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4 15:28: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成人本科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毕业论文作为成人教育学历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成教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学生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专业能力的综合培养,其最终目的是成人学生职业技能的全面提升。制定成人教育毕业论文的质量标准,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对毕业论文的完成实施全程监控,将有利于提高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和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一、当前成人教育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成人特色无法体现,论文内容与学生工作脱节
成人教育毕业论文从选题、实施、答辩的整个过程基本上按照或是参考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论文流程进行的,无法突出成人教育的特色。
选题的内容偏重基础学科研究。普通高等教育是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基础和重点,长期以来影响着高校中其他教育形式。成人教育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宏观教学内涵均是由高校普通高等教育衍生而来的,授课方式、考核形式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似。毕业论文作为整个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由于前期教学的影响,论文的选题多集中在基础研究学科上,成人教育学生的专业基础薄弱,完成论文的条件有限,导致论文整体上选题差别很大,质量不能保证。
毕业论文内容与学生实际工作脱节。成人教育学生多为在职从业人员,多数人有着长期的工作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成人教育来补偿自己的学历和提升职业技能水平,毕业论文是所学理论知识和具体工作最好的结合方式。但是,成人教育毕业生的论文受所谓的论文质量的约束,很少能与自己的具体工作相结合,将自己所学应用于实践之中。
毕业论文缺少成人教育特色。成人教育学生从事的工作多种多样,参加成人教育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自己的学历和工作中的能力,毕业论文作为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环节,应该是能够反映出每个学生的工作内容和特点以及几年来理论知识在学生工作中如何体现出来。但是,目前成人教育学生为了应付毕业论文环节,内容很多与学生实际工作无关,成人教育中服务行业的特色无法体现。
2、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
很多高校的成人教育管理部门为了方便,照搬普高教育毕业论文的考核体系,导致成人教育毕业论文的考核标准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基本相近,对论文的科学研究层次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并以涉及学术层次水平高低评定论文的质量;这种考核标准脱离了成人学生的工作实际,导致一些学生为了完成毕业论文,出现了网上文献拼凑、他人写作、挪用别人数据等现象发生,完全背离了成人教育毕业论文的宗旨。
3、保障机制不完善,论文的完成缺少有力支撑
缺少论文指导课。论文指导是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非常重要的一节课,指导学生如何去开展相关工作,如何在网络上查找相关文献,如何按照要求格式去撰写论文。很多教学单位都忽略了论文指导课的重要性,或是缩短学时,或是直接取消面授,改为网上自学,出现了学生的论文格式不规范,选题不准确,论文内容与题目偏差等严重问题。
指导教师的选择问题。指导教师是学生论文完成的关键环节,为学生配备合适的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的论文工作事半功倍。成人教育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多为挂名,没有真正地去指导学生如何去思考、操作论文的完成,同时,指导教师多为高校教师,在帮助学生选题上多以自己研究的课题为基础,脱离学生的工作实际。
二、成人教育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目标
建立成人教育中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成人教育学生的毕业论文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满足工作单位对员工工作能力提升的需求,是保障体系研究的主要目的。
1、在成人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下,论文实施的每个环节都具备相关操作制度和质量标准,各主体在整个过程中分工明确,各执其责,保证论文高效、高质的完成,确保论文的真实性和学生的诚信度。
毕业论文是学生完成某一专项研究的总结性材料,成人本科生毕业论文研究多数是在本人单位实施,与其具体工作联系非常紧密,内容相对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更加多样、复杂,论文质量不宜控制。建立科学可行、适用于成人教育需求的操作制度,在大的框架上对论文的方向进行把握,对具体细节内容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对论文的每一部分设置质量标准,完全按照此标准衡量相关的操作,达到成人本科论文的实施的制度化、标准化。
2、成人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充分体现成人教育的特色,将学生工作单位引入到体系之中,为学生的毕业论文提供技术和物质支撑。把高校、用人单位、学生三个主体有效结合,充分发挥高校和用人单位的指导作用、质量保证作用和全程监管作用,保证学生论文的顺利完成。
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将课堂中所学理论知识与本职工作有效结合,最终为工作效力服务。学生的工作单位是学生学业完成的最大支柱,特别是在学生毕业论文完成的过程中,工作单位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为学生提供完成论文的场所、仪器等硬件设施,还要学生配备具有一定资质的实习指导教师。因而,结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的学习特点,在毕业论文中引进工作单位,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
3、通过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切实提升论文质量,最终达到高校顺利、高质地完成论文整体工作;用人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培训员工、利于单位发展的目的;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成人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毕业论文是学生理论学习与本职工作结合的最好体现。学生在完成学业,提升学历的同时能够增强自身工作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工作单位。
三、成人教育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形成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制定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标准,建立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保障体系,对于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主要研究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各组成因素,包括前期规范、过程控制和后期评估,通过对过程中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找到适宜的切入点,寻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成人高等教育本科论文质量保障体系。
1、前期规范体系
前期规范是成教学生在实施毕业论文之前,学校对论文具体的完成形式和结果做的统一要求和部署,是学生完成整个论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整个论文工作的主线,学生按照此要求进行论文实际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主要根据各专业和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毕业论文完成的整体过程,研究建立一系列符合成人教育的毕业论文制度:
(1)教育制度,包括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毕业论文准备工作的教育、写作方法的教育、违反纪律的教育等。教育制度的建立,让学生明确论文工作如何开展和进行,对学生的论文过程做以框架式要求,约束学生在论文的完成中务必坚守诚信原则,以自己的真实数据编写论文。
(2)开题报告制度,成教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论文设想、文献查阅情况、指导教师综合意见,形成具有可实际操作的论文构思,并以文字的形式向高校汇报,经高校专家审核通过施行。
(3)中期考核制度,依据开题的思路和步骤设计,对论文中期取得成果进行审评,根据前期情况规划下一步论文的具体实施。
(4)论文考核制度,对学生的论文完成工作进行考核,学校组织论文答辩,由学校老师和学生工作单位与论文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同时,成人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论文工作的基础数据进行检查和归档。
2、过程控制体系
过程控制体系就是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质量跟踪,是论文写作中的把关环节,对论文的开题、期中考核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保证论文高质量地完成。依据学校制定的开题报告制度和中期考核制度,学生以书面汇报的形式向学校汇报论文思路及阶段性工作成果,学校对学生论文思路是否符合要求及进展情况做评价,学生工作单位作为实习单位对学生论文整个过程进行质量跟踪,及时与高校沟通,依据学生论文完成期间的表现给予评价。
3、后期评估体系
通过对学生论文质量、基础数据真实性、论文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审查,对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部门的工作、前期规范体系和过程控制体系进行有效评估,根据具体工作情况建立评估制度,同时验证上述两体系的合理性和实际操作性。
依据成人教育的特点,三个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由高校、学生工作单位按照各自的需求和要求共同完成,达到既能规范论文质量又能满足用人单位对员工继续教育的目的,使成人高等教育真正成为各行业在职人员学历和能力提升的有效平台。
【作者简介】
朱国荣(1961-)男,汉族,江苏常州人,中国药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务科科长,讲师,研究方向:成人高等教育.
