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

时间:2023-03-24 15:04: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命周期理论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

第1篇

产品生命周期指的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直到最终退出市场为止所经历的全部时间。产品经过研究开发、试销,然后进入市场,它的市场生命周期才算开始,产品退出市场,标志着生命周期的结束。标明每个阶段的起点和终点是困难的,这些阶段通常以销售增长率或下降率的显著变化初作为区分点。因此,营销者应该审查产品阶段的正常演进和各个阶段的平均持续时间。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对于处于不同时期的产品应该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导入期:一般只有少数公司,甚至独家公司生产的式样。因为产量和技术方面的问题,使得产品成本高,售价也高。公司必须把销售力量直接投向最有可能的购买者,尽量缩短引入期的时间。引入期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一般有快速掠取、缓慢掠取、快速渗透和缓慢渗透等策略。成长期:成长期的标志是销售迅速的增长。早期使用者喜欢该产品,其他消费者开始追随领先者。新的竞争者加入,他们通过大规模生产来提高吸引力和利润。针对成长期的特点,公司为维持其市场增长率,使获得最大利润的时间得以延长,可采取改善产品品质、寻找新的细分市场、改变广告宣传重点和降价等策略。成熟期:对成熟期的产品,只能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使成熟期延长,或使产品生命周期出现再循环。为此,可以采取市场改进、产品改进和市场营销组合改进等策略。衰退期:面对处于衰退期的产品,企业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决定采取什么策略以及在什么时间退出市场,通常可以采用继续、集中、收缩和放弃等策略。

二、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汽车营销

我们以吉林省某品牌汽车的销售情况为例,来对在营销中产品生命周期测定及预测的应用进行说明。

1.产品生命周期的划分

利用逻辑增长曲线可以近似拟合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其常见形式为:其中K,a,b为参数。在点(lna/b,k/2)之前y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在该点以后y的增长速度逐渐减慢,趋近于饱和值K,因此可以把点(lna/b,k/2)作为产品成长期与成熟期的分界点。可以看出在点(0,K/(1+a)),以前,y值较小,并且y的增长速度较慢,在该点以后(0,K/(1+a))的增长速度显著变快,因此可以把点作为产品导入期与成长期的分界点。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的成熟期阶段仍可以分成三个期间:成长、稳定和衰退。第一期间是成长中的成熟,第二期间是稳定中的成熟,第三期间是衰退中的成熟。假设K0为市场饱和时y的近似值,其对应的时点为T0,将增长曲线绕t=T0旋转180度,可以得到能够描述y由饱和值逐渐下降情形的曲线形式。由对称性可知y下降时,在点(2T0-lna/b,K/2)以前y下降速度较慢,在该点以后速度下降较快。因为在产品的衰退期,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的风险很大,所以我们不妨设点(2T0-ln3a/b,3K/4)为产品成熟期与衰退期的分界点。

我们通过市场调查法取得了该品牌汽车1996年~2004年的销售量数据,如表1所示:

2.产品生命周期的测定

根据数据,可以得到曲线的形式为:。

对该品牌汽车销售量的变化过程进行模拟,得到的预测值如下所示:

从表2中的预测值我们可以看出,该品牌汽车的销售量在2008年附近会达到顶峰,所以我们可以确定T0=13。根据增长曲线模型,可以计算出该品牌汽车的导入期与成长期的分界点为(0,2.07),成长期与成熟期的分界点为(4.98,8.98),成熟期与衰退期的分界点为(18.35,13.46)。通过模拟销售量,得到产品的生命周期区间为:

3.策略选择

通过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划分,可以看出该品牌汽车目前处于成熟期,这个品牌的汽车已经被大多数潜在消费者所认可,它的销售量增长较为缓慢,当度过一段销售量较高,并且销售量比较稳定的时期后,销售量会开始逐渐下降。这时企业所期望的是通过使用恰当的营销策略使该品牌汽车的成熟期尽量延长,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在这个阶段我们认为该企业可以使用以下几个方面的营销策略以实现延长该品牌汽车的成熟期。

市场改进方面:建立产品与客户之间的“非正常”关系。美国通用电器前任总裁韦尔奇说过:“当质量、品种、价格等与消费者的‘正常关系,与竞争对手不相上下时,营销活动的重点就在于建立与客户之间的‘非正式’关系,精确了解客户希望的商品和个性,把握其购买和更新商品的愿望。”也就是说要增强该品牌汽车自己的特色,这样就可以争取到更多原来使用其他品牌汽车的客户。同时应该加大树立该品牌汽车的品牌形象的强度。汽车进入成熟期以后,其消费者也更加看中汽车的设计品位。在产品同质化趋势日益明显的竞争化市场中单纯的利益需求不一定能打动消费者的心,而能够满足消费者的自尊,自我实现的高品位设计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所以,该品牌汽车更应该注意自身设计的个性和品位,这样才可能在成熟期争取到更多的消费者。产品改进方面:对于汽车来说,其自身的功能应该是其增加自身魅力的最重要属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功能的改进速度越来越快。该品牌汽车的制造企业应该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开发新技术完善该车的功能。同时对汽车样式的改变也不能忽略,车型既要能体现流行时尚,又要具有自身独特的内涵,这样才能在款式繁多的汽车市场中独树一帜。

营销组合方面: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汽车的价格仍然较高,还有一定的下降空间,该品牌汽车可以适当降价,以争取更多消费者。但是,汽车无论作为代步工具还是身份的象征,其价格因素还不是惟一影响其购买的因素,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往往更加注重其性能价格比。该品牌汽车的生产企业千万不要仅仅在价格上做文章,而应该重视汽车的整体性能,以及售后服务水平的加强,以提高整体的价值。分销渠道上,该汽车可以通过汽车品牌店和汽车连锁店进行销售。在销售中,要特别注意汽车的融资方式。在我过公款购车的数量在减少,而私人购车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而分期付款是私人消费者购买汽车的主要方式之一,所以该汽车的制造企业要注意加强与汽车融资公司的合作。在促销上,车展对汽车销售的意义重大,所以该品牌汽车的制造企业要注意利用好车展的机会。同时,该车在电视、报刊以及杂志上的广告应该更加注重艺术性,突出该汽车的特点。同时,要注重不断改善售后服务,这也是消费者非常看中的一个方面。

三、结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营销学中较为成熟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可以将产品的销售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通过这四个阶段可以描述出产品进入市场,销量迅速增加,被消费者普遍认可以及退出市场的过程。在这四个阶段中,产品的成熟期一般要长于其他几个阶段。企业通过采取各种营销策略可以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尤其希望延长产品的成熟期,所以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确定恰当的营销策略尤为重要。要确定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营销策略,首先要确定产品处于哪一阶段。本文利用吉林省某品牌汽车的销售量情况,测定了该品牌汽车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区间划分,根据测定结果认为该品牌汽车目前处于成熟期,这与我国目前汽车销售的大环境基本相符合。同时,预测出该品牌汽车的销售量将于2008年附近达到饱和值,其饱和值大约为17.31万量,并且该品牌汽车将于2014年左右进入衰退期。根据营销学原理,从市场改进,产品改进以及营销组合三个方面为该品牌汽车应该采取的营销策略提出了建议。因此结合以上论述可以认为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采取定量方法与营销理论结合的方式来确定营销策略是合适的,营销人员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去除实际操作中的误差,以获得精益的区间划分结果来更好的完善产品生命周期原理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冯文权等:《经济预测与决策技术》.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李子奈:《计量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韩永夫汗方寒松:现代企业产品生命周期曲线预测模型及应用.《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一期

[5]王怡顾耀欣: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启示.《现代管理科学》2002年第八期

[6]黄水灵黄中南: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我国轿车升级换代战略.《上海汽车》2004年第八期

第2篇

“文件连续统一体模型”最早由加拿大著名档案专家杰伊·阿瑟顿于1985年提出,国内对文件连续体理论的研究始于2001年,此后文件连续体理论作为一种新的档案学理论,逐步引起档案学者的关注。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在“主题”模式下输入“文件连续体”进行精确检索,得到2002年~2012年间文件连续体理论研究文献88篇。笔者以此为研究对象,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对我国文件连续体理论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的了解,为文件连续体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2 文献统计分析

2.1 年度分布。2002年~2012年间文件连续体理论研究文献年度分布和变化趋势如下所示:

表1 文件连续体理论研究文献年度分布表

注:表中“%”是指年度文献数量占文献总量的百分比

图1 文件连续体理论研究文献数量变化趋势图

文献的年度分布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一时期该理论的研究状况,从而反映出该理论的研究趋势。由图1可以看出,国内关于文件连续体理论的文献数量总体上呈现一个上升、稳定、下降的趋势。2005年之前,该研究处于上升趋势,文件连续体理论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2006年至2009年,文献数量持续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其中,文献数量最多的是2006年和2007年,分别为12篇和15篇,各占总数的13.6%和17%,说明该时期更多学者关注文件连续体理论的研究,研究热情较高;2010年之后,文献数量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学者们对于这一理论研究已趋成熟,研究热潮逐渐消退。

2.2 期刊分析。统计显示,88篇文件连续体理论研究文献分布在31种期刊和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其中载文量在3篇以上的有9种期刊,分别是《档案学通讯》、《浙江档案》、《档案管理》、《兰台世界》等,占文件连续体理论文献总量的71.6%。这9种期刊中有7种是档案学核心期刊,核心期刊载文量为54篇,占文献总量的61.4%。可以看出,文件连续体理论研究相对深入和系统,研究质量较高。

表2 文件连续体理论研究文献期刊来源分布表

2.3 研究机构分布。总体上看,文件连续体理论研究以高校档案学理论研究者为主,又以中国人民大学和浙江大学为核心,两所高校发文占文献总量的27.3%。文献数量在3篇以上的研究机构如下所示:

表3 文件连续体理论研究文献在3篇以上的研究机构

可以看出,文献数量在3篇以上的研究机构发文总量为47篇,占文献总量的半数以上,说明文件连续体理论研究机构相对集中。

2.4 作者分布。根据普赖斯定律,可以统计出文件连续体理论研究的核心作者群,核心作者是指那些发文量较多、影响力大的作者。核心作者的发文量应为文献总量的50%,普赖斯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数“m≈0.749(n??max)1/2”,其中“n??max”是最高产作者发的论文数。统计显示,最高产的作者是攀枝花学院的邹吉辉,其间发表的论文数共计6篇,所以“nmax=6,m=1.835”,取临近最大整数2,也就是说,发文达到2篇的为核心作者,见下表:

表4 核心作者发文统计表

统计显示,核心作者发文数量为24篇,占文献总量的27.3%,研究者较为集中,研究主体单一。

2.5 作者合作度分析。为衡量作者的合作规模,本文采用期刊论文的作者合作度这一指标。论文合作度是指某学科学术期刊在一个确定时间里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它是反映论文作者团队协作和整体智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度的值越高,合作智能发挥越充分。

