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保资金论文

医保资金论文

时间:2023-03-24 15:26: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保资金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保资金论文

第1篇

1.社会医疗保险处与医院财务管理方法不一致。

从当前情况来看,定点医院的医保欠费收回情况不容乐观。由于社会医疗保险处的拨款有限,多数医院的医保欠费都不能按时收回,且大部分无法全额收回。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医保结算扣款。由于医疗保障偿付标准、报销比例、报销病种等方面处理不一致,从而容易导致医保结算审核不通过产生扣款。而会计处理中事先不能预测扣款的发生,收回的金额与实际发生的金额不一致,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违背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求。这些扣款中有些是暂时性以保证金名义扣押,也有以罚没性质的永久性扣除。大量的医保结算扣款不能收回或不能及时收回,非常不利于医院的资金管理。

2.医院医保部门和财务部门缺乏信息沟通。

医院的医保部门和财务部门是独立的两个部门,但是往往因为医保资金管理问题有较多业务交叉。医保部门负责与医疗保险处接触,致力于收回医保欠费;财务部门负责对医保费用的发生及收回进行会计记录。大多数医保部门人员对医保欠费的会计处理不了解,以至于只关心金额收回的问题。而财务人员因为对医保信息的不了解,在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只能依据医保部门提供的数据,对于收回医保欠费项目明细,扣款情况不甚了解,通常只能进行表面的会计录入,不能对医保欠费进行系统的管理。

3.医保账务处理混乱。

由于医保账务处理没有规定的方法或准则约束,在账务处理方面医院多采用不同的记账手法。财务部门出现医保账混乱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直医保处下设各个县区医保处,且医保范围涉及职工医保、居民统筹及农村合作医疗,或再细分为普通医保、生育医保、工伤医保、离休医保等门诊费用及住院费用部分。

这导致医保资金来源增加,资金种类繁复。科目设置不详细,账务录入不准确等显然会造成账务处理混乱。财务人员对医保进行账务处理主要依据医保部门报账明细,由于不能及时获知医保信息的更改,极易出现科目错入情况,也会产生账务混乱的情况。

(2)医保欠费无法及时收回。

费用的发生往往先于资金收回,财务核算时通常先挂账,再根据资金收回按月份冲销。这些核算依据来自医保部门要回的款项,偶尔有跳月甚至跳年度收回的资金,导致在核算时间上不连贯致使账目不清晰。医保结算扣款或财政赤字导致的无法全额拨付,这使得财务人员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往往会出现发生欠费与收回金额不等的情况,这些差额有些是暂扣款项,有些是罚没款项,也有些是无款拨付。财务人员处理这些问题通常没有一个明确的准则约束,处理方法往往不尽相同,这也同时违背了会计信息可比性及准确性要求。

(3)无法收回的医保欠费不能清楚反映。

由于医保结算的时间差与资金拨付的滞后性,往往前一年度的欠费在后两年中仍有收回的情况,且大部分医保欠费是无法全额收回的,产生的差异无法直观地反映在账目中。

(4)医保结算流程往往是医保部门先开据医院的医疗收据,而后资金到账时再到财务部门报账。

医院的医疗收据作为有价证券存放于财务部门,而使用时一般进行连号登记。医保部门因为需要到不同医保处结账,医保入账不连贯导致票据号混乱。不利于有价证券的安全及管理。

二、建议

1.加强医院内控管理,权衡医院收入与医保政策规定。

针对出现的医保结算扣款应及时查明原因,将扣款分摊到各个责任中心,计入各自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医保政策约束,可以减少审核扣款。减少医院资金损失。

2.建立定期对账制度。对账务不相符情况及时沟通处理。

不仅可以增加医保账务录入准确性,医保部门人员在与社会医疗保险处对账结算中更有针对性。

3.合理设置会计科目,清晰反映医保资金收回情况。

财务部门应对医保费用按各地区实际情况划分明细,医保资金收回按对应科目及时入账冲销欠费。及时处理医保未收回欠费,对发生的医保结算扣款区分暂时性扣款和永久性扣款。对暂时性扣款采取先挂账,实际收回后再冲销;对确定无法收回的欠费由相关负责人确认签字后计提坏账准备。准确反映医院医保欠费的账面价值,防止虚增应收医疗款造成医院资产的虚高。建议开具医疗收据结算医保欠费时可采用预借票据方式。开具发票时即入账,待资金收回时冲销借款。此方式不仅能保证有价证券的使用安全,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医保催款人员,积极推进医保欠费的收回工作。

三、总结

第2篇

论文关键词:医院,应收帐款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城镇医疗保险的全面实施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全力推广,基本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人们有病必医、有病必治的意识得到了强化。虽然医院每年业务量持续增长,但同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医疗应收帐款,这已渐渐成为了影响医院经济收支良性循环和正常运作的最大隐患。因此,加强医疗应收帐款的全程管理,已成为各大医院一个刻不容缓的公共课题。

1.医疗应收帐款的含义及风险

1.1医疗应收帐款的含义

医疗应收款项,是构成应收医疗款周转率的两个指标之一,是指医院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因医疗服务或其他款项往来而发生的债权,包括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应收医疗款和其他应收款。

应收在院病人医疗费是指医院因为提供医疗服务活动,应该向接受劳务供应的单位和个人收取而尚未收取的款项。

应收医疗款应收帐款管理,是指应收医院门诊病人和已经出院的住院病人所发生的医药费用和其他应收未收的医药费用。

其他应收款,是指除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和应收医疗款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1.2医疗应收帐款的风险

医疗应收款的实质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及其他单位或个人对医院资金的占用,这无疑会给医院经济运行带来隐性和显性风险。主要体现在一是增加了医院资金占用,降低医院的资金使用率,使医院效益下降;二是虚增医院当期业务收支结余。由于医院的记账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应收帐款的存在导致医院账面利润的增加,而实际没有如期实现现金流入;三是容易造成医院资产不实。应收账款在资产负债表中,构成了医院总资产的项目之一,无法真实、实时地反映医院的资产;四是加速了医院的现金流出cssci期刊目录。医疗应收帐款时间长了,极易发生坏帐损失。事实上,各地医院应收账款大部分都转化为“坏帐”,从金额上看,每年少则几万,多则上百万。

2.医疗应收帐款形成的诱因

医院应收账款额度居高不下的原因多种多样, 既有行业的特殊性, 也有公立医院的特殊性。

2.1职能不明确。公益性医院承担着部分政府职能,对“110”、120” 和群众送来的交通肇事、打架斗殴等伤员,医院必须全身心地投入抢救治疗,但肇事者和受害者都不愿支付医疗费用,到事故责任明确前无人负责清算欠费,甚至于责任明确后,有些确实无力支付医药费,有些存在着拒不支付医疗费用的情况,这一般占医院欠费的30%~40% 左右。

2.2低收入人群的住院治疗。社会贫困居民及外来打工人员,因病致贫,造成生活十分困难,长期无偿还能力所欠下的医疗费用。

2.3医疗保险制度导致医疗应收帐款的形成。医疗保险政策规定应收帐款管理,门诊特种病和住院治疗的费用由病人和医保基金共同承担,医保基金承担医保范围内的合理费用, 其余费用由病人承担。病人承担的费用在病人出院时结清,而医保基金承担的费用在病人出院时由医院垫付,再将费用明细上传医保中心,待医保中心审核后通过银行转账返还医院。医保基金支付的款项则成为医院应收医疗款的一部分, 纳入应收医疗款来管理。

2.4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所致。发生医疗事故、医疗纠纷时,有些病人家属无理取闹,提出过分要求,与医院的争吵,严重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转,加上医疗鉴定结果所需时间比较漫长,一些医院为了息事宁人,医疗费用往往是不了了之,从而导致应收医疗款的发生。

3.加强医疗应收帐款管理的措施

3.1 完善内部监管制度

应收账款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分成事前防范、事中监控和事后催收三个阶段, 需要医院内部各部门间的密切配合, 形成一个完整的应收账款监管体系。其中, 财务部门是应收账款的主管部门,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为应收账款的责任单位。

3.1.1实行预收治疗金制度。病人在办理入院手续时,财务部门就应该按照不同“病种”预设的额度金,严格督促足额交纳, 能在最初阶段预防欠费的发生,控制应收账款规模,也能减少病人入院后“催费难”、出院后“追费难” 的问题。对于不愿交清预设额度金的病人,财务收费部门工作人员必须进行耐心解释,尽量争取足额收取。

3.1.2推行动态监管制度。病人在院期间应收帐款管理,则需通过多部门的合作,形成横向管理网络和纵向管理阶梯,对应收账款规模进行动态跟踪监督。门诊或住院收费管理人员每天获取得应收账款的信息,将欠费项目、金额及欠费病人个人信息等情况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主管医生、护士随时了解当前收治病人的费用情况,及时病人或家属沟通联系催收,并将情况及时报与科室主任,形成医生、科主任分级控制的制度cssci期刊目录。为了尽量减少应收帐款的发生,可实行预估医疗费管理,部分检查、治疗实行先付费、后消费。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病人拖欠的医疗费用,采取分级授权、分级审批的制度。由科室填报欠费病人处理通知书, 写明病人欠费原因, 申请处理方案, 由科主任签署意见,上报医教科、财务科批准;如遇病情危急需特别处理的病人,科室可填写病人绿色通道通知书, 直接报主管领导批准。

3.1.3健全出院终审制度。完善并健全出院病人医药费用最终审核制度, 病人出院结账由专人按照病历对照收费项目,逐项进行审查、核实、签字后, 结账人员方能办理出院手续。这样可以杜绝住院期间有关医药费用的错收、漏收,做到不多收、不错收、不漏收。