为深入落实科技兴农战略,切实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质量,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构建适应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用人制度和运行机制,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根据上级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1、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
2、坚持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
3、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
4、坚持能上能下、岗变薪变的原则。
二、竞争职位
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员15名,其中站长3名。
三、竞岗范围和条件。
1、竞岗范围。乡镇全额财政开支、学农专业的人员。
2、基本条件。(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农村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遵纪守法、爱岗敬业。(2)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身体健康,作风正派。
3、岗位条件。(1)站长:具有中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连续三年年度考核称职。(2)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
四、竞聘方法
(一)专业技术人员竞聘方法
采取个人申报、资历评价、考试、民主评议的方式,择优聘任。总分为100分,其中资历评价30分,考试60分,乡镇测评10分。
1、资历评价。(1)职称。副高以上职称10分,中级以上职称5分,初级职称3分。(2)学历。全日制本科学历10分,成人本科及全日制大专学历5分,成人专科、全日制中专学历3分,成人中专1分。(3)行政奖励。市级以上行政奖励5分,县级行政奖励3分,系统行政奖励1分。行政奖励不重复计算分值,只计算最高级的行政奖励。(4)科研成果(论文、论著)。省级科研成果,国家级论文、论著5分;市级科研成果,省级论文、论著3分;县级科研成果,市级论文、论著1分。科研成果(论文)分值不重复计算,只计算最高级别的科研成果(论文)分值。
2、考试。成立命题组进行封闭命题,考试的重点为农业技术基础知识。
3、乡镇考核。所在乡镇乡村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分为优秀(10分)、称职(7分)、基本称职(5分)三个档次。参加测评的人数不能低于所在乡镇乡村干部的三分之二。
按照综合成绩由高到低录取15名人员,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录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聘用期为三年,第一年为试用期,聘用期间聘用人员出现重大问题可随时解聘。各乡镇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落聘后,由乡镇政府负责重新安排工作,取消相应的技术岗位待遇。
(二)站长竞聘方法
录用的15名人员符合站长竞岗条件的,采取个人申报、面试竞岗的方式产生,总分100分。拟竞聘人员竞聘专业人员时的综合成绩占60%,面试成绩占40%。
(三)专业技术人员分配方法
本着就近就便、高分优先择岗、组织调剂的原则进行分配。不服从分配的退回原乡镇,空缺岗位按照综合成绩递补。
五、时间步骤
竞聘上岗工作从2005年11月7日开始至2005年11月30日结束。
1、11月7日至11月8日,召开××县农技推广区域中心站竞聘上岗动员大会,公布竞聘岗位。
2、11月9日至11月11日,组织报名。报名由个人自愿填写报名申请表,每人限报一个岗位,并需出具相关资历证书。
3、11月12日至11月14日,竞聘上岗领导小组按照条件和要求,对申请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并进行公示。
4、11月15日,邀请有关人员组成命题小组封闭命题。
5、11月16日,集中进行考试。
6、11月17日至20日,到所在乡镇进行考核。
7、11月21日,张榜公布综合成绩。
8、11月22日,领导小组审定聘用名单,并将聘用名单向社会公示3天。
9、11月25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拟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并发聘书。
10、11月26日,竞聘站长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英语;课程改革
一、引言
在我国,“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基本可以互换使用,没有什么大的差别。简言之,成人教育指的就是那些已经脱离正规全日制的学校教育,已参加工作、走上社会的群体接受的教育,包括学历和非学历教育、职业导向和非职业导向的教育。而成人高等教育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参加完全国统一成人高考后在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接受系统学习的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间的知识文化交流日益紧密,这就使得全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在英语教学方面,虽然成人高等教育距离全日制的本科高等教育在学苗质量、教学效果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作为普通本科教育的一个补充,提高成人教育英语教学水平同样非常重要。并且很多省教育管理部门规定,顺利通过英语学位考试是成教学生申请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本科院校普遍进行公共英语改革的大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英语教学改革也是非常紧迫的。近年来随着高等医学教育的持续扩招和受教育群体的职业特殊性,医学成人高等教育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不断凸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于课程方面的改革,因此针对医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如何进行医学成教英语课程改革才能真正的满足学生的需求,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呢?需进行深入探讨。
二、医学院校成人高等教育英语教学的现状
1997年,教育部成教司颁布了《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英语专业(专科)英语教学基本要求》。该文件提出成人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应该重点突出“成人、实用、业余”的特点,重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中的英语教学通过不断摸索、改进,确实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教学效果还是不太让人满意。就医学院校的继续教育状况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教学课程设置上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与普通本科医学生不同,成教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明显。这个群体中既有刚从卫校毕业的学生,也有在医院上班多年的医务工作者,年龄跨度较大。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有的可能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甚至是六级考试,而对于那些离校多年的在职医务工作者来说,英语对他们来说非常的遥远。因此学生在英语知识储备、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等方面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目前,我国不少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在英语教学方面的课程过于依赖普通高校的公共英语设置,在学时、教材、授课方式等方面没有针对自身实际体现出继续教育的特色,没能做到因材施教。
(二)医学成教英语教学的教材缺乏针对性
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基本依据,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我国医学院校成人英语教育还没有统一的教材,大多应用普通本科院校的英语教材。而本科英语教材起点高,词汇量大,语篇难。对于大部分高考成绩不理想、基础普遍较差的成教学生来说,教材难度与他们个体的英语综合水平相距甚远。因此,教材的不合适在无形之中就大大增加了他们英语学习的压力,打压了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因此,在成教的英语学习中,不是同学不想学好,而是课上听不懂,完全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放弃了对英语的学习,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三)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效果差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而目前医学院校成人教育英语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传统授课模式,老师在台上“填鸭式”地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受,教师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也很难主动参与到有意义的学习中去,普遍缺乏学习的内在动机。再加上医学成教生本身个体差异就比较大,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底子差的学生更难跟上教学进度,导致最终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差。说不出,听不懂英语的情况非常普遍。
三、医学院校成人高等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举措
由于大部分医学成教学生以后将要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这就要求他们必须经常查阅医学文献,撰写科研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国际同行进行无障碍的学术交流。因此医学成教英语课程的改革要以此为学生培养目标,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一)课程设置
各学院应该改变以前英语教学中重阅读、轻听说的教学现象,应该着重加强翻译和听说方面的教学和练习,以教学的实用性为前提进行课程设置。医学成教学生大多希望学以致用,即把所学的英语应用到医学上,与他们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共同促进他们本职工作的进步和提升。因此,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各高校应该从实用性这个角度出发。英语精读课,作为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课程要继续保留;英语听说课,对于提高学生听力、口语应用能力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时应该大幅增加;由于医学生自身的职业和科研需求,学校可以开设医学英语词汇课程,把医学专业和英语这门手段完美结合;在英语翻译和写作课中,适当增加医学英语论文的翻译和写作方面的练习,使医学成教生对于医学英语论文写作的几大部分和英文摘要有个大体的了解和掌握。
(二)教材
目前全国并没有医学成教英语的统编教材。因此,要想真正的“实用”,相关部门必须要组织相关专家编写能体现医学成人教育特色的英语教程。新教程既要符合医学成教生的专业特点,内容新颖,跟上时代的步伐,又要做到难度适中,适合医学成教生英语的整体水平。同时最好配有一些辅助教学资料,包括光盘和练习册,满足不同层次医学生的需求。对于翻译和写作部分,除了基本的翻译与写作教科书,教师还可以选取几本医学英语翻译与写作方面的书籍进行补充讲授医学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式
新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应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和翻转课堂这个全新载体进行英语教学。2008年慕课在美国兴起以来,对全球的教育界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而以“慕课”的教学理念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获得了我国教育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和认可。目前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是“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课前,首先由教师创建关于教学内容的视频或者介绍网上相关的英语教学视频,学生通过看视频中的讲解,自行学习知识点。课上,教师通过学生的小组陈述来检查学生对课前视频中内容的掌握和完成情况,帮助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采用启发和协作的方法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而学生在课堂的宝贵时间内,能够针对之前遇到的疑问更专注地学习,从而对知识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这种以慕课和翻转课堂为载体的英语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学能力,对帮助学生创建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有着重大意义。
四、结语
医学院校成人教育英语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耗时、效率低的状态。要改变目前的现状,满足医学成教学生的自身需求和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需要,进行全面有效的英语课程改革至关重要。因此,各成人院校应该对英语课程进行全新的设置,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变革,不仅要注重英语和医学知识的紧密结合,还要着眼于学生们语言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只有全方位改革医学院校成人教育英语课程,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继续教育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波.医学院校成人本科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医学综述,2008(6).
