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8 03:48: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内部审计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文章摘要】我国民营经济的倔起和迅速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很多民营企业存在着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民营企业发展内部审计对其会计管理的再监督、再控制、实现民营企业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控制制度;管理模式
近十多年来,我国民营经济的崛起和迅速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论文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国民经济最具生机与活力的组成部分。就飞速增长的GDP而言,民营经济是当代经济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也是加快中国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但是,很多民营企业都存在着直接从非规范性的家族管理模式演化而来,缺乏系统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阻碍了民营企业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我国部分民营企业已朝规模化、公司制方向发展,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而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发展内部审计,因此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建设势在必行。
一、转变策略,走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审计道路(一)民营企业主应转变观念,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公司领导应认识到审计并不是可有可无,审计工作开展得好可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领导者要为内审人员创造一种有利于内审人员工作的环境和氛围,通过授权让内审人员参与到公司的各种管理活动中去来推动审计的发展。(二)内审人员应更新观念,树立服务的思想,努力使内审部门成为创造价值的部门,认识内审的“增值服务”职能,内审工作既是监督也是服务,但更侧重为企业服务,突出其“内向性”。
二、以服务为导向,扩大审计范围,转移审计重点,加强风险管理审计(一)在开展审计实务时,重点突出内审的服务职能,以服务为导向设计审计内容,培育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朝着服务于组织目标实现的正确方向发展。(二)在实施财务审计、经济合同审计等营运性工作的同时,应突出战略审计和风险评估,通过内审人员加强企业对经营风险的控制,起到保证作用。(三)在企业经营的过程要改变传统的事后审计,形成以事前、事中审计为主,并以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方法。在审计涉及面上,既要对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重大投资项目及占用资金数额较大的购销业务进行事前审计,又要通过审计来监督、评价有关可行性理论资料、预算和经济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及时反馈信息以防止失误。
三、加强审计手段的多元化、先进性,建立先进的内审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及其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传统意义上的会计记录,以及整个财务运作过程逐步实现无纸化。公司管理方式也由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发生深刻的变革,传统的审计手段面临新的挑战,为此企业可以购买或者开发内部审计软件,促进内部审计的智能化,为提高经济活动的分析、评价水平,可采用新的市场信息识别技术,经济活动的比较技术,以及运用经济模型和统计学原理的择优技术等,大力发展审计的服务职能。内审流程的监管范围:(一)以财务审计为基础,以管理审计为重点。民营企业进行财务审计是一项基础工作,是进行管理审计的基础。民营企业进行财务审计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一是保证企业组织科学合理,生产流程规范运行;二是保证内部控制系统提供的信息真实及时,以便保证实现审计目标,提供决策有用性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发挥内审的管理职责,实试论提高施管理审计,达到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内审人员通过自己的工作,帮助组织成员,提高组织机构的效率,合理配置经济资源,达到企业经营的既定目标。质量审计。开展质量审计,促进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不断发展壮大,以质量求生存。ISO9000系列标准的内容几乎包括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各个方面,要达到ISO9000的标准,需要企业组织成员共同努力,对每个工序、流程、作业方式、管理模式、质检过程等进行严格控制和规范。所以内审有责任也有权威结合ISO9000搞好质量审计,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内审目的。
内部控制审计。民营企业目前正面临经济转型期和第三次创业的考验,民营企业的家族经营模式还没有形成一个企业家队伍,企业领导者对未来经营环境和核心竞争力的洞察力、预知力和创新力都不够敏锐,对新兴行业经验不足,定力不够。这些不利条件使得民营企业举步维艰,一旦出现投资决策、经营决策错误,就有可能出现企业现金断流,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所以民营企业目前迫切需要的是战略性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期望内审能够对组织管理的业务性质、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市场、组织的市场形象、运营机制等战略问题进行审计和评估,协助保证组织规避市场风险、获取战略优势。
动议审计。对经批准立项的举报项目及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总裁临时要求的审计项目进行查证和处理。四、把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纳入国家审计机关业务指导和监督的范围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还是一个还不很成熟的事物,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因此要使民企在进行自我完善的同时接受国家审计机关业务指导和监督,同时也要和职业组织、会计师事务所等一些外部团体进行学习。要严格规定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程序,赋予民营企业内审机构必要的审计权限和审计手段,国家审计机关或内审协会要制定内部审计准则,统一规范内部审计行为,提高内审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坤,《独立审计质量保证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光远等译,《内部审计思想》,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关键词:内部审计; 控制监督; 建筑企业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也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企业的发展前景。为了能够抓住机遇,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多的建筑公司开始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加强内部管理,以提高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包括设置内部审计机制,通过对企业建筑施工的经济活动的审计和监督,为公司的内部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然而,由于现阶段的内部审计工作尚处于发展建设阶段,许多规章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难免会有一定的缺陷,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二、建筑企业内部审计概述
1.内部审计的定义。我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发的的“内部审计准则”对内部审计作了如下的定义:“内部审计是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估运行的组织内部控制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从而促进该组织准确实现目标。”正如从概念中可以看出,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包括:项目实施的合法性、适当性和监督的有效性,以及利用资源的状态和项目的总体目标进行客观评价。根据这一标准,根据不同行业的内部审计领域特点,都有其特定的审计内容。本文主要是研究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应用。2.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建筑企业项目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审查和监督分包商提供的信息以及材料,包括工程设计、材料消耗以及目标的实现。审查和监督材料和设备的使用以及消耗,对建设项目材料的收购报价,施工材料和设备的消耗进行审核和监督。审查建设项目的价格来衡量实际的情况,即审查和监督在建项目的准确性和建设完成的实际情况,即监督和审查内部审计的时效性。对建筑质量进行审计,也就是施工方是否采取必要措施,按照施工合同的质量保证审查和监督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
三、建筑企业项目内部审计的现状
目前,尽管中国的建筑业中有着很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短,使中国的建筑市场仍然有许多不规范的现象。如拖欠工程款,垫资施工和异常低价竞标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国内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使得建筑公司的经营方式破坏了建筑企业之间健康的良性竞争。再加上水泥、钢材等建筑材料价格波动过大,直接影响建设的投资项目的成本。加上施工技术和气候等方面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施工企业项目审计工作。1.现阶段,国内一些建筑企业的项目内部管理审计工作在管理以及经营方面的深度远远不够,仅仅涉及到建筑项目的财务收支以及差错防弊等初级阶段的审计工作,因此极大地降低了内部审计结果的利用价值。2.建筑企业的项目内部审计执行力度不够,一些建筑企业没有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去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使得有关于审计监督的规章制度大多流于形式,没有具体的审计制度和监督管理计划,呆滞企业的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从而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承受风险。3.目前国内大部分建筑企业的项目审计工作还是以传统的事后审计为主,缺少事前及事中审计。而且事后审计方式与建筑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完全不相符,因此使得审计结果缺乏时效性。此外,建筑企业的项目内部审计方法守旧、形式单一、程序简单,导致出现审计无法跟紧时展的潮流、审计取证不合理以及审计结果存在较高的风险等问题。
四、建筑企业项目内部审计的实施