3.2 加强考核督查

实施终结考核与动态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将收现指标纳入对财务部、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考核,由于内部控制疏漏而产生的应收帐款将成为考核科室、部门业绩的负指标, 直接影响考核结果,并与经济利益挂钩。另一方面, 缩短应收账款监控时间应收帐款管理,根据各科室平均住院日统计应收账款明细, 对各科室产生的应收帐款进行动态的考核,促使各科室能抓住收回应收账款的先机。

3.3提升管理人员职业素养

应收账款管理人员的素养直接关系到全院应收帐款产生和转型,必须不断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一是要坚持把好“进口关”,对于从事应收帐款管理的人员,必须要求熟悉病房业务,能熟练收集恰当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处理, 善于应付多变的外环境,并且具有良好的忍耐力和意志力。二是要加强全面培训,经常对应收账款管理人员开展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能及时更新知识,掌握财务管理、会计、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拓展和改善知识结构。三是要定期业绩考评,开展评比活动, 互相交流心得, 使催款、收款程序化,促进全院应收帐款工作的管理。

参考资料:

[1]卜尚松、王立刚、张灿泉,《公立医院应加强医疗欠费的内部管理》[J],《中国卫生资源》2008年第11卷第4期

[2]李田军、王军,《浅谈医院应收账款风险管理》[J],《财会通讯》2007年第12期

[3]孙新芬,《加强医疗欠费的管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8年第12卷5月上旬刊

第3篇

论文摘要:通过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现状,剖析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医疗保障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有效途径及政策建议。认为,要使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现状得到改善,需要政府部门投入资金,加大管理力度,特别是不断扩大中国城乡覆盖面,仍是推动医疗保险体系不断完善的当务之急。

一、当前我国新型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俗话说:“小康不小康,首先看健康”。在我国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医疗保障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建设,我国初步建立起了新型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构架,其主要标志就是确立了新型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农村地区也逐渐建立起了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尽管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总体上看还不尽人意。目前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社会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狭窄

截止2003年6月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经突破1亿人,但从总量上看,医疗保险覆盖面只相当于2001年城镇就业人口的42%,在三大社会保险中是参保率最低的一种。从结构上看,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主要覆盖的是国有企业、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和部分集体企业的职工,大量其他类型企业的职工,灵活性就业人员,城市弱势群体等,如低收入或下岗、失业职工,残疾人和孤寡老人,进城的农民工,以及较早退休的“体制内”人员等,绝大多数的社会成员还没有享受到制度上的医疗保障,有违社会公平原则。

(二)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尚未真正形成

尽管目前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但合作还有明显欠缺:一是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二是现有体系中各个层次的运行还没有纳入正轨,成效并不显著。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社区医疗服务等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

(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不配套

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是关系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医疗卫生体制包括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问题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问题。就一般的意义讲,医院补偿机制就是指医院获得收入的方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对国有医院的补偿政策也有所变化,补偿的规模逐渐降低,医院以经营收入为主,追求经济效益成为医院的经营动机。为了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政府允许医院从他们销售药品中获得15%~30%的价差作为补偿。在中国,90%的药品是由医院零售的。在追求利润的诱导下,医院常常给患者开大处方,特别是多开国外进口或由外资企业生产的价格高昂的药品。

此外,我国药品的生产和流通领域也存在着严重问题,普遍存在的现象致使药品虚高定价,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利益。医院“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药品生产和流通体制的弊端,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顺利运转形成了严重的冲击。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不配套的另一个严重后果是,医院、医保机构和患者三方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关系紧张。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政府部门下发了一系列旨在规范医院行为的文件,对医院的选择、用药、诊疗项目、费用结算方式以及定点药店的选择都做了明确规定。特别是不少城市的医保机构,改变了过去与医院实行“实报实销”的“按项目付费”的费用结算办法,而采用对医院约束力更大的“总额预算制”。这种结算办法增加了定点医院的压力,甚至出现了医院与医保机构的冲突。医院和社保机构的矛盾,也导致了参保患者的不满。他们认为虽然参加了医疗保险,但事实上却得不到医疗保障,这将会动摇他们对医保制度的信心和对政府的信任。

(四)政府对医疗资源投入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投入到卫生医疗事业的资金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同时个人支出增长迅速。1997—1998年低收入国家(人均年收入在l000~2200美元之间)的公共健康支出占其财政支出的平均比例为1.26%,中等收入国家(人均年收入在2200—7000美元之间)的平均比例为2.25%,而中国只有0.62%。即使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公共健康支出仍然处在非常低的水平。国家卫生医疗资金投入不足,是宏观上医疗保险资金短缺的一个原因。

总之,政府财政对医疗资源投入的不足,对医疗保险制度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医疗保险基金始终处于捉襟见肘的状态。与此同时,由于医疗服务结构的不顺,没有合理地分解患者的医疗需求,使资金流向高成本的大医院,使有限的医保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

二、完善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途径及政策建议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是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深化改革的最迫切的任务之一,也是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为了尽快实现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和完善目标,提出如下建议:(一)加大政府对医疗服务领域的资金投入,为医疗保障制度的有效运行奠定基础

政府的资金投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医疗服务供方(医院)的投入,二是对其他医疗保障制度,如灵活就业群体的医疗保险、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和农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投入。对医院,政府应考虑适当增加财政资助的比例,从补偿机制上彻底改变“以药养医”的经营模式。需要强调的是,在医疗保障的投入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将承担相应责任,两级政府应该进行合理的分工,而不仅仅是靠中央财政拨款。当然,对于政府投入资金的使用情况,应该有必要的监督,确保资金真正用于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服务上面。对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外的其他医疗保障制度,各级政府有责任投入资金。同时,医疗救助制度提倡慈善捐助和多种筹资方式。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方向,就是建立由政府和其他多种社会力量,如非政府组织、慈善机构、企业和个人等共同编制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对于农民合作医疗制度,各级政府也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已经明确了政府出资的标准,即地方财政为每个农民每年补助10元,问题的关键是政府应切实覆行职责。同时对贫困地区,中央政府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保证农民得到医疗保障。

(二)医保、医疗、医药“三改联动”。创造医疗保障制度实施的良好环境

医疗、医保和医药是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三个组成部分,只有三个方面协调运作,才能保障整个医疗系统正常地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医疗、医保和医药在医疗系统中的定位和相互之间的密切关系,决定了三项改革必须联动,齐头并进。首先,政府对公立医院或其他非盈利医疗机构正确定位,通过适当的补偿机制转变医院“以药养医”的经营模式。其次,政府要下决心彻底解决医药生产和流通环节中的问题,扭转药品虚高定价的局面。最后,调整好医疗保险供、需、保各方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要”的医疗制度改革目标。

(三)发展社区卫生事业。理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社区卫生医疗服务具有“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功能。在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中,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应该是双层或三层机制,即小病、常见病在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社区医院就诊,大病、重病在较大的医院就医。社区医院的医疗成本比较低,患者能够得到比较及时和实惠的服务。为了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首先应当大力培养全科医生队伍,使其成为社区医疗服务的主力军;第二,鼓励医生或医生团体在社区开办诊所,诊所或医院既可以是新设立的,也可以是由区级(一、二级)医院改造的;第三,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社区医疗服务领域,并鼓励社会对社区医疗服务的捐助;第四,将社区医疗服务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将社区医院或诊所视同定点医院。

(四)加快社会医疗保障的立法步伐。为医疗保障制度的推行提供法律保证

医疗保险实行三方付费制度,所以,规范需方、供方、保方三者的责任和行为,特别是加强医疗行为监管,严格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发生十分重要。因此,要尽快对医疗保障进行立法。对于医疗服务的供方,严格医保定点医院、定点零售药店的准入资格,医保经办机构通过与定点医院、药店签订合同来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对于需方,也要用法律来约束其就医行为。通过分类给付,增加个人费用意识。对出借、冒用医疗保险卡者要受到一定的经济赔偿或停用的处罚。对企业和单位,要通过法律手段强化基金的征缴力度。基金上缴要按时和足额到位,保证医疗保险基金有长期、稳定的来源。对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机构,也要有相应的行为规范,并严格依法行使职权。同时有义务向社会公示其管理的业绩,并接受公众的查询和社会监督。

(五)扶持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真正形成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

为了进一步推动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至少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划分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范围,补充医疗保险应该交由商业医疗保险经营。为此,应用法律的形式界定社会保险的经营范围,对于社会保险管辖范围的,商业保险不应插手;而属于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以外的领域,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也不应干预。二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扶持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政策。目前的优惠政策力度还不够大,可以考虑借鉴国外的经验,进一步完善与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比如补充医疗保险费在一定额度内(工资总额的4%)予以税前列支;对经营补充医疗保险的公司,保费收入减免营业税;对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部分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等。

第4篇

(一)公费医疗模式计

划经济体制下,普通高校都是公办的,因此此文中狭义的“大学生”定义只满足了当时特定环境下的大学生医保需要。当时常州市仅有公办高校四所,资金来源是“根据一定的年人均标准和学生人数,国家给予相应数量的拨款”,公费医疗实行属地管理,经费由当地财政部门统筹拨付,省地级公办高校公办生生均拨款40元/人.年。对于不受国家保障的职业院校,没有国家拨款,全靠学生自己买保险。沉重的医疗负担使学校和学生都不堪重负,一旦有学生不幸染上重病,就会将学校当年的公费医疗拨款用尽。

