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论文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论文

时间:2023-03-24 15:25: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行动导向型教学法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行动导向教学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的一种新的思潮,它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顺应职业教育改革的潮流,符合职业学校的专业特征。本文积极探索基于行动导向的电子商务教学的新途径,以行业发展为引领、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深化课程改革,建立产学结合、工学交替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电子商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引言

电子商务是经济与信息技术发展并相互作用的必然产物。电子商务是指企、事业单位内部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供应链上商业伙伴之间的交易以及一切相关的网上事务和经济活动,是指买卖双方之间利用计算机网络,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的各类商务活动,是在网上开展商务开展商务活动。

2.行动导向教学

将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转化为学生的专业技能,需要有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操作技能的训练,而对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恰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行动导向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是由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所组成的,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宗旨。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咨询者,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学到专业知识,获得职业能力,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在行动导向理论中,“行动”是达到给定或自己设定目标的有意识的行为,学习者能从多种可能性中选择行动方式。在行动前他能对可能的行动后果进行预测,通过“有计划的行动”,学习者个人可以有意识地、有目标地影响环境。

在行动导向学习中,要想达到学习目标,必须扫除一定的学习障碍,因此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是关键,其基础是具备相应知识基础和实用战略。

行动导向学习的核心是有目的地扩大和改善个体活动模式,其关键是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我负责。行动导向强调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批评和反馈,即学习评价。评价的重点是获取加工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

3.基于行动导向的电子商务教学的目标

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就是确立能力本位思想,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实施教学改革。基于行动导向的电子商务教学目标正是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尤其是关键能力。

⑴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电子商务职业所必备的本领。职业能力是电子商务工作人员在职业、社会和私人情境中科学思维、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的热情和能力,是科学的工作和学习方法的基础。

电子商务职业能力的分类:从能力的组成元素上讲,职业能力包括有关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职业经验成分等;从能力所涉及的内容范围上,可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部分。

⑵综合职业能力即关键能力

电子商务的关键能力是对那些与具体工作任务和专门技能或知识无关的,但是对现代生产和社会顺利运转起着关键作用的能力的总称。它主要包括组织与完成电子商务的能力、信息交流与合作能力、应用科学的学习和工作的方法、独立性与责任心和承受能力。

4.基于行动导向的电子商务教学的组织形式

⑴正面课堂教学与独立学习

正面课堂教学是与班级授课制对应的传统而典型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的突出优势是有严密的组织性和计划性以及教学内容和教材容易更新。

独立学习是学生在没有老师和其他同学的直接帮助下,独立学习或复习的组织形式,主要目的是促进独立工作能力和个性发展。如学生按照任务书,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或在观摩实验后填写记录等。

⑵小组学习和双人学习

小组学习是指多个学生在没有老师或其他同学直接帮助下,学习和复习教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它是较独立学习要求更高的、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相对应的组织形式。采用分组教学形式时,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内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双人学习是两个学习者在没有老师和其他同学直接帮助下学习、练习和复习教学内容的一种合作式的学习组织形式。

5.基于行动导向的电子商务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

基于行动导向的电子商务教学方法主要推行角色扮演、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和情境教学等,实现教学环节“教、学、做”一体化。

⑴角色扮演法

在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体验自身角色的内涵活动,又体验对方角色的心理,从而充分展现出电子商务中各种角色的行为和位置,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⑵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面对一个实践性的、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完整的电子商务的项目,学生们独立地确定目标要求、制定具体计划、逐步实施并且检查和评价整个过程。

⑶任务驱动法

任务教学法是以电子商务的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专业技能和并构建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法。“基于工作任务”是这种教学法的核心思想。

⑷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即通过对一个具体电子商务案例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

通过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和研究,达到为今后职业作准备的目的。在分析过程中,学习者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⑸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教师为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而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以培养学生独立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创设情境,然后给学生提一些建议,学生自己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分组讨论、展示,再全班讨论。

6.结束语

在社会需求与网络技术的推动下,电子商务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发展。在高等职业教学中,采用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提高电子商务教学质量,培养电子商务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电子商务事业蓬勃发展,从而推动全球经济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教学

一、行动导向教学内涵

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动导向教学成为德国高职教育领域最受青睐的一个议题。行动导向教学是把学生认知过程与企业的职业活动结合在一起,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制定计划、独立实施计划、独立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获取专业知识,从而建构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因此,可以说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由一系列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等)所构成,其实质就是理论与实践一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起着显著的作用,因此被全世界职业教育界专家所推崇。

二、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21世纪,电子商务不仅在微观上影响企业的经营行为、组织管理模式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而且在宏观上也影响国家贸易关系和国家未来的竞争。然而,由于人才培养的滞后,人才短缺已成为我国在发展电子商务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最根本、最紧迫的问题。电子商务职业人才的极度缺乏,大大制约了电子商务这一新兴的交易方式在我国的发展。培养具有能够将现代信息融合到商务管理、又能实际动手操作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已经迫在眉睫。对高职院校而言,电子商务课程教学要求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更新高职教学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建立高职电子商务实践课程体系以及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体系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从而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教学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三、行动导向教学在高职电子商务教学中的优势

行动导向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不足,帮助我们培养复合型人才。姜大源教授指出,当前职业教育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这是与普通教育的明显不同之处。职业教育不能被动地适应工作岗位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应该是通过职业教育,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学要以职业为导向,职业教育的学习要以行动为导向。

行动导向教学在高职电子商务教学中的优势表现为:1.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让学生所有感官都参与学习。而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正好需要能动脑思考分析,动手操作的高技能人才。2.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通过营造特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下学习,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有直接或间接感受网络营销或者网络零售、客户服务的工作情境。3.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团队形式进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任务完成的过程并自我评估,着重于团队中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4.行动导向教学针对性强,教学效果好。教学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习任务为载体,让学生实地体会并完成网络零售、网络推广等任务过程。5.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对于电子商务项目的综合应用和掌控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沟通、汇报和反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四、行动导向教学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研究。行为导向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实际上包括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境教学、角色扮演和头脑激荡等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根据专业、课程以及教学目标而合理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

对于电子商务专业课教学而言,应用最多的是案例教学、情境教学、项目教学三种方法。案例教学重在培养学生思维过程,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电子商务知识进行诊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教学是指在短期内无法找到实际体验环境,而教师根据电子商务相关企业实际工作需求提供给学生模拟的场景,让学生间接感受企业的工作环境,从而缩短学习和实际工作的差距。项目教学中,项目活动设计更偏重于操作和实践活动。项目教学法是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即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

下面以《利用论坛推广网上商店》这一课为例讲解项目教学法在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领域:网络推广实务

项目一: 个人网上商店(箱包)推广

任务一: 利用论坛推广网上商店(箱包类产品)

子任务4:发帖、顶贴与回帖

所需课时:4课时

确定的教学目标包括三方面,能力目标为:能根据箱包类产品推广成功案例分析,确定帖子标题和内容,并发表;知识目标:箱包类产品知识、论坛规则、设计论坛标题和内容的技巧;素质目标:遵守规则、团队协作意识。教学组织情况包括四项,组织形式:分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教学参考资料:课程讲义,淘宝社区;教学设备:互联网、投影仪。

教学组织过程从确定项目、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四方面展开。首先确定课程项目:在选定目标论坛和版区中,使用已经注册的会员名和马甲推广个人网店中的箱包类产品,请根据箱包类产品特点撰写;要求每个学习小组分工协作发表3篇帖子,每篇帖子至少有5个回复,推广1周后网店点击量增加100;然后小组制定计划:分工协作计划;之后小组开始计划实施:分析项目具体要求,参考课程讲义和推荐案例,设计帖子标题和内容。课下,学习小组分析网上商店访问量增长情况,发现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注:发帖回帖顶贴工作完成以后2-3天进行);最后环节是检查评估:小组自评20%,小组互评 30%,教师评分50%。

采用项目教学法后,各小组任务和目标明确,每个成员均有子任务,促进学生合作完成共同任务;小组成员通过交流、启发,同学之间互相欣赏、互相认可,同学友谊逐渐加深;小组自评和小组互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建立互相监督和竞争意识。从实验结果看,各小组均交出了最终作品,而且部分小组作品质量较高。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综合英语课程 教学改革 行动导向教学法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简介

行动导向教学法(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源于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行为导向教学法”旨在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提高学生的各种行为能力。这一教学方法对综合英语课程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使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加明确;使教师更加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针对性;使“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得以实现。

二、传统综合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因为时间跨度长,造成部分学生对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产生倦怠心理。高职学生已经学习英语课程多年,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部分学生对英语产生了畏惧心理,到了大学还要学习英语,如果再像以前那样以考试为目标,那么学生就会产生倦怠感、排斥感。

没有明确的课程目标,缺乏针对性的教学。长期以来,在高等职业院校中,一些老师和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目的认识不清晰,以为就是为了过四六级的考试,因此应试教育还在课堂教学之中被认为是主要目标。

