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4 15:04: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形测量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题设计是对大学三年所学知识的一次总结,特别是地形测量、小区域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等方面。利用实习的机会,进一步加强对cass软件、全站仪、RTK在地形测量应用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好结合。
目前各级地方政府中的城市建设管理部门中均设有专业的测量队伍,其主要工作即是为城市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测量工作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如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测量队的基本工作职责,而如何提高测量工作的水平,是各个测量队要追求的目标之一。
本课题拟从数字化地形测量工作入手,总结并探讨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测量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2.课题研究(设计)的内容(论文基本框架):
题目:数字化测图及提高工效的方法与途径
摘要
关键词
1数字化测图概述
2数字化测图与传统平板测图相比的优势
3数字化测图的基本方法
3.1控制测量
3.2碎部测量
4如何提高数字化测图的工作效率
4.1外业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4.2内业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5地形测量的精度讨论
结语
3.课题研究(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资料收集
(2)编写技术方案
(3)实地测量体会
(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完成课题研究(设计)的条件和进度、具体安排及预期结果等:
(1)完成论文的条件:实习单位的工作性质与本论文的内容有直接的相关性,有相关的各种地形测量规范;实习的内容与论文有直接的相关性,通过实习能熟知数字化地形测量中各种测量及内业的处理过程.
(2)进度:20**年底前主要收集资料和学习相关规范、专著等,20**年2月底前完成选题和撰写提纲,3月份完成第一稿,4月份完成第二稿,5月份返校前基本完稿,返校后再修改。
(3)安排:先复习相关教材,如测量学、地籍与房产测量、控制测量、工程测量;熟悉数字地形测量基本原理与测量方法,同时收集数字地形测量的技术标准,并掌握其测量的注意要点.
(4)预期结果:根据本开题报告及测量技术设计要求、测量技术规范,以及实地测量情况,撰写论文。争取论文的成绩达到良好以上。
5.主要参考文献:
1、GB/T18315-2001,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S]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CJJ73-97
3、《测量学》,顾孝烈、鲍峰、程效军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4、控制测量学
关键词:CAD;三维;建模;土石方工程量
0引言:传统的土石方工程量计算方法(DTM法、断面法、方格网法、等高线法)存在以下问题:计算过程抽象、容易出错,且不便于开挖设计图复杂时的方量计算和开挖进度量计算。虽然CAD三维建模法使用的软件同传统计算方法一样,同为CAD软件及其二次开发软件南方CASS,但目前大多数测量人员在计算土石方工程量时仍然使用南方CASS自带的传统计算方法。为了便于更优越的CAD三维建模法的普及,本论文以较简单的某正挖工程为研究对象,介绍该方法的步骤。用过CAD三维建模法之后,可以明显体会到它的优越性:直观、可靠、高效,可以随意拆分、重组、布尔运算。
1、开挖设计图CAD三维立体模型绘制
CAD三维建模非一言两语可介绍清楚,本文不作详细介绍,详细方法可参考相关CAD教材。本正挖工程设计图三维立体模型西南等轴侧视图如图1-a:设计图模型所示。
绘制开挖设计图模型需注意以下事项:
(1)按设计图同比例、同坐标绘制。
(2)从二维图形生成三维立体模型,必须是闭合多线段;不闭合则生成的是曲面。
(3)注意对象捕捉准确,否则三维立体模型布尔运算会出现BUG。
常用的CAD三维制图命令有:拉伸(extrude)、并集(extrude)、交集(intersect)、差集(subtract)、干涉(interfere)、剖切(slice)、自定义坐标系统(UCS)、放样(loft)、扫掠(sweep)等。
2、数字地形模型DTM的生成
2.1原始地形测量
为了保证精度,地形测量应尽可能密集,根据经验,一般情况下10m一个点能够达到5%的误差。
2.2 地形测量坐标通过南方CASS软件“展高程点”录入。
2.3使用“由数据文件建立DTM”工具,将高程点生成DTM模型
2.4使用“增加三角形”工具,根据实际地形修改DTM模型。修剪DTM三角形时注意捕捉准确,自动生成的三角形角点可能不在高程点圆心上,建议使用“捕捉到交点(int)”,保证角点统一,以免产生微小误差,最终导致布尔运算出BUG。
3、DTM拉伸成三维立体模型
3.1 设置拉伸路径
因为DTM的三角形不在同一平面上,因此必须通过设置路径拉伸,否则各个三角形垂直于该三角形拉伸。路径设置须保证路径相比于所有三角形,路径大部分在拉伸方向,否则三角形会反向拉伸。本工程高程在2m~130m之间,原始地形DTM三角网往下拉伸路径为直线(0,0,0、0,0,-200)。
3.2 使用“拉伸(extrude)”工具将DTM三角形拉伸成三维立体模型(此时为离散的竖直三棱柱)。
3.2 使用“并集(extrude)”工具将离散的三棱柱合并成一个三维立体模型。最终形成的三维立体模型如图1-b:原始地形下拉模型所示。(此时若不能合并,原因即为三角形角点捕捉细微误差。)
4、生成正挖总量三维立体模型
将设计图模型(图1-a)和原始地形下拉模型(图1-b)求交集(intersect),得出正挖总量三维立体模型,如图1-c:总量模型所示。
该三维立体模型的体积,即为该工程土石方总量,通过查询工具可查。
该模型可以通过剖切工具或布尔运算工具随意拆分、重组、布尔运算。如图1-d:总量模型分层剖切,将该模型按边坡台阶剖切成10层,各层皆可查询体积或再次剖切,使施工现场规划非常便利。
5、进度量计算
5.1本期开挖区域地形测量,并通过CASS软件录入数据。
5.2 本期地形测量高程点生成DTM三角网,并向上拉伸、合并。如图2-b:本期收方上拉模型所示。
5.3 使用上期剩余量模型(第一次使用总量模型,如图2-a:上期剩余量模型所示)与本期收方上拉模型(图2-b)进行干涉,即得出本期开挖量,如图2-c:本期挖方量模型所示。
5.4 使用上期剩余量模型(图2-a)减本期收方上拉模型(图2-b),即得出本期剩余量(如图2-d:本期剩余量模型所示),该剩余量模型用于下期进度量计算。
6、计算误差
根据计算过程可知,CAD三维建模法是DTM法的衍生,其误差与DTM相同。相比于其它计算方法,其结果最接近于真值。
7、CAD三维建模法的优势、劣势
7.1优势
1)计算过程、结果直观,若计算错误,比对模型和施工现场状况可轻易识别。
2)计算进度量简易,不必整理编制上期地形,且不会重算漏算。
3)可拆分、重组或进行布尔运算,特别适用于基坑复杂和各单位工程设计图开挖部位存在交叉时的土石方计算,不会出现重算、漏算。
7.2劣势
1)CAD三维建模学习难度比较大,且需要较高的立体几何功底。
2)由于软件原因,建模时捕点误差容易导致三维立体模型布尔运算出现BUG,计算不能进行。(一般高版本的CAD软件出现BUG的几率更小一些,这有待软件开发商改进。)
8、结语
虽然CAD三维建模法由于软件缺陷存在一些劣势,但相比于南方CASS的传统计算方法更加高效、可靠,更优于古老的手算。此方法值得作为一种新方法推广。软件开发商也可针对该方法修复软件缺陷并设计更方便的自动化功能。
本文主要介绍一种思路,感兴趣的同行可根据该思路自学。
关键词:空载激光扫描测量;发展现状;河道测量;应用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激光扫描测量技术简介
LIDAR是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首字母组合,即激光探测及测距系统,它是采用单个激光脉冲量测从激光源到目标,再回到激光接收器的时间,同时结合飞机上传感器定位、定向数据,精确量测出被测物体(目标)的三维坐标。
LIDAR数据采集系统由安装于同一个飞行器上的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机载GPS,为飞机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
2) 惯性测量系统,为激光束提供准确方向。
3) 激光发射、接收装置。
4) 反射镜,用于将发射的激光束反射到地面。
LIDAR数据采集系统收集到的点云数据,经过误差改正、求参数等,处理后可以得到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三维模型。采集流程如图1.