(二)公费医疗加商业保险模式

随着大学教育由精英制向大众型的扩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的扩大,物价的不断上涨,高校的公费医疗已经远远不能保障大学生正常住院开销,部分地区的财政因不堪重负,停止了公费医疗制度。面临这种情况,常州市的四所高校普遍使用了公费医疗加办理商业保险的方式来解决这一困境。公费医疗仅用于学生在校内医务室门诊看病,如学生发生较大的意外须住院治疗,则选择由商业保险来承担医疗费用。为保障学生的利益,部分高校(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就采用了新生入校即买入四年的商业医疗保险的方式,在连保上有一定的保障,常州工学院则通过与多家保险公司签定合同的方式,通过多家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来保障学生的利益。但商业保险毕竟是以赢利为目的的机构,在大病报销的手续上和审核程度上都有较为繁杂的要求,同时报销的周期较长而且有大病报销的最高限额(6万元)。这对目前不断高发的白血病等重症犹如杯水车薪,常工院教职工和全体学生曾两次为身患白血病的学生捐款救助。

(三)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的模式

国内有些专家对大学生医疗制度不断的探索,在推进新的医疗制度过程中提出自己的个人见解的一些论文,李洁《高校医疗保险现状及改革》医药世界2006(6),《高校大学生公费医疗改革的探讨》连利,李林2008.6(4),2008年10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被正式纳入全民医保的范围。大学生医保在2009年江苏省内全面开展,常州市内的高校(包括高职高专)全部纳入常州市大学生医保的范围。

二、大学生医保的存在优势

目前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具有一定的实施优势,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够保障资金的有效供给

基金的筹集采取多供给、合理分担的方式,即国家、学校、个人和社会多方共同筹资,有利于保证资金的有效供给,同时制度本身的强制性又具有保障基金稳定的作用。依据目前常州市大学生人数测算,纳入大学生城镇居民医保的人数大约10万余人,目前年个人缴纳标准60元/人.年(不包括财政补助金额)。并且低保的学生由财政买单,省去了这部分学生的后顾之忧。每年足额的资金能保障大学生医疗报销比例。

(二)扩大了大学生参保医保的范围

大学生公费医疗的保障范围仅为公办高校公办生,商业保险因保险其性质,不能强制参保导致大学生参保率不高。大学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范围为全市内全日制高等学校(含民办高校、独立学院、成人高校)、科研院所中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全日制研究生。有效的保障了所有在校大学生的医疗卫生需要。体现了教育公正,人人平等原则。

(三)新制度在统筹支付方式,生病住院的医疗机构的选择上灵活性较强

公费医疗指定门诊必须在校医务室看,住院也指定了相应的医院,导致门诊、住院机构的选择比较单一。新制度筹资方式多元化,完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统一明确报销范围,一、二级医疗机构起付标准为300元/次;三级医疗机构起付标准为600元/次;起付标准以下由个人承担。起付标准以上至最高限额的医疗费用,三级医疗机构就诊的,由居民医保基金支付85%;在一、二级医疗机构就诊的,由居民医保基金支付95%。使学生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任意一家公立医院就诊,且个人承担的治疗费用较为合理。通过对常州市四所本科高校部份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大学生对目前的大学生医保满意度比较高。

三、大学生医保目前发现的一些问题

目前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如下:

(一)校医院医疗服务的质量有待提高

根据调查,学生普遍认为学校在保障学生健康方面首先是提供便捷的基本医疗,其次是经办报销手续,政策实施四年来,在转诊、住院等就医行为上,某些院校及医疗机构存在利用政策钻空子的现象。有30%的学生抱怨校内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差的情况,需加强就医行为的监督。

(二)实习期、寒暑假发生的医疗费用报销不便

目前的大学生医保规定大学生在实习期及寒暑假发生的医疗费用如需在学校所在地外就诊的由个人先行垫付,回到学校后再进行报销,目前在校的部分大学生因家境贫困,而现在医疗费用比较高,造成了较大的经济负担。

(三)对大学生因各种原因造成的人身死亡事件赔付存在盲点

随着人类文明程度不断的发展,社会开放程度在不断扩大,大学生再也不是关在“象牙塔”里的学子,他们在不断走入社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学校会在各种方面对学生进行自身保护的教育,但难免会有死亡的意外发生。大学生医保理赔主要在门诊和住院费用,在意外伤害导致死亡理赔上是个盲点,容易导致学校与学生家庭的纠纷。

四、对目前大学生医保政策的建议

(一)建立大学生居民医保基金管理的监督机制以保障基金的正常运转

目前大学生医疗保险基金全部为住院和门诊统筹基金,纳入常州市财政专款专用。任何机构和部门不得挪用此基金。保障大学生城镇居民医保基金使用原则为当年收支平衡,不应当有过多结余,按发达国家医保基金结余比例不超过10%比例控制大学生医保结余,真正做到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最大化,确保资金用于解决大学生看病的问题。

(二)不断推进基本医疗保障法制建设

我国由于社会保障起步较晚,社会保障也是近几年才才逐步完善,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医疗保障在试点推进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大学生医疗保障的条例,在强制实行大学生参保,各地医保收费标准及支付等方面定义各部门之间的权利义务。在财政财力允许的情况下,不断提高财政补助的水平,进一步改善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医疗报销比例,扩大医疗保障范围,减轻参保人员的个人负担。

(三)提高门诊的报销比例

目前常州市大学生医保门诊报销200-1500之间属医保费用的报销45%,远低于住院报销平均75%以上的报销比例,导致部分门诊费用在2000元以上的不需住院的同学经衡量后门诊改为住院,其最终结果是导致医疗费用的浪费,不利于节约卫生资源。

(四)要求大学生强制参保并鼓励商业医疗保险发挥补充作用

大学生强制参保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比较完善的发达国家已经用制度的形式制定下来,在美国和德国大学生入学要凭借保险来注册。在常州的四所本科高校中,河海大学和常工院除了参保大学生城镇居民医保外,在基本保险的盲点学生意外险和死亡丧葬赔偿上用商业保险作为补充,较全面的保障了学生利益。政府应给予商业保险政策支持,规范商业保险市场,建议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开发适合大学生的新险种,同时高校也应鼓励商业保险的推行,提高大学生参保率。

(五)提高大学生的保险理财意识

提高大学生的保险意识迫在眉睫,有调查发现当下的大学生对商业保险不了解的高达52.9%,比较了解的只占4.62%,这一结果与目前的医保制度背道而弛,这就要求学校在宣传上下工夫,通过海报宣传,知识讲座,校园论坛,网络宣传等各种形式的宣传手段使保险观念深入人心,培养学生的理财观念,让学生充分理解社会保险具有共同分担风险、社会互助的功能,使广大学生学会合法使用医疗保险。

(六)跨省医疗的联保

第5篇

1.1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象。除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人员外,其他本村在册农业人口均可以参加新型农村医疗。对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已参加了商业保险,也可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1.2基金的筹集标准。每人每年40元的新型合作医疗基金由县级市财政、乡镇财政和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个人四方筹集。县级市财政、乡镇财政按实际参加人数给予每人每年20元支助;村集体经济按实际参加人数给予每人每年5元支助;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员均以整户为单位每人每年缴纳巧元。敬老院在院老人、五保户及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其个人缴费部分由县级市财政和乡镇财政各分担10元;残疾人其个人缴费部分由县级市残疾人联合会负责解决。

1.3基金遵循公开、透明的管理原则。市农医办定期结清合作医疗基金收支帐目,列出详细清单并发到乡镇人民政府,由乡镇人民政府农医办负责在该村村务公开栏上公布。

1.4医疗补助的比例。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人员,在市内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所花费的医疗费用(符合补助规定范围内的)按下列标准,以分段计算的办法予以补助:500元(含500元)以下的部分不予补助;501一3000元的部分,可补助20%;3001一6000元的部分,可补助30%;6001一10000元的部分,可补助40%;10001元以上的部分,可补助50%。在临安以外医保定点医院诊治的,则按上述标准的%%进行补助。多次住院可以累计。最高补助金额为20000元。

1.5门诊药费的报销。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员,在医保定点的乡镇卫生院就诊时,其药费(自费药品除外)可当场结报10%。此部分费用不再列人上述分段补助范围进行补助。

1.6办理医疗费补助的手续。在结算周期内(结算周期为一年)发生符合规定可补助的医疗费用,将诊治医院原始发票(包括费用明细帐单、药品汇总清单)、病历、合作医疗证、本人身份证送至乡镇人民政府农医办,由乡镇人民政府农医办代其办理。

2实施情况:以对浙江某村的分析

2.1成绩分析。

2.1.1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热情很高。该村1504人,总参保人数为1397人,参保率为93%。

2.1.2该村已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的农民占了较大比重。从2004年7月l日至12月31日,该村已有14户农民报销过医药费,累计报销总额25892.11元。

2.1.3农民群众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在询问农户“你对这项工作的满意程度如何?”时,回答“满意”的占77%,回答“基本满意”的占19%,回答“不满意”的仅占4%。95%的被调查农户表示“明年还要参加”,只有0.2%的农户表示“明年肯定不参加”。

2.2问题分析。

2.2.1宣传深度不够制约农民参保率。农民对于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涉及切身利益的规定和制度把握不准。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6%的农户知道“医药费报销所需要的手续”,20.8%的农户则根本不知道。70%的农户回答“有点清楚”或“不清楚”“报销的医药费金额是怎样计算的”。门诊和住院报销的比例的区别造成农民对合作医疗报销的期望值与实际报销额之间产生了出乎想象的差距;还有的农民担心参保后生病住院不能按章兑现补偿,担心资金被挪用,这都降低了参保率。