(1)小学教师的具体条件:
中师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三年,可确定小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大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两年,可确定为小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
(2)初中教师的具体条件:
大专毕业,见习期满,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二年,可确定为中学二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大学本科毕业,见习期满,可确定为中学二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
(3)高中(中专)教师的具体条件:
大学本科毕业,见习期满,可确定为中学二级教师或助理讲师职务任职资格;硕士学位获得者,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三年可确定为中级职务(中学一级或中专讲师,下同)任职资格;取得双学士学位和研究生班毕业人员,在取得最后一个学位或毕业后,可聘任为助理级职务,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的,可根据岗位需要参加中级职务的评聘。
2、函授五大毕业生(包括业大、自考、夜大、函大、电大等)初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即对于部分先参加工作后取得合格学历的人员,其毕业前后所从事的工作必须与毕业专业对口(含相近),方可按以下原则初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硕士研究生确定中级职务任职资格的资历为毕业前后加起来三年,其中毕业后至少一年;本科毕业生确定助级任职资格的资历为毕业前后加起来一年半,其中毕业后至少半年;大专毕业生确定助级任职资格的资历为毕业前后加起来三年半,其中毕业后至少一年半;中师毕业生确定为员级任职资格的资历为毕业前后加起来一年半,其中毕业后至少半年。非教师系列专业不对口的人员,属已列入全国统一资格考试系列的,参加考试取得资格,其余人员都按各系列职评要求参加必要的专业知识考试或继续教育培训。
3、初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需填写《全日制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首次确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批表》一式二份,单位签署意见,报主管部门和区人事局审批。研究生以上学历确定中级任职资格,经逐级审核后报市人事局审批。
二、中小学(中专)教师正常晋升任职条件
1、任职年资(计算到当年12月底):
任职年资是指受聘担任某一专业技术职务的工作年限。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历的计算有如下规定: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资历一律从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之日算起,计算到申报当年的12月底止。在此期限内已到达离退休年龄的,除按规定经批准延长离退休年龄者外,不列入申报范围。因工作变动转换了专业技术职务系列的人员,其任职资历的计算可按转系列前后实际受聘担任相应职务专业技术工作的年限累加计算。
(1)晋升中级职务(中学一级教师、中专讲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已聘任中学二级教师职务或助理讲师职务4年以上或小学一级教师职务5年以上。
(2)晋升高级职务(中学高级、中专高讲和小学中学高级教师):已聘任中学一级教师职务或中专讲师职务或小学高级教师职务5年以上。
2、学历要求:
(1)晋升中级
高中(中专)教师、中学教研员和教科所等教育机构工作的教师应具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对职业高中专业课教师学历要求,可放宽到具备大专学历且本科在读,从2011年起必须取得本科学历。初中教师应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小学教师合格学历为中师。凡201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申报小学高级教师职务的,必须取得大专以上学历。
(2)晋升高级
高中和中专教师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从2011年起,35周岁以下的高中教师申报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必须具有研究生学力。初中教师应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从2011年起,凡2009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申报中学高级任职资格的,必须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应具有中师及以上学历。小学教研员和2009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小学高级教师申报小学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应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以后逐步达到本科学历。
(3)对先参加工作后取得规定学历的人员,申报高、中级职务任职资格的年资要求,分别为取得规定学历后任职满3年、2年以上。所取得规定学历的专业必须与所从事专业对口(含相近、交叉),否则不予申报。
(4)对2010年—2011年招收的第二专业专科教育的学生,在取得第二专业专科教育毕业证书的同时,加发一张“学历视同成人本科”的学历证明。对同时持有上述两种证书的毕业生,承认其成人本科学历。
三、破格
初级教师不搞破格。中、高级教师职务的学历破格从严,除了特别优秀外,40周岁以下的教师不搞破格;任职年资破格不起过一年。每人只能破格一项学历或年资。
(一)中小学教师破格晋升中级职务条件
对不具备规定学历,担任助级职务期满或具备规定学历任助级职务期未满的教师,符合下列条件中的三条,可破格推荐晋升中级职务:
1、在省、部级专业性学术会议上交流并收入汇编或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过两篇以上有价值的学术论文。
2、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四等、本市三等或县级一等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者。
3、长期任班主任工作,并在任助级职务期间,所带班级获得过县(市、区)教委以上部门授予的先进班级荣誉称号。
4、获县级及以上劳模、先进工作者;宁波市教委及以上部门授予的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校长、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优秀团队干部、市教坛新秀、市红烛奖、省春蚕奖或两次被县(市、区)级教委(局)授予上述荣誉称号者;评为县(市、区)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5、在设置中级职务岗位的学校中,主持教研组以上主要教学业务工作三年以上或在农村乡镇及以下基层学校任教十年以上,现仍在乡镇基层学校工作的。
6、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年以上。
(二)中学教师破格晋升高级教师职务条件
对虽不具备规定学历,担任中学一级教师职务满五年或具备规定学历担任中学一级教师不满五年,具备下列五项条件中的三项者,可以破格晋升中学高级教师职务。
1、学校教育、教学主要业务骨干,在教育、教学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有较强的专长和丰富的经验,成绩显著,在同行中具有一定知名度。
2、获国家、省(部)或市(地)级劳动模范,省特级教师,全国或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省春蚕奖,省教坛新秀、省德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3、正式出版过较有价值的本学科教材、专著、译著或教学用书。
4、在教育、教学研究和指导教师方面成绩突出,效果显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论文摘要:高校成人教育是我国成人教育体系中一个最有影响力的部分,其社会功利性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易替代的。然而,高校成人教育出现了功利性教育走向,削弱了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为此,高校成人教育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实现由“功利价值”向“人本价值”的转变。
高校成人教育主要是指由普通高校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人教育体系中,高校成人教育是一个最有影响力的不易替代的中坚力量,其社会功利性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社会客观环境的作用,在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在较长一段时间和较大层面上存在着功利性教育走向,影响着人们对高校成人教育本体价值的认识和判断,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功能意义的发挥。高校成人教育应当发挥自身价值,更好地追求培养人才的价值意义。
一、高校成人教育功利性的含义
高校成人教育的功利性是指高校成人教育的功效和利益性意义。高校成人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为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而实施的一种与穷国办大教育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形式,它是高校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发展起来的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一个更丰富更灵活的部分,也是我国成人教育体系中一个最重要的部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共毕业本科和专科生一千多万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人数累计已经超过二千万人,非学历培训工作也开始向建立岗位培训体系制度的阶段发展,高校成人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高校成人教育在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经济建设、提高民族素质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较好地发挥了自身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显示出了深远的功利性意义。
从教育学原理来分析,高校成人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调整社会结构和促进社会进步两个方面,前者主要通过改变受教育者社会集团的归属和重组社会结构来实现的,后者则是通过学校与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互换与成人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的整合来实现的。高校成人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是传播和培育人们的进取、公正和民主意识与团结、协作和奋斗精神,进而提高民族素质,维护社会秩序;高校成人教育的经济功能是通过培训劳动者而为社会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撑和智力资源的保障,同时为受教育者提供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来帮助其提高经济收人和社会经济地位川;高校成人教育由于依托普通高等教育而又面向全社会成员,因而也承载着传递和创新社会文化的功能。高校主要以扩大成人教育的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而更好地促进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尤其是通过在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生产技能和适应能力,拓宽求业渠道,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社会成员扩大自身价值和优化职业生涯创造条件。普通高校发展成人教育是解决高等教育供求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实现社会功能的内在要求。由于我国教育资源紧缺,普通高等教育远远不能满足国民要求,普通高校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仍然是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因此,高校成人教育责无旁贷地担负着重要使命,并必将成为学习型社会的主体和核心,成为学习型社会的一种重要标志。
二、高校成人教育的功利性教育走向
所谓功利性教育走向是指将教育的公益性直接或间接地转变为以赢利为目标的商业化交换的教育行为的过程,也是一种将公共教育资源转化为个人、团体、机构和系统的产业化加工的经济运作工具的趋势。教育的功利性与功利性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育的功利性是教育公益性目的实现的社会价值体现,而功利性教育则是在忽视教育公益性的状态下片面追求教育的赢利性目标的经济运作。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高校成人教育的功利性意义是客观存在的,并早已被人们所认识。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种认识发生了偏差,高校成人教育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功利性教育走向,遭到了社会广泛的非议和怀疑,严重影响了高校成人教育的社会声誉。
