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0 11:47: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物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的教学,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从日常生活现象的感性认识、从生动直观的情景作为启发的切入点和引发点,通过引导、点拨等方式,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延伸和深入。如在 “探究环境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活动作出假设时,可以从日常生活现象进行启发:(1)冬天和夏天的食物,哪个季节的食物易变质、发霉?(2)雨天和干燥的天气,哪种气候条件下的食物会先发霉?(3)我们到超市买东西时,会发现很多食物是密封的,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学生很容易想到在温暖、潮湿、暴露于空气的食物易发霉,并由此作出这样的假设,霉菌适宜生活在温暖、潮湿、空气充足的环境中。在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得出上述结论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我们应如何保存好食品吗?这时,学生很快总结出保存食品的方法:低温、干燥、密封。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制造、优化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面或氛围来创设情景教学,使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它能够激发和推动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和情感活动。
从生活入手,如在《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发霉的面包、发馊的稀饭和变质的牛奶。在学生观察、体验的基础上,再设问: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我们身边是否有微生物?从而引入新课。从社会入手,如在《预防传染病》的教学中,通过介绍非典、禽流感、爱滋病等社会关注的传染病疫情,再提问:什么是传染病?怎样预防传染病?
教学中设计出形式生动、内容感人、寓于思考的教学情景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要求,它能够为教学创造真实的问题情景,提供良好的学习活动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力抓住教学契机,刻意营造认知冲突,把事物、概念之间的矛盾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此激发学习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教师进一步引导、分析、点拨,可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如有句俗语:“粪大水勤,不用问人”,说明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此时教师可以提出:前面我们不是学习过“如果施肥过多时植物细胞会失水吗”,这样形成认知冲突,既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喜爱听,也喜爱传诵。因此,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歌谣来创设情境,有助于激发学习情感,提高课堂效果。如讲 “节肢动物门”蝗虫这节课时,先采用歌谣来教学。“蝗虫,蝗虫,像条凶龙。凶龙一过,十家九穷。”同学们的情绪迅速被调动起来,个个议论纷纷,昔日的蝗灾仿佛就在大家眼前。“蝗灾每爆发一次,成片的庄稼颗粒无收,草地被毁。给人类和家畜带来可怕的灾难。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和消灭蝗虫?这就需要我们从蝗虫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学起。”同学们的兴奋点立即转移到新课当中。在他们积极有效的配合下,教师圆满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 “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重要的多。”在各门艺术中,最富通感功能的要数音乐,它以独特的音符、旋律、节奏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往往使人屏气入境,由境生情,情感交融,乐趣无穷。 如讲“生殖”这节课时,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曲子。在悠扬、舒缓的乐曲声中,同学们渐渐随唱起来。音乐停止后,教师问道:“同学们刚才听的是什么曲子?”同学们踊跃回答:“世上只有妈妈好。”“对,妈妈是伟大的,我们每人都有一个好妈妈,她为了我们能够好好 学习 而不辞劳苦地工作着,耕耘着。可谁知道自己的生命是怎样在母体内形成呢?”本节课把音乐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为课堂教学创造了一个和谐、庄严、美好的学习氛围,而且加强了德育功能。
教师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如实物、挂图、模型、投影、录相等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可以把知识由静止化为动态,由深奥化为浅显,由抽象化为具体。从而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使其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去观察、思考、想象和推理,从中发现和掌握其规律。整个实验过程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又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当今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作为一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1. 联系实际 切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还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生物概念规律的模糊感。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生物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方法灵活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3. 反思成绩 在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上课认真,学习积极,在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掌握了一些学习生物的方法和生物实验技能。但有部分同学上课没有课本,不听课,不思考,不做作业;有些同学考试不认真,成绩很差也没有羞耻感。由此,导致部分同学学习成绩很差。因此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获取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优美、幽默、简练的教学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体现出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语言艺术。本文拟就生物教学的语言作些初步的探讨。