2.2.2制度设计不够完善,影响了农民的受益面和受益水平。农民反映较多的有四个方面问题:一是报销比例偏低。补偿少,农民自己承担的费用还是偏重;二是医药费报销的起付线、封顶线制定不科学。起付线定得太高,农民担心小病不受益,影响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封顶线定得太低,农民担忧大病无保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三是报销手续太繁杂。特别是转院的需要经过层层环节,农民意见较多;四是关于定点医院的规定限制了农民选择医院的权利,不利于各医疗单位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2.2.3定点合作医疗机构的药品价格高于市场药店,农民反映较为强烈。当前农村医疗费用中,药品费用一般占到75%一85%。定点医院相当一部分药品价格大大高于市场药店。参保农户发生的药品费用在获得合作医疗报销后,仍高于药店零售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

3思考和建议:加强行政监督,建立制度的良性循环机制

3.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教育工作。要统一思想,加强对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领导和宣传教育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维系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能否真正受到人民群众欢迎,能否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关键是我们的工作能否得到群众的认可和信任。要面向社会宣传,扩大社会各界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认知度,鼓励社会捐献、多方筹集资金。

3.2完善制度设计,实现制度创新。要及时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疑虑和意见,及时吸收合理的要求和建议,完善制度设计。要扩大门诊的报销范围,调动农民参保积极性。在已掌握一定信息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及时调整补偿标准,以提高农民受益程度;要逐步降低并有效控制定点医疗机构的药品价格,最大限度降低药价。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杜绝人情方、大处方及重复检查等,切实减轻农民医疗负担;要因地制宜对妇女及儿童等农村特定群体提供帮助,对一些农村常见的妇女病检查与治疗、分娩等制定一些特殊的照顾政策。对当年没有发生医疗费的农户提供免费体检。

3.3改善农村医疗机构基拙条件和服务模式,减轻农民就医负担。调整优化农村卫生资源,加快服务模式改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重点加强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建设,逐步配套必要的医疗卫生设备,合理调整优化农村卫生资源,加快改进乡村卫生机构服务模式,加快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增加农村卫生投人,加大卫生支农。鼓励优秀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卫生院工作,不断提高乡、村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3.4建立系统的行政监督,实现网络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涉及到资金管理的政策,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资金的收、管、用方面如何透明和公开的问题。要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面对庞大的参保群体,必须实行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将乡镇农医办设在卫生院大厅,农民就医在挂号窗口缴费,另一个窗口报销,审核工作由计算机自动进行,一人次报销几分钟即可完成。这既增强了资金运作的透明度,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又避免了人工审核报销的弊端,确保数据准确,方便农民报销。

第6篇

【论文关键词】财务电子信息;失控原因;预防措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利用计算机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因它能给操作者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尤其在财务领域这种状况就更为严重。医院财务电子信息作为会计电算化的一个分支,究竟采取怎样的控制措施,才能杜绝这些行为的发生呢?

一、财务电子信息失控现象及原因

财务电子信息化是指医疗机构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和发展先进的财务信息化设施,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目前,医疗机构财务信息化内容主要包括药品、门急诊挂号、门急诊划价收费、住院病人入出转、住院收费、物资、设备、财务会计和经济核算管理等财务电子信息系统模块。

(一)门急诊收费失控

门诊收费人员没有将全部的门诊收入上交,而是只交纳了其中的一部分。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呢?主要原因有:1.医院所使用的收费系统软件设计不完善。医院的收费人员每日下班前要结账交款,而交款的依据是收费日结表,此表要收费人员每日工作结束后,按规定的步骤——生成、结账、打印来完成,不允许报表生成后到结账前再有费用发生,如果有费用发生的话,这部分费用就无法反应到日结表中,而是在每日的明细表中才有反应,但明细表又不作为交款的依据。2.审核制度不完善。上述情况的发生,如果医院出纳人员在收取门诊收费人员交款时,不只以日结表为依据,而是将电脑里的明细表与日结表同时进行核对,就不会有门诊收费人员的贪污行为发生了。

(二)住院退费失控

住院处工作人员随意减、退住院病人费用,与住院病人勾结从中渔利。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1.授权制度不完善。住院处一般工作人员不应有此权利。如果有,也应该通过层层授权来完成。比如财务负责人授权于住院处负责人,住院处负责人再授权于住院处工作人员,这样犯错误的机率就很小。2.审计人员工作不到位。不能按每月抽查病人退费明细,与病例进行核对,查看退费的真实性。

(三)药房药品管理失控

住院病人使用药品随意更换,住院病人明细表中所列药品,已不是病人住院时真正使用的药品,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参加各种医疗保险的病人身上。通过药品更换,将医保病人不可报销的药品(一般是丙类药品)更换成可报销的药品(一般是甲类药品),套取国家医保资金,使社会医保基金入不敷出,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压力。参与者一般是药房财务人员、病区医务人员、患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1.信息系统软件设计不完善。2.不相容职务没有相互分离,进药、发药、退药、药品盘亏盘盈由同一人完成,没有互相牵制分工。

(四)财务报表数据失控

财务报表要真实的反映一个医院整体经济运行情况,但经过调整后的财务报表其真实性已不存在,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通过这样的报表得到的数据已带有很多的人为因素。其原因:1.财务软件设计有缺陷,生成报表的模版可随意改动。2.外部审计人员审计水平、审计方法有限,对此类错误行为无法发现,就很难查处。

二、财务电子信息失控的预防措施

(一)门急诊收费失控预防

针对门急诊收费系统失控的现象,主要措施:1.完善收费系统软件。购买软件前要进行认真的调研、进行小范围的试验,从源头上尽量做到完善。2.提供至少两种不同的方式统计数据。通过HIS系统收费,不同于手工收费,直观性较差。怎样才能确保收费人员将全部收入已上交医院了呢?并不是选择了自认为比较完善的收费软件就保了险,还不能忽视制度管理。有些问题是软件开发人员和管理人员都还没有发现的,而最先发现问题却是从事此项工作的收费人员。因此采取从不同的数据来源取得数据,生成可以互相印证的几张报表,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二)住院退费失控预防

主要方法应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和授权批准控制。这是确保财务电子信息化内部控制有效实施之一。应用专门的授权模块,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从而加强制约和监督。

(三)药房药品管理失控预防

造成药房药品管理失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病人通过换药可以达到既使用了医保目录以外的药品(通常是进口药品、价格高昂的药品、保健药品),又不影响自己的报销比例;对于病区通过换药可以留住病人,病人多住一些时间病区就可以多获得一些收入,以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但吃亏的是医院和国家。对于这种情况的控制应采取:1.加强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不要为了个人和小集体的利益而损害医院的形象和国家的利益。2.完善授权管理制度,涉及退药的请示必须由病区主任和药房主任双重审批。3.加大内审力度,选派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审计人员从事此项工作,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四)财务报表数据失控预防

医疗单位要想保证财务电子信息真实、准确、安全、完整,每一项控制措施都不是孤立的。每所医院财务电子信息运行既有共性又各不相同,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经验,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使医疗机构的财务信息良性运行。

财务报表数据模版改动的问题关键也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和授权控制。财务软件使用初始就涉及到授权和分工的问题,财务科长可以作为电算主管,对财务软件有使用修改模板权。但在分工时必须遵守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原则,制作凭单和账目的人就不应有修改模版的权利,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安全性。

第7篇

在这种情势下,医联体的诞生就是一种试图走出社区医疗困境的探索。很多医院甚至地方政府,不远千里,寻求大医院或知名医院为支撑,哪怕仅仅是挂个牌子。目前的合作模式大致可总结为以下四种:医院支援社区模式、院办院管模式、托管模式、松散型模式。

卫生部并没有确定哪一种模式是符合中国社区医疗发展的固定模式,而是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也就是我们提出的大医院支持小医院的政策驱动。“大手牵小手”的合作模式未必不好,这是计划经济模式最具优越之处。但是在目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由于地方政府对医院的投资不足,且医院的筹资渠道不同,因而各怀鬼胎,效果就会差强人意,达不到预想效果。政府虽然已意识到,社区医疗借大医院之势谋发展的初衷遭遇阻碍,但却无计可施。

究其根源,中国医改存在三个致命弱点:一是缺乏理论性的研究与支撑,因而想到哪儿做到哪儿;二是政策不配套;三是资金不到位,其中也包括购买服务的资金。

试想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医院主动寻求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医院相应政府的号召,发展社区的动力又是什么?直白地讲,就是寻求自身势力范围的扩张。现如今,中国的医疗大环境就如同《三国演义》在医改时期的演绎,作为被动扩张的公立医院明显缺乏协作动力。虽然政策上鼓励各地政府积极探索,可是政府相应的配套支持资金却没有完全到位,而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公立医院正值在市场中的奔跑时期,现有帮扶社区的合作模式却需要公立医院自筹人力、物力、财力,且投入后的回报并不能及时显现,公立医院的协作积极性有可能高涨吗?