近几年来,人们对高校成人教育功利性认识的扭曲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高校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在行政管理层面上,由于国家对成人教育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政府管理部门机构淡化了对成人教育政策和理论的研究,相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等教育机构自身也都出现了不重视成人教育的问题。在高校层面上,办学理念的不成熟导致成人教育办学方向和教育目的不明确,绝大部分高校对成人教育的功能的追求仅仅局限于实用的层面,甚至把成人教育看成是附属产品甚至是赚钱的工具。对高校成人教育在对象、目标和内容等方面存在着界定上的混乱,更缺乏成熟的理论指导,不能很好地总结自己的经验,没能真正形成成人教育的办学特色。在高校成人教育机构层面上,大多数高校的成人教育机构由于过分依赖普通高教而过度注重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比重很小,办学机制比较单一;对普通高教移植过多,片面强调专业要求,忽视成人学员的实际需要和基本素质的提高,因而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很少有所作为;机构系统构建不够完善,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在教育教学层面上,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技能和重讲解轻操作的状况,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简单,考试形式呆板,教育质量难以保障,致使学历文凭不能反映学员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严重削弱了高校成人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与此同时,由于高校成人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在学员就业、工资晋级和职称评审等涉及个人经济利益方面往往起到关键作用,一部分成人学员的着眼点在于获得学历证明而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其学习的实用性和功利性严重影响着成人教育的需求,使高校成人教育的功利性教育走向有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市场。
在市场经济商业化影响下产生的高校成人教育功利性教育走向以及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功利化为指向,在一定程度上又进一步推动了整个社会功利化的走向。功利性教育走向过分夸大了教育的工具性意义,导致实用主义盛行和急功近利思想的泛滥,这是高校成人教育的一种悲哀,但这并不是高校成人教育本身的缺陷。我国高校成人教育虽然依托高校自身的资源来运作,但其运作过程中主要是依靠向学生收费而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运行机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自主性和灵活性,经济社会中的市场供需关系在高校成人教育上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依照我国《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高校成人教育显然具备公益性特征,但营利性与以营利为目的的概念是不同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不等于学校不得从事营利性活动,以营利为目的必须以营利性活动为基础,而营利性活动并不一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以学养学大多只是营利性活动而已,关键在于高校自己如何处理好成人教育功利性和公益性的关系问题。高校成人教育不排斥功利性,但不应过于功利性,高校成人教育不应单纯追求片面的功利价值,而应更多地追求成人教育本身的意义,这一点应该成为高校成人教育教学机构和每个学习者的共识。
三、高校成人教育的“功利价值”与“人本价值”
论文摘要: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在于使教师的教书育人制度化、具体化,其有效实施有助于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成熟、有助于学生科研兴趣的提升、有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形成。本文尝试从本科生导师制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和优化,分析导师制所存在的问题和可行办法,找到恰当的途径优化本科生导师制,以实现其在教育改革中的意义。
一、有助于本科教育实现社会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变
1.思想上。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一般生理与心理都处于变革时期。高中时期紧张的学习转变为大学校园的轻松自如会让一些学生的心理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高中时期对大学的种种幻想,而到接触大学生活的实际状况之后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许多同学在上大学之前,把考上大学作为自己的巨大动力,进入大学校门之后这个动力消失了就容易迷失自己。而大学的教育模式主要是由辅导员负责管理学生日常生活,一些学生的思想状况,面对辅导员一对多的管理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2.价值观的构建上。本科教育的这四年时间,学生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修整时期。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对象,必须根据大学生的人格心理发展的历程规律进行教育。一般全日制大学本科生的年龄已经趋于成熟,也是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不稳定的发展期。对大学生来说,处于身体和心理变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同时脱离了家长和学校的束缚之后,出现了类似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生活社会经验明显不足、政治思想方面虽有自己的见解却明显缺乏稳定性等问题。这些因素会从不同的方面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甚至是心理的健全,在学生面临这种问题的时候,尤其需要导师能够适时地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引导。导师通过科研、教学言传身教、渗透式的教育可能比辅导员单纯的思想政治管理更有意义。
3.专业引导上。当今的大学生是个性张扬的时代,同学们之间的诉求尤其明显,所以在兴趣、爱好乃至个人素质上有明显的差异。实行导师制这一教学制度之后,导师不仅作为他们学术上的良师益友同时在生活作风、处世态度上都能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帮助新生从中学到大学的过度,使之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使之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对那种较高年级的对大学生活产生一定适应能力的学生来说,导师可以帮助学生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来进行专业的构建、克服专业选题的盲目性,尤其在论文选题这一过程,能够紧密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同时由导师循循善诱把握好选题、调研、基础研究、论文形成几个阶段的关键问题,使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二、导师制在现代教育改革中的意义
1.导师制促使“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从目前本科的教师设置上可以看出。现有大学教育的教师清晰地分为两部分。育人成为了辅导员和任课老师的任务,专业教师只有教授专业知识的作用。现在大学的教师从一定意义上说缺乏了育人的功能,比较注重书本上知识的教授,这从狭义上讲是教材意义的传递,只管传授,而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尤其是大学教育现在有一重要的弊端就是师生之间缺乏适当的教学交往,老师上课来、下课就走,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应有的互动。本科教育中学生生活的管理者都是由专职的辅导员来完成的,它与教学、科研基本上是脱离关系,变成了很明确的分工,教师只负责教学科研、辅导员专门负责学生的管理。这样做既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也不利于教师教书育人作用的发挥。实施导师制可以使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生活中言传身教、教学中循循善诱,真正的使学生学到知识、增长见识、提高素质。
2.拓宽专业知识,培养科研兴趣。一所具有教育精神和传导能力的本科大学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在科研领域的创新能力。而导师制正是符合这一现代化的教育思路。实施导师制这一教学模式,正是可以利用专业教师每个人不同的研究领域,使本科生在学习课堂内知识的同时,及早激发科研兴趣,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培养创新能力,也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树立良好的学习方向,培养专业领域的爱好。导师制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柔性培养体制,在导师的潜移默化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导师制运行机制下,学生摆脱了传统教育的负面影响,在导师的引导下,学会了独立学习。
三、可行几种导师制的类型
1.科研导师制。所谓科研导师制,就是导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社会实践等科研活动,以科研为平台,利用导师的科研能力,培养与提升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制度。科研导师制存在的最终目的一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这一诉求无疑对导师的学术能力和科研研究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科研制导师的特点就在于:首先是导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使导师能够根据学生特点和兴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是课堂教学和科研教学包括社会实践都能够能动地联系在一起;三是导师与学生之间主动能动性地发挥和教师的主观引导作用。
2.精英导师制。所谓精英导师制,也可称为精英学生导师制,它是一种英才教育思想,让优秀学生充分利用学校最好的资源,得到最优秀的导师的指导,以期培养出最优秀的人才。作为本科生导师一种较有代表性的类型,它以大学学生中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为培养对象,以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较敏锐的分析能力和较为扎实理论功底的学生为主要的培养目的。通过师生的双项选择机制,为学生配备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理论功底较为扎实、学术水平较高的高校教师为这类学生的导师。这对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都有较强的意义。
3.完全导师制。所谓完全导师制,是指所有本科生在大学期间,除去了辅导员和班主任之外,另有导师为其提供学习、生活、心理、思想等各方面的专门辅导。在完全导师制这一模式下主要是组成人员较前两种导师制的形式有明显的不同,这种导师制包括除教学、科研外的教育管理人员,指导学生的数量也较另外两种导师模式要多。这种导师模式的特点在于,可以大面积、全面而又公平地为大学生提供教育辅导。这种辅导可以不仅是课堂上的,也可包括科研旨趣的提升、人生规划的完善等等;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也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不过这种模式须与另外两种模式结合起来,做到有针对性的、有特点的、分批分层次的展开。本科教育引入导师制是一种尝试性的探索过程,是对现行本科教育管理体制的一种有益补充,这有助于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地完善,以期为本科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周保垒,孙坤权.试论导师制在大学本科教育中的实施[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1,20(4):90-93.
[2]李瑞.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与优化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22-23.