2 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发展现状
随着LiDAR硬件设备的提高,DGPS高精度差分系统、高精度三维姿态感应等技术的发展,LiDAR的产品体积、重量都在不断减小,工作成本也继续下降,使得此项技术真正步入实用阶段。经过数多年的研究发展,LiDAR的测量精度也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其水平测量精度达到15cm,垂直精度达到10cm。现在全世界范围,已经有三十多种系列产品投入使用。
2l世纪是3s技术时代,国家大力投入、发展“数字海洋”、“数字地球”、”数字城市”,同时也对测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激光扫描测量技术,更具有高效率、高精度、全时空测量的特点。
目前,激光测量做为一门新兴技术在测量行业正逐渐被广泛应用。与传统的三维空间信息采集手段相比,LiDAR技术除了较高的精度之外,它还不受天气,太阳光照射的影响,所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很轻松的进行分类提取,等等这些都是普通航测无可比拟的。因此,利用LiDAR系统,快速获取大面积三维地物和地形数据,继而生成数字高程地形模型已经成为应用广泛的测量手段。
3在河道测量方面的应用
由于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可以在大的测量区域提供高密度、高精度的测量数据且能够识别重要地物,使得它在河道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
河道地形测量,长期以来由于江河两岸地形复杂,条件艰苦,现有的陆地、船载测量仪器难以有效使用,特别是在植被茂盛的山区,GPS接收机卫星信号差,无线电传输距离有限,使得现在的GPS-RTK难以得到固定解,测量技术效率不高,若采用全站仪,通视情况又不佳,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工作效率、测量精度也难以保障,迫切需要新的测量手段和技术设备来改变这一现状。
激光扫描测量技术能够获得高精度、高密度的高程数据,在高精度的可连续运行参考站技术和三维姿态技术的支持下,无需大量地面控制点,就可生成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和DTM。
水深测量部分,在激光测量技术之前,船载声波测深系统是最为有效和常用的手段。LiDAR水深测量系统,依靠蓝绿激光发射和接受设备,可以分别获得水面和水底的高程数据。 与传统的船载声波测深系统相比,LiDAR测深系统具有很多的优势:首先,它不受浅水区域和陆地的影响;测深精度和几何分辨率高,由于激光脉冲可以压缩到很窄的时间宽度内,向水中以纳秒级脉宽发射,因此测深点密度高,精度高,水下地形图质量好;而且节约时间,它可以快速的对大面积水域进行测量。对于一些山区性河流,船只无法航行的水域,LiDAR测深技术将提供高效的服务。研究人员指出,LiDAR测深技术是一种极具诱惑力的测深技术,必将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
4建议
激光测量系统的研究在我国引来了众多学者的重点关注,相信不久的将来,现在已经很成熟的硬件设备还会得到进一步发展,LiDAR系统数据后处理软件的研发将是又一个关键。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测量行业中。我们应该时刻关注此项技术的新发展,积极主动的学习,勇敢的创新,为推动河道测量事业的新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5参考文献:
[1] 肖雁峰机载激光雷达技术(LiDAR)在航测中的应用实践 2010
[2]李树楷.刘彤.尤红建机载三维成像系统[期刊论文]-地球信息科学2000(1)
[3]王健. 移动激光扫描数据处理与应用研究2006
[4]刘经南.张小红激光扫描测高技术的发展与现状[期刊论文]-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3(2)
[5] 丁继胜等 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在海洋测量领域中的应用及技术发展趋 2007 海岸工程
关键词:野外数字化测图在航道测量应用
中图分类号:G35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野外数据采集包括两个阶段,即图根控制测量和地形特征点(碎部点)采集
1.1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测量的目的是在高级地形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再加密一些直接供测图使用的控制点,以满足用于测绘地物地貌的测站点的需要。
由于采用全站仪,测站点到特征点的距离即使在500米以内也能保证测量精度。一般以在500米以内能测到碎部点为原则,选择通视条件好的地方,图根点可稀疏些;地物密集、通视困难的地方,图根点可密些(相对白纸测图时的密度)。控制测量主要使用导线测量,观测结果(方向值、竖角、距离、仪器高、目标高、点号等)自动或手工输入电子手簿,采用平差软件进行平差计算,各项限差应在允许范围之内,如有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应进行补测或重测。
1.2碎部点采集
全站仪由于具有自动记录功能,野外采集数据的速度较快。测量人员根据事先的分工,各负其职。数字测图要求测定所有碎部点的坐标及记录碎部点的绘图信息,并记录在全站仪的内存中,而后传输到计算机,并利用计算机辅助成图。但在野外数据采集中,若用全站仪测定所有的碎部点,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根据实际地形无法直接测定。因而,必须灵活运用“测、算法”结合,测定碎部点的坐标。
2.数字化测图技术的特点
2.1劳动强度小,自动化程度高。外业采集的数据可以自动记录于电子手簿中,避免了传统测图繁琐的记簿、计算、检核,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电子手簿中的数据可以通过电缆直接向计算机传输,在室内通过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的简单操作,即可完成图形编辑,大大减少了外业工作时间。
2.2精度高。传统的测图,地物点平面位置的误差主要受解析图根点的展给误差和测定误差、测定地物点的视距误差、方向误差等影响。测量数据作为电子数据格式可以自动传输、记录、存储、处理和成图,在全过程中原始数据的精度毫无损失,不存在传统测图中的视距误差、方向误差、展点误差,很好地反映了外业测量的高精度,获得高精度的测量成果。
2.3信息量大。数字地图包含的信息量几乎不受“测图比例尺”的限制,甚至可以没有“测图比例尺”的概念。数据可分层存放,使地面信息的存放几乎不受限制。比如将房屋、道路、水系、电力线、地下管线、植被、地貌等存于不同的层中,通过关闭层、打开层等操作来提取相关信息,便可方便地得到所需测区内的地籍图。在数字地籍图的基础上,可以综合相关内容补充加工成不同用户所需要的城市规划图、城市建设用图、房地产图以及各种管理的用图和工程用图等。
2.4信息存贮、传递方便。数字信息可以通过磁盘、光盘以计算机文件的形式保存或传递,还可以通过电缆或计算机互联网传输。在数据的存贮、传递方面优势是传统测图无法比拟的。
2.5便于成果更新。数字化测图的成果是以点的定位信息和绘图信息存入计算机的,当实地有变化时,只需输入变化信息的坐标、代码,经过编辑处理,很快便可以得到更新的图,从而可以确保地面的可靠性和现势性。
3.GPSRTK技术在内河航道测量的特点
3.1GPSRTK作业有着极高的精度,观测速度较快,非常适合于大规模的水下地形测量及两岸地形测量等。
3.2GPSRTK测量可以大大提高成果质量。它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整个作业过程由电脑控制,自动记录、自动数据预处理。
3.3GPSRTK技术自动化程度高,可以极大地降低劳动作业强度,减少工作量,提高作业效率。
3.4在测量中,可以直接运用GPSRTK技术进行水深测量、地形测量、低等级控制测量等。
3.5由于内河水位落差较大,航行基准面(绘图水位)亦随航道变化,要准确测定测时瞬时水位和求算水深改正数传统方法必须布设足够的水位观测站。由于RTK可以实时测量水位,不需要再进行水位观测。
3.6减少波浪和船倾斜引起的测深误差。由于GPS天线和换能器装在一根杆上,天线到换能器的距离固定,相当于换能器的高程能实时测定,换能器的上下移动不会改变经水深换算的到的河底高程。
3.两种测图方法的精度比较
野外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的全过程几乎都是用解析法进行的。虽然最后成果仍表现为图解的线划图,但与传统的平板仪测图相比,有着本质的差别。数字化测图不仅在效率上有很大提高,而且大大减轻了野外的劳动强度,更为突出的是地形图数学精度的提高。现对平板仪测图与野外数字化测图测站点、地物点的平面位置及高程精度进行分析比较。
3.1 平板仪测图
(1)以1∶1000比例尺为例,平板仪测图地物点、测站点的平面位置主要取决于测站、视距、描绘方向、刺点等方面的误差来源:?