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也让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协作关系流于表面。大部分地区均缺少医院与社区分工协作的质量控制和监督考核机制,对大医院也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相应的激励措施。部分地区分工协作的考核结果与医院的年终考评和奖惩的相关性不强。这些都影响了医院领导参与分工协作的积极性。对于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帮扶的医生来说,大部分公立医院都缺乏相应的监督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故医生只重视在本院期间的医疗服务。

双向转诊的下转难,也是社区医疗机构借势发展遇阻的原因之一。有的公立医院为了应付医改任务,把门诊搬到社区,甚至只在社区登记,但最终还是把患者虹吸至医院本部诊治,将其作为医院创收的另一途径。此外,双向转诊缺乏规范的转诊标准、医院和社区利益划分不清,以及手续繁琐等原因,都令此政策的实施困难重重,也给居民带来了不少麻烦。

而政府的一些领导者更是尚不清楚办好社区医疗的重要性,只看重经济效益,因此对发展社区医疗的积极性不高。市场是非常残酷的,而操作市场的人是非常现实的,并非一句口号就可以动员千千万万的医护人员下基层。

各司其责谋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有三个基本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政府主导是关键。社区卫生机构提供的是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不管从伦理学还是经济学上,这些都是政府才能提供且必须提供的服务。因此,政府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而不能将此职责转移给医院。实践也证明,凡是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地区,各部门之间就能妥善协调;只要在政策和资金上能够满足必要的支持,公立医院的积极性就能体现出来。如此一来,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协作将更加顺畅,公立医院的任务也得以圆满完成。

在广东,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较为突出的地区,比如深圳福田、佛山禅城、顺德等地,之所以发展得好,在于政府对社区卫生的职能定位准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职责一一解决社区居民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问题。这一定位也决定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应当是“小而实”,而非大型公立医院的“大而全”,从而落实了医改所提出的“小病进社区”。

其次,政策引导是手段。双向转诊是多年来社区卫生服务的短板,卫生、医保部门应相互协调,制定医疗保险制度与双向转诊衔接的政策,制定转诊标准,以及拒绝转诊的处理标准。

随着医保覆盖面的不断扩大,一些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尤其是康复医疗项目,也列入医保范畴,从而吸引社区居民在社区看病,从最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再次,人才培养是基础。在日本,医学生毕业后必须进行临床研修,在研修计划中还明确了研修时长和地点。其理念是培养医学生的初级卫生保健能力,并将此作为培养医生的一项制度。此模式值得学习,因为社区培养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专家,而是“社区服务专家”,也就是说培养的人才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当然,培养人才离不开政府投入,真正地变鼓励为吸引,才是解决之道。在收入待遇上,要给予保障,并以健康绩效作为考核标准。只有政府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工资买单,才能让其安心工作,并从降低医护人员的技术性收费方面,减少居民的看病费用。目前实行的“10元医疗服务费”是一个没有吸引力的政策,将来培养的全科医生下不去,即使下去也会离开,因为他们的劳动没有得到社会的尊重。在职称晋升上,也要给予倾斜,譬如降低论文和课题数量的标准。

第8篇

我院是2008年由市政府批准在卫生局组织下,由两个具有独立资质的医院合署办公形成,并与市第一医院实行集团化管理的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市五官医院与市第一医院实行集团化管理后,真正实现了人才、技术、设备和管理的资源共享。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市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使两个十分落后的专科医院获得新的生机,为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续写了精彩华章!

我院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现有职工555人,副高职以上专业技术人员84人,硕士研究生15人,开放床位500张,年门诊量近12.5万人次,收入院病人8500人次。2011年业务收入达到了5430万元,是整合前的2.4倍,净资产翻了一番!医院领导班子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带领全院职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秉承“质量立院、依法治院、勤俭办院、科技兴院”的办院方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为鹤城百姓提供强有力的健康保障。

我院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现有职工555人,副高职以上专业技术人员84人,硕士研究生15人,开放床位500张,年门诊量近12.5万人次,收入院病人8500人次。2011年业务收入达到了5430万元,是整合前的2.4倍,净资产翻了一番!医院领导班子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带领全院职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秉承“质量立院、依法治院、勤俭办院、科技兴院”的办院方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为鹤城百姓提供强有力的健康保障。

一、全面加强医院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医院管理执行力

一、全面加强医院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医院管理执行力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发挥领导班子核心作用。2009年在市卫生局及总院的监督下,精神五官分院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了行政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的竞聘工作,完成了党、政、工、青四个班子的组建工作,为医院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医院十分注重班子建设,各项工作制度健全,议事规则明确。院长率先垂范,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宽以待人,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开拓创新。坚持定期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广纳贤谏,改进工作。医院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各项有利医院发展的政策支持,筹措资金进行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与基础设施改造,全面打造品牌专科区域中心地位。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发挥领导班子核心作用。2009年在市卫生局及总院的监督下,精神五官分院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了行政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的竞聘工作,完成了党、政、工、青四个班子的组建工作,为医院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医院十分注重班子建设,各项工作制度健全,议事规则明确。院长率先垂范,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宽以待人,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开拓创新。坚持定期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广纳贤谏,改进工作。医院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各项有利医院发展的政策支持,筹措资金进行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与基础设施改造,全面打造品牌专科区域中心地位。

2.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政策执行力。医院在中层干部选拔上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选贤任能,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干部管理使用上采取目标考核、优胜劣汰、奖优罚劣的竞争、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中层干部的积极性,推动医院全面管理上水平。

2.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政策执行力。医院在中层干部选拔上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选贤任能,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干部管理使用上采取目标考核、优胜劣汰、奖优罚劣的竞争、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中层干部的积极性,推动医院全面管理上水平。

二、全面加强制度建设,依法治院,科学管理

二、全面加强制度建设,依法治院,科学管理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全面落实总院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医院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对人事、分配、采购等重大问题,医疗、护理核心制度贯彻落实问题,党务、行政、后勤管理问题分别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三年多来共修订40多项规章制度,为医院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全面落实总院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医院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对人事、分配、采购等重大问题,医疗、护理核心制度贯彻落实问题,党务、行政、后勤管理问题分别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三年多来共修订40多项规章制度,为医院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实行院务公开,民主管理。医院定期召开职代会,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在医院管理中的民主监督作用。在人事劳资、奖金福利分配,物资采购、基建工程、药品耗材招投标,经营状况及重大决策等事宜实行院务公开制度,增加决策的透明度。

2.实行院务公开,民主管理。医院定期召开职代会,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在医院管理中的民主监督作用。在人事劳资、奖金福利分配,物资采购、基建工程、药品耗材招投标,经营状况及重大决策等事宜实行院务公开制度,增加决策的透明度。

3.加强绩效考核工作,保证各项制度贯彻落实。医院成立了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医院年初制定详细的医院工作目标,指标细化到科室,签订责任状,职责落实到岗位,每季对员工在劳动纪律、工作质量、医德医风、科研教学、安全管理等工作全方位进行绩效考核,跟踪问效。通过强化绩效管理,全提升了医院核心竞争力,推动医院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稳步发展。

3.加强绩效考核工作,保证各项制度贯彻落实。医院成立了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医院年初制定详细的医院工作目标,指标细化到科室,签订责任状,职责落实到岗位,每季对员工在劳动纪律、工作质量、医德医风、科研教学、安全管理等工作全方位进行绩效考核,跟踪问效。通过强化绩效管理,全提升了医院核心竞争力,推动医院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稳步发展。

三、拓展发展空间,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医院服务能力

三、拓展发展空间,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医院服务能力

1.审时度势,拓展医院发展空间。为了克服五官医院规模小,管理成本大,收益能力低,不能很好发挥品牌效应的问题,借助合并后精神部分闲置的房屋,开辟了业务新领域,增强了收益能力。新建眼科二病区、三病区、耳鼻喉科二病区、心血管内科病房、精神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室、接纳化疗科病房、成立了内科门诊及静点室、文宾社区卫生服务站,使原有的7个病区发展到现在的13个病区,精神五官分院的床位由350张发展到530张,床位使用率平均在90%以上,高峰时达到110%,提高了服务能力,满足了市场需求。2011年4月乔迁新址的文化社区卫生中心,在短短的9个月时间,就晋升为全市先进社区行列,成为国家标准化示范社区,代表我市迎接省医改领导小组、省卫生厅专家组及省市各部门的检查指导,得到了一致好评与高度赞誉。

1.审时度势,拓展医院发展空间。为了克服五官医院规模小,管理成本大,收益能力低,不能很好发挥品牌效应的问题,借助合并后精神部分闲置的房屋,开辟了业务新领域,增强了收益能力。新建眼科二病区、三病区、耳鼻喉科二病区、心血管内科病房、精神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室、接纳化疗科病房、成立了内科门诊及静点室、文宾社区卫生服务站,使原有的7个病区发展到现在的13个病区,精神五官分院的床位由350张发展到530张,床位使用率平均在90%以上,高峰时达到110%,提高了服务能力,满足了市场需求。2011年4月乔迁新址的文化社区卫生中心,在短短的9个月时间,就晋升为全市先进社区行列,成为国家标准化示范社区,代表我市迎接省医改领导小组、省卫生厅专家组及省市各部门的检查指导,得到了一致好评与高度赞誉。

2.强化基本建设及基础设施改造工作,全面提高医院竞争力。三年前,五官医院电脑没几台,办公设施、医疗设备十分简陋,已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要。三年多来,医院添置了近80台电脑,开通了HIS管理、财务管理、医保及新农合管理、电子病历管理、安全监控、消防监控等六大系统,医院的办公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为了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医院购置了多台心电监护仪、麻醉机、环氧乙烷消毒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药物浓度监测系统、睡眠检测仪、进口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口液相色谱仪、超声生物显微镜、曲面断层X光机、B超、CR影像系统和X光设备等,从总院调来了美国GE双排螺旋CT、医院的设备完全满足医疗需要。医院病房还上了多功能治疗带,方便患者治疗,提高了病房应急能力,提高了全院诊疗水平。医院利用争取的国家项目资金,科学设计建筑流程,认真监督工程质量,2011年经过一年的精心努力,对全院门诊及病房楼进行了彻底改造。精神五官分院的医疗设备进行了全面升级换代,医院环境面貌、办公设施、信息化管理水平、服务能力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院达到了三级医院的诊疗水平,精神与五官两大重点专科的功能得以发挥,品牌效应得以充分彰显。