通过上述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内部审计的分析可以得出:目前建筑企业项目内部审计的方法比较简单,比较单一,管理和技术比较落后,这使得审计结果不能达到企业预定的目标,并且有可能导致施工合同的违约。目前企业存在着管理、投资、欠款等各种风险。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重视审计工作,必需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进行审计监督,确保项目的施工能够有效控制,从而确保企业管理的有效性。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您可以为实现建设工程施工质量设置内部审计的总体目标,积极对施工进度、施工材料以及设备进行监督管理,及时控制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同时对建设项目的利润情况进行分析和测试,并出具内部控制审核意见。财政收入的建设项目和支出审查情况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的产值,利润和风险评估,发行中期建设项目控制报告,以达到有效控制和目标管理的全过程。建筑企业的项目内部审计工作实质上就是实现项目审计目标的过程,主要是建筑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实施的。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只是项目审计的一部分,而对影响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施工方案、物资的供应、资源的配置等重要因素的审查和监督,需要工程技术、经营计划以及审计部门本身等多部门参与。项目内部审计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下达审计通知书、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审计、编写审计报告,交换审计意见等。以下就是对建筑企业项目内部审计进行具体分析:1.项目成本考核指标的审查和监督。建立内部审计审查和监督的成本核心是确保审计结果对企业目标的准确性,并在建筑合格的情况下把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以及坚定化,主要是分析影响重点建设项目建设计划的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材料和设备提供、工程机械配置等进行审核和监督,这些指标超过了审核工作的一半。例如,对分包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可以通过实施和执行适当的审计程序,对审计报表中的数据进行审核确认。如果存在大量的子项目工程,可以适当的对子项目工作加强审查和监督。要通过选择或者制定审计所需要的管理表单,在审计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认真记录并且进行深入研究。2.材料物资的审查和监督。建设项目在材料上的支出往往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可以达到整个项目的三分之二以上,因此一定要注意审查和监督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消耗。可以对施工方申请购买的材料和用品进行统计处理同时进行审查和监督等,以确保采购招标的合法性。通过该项目的预算和对价格财务数据双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分析理性判断偏离材料预期的供应数量。其中的价格,可以查看采购合同及对相关材料市场的发票进行调研等方法来确定材料价格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在数量方面,我们可以回顾材料和用品的使用和消耗来客观的评价物资采购计划的合理性。3.资金拨付情况的审查和监督。资金拨付情况的审查和监督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业主资金能够及时到位,避免出现拖欠工程款的现象。对建筑企业的资金支付情况进行审查和监督,确保按照有关审批程序及时支付资金,避免出现挤占、挪用以及超支等现象。此外,还包括机械设备使用情况、施工进度、工程质量以及安全情况的审查和监督。总之,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涉及到工程结算以及采购等一切财务活动,即包括项目管理责任制、程序控制、预算控制、决算控制等其他管理控制制度,通过全面的项目内部审计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
五、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的项目内部审计主要是对企业日常生产运营过程中的资源取得、转换、消耗以及收益的一种有效的监督和审查的过程。从中可以得出,内部审计的目的贯穿于整个经济活动中,在于对建筑企业的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合理性进行监督,对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进行更加客观的评价,从而对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改善,从而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许国君 单位:广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陆文学.工程项目全过程内部控制研究[J].现代商业,2011.
[2]周靖.施工企业工程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审计月刊,2012.
一、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内的定位
(一)控制功能定位。我国内部审计制度自1983年推行以来,鉴于内部审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国家再次明确规定:作为大中型企业的国有企业,其内部审计要在我国不断完善的企业制度中发挥作用。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制度改革正处在关键阶段,如何建设企业治理机制,有效解决内部审计问题,关乎国有企业改制成功与否。在国有企业中无作为的现象比较普遍,致使企业治理机制失衡,一些权力无法合理搭配,这些都与国有企业性质的特殊性和制度的不完善息息相关。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其内部的缺陷日渐明显,而导致一些国有企业经营困难的原因更多的是内部的腐败。因此,国有企业的当务之急就是完善企业内部机制,增加企业效益,加强内部监督。内部审计自从实施以来,就具有了管理控制的职能,这有利于企业管理和运营更加合理化和合法化,有利于企业发展。内部审计可以利用控制职能对企业内部进行监督和评价,防止企业内部“蛀虫”再生和腐败现象的再现。现代企业制度处于不断完善中,内部审计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发挥,逐渐被企业纳入到管理机制中,影响着企业内部文化建设进程。
(二)监督职能定位。我国常见的审计有社会审计、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三种,三者在市场经济下,各司其职,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监督体系。我国相关的法律对三者审计秩序做出了明确规定,这也为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审计中的监督职能提供了法律依据。发展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首先要做的是清楚三种审计工作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对于内部审计和另两者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外部审计具有强有效的控制力,国有企业往往重视外部审计,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中只是一种摆设;另一种观点认为三种审计方式在国有企业中都发挥着作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三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这样一来,很多人对三种审计工作的界定就模糊不清,甚至认为内部审计是以政府审计为基础的一种审计。而且,国家拥有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企业的管理、经营等行为直接或间接的受到政府影响,内部审计逐渐成为国家监督的一种手段。总之,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对象、工作性质均不同,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内部审计有它自己的特点和功能,以效益、管理审计为主要内容,最终落脚点是效益和管理。当然,内部审计要向外部审计学习,接受指导,并且内外审计之间互相合作,有利于企业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由于外部审计具有滞后性、间歇性、分散性等缺陷,使其很难有效的促进企业发展。内部审计则避免了外部审计的弊端,在企业治理不断优化的过程中,显示出独有的特征。
(三)组织职能定位。最近几年,伴随着企业创新和业务流程的改进,内部审计外部化在全球范围时兴起,内部审计貌似成了一个多余的部门。其实,要辩证的对待这个问题。现代企业理念注重资源的利用,促使企业集中尽可能的集中人力物力提升自己的企业竞争力。然而现代内部审计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本,内部审计的落后习惯和工作人员的知识匮乏渐渐显现,无法适应新的审计工作要求,所以内部审计只能向外部寻求帮助。相反,外部审计成本低,约束力小,审计外部化也就深受企业的欢迎。企业自身的内部审计会因为各种因素产生低效率,其监督控制职能也在内部自我解决的过程中逐渐淡化。内部审计寻求外援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模式的一种外在表现,归根结底是企业的外延化,也是企业软化形式的体现。实际上,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点和缺点都与其特点有关。如果对企业实施外部化缺乏清晰的认识,企业就会得不偿失,徒增烦恼。所以,国有企业对内部审计制度的制定要进行综合论证,认清内部审计的范畴和外部化的目的,权衡两者的利弊得失,进而决定审计是否需要外部化。其实,外部化并不是全部的外化,而是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在以内部审计为核心的前提下,适当决定外部化应负责的内容。近年来,内部审计已经发生改变,不再是企业成本的一个负担,其职能在延伸,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二、内部审计的职业化
内部审计已经打破传统的范围,其职能扩展到了整个企业的管理、运营、决策等领域,不断呈现出自主性强、行为规范、作用显著的态势。国际上也对内部审计的性质、内容、运行模式等赋予更高层次的含义。在我国,每个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都有着共同的目标,但每个企业内部审计资源又有所不同,国家可以建立培训机构,对国有企业内部的审计师进行培训,并组织人才交流,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平台,在帮助国企之间互相学习的同时,促进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内部审计要打破陈规,不断适应时展的需要和新时期社会形势的要求。国有企业处在不断的改制中,不仅要明确内部审计的优势,还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内部审计制度和规范。
作者:孙迪单位:吉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还主要依靠国家的审计法律法规为主,企业内部并没有建立和完善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内部审计制度,导致审计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内容不明确,而且没有明确、科学的管理标准。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做哪些工作,要使企业内部的审计质量达到什么程度都没有明确的依据,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经常出现审计证据不足,审计意见不完整、不到位,对企业内部的审计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内部审计质量不高,不利于指导企业稳定发展。
2.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能力不高