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还盛行。教师只是重点关注如何把英语相关的语言点、单词解释等告诉学生,学生用笔把这些所谓的“重点”记录下来当成金玉良言,长此以往,学生只会用眼睛学习,张不开嘴,听不懂。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的学习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要积极营造语言环境,运用所学知识,真正能够张开嘴,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运用在高职院校小语种专业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优越性

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设计要充分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既要有知识性又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原则组织的课堂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能动性,鼓励学生充分想象自己的角色,以现实为依据,以所学内容为依托,通过模拟仿真场景锻炼职业技能,因此,这种集合了参与性与实践性的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目标相对于传统的教学组织更加明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作为知识的搬运工,把以前学习的知识通过自己的语言加以灌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然而,现实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以前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可能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职场的要求,以前的教学方法也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行动导向教学法以仿真现实职场为依托,通过布置针对性强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仿真的语言环境中锻炼语言能力。

四、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指导的高职院校小语种专业综合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1.教学任务咨询阶段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首先介绍相关背景知识,让学生对即将进行的教学内容有初步的认识,然后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和学生一起讨论。

2.教学计划制订阶段

这一阶段,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明确每一名学生的任务,安排每个人完成任务的时间表,时间要细化,根据不同的任务,还要制订备选方案。在完成这些任务之后,各小组成员要结合人物本身,准备完成任务的相关道具或者工具、资料等。在这一任务阶段,要注意老师只是指导、辅助,学生要尽可能独立完成任务,充分发挥团队协作,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寻求老师提供咨询。

3.任务决策阶段

进入到任务决策阶段,学生小组要结合大家的知识及相关的咨询建议,从设计的方案中选择大家一致认可的准备执行。为了更好地做出选择,大家要广泛查阅资料认真论证,可借助图书馆、网络等。最后的形式可以是报告,也可以制作成演示文稿等。

4.任务实施阶段

在经过了设计论证之后,各小组要对自己的实施方案进行实践检验,在此期间,各成员要协调配合,认真分析讨论,应变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5.任务控制阶段

在任务控制阶段,各小组要对以前的设计方案和现在的实践检验做好对照,尤其是关键节点,注意观察这些控制点和当初的设计是否一致,完成的任务是否符合要求,记录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得出每个过程的成绩。

6.任务完成情况评估阶段

在完成任务后,各小组进行任务完成情况汇报,每个小组设计汇报文稿,需要选出主要的汇报人,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汇报。在汇报期间,各小组可以进行相互评价,老师进行集中评价,共同讨论完成的情况,找出亮点和大家分享,并发现不足,提出合理化的改进意见。

五、教学案例

在学习了“Trade”这一教学单元之后,可以进行以下任务:

教学任务描述:你在学校的超市做兼职,超市搞促销,你负责销售CD唱片。要求:介绍如何进行促销宣传。

教学任务目的:这一任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进行商品促销的设计策略,以及学生如何说服消费者购买产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及平日积累的经验发挥能力。

学生的设计方案(部分):

1.put up a big sign on the wall.准备一块展板。设计要体现个性,注意语言,例如:Christmas Value Set at an Incredible Low Price.

2.Prepare a poster to describe the CD BOX SET.设计海报。

3.Play one sample CD and make it the background music while you are introducing the set to customers.在现场选取歌曲循环播放,吸引顾客。

4.Give special offer to those who buy it:one CD set,one coupon.The coupon gives a 20% discount for further purchase.向购买CD的顾客发放小礼物、CD小包、优惠券,可以凭优惠券享受8折优惠等。

六、应注意的问题与建议

行动导向教学法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面上看教师似乎很轻松,其实老师需要非常认真考虑如何设计话题任务,老师事先要对相关任务进行大量的资料查阅,自己要非常了解才能布置给学生,才能更好地跟踪指导、评价。小组汇报等会占用比较多的课时,由于英语课时限制,很多时候不能详细充分地讨论相关任务,这也是公共课面临的共同问题,大班授课的情况可能不是很理想。

总之,行动导向教学法已经显示出了很强的优越性,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调整教学策略,尽可能把这一方法运用到教学中,不断推进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包一君.关于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J].前沿,2007,(05).

[2]丛波.区域经济下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J].中国对外贸易,2010,(16).

[3]戴炜栋,束定芳.试论影响外语习得的若干重要因素[M].2001,(09).

[4]李金云.高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以河南省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1,(3).

[5]田富山.基于廊坊区域经济发展的商贸旅游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3).

[6]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2002.

[7]万琼.商贸环境下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J].科技创业月刊,2006,(9).

第4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机电 行动导向

我国通识教育随着教育潮流,开始重视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学习过程、以行动为导向的学习形式,并在课程设计上强调行动导向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的教育目标为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批判思考、伦理推论、有效沟通、实践智慧以及社会责任感,使通识教育成为行动导向学习的核心领域,成为解决问题、激发正确行动的基础。因此,行动导向的学习应成为我国通识教育推动的重要目标。行动导向的学习有别于传统教育模式,以学习者为核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机电专业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教学中应突出实践性教学及技能训练。行动导向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效果上与传统教学都有着根本的区别,其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和操作性强,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性质和特点。

一、行动导向的学习

(一)行动导向教学理论

行动导向教学法起源于德国的双元制教学,行动导向的学习讨论涉及两种概念,即行动学习和服务学习。两种概念亦都含有主动学习、经验学习以及重视反思的意涵,能达成学习者本身凭借经验自我觉知和自我反思的目标。行动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其在于学生以个人参与学习或服务过程中的经验为基础,掌握学习过程,设定目标及计划,进行资料搜集、分析及呈现等。由于这类学习是全面性的,且学习者能直接涉入问题解决,因而能使学生了解及重视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在日趋复杂多元的世界里,我们需要透过各类经验学习的方式,培养能自我引导、终身学习的人。

(二)行动导向在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意义

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可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完整的“行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行动导向的教学一般采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重视“案例”“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

二、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应用行动导向理念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实践教学观念陈旧

机电类课程教学设施设备无法跟进,办学条件不够,经费投入不足,设备陈旧老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缓慢;实践教学占地面积小、教学用房不够,教学现代化程度不高,基于行动导向的机电专业教学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难以落实。

(二)师资力量缺乏

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培训工作亟待加强。由于近几年连续扩招,各高职院校学生数猛增,一方面是专任教师多;另一方面是专业课教师奇缺,好多教师是由其他学科或专业转行过来的,真正有水平的专业教师和实验教师较少。

(三)文化因素的影响

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方式是在德国生长起来的,而他们的文化与我们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氛围有极大差异。传统使学生在心态上充分信任教师,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害怕自己的观点冲撞了教师,又害怕出错被同学取笑,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容易表现出畏缩、沉默等不良现象,这种典型的高权力距离、不确定规避文化影响下的学生表现与行动导向教学方式所要求的主旨是相背离的。

(四)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适应行动导向教学方式

从采用行动导向教学的实践过程来看,教师的不适应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工作量加大了,教师习惯了按传统教材编写教案,按部就班备课、上课,而现在要按照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基于行动的教学,而且目前这方面可以参考和借鉴的资料很少,所以教师的工作量增大了许多,辛苦了很多。二是教师的实践太少,很多教师缺少企业工作经验,并不太了解机电类专业各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各流程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三是在课堂组织方面,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是观察者和引导者,但由于学生特点、教师经验等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放羊”的现象,难以达到良好效果。而对于学生来说,由于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行为自控能力较差,而且适应了被教师紧盯和教师手把手教的教学模式,现在靠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学习,显得无所适从。

三、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应用行动导向实施策略

(一)教学要因“生”而异,因“课”而异

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具体在机电类专业每门课程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应因具体的学生而异、因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异。不同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同一门课程的不同内容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模式。在进行机电类项目教学法尝试时,开始几乎是所有课程“全军出动”,后来在摸索的过程中发现并不是所有机电类专业课程都适合用项目教学法的形式来教学,如一些概念性较强但学生又必须掌握的课程,用案例讲授也许更合适;也不是所有班级学生都适合于用项目教学法教学,如有的班级学生大部分基础差,缺乏沟通技巧,学习能力达不到要求,那么在自主学习资源的部分,就必须要教师适时指导。所以在具体教学上,我们应该依照实际情况区别对待,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

(二)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事物发展有个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动员教育,重视引导学生,让他们了解行动导向教学的优势,转变学习习惯并配合教师完成任务,教师教学中要适度进行信息收集及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产生默契,鼓励学生,引领他们适应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对进步予以表扬和鼓励,同时还要严格要求。