①测站点误差:±0.18mm;
②视距误差:±0.2mm;
③描绘方向误差:±0.1mm;
④刺点误差:±0.14mm。
根据以上误差来源,按照公式计算求得地物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为±0.32mm。
(2)平板仪高程精度主要取决于测量高程时的测量误差,主要有:
①视距误差:±0.2mm(当视距为100m时);
②垂直角观测误差:±1′;
③仪器高觇标高的量测误差:±0.01m。
在不考虑起始点高程误差的情况下,根据公式可求得各高程点的中误差为±0.04m。
3.2 数字化测图
(1)由于红外测距仪和全站仪等高精度仪器的逐步应用,使外业的所有测站点、地物点全部采用经纬仪导线方法完成。在已知等级点的控制下,只要布设两级导线即可满足测图的要求。假如各级导线都采用直线等边附合导线的形式施测,根据有关规范和实际作业中的最不利情况,按点位中误差估算公式计算出测站点的点位中误差为±0.03mm。
(2)地物点的平面位置野外测量方法有极坐标法、导线法、对称点法,而在实际工作中采用极坐标法测设地物点比较方便,一般是将经纬仪(全站仪)设置于测站点A上,对置于地物点上的楼镜进行水平角和距离的测定,
水平角观测一测回,故其测角中误差为5″,而测距误差由于棱镜比中杆的半径约大2cm左右,故使对中杆靠紧垂直地物点(房角、电杆等)位置的误差一般可达1.5~2cm,若考虑其他测距误差,则可取0.02m。以边长100m计算,根据计算公式可得出地物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为±0.02mm。
(3)高程点的测定和地物点的测定方法完全一样,垂直角只观测半测回。以距离100m为例,根据公式求出高程站点、地物点的高程测量中误差为±0.02m,按规范要求1∶1000测图时,高程注记点的中误差一般地原为±0.05m。另外,等高线(等深线)的高程精度,实际是数字高程横型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一般认为影响数字高程模型主要因素有:地形类别、内插方法、采样点密度和采样方法、粗差剔除程度等4个方面。通过试验,其等高线精度通常可以达到±0.3~±0.4m,可以满足1∶1000测图时的高程精度,即满足1/2~1/3基本等高距的要求。
4.结束语
野外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对航道管理、养护、航道工程是最有效的手段,它不仅精度高、成图周期短,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数字化测图必将取代传统的测绘方式,为航道建设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字地形图 地形测绘 数字化 数字测绘 测绘问题 测图
中图分类号:P2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数字化测图是建立在传统的白纸测图基础之上的,是利用先进的测量仪器,采用全站仪、GPS接收机等设备,通过计算机和自动化成图处理软件,运用灵活的定位防护,以数字信息的形式来表示地图的信息,对地图信息进行收集获取、转变、传输、识别以及存贮及处理、显示等计算机数字化处理过程。同传统的测图方法相比,数字化测图不仅仅是测绘方法上的进步,更是测绘技术上的飞越。随着数字化地形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全数字化测绘模式正在取代传统的大平板地形测绘模式,并形成未来的主流测绘模式。
二.数字化地形测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野外采集的数据不全面,不准确。
此类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部分线状地物,如电力线、暗沟、河沟、电缆及通讯线及各种管线等在图内应该是有始有终,由于测绘人员的技术缺陷或责任心缺乏,导致在拾取地形点时经常被忽略。
(2)地形变化处的地形点不全面,沟或坎上有点,而下面少点或无点,造成绘制的等高线出现失真,难以准确的反映实际的地形情况。
(3)野外草图绘制不细、不全。在野外绘制草图的人员通常都是测绘现场最繁忙的人,而对技术性要求较高,即便是绘制草图,也应该是按照正规图的标准来进行绘制,草图绘制的好坏,是最后成图能否符合规范要求的重要依据。在绘制时,对地貌或地物的连线关系要保持同实际一致,各测点的顺序不能记错,更不能颠倒。现场绘制草图的人员要准确绘制表示地物的相关位置,并在草图中标注清楚。草图绘制过程中,绘制不详细、不全面都会造成成图后地形地物不全、不清,影响巨大。
2.等高线处理不合理。
在数字化地形测绘软件中,等高线基本上都是根据野外采集的地貌点的高程,运用等值内插法,按照基本等高距插绘等值点连接成曲线,之后按照不同的圆滑方式,进行圆滑而生成。在实际地形测绘中,并非是所有野外采集的地貌点之间都可以进行等高线内插,即依靠全自动建立的数字地面模型也有可能出现失真,因而在实际测绘时,需要采用必要的人工干预,通过人工删除自动组网中无法内插等高线的三角边,而人工干预对绘图人员的技术要求和经验要求较高。例如,在坎或沟上的点不能和远离坡下的点插绘等高线,一旦插绘,会导致生成的等高线出现穿入地下或悬空,导致局部的地形面目全非。等高线不能穿过建筑物或道路,有时需要在建立DTM模型时充分考虑,而有些需要在绘制好等高线后,进行局部删除或修剪,一旦这些工作未处理到位,所绘制的数字地形图都无法真实的反映实际的地形。
3.绘制过程中自检工作处理不到位。
同常规测图相比,在图纸审核过程中,数字化成图的过程中发现的缺陷要比传统测图多一些。除开野外采集数据不准确及等高线处理不合理外,绘图人员的自检工作也是影响的主要原因。在实际绘制过程中,如果注记或植被的符号压线或覆盖地物、沟或坎上的高程标注于坎下或是下面的高程标注于上部等现象,依旧图式符号使用不正确等,这些现象只要经过仔细检查,完全可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都同绘制人员的职业责任心缺失有关。
三.提高数字地形测绘的相关措施。
1.全站仪测碎部点时避免发生错误的检查。
在全站仪测碎部点过程中,通常都是由于人为的原因,导致照准的起始方向上出现偏差,导致测的碎部点的坐标存在错误,而使用全站仪录入碎部点数据时,作业人员不能随时检查,给后续的成图带来了麻烦。为了避免出现类似错误,在测站点上,要先把全站仪对中、整平,输入后视点和测站点的坐标,用对中杆棱镜对准后视,之后在利用全站仪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将测量的坐标和已知的后视点坐标相比较,检查的结果可以检查后视点点位和测站点的正确与否。全站仪测量时,在照准起始方向后,要在测区内寻找一个电视天线、避雷针等较高的明显目标,并在照准之后记下该方位角的读数。之后,测量一定数量的碎部点或是间隔一定时间后,都要照准此明显目标,来检查全站仪是否存在方向偏移,以此来减少全站仪测绘误差。
2.做好全站仪的检验及校正。
全站仪是高精度测量设备,其工作状态及测量误差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全站仪虽然在出厂时通过了出厂检查,并经过严格的检验,但由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搬动及运输等操作,导致可能造成仪器出现测量偏差。另外,由于全站仪在长时间使用后,难免会出现部分项目或条件发生不可避免的偏移,导致测量无法满足基本要求。为了避免仪器误差导致测量结果出现异常,要根据仪器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做好全站仪的作业前检验工作,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对全站仪的检验项目包括:仪器光轴的检验、仪器常数的检验、十字丝和望远镜水平轴保持垂直的检验、管水准轴和仪器竖直垂直的检验、光学对中器的检验及垂直角零基准的检验等项目。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检验,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校正,保证设备的稳定性,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提高绘制测站草图水平。
在采集细部点的同时,也要在采集数据的现场,及时绘制测站草图。测站草图的具体内容包括:测站点点号、地物地形或底面的轮廓、细部点的标号和属性、测站起止细部点的编号、草图绘制人员及测量时间等相关信息。在绘制好测站草图后,要及时上交。在每天测完后,要及时将全站仪的坐标数据和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直接通讯,和控制点一并展开测绘。在数字地形图测绘过程中,要注意提高绘制测站草图的水平,通过细处完善,来提高地形图的精度及测绘准确度。
5.提高等高线绘制的准确度。
一般在进行等高线注记时只注记曲线,而且注记字头应该指向高地或山顶。对于地貌复杂的地方,要注意配置并要保持地貌的完整。标注高程点一般选择标注在较为明显的地形点和地物点上。等高线修饰中,如遇到房屋及其他建筑物、路堤、双线道路、陡坎、湖泊、斜坡、坑穴、水库、双线河、池塘及双线渠等,标注要中断,在等高线的坡向无法判别时,还应增加示坡线。
四.CPS RTK测绘技术应用。
