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光电工程论文

光电工程论文

时间:2023-03-24 15:25: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光电工程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光电工程论文

第1篇

2013年新入选 CODE 期刊名称

T016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B003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R037 高压电器

C056 高压物理学报

E005 高原气象

V021 给水排水

N105 工程爆破

E360 工程地质学报

S712 工程管理学报

N049 工程机械

V030 工程勘察

V033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C002 工程力学

C073 工程热物理学报

N590 工程设计学报

B031 工程数学学报

T003 工程塑料应用

N064 工具技术

K018 工矿自动化

T563 工业催化

J057 工业工程

N110 工业工程与管理

P009 工业加热

V010 工业建筑

P005 工业炉

Z013 工业水处理

F030 工业微生物

G025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N037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Z032 工业用水与废水

G207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X579 公路

X022 公路工程

X047 公路交通技术

N039 功能材料

M502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D503 功能高分子学报

E601 古地理学报

E304 古脊椎动物学报

E022 古生物学报

G478 骨科

R047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Y013 固体火箭技术

C103 固体力学学报

W007 管理工程学报

W018 管理科学

W008 管理科学学报

W025 管理评论

W016 管理学报

H226 灌溉排水学报

R026 光电工程

R061 光电子•激光

R082 光电子技术

C091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C097 光散射学报

R031 光通信技术

N015 光学技术

N033 光学精密工程

C050 光学学报

第2篇

一、关于零部件制造设备新技术应用 

目前汽车厂设备关于汽车零部件制造的技术应用形式较多,包括塑料件漆膜粘结、负荷陶瓷制动盘、镁合金等等。就塑料件漆膜粘结新工艺技术来看,其技术应用原理并不是将尤其喷撒到零件表面上,而是运用化学形式通过注塑成型机进行漆膜粘贴,现阶段关于该技术工艺开发与研究较多,其中以克莱斯勒公司为典型代表。在设备技术应用过程中,通过塑料件漆膜粘接能够大大控制零件制造的成本投入,例如在汽车厂设备配备中投入五台左右注塑成型机,汽车漆膜项目就能够顺利开展,而节省下的成本投入在数千万左右。另外,近几年关于镁合金在汽车厂设备制造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应用镁自身优势,能够通过热转换进行生产,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电解工艺技术进行生产。应该镁合金进行汽车零件生产其生产成本较高,且耐久性有待进一步提升。但将镁合金由于汽车制造中的传动系零部件及仪表板生产零部件,能够有效提升汽车零件质量及整体性能。就现阶段的应用及研况来看,镁合金更倾向于应用在镁制缸盖及变速器外壳上,这种技术应用目前以欧美国家为主,通过实践技术应用逐渐实现技术普及。尽管镁压铸件使用规模有限,但这种应用技术是目前较多汽车厂生产制造加大关注与研发的新技术形式。 

二、汽车厂关于车身技术应用 

1.计算机模拟技术 

现阶段各国汽车制造企业已经将金属板料形成过程数值模拟作为汽车零部件设计中的一个标准工具,通过这种数值模拟形式能够有效控制次品率、废品率,并提升冲压质量,这对汽车制造企业来讲能够大大降低汽车制造成本。目前在汽车厂设备应用中主要采用模块化冲压技术、特种成型技术等等。通过采用代用控制功能模块式冲压的压力机设备,以及带材矫正机进行系统运行,在运行过程中完成冲模横向位移,并进行带材进给定位功能操作。该系统应用可编程冲压,所以系统能够柔性的满足生产需要,在带材上完成不同汽车零件生产。通过设备串联式加工,能够对工件进行两面冲压加工,最大限度提升设备工艺水平及生产效率。另外,应充分明确应用这种设备技术能够将冲压加工系统柔性与生产效能统一。 

2.亚毫米冲压技术 

亚毫米冲压主要是指将车身冲压件精度控制在0-1.0mm范围。该冲压技术应用对精度要求较高,要保证冲压件尺寸能够精准的控制在亚毫米范围,并严格控制其敏捷度,要有效减少30%以上冲压时间,并对模具设计与制造时间、工装准备时间进行有效控制,缩短整体车型制造时间。 

三、车身焊接设备及工艺技术分析 

随着科技水平提升,车身制造工艺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发展,从租出拼接技术到激光复合焊接工艺,经历了技术的创新与研发。 

1、激光复合焊接功能以 

其主要是一种通过借助激光焊接工艺,并同时利用两种焊接技术在焊接区的一种方法。这项技术具有几点优势特点:焊接过程中的电弧高稳定性以及大熔深;焊接焊缝具有较强韧性;无焊缝背面下垂情况;同时也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2、实例分析 

采取激光复合焊接工艺过程中,主要借助的是MIG复合焊接技术,同时因为此项技术需要与MIG钎焊之间相融合,最终有效克服技术缺陷,能够产生良好电弧稳定性。焊后焊缝熔宽将会可以充分达到设计需要,焊缝表面所具有的光滑程度以及良好可塑性,通常而言,并不需要PVC涂层,则能够利用裸表面完成应用。但是焊缝属于连续性密封焊缝,为此,可以极大程度上提升汽车车身的刚性以及密封性。 

参考文献: 

[1]陈益平,李方茂,余腊凤. 某汽车厂涂装面漆三台空调加湿改造技术方案[J]. 科技传播,2011,21:32-33. 

[2]鲍中美. 汽车生产中工艺设备的选型技术研究[A].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2003湖北汽车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2003:2. 

[3]马哈中国培训中心——成就最全面的汽车检测设备及技术培训[J]. 汽车维修与保养,2016,08:81. 

[4]葛世名,李工一. 高红外技术在第一汽车厂的应用[A]. 中国光学学会红外光电器件专业委员会、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红外专业分会、中国电子学会光电子学分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炉分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热专业委员会、中国光学学会锦州分会、云南省光学学会.第八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中国光学学会红外光电器件专业委员会、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红外专业分会、中国电子学会光电子学分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炉分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热专业委员会、中国光学学会锦州分会、云南省光学学会:,2001:2. 

[5]邓平尧. 分析汽车维修现状与技术设备及质量管理控制[J]. 山东工业技术,2015,21:267. 

第3篇

陈朝,福州市人,1943年出生于福建省永安市,主要研究方向为半导光电体材料、器件和应用,涉及信息光电子学、半导体照明和光伏发电等领域。陈朝毕业于厦门大学物理系,学习了“无线电电子学”和“半导体物理与半导体器件物理”两个专业;1965年,在导师的建议下,年轻好学的陈朝继而选择了半导体光电研究方向,这为他后来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陈朝让人印象深刻的成果完成于1992年~1993年间,那时他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被国家教委公派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白俄罗斯大学工作,负责由国家科委下达的、与白俄罗斯科学院电子研究所合作的“用于光纤通信的III―V族多层材料和光电器件的研制”国际合作项目,并设计了InP基单片集成PIN―FET多层材料,在同一片材料上成功研制出性能良好的PIN光电探测器和MISFET放大器。

在此过程中,陈朝研制出了高速、低暗电流、高响应度的InGaAs/InP PIN光电探测器芯片,集成了异质结分离、开管扩散、氧化铝抗反射膜等新技术。“这个芯片已经进行了TO―46及带尾纤的单管和PIN―TIA结构光电放大器组件封装测试,传输速率为655Mbps~2.5bps,现已获得‘InGaAs/InP PIN光电探测器及其制造工艺’发明专利。”陈朝说。2003年3月,由科技部和福建省科技厅组织的验收鉴定认为该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5年,该工艺获省市发改委80万元经费支持,在校办企业进行了产业化。

继芯片之后,陈朝又利用正性光刻剥离工艺,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新型多动能光控HEMT器件。他说:“该器件可用于光电集成电路,能够探测高频光纤信号并将其放大,是一件具有源头创新特点的产品。”借助国内合作的机会,陈朝完成了材料结构设计、生长和测量、版图设计制备、器件工艺、TO和双列直插型封装、静态和光敏特性测量等工作,并提出能较好描述该器件光敏、放大和微波特性的物理模型,对半导体光电材料和器件的发展起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多晶硅的提纯一直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难题,陈朝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了这一难题。据悉,在进行“低成本多晶硅提纯及太阳能电池的研发与产业化”研究中,他采用精细的综合冶金物理方法,将工业硅的冶炼和提纯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工业硅冶炼工程的余热,直接将2N的工业硅提纯到6N以上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将5N多晶硅定向凝固、划片后经表面氯氧化和吸杂处理改性后,研制出光电转换效率超过11%的太阳能电池。这两项技术突破了长期制约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陈朝在半导体光电材料和器件领域的成就,远不止上面罗列的这些。他所负责的“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激光诱导下的GaN P-型掺杂和P-型欧姆接触”项目,达到GaN空穴浓度超过5x1018cm-3以及GaN的P-型欧姆接触比接触电阻低2.5x10-4Ωcm2的良好效果,并获得两项发明专利。该项目属国际首创,处于国内最好的水平。陈朝说,目前该方法已经用于GaN蓝色和白光LED芯片的制备,不仅提高发光效率和器件的可靠性,还降低工作电压和热阻并延长了器件的工作寿命,经济效益良好。