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能力不高。当前,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大部分都是从财务等部门调来的,虽然具有一定的财务管理知识,但是他们对审计工作的了解少之又少,而且实际的审计经验不足,在实际的工作中难免出现问题。此外,即使有部分审计人员是科班出身,但是他们的知识和实践能力也比较差,缺少专业的技能和现代化的审计手段,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此外,企业内部的个别审计人员缺乏思想道德素质,在审计工作中利用自己的职权谋取私利,严重影响了审计环境和审计质量的提高。
3.审计过程控制不到位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审计过程的影响,在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并没有根据审计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审计的方案和计划,导致审计结果与审计的原本目的出现巨大偏差。而且在审计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审计各个环节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不能准确的把握审计的实际情况,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论证。而且由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起步比较晚,审计的方式方法也比较落后,在审计工作中,无法对审计问题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二、提升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对策
1.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
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是促使审计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保证审计质量,发挥审计作用的有效手段。企业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设立独立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从而更好的规范和保证审计工作的开展以及审计质量的提高。审计部门的定位越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就越高,发挥的作用也越大,因此,应由企业领导机构管理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这样企业审计部门就能够与企业决策部门同等的发言权,能够真正是审计工作发挥作用,而且审计工作要取得高质量和高效果,也需要企业领导层人员的支持,由惬意最高层人员参与审计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有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也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
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能否取得较高的质量,需要有完善的审计制度作保障,因此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严格规定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流程,明确审计内容,规范审计方案的确定和实行,保证审计结果真实有效,强化审计工作的评价和控制体系,真正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同时,对于审计的质量结果,企业审计部门要严格进行详细的复审,严把审计质量关,保证内部审计发挥最有力的促进作用。此外,审计工作之所以质量存在问题,还有一个因素是现场审计监管不到位,容易出现纰漏和问题。因此应加强审计现场的质量把关,明确审计的目标、方向、过程,加强审计过程的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审计方案和计划,保证审计结果的科学、真实,为企业管理层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报告。
3.提高企业审计人员的素质能力
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能力是确保审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原有的财务管理人员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审计工作的需要,因此企业应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引入具有相关从业资格、掌握扎实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审计人员,组成高素质的审计团队,并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审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与其他国内外企业审计人员之间的交流,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论,不断提升本企业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此外,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被外界环境所影响,不利用自己的权利谋取不当的利益。4.改进审计方法。现代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处理要关注内部审计质量的控制工作之外,还应加强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完善企业的管理结构。在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中,风险管理已经逐渐成为审计的主要内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具有较高的风险管理意识,明确风险监测以及管理的方法,把内部审计工作的方向转到风险审计上来。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以及防范措施,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中,提高对审计风险的认识,使具有高风险的项目能够优先得到审查,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发展所面临风险,并根据风险审计的结果,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保证企业不受风险的影响,能够稳定、持续发展。
三、结语
一、现代企业开展无形资产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按现代企业无形资产涵盖内容来划分,它又可分为知识产权和行为性权利两类。这两类无形资产的实质都是为企业提供某种法定权利、特权或优势,拥有这些资产的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特殊的有利地位,从而使企业获得高于一般水平的经济利益。现代企业无形资产概念的轮廓,就其本质属性而言,也是具有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属性,它与有形资产一起构成了企业资产的总体,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重要的经济资源。国内外若干企业在竞争中成败的经验表明,无形资产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宝贵资源。有关专家断言:市场竞争最终将表现为无形资产的竞争,对世纪将是无形资产的世纪。在一些发达国家,无形资产一般占到企业资产总额的50%-70%,它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对无形资产的研究、管理与监督一直处于“初级阶段”,致使无形资产流失十分严重。近十年来,我国流失的有形资产达数十亿元,而无形资产的流失则是有形资产的5倍之多!目前我国不少企业缺乏无形资产保护意识,在无形资产的管理上存在许多漏洞,以至于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后果,也成为企业总资产流失的一个很大的缺口。这无疑与现代企业实现资产保值、增值这一根本经营宗旨是相悖的。因此,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无形资产内部审计是十分必要的,其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方案的事前评审对以促进企业有效防范无形资产流动和重组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2.有步骤地开展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活动,能够审查摸清企业无形资产家底,明确界定无形资产产权,确保无形资产安全运作和保值增值。
3.通过独立监督检查和评价企业无形资产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和监控,提高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经营管理水平。
4.坚持抓好无形资产经济效益审计,从而促进企业盘活资产,优化结构,大力提高无形资产营运效益。
二、当前开展企业无形资产内部审计的若干思考
1.明确当前开展企业无形资产内部审计的重点内容。就无形资产涵盖的法律内容的两个方面而言,目前在企业无形资产中占据最重要地位、最活跃和具有经济效益的是知识产权。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护无形资产法律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过程来看,也是最早始于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建立,包括1983年实施《商标法》,1985年实施《专利法》,1991年实施《著作权法》,1993年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并以此为基础,正在不断拓展、延伸和完善。因此当前内部审计在研究无形资:产审计对象时,首先应当将知识产权作为审计的重点内容,坚持对企业知识产权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开展监督检查,摸清企业知识产权家底。
2.积极配合企业领导建立并实施相应的无形资产保护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一环。其中建立相应的无形资产内部控制机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西方大多数发达国家中,大型现代化企业坚持实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都已有100年以上的历史。目前,国家经贸委决定在“九五”期间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机构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加速科技和经济结合。因此,当前在依靠无形资产发展企业经济的过程中,企业领导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重视对企业无形资产的全方位管理,自觉运用我国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就要求企业首先应从建立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着手,不断提高企业依靠无形资产的效益贡献率,同时应建立起一支具有较高素质又懂法律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员工队伍。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应当积极配合企业领导建立并实施无形资产保护机制,并经常围绕该机制的建立和实行情况独立开展审计评估活动。
一、问题的提出
内部审计部门(以下简称“内审部门”)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正常运行不但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内部的非正常消极因素,而且可以为管理层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一个健康有效的内审部门可以在改善企业治理机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及时防范企业风险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内审部门的绩效评价问题,在我国提出得较晚,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通常简单地使用审计计划完成情况、审计的及时性、时效性以及领导的满意度等指标,在权重赋值上随意性强,还常常出现被审计单位充当评价主体等。这种考核模式存在明显的不足:
