办?百度搜索叶嘉莹,很快就会出现叶嘉莹的《唐宋词十七讲》。再点击视频,很快就出现讲课视频,利用节假日时间,下班时间,听完所有的讲座,再去教学宋词,那就轻松多了。

笔者曾经浏览过知名大学中文系的网站,听过很多中文系的精品课程,自觉有了不少的收获。笔者也曾在爱奇艺网、土豆网的相关栏目中,看知名主持人王恺主持“中华好诗词”,还有河南台的“成语英雄”、央视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赛”等节目,在娱乐休息中提升了自己的中文素养。

至于新教育网站的“网络师范学院”的课程学习,则是语文教师全面提高中文素养的良好途径。网络师范学院的课程齐全,互动频繁,要求严格,过程考核严实,要想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达到考核指标,得需要两年多的时间;如果要创优的话,则需要投放更多的精力。

当然,对于觉得自身中文素养不够的语文教师来说,只要上网,找到相应的路径,很快就能有所收获;可以说,互联网是自觉意识强烈的语文教师提高中文素养的适宜路径。

二、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路径

到相关的网站,如“无忧无虑语文网”、“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可以按照需求,下载相应的教学设计、精品课件、作业设计等,比较研究之后,自己课堂教学的设计、课件、作业等都会有较大的提升。教学现代随笔散文,只要输入作家、篇名,文章的背景资料、文章的多种解读,那是应有尽有,经过自己的选择,加上自己的理解,散文随笔就能教出新的东西。

网络可以让老师们收集到教师间互动录音、教学录像与录音、教学札记、教师深度访谈、以及教学讲义等;网络平台,使集市式研修模式得以出现,教师们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哪怕是研修共同体QQ群、工作室QQ群),分享教学经验,反思教学过程、教学心得、教学问题的讨论等,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交流,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展示教师自我的教学个性,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为语文教师教学论文的写作提供路径

第5篇

论文关键词:小学语文,体验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强调习作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但是,当前作文教学仍存在着程式化、虚假编造、难写难作等现象。小学生作文存在内容空洞、不具体,语言单调,缺乏真情实感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所写的内容没有经历过,有的虽经历过,但是没有什么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因此作文时,只得胡编乱造,既写不具体,也不能表达真心实感。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易于表达,能够表达真情实感,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增强体验,多写体验性作文。

一、引导实践,丰富体验,积累素材

学生习作的最大难题是“无话可说,没内容可写”。由于学生社会实践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生活阅历浅,没有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写作时当然就像“无米之炊”。因此,作文教学要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就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丰富生活阅历,丰富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实地观察、体验生活,才能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首先,要引导学生参与自发性实践活动,这类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它具有主动性、随机性、经常性的特点。比如看电视、唱歌、游戏、交朋友、外出旅行、做家务等等。在这些健康、充实、自然的常规化生活实践中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和记录,让这种自发性实践活动成为大容量的生活作文素材。

其次,老师应该因地制宜地为学生设计、推荐实践的项目、计划,鼓励学生大胆勇敢地参加实践。如:引导学生组成“雏鹰假日文明小队”,活跃在街道、社区,宣传环保,参加做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深入到群众家中,宣传消防知识,提醒人们注意防火安全,免受火灾伤害;到工厂参观,到社会调查……这样,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获得第一手写作素材,使写作内容具体化、真实化,并从中感受生活,丰富阅历,让生活真正成为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回忆生活,唤起体验,引吐真情

专家指出:“追忆性体验能帮助人重新发现已逝生活的意义,不仅能通过想象、联想和记忆把最美好的、最值得珍视的情感经验重新捉取出来,而且能挖掘出以往平淡生活中美的因素,以积极地享用人生。”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许多美好的经历留在童年的记忆里。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通过创设情境,勾起学生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唤起他们曾经有过的经历和情感体验,激起他们情感的波澜,引发他们倾吐的愿望。如指导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第七册第8组习作《一张相片的故事》时,让学生精心挑选珍藏美好记忆的相片,向大家展示,讲述这张相片的故事,写出自己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可设计如下教学流程:1、看相片——激发真情;2、说相片——引吐真情;3、写相片——抒发真情;4、赏习作——交流真情。

学生通过展示相片、交流相片,一个个兴奋不已,仿佛又回到了曾经拍照的地方,那种曾经有过的体验和感受重新被唤起,产生了不说不休,不吐不快激动情绪。学生情动于衷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言溢于外,情感迸发,笔下怎能不生花?

三、结合活动,参与体验,勤写作文

体验性作文最大的特征就是充满生活气息、充满时代色彩,必须源于生活,反映生活论文格式。体验和实践作为体验性作文的载体非常重要,其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

1、在学校里体验、作文

在学校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体验活动的快乐,写真实感受的作文。“现场演示作文”“创设情境作文”“现场观察作文”“现场游戏作文”在作文课上设计可资记叙的生动、活泼、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情绪,诱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从思维到语言文字的转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及写作水平。它把课堂“变成了舞台,变成了实验室,变成了一个活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耳濡目染,身体力行,尽情欢畅,然后记下其所见、所闻、所感。

2、在家庭中体验、作文

家庭生活是体验性作文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中的故事小事,都可以成为很有价值的作文内容。让学生参与各种家庭体验活动,如在家中学做一种家务:包饺子、烧饭、洗衣服等。但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去做,然后再把做的过程如实地、具体地写下来。学生对这样有趣的实践作业,极乐意接受,而且他们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熟练地掌握一种家务的小窍门来表现自我。因此,他们就学得很投入,并能获得深刻的劳动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作文,很容易唤起创作灵感,写出富有趣味性的文章。