此外,受厦门三优公司委托,陈朝研制的在650mm波长光照下,光响应度达0.4A/W的硅光电探测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在与深圳纳诺材料研究所的合作中,陈朝较系统地探索了类金刚石薄膜的掺杂和半导体光电性质,首次成功研制出类金刚石薄膜MSM结构的紫光和紫光电探测器,且自主设计和委托加工、封装研发了用于CD机上的单片集成光电探测放大器,填补了国内空白。

自投身科研以来,陈朝的日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要找出一点空闲着实不容易。他放弃了清闲的日子,用几十年的辛劳耕耘换来了硕果等身,不仅在半导体光电材料和器件领域取得成绩,在光纤通信和有线电视领域也同样成就卓越。

1999年12月,由陈朝负责的“10Mbps、100Mbps光线收发器”项目,顺利通过福建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专家意见一致认为:“本成果在协议芯片的功能开发、防止高频信号相互耦合和实现光电接口等方面的设计上,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项目技术已达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性价比优于国际同类产品,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该项目还荣获厦门市2000年科技进步三等奖、福建省2001年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及2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和第十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

陈朝说,由于自己一直从事半导体光电器件的研究,所以进入光通信领域对他来说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他在光通信领域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贡献。据悉由他负责开发的“10Mbps、100Mbps光纤收发器”、“三端口高性价比普及型有线电视光接收机”和“用于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工作站”等成果现已全部转让给企业进行批量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为了实现高速、宽带、低成本的全光网络通信,突破最后一公里瓶颈,真正实现光纤到户(FTTH),近年来他致力于塑料光纤通信的新领域研发。他说:“我们采用850nm波长成功实现了点对点通信以及1310nm主干网和850nm局域网的互连,正在努力研发650nm单片集成塑料光纤收发器芯片。这样不久将有可能实现20Mpbs高速宽带低成本上网。”此外,陈朝不仅在国内首次研制出用于密集波分复用的石英小球卫星谐振腔光纤分叉器,并且还对其工作原理和制备方法进行了有效探索,为我国微腔光纤通信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4篇

[论文摘要]重新认识和审视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各种勘测手段及其应用水平,大力推进各种勘测方法的 发展 及其综合应用,从而使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由“定性分析”向“定量 计算 ”方向发展。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的紧密结合,对加快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 

 

gps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测量及定位控制,它在高程控制方面能较好地解决跨河、跨沟水准难以传递的问题,以及在勘察区控制点较少,或在山区、林区等通视条件较差、观测条件受限的区域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运用gps可大大减少作业时间,提高测量精度。 

 

二、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按照遥感平台的高度不同,一般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共3大类。遥感技术由于视域广阔、信息丰富、具立体感、卫星影像成周期性重现以及获取资料快速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有关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及相关的环境等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一)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由于遥感图像能提供大量宏观的线性构造信息,较好地反映区域地质特征、水系分布特征和地貌形态,所以对研究区域构造格架,确定断裂体系及活动性以及评价工程及其周缘地区的构造稳定性有重大作用。因此遥感技术的应用也成为研究此问题必用的手段。 

(二)水库区塌、滑坡、泥石流调查。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库区岸坡的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某些松散堆积体的调查中,有一些工程应用遥感技术利用航卫片或彩红外片进行地质解译,结合野外现场观察、复查和检查查明了许多久拖不决的影响库岸稳定性评价的大型或较大型、塌滑体的数量,分布及其稳定状态。 

(三)岩溶调查。利遥感影像,特别是彩红外影像进行岩溶及岩溶水文地质调查有其特殊的优势,像片解译不仅能很好地判读各种岩溶地貌现象,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和其它介质红外光谱的差异,判断地下水的分布和泉水分布等。清江招来河、高坝洲,黄河万家寨等工程曾利用彩红外航片解译来研究岩溶及岩溶渗漏问题,都取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中小比例尺地质测绘填图。推广遥感技术,在保持必须的野外工作量和成图现场校核工作的前提下,中小比例尺地质图以遥感成图取代常规地质测绘;建筑物及其它重要地区大比例尺工程地质图优先考虑遥感成图。这是十年前在全国水利水电勘测工作会议上由水利水电规划总院提出的“勘测技术发展目标”文件所确定的。 

(五)岩土工程开挖面地质编录。为适应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进行反馈设计、安全预报和存档备查的需在人工开挖高边坡、大型地下建筑物和大坝基坑的开挖中采用地面遥感技术,进行地质编录,并为有关的稳定分析和现场预报提供翔实的地质资料和数据是很必要的。为此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在“七五”、“八五”和“九五”科技攻关中开发和完善了“高边坡快速地质编录系统”,并成功地应用于长江三峡永久船闸、澜沧江小湾、清江水布垭等工程的岩质高边坡开挖中的地质编录。该项技术采用的是数码像机摄影,微机现场采集及预处理,自主开发的软件处理可随时提供岩质高边坡的连续彩色影像图和地质所需的将边坡开挖面置于任意方位的线划图。

(六)水土保持、防洪与移民安置容量研究。如1994年,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承担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滑坡、泥石流发育程度与稳态区域研究项目,该项目在研究中利用tm卫片对陇南、金沙江下游、三峡库区3大片进行解译与发育程度的划分(滑坡分四级,泥石流分五级)作出了区划图,提出了防治意见和预警系统建立的基本设想。1990年地矿部航空物探中心与长江委规划处、综勘局一道,开展长江中游干流防洪工程现状遥感调查,用tm卫片和1∶3万~1∶5万彩红外航片进行解译和编写报告,提交的成果获得了较好的成效。移民安置容量研究,航卫片,尤其是彩红外航片,以其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可判读性和现实性,为移民安置容量分析确定提供了新手段。 

 

三、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技术可自动制作平面图、柱状图、剖面图和等值线图等工程地质图件,还能处理图形、图像、空间数据及相应的属性数据的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等问题,将gis技术应用于工程地质信息管理和制图输出是近几年工程地质勘察行业的热点和 发展 趋势。目前,国内应用较多且比较成熟的专业软件是由

 

四、工程物探技术 

 

在我国工程物探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单位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逐渐引进和装备了一些必要的仪器,如信号增强式地震仪、综合测井仪、电法仪、透视仪、声波仪、管线仪、地质雷达和钻孔彩色电视系统等,使物探仪器得到了全面的更新,其中有些是当时或至今都是世界水平的新仪器,大大地提高了数据采集精度和野外工作效率,促进了物探的发展。 

(一)地球物理层析成像技术(ct)。ct技术是利用已有的平洞或钻孔,通过对采用一定发射和一定接收方式产生的透射波的采集与处理,反演孔洞间岩体的波速值,并对区间岩体进行判断、评价的一种技术方法。当前在勘探孔洞间了解岩体情况尚没有一个 经济 的、有效的技术措施做进一步工作的情况下,ct技术不失为是一个查明孔洞间岩体总体完整性程度的好方法。做得好,不仅能节约一定的勘探工作量而且还会对岩体物理力学性的整评价质量的提高有所促进。所以“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以来,包括“八五”和“九五”攻关几个涉及水电建设的项目,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探的课题和专题中大多数都涉及ct技术攻关的内容,并获得许多很有成效的成果。 

(二)钻孔彩色电视系统。a53mm的钻孔彩电是为适应水利水电工程勘察的大多数钻孔都是a56mm的金刚石钻孔而设计制造的;50mm的钻孔彩色电视是在 电子 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为适应水平风钻孔观察而设计制造的,并首次将ccd光电偶合器件应用于钻孔电视。该产品的特点是电路设计合理,集成度高,性能稳定,与传统的摄像管探头相比,具有彩色图像重现性好、几何失真小、寿命长、耐冲击、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特点,是一个更新换代产品。当前,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钻孔彩电又在开发的图像处理系统基础上研制出多功能钻孔彩色电视系统,系统采用工控级主机,形成控制器、监视器、录相机三合为一的一体化主机。主机可配接多种不同口径的钻孔电视探头,实现图像数字化实时采集压缩存储,成果可刻录成vcd光盘,还可进行后期图像处理及制作。 

 

参考 文献 : 

[1]杨连生,水利水电工程地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王妙月,勘探地球物 理学 [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3. 