1、指标过于简单,考核面窄。内部审计作用主要是确认和咨询,现行考核指标多偏重于确认职能的考查,对咨询职能的考核不足,不利于体现内部审计在促进企业改善组织管理、提高经营效益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而这些正是内部审计的主要价值所在,也是体现其未来效能的地方;
2、指标体系缺乏应变性,不能及时反映内审部门在不同时期,因企业战略目标、经营策略的调整而适时转换的工作重心,也不具备对内部审计未来工作重心定位的指导作用;
3、考核关系不够合理,如采取360度打分原则,由被审计部门充当评价主体,易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4、可操作性差。许多审计项目,如经济责任审计,是受托业务,随机性很大,内审部门很难用计划控制。又如不同的审计内容、审计对象,审计目的等,都决定了每次审计有不同的特征,及时性、时效性等指标就缺乏涵盖度,也难以制定明确的操作指导标准;
5、考核与内审部门前后的工作环节衔接不好,许多企业未将绩效考核放在管理的体系中考虑,孤立地看待考核,忽略了考核前期与后期的相关工作。内审部门绩效评价模式的不足之处,既不利于客观反映内审部门工作的得失,也不利于指引内审部门的业务重心定位,甚至会扭曲内审部门的形象。制定科学化、标准化的业绩评价模式,既是正确评价内审部门功过得失的前提,也是引导内审工作重心的重要工具。
二、建立内审部门绩效评价模式的困难
内审部门的诸多特征导致评价其绩效会面临许多困难:
1、内审部门作用的发挥,深受其独立性、客观性特征强弱的影响,而这些特性强弱多由企业的内部控制架构和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决定;
2、内审部门的工作实际上是一种面向企业内部提供的服务,对于服务质量的认定缺乏统一的方法和一致的标准;
3、内审部门的贡献一般都具有长期性,而绩效考核一般是以不超过一年的时间段为周期,考核时很难兼顾各周期之间的联系,无法全面评估长期性业绩;
4、内审部门的作用多具有间接性,很难用定量方法去计量,而用定性的方法又显得过于简单,缺乏说服力;
5、内审部门提供的咨询服务,如在完善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内审部门只能提出建议,具体操作在各业务部门,这些建议的作用发挥,依赖于领导的重视和作业单位采取的具体行动,所以也很难客观地评价这些咨询服务的质量;
6、缺乏成功先例可鉴,正如前文所提,由于企业内外的环境有别,如果完全引进西方现代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模式,将出现水土不服,而把西方现代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模式与我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的实践还很少。
三、建立内审部门绩效评价模式的几个建议
如何客观公正评价内审部门的工作业绩?何以解决存在于其中的现实问题?首先我们必须关注方法体系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一)评价指标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1、严格把握评价原则和评价思想的内涵,以保证指标的有用性;
2、指标计量结果的获取应具有规范可靠的基础,以保证指标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3、指标体系应是能有效反映内审部门关键业绩驱动因素的衡量参数,而不是对所有操作过程的反映,考核不能面面俱到;
4、进行层层分解,即按照内部审计组织的层级,逐层传递下去,形成逻辑严密且层次分明的系统;
5、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有机结合,定量指标部分应包括服务/运作指标,定性指标应包括与部门职责及业务发展战略相一致的软性参数;
6、总体把握指标的数量和权重,指标不宜太多,并要按照科学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为对指标进行科学统一的记分测量打好基础。
(二)多角度建立指标体系
建立内审部门绩效评价体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实现多种构建方法。一种方法是以内审部门作业范畴为对象,首先将内部审计作业进行细化,再针对具体的作业进行综合评价:防卫性作业着重考核内审部门完成任务的效率和程度;建设性作业着重考核获取效益的评估、增进利益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一般性作业着重考核审计报告的质量、后续审计的及时性等。另一种方法是以内审部门“三E”(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职能作用为范畴,结合时间纬度,设置内审部门的短、中、长期考核指标:供短期考核的经济性指标,如投资项目经审计后的实际投入与审计前的预期投入的对比结果;供中期考核的效果性指标,如被审计单位经过采纳审计建议改进工作后的实际产出与预期产出的对比结果;供长期考核的效率指标,如经审计后的实际产出与前期已审计过的实际投入的对比结果等。再一种方法是利用企业绩效目标确定内审部门的绩效评价体系:首先界定内审部门可以影响的企业绩效目标,接下来分析内审部门要做出什么样的业绩才能有助于企业达到其目标,把这些成果作为内审部门的考核标准。
(三)评价的标准和实施
理论上讲,可供选择的评价标准有预算标准、历史标准、行业标准、规模标准和区域标准等。由于内审部门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结果属于企业秘密,是不要求公开和企业不愿公开的,这样,无论是选择行业标准、规模标准,还是区域标准都很难操作,预算标准和历史标准成为企业最具操作性、最现实的选择。
评价主体可选择内外相结合的方法,在选择外部评价主体时,应特别注意利益相关者的回避,力争评价主体的评价公开公正,不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具体评价时,应采用一定的计量模型,将不同类型的指标统一量化,最终得出清晰明了的评价结果。可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针对定量指标的功效系数法、综合指数法、数据标准化法、线性规划法等方法和应用于定性指标的隶属因子赋值法、德尔菲法等方法。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
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处于极其重要又特殊的地位,它是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查与评价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有效的内部审计可以形成对企业强有力的约束力,可以通过事前预测、事中监控和事后检查,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及时有效的管理决策信息,从而推动和促进企业利益的实现。然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突出的表现在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差,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不明确,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为了满足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需要,本文试图对如何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一定的探讨。
1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从理论上讲,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一般是指内部审计的过程始终不受外来或内在因素的干扰或控制,审计结果能够客观反映被审计对象相关信息的真实性。与外部审计一样,独立性亦是内部审计的灵魂,是内部审计最本质的要求,反映了内部审计的本质特征。但是就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来看,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都是由财务部门的人员兼任,这种设置模式有利于内部审计直接服务于企业的经营决策,但是却不利于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科学性对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由于企业对内部审计作用认识的偏差以及对内部审计的规范缺乏统一标准,导致我国内部审计在机构设置上存在多种模式,但是这些模式存在一个共同点就是内部审计人员很多都是有企业具体经营管理人员兼任的比较多,这种机构设置模式极大的妨碍了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内部审计人员在组织关系上独立于或者不隶属于组织机构中其他的职能部门,让审计人员在部门关系上与被审计部门的相关业务活动尽量分离;除此以外,还应该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人具有较高的权威和地位,从而实现内部审计人员自由的,不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客观的实施审计业务。
2明确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
内部审计本身的地位和属性决定了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职能定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监督职能,这是内部审计的最基本职能。主要是监督企业各项经济活动是否具有合法性和合规性;监督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经济性和效益性,以及其经济活动是否与经营目标相一致,并检查各项经济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等以及企业的内部管理是否有效,控制制度是否合理。二是评价职能,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是由监督职能派生出来的另一种职能,它包括评定和建议两个部分。例如,内审人员通过审核检查,评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评定企业的各项会计资料及其他经济资料是否真实、可靠,评定各项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和有效等等;并根据评定的结果提出改善经营管理的建议。三是咨询服务职能。内部审计提供的咨询服务主要表现在通过开展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可以掌握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通过对内控系统的检查评估,发现内控制度的缺陷和漏洞,分析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偏差和失误,解剖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等就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发挥而言,我国内部审计最初是作为国家审计的必要补充部分而设立并接受国家审计的领导和监督,因此长期以来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重心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和合规性审计。就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现实需要而言,我国内部审计应将职能定位于管理审计,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核心,将监督和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完善公司治理、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供增值服务相结合。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处于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是其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其他部分的主要力量,因而在强化内部控制方面应当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3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化建设
