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程预决算编制论文

工程预决算编制论文

时间:2023-03-24 15:28: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程预决算编制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程预决算编制论文

第1篇

关键词:预决算,审核,工程造价,工程量

 

额工程预算是国家进行建设投资、工程拨款、甲乙双方决算的主要依据,也是工程招投标报价和确定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工程结算是调整工程投资计划,考核基本建设资金使用效果,进行成本分析和转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依据。简要介绍了预决算审核的准备工作,重点阐述了审查的基本方法,强调了预决算审核的主要内容,揭示出搞好工程预决算审核工作对加强基本建设投资管理, 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重要意义。

1.预决算审查的基本方法

由于工程规模、特点及要求的繁简程度不同,施工企业的情况也不同,因此需选择适当的审查方法,确保审查的准确与高效。

(1)全面审查法,这是逐一地全部进行审查的方法。此法优点是全面、细致,经审查的工程预结算差错小、质量较高,缺点是工作量大,对于一些工程量较小、工艺比较简单的一般民用建筑工程,编制预结算的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可采用此法。

(2)重点审查法, 这是抓住工程预结算中的重点进行审查的方法。选择工程量较大、单价较高和工程结构复杂的工程,如一般土建中的基础、墙、柱、门窗、钢筋混凝土梁板等; 补充单位估价子目, 计取的各项费用及其计算基数和标准。

(3)分解对比审查法,这是把一个单位工程按直接费与间接费进行分解, 然后再把直接费按分部分项进行分解或把材料消耗量进行分解,分别与审查的标准预结算或综合指标进行对比的方法。如发现某一分部工程价格相差较大,再进一步对比其分项详细子目,对该工程量和单价进行重点审查。免费论文参考网。此法的特点是一般不需翻阅图纸和重新计算工程量,审查时可选用1~2 种指标即可,既快又准确。免费论文参考网。

(4)用标准预算审查法。对于全部采用标准图纸或通用图纸施工的工程,以事先编制标准预算为参考审查预算的一种方法。采用标准设计图或通用图纸施工的工程,在结构和做法上一般相同,只是由于现场施工条件的不同有局部的改变。这样的工程预算就不需逐项详细审查,可事先集中力量编制或全面详细审查标准图纸的预算,作为标准预算,以后凡采用该标准图纸或通用图纸的工程,皆以该标准预算为准,对照审查。局部修改的部分单独审查即可。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审查时间短,效果好。缺点是适用范围小,只能针对采用标准图纸或通用图纸的工程。免费论文参考网。

(5)筛选法。筛选法是统筹法的一种。同类建筑工程虽然面积、高度等项指标不同,但是它们的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单位建筑面积的各项数据变化却不大因此可以把建筑分部分项工程的数据加以汇集、优选。归纳出其单位建筑面积上的工程量、价格及人工等基本数值,作为此类建筑的预算标准。以这类基本数值来筛选拟建工程预算的分部分项工程数据, 如数值在基本数值范围以内则可以不审,否则就要对该分部分项工程详细审查。如果所审查的预算的建筑标准与“基本数值”所适用的建筑标准不同,则须进行调整。筛选法的优点是审查速度快,发现问题快,适用于住宅工程或不具备全面审查条件的工程。

(6)分组计算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就是把预算中有关项目划分为若干组, 在同一组中采用同一数据审查分项工程量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首先按照标准对分项工程进行编组,审查其中一个分项工程,就能判断同组中其它几个分项工程量的准确程度。例如,一般建筑工程中的底层建筑面积、地面、面层、地面垫层、楼面面积、楼面找平层、楼板体积、天棚抹灰、天棚刷浆及屋面层可编为一组。首先计算出底层建筑面积、楼(地)面面积、楼面找平层、天棚抹灰,刷白的面积与楼(地)面面积相同。用地面面积乘以垫层厚度就是垫层工作量,用楼面面积乘以楼板折算厚度就是楼板工程量。此法特点是审查速度快,工作量小。

(7)预算手册审查法。即在日常工作中把工程中常用的标准构配件等,根据标准图计算整理成预算手册,按照手册对照审查,可以大大减少简单的重复计算量,提高审查效率。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采用预算软件进行预算审查也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2.预决算审核的主要内容

根据预决算审核经验来看,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各施工单位提高的工程决算一般都会超出实际造价的15 %左右,因此,在审核预决算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审查工程量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是随着工程量的增加而增加,根据设计图纸、定额及工程量计算规则,专业设备材料表、建构筑物和总图运输一览表,对已算出的工程量计算表进行审查,主要是审查工程量是否有漏算、重算和错算,审查要抓住重点详细计算和核对,其它分项工程可作一般性审查, 审查时要注意计算工程量的尺寸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

(2)精通工程量的计算规则

工程量的准确度是决定工程决算质量的前提,因此,必须熟悉和了解定额中的各项说明和计算规则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施工单位编制的工程决算,往往通过障眼法等手段在构造交接部位重复计算,在审核中如不熟悉计算规则,多算冒算的工程量就难以察觉。

(3)熟悉定额中分部分项工程内容

审核人员首先要熟悉定额每个项目中注明的基价中包括和不包括的项目内容, 特别是一些综合定额项目。但有些施工企业在编制决算中对前列项目中已包括的内容重复立项,审核人员如果不熟悉定额内容,就会使其蒙混过关,增加工程造价。

(4)审核定额子目

对于一个工程项目应该套用哪一个子目,有时可能产生很大争议,特别是对一些模棱两可的子目单价,施工单位常用的办法是就高不就低地选套子目单价。所以要明确分清定额中的同类工程量的子目套用界限。

(5)材料价格的审核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建材市场上材料价格差别较大,如建设单位委托施工单位代办采购,却忽视了对市场价格的调研,必将为施工单位进行实价虚报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审核人员必须深入实际,进行市场调研,合理确定材料价格。

(6)经济鉴证的审查

经济鉴证是在施工全过程中因各种原因产生调整的工程量和材料差价, 一般施工单位编制工程决算时往往多计取调增项目的内容,少计或不计取调减项目的内容。例如, 原设计某一项目为砖砌墙体,后因需要,结构修改为混凝土墙体,但施工单位在编制决算时只计取增加混凝土工程量, 不扣除原设计而实际未做的砖砌部分工程量。因此,对鉴证项目的审查也不可忽视。

(7)取费标准和其它费用的审查

取费标准是否符合定额及当地主管部门下达的文件规定, 其它费用的计算是否符合双方签订的工程合同的有关内容(如工期奖、抢工费、措施费、优良奖等),各种计算方法和标准都要进行认真审查,防止多支多付。综上所述,预决算审核人员必须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总结和提高自己的学术知识和业务能力,认真做好工程决算的审核工作,以达到合理使用基建经费,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第2篇

不同学校的建筑工程技术所学课程不同,多数学校所学的课程如下:

1、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马哲论和"三个代表"形势与政策、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 育;

2、专业基础课:建筑工程制图、建筑材料与设备、建筑力学、建筑工程测量、经济管理学基础、建筑制图测绘实训、建筑工程测量实习;

3、专业主干课: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建筑工程预决算、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与建设监理、建筑结构;

4、实训项目: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建筑工程预算编制、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5、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选修课。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关键词:造价管理;压价;秩序;素质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现在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问题

1.1造价管理部门政出多门。由于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现存在着多部门、多层次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所以也就造成造价管理政策政出多门。诸如目前的造价咨询中介机构就面临着一种无所适从的境地。建设、计划、财政、审计等部门均有关于造价咨询中介机构的业务或资质的管理规定。不取得以上各部门的资质证书,造价咨询机构均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1.2所谓的"无标底"招标及招标工程人为压级压价,导致工程造价失真。招投标工程成本价的难以界定及其操作的困难,使工程招投标管理部门较难在中标价是否低于成本价这一关键问题上实施有效监控,致使部门业主为减少建设投资,利用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的现象,人为压级压价,致使"不合理"低价中标,同时也埋下了工程质量事故的隐患。

1.3工程设计标准难以控制,浪费严重。部分设计人员缺乏责任心,人为提高安全系数造成巨大浪费。应中标施工单位的要求,人为变更设计,抬高标准,配合施工单位赚取超额“利润”。

1.4部分新型材料价格失真,导致工程造价虚增。新型建筑材料日新月异,特别是装饰材料。由于信息不畅其价格异地差别极大。承包商利用部分业主的不知情,导致造价失控。

1.5“三超现象”普遍存在。部分业主单位为了争取项目能顺利通过,采取"化整为零",尽管压低概算造价,预留投资缺口,在建过程中通过追加投资,提高建设标准,结果导致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时又超过预算。

1.6有的审计机关存在"以审代结"现象,扰乱了工程造价管理的正常秩序。《建筑法》第十四条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并在执业资格证书许可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根据《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管理办法》的规定,一切工程造价咨询中介机构,均须向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办并经批准取得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资质证书,方能根据批准的资质等级在规定的从业范围内从事工程造价咨询和工程结算审核。但有的审计机关认为审计部门根据《审计法》对建设项目的工程预决算实行审计,而工程结算是竣工决算的组成部分,他们不须持证,只须凭审计职能就可直接对工程结算进行审计。审计部门的这种借行政手段干预正常的造价咨询中介机构承揽业务的做法严重扰乱了造价咨询市场秩序。