一、学院“三馆合一”提出缘由
在人类文明进程初期,档案图书就是合二为一的,古代的宗庙就是二者的集合体。随着社会分工细化,图书从档案中逐步分化出来,承担不同的社会功能,实行不同的管理体制。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这种各自为政的纵向伸展,缺乏横向联系,束缚了自身的发展,也不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纵观国内外,图书馆档案馆合并模式凸显优势。美国总统图书馆、加拿大图书馆与档案馆合并模式,运行良好。在我国部分高校中也有图书馆档案馆合署办公,如属211的江南大学档案馆图书馆合并办公,运行也非常畅通健康,可见,图书馆档案馆合并模式可行。
我院在2016年春季开学的工作要点提出推动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三馆合一”工作,以馆藏图书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图书、档案数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三馆信息资源数字化融合服务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一体化管理水平。学院要加快档案馆的发展是有缘由的,是基于我校档案室底子薄,一直在办公室领导下,办公室是行政部门,对人财物的管理特别严,要扩大档案室规模非常难。我院档案室从设立以来,一直就是一个人,虽然我校在2008年通过了国家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国家二级,在2011年成功转制为普通本科院校,但档案室一直没有大的发展,一直是我一个人在档案室艰难前行。我向领导提出增加档案室人手,都以机关部门进人难为由不了了之。
随着学院的发展,产生的档案数量增多,档案的规范化程度加强,一个人的档案室不能保证正常的工作开展,因此学院提出了“三馆合一”,档案馆图书馆合并模式,增加档案室的人手,整合档案资源。
二、学院“三馆合一”对于档案馆发展的优势
著名图书馆学者周文骏认为,图书、情报、档案等都是以文献信息为基础而形成的产物。图书馆和档案馆收藏的各类文献都属于文献信息学范畴,都具有信息性,都是重要的信息资源,但因存在概念、内容、存在方式、学科成、馆藏利用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图书馆与档案馆彻底分离。档案是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具有凭证情报价值,可读性不强。图书是商品,具有知识性、商业性和艺术性,可读性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档案馆图书馆合并是可行的,档案馆充分利用图书已有的运行模式、信息技术和信息意识,可以推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工作,让档案不再是深在闺中,而是为普通老百姓服务,发挥档案价值。
我院提出了“三馆合一”,为了尽快加强我院档案室建设,我们调研了重庆、四川所有本科院校,并实地考察了图书馆档案馆合一的学校。四川师范大学和宜宾学院、攀枝花学院的档案馆合并在图书馆,并且运行良好。我们在今年7月初走访了这三个档案馆图书馆合并的学校,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认为三馆合一在学院档案室发展阶段是具有促进作用的,理由有三:一是图书馆作为教辅单位,学院在人财物方面的投入较大,图书馆在学校本科评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某些指标具有一票否决的权利,因此学校会加大对图书馆人财物的投入,档案馆是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会分得一杯羹;二是图书馆档案馆有共同的业务,图书、档案数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信息资源数字化融合服务的研究和实践,有利于开展工作;并且图书馆属于专业技术岗,馆员有评职称的指挥棒指导前行,有自己研究领域,这些都有利于调动馆员积极性;三是档案馆室脱离校办,避开了校办的行政业务牵扯,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业务工作,确保了有足够的时间投入档案工作。
我院档案室是校办的领导下档案室,其优点有二,第一,在校领导身边的部门,容易被重视,也容易被灯下黑,就看你如何运作档案室;第二,档案室在档案收集、催收方面,有校办的一方大印,有利于档案的催收,收集;同时,校办行政事务事无巨细,档案室的人手经常被校办调用,影响档案室的工作。这样的隶属关系证明,我们档案室并没有得到较好发展。“三馆合一”势在必行,从我们调研的档案馆纳入图书馆的几所本科院校来看,运作良好,尤其是档案馆的人手增加迅速,经费都基本能够满足本馆档案的数字化及日常运作。
三、学院“三馆合一”后如何加强档案馆建设
诸多因素,我院档案室一直没有进人,在今年提出“三馆合一”后,学院的进人计划立马给了我们档案室两个指标,充实了我们档案室人手,三个人的档案室框架基本成型。“三馆合一”后档案室的建设非常重要,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设。
1.加强对档案馆的领导,参与图书馆的话语权。档案馆图书馆的合并,不仅仅是机构的精简,大家在一套班子的领导下各干各的,没有业务交叉,而是统一领导、规划和管理,将图书馆档案馆的人财物纳入统一的规划之中。
图书馆、档案馆在一起合署办公,图书馆一般都是三、四十人,甚至更多,档案馆一般就三、五人,档案馆的馆长要参与到图书馆的核心领导层,要有话语权,这样档案馆才能在图书馆这个大家庭有一席之地,在人财物方面才能分得一杯羹,否则档案馆没有人财物的强有力支撑,档案馆的建设会举步维艰。
2.运行模式分析。共享共建是图书馆档案馆合并的初衷,要加强档案馆业务建设。将图书档案资料制定检索、分编,统一访问标识和索引,建立统一的检索平台,满足广大师生科研需要。高校可采用清华同方RFID图书档案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在档案图书信息系统未统一前,老师要申报一个课题,一般先在图书馆网页的CNKI、维普查阅文献资料,然后再到档案馆室查阅相关档案资料,老师觉得这样检索查阅资料很麻烦,甚至有些脱节,如果建立图书档案一体化服务平台,图书档案双重服务就为老师们提供了智力支持,大大提高了利用效率和工作效率。
当前,本科院校学位论文电子版和纸质版基本是分离的,电子版由图书馆接收,但学位论文属于学生档案范畴,由档案馆负责接收管理,如果档案馆图书馆合并办公,利用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成果,联合教务处、研究生院建成论文在线归档管理系统、电子文件自动在线归档系统、电子档案在线查询系统等检索平台,可以方便广大师生查阅。
3.档案图书服务对象区别对待。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88-02
一、有助于本科教育实现社会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变
1.思想上。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一般生理与心理都处于变革时期。高中时期紧张的学习转变为大学校园的轻松自如会让一些学生的心理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高中时期对大学的种种幻想,而到接触大学生活的实际状况之后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许多同学在上大学之前,把考上大学作为自己的巨大动力,进入大学校门之后这个动力消失了就容易迷失自己。而大学的教育模式主要是由辅导员负责管理学生日常生活,一些学生的思想状况,面对辅导员一对多的管理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2.价值观的构建上。本科教育的这四年时间,学生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修整时期。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对象,必须根据大学生的人格心理发展的历程规律进行教育。一般全日制大学本科生的年龄已经趋于成熟,也是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不稳定的发展期。对大学生来说,处于身体和心理变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同时脱离了家长和学校的束缚之后,出现了类似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生活社会经验明显不足、政治思想方面虽有自己的见解却明显缺乏稳定性等问题。这些因素会从不同的方面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甚至是心理的健全,在学生面临这种问题的时候,尤其需要导师能够适时地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引导。导师通过科研、教学言传身教、渗透式的教育可能比辅导员单纯的思想政治管理更有意义。
3.专业引导上。当今的大学生是个性张扬的时代,同学们之间的诉求尤其明显,所以在兴趣、爱好乃至个人素质上有明显的差异。实行导师制这一教学制度之后,导师不仅作为他们学术上的良师益友同时在生活作风、处世态度上都能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帮助新生从中学到大学的过度,使之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使之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对那种较高年级的对大学生活产生一定适应能力的学生来说,导师可以帮助学生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来进行专业的构建、克服专业选题的盲目性,尤其在论文选题这一过程,能够紧密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同时由导师循循善诱把握好选题、调研、基础研究、论文形成几个阶段的关键问题,使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二、导师制在现代教育改革中的意义
1.导师制促使“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从目前本科的教师设置上可以看出。现有大学教育的教师清晰地分为两部分。育人成为了辅导员和任课老师的任务,专业教师只有教授专业知识的作用。现在大学的教师从一定意义上说缺乏了育人的功能,比较注重书本上知识的教授,这从狭义上讲是教材意义的传递,只管传授,而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尤其是大学教育现在有一重要的弊端就是师生之间缺乏适当的教学交往,老师上课来、下课就走,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应有的互动。本科教育中学生生活的管理者都是由专职的辅导员来完成的,它与教学、科研基本上是脱离关系,变成了很明确的分工,教师只负责教学科研、辅导员专门负责学生的管理。这样做既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也不利于教师教书育人作用的发挥。实施导师制可以使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生活中言传身教、教学中循循善诱,真正的使学生学到知识、增长见识、提高素质。
2.拓宽专业知识,培养科研兴趣。一所具有教育精神和传导能力的本科大学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在科研领域的创新能力。而导师制正是符合这一现代化的教育思路。实施导师制这一教学模式,正是可以利用专业教师每个人不同的研究领域,使本科生在学习课堂内知识的同时,及早激发科研兴趣,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培养创新能力,也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树立良好的学习方向,培养专业领域的爱好。导师制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柔性培养体制,在导师的潜移默化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导师制运行机制下,学生摆脱了传统教育的负面影响,在导师的引导下,学会了独立学习。
三、可行几种导师制的类型
1.科研导师制。所谓科研导师制,就是导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社会实践等科研活动,以科研为平台,利用导师的科研能力,培养与提升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制度。科研导师制存在的最终目的一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这一诉求无疑对导师的学术能力和科研研究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科研制导师的特点就在于:首先是导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使导师能够根据学生特点和兴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是课堂教学和科研教学包括社会实践都能够能动地联系在一起;三是导师与学生之间主动能动性地发挥和教师的主观引导作用。
2.精英导师制。所谓精英导师制,也可称为精英学生导师制,它是一种英才教育思想,让优秀学生充分利用学校最好的资源,得到最优秀的导师的指导,以期培养出最优秀的人才。作为本科生导师一种较有代表性的类型,它以大学学生中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为培养对象,以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较敏锐的分析能力和较为扎实理论功底的学生为主要的培养目的。通过师生的双项选择机制,为学生配备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理论功底较为扎实、学术水平较高的高校教师为这类学生的导师。这对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都有较强的意义。
3.完全导师制。所谓完全导师制,是指所有本科生在大学期间,除去了辅导员和班主任之外,另有导师为其提供学习、生活、心理、思想等各方面的专门辅导。在完全导师制这一模式下主要是组成人员较前两种导师制的形式有明显的不同,这种导师制包括除教学、科研外的教育管理人员,指导学生的数量也较另外两种导师模式要多。这种导师模式的特点在于,可以大面积、全面而又公平地为大学生提供教育辅导。这种辅导可以不仅是课堂上的,也可包括科研旨趣的提升、人生规划的完善等等;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也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不过这种模式须与另外两种模式结合起来,做到有针对性的、有特点的、分批分层次的展开。本科教育引入导师制是一种尝试性的探索过程,是对现行本科教育管理体制的一种有益补充,这有助于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地完善,以期为本科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周保垒,孙坤权.试论导师制在大学本科教育中的实施[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1,20(4):90-93.
[2]李瑞.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与优化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22-23.