在美国,职业教育机电类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绝大多数都有相关企业的工作经历,而且是具有一定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被聘教师的课注重实践环节,基本上是进行案例教学,通过实例渗透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行业的新发展、新动态和新问题及时出现在课堂上,实用性很强。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美国的机电类专业教育也优于我国目前的整体水平。由此可见,重视教师队伍实践操作能力是高职教育课程设置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实际操作能力亟待提高。教师在积极参加学校培训的同时,还应在工作之余加强对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在教学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在研究问题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教师要经常深入生产一线,了解机电类专业各岗位的工作流程,掌握各流程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这样教学内容才能紧跟市场变化不断更新,教学才会与工作实际相吻合。通过实践锻炼,教师会提高专业能力,成为学生佩服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且树立极高的威信。

尽管实施行动导向教学遇到了一些困难,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行动导向教学凸显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宗旨,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开发,无疑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如何真正让行动导向的教学落实到位,有效贯彻实施,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丰富、探索和创新。

(三)要加强实践教学建设

1.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手段。要降低高职机电专业理论教学的深度和难度,加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大幅度增加高职机电专业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机电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包括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训练以及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需的技能,要不断充实实践教学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大量增加与生产岗位相近的实际操作性实训,减少传统教学中的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项目,使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综合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应用及操作能力。高职教育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毕业生直接面对生产和管理第一线,工作中担负着将他人的科研成果转化成具体的产品,或将高等技术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基本任务。在教学中,要采用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在校内车间进行实训、模拟操作训练,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等形式。

实践教学实训基地是对机电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岗位群基本技能的模拟实操培训,高职机电专业实践教学实习基地是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训练的场所,虽然二者侧重点不同,但是它们相互配合、相互补充,达到全面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

高职机电专业实训基地不但可以为在校高职学生提供学习基本技能的机会,而且能够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为社会提供多维服务。实训基地能满足教学、实训、技能鉴定、培训、技能竞赛以及生产技术服务的要求。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应以服务学校为主,又是能与工业园以及行业共享的,特色鲜明,技术先进,集专业教学改革、实训、技能鉴定、培训、技能竞赛以及生产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示范性实训基地。除了政府的投资外,高职院校还要拓宽思路,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在确保实训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设成本。

2.行动导向课程的企业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真实的社会实践及工作环境,来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企业教学是行动导向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是与课堂教学相联系的教学形式。企业教学可以采用和学校教学相同的组织形式,但企业教学又要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作用。企业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学生对部分专业理论知识很难清晰、透彻地理解,到企业现场结合实际操作,体验真实的生产和工作环境,能形象地理解知识,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组织现场教学时要明确教学目的。现场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完成的任务,完成任务所需的相关知识、技能、工具、时间、环境、卫生和安全保障等必须明确。教师、学生及参与教学人员都要清楚。现场教学的课前准备要充分,引导学生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教学中要重视现场指导。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多角度感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结合理论知识,深化学生的理性认识,以学生动手操作为重要途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必要的及时总结。

四、机电专业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及案例

(一)机电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使用步骤

1.确定课题。小组讨论,领会练习的内容、要点和教学目标,写出课题的工作原理过程和功能介绍,分配小组各成员的具体任务。

2.制订计划。先规划大目标,再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把目标细化为多个子任务,时间节点上要明确哪组学生在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事情。

3.实施计划,完成任务。此步骤为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划分小组,组内协作,完成任务,形成作品。

4.结果评估,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讨论,师生评估作品,找出规律特点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二)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

案例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之一,避免了传统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弊端。项目教学法指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行动导向教学的所有要求几乎都能在项目教学法中得到满足。其中,项目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出现。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能得到一个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通过项目工作进行学习的含义,提供多层次和深入的学习效果。项目教学法目的是促进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这就要求教师要“放权”,保证学生在教学实施的各个阶段都是独立、主动的,教师的行为局限在准备和收尾阶段,而不是在教学过程之中。如下教学案例:

1.项目确定及实施。总目标:拆卸一台旧的机床。子目标:(1)为什么拆卸?拆卸下来的材料如何处理?机床的结构是什么?(2)不同的部分如何拆?垃圾如何处理?文件如何整理?(3)有没有可以利用的零部件?要求:学生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实现方法和手段。学生要制订详细的计划,通过查阅资料和咨询专业人士获取相关的信息。划分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任务(共4天):第一天,各小组制订详细的项目计划,明确一步一步如何实施;第二天,查阅资料,与专家交流,并修订实施计划;第三天,各小组完成任务;第四天,结果整理、汇报、评估。

第5篇

论文摘要:通过行动导向与设计导向职教思想的对比分析,说明行动导向与设计导向是两个有着内在逻辑联系的板块,设计导向是指导性的教学思想,而行动导向是操作性的教学实施。

德国职业教育学家劳耐尔于1985年提出了“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其基本内容是在社会发展和生产中,技术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采用相同的技术和不同的劳动组织方式,对生产力的促进程度可能完全不同。通过不同的生产组织,可以使技术按照不同的模式发展,即人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设计”技术的发展道路。这一思想反映在职业教育中,就是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技术适应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应对能力,本着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负责的态度,参与设计和创造未来的劳动世界。

“行动导向”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出现的职业教育教学论思潮,与认知学习有紧密联系,其目的都是探讨认知结构与个体活动问的关系。但行动导向强调以人为本,认为人是不断优化和自我负责的,并能在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进行批判性地自我反馈,学习不再是外部控制,而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在现代职业教育中,行动导向学习的目标是获得职业能力。其特点是:教学内容与职业实践尤其是工作过程紧密相关;学生自己组织学习;强调合作和交流;多形式教学方法交替使用;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指导者。

通过对比行动导向与设计导向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可以看出,这二者之问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那么这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又在何处呢?在1986年由heidegger和rauner发起、以“对工作和技术的设计——职教育的目标”为题的职业教育高校论坛会上koch提出了一个颇富挑衅的问题:“行动能力与设计能力,到底是前者代替后者,还是后者代替前者,抑或是二者相互补充共同发展”。WWW.133229.COM针对这一问题,他对这两者的三种命运依次进行了评论,最终坚决地表明,尽管这个论坛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关注设计能力,但他并不认为设计能力是行动能力的替代品。他的理由是:

1.企业中的员工是否能真正参与到工作与技术的设计之中并不取决于他们是否具备设计能力,因为在现实情况中,他们的设计机会是由企业利益的代表机构决定的,而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

2.所谓的“设计”只有在具备很强的专业能力时才能成为可能,它的水平和难度高于行动能力。

3.在职业教育中很难确定所谓培养设计能力的“设计型任务”,因为这种任务不仅必须代表典型的职业工作,还必须适用于所有学徒的培养。

koch提出的这一颇具挑衅的问题以及他论证“设计导向”不能代替“行动导向”时所陈述的若干理由都或多或少地提出了设计导向职教思想的不足之处,它与当时在教学过程中备受推崇的“行动导向法”相比还存在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然而,其他职业教育学家却为这二者的异同与相互关系给出了别样的诠释。

首先heidegger在批判与反思的基础上提出,“设计”体现了对“行动”调节原则。虽然roth所提出的“青年应该通过批判性思考获得的行动能力”这一思想在当时的背景下较好地反映了人们追求“全面行动能力”的愿望,但是后来很多从事职业教育的相关人员却用“独立计划、实施和检查一个工作项目”来描述行动能力,而使行动导向在作为培养适应能力时就陷入了一种危险境地。所以heidegger进一步指出,行动导向应该作为一种方法继续推动,最终发展成设计导向,因为设计导向正是“职业教与学”在教育法上的应然要求。接着,loss和rauner在肯定技术设计以及社会设计对于每一个人都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上(尤其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技术以及全球化和国际化进程加快的现在社会中)提出了设计能力所涉及的能力更广泛,并且有些能力是促进行动能力发展所不能涵盖的。另外,他们提出设计能力培养的应该“工作过程”中进行,“设计型任务”应该有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或工程师、职业教育专家、职业学校的教师们,从技术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共同确定。

其次,heidegger、adolph、laske、adocpst包括kmk都认为职业教育必须超越在专业方面的培洲。它除了要赋予学生由职业教育学家rothtrias提到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自我能力”中所体现出的职业外,还应该促进学生的职业成熟,即让职业教育及其培养的对象学生“怎样能变得更好”。所以他们在研究“职业教育教学法”时提出:“设计导向”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扩展,用丰富的想象力去发现新的解决办法,并尽可能地进行尝试,以使学生在职业培训过程中培养个性,并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张扬个性。对于这些观点,行动导向与设计导向是达成一致的,并且后者是一种更大范围内的“扩展”,其中包括学生施展空间的扩展、自主性的扩展、思维的扩展等。

第6篇

一、教师观念的改变

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任何课程的教学肯定都是由某些教学观念指导的,因此如果没有和我们现在的时代适应的教学观念,肯定老师们也就不能按照时代需要进行教学。当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处于全面推广阶段,但是在推广的过程中大家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例如,有一些教师很难将教学观念转变过来。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将教师们的落后的教学观念转变过来呢,就成为当前所有学校面临的首要的问题。要想进行行动导向教学的真正改革,其核心人物是教师,故教师观念的创新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材的改革