内部审计的制度化建设对于提高审计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由于忽视对内部审计规范化与制度化建设,导致内审项目质量不高,项目实施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审计过程不连贯、审计底稿不规范、审计报告定性不准、文字粗糙,所有这些都与没有认真执行相关内部审计规范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是有差异的,如何保证每个审计人员所进行的测试和报告都是高质量的呢?国际一流审计事务所的经验是建立一套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内部审计制度。
(一)保证信息的对称性
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像投资人公开企业的财务状况,而最为重要的就是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一个企业要想运行成功,是离不开资金的,而资金的筹集却离不开财务信息的真实性[1]。如果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投资方与经营方之间的数据无法统一,达不成一致,就会使得投资方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就必须要建立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信息以及数据进行审计,从而为企业的财务数据和信息提供可靠的保障,降低企业运行的风险。
(二)降低企业运行的风险
企业运行的过程中,都会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风险,降低企业的经营效率。因此,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就必须要采用企业的内部审计,通过企业的内部审计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以及对企业运行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地评估和报告,并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将企业运行的风险进行扼杀,从而避免企业运行的风险,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三)增值企业的资产
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经营的环节较多,以及经营的程序相对复杂,使得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无法得到保障。而通过企业的内部审计可以对企业运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和处理,从而避免企业出现亏损的现象,对企业的资产质量进行提高,增值企业的资产。
二、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制度的不完善
企业内部的审计活动涉及到了许多方面,但是我国目前颁布的有关于审计的法律只有民间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法和国家的审计法。虽然,近年来国家根据是社会经济的效益以及企业运行实际情况,陆续的制定了一些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这些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的不完整性,以及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使得企业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无法可依,无法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和信息。
(二)企业对内部审计的不重视
由于许多企业的领导者受传统经济的影响,认为内部的审计机构只是国家审计机关才建立的,对于企业的运营没有实际的意义,因此,并没有在企业的内部设立审计机构,对企业内部的审计活动也不够重视,从而使得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许多的问题,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三)审计人员专业水平较差
我国相关的法律指出,审计人员必须要具备财务、会计、统计、概率、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树立良好的审计职业道德[2]。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总体上来看还是相对较低的,许多审计人员知识财务知识毕业的,更甚至于有些审计人员并没有受到专业的培训和训练,使得企业内部审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不断的减低。
三、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
(一)完善内部审计的制度
首先,在我国现有的内部审计制度上对企业内部审计的标准进行明确,使得企业审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有法可依,保障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提高审计的效果。其次,要对我国有关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保证审计结果的权威性,为企业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信息。
(二)明确企业内部审计的目的
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开展内部的审计活动,不仅能够为企业设定的短期、长期目标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而且还可以通过规范化、系统化的审计方法,对企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运营和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和处理,从而实现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同时,在企业内部开展审计活动还可以对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得内部系统能够很好的适应外部的环境,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三)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企业审计人员专业水平以及素质的高低对审计的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就必须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以下2个方面的调整:1、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企业可以定期对审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让工作人员对审计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鼓励审计人员对平时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不断地完善自身的审计手段和方法;2、完善审计招聘的制度,企业要提高审计招聘的要求,实施持证上岗的规章制度,稳定企业内部的审计队伍,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
(四)保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客观和独立性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不仅是审计部门的重要特性,而且也是审计工作的基础[3]。因此,在设立企业审计机构时必须要对以下2各方面进行体现:第一个方面,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要高于其它的职能部门,并对它们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而审计部门直接由企业的第一负责人管理;第二个方面,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要对企业内部的人员已经各个环节的经费来源等其他方面进行独立的审计,从而确保审计结果的可靠性。
四、结语
审计论文范文一:现代企业会计审计问题及应对策略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获得了较快进步,企业成为了社会经济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当代审计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更是企业经济活动中最为常见的活动之一。如今,会计审计工作是一个企业在市场中立足、持续经营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进一步分析会计审计工作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能够迅速推动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提升其经营效益。
一、国内企业会计审计现状及其意义
(一)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基本状况
伴随着国内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管控的专业性、综合性不断增强,会计审计对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现在不少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未能实现合理管控,导致企业处于分离状态,内部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为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障各方权益,设立了会计审计体系。这一机制的建立的根本目的在于监督企业本身的经济行为、监管财务平时的工作状况,进而推动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尽管企业的经营规模继续扩大,同时企业对于会计审计工作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然而,目前各个企业的会计审计体制尚未成熟,和预期的会计审计目标相去甚远,再加上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所以现代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依旧出现了不少问题。
(二)强化会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提高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水平和力度,除了能够帮助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外,也可以推动企业内部管理能力的提升、经济效益的增加。强化会计审计,令相关人员依据有关制度行事,能够保障企业资金配置的合理性。经由会计审计工作的强化,提早发现企业中有关机制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不断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二、现阶段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审计体系不够完善、缺乏一定的合理性
要想更好地推动企业进步,保障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力度,就必须要设立会计审计体制。会计审计机制的确立,有利于保障经营管理者及董事会成员积极履行职责、达到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目的。对此,企业需要设立严谨的内部审计体系,但是绝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和职业管控双管并立,导致审计机构的职责范围模糊。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监督工具之一,承载着监控企业决策合法、不损害社会和集体利益的职责,而审计体制同管理机制的失衡,导致内部审计机构缺失了应有的监管职能,双向性的服务体系令内部审计失去了有效性和独立性。
(二)会计审计独立性的缺失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具有极强的独立性,不同于其他审计。现在,国内大部分企业内部会计审计工作由决策者进行管控,而审计部门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处处受领导束缚,致使审计机构独立性丧失,也无法合理地审计企业的经济行为,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在此种经营模式下,企业的审计工作难以正常运行,缺少一定的独立性。