1 对于基本概念、结构知识、分类知识,要求用
准确的语言,实事求是、真实清楚地描述事物
的本来面貌,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
生物课本中的概念,都是经过科学工作者若干次的试验,其形成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维活动总结出来的。所以,对于这些知识的讲解,在清楚交代科学事实的基础上,应运用正确、生动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积极的思维,要求句句斟酌、真实清楚,使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在讲解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时,从里到外清楚的交代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使学生对细胞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有些知识在遵循事实的基础上,用诙谐的语
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有丝分裂时,为了便于学生记忆,笔者编成如下顺口溜:前期――两消两现一散乱;中期――着丝点排在赤道板,此时观察最方便;后期――着丝点中间断;末期――两现两消解螺旋,中间出现细胞板。再如讲解微量元素时,编成这样的顺口溜:铁(Fe)臂(B)阿童(Cu)木(Mo),心(Zn)地善良,十分勇猛(Mn)。再比如讲非特异性免疫时,第二道防线即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时,可以这样讲述:“同学们可别小看了白细胞,它们可是人体真正的‘铁血卫士’,一旦发现了入侵者――病原微生物,它们就会紧急出动,从大街小巷中‘冲杀’出来(透过毛细血管壁),与入侵者展开殊死的搏斗。激烈的战斗,使人体局部组织出现了红肿,许多白细胞因大量吞噬病菌而殉职,虽然白细胞尸体与入侵者的死躯化为脓水,但白细胞为了人们健康而献身的精神是可歌可泣的。”这样的语言使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
3 恰当运用姿态语言,可通过眼神、体态、手势
等方式来辅助教学
教师在讲台上就应该以热情坦荡、充满友爱和自信的眼光去面对学生,使学生看出教师对工作的热爱之情,对学生的友爱之情,并从中受到感染。要充分利用眼神的变化来组织教学和进行课堂教学的调控,如用目光环顾全体同学,使全体同学都感到教师在对他们讲课,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目光注视着教室的某一处或某一部分学生,了解他们的情绪变化,判断哪些学生分心、走神,或对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生表示赞许、鼓励。
手势和其他身体动作是体态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讲神经元的结构时,笔者伸出一条手臂,将掌心向着学生,张开手指,那么分开的五指、手臂、手掌,可分别用来象征神经元的树突、轴突和细胞体,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就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再如,讲肾单位时,左手握拳,大拇指伸出,右手包绕左拳,则左手臂代表入球小动脉,大拇指代表出球小动脉,左拳代表毛细血管球,右手代表肾小囊腔,右手臂代表肾小管。这利于学生理解尿的形成。
4 语言的趣味性
轻松活泼、诙谐风趣的语言可使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严肃的真理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也更易使学生接受,小品、相声的语言是值得借鉴的。这种费口舌不多,活跃课堂气氛的例子举不胜举。
例如,在“人类的遗传病和优生”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一个色盲男孩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色觉正常,问这个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哪个个体?教师说:“我们一起来找找这个‘元凶’是谁吧!”这么一句话,使学生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
5 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来确定运用恰当的语言
什么是一堂优课?传统的教学模式认为:教师在一堂课中,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顾及到了每个知识点,再辅之以习题加以巩固,有一个合理的板书设计,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没犯科学性错误,便是一堂成功的课。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的使用,加上网络上各种教学资源与素材的极大丰富,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那种一个老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方式就越发显得落伍了,对一堂课的评价标准也相应的发生了改变。
但无论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如何改变,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不变的,我们总的教育目标(即培养具有完全人格的学生)也是不变的,根据学科特点的不同,我们希望极大的探索每个学科的精髓,这种精髓要求体现出有益于学生的一生的发展。就生物这一学科而言,它的精髓在于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神奇、生命的奥秘、生命之美。笔者认为,学生对生物这一学科的喜爱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喜爱生物这门学科,二是了解自身的身体结构,知道身体健康的原因以及如何保证身体的健康,并乐于影响身边的人,三是由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热爱所有的生命,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三个层次是层层递进的,当我们的学生上升到第三个层次时,我认为我们的教育成功了。因为这样的人将来走向社会,就会热爱周边的环境,热爱大自然,甚至成为环保主义者。如果他们将来主政一方,就不会因为狂热于经济建设如搞房地产开发而随意毁掉一方水草。
就生物属性而言,环保主义者是人类中素养最高的一个群体。当这个群体变得越来越大时,我们的地球才会变得更美,更适合于人类的居住。但如何把每个学生培养成环保主义者,每个生物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它就要求每个生物教师在上课时如何引领学生去体会、感受、探究生命的神奇与奥秘,那种只为了应付高考的知识点的输灌的教学实质上就是应试教育。长沙市一著名中学的校长曾说,我们中学阶段很多的教学内容其实都无意于学生的一生的发展,都是为了高考而教。比如有一堂生物课,教师讲授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在这一教学内容中,教师告诉学生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共有五种,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其中前三种属于跨膜运输,后两者不是跨膜运输。老师花了很大的力气向学生解释何为跨膜运输,各种考试也反复考这一知识点。但试问:把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与跨膜运输的方式区分得那么清楚,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有何意义?