2.强化基本建设及基础设施改造工作,全面提高医院竞争力。三年前,五官医院电脑没几台,办公设施、医疗设备十分简陋,已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要。三年多来,医院添置了近80台电脑,开通了HIS管理、财务管理、医保及新农合管理、电子病历管理、安全监控、消防监控等六大系统,医院的办公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为了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医院购置了多台心电监护仪、麻醉机、环氧乙烷消毒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药物浓度监测系统、睡眠检测仪、进口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口液相色谱仪、超声生物显微镜、曲面断层X光机、B超、CR影像系统和X光设备等,从总院调来了美国GE双排螺旋CT、医院的设备完全满足医疗需要。医院病房还上了多功能治疗带,方便患者治疗,提高了病房应急能力,提高了全院诊疗水平。医院利用争取的国家项目资金,科学设计建筑流程,认真监督工程质量,2011年经过一年的精心努力,对全院门诊及病房楼进行了彻底改造。精神五官分院的医疗设备进行了全面升级换代,医院环境面貌、办公设施、信息化管理水平、服务能力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院达到了三级医院的诊疗水平,精神与五官两大重点专科的功能得以发挥,品牌效应得以充分彰显。

四、积极争取国家政策,为医院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四、积极争取国家政策,为医院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在相关部门及总院支持下,经医院一年多的努力,2010年我院获国家精神项目建设资金1800万元,为精神五官分院的全面改造,新建6000平方米病房楼增加空间奠定了基础。获得社区卫生用房项目补助资金170万元。三年多来,还从卫生、财政、残联等部门获得专项经费补助资金200万元左右。三项资金总额达2170万元。精神科还获得686国家重性精神疾病补助项目,残联“阳光家园”项目;五官获得了卫生、残联“百万白内障复明工程”项目,口腔科儿童牙齿“窝沟封闭”等公益项目。医院积极与九县七区的医保局、农合办进行协调沟通,基本上实现了定点医院全覆盖,另外还积极与市医保局沟通上调了65个单病种结算标准,实现了龙江、泰来等六城区和7个县区农合直补功能,为医院开辟了广阔的市场。

在相关部门及总院支持下,经医院一年多的努力,2010年我院获国家精神项目建设资金1800万元,为精神五官分院的全面改造,新建6000平方米病房楼增加空间奠定了基础。获得社区卫生用房项目补助资金170万元。三年多来,还从卫生、财政、残联等部门获得专项经费补助资金200万元左右。三项资金总额达2170万元。精神科还获得686国家重性精神疾病补助项目,残联“阳光家园”项目;五官获得了卫生、残联“百万白内障复明工程”项目,口腔科儿童牙齿“窝沟封闭”等公益项目。医院积极与九县七区的医保局、农合办进行协调沟通,基本上实现了定点医院全覆盖,另外还积极与市医保局沟通上调了65个单病种结算标准,实现了龙江、泰来等六城区和7个县区农合直补功能,为医院开辟了广阔的市场。

五、积极引进、培养、使用人才,加强梯队建设,开展科研项目,打造重点专科

五、积极引进、培养、使用人才,加强梯队建设,开展科研项目,打造重点专科

精神卫生中心和五官医院的几大临床科系均为我市首批重点专科与市级学科带头人所在科室。医院十分重视人才引进与学科梯队建设。首先,三年多来,本院与总院经市领导批准,在纪检、人事、卫生等部门的组织与监督下,招收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15名。对总院达到退休年龄,但身体素质好的10名优秀专家返聘到我院,充实了我院的优秀人才队伍。其次,医院积极组织学术活动,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研立项。三年多来共举办岗位培训、继续教育讲座100余个专题,受教育面100%,发表国家、省市级论文110项,获得省级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省社科成果1项,省卫生厅新技术应用奖三等奖3项,市科技局立项16个,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管理科研获市社科成果奖5项;同时对新上岗的职工进行文明行医、礼貌待患、依法执业、医院文化、团队精神等内容集中培训,迅速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第三、请进来,走出去。我院已先后与北京同仁医院、北大口腔医院、哈医大一院、哈医大口腔医院建立了协作关系,他们定期选派知名专家来我院做手术,为鹤城百姓足不出城就解决了疑难疾病的诊治。同时我院每年选派临床骨干力量到国家知名综合医院进修学习,带回国内最高端的诊疗技术,造福鹤城百姓。第四、加强了临床教学工作,提升带教医生素质,完成教学基地任务,达到教育相长,提高医院综合能力。精神卫生中心和五官医院均为齐医学院教学医院,三年共接收了93名本专科毕业生在院实习,接收了11名医师来院进修。

第9篇

全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会议召开后,已有79个城市作为流动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并计划在近几年覆盖全体城镇非从业居民。这是建立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建立合作医疗制度之后又一重大举措,是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要充分发挥城市社区服务组织的作用。整合、提升、拓宽城市社区服务组织的功能。加强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做好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服务工作,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和社区医保是社区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一、城镇居民医疗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社区卫生服务是随着现代医疗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卫生服务模式,在推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的过程中

由于参保人员大多为老人、小孩、并轨转制企业的弱势群体、失业或无业人员,因此社区医疗服务便上升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眼下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仍然不能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呈现处“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场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较多的患者对社区医疗服务能力缺乏信心。胜利街道居委会的xx主任告诉我们,居民们普遍认为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医生医术不高,设备简陋,生怕在社区就诊“小病拖成大病,感冒治成肺炎”。尤其对全科医生持怀疑态度。

第二,社区医院的硬件水平堪忧。其中有不少用药遭到患者非议。园林街道人大社区卫生服务站孟大夫称,虽然现在社区医院的医疗药品范围放开了许多,但还是没法满足患者要求,好多就诊的大爷、大婶们都要两头跑:在大医院就诊、看完病、拿着针剂药品到社区医院点滴。有些疾病需要作CT、彩超、X光片的。社区医院不具备这些设备、患者只能先在大医院就诊。这也是大多数岁数比较大的患者怕麻烦不来社区医院看病的重要原因。

第三,调研还发现,现在社区医疗卫生的定位非常笼统,大多是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没有对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疾病治疗和疾病防止加以区别,没有细致考虑各地医疗资源现状,发挥作用不够、机械地按统一标准划分社区卫生机构。

(二)社区医保管理平台建设滞后

职工的医疗保险平台是单位,城镇居民医保的组织实施网络则可以依赖社区。实际上,每一个街道、社区都已建立了劳动和社会保障站;但是省市一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不负责具体操作;社会保险部门又不能隔着锅台指导街道、社区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这一块业务,这样街道社区机构等于是聋子的耳朵——摆设。虽然,国家召开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会议,也有规划。但是社会保险法规、医疗保障政策还不完善、需要细化,社会保险机构、医疗保障难以操作、街道社区无法律依据,对参加养老保险、登记缴费、审核、监察、责任的追究没有章程、缺乏措施、政策法律建设不健全,难以震慑和阻止违法行为、处罚乏力,难以维护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合法权益。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监察办案机构等等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地影响了社会保险、医疗保障的工作效益。街道社区医疗保障管理平台目前是硬件不硬、软件太软。

二、街道社区医疗保险工作的对策思考.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的推开,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迈向全民医保、完善目标关键性的一步。但勿庸讳言、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医疗保险制度,加紧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扩面专项行动,按照“低费率、保大病、保当期的构思、根据城镇居民的特点和医疗需求、以及街道社区的承受能力,合理确定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在开展养老保险扩面的基础上,同步推进居民医疗保险扩面行动,避免城镇居民因大病造成的养老和健康风险,为城镇居民稳定构筑双保险机制。

(一)城镇居民医保试点基本原则

第一是低水平起步原则。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实际国情出发,根据各方承受能力,合理确定筹资水平,保障标准。重点保障城镇非从业居民的住院和门诊的大病医疗需求,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逐步试行医疗费用统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扩大医疗保险的受益面,确保医疗保险的长足发展。第二是确保自愿原则。国务院决定2007年在有条件的省市、选定2—3个城市启动试点,明确确定地方进行试点的自愿性,充分尊重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宣传和重点宣传相结合,城镇居民可自愿缴费、参加医疗保险,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和选择,政府作为后盾、建立财政辅助制度、引导和帮助居民参加医疗保险。

第三,属地化管理原则。明确国家、省、市、县的责任,国家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确定具体办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化管理。统筹层次原则上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以有利于发挥现有管理体系的优势。社会保险机构医疗保险的工作职能,贴近基层、和谐社会,从长远考虑要积极探索适合城镇居民特点的医疗保险办法,大力实施“低费率、保大病”的政策,鼓励居民参加医疗保险进而社会保险,将城镇居民完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

第四,统筹协调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医疗保障相关工作基本政策、基本标准和管理措施等的衔接,保证城镇居民保险试点的顺利进行和医疗保障各类制度的协调推进。

(二)构筑预警、监管、处理三大网络体系

1.建立欠费监控预警网络体系。建立居民参保缴费监控预警体系,由街道(镇)、村、社区、劳动或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机关对欠费居民实行直接监控,每月对辖区居民缴纳保费情况进排查,督促参保居民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或医疗保险费。

2.按经济情况对参保居民建立分类监管网络体系。对老、幼、转制、合并病残居民家庭的经济收入进行深入细致、客观的综合性等级排队评价;对经济收入比较稳定家庭居民的缴费情况进行重点监控,存在欠费的要限期补交、不按规定缴费的要降低其信用等级。

3.完善参保关系监察、争议调处网络体系。健全完善市、(县)镇、街道、社区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机构专兼职人员到位,实现定人、定岗、定责,条件好的可以聘请为社会保险联络员、成立街道(社区)调解组织,形成四级监控、争议调处网络,实行网络式管理,随时掌握辖区内的举报投诉、争议情况,维护参保居民合法权益,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及萌芽状态。对参保当事人及时、满意答复,确保不出现恶性有争议案件或群体性突发事件。