(三)会计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
目前,国内企业的会计审计人员总体素质偏低。不少财务人员缺少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一些法律常识等,难以独立完成综合性较强的审计工作。因会计审计工作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每名员工密切相关,它的职能范围也很广,通常要求会计审计人员兼备多种知识储备。而现今的大部分会计审计人员还暂不具备这些能力。
(四)审计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国内不少企业存在着会计审计方法过于陈旧、单一的问题,由于会计审计形式的转变和创新,其由常规的财务审计逐渐向责任审计等方面扩展,然而不少会计审计人员依旧停留在以往的作业模式当中,无法熟练运用相关经验,缺少风险意识等。
三、完善会计审计工作的建议
(一)健全内部审计体制
为了更好地体现审计工作的力量,企业应当继续健全内部审计体制。为此,首先必须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同时加强对经济行为的监管;其次,可以借助网络科技来搭建企业内部信息平台,令各项资金的配置情况更加明晰,便于企业的资金使用及管理;另外,国家必须加强对企业财务的监管力度,增强企业审计部和财务部的联系,保障监督机制的安全有效。
(二)提高会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这一点是保障内部审计的重要举措。会计审计是监管企业经济行为的关键对策,更是企业内部制度的构成部分。所以说,审计部门必须具备独立性,才可更好地保障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
(三)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丰富审计形式
人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所在。所以,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会计审计队伍,是保障企业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基本因素。除了强化有关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外,还应当加强会计审计人员的知识培训,并组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考核。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审计的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审计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四、结束语
综上,当前企业要想增加效益,就必须更加注重会计审计工作,继续深化内部审计制度的改革,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综合实力的增强提供有力保障。
审计论文范文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及其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对内部审计具备充分认识和正确的运用,有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和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全。无论是微观还是宏观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内部审计对企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前文已述,内部审计是我国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构成,还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和效率有着积极影响。而且,内部审计具有广泛性、独立性、综合性的特点,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预防能力。具体而言,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两处:第一,能够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方向;第二,能够制约企业的不合理之处。首先,通过有效的内部审计,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内部管理及经营中的漏洞和问题,积极寻求改革方式方法,有助于企业的综合治理。比如,内部审计能够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资源配置情况进行检查,并提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资源使用方法,有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内部控制措施方面,内部审计也能针对制度漏洞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和补救措施,提高控制效果。其次,内部审计能够制约企业的不合理之处。主要指企业能够借助内部审计及时发现生产、管理、经营等方面的漏洞,从而提出改善建议;能够对企业的不合理之处起到一定的揭示和制约作用,将企业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此外,有效的内部审计能够确保企业管理者决策所用信息的可靠性,有效避免了因信息不实而导致的决策失误。
三、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有效性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内部审计实际是近年来才被企业所重视,尚不完善。不仅如此,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无论是专业水平还是业务能力都较为薄弱,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通常,在企业中,内部审计岗位往往变动不大,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环境、经营模式等各个方面都较为熟悉。这在一定程度上虽然有利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但是与此同时,却也容易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之中感情用事,从而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尤其是难以保证内部审计结果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再者,内部审计不同于企业的其他岗位工作,对专业和技能的要求较强。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财务、审计、税法等专业知识,了解宏观经济政策,还要熟知企业销售、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与步骤。可以说,内部审计人员是高素质高专业性人才。然而现实中,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无论是专业水平还是个人素质均不高,难以满足企业审计工作的要求。甚至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非专科出身,而是调任委派,并不具备内部审计工作所需要的审计技巧和能力。审计效果难以保证。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与独立性较差,审计职能难以发挥实效
除了目前我国企业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之外,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与独立性也较差,审计职能难以发挥实效。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审计机构不独立。纵观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当前现状不难发现,在很多企业中,内部审计机构只是企业的一个内部管理部门,在关系上从属于企业。不仅如此,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的利益甚至要依赖于所审计的经济事项。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审计结果也有失客观与公正。第二,审计人员与审计行为不独立。从制度上来讲,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要严格依据客观事实,合法合规,不受其他部门和人员的影响,独立的做出合理公允的审计结论。审计人员应具有充分的独立权利和独立地位。然而现实中,由于审计部门从属于企业,部门与个人利益与所审计的经济业务紧密相关,导致审计人员与审计行为也难以真正独立。在审计过程中,审计行为难免不会受到管理者的影响。
(三)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合规性较差
除上述问题之外,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不够规范,存在“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虽然近年来内部审计逐渐受到我国企业的重视,但是内部审计的实际执行效果并不佳。企业对内部审计的“引入”,似乎更是一种“跟风行为”。在很多企业中,管理者等相关人员都并未从根本上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有些管理者在概念上对内部审计有所误解,将内部审计简单等同于一种财务管理工作,无视内部审计的要求与程序。“有章不循”、“守制不严”现象较为普遍和严重。
四、现阶段我国企业应如何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侧重点应有所转移,“经营审计”是未来趋势
在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之下,现代企业产权机制愈发完善。在此背景下,我国企业应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要积极采取现代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内部审计作为我国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构成部门,其作用和功能也应逐渐转变和加强。内部审计的重点应向“经营审计”转移。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主要是财务审计,实际很少涉及内部管理和具体经济业务的各个环节。审计范围也过于狭窄。以上种种已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当前,在一个企业的发展中,经济、效率是重中之重。内部审计也应将其作为侧重点,并以此为依托针对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审计,及时挖掘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中的漏洞,探寻有效的改善措施,为企业的日后发展提供建设性参考意见。
(二)我国企业应积极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前文已述,目前,无论是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还是具体的审计工作,独立性都较差,导致审计职能难以发挥实效。对此,笔者建议,我国企业应从内部审计程序、审计制度、审计模式等角度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主要可从三方面着手:第一,企业应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形式”的独立性。实际上,内部审计可以看成企业的一种“自我审计”。作为企业的一个内部从属部门,内部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与企业是一种长期的雇佣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鉴于此,企业管理者应对审计机构赋予不同于其他部门的“权力”,审计机构直接对企业管理者负责。第二,企业应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精神”上的独立性。“精神”上的独立性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正直的道德品德、独立的精神状态。既能够独立进行审计工作,具备必须的职业操守和判断力;又能保证审计结果不受他人意志所影响。第三,企业应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法制”上的独立性。法制,既是保障也是约束。法制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和公正。我国企业应严格依据我国审计法等相关规定,结合企业自身状况,大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加强员工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三)我国企业应借助电子信息系统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科学性