第5篇

教育强国的核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高校中参加人数最多、影响最广泛的学科竞赛之一,此项赛事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联合主办,迄今已举办21届,它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未来也将日益显现它这方面的作用。长春理工大学从1996年开始参赛,成绩斐然,已累计获得国家级奖40余项,年均3项,2013年我校共有51队153人参加全国赛,是吉林省除吉林大学外参赛队数最多的高校。其中9队获得国家一等奖,11队获得省一等奖,21队获省二等奖,8队获省三等奖,获奖率位居吉林省参赛高校前列。这主要归益于以下几方面:

一、赛前的动员及组织情况

赛前周密的宣传组织工作是本次大赛取得成功关键因素之一。我校一直把组织数模竞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纳入了全年工作日程,专门成立了数学建模竞赛领导小组,协调、督促、组织数学建模竞赛各项准备活动。通过海报、课堂、网站等多种形式宣传开展数学建模活动,鼓励各学院学生踊跃报名。

二、竞赛具体过程管理和实施情况

由专人统筹负责竞赛工作。从每年四、五月份开始采取校级、省级竞赛层层选拔的制度,把最优秀、最渴望参赛、最有能力的队员吸纳进来组成国家赛参赛队伍。对于国赛队员将认真组织赛前培训和辅导工作。

三、本年度竞赛获奖情况分析

今年我校共有51个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国家奖9项,省级奖40项,获奖率几近100%。

四、竞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拟解决的措施

1.竞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数学软件使用和写作两方面,在今后的培训和其他级竞赛中应加强这两方面的训练。另外宣传力度也有待加强。

2.今年全国赛我校51队中有35支代表队选择了A题,此题是交通占道问题对城市交通能力的影响问题,实质是利用数学方法建立模型,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微积分、常微分方程、运筹学等课程基础,正是由于我校平时对大一大二的数学基础课的精心讲解和严格要求才使得我校学生有信心也有能力作出此题并取得了如此好的成绩,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数学基础科的教学工作,同时注意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参加建模的兴趣。并希望以数学建模工作为平台,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与研究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竞赛推动教学研究,以教学研究提高竞赛质量。B题选择队数相对较少,原因主要是该题是关于碎纸文字的拼接复原模型,需要队员熟悉算法,精于编程,大多数同学不敢碰此题原因就是编程能力过弱。

3.国家赛获奖结果反映出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光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获奖人数占到98%,创新实验班参赛人数并不多,仅占总人数的33%,特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创新实验班仅有8人参加,不及总人数的6%。

五、对学校的建议和意见

1.认真组织各级数学建模竞赛,建议提前到3月中旬组织校数学建模竞赛,改进选拔方式,通过评审、教师推荐、答辩精选国赛参赛队员,加大对数学软件、算法的培训;5月下旬到7月中旬,利用周六对选拔出的学生进行实战培训,建议全体队员模拟实战,完成3-4道往年的竞赛题目,并提交论文,指定专门教师负责指导。

2.进一步宣传发动,动员更多的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特别是加大对计算机学院的宣传力度,争取更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特别是动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创新实验班的同学参赛。

3.继续举办大学生数学建模培训,切磋技艺,交流经验,提高水平。组织教师精讲获国家奖的学生论文。同时每年选派2至3名指导教师参加建模交流会议及理论学习,也让更多教师参与数学建模类教改科研项目,将数学建模作为一件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开展。

第6篇

关键词: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创新和创业;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田(1976-),男,湖南益阳人,湖南理工学院物理与电子学院,副教授;周峰(1986-),男,湖南常德人,湖南理工学院物理与电子学院,助教。(湖南 岳阳 414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理工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B0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038-02

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1]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2]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担负着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才的重任。长期以来,主要是通过课堂传授与被动吸收知识、通过固定实验的模仿与验证来锻炼实践能力,因此对学生和教师的创新意识没有起到最大的激发与促进作用。[2,3]高校作为学校教育和社会工作之间的纽带,“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大学生。2013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达到700万人,受国内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应成为大学越来越重要的任务之一。[4,5]

“两堂”结合是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学生在第一课堂中获得的丰富的基础知识通过第二课堂的延伸和补充使之得到升华,来实现学生“双创”能力的全面提升。[6-8]本文结合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上的一些实践对“两堂”结合下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创新和创业教育的相关性

近十年,各高校除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外,如何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也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等著名高校都相继成立创业研究中心,研究创业理论和实践,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创新是一个从新思想的产生到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或服务的发现、发明和设计制作的过程。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新产品或服务和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创新注重价值发现,创业注重价值实现。[9]创业与创新有着必然的联系,创新是创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创业活动最核心的要素和最本质的特征,是创业的灵魂和关键,也是创业可持续性的保障。创业基于创新,创业推进创新。端正“双创”教育观念,就是要认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是一个辨证统一体,两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1.创新是创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创业者所从事的各项创业实践活动都属于创业范畴,这些活动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之上,只有通过认真、扎实学习创业实践活动中所需的各项知识,并积极主动、充分调动知识储备,将知识转化为创新意识,服务于创业活动,创业才会取得相应的成果。没有新的技术、制度、管理等创新活动,创业活动很难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创业也就是“昙花一现”。创业需要高潜质的创新,任何不是基于创新基础的“创业”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业”。

2.创业推动和促进创新活动

创新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创新成果走向社会、走向实践,通过创业实践活动来检验创新成果。创业作为检验创新成果的方法之一,创新成果的正确、优劣与否都可以通过创业活动体现,反之,创业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问题又推动和促进了创新活动,使创新成果更趋于合理和成熟。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创新活动都适合创业,创新也不一定导致必然的创业活动,同时创业活动也不等于创新,没有创新的创业也就不会推动创新。

二、“两堂”结合下的“双创”人才培养

“两堂”结合是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第一课堂主要是学生在以专业为主的教学计划课程之内的一切教学活动,即课堂教学的所有活动;第二课堂是指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具有素质教育内涵的学习实践活动,即学生在规定的教学计划课程之外自愿参加、有组织地进行的各类活动。第二课堂的内容主要包括科技创新类、培训讲座类、竞赛类、实践类、社团类等。“两堂”结合下的“双创”人才培养是第一课堂获得的丰富的基础知识通过第二课堂的延伸和补充使之得到升华,最终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大学生,需要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

1.优化第一课堂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针对第一课堂教学中的必修和选修理论课程,遵从“厚基础、宽方向”方针,精选本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作为核心基础课程。在核心基础课程的授课上挑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担任教学,在核心基础课程在学分和课时的安排上多次组织相关教师讨论,以充分保证教学质量的要求。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上,教学内容严格精选,力求教学内容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反映最新技术的前沿,同时避免多门课程中教学内容的重复。

强化第一课堂的实践教学环节,采取“步步推进、环环相扣”的实验教学模式来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所谓“步步推进、环环相扣”,是指对整个大学四年的实践教学通过分阶段训练,不同阶段中不同的实验内容之间相互衔接,逐步实现由基础到专业、由验证到综合设计、由单一课程到多课程联合的实践培养目标。比如大学第一年和大学第二年通过基础实验、基本技能实验和工艺实训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培训。在大学第三年,实践教学主要以实践综合设计为主。如: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大学第五学期进行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该课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综合利用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和单片机等知识设计制作智能型的电子产品;在大学第六学期进行光电信息技术综合设计,该课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综合利用光电技术、激光技术、光学技术等知识设计制作光电信息类产品。大四阶段通过去企业实习,了解企业产品生产和管理,而后再通过毕业设计的综合训练对实践技能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在实践教学中,除了突出创新外,还和实际产品紧密结合,两个综合设计都是制作与专业知识直接联系的相关产品,同时实践制作和理论模拟相结合,通过相关的软件对电子和光电的综合设计进行仿真以提高产品性能。

2.加强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的衔接,培养创业意识

“两堂”的结合首先是模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将原来是第二课堂的部分内容引入第一课堂。如对一些最新理论和先进技术及其进展等相关知识,许多高校特别是一些教学型高校没有明确的培养要求,多是通过讲座、社团、培训等活动对部分同学进行训练。或者是部分教师在相关课程中,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进行简单介绍。其缺陷:一是讲授效果与教师的研究方向和能力紧密相关;二是学生的收益面较少;三是讲授内容分散于各课程中。结合教师的科学研究方向和兴趣,以课程的形式通过讲座给学生开设,这样学生能系统地感受到相关方向的研究热点和进展。在创业训练中,通过加强校企联合、举办创业大赛、邀请企业家来校进行创业和就业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提供相关创业技能和考证服务等措施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

3.改变“双创”人才培养考核评价

在两堂结合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人才的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需要相应调整。从两方面来改变“双创”人才培养考核评价。

(1)考核方式多样化。通过对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实现考核方式多样化。核心基础课程通过考试进行考核,专业课程通过考试和考查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在考查中,不同课程的考核方式不同,如专业技术性强的课程采取设计、仿真和实物制作等方式来代替考试;对于研究性课程采用主题综述论文、分组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

(2)评价体系多元化。对于“双创”学生,要对不同的成绩赋予不同的权重,对不同第一课堂课程成绩和第二课堂课程成绩同样赋予不同的权重。同时还要加强对教师的考核,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双创”人才培养服务。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并在“两堂”之中融合创新和创业教育,将学生的知识获取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有助于改变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的不匹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不匹配等一些高等教育的现状,也必将进一步增强大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9-11.