【论文摘要】人才类型结构调整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人才类型调整本质上是一个如何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以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的问题。人才培养类型调整中应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在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关系上,应对接和适应社会和未来;在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上,应加大实践、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在人才类型上,要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践关系上,要拓展实战空间,提升动手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要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的战略目标。教育结构调整是适应时代要求和面向未来的大战略,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育领域的重要内容。高等教育结构包括规模结构、区域布局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层次和类型结构等。笔者仅就人才类型结构调整作一探讨。
1、人才类型调整本质上是一个如何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以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器求的问题。
伴随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在校大学生总规模已增加到2009年的2700万人。在笔者看来,高等教育的适应性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数量规模问题了.更重要的是人才的质景、规格和结构问题。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成为了继下岗职工之后最受关注的社会群体之一。原本社会需求大、专业热闹、企业急需的一些专业毕业生也出现了 “就业难“。这一问题的凸现对高等教育自身提出了挑战。
伴随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会发生变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取向推进“五化”要求高等教育在人才数量、结构、质量方面大力度的高速和转变。
2、在专业结构与社会器求结构关系上,应对接和适应社会和未来。
提高学生知识结构应对市场的的适应性,首先要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找准专业的对应性。目前不同类型的高校都在探索自设专业方向并根据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调整和自设专业。专业面拓宽和新专业的设立已成为各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其次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在所学专业向跨学科、跨专业发展。学生入学后进入相关的专业院系学习.但专业归属并不是意味着‘’一锤定终身“锁定学生的学习取向和发展方向.近些年来许多高校在课题设置和学分规定上加大了跨院系、跨专业选课并认学分的举措。还有些高校探索给予学生入学后一次“转专业”选择的机会。一般高校和职业类院校更是根据自身特点探索有差异的人才培养定位.由 “专业型转向通用型和适应型“。这些多路径的探索试验为人才培养对接和适应社会和未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在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上,应加大实践、就业、创业能力培养。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的需求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适应性和竞争力有了新的内涵。从需求角度看.市场和社会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而且需要运用专业知识付诸于工作实际的能力及开展开创性工作的能力。随着知识半衰期的缩短和经济社会发展新问题的出现即使对所学专业知识也有一个不断更新和根据工作实际学习新知识的需求。而更新知识和学习新知识主要路径是自身的再学习能力,即根据工作实际需要通过实践再学习的能力。
大学生毕业后经历的第一关是就业和创业。其由学生转变为一个建设者或创业者,能否尽快完成这一转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校期间是否具备了就业、创业的心理准备和技能训练。将传授知识与培养就业创业能力分离开来将学校培养视为是知识教育而将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推到大学教育之外社会环节是对现代教育体系的误解。近年来各院校推出的“百项工程”、“创新实验.“模拟创业“等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效果,这一育人模式的转换不仅提升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也积累了学生走入社会的就业创业技能。
4、在人才类型上,要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后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结构呈金字塔型。除培育创新型拔尖人才和基础理论研究人才外.育人的主要类型是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根据笔者对天津、山东、河北的调查,大学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要的失衡较突出的是职业技能人才的缺乏和创业型、复合应用型人才的不足。前者是指既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又具有较高操作技能的毕业生后者是能在工作中或在市场上适应环境变化开展开拓性工作或创业的毕业生。
在人才培养类型上应定位并重视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一方面目前我国普通本科生在学人数约tooo万人高职高专生在学人数tooo万人成人本专科及其它学历教育在学人数soo万人。无论是从学生结构看还是未来高教育规模扩展看.培养的主体应是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伴随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升级,专业分工工深化。无论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对员工素质、技能、动手能力和开拓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电子信息、航天工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对有专业知识、技能较强的中高级技术型人才需求成旺。金融保险、物流、文化创意、会展、科技服务、社会工作《如商会、行业协会)等产业或部门亚待集聚有专业知识、能开展开拓性工作的人才。
定位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转变办学理念改变培养目标的理解错位和与社会需求的脱节扭转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校正在办学取向盲目地追求“研究型“,甚至不切实际地争上硕士点甚至博士点在专业设置上不能及时地根据社会需求结构变化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目标的倾向。
关键词 研究生 生源质量 课程建设 管理队伍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Training Management of Graduate
Stud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ANG Juan
(College of Educ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00)
Abstract The job about training management of graduate stud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s increasingly difficult, we encountered some questions from graduate composition; quality of students,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team, starting from the four aspects, this paper proposes solutio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education training management.
Key words graduate students;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cours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eam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双重任务。但随着研究生数量的快速增长,研究生的培养管理任务越发艰巨。本文将从研究生构成、研究生生源、研究生课程培养及研究生管理者四个方面出发,浅议在研究生培养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办法。
1 研究生构成多样化,培养管理方式需要
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大高校的研究生数量持续增加,研究生的组成结构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从学位类别来划分,有科学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从录取类别来划分,有非定向学生和定向学生,定向生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生和委托培养生。从学生来源来看,除应届本科生外,还有部分其他人员,如外国留学生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培养管理方式需要。即培养目标不变,管理方式更加具有针对性。
由于学位性质不同,科学学位侧重理论与科学研究,专业学位侧重实践性与应用性。所以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将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课程制定到培养方案中,将实践环节纳入到日常管理中。
少民骨干生是国家定向培养专项招生计划生,以“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和采取“自愿报考、统一考试、适当降分、单独统一划线”的原则被招生单位录取。被录取的硕士研究生,需要到高校基础培训基地集中进行一年基础强化培训,然后再进入招生单位攻读研究生;被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可直接入校学习。毕业后,需要回到定向地区和单位就业。委托培养生,都是在职的学生,有自己的委托培养单位,这些学生在学制期内,不仅要完成学业,同时要兼顾工作,工学矛盾较为突出。而随着国际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到我国高等学府攻读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但往往因为语言、写作等问题影响到他们的培养过程。
对于这些学生,我们的培养目标不变,培养环节与与其他学生无异,在修满学分,完成开题报告、中期考核等环节后,具备毕业资格的前提下,申请学位,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才可以拿到双证。但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仍然需要针对性的管理。对于少民骨干生,一方面加强专业领域知识教育,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按照少民定向培养要求,积极引导学生在学有所成后,回到西部,为西部建设作贡献。对于委托培养生,一方面提高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另一方面指导他们将理论融入到实践工作中,在实践中理解理论。对于外国留学生,首先在学生的入口上严格把关,特别是对于汉语授课的申请者,他们的汉语水平需通过HSK即中国汉语水平考试,且达到各高校要求的HSK级别。其次,通过平时课程作业书写的练习,逐步培养论文写作能力。
2 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推进优质生源工程建设
在高度重视教育的大环境下,随着本科教育的普及化,研究生教育也得到大力发展,更多学子选择进入高等学府进一步深造。对于各大高校来说,虽然能够完成招生指标的问题,但招生质量不容乐观。除部分来自985、211院校外,大多数学生来自一般院校。这些学生多数为了考研而考研,对研究生的身份定位不明确,研究能力欠缺。提高生源质量也是研究生培养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改善生源质量,我们可以采取推荐免试研究生、暑期学术夏令营、改进复试环节等措施来推进优质生源工程建设。
自1985年我国开始实施推荐免试研究生制度以来,推荐免试研究生已是各大高校选拨优秀人才的一种方式。随着选拔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日臻完善,从教学实践和总体比例来看,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推荐免试生源,其质量要高于通过研究生统一考试所选拔生源。①暑期学术夏令营是研究生招生的另外一种形式,它是传统推免制度的改良形式。②一般在国家推免工作还未开始前进行,面向在校大三学生,通过搭建校际交流平台,让外校学生近距离、更深入了解本校的学科专业、师资队伍、科研水平等。以学术交流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类考核,选拔一些对本学科有兴趣且愿意致力于本学科研究的学生。近几年,通过暑期学术夏令营,不仅吸引了更多的优秀大学生,而且推广了学校、学院的品牌与声誉。
以推免及学术夏令营的方式,确实为高校输送了一批质量过硬的人才。但对于社会考生及一般院校的考生来说,只有通过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即初试、复试均合格后,才能攻读研究生学位。在这样一类学生中选拔出较为优秀的学子,我们需要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深入推进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加强创新能力考查,发挥和规范导师在选拔录取中的作用。”改进研究生入学考试(含初试、复试)制度,特别是复试环节,对复试考生加大考核力度。复试工作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生源质量的关键环节。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在复试环节中,不仅要考核学生的专业素质、综合素质,考量学生的诚信素养、心理健康状况等。同时要完善领导机制,强化各级领导责任;规范复试程序;扩大差额复试比例;建立严格的研究生专业考试题库;提高调剂录取工作效率;建立有效的监督机构。③
3 完善课程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研究生进入培养阶段,首先从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开始。一般来说,学习计划是由导师和学生依据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而成,主要包括课程修定。当前,由于研究生教学设计欠合理,课程设置沿袭传统培养模式的课程设计,缺乏代表性和引导性,授课模式陈旧传统,导致学生对课程本身失去兴趣,从而致使课程教学效率降低。④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完成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科学制定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创新课程教学组织方式,构建学科资源共享平台。⑤其次建立课程评价体系。高校上课时段不同,可根据具体情况来设定课程评价机制。让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可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纪律、听课纪律、教材适用性等方面,设定优秀、良好、及格等标准,将学生的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进行合理性修改和调整。
通过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将课程进行最优化建设,从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4 建设研究生培养管理队伍
对于研究生的培养管理,很多高校采用的是二级管理模式,即学校研究生院与院系研究生科共同管理,但随着培养管理重心的下移,院系管理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本文所说的研究生培养管理队伍指的是在院系从事研究生管理工作人员。为了更好的保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需要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首先,强化研究生管理制度建设。正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只有健全制度建设,才能进行规范化管理。其次,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时代在发展,理念在更新。管理者只有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才能较好的处理学生事务。原有的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刚性管理”,⑥已然背离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柔性管理”的理念被提出且试行。柔性管理指根据学校管理的人本原理和现代化管理理论,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则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的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它是对管理对象的一种软控制,是一种持久的、丰富多彩的、有效的管理。⑦21世纪将是柔性管理的时代。⑧再次,增强服务意识。熟悉办事流程,制作管理事务指南,方便师生,服务师生。最后,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每年进行年度考核,对管理者的德、能、勤、绩等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对于优秀管理者,给予适度奖励;对于考核结果较差的管理者,提出有效改进意见,期待做到更好。
注释
① 李松.推荐免试研究生:人才选拔的重要途径[J].江苏高教,2006(2):125.