(三)建立执法、维权机制。

1.加强与工会、民政、工商、税务、公检法、银行等部门的互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形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特别是对恶意欠费群众,严重违反医疗保障法规的团体、机构,加大联合处罚力度,取消其信贷款、社保、民政,劳保优惠政策享受资格等,该强制执行的从速处理,该依法处理的决不手软,并在新闻媒体上、社区街道及时曝光,使一些违反医疗保障法规的机构或居民受到严重处罚。

2.建立突发性应急机制。专门编制医疗保障关系专项应急预案、有效应对因医疗保障关系、医患矛盾而引发的突发性,明确应急的工作组织体系、机构设置、人员分工预警机制、信息、应急保障等内容、全面提升事件处理的应急反应能力,将突发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3.完善医疗保障应急周转金机制。建立市、县、镇三级应急周转金制度,对短期内无法按正常途径解决医疗保险基金影响医疗保险声誉的,先由街道、社区专项资金垫付,当街道社区无力支付时,启动市、县级应急周转金,确保社会秩序持续稳定。

(四)强化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能力

1.全面推进基层平台建设。在基层劳动和社会保障机构建设中,要有医疗保障工作责任,按照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制度、工作“六到位”要求,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障服务建设,在村(社区)建立医疗保障服务站;梳理医疗保障工作各项管理和服务职能,确保医疗保障管理与服务职能的下延。

第10篇

   论文摘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障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及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针时当前农村社会保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最终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一、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自我保障的观念淡薄,大多数的农民还指望家庭和土地养老,年轻力壮时挣点钱浪费在埋葬老人、给儿子娶媳妇等事情上,遇到天灾人祸或者自己老了生活却没有办法。

    (二)城市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二元化,农社村会保障水平低、覆盖面小。城乡经济和社会的二元结构,决定了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也必然是二元性的。从总体上来看,城镇已初步建立起水平较高且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金已基本实现了社会统筹,建立了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基金模式,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以及女职工生育保险,都在原有的制度上进行了改革和逐步完善。而在广大的农村,仍然是以国家救济和乡村集体办福利事业为主的社会保障,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进行了改革试点以外,其他保险项目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来。无论是优抚、“五保”,还是救灾、救济,者提以特定的农民为对象的,数量也很少,大多数农民并没有享受社会保障。这种非均衡的二元保障政策,直接造成城镇居民与农村人口在社会保障资源享用与权利分配过程中的不平等,农民往往在医疗、教育和就业保障方面遭遇排斥和挤压,无法分享到应有待遇,致使农村社会保障的发生体系不健全,保障水平低层次。

    (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缓慢,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严重依赖于土地。据统计,目前我国有2610万农村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668元,4977万农村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924元,他们处于绝对贫困线与相对贫困线水平。近年来,国家对农村特困群体的救助主要是采取季节性救助,各地也根据实际,开展了农村特困群体定期定量补助及临时困难补助等办法,使得部分农村特困群体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但由于补助面不宽,补助金额有限,对特别困难的农村家庭只能是杯水车薪。1994年开始,民政部在山东、广东、江苏、上海、广西、山西等地进行了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试点工作,然而由于农民实际收人难以确定,在试点工作中遇到种种问题,致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缓慢。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只得依赖土地获得最低生活保障,而这种土地保障只能发挥低水平的保障功能。

    (四)农村养老保障的社会互济性低、保障能力弱。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筹集采取以农民个人缴纳为主、集体为辅、国家投入为补充的形式。这使国家和集体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过小,不仅造成了资金来源的不足,降低了保障标准,而且也影响了广大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同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以交费的方式筹集资金,并且由农民根据自己的缴费能力和保障需求自主选择缴费标准,在实际开办过程中,大部分农民由于采纳了最低标准,受益期时领取的养老金过低,不能有效地保障老年生活。而自由交费原则,使养老保障制度缺乏约束力和强制力,农户参保行为上普遍存在逆向选择。许多农户出于自利的动机而选择不交费,导致基金规模和覆盖人群无法扩大。人均领取年养老金极少,投保农民受益很少,很难起到养老保障作用。

    (五)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使农民看病可以报销,增强了农民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但是随着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后医疗需求的释放和增长,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合作医疗的筹资标淮低,不能有效减轻农民的疾病负担。国家规定的合作医疗标准是,中央财政补10元,地方财政补10元,个人交10元,每人年筹资30元。由于筹资水平过低,基金有限,受益面大,补助额度小。目前的合作医疗能够为病人提供部分资金帮助,但还远远不能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合作医疗资金的相又妇意定性与群众不断增加的医疗服务需求呈现出不适应性。从各试点县看,在资金总额不变、住院人次和费用不断增加的情形下,要保持补偿标准的稳定性、连续性,必然面临资金透支的风险。要规避风险唯有降低补偿标准,这又势必造成补偿强度大起大落的问题。基层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薄弱,无法应对和满足农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同时推行医疗合作各部门政策存在矛盾。比如,对于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来源,各职能部门的观点不一,民政部规定,为了建立合作医疗制度,地方政府可以向农民收取一定的费用。然而,在农业部等五部委颁布的《减轻农民负担条例》中,“合作医疗”项目被视为“交费”项目,列为“农民负担”不应当征收。这一政策与中央政府支持发展合作医疗的政策相冲突,致使许多地方放弃合作医疗制度的重建。

    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对策

    从当前的情况看,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要求和愿望是实现“生有所靠、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当前在农村社会保障各项制度建设中,应重点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一)增强社会保障意识。突破思想障碍,统一思想认识,更新观念,增强广大农村干部与居民的社会保障意识是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前提条件。

    通过宜传教育,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既是社会主义优越j险的体现,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需求。认识到由低层次的家庭自我保障进而转变为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社会保障资金在今后将主要不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而是按权利与义务对等、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由社区积累和个人投保为主来筹集保障资金,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增强自我保障意识。具体宣传发动时,可以从以下三点做到:一抓住典型并以多种方式宣传农民受益事例。二要通过补偿公示来宣传,特别在村一级要定期向农民公布补偿兑现情况。三要通过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医保政策(如:参保办法、参保人的权利义务、审核结算流程等)。通过宣传能够使医保各项规定家喻户晓,提高农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打消各种顾虑,提高参加新农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实行低保制度既是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建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需要注意两个问题:科学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线标淮。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需考虑维持农民基本生活物质需要、当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人、地方财政和乡村集体承受能力以及物价上涨等因素,合理界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大体上包括因缺少劳力、低收人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因灾、因病及残疾致贫的家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及无法定抚养人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另外对于在城市化过程中,一次性出让土地的农民和失地农民,首先应该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因为在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农民因为国家基础建设的需要失去了土地,而土地作为农民唯一的社会保障载体,一旦失去,将无所依靠,因而应给予他们最低生活保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已经进城落户并将土地一次性出让的农民,已经属于城镇居民,而且在失业期间不会有任何经济来源,应该将他们纳入低保范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对于还未进城落户的失地农民,他们的情况比已经进城落户的农民还差,真正属于“种田无地,上班无岗”,更应该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由地方财政解决他们的低保收入来源。

第11篇

论文摘要:分析了西方国家环境社会保险税的主要模式和特点,针对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中有关基金来源问题的不足之处,提出应当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做法,将我国目前社会保险资金由收费的方式改为征收社会保险税的形式,并提出了在税制设计时应注意合理解决纳税人、计税依据、税率的确定等问题。

目前,社会保险基金的税费改革是国际社会的潮流之一,中国社会保险基金的税费之争也愈演愈烈。社会保障税(socialsecuritytax)也译成社会保险税或称社会保障缴款(socialsecuritycontributions),是对薪金和工资所得(即劳动所得)课征的一种税。

1西方社会保险税的主要模式与特点

1.1瑞士

瑞士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在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分担、互为补充的三支柱模式上。

第一支柱是由国家提供的基本养老保险,其全称为“养老、遗属和伤残保险”。在职人员从17岁生日后的第一个元月一日起开始支付,支付方式是由雇主和雇员各支付50%。第二支柱是由企业提供的“职业养老保险”。按照规定,企业及年收入超过19350瑞士法郎的职工须参加职业养老保险,费用由雇主与雇员各付一半。第三支柱是各种形式的个人养老保险。所有在瑞士居住的人都可以自愿加入,政府还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个人投保。

1.2美国

美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现收现付”制,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在职人员把工资所得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保障税”上交给政府,即雇主和员工各支付6.2%,用于支付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残疾金和遗属遗孤抚恤金,统称老年遗族残疾保险制度(OASDI)。

美国目前约有1.63亿在职人员参加了社会保障体系,占全国所有在职人员的96%。有单位的在职者将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社保税和医疗保障税上交国库,单位另为其缴纳相应比例的社保税和医保税。自谋职业者应缴纳的社保税和医保税占其收入的比例是有单位者的两倍。

2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其弊端

2.1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现状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是从1986年开始实行的。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主要是现收现付制,实行统筹管理,企业出钱,国家管理,个人只出一小部分钱。在缴费制度上,它以在职职工的工资收入为计量基础,个人和企业按照规定的缴费率计算应缴纳的统筹费用,由企业代扣代缴。目前我国规定的缴费率为40.6%,其中在职职工个人负担11%,企业负担29.6%。具体地说,个人按其工资收入的80%缴纳养老保险费,企业按职工工资收入的20%缴纳养老保险费;个人负担的医疗保险费为2%,企业承担6%;个人承担其工资收入1%的失业保险费,企业按2%为其缴纳失业保险费。此外,企业还要承担1%的工伤保险费和6%的生育保险费。