2.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对策

2.1建立一套健全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强化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健全工程造价管理的制度和办法,加快法规建设,规范建筑市场,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全面实行已制定的《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

理顺各种工程造价管理主管部门的关系,建立各部门定期的协调联系制度,使工程造价管理的标准和指标能够更好地衔接、配套。从政府组织管理逐渐过渡到行业协会管理,鼓励设立专业的工程造价咨询中介机构。国家部门对政府和非政府投资分开管理,放开建材和人工的价格,由直接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工作重点放到制定有关法规、政策,搞好协调,理顺关系,提供信息服务上。

2.2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造价管理

(1)加强设计阶段对造价的控制工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和竣工验收时,应注意同设计方案对照检查,对工程造价有较大影响的设计变更,必须经原项目批准机关审核认可,未经批准同意,擅自追加投资、改变设计、提高标准、扩大建筑面积的,审查造价时不予承认,有关部门还应追究责任。

(2)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造价管理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推行和完善招投标制,利用市场竞争达到优胜劣汰、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目的。

(3)加强工程预决算环节的监督管理。针对工程预决算环节较混乱的情况,除加强对编审从业人员的工作管理外,还应将此作为建设工程项目执法监察的重点,组织一次工程预决算的检查。工程决算后上交审计部门审查,多方面对工程建设造价进行监督。

(4)加强工程造价咨询业管理。一方面要加大管理力度。理顺管理体制,通过有效的监督管理,保证咨询工作的科学性、技术性和公正性。另一方面要认真做好工程造价咨询执业人员的培训和资质管理工作,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其在咨询服务和市场中介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5)加快企业定额的编制,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工程综合单价。各个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技术、设备、管理、施工方案等实际情况编制出体现本企业先进水平的内部定额,这个定额是企业对自身已完工程数据的积累和提炼,是真正能充分体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个性化的企业定额。编制时要做到项目划分细,功能针对性强,并与工程施工方案实现双向反馈。

(6)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管理。推行工程量清单后,大部分的人工、材料、机械设备价格将随着市场行情而变化。建设各方主体由于受到人力、物力及信息来源渠道的限制,不一定能及时得到这方面的最新信息以指导计价活动。所以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将最新的价格信息传送到社会有关各方,为工程计价服务,是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途径之一。

2.3建立工程造价管理的良好竞争秩序

要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必须提高该领域各级管理者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使他们能够廉洁奉公,严格执法,从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开始,直到项目竣工决算阶段为止,做好全过程、全方位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同时,要加强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研究,以主要部门牵头,众多相关单位参加,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发挥计算机存储量大和快速的特点,建立一整套完整的信息网络和及时可靠的价格信息中心,及时收集和建筑市场的各种价格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为实现对工程造价各阶段的动态管理,创造有利条件和可靠保证。

2.4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全球经济严峻的形势下,如果还是维持以前的状况,只是满足于识图、计算、套定额、取费、计算总价等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工作状况,就不能达到当前建筑业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进行管理的新要求。所以,对建筑从业人员要进行及时的培训,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和再教育计划,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以及业务知识的更新教育,并严格监督,执行实施,使广大建筑领域的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得到不断更新和提高,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水平得到不断更新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水平得到不断更新和提高。

3.结语

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复杂工作,只有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相关部门全力配合,摒弃部门利益,共同组织,形成合力,才能合力,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解决当前工程建设中随意压价等问题,节约国家建设资金,维护咨询市场正常秩序,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2012.

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算;建筑工程决算;造价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建筑工程的开展过程中预算控制有着重要的管控地位,但是目前的预算工作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前期的准备工作不足,图纸的设计不够完善,管控失调等。为了解决这些预算问题,本文在分析建筑工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建筑工程预算管理提供一些建议。

一、工程预算管理的含义

所谓建筑工程的预算管理,就是指在某一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预算人员根据工程的设计文件、国家对有关项目的规定限额标准以及工程各环节的施工金额指标为基础,针对该工程的每一施工环节的新建、重建或是扩建等所需要的金额进行较为精准的计算和确定,并且进行严格保密的管理。这整个一个过程就是建筑工程的预算管理。

二、建筑工程预结算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企业在对待工程的预算管理上存在思想误区

就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而言,部分的建筑企业对于建筑工程的预算管理理解不够深入或是存在一些误解。一些企业认为,工程的预算管理就是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环节的资金都做好了安排和计划,严重忽略了财务管理在这里面的重要作用;也有一些企业认为工程的预算工作应该由财务部门承担并计划,可以不设预算管理部门;还有一些企业,对于工程的预算管理就只是一个空壳而已,完全没有发挥出工程预算管理应有的作用。像这些严重忽视工程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情况比比皆是,这样很容易导致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如企业的资金浪费,实际利用率低等。

2、预算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工作是需要由人来完成的,所以在工程预算工作中人员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其会对工程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对工程整体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就我国目前建筑企业的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中,是有专业的预算人员,但是那些中小型的企业中对于预算管理工作并没有引起重视,普遍存在临时抱佛脚的情况,预算管理团队是在开工临近时才组建的,或者预算管理团队的人员的缺乏专业知识,判断力不准确。建筑工程的预算工作是十分繁琐并且工作量是很大的,这就需要预算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分析能力以及责任心。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其劳动者们的素质也在不断的提升,但是在建筑行业中,虽然绝大部分的预算管理人员的学历已经达到专科以上,但是却缺少实践的工作经验,在实际的操作中专业知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以上的这些因素都会对工程预算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施工的进度和企业发展。

3、建筑工程核算方法滞后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很多的新材料新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我国的建筑领域中,这就需要建筑管理部门及时的对原有的预算编制和预算定额做出调整。由于缺少高效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导致造价管理部门和预算管理人员无法及时的获取成本定额的信息,只能通过定期的系数来了解,这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其的需求。目前现行的工程核算方法缺乏弹性,确定预算的主要依据就是定额,而定额单价的统计是由几年前的机械台班、材料、人工的价格作为基础的,更新速度较慢,落后的工程核算方法无法真实的反映出工程的成本,这样很容易造成计算取费的偏差,最终影响到预算编制结果。

三、建筑工程预算问题的对策

1、改善部分企业对预算管理存在的思想误区

要想做好工程的预算管理工作,首先就要对工程的预算管理有正确而深入的认识,改变以往存在的思想误区。这是一项需要企业领导、相关工程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共同完成的任务。首先,作为企业的领导,自身就要对工程的预算管理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并且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企业员工和工程的相关工作人员灌输正确的思想意识。这是改变思想误区的前提条件。然后,就是工程的相关负责人,不仅要摆正对工程预算管理的思想,意识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还要严格约束预算管理人员。这是改变思想误区的重要基础。最后,工程的施工人员也要正确认识预算管理,避免因思想存在误区而导致施工过程中随意更改图纸等现象的出现。这是改变思想误区的关键途径。

2、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企业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工程要按计划顺利的完成,就必须要重视起管理组织的作用,特别是预算管理,所以应从下面两方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是培养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筑企业应对预算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从而不断的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预算人员还要对法律常识、建筑知识和经济学有所了解,这样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预算中的每一环节。另一方面是预算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预算人员在工作中的协调能力要加强,使其可以与各部门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培养其组织能力和遇事的反应能力,使其在工作中可以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结合资源特点、施工环境和地域特殊性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预算,对于突发事件能够做出及时调整,利用有限的资源,避免出现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3、积极更新工程核算方法

建筑工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施工过程中,价格也会多次发生变化,所以滞后的工程核算方法是无法满足工程核算工作需求的,应积极更新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核算方法,在提高核算质量和速度的基础上,达到满意的审核结果,因此在施工中要充分的运用以下几种预算审核方法:第一,全面审核法。根据施工设计要求、施工定额和场价格等项目,计算和审核工程数量和单价费用,系统全面的审核和计算建筑工程。第二,重点审核法。重点审核法主要审核的是工程预算中的主要内容,与全面审核法相比较还是存在很大差别的,重点审核法在审核中更具有针对性,重点审核法通常应用在工程量大、费用多的工程项目中。第三,分组计算审核法。分组计算审核法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预算审核,然后根据形式判断出小组内不同项目间审核上存在不同,这种核算法的优点是检查的速度较快,而且有针对性设计范围小,可以降低核算人员的工作量。

4、分项目加强工程预算审核监理

要对分项目的预算建立管控,就要先确定材料的价格。要对施工单位所购买的设备所具发票进行询价,随时做好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进程管理。在审核时,预算管理人员应与施工单位的预算员一起进行审核,以免后续产生不必要的分歧。此外,还应提前编制需审核项目明细表,以免发生审核遗漏现象。同时要保证审核程序的合理性和审核结果的科学性。同时要加强、重视对审核结果的分析和研究,对预算偏差进行及早控制。

5、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体系

针对建筑工程预算定额过程中的借用问题,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预算的时候,可以考虑根据建筑工程的地域分布和类型以及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较为完整的预算编制定额体系。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可以根据建筑工程的地域差异和实际施工水平,按照定额进行灵活调整,即在工程预算基础定额基础上,根据工程的施工难易程度,设置难易系数,从而最大提套施工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固定资产,而且也要对技术发展和工艺进步所带来的定额变化进行及时调整,不断进行补充,控制部分工程造价失控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对于建筑物的整体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建筑工程可以顺利的完成,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对于工程预算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还要积极的更新工程核算的方法。另外,还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预算定额管理体系,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席林生.建筑工程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99-100.