国务院教育参事王沛瑶在古稀之年到一省重点中学做报告时说:“我们的教育一定要‘胸怀天下,放眼未来’”。意即每堂课不仅仅是传授书本知识,不止局限于本节教材的教学内容,而是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进行情感教育,引领学生分析与评价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学会如何做人做事。一句话,凡是有益于学生一生发展的内容都可以讲,那些在今后的生活中要用到的内容要多讲、重点讲,而且要引导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分析。所以,一堂课如果仅仅满足于把知识点进行输灌的话,那只能算是传统意义上的课,从现代教育理念的角度来看还不是优秀课。比如笔者在讲授《伴性遗传》这一内容时,引领学生分析得出Y染色体只在男性中传递;然后联系我国传承很久的家族族谱,它是用来记载一个家族的每个世代的成员的信息,以便于人们寻根问祖。但只有男性成员才能记载到族谱中。在几千年之前,我们的祖先莹莹之中就想到只记载男性成员,就因为一条Y染色体把所有的男性联系起来,这就是我们所讲的血脉相连。于是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的祖先充满智慧,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于是学生便因此更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这一教学模式与那些空洞的爱国口号孰优孰劣便一目了然!再比如在某一省属重点中学的高三调研课中,一生物教师讲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该教师别具一格,不仅仅是输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五个观点,而是精心的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1怎样评价生物是进化了还是退化了?2.进化了便是产生了新物种吗?3.新物种产生了意味着生物进化了吗?4.新物种产生的依据是什么?5新物种产生需要哪些环节?再通过具体的实例引领学生去分析何为进化,怎样进化,新物种产生的艰难,生物多样性的由来及意义。在这种循循善诱下,学生完全沉浸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中,深深地感受到所有生存下来的生命的顽强与壮美。在这种教育模式下熏陶出来的学生,哪有不热爱生命的?当时的调研员也非常认可这一系列问题设计之精妙,上课的老师风趣幽默,对学生的引导层层递进,深深地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但她固执地认为该教师没有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五个观点板书到黑板上,而仅仅用幻灯片投影出来,于是她认为这不是一堂优课。
在应试教育日益严重的当代,素质教育的呼声也一直没有停止过,但从来没有落到实处也不可能落到实处。只可能停留在口头上或某些赛科中。如果我的高校招生制度不改变,对老师的评价机制不改变,社会的诚信不树立,那么无论高考的方式怎么该,都不可能撼动应试教育一家独大的格局。
一,求实———夯实基础,注重落实
1,以"两纲"为依据,夯实基础
分析近几年的生物高考试卷可见,高考注重考查生物学主干知识,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中心.对素质能力的考查是以知识和技能为载体的,这就要求我们应依据"两纲一本(教师应是多本)"踏踏实实地抓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和基本科学方法.
(1)重视高二,以水平测试促高考
高二水平测试考试是高考的前提,是高考的基础,是高考的第一轮复习,为高考做准备,尤其为文基和理基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对高三高考的做贡献,因此必须加以足够的重视.正是由于高二水平测试所取得的优异成绩(A占15.77%,B占38.26%,C占39.9%,D占6.04%,没有E,超过47中,全部都排在区的第一名,超过第三组),在高三的市一模,二模的文基和理基考试的生物部分都排在区的前列.
(2)整体规划,按步就班
在学期初,就要及时制订好全年的整体复习计划,并告诉学生,使师生紧密配合好.计划分四轮复习,其中关键是第一和第二轮的复习.
①第一轮是全面的系统的复习阶段;
②第二轮是专题的复习阶段;
③第三轮是综合测试阶段;
④第四轮是考前辅导及回归基础阶段.
(3)团结协助,乐于奉献
作为备课组长,要求高三教师要集体备课先行,"三步一导"的集体备课模式:先个人,后集体,再个人的备课顺序.
①个人备课要做到"四备","五精".备大纲(课标),备教材,备学案,备学生;精心确定教学目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精心组编题目,精心运用教学策略,精心优化学案.
②集体备课要做到"一个结合","两个发挥","三定三统一".即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发挥集体智慧和优势;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人;统一进度,统一重难点,统一练习和测试题目.
通过集体备课,大家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对知识深度,广度的把握上形成了共识,感情也加深了,充分展示了我们高中生物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群体.
2,注重落实,构建知识网络
(1)全面复习,构建知识网络
基础教学是第一轮复习的重中之中,没有基础就谈不上能力,打好了基础能力才会提高.一轮复习必须立足课本,以大多学生己有知识水平为教学起点,面向全体学生,并根据开始确定的临界生分层教学.复习内容要细而全,要有层次.
基础知识的教学以基础为前提,也应把深刻,准确,熟练作为目标.在方法上要舍得花费时间引导学生从本质上发现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可运用概念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比较,归纳,整理和综合,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网络图.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命题,一条题目从基础进入,涉及到多个章节,先简单后复杂,体现了学科内知识的综合,注重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是否具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让我们从中体会到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的重要作用,也让学生体会到"题在书外,答案在书内",所以谁熟悉教材谁就是赢家.