[2]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85-86

[3]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9-11.

[4]刘兆平.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对策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2,(34):124-126.

[5]徐斌,郑宏兵,张利萍.以“双创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2,(5):5-8.

[6]彭巧胤,谢相勋.再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4):45-46.

[7]魏培徵,马化祥,马莉萍.高校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关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99-102.

第7篇

【论文摘要】:介绍了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特征,研究了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了未来发展前景和一些重要技术热点。

近些年来,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在民用工业和军事领域得到广泛地应用。因此,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成为当今机械工业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1.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特征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由动力、机构、执行器、计算机和传感器五个部分组成,相互构成一个功能完善的柔性自动化系统。其中计算机软硬件和传感器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组成要素。与传统的机械产品比较,光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1.1体积小,重量轻,适应性强,操作更方便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使得操作人员摆脱了以往必须按规定操作程序或节后频繁紧张地进行单调重复操作的工作方式,可以灵活方便地按需控制和改变生产操作程序,任何一台光机电一体化装置的动作,可由预设的程序一步一步控制实现,甚至实现操作全自动化和智能化。

1.2功能增加,精度大幅提高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包括以激光、电脑等现代技术集成开发的自动化、智能化机构设备、仪器仪表和元器件。电子技术的采用使得包馈控制水平提高,运算速度加快,通过电子自动控制系统可精确按预设动作,其自行诊断、校正、补偿功能可减少误差,达到靠单纯机械方式所不能实现的工作精度。同时,由于机械传动部件减少,机械磨损及配合间隙等引起的误差也大大减小。

1.3部分硬件实现软件化,智能化程度提高

传统机械设备一般不具有自维修或自诊断功能。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使得电子装置能按照人的意图进行自动控制、自动检测、信息采集及处理、调节、修正、补偿、自诊断、自动保护直至自动记录、显示、打印工作结果。通过改变程序,指令等软件内容而无需改动硬件部分就可变换产品的功能,使机械控制功能内容的确定和变化趋势向"软件化"和"智能化"。

1.4产品可靠性得到提高,使用寿命增长

传统的机械装置的运动部分,一般都伴随着磨损及运动部件配合间隙所引起的动作误差,导致可动摩擦、撞击、振动等加重,严格影响装置寿命、稳定性和可靠性。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使装置的可动部件减少,磨损也大为减少,像集成化接近开关甚至无可动部件、无机械磨损。因此,装置的寿命提高,故障率降低,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5融合了多种学科新技术,衍生出许多功能更强、性能更好的新产品

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研究开发涉及到许多学科和专业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声学、机械工程学、电力电子学、电工学、系统工程学、光学、控制论、信息论和计算机科学等。例如人们很熟悉的静电复印机、彩色印像机等,就是一种由机、电、光、磁、化学等多种学科和技术复合创新的新型产品。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将光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与机械技术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衍生出许多功能更强、性能更好的新一代技术装备。

1.6产品系统性增强,各部分系统间协调性要求提高

光机电一体化是一门学科的边缘科学技术,多种技术的综合及多个部分的组合,使得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及产品更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其各个组成部分在综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中相互配合有严格的要求,这就要求各种技术扬长避短,提高系统协调性。

2.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1研究现状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科技领域急起直追,我国的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已取得明显的成效,数控产品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经济型灵敏数控装置发展很快,是我国特有的经济实用产品,不但适用国内市场的需要,部分产品还随主机配套出口。国内的机械产品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C)和微电子技术控制设备也越来越多,覆盖面也日益扩大,从纺织机械、轴承加工设备、机床、注塑机到橡胶轮胎成型机、重型机械、轻工业机械都是如此,我国自行研制和生产的光机电设备,在质量上也有重大突破,为今后的推广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发展趋势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成为一种新兴的学科,并逐渐成为一种产业,而这些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从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未来技术热点主要包括:

(1)激光技术

1)高单色性,利用激光高单色性作精密测量时,可极大地提高测量精度和量程。

2)高方向性,因具有很远距离传输光能和传输控制指令的能力,从而可以进行远距离激光通信、激光测距、激光雷达、激光导航以及遥控。

3)高亮度性,利用激光的高亮度特性,中等亮度激光束在焦点附近可产生几千到几万度的高温,可使照射点物体熔化或汽化,对各种各样材料和产品进行特种加工。

4)相干性,由于激光速频率单一、相位方向相同。适用于激光通信、全息照相、激光印刷以及光学计算机的研制,而在实际运用中也会通过一些激光技术改变激光辐射的特性,应用范围更广。

(2)传感检测技术

1)激光准直,能够测量平直度、平面度、平行度、垂直度,也可以做三维空间的基准测量。

2)激光测距,其探测距离远,测距精度高,抗干扰性强,体积小,重量轻,但受天然影响大。

3)光纤探测器,在目标很小,间隔受限或危险的环境中,最常选用的是光纤探测器。

其他还有激光打孔、刻槽=标记、光化学沉积等加工技术。

(3)激光快速成型技术

激光快速成型是利用计算机将复杂的三维物体转化为二维层,将热塑性塑料粉末或胶粘衬底片材纸张烧结,由点、线构造零件的面(层),然后逐层成型。激光快速成型技术可使新产品及早投放市场,极大地提高了汽车生产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和产品的竞争能力。

(4)光能驱动技术

利用光致变形材料可制作光致动器和光机器人。现已研制成功一种光致动器,其工作原理是将光照在形状记忆合金上,反复地通、断使材料伸缩,再利用感温磁性体的温度特性,将材料末端吸附在衬底上。利用材料本身的伸缩和端部的吸附特性,加上光的通断便能实现所要求的动作。实验验证,该致动器能可在顶面步行。这种状态目标处于初级阶段,如果能发现具有优异光作用特性的动态物质,则可使光能驱动技术广泛应用。

3.结语

技术上的改革和与之相配套的技术支持是创新技术的基础。开发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有不同的层次和灵活的自由度。在机械技术中恰当地引入电子技术,产品的面貌和行业的面貌就可以迅速发生巨大变化。产品一旦实现光机电一体化,便具有很高的功能水平和附加价值,将给开发生产者和用户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志,朱文坚.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代制造工程,2001(12)

[2]梁进秋.微光机电系统国内外研究进展.光机电信息,2000(8)

[3]宋云夺编译.光机电一体化业的未来.光机电信息,2003(12)

第8篇

关键词:配电箱制安,操作及运行可靠性

 

为了抵御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出台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尤其是加大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的基础设施,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中供电网络和电网改造工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论文格式。伴随而来的是供电负荷的迅猛增长,尤其对供电质量的可靠性和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户对配电箱的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对配电箱中各种元器件的质量和安装质量亟待提高;配电网络要适应供电系统日益增长的需求,将由配电箱中枢操作控制指挥来解决这一矛盾;配电网络中电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就使得配电箱的运行管理向智能化、自动化模式转换,来满足各项领域对电能质量的技术需求。

一、配电箱在供电系统中的作用

1.配电箱具有体积小、安装简便,技术性能特殊、位置固定。配置功能独特、不受场地限制,应用比较普遍,操作稳定可靠。空间利用率高,占地少且具有环保效应。

2.配电箱是指挥供电线路中各种元器件合理分配电能的控制中心,是可靠接纳上端电源,正确馈出荷载电能的控制环节,也是获取用户对供电质量满意与否的关键。提高动力配电箱的操作可靠性,是创优质工程的目标。

3.一项电力供电系统工程,按照优质工程的技术标准和要求,加快施工周期,必须从分部工程中进行目标控制,使之每个分项工程合格、达标,才能使整体工程全优。

4.铁路隧道中通风装置照明系统的电源控制,大型客运火车站站台、通道的照明电源控制,货运站场灯桥照明、投光灯塔照明的电源控制,客、货运火车站通讯、信号系统双回路切换装置电源控制,火车站站台外灯、进出站口外灯通道照明电源控制。地铁中隧道顶部灯、站台灯、月台灯及通道指示灯照明电源控制。都离不开配电箱的自动化装置控制管理。

5.公路隧道中照明灯、通风装置及特殊指示灯电源控制,互通式立交桥外灯照明、进出通道指示灯和收费站的报警装置电源控制,隧道内特殊报警装置的电源控制,更离不开配电箱的智能化控制管理。

6.大型矿山的投光灯塔电源控制,警戒指示灯电源控制。施工工地临时用电的电源控制,港口、码头船舶航行灯塔指示灯及各类功能性照明电源控制。必须由配电箱进行控制管理。

7.大型广场的投光灯塔照明电源控制,城市干道路灯照明电源控制,城市景观广场路灯和不间断彩幻灯光电源照明控制,节假日独立景观彩灯不间断照明电源控制,大型晚会、演唱会彩幻式反复更叠照明电源控制。都需要配电箱的自动化控制管理。