3、在社会中体验、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社会生活五彩斑斓,只有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亲自感受,才能扩大视野,开拓思路,流露真情。让学生自己去接触社会生活,如:买菜、买书买报,自己去看医生,自己坐车回老家等等,学生从中获得的感受是真实难忘的,同时也学会了对周围事物进行认真地观察和理性的思考。有的学生从自己看医生的过程中了解到医院的规章制度;有的学生在买菜中学会讨价还价,识别真伪。这些形形真真切切的体验就成了学生写作之源的活水,他们在这样的体验作文过程中既练了笔,又长了见识,一举多得,其乐无穷。

4、在大自然中体验、作文

大自然是人类生命的摇篮,而远离大自然的孩子的作文就缺乏生机和活力。适时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的怀抱,去采撷阳光,采撷雨露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采撷虫鸣蛙鼓,采撷鸟语花香。童心向往自然,在春天里,我们组织学生到郊外的田野,看返青的麦苗,看无名的野花,看归来的燕子,嗅泥土的气息。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那种真真切切的感受,是从心底油然而生的。每次走进大自然,我从不事前布置作文题目,也不提什么要求,不给学生背上思想包袱,而是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她的触摸,倾听她的软语,尽情尽兴,满意而归。经过的学生充分的体验,教师再稍加引导点拨,便会使学生产生不吐不快的创作激情。因此,此时写的文章自然“文如清泉石上流”。

总之,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强化情感体验,写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才能激发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实现作文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目标。

第6篇

继续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加强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研究;围绕我校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提升科学教学的教研质量与教研水平;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有效资源,强化教师业务学习水平,实施专业化指导与学术性、群众性研讨并行,增进我校科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一、加强学习与研究,提升教师科学素养。

1、精心组织各种学习活动,积极构建学习型组织。

本学期拟围绕以下专题开展学习活动:

继续组织科学教师认真学习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科学课程标准解读》两本最基本的导向性书,把握科学教学的基本方向与目标。

组织学习《科学课》等专业性杂志,加强平时的总结与反思。

学习和钻研有关“做中学”教学案例专著,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要求科学教师在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采取各种形式进行“教学反思”,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参加“教海探航”论文评比活动。

3、“上网学习”是现代教师应具备的一种的能力,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加强网上学习实践活动。

二、继续深化科学课程改革,提高科学教育教学质量。

1、本学期要抓好实验教材的研究工作,利用好“江苏教育网”中的教材教法培训资料,对教师进行教材教法培训。

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仍将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科学教师的培训。以各种形式,灵活、有效、充分发挥科学课程改革进程中的亮点与精华,向全镇科学教师展示一些精品课例、精典案例等。

3、加强与溧阳市教研室的联系,积极争取各种培训的机会。

三、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依托远程教学资源,带动学校科学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

1、调动教师参与科学教学课程改革的积极性,挖掘广大教师的研究意识,组织教师学习远程教育资源,通过不断学习,汲取营养,共同协商、互动交流,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

2、积极探索“看中学”的形式、内容,依托远程教育资源,自主开发一批适合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教学资源。

3、注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德育教学的内涵。

4.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四年级科学兴趣小组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记录,培养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5、实验室工作人员做好实验仪器的保管使用及实验登记工作。

6、继续做好小小气象台的指导工作。

四、具体工作:

九月份:

1、制订课题组计划。

2、制订各年级教学计划

十月份:

1、 中学《科学》新教材分析与培训活动。

2、组建科学兴趣小组并开展活动。

十一月份:

1、积极参加 “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组实验教师研讨活动。

2、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十二月份:

1、“优秀课”评比活动;

2、科学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元月份:

第7篇

一、加强师资培训,明确课改理念。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实验是否能按计划扎实有效地推进,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对实验人员的培训工作是否到位。结合我市实际,确定整体培训思路:实验区教研员,各实验校的领导必须接受课程标准及教材培训,本着“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边实验边培训,边培训边研究”的原则,将培训、实验、研究相结合,构建研究型培训模式,多层面展开工作。

为了使实验工作顺利开展,我市选拔了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及富有教研能力的管理者、骨干教师直接参与到这次课改中,以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二、开展校本研究,改变教师行为。

1.能注重师生关系的民主和谐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依据新课改理念,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表现在: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营造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着力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课堂的主人,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氛围的自由与宽松,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对问题敢提、对异议敢说的现象,足以说明师生关系的和谐;教师的倾听意识明显增强,大多数教师能够认真地倾听学生发表的见解,能给学生较充足的思考、交流的时间,师生合作意识更加鲜明,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进程中,能够深入到学生中与学生一起交流问题。

2.能注重教学方式的真实有效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重教学方式的真实性、有效性,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凸显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有意识地从教学活动的主宰,向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服务者和促进者转变;面向全体的意识明显增强,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他们易于接受的灵活多样的方式,让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有了较大改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敢于放手、放权,敢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去设计方案,自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明显增强,注重学习过程的真实性意识有所加强,无论是教学情景的创设、学习资料的提供,还是学生学习的思维状态,大多数教师能从实际出发,抛弃形式上的东西,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敢于让学生暴露原始的思维状态,敢于面对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对于偶发事件大多数教师不再进行遮遮掩掩,而是进行积极有效的呈现,并把它当作一个宝贵的生成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教师教学成本意识有所增强,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始注重教学投入成本和所带来效益的关系,有意识地在材料选择、活动开展、教学环节设定等方面的有效性上给予重视。