(2)规范训练答题,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审题时,看准关键词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重视题干中的指向性条件;分析时,要突破思维定势,利用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落实好与题目契合的知识点及其相互联系;组织答案时,要特别注意答案的科学性,准确性,逻辑性,创新性,正确使用生物学专业术语,全面考虑,答全要点,行文要简洁流畅.要规范训练和提高解答选择题的准确性,做到一次性不失误或少失误;训练学生解答简答题时,除加强解法指导,重视解题思路分析外,要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求活-———学以致用,灵活多变
1,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体现了生物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及人类生活的影响之大,也是高中"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之一.教学中应尽力挖掘教材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以知识的灵活应用作为学习的目标,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应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关注生命科学发展的新进展,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联想,分析,综合,迁移,理解生命科学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每年的高考命题中,都会更多地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如今年的高考命题中就有不少
2,灵活多变.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新课程教学重点有所转移:
①重知识传授,知识理论体系的构建重学生能力培养和发展,重视联系生活实际;
②重抓好双基教育除重视双基教育外,同样重视良好正确的情感态度,观念的养成;
③重教师"教" ,行为的主体是教师重学生"学",行为的主体是学生;
④重讲授式,呈现式,灌输式教学方式重合作式,探究式,主动自主式的教学方式;
⑤重结果(结论),规律知识的掌握重过程(体验),重生物学素养的养成;
因此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应根据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 自制生物教具 新课标 新课改 必要性
一、自制生物教具与国情相适应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多,经济基础薄弱。表现在教育上,是学校多,办学条件差。全国中小学36万多所,且绝大部分在农村,严重缺乏生物教学仪器。由于教育事业量大面广,教育经费不足,完全靠国家投资购买大量的生物教学仪器,购置大批的生物实验设备来满足生物实验教学的需要,是我国目前的经济所承受不了的。“普九”后,教育投入是“地方负责、以县为主”。由于财政不足,无力保证公业务费,学校只有靠向学生收取的学杂费来维持运转,加之“普九”后的还债和入学高峰的到来,学校出现了挤占生物实验室;只开演示实验,少开或不开分组生物实验等现象。
自制生物教具,无疑是开发并有效利用本地资源而直接投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手段,有其独特的经济性。自制生物教具包括物品利用和物件代用两个方面,其材料来源广泛,有工业边角料、日常生活用品、废旧物品、自然物等,制作成本低,甚至无成本。国际上通常把自制教具称之为“无花费”或“廉价”教具。
面对目前这种缺生物教学仪器、缺经费的困难,一方面,靠国家较大幅度地增加教学仪器经费,依靠捐资和学校自筹资金;另一方面,就是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发动师生自己动手,自制生物教学仪器,加快生物实验室建设的步伐,开展好生物实验教学。
当今社会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不仅仅国内在积极地利用这种“廉价实惠”的自制教具,就连国外也认为这种教具不需要研发,制作,流通所以花钱少,见效快,效果好,值得在广大中小学进行高效推广。
由此可见,自制生物教具是实验室建设自我发展,普及和开展实验教学的有效措施和途径,是加速实验室建设的基本途径,是与国情相适应的。
二、自制生物教具与生物新教材相适应
2000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由教学仪器研究所制定的《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但随着《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出台以及相适应的教材进入实验区,该目录所列的仪器和药品已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就生物学科而言,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共有6册,涉及到14个实验操作,10个探究课题,4个模型建构,1个制作和16个生物技术课题。而现在中学所使用的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教材,必修教材有12个实验操作,选修教材有3个实验操作,没有涉及探究课题,生物技术课题等内容。新课标更加注重科学探究,注重实验过程,注重科学思维的建立。这样新课标下的实验室在生物教学中就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每一所中学都要创造有利于实施新教育的校内环境,就得适应课程改革在实验室新增必需的设备。
而生物新课标中,活动材料低成本化。通过自制生物教具,很多活动都不需要准备什么特别的实验仪器。除显微镜外,提倡尽量使用通用仪器和利用随手可以得的废久材料自制生物教具完成实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倡导低成本、低损耗和简单易行的完成实验。可见,自制生物教具与生物新课标相适应的。
三、自制生物教具与中学生物新课改相适应
随着我国生物新课改的推行和不断深入,当前社会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推崇以学生为主,以教具为辅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并以此作为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无疑实验设备的重要性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当前很多原成套仪器由于只能做一些验证性的实验,而不能满足生物课程改革所要求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新的教学模式――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这些现有资源进行必要的扬弃或开发出这些旧仪器的新用途,使其物尽其用,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同时结合实际,研制出经济实用、高水平、高质量的生物自制教具,以填补现成仪器的不足或缺陷而导致的教学空白,为新课改添砖加瓦,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广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教具自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力,使他们在自制教具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享受到快乐的同时学到普通课堂中无法学到的知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很重要的,不但要保证教具的可用性,还要保证教具的科学性。这种课堂正好符合的当前社会的教育理念以及生物新课改的标准,是值得推广的。
在生物新课改的推行下,自制生物教具,作用巨大。
1.自制生物教具的教学性。自制教具“贵在适用”,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传授科学知识,让学生体会科学的真实性,,理解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自制教具可称为“实物教材”和“形象教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开创教学质量的新的台阶。
2.自制生物教具的不能代替性。与成品教具相比,自制教具增加了动手的过程和环节,它还具有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功能。自制教具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成品教具所不具备和不能代替的。
3.自制生物教具改变了以往教师照图宣讲的老套的索然无味的教学方式,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突破重点,突破难点。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制生物教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通过学生自制生物教具可以解决课本上比较抽象的知识,变抽象为形象,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自制生物教具与中学生物新课改是相适应的。
总之,自制生物教具好处多,意义大,与国情、新课标、新课改相适应,具有必要性。不仅可以解决缺少购买仪器经费的问题,更有利于中学生物学科教学方法的改革,开发新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是发展新教学仪器的重要途径。确实,在我国提倡自制生物教具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陈美玲.生物实验探究与创新实践.中学生物教学,2001.