8.高层商住楼,多层居民住宅楼,综合办公写字楼和一般民用家庭照明生活用电,更是离不开配电箱的控制管理。

配电系统应设置配电柜或总配电箱、分支配电箱、开关箱,实行三级配电。配电箱在供电系统中的作用和运行质量越来越稳定,供电可靠性不断得到提高,满足了生产生活对供电质量的需求。

电力配电箱的应用虽已十分普遍,但在施工和运行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或多或少导致了一些故障的出现,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对此,根据供电线路中配电箱出现故障的不同特性,针对配电箱在施工、使用及维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一些分析探讨。

二、配电箱发生故障原因分析

1.配电箱内元器件材质造成的故障:①配电箱说明书与真实技术数据差距比较大,②对配电箱进货、保管管理不严③对配电箱施工的技术交底不明确,给配电箱的安装使用带来了不必要的制约因素,从而造成运行故障。

2.施工原因造成的配电箱故障:①对配电箱的附件材质的质量把关不严,给安全运行造成隐患。②安装工艺不达标,如:箱体内清洁不彻底,③配电箱内附件材质配置不达标。④配电箱内标志设置不足、不明显,潮湿环境下配电箱密封处理不到位等。都给配电箱的运行留下了隐患。

3.运营单位管理维护不善造成的配电箱故障:①不能定期进行维护检查测试。②由于季节性自然雨水、刮风下雪,烈日暴晒等因素形成的故障,如;接地螺栓锈蚀,松动等因素。

4.其他原因造成的配电箱故障:①对临时性用电荷载不能考虑远期计算或统计不周密心存侥幸,使配电箱超负荷运行,造成故障。②配电箱内元器件上下端接线孔,与进出线或电缆线径截面不匹配形成供电隐患。③其他专业在配电箱附近施工时,损伤供电回路导致使其短路或接地造成配电箱故障。

三、根据配电箱形成故障的原因采取防护措施

1.配电箱的采购、使用和控制措施:物资招标单位应掌握配电箱的性能质量,生产商的供货能力及产品信息。严格执行招投标合同,货比三家,选择供货厂商。配电箱的规格、型号等性能应满足供电线路设计技术要求,从而确保配电箱供电线路可靠运行和使用寿命。论文格式。

2.配电箱的施工控制措施:根据施工需要针对配电箱的制作安装要求。应从技工工作法、敷设法和制作法,看懂装配图和掌握试验、检测方法入手,加强作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工作。从配电箱专业理论知识方面进行辅导和实做示范,使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水平相结合。施工作业人员经过技术培训学习,考试合格并取得上岗证后,方可持证上岗进行作业。在人员组织上应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细致入微地对配电箱进行检查,附件及备品等逐一登记,严格对配电箱性能进行相关测试。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汇报,控制好配电箱负载匹配、上下端接线等各道工序。

3.配电箱与供电线路结合的制作工艺:供电线路缆敷设到位后,配电箱的制作安装工艺是关键环节,制作工艺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供电线路的可靠运行。制作安装中要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安装作业人员首先要以技术交底为依据,开封检查时严格检查配电箱附件和箱内元器件,熟读熟记技术说明书及工序流程,把好工序安装作业关,严格核对相序。制作完毕后,应配合试验人员及时对供电线路和配电箱的绝缘性能进行测试。

3.1卡控点:

配电箱安装时应认真仔细,不能损伤外表、碰撞箱内元器件。表面应清洁干净,箱内接线孔应无碳痕、无杂物;

如遇到大风、大雨、大雪天气或空气湿度达75%时,不允许制作安装配电箱。如确需制作时,应做好相应的防护处理装置;

配电箱内外要清洗干净、保持清洁,严防尘埃、杂物落入箱内;

接线相序应准确无误,工作零线、PE地线标识要准确明显;

户外户内配电箱门锁端头开启、闭锁灵活,回路开关分、合装置无卡阻;

接线端头与接线孔无外露金属、与金属导体压接应密实牢靠,PE接地线螺栓应连接牢固。

3.2预防性检测试验:为确保安全供电,应对变压器高压侧线路、低压侧线路,配电箱受电侧回路进行绝缘性能测试。根据供电线路有关规范要求,必须对供电线路进行预防性试验。当配电箱安装完毕后相序相色标志应准确,确认其与两端供电系统设备相序一致。接地线应连接良好,测试数据必须满足预防性试验标准。试验检测不合格时应查明原因,重新制作安装。

4配电箱的维护和保养

4.1要做好配电箱的维护工作,就必须全面了解供电线路控制回路的敷设方式,结构布置,走线径路及起始端位置等。并且应每周进行一次巡视线路,检查监视配电箱负荷大小和发热情况。如遇大雨、洪水等特殊情况时要临时增加巡视次数。

4.2铁路、公路沿线的直埋电缆应每半月巡视检查一次。检查项目为电缆终端头、电缆沟及电缆预留坑地面是否有下陷,有无挖掘痕迹,标志桩是否完好。

4.3中间头及电缆井中有无积水,并采取积水抽取措施。

4.4各种接地是否良好,连接螺栓有无松动锈蚀等现象。

5.对配电箱负荷及温度的检测

5.1配电箱的工作电压不允许超过额定电压。

5.2经常测量和监视配电箱的负荷情况,必须按照规定的载流量运行。

5.3户外配电箱附近严禁烟火,户内配电箱处要通风良好。

5.4监视配电箱运行的温度高温时应检查其原因,并排除。

6.配电箱供电线路事故预防:需使用临时施工电源时,对既有配电箱的技术荷载性能情况,临界状态进行技术分析判定后方可允许配置使用,以防止配电箱负载过重造成事故;防外力破坏,巡视配电箱时由专人负责,如有机械施工,要有防护措施,确保配电箱及供电线路的运行安全;防终端头与架空线路连接处污闪事故,在连接处涂导电膏,增加导电性能。做好铜铝过渡处理,防电化锈蚀;防电缆腐蚀:对电缆直埋线路的土质环境进行定期检验,如发现有腐蚀电缆环境的情况,必须对电缆做必要的防腐和套管防护等相应处理措施;防虫害,如发现线路有虫害现象时,可配制药物定期喷洒。以免电缆线路外皮破损后受潮造成事故;运营部门对配电箱的维护保养要形成一种规章制度来执行,施工单位应定期进行回访跟踪后,共同探究、交流经验,以保证供电线路的可靠供电,正常运行。

四、配电箱可靠运行措施的保证

以上对配电箱的运行质量、安装工艺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采取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不断创新,为配电箱的可靠运行提供了强大支撑。如:电缆头附件制作工艺,电缆分支箱、PVC管材、架空绝缘导线、安普线夹、硅橡胶绝缘子等等四新产品的广泛应用。论文格式。采用冷缩型电缆头附件制作工艺具有制作安装简单、维护方便等特点;电缆分支箱具有绝缘、密封可靠,分配“T”接方便;PVC管材具有保护电缆线路不受侵蚀的作用;架空绝缘导线与安普线夹、硅橡胶绝缘子结合后不受树木、风力、覆冰等影响,且安普线夹具有与导体连接良好、消除闪络的作用。供电线路的稳定运行,给配电箱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有效保证,配电箱向供电线路传输分配电能的可靠性、安全性将会进一步得到巩固提高,供电系统中配电箱的优越性和有效性将会更加突出凸现。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能作为各项领域的重要能源之一,它的发展和应用将会越来越普遍。配电箱在供电系统中的控制作用更加有效,只有以人为本抓管理、提素质,严格供电系统施工质量管理,加强各项工序合理安排,及时掌握工程质量的动态;加强施工工艺安装管理,总结和分析影响配电箱运行质量的主要原因;加强配电箱在供电系统运行中的监控、操作管理,并不断改进完善配电箱供电性能。实践证明,施工质量的优良与否是决定供电系统中配电箱可靠运行的关键。只有在施工中预先控制,及时发现隐患,检查措施到位,在运营中采取制度化的防护处理措施,加强控制管理,配电箱正常运行的故障都将被消灭在萌芽状态,就能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配电线路的可靠供电、安全运行系数就会稳定、可靠供电系统中配电箱长期起主导作用的性能将会越来越凸显。供电系统中配电箱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 考 文 献