GPS RTK指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 Rea-l time Kinematic) 定位, 它是GPS发展到现在的最新技术,是GPS测量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突破。GPS RTK实时动态定位系统由基准站和流动站组成,建立无线数据通讯是实时动态测量的保证,其原理是取点位精度较高的首级控制点作为基准点,安置1台接收机作为参考站,对卫星进行连续观测。
GPS 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应用于数字地形测绘中,具有精度高、速度快、不受气候条件及通视条件的限制等优点,并具备自动观测、信息自动接收、自动存储的能力, 减少了内外业的传递过程。GPS RTK优势十分明显,与传统方法相比,GPS RTK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了解放了铁路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测绘的效率,为数字地形测绘工作提供了精确的数据。
其优点主要有:
1.实时动态显示经可靠性检验可达厘米级精度的测量成果。
2.彻底摆脱了由于粗差造成的返工,提高了GPS作业效率。
3.作业效率高,每个放样点只需要停留2~4s,其精度和效率是常规测量所无法比拟的。
4.应用范围广,可用于厂区控制网测量、施工测量、竣工测量、建筑物变形观测、GIS前端数据采集等诸多方面。
5.如辅助相应的软件,GPS RTK可与全站仪联合作业,充分发挥GPS RTK与全站仪各自的优势。
五.结束语。
利用仪器进行全数字地形图测绘时,要保证测图地物点的精度,要能逼真的反应地貌形态,要反应出细小地物和地貌的形态,要根据地貌特征点线来绘制等高线,要熟知各种地形图符号,要保证地形图符号和定位线及定位点以及实物的位置要相匹配,同时要确保使用测量仪器的测量精度满足规定的要求,通过细节重视,技术提升,来减少测量误差,提高数字地形图测绘水平。
参考文献:
[1] 吕剑 论数字化地形测绘中几个常见问题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2期
[论文摘要]随着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工程测量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取得很大的成就。着重阐述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给工程测量学带来的变化。
一、引言
工程测量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它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紧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测绘科技本身的进步,为工程测量技术进步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有力地推动和促进工程测量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使工程测量的技术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取得很大的成就。
二、先进的测量仪器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80年代以来出现许多先进的测量仪器,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如:光电测距仪、精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扫平仪等,为工程测量向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改变了传统的工程控制网布网、地形测量、道路测量和施工测量等的作业方法。三角网已被三边网、边角网、测距导线网所替代;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具有自动跟踪和连续显示功能的测距仪用于施工放样测量;无需棱镜的测距仪解决了难以攀登和无法到达的测量点的测距工作;电子速测仪为细部测量提供了理想的仪器;精密测距仪的应用代替了传统的基线丈量。激光水准仪、全自动数字水准仪、记录式精密补偿水准仪等仪器的出现,实现了在几何水准测量中自动安平、自动读数和记录、自动检核测量数据等功能,使几何水准测量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迈进。激光准直仪和激光扫描仪在高层建筑施工和大面积混凝土施工中是必不可少的仪器。国产JDA系列多功能自动激光准直仪,具有6种自动保持精度的基准,可用于高层和高耸建筑的轴线测控;滑模测偏、测扭、水平测控;构筑物与设备安装放线控测;各类工程测平,结构变形观测等。陀螺经纬仪是用于矿山、隧道等工程测量的另一类主要的地面测量仪器,新一代的陀螺经纬仪是由微机控制,仪器自动、连续地观测陀螺的摇动并能补偿外部的干扰,观测时间短、精度高,如Cromad陀螺经纬仪在7min左右的观测时间能获取3″的精度,比传统陀螺经纬仪精度提高近7倍,作业效率提高近10倍,标志着陀螺经纬仪向自动化方向迈进。
三、数字化绘图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是城市与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常规的成图方法是一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的艰苦的野外工作,同时还有大量的室内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和现代化工程建设的需要。
随着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的应用和GEOMAP系统的出现,把野外数据采集的先进设备与微机及数控绘图仪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从野外或室内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编辑和绘图的自动测图系统。系统的开发研究主要是面向城市大比例尺基本图、工程地形图、带状地形图、纵横断面图、地籍图、地下管线图等各类图件的自动绘制。系统可直接提供纸图,也可提供软盘,为专业设计自动化,建立专业数据库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打下基础。
四、GPS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80年代以来,随着GPS定位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完善,使测绘定位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崭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长期以来用测角、测距、测水准为主体的常规地面定位技术,正在逐步被以一次性确定3维坐标的、高速度、高效率、高精度的GPS技术所代替,同时定位范围已从陆地和近海扩展到海洋和宇宙空间;定位方法已从静态扩展到动态;定位服务领域已从导航和测绘领域扩展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广阔领域。在我国GPS定位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各个领域,国家大地网、城市控制网、工程控制网的建立与改造已普遍地应用GPS技术,在石油勘探、高速公路、通信线路、地下铁路、隧道贯通、建筑变形、大坝监测、山体滑坡、地震的形变监测、海岛或海域测量等也已广泛的使用GPS技术。随着DGPS差分定位技术和RTK实时差分定位系统的发展和美国AS技术的解除,单点定位精度不断提高,GPS技术在导航、运载工具实时监控、石油物探点定位、地质勘查剖面测量、碎部点的测绘与放样等领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工程测量科技进步很大,发展很快,取得了显着成绩; 面向21世纪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测量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格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的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GPS技术、RS技术、GIS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以及先进地面测量仪器等将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并发挥其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汉球,洪立波,陶福海.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和我们的对策.北京测绘,1996(l).