[2]赵占良.高中生物课标教材选修模块的特点和教学建议.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 生物学 探究性教学 实验 现代教育技术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的活动过程。关注社会热点,以能力立意,联系生产实际,考查学生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势所趋。在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生物学教学活动,落实探究性学习是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在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探究性教学可以依托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性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创新发展,是实施生物教学新课改的关键。
1.探究性教学使知识多元化。
在实际的生物探究教学过程中,可以很好地结合课内外知识,使学生的知识不局限于教材,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例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一俗语生动地说明了基因的遗传与变异。
2.生物学探究性教学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可以举三国演义中“望梅止渴”的故事。为什么将士在想到梅子时口不渴了?口不渴的原因是产生了唾液。为什么人想到了梅子就能产生唾液呢?这就是条件反射,可见曹操不仅仅是奸雄,还很懂生物学知识,这非常有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想学、乐学,进而自主地去学。
3.开展生物学探究性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生物学探究性教学更多地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运用发散思维去解决生物问题,从而使学生创新能力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今生物学科新课改的目标和教学要求。
二、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落实探究性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要在实验中落实探究性学习。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物质或验证某一理论常用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生物实验中,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使学生形成认真严肃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落实生物学探究性教学
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创设生物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在调查中落实生物学探究性教学
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天下,生物科学是领先学科,在学生学习教材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当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教师不应仅对科学技术的信息进行简单的罗列和介绍,那样必然空洞无味,激发不了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而应增加信息量,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
五、采用提问方法,落实生物学探究性教学
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说过,要教学生“学问”,必须首先从教会学生学会“发问”开始,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发展和前途。问题能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茫然,从而产生认知冲动,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所以“问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是他们思维活化的源头。我们应积极鼓励学生在预习新课、学习新课、课外阅读和实验观察等环节中,努力做到多发现,多提出,多思考问题,让学生逐渐走出没有“问题”的困境,能够慢慢地发现问题,自然而然地促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产生疑问努力解决疑问”的良性循环。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及对学习的兴趣,生物学探究性教学就容易实施。
此外,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尊重师长、爱护学生的基础上的。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的学生,生理和心理上都还不十分成熟,教师要对学生倾注热情和爱心,多在生活和学习等方面关心他们。教师应信任、尊重、热爱学生,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只有学生注重了实践,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步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生物学探究性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改春.浅谈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
1探究学习与生物教学的关系
在美国,探究学习为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SchwabJJ)所倡导,目前,这样的学习受到大部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对于探究学习,在教师精心的指引下,使得这种活动具有严密、学术的特征,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地积极参,最终获得所学的知识,在这样的基础上,逐渐养成学生在研究和探究方面的能力,以及对科学的定义有个很好的了解,最终具有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的态度。在生物教学中,运用探究学习,其特点具有几个方面:①经过探究、学习之后,学生能够自己进行观看与探究,从而学习到生物学的知识,最终形成生物学等概念;②通过探究学习,学生养成了对生命、科学进行探究的能力,而一个人的探究的能力,问问会对生物学定义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③通过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学生最终形成探究生物学科的好态度。
2生物教学的困境
生物学科不是高考科目,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没有把生物学放在重要位置,觉得生物学可学可不学,这就把大部分的时间、精力用下高考的学科上。因此,学生在生物课上往往心不在焉,态度也很冷漠,而生物教师的热情也很低落,这就对课堂教学具有直接的影响。根据以上种种原因,中学生物教学陷入低谷的困境。
3探究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目前,在中学生物教学的效率不高,由于大部分的生物教师,仍然使用自己习惯的模式去进行讲课,使得学生在理解生物知识时很被动,换一句话说,学生没有经过理解去记忆的知识,只能为了应付考试而去记忆。这样,使得教学受到了阻碍,而学生在学习上不能进行主动地参与学习了,使得学生的自己的长处受到限制,以及自己的发散思维受到抑制;学生的专长发挥不充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强化探究的过程,才是可行而有效的途径。
3.1积极参与获得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逐渐向现代化发展,为了未来的发展,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积极开发人的智力、潜能,最终形成健全的个性。而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也就是由“知识到能力再到科学素质”的形成过程。但是我们的教育有待进一步的统一,这样是为了把各种各样的学生培养成一致规格的产品。这样,使得我们的教育达不到尊重与发展个性的差异。