第5篇

【关键词】 战略地图; 预算管理; 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6-0080-04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在经费预算安排上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甚至要考虑一些市场因素,并需从战略高度对高校的预算进行管理。以战略为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不仅能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可以提高办学竞争力。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成为政府部门预算改革的主流[ 1 ]。绩效管理改革和新绩效预算管理模式的推广运用,让政府部门从政治、财政、信任危机的阴霾中走出。战略地图是在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的目标进行进一步分解,将每个维度分成更多的要素,并结合战略规划,绘制相互之间关系图的一种管理会计工具[ 2-3 ]。战略地D的应用,要综合考虑人力资本、信息资本和组织资本等学习与成长层面的要素,优化内部流程,促进目标客户的认同,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4 ]。因此,从战略地图出发来研究高校的战略预算绩效管理,将极大地促进财务优化,推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基于战略地图的高校绩效预算流程设计

制定学校发展战略,是战略预算的首要环节。高校要根据国家和地方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比较所在区域各高校的办学特色和实力,结合自身特色,制定学校发展战略。根据既定战略,运用战略地图描述学校在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的战略重点。根据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确定适应发展战略的学校组织架构,将战略目标分解到各责任部门,设定关键指标,确定关键指标的目标值和权重。责任部门为实现战略目标和考核指标确定必要的措施。同时结合发展战略,采用目标引导的规则,编制3―5年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根据战略预算分配的年度目标,编制年度部门预算。针对相对稳定项目和新增项目分别采用基础+增量和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但是无论用何种方式编制的预算,业务部门均需对项目的绩效目标进行描述和确认。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及时反馈沟通预算执行情况。对一些不确定性所产生的预算偏差,根据法定程序进行调整或追加、调减。年末对预算绩效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与业绩考核挂钩,同时将结果应用于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修正战略预算。基于战略地图的高校绩效预算流程如图1所示。

三、基于战略地图的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涉及办学的方方面面。一是办学方面,如办学规模、办学层次、隶属关系、管理水平等;二是财务方面,如资金来源、会计制度、预算管理、预决算口径等。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不同于企业,可以用成本、利润、产出等指标来进行评估核算,需要从教育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因此,建立一套可操作的、全面的、行之有效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全面客观地了解资金的配置、运行及其效果。运用战略地图,A高校可建立一套较全面、动态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 5-6 ]。

(一)制定学校发展战略

根据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及高校的办学情况,A高校将发展战略定位在“服务于地方的,为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服务的多元化教育单位”,教育对象主要为在职人员、社区居民和老年人。目前的教育服务产品包括:在职学历教育、非学历技能培训、老年教育、社区教育、成人全日制大中专教育等。在目前这么多的教育类型中,学校办学该如何选择呢?

用波士顿矩阵分析A高校的业务(图2),可以看出A高校在学历本专科教育的相对市场占有率比较高,但是由于该市场趋于饱和,并且存在市场总量下滑的趋势,划分在金牛区。

大专的全日制教育市场相对占有率较低且市场增长率较低,划在瘦狗区,若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此项目可以放弃。

非学历技能培训项目相对市场占有率较低,但是具有较好的市场增长空间,该项目划在问题区。

老年教育目前市场增长率较高,相对市场占有率高,属于明星区。

因此,A高校的发展战略可以定位在稳住本专科学历教育,做强做大老年教育,大力开拓非学历技能培训。对于大专全日制教育可以选择放弃。但是,从学校教育的社会效益来分析,全日制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A高校也可以通过“全日制学历+技能”的办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职业人才。

(二)描述战略地图

A高校根据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确定适应发展战略的学校组织架构,根据教学业务类型可以调整组织结构,将业务部门分为:学历教育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老年教育中心,三个部门均为收支责任中心,各自的目标客户不同,需求不同,业务流程不同。学校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描述战略重点,将战略目标分解到各责任部门,形成战略地图(表1)。

(三)设定战略指标、目标值及权重

A高校战略指标设置的时候因为战略要求不同,因此在指标的选择上侧重不同。即使采用相同的指标,一些指标的比重也不同,指标权重相对较大的,在绩效评价中比重越高,越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做。A高校对不同的教育类型设定不同的战略目标,以学历教育为例,可作设计如表2。

四、基于战略地图的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保障

(一)组织结构设计

组织结构的本质是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一种分工协作体系,并根据组织的重大战略调整而调整。在实现组织目标时,必须对组织结构的管理工作进行分工,形成职务范围、责任、权利等方面的分工协作结构体系,并遵循相应的组织结构原则,如任务目标原则、专业分工原则、责权利相结合原则、内部控制原则、精简机构原则等。高校战略预算的实施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结构体系下进行,通过分工协作来实现高校的战略预决算管理目标。

(二)预算全过程管理

预算是一种治理机制,通过表格化、数据化和程序化的形式协调各种利益关系。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健全预算编制规则,采用目标引导规则和业务驱动规则来编制战略预算和年度预算。预算编制过程中引入绩效预算,对基本支出可以采取定额基数的方法,对项目支出可以采用绩效预算的方法,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预期绩效目标的编制。对于重大项目,要建立专家论证制,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论证分析,才能上报预算。预算“二下”下达后,不得S意调整项目内容、缩减投资规模、拖延实施时间。加强项目的过程管理和绩效跟踪,采取有效的方式及时掌握项目实施的进度、支出执行的进度和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未经规定程序报财政部门批准,不得变更项目内容或调整预算。财务部门对项目支出进度偏慢的项目或资金支出不合理的项目及时提出意见,上报相关领导,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三)信息一体化建设

随着“互联网+”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财务、业务、技术一体化建设更加迫切。高校战略预算需要在一定的信息化基础上实施,在绩效评价中,评价指标的选择、评价内容的确定、评价标准的界定,都必须以一定的数据信息为依据。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平台,将各部门相关的信息,如项目信息、项目评审、资金预算等信息有机结合,实现学校各部门的信息系统联网,资源共享。高校要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深化财务管理职能,更好地发挥财务参与决策的职能。

(四)绩效考评与考核机制

建立一套基于战略的、适合单位长期发展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尤为重要。将考评结果与预算编制、执行相对接,将部门预算资金与其上年度绩效评价结果相挂钩,将考评结果作为校内部门申请以后年度拨款、编制下年预算的重要依据,切实发挥预算绩效评价的应有作用。学校建立预算绩效评价小组,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各院系、部门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部门的绩优或绩差等级,以此为据对下年度的预算进行分配和调整。

综上所述,高校需要树立战略预算意识,尝试编制适合自身发展的滚动预算,从战略发展的角度设计符合自身发展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从而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资金投入的增值,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对于一些正处于转型发展中的高校而言,通过对其办学定位的分析,运用战略地图和关键指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基于战略的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尤其必要。

【参考文献】

[1] 许云.预算管理研究:历史、本质与预算松弛[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2] 罗伯特・卡普拉,大卫・诺顿.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M].刘俊勇,孙薇,译.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1-259.

[3] 方振邦,鲍春雷.绩效管理工具的发展演变[J].现代管理,2010(4):204-206.

[4] 张遥刘蕾.战略地图:高校绩效管理的基石[J].经营与管理,2010(9):94-95.

[5] 阮平南,邵亚平.基于战略地图的战略性绩效管理研究:以GW公司为例[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2):74-76.