教材是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的基本保证,教材不仅是教学的基本工具,同时还要体现出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教材编写的好坏从一定角度反映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我们现在教学中用的教材基本上是按照学科要求编写的,因此很难按现有教材组织教学,进行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因此,要想真正进行行动导向教学改革,高职院校的教材就必须在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同时,教材的编写也一定要符合我们现在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要紧紧围绕“以就业为导向”这个重点,遵照“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适时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要摒弃传统的教材编写模式。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

如今我们采用的大部分的的教学模式都比较陈旧,根本没有办法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虽然我们一直在提倡教师上课的时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尽量能让所教的内容能够讲的更加直观,使课堂上的信息量能够加大,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但是,教与学的关系还是“你教我学”,所不同的只是将教材上的内容敲到了计算机里,用大屏幕展示给学生,学生们还是没有成为课堂上的主体,仍然是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无论学生获取的知识还是信息的渠道都只能来自于课堂上的教师,但是教师却不能将学生们需要的所有的知识教给学生。我们的学生现在需要的是懂得怎么学习,怎么通过网络、书籍等信息渠道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现有的高职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内容,采用行动导向教学,可以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学生入校开始的所有课程的学习最好都是以行动为导向的。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行动中学习,行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全部内容,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组织、辅导、启发等,真正的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四、考试模式的改变

在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使得所用教材、教学模式、课程设计以及授课方法都发生了改变的同时,我们的考试模式也应该有所变化。到底什么样的考试模式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能够真正适应职业院校的学生,真正能知道学生学到什么程度,是本篇论文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说通过考试我们才能知道学生会了些什么,所以在教学中考试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在考试方式的选取上应该坚持以下四点:

1.坚持考计算机基本操作为主,考计算机原理知识为辅。学习计算机的目的除了掌握一些计算机文化基础外,主要的目的是学会如何使用计算机,我们只能通过实践操作的考试才能很好的检验学生掌握的程度。

2.坚持分散考试为主,集中考试为辅。任何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都需要有一个过程,绝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提高得了的,因此为了能够督促学生在平时多练习,在考核的时候应该将重点放在平时的考核中,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

第7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 中职学校 实训 成绩评价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21-03

一、传统实训成绩评价存在的主要弊端

众所周知,学生实训成绩评价是实训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师实践教学的水平和成果,检验了学生的实操能力。良好的评价体系具有激励、调节、诊断、管理和发展的功能,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基础,是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能否对学生做出正确、客观、科学的评价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作为一位长期从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实训管理的老师,我发现传统的实训成绩评价方式存在较大的弊端,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评价内容片面,方法单一,重视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的考核,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二)评价主体单一,评价的主客体不平等,基本上以老师评价为主,缺乏学生自评和互评等方式,尚未形成多元评价体系。

(三)突出评价的诊断功能,忽视评价的反馈、激励、调节和发展等功能。

(四)评价过分关注的是学生的共性发展,忽视了个性发展,不能兼顾学习过程和综合素质的发展,评价过程和实训过程有一定程度的脱节。

(五)对于学生的实训成绩评价研究的重点主要局限在评价形式的改变和考核形式的多样性上,尚未建立起一种比较容易操作的量化评价方法。

二、实训成绩评价体系的组成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各种以才干为本的教学方法的统称。它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培育学生行为才干为目的,在教师的行动引导下,经过多种不定型的活动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兴味,使学生自动运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整个实施过程包括六个阶段:信息收集阶段、独立制定工作计划阶段、决定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评价阶段。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反映和体现。

学生实训成绩评价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学校实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实训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在机械专业实训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学生除了提高实操能力以外,还全面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近几年来,随着大专院校的扩招,中职学生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若采用传统的成绩评价方法效果显然不好。因此,本人认为,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以学生实训成绩为核心的单一的静态评价方式,构建一种以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的动态评价方式,通过效果评价、能力评价、质量评价和创新设计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这样老师不仅注重学生实训结果的评价,更主要的是注重整个实训过程评价,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具体评价方式如下所述:

(一)效果评价

实训结束后,每位学生以不记名的方式填写实训效果测评表(见表1),然后小组讨论并填写测评表,主要用于测评学校和老师的实训工作情况。学生对实训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学校的实训管理制度、实训内容的安排、老师的工作态度、实训的收获程

度等十个方面的内容。虽然效果评价主要是对学校和老师的评价,但从中可以反映学生对实训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学校和老师可以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实训组织过程是否科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为今后的实训工作开展提供科学依据。老师根据小组的测评表给予客观的评分,满分为10分,原则上从5分起评。

表1 实训效果学生测评表

(二)能力评价

能力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个性发展、职业能力等多个方面,主要考核学生的查阅资料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十个方面(见表2),由学生自评、小组测评和老师测评三项组成,其中学生自评和小组测评各占40%,老师测评占20%,体现了在评价环节中遵从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学生自评主要是学生根据自己在实训中的表现与收获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能力,达到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小组互评由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针对每位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遵章守纪、团结协作、实训参与度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老师测评是指由实训老师对每位学生在实训全程中的遵章守纪、学习态度、操作规范、安全文明生产、团结协作及设备的维护保养等方面进行全程的客观评价。

表2 学生综合能力评价表

(三)质量评价

质量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对零件(作品)加工质量等方面的掌握、控制、协调能力。主要包括学生自测和老师检测两大项,其中学生自测占40%,老师检测占60%,以老师检测为主体。例如在模具数控加工实训中,我们把质量评价细化为CAD、CAM、数控仿真、数控加工和工件质量等五个方面(见表3、4)。实训成绩的高低并不是最主要的,而更重要的是从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老师也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肯定成绩,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表3 CAM绘图考试评分表

表4 数控铣床实操考试评分表

(四)创新设计

为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在布置实训任务时,我们便安排了创新设计内容。要求每位学生结合实训任务,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自由想象、自己设计、独立制作一个零件(作品),在经验交流环节时展示。老师根据学生的方案和作品进行评价,满分为10分,并以附加分的形式计入总成绩中。

(五)总体评价

在完成上述评价后老师根据一定的权重比例,对学生进行总体评价(见表5)。其中效果评价占10%,能力评价占40%,质量评价占50%,最后的总评成绩即为学生的实训成绩。

表5 学生实训成绩总体评价表

注:上述五个表格均为简化版本,与实际表格有一定的区别,仅供参考。

三、实训成绩评价应用实例

下面我就以模具数控加工实训为例,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法来阐述学生实训成绩评价的具体应用:

模具数控加工的实训是在第四学期进行的,下面是此次的实训任务书。

(一)信息收集阶段:应该学习或准备的新知识

学生通过前三个学期的车工、钳工、铣工等工种的实训,能熟练操作普通车床、铣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等;而且通过学习Autocad、Mastercam等软件,基本可以熟练完成旋钮开关曲面模型的绘制和刀具路径编制等工作。

要完成旋钮开关凸模的加工,大致需四个步骤:曲面造型、刀具路径编制、程序后处理、实体加工等。其中前三步是在计算机中利用Mastercam软件完成,最后一步是在数控铣床中完成。为保证加工的顺利进行和提高工件质量,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我们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加工,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并可通过检测零件质量来合理修改工艺参数。

(二)独立制定工作计划阶段:该如何做?

根据加工零件图,各小组分组讨论,对零件进行结构分析,确定零件加工工艺、工量刃具和设备等。老师应深入到各小组中,仔细倾听学生的讨论,帮助学生确定合理的、可实施的计划。但老师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应以学生为中心,不要随意否定学生的想法,只要不出现原则性的错误即可。

(三)决定阶段:确定加工加工工具和程序

各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确定出可实施的计划后,先按实训任务书的要求查找资料,分组讨论,详细确定每个加工步骤,并由小组长向老师汇报。例如某小组确定的加工方案为:

实体造型曲面造型曲面粗加工曲面精加工程序后处理程序传输分中对刀数控加工

(四)实施阶段:加工零件

零件的加工过程由学生独立完成,如果遇到新的技能问题应由老师另外提供帮助,但不一定采用授课的形式。当老师发现学生操作机床存在一定问题以至可能引发意外事故时,必须及时制止。

(五)检查阶段:零件合格否?

学生在加工过程中和加工结束后,应参照评分表独立地评价自己的零件质量。在计划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检查,以便能及时纠正错误和提高零件质量。一般情况下,首先由学生自己检查,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复查,最后才由老师进行检查。

(六)评价阶段:学生的综合能力怎样?