3.2观察分析培养能力
对于青少年,往往喜欢观察新事物,这是他们的天性。在生物教学中,通过直观的教具,怎样让学生去观察每一种生命的现象,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对于观察、实验,不仅用来研究生物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对于教师提出的要求是“:详细分析、研究生物的教材,能够联系实际生活,选出精炼的教学内容,积极开展以学生自主动手、自主观察、自主思考、自主分析问题为主的形式进行探究性的活动,在教学中,把探究性的讲解作为主要的形式,逐渐淡化结论性的讲解。在课堂上,首先是创设探究的情境,然后精心去设计、选用一些较直观的教具给学生观察,同意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拆卸和组装,为的是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让其体会到探究的意义,这样,他们探究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为了把教学的难点突破,在问题的设计时,往往从简一的问题逐一过度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或者从较小的问题过渡到较大的问题;有一些浅显的问题深入到实质问题,经过这样一个层面一个层面的、一步一步的进行,逐一把难点攻破了。
3.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把取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思考、对比、归纳,总结,而得出最终的数据,然后,学生对得到的数据产生了疑问,再经过检查、思考与探究,使得数据更加准确而严密,其证据更加具有周密性,以及结论具有科学性,对于所提出的疑问,需要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去把握、利用实验去进行思考、解决。从以上的过程分析,产生了准确的结论。由于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所以,在提问题时,尽量使其带有探索性,而在设计的问题中,学生以多种角度、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把学生的思路进行发散,即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在进行实验时,学生在操作中是一个主要的对象,教师的任务是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交谈与了解。在实验桌前,学生把使用仪器、控制实验的因素、观察实验的现象和发现的问题及时和老师进行交流指导。
3.4提高探究课堂的教学气氛
在课堂上,要看师与生的表现,是否是相互的、积极、主动的,若是这样的课堂,学习的气氛很浓、很积极、很有效,这样的课堂,师生之间具有很强的感招力,而教学的情境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对于学生来讲,在这样的情景下,学生容易被感化、被陶冶、被激发,而学生对学习越来越有激情,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积极也提高了。在进行交互、合作的教学时,为了指引学生进行学习,可以采用阅读、体会、分析、讨论等方式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再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对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4结语
1.1学分、学时改革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共计170学分,理论教学16学时折合1学分,实验教学32学时折合1学分;总课时控制在2500-2700学时范围以内。
1.2课程体系设置改革根据教学环节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连续性的要求,课程设置分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四个课程平台,每个平台包括若干模块,模块下包括若干课程。课程按性质分必修和选修两类。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高于20%。另外还加大了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实践教学环节学分超过了总学分的25%。
1.2.1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为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取消了原培养方案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调整了部分通识必修课的开课学期,增加了程序设计语言的实验学时。
1.2.2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平台学院经过多次研讨,在原有2009版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重新落实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部分基础必修课的课程名称、涉及的课程内容、开课学期及理论与实践学时的比例,并将原基础选修课中的医用化学和临床生物化学与检测分析合并为一门课程医用化学与生物化学。
1.2.3专业教育课程平台该平台由必修课和选修课两个模块组成。专业必修课是该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体现科学性、前沿性。经过多次论证,将原2009版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必修课生物医学工程概论改为生物医学工程导论;专业选修平台的电子线路设计(电赛课程)由原2009版培养方案中第4学期调整为第3学期开设。
1.2.4实践教育平台该平台由通识教育课程中的实践教学部分、社会实践、教学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创新实践活动等模块组成。
2改进教学模式,加强课堂教学
2.1改革专业选修课的自由选学方式教师根据其研究领域知识体系的要求,指导学生选修课程系列,辅导学生自学,并带领其在相关领域进行科研实践。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充分自主地设计将来的学习工作方向,又可以发挥教师在某领域的特长,同时也给教师的思维和研究工作注入新鲜活力。
2.2提高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在每个学期的第7-11周,组织听课小组集中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听课检查,发现中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很好的指导;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观摩或参加教务处组织的各类教学比赛,在比赛中让教师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
2.3调整教师队伍结构,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2.3.1科学管理,稳定教师队伍深化生物医学工程教育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形成独特的管理机制,对有效促进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意义重大。采取一些倾斜政策,如特殊岗位和基础科研等级别、待遇岗位津贴制度,吸引和稳定优秀拔尖的学术人才与技术人才。同时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保持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的热情。
2.3.2加强多方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素质,促进科技创新生物医学工程是以理、工、医为基础的跨度大、综合性强的学科,只有在理、工、医三者结合的前提下才能解决,其间涉及的学科广人员多,必须密切合作。另外,学校组织应生医专业骨干力量,深入到行业、企业进行调查研究,认真研讨各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3加强实践教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医学与工程技术的结合点和突破口,必须在实践中操作才能提高技术水平,才能找到创新的源泉和发展的方向。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原有的模式,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3.1实验课改革改革原来的实验教学方法,增加实验时数,提高实验教学的地位。实验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进一步掌握和理解理论知识的钥匙,也是后续实习及工作的基础。为此需要把实验从原来是理论课的附属地位,提高到和理论课一样重要的地位。