第6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工程造价 变更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使得项目始终处于变化的过程,面对这些变化,就要采取相应的应变措施,这就是所谓的工程变更[1].市政工程即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是由政府部门负责的城市公用设施,其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国家的投入和地方财政。由于市政工程流动性强、受自然气候影响大、施工条件变化大、可变因素多等特点,导致工程变更时常发生,以至于影响工程投资。

二.市政项目的工程特点及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市政工程是指以改善城市居住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健全城市功能为目的的设施建设工程,主要包括城市绿化、道路、桥梁、热力、燃气、给排水等公共事业的建设和维护管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建筑市场的发展,目前市政工程在施工能力和管理水平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面对不断增大的投资力度,市政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实际问题,使工程的投资效益受到影响。市政建设者必须深入研究工程实践中的不合理现象,并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运用有效的控制手段,实现市政工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与其他建设工程不同,市政项目的工程特点体现在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于政府投资,虽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工程建设的投资环境相对改善,在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趋势,但现阶段,政府投资仍是市政工程的投资主体,且工程多存在投资金额大、建设要求高、各专业相互交叉作业、工序多而复杂、以及工期紧张等特点,加之市区环境、政府行政命令等对工程的影响,使工程造价的控制存在很大的困难,造成目前的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中很多问题悬而未决。

三.当前市政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

1. 造价缺乏整体控制。

造价控制是由项目规划、招投标、设计施工以及验收等各个环节组成的全过程动态管理活动,但由于目前对工程造价管理缺乏系统而科学的定位,造价管理的概念多数仅停留在工程的预结算和 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上,忽视了其他环节对造价的重要影响,造成工程整体成本的浪费。以招投标管理为例,由于目前很多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制度尚未完善,导致工程标底不明,招标文件、设计图纸、预算定额等与工程造价相关的资料缺失,使项目结算失去了依据。而相关研究表明,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造成影响的可能性不足20%,而设计阶段对造价的影响则在50%~70%左右,但由于缺乏完善的设计管理制度,限额设计未得到全面的实行,设计方案不佳往往会带给工程巨大的损失。

2. 管理制度松散。

相关人员的造价管理意识薄弱,也常导致各种管理制度不完善或难以落实。首先,设计变更的随意性大。很多单位为提前开工,都未对投资额度、建设要求、设计方案核审、投招标文件及合同文件的管理进行严格把关。导致施工中随意性过大,工程变更多且不合理,既缺乏有效监督也没有确定变更成本损失的责任约束。其次,现场签证管理混乱。我国采取决算与监理分离的监管模式,因此在很多隐蔽工程中,由于负责决算审核的造价工程师通常不在现场,计量仅以施工图和监理签证为依据,使成本控制的随意性增大,甚至为偷工减料提供了可能。

3. 其他问题。

实践中存在的其他造价控制问题还包括:生产施工中,很多单位仅依据内部标准而较少考虑到外部市场与客户需求,导致工程的服务功能不完善,未能体现出市政设施的高性价比;合同管理不规范,造成建设过程中一些成本损失的责任认定不清,合同的履行程度低,索赔等工作难以得到有效实施。

四.工程变更产生的原因分析。

1. 主体行为引起的变更。

建设项目主体行为是影响工程变更生成的重要因素。建设项目主体行为包括业主行为、承包商行为、设计方行为、监理方行为、分包商行为和材料设备供应商行为等。其中,业主和承包商的主体行为对建设项目变更的生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例如,市政工程的业主通过虚假工程变更套取建设资金或通过工程变更手段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建设标准。另外,建设项目主体各方参建人员专业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也会影响项目变更,业主、监理方、设计方或承包商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水准不高的情形下,极易诱发人为的不合理工程变更甚至恶意工程变更,如设计方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偏低,设计文件编制粗糙,达不到规定的设计深度和质量要求,势必引发工程开工后的设计变更。

2. 计划不完善引起的变更。

在市政工程项目计划实施过程中忽略了某些环节,而引起工程变更。在政策法规方面,一是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中使用了政策法规明令禁止或限制使用的落后产品、工艺和技术时,必须以相应的设计变更或施工措施变更的方式予以调整,以满足政策法规要求。二是在成本方面,例如工程所在地部分材料供应短缺,需进行材料品种代换以保障工程顺利实施,从而产生设计变更。在工程质量方面,一是工作质量低劣引起的工程项目变更,如施工方案不满足现场施工条件等。二是提高工程质量标准引起的工程项目变更,如建设单位为了创造品牌,调整合同中约定的工程质量等级标准,以达到评优的目的,势必会带来一系列的设计变更和施工措施变更。

3. 工程合同引发的变更。

市政工程建设工程合同中有关工程变更条款的约定,对建设项目主体各方工程变更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当合同中具有激励和约束作用的工程变更条款时,合同参与者将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工程变更,增加合理的工程变更,对建设项目的工期、质量和成本控制将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

五.对策。

1. 强化工程变更的审核和审批。

工程变更的审核目的就是为了决定是否需要修改和什么时候修改。项目变更的审核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一是审核项目变更是否必要。二是将变更后所产生的效益与现场变更增加的费用和可能引起的索赔等所产生的损失,加以比较,权衡轻重后再做决定。三是审核工程造价增减幅度是否控制在总概算的范围之内,若确需变更但有可能超概算时,及时报建设单位。

2. 详细制定新基准计划。

无论是由项目各方或不可预见事件造成的工程变更,都必须对项目计划涉及的范围、预算和进度等进行修改,因此就应形成一个新的基准计划。

3. 有效实施工程变更的措施。

变更方案的不同影响着项目目标的实现,一个好的变更方案将有利于项目目标的实现,而一个不好的变更方案则会对项目产生不良影响。

做好收集整理信息资料工作。在工程变更控制中拥有充分的信息、掌握第一手详实资料,是确定合理工程变更费用的前提条件,这就需要做好收集、整理信息资料工作。同时,工程变更资料还要妥善保存,以利于以后的工程变更。

六.结束语。

总之,项目变更是影响市政工程建设项目造价的关键因素,加强项目变更的管理与控制对实现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姚悦群 市政公用工程造价变更管理 [期刊论文] 《广东建材》 -2010年7期

第7篇

论文摘要:在对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岗位(群)分析确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力。通过对目标能力分解,提出了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案设计。实践证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工程能力等得到了较大提高,实践效果明显。

论文关键词: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岗位分析;能力分析与分解;创新培养模式;工程能力

21世纪,我国土木建筑业得到迅速发展,土木建筑业企业对土木建筑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表现得非常急切,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们期望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除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外,还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胜任土木工程施工企业项目部的各种技术管理工作岗位,使企业能快速适应我国土木建筑业的发展需要。为此,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主动服务于土木建筑业发展的需要,自2004年起对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实践,确立了面向土木建筑业企业施工和管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了“素质高、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创业能力强、团队意识强、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的规格定位,建立了注重岗位针对性、以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导向、以专业或技术岗位群所需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构建了专业教育与行业岗位、行业执业资格相结合、技能训练与工程能力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理念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一、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岗位分析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通用类专业,其面向房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等专业方向。我国各本科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由于其建立的背景各不相同,在大土木专业背景下设置的专业方向各有特点,但长期以来无论是应用型教育还是学术型教育,普遍采用的都是通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调查发现:不同院校及不同层次的土木工程本科毕业生,除专业理论深度存在一定差别外,都存在着实践能力不足、单项技术能力熟练程度不够、代表土木建筑业新技术趋势的技术掌握有限、对与国际土木建筑业接轨的知识不了解等诸多问题。

同时调查还发现,我国目前土木工程行业从业人员已达8000多万人,受过高等教育的从业人员仅占5%左右,而专业技术人员仅占从业人员的3%左右,其中设计与施工方面的从业技术人员大部分为专科及其以下层次的院校毕业生。由于行业技术人员自身对土木建筑行业知识层面的认知程度、职业素质及业务能力缺乏,从而制约了土木工程行业的技术发展,行业急需大批层次较高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因此,根据土木建筑业企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能力和岗位设置的要求,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培养确定主要面向的岗位(群)如下:

(1)土木工程设计人员:负责土木工程方面设计和设备选型工作。

(2)工程技术负责人员:负责土木工程项目内业管理,编制施工技术方案、现场技术交底、质量管理等工作。

(3)工程施工负责人员:负责土木工程现场生产、人员、材料及设备的调配与安排工作与施工测量工作。

(4)工程造价负责人员:负责土木工程项目的工程量计算、预决算工作。

(5)项目经理:负责土木工程项目的资金、人员、材料调配,负责对工程项目实施全面管理。

二、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力分析

土木建筑业企业对土木专业人才的需求表明:现代土木建筑业企业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能够将工程图纸转化为工程实体的技术实施型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另一方面还需要较多能适应不同岗位、土木建筑市场需要的且具有较高管理水平及新技术应用能力的工程管理型高级技术人才。

1.目标能力分析

为实现培养目标,达到现代土木建筑企业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应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能力。

(1)具有较高的个人能力素质。包括:较强的口头、书面交流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准确的市场分析以及灵活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熟悉财务、金融和法律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与国际接轨的合同、规范标准的理解能力。

(2)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如熟悉现代企业管理方法、手段及能进行运用的能力,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能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管理的能力等。

(3)具有较强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如一般土木建筑工程的设计能力,工程量计算与预决算能力,建筑施工测量能力,施工一线生产、人员、材料的调配能力及设备造型、布置、使用能力等。

(4)具有依靠科技进步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及新设备的能力。即应善于学习,了解建筑技术的最新发展动向,具有对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加以运用、推广的能力。

2.目标能力分解

为培养学生达到上述四项基本能力,一方面设置相应课程,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另一方面设置实践性教学,通过提高实践技能和工程能力来实现。

(1)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协调能力、合同及法规、法律知识及交流能力等。

(2)制图识图能力:能够绘制、识读各类土木建筑施工图。

(3)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编制简单程序,熟练进行计算机操作及软件应用,并能用计算机进行绘图。