论文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在水文领域中的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特别是在最近几年之中,ann技术、3s技术与水文模型的整合研究的发展,有助于开创水文研究的新领域。本文主要通过对rs、ann、gis、gps等技术的研究,从防汛抗旱、水文预报、保护水环境生态、水土保持这四个方面,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水文领域的应用
rs技术在水文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遥感技术,即rs技术广泛应用于对旱情的检测与评估、检测水质、监测和评价土壤侵蚀和洪涝灾害等水文领域之中,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在洪涝灾害之中经常会使用遥感技术。紧急救灾、灾后重建和快速反应是遥感技术应用集中的主要方面。例如,我国早在80年代就利用了mss数据检测到了三江平原的洪涝灾害。之后民政局、中科院和水利部门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在实践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遥感技术可以大幅度的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尤其是在灾后重建等当面,与其他普通手段相比具有全面性、客观性和快捷性的优势。遥感技术评估在灾害的监测评估方面也有了显著的发展。通过对土壤表面发射的电磁能量来测量估计土壤的湿度,再加上实测数据的支持,可以实现对旱情的遥感监测。同时还可以通过对作物的长势、地表温度的监测来监测旱情。通过了解不同地域的具体情况,建立针对它们的具体模型。我国目前建立在遥感技术基础之上的监测模型包括热惯量模型、作物缺水指数模型、植被指数模型和植被地表温度空间模型、气象模型、水文模型和微波模型等。使用遥感技术可以更快速和更低廉的获取大面积土壤的水分信息。因为监测模型的简繁程度有很大差异,所以遥感技术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精度也有不同。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初步的旱情遥感技术监测体系,在一些试点地区获得了显著的成效。遥感技术在水质监测之中也有很大的作用。运用遥感监测技术,可以动态的监测地表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参数的变化情况,具体表现在对湿地的评价、和测定水质参数等方面。遥感技术在水质监测方面的应用已经开始在实践生产之中使用,随着它在水质监测领域的地位更加重要,它的发展也不断完善。
gps技术在水文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即gps技术,具有自动化、高效率、精确度高、全天候的优点,成功应用于工程测量、航空摄影、资源勘测、地球动力学、大地测量、水文领域之中,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水利信息与空间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gps可以更准确的获取水利信息的空间位置,可以运用在减灾防汛和水下地形测量等方面。使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可以及时准确的定位灾害的发生地点,尤其是在使用了无线通话功能之后,实现了双向的通话功能,使指挥中心和灾害现场能够自由及时的对象,方便二者进行沟通,对紧急情况做出应急反应。以往在汛期来临时,在大堤上排查险情,在发现了险情隐患之后,通过对讲机向指挥部门汇报,耽误了抢险时间,而且无法准确的描述出险情发生的位置。一旦报警系统上运用了gps技术,能够在第一时间将灾害的发生地点和灾害类别传送到指挥中心,可以对险情做出有效的反应。在运送抢险物资的车辆中,安装gps监控系统,编码后的汽车可以将其定位信息传送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在接受到定位信号之后,可以将移动的船只和车辆的位置在地图上动态的显示出来。再配合电子地图,例如公路交通图、水系分配图、居民区分布图、物资仓库分布图等,利用网络的分析功能,可以将抢险物资以更快捷的方式送入受灾群众手中。而水下地形的测量在水库、港口、码头和桥梁的建设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减灾防洪的过程之中,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3 gis技术在水文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即gis,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的支持下的特定的空间信息系统,可以采集地球表层的相关地理分布数据,同时对数据进行储存、运算、分析、管理、描述和显示。我国目前的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广泛的使用在减灾防汛、水土保持、水环境等水文领域。在减灾防汛的领域之中,gis技术可以预测预报城市的积水和退水状况、管理更新现有的排水设施情况、对排水设施进行设计和规划。规划城市绿地的面积和位置。分析暴雨的空间特征、对积水街道和暴雨的分布进行可视化的显示、储存具有分辨率高、层次多、更新频率快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维护和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在再请评估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例如管理基础背景数据、查询空间和属性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显示和检索。gis技术在水土保持之中的应用十分全面。主要包括判断是否发生土壤侵蚀、土壤侵蚀的程度划分、计算土壤侵蚀量、评价水土保持的效益、泥沙输移的状况、预测和模拟土壤的侵蚀过程等。在水土保持之中往往直接使用gis作为建立模型的平台,这是与gis在其他领域的使用中最大的区别。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即3s技术的集成使用为空间信息的管理、分析、应用、更新、获取和存储等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撑。使用rs技术采集图像信息,使用gps技术提供主要的位置信息,最后使用gis使用一些技术手段,例如分析应用和图像处理等。将这三个技术紧密的结合起来,可以提供精确的数据资料的文本资料,可以通过动态电子地图的使用查看不同水文领域的信息,同时可以借助人工神经网络的实施,对洪峰流量、降水等水文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为减灾防汛提供科学的依据。
4 ann技术在水文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ann技术,即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是使用数学方法对自然神经或人脑进行模拟和抽象,是一种模仿人脑结构的信息处理系统。在水文领域,ann技术主要可以进行洪水的预报和降雨流量预报等。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具有适应能力强、计算速度快和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功能。首先对输入条件和输出条件进行分析。输入条件包括降雨历时、降雨量、降雨过程、河道基流等。输出条件包括出口段面的流量信息。输入层、输出层和隐层这三个部分一起构成了降雨径流的预报模型。防洪的非工程性措施是洪水预报,做出及时的洪水预报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制定准确可行的防洪决策。ann技术在水文预报方面的作用主要通过实测资料,使用神经元的模拟关系,模拟影响洪水的其他因素和洪水之间的关系。
5 结语
总之,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支持可以促进水文信息化建设,本文讲述的rs技术、gis技术、gps技术和ann技术都在水文领域之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过度重视信息的基础设施建设,使水文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共同发展。
参考资料:
[1] 陈洁.遥感和水问题 [m].北京:人民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40,47.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误差来源、精度
中图分类号:O34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继GPS技术后测绘领域的又一次革命,传统的单点测量已无法满足现代测绘对目标真实情况反映的要求,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以其非接触性、高效率、高精度、主动性的优点被不断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之中。
二、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原理
从工作方式上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可以看做一台高速运转的自动测角、测距的无棱镜全站仪[1]。一般包括扫描仪、控制系统和供电系统。扫描系统主要包括激光测距系统、激光测角系统、仪器内部控制校正系统和CCD相机。三维激光扫描仪通过仪器内部伺服马达系统精密控制反射棱镜的快速转动,发射并接收物体反射的激光脉冲,测量每个激光脉冲传播的时间(或相位差)并以此来计算扫描仪到被测目标的距离,同时角度编码器记录扫描瞬时的水平角、垂直角、目标的反射强度信息I。由测得的水平角、垂直角和距离根据公式(2.1)就可计算出目标点的空间三维坐标(X,Y,Z)[2]。
图2.1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原理
(2.1)
三、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的误差
与其他测量仪器相同,受扫描仪器本身构造缺陷、外界环境等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在扫描作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误差。
根据误差的来源不同可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误差分为4类:与仪器相关的误差、与被测物体有关的误差、与操作有关的误差以及与环境因有关的误差。
1、与仪器相关的误差:该误差主要是由于仪器本身的性能缺陷造成的,主要包括激光测距误差,测角误差。激光测距信号处理的各个环节都会带来一定误差,主要是光学电子电路中激光脉冲回波信号处理引起的误差。测距误差的综合体现为测距中的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可以通过仪器校检来确定它们的大小;测角误差主要有水平角测角误差和竖直角测量误差,该误差主要是因为扫描镜的微小震动、伺服马达的不均匀转动等综合因素引起的。