学生检查完毕上交零件,按实训成绩评价体系的要求,老师和学生完成各方面的评价,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结束语

通过一年来在我校模具、数控等专业的实践证明,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组织实训,并在学生实训成绩评价中采用效果评价、能力评价、质量评价和创新设计相结合的方式来综合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知识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不仅可以准确反映实训效果,全面评价学生综合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对实践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然而,学生实训成绩评价是一个关乎学校、老师、学生、家庭、社会的多主体的动态系统,如何将企业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纳入到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中,如何保证评价的合理性、有效性、公平性等诸多问题,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发挥其独特优势,为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德国职业教育与教学法 珠海市工业学校 霍晓光、张中洲主编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评价方式的探索 湖北省自动化工程学校 明兴

[3]中职机械类实训评价体系的构建 机械人liuchengzh@126 博主论文

[4]项目化课程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创新研究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姚芳等

[5]谈中职学校学生成绩评价模式的改革 九江市科技中专 万发炎

[6]如何在金工实习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中职教学资源网 郜社江

第8篇

本文主要对德国职教师资职前培养体系的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我国目前职教师资培养的现状作了分析。在借鉴德国先进的培养经验基础上,提出如何提高我国职教师资培养的新对策。

【关键词】

职教师资;职前培养;对比

一、前言

目前,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尤其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急剧扩大,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呈直线上升。职业教育培养的社会急需性人才,为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将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培养。高职院校得到迅猛发展,办学规模、招生人数迅速扩大,高等职业教育遇到了百年难得的发展盛世。但这并不意味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将变得畅通无阻,职教师资的整体素质成了制约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软肋。本文以德国的职教师资职前培养为对象,并将其与我国职教师资职前培养进行比较、分析、研究。

二、德国职教师资职前培养体系的特点

(一)完善的培养体系

在德国,职业教师是一种独立的、专门化程度的职业,已经形成了系统化的从本科到硕士,甚至是到博士生培养的专业设置。本、硕阶段的培养目标虽各有侧重,但可以很好地实现对接。课程设置前后连贯、相辅相成。另外,在德国提倡不同机构、不同部门合作来共同培养职业教师。如:大学阶段校际之间的合作培养、教师进修学院和职业学院之间的合作培养等。大学阶段的学习与两年的预备实习阶段、两次国家考试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并且整个过程要求十分严格。整个流程下来学生既学到了相关理论知识,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充分保证了预备教师已具备了作为一名职校教师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了大批既懂专业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人才。

(二)对专业教学法的高度重视

在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体系中,无论哪个阶段都非常重视教师对专业教学法的学习。在大学学习中,无论是本科阶段还是硕士阶段均设置了专业教学法模块,在硕士阶段学生还需要进行专业实践,以期加强对专业教学法的理解及实践运用能力。在教师的预备实习阶段,实习教师需在教师进修学院学习高达140-280学时的专业教学法。另外如果在职教师想要获得一门新的专业的授课资格,对于专业教学法方面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专业教学法的学习,教师更加清楚地知道如何才能将专业知识最好的传授给学生,以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而在我国对专业教学法的研究尚十分缺乏。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充分运用

从根本上讲,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就是一种以“行动为导向”的教育,对职教师资的培养过程同样也体现了这一点。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通过对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和媒体等因素的重组,创设师生互动交往的教学情景,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过程,这个过程期望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发生变化,从而适应工作行为。在德国,遵循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思想而发展的教学技术并且经常使用的有下列几种: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模拟、案例研究、角色扮演、引导课文等。这些教学技术均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

(四)强有效的政策、法律支持

德国的职业教育不但有宏观的国家发展政策,而且有一整套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切实的保障。联邦德国的职业教育之所以在健康有序地发展,关键在于国家制定了一整套内容丰富、相互衔接、便于操作的职业法规体系,使整个职业教育界和企业界都有法可依。如:1981年颁布的《职业教育促进法》对1969年的《职业教育法》进行了补充与完善。2005年以来,德国政府通过了一系列新的职业教育法案,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职业训练法》、《联邦职业教育保障法》,确保“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正常运行。值得指出的是,国家对于实施教师培训的企业给予了相当的优惠政策,由此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参与到职教师资的培训体系中来。

(五)职校教师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德国在对职教师资提出多方面的高要求的同时,非常重视教师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的提高。德国职业学校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优厚的工资待遇。联邦政府规定,教师是国家公职人员,与政府官员享有同等的社会地位,不受解雇的威胁,并享有免缴劳动险费等权利。

三、中国职教师资职前培养现状

(一)培养职教师资的高等院校明显偏少

从当前职教师资培养的实践来看,“院校培养”成为职前职教师资培养的主要路径。这些院校包括独立设置的职技高师院校、一部分综合大学、普通师范大学以及一些工科院校。目前,全国共有此类院校40所左右,其中普通高校承担职教师资培养工作的大约32所,独立设置的职技高师类院校8所。仅从数量上来看,培养职教师资的院校数量明显偏少。目前全国有普通高等学校1100多所,其中普通师范院校140多所,涉及职教师资的院校有40所左右,且其中只有8所独立设置的、专门以职教师资培养为己任的职技高师院校。但8所院校与140所院校之间的比例悬殊过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培养职教师资的院校数明显处于弱势。

(二)职教师资培养院校的职教师资培养能力非常有限

按当前数据测算,独立设置的、专门培养职教师资的八所职技高师院校年均培养职教师资数量非常有限。近十年来,职技高师院校大多将学校发展定位于综合性、应用性大学,以培养职教师资和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这也就意味着,即使是这8所职技高师院校,职教师资培养也仅是其人才培养的一部分。以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为例,该校整个“十一五”期间,一共毕业全日制师范本科生3459名,即使是“十二五”期间,也仅计划在本科职教师范专业每年招生600人左右,在校生保持在2400人规模。同样,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作为职教师资培养的领头羊,其“十二五”期间计划本科生在校生数量达到15000人,并且计划实现毕业生中的60%到中高职任教,以此数据测算的话,每年为中高职输送的毕业生也仅为2500人左右。其次,与独立设置的职技高师院校相比,普通高校对职教师资的培养能力更为有限。

(三)职教师资培养院校的发展困境

1.这些困境既有来自院校外部的政策和制度缺失、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和经费投入和运行机制)不畅等原因,也有来自职技高师院校内部自身发展的“迷惘”和种种缺失。如何保持职技高师原有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特色,如何处理好培养职教师资与其它应用型专业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关系,是这些职技高师院校必须面对和需要重新考量的问题。当然,由此引发的职技高师院校“师范性”弱化、特别是职教师范性弱化的现象值得警醒,从最近几年用人单位反馈毕业生“师范能力”不强这一现象可窥见一斑。

2.普通高校(一些综合大学、普通师范大学以及一些工科院校)在培养职教师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尴尬与特色缺失。尽管从统计数据上看,30多所普通高校作为职前职教师资培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在特定历史阶段职教师资数量缺乏的问题,但10多年的师资培养实践却日益暴露出这种师资培养路径的种种尴尬:首先,封闭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边缘化的尴尬处境与政策初衷相背离。许多综合性大学并未将其大学的优质资源、原有的人才培养特色融于职教师资的培养,而大多采用重新组织一批人员、成立独立的院系、以一种近乎“封闭”的方式来介入职教师资的培养,显然,这种“重起炉灶式”的师资培养模式,一方面缺失了厚重的根基和职教师资培养经验、另一方面还因缺失了学校领导的重视而在学校中被边缘化。

四、借鉴德国职教师资培养经验,提出我国职教师资培养新对策

(一)加强职教师资培养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职教教师培养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也是保证职教教师培养质量的关键性环节,更是保证职教教师法律地位的根本性举措。截止到目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职业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都为我国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职教教师培训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但是对于职业教育过程有些关键性问题还没有具体落实,比如职教教师培养的问题,没有从法律层面上来确立职教教师的地位。此外,对于职教教师的准入资格也没有明确的法律层面的规定,对于职教教师入职以后的培训、考核以及晋升等都没有法律层面明确的规定。因此,要发展职业教育就必须从法律层面对职教教师进行制度化的规定,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提供法律层面的保障。

(二)完善职教师资培养院校与社会各界的协作对话机制

成立由各级教育部门、各级劳动部门、产业部门、培养单位以及职业院校共同组成的跨部门职教师资培养“圆桌会议”,组建职教师资培养的常态化合作机制。跨部门圆桌会议要形成固定机制,即与会人员固定,与会时间固定,主要职责是对职教师资培养进行规划、推动职教师资培养项目的开展、协调跨部门关系并整合资源。

(三)加强投入,提升职教师资培养单位的基础能力建设

一方面,通过加大投入,在教育经费总投入中设立专项资金,围绕职教师资培养单位的基础能力建设提供服务。建立和优化培养单位的实习、实训设施,筹建职教师资培养的专门实验实训中心。另一方面,建立国家级的职教师资培养信息数据中心,为职教师资培养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动态的信息共享。

(四)改善职教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

在我国,职教教师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待遇较差,因此,要提高师资力量就必须切实关注职教教师的切身利益。各级政府部门要为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切实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用优厚的待遇吸引优秀的人才从事职业教育,最大限度地激活职业学校教师潜在的价值,确保师资的稳定性和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利侠.行为导向教学法的运用[J].西部大开放(中旬刊),2010,(2):184184