② 刘新飞、陈好、彭向宇、黄文博、李经天.硕士研究生“推免夏令营”现象调查――以大学生的视角[J].新课程研究,2013(29):138.
③ 刘苑,黄学,吕欣.完善复试环节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6):152-153.
④ 胡美术.研究型学院建设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探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29(2):134.
⑤ 毛丹.我国高校研究生管理的局限及理性管理对策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23):55.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 成人教育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2-037-02
经管类专业一直是我国成人教育的招生热门专业。2011年我国普通高校成教院招生计划中经管类占了大多数的招生计划。但是随着普通高考扩招及用人单位对经管类专业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我国一些非知名高等学校的成人教育面临着越来愈大的发展挑战。因此只有不断地改革和完善我国成人教育链,成人教育要突破发展瓶颈,保持发展的活力。
一、成人教育中经管类专业特点分析
(一)成人教育中经管类专业的招生特点。经管类学科特征是边缘性,既具有工科类知识体系的技术性又具有文科类的人文性和社会性。基于此特点,经管类对学生的文理背景要求模糊,通常为文理兼收,尤其是成人教育在此方面更宽松一些。但也有一些对考生科学素质要求比较严格的专业,比如说经济学方面的技术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系统工程管理等专业。这些专业一般只招收具有理科背景学生。不过此类专业在成人教育招生甚少。
(二)经管类专业的教学特点。成人教育中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应该结合成人的特点,立足于现有岗位工作的需要,提高人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因此,经管类专业的教学应该为该培养目标服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理论课和实践课相协调,教育方法多元化,教学实践灵活化、学分化,教师队伍的建设专业化。
二、经管类专业成人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我国的经管类成人教育通过不断地改革、顺应时展要求,在培养机制、课程开发、教学方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一批有特点、质量高、影响广、名牌靓的名校、名师、名专业。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生源萎缩、学生质量下降。经管类专业成人教育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作为招生热门专业,考生报考积极踊跃,素质普遍较高。但是随着由于普通高校扩招,高考录取率大幅度提高,使得原先不能上普通高校只能就读成人教育的学生,获得了上普通高校学习的机会;而且未被当年高考录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一部分人会复读重考;部分考生为了保险起见,成人高考和普招高考同时报名,被成人教育院校和普通高等教育院校同时录取后,大多放弃成人教育,而选择普通高校,导致成人高校报到率比以往降低。高校扩招正好使成人教育失去了这部分生源。当学校为完成招生计划而寻找生源时,只能把选择的眼光放在了在职人员身上,而这部人员中的大部分已经具备了较高的学历,剩下的都是中职、初中等较低学历者。这部分人员通常文化底子不足、混学历的思想严重,这就给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带来了一系列消极的后效应。进入21世纪之后,理工类专业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而经管类专业所学知识比较务虚,社会认可度下降,考生的报考意愿也大幅降低。这种情况使得成人教育的招生难度加大,教育管理难度增加。成人高校学生毕业后竞争力不强,单凭一张成人教育的文凭而无实际能力很难敲开用人单位的大门。
(二)招生市场混乱 市场缺乏规范。对于成人教育这种准公共产品的定位,亦可以作为一种产品来看待,曾有学者从产业教育对成人教育的产业进行了探讨,成人教育市场化本无可厚非,但是由于缺乏制度的规范,成人教育市场化出现了过度的倾向,主要体现在招生环节中营销方法简单化;宣传推广扩大化,如面试入学,两年官方承认的本科学历、名师任教、轻松毕业等等;教学环节放羊式教育,集中几天把教材内容串讲一遍,开卷考试,完全不讲教学质量;毕业环节由于不能实现招生时的承诺,毕业时间能拖就拖。
(三)教学管理缺乏规范。1.教学目标定位简单化 我国成人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普通高校承担了成人教育的基本职能,教育定义还没有摆脱学历补偿教育。由于普通高校同时承担了普教和成教的双重教育任务,使得我国成人教育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较重,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使得成人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具有很多独特之处,若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策略与目标,显然违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也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缺乏特色教育,目标笼统,并且没有具体实施方案与之配套,难于落实到位,更缺乏监督、检查等相应的管理制度,对适应成人学习的特点,充分挖掘成人的潜力及优势,调动成人学员的积极性是非常不利的,这使得我国的成人教育改革进展缓慢,缺乏应有的活力。
2.课程设计开发滞后 课程设计质量是关乎成人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由于受成人教育“学历功能”导向的影响,课程安排上理论性的课程较多,技术性的课程安排较少,以致于给课程学习对成人学习者没有太大的实际价值,不能满足成人学习者的实际学习需要,脱离成人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最终导致严重的学用分离问题。同时,成人教育课程内容过于陈旧,从成教单位课程的安排来看,普遍缺乏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当前,成人教育的大多数课程落后于实际,内容更新速度缓慢,有的课程虽然增加了一些新知识和新成果,但是由于与原有知识衔接不畅,缺乏系统性和传承性,使得知识体系变得零碎、残缺。以经济学专业的教材建设为例,随着国外教材的大量引进,我国“接着说”、“跟着走”的现象成为主流,在教材建设工作上难有突破。教材中的一些案例不能有效的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借鉴作用相对有限。在教材的产品结构方面存在产品种类不均衡、教材维护不到位、教材开发不深入和教材质量较差等主要问题,需尽快予以调整和改进。
3.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卖方市场的“学历补偿式”成人教育在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方面存在先天的不足,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成了教学质量评价的唯一方式,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则在传统考核制方面的悲哀。在对学生的考核上主要采取单纯以试卷、论文为单一的考核形式,对学生在平时作业、课堂表现以及试卷考核方面都有很大的随意性,很难学生的真实的学习成绩,丧失了考核的严肃性。教学管理单位、学生对教师的考试浮于形式,考核方式、内容不科学,考核结果对教师难以形成有效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4. 缺乏后续的教育服务 对于有形产品来说,良好的售后服务是消费者购买商品的重要考量。现在在医疗美容行业中服务行业中都有诸如30天之内不满意重新提供等值服务的后续服务保证,但是目前我国成教机构提供的成人教育服务一般止于学生毕业,缺乏对于成人教育服务产品的后续服务。这种传统做法既是成人教育机构对所提品的服务欠缺,同时与我国成人教育宗旨中服务于人的全面、终身教育相悖。因此,成人教育的后续服务支持势在必行。
三、经管类成人教育教学模式创新路径
教学工作是成人教育链中心环节,其中主要包括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以及考评,招生营销和后续的服务跟踪是教育链的重要环节。成教机构只有不断的完善教育链,创新招生宣传,狠抓教学管理,搞好授后培训,致力于学生的全面、终身的教育服务方为正道。
(一)创新成人教育营销模式
近年来国家对成教方面的管制日渐宽松,成人教育机构有了更大的教育自,成人教育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传统体制下的高校要独立面对剧烈变化的外部办学环境,难以再有心闲气胜之感,体现在招生环节主要有要么墨守陈规,一纸招生简章了事,要么采用低级单调的“地摊式”的营销招生方式。这些行为已经严重扰乱正常的成人教育市场,因此成人教育单位必须建立自己的营销创新体系,积极运用现代营销技术,根据营销环境(办学环境)的变化情况,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办学实力,寻求营销模式的突破或变革而获得竞争优势和最大办学效益。只有那些懂得经营之道,不断进行营销创新的学校和机构,才能获得竞争优势。
(二)针对成人学习特点,采取相应教学模式
经管类成人教育中学生大都是在职人员,都具有相当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更加注重经验的学习和自我导向的学习。因此,根据成人学生的学习特点加快课程内容的改革和创新,让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快速获得相关的技能,提高解决实现问题的能力是当务之急。
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的发展,我们就要对传统的、常规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把理论讲解、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经验交流、角色变换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充分利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面向社会各个阶层,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强烈的学习愿望,努力培养学生现场分析、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另外可以借鉴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式,构建导师制的教育教学模式。导师在成人教育中扮演了亦师亦友的角色。具体点说,就是既能在尊重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化选择的前提下,指导学习者自主和研究性学习,又能创造一种相对和谐稳定的新时代师生关系。它的最大特点在于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学校中心与教师中心,让学习者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充分尊重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愿,利用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基础,进而不断强化与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完善自我、发掘潜能的目的。