2、与被测物体有关的误差:由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需要接收被测物体反射的激光信号来计算坐标。因此,目标表面的反射特性对观测结果有很大影响。不同距离、颜色、材质、粗糙度以及不同倾斜角度的物体反射率都不相同。距离的远近影响时接收到的反射信号强度,距离越近信号越强,反之,信号越弱;不同颜色的光谱特性也不相同,对激光的吸收和反射强度都不相同,一般情况下,浅色物体的反射率大,深色物体的反射率小;目标表面粗糙时能产生更多的漫反射从而有更多的信号返回;当物体倾斜时,物体表面切平面法向量与激光束方向不重合,导致激光光束返回不能被完全接收,对测距、测角都有影响[3]。因此,要根据测量目标的不同合理设置测站的位置,以减小测量物体的反射特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与操作有关的误差:操作人员的熟练和细心程度不同会引起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对中、整平、目标框选以及各种扫描参数设置等各方面中产生相应的误差。对于这些误差,应认真按照规范对中、整平,根据不同的条件合理设置扫描间隔、温度、湿度、大气压强等参数以减小这些人为误差的影响。
4、与环境有关的误差:不同的温度、气压、磁场、天气状况会对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内部精密部件和其发射的电磁波在空中的传播路径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对于,大雾、阴雨天气更会影响电磁波的传播。对此,应该选择合适的天气保证在扫描仪在一定的温度、气压和磁场环境范围内工作并设置相应环境下的扫描仪参数。
四、总结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以高效率、高采样率、高精度、非接触性、主动性等优点在地形测量、变形监测、逆向工程、考古、医学,公安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空间。但由于各种误差的存在,在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数据的时候应该注意:
选择合适的天气条件进行扫描作业,特别温度应介于在0-40°之间;
根据不同的扫描目标,合理布设测站位置,使扫描距离一般不超过70m,特殊情况下不超过90m;
扫描时严格按照测量规范操作,精确对中整平仪器;
扫描时根据不同的外界环境设置相应的扫描参数;
参考文献:
[1]官云兰.地面三维激光数据处理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博士论文,2008
[2]郑德华,沈云中,刘春.三维激光及测量误差影响分析.测绘工程,2005,31(2):32-34
论文关键词:换带计算,正算,反算,高斯-克吕格投影,中央子午线
1、概述
在测量项目中,有些测区刚好处于投影带边缘,甚至有些工程横跨两个或两个以上投影带,如交通、水利、电力等较长的线路,为了坐标统一的需要,可以进行坐标换带,将相邻带的坐标换成同一系统的数据。
坐标换带有直接换带计算法和间接换带计算法两种,间接换带计算法就是根据第一带的平面坐标x1,y1和中央子午线的经度L1,按高斯-克吕格投影坐标反算公式求得大地坐标B、L,然后根据B,L和第二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L2,按高斯-克吕格投影坐标正算公式求得在第二带中的平面坐标x2、y2。由于在换带计算中,把椭球面上的大地坐标作为过渡坐标,因而称为间接换带法。这种方法理论上严密,精度高,而且通用性强,虽然计算量较大,但可用电子计算机计算来克服,已成为坐标换带中最基本的方法。
2、换带计算公式
用a表示椭球长半轴,b表示椭球短半轴,f=为扁率,e=为第一偏心率,eˊ=为第二偏心率,N=为卯酉圈曲率半径,R=为子午圈曲率半径,B表示经度,L表示纬度。
2.1高斯-克吕格投影反算公式:
B=Bf-[-(5+3Tf+Cf-9TfCf)+(61+90Tf+45Tf2)]
L=L0+[D-(1+2Tf+Cf)+(5+28Tf+6Cf+8TfCf+24Tf2)]
式中:
Nf==, Rf=
Bf=φ+(-)sin2φ+(-)sin4φ+ sin6φ, e1=
φ=, Tf=tg2Bf , Cf= eˊ2cos2Bf , D=
2.2高斯-克吕格投影正算公式:
XN=k0{M+NtgB[+(5-T+9C+4C2)]+(61-58T+T2+270C-330TC)
YE=FE+ k0N[A+(1-T+C)+(5-18T+T2+14C-58TC)]
式中:
k0=1 , T=tg2B , C=eˊ2cos2B , A=(L- L0)cosB , N==
M=a[(1---)B-(--)sin2B+(-)sin4B-sin6B
东西偏移量FE=500000米+带号*1000000
3、换带计算的应用
3.1进行换带计算的步骤分析
通常建立独立坐标系的方法是以一个国家控制点和方位角作为起算数据,观测边投影到平均高程面。此法在理论上不严密,会因为起算点不同而有不同结果,坐标不能统一,无法充分利用国家控制点的精度。所以需要通过严密换算公式,将国家坐标实现高精度的转换,形成独立的坐标系统。
在海拔较低的地区(200m以下),合理地选择处于测区中间位置附近的中央子午线,利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正反算公式计算,可以有效解决投影变形。对于海拔较高的地区,可以选择测区的平均高程面作为投影面,解决投影变形的问题。
确定国家坐标系的参考椭球的长半径,短半径,扁率,第一偏心率,第二偏心率等要素后,根据三个步骤进行坐标转换计算:确定投影面的大地高计算参考椭球的长半径;根据高斯-克吕格投影反算经纬度;利用椭球参数,根据高斯-克吕格投影正算转换的平面坐标。
3.2换带计算的实际应用
玉林市龙潭产业园的测区范围处于东经109°42′-109°48′、北纬21°40′-21°43′,海拔在10-40m之间,但处在108度带和111度带中间位置,距离变形达到12.4cm/km,对后续的控制测量、地形测量会带来很大的影响,超出了《工程测量规范》的允许范围,将3°转换为中央子午线为109.5°的独立分带,可以有效消除投影变形的影响。
首先,通过EXCEL电子表格,将已有的D级GPS点的坐标代入反算公式,计算出各控制点的经纬度,再将经纬度结果代入正算公式,设置中央子午线为109.5°,就可以得到独立分带的坐标。计算结果如下表:
点名
1980X(纬度B)
1980Y(经度L)
备注
3°带坐标
荣树坝
2410506.2175
669947.0855
36号分带
香 山
2404689.5628
672790.9459
长岭居
2397888.6893
671300.5763
反算结果
荣树坝
21°46′53.219390157″
109°38′35.20269251″
经纬度取值0.00000001″
香 山
21°43′43.194833616″
109°40′11.96770153″
长岭居
21°40′02.693959507″
109°39′17.60263225″
1.5°带坐标
荣树坝
2409608.6714
514800.5927
独立分带
香 山
2403766.7889
517586.8623
长岭居
论文关键词: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考试机制,考试模拟系统,试题库数字化校园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过程和培养目标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注重岗位能力培养,根据“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组织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训;二是强调课程体系的针对性,课程设置不是从学科出发,而是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三是突出实践环节教学,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要求。因此,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就要从考试内容、形式、成绩构成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与分析,力求探索出相对完整、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考试功能和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的的考试方法和手段,从而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的。
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地形测量》、《控制测量》、《工程测量》、《GPS测量技术》、《数字测图》、《测量平差》、《摄影测量》等,各专业课程的考试均应具有显示功能、反馈功能和导向功能,因此要结合现有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专业课程考试存在的弊端,构建新的考试机制,同时促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现有的考试模式存在着很多问题, 如形式单一、考试目标的模糊等情况,造成学生创造力的抵制,综合能力的下降,具体分析主要包括是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考试目标僵化。考试是一个学习过程,这应该是一个考试的主题教育管理论文,其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好、更全面、更深入学习的手段,是为了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提升,为今后的运用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拓宽思路,成为创新人才的起步。而现在考试形式促使学生考试目标僵化,态度不明确,认为考试是学习的终结者。
2、考试方式过于单一。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科考试主要是是采取终结式考核, 即教师出各种题型的试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闭卷笔试,教师按标准答案进行阅卷,给出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结合学生平时成绩,做出学生该门课程的期末总评成绩。考试的单一性,使学生学习一门课程之前便习惯性产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惯性思维。不光答题纸张耗材,教师阅卷、试卷回收也耗时。
3、考试内容主观性过强。目前考试内容大多由任课教师或专业教师自主出题,自主阅卷。老师出卷自由度小,试卷质量低。多数老师在出卷时都只会侧重大纲中的重难点,而忽略或者说是无法把各科知识进行链接,也无法区别对待,从而测试出个体真实的成绩论文服务。导致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强调考试内容,便会导致理论知识的传授过于倾斜。试题内容的泄露,批改阅卷过程中存在的主观判错、计算错误等现象都会促使最后结果失去客观真实性、公平性。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能力水平,同时又有测试内容不全面的因素,因此考试形式的改革和创新是迫在眉捷事宜,只有改革考试模式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