3.2形成较成熟的电子设计竞赛、创新课题指导小组吸收青年教师到培训队伍中来,增加指导教师数量,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在学生中加大宣传力度,增加竞赛学员的数量与质量,争取为学院增加荣誉。
3.3创新实习与就业结合模式实习与就业相结合是实践教学的最后环节,利用实习基地资源,提高实习质量与效果,为选人用人和实习学生就业提供了机会。针对想毕业直接工作的学生,学校利用建立的企业实习基地,提前推荐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目前,学院已与蓝韵网络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建立了实习合作基地,部分优秀的学生可被实习基地单位留用就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4结语
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联系比较法
对于生物化学而言,生物大分子结构这一章节主要是针对蛋白质化学进行详细的分析,蛋白质化学主要包括核算化学及酶维生素等,属于静态生物化学的一部分,很多学生感到大分子化学学习过程非常困难,这是因为对抽象的结构,特别是对蛋白质的三级和四级结构,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那么讲解时可逐层推进,首先针对简单的肽链结构进行讲解,针对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进行分析,逐渐递增,一方面是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另外一方面在这样的讲解过程中还具备一定的归纳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记忆得更加深刻。
二、物质代谢绘图讲解
物质代谢是整个生物化学的核心,也是生物化学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很多学过生物化学的学生,之所以过了很多年依然记得“三羧酸循环”是糖代谢中一个重要的循环,是因为在大多是课本中都有三羧酸图,让学生很容易记住,另外,糖代谢途径是整个生物化学中比较难的,同时也是考试的重点,因此“三羧酸循环”几乎成为了生物化学在学习过程中的代言词。对教师而言,在讲解代谢过程时,需要保持一定的条理,这无疑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在讲解之前需认真备课,从而明确重点。笔者在进行物质代谢的讲解过程中,经常在进入物质代谢内容的第一次课时就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哪些是必须掌握的内容,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个引导作用。三大代谢,不管是哪一个代谢途径,都需要了解发生大的区域,重点掌握不可逆的步骤及限速酶和伴随的能量代谢,根据途径不同,提出的要求也不同,而磷酸戊糖途径是整个糖代谢最为重要的内容,也是对人体生理最为重要的途径。学生学好物质代谢,最重要的是进行归纳和总结,笔者在讲完了三大代谢途径之后,就要求学生能够自己绘制一张代谢图,这张图上包含了三大物质的6条主要代谢途径,以及这几条代谢途径之间的关系,需要掌握的内容主要包括限速酶、不可逆反应、ATP生成和消耗的主要特点。学生必须学会自我归纳和总结,从而找出每一个代谢途径的关键,这样对于学生的基本功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
三、基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传统的生物化学没有将基因表达这一章节放入到课本中,随着世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类的研究已经放入到分子生物学的领域中,因此生物化学是分子生物学学习的基础,学生需要将高中的课本中的中心法则、遗传密码及DNA复制等内容重新拾起。目前,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较为迅速,从传统的表达逐渐上升为基因功能定位,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多讲解一些这些内容,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由于基因表达和传递的内容较为复杂,因此不必让学生理解其中较为深刻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今后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中需要学习的内容,仅仅让学生了解大概即可。笔者在进行见解的过程中,在幻灯片中插入了较多的动画图案进行演示,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综上所述,本文首先针对生物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分析,随后针对生物化学中各个部分的教学进行了介绍,采用多种教学的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良好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卢英芹 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笔者通过调研以及网上查阅资料,发现中职学校生物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现总结如下:
1.中职学校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
没有学习氛围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都是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的,他们的基础知识薄弱,不会主动去学习,没有学习氛围,一般都表现为被动的学习。生物这门课程是偏向于理科的,而且学生对生物知识不甚了解;学生本来学习基础就差,而又没有学习氛围,所以导致大部分的学生对学习都没兴趣。
2.中职生物教学没有其独有的特色
在上文提到,生物这门课程属于理科类的学科,所以需要实践,需要多做实验。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他们基础理论知识本来就差,缺乏学习兴趣,又缺乏实践的机会,而我们许多的职业学校的生物课程又是采用死板教学,老师上课只采取讲课的方式,很少组织学生去实验室做一些实验,这单一的教学模式,对于学习兴趣本来就不足的中职生来说,教学质量是可想而知的。
3.一些职业技术学校师资力量不强
职业学校相对于大学,甚至是高中,自身的师资力量是其缺陷之一,缺少优秀教师,甚至一些教师的自身水平也不高,这种现状是导致中职教学质量差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二、对于中职生物教学改革的建议
1.确定生物教学改革目标
改革中职生物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大工程,既然中职学校生物教学中存在如此诸多的坏现象,就要对其进行改良,而全国中职学校非常之多,所以对生物这一学科教学的改革将是一项宏伟工程。改革就得有具体的目标和措施,不能盲目改革,我觉得至少要符合以下几个方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及注重产学研的结合。
2.改良生物教学方法
在中职生物教学中,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摆在首位,以此为基础,废弃传统教学方法,采用能真正锻炼同学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动手动脑,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中职生物教学中,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行动者,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而已。正因为只有学生才是学习的行动者,所以必须以学生为本位,围绕着学生来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活动。对于有条件做生物实验的,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老师可以给学生演示,让学生看清楚实验的整个过程;对于难度不大的实验,老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进行实验。这样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对于那些在实验室里也没条件做的实验,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室里一起观看此类实验的相关视频,以达到近似做了实验的效果。总而言之,不应该只有在教室里给学生讲课这单一的教学方法,诸多研究表明,学生通过实验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笔者认为学校应该多发掘一些教学方法,不应只有讲课这一种方法。