2002年~2012年论文作者合作度和合作率见表5。

表5 论文作者合作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十年文件连续体理论研究论文的合作度为0.48,合作率为33%,由一个人独立完成的文献占文献总量的67%,3人及3人以上合作偏少,仅占文献总量的4.5%。分析显示,文件连续体理论研究以个人为主;2人合作是合作主要形式,合作形式局限于本机构内部合作;合作度偏低,规模偏小。

3 .研究主题

3.1 文件连续体模式下的档案管理研究。文件连续体理论是新型文件运动理论,有研究者将文件连续体模式与档案管理实践相结合,探讨如何在前者指导下优化后者。安小米(2002年)探究了文件连续体模式最优化管理的机理,提出了电子文件最优化管理的框架。张祝杰等(2005年)通过对电子文件内容鉴定的要素及方法的分析,分析了文件连续体理论给电子文件内容鉴定带来的影响。于英香(2007年)以文件连续体理论为例,剖析西方档案学理论在我国“本土化”过程中某些环节的缺失,并对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提出思考与建议。吴品才(2009年)指出这一理论确有值得借鉴之处,但同时认为这一理论也可能存在若干问题,例如,能取代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运动阶段性对文件管理没有影响、纸质文件运动过程是线性的而电子文件运动过程是非线性的等,所以,档案管理实践中对这一理论不可盲从。

3.2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连续体理论的关系研究。数据显示,涉及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文件连续体理论关系的文献为58篇,占文献总量的65.8%,可见,文件连续体理论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关系是国内档案学者集中关注的问题。何嘉荪、叶鹰(2003年)讨论了两种理论的哲学基础,认为可以借鉴文件连续体理论,并对建立全新的文件运动理论进行探索。傅荣校(2004年、2008年)认为文件连续体理论相对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而言,更表现为文件管理理论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特性,从实践发展的需要看,文件连续体理论取代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一种必然,文件连续体理论将成为构成后保管时代档案学体系的基石。何达多、金更达(2005年)探讨了两种模式的同一性,并提出两种理论在现行环境中的关系是互为补充而非相互对立。邹吉辉、杨杰(2006年)对我国档案学者在两种理论关系研究上的4种观点取代论、补充论、兼容论与互补论进行点评,从基础与应用、宏观与微观、指导与被指导3个方面分析并阐述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连续体理论的辩证关系。何嘉荪、史习人(2006年)指出文件运动理论才是全方位描述文件运动规律的理论,它既应包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全宗理论、文件价值理论和其他理论,也应该直接吸纳或者借鉴文件连续体理论的绝大部分成果,发展成开放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刘东斌(2007年)从“收文”的角度对两种理论进行分析,认为从文件运动、文件管理和文件价值看,两者都不能给予充分解释。邹吉辉、何永斌(2009年)认为应该客观地评价“两论”的历史地位、全面地认识“两论”的价值、辩证地把握“两论”的关系、发展地看待“两论”的未来。

4 我国文件连续体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4.1 基础理论研究较多,实际工作问题研究较少。我国学者对文件连续体理论的研究大多处于理论层面,与档案管理工作相结合的研究成果较少,需要引起学界的重视。

4.2 存在一定的重复研究。文献调研发现,国内学者对文件连续体理论的研究重复现象比较严重,导致了科研力量的分散,造成了一定的浪费,且难以产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影响了科研的整体质量。

4.3 研究主体分布不均衡。文献调研看出有关文件连续体理论论文的作者大都来自高校及科研机构,档案管理工作者对该理论反响平淡。研究主体分布不均衡导致我国档案学界对实际工作层面研究明显不足。

5 结论

第3篇

论文关键词:FDI,贸易结构,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

 

一、引言

贸易结构的决定是国际贸易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之一。从古典比较优势理论诞生以来,经济学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决定贸易结构的因素,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流派。一些西方经济理论对外商直接投资和动态比较优势,贸易结构的变化进行了阐述,而较为著名的是维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雁行”理论。维农把国际贸易与FDI产生的原因统一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之下,将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与国际化经营区位选择,方式选择联系起来,并证明了投资是在贸易基础上进行的比较优势转换的结果。而“雁行”理论认为在一个经济相对落后而且对外开放的国家,某一产业可以通过吸收国外资本和技术而获得发展。近几年,国内学者关于FDI与贸易结构的关系也做了许多研究,江锦帆(2004)发现FDI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存在资本效应和外溢效应两方面的作用协整检验,外溢效应对出口贸易有积极影响。江小娟(2002)对FDI与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关系进行了定量了研究核心期刊目录。她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与国内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份额进行了比较,认为FDI有利于优化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刘重力(2000)比较研究了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与国外出口商品结构,发现FDI促进了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增长。已有的文献上看,这些研究都是从国家层面上来研究FDI与贸易结构的关系,而对于浙江省这样一个出口大省来说,研究FDI对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浙江省贸易结构的现状

(一)、外商投资企业对浙江省出口的贡献

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浙江省FDI流入的典型代表,其对浙江省出口的贡献可以看出其对浙江省贸易的影响,我们用外商投资对浙江省出口贸易贡献度来衡量其对浙江省出口的影响;“外商投资对浙江省出口贸易的贡献度”是指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在整个浙江省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份额,表明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的作用力大小。

表1 1997-2008年浙江省外商投资对其出口贸易贡献度

 

年份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

(单位:万美元)

浙江省出口额

(单位:万美元)

贡献度(%)

1997

246640

1011113

24.39

1998

268295

1086623

24.69

1999

332783

1287125

25.85

2000

534843

1994279

26.82

2001

709961

2297747

30.90

2002

919969

2941102

31.28

2003

1304773

4159499

31.37

2004

1964667

5814638

33.79

2005

2726282

7680353

35.50

2006

3795210

10089427

37.62

2007

4725567

12827293

36.84

2008

5426543

第4篇

关键词:生命周期理论 熵权法 综合绩效评价

1 概述

尽管有关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颇多,但大多数过于笼统或过于理论化,实践指导性不强。

本文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熵权法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以中国2008年底深市中国医药制造上市企业44家为样本,先选取代表性强的5个财务指标判断企业所处生命周期,再综合选取了共计20个指标,包括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短期指标与长期指标,对各生命周期的企业进行了绩效排名及评价。

2 基本原理

2.1 企业生命周期的应用原理

所谓企业生命周期,是指将生命周期运用于经济领域,把企业看做一个生命体,研究其从创办到消亡的过程。其研究目的就在于试图为各生命周期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企业寻找到与之相适应、并能不断促其发展的特定组织结构形式,从而保持企业的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其特色优势、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选取指标,合理判断企业所处生命周期,并将其运用于企业绩效评价,能够使评价更加准确,实践性强,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起指导作用。

2.2 熵权法的应用原理

熵权法作为一种客观赋权法,起源于信息论。按照信息论基本原理的解释,信息是系统有序程度的一个度量,熵是系统无序程度的一个度量;如果指标的信息熵越小,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大,在综合评价中所起作用理当越大,权重就应该越高。它的应用原理是:假设研究对象由N个样本单位组成,对应的样本质量评价指标有P个,分别为Xj(j=1...p),得出原始数据矩阵:

X(ij)n*p,i=1,2,……,n;j=1,2,……,p。

该矩阵通过标准化后得矩阵:

R(ij)n*p,i=1....n,j=1,2,……,p

最后通过归一化,得出指标的信息熵(Hj)及对应的权重(Wj)。如果某个指标的信息熵Hj越小,就表明其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大,提供的信息量也越大,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也越大,则其权重Wj也应越大。由于熵权法避免了主观赋权的弊端,现已广泛运用于绩效评价等各个领域。

3 构建模型

3.1 构建企业生命周期模型

企业生命周期有多种模型,本文构建的企业生命周期模型,步骤如下:

①选取指标,搜集原始数据资料。假设搜集到的原始指标数据为X1,X2,…Xp的N个样本企业,观测数据矩阵X(ij)n*p(i=1,2,……,n;j=1,2,……,p)。

②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合理赋权,确定所选各财务指标的权重Wj(j=1,2,……,p)。

③计算各指标相对增长指数:通过计算单个企业各指标与该指标在所有企业的均值的差额与均值的比值,确定各财务指标的相对增长指数。计算公式为:

相对增长指数vij=■×100%

④计算各样本企业综合成长指数:结合各指标相对增长指数及其权重,得出综合成长指数:计算公式为:

Vi=■wj×vij×100% i=1,2,……,n

⑤判断企业所处生命周期:假设上市公司不考虑初创期,根据相关理论及应用,本文将判断指标设为:当Vi大于0时,企业为成长期;当Vi介于-1和0之间时,为成熟期;当Vi小于-1时,为衰退期。

3.2 构建综合得分模型

本文运用熵权法构建综合得分模型,步骤如下:

①选取N个样本及P个指标,获取原始数据矩阵X(ij)(i=1,2,……,n;j=1,2,……,p)。

②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矩阵R(ij):首先对适度性指标和逆指标进行同向化处理,再对正指标和处理后的适度性指标及逆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公式如下:

i=1,2,……,n;j=1,2,……,p

适度指标同向化t■=■

逆指标同向化t■=■

正指标不变t■=x■

指标无量纲化r■=■

③对标准化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公式如下:

g■=■×Ln(■)

④根据归一化的数据计算权重Wj,涉及公式如下:

Hj=■,j=1,2,……,p

Dj=1-Hj,j=1,2,……,p

Wj=■

⑤计算各指标得分:

某指标得分Fij=标准化数据rij×权重Wj

⑥计算各样本综合得分:

Fi=■Fij(i=1,2,……,n)

4 实证分析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考虑到生命周期判定所需指标的连续性,本文选取了截止2008年底前深市中国医药制造企业44家进行样本分析;数据来源为巨潮资讯网公布的各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及附注,并经过统计分析得出各指标数值。

4.2 变量描述

选取指标变量时,应选取能综合反映企业绩效的指标。本文生命周期判定阶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5个2008-2011年度的环比增长率财务指标作为变量:分别为收入增长率、总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绩效评价阶段选取指标为反映短期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11个,反映长期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4个、非财务指标5个,分别为反映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长期资产适合率;反映营运能力的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反映盈利能力的销售净利率、权益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反映现金流状况的现金与总负债比率、现金与净利润比率;反映规模发展能力的收入增长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市场占有率;反映治理能力的大专以上员工比例、第一大股东控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指标;反映技术能力的无形资产(扣除土地使用权后)比例、技术人员比例。

4.3 生命周期判断

采用Excel软件作为统计分析工具,对上述生命周期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由于这五个指标的平均数比较接近,因此将各个指标的权重确定为0.2,最后得出综合增长指数,确定各企业所处生命周期(见表2,其中:“1”代表成长期,“2”代表成熟期,“3”代表衰退期)。其中国农科技、海王生物等22家处于成长期,丰原药业、四环生物等15家处于成熟期,*ST生化、*ST吉药、*ST广夏等7家处于衰退期。研究表明,研究结果与实际较相符。