3.能注重教学评价的全面科学

评价的过程就是一个深化认识的过程,通过评价,可把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的高度,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重教学评价的全面性与科学性,能够较恰当地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表现在:评价内容趋向多元,大多数教师评价时能涉及到认知的发展、活动的参与、语言表达形式、思维状态、非智力因素等诸多因素;评价的形式也十分丰富,在调研中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还十分注意学生间的互评、学生的自评等;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重评价的过程性,改变了过去只重结果评价的现象。在课堂上,教师、学生的随机评价随处可见。

4.能注重教学资源的拓展延伸

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地整合;学生熟悉的生活走进了课堂,学生周围的环境、学校的一草一木、家乡的风土人情、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的生活体验都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要材料,使课堂教学资源得到进一步拓展与延伸;大多数教师注重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的互补,强调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在教学中,教师立足教材,又敢于超越教材,注重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努力地延伸教材的价值。

5.能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堂生成的意识得到较好体现,大多数教师能够注重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不再把教案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而看作是预设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导向,用学生学习的状态、发展的水平决定课堂教学的进程;“放手”意识明显,在课堂教学中,敢于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与时间,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重视思维成果的碰撞与交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的意识有所增强,能允许学生对答案有不同的理解,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尽可能的给学生思维发散的空间。

三、教师教研意识逐渐增强

在调研中发现:大多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注重研究,问题研究的意识逐渐增强。表现在:自我提高意识明显,大多数教师能够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大多数教师在钻研教材及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十分注意问题的收集与整理,并能自觉地进行自我研究或与同伴进行随机研究,在调研座谈过程中,很多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在以前很少有教师能够谈出自己对教学的独特见解,而现在很多老师能主动与教研员进行交流,谈对课改的认识,谈对新教材挖掘,谈新教法、新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并能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第8篇

一、“精品课程”:构建教研新模式的平台

借鉴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广东省中山市于2004年率先启动了区域性基础教育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并成功地申报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的重点课题。这一课题旨在为进一步推进区域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而可持续地提升区域性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探索和开辟新的有效路径。在此,“精品课程”指的是借助“课程资源库”“教学方法群”“骨干教师网”和“管理策略集”等构成的系统来建设优质高效且具有很强辐射力的示范性课程。依托中山市“精品课程”的平台,我们的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实现了教研模式的转型与创新。

(一)基于“精品课程”的教研活动理念

传统的教研活动以优质课的听评为主要方式。这种方式具有重视教学、突出教法的优点,同时也有忽略课程的丰富性和系统性的不足。针对此,我们进行了基于“精品课程模块”开发的教研方式变革。所谓的“精品课程模块”开发指的是以知识单元或特定的综合性主题为基本研究对象,以资源、内容、策略(方法)、过程、评价为基本集成要素的动态性建设。基于此,我们的教研活动方式由优质课的打造转向为更具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精品课程模块开发,进而使得教学研究由关注“上好一节课”拓展到重视“上好一个模块的课”,由关注“课堂中上好课”提升为全面关注“课堂前中后上好课”,由关注教师把课上好转向为关注学生把课学好。

(二)基于“精品课程”的教研活动实施

基于“精品课程”的教研模式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工作:其一是研究和开发精品课程模块;其二是运用和推广精品课程模块。

就前者而言,我们首先将课程模块按不同标准进行划分,《品德与生活》主要以知识单元来分模块,而《品德与社会》以综合性主题来分模块。这样的划分能够保证课程模块的大小合适。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每册教材都只有3个单元。如果以单元划分,每个模块的容量就相对较大,不利于教师教学。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建设品德与生活(社会)的精品课程模块,它包括开发精品课程模块规划书、教学课例选、教研经验集和课程资源包。由此,整个教研活动的展开,无论是在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上,都大大超越了此前的优质课听评模式。以课程模块规划书为例,它要求教师们能从课程整体(如学段、学期等)上对某一模块进行考察和规划,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总体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相关策略,课时安排等。模块规划制约着精品课程模块开发的整体水平,引导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对教材和学情等加以分析和把握。例如,大涌镇旗南小学教师在编制“我心中的老师”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快乐的学校生活”主题五)精品课程模块规划书时,有的教师通过分析教材发现,教材中缺乏关于尊师的名人故事和名言,提议加以补充,也有教师结合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活事例”的生活德育理念,提出应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与教师交往的真实生活而不是抽象的道德要求去爱师敬师,认为这才是教材的编写思路。经过大家的讨论和辨析后,最终确定选择后一种思路作为大家的共识来编入精品课程规划书。事实上,编制规划书是我们所追求的,但它不是唯一的,毕竟这样一种教研活动方式更强调以实际教学为根本导向,而这一讨论、辨析和研究的过程更是教研活动所关注的目标。