目前,在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之下,电子信息技术逐渐被我国企业所运用。很多企业不仅利用“用友财务软件”进行财务工作,很多企业还引入了ERP等数据库管理模式。鉴于此,笔者建议我国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也应重视对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运用。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量身定制”审计软件,可以将“自查”作为审计软件的主要功能。相较于人工,审计软件能快、更全面、也更彻底,其能通过“穿行测试”等手段,第一时间发现潜在问题并予以纠正,以达到完善企业内部管控的目的。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现有财务、ERP等软件,及时搜集和过滤审计数据,并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加工。通过对电子信息系统的运用,确保审计数据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四)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应注重工作中的沟通技巧
独立性一直都是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所强调的重点。既要求审计部门与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还要求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确定审计范围时不受客观干扰,对企业能够提供指导。笔者认为,这种独立性的要求与内部审计人员工作中的沟通技巧紧密相关。唯有内部审计人员与各部门、各人员保持良好关系,妥善处理工作中的细节问题,方能方能使自己的工作被他人认可和支持,最优化的实现内部审计的效果。同时,也才能保证最后所出具的内部审计报告没有受到干扰与影响。五、结束语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内部审计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无论是企业的内部管理,还是其发展、经营、决策等各个方面,内部审计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我国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转移其侧重点,向“经营审计”转移;积极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借助电子信息系统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内部审计人员应注重工作中的沟通技巧。唯有如此,方能确保内部审计结果的公允性和独立性,切实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审计论文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1.会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2.会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3.财务管理论文开题报告精选
4.浅谈成本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摘要]文章从内部审计的概念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完善措施。
近几年来,政府审计以及独立审计在社会公众的关注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与其相反,内部审计却处于发展缓慢的态势。形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是重要原因。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相关概念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一个独立职能部门,通过对组织内部各种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的审查和评价,来确定其是否遵循了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既定标准、是否有效地和经济地使用了资源、是否正在实现组织的目标,并据此对所审查的组织活动内成员提供分析、评价、建议和咨询,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履行其职责。独立性则是内部审计机构的灵魂,其表现为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形式上的独立表现为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形式上是受资本所有者委托而不受企业内部其他组织机构的束缚;实质上的独立表现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执行业务时除受资本所有者的委托事项及相关法律规章外,不受其他事项的干扰。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现行有关内部审计的法律规范许多只有原则性的条款规定,比较笼统,可操作性不强,有关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问题的规定几乎是空白。我国尽管制定了《内部审计准则》,但对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问题同样触及不多。目前的内部审计机构地位独立性缺乏一套完整、科学和具备相当权威的准则用于指导实务。
(二)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不高,客观性得不到保证
我国目前有不少企业决策者和经营管理者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不足,致使一些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不是由最高管理层领导,而由监事会、副总经理、总会计师等管理层领导。尽管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提供了依据和法律保障,但内审人员往往因单位领导干预、利益关系制约、人际关系影响而不能客观、公正、全面地开展工作。因此,企业内部审计不能直接服务于经营决策,难以对本公司的财务和经营管理者的经济责任进行独立的监督和审计,难以实现其主要任务和目标。
(三)保持独立性的主观能动性不够,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
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需要内部审计人员来执行。这必然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内审人员多由原来的财务会计人员转岗而来,有些企业甚至由财务会计人员兼职内部审计工作,因而,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基本技能不足。我国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多数只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了解不多,识别和判断经营风险的能力较差,风险管理观念淡薄。
三、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对策
(一)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制订更加具体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业务规范和操作指南,以增强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
(二)准确定位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首先,恰当认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内部控制体系,与企业内部的其它内部控制体系,如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和内部管理控制体系是有本质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其独立性上。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独立控制体系,而其它内部控制体系则不具有独立性。只有正确认识内部审计独立性,才能有的放矢地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其次,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内部审计部门与业务部门及其他各职能部门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制衡关系等因素,最终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程度。国外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内审机构直接隶属董事会或总经理。董事会作为企业的最高经营决策机构,拥有最高的权威。总经理作为企业决策执行系统的最高领导,也拥有非常高的权威。实践证明,在董事会或总经理领导下设立内审机构,有利于保持内审机构较强的独立性和较高的权威性,从而有利于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为提高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我国企业应该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当的内部审计机构模式。
最后,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必须对内部审计机构实行专职化的人员配备。对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在实行严格准入制度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之对审计事项的判断和决定不屈从于他人的意志,不受外界的干扰,保持客观性和公正性。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内部审计的定期轮换,内部审计人员不得参与经营管理活动,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必须严格遵守内部审计准则及内部审计师协会制定的其他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不能收受任何有损自己职业判断的有价值的物品,了解内审人员与被审计部门间的利益冲突和潜在矛盾等。
一、内部审计在内部会计监督中的主要作用
当前,很多的企业都会开展内部会计监督的相关工作,这在确保企业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的同时,还能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经营与管理水平,从而使得其所进行的经营活动是在国家法律范围内进行的。一般情况下,内部会计监督工作需要通过对于会计资料进行的内部审计与财产清查等工作实现,但由于这些内容在处理的过程中是非常的复杂与专业的。所以,必须要对相关会计人员的具体职责与权限进行充分的明确,在保证重要经济事项决策与执行程序的合法性以后,内部会计的监督性与内部审计的价值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实现。