4.4 绩效综合排名

本文运用上述绩效评价变量,结合生命周期判断表与熵权法进行绩效评价,得出各生命周期的变量权重表(如表1)和企业绩效综合排名表(如表2)。

4.5 绩效评价

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和熵权法得出上述生命周期判断表、变量权重表、企业绩效综合排名表,并进行分析:

4.5.1 从生命周期判断表来看,对企业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作用,尤其是处于*ST的企业(ST四环因为企业调整,规模扩张且利润率大幅增长外)均处于衰退期,明显可以看出与实际情况较相符。

4.5.2 从各生命周期权重表来分析:

①处于成长期的企业短期绩效指标权重为22%,长期绩效指标权重为78%,长期绩效指标权重>短期绩效指标权重,尤其是规模发展能力、技术能力、治理能力这三项指标所占比重较大,这与实际战略中,成长期要重点关注企业长期发展能力,即关注规模发展能力、加强技术改进、提高管理效能相符。

②处于成熟期的企业短期绩效指标权重为58%,长期绩效指标权重为42%,长期绩效指标权重略大于短期绩效指标权重,这与成熟期的实际战略即注重短期利益,兼顾长期利益相符。

③处于衰退期的企业短期绩效指标权重为38%,长期绩效指标权重为62%,长期绩效指标权重大于短期绩效指标权重,其中短期指标中尤其重视现金能力指标,这与实际相符;同时可以看出长期绩效指标中技术能力占14%,治理能力占23%,这说明如果衰退期能够加强企业的治理水平和技术更新,实现企业的产品转型,是可以让企业转变命运,获得新的发展机遇,避免走向衰亡,这与衰退期的实际战略也相符。

4.5.3 从绩效综合排名表分析:

总体来看,处于成长期和衰退期的企业综合得分极差较大,说明这两个期间的企业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较大,而处于成熟期的企业综合得分极差较小,说明相对稳定,发展空间和机遇也相对较小,与实际情况较为相符。具体分析:

①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中,中汇医药、华邦制药等排名靠前,以中汇医药为例,主要是由于最近三年收入环比增长率和利润环比增长率非常高(分别达124%和468%)以及总资产增长率和资本积累率高达10倍以上;国农科技、紫鑫药业等企业排名靠后,以国农科技为例,主要是因为其运营能力和规模发展能力指标非常靠后,其中总资产增长率、资本积累率不到平均水平的10%,运营能力各指标也只有将均水平的1/3。

②处于成熟期的企业中,金陵药业、九芝堂等排名靠前,以金陵药业为例,主要是由于权益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积累率及总资产增长率这几个指标得分较高,均达均值分的2倍左右;上海莱士、丰原药业等企业排名靠后,以上海莱士为例,主要是各指标得分普遍偏低,尤其是存货周转率只达平均水平的1/3,流动资产周转率约为平均水平的1/2。

③处于衰退期的企业中,普洛股份排第一,主要是因为其各指标得分相对靠前,尤其是营运能力指标和现金能力指标。而广济药业、S*ST生化、东北制药、沃华医药、*ST广夏、*ST吉药等排名逐步靠后,其中S*ST生化、*ST广夏、*ST吉药这三家企业从2008年到2011年的环比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来看,均为负值,尤其是*ST广夏收入近三年环比增长率达-100%;而东北制药、广济药业、沃华医药的总收入和总利润环比增长率也均为负值,尤其是东北制药总利润近三年环比增长率接近-200%,沃华医药更是净资产近三年环比增长率也为负值,因此排名靠后。

5 结论

通过以上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熵权法可以有效地运用于企业绩效评价。

影响深市中国医药制造企业绩效评价的指标主要有反映短期绩效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现金能力的财务指标,以及反映长期绩效的外部客户层面、规模发展能力、技术能力、治理能力的财务及非财务指标。各企业可以结合自己所处企业生命周期,合理进行绩效评价,认识到企业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提高企业综合绩效。

参考文献:

[1]Donato Masciandaro. Developing processes and transforming mechanisms of corporate financial abilities:t rends and determinant s[J].Open Economics Review,2006,17(1):73-102.

[2]Paul H Kupiec.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basel II[J].Annals of Finance,2006,3(1):206-215.

[3]马爱霞,邹子健,曹杨,余伯阳.我国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9(06).

[4]孙维.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战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南大学,2008.

[5]邓乔.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业绩的计量.当代经理人(下半月),2005,2.

[6]韩永学.企业生命周期的二阶段多重性周期曲线与混沌边界管理.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1.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1105950202M41。

作者简介:

范国勋(1983-),男,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第5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 全生命周期, 成本计算, 成本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7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长期以来,我国把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阶段——审核施工图预算、合理结算建安工程价款.这样做尽管也有效果,但毕竟是“亡羊补牢”,事倍功半.随着工程项目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及其参与国际惯例组织工程建设的需要,近几年,我国逐渐引进了一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造价控制方法,即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分别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使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发展历史回顾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主要是由英美的一些工程造价界的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提出创立的.后在英国皇家测量师协会的直接组织和大力推动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推广,发展至今,逐步形成了一种较完整的现代化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现在能够找到的最早使用“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这一名词的文献是英国的A. Gordon于1974年6月在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建筑与工料测量》季刊上发表的“3L概念的经济学”一文,以及1977年由美国建筑师协会发表的《全生命周期造价分析——建筑师指南》一书,给出了初步的的概念和思想,指出了开展研究的方向和分析方法。90年代以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人们开始把注意力转到技术和应用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的研究;实际应用领域方面的研究:生命周期成本计算软件研究;生命周期成本和环境影响集成研究。

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理论及意义分析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是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一种分析工具,是用来选择决策备选方案的数学方法,同时它是工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可以计算工程项目整个服务期直接的、间接的、社会的、环境的所有成本,以确定设计方案的一种技术方法;它也是一种实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包括建设期、使用期和翻新与拆除期等阶段在内的总造价最小化的方法。

其实,从30年代起就已经开始使用的工程项目投资动态评价方法中都包含了项目生命周期成本思想.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思想可以指导人们自觉、全面的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出发,综合考虑项目的建设造价和运营与维护成本,从而实现科学合理的决策.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在工程项目投资决策、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备选方案评价等项目前期工作阶段中是有力的决策思想和支持工具,它可以指导建筑设计过程,根据计算所得的建设造价、运营维护成本及项目整个服务期的所有成本来确定设计方案,实现科学的建筑设计和合理的建材选择,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4].

如前所述,在一定范围内,工程项目的建造费用和运营与维护费用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随着工程项目功能水平的提升,项目的建造费用增加,运营与维护费用降低.反之,工程项目的功能水平降低,其建造费用降低,但运营与维护费用就会增加.因此,当功能水平逐步提高时,生命周期费用=建造费用+运营与维护费用,呈马鞍型变化.由此,我们不仅要考虑建设成本,而且还要考虑未来的运营和维护成本,对我国的传统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型进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应当从决策阶段开始,将一次性建设成本和未来的运营及维护成本综合加以考虑,取得两者之间的最佳平衡。

三、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和计算

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和计算是全生命周期造价控制的核心内容,下面将对两者进行深入论述。

1、分析步骤

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步骤分为确定问题分析、分析方法、分析假设、预测计算全生命周期造价成本。

(1)问题分析

对现有的方案确定、投资决策和初步设计选材等仅考虑建设期的初始资本成本进行分析,依照以往统计数据或专家经验判断,考虑使用期的各项成本要超出初始资本成本,提出分析引进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建立公共的假设和参数

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中常用到三类假设[5],分别为经济假设、工程学上的假设和其它假设,每种假设的内容如下:经济假设包括折现率、残值、市场价格的使用、研究周期、时间适应、能源上涨价格、基期和服务期;工程学上的假设包括项目设计生命期、材料服务生命期;其他假设包括成本和数据模型和预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3)确定相应的达到目标的可行的分析方法

采用未确知数学方法,估算各项成本,并转化为现值.根据现值,预测出整个生命周期成本单价最可能区间[6].

(4)估计相关的成本和发生的时间.在生命周期成本计算中用到的共同的成本内容包括:

计算所有初始化投资成本,所有初始化成本都要以它们的全值加到LCCA(生命周期成本分析LCCA:是为了估价获得或运行一个项目、产或产品的在其生命周期内所有相关的成本的一系列技术.)的总量中.计算所有未来运行成本.运行成本是年度成本,去掉维护和修理成本,包括在设施运行过程中的成本.多数这些成本与建筑物功能和保管服务有关.所有运行成本在加入LCCA总量之前要转化成现值.

所有日常维护和大修成本.所有养护和修理成本在加入LCCA总量之前应该转化成现值.

计算残值,这是在LCCA中唯一能出现负值的成本范畴.当估价的项目方案有不同的生命使用期时,一个设施或建筑物系统的剩余值表现的尤其重要.

(5)计算生命周期成本.

当所有有关的成本己经被建立并折现成现值,这些成本加总就成为生命周期总成本.这些成本包括初始化投资、运行、维护和修理、残值.

(6)根据成本计算结果,做出比较分析.

2、计算方法

一个项目的生命周期成本是通常是通过把每种成本的净现值加起来,并且减去例如残值等的现金流入的净现值.计算方法通常采用的公式如下:

生命周期成本=初始化建设成本+运行成本+只常维护成本+修理成本-残值

为计算分析方便起见,本文引用按照初始化建设成本、年度周期发生成本、

非年度周期发生的成本和残值来划分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计算模型,即:

NPV=Co+PWA×A+PWN×C—PWS×S

其中:

NPV:全生命周期成本净现值;

C.:初始建设成本;

A:年度周期发生的成本;

C:非年度周期发生的成本;

S:分析期末的残值;

r:折现率;

T:分析期;

f:非年度周期成本的频数;

n:非年度周期成本发生的次数;

四、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评价方法

从追求寿命周期成本最低的立场出发,寿命周期成本的评价包括三个步骤: (1)确定寿命周期成本的各要素,把各要素的成本降低到普通水平;(2)将设置费和维持费两者进行权衡,以便确定研究的侧重点,从而使总费用更为经济:(3)再从寿命周期成本和系统效率的关系这个角度进行研究.

由于寿命周期成本是在长时期内发生的,因此,对费用发生的时间顺序必须加以掌握.所以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中必须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常用的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方法有费用效率(CE)法、固定效率法和固定费用法、权衡分析法等。

五、结语

目前在我国的建设领域普遍存在着严重的“三超”现象、“钓鱼工程”现象和“烂尾楼工程”现象.这些现象均与建设项目各个阶段造价失控有着必然的联系.由于建设项目投资本身具有的投资额大、投资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必须建立一个全寿命周期的造价管理体系.本文旨在探索搞好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方法和途径,以促进我国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科学化,更便于与国际惯例接轨.

参考文献:

[1] 任国强,尹贻林. 基丁范式转换角度的全生命周期工程程造价管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5) .

[2] 任国强,董十波.公路养护项目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研究[D].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论坛论文集.2003(12) .