在研究和开发了课程模块后,我们采取各种活动将获奖的精品课程模块资源包在网上向全市教师推荐,进而引导和鼓励其他教师结合自身的实际,充分运用这些优秀资源来开展教学。同时,要求教师们在运用过程中,尽可能地提出评价意见和改进建议,以供研发者进一步反思与改进。例如,我们组织了一次三区联动的精品课程“研”“用”结合交流活动。活动中,东区朗晴小学的陈慧老师,运用石岐第一城小学研发的《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多姿多彩的传媒世界”精品课程模块资源包,上了该模块的“怎样看电视”一课,而南区良都小学的陈莉江老师,则运用东区朗晴小学研发的《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做诚实的好孩子”精品课程模块资源包,上了该模块的“诚实的孩子人人夸”一课。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了精品课程“研”“用”结合的教研新思路。与此同时,教师也建构起课程的“双重身份”,既是精品课程的研究和开发者,又是精品课程的推广和享用者。

(三)基于“精品课程”的教研活动成效

第9篇

 以理化生的学科发展观为指导,以新颁布的«理化生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的实际上情况,充分利用教材这个载体、认识教材的人文性和谐统一的教育功能,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同时,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主要措施。

(一)、更新教育理念:

1. 以“新基础教育”为理念,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搞活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 坚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教改实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常规教学:

1、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智慧 

 集体备课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为此,要积极组织集体备课,明确集体备课时间,每次集体备课都要求有中心发言人,每次确定一个中心,研究一些问题,不搞花架子。重点讨论教学目标、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主要以说课为主,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实效。集体备课是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径,它不仅有利于教师知识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方法的改良,使个人钻研和集体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 本学期通过集体备课对教案进行充实、修改,使其符合现有学生的教学实际;并在组内共享。

2、开公开课,加强集体研讨 

 公开课是教师共同提高的又一种形式。认真搞好公开课教学活动,先说课,后讲课、评课,说课、评课要落实并有记录;每学期我们教研组都安排了校内外的公开课,课前集体备课,课后及时交流,肯定优点,提出改进意见,争取将说课和公开课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对外公开课方面,我们积极发挥群体力量,对教案仔细分析研究,对课堂结构仔细推敲,对板书精心设计,提高整体实力。

3、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认真组织学习新教材、新教学大纲,积极开展研讨活动,明确新教材的编写思想、内容体系、教学目标,认真研究教材,把握其中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的教材特点和教学要求,按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落实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等教学目标,为新教材取得最佳教学效益,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而努力探索。

4、狠抓初三、高三教学

 毕业班教学始终是学校工作重点,也当然是教研组工作重中之重。我们把重点放在加强双基和能力培养上,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强实验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积极进行复习教学研讨活动,共同研究历届中考试卷,交流复习经验,明确复习方向,努力提高理化生成绩。同时仔细研究近年来的命题思路,精选习题,争取再创新高。

5、加强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本学期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提高自身的实验教学、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很好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6、加强课外辅导,成立兴趣小组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精力充沛,爱好广泛,想象丰富,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教研组将在高一、二年级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来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还使他们对学习更感兴趣。同时针对竞赛,加强平时的课外辅导,提高学科专业知识。

7.确立“科研兴教”的思想,加强课题研究的力度。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枯”。加强课题研究的力度,紧密结合教学实践,精选课题,深入钻研,及时总结,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规律,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形成一个人人参与教科研的很好氛围。并做好现有课题的结题工作。

8.多途径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促使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9.团结组内力量,共同奋斗,适当时侯开展组内教师活动。

四、活动安排。 

周次

 内

 容

 主持人

备注 

1

 开学工作;准备教学用具、资料等

 全体理化生教师

 

2

 撰写教学计划;

 全体理化生教师

 

3

 制定教研组计划; 

 李丰英

 

4

 理化组集体备课,王雪玲主讲初三化学

 理化生教师

 

5

 高考知识讲座

 王生全

 

6

 理化组集体备课,乔永春主讲初二物理

 全体理化生教师

 

7

 教学反馈

 全体理化生教师

 

8  月考试题命制                                                   全体理化生教师

 共2页,当前第1页1

9

 组织期中试题命制

 全体理化生教师

 

10

 期中总结

 全组教师

 

11

 高考知识讲座

 李丰英

 

12

 业务学习《新课程体系下理化生的教学》

 全组教师

 

13

 高三学生应试讲座(杨国华)

 杨国华

 

14

 初三学生应试技巧讲座

 王志勇

 

15

 高二会考模拟

 任课教师

 

16

 撰写论文

 全组教师

 

17

 上交论文

 全组教师

 

18

 期末考试

 全组教师

 

19

 组织期末评卷

第10篇

一、教研目标、任务具体措施与要求

新的学期主要是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法,更新学法,从课堂教学和评价入手,切实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多方面、多角度的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1、认真领会我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运算能力的培养。大力推进学生的运算能力的培养。

2、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每节课前拿出三到四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运算能力进行测试,每两周进行一次运算能力竞赛。

3、认真组织好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本学期的集体备课内容为分式、二次根式和繁分式的教学和化简。

4、认真做好听课活动,评价要求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5、深入研讨教材,钻研教材,并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多方面、多角度的搜集课程改革信息。

6、及时将教研活动中取得的教学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

二、教研活动的具体内容与时间安排

1、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把握好教材的内容和使用深度。

2、认真组织集体备课活动,发挥集体智慧

三、教研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从思想上重视教科研活动

2、及时领会课程改革中的精神。

教学工作计划二一、指导思想

在《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雷校长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方向,以领会教材和教法研究为重点开展工作,贯彻落实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精神理念。进一步树立“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教师培训的新模式,发掘教研工作的增长点,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终生发展,全面提高我校数学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针对本学期学校的工作重点,我们制定以下目标:

1.加强教研组建设,努力实现学校提出的教研组成为“教研科研基地、名师成长的摇篮、学科教学质量的保障”三大功能,加强教研组的合作精神,增强教研组的凝聚力。

2.结合教研组课题,学习相关理论、教学案例及教学论文,提高教研能力。

3.严把教学质量,以课题促进研究,以评价提高质量,使学生在成绩、能力以及为人处世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

4.加强每阶段的考试和学科活动考核,扎扎实实地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为学生的发展负责。

5.加强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要求教师严格要求学生书写要规范,同时教师批改也要求做到规范性。

6.争取今年在赖州市抽考中,学部数学成绩平均达到及格率97%,优秀率达70%以上。

三、工作措施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明确方向。

⑴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本学期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继续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组织学习、讨论、写心得体会,充分领会其精神,提高教师对课改重要性的认识,转变教学观念,确立新理念。

⑵学习理论、案例分析、教学论文。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确定小课题,学习相关理论、案例分析及教学论文。结合课堂教学法写好案例分析。在学习、研究、实践活动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2、组织集体备课,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认真组织集体备课,本学期,教研组每两星期活动一次,定时间、定地点、定主持人。指定教师轮流作为集体备课的主讲人,讲教学方法、讲教学设想。全体组员共同出谋划策,将课备好。备课时要注意领会教材的实质性东西,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并注意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的结合。

3、重视研究课活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上课是教学常规中最重要的环节,课堂是教师的阵地,是教师演绎生命的舞台。本学期,根据上一学年的研究模式,继续进行研究课活动。具体要求是:讲研究课教师认真准备、认真上课,上课要着力创设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听课教师听课前要熟悉教材,听时要专心,做好听课记录,评讲要实在,多提改进意见。

4、抓好兴趣小组,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根据学校教研中心的计划,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而且还要注重尖子生的培养,利用周二、周四下午选修课时间加强培优,同时加强学困生的辅导,要求进行培优补差的教师要有制定的目标和备课方案。,争取达到我们既定的目标。

5.要求每位教师本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

6.根据学校安排,九月份针对青年教师开展评优课,十月份针对新加盟的教师开展汇报课,十一月份针对高级教师开展示范课,同时继续开展研究课的探索。

教学工作计划三一、加强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教学

新的高考形势下,高三数学怎么去教,学生怎么去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压力很大,针对这一问题备课组在王修汉校长、谢镇祥主任的领导下,在张群怀主任的具体指导下,制定了严密的教学计划,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强化集体备课,培养学生素质的具体要求。即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规范教学程序,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集体备课中,注重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长处,集体备课前,每位教师都准备一周的课,集体备课时,每位教师都进行说课,然后对每位教师的教学目标的制定,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及课后作业的布置等逐一评价。集体备课后,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自我调整和重新精心备课,这样,总体上,集体备课把握住了正确的方向和统一了教学进度,对于各位教师来讲,又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材施教。

二、因材施教全面提高

今年高考采用新的模式,学生选修的科类不同,因此学生的整体情况不一样,同一班级的学生,层次差别也较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又要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这样,对课前预习、课堂训练、课后作业的布置和课后的辅导的内容也就因人而异,对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提问上也要分层次,基础题一般由学生来做,以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把知识点扩展开来,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提高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作业的布置,既有全体学生的必做题也有针对较强能力的学生的思考题,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辅导的内容也因人而异,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三、优化练习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首先,练习题要精选,题量要适度,注意题目的典型性和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练习要全批全改,做好学生的错题统计,对于错的较多的题目,找出错的原因。练习的讲评是高三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益,课堂的讲评要科学化,要注重教学的效果,不该讲的就不讲,该点拨的要点拨,该讲的内容一定要讲透;对于典型问题,要让学生板演,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多做限时练习,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

四、加强应试指导培养非智力因素

充分利用每一次练习、测试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如对选择题、填空题,要注意寻求合理、简洁的解题途经,要力争“保准求快”,对解答题要规范做答,努力作到“会而对,对而全”,减少无谓失分,指导学生经常总结临场时的审题答题顺序、技巧,总结考前和考场上心理调节的做法与经验,力争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式和临场审题、答题的具体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纠正不良的答题习惯、优化答题策略、强化一些注意事项

第一轮复习是整个数学复习的基础工程,其主要任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梳理,使之达到系统化、结构化、完整化;在老师的组织下通过对基础题的系统训练和规范训练,使学生准确理解每一个概念的高考要求和考纲要求,能从不同角度把握所学的每一个知识点所有可能考查到的题型,熟练掌握各种典型问题的通性、通法。只有真正改变教师一包到底,实施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达到夯实“双基”的目的。为此,我们延长第一轮的复习时间,减少第二轮的时间,目的是能使第一轮的复习确实做到细且实。

第一轮复习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降低复习起点,在夯实“双基”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阅读理解、思考判断、分析解决能力;教学要充分考虑到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坚决反对脱离学生实际的任意拔高和只抓几个“优生”放弃大部分“差生”的不良做法,不做或少做无效劳动,加大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的力度,狠抓复习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复习效果。

第11篇

“‘国培计划(2017)’——山西省乡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初中语文) ”培训汇报材料