(4)外文资料的借鉴能力:在能够听、写、读英语的基础上,达到阅读、翻译英文资料的能力。

(5)管理能力:包括建筑工程预算能力、工程项目承包能力、施工现场管理能力。

(6)技术应用能力:能够进行土木建筑工程设计、设备选择与设计、材料选取的能力以及编写技术文件、资料的能力。

(7)施工组织能力:在施工现场能够组织调配各有关人员、设备、材料进行建筑产品施工的能力。

三、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由于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能力要求具有鲜明的职业定向,各专业能力的培养又由相应的课程来完成。因此,在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时反映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上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模式。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案设计

(1)根据社会需求,突出土木工程的职业性、行业性特点,合理确定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毕业生的主要从业方向及业务范围,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毕业生的主要从业方向为房屋建筑工程,主要面向施工项目部的岗位(群)以及附属专业方向岩土与道路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人员,在此基础上确定培养目标。

(2)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根据本专业毕业生从业方向和培养目标,在广泛征求现场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首先分析毕业生从事业务范围内完成岗位工作所需要的各项能力、整理出毕业生能力结构表,再根据能力结构和再发展的需要合理确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继而再依据企业对毕业生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综合确定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3)依据本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构建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结合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建立体现应用型本科教育既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和岗位针对性又有较广泛的岗位适应性、既有毕业就能顶岗的主方向又有较宽的知识面、可满足社会需求和就业需要的多个辅助方面的新的教学模式。

根据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对理论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构建。在职业能力方面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在考虑理论课程体系时,建立以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同时满足社会需求和就业需要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根据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对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构建。在构建过程中强调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两者相对独立自成体系,但又围绕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一主线,紧密联系、相互渗透,共同完成专业知识传授与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任务;强调按实验技能训练、操作技能训练、岗位单项技能训练和岗位综合技能训练各自的特点来组织实践教学;强调技能训练考核与社会职业资格考核、技术等级鉴定相结合;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围绕培养目标,采取各种改革措施,确保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的特色和教学质量。

1)采用先进科学教学的方法教学,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

2)编写与新教学体系配套的理论课教材、实践课教材,制订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完善配套的教学资料。

3)建立和完善与新教学体系配套的校内、校外实习基地以及配套的教学、考核机制;实行外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技能资格证书等多证制的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社会实践的能力。

4)建设满足教学、专业建设需要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如努力改善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培训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工作实践,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环节教育能力,并从企业引进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充实教师队伍等。

5)校企联合、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通过岗位生产实践和科技服务培养专业人才。

6)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7)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教学管理体系和与新教学体系相适应的运行机制,确保教育质量。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为了确保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在组织实施时将整个教学内容划分四个模块进行。一是培养个人能力综合素质模块,包括人文社会、法律知识、职业道德、身体素质等知识的基本能力方面模块。二是专业技术基础模块,强调突出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能力及相关领域活动能力、外语资料借鉴能力、制图、识图能力等。三是技术能力模块,突出工程设计能力、施工能力等。四是管理技能模块,突出管理、财会、金融、招投标决策、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在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严格按人才培养设计方案进行实践。

四、学生的综合素质、工程能力及社会评价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7年来,由于能够与国际、现代土木的技术要求相适应,注重能力培养,突出专业特色,课程体系设置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主要表现为:模式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模式对促进学生能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自学能力培养、人格品质的塑造、实践能力的提高及个性发展五个方面有较好的效果;理论教学既注重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讲授,又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理论的能力,学生实际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实践性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毕业生获得了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应用能力考试初级证书、工程测量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建筑CAD资格证书、项目管理师资格证书等;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已毕业四届学生,已普遍得到社会、企业的认可和高度评价,学生就业率连续在95%以上。

五、建议与结论

通过几年对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与实践,我们深深认识到:培养适应新技术与施工设备、满足现代土木工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其培养方案及模式必须立足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创新实践中主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创新理论教学体系。在构建创新理论教学体系时,应依据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对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优化组合,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

二是创新实践性教学体系。在构建创新实践性教学体系时,应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对实践性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包括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体系、各类实习及设计的教学体系等。

三是创新课程模式。在构建课程模式时可将课程分为“综合素质课”、“基础理论课”、“技术能力课”等,使课程体系有利于完成培养目标。

第8篇

一.基础建设

年是我校各项改革迅速发展的一年,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为我们搞好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我们审计处认真贯彻落实审计厅、教育厅等上级部门的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在做好审计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其它各项工作的开展。坚持"完善自我,提高认识"的原则,努力完善审计制度,健全审计机构,调整人员结构。

1.参与制定了学校物资采购、设备管理及相关规章制度若干项。规范了经济行为,使审计工作进一步走向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在学校机构改革后,进一步明确了审计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使内审工作的内部监督职能进一步得到体现,可以更好的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3.调整人员的知识和年龄结构,新增专业审计人员2名(均为应届本科毕业生),加强了审计队伍建设,一名同志获高级会计师资格。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和积极上进的年轻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以老带新、新老结合,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审计队伍。

二.学习及培训

强化措施,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使我校每个内审人员都真正成为"思想领先、业务过硬、技能娴熟、务实高效"的工作高手。

1.派一名同志随同教育厅考察团赴等国外学习考察,获取了大量审计工作信息及先进工作经验。

2.与大学、理工大学、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审计工作新思路。

3.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学习,积极进行学术研究和探讨,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篇。

三.参与后勤改革

随着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深入,我校后勤集团已逐步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我们参与制定了一系列后勤改革的规章和措施,同财务处、后勤管理处一道,对集团每个中心进行了成本核算,并结合外校经验,根据本校实际,制定了各项定额标准,为推动学校的后勤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四.参与校办产业改革

"科教兴国"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一战略的提出,给以高科技为特征的高校校办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是由于校办企业的利益和学校的利益并不完全是一致的,企业内某些同志往往会为了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而致学校利益于不顾,很难保证学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面对这一现状,我们会同财务处、企业管理处一道,参与制定了校办产业改革工作的相关文件,对校办每个企业进行了清产核资,摸清了企业家底,改善了经营环境,明确了经济责任,提高了经济效益,为领导提供了决策依据,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五.参与各项招投标工程及政府采购

随着学校改革的迅速发展,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是与市场紧密相联的,要实现对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工作的有效控制,就必须用各项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我们参与制定招投标程序及学校物资采购工作的相关规定并监督实施。在招投标工作中真正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物资采购工作,审计处自始至终全过程参加,充分发挥了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的监督作用。一年来共参与招投标项目及物资采购项目110余项,监督签订经济合同50余份,涉及金额近千万元,为学校节约资金130多万元,规范了学校物资采购行为,维护了学校的经济利益。

六.具体审计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搞好内审工作,按照审计署提出的"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稳步推进审计工作深入的开展。

1.开展决算审计2项,通过对年度学校财务决算和工会经费决算情况进行审计,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进一步规范了学校预决算的编制和管理工作。

2.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4项,提出合理化建议20余条,查处应交未交学校资金共计162万元(其中家电公司107.6万元;机械厂29.92万元;印刷厂16.21万元;文体用品公司8.23万元),现基本已全部追回。

3.经济责任审计是为了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其经济责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保障国有资产增值而实行的一种监督管理制度。一年来我们开展经济责任审计4项,既澄清了厂长(经理)任期内的各项经济责任,同时又为企业和学校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措施,促进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为校领导提供了决策依据。

4.基建审计: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基础建设项目资金的投入继续增加,全处同志克服人员少,任务重,审计事项跨度长的困难,以我校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紧抓工程项目审计,从工程的招标、施工到竣工验收结算的每个环节,实行全面审计,从中发现存在虚列工程项目,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和多结算工程款诸多问题,对查出的问题进行纠正、整改。全年共审计基建、维修、装饰工程项目340多项,审计金额5000多万元,审减金额160多万元。为学校挽回了经济损失,维护了学校合法权益,有效地规范了工程项目的管理。

5.科研工作是高校发展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我们集中力量加强对科研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使这些资金充分发挥作用和效益。一年来我们开展科研经费审签11项,促进了科研工作的发展。

6.全面开展审计工作,对全校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重点问题进行审计监督。开展住宅楼工程财务决算审计25项,纠正不合理费用支出2万多元,并在《后勤通讯》上加以公告,切实维护了广大教职工的利益,开展专案审计1项,纠正违纪资金12余万元,建议并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严肃了党纪国法,受到了全校教职工的好评。

7.积极开展对外联系,经常性的和省内外高校合作,继续保持与兄弟院校的友好往来,共与兄弟院校合作开展审计项目2项,既查清了问题,又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目的。树立了我校形象,提高了我校知名度。

七.工作体会

1.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搞好内审工作的关键。

领导的重视程度越高,内审工作就越有依靠,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我们在认真做好工作的同时,注重同上级领导的交流,不定期汇报工作情况,争取领导的信任,取得了领导对内审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校领导对审计工作倍加关注,对审计的组织、人员的调配予以大力支持,对重大问题的定性与处理亲自过问,对审计报告认真批阅,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具体要求,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证。

