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

时间:2022-11-09 08:41: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质量控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质量控制

第1篇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质量控制;控制优化

中图分类号:F014.1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质量对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是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一个标志。质量是一项综合的指标,受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多种因素影响,是企业各项工作的结合的反映。航空发动机被喻为飞机的“心脏”,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飞机的飞行性能、可靠性及经济性。航空发动机研制周期长,技术难度大,耗费资金多,因此,航空产品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件航空发动机产品的好坏,直接与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有关。本论文通过在对质量控制现状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质量控制优化设计方案,促使质量处于受控状态,促进产品质量水平的再提高。

2现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分析

2.1存在问题分析

(1)过程质量控制文件如生产过程、产品标识、统计技术应用、产品监视和测量以及不合格品等的控制文件编制不够全。

(2)对于生产过程控制没有详细的控制程序,如缺少作业更改以及准备的验证程序。

(3)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点控制程序不健全,“质量控制点”设置不全。

(4)设备管理没有从采购申请、检验、维护性保养等详细程序。

(5)对于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定期确认制度已经形成文件,特别是国家规定的强制检验的计量器具,但是依然有一些特检设备还没有建立定检制度。

2.2影响质量因素分析

(1)工艺和设备对质量的影响

工艺是对质量产生影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工艺方面对质量产生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工艺制定的不合理,没有将设计文件完全转化为工艺文件,生产工序有问题等。例如,焊接材料的预热温度的高低、保温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到材料的烘干效果。焊接工艺参数制定的是否合理,会影响到零件的焊接质量。热处理温度的高低,会影响到材料表面的硬度等。在生产中,工艺人员往往采用以前的工艺或在此基础上稍加修改,而实际生产中,每种型号发动机情况都有差异,材料也有所不同,工艺人员如果不了解实际情况,制定出的工艺也就不一定适合生产,所以,在制定连产工艺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生产工艺。工艺参数是否合理,对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2)人员和环境对质量的影响

①质量意识薄弱。没有形成全员重视质量的氛围,首先,领导的质量意识不强,不能正确处理好质量与生产的关系,对现场管理不够重视,抓质量只停留在口头或文件上,常常因为追求产品产量和生产进度而忽视了对质量的要求。

②技能水平低。随着一些老工人的退休,操作者中有很多新招聘来的人员,他现场生产经验不足,而原来老员工的知识积累还没有形成知识资产留存下来,所以,员工更新越快,产品质量受影响的可能性就越大。

3质量优化控制方法探讨

3.1质量改进的方法

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点是实现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各种办法,包括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和进行认证,归根结底是要建立起一套持续改进的机制,使自己能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增强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从而持续地获得顾客的信任,保证自身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针对公司在生产准备过程、质量控制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从七个方面进行方案的改进设计。

(1)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改进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流程;

(2)针对过程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不到位以及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点控制程序不健全的问题,对重要的控制参数和产品特性影响因素进行评估,为下一步文件化程序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3)针对过程质量控制文件编制不够全面的问题,以第三部分的分析为依据,增加和优化目前的文件化控制程序,使操作程序能够符合标准要求而且更有合理性和符合性;

(4)利用目前先进的质量控制技术,利用生产过程统计质量控制技术,从而提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优化方案;

(5)针对领导及员工对质量问题重视不够的情况,深入推进全面质量管理。

(6)做到防检结合,以防为主,并从全过程各环节致力于质量的提高与受控,从而树立“下道工序就是用户”,“努力为下道工序服务”的思想,检查上工序,做好本工序,服务下工序。

3.2质量控制措施

在生产过程中,为确保产品质量,生产者要对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全面质量监督、检查和控制。文件、报表的审核是对航空发动机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与控制的重要途径,是检验零件的质量是否符合质量管理要求的重要途径。现场检查监督的内容要根据规范要求进行自检,填写《质量检验记录卡》,然后,将自检合格的产品和《质量检验记录卡》一起转入下道工序,下道工序的生产者接到产品后,应根据规范要求,立即对产品进行检验,确认产品合格后,方可进行生产,否则,返回上道工序。

为此,设计改进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措施如下:

(1)生产前的检查。主要检查生产前准备工作的质量,能否保证零部件的正常规范化生产。

(2)生产工序中的跟踪监督、检查、控制。主要检查、监督在生产工序中人员的技能情况。

(3)生产设备、材料、生产工艺、操作方法及生产现场环境等是否处于良好状态,是否符合保证产品质量的要求,及开工要求,若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并加以控制。