1.《电工实用口诀》中国电力出版社

2.《室内布线与照明》中国电力出版社

3.《电力电缆施工》中国铁道出版社

4.《电工作业》气象出版社

5.《供用电交流》甘肃兰州供电企业

6.《电力线路工》中国铁道出版社

7.《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

第9篇

关键词:轴承;保持架;孔梁

在滚动轴承的生产和运行中,保持架的作用不言而喻,是整个轴承工作的核心环节。而保持架孔梁宽度则是影响轴承工作性能的重要参数,这主要是由于孔梁的宽度值高低直接决定着轴承的运行和受力状态,从而影响到轴承的工作性能。因此,在目前的生产工作中需要认真的总结和分析轴承保持架孔梁宽度高低,严格控制这一数值标准。由于孔梁宽度差别过大,不仅会增加保持架运动中的不稳定性,也容易造成孔梁宽度尺寸差别存在一定的问题,进而造成附加冲击荷载的形成。因此,在轴承生产的过程中确定合理的窗孔间隙是十分重要的,这对于轴承运行和生产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

一、等分冲孔精度检测分析

目前,我国生产轴承保持架的过程中通常都是采用手工抽检的方式对孔梁尺寸进行检测的,这种检测方式在应用中存在着效率低下,精确度不高等特点。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在目前的工作中研制一种高效、稳定、精确、自动的保持架冲孔是极为关键的,也是整个等分冲孔精度检测工作开展的关键所在。

1、检测技术发展背景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加工、塑料、模具、电气、电子等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就国内产品的精度和品质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而言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主要是由于国内的检测技术不过关,造成了产品生产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检测。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扩大,国外产品越来越多的参与到企业竞争当中,对国内企业提出了严重的考验,这也必然导致国内企业对检测技术的研究和改进。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传统的测量技术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目前企业发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以高精密的监测设备和系统来实现新的检测需要,这也是目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国外常见检测技术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在监测技术上已经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就,并已经形成了多种二维、三维测量系统。这些系统和设备的采用有着精度高、性能好、功能大、稳定性强的特点,但是由于其价格昂贵和操作繁琐的缺点使得国内大多企业都无法引进这种昂贵的监测技术,这就造成了检测工作开展困难。

二、轴承保持架等分冲孔精度检测概述

随着我国机械制造业、电子行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小尺寸圆形、圆柱形工件的生产精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社会各行业对轴承等分冲孔精度检测技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传统的以人工检测为主的技术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目前时展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认真总结和归纳,从而实现一套系统、综合的检测方式。

1、保持架等分冲孔检测的主要目的

保持架作为轴承系统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元件,其主要的作用在于将滚动体等距离的隔开,以防止轴承在运转的过程中出现滚动体相互碰撞的现象。引导滚动体,并带动滚动体旋转;在分离型的轴承中,保持架除有上述作用外,他还将滚动体和一个套圈组合在一起(在没有套圈的轴承中,保持架把滚动体组合在一起),避免滚动体在轴承安装和拆卸时掉出。保持架在滚动轴承中虽不承受工作负荷,但受到种种原因产生的外力和在轴承内的相对滑动速度很大,容易出现磨损与烧伤,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因此,对保持架的结构性能(如刚性、耐磨损、耐疲劳强度和耐冲击性)及尺寸精度,几何形状,表面质量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根据保持架的加工特点,准确、认真地做好保持架的质量检验,是提高轴承质量的重要环节。本论文是以单列圆锥滚子轴承保持架,即筐型保持架为基础进行研究。

2、检测内容

圆锥滚子轴承为分离型轴承,轴承内、外圈均具有锥形滚道,滚子为圆锥形。轴承主要用以承受以径向载荷为主的径向与轴向联合载荷;大锥角圆锥滚子轴承也可承受较重的轴向负荷,接触角越大,轴向承载能力越高。此类轴承其内圈(含圆锥滚子和保持架)和外圈可以分别安装,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可以调整轴承的径向游隙和轴向游隙,也可以预过盈安装。圆锥滚子轴承可限制轴或外壳的移动,对安装的同心度要求很高,不允许有轴对座孔中心线的倾斜。

三、主要的检测方法

机器视觉检测技术作为一种以现代光学为基础,融光电子学、计算机图像学、信息处理等科学技术为一体的现代检测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具有非接触性、实时性、灵活性和精确性等突出优点,能很好地满足现代制造业的需求,在实际中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1、检测工作中常见问题

随着精密机械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产品精度的日益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测试技术和试验技术的发展。由于在应用技术领域和国外存在的差距,目前国内的轴承检测仪器设备仍然与国外的同类先进企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了满足轴承行业的需要,轴承仪器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开发新仪器,改变过去高精度检测仪器或设备只能从国外进口的局面。在滚动轴承中,保持架窗孔间隙是影响轴承工作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窗孔间隙值的大小,直接影响轴承的运动和受力状态。窗孔间隙太大,就会增大保持架运动的不平稳性,产生附加的冲击载荷,因此确定窗孔间隙尺寸对于关键主机用轴承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2、方案设定

本系统应用视频技术,能以相对较小的代价实时对轴承保持架窗孔进行等分精度的检测,有效的提高检测效率,并且大幅度的提高检测精度。本轴承保持架窗孔等分精度检测系统是基于图像处理的自动视觉检测,其硬件部分包括转台控制装置、照明系统、摄像头、图像采集卡和计算机;软件部分主要是控制和图像处理的程序设计。保持架放在转台上,由PLC控制步进电机的旋转速度和角度,而步进电机控制的转台,保持架跟随转台作360。旋转,使得CCD能采集到轴承保持架的每一个孔梁的图像,以便于快速的精度计算。

由CCD采集的图像经由图像采集卡传输到计算机中进行噪声滤波、边缘检测、细分和拟合,得到最精确的边缘后进行精度的计算和分析。本系统应用Hough变换和最小二乘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并拟合直线,采用二次曲线代替高斯曲线的方法,不仅在最大程度上精确提取边缘,而且提高了计算速度,使其更容易应用在生产过程中。

四、结束语

保持架作为轴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轴承的使用寿命有着至关重要地影响。保持架本身将滚动体保持住或与一个套圈一起将滚动体保持住,使滚动体在滚道圆周上均布,以防工作时滚动体之间相互碰撞和摩擦,并引导滚动体在正确的滚道上运转,保证良好的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第10篇

英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和自然哲学家,经典力学体系的奠基人,被称为力学之父,在物理学的很多分支都有很大的成就。他对力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牛顿三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他还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后人为纪念他,将力的单位定名为牛顿。

2. 帕斯卡

法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帕斯卡在物理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对流体静力学和大气压强的研究。1653年,他发现了液体传递压强的规律。他还指出盛有液体的容器的器壁所受的压强也跟深度有关,还做了大气压随高度变化及虹吸现象等实验。此外,他还证明了空气有质量,驳倒了当时流行的“大自然厌恶真空”的错误说法。为了纪念他,后人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压强的单位。

3. 开尔文

英国物理学家,热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在物理学的各个领域,尤其是热学、电磁学及工程应用技术方面有巨大的贡献。1848年,他创立了绝对温标,即热力学温标;1851年,他和克劳修斯各自独立地发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1852年,他和焦耳一起发现了焦耳―汤姆逊效应,这一发现成为获得低温的主要方法之一,被广泛地应用到低温技术中。开尔文一生不懈地为科学事业奋斗的精神,永远为后人敬仰。人们为了纪念他,把国际单位制中的热力学温度的单位定做“开尔文”。

4. 瓦特

英国发明家,他对当时已出现的原始蒸汽机作了一系列重大的改进,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效率和可靠性,使蒸汽机成了一种实用动力,从而引起一场产业革命。瓦特引入了第一个功率单位:马力;发明了压容图,用图示的形式表明蒸汽压力如何随汽缸的有效容积而变动。为了纪念他,功率的单位用瓦特命名。

5. 摄尔修斯

瑞典天文学家,他创立了摄氏温标,即现在常用的温度单位。

6. 库仑

法国物理学家、发明家,在固体摩擦、静电学和磁学方面都有重大贡献。1785年,他发现并总结出静止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即库仑定律。为了纪念他,电量的单位被命名为库仑。

7. 伏打

意大利物理学家、发明家。他发现了两种不同的金属接触时产生电势差的现象,以此发明了伏打电池;发现了电流使水分解的现象,奠定了电化学的基础;发明了起电盘。为纪念他,电压的单位被命名为伏特。

8. 欧姆

德国物理学家,曾做过多年中学教师,在极缺少仪器设备的条件下发现了欧姆定律。他独立地用库仑的方法制造了电流扭力秤,用来测量电流强度,引入和定义了电动势、电流强度和电阻的精确概念。他受热传导研究的启发,对电流的流动和热量的流动进行科学类比,以找出相似的规律。为了纪念他,电阻的单位用欧姆命名。

9. 焦耳

英国物理学家。1840年,他写了《电流析热》的论文,阐明了电流的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楞次定律。焦耳的最大贡献就是电热和机械当量的研究。1843年,他在《论电磁热效应和热功当量》的报告中指出自然界的能量是不能消灭的,消耗了机械能,总能得到相当的热能。他用自己精心设计的量热器,经过近四十年,用各种方法进行了四百多次实验,精确地测得热功当量的数值,为建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作出了贡献,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奠基人之一。为了纪念他,在国际单位制中,将能量或功的单位命名为焦耳。