4、考试评价方法片面。目前期末总评成绩中,期末考试成绩是主要的决定因素,而期末考试往往是书面闭卷形式,这就给学生造成了很大压力和侥幸心理,有的同学在考前搞题海战术,有的同学把“投机取巧”的功夫用在考场上,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充分利用平时时间努力学习,就必须对传统的考试模式进行改革,建立一个真正全面、客观、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
5、考试反馈机制缺乏。由于考试是期末一次性终结考试,学生考试结束,就意味着本门课程学习的终结。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与交流。这样的考试模式有可能将学生引向一种僵化、死板的学习轨道。
这些弊端的出现都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创新性以及个体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还导致高职教育教学目的失去重心。
现代科技的发展教育管理论文,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计算机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其中,凭借计算机的考试系统以方便快捷等优点得到了充分的肯定。驾驶理论考试就是运用计算机考试的一个实际应用,它实现了理论考试的无纸化,以往出题、印试卷、批改试卷等繁琐的工作也随之被计算机所替代。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担负着因材施教、选拔人才、评价教学等众多功能。随着时代变迁,这种计算机无纸化考试系统由于安全性高、便于组卷和评阅、资源消耗低、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实现远程考试等特点,在学历考试、各种职称考试、证书考试中已被广泛使用。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改革应首先通过对专业考试现状的分析,收集资料建设试题库,同时与计算机编程技术人员合作构建考试模拟系统。因此,核心内容便是依托建立的考试模拟系统,其原理应同驾校理论考试一致,可以随机抽取题库试题组卷、计算机智能阅卷评分和试卷分析等功能于一身,更能体现客观、公平、公正的考试特点,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测试更适合信息时代的考试要求,也切合了高校数字校园的建设。采用此考试模式,不仅使得教学管理部门不再面临人工印刷试卷的艰巨任务,也让教师从此告别了出题、组卷、人工阅卷、评分、试卷分析、登记分数等繁琐的工作,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考试模拟系统代替传统的考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以下从多方面对其特点进行分析探讨:
1、随机抽题功能,降低了考生作弊的可能性,达到公平、公正性。支持随机组合卷,可以从指定的若干试卷中按要求随机抽取考题进行考试,或从试题库中随机抽题供考生作答,保证每个考生的试卷都不一样。用于考生平时自测也十分方便。由于试题是随机抽取的,所以考生试卷的试题顺序是不同的,这极大降低了考生作弊的可能性,有效防止相互抄袭行为,也确保了考试的公平性。
2、题型可以丰富,自主选择性强。教师可以在选择单选、多选、简答等题型的基础上,如条件充裕,可以设计新增判断题、不定项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识图题、简答题等题型。
3、考试过程自动控制,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动交卷、评分。整个考试过程由系统自动计时,时间到系统将自动提交试卷,避免了传统考试中考试结束时,考生还不愿意停笔交卷的拖延现象论文服务。
4、成绩分析功能,有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情况。考生提交试卷后,系统将立刻对试卷进行自动评分,生成成绩通知单。最终将整个班级学生的成绩汇总教育管理论文,并按分数段排列,形成分析报告。真正实现考生考完即刻知道考试成绩的愿望,也体现出考试高效、快捷的特点。
5、可支持试题库管理,方便录入、导出试题,也可以在网上共享题库资源。该系统可拥有简单快捷的试题录入模式,方便对试题库的管理。试卷可以直接导出到WORD文档或打印出来。可以把所有试题保存到数据库,通过互联网方便地进行模拟考试,也允许设置为练习模式,让学生考试过程自行判题。
6、考试模拟系统扩展性强。其可以根据自己需求,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增加各种功能。如新增考生身份检查功能:对考生重考、二次登陆和考后查卷时进行身份检查,只有班级、考号、姓名和第一次考试输入的信息一致方允许登录,防止考生身份信息输入出错的情况。
7、界面可设计人性化,操作简便。在实际使用中,从每一位学生到教师,在操作方面都没有障碍,界面人性化,方便可行。
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改革首先应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在观念、内容、形式、反馈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通过构建考试模拟系统,充分发挥考试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教育作用、引导作用和导向作用,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以适应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从而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论文关键词:长输管道勘察测量技术
长输管道是是指产地、储存库、用户间的用于输送油、气介质的管道。管道运输与常规运输方式相比具有运输量大、运费低、自动化程度高、占地少、安全环保等优点,通过长距离、大管径的管道输送石油天然气已经成为一种通行的做法。
工程地质勘察的设备正向着运输和安装方便、钻进性能全面、钻进效率高方向发展,从国际到国内、从政府到企事业都在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发展长输管道工程勘察技术。
一、国内工程地质勘察应用情况
1、工程钻探
我国上世纪七十年代采用了DPP-100型车装钻机。它是油压给进转盘式的车装钻机。该机全套设备都装在一部载重4吨的解放牌、东风牌汽车上,运输和安装比较方便,钻进性能全面,钻进效率高。为了满足设计和施工所需要的技术参数,除常规的工程钻探手段外,还要配合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静力载荷试验等原位测试方法和手段。国内有多家专业工程钻机生产厂商,可以满足在任意地层条件下的钻探工作。大部分是油压给进转盘式钻机,包括车载和无动力小型钻机。欧洲常用的以链条为动力的小型钻机,我国并不多见。
2、取样和取土器
随着现代工业发展需要,工程钻探的工作量日益增加,钻孔深度不断增大。目前国内有成熟的取样器标准和规定,也由建设部指定生产厂商,但在实际勘察工作中,由于受到收费、工期以及工程项目操作不规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取样器采用的是敞口厚壁取土器,只能取到二级土样,在工程中借助经验提供土性指标。要想取到高质量的一级土样,目前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市场和管理问题。
3、静力触探试验
九十年代采用了国产新一代产品:LMC-C21D型静探微机,实现了静探微机化、自动化。采用不同的探头,可以获取锥尖阻力、侧壁摩擦阻力、孔隙水压力等力学指标。国内还有其他几个生产厂商,近几年还生产出了波速探头等新产品。此外原理相似的孔内静力试验装置,比如扁铲侧胀、旁压试验等都已经积累了足够的使用经验,设备和技术都是成熟的。
4、动力触探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目前国内外所做的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的应用基本上是建立在统计得出的相关关系上面,有时也用到经修正的理论计算结果,这些关系的应用都受到其统计数据范围和条件的限制。
二、国内工程测量应用情况
1、常规工程测量
常规的工程测量所使用的仪器由五十年代的光机型已转为电子型,在仪器更新换代的过渡阶段,光机型仪器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在一些工作中仍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更多的使用是“电磁波测距仪+经纬仪”及“全站仪”。
在管道中线和纵断面测量的数据采集过程中,普遍实现了计算机化,一般用PC—1500(或PC—E500)、电子手簿(数据采集器)进行半手工或自动数据记录采集,结束了历史上的人工记录。在地形图测绘上,普遍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和记录,对各种地形要素的记录一般分为“无编码”和“编码”两种,最后成图一般均采用计算机自动制图方式。地图矢量化技术已于1997年得到应用,通过对小比例尺地形图或白纸图原图的扫描,最终实现了矢量化,使二维的白纸图可变成三维数字图,并可对图纸的伸缩和扫描造成的误差进行校准。
2、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应用
九十年代以来,GPS技术在管道测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技术的应用不仅解决了因国家控制点被破坏而给坐标联测带来的困难,而且提高了测量精度和工作效率。目前GPS技术普遍应用在管道转点的坐标测量上。1990年12月管道勘察设计院首次引进WM101接收机标志着GPS技术在管道勘察中得到应用,先后完成了多条管道的转点坐标测量和轮南“轮一联—LN12”地区测图控制。1998年在苏丹穆格莱德石油发展项目的“黑格里格—苏丹港原油外输管道工程”的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在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内,利用GPS技术不仅施测了管道转点坐标,而且采用实时动态定位(RTK)技术实现了1200km的管线纵断面测量和部分站场、穿跨越地形测量,创下了管道测量史无前例的记录,为整个工程赢得了时间。
3、航空摄影及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RS)已在长输管道选线和大型厂矿选址阶段应用非常广泛,作为非遥感技术专业的勘察单位能够熟练应用在工程中就达到目的,石油系统的勘察单位正在这方面积极探索,已具备了相当的实力,但距离工程需要还有一些差距。航空摄影测量(AS)技术由于受到工程建设周期短的制约,同时需要大量昂贵的设备和专业人材,所以该技术的应用远远地落后于国内铁路、公路的应用。在这方面的应用目前只能委托给其他单位进行。国内这方面的技术是成熟的,但石油系统独立完成的应用不多。
三、国外长输管道勘测技术状况