[3] 董士波.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之比较[J].经济师.2003(12) .

[4] 秦爱国.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经济论坛.1999(22) .

第6篇

论文关键词:产业生命周期 物流企业并购 并购形式

论文摘要:文章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角度探讨了物流产业在各发展阶段的特点,进一步在产业生命周期模型上构建了物流企业并购形式演变模型,最后针对国内物流企业并购现状提出了相应建议,对我国物流企业战略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引言

企业并购(Mergers&Acquisitions)-直都是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全球经历五次并购浪潮后。国内外学者纷纷以并购浪潮中的案例为实证从各个角度研究企业的并购,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整合和财务上,对并购形式本身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本文从产业生命周期阶段的产业特征人手。探讨了产业生命周期与物流企业并购形式之间的演变关系。在当前如火如茶的并购浪潮中。国内物流企业如何根据产业周期生命中产业发展特征选择合适的并购形式对国内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显的尤为重要。

二、产业生命周期及物流产业发展

I.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产业生命周期是指产业从出生到衰亡具有阶段性和共同规律的厂商行为的改变过程.最初来源于产品生命周期。1966年R.Venron为研究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根据M.Posner的“技术差距”理论,第一次提出了“生产一出口一进口”的全球产业发展模式。从而开创了产业生命周期的研究。之后。Gort和Klepp利用时间序列分析对46个产品达到1974年的厂商数量变化研究产生了第一个产业生命周期模型(G—K模型)。在此基础上Klepper和Graddy对G—K模型进行了技术内生化方向的发展。研究根据厂商数目改变将产业生命周期划分为成长、淘汰和稳定三个阶段。现在国内外大多学者将产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

2.物流产业发展各阶段特征。物流产业的发展也会经历从创建到衰亡的过程。每个产业周期阶段内都有着自己的特征。盖翊中(2006)在《产业生命周期中产业发展阶段的变量特征》中用五个变量来度量产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的特点。这五个变量是企业数量、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价格和产品质量。本文在分析物流产业发展各阶段特征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与物流产业的特殊性,创新性地选取了:(I)企业数量——物流产业发展阶段区域的企业数量;(2)企业利润——企业的平均盈利水平;(3)产业规模——物流企业平均发展规模;(4)技术成熟度——技术成熟状况;(5)产业行为——物流市场行为。用这五个产业特征描述物流产业周期阶段的特征。表1为物流产业各个发展阶段的特征。

物流产业的发展也是一个从弱到强的发展阶段。从物流产业提供的产品形式来看,物流服务产品升级换代比较慢,市场容量大、需求稳定,生命周期比较长,尤其表现在物流产业生命周期的初创期和成长期。

三、产业生命周期内物流企业并购形式演变分析

1.初创阶段。在初创阶段,“黑色大陆”的新利润提法和物流市场上高额利润,大部分企业进入物流领域。这一阶段,随企业参差不齐,但因市场容量大,大部分企业都能获得稳定且较高的利润。原来先进者凭借相对丰富的经验和市场占有率获得了相对“垄断利润”。实力相对雄厚的企业在物流功能提供上稳定且服务质量好,为抢占更大的市场以巩固自己的核心业务,企业大量采用横向并购。此时,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物流服务的较小规模的企业成为了并购的目标企业。从并购的效应来说,横向并购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同时通过并购竞争对手能消除市场竞争风险。横向并购中,大量相同或相似的物流业务并购后能得到集中处理,有效地节约成本,使规模经济最大化总之,并购呈现出3个特点:(1)企业并购以横向并购为主导;(2)由于并购企业资源和融资能力有限(主要来企业经营积累),并购数量小且规模小;(3)并购的物流企业业务主要集中在传统上的运输和仓储上。

2.成长阶段。在成长阶段,之前纷纷进入的物流企业加上产业新产品经过宣传和消费者的试用,逐渐赢得了大众的偏好,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产业呈现繁荣状态。物流企业开始得到长足发展,企业融资能力大大增强。物流服务从单一、低质、高价向多样、优质方向发展。物流企业竞争激烈,为拥有自己固有的“地盘”。企业横向并购进一步扩大,跨国集团纷纷出现,市场上出现国内外企业横向并购的“抢购风暴”。另一方面,物流企业意识到单一的物流服务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企业开始寻找新的物流服务增值功能。此时.企业意识到竞争由企业竞争逐步转向供应链竞争,物流企业在供应链的协调中发现巨大的利润,市场上出现了少数纵向并购形式,但规模较小,上下游功能协调性小。还有少数物流县头在原有物流功能上已经获得稳定的市场和利润.在服务与技术上也达到了相应程度,为实现战略发展。提出了供应链管理活着流程再造等增值服务,为纵向并购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此时并购呈现出了新的特点:(1)物流企业横向并购规模进一步扩大并占主导地位,大型跨国横向并购开始出现;(2)纵向并购开始出现,但规模较小,功能覆盖面比较小,集中于多式联运、配送及流通加工等功能上。 3.成熟阶段。成熟阶段各物流企业规模较大,资金雄厚。市场需求处于饱和阶段,企业竞争空前激烈,跨国并购与国内并购呈现“你死我活”现象。这一时期,物流企业巨头为拥有较大比例的市场额度开始瓜分市场。企业的竞争由价格上的竞争转向物流功能和服务质量上的竞争。这一阶段,物流企业利润稳定但增长率低。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意识到供应链竞争越来越重要,并在物流功能上实现一体化运作的需求越来越大,各个企业资源整合需求的程度越来越旺盛。同时,物流服务功能上的多样化为物流服务的纵向一体化运作提供有利的土壤。囚此,纵向并购战略成为了企业发展战略的首选.也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并购形式。另一方面。少数物流巨头一边采用横向并购扩大自己在传统优势功能上的垄断地位。一边开始选择混合并购来分散经营风险、并取用多元化经营获取其他竞争优势来源来发展自己,市场出现了混合并购。这一时期的物流企业并购呈现出以下特点:(1)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交织进行,纵向并购成为主流并购形式;(2)横向并购规模达到空前,常常表现为大型物流企业之间的吞并,纵向并购主要表现在功能整合尤其是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企业并购;(3)因面巨大的经营风险和新利润产业的不确定性,混合并购的规模较小,但数量开始增多。

4.衰亡阶段。物流产业发展到衰亡期,物流企业不论在功能服务上还是在技术成熟度上都已经几乎接近完善。各物流巨头早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了自己的“势力范围”.竞争变得相对缓和,整个物流市场按照各自的垄断势力范围“和谐”运行。此时企业虽然积累较多的资本,考虑到不管是横向并购还是纵向并购目标企业都是其他物流巨头。资金和并购风险巨大。因此。企业将更多地选择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混合并购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流。由于物流产业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强,退出壁垒高,面临着的巨大的成本损失和经营风险,很多大型的物流企业成为了混合并购中被并购对象。同时,那些选择混合并购战略的企业并购规模不是很大,但是相对成熟期来说已经初具了一定规模。

四、现状与建议

第7篇

关键词:价值工程; 建设项目; 全生命周期; 工程造价管理; 应用;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life cycle cost management has a lot of advantages,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f value engineering project life cycle all periods of cost management content and main points, and in the management of applications.

Keywords: valu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Total life cycle;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建筑业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先进管理思想和技术经济方法,价值工程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应用广泛,推动建筑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它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1.介绍价值工程

1.1价值工程的目的 是以提高产品或作业价值,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一种基本科学方法,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管理理念。在工作中进行有组织的创造性工作,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功能。“价值工程”的价值导向原则和创新本质、以及它的多学科化特性,技术、经济与管理紧密结合、实施创新与优化的现代管理技术,将对许多方面产生影响,例如对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促进作用。

1.2价值工程特点

(1)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必须具备的功能是价值工程的目标。

(2)价值工程运用一种整体的思想,把各个方面看成一个整体分析考虑。

(3)不断改革与创新,得到新的方案,使用新的方案以提高产品的技术经济效益。

(4)价值工程要求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管理活动。

2.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简述

2.1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很早以前由英美专家提出创立

时代变迁,技术发展,现如今它已逐步的完善,经过时间的检验已成为一种比较完整的现代化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和体系。要想达到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的目标,就必须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出发去分析和控制造价。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不多,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主要偏重于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我国传统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还有些不足,还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进一步的发展进步。

2.2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特点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采用综合集成方法,需运用多学科知识,重视投资成本、效益分析与评价,运用多种技术方法,例如工程经济学、数学模型方法,来使未来运营维护期总成本最小,他是一种有效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还是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它可以决策工程项目投资。他还是一种数学方法,还可以用来选择决策备选方案,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总造价最小化。

3.工程造价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应用

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运营维护阶段及拆除翻新阶段,是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几个阶段,工程全生命周期包括的方面很多,具体有工程产品从研究开发、设计、建造、使用,直到报废所经历的全部时间。

4.工程造价管理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控制

4.1要想做出投资的决策

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对拟建项目进行策划,并对其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所有外部条件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选择生命周期成本最小的方案是决策的目标。在项目决策阶段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例如项目选址、项目技术方案的确定,项目合理规模的确定等。

4.2 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是设计阶段

此阶段要考虑的包括能源、选址、材料、水、环境质量和运营维护等因素,进行全生命周期成本的仔细分析和大致估算,其中要计算的很多,有对运营维护成本、初始建设成本、拆除及翻新费用方面的计算。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应用可施工性规则,这是国内设计者容易忽视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价值工程的应用。设计与施工是紧密联系的,一旦设计与施工分离,就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使设计者在设计时无法了解具体的施工要求,进而容易导致设计方案难以施工或不能施工;还可能导致一些有价值的施工方法由于得不到设计方的配合而无法在实践中应用,使其影响整个项目的进程。丰富施工知识和经验的人才对整个项目是很重要的,如果让丰富施工知识和经验的人有尽可能早的参与项目实施,不但可以优化施工过程,还降低了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视角下的设计方案必须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几点:1)设计方案必须处理好经济合理性与技术先进性的关系。要使用者要求还要尽可能的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2) 设计方案必须兼顾建设和运营维护,综合考虑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建设成本的高低和未来运营维护成本有着最直接的关系。3)在设计过程中应兼顾建设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力求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

4.3 实施阶段

包括招投标和价值工程的目的是以研究对象的最低寿命周期成本,能够可行的实现使用者所需要的功能,以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1)传统的建设方案、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等评估都是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内容,投标文件技术性评审,要求内容充实详细,尤其重要的是还包括未来运营和维护方案的合理性评估。

合理价值工程全生命周期需要遵循的要求很多,全生命周期成本评标法需要遵循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将以后运行期各项后续费用折现并与建设成本合并考虑,选择最低费用的投标作为中选投标。

(2)在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中。在施工阶段,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思想和方法是非常关键的,要在其指导下进行,工程合同的总体策划和工程施工方案的确定,要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等方面更加科学合理,要全面的考虑分析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实现绿色施工,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索赔管理、变更,动态控制工程造价。