3.提高生物学科老师教学水平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许多中职学校的教师自身水平就不是很高,这是影响教学质量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针对这一现象,学校以及相关的教育部门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组织生物学科老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对生物老师进行考核,不合格的则取消其教学资格等。必须保证教师本身的教学水平,若老师自身专业知识都不够格,如何能教好学生呢?还可以引进一些优秀的生物学科老师,让这些优秀的生物老师起好带头作用,带动那些不是很够格的生物老师。学校还可以专门成立一个生物学科教学小组,使生物老师能相互交流学术专业知识以及教学经验,这些都是可行的教学措施。希望中职学校以及相关的教育部门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规范职业技术学校的生物教师队伍。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科教育存在许多问题,
三、总结
【关键词】直观教学 直观教具 应用 启示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生活是教学的基础,丰富多彩的生活为生物学教学提供了鲜活的素材,课堂教学的一切现象都可以或多或少从生活中找到影子,这是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决定的。
一、直观教学的概念和意义
利用和借助实物、图片、模型、标本、动作、语言和电化教学设备等进行具体形象的教学的方法叫直观教学。直观教学符合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直观教学,对于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有利于学生完成感知教材的任务.2.有利于学生发展对生物的探究分析能力。3.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二、实施直观教学的适应性和效率性
教学是从感知教材阶段开始的,学生对教材感知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好坏.学生通过教师的直观教学,对所要认知的事物或规律越正确,越具体,越丰富,越典型他们形成的印象才会越深刻,越明确,越可靠.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 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此外,在生物教学中还有大量的图标,图例,如果边板书边讲解,课堂时间会被大量浪费,而利用直观教学时间会节省许多.在讲解细胞结构时,如果手绘图形一节课大概需要45分钟.而利用挂图讲解的时间大概需要35分钟,到下课之前还有几分钟把课后练习做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直观教具的种类
在直观教学中应用直观教具,是体现直观教学的法宝。直观教具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直接的直观:利用活生物和它们的标本等进行教学的直观形式,叫直接的直观。包括活的生物体,标本,生物学实验,自然界,人为环境等。
2.间接的直观:利用人工制作的教具,使学生间接地去认识生物体而进行教学的直观形式,叫做间接直观,包括模型、挂图、黑板画、幻灯片、教学电影、录像、多媒体软件等。
3.语言的直观。
四.教学中直观教学的应用
本人仅以自己最为适用的几种方法作阐述:
1.合理利用挂图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运用挂图,能较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唤起学生的知觉,一目了然地明确文中涉及的东西和蕴涵的内容。例如在讲解,《血液是生命之源》时,在血液的成分时利用挂图,学生就能明白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
2.适时使用实物
运用实物联系实际,能使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美国心理学家兼教育家布鲁纳也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点:“任何学科都可以用理 智上忠实的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实物的直观效果更强.在进行教学同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接触、熟悉各种各样实物,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多方位地细致观察,尽量多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对要学习的实物有一个初步的经验性认识.例如在讲解心脏结构时,可拿猪心或鸡心作实物观察,学生对心脏的结构了解更为全面,并且心脏和主动脉,肺动脉的连接一直是教学难点,有了实物,可通过灌水试验,了解心脏连通情况,有趣的实验解决了枯燥讲解无法达到的效果.
3.重视实验操作
自己动手,自己动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这是我们实验工作的最高原则。的确只有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是最牢固深刻的。在讲解《吸烟的危害》时,单纯的图片数字过于单调,在初中生面前显得说服力不强。可是如果用烟丝放入水蚤中,通过水蚤的死亡这个活生生的事实来证明吸烟的危害,学生会留有深刻印象。但是在实验中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教师在安排观察、实验内容的教学时要重视和设法克服教学内容、时间与自然季节不相符的困难。必须有 计划地做好观察和实验材料的采集、培植、饲养和保存等工作,否则过了适宜的季节,也就错过了最佳的教学时机。
4.充分利用CAI课件资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道理也能应用于教学之中。
研究发现,对同样的学习内容,一单用听觉,二单用视觉,三视听结合,3天后三种学习方法分别能保持15%、40%、75%的记忆。可见在学习过程中,将视听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提供信息,就会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而计算机辅助课件教学(CAI)集文字、图片、图像、声效、动画于一体,能够同时传播多种具有很强真实感和表现力的信息,作用于学生多种感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5.语言直观重中之重
无论你直观教具应用的多莫尽善尽美,没有语言的修饰整合也会黯然失色。语言直观乃是“教学中用形象化语文唤起和形成学生有关事物的表象和带有感彩 的印象.”在生物教学中绘声绘色地描述事件,构画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一名优秀的教师,必然是一位善于驾驭形象语言的大师。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五.直观教学的启示
两年多的生物教学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直观教学从不同角度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可感知的形象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知识,又降低了学习难度,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但运用直观教学法应恰到好处,不应只在乎形式,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学懂,如果解决重难点的方法得当,进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潜移默化的提高。
合理运用直观教学法,才能使我们的生物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使素质教育真正进入生物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学生物学教学法》[M] 周美珍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年
[2]《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施良方著 [C]人民教
育出版社,199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