2.健全的审计机构,合理的人员结构及知识结构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基础条件。

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帮助下,审计机构不断得到完善,办公环境大大改观,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审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专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的工作。现在我们审计处共有专业审计人员6名,其中高级会计师1名,高级审计师1名,会计师和工程师2名,今年又新引进应届本科毕业生2名。合理的人员配置和人员结构便于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我校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内审要树立服务意识。

第9篇

【关键词】造价电算化 工程造价

1、工程造价意义

工程造价是影响工程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建筑业主来讲,是通过最少的经济投资获得最大的效益;对于承包商来讲,在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符合要求和标准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的建设利润。为了有效的提升建筑施工的效益,体现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需要加强对建筑工程造价的研究,有效的控制成本,精确的完成工程造价是建筑工程所必需的。工程造价电算化是伴随着中国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建筑规模过大而发展起来的,大致的经历了几个过程:手工算量手工表格算量计算器表格算量电脑表格算量探索电脑图形算量。随着计算机性能的迅猛发展,各种软件开发工具日趋完善,使得计算机自动算量成为可能,并日益完善起来。

2、建筑工程中的工程量计算

在手工算量的长期应用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速算方法和速算表格,给算量人员提供了极大方便,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算量速度。更重要的是,由于是手工算量,算量人员参与了整个算量过程,即使发生错误也一般局限于很小的范围和领域,更改错误并不困难;计算书的书写也比较符合一般思维习惯,非常容易进行审核和审定,差错比较容易被发现,相应的算量人员对计算结果比较信赖。另外由于是人工算量,可以灵活的适应结构型式的变化,一些特殊结构也比较容易处理。但在工程量计算工作中常遇到以下问题:工作量大、效率低、工作强度高;复杂结构有较高的计算难度;计算成果保存麻烦,大型工程甚至要几尺厚计算书;工作成果重复利用率低,每个造价人员,每个专业(土建、安装、钢筋工程……)都要重复熟悉图纸,计算很多相同的量,过程非常繁杂,容易出错。

建筑工程量的计算工作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消耗了工程造价人员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工程造价电算化具有以下的优点:(1)不仅可以编制工程概预算,并且可以对概预算定额、单位估价表和材料价进行即时、动态的管理,提高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2)数据完整、齐全,为工程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3)计算结果准确,概预算的质量得到提高;(4)简化了概预算的审核过程。概预算的审核可不审核计算过程与输出结果,只审核输入的原始数据;(5)使用简便,加快了概预算的编制速度,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工程造价方面的软件主要有“套价软件”、“工程量计算软件”和“钢筋翻样软件”,其中“套价”软件和“钢筋翻样”比较成熟,普及率很高,而“工程量计算”软件相对普及率较低,这是由工作的复杂性、软件价格和可操作性等多种因素造成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造价的电算化水平,有必要对“工程量计算”软件做更深层次的探讨。

3、程造价电算化软件

3.1 工程造价电算化的重要性。不论从发展过程上看还是从行业业务特征上分析,造价系列软件都是建筑施工业应用软件的开始,并且是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和控制的重要基础。完整的造价软件应包括工程量计算、钢筋用量统计以及造价分析软件。工程量自动计算是施工项目应用软件的开始,它本身必须依赖工程模型。一般情况下,我们把建立工程模型的功能放在工程量计算软件中,数字模型一旦建立,就可以作为施工管理施工技术软件的基础。因此,工程量自动计算是整个造价分析软件及其它应用软件的基础。使用软件中提供的特殊绘图工具,依据图中的构件尺寸,将图形描绘在计算机中,计算机根据所定义的扣减计算规则,采用三维矩阵图形数学模型,统一进行汇总计算,并打印出计算结果、计算公式、计算位置、计算图形等,方便甲乙双方审核和核对。计算的结果也可直接套价,从而实现了工程造价预决算的整体自动计算。

3.2 工程造价电算化的意义。

3.2.1 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随着造价软件的推广应用和计算机的普及,极大提高了造价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对于工程造价工作相关各方面也都提高了工作效率、极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3.2.2 提高造价工作的管理水平:工程造价电算化的应用对造价工作者来说,造价数据的取得变得更具有灵活性和时效性,这对于工程造价全过程成本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3.2.3 提高造价数据的准确性:工程造价软件在提高算量和计价的准确性方面,计算机软件在这方面的优势相比于手工计算方面更不容易出现错算和漏算,只要软件操作者操作不出现人为失误,基本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4、造价电算化对于造价行业产生的影响

4.1造价电算化改变了造价管理模式

如今科技水平日益提高,信息流通速度十分快,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已经对造价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阻碍,对于造价技术的创新是十分必要的,对于造价软件的引进是势在必行的, 利用造价软件的先进性和灵活性提高造价的效率, 还有就是造价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工程项目要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为了降低项目的成本,对于很多具有综合性的数据要避免从分散的系统当中进行提取,要通过网络来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要让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为造价行业进行服务。

4.2造价电算化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人工进行工程造价的运算时间比较长,而且计算复杂,一个不小心就可能会导致整个工程造价管理的毁灭,计算不精确的问题还会使工程造价存在误差,使得数据出现误差,影响工程的施工和增加了成本。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种类越来越多样化, 工程造价的种类越来越多,工程造价的计算量也越来越大,在市场信息流通如此之快的今天,材料的价格很容易产生波动,对于各项费用的收取和设计的更改也时有发生,此外,工程在能够保障质量的前提之下要尽量的缩短工期,尽量降低成本的投入,因此要省略复杂的造价运算,传统的手工计算已经不能满足建筑工程的发展需要了。

4.3 电算化技术对于招标投标的影响

造价电算化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对于建筑企业的招标投标工作来说也由传统的纸质投招标变成网上进行投招标,而且这种模式现在已经逐渐应用于国内的大小城市,并且到目前为止电子招投标系统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企业将投标书录入系统当中,软件就会自动进行招投标书的检测,对于工程造价进行合理评估,并且对于造价水平进行相关评分。这种招投标体制降低了评标的工作强度,对于招投标的自动生成节省了很多形式上的麻烦,提高了建筑工程的交易速度,再有,在投招标的负责机构和投招标的一方进行网络信息的对接和交换能够促进投标、招标、审计、结算等过程变得简单易行,使数据能够很快的产生、传递和共享,还有就是利用电算化进行电子投招标能够创造一个比较公平的投招标环境,减小行业内进行暗箱操作和不法交易,造价电算化的模式能够将招投标制度与合同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推动发展,对于工程造价进行了有力的约束,对于建筑企业的经济利益能够很好地进行维护,对于价格行为也进行了很好的管理。

参考文献:

第10篇

高校内部审计要践行促进高校法制建设的增值路径,首要任务就是建章立制,推进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首先是要建立健全与审计业务直接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高校审计部门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开展工作,因此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各项审计业务管理制度,如重要审计项目审计方案外部“论证”和内部“会诊”制、审前调查操作规程、审计组长岗位目标责任制、委托社会审计相关办法等。同时要建立高校审计联动机制,一是要建立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保障审计部门与被审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信息反馈渠道畅通,促进审计方案制定的科学性、审计实施顺利及审计结果运用。二是要建立审计公告制度,规范审计公告的程序、形式和内容,真正履行审计监督与服务并重的职能。三是要建立跟踪审计整改落实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督查机制。四要建立内部审计轮审制度,每年有计划地开展对若干下属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在一定年限内完成一轮审计,实现审计对象全覆盖。

二、优化高校内部审计资源配置

高校内部审计资源是高校内部审计正常履行职能、提供增值服务的基础保障,在总量稀缺的客观条件下,审计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统筹考虑风险、重要性水平和审计目标等因素,对审计资源科学有效地加以配置,促进高校内部审计价值实现。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要依据风险分配审计资源,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去识别学校各部门、领域的风险系数,根据高风险高配额的原则分配审计资源,将审计力量集中在高风险领域和关键控制点上,放弃低风险环节得以释放审计资源,减少审计成本。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也要依据重要性水平来分配审计资源,审计人员靠专业判断科学合理地对各个被审计事项的重要性水平进行确定,包括性质、涉及金额、牵涉面等,确定审计资源的配置。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还要依据审计目标来分配审计资源。按审计目标分主要有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审计。财务收支审计、预决算审计等侧重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目标,一般不能直接增加经济效益,一定程度上促进规范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管理效益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等则侧重于效益性审计目标,能直接增加经济效益,促进被审计单位和学校可持续发展。可以说等量的审计资源投入,效益性审计为高校增加的经济效益一般要大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

三、加强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是内审机构发挥增值功能的本源条件和筹码,其控制可从机构质量和项目质量两方面上下功夫,确保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能满足内审增值服务职能的要求。