其他的工作结束后,最终确定建设造价和考核项目建设效益、办理项目资产移交、进行各阶段造价对比和资料整理。它的重点工作就是要做好工程结算,要保证工程结算准确、完整。

保证建筑物质量目标和安全目标在运营维护阶段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然后进行实施,首先通过制定更合理的运营及维护方案,其次实施多功能全方位的管理。运营维护活动的管理、运营维护费用的管理、运营维护资料的管理等都是运营维护阶段工程造价管理。而其特点也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点,1.IEI常管理活动频繁;2.计算复杂;3.管理对象很多。其中重要的是要制定合理的运营和维护方案,要达到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的目的,必须在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就开始,这两个阶段非常重要,因为这两个阶段对运营和维护费用具有很大影响,这两个阶段对整个工程影响颇深,如果仅靠运营和维护阶段的工作是很难弥补已建成项目的不足。

4.4 降低资源消耗的有效方法是拆除与翻新

应该注重拆除与翻新阶段造价的管理,材料的重复利用、废物的循环利用,可以降低造。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对全生命周期造价控制效果最显著,项目的其他阶段也很重要,项目的其他阶段的进程与项目决策正确与否和设计方案优劣有直接的关系,进而调控影响整个生命周期的费用。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虽然其他阶段对全生命周期成本虽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不会有什么误差。

5 结束语

价值工程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一项技术,随着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加,运用此项技术可达到提高投资效率、节约资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 戚安邦.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3]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要素控制

第8篇

【关键词】熵权法 生态设计 生命周期

随着全球对环境的关注,各国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对企业而言,不仅要考虑环境问题,还要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对环境成本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对国内外企业环境管理现状的综合分析,环境性分析和评价工具中具有代表性是风险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成本一效益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等,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对此本文提出面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综合评价生态设计,作为生态设计决策的方法。

一、基于熵权法的决策模型

熵权系数法系根据熵(Entropy)的概念与性质,把多指标决策评价中各待选方案的固有信息和决策者经验判断的主观信息进行量化综合,建立基于熵的多指标决策评价模型。作为权数的熵权,它是在给定被评价对象集后,在各种评价指标值确定的情况下,各指标在竞争意义上的相对激烈程度系数。在多指标综合评价经济效益问题的研究中,熵权法对于投资决策系统的综合评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多指标决策的熵权优化模型的建模步骤如下。

1、获取特征值矩阵

设有n个生态设计方案待评,有m个评价指标构成一个指标体系,第j个设计待评方案中的第i个指标的特征值为 xij,于是可得到指标的特征值矩阵X=(xij)m×n。对于给定的i,xij的差异越大,则不同评价对象间指标值的相对强度越大,指标对评价对象间的比较作用也越大,它携带和传递的信息越多。

2、对特征值进行标准化处理

根据算出的贴近度T值,对各决策方案进行排序,选择最低的设计方案,也就是最接近理想点的方案就是最优方案;若T值相等,则用d加以区别,选择d值小的设计方案。

二、实例研究

本文以牛奶包装材料和设计的选择为例,说明熵权法在生命周期的生态设计方案的选择中的运用。本例所研究的牛奶包装包括六种选择方案:①一次性使用的玻璃瓶;②可重装的玻璃瓶;③一次性使用的高密度聚乙烯瓶;④可重装的高密度聚乙烯瓶;⑤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软包装小袋;⑥多聚碳可重装瓶。假设六种包装的容器的容量相等。

本例从产品的基本性能、生命周期成本和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运用熵权法对多个设计方案进行选择。在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方面以生命周期固体废弃物的数量来进行评价;在成本评价方面对每种容器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分析;在产品性能评价方面应从挡光性、防爆性、易于开启型、质量、重新密封性和空瓶保藏6个方面展开分析。

根据算出的贴近度T值,可以看到牛奶设计方案T值排序为:⑤

三、结论

熵权法是根据熵的概念与性质,把多指标决策评价中各待选方案的固有信息和决策者经验判断的主观信息进行量化综合,建立基于熵的多指标决策评价模型。其特点是能够将系统中各评价指标与日前状况下相应评价指标的理想值进行比较,是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一种较为理想的评价模型。如果将其运用于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中,将会促使环境、成本和产品性能各方面结合在一起,有效地选择成本和效益均衡的产品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 郑晓薇、樊华、武亮亮:熵权系数法的理论建模分析与并行实现[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7(10).

[2] 郭存芝、陈红兵:证券投资风险的熵权系数评方法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5).

第9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包装物作为产品的重要部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以大量应用。但是大量包装物的应用也带来了环境、资源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在合理应用包装物的同时,实现“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包装”,是许多包装物生产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本文在某包装企业实际需求的基础上,与生命周期管理理论相结合[1],从而探索一种解决该企业包装生命周期管理的信息化方法,用于强化公司对所生产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监控和管理能力,这对促进行业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均有重要意义。

1系统需求分析

1.1系統总体需求概述

根据系统实际应用需求,总结本系统总体需求如下:

(1)采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解决某包装企业存在的旗下产品及包装件寿命周期管理不足的问题,研究基于生命周期管理理论的包装件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2)利用信息化技术解决某包装企业旗下产品及包装件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化需求问题,提高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

(3)建立包含完善的包装件生命周期全过程管理的包装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体系架构,采用软件工程方法编程实现该系统[2]。

1.2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1)包装件生产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a)分销商:分销商在包装件生产管理模块中主要负责向包装企业包装件订单信息和库存信息。分销商根据产品及包装件的销售情况,向包装企业库存信息,如果库存量较少则可下新的包装件订单;如果库存量较多则可向包装企业发送暂缓新订单信息,这样包装企业可根据分销商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生产规模。

(b)生产部门:生产部门根据分销商提供的库存信息和订单信息,制定相应的包装件生产计划和生产任务。生产部门在包装件生产管理模块中主要负责包装件库存管理、包装件订单管理、原料库存管理、耗材信息管理、包装件订单管理以及产品库存管理等。根据分销商的订单信息,生产部门能够调取包装件生产相关的数据信息,例如原材料、耗材、库存等,然后根据订单详情制定包装件生产计划。

(2)分销商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a)分销商:主要负责查询价格、创建订单、修改订单、删除订单、查询订单以及查询物流等操作。

(b)物流部门:主要负责生成物流单、运输时间、运输车牌号、运输目的地、运输始发地、运输司机及扫描信息等操作。

(3)消费者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a)分销商:主要负责根据消费者信息注册账号、查询包装件回收信息、修改消费者账号信息等操作。

(b)物流部门:主要负责查询物流请求、查询服务对象、查询回收地点、查询回收时间、反馈回收物流信息等操作。

(c)消费者:主要负责登录账号、购买订单、回收信息、查询服务等操作。

2包裝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设计

2.1系统总体设计

包装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建设目标是以产品及包装件的生命周期管理理论作为支撑,运用工程管理学科的规律和特点,将产品及包装件的管理建设成合理的过程管理模型和知识库。系统采用B/S体系架构实现,运用J2EE框架技术实现多层分布和灵活的事务控制,能够加速应用程序的设计和开发[3]。

2.2系统总体功能模块划分

根据前文的需求分析,本文构建和设计的包装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架构如图1所示。

包装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主要包含产品生产部门功能管理子系统、包装件生产部门功能管理子系统、分销商功能管理子系统、消费者管理子系统、系统管理员功能子系统等。基本覆盖了产品及包装件全生命周期过程,能够实现其生命周期的综合管理。

2.3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1)包装件生产管理功能模块设计

包装件生产部门功能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包装管理、库存管理和订单管理共三个子功能模块。(2)产品生产管理模块功能模块设计

产品生产部门功能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库存管理和订单管理共两个子功能模块。库存管理:主要包含填写各个型号产品的信息、型号、产品名等;查询各个型号产品的库存数量、名称、型号等信息。

订单信息:主要包含查看分销商的订单回复、安排产品生产、查询所有产品的订单状态等。

(3)分销商管理模块功能模块设计

分销商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预付款管理、回收管理、申请管理、订单管理共四个子功能模块。预付款管理:主要是用于根据订单在线下银行转账,并填写转账信息的管理。

回收管理:包含回复消费者的回收信息并安排物流上门回收包装件;把消费者的回收信息传递给物流运输部门,并等待物流部门的回收。

申请管理:主要包含消费者的联系方式、姓名、住址等信息申请系统账号,查询消费群体的信息,用于二次销售的推进。

订单管理:主要包含填写所需产品的数量等信息并提交订单;查看消费者所有的订单状态等。

(4)消费者管理模块功能模块设计

消费者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回收管理一个子功能模块。

回收管理:主要用于消费者填写需要回收的废弃产品或包装件的回收信息,并上传到分销商处,分销商上传到包装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消费者用于查询回收信息的实时状态和回收进展。

(5)系统管理模块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参数设计、用户信息、信息管理及产品管理共四个子功能模块。参数设计:主要用于系统信息设置以及系统其他参数的调整与维护管理。

用户信息:主要用于对系统用户的管理,包括对包装件生产部门用户、产品生产部门用户、物流运输部门用户、分销商用户、消费者用户等系统用户信息的创建、编辑、删除等操作。

信息管理:包含首页新闻信息添加、首页新闻信息管理等操作。

产品管理:包含商品大类添加、商品小类添加、所有商品管理等。

2.4数据库设计

目前常用的数据库逻辑设计方法是采用二维表描述关系数据库的数据模型[4]。本文将采用二维表将E-R法表示的概念数据库转换成逻辑数据库。由于论文篇幅限制,本文不一一列出。

3包装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实现

3.1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3.2.1系统登录功能实现

用户登录界面是包装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主页面入口,该页面主要部分为账号和密码的输入界面。该界面的主要功能就是实现用户的登录,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系统会根据用户所输入的信息进行信息判定,如果用户名或密码有误则会弹出相应的报错窗口,并对输入框进行重置。如果信息通过判定则系统会根据用户输入的用户名进行权限判定,并跳转到不同的操作界面。

3.2.2用户管理功能实现

用户通过用户名和密码输入后,本文所设计的系统通过判定改用的权限自动跳转到相应的页面。当用户选择用户管理功能时,系统跳转到用户管理员页面。该页面主要实现管理员对用户信息的管理与维护功能,包括创建用户、查询用户、修改密码、批量导入用户信息等。图2所示为查询用户功能界面。

3.2.3产品生产管理模块功能实现

图3所示为产品生产管理模块功能界面。用户在该界面中可选择产品订单信息管理,其中包括订单录入、订单查询、订单修改、库存记录等。在订单管理界面的右侧,显示有关产品和包装件的统计信息,例如产品及包装件名、单价、负责人、产品及包装件类型、现状、型号、厂家、出厂号、出厂年月、购置日期、放置点、使用部门、入账时间、数量、总价格、备注等信息。

4总结

本文针对包装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研究思路上,分析某包装企业的包装件生产模式和特点。结合用户的需求以及具体的要求,针对系统的需求进行了相应的功能模块的划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软件系统的总体设计以及典型的功能模块设计,最后根据设计原则进行了系统的开发。在某包装企业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该系统运行较为稳定,能够满足工作需求。

参考文献

郭焱,刘红超,郭彬等.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关键问题研究评述[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4,20(5):1141-1148.