10. 法拉第

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1831年,他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确立了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是现代电工学的基础。他还发现当时认为是各种不同形式的电,本质上都是相同的。1833―1834年,他发现了电解定律(法拉第电解定律),这是电荷不连续性最早的有力证据。他反对超距作用,认为作用的传递必须通过某种媒介,并用实验证明电介质在静电现象中对作用力的影响。他还详细地研究了电场和磁场,得到许多观点。为了纪念他,电容的单位被命名为法拉。

11. 安培

法国物理学家、数学家,电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将数学分析应用于分子物理学方面的先驱。他的主要科学工作是在电磁学上,对电磁学的基本原理有许多重要发现,如安培力公式、安培定则、安培环路定律等都是他发现的。他还首先提出了磁体的磁性是由各个分子的环行电流所决定的。由于他在电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十分突出,被后人誉为“电学中的牛顿”,以他的名字安培命名的电流单位,为国际制的基本单位之一。

12. 特斯拉

南斯拉夫血统的美国电工学家、发明家,在科学技术上的最大贡献是开创了交流电系统,促进了交流电的广泛应用。为了纪念他,国际电气技术协会决定,把国际单位制中磁感应强度的单位命名为特斯拉。

13. 韦伯

德国物理学家,在电磁学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韦伯在建立电学单位的绝对测量方面卓有成效。他提出了电流强度、电量和电动势的绝对单位和测量方法;提出了电流强度的电动力学单位、电阻的绝对单位。韦伯与柯尔劳施合作测定了电量的电磁单位对静电单位的比值。1832年,高斯在韦伯协助下提出了磁学量的绝对单位。为了进行研究,他发明了许多电磁仪器:双线电流表、电功率表、地磁感应器等。后人为了纪念韦伯的科学贡献,以他的姓氏为磁通量的国际制单位命名。

14. 高斯

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长期从事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和大地测量学等领域的研究,著述丰富,成就甚多。为纪念他在电磁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在电磁学量的CGS单位制中,磁感应强度单位命名为高斯。

15. 亨利

美国物理学家,曾改进电磁铁,发明了继电器,并将其应用于电报中。亨利最大的贡献是发现了通电线圈的自感现象,并提出重要的自感定律。他还研究了自感现象,并在法拉第之前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在赫兹之前发现了无线电波。为了纪念他,电感的单位用亨利命名。

16. 赫兹

德国物理学家,1887年,他首先发表了关于电磁波的发生和接收的实验论文,总结了电磁波的传播规律,从而奠定了无线电通信的基础。他还肯定了电磁波和光波一样,具有发生反射、折射和偏振等性质,验证了麦克斯韦关于光波是一种电磁波的理论。他还首先发现了光电效应。为了纪念他,频率的单位被命名为赫兹。

17. 奥斯特

丹麦物理学家,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他的这一发现,被作为划时代的一页载入了史册。从1934年起,磁场强度的单位命名为奥斯特。

18. 贝尔

美国发明家,1876年发明电话。贝尔还发明了收音机、听度计、无痛检查了人体内金属的仪器、扁平式和圆筒式录唱机,制成第一个唱片。为纪念贝尔为人类作出的贡献,后人把电学和声学中计量功率或功率密度比值的单位定为“贝尔”。在工程计算上常以贝尔的十分之一为单位,称为分贝。

第11篇

关键词:ESD,TVS,保护电路,热插拔

 

在计算机通信系统中,不仅内部各种设备之间存在大量的实时数据的传输,而且与外部的一些设备之间也需要进行数据交换,因此计算机需要多种形式的接口,其中RS-422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接口形式。由于计算机系统中存在多种设备,工作环境比较复杂,还有一些特殊的场合要求串行接口具有带电插拔功能,因此设计一种具有带保护功能的串行接口电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

1ESD保护的原理

1.1ESD问题的产生

在更换接口电缆插头,或者直接用手及物体接触一个输入输出端口的过程中,静电放电(ESD) 问题就产生了。伴随着这种常见的事件而产生的静电放电可能会破坏一个或多个的接口IC芯片,甚至可能破坏电路板本身的走线,从而破坏了电路输入输出端口。这些损坏后果可能是很严重的,因为这一方面降低了产品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增加了产品的保修成本。

1.2 ESD保护的原理

为了保护I/O接口器件TVS,提高电路板抗ESD放电能力,电路设计者既可以选择一个具有内置ESD保护的芯片,也可以设计一个外部保护电路。通常外部保护电路有两种,一种是选择一种金属氧化物变阻器,另一种选择硅雪崩电压抑制器,比如说TVS二极管。但是TVS管同金属氧化物变阻器相比,是一种更有效的保护器件。

2 串行接口保护电路的设计

2.1 TVS二极管的选择

在针对RS-422串口设计保护电路时,考虑到串口应用于复杂的环境,并需要带电热插拔功能,导致串口器件失效主要是静电放电及浪涌电流,一方面静电放电主要是由于人体或者物体带静电可能传到串行接口中毕业论文范文。另外一方面是在恶劣的环境中,由于电源输出电压的不稳定,可能产生浪涌电流。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TVS器件。

RS-422串口的工作电压是5V,则选择最大反向工作电压V,则击穿电压选为:

V;

V;

首先选择TVS的型号,根据TVS选用原则及RS-422串口通讯的特点,选则了PROTECK公司的阵列TVS管,型号为:SM8LC05,其最大关断电压为5V,击穿电压为6V,箝位电压为9.8V,满足一般抗击ESD放电能力的标准。另外,SM8LC05具有抗8/20μs的800W浪涌电流能力。因此,保护电路采用此TVS器件,就具有较强的抗浪涌电流的能力。

SM8LC05是一个由四路TVS管通道组成,每一路保护通道由一个TVS二极管和一个普通二极管“背靠背”组成,可保护四路需要单向保护的数据线,也可保护两路需要双向保护的数据线。根据TVS管的特性,设计了RS-422串行接口的保护电路TVS,如图1所示,选择每路数据线双向保护,正反两方向保护ESD。

2.2 过流保护

当串口对外发送或接收电路与外部电路接通时,为了防止由于通讯回路的电阻过小,导致数据线上的电流过大而导致接口IC芯片损坏,串行接口的每根数据线上分别串接一个25欧姆的小电阻,减小回路电流,如图1所示。

2.3光电隔离保护

当内部串行接口与外部串行接口进行通讯时,为了防止由于外部电路的信号地波动,影响内部串行接口电路的正常工作,在接收和发送端器件的分别加上一个光电隔离器,这样实现内部电路信号地与外部电路信号地之间的电隔离,如图1所示。

图1 串行接口保护电路的原理图

Fig.1The protective circuits of serial interfaces

3 电路板的设计

3.1 TVS管在PCB上的位置

PCB 走线及器件的摆放位置是ESD 防护的一个关键要素,TVS器件应在进出PCB的所有位于I/O连接器上的串行接口数据线上使用。使TVS器件尽量接近噪声源,确保浪涌电压可以在脉冲耦合到邻近 PCB导线之前被箝位。另外,PCB应使用较短的TVS导线,减少浪涌能量的消耗。将敏感导线放在中心可避免处理过程中发生ESD。图2提供了PCB布局建议的实例,其中图a为不好的PCB示意图,图b为较好的PCB布局示意图。

图2 TVS二极管的PCB板上的位置布置示意图

Fig.2The sketch map disposition of TVS diodes in the PCB

3.2 接地选择

若条件允许,保护电路应将浪涌电压分流到电源地或机壳接地,假如将浪涌电流直接分流到集成电路的信号地会引起接地反弹。用相对短和宽的接地导线减小阻抗可以改善单个接地PCB上TVS二极管的篏位性能。图3-a中是将TVS管的反向端接到需要保护数据线,另一端接机壳地或电源地。图b中,考虑到串口收发端采用的是隔离地,它和电路板内部的信号地是隔离的,故将TVS管的正端接隔离地后,须通过一个小电容将隔离地和机壳地连接起来;当有TVS管瞬间导通时,瞬时电流经电容C流到机壳地上,从而保护了IC芯片及电路;当TVS管不导通时,隔离地和机壳地是不导通的TVS,这就避免了隔离地受到机壳地波动的干扰。

图3 TVS二极管接地的选择

Fig.3the earth connection ways of TVS

4抗扰度试验

4.1 实验原理与标准

为保证ESD测试的一致性,应采用图4所示的标准测试电路,它也是人体模式和IEC61000-4标准测试电路原理框图,表1为测试电路各元件的值毕业论文范文。

图4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原理图

Fig.4 principal of ESD experiments

表1 测试电路元件值

Table.1 elements’ value of the test circuit

目前国际上使用最为普遍的电子设备ESD试验标准是1997 年制定的IEC61000-4-2,这个标准将试验分为五个严酷度等级, 并按放电方式分别给出二个系列试验电压值, 其中接触放电的电压相应为2、4、6、8、XkV,空间放电的电压系列为2、4、8、16 和XkV。