2.2我国现行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的社会保障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运行实践中,现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筹资问题,主要有:(1)社会保险覆盖面小,实施范围窄,筹资水平有限。(2)以统筹缴费的方式集资,法律强制力不强,基金收缴率难以提高。(3)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入不敷出、收不抵付的压力越来越大。(4)缴费率不统一,缴费形式不规范,严重影响政策执行效果。(5)现行缴费方式不利于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在现行制度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集社会保险费的收、支、管、用于一体,缺乏对社会保险基金运营管理的必要约束和监督。

3国外社会保险制度的启示

3.1社会保险基金费改税的必然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资金筹集实行收“费”的方式,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相应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但在建立我国“统帐结合”的社会保险制度中,用人单位和个人不缴、欠缴和中断缴纳保险费的现象十分严重。据统计,2002年底,全国累计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高达439亿元。这给社保资金的管理和收支平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从世界上在多数国家的经验来看,我国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必须从社会保障缴费改为开征统一的社会保险税,由税务机关征收,由此入手解决社会保险的隐性债务问题。开征社会保险税的有利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增强筹资的强制性,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力度,降低征缴成本,为社会保障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社会保险税的开征可以充分利用税收的强制性和规范性增强社会保险资金筹集过程中的约束力,确保如期足额征纳,有助于从征收方面减少漏洞,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率,由税务机关代劳,可降低社会保险筹资成本,避免和杜绝拖欠、少缴和逃缴的现象,保证征缴工作的顺利进行,还可能发挥出规模经济的效应。

第二、有利于实现对社会保障基金收支两条线预算管理,健全基金的监督机制,保证基金的安全性。

用税收形式筹集资金,可以从根本上将收支分为两个独立系统,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财政统一管理,银行或邮局统一发放,并将社会保障预算与其他预算分开,加强资金运用中的管理,减少滥用和挪用现象,从而有效地避免社会保障资金筹集发放中的不规范行为,有利于将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活动比较全面地纳入规范预算管理,保证基金的安全性,有利于人民的监督。

第三、可以有效解决多家分管,自成体系,机构重叠造成的巨大浪费和管理费用严重超支的问题。

目前分管社会保险税的各部门都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和队伍,从而导致社会保障基金的多头分管,加大了财政负担。据统计,全国职工养老保险管理费支出由1991年的6.5亿元增加到1997年的28.72亿元,增长近3倍,年均递增28.10%。如果将养老、失业、医疗等费用项目合并征收统一的社会保险税,则可将劳动、医疗、人事等部门的管理机构合并,由此节余下来的资金就可以用于解决社会保障部门经费紧缺的局面,缓解国家的财政压力。

3.2我国开征社会保险税应注意的问题

(1)纳税人覆盖面的确定应考虑城乡差别和地区差距。

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两个最重要的原则是普遍性和公平性。就社会保险税性质而言,征税的范围应该倾向于更宽泛的覆盖面,使所有的劳动者都能得到保障。但由于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导致地区之间企业的经营状况、生产能力、应变能力的差距,使得同样的社会保险税的缴纳在富裕地区可以承受,而在贫困地区不一定能够承受,从而制约了社会保险税在贫困落后地区的开征。所以社会保险税在我国将会在一段较长时期内只能面向城镇征收,或是开征时对城乡进行区别对待。

(2)计税依据的确定问题。

根据国际惯例,社会保险税的征税对象应为纳税人的工薪收入。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一个比较实际的选择,是以1998年9月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工资总额统计项目为税基。这样税基可以扩宽,同时也可以对税收收入进行实时预测和评价,为征收提供了现成的依据。但是,考虑我国收入分配状况恶化以及个人所得税调节力度有限的事实,在课征记入社会统筹基金的社会保险税时不宜规定计税工资限额。

参考文献

[1]庞凤喜.论我国社会保障税的开征[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1).

第12篇

[论文摘要]2007下半年在美国由“次级债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到今天还没见底,估计至少还会在一、两年内对世界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国的股市和就业市场以及实体经济都遭受了重创。怎样避免或减少我国的金融风险,形成安全的投资环境,刺激投资,振兴经济,尤其是减少和隔离外部的金融风险对我国经济及未来的经济的不利影响,形成安全高效的金融市场,使我国的经济健康发展。

一、“次债危机”的起因及影响

(一)“次债危机”与金融海啸

在2006年以前的5年里,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当时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次级房贷对贷款人的偿贷能力要求较低,但能给银行业带来较高的收益。但从2006年春季起,由于利息上升,房贷者还款压力增大,很多还贷能力差的用户出现违约的现象,银行难以收回贷款的本息,美国的“次债危机”开始显现。次债危机使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致使全球主要的金融市场因此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迄今,已对全球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世界各国政府都在通过降息、注资、增强流动性等措施来应对金融危机。

(二)“次债危机”对世界和我国受到的影响

由于经济的全球化,美国的“次债危机”在对美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的同时,也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我国的股票市场由6000多点跌至不到2000点左右,并且一直处于长期的寒冬,广大股民遭到了惨重的损失。我国是美国的最大债权国,我国在美国的很多投资也因投资公司的倒闭,资产每天都在很多程度上缩水。美国的经济因为“次债危机”而引发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影响了我国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地区的经济,尤其是的沿海地区的很多工厂关门倒闭,如广东东莞的很多鞋厂已经关门。

二、经济海啸对我国的直接影响主要有投资市场和外向型产业

(一)我国投资结构的不合理和安全性存在的问题

公司的筹资顺序应当如何?根据美国罗斯信号理[1],公司筹资的最佳顺序应当为公司内部筹资,其次是发行公司债券,最后是发行股票。而我国由于历史传统和投资市场和投资理念不够成熟,在发达国家投资市场居于首位的公司债券投资在我国所占的比例太小,而股票的比例相对公司债券较大。由于风险和利润是成正比的,很多中国股民投资的投机动机太重,缺少良好的风险和收益判断预测能力。当金融风险发生时,我国的股民就难免受到严重损失,股市一蹶不振。

因此,我国的投资者应当学习资本市场的规则,把风险降到自己能够承受的程度。投资者应当更加关注自己投资的公司的经营状况,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股票的价值的升降,做一个成熟地投资者。再者,如果把更多的资金投在公司债或者基金方面,也可以降低投资风险,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三、我国的应对措施

(一)面对现实,防止经济海啸进一步破坏我国的经济

美国经济严重衰退是最需要担忧的问题,这将使全球实体经济受伤,并且使“次债危机”源头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衰落,将危机推到更深的漩涡。

首先,应当利用经济发展较冷的时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消费性内需增长,推动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其次,在宏观政策上继续保持适度从紧,投资和生产计划要根据形式变化及时调整,使投资需求尽可能不受全球经济衰退的短期影响而继续增长;第三,加强对资本项目下货币流动的控制,危机使全球流动性波动加大,我国需要预防流动性再度泛滥时热钱对中国市场的“管涌”。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机,尽量减少金融海啸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使我国的经济有一个高质量的本质的飞跃。

(二)刺激和完善投资市场,规范股票市场、促进公司债的发展

完善和规范证券法律和制度建设,严格对股票发行的立法和监管,加大对丧失诚信者的惩罚力度。加强政府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提高投资者对公司债的热情和信心。进一步优化我国的投资市场的融资顺序,促进公司债的健康发展。培养成熟的投资者和市场,防范金融风险。加强行业组织的自律,逐步形成一个立体化、多层次的监管体系。

(三)降低对美元一边倒的倾向,扩大欧元及硬通货的储备比例,提高人民币的国际流通地位。

不要把自己的命运完全系在别人的手上。二战以来,美国一直在使用美元掠夺世界财富,美元的贬值给美国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好处。美国最近提出的7000亿美元救市的计划[2],其实质就是通过大量印发钞票的,使美元贬值,让全世界为美国埋单。尤其是作为它的第一债权大国的中国,因此受到的损失毫无疑问是最大的。我们应当进一步研究对策,加大欧元等的比例,尤其是硬通货的储备,加强分散金融风险的能力。通过各种努力为使人民币的成为世界货币的努力,把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四)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我国的内需不大的原因很简单,广大的农民虽然免去了各种农业税,但是由于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和CPI的攀升,农业已经没有多大的利润可言。广大农民大多不能享受到医保、低保、失业保险、人身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措施,所以内需难以拉动。我们完全可以效仿台湾发消费券的办法[3],进一步加强民生福利建设,使人民受到实惠。扩大我们的内需,加强第三产业的发展,减少我国经济对国外市场的过度依赖。

(五)完善我国的投资风险控制,加强金融制度创新

我国之所以对金融风险控制较好,很大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我国传统儒家文化对稳定的重视。在我国发放贷款时,注意了对风险因素的控制。所以美国的“次债危机”之类的金融风险对我国的金融市场冲击较小,但是我国迫切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附加值高的高科技实体产业、构筑自主创新的经济体系。这客观上要求中国经济必须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的高效运作管理机制。[4]

总之,中国经济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加强经济理论研究,尽快发展完善中国资本市场,改变金融创新不足的局面。我们要居安思危,不断地提高资本市场的竞争力以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5]我们形成自己正确的理论价值体系,防止过分的乐观和悲观思想。既要防止那些夜郎自大的“普济天下”的幼稚思想,自认为我们有能力和职责去救美国经济;还要防止那些裹足不前的悲观主义。我们要实事求是,化不利为有利,抓住机遇,勇于创新,使我国的经济在世界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王淑兰:《美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研究》吉林大学,第5页

[2]《美国7000亿救市计划是让全球帮美国买单》

[3]《台湾提振消费出奇招每户发1万新台币消费券》,中国新闻网,2008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