DavidE.Meyer,VenkataK.K.Upadhyayula._Theuseoflifecycletoolstosupportdecisionmakingforsustainablenanotechnologies[J].Cleantechnologiesandenvironmentalpolicy,2014,16(4):757-772.

LuisaF.Cabeza,LidiaRincon,VirginiaVilarinoetal.Lifecycleassessment(LCA)andlifecycleenergyanalysis(LCEA)ofbuildingsandthebuildingsector:Areview[J].Renewable&;amp;sustainableenergyreviews,2014,29(Jan.):394-416.

CarlaLSimoes,LigiaMCostaPinto,CABernardoetal._EnvironmentalandeconomicanalysisofendoflifemanagementoptionsforanHOPEproductusingalifecyclethinkingapproach[J].WasteManagement;Research,2014,32(5):414-422.

第10篇

论文摘要:根据知识在集群中所处的状态及作用将知识生命周期划分为产生、培育、扩散、重构四个阶段。文章分析了各阶段知识活动及其演化特征。对影响集群知识管理的四个要素:知识辨识,知识流通的非正式系统、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分析,指出应结合不同阶段的特点,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

一、企业集群知识生命周期的内涵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企业集群的发展问题得到了各国经济学家及管理学家的重视,对集群的相关理论的研究在国内外得到了深人而广泛的展开。集群的知识管理对于集群及集群内部的成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日益成为学术界重视的问题之一。

1.企业集群知识的分类集群知识是一个流动、动态的混合体,是由其所有成员企业或机构的知识存量共同构成企业集群包含各式各样的知识。知识最基本的分类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那些能够以正式的语言,通过书面记录、数字描述、技术文件、手册和报告等明确表达和交流的知识,是对隐性知识一定程度的抽象和概括,上升为公式、规律、理论,并以文字形式记载下来,从而使其容易表述和交流。隐性知识是高度个性化的、难以格式化的非编码型知识在现实中,隐性知识通常表现为经验、技能、专长、印象、灵感、洞察力、直觉、心智模式、预见性、信仰、价值观、团队默契、组织文化和风俗等。按照所处的组织层次,可以将知识分为个体知识、企业知识和集群知识个体知识和企业知识是集群知识产生和存在的基础,但是集群知识并不是个体知识和企业知识的简单相加,是他们在集群中传播、共享、创新的结果。按照知识的可转移性,可以将其分为元素(元件)知识和构架知识两类所谓元素知识是关于认识对象整体或者其构成要素的知识,它是一种外生的、显性的、可识别、可转移的知识,因而易于被其他组织或集群所获取和应用。所谓构架知识是关于系统与相连系统之间的关系或者其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的知识,它是内生的、隐性的、难以转移和吸收的知识,主要由知识存量构成。

2.企业集群知识生命周期的划分。根据知识在企业集群中所处的状态及其发挥的作用的不同,可以将企业集群知识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集群知识的产生阶段这个阶段知识最初表现为人的一种想法,这个想法非常抽象,还没有被完全理解。这个阶段有些想法不能实现,有些想法能够被利用、加工,进入到下一个阶段第二阶段是集群知识的培育阶段。指的是第一阶段的知识经过试验、书面表达等过程,更加具体化,能够被知识的使用者所采用,开始创造价值阶段。第三阶段是集群知识的扩散阶段指的是知识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被更多的人所理解,这种知识开始被更多的人所使用。集群内的人文环境为知识的扩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第四阶段是集群知识的重构阶段。是指由于知识的长时间使用,或者由于新知识出现等原因,知识创造价值的能力逐渐减弱,一些知识需要被淘汰,一些知识需要结合新的知识源进行整合,重新创造价值。

二、生命周期各阶段知识活动及特性

1.知识活动的划分知识管理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活动进行了深人的研究nonaka在karl研究的基础上将知识分为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并从组织学习过程的角度将知识在组织内的活动分为合并(combination)、内在化(internalization)、外在化(extemalization)及社会化(socialization)等四个活动。c.w.holsapple和m.singh等人突破了原有的从某一个组织内出发来研究知识活动的问题,利用迈克尔·波特价值链的思想分析了知识链中的知识活动,将知识活动分为主要及次要的两个层面的知识活动,认为知识链中主要的知识活动包括如下五个方面:知识获取、知识选择、知识生产、知识内在化与知识外在化,而知识链中的次要的知识活动主要包括知识领导、知识协调、知识控制、知识度量等四个方面。邢小强(2004)基于企业内部知识网络将知识活动分为知识学习、知识创造、知识整合。孙科(2005)将集群知识活动划分为知识获取、知识扩散、知识选择、知识生产、知识内化与知识外化等六个主要活动。

按照集群知识生命周期我们可以将其知识活动划分为知识获取、知识选择、知识生产、知识溢出、知识利用、知识重构等六个主要活动。

知识获取指对现有的一些显性知识的采集和对隐性知识的挖掘与捕获。集群中企业知识的来源主要有:企业内的员工和组织体系;集群中的企业员工、企业组织和集群组织体系:集群外的环境。

知识选择是指依据实际需求量及应用条件限制、选择对使用者而言价值最大的知识,避免出现“知识浪费”知识生产指的是利用设施、技术、工具、人力(脑力),将原始的知识、数据等转化为能够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知识产品。

知识溢出包括内部知识溢出和外部知识溢出内部知识溢出是指集群内部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知识流动外部知识溢出是指将集群外的知识内化为集群内的知识。

知识利用是指集群内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搜索所需的知识加以利用,并根据生产需要和市场需要,充分利用相关企业的知识进行合作集群内企业在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知识的基础上,针对自身企业的特点,形成对自身企业有价值的知识。

知识重构有两层含义:一是将原有的旧知识与从网络中获得的新知识加以结合和重新构建,并摒弃其中的非有效成分,实现知识的二次创新:二是在全面掌握显性知识的基础上去充分认识和识别集群中的隐性知识,力促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2.知识生命周期演化的特征尽管所有的知识要经历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但是不同的情况下,知识随生命周期演变的速度是有很大差异的。

加速知识在生命周期中的演变速度的因素有三个:(1)竞争对手获取知识的能力。竞争对手可以通过逆向工程雇用所需知识所在单位的员工以及其它备受争议的手段获得他们想要的知识。(2)知识的自然泄漏。这表现在客户、供应商及其他人员在与组织的正当交往中可能掌握了这些新知识以后而进行共享。(3)知识的有意编码化与扩散。在新一轮技术开发完成后,一些公司可能把原来的技术知识公开。从而引导该项技术的发展。加速知识的扩散进程。

有两方面的因素使知识生命周期的演变历程变慢:(1)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与知识产权受保护的程度。在某些行业,专利对知识的保护极为重要,受专利保护的知识其培育阶段可以延缓l0年20年左右的时间。(2)一些知识特有的缄默性。例如酿酒知识。由于酿酒受温度、湿度、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它们相互作用的方式不能完全预计,相关知识难以编码化。

三、生命周期各阶段集群的知识管理

虽然不同的知识在其生命周期中演进的速度是不同的,但在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可以通过不同的管理手段而获益。

影响集群知识生命周期各阶段知识管理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辨识。即认清知识的不同类型,知识处在何种状态,处在该状态下的知识具有何种价值。知识辨识是知识应用的前提。(2)知识流通的非正式系统。在企业集群中,大量企业在空间上聚集,有利于集群内各企业员工的交流,这种非正式的知识流动方式有利于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的传播。(3)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是采用先进科技为知识管理和知识创新提供各种可能,比如复杂的知识描述和分类即知识本体、知识库、操作规程、实时的信息交流技术以及其他信息技术基础。(4)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对知识管理主体、知识学习主体、知识使用主体及各主体相互构成的组织环境的开发。知识的整个生命历程,都是与人互动的过程人能够有意识地调控事物的发展趋势,使其向最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

1.知识产生阶段。在集群知识的产生阶段,一些观点和想法没有被人完全理解,这个时候知识储存在个人的心智模式内,是隐性的,难以定义。当人们通过非正式渠道接触时,其创造力就能够被有效地激发出来。因此企业要充分挖掘员工的创造潜能,就必须为员工提供各种非正式场合下进行接触的机会与条件,并提供进行训练和讨论所需要的资源。该阶段由于新知识尚处于非明晰的状态。知识编码与知识存储系统没有太大的价值,对那些对这一新想法感兴趣的人来说,加强联络并分享这一新的观点与想法,信息技术则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专题讨论、电视会议以及头脑风暴法等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相互接触的方法及工具那些行为看起来怪异的人或总是想标新立异的人往往会提出新的观点与想法但这些人的观点与想法会给组织现有秩序带来冲击,因而他们通常都是受打击与排挤的对象普林斯顿大学非常珍视爱因斯坦那样的特立独行的科学家一样,创造新知识的公司会器重这些人并特别制定如何与这些人融洽相处的规则。

2.知识培育阶段。在集群知识的培育阶段。知识更加具体化,而组织也试图从这些开发的知识中获取利益。此时,知识要对外保密,因此要保持知识的相对非编码化。组织内部相关人员之间建立非正式的网络,使知识能够依据经验得以传承实践小组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完成知识内部推广与培育的手段。信息技术系统同样着重于知识信息的内部传播。为实现这一目的,一个良好的黄页数据库是非常重要的,同时组织需要建立一个或在现有内部网上开辟一个有关当前这一新观点与想法的交流专区新观点转化为产品或服务时,既需要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也需要标新立异者和实用主义者。为此一个组织需要对人员的职业生涯进行设计,将科研人员的工作时间在知识创造与实际工作间进行合理分配那些在这两个领域中都获得了经验的人员通常能够顺利实现知识在生命周期前两个阶段间的过渡。

3.知识扩散阶段。知识扩散阶段,知识已经成熟。开始在集群内进行合理有限传播此时应强调采用常用的方法培训员工并鼓励他们采用新的知识,基于个人网络的非正式系统在学习、吸收隐性知识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数据库在知识的扩散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知识的编码与标准化使其得以向组织内众多员工公开,同时易被集群内其他企业所模仿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企业应有步骤地建立起知识拥有者之间的相互信任信任的氛围对知识的高效共享很重要。企业可以提供正面的和反面的奖励。使员工清楚知识共享的重要性。并把它转换成一种责任。

4.知识重构阶段。在知识扩散基础上形成的组织间的知识互动过程又导致了知识的重构。在集群中相对成熟的知识在网络中流动和扩散,并在有效的协同环境下,被不同的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吸收和改进。此时知识流通的非正式系统,有利于集群企业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有效利用要保持知识的更新,组织必须保持对原有文件内容的动态管理,根据适用的原则增加新的信息,并对那些不再更改的文件建立档案。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这些知识会有大量的文件出来,因而建立有效的调查与搜寻系统非常重要。从集群外部雇用一些专家和集群内企业的人员共同解决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可以作为这一阶段知识更新的人员采用方式。通过知识重构的过程,可以不断充实和完善原有的知识体系,保持企业集群所拥有的知识的时效性和一定程度的超前性,从而推动企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第11篇