李 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承蒙领导的厚爱与同仁的支持,我于9月1日到11月10日,很荣幸的参加了“山西省国培计划”的培训学习,在这里我要感谢领导和老师们给了我这次难得的机会。这次培训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山西师范大学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学习,第二阶段是基地校临汾市曲沃县乐昌中学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活动。

两个月的培训学习中,我认真聆听了众多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知识内涵、独特的见解令我折服的同时,给我带来了心智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饱享了高水平的“精神文化大餐”。在这里我将培训中感触最深的内容与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我的话题是“走近卓越,超越自我”。下面我从三方面谈谈我的感触。不当之处望大家见谅。

一、热情点燃激情,坚持成就不凡

8月30日接到通知让我到山西师大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国培,当时心情矛盾复杂,更多的是对家庭的不舍与事业的惰性带来的排斥,几经周折还是决定奔赴学习圣地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盘点行装、带着家人的支持、领导的信任踏上学习的征途,途中载着思索、揣摩、忧虑、企盼……种种复杂的心情,于1号中午1:30到达山西师大文理院报道,心想正当午一定不会有人接待,但是师大的老师们一直坚守岗位,热情招待每一位报道的学员,让我们有一种回家的感觉,那时那刻悬着的心落地了。

9月2日上午的开班典礼上聆听着教授们的句句诙谐幽默的忠言,享受着学员之间探讨交流的真挚热情,我的心一步步的贴近培训,抑制不住的激情在悄然中被点燃,在释放。    

临汾一级教师王玲玲老师做的《一个优秀语文教师的成长之路》专题讲座让我明白,他之所以优秀因为他每一天都在热情的工作,快乐的生活,她的生活名言是“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善待生活中的每一天”,她的语言质朴传达着真理:“高高兴兴的教学,让学生享受语文”,“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人没有被好好的对待过,他就不会好好的爱别人”“快乐自己也让别人快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文,从阅读上找乐子”等等,每一句质朴的语言都在告诉我们,生活需要自己创设情趣,需要在平凡中用心经营,需要乐观开朗的待己待人,需要在一丝不苟的工作中寻找乐趣,成就不凡。

二、聆听专家讲座,在收获中提高

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在师大培训项目共30多个活动专题,基地校亦有20多个专题,给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帮助。现在我选择性的将几位专家的讲座精髓与大家共同交流和分享。

山西师大副院长武永明教授深入浅出地给我们解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使我们对新课标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现截取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大家分享。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即:

第一、语文课程有丰富的人文性。

第二、语文教育有很强的实践性

第三、语文课程的民族性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方向和灵魂,是课堂教学行为的起点和归宿,更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与保证,为此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课标要求,吃透课标内容,践行课标准则。

特级教师杨东俊的《初中语文教材分析专题》和《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专题》亦让我们叹为观止,学有所获。杨老师特别强调

1、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一是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它是“思维课”。二是培养学生独立自由的思想,它要的不是客观真理,而是精彩的道理,它是“智慧课”。三是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它是“能力课”。

2、阅读教学要有意思

阅读教学要有意思,用理论语言来讲就是“寓教于乐”。 “有意思”指的是你能在语文课上给学生提供新鲜的思想,新鲜的认知,新鲜的看问题的角度乃至于一些新鲜的知识。这些东西才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杨老师生动有趣的讲授让我明白课堂教学的过程非常重要,鲜活的感觉,生动的讲述,巧妙的点拨,智慧的思索,这些东西共同组成了教学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甚至决定一个教师自身的价值。好教师之所以好,共同点就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很精彩。

河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刘静教授深入细致地讲解《群文阅读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现截取几点与大家分享。

1、“现在语文教学普遍是两多一少:精读精讲太多,反复操练太多,学生读书太少”。扩大阅读量是改革的方向,因此“部编本”语文教材格外注重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

2、“部编本”语文教材更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

 “以往语文教学较偏重精读,抠得很死,虽然有用,但这是很不够的。比如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等,以往教材与教学都较少关注,结果是多数学生只会精读,只会考试,而阅读速度很慢,也不晓得运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部编教材在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上,增加了一些分量。希望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格外注意阅读方法问题,重视阅读速度的教学。”

3、何为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

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词“思辨”,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的过程,是理解、感悟、体验、动情,也是诉求、宣泄和表达。群文阅读强调思辨,就是强调思考与辨析,强调想象力、创造力与逻辑推理能力在阅读空间的演练与自由飞翔。

群文阅读以“解放”为前提来张扬学生的阅读感悟,以期“知无不言”,以“对话”为载体来展开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以期“言无不尽”,又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系列冲突与协调,达成“分享阅读感悟,提升文化底蕴,完善人格品质”的阅读目标。

通过聆听刘静教授的讲座,我认识到语文教师应将推进学生阅读作为自己的份内职责。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阅读多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能够有效地改善教师实施阅读教学的效果,弥补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不足,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学需要群文阅读。

另外,山西师大卫建国校长讲的关于新时期师德规范与践行策略的讲座,也让我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卫校长在讲座中就当前的社会风气和当前的教师职业道德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同时,对当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听了他的讲座,我深感做一名教师,特别是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肩上所负的责任有多重。我很欣赏也很赞同他的一句话:“你怎么样,中国的教育就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的教育就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的教育便不会黑暗。”