[2]杨柳.德国“双元制”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8

[3]江苏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发挥基地优势,服务职业教育――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基地“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EB/OL]

第9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德国工业高度发展,企业需要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来担任一线的主管,开始举办双元制职业学院。德国双元制职业学院仅设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巴登符腾堡州、图林根州、萨克森州、柏林州。双元制职业学院主要招收文理高中毕业生,学生与企业签订用工合同,企业将学生送入双元制职业学院学习,学制3年,共6学期,实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3+3”人才培养模式,即每个学期在学院理论学习3个月、在企业实践学习3个月,交替进行,修满学分毕业颁发本科文凭,授学士学位。同时,职业学院还与应用科技大学、研究性大学合作培养在职硕士,学制2年,主要开设在职MBA专业,也设有商业管理、经济管理、健康管理、体育管理、IT管理等专业方向。主讲教师由教授担任,教授任职资格要求高,需要博士毕业,在企业工作5年以上,才有资格应聘双元制职业学院教授职务。

一、德国曼海姆双元制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曼海姆双元制职业学院位于德国职业教育发展最早最好的巴登符腾堡州,学院建于1974年,现有在校生5500人,学院与2000多个企业有合作关系。学院设有2个二级学院,即经济学院、技术学院;二级学院设有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

1.曼海姆双元制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特点。在德国由州文化教育部制订人才培养框架教学计划,各双元制职业学院制订人才培养实施教学计划,接受全国高校评估委员会和州高校专业委员会的评估。曼海姆双元制职业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方面突出与经济社会发展、企业技术创新和职业能力要求的高度结合,具有如下特点:(1)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结合的一致性。学院不论是专业设置还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都充分考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趋势。如在丹麦召开的联合国“哥本哈根会议”刚刚结束,学院就根据未来世界对环境保护的要求重新修订和开发“环境保护”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2)与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趋势的同步性。学院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考虑企业技术工艺创新的发展要求,并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其发展趋势对员工素质和能力的新要求作为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如根据企业自动化生产线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要求,学院对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新修订,以适应企业技术创新对人才培养的需要。(3)与职业岗位核心能力要求的针对性。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高度重视核心能力培养,注重采用行动导向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依据行业、企业对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适应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2.曼海姆双元制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的招生与就业。学院主要招收文理高中毕业生,招生人数由企业决定,企业每年送去培训学生人数视企业规模而不同,一般来说经济发展好,学生人数增加,但在近年金融危机的条件下,一些企业借机储备人才仍然增加送去培训的学生数。学生需与企业签订用工合同,企业支付学生工资和部分学费,学费为500欧元/学期,企业将学徒送入双元制职业学院学习,按工学交替模式培养;学制3年,共6学期。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为研发部门和车间工程师岗位,有80%的学生毕业即就业,有70%的毕业生会留在原企业,有8%的毕业生会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有7%的毕业生会重新找工作。

3.曼海姆双元制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和构建。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是德国培养企业生产一线技术管理人员(即工程师)的主要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内容是以政府在政策、法律以及经费等方面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学院配合实施人才培养的一种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这就决定了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主要是校企合作,以企业实践为主。

曼海姆双元制职业学院实行“3+3”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学院理论学习3个月,在企业实践学习3个月,交替进行,3年共6学期,最后3个月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理论课教学计划由学院负责制订,实践课教学计划由企业负责制订,最后由校企合作委员会审定。基础课程标准由学院教授共同讨论制定,专业课程标准由学院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主讲教师由教授担任,教授配有学术助理协助教学科研工作,教学通常采用讲授教学法、互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由企业和学院各派一名导师担任。课程考试方法多样,有理论、实践、实习、讨论等方法;考试规则严格,课程考试不及格,允许补考一次,补考不及格退学,不许重修,不毕业率为5%左右。

4.曼海姆双元制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与实施。曼海姆双元制职业学院在实施人才培养中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学习领域”“行动导向”和“项目课程”等教学活动。“学习领域”是为学院教学而制定的行动领域,是一个学习目标描述的主题学习单元。它由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总量给定的学习时间三部分构成。“行动导向”是以职业行为为导向的教学。它以对职业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职业情景为教学的参照系,遵循“为行动而学习”的原则,以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为主体,行动构成学习的起点,行动要求学生尽可能自己独立计划、独立实施、独立检查、独立修正和独立评价,行动要求教师尽可能引导学生自我实施和自我反思。“项目课程”是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完成整体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项目课程的开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逻辑主线开发,以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六个过程进行组织。项目课程的基本特征是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目标。

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评价与考核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考察每个学生在各项目开展中的参与程度、所起作用等,同时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的评价和考核。评价的原则是开放式和多样化相结合的,注重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相结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启发兴趣,体验成功,培养热爱专业、勇于创新、乐于实践等的综合素质。

5.曼海姆双元制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与条件。德国职业教育有一支适应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具有高水平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曼海姆双元制职业学院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公务员待遇,教师中有教授和教授助理等技术职务,教授聘任的基本条件是具有博士学位,五年以上企业工作实践经历。学院注重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科研开发和实践指导能力。在实习实训条件方面,双元制职业学院学生实习实践的主要场所是企业。学院高度重视模拟仿真实训条件的建设,组织教师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甚至虚拟公司。

二、德国曼海姆双元制职业学院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的特色

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一种具有强烈经济行为和企业行为的教育形式,本质是企业学徒工职业培训,而非单纯的学校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不仅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组织形式和两个办学地点的紧密联系,还是两个法律体系在两级政府间的协调统一。曼海姆双元制职业学院的主要特色是:一是德国双元制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企业设备岗位操作人员,即操作工;而德国曼海姆双元制职业学院培养企业一线技术管理人员,即工程师。二是德国曼海姆双元制职业学院构建“3+3”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的双向联动使人才培养机制得以顺利实施。三是德国曼海姆双元制职业学院采用行动导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四是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而且是一种政府在政策、法律及经费方面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学院配合实施的一种教育体制。

三、绵阳职业技术学院“3+3”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与探索

分析研究认为,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学院“3+3”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通过校企合作的双向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使得学校与企业紧密地结合起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共同培养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正在建设中央财政支持的材料工程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等三个国家示范专业,学院大力开展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基于工作过程或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实施工学结合的“2+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2”即两个学年在校内学习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实施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个课程体系、全面推行“双证制”;“0.5”即主要进行校内外专业实习实训、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开设综合素质选修课及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0.5”即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半年。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基础理论、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利于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实用人才。

学院先在国家示范专业中的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水泥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进行试点,推行“3+3”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方案。学院已初步与绵阳水泥公司达成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意向,在2010级的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水泥方向)新生中安排一个班与绵阳水泥公司共同定向培养,学生一进校就与公司签订用人合同,公司与学生各支付50%的学费,公司支助学生生活费补贴;实施“3+3”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方案,即3个月在学院理论学习,3个月在公司实践学习,交替进行,最后3个月在企业顶岗实习,并开展毕业设计,学生毕业后到绵阳水泥公司就业。另外,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与四川长虹电子有限公司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方案也在商讨中。

第10篇

【关键词】类复式 分区 协作 补差 帮辅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023-02

引言:在信息化教学迅速发展的形势下, 世界大学城云平台正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在云平台辅助教学中,自主学习活动是核心内容。探讨云平台教学环境下针对《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自主学习的途径及方法,实现对专业课程随时、随地、随意进行的自由学习及交流互动、辅导答疑和在线测评等活动,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提供有价值的专业课程自主学习策略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专业应用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PLC教学实施过程遇到的困难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目前在高职院校应用最普遍的也较为成功的一种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选择源于企业岗位典型项目为载体,以岗位职业技能标准为参照系,按照工作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的六个步骤为咨询、计划 、决策 、实施 、检查、评估 。在行动导向法实施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主要起指导与引导作用。从收集信息、制定计划,选择方案,实现目标,反馈信息的评价成果,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的每个环节,既了解总体又清楚细节,教师负责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宽松环境 。

但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过程往往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如主体的整体素质差异、知识基础差异、行为能力的差异等,致使实施过程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仍有相当部分学生不能完成任务。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怎样结合主体实际,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自主学习兴趣,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

二、云平台自主学习实践活动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发展自身主体性的学习活动。

世界大学城“云平台”,是利用计算机、移动通讯等工具通过网络终端平台共享教学视频、课件、微课、MOOC等学习资源,实现随时、随地、随意进行的自由学习及交流互动、辅导答疑和在线测评等活动。本文是借助于世界大学城云平台,选择《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开展高职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活动,探索高职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 探求自由化、个性化及多元化的学习途径和方法,探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三、云平台自主学习激励措施探索