1 网络信息资源老化的原因及特征

1.1 网络信息资源老化的原因

网络信息资源的老化是指网络信息资源中情报的有效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衰减,利用率逐步降低。这与传统文献的老化一样,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造成网络信息资源老化的因素很多,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信息资源的增长。情报学家M.劳恩曾说过:“文献增长得越快,文献的半衰期就越短。”信息资源的增长和老化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信息资源的动态变化。众所周知,网络信息资源的增长速度极其惊人。以我国为例,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2002年12月31日,全国网页总数为157,091,220个,字节总数为2,877,754,095KB[1];2003年12月31日,全国网页总数为311,864,590个,字节总数为6,059,431,526KB[2];到2004年12月31日,全国网页总数就达到了650,682,300个,字节总数增长到20,537,214,718KB,与2003年相比,增幅分别为108.6%和238%[3]。

(2)网络信息资源的更新。网络信息资源的更新是指网络信息资源在载体形态、数据组织方式、网址等外在特征不变的情况下,所含知识和情报在内容上的变化。1998和1999年,Bar-Ilan和Peritz对信息计量学领域网络信息的生命周期研究表明,在6个月内近50%的网页发生了变化[4];而Wallace Koehler的观察结果更为显著,他发现97%的网站6个月内会发生变化,如观察时间为1年,则比例上升为99%。对于网页而言,这组数据分别为98.3%和99.1%[5]。应该指出的是,网络信息资源更新并没有引起网络信息资源总量的增长。

(3)网络信息资源的消失。网络信息资源的消失是指网络信息资源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被从系统中删除,不能再被访问和利用。文献[4]表明,68%的网页1年内将被从网上移除;而文献[5]发现,有12.2%的网站和20.5%的网页6个月后不能再被访问到。1年后,分别上升到17.7%和31.8%。并且,每周有0.5%的网页和网站消失。与网络信息资源的更新不同,网络信息资源的消失意味着网络信息资源总量的减少。

(4)替代性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现。随着人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运动规律认识水平的提高,原有的知识不断被完善和突破。同时,由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会信息需求的共同推动,网上信息的加工深度越来越大,原有的知识和情报被包含在新的知识和情报之中,因而,原来不完善、不全面的陈旧信息资源逐渐不再被利用。替代性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原有信息资源的更新和消失,而表现为网络信息资源中,蕴含新知识和情报的信息的出现和信息总量的增长。

(5)网络信息资源的吸引力。网络信息资源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网络信息资源所揭示和反映的对象所处的发展阶段。处于诞生和发展初期的事物,相关网络信息资源的数量往往呈指数增长,老化遵循负指数函数关系。进入成熟期后,信息的增长速率变小,老化曲线也变得平缓,半衰期加长。当对该事物的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将出现质的飞跃,相关信息的增长进入新一轮的指数增长阶段,相应的,老化曲线也恢复成负指数曲线。二是网络信息资源的受关注程度。对于网络信息资源所揭示和反映的对象而言,受关注程度越高,往往意味着知识更新越快,半衰期越短,反之则越长。对于网络信息资源自身而言,其受关注程度遵循“Winner takes all”法则,受关注程度越高的网络信息资源半衰期越短,也就是说信息更新越快,质量和数量也稳步提升。

1.2 网络信息资源老化的特征

网络信息资源老化与传统文献资源老化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显著的差异,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

(1)非累积性。传统文献资源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其存在的永续性,即使这些载体上的知识和情报完全失去了使用价值,它也不会消失。原有信息的修正与更新、替代信息的生产以及新信息的产生必须依靠新的载体。因此,传统文献资源从数量上来说,总是不断增长的。而网络信息资源则不然。网络环境中的信息是介于产生后永续存在与即刻消失两种状态之间的第三类信息,它的更新和消亡是其存在和运动的常态。在网络环境下,新信息的出现并不一定意味着信息总量的增长,而且,相当一部分信息在丧失其使用价值之后会彻底消失,引起信息总量的减少,呈现负增长状态。所以,我们认为网络信息资源具有非累积性,这表明网络信息资源的老化研究往往只能基于特定时间点或时间段,难以系统地回溯其历史状态。

(2)动态性。动态性与非累积性是内在统一的。任何信息都是外在形态与所含内容的统一体。记录信息的载体和信息的组织方式是信息资源的外在形态,而内容,即其所蕴含的知识和情报才是核心。传统文献资源的外部形态和内容是不可分割的,因而必然具有累积性。而网络信息资源的外部形态和内容可以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在网络信息资源载体的形态、信息组织方式、网址等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内容可以不断更新,甚至删除,这就体现为它的非累积性。众所周知,半衰期、普赖斯指数的测定都是依据特定领域文献资源的被利用情况,而网络信息资源的动态性使其老化规律的研究增加了新的内容,即对网络信息资源自身生命周期的研究。

(3)不完全性。传统文献,的生产和传播是受控的,由相关机构统一审核和管理。因此,在传统文献资源老化研究中,研究对象的范围一般相当清晰,在数量上也是可数的。而在网络信息资源的老化研究中,研究对象的不完全性却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网络的开放性决定了网上信息的基本上处于不受控制的状态,因此,任何研究者都无法确知网络信息资源的精确构成和分布状况,在研究特定领域的网络信息资源时,也就不可能准确地划定研究对象的范围和数量。二是网络信息资源的非累积性和动态性造成了研究对象在时间维度上的缺失,因此,在研究中也就难以系统地回溯研究对象的历史状态。

2 衡量网络信息资源老化状况的指标 根据网络信息资源老化的原因及其特征,我们从网络信息资源自身的生命周期和网络信息资源被利用情况两个方面,建立衡量网络信息资源老化状况的指标。

2.1 网络信息资源的生命周期

网络信息资源的生命周期反映的是网络信息资源自身的老化状况,可以采用半衰期和生存期两项指标衡量。

2.1.1 半衰期

半衰期源于物理学领域,原指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我们借用这一概念,将网络信息资源的半衰期定义为网络信息资源的基本构成元素有半数发生变化所需的时间。根据是否考虑网络信息资源的增量部分,网络信息资源的半衰期又可以分为静态半衰期和动态半衰期。

(1)静态半衰期。静态半衰期是指在不考虑增长的情况下,网络信息资源的基本构成元素有半数发生变化(含消失)的时间。例如,以网页为基本构成元素,考察网站A的静态半衰期。假设网站A有10000个网页,每个月有1000个不同的网页发生变化,并且有100个网页消失。根据上述定义,网站A的静态半衰期为10000÷2÷(1000+100)=4.55(月)或0.38(年)。

(2)动态半衰期。动态半衰期是在考虑增长的情况下,网络信息资源的基本构成元素中较新的一半产生于多长时间内。例如,在上例的基础上,假设网站A每个月新增500个网页。根据动态半衰期的定义,网站A的动态半衰期为10000÷[2×(1000+500)-(500-100)]=3.85(月)或0.32(年)。

当然,半衰期的计算在实际研究中情况会复杂得多。首先,网页不会匀速地发生变化、消失和增长;其次,一个网页可能连续多次发生变化,由于我们考察的基本元素是网页,因此只能将其计为一次;第三,在计算动态半衰期时必须认识到,新增网页也会发生变化;最后,出于研究的需要,我们可能会选择在信息组织上比网页粒度更细的单元作为基本构成元素,譬如知识单元、网络链接、单词等。

2.1.2 生存期

网络信息资源的生存期是指特定网络信息资源的URL存续时间。如同人的遗传密码一样,URL是区分不同网络信息资源的唯一标识,因此,我们认为URL是判定网络信息资源生存期最理想的依据。根据该定义,只要URL保持不变,无论内容如何变化,都视为同一个网络信息资源。在极端情况下,特定URL所对应的网络信息资源内容甚至可以为空反之,即使内容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只要URL被改动,我们就视为原信息资源“生命”的终结和新网络信息资源的诞生。当然,如果特定网络信息资源及其URL同时被删除,同样也意味着该网络信息资源生存期的终止。

2.2 网络信息资源的价值周期

网络信息资源的价值周期的计量依据是其被利用的状况,这与传统文献资源老化规律的研究思路基本相同。文献半衰期的研究可以分为学科文献的半衰期和论文的半衰期。学科文献的半衰期是指某学科(专业)现时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论文半衰期是指引用这篇论文的全部其他论文的二分之一是在这篇后的多长时间内发表的。需要强调的是,学科文献的半衰期是相对于被引文献而言,而论文的半衰期是相对于引用文献而言的[6]。与此相对应,我们仍然以“半衰期”为指标衡量网络信息资源的价值周期,并按研究对象分为宏观网络信息资源半衰期和微观网络信息资源半衰期。

(1)宏观网络信息资源半衰期。根据学科文献半衰期的概念,我们将宏观网络信息资源半衰期定义为某主题领域网络信息资源所含链接的链宿所指资源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时间内产生的。例如,如果我们说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网络信息资源半衰期是1.2年,就表明在我们进行统计研究的那一年里,在网上的网络信息计量学文献中的链接所指资源的50%是在最近1.2年内发表的。

宏观网络信息资源半衰期的研究是基于网络信息资源中的链接。由于网络信息资源中的链接与文献的被引文献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事物,因此,在借鉴其研究思路的同时,我们应该注意自身的特殊性。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第一,必须明确链接的目的,也就是链源与链宿之间的关系;第二,当链宿的时间晚于链源所在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时应当如何计算;第三,是应该采用网络信息资源中所有的链接,还是只考察出链;第四,从理论上来说,我们需要获得该主题领域的所有网络信息资源,并提取其所含有的链接。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的不完全性,研究结果可能与客观实际存在相当程度的差异。

(2)微观网络信息资源半衰期。参照论文半衰期的概念,微观网络信息资源半衰期是指指向该网络信息资源的全部其他网络信息资源的二分之一是在其后的多长时间内出现的。例如,网上某文档的半衰期是1.5年,就意味着该文档所获得入链的链源所在网络信息资源的50%出现于其后的1.5年内。

与宏观网络信息资源半衰期的研究相比,微观网络信息资源半衰期研究所面临的问题相对较少。根据上述定义,微观网络信息资源半衰期的研究不涉及自链,并且基本不会出现入链的链源所在资源的时间早于研究对象出现时间这样的情况。因此,需要考虑的问题中最主要的就是解决或尽量缩小网络信息资源的不完全性。尽管有研究表明,网络链接的使用动机与文献引用动机存在巨大差异,但笔者认为,无论处于何种动机,网络信息资源获得入链就意味着其使用价值的实现,我们在计量其半衰期时不必做过多的区分[7]。

3 网络信息资源老化研究展望 网络信息资源的老化研究与网络信息资源的增长、分布与利用研究共同构成了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对丰富与完善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学科体系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同时,网络信息资源老化研究的成果也是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管理和利用的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老化研究才刚刚起步,所见文献仅有2004年王宏鑫和邱均平在《情报理论与实践》第4期所发表的《关于网络信息老化研究的若干问题》一文[8]。因此,在现阶段应该借鉴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成果,在充分认识网络信息资源与传统文献资源所存在差异的基础上,建立网络信息资源老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为探索网络信息资源老化规律和实践应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2002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cnnic.net.cn/html/Dir/2003/11/22/1393.htm

2 2003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cnnic.net.cn/download/manual/report20030330.pdf

3 2004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cnnic.net.cn/download/2005/2005041401.pdf

4 Bar-Ilan, Peritz B.C.The life span of a specific topic on the Web: the case of "informatric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Scientometrics. 1999, 46(3):371-382

5 Wallace Koehler. An Analysis of Web Page and Web Site Constancy and Permanenc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1999, 50(2).