其次,晋中师范的赵介平教授与学员们交流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的,交流中赵老师的朗读声情并茂,师生的互动迭起,学员们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明白了“吾生也有涯,吾知也无涯”。语文报社副社长刘远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论文的写作会使我们智慧地生存,享受到意想不到的幸福和快乐。张春莲老师关于“教好语文课为学生铺设未来之路”的专题讲座让我明白了语文教师应该是思想家——不人云亦云,有教学智慧,是学习者——不断学习进取,对生活充满兴趣,是实践家——语文课要常教常新,教师要勇于实践,更应该是写作者——必须会写作教后记、教学论文、文学创作等。

……

聆听一位位专家教授的讲座,无不在告诉我,作为教师,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我们自己,我们就应该时时处处注重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注重思考,在琐事中积淀总结提升。

三、博众彩之长,做最好自己国培期间武永明教授引领我们观摩了全国特级教师余映潮、王君老师的课堂实录并进行精要的点评,在临汾三中现场观摩了宋小民老师的小作文教学,在西安市远东二中蒋慧玉校长关于《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研究》讲座中狩猎了贵校众多的优秀教学案例, 在乐昌中学进行了一个月的基地校实践活动,观摩了多节精彩的课堂教学。每一次的观摩、聆听都在震慑着我,感染着我,敲击着我想要超越自我的心,惊喜之中忽又陷入迷惘,名师们众多的精彩我能学的几招,他们的方法适合我的教学风格吗?走进乐昌中学,结对教师范晓鸿老师的言行举止,及其卓越不凡的成绩帮我解惑,让我明白我们和名师之间的距离,隔着仿佛千山万水,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与名师最主要的差别来自于行动,他们之所以一身光芒,是因为他们的词典中没有观望,只有行动,而我们经常是想法激情四射,行动聊聊无几,所以说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少了。这些著名的特级教师、名师,成功的背后何尝没有过坎坷、艰辛,人生就是一堂大课,透过别人耀眼的光环,我们要成长,成功,就要用心去读、去悟,去聆听。

萧伯纳说过:生命中真正的喜悦,源自当你为一个自己认为至高无上的目标,献上无限的心力的时候。一位老师也说过:你有多努力,就会有多幸运,越努力,越幸运!一个个成功的案例,一句句哲人的思想精髓,都在告诉我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和事学习,博采众长,让自己好些,再好一些,最终成就最好的自己。

第12篇

1.1 闲暇

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认为闲暇有四层含义:“空闲”、“从活动中获得自由”、“一种自我控制的自由状态”、“休闲的状态”。现在人们对于闲暇的认识有三个角度:在时间维度上,闲暇是指除去劳动时间与满足生理生活所必需的时间之外的时间;在活动维度上,闲暇指个体在闲暇时间里所从事的所有自由、自主和自决的活动;在存在状态维度上,闲暇包括着两种不同阶段:“一种自我控制的自由状态”和“休闲状态”。闲暇其实就是除去人类为了满足正常生理需要和生存需要的劳动、学习之外的时间。

1.2 高职学生闲暇教育

闲暇教育研究是和闲暇研究相伴相随的。古希腊“七艺”教育,中国古代的“六艺”就容纳了闲暇教育。庞桂美在《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 一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闲暇教育论》中认为“闲暇教育是指通过传授闲暇知识、技能和技巧,帮助人们确立科学的闲暇价值观,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提高闲暇生活质量,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的终身的、连续的教育活动”。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闲暇教育这个概念有以下几个特点:

(1)特有的时间界定。即教育发生的时间必须是在除去日常作息起居时间和完成学业之外的空闲时间。比如,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学生午休时间不是闲暇时间。某些社会学家为了更加深刻地解释什么是闲暇,将人每天的24小时划分为工作时间、家务劳动时间、照顾孩子的时间、上下班的时间和空闲时间。这种定义下,闲暇时间指得就是排除了工作(或者学习)、做家务、照顾孩子之外的所有时间,包括娱乐和休息。高职学生的闲暇时间指得就是排除了学生完成学业的学习时间、自己日常生活起居的时间、寝务劳动时间、上下课时间之外的所有时间,包括课外娱乐和休息。只有在这个时间内进行的教育才能称作高职学生闲暇教育。

(2)特有的对象。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与中学相比较,学业没有那么繁重,高职学生学习压力感减小,学习之外的时间变多。再者,高职学生在高考竞争中不算是成功者,更不是佼佼者,与其他大学生群体比较,是弱势群体,属于社会非主流,甚至还有很多负面的评论。也的确如此,很多高职学生基础教育阶段学习习惯一般,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对他们的闲暇教育更是任重道远。

(3)高职学生闲暇教育就是对高职学生的闲暇时间进行外部的干预和引导,指引学生在闲暇时间从事更为高效有意义的活动。具体来说,包括了实践类的活动例如外出兼职、社区义工和精神类的活动,例如讲座和心理辅导。

2 高职学生闲暇教育的功能和意义

我们知道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业余生活的引导和管理。对于高职院校更是如此。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因大学特有的教育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有大量的闲暇时间,这是一笔非常宝贵的时间财富,有学生能科学合理使用它,可是许多学生却不知如何消费。对于高职大学生,闲暇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社会化的微时空环境,也可能成为虚度光阴、消磨意志、庸俗堕落的生命陷阱。前不久新闻报道某高职院校学生孝敬家中生病老人,周末假期打工挣钱交医药费;某高职学生利用学习之余时间刻苦钻研,获取创新技术发明专利;也有报道某高职学生周末聚众喝酒打架,致使一人骨折住院;某高职学生因失恋,跳楼自杀未遂等等。这说明我们的高职院校亟需闲暇教育。需要对高职大学生闲暇方式做出正确引导,减少闲暇浪费,消除闲暇犯罪,从而养成良好的闲暇习惯,学会运用充裕的闲暇时间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幸福自由地生活。 3 从多元智能理论视角解读高职学生闲暇教育