4.2 试验方案与数据

一个有效的ESD测试应在最高测试电压以内的整个电压范围进行。人体模型和IEC61000-4-2标准规定在测试电压范围内必须以200V为一个间隔进行测试,而且要同时测试正负电压。对IC的所有可能的工作模式都应分别进行完整的ESD测试,包括上电工作状态和断电停机状态。如果串行接口器件有自动关断休眠模式,还应对这一状态再进行一次ESD测试。所有相关的测试标准和程序都规定,在每个测试电压点,对被测引脚应连续放电10次。

完成电路的设计、焊装后,对RS-422串口的两端按照上述方案进行测试,实验测试点如图5所示。经过测试,实验结果如表2。

图5 试验测试点位置示意图

Fig.5 test positions of the experiment

表2 试验结果

Fig.2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s

5 结论

经过静电放电的抗扰度试验,表明RS-422串行接口在加上保护电路后,可以抵抗8kV的接触ESD放电电压及16kV的非接触ESD放电电压,同时也表明该接口电路具有热插拔能力。这种具有带保护功能的串行接口电路在计算机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同时,这种保护电路的设计方法也对其他接口的保护电路的设计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周志敏.TVS瞬态干扰抑制器性能与应用[J].电子设计应用,2003,(3) :75~76.

[2]白同云,吕晓德.电磁兼容设计[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1.

[3]付炜,陈晓东.TVS器件在发射装置中的应用[J]. 航空兵器,2004,(4):34~35.

[4]吴昱渂,张金平,张定会.电路中的ESD保护[J]. 仪器仪表学报, 2006,(6):2560~2561.

[5]吴岭,冯启明.手机设计中的ESD控制技术[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7,(1):165~167.

[6]Oleg Semenov, Hossein Sarbishaei, Manoj Sachdev. ESDProtection Device and Circuit Design for Advanced CMOS Technologies, 1 edition[M].SpringerPublishing Company, Incorporated, 2008,5.

[7]Shih-Hung Chen; Ming-Dou Ker;Hsiang-Pin Hung. Active ESD Protection Design for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Separated Power Domains Against Cross-Power-DomainESD Stresses. Device and Materials Reliability[C], IEEE Transactions on. 2008,9:549~560.

[8]Wang, A.Z.H. ; Haigang Feng ; Rouying Zhan etal.A review on RF ESD protection design, Electron Devices[C], IEEETransactions on. 2005, 7: 1304~1311.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实践教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改革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内容、模式陈旧

高职院校的培养方案,是建立在中专学校的基础上、参照本科院校的培养方案修订而成的。实践教学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课程设计的项目少、且往往以理论设计为主,毕业实习以毕业设计论文为主、设计制作为辅,应用性不强。

(二)安排不够合理、实践教学手段单一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往往编排在某些课程的实验中,且课时量严重不足,实训场所、师资力量缺乏,一个教师需要同时指导几十名学生实验、实训,教师讲解、演示几乎占用了一半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学生只能模拟教师重新验证一遍。

(三)重视程度不够

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的具体表现是,实践教学考核的随意性。多数实践项目的考核,都是与相关的课程一起综合评定完成的,实验、实训成绩比例通常不足课程成绩的一半。因实践场地受限、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教师对实践课学生的管理难以到位,学生有没有操作、操作过程和结论有没有错误,教师难以辨别,只要学生上了实验课,实践考核就算通过。实践考核成为学生最容易通过的项目。

二、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在专业建设中,注重“以实践性、技能型为主”的培养目标,确立了“电子产品整机装配、调试、测试技术,电路设计与PCB技术的制作技术,现代电子设备的维护技术”等三项专业核心技能。

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以核心技能课程为主线,设置专门的实践技能课程,设立了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实训、电子测量与技能训练、现代电子设备维修、电路设计与制板Protel、AutoCAD、智能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等实践技能课程。

在实践技能内容的安排上,将实践内容分配为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和创新技能等几个层次,建立一个与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紧密相关的、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从基础技能训练到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创新技能训练的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改革

改善、更新原有的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实验室,增加电子仪器设备的品种;新建电子工艺设计制作实训室、电子综合实训室、创新实验室;开发仿真实验室,优化校内实践教学的资源配置,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操作场所。

注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步步高、广州瑞通千里激光设备有限公司、旭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多个电子类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毕业前能够直接参与实践工程项目,以缩小学校教学和实践工作的差距,加快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进程。

(三)实践教学方式及手段的改革

1.实践教学内容的转化。将原有的验证性实验向综合、设计实训转化,如将“串并联电路分流、分压关系的验证”改为“串并联电路的连接及测试”,“日关灯电路的测试”改为“日光灯的安装与测试”等;大幅度增加实训项目内容,如“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印制板的设计与制作”、“直流稳压电路的设计、制作与调试”等等。这些实训项目的改革,强化的不仅仅是实践教学的手段,更主要的是将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的技能。

2.改革实训主导地位。从“教师讲解、演示为主,学生动手为辅”的实践教学方式变革为“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实践教学方式。以专业知识的转化和实践技能的掌握为目的,鼓励学生实训过程的多样化、实训结果的规定性和独创性结合。如:在“稳压电源电路设计、制作”的实训中,只给出“将220V/50Hz交流电压变换为输出6V稳定直流电压”要求,由学生自我完成稳压电源电路的设计制作。学生可以采用分立元件设计、也可以采用集成电路设计;可以是固定的6V直流电压输出、也可以是包括了6V的可调直流电压输出;可以是先仿真再进行实物制作,也可以直接进行实物制作;可以采用万能板安装制作,也可以自制印制电路板后、再进行安装制作。不拘一格的实训过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3.仿真实训与真实实训的结合。对于较复杂的实训项目,训练学生将专业知识与计算机软件、计算机操作相结合的本领;即复杂的实训设计制作项目,先运用Protel、AutoCAD、Multisim7等软件进行设计仿真,得出最佳结果时再进行实际制作。通过“电脑设计-仿真-改进设计-制作-完善-创新”这种仿真实训与真实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可以缩短设计制作的时间,降低设计制作成本,提高电子电路设计制作的成功率,同时有利于学生将多门学科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4.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结合。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制定好各门课程的实训大纲,大幅度提高实践教学课时比例(>40%总课时),加大设立实训项目,合理安排实验、实训项目,使实践教学内容来自于课程理论,但又有所突破。鼓励学生自己构思、设计、完成实训项目,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采用开放实训场所的方式,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进入实训场所,完成自己设想的项目或需要巩固的技能知识;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将专业知识技能与电子竞赛相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层次的电子竞赛,使学生在竞赛前的培训和竞赛过程中,巩固和升华电子基础和专业知识,培养、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社会团体-电子协会为平台,在业余时间开展电子知识讲座、电子作品小制作、电子产品维修、学生优秀电子作品展、获电子竞赛奖励学生的经验交流等活动;不定期地聘请行业、企业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进行阶段性讲课、讲座或实训指导,注重学校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关联性和一致性;利用假期让学生去校外电子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实践辅导,学生在电子企业可以直接参与实践工程项目,大大缩小了学校教学和实践工作的差距,真正做到学校教学与实际的衔接、扩展。

多方位、多渠道的实践教学,加快了学生适应社会、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进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毕业之后的就业率。

(四)实践成绩评定的改革

采取实践教学单独考核、实践项目分项考核、竞赛成绩列入考核(创新考核)、实践项目和实训报告综合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力度,使之对实践课教师和参加实践课程的学生都起到促进、提升的作用。

实践项目分项考核的具体做法是:根据不同阶段和不同实训项目的内容要求,对学生进行逐个现场操作测试评分。实训报告考核的主要内容:条理是否清楚,实训的内容、测试方法、实训结论、改进创新方法等是否齐全。创新考核是指根据学生参加各种层次电子竞赛的情况(完成情况、获奖名次等),进行不同的加分。

三、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效

(一)教师开发实训项目、编写实践性课程教材的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近年来,我院教师编写出版的实践性教材有: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Multisim7.0仿真设计、电热电动器具原理与维修、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等;其中,由我院教师主编的实践性教材《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入选为国家级“十一”规划教材,并获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奖,获江西省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获全国电子信息类高职高专优秀教材二等奖。

(二)学生积极参与全国和江西省的各类电子科技竞赛活动,并获得较好的成绩。近年来,学生参加江西省及国家级各种电子竞赛获得多项奖励:其中12人获得一等奖、25人获二等奖、29人获三等奖,2次获团体三等奖,1次获团体第3名。

(三)毕业生的就业率高,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由于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强、团队合作意识好、专业素质高,使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良好,近年来就业率均在90%以上,且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