6 邱均平编著.文献计量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

第12篇

[关键词]软件工程;案例库;教学模式;可扩展实践平台

[前言]我校软件工程课程群包括“软件工程”“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高级软件工程”“面向对象设计方法”“软件测试与质量控制”等多门课程,面向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任职培训等多个层次,课程门数多、内容交错、衔接紧密,培训要求差别较大。为使软件工程系列课程更好地服务于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协作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我们积极开展实践平台和案例库建设,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等。通过设计不同粒度、不同类别的案例,构建软件开发全过程案例库,以适应多层次多类型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基于案例的情景体验教学、基于项目牵引的工程实践教学、基于角色扮演和团队协作的项目研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使得每个学员都能参与到项目开发过程中,保证了软件工程实践的规范化;同时建立基于框架的可扩展实践平台,学生自主设计开发软件程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

一、对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提炼,构建软件开发全过程案例库

为了将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实例化,案例教学对于保证软件工程课程授课效果至关重要。案例教学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存在较大不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主要是教员向学生传授知识,沟通的渠道是单向的,而案例教学不仅有教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还有学生之间的沟通,沟通的渠道是多向的。同时,讲授教学侧重理论,并通过演绎推理来传授知识,案例教学则侧重启发式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因此,探索软件工程类课程的案例式教学方法,总结、提炼、归纳、设计相关的教学案例,构建一个贯穿始终、设计合理、资源丰富的软件开发全过程案例库十分必要。

(一)案例的选取和设计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和设计是案例教学的关键。好的教学案例应该来源于实际工程项目,同时在维度、粒度和内容上精心设计,既要相互衔接,体现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要求,又要大小适中,适合单个教学模块的教学需求。从实际工程项目中精心选取、提炼、设计开发涵盖软件分析、设计、测试、项目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的教学案例库,可为软件工程系列课程的案例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撑条件,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案例的设计应针对软件工程课程群各模块知识点的所处阶段、应用场景和授课目标的差异,既要有覆盖具体知识点的基本案例,又要有体现全生命周期工程化要求的系统案例和综合应用案例。案例内容包括软件过程中的工程案例、管理案例,贯穿全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

案例的选取应以全生命周期软件项目为主,从实际工程项目中挑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能突出授课要求的素材,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和补充开发,最终构建满足教学要求的系列案例。如从自主研制的“软件过程管理平台”中选取典型模块作为测试对象,针对不同测试类型的教学实验需求,对软件代码进行有针对性的变异和缺陷注入,编写对应的测试需求、测试计划、测试设计和测试报告,形成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单元测试等测试案例。

软件工程课程要强调软件设计和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对软件设计和软件测试方法进行讲解时,除了要有设计合适的案例,还可以通过当前主流工具(如软件设计的RationalRose建模工具、单元测试的JUINT工具、功能测试的QTP工具等)的演示,使学员加强对软件设计和软件测试过程的可操作性的理解,并将其运用于实践项目中。

(二)案例库规范化设计

软件工程课程群的多门课程需要多样化的案例,适用于不同的场景,映射出不同的知识点。为了规范这些案例,需提取其公共要素,定义案例库规范化设计的基本元素。

案例库规范化设计基本元素中的“案例表现形式”可将案例设置为文档、代码框架、原型系统等。如在本科生的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中,案例是为学生搭建的一个OpenFrame框架,即一个半成品的代码框架,学生可从半成品框架中学习相应开发技术,然后自己完善半成品的代码框架,将学习与实践过程融入案例中。

案例库规范化设计基本元素中的“案例类型”可分为工程类案例、管理类案例、支持类案例等。工程类案例包括不同项目不同阶段的工程类开发案例,如客户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软件代码、软件测试计划和测试报告。管理类案例包括项目策划、项目监控、风险管理、需求管理等。支持类案例包括配置管理、质量保证、测量分析等。根据案例的规模及适用情况,可将案例分为:基本案例、模块案例、系统案例。基本案例覆盖一个知识点,简单、清晰地通过一个实例展现知识点的具体应用,适合于基础理论知识传授阶段;模块案例覆盖多个相关联的知识点,通过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将知识串起来,适合综合理论知识的应用阶段;系统案例覆盖的是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通过完整具体的实例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操作,适合实践教学阶段。

例如,在“软件测试”中,通过判定三角形的例子来让学生理解等价类划分法,这是一个基本案例,穿插在知识点讲授过程中。在三角形实例中补充边界值法、错误猜测法等测试用例,形成黑盒测试案例,这就是一个模块案例。而系统案例内容多、设计比较复杂,例如功能测试案例的设计,要包含测试计划、测试策略、测试设计的方法、测试用例的生成、测试用例的执行、自动化脚本的设计、测试运行结果分析以及测试报告等内容。

二、融合多种教学形式,紧密衔接理论和实践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员在课堂上讲授软件工程方法、技术等理论知识,但由于这些理论较抽象难懂,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传统的实践教学主要是采用分组模式进行项目开发,但由于没有过程监督控制,通常是由一个能力稍微突出的学员完成所有过程,缺乏讨论、协作,最后往往把精力放在代码实现中,提交一套漏洞百出的代码。针对软件工程课程的特点,笔者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先进教学理念,对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应用基于案例的情景体验教学、基于项目牵引的工程实践教学、基于角色扮演和团队协作的研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加强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耦合度,培养学生工程化理念和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了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基于案例的情景体验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从实际案例出发,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用案例将理论和实践联系在一起,并逐步上升到理论,用理论来概括、归纳、指导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以鲜活生动的实例吸引学员,提高学员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从案例中吸取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以“做中学”为指导,以实际案例项目的生命周期为主线,通过搭建的实践平台和设计的实践项目,使学员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技术方法的灵活运用,提高自身的实战素质能力。基于案例的情景体验教学通过借助来源于实际工程的典型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工程项目情景之中,给予他们恰当的引导,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贴近实战的学习环境。

(二)基于项目牵引的工程实践教学模式

基于项目牵引的工程实践教学,将工程项目与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有机融合,以工程项目为牵引,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同步开展生命周期相应阶段的各项任务实践,实现了创新实践与工程认知导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首次上课要求学员分组,各组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项目,后续根据授课进度按阶段完成该项目的整个开发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兴趣和做足需求分析,选取项目时,应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需求场景熟悉的项目,如公差勤务系统、图书馆座位管理系统等。如果是从零开始的项目,需要多方面多手段进行软件需求分析,并重点做好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另外,选做的项目也可以是已有软件,因为大部分软件开发工作是在老版本的软件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已有软件可以是网上开源软件或往届学生留下的作业,要引导学生分析其功能上的缺陷后对其进行改进。通过项目牵引,可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深刻理解软件工程基本理论知识。

(三)基于角色扮演和团队协作的项目研讨式教学模式

学生以团队协作方式进行项目开发,通过扮演团队中客户、软件需求人员、软件设计人员、编码人员、软件测试人员等不同角色,完成特定任务,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对项目开发进程和工作产品进行研讨和评审,真正体验一种有序、可控和协作的软件开发过程。描述了软件过程中角色职能及软件开发各阶段的工作产品,并将项目开发活动和项目管理过程映射到课程各知识点,使学员在动态角色参与的项目演练过程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针对实践能力培养需求,构建基于框架的可扩展实践平台

软件工程学科课程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对提高课程整体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大部分学生系统设计能力较弱,加之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课程内容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有效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在现实教学中急需加强学生动手实践环节的时间投入和条件建设。

传统实践教学通常要求学生全程自主完成程序开发并提交相应实践报告。这种“从零开始”的实践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编程能力、实践学时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同时,学生缺乏大型项目的工程实践经验,如果仅以小规模程序为对象开展实践教学,也会严重制约其对软件工程思想的理解和掌握。为此,我们构建了基于OpenFrame框架的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该平台采用当今主流的面向对象技术和框架进行开发,既实现了跟系统结构紧密相关的核心公共模块,又支持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主、灵活添加符合接口规范的功能应用模块,从而完成整体系统的开发与设计,有效支持学生根据小组任务分工快速开发上层应用功能模块,协同完成整体系统的设计、开发与集成。该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将教师课堂授课与学生情景体验有机结合,使得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同时既能让学生了解到框架技术、敏捷软件开发等面向对象新技术,又能培养学生基于公共体系结构进行团队化工程开发的能力。

通过搭建满足教学需求的实践平台,设计合理有效的实验项目,构建“做中学”的环境,使学员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在实践过程中快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不断积累实战经验,培养专业自信,提高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我们鼓励学员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注重学员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将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参与、实践,引导学员更深刻地体会和理解软件工程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任务、技术和方法。

四、基于项目过程的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针对软件工程课程考核存在着实践考核不足、学习效果测试不及时、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可采用多元考核和评价方式,弱化期末考试成绩,加强过程考核,着重考核项目开发过程中学员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包括期末考试和实践项目两部分,期末考试成绩占30%,采用开卷笔试方式,实践项目成绩占70%,采用阶段评审方式对各小组阶段产出的工作产品进行评审,通过学员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团队成绩(40%)和个人成绩(30%)。学员分组进行讲解、答辩、成果演示,学员和教师分别对各组进行整体评价,获得团队成绩,个人成绩由组长根据组员在项目开发中的表现以及对项目的贡献大小获得。

五、结语

通过梳理软件工程课程群理论知识点,构建软件开发全过程案例库,并在案例库基础上,对实践教学方法进行研究,融合、应用基于案例的情景体验教学、基于项目牵引的工程实践教学、基于角色扮演和团队协作的研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加强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耦合度,并构建了基于框架的可扩展实践平台,通过项目牵引和角色扮演使学员将学到的理论直接应用于实际项目开发,培养了学员的工程化理念和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了学员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软件工程硕士论文参考文献]

[1]邹红,王健,苏丹.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8(12).

[2]张爱玲,周世生.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8(6).

[3]伍春香,刘斌,李小红.基于能力培养的软件工程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