多元智能理念始创于20世纪末,创始人为哈佛大学的著名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他的多元智能理论中,他将人类需要具备的智能归结为很多种类。他主要归结了三个大类别,分别是与语言、物体和人相关的智能。他认为这八个种类的智能神经活跃的区域并不相同。

加德纳教授的主张是与语言相关的智能包括了两个方面:语言和音乐,前者指的是能够口头交流以及书面书写文字的能力,后者则是能够意识到或者表达音乐的能力;与物体相关的智能一共有这样的几个具体类别,分别是视觉、逻辑、身体和观察。这四种类别的智能的含义分别是观察和空间建构的能力、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认识身体和利用身体的能力、对整个环境的观察的能力,这里的观察与视觉并不重复,观察是指宏观的观察而不是具体的观察;与人相关的能力则包涵两种,分别是内省和人际,前者是人能够认识自我并能够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的能力,后者是指观察并且分析他人的情绪、感觉等能力。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八项技能并不限于教育领域,从生物学角度来说,人只有完全具备这八项能力,才能够将人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才是人称之为智能动物的标准。但是加德纳教授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智能是有差别的,正是因为任意两个人都不可能八项智能程度都完全一致,所以就造成了没有完全一致的两个人。另外,他认为智能其实是平等的,不能说某一个人某一项技能较为卓越,就说明此人比较优秀,对一个人做出评价,应当首先将这八项技能摆在平等的位置再去考虑。例如,人们总是推崇逻辑和语言,而轻视内省和音乐。实际上,能够最深刻地了解自己,或者对音乐及其敏感的人,仍然是优秀、卓越的人,甚至远比逻辑缜密的人要优秀得多。

(1)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我们的高职学生闲暇教育应该有多元的学生观。高职大学生是一个被标签化的特殊群体,学生虽然在注重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的单一的纸笔测试时代,远远落后于非职校大学生,但是职校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弱势不代表在其他方面也必然是劣势,更不能因此而认定他们不优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方法。我们看待学生时应该时刻清醒地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多种智能不同程度的组合,没有优劣之分,没有不聪明的学生,老师的问题就是帮助一个学生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变得更聪明。尤其是高职学生闲暇教育,其涉猎范 围更为宽泛,内容也更为自由,对象又更为敏感,所以我们更是要具备科学的教育意识与学生观,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多元智能,注意发现他们的优势智能领域并加以挖掘和发展,使他们体会到成就感与价值感。

(2)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我们的高职学生闲暇教育应该有差异的教育观。在多元智能理论看来,学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关注差异,并且善待学生的差异。我们在闲暇教育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闲暇潜能的开发,最终促进每个学生以自我差异为特点,而达到全面发展。有人说,教育是文化与自然之间的生命行动,自然天性是可以开发的,也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如果接纳这种不同,顺着学生的不同天性去引领学生,发现自己的天性,发展自己的天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所在。高职学生普遍语言智能偏低,音乐智能好一些;而物体视觉智能、逻辑智能偏差。身体智能、观察智能偏好一些;与人相关的内省智能偏弱,而人际智能偏强一些。具体表现就是理论学习能力偏差、活动能力、动手技能操作能力偏好;自主、自控能力偏弱,与人合作、群体从众倾向明显。智能是平等的,仅仅只是差异,并没有高低之分,我们的闲暇教育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这些智能差异,扬长补短,使得闲暇教育成为学生成长的另一个助推引擎。

(3)基于多元智能理论,高职大学生闲暇教育在闲暇教育课程设计思路上要注意两点:其一是“为多元智能而教”,其二是“通过多元智能来教”。高职闲暇教育课程是指高职院校为实现闲暇教育的目的而选择的闲暇教育内容的总和。

闲暇为目前高职学生个性的丰富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时间保障,但是闲暇价值的实现还是呼吁闲暇教育课程功能的发挥。从多元智能角度,则我们的闲暇教育课程可以是必修课也可以是选修课,可以是学科课程,也可以是活动课程,可以是社会和自然科学类、技术类等,也可以是人文类、艺术类等。其目的是教给学生有关的闲暇和生活知识,正确的闲暇态度和价值观,从而陶冶情操,更加热爱生活,丰富和美化自己的闲暇生活,真正实现闲暇教育的功能。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智能组合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闲暇课程。我们高职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 一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教师必须承担起教育的重任,转变思想,不能将教育的目的仅仅停留在培养学生的逻辑和语言能力,还要充分地培养其他六个方面的智能。举例来说,应当开设适量音乐课程和定期不定期举办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举行运动会,刺激学生的身体-动觉智能;多进行不同的社团活动,促进学生的全方位的人际智能发展;多开设心理辅导和信仰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能力等等。

(4)高职院校学生闲暇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帮助高职学生发现适合自己智能特点的业余爱好、兴趣特长,应该让学生在接受学校职业专业教育的同时,发现自己至少有一个方面的长处,学生就会热切地追求自身内在的兴趣,发展个性,培养能力,不断自我完善,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真正实现闲暇教育的发展功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