1、营造云平台民主、和谐、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

根据罗斯杰的自由学习原则:学生各有其求知向上的潜在能力,只需设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就会学到他们所需要的一切。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营造云平台民主、和谐、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要想激励学生主动进入云平台学习,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情感上教师与学生要产生共鸣。作为一个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做到为人师表,要与学生建立起美好的师生关系,深厚的师生感情,与学生打成一片,交流思想,爱生如子,给学生以亲切、和谐的态度,使自己成为云平台和谐气氛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协调者,民主和谐的人际心理气氛是教学成功的保证。须知:心灵自由才有智慧产生,人格平等信息才好交流。这是激励学生云平台自主学习兴趣的基础。

2、突出主体作用,注重云平台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方法指导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尊重学习者的个别差异,重视兴趣、情感在学习中的价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灌输知识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现今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这是科学的教学理念。但在这种教学方式探讨的初期,我们看到学生依然在固定的时间学习统一的内容,依然是围着课本知识和教师的思维在转,而课余学习也是课堂学习模式的延续,学生从课堂到课外都缺乏学习的自主性。这说明先进理念并没有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造成了教学理念与实践的脱钩。所以,推进教育方式的改革,首先应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性,而不仅是理论的呐喊。允许学生之间存在差别,实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早在两千年前已经提出。我们的教育不是要培养出一个“模子”的学生。教学要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但是由于同学之间学习技能、自控能力及其它非智力的影响,会造成同学们在发展中出现较大的差异。应该看到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而这就要求教师在自主性学习中实行分类诱导,鼓励个体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内在潜能。因此,云平台教师的指导应因人而异,进行个性化的自学内容及学习方法引导,激发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兴趣。

3、云平台学习内容的激励性

学习内容是否对学生职业岗位具有实用价值,是否典型有趣 ,是取决于云平台自主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应结合职业岗位具体项目,并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选择激励性自主学习内容,并及时在云平台引导学生学习,与学生交流互动,辅导答疑,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长久、自愿、主动 、习惯性的进入云平台学习。

4、云平台课程资源信息化教学的激励性

利用教学视频、微课、MOOC、手机二维码等信息化教学形式,实现直观教学,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自由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掌握专业内容。

5、云平台学生之间协作学习的激励性

利用云平台建立班级学生讨论组,实现小组之间、个人之间的交流合作,讨论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让他们在协作中建立相互之间情感联络,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激励小组成员共同学习。

6、云平台教研苑下课程教研室的激励性

教师通过在云平台教研苑下,创建具体专业课程教研室,邀请任课班级全体学生参加该教研室,教师引导全部学生进入教研室进行学习、研讨,及时指导学生每次课后的自学内容及自学方法,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反馈,由此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优点,及时辅导并鼓励学生,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断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

四、结束语

目前,云平台自主学习正在实践中,对云平台自主学习的途径及方法,已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完善,还有待于课题组全体成员的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 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编写 张楚廷 主编

[2]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样的广 主编

[3] 云服务:百度百科,http:/

[4] 自主学习:百度百科,http:/

[5] 学习策略:百度百科,http:/

[6] 《云计算的发展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J] .当代教育 2011(1)

[7] 《云服务支持的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第11篇

论文摘要:影视节目制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针对这一课程的教学特点而使用强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影视创作实战能力是很有效果的。 

 

引言 

数字创意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最具生命力的朝阳产业之一。伴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创意产品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无论是精彩纷呈的电影银幕、权威的主流媒体、小巧的手机电视,还是体现个性的网络流影片,观众需要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而这个行业则需要越来越多兼具创意和技术的人才投身其中。 

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近年来许多高校都开办了影视传媒相关专业,针对专业特点,使用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能力为本位、以职业为导向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 

一、行为导向教学的含义及特征 

(一)行为导向教学的含义 

行为导向,又称实践导向,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新思潮。德国职教专家t·特拉姆对行为导向教学做了如下阐释:“行为导向是一种指导思想,培养学习者具备自我判断能力,懂行和负责的行为。它可视为主体得以持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以展现。”行为导向教学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相关职业的关键能力,成为多元化的复合型人才。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所起的作用往往是隐性的;而作为学的主体的学生的行为是活跃的显性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多以自主学习为主,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全程参与,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通过协作学习完成任务,解决相应问题。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行为导向教学的两个突出特点 

1.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在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学过程由学生全程参与,使学生成为整个教学的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予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有助于学生潜能的挖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发生了相应的变换,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咨询者或者指导者,虽然角色发生了变化,但是教师的作用依然是很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将提前已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并指导学生的探索。 

2.教学内容以提升能力为本位。这种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不能对其做过于简单化的处理。任务的真实性使得学生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使其具有主人翁感;任务本身又是整体性的,具有挑战性,解决了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奖励,因此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内部动机。由于任务具有必要的复杂性,因此比简化了的课堂环境更容易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此外,任务的多样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并且在完成任务中表达自己的知识。 

二、行为导向在影视创作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影视创作工作的特点 

影视创作是一项整体性的工作,它由许多子环节构成,创作时间和创作空间的跨度非常大,需要花费足够多的精力和时间;同时这项工作是一种集体创作,需要创作人员拥有团队协作、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完成一部优秀节目的创作。影视节目创作对创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需要综合运用策划、采访写作、摄像、照明、录音、后期剪辑、包装、美术、音乐等众多专业技能和人际沟通与交往、组织管理等综合素质。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具体实施环节 

1.合理的设计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提升关键能力。学生要想使自己的专业基础扎实,专业素养进一步提高,必须要深入生活,深入社会,进行认真的观察和思考,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因为作品创意的灵感来源于生活;教师通过布置相应的任务,学生接到学习任务之后分组进行策划、创作作品。教师给学生提供不同类型作品策划文案的基本格式、优秀作品的创作档案和相关专业技能学习的教程等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观看往届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实践花絮和国内外一些经典影视作品,并认真分析创作这些作品所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和基本创作技巧,让他们对这些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充满激情和渴望,以此,学生充分认识到影视创作的核心技能是由前期的策划、拍摄和后期的剪辑、配音配乐、字幕设计、包装、合成等技能组成,明确了完成作品创作需要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形成能力框架。 

2.转换教师的角色,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行为导向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育信息的传播者,而是变成教学中的咨询者和帮助者,在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由注重“教法”转变为注重“学法”。对于影视创作这个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来说,实践操作是很重要的,很多的问题只有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才会遇到,在学生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要适度,不要过早语言化,要让学生独立探索去解决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及时的成果展示与评价,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学生完成作品的创作,过程是艰辛的,进步是显著的,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评价。在学生完成作品创作后,我们都要指导学生开始策划并准备举办每年一届隆重的学生影视作品展暨颁奖盛典,院系领导老师同学和校内外媒体都十分关注和重视,通过成果展示,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并通过汇报和展播,既能广泛征集意见,又能通过活动的策划提高学生组织策划能力,同时扩大影响,也实现了教学环节形式的多样化、影响的品牌化。 

评价包括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学生互评时,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对上一组同学展示的成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问候、语音语速、目光交流、语言组织及逻辑性、成果内容评价、成果表现形式评价。教师评价内容包括:各小组陈述同学与评价同学的优点与不足;各组成果在内容上有哪些值得借鉴和需改善的地方;各组成果的表现形式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 

三、在影视创作教学中采用行为导向教学的优点 

(一)教学过程由学生全程参与,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从任务的制定,信息的采集、方案的编制与选择、目标的实施、结果的反馈到成果的最终展示与评价,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个具体的环节。这样学生既了解了任务的整体,又清楚每一具体环节的具体实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独立地获取信息、制订方案、作出决案并实施方案,最终进行成果的展示与评价,这样的全程参与并且独立地完成相关任务,有利于学生独立探索能力的形成。 

(二)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一个具体的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过程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其对所学知识表现出强烈的愿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大量优秀的影视作品,并认真分析创作这些作品所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和基本创作技巧,通过分析鉴赏作品,拓展学生的思维及想象力,开阔了学生的创作空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采用协作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现在的企事业单位在聘用人才的时候,非常注重所选员工是否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在影视创作课程教学中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时,通过布置任务,学生分组完成相关任务,同组成员间进行分工合作,例如有的成员可以收集素材以备创作使用,有的同学可以进行设计构思,有的同学可以进行素材处理,有的同学可以进行后期的的编辑,在创作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讨论,通过讨论使原来种意见相互矛盾、态度各有不同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最终通过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完成整个作品的创作,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四)弱化学科界限,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行为导向教学注重学生自己独立的完成任务。通常一个任务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先完成相应的子任务,在完成各项子任务的过程中,总是要涉及到多种多样的学科知识,例如每年一届的dv创作大赛,学生在进行影视创作的过程中,要征集剧本,修改剧本,这样就会涉及到许多剧本创作和文学相关的知识,在招募演员和寻求赞助的时候也锻炼了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在后期编辑的过程中会涉及到photoshop、illustrator、cooledit等图形图像处理和音频合成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这样就极大的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在影视创作教学过程中运用行为导向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也能够很快的适应相应的工作,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相应的解决,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 

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任务,在协作和讨论中达到对相关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行为导向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使他们满足社会的需要,成为社会相关产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立群.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陈建,刘剑,张红玉.行为导向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运用[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3]梁绍斌.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就业指导课教学中的运用[j].就业与创业,2009,(10):35. 