企业的内部审计内容则一般都有工程和财务的收支,以及内部控制、经济的职责与决算,还有经济效益与风险管理审计等等。而不论是企业的内部审计或是内部会计监督都是有着极强的监督作用的,企业的内部审计与内部会计监督之间是有着非常紧密的作用的,二者互为基础相辅相成。企业内部审计主要针对的是与财务收支有关的经营活动,其是否具有效益性与合法性。而只有确保会计核算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内部审计职能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实现,所以内部审计对于内部会计监督有着支持的作用。因此,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会计监督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其二者所表现出的相互补充的关系,都能够使得企业的内控制度更加完善,并满足企业经营的实际需求。
二、企业内部审计在内部会计监督中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还比较简单
在全球经济化的影响之下,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也在进行着不断的变化,当前已经由管理审计的阶段向风险管理与治理的阶段进行转变。此外,企业也仅仅关注了自身资产情况与生产效益方面,还没有关注到更加全面的内容。具体来说,仅仅以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来说,仍旧是在管理审计的层面停留,其内容较为简单、不全面,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内部监督的水平。
(二)缺乏足够的企业内部审计观念
当前,在我国的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中,相关人员还不能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进行正确的认识,导致其缺乏正确的企业内部审计观念,还觉得企业的内部审计只是简单的进行查账就醒了,根本不用专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这样对于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水平的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此外,更为严重的是,很多企业的管理者与领导者也不能对其进行足够的重视,导致当前很多企业虽然有进行内部审计工作,但都流于形式,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没有较为健全的内部审计管理系统
虽然有些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但由于其没有比较健全的内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使得其所进行的内部审计无法在会计监督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同样影响了会计监督效率的提升。具体来说,也就是由于一些企业不能对比较健全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建立,使得企业的内部信息无法及时有效的进行传达,损害了企业的利益。
(四)有关人员缺乏较高的综合素质
当前,还有很多企业中所聘用的内审人员缺乏较高的综合素质,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没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就导致其不能保证审计项目是有序和全面进行的。其次,还有部分审计人员缺乏责任意识与自律性,导致审计工作开展的混乱性,对于企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直接影响了企业内部审计的水平,同时也影响着企业内部审计在会计监督中的实施效果。
三、企业内部审计在内部会计监督中的实际应用
(一)适当丰富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
在将传统制度作为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基础的同时,除了要将账项作为工作的主要内容,还要能够对企业审计的范围进行扩大,使其内容得到有效丰富,并对投资效益与市场状况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审计。此外,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还要重点的协助相关企业,促使其利润水平的提升,使得企业内部审计所具有的建设性职能得到更好发挥。同时,还要对潜在风险进行预测,通过风险防范措施的应用,避免企业发生严重的损失。通过对于企业内部审计内容的丰富,也使得企业内部审计在内部会计监督中作用的发挥有了良好的基础。
(二)丰富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依据
想要保证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就必须要根据企业审计的规范性以及有序性的实际要求,对相关的标准进行适当地的提升,并通过加强约束方法的应用,使得企业会计监督水平的充分提升,从而使得企业竞争力得到提升。就企业的增收领域而言,要能够坚决贯彻国家有关的重要精神,确保相关法律法规与指导意见的有效落实,将其当做内部审计与内部会计监督的根本依据,从而使得内部审计可以更加直接的给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
(三)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
想要使得内部审计在内部会计监督中所具有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就必须要能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健全与完善。其首先就要强化内部会计监督,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符合企业发展的会计控制制度进行有效建立,同时还要关注到信息安全制度与预算控制制度以及绩效考核制度,包括风险评估制度等的有效完善,使得内部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工作有着良好制度保障。
(四)提升企业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综述
20世纪50年代中期,内部审计界开始对业务审计、管理审计进行研究,1948年,ArthurH.Ke nt.Frederic E.Mi nts提出了内部审计的“业务审计”(Operating Auditing)概念,把内部审计的范围由财务审计扩展到业务审计。1954年,W.A.Ha miltion在《The Internal A uditor》上发表文章,阐明了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的延伸。1959年,RobertE.Se iler在《TheIn ternalAuditor》发表题为“审计实务是管理控制的延伸”的论文,系统地讨论了业务审计的概念、独立性、基本方法、特殊评价项目和所面临的困难等。1964年,布拉德福·卡德默斯(BradfordC admus)出版了《业务审计手册》,详细说明了业务审计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法。1973年,劳伦斯·B”索耶(Lawrence B.Sawyer)《现代内部审计实务》以及布林克(Br ink)的《现代内部审计——业务法》出版,这些著作的出版发展了内部审计的理论,规范了内部审计的实务方法。1999年,理查德·L·赖特里夫,温特·A·华里丝,格兰恩·A”萨姆那等著的《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一书中,作者全面系统的介绍了当代西方内部审计理论最新的概念体系和内部审计实务。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在新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全面阐述了内部审计的新定义,突出了介入风险管理和高层管理的要求。IIA的新的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国内近年来有关内部审计的研究不断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上,对我国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1992年,苏启健,易仁萍,侯玉珍,冉洪著的《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1999年,徐政旦,朱荣恩著的《现代内部审计学》等等。上述的著作,大多从整体上论述内部审计的原理、实务以及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问题。另外,刘实(1999)从管理的角度考察了企业内部审计演变的过程,提出了受托管理责任的概念,提出了企业内部审计的本质、特点、职能,并提出了“控制手段论”,同时指出企业内部审计的三个职能:证实职能、评价职能与指引职能。
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重要意义
(一)促使注册会计师规范执业
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企业委托,对企业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与传统财务报表审计相比,内部控制审计可谓是一种新兴的业务,《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出台不仅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指示灯,还能为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提供有力的保证。
(二)促进企业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其目标是合理保证经营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系统与沟通和监督等五大要素。这五大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协调共同确保内部控制的目标的实现。但是从目前来看,许多企业内部控制薄弱,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或设计的内部控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由于内部控制存在的固有限制,不论设计多么合理的内部控制都只能为企业实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不可能提供绝对保证。这些限制包括在决策时人为判断可能出现错误和因人为失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也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的人员进行串通或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被规避。
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主要亮点
(一)划分注册会计师和董事会的责任
该指引明确指出: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董事会的责任。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二)界定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
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为发表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提供合理保证。该指引规定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还要对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关注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并要求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这些要求充分表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范围应当全面覆盖企业内部控制而不是仅仅限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但是,考虑到注册会计师在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的风险责任承担能力限制,该指引要求注册会计师只针对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而对相关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只要求其增加描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