(三)树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思想
目前,经管类专业成人教育中学历补偿式教育市场越来越小,招生愈来愈困难。因此,改变原有招生、教学、培养模式势在必行。成人教育机构必须树立开放、民主的办学思想,适应成人终身学习、全面学习、自主学习的需求,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拓宽办学西路,寻找新的增长点。在学历教育方面可以通过调整专业结构,自足自身特色,稳专扩本。在非学历教育方面,一方面探讨校企联合办学没得新模式,送教入企,送教下乡,这不但能够加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推动高等教育的集约、快速发展,提高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还能为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另外一方面开展职业证书的培训。独立开办或与办也社会办学机构合作均可,搞好经管类专业资格的培训以及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四) 建立教育产品质量跟踪制度
鉴于教育产品的特殊性,学生毕业也并不代表了学生的知识基础、技术水平有了质的提升,在以后的工作中势必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教师的指导。学生有了这种需求,学校就应该创造条件去满足这种需求。这就需要教育机构要建立完善学校的学生信息系统的管理,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回访,利用导师制教学模式建立的师生联系渠道与学生沟通,这对于提高学生对学校教育满意度、社会对学校的良好认知以及招生就业工作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李莹.人本视域下我国成人教育的改革研究[D].山西大学,2011.05
我们在实际带教过程中,首先促进带教老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教书育人本身也是一个学习过程;同时在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特别是在“如何培养高素质的神经外科专门人才”这一问题上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体会,在此提出,希望与同道们进一步交流与探讨。
1 医德教育
对于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医德教育应放在首要位置,在他们的思想中,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若一个医生丧失了起码的医德,其他都将无从谈起。在神经外科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作为带教老师,我们更应该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神经外科由于其病种的特殊性,与其它学科相比,手术难度高、风险大、致残、致死率高,术后可能遗留神经功能障碍甚至终身残疾,如偏瘫、失语、癫痫、大小便及性功能障碍等,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不满意时有发生,甚至引发严重的医疗纠纷。因此,有些医师在临床工作中采用“明哲保身”的态度,即使技术水平很高,仍常常采用过于保守的治疗方法,“能不手术不手术”,“能小做不大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以牺牲患者的利益换得相对暂时的“治疗安全”,结果人为造成术后肿瘤很快复发;另外,还有部分医师对一些不需手术的病例或现有技术水平疗效不确定的病例,出于不同利益的驱使,打着“创新”的幌子,过于积极地进行手术,结果疗效差,致残率高,又没有能力进一步医治,只能将这些患者推给其他医师或其他医院,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上述两类人虽然仅占全国神经外科医师队伍的一小部分,但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本可避免的终身痛苦,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及心理负担,与构建“和谐社会”严重背道而驰,在神经外科研究生的思想建设中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研究生德育教育中,首先要强调的是“任何时候都要以病人利益为中心”,任何临床治疗决不能以“牺牲患者利益为代价”,牢记王忠诚院士的名言“每个医生的成长,都是以病人的痛苦甚至生命为代价的”,视患者如亲人,把医德和医术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从而为他们神经外科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德育基础。
2 临床基本技术技能培训
目前的研究生,多数是应届本科生或从事临床工作时间很短的住院医师,实际工作经验有限,对神经外科专业几乎没有什么感性认识,如何培养好他们,就像在“每张空白长卷上浓墨重彩”,使他们日后成为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生力军,是我们每位带教老师需要认真对待的实际问题,甚至是一项重大课题与挑战。
在当前的实际带教工作中,许多带教老师把研究生当作“勤杂工”,让他们多数时间忙于写病历,记病程,带病人做检查,换药拆线,而疏于亲力亲为,对他们言传身教;另一种老师,虽然事必躬亲,对研究生严格要求,却仍然局限于“作坊式的师傅教徒弟”的模式,老师用“金箍棒”画个圈,徒弟永远不许跳出去。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首先需要从基本操作培养入手,加强病历书写的训练、基本无菌观念训练、基础临床操作的训练及手术基本技能的训练,细心讲解、耐心解答,同时严格要求,精益求精,决不能姑息迁就,为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培养好的习惯,为今后成为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在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新的诊疗技术与器械设备不断涌现,例如:“功能磁共振”、“神经内镜与导航”、“脑磁图”、“神经电生理监测”等,许多知识与技能是老师和学生在同时接触与学习,因此,带教老师更应该鼓励研究生们“多学多问”、“举一反三”,而老师们应该“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与学生们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切忌对新知识、新设备采用抵触的“鸵鸟战术”,甚至限制学生们的求知与学习欲望。
3 科研意识的培养
研究生科研意识的培养,是研究生整个培养计划的重点之一。教会他们如何搞科研,是培养“21纪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前提条件。同时,科研活动除了具有前瞻地预探索性质,作为临床型的神经外科研究生更应该注意“科研为临床服务”,“基础为实践服务”,切忌为了科研而科研。
笔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指导教师根据临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提出课题,即“能否探索一个简便、安全的手术入路替代传统的手术方法切除复杂的岩斜脑膜瘤”,继而通过他的丰富临床经验,提出几种可能的替代方法,同时指导笔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熟悉相关各种手术方法之优缺点并写出开题报告,在解剖实验中不断修改与完善,在大量实验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最终应用于临床,以“颞下经岩骨嵴入路替代传统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脑膜瘤”取得初步满意的疗效,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导师强调最多的就是“科研要为临床工作服务”。
在指导研究生科研工作中,还要强调一点的是自主创新意识,谁抓住了“科技创新”,谁就占据了“知识的制高点”。自主创新,谈何容易。西医本身就是舶来品,神经外科在我国发展也就是几十年的历史。但随着改革开放扩大交流,特别是近10余年的快速发展,许多技术领域已逐渐与国际最先进水平接轨,因此,学生的科研创新,首先对导师提出了很高要求。只有导师们熟悉本专业领域发展动态,敏锐地把握某一节点的今后发展方向,并对其发展前景作出准确评估,才能为科技创新构建一个基本的信息平台。学生们只有站在导师的肩膀上放眼世界,做出的科研成绩才可能载入史册;若导师本身对专业领域科技发展一知半解,学生做起科研来也只能是“难得糊涂”,最终即便发表几篇论文,也只能束之高阁,对学科发展毫无帮助。在此,导师们应着力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把本专业领域国内国外知名学者请来,把研究生尽可能地推向国内国际学术会议,扩大技术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们接触到最先进的知识理念,直接与学科带头人进行面对面的讨论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通过扩大学术交流与合作,必然使研究生们思维模式从封闭走向开放,知识结构从平面走向多维,学术理念从被动灌输到主动探索,从而使他们的学术思想发生本质的飞跃,为发展成为“创新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神经外科研究生的培养,要紧紧围绕“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求实创新”三个重点,导师们更应该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培养出21世纪的神经外科高素质人才,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甲戈.改进神经外科研究生教育培养的若干措施[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7,(增刊):70.
[2] 马莉,马延龙,杨玲.从医生的医德医风谈医学生的道德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8,(1):63-64.
[3] 周晓岗.对当前青年学生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4):137-138.
[4] 边藏丽,丁建中,王恺斌.对医学生素质教育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8,(3):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