1.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实现独立机构的设置,实行向校长报告的工作负责制,配置合理数量、合理知识结构及综合素质过硬的专职内审人员,提供系统性长期性的后续教育和培训机会,使得内审人员的能力和资质与内审工作的要求相匹配。利用高校特有的学术优势,建设“研究式”内部审计组织,可以使审计人员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审计,以先进的技术实施审计,以专家型的审计队伍创新审计,理论研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形成良性循环。

2.高校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要确立“质量至上”的理念。针对高校机构运行特点,合理选择内部审计增值点,加强贯穿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完结阶段的质量控制。在审计准备阶段,要加强对审计项目立项和审计计划编制的质量控制。要建立和执行审计立项相关制度,围绕高校中心工作,提高审计立项的科学性,可行性、合理性和针对性;成立可胜任的审计小组;备足审前功课,抓住关键节点,编制操作性强的审计实施方案;明确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和审计内容,细化审计步骤,合理组织、分配审计资源。在审计实施阶段,要加强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复核的质量控制。善于解剖易麻雀,坚持查深查透,灵活应用观察、询问、函证、监盘、审核、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收集和整理充分有效的证据,适时做好延伸审计、追踪审计,并设置审核环节,落实审计承诺制度,在此基础上形成客观的审计评判;要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的格式和内容,建立多级审查机制。在审计完结阶段,要加强审计报告、审计档案管理的质量控制。可出具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在相关范围内限期征求意见,正式的审计报告要求事实清楚、重点突出、证据充分、表述完整、评价客观、定性准确,审计建议切实可行;确保审计信息资料归档的及时性、完整性、延续性,为日常工作提供档案保障;要加强后续审计,切实抓好审计意见书的整改落实,提升审计结果运用水平,确保审计价值的最大化。

四、内部审计工作向广度深度拓展

高校内部审计为学校提供增值服务,这种增值型价值可分为批判型、建设型和防护型三种形式。在各种审计形态中,财务收支审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侧重于批判型,内部控制审计则侧重于建设型和防护型。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设置上不能仅仅考虑就事论事式的财务审计或专项审计,要强调制度层面的干预,将制度的完善视为起点,也视为归宿。同时也要从“物本审计”延伸到“人本审计”,将审计内容和着力点从货币财产收支等物性的标准转移到人及其经济行为的合规性、经济性、效益性以及其行为产生的经济价值。高校内部审计价值最大化的路径之一便是拓展其广度和深度。

1.加强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面推进高校领导干部、学院二级单位(部门)、下属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关注领导干部“一观三化一廉”即决策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权力运行的公开化、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操作行为规范化以及个人廉洁自律。实务操作中,紧紧地围绕内部管理领导干部岗位职责,检查单位(部门)的预算执行、国有资产采购和管理、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等情况,关注领导干部有关目标责任完成、重要经济事项决策及个人廉洁自律情况。加大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建立和推行离任经济事项交接实施办法,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2.加强高校基建工程重点领域的审计。高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大对基建工程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对建设工程项目从立项、竣工到交付使用各阶段经济管理活动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评价。着力做好重点环节的跟踪审计,加大工程量清单审核力度,促进在源头上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整合审计资源,适当依托社会审计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的经验,对受托中介机构审计质量进行评价,努力提高基建工程审计质量。

3.拓展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高校设有多个职能部门和学院,以及各个经济实体,可说是一个社会的缩影,高校内审部门要为各个组织提供监督、签证、咨询、评价等增值服务,必须实行借助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的方式,掌握被审计对象的信息,为做好审计项目打好基础。专项审计调查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时效性高,代表性突出,因此确立专项审计项目必须遵循高校内审项目立项制度,关注学校师生关心的热点、高校管理工作的难点、学校发展的关键点等方面,比如各类学生活动专项经费审计调查、科研经费审计调查、学科建设经费审计调查、实验室建设经费审计调查、研究生培养经费审计调查、对外投资审计调查等。

4.着力抓好审计整改落实。高校内部审计开展的每一项审计,都要通过边审边改、下发审计整改通知、典型问题通报、审计整改跟踪检查回访等方式,确保审计发现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全部整改到位。努力做到审出一个问题,完善一项制度,堵塞一个漏洞。尽量避免做无用工,对反复出现、屡审屡犯的问题,切实地将任务分解到位。

5.探索构建信息系统审计。探索搭建高校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对于资料管理、功能应用、系统设置等进行合理的功能设计与功能组合,建设在审计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审计项目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和加强审计工作自身监管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管理,以达到“整合审计信息资源、夯实审计结论,加强审计质量监督、促进审计管理,实现审计工作规范、推动方法创新,提升审计业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拓宽审计范围领域、实现过程监督,保障审计成果利用,加强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相关部门利用好网络资源,搭建畅通有效的信息资源收集方式和渠道,让信息资源得到充实、完善和丰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整合。

五、有效管理审计冲突

审计主体和客体之间目标冲突的客观存在,是横亘在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之间的鸿沟。高校内部审计管理要在强调审计监督职能的同时,更重视服务、咨询职能,构建和谐审计环境。首先是要转变观念,从过去单一的监督审计,向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审计过度;加强审计双方的互动沟通,可采用“参与式审计”,与被审单位开展座谈、反馈会、审计联席会等形式,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商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要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在沟通的基础上,注重平衡报告审计结果,不仅要将审计查出的问题客观公正地陈述在审计报告中,也要对合规合理效益性审计事实做出正面评价;要建设审计人员兼容心理,要学会换位思考,分析被审计部门的主观动机,注重合作性人际关系的建立,避免审计工作陷入人际困境,创建和谐审计环境,这是实现内部审计价值最大化的人文条件。

六、构建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

第11篇

关键词:工程环境,企业现状,发展趋势,保障,方法

 

1.建设工程环境

我国的工程监理在国际上属于工程咨询的范畴。国家自2001年12月正式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的监理同行意识到在许多方面与国外先进的咨询公司相比均存在着一定差距,现已有先进的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在我国登陆,国内的监理行业更多的是面对挑战和思考如何走出去的课题。另外,由于建设工程项目的一些不规范行为导致工程监理企业长期处在被动和夹缝中生存,比如:监理单位在建设项目开工后才被招标进场、监理招标合同限制额较低(增大经营成本)、过大地强调监理单位的投标报价、过细地对监理项目合同进行分解、监理费不能按时支付、监理人员实际的权责不一致、坚持程序和原则的监理人员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压力等等。面对现状,我们必须思考怎样才能既缩短与国际咨询公司之间的差距,又能满足建设项目对监理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要求,以提升我们的市场竞争力。

2.我国建设工程监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008年度参加统计的全国建设工程监理企业有6080家,与上年相比增长0.61﹪。其中,综合资质企业17家;甲级企业1695家,增长16.15﹪;乙级企业2221家,增长5.61﹪;丙级企业2146家,下降12.98﹪;事务所资质1家。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甲级企业增长速度最快,约占国内建设工程监理企业总数的38﹪,综合资质企业约占国内建设工程监理企业总数的0.3﹪。非常明显,面对现在的建筑市场,高水平的服务是极其有限的,所以,在国家新一轮经济政策的带动下,对监理企业发展无疑是一次绝佳的机遇,借助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展开必然是监理企业的发展趋势。

3.现阶段监理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3.1监理业务开展不规范

个别监理企业存在着转包监理业务、挂靠监理资质的现象,造成监理人员队伍不稳定或与实际监理资质不相符;监理素质低下导致人员权威性差,监理工作不好开展;监理单位之间低价竞标,致使人员、设备和一些检测手段无法落实,更有甚者,在中标后,几个人临时组成项目监理部,确有召之即来之功,而无来则能战之效,更不能充分发挥工程监理的作用;个别监理人员更是利用工作便利向承包单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而忘记了监理的服务职能。

3.2监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缺乏实际业务经验

由于监理企业对项目的服务周期较长,收取的服务费用较低,难以在业内建立完整的、高水平的监理人员队伍。在监理队伍中的部分人员,或缺乏系统的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或缺乏合同管理和全方位控制的能力;或专业知识不足,缺乏实际业务经验;或没有从事监理工作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积极性,不进行理论学习和经验积累,素质无法得到提高。即便遇到有事业心、责任心和积极性,全身心的想把监理工作做好,但由于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方法与实际工作需要不匹配,也只能望洋兴叹!