[4]李晋林.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j].当代传播,2008,(1):89. 

[5]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14-15. 

第12篇

(重庆市开县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 405400)

摘要:中职应用文地位重要,但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研究成果也较单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从教学现状出发找对策的研究;从教学方法理实一体化角度的研究;从教学实用性与专业针对性角度的研究;从多元化评价方式角度的研究;从写作兴趣培养角度的研究;从网络信息技术在应用文写作互动教学模式中运用角度的研究等。对中职应用文教学模式的整体性研究还不多见,缺乏从理论构架、模式设想、实际操作流程、教学内容、教师水平、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的完整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 :中职;应用文;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089-03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作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软肋——应用文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处在动皮毛而不动筋骨的状况,认为增加一些视频、一些案例就完成了改革,没有充分理解应用文写作能力对于中职生就业后在岗位后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应用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在于通过应用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并转化为今后岗位需求的写作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及运用能力。应用文教学历经多年实践,其理论体系和教学方法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运用,然而,时代的变迁、教学对象的变化、教育目标的改革,都对应用文教学提出了全面而具体的优化要求——应用文教学要与时俱进。目前针对中职应用文教学模式的研究还较为单薄,不成体系,不利于中职应用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因此,梳理现状可以有效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国内应用文教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教学现状出发找对策的研究

何玉梅在《中职应用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中,分析了学生、教师、课堂教学现状,并提出提高应用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实施策略:(1)充分认识应用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2)更新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3)更新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要动起来;(4)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例如,项目教学法、角色体验模拟法、挫折演示教学法、填补空白教学法等。她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重点寻求应用文教学课堂的开放,在教学内容上开放,要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充实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开放,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和探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使学生易于掌握知识;在教学空间上开放,教学不再局限在课室,应由课内向课处延伸,向社会延伸,向网络延伸。曲蕾在《试论中职学校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学》一文中,也从目前中职学校应用文写作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要求。

从教学方法理实一体化角度的研究

刘群秀在《教、学、做一体化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一文中从三个方面提出可供操作的方法:(1)出示任务,明确目标。(2)创设情境,展开任务:创设情境;角色讨论;明确理论;小组讨论;着手写作;小组点评;全班点评。(3)归纳总结,完善习作。陈超英在《中职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一文中,针对“教师机械地教,学生被动地学”提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进行了研究。王凯在硕士论文《中职应用文教学中的操作性模式研究》中,针对中职应用文“教学大纲不统一,教材、学时各自为政,缺乏规范、师生重视不够”等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思路,提出“操作性模式”:把公文写作教学放入创设性情境中,按照不同文种一定的固有结构模式,通过严格规范的课堂及生活写作训练,鼓励学生动手写、在写中学,最终构建以增强中职学生应用写作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堂教学模式。范志云在《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在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提出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方式。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适合于高职应用文写作课这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此文虽然是针对高职学生,但对于中职教学也大有启发。以上种种研究均强调了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的结合,注重以学生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周维维在硕士论文《图式理论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以图式理论为指导,首先分析了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总目标,并结合中职学生的起点能力,确立了教学目标序列,把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学习结果定义为广义的应用文文体图式习得。这一图式既表征应用文写作的陈述性知识,也同时表征应用文写作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在此基础上,依据认知心理学家关于促进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习得的过程和条件的研究,分析了当前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四种有效促进应用文文体图式习得的教学方法:文体教学法、范例分析法、深度仿写法和绘制图式法。最后进行实验验证,探讨了通过应用文文体图式习得提高中职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可行性。

从教学实用性与专业针对性角度的研究

刘曼华在《职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模式探新》一文中提出,要创新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模式,构建行动导向教学平台。一要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内容。在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中应融合创业教育,引入现代职场模拟情境,使学生在创业和公司运营过程中选择应用文文种,并解决相关问题,改变传统单向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同时应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吐故纳新,处理好应用文传统内容与现代职场内容的关系,渗透现代职场应用文写作的观点、概念和方法,为现代应用文写作教学适当地提供现代职场场景窗口和职场延伸发展的接口,以拓展课程内涵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获取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同时获得现代职场知识。二要创立模拟公司业务运营模块的教学模式。该文将应用文写作课程分为公司组建、公司形象设计、公司运营交流和创业活动总结等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各有特色,注重以活动带动教学,即为了模拟公司的运营活动,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按模块选择教学文种,改变教学内容,并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模块建设,模块化的、比较完整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平台需要不断努力,做大量细致的工作。三要营造校园应用文写作文化氛围。同时,他还提出应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评价模式。

合肥经济管理学校网站上的《我校应用文模块化教学改革》一文提出了模块化教学模式,即模块内部构成:案例导入——选用一些生活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例子作为模块的导入;知识梳理——对模块内的几种相近的应用文体加以比较;基本模式——用图表的形式展示每种应用文体的基本架构及该模块所列应用文体必须遵守的格式;例文参照——选择有时代特征、适合中职学生专业特点的典范应用文,作为学生临摹、观照的对象,加深学生对应用文体的感性认识;模块集训——多层次、多角度地对本模块的应用文体进行集中训练。此模式有生活案例,有知识构架,有示范,有训练,是目前较好的教学模式。

从写作兴趣培养角度的研究

陈啸峰在硕士论文《试论中职语文应用文写作有效教学》中,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和一般的学习规律,提出应以积极归因、赏识教育、成功体验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动机,以案例教学、教师“下水作文”、学生“伙伴作文”三种示范性写作展现应用文有效教学的具体方式,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生活化为策略,推动有效教学的深入,并对应用文写作传统讲授方式提出了知识简明化、讲授条理化、有意义教学、形式生动形象、注重时间管理五种最显实效的策略。上述四个方面的策略较为全面地提出了解决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方案。孙成环、申荣在《中职语文写作教学中需突出应用文训练》一文中提出,中职应用文教学要“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做到四个讲清,通过情境教学法、例文分析法、讲读结合、讲导结合、讲练结合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从多元化评价方式角度的研究

王晓红在《中职学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模式探究》一文中,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应用文教学及评价中的一些问题:(1)加强目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深入研究教材,依据专业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3)精心选择案例,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写作场景。(4)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演练中习作。(5)优化教学评价模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在《浅谈关于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探究》一文中也提出应根据学校特点,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刘曼华在《职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模式探新》一文中,提出真实性学生评价模式,认为将评价直接与学习的具体过程相关联,能够直接考量具体学习行为,改变传统的“一卷定成绩”的局面,考核形式也灵活多样,既有笔试,也有实训式考核,既有基础知识考核,也有应用能力考核,既有理论考核,也有实践考核,既有单独考核,也有团体合作考核,评价也不再是孤立的数字显示,还可以是可向教育者和公众展示的可观测的学习成果,如活动展示等。但文章未能从更具体的方面论述,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

从其他角度的研究

史立群在《网络信息技术在高职应用文写作互动教学模式中的运用》一文中,从三个方面谈论了网络信息交流技术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和人机互动的自学模式中的运用。刘斌在《谈谈提高中职应用文教学有效性的几种模式》一文中提出了导生授课模式。陈佳佳在《浅谈 PBL 学习模式在职校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提出PBL 学习,即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学习(problem basedle arning)。这是一种以问题为驱动力,以培养学习者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技巧以及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习模式,如重庆女子职业高级中学的“五环四步”教学模式:动员、诊断、能力训练、鉴定和反思,等等。

综上所述,中职应用文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是很多,而明确地针对中职应用文教学模式的整体性研究还不多见,主要是针对操作型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方面的研究,尚缺乏从理论构架、模式设想、实际操作流程、教学内容、教师水平、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的完整而系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何玉梅.中职应用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1-94.

[2]曲蕾.试论中职学校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学[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1):100.

[3]刘群秀.教、学、做一体化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J].职业,2013(1):31.

[4]陈超英.中职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J].语文学刊,2012(5):121.

[5]王凯.中职应用文教学中的操作性模式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9.

[6]范志云.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在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6):118-120.

[7]周维维.图式理论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1.

[8]刘曼华.职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模式探新[J].职业教育研究,2011(5):116-117.

[9]合肥经济管理学校.我校应用文模块化教学改革[EB/OL].http://gxsmjx.com/article/Wide-reform-1564.htm.

[10]陈啸峰.试论中职语文应用文写作有效教学[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11]孙成环,申荣.中职语文写作教学中需突出应用文训练[J].中等职业教育,2011(10):36-37.

[12]王晓红.中职学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中等职业教育,2012(35):12-14.

[13]史立群.网络信息技术在高职应用文写作互动教学模式中的运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2):98-99.

[14]刘斌.谈谈提高中职应用文教学有效性的几种模式[J].科教文汇,2009(7下旬):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