当今油气管道项目的勘察和规划设计中,运用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将成为规范化的措施。在宏观经济、资源评价、全球区域环境研究等领域采用GPS/GIS/RS已成为常规。最近许多油气勘探的成功事例,就是GPS/GIS/RS信息技术进行资源管理和地质评价的结果。
航空摄影测量目前正在向数字化发展,数字摄影测量是世界研究的重点。该项技术的构思是改变以往的胶片摄影为数字摄影或使地面影象数字化,通过计算机工作站实现目前常规航空摄影测量所做的工作。
四、分析与结论
从勘察技术方法在长输管道工程中的应用情况看,国内的长输管道勘察仍处于工程地质勘察层面,还不能达到岩土工程勘察要求的质量水平,与工程地质勘察相比,岩土工程勘察要求勘察与设计、施工、监测紧密结合,而不是彼此机械分割;要求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而不仅单纯为设计服务,要求在获取系统而准确资料的基础上,对岩土工程方案深入论证。提出合理的具体的建议,而不是单纯的提供资料。一位岩土工程师,既能从事勘察,也能在岩土工程设计、施工、监测、监理岗位上工作。因而这种体制更贴近工程实际,更注重于解决工程问题。许多发达国家并不把工程勘察作为独立的行业来对待,而是工程咨询中岩土工程的一部分,所提供的服务包括地基、基础方面的评估、设计、施工、检测和监理等内容。若有机会和可能,应选择一些发达国家的同类公司进行考察,以获得详细的国外技术发展状况。
随着测量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国内的长输管道测量技术已有了大幅的提升和改进。但与国外相比,航空摄影及遥感技术在长输管道测量中应用还不够成熟,缺乏GPS/GIS/RS(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的综合应用。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在长输管道测量中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尽早建立长输管道数字化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国内外长输管道勘察技术现状,找出我国长输管道勘察技术的薄弱环节,选定重点项目进行攻关和技术创新,才能实现我国长输管道工程勘察技术进步,使我国长输管道工程勘察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程测量;城市道路;现状;应用
中图分类号: U41 文献标识码: A
每一次的科技变化都会带来其涉及领域的进步,现代技术已经渗透到工程测量的领域中,像数字测量,计算机的应用,地面测量仪器等各种高科技的运用,使得工程测量有着很大的进步,而工程测量技术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城市道路工程的不断完善。工程测量技术包括工程建设中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运用的各种测量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测量的技术几乎渗透到城市道路工程的每一个环节。
一、工程测量的原则和要求
工程测量的要求是根据道路交通施工现场的实际路线、施工要求和施工的质量精度、地形等多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它不仅仅要满足道路和隧道的贯通要求,还要满足设计图纸、周遭环境、轨道铺设等多方面的精度要求。在城市道路工程中保证道路贯通是首要的任务,贯通测量误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实施质量和成本,因此在工程测量的误差应该严格遵循《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中相关的规定,目前误差一般允许范围是在50mm以内。
1.城市交通工程中工程测量的误差
城市道路工程中工程测量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要尽可能的减小人为的误差和避免人为的失误,要知道在道路施工的测量工程中有些数据真可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在施工之前要考虑到各个测量环节中有可能存在的误差范围即人为能够达到的精确度。设计者结合在施工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才不同环节采用不同的精确分配方法,尽可能的将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误差减小到安全范围内,从而保证道路工程的质量。
2.引用先进的技术设备
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道路领域中的科技进步也带动着道路工程的进步,水准仪、GPS卫星、航空摄影等高科技运用到工程测量当中,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误差和失误。在高程测量方面就可以采用水准仪或三角高程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平面测量方面可以采用GPS卫星测量,这种测量方法可以精准的测量出工程的位置,迅速直观的反应相关数据,GPS测量的原理是测距后方交会的原理,接收机接收到四颗卫星反映的测距,从而推算出施工道路的绝对坐标,将施工现场所反映的数据精确地、直观地、立体地体现出来;在长路线的测量方面,工程师一般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它可以根据公路施工现场自身的特点,长路线的公路施工现场进行精确的测量。其测量过程是以飞机为载体,利用摄影机拍摄出道路施工现场的录像,真实有效的视频能够直观、形象、准确的反映施工地貌和周遭环境,工程师根据航空影像读取相应的数据,从而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绘制精确地地形图纸。航空摄影可以非常准确的反映施工现场,虽然不能够直接反映相应的数据,但是它能够从整体上生动形象的反映道路的真实状况。
测量人员在使用这些测量仪器时应该善于总结使用仪器的经验,力求掌握各种仪器的优缺点,使得下次能够在合适的情况下熟练地使用仪器以辅助自己完成相应任务。
3.测量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道路工程的测量人员要具备一个严谨的态度,清楚的认识到对于一个工程来说质量是首要要求,严格遵守相关测绘标准、规范图示和操作规程,要知道千里之体溃于蚁穴,不要让测量的失误导致整个工程滞留甚至瘫痪。测量员应该真实准确地测量出相应的数据,在测量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细心、严谨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工作,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测量人员不应该固步自封,要及时接受新的事物,学习与测量相关的技术,运用到测量工程当中,做一个与时俱进、积极进取和创新意识的测量人员,将自身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测量人员除了在技术上的要求外还要有一种团队精神,测量工程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他需要一个团队去完成,每一个测量人员应该学会团结协作,有爱集体,这样整个测量工程才能趋于完美。
二、工程测量的现状
对于工程测量,我们要抱着不断总结经验、创新的理念,不断完善工程测量的数据,从而是道路施工有一个质的飞跃,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就要了解工程现状目前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
1.工程测量在城市道路中所涉及的阶段
工程测量所涉及的范围远比想象中的要广泛,它几乎涉及到道路工程的方方面面,工程测量越精准,城市道路的工程就可能设计出经济的方案下保证工程的质量。
在施工之前,工程设计师在设计之前应该有一个初步准确的数据库,根据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拟定施工方案,并尽可能计算出主要的施工任务,做出较为准确的工程估算。在设计图纸方面提供一个可行的施工方案,并提供图表等资料,初步设计出设计平面图,主要工程的控制计划,地形图等,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可以再进行修改和完善;施工图的设计需要根据严格的数据测量来进行工程设计和路线方案,所需的数据有中线放样、纵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主要施工地点的地形测量,主要控制地物高程数据,这些数据要十分精准,如果出现偏差就很有可能某个环节不能长期完成,从而导致整个工程瘫痪,无法进行下去,这种低级也是严重的错误是绝对不能够在施工过程中犯的。
2.工测量在城市道路工程的必要性
所谓工程测量指的是在工程建设之中所涉及的数据测量,布置所有的控制网点,在这些网点做出精准的测量,为以后的图纸设计和施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所谓的控制网点就是沿着施工线路方向呈网状逐渐蔓延,形成长达数公里、数十公里、甚至数百公里控制网,测量工程就是一句每一个网点进行测量。工程测量在整个工程中处于一个基础的地位,一切的设计和施工都要以数据为依据,并不是凭空想象,要结合道路工程的现场数据,这样才能使工程继续实施下去。如果没有工程测量的数据,一切的图纸设计都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可实施性,只是一座空中阁楼,后期的一系列施工都将无法继续下去。工程测量巧妙地建设设计方案和现场施工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使工程设计能够真实有效地落实到工程实施当中。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不断扩建,对道路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测量工程的精确度也越来越高,测量工作是施工过程的重点也是难点,整个测量数据库对整个施工过程都起着一个指导的作用,测量数据的精准程度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决策和质量,因此对于道路工程中的测量工程是十分重要的。在道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以准确的测量数据为依据,以经济效益和质量为主要目的,在整个测量工程中的任何一个测量数据都需要谨慎对待,无论是道路工程还是建筑工程数据的测量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曼世彬.公路工程测量及应用原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5)
[2]乔军.公路工程水准测量误差来源及控制措施探讨[J].工程建设.2012(01)
[3]马全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精密施工测量技术的应用与研究[J].攀测绘通报.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