3.3监理工作不到位、监理责任不落实

部分总监理工程师兼任很多项目的总监,有的工程项目空挂人员名字,只见其名,不见其人,从现场工程资料中发现,没有总监理工程师的工作痕迹。有的监理单位没有严明的工作纪律和严谨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没有规定或落实各级监理人员的责任,导致一些监理人员该进行检查时不检查或检查不到位,该旁站监理时不按程序坚持旁站,甚至不审查报验资料就签字等现象,最终造成在工程进度、质量、投资等方面出现了失控状态。

3.4监理资料管理混乱

监理资料是各监理企业对建设工程实施监理工作的证明性文件,是根据相关依据开展工作的记录,是每一建设工程备案的要素之一,是监理企业业绩的载体,做好资料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许多项目监理部监理资料编制整理不规范、不齐全、归档凌乱,企业对项目监理部设置不规范,缺少与建设工程相对应的工具书,监理资料未建立收发文登记制度,资料格式不统一等情况。

4.1创建学习型监理组织及项目监理部的内部和外部保障及学习方法

4.1企业内部决策层的自身管理

针对个别监理企业存在着转包监理业务、挂靠监理资质的现象,从内部环境说,就要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监理企业决策层必须高度重视转包监理业务、挂靠监理资质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若都拒绝挂靠监理资质、转包监理业务,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模式,坚持使用本企业自己储备的人才,加大对项目监理机构的管理,对规范监理市场,稳定监理人员队伍,提高监理服务质量等方面就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4.2主管部门对监理行业的管理

从外部环境说,监理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机构在审批成立监理单位时应严格把关,在整顿监理行业秩序时应加大管理力度,必要时应将对各监理企业的检查结果纳入年审控制条件,加强市场准入制度的管理,并对违规企业进行经济处罚,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

4.3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监理人员业务工作的支持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五十七条规定:施工单位拒绝按照监理单位的要求进行整改或者停止施工的,监理单位应及时将情况向当地建设主管部门或工程项目的行业主管部门报告。就这个问题往往让监理人员左右为难,安全管理无小事,不报告害怕出事后承担本不该由自己承担的责任,报告了又怕被说成为大惊小怪、推卸责任及踢皮球。所以,监理人员在开展业务时能得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是他们热爱监理行业和对监理工作充满信心的必要条件,也是监理行业可以健康发展的主要支撑。

4.4持续开展创建学习型监理组织、学习型项目监理部的活动

监理行业是一个综合技术管理行业,要求监理人员具备较强的各种专业技术知识,有熟练掌握现行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强制性条文标准的能力,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管理水平。因此,监理企业本身要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企业应成立创建学习型监理组织及监理部活动的领导小组,制定学习计划、学习方法,科学地对监理人员组织培训、学习、考核,组织企业员工对优秀的监理企业或优秀的项目监理部进行参观、学习,鼓励公司人员加强自身技能学习。在月、季末对人员进行考评并纳入年终个人考核条件,使监理人员清楚地知道行业的现状特点、未来的发展需要和自己的准确定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完善个人的综合素质,使之更好地开展监理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学习型监理组织及项目监理部的创建活动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监理企业领导带头组织监理部长期坚持、不断积累,每周或每月学习一次,每次有主题,学习有成效。学习内容可以为招标投标文件、合同文件、施工图纸、技术规范、质检规范、验收规范,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工程预决算、文件资料管理、施工经验、施工技术、监理业务和管理经验的交流、职业道德及爱岗敬业等等,把学习过程深入到具体的日常工作中去。现举例以《监理日志》为学习主题进行一次学习:组织公司各监理部主要人员将某月的监理日志带到公司进行交流,请各监理部人员交叉阅读《监理日志》,对《监理日志》书写的工整性;记录的完整性、全面性、真实性、可追溯性;跟踪检查的闭合性进行分析、评比,在评比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同样,对《监理工程师通知单》、《旁站记录》、《监理月报》等均可按这样的方法进行学习。

另外,加大监理组织内部的学习宣传、动员活动,要求监理部每月度有学习记录、学习心得,每年度有,每半年公司就相应的学习内容组织考试一次,同时创建学习型监理部的样板项目,组织其他监理部人员到现场观摩学习,采取多种方法、手段、形式组织学习,使学习过程既生动、活泼、直接、有效又能在一定时间内得以提高监理人员各方面的水平、意识和能力,从而让整个监理行业更加焕发勃勃生机。

5.结束语:

当前国内的监理企业向国际化咨询公司发展是大势所趋,监理企业需要通过产教结合、产学互助的方式,逐步发展为具有综合素质的大型咨询公司,创建“学习型监理组织、学习型项目监理部”即为切实可行的途径。。在紧迫的局势面前,只有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监理企业的政策水平、业务水平、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水平。。同时也只有要求全体从业人员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达到增强监理企业的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只有这样,国内的监理企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中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和更光明的发展道路。

第12篇

1.从学生角度

首先要明确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与科技竞赛的目的是通过不断的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及相互协作使自身具备良好的工程实际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及职业素养,进而在毕业求职时脱颖而出找到心仪的工作。其次要注重基础。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很稳固的地基就无法建起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大厦。现在我们往往过于功利,总想着为了尽快在参加比赛时获奖只学对比赛有用的知识;殊不知其实这是在舍本逐末,在比赛中获奖是可以让我们风光一时,但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很有可能我们的成功只是昙花一现,最终无法在激烈的职业生涯竞争中站稳脚跟。再次要持之以恒。知识的积累是遵循着循序渐进原则的,我们不可能一口气吃成个胖子也同样不可能学习很短一段时间就精通某项技能。坚持,在没取得成果之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痛苦的。很多学生在刚参加创新活动之初热情高涨,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技术上的或者是非技术上的困难,有些学生缺乏克服苦难的勇气与决心,在困难面前选择了退却,最终放弃了当初的目标。这些学生相当于没有上战场,而是被淘汰在训练场上的新兵。还有一部分学生参加了一些比赛而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很快意志消沉,其实他们没有正确树立参加比赛的最终目标,另外从事技术方面的实践活动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这样才能取得真正有价值的成果。最后切忌在准备比赛题目时闭门造车。我们的作品最终面对的是用户及评委,我们一定要学会从用户及评委的角度思考问题,用户及评委最终认可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2.从指导教师角度

(1)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作为指导教师,有责任发现和培养人才。最为团队领导,要善于营造舞台和空间。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有自己的舞台,你可以根据学生个人能力的不同,为其打造不同的舞台和空间,让他们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力,都有机会展示自己。

(2)培养团队精神和团队文化作为团队的领导者,你必须塑造自己团队的精神和文化,而且精神和文化是可以传承的。如果在一个团队中留下优秀的精神和文化,你一定是一个合格的指导教师。同时指导教师作为团队领导,要避免破坏团队精神的事情发生,并从自身做起。

(3)强化知识共享。建立一个服务器,要求所有同学将各个阶段掌握的模块知识都整理好存储到服务器。实验室同学可以相互借鉴,提高学习效率。

(4)给学生灌输工程化思想,强调文档资料的重要性。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也同样都会面临毕业,所以创新实验室里的学生也是流动性很强的,如果不做好作品及资料的积累,那就成了熊瞎子掰苞米了。我们应该将软件工程思想引入到硬件开发中来,从事电子产品及单片机开发的人不妨认真读读《软件工程》这本书。

(5)注重培训。对于提高能力来说,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培训了。每个团队根据自身技术要求和技术趋势,每周举行一次培训,培训老师可以从外部聘请,也可以内部人员轮流担任。

3.从学校角度

(1)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把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使之成为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内容,通过参与科技传新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积极宣传科技创新活动和树立典型人物及事例,使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人心;通过召开表彰大会、举办优秀论文报告会、展示会等活动,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和辐射功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达到我院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例如:大一开始就应该引导学生进入实验室学习,因为大部分大一学生都是怀着梦想来到大学,都希望毕业后能学到一身本领。刚开始就让他们实践,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个别工科专业可以试探性地把晚自习时间变为科技创新活动时间。

(2)健全和完善学校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对课上学习内容的验证、巩固、拓展和提高,具体体现了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技能、实践技能、创新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在课外得到锻炼的过程和所取得的成绩标志着学生的发展与进步,而这些成绩取得是需要得到学校支持和认可的。为了鼓励学生更多更好地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学校则必须从实际出发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科学的评价机制。例如,课外创新活动取代相关选修课并对参与过程和结果进行合理评价以学分的形式认定下来、直接将创新过程或相关题目作为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在评优评奖、就业推荐过程中给予政策倾斜等。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应成立相应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部门,由学院统一规划各部门,系部具体落实的齐抓共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体系,指导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此外,还应设立由专家组成的科技成果评审机构,有利于扩大活动的影响面,增加大学生的参与面。再次,要建立创新激励机制,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为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活动,可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将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纳入工作量计算,并制定相应奖励办法,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计算相应学分,科技创新活动成绩与综合素质测评挂钩,纳入优秀学生的推荐与评定,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放在工作的一个重点上,切实从制度上为科技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培养一批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占主导地位。要培养一批为教育事业甘于奉献、具有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教师,减少教师的日常工作量,使教师有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更新知识结构,研究教学方法,提高创新性教学水平,更好的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对那些付出多、贡献大、成果丰硕的指导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奖、进修深造等多方面要给予政策倾斜。

(4)建立高效运行并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实验室首先明确创新实验室与常规实验室同等甚至更高的地位。我们很多高校尤其民办高校并没有将各创新实验室纳入到学校的正规实验室的编制,绝大多数创新实验室都已小作坊形式存在,指导教师基本都为兼职,学校没有规范化的资金投入方案。正所谓“名不正言不顺”,以上种种情况严重制约了创新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能够实现创新实验室由“游击队”向“正规军”过渡,高校需要在制度上明确创新实验室的地位。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