(4)对于重要的和对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应采用特殊方法加以控制,确保使用材料及工艺的准确无误。

(5)产品交接时,各工序之间要进行自检和互检,无质量异议方可转入下道工序,并签署交接单。

(6)产品因质量问题或其它原因停工,在复工前,应由有关部门检查认可,下达复工指令,方可继续开工。

结语

本文通过对航空企业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进行总结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影响质量因素的控制方法,对生产过程加以控制,并对质量控制的改进方法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谢家驹.全面优质管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第2篇

摘要外墙保温及隔热面层裂缝产生原因,控制方法及其措施关键词外墙外保温隔热体系 构造设计 裂缝 措施

一、前 言

外墙外保温技术由界面层、保温层、抗裂防护层和饰面层组成。外墙外保温是将保温隔热体系置于外墙外侧,形成一个封闭的保温外壳,有效阻断冷(热)桥,使建筑物达到保温的效果。由于保温体系的存在,建筑物所受温差作用大幅度下降,不仅有利于结构寿命的延长更节约了能源消耗。 2000年以后,外墙保温在我国受到越来越广泛的欢迎和使用,如在我国北方约有95%的新建墙体采取了保温,另有50%的旧墙体改造了外墙外保温体系。 已较成熟并得到推荐的外墙外保温体系有:聚苯板薄抹面外墙外保温体系,胶粉聚苯颗粒保温隔热浆料外墙外保温体系,现浇混凝土复合无网聚苯板外墙外保温体系,现浇混凝土复合聚苯板钢丝网架板外墙外保温体系,机械固定聚苯板网架板外墙外保温体系。另外,岩棉、聚氨酯、挤塑聚苯板外墙外保温体系也得到开发和应用。 二、外墙外保温裂缝产生的原因 由于外墙外保温被置于外墙外侧,直接承受来自自然界的各种因素影响,其裂缝的产生就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裂缝的产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产生渗透、保温功能效果下降等现象。 形成外墙外保温体系外保护层开裂的原因主要有: 1、温度、干缩及冻融破坏。温度变化时,材料和构件出现变形,如果变形受到约束,就会产生温度应力。当温度应力大于墙体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出现开裂。 2、设计不合理,如外饰面涂料选用平涂方法,而不选用复层涂料或砂壁状涂料;分割缝和变形缝的设置和结果设计不合理。 3、施工质量差,如网格布铺设位置不适当等。 4、外力如地基沉降不均匀引起的墙体变形、错位、造成墙体开裂。 5、由风压、地震力等引起的机械破坏。 6、聚苯板养护时间不足,收缩过大。 7、构成外保护层的各层材料自身的柔性不匹配、相容性差。 8、在保温体系与未做保温的建筑结构部位的交接处(如阳台、雨罩、女儿墙、屋顶装饰造型等),两种体系的材料性能相差较大,温度变化使它们在界面之间产生缝隙。 9、薄抹面层聚合物砂浆厚度过厚,因其横向拉应力超过玻纤网格布抗拉强度而导致抹面层开裂。 三、外墙外保温裂缝产生控制措施 1、采用“逐层渐变、柔性抗裂、以抗为辅、以放为主”的技术路线 。外墙外保温体系的各构造层外层的柔性应高于内层,逐层渐变。如各构造层变形量设计可采用:基层混凝土0.02%(温差20℃),保温隔热层0.1%―0.3%,抗裂保护层5%―7%,柔性腻子10%―15%。 2、有关材料的选择 2.1 保温材料的选择 保温材料的选用应依各构造层之间导热系数渐变的原则,能够缓解热量在抗裂层的积聚,使体系受温度骤然变化产生的热负荷和应力得到较快释放,提高抗裂层的耐久性。

2.2 增强网格布的选择 玻纤网格布作为抗裂保护层的关键增强材料一,一方面它能有效的增加保护层的拉伸强度,另一方面能有效分散应力,从而形成抗裂作用。由于保温层的外保护抗裂砂浆为碱性,玻纤网格布的长期耐碱性对抗裂缝就具有了决定性的意义。从耐久性上分析,高耐碱纤维网格布要比无碱(或中碱)网格布的耐久性好得多,因此在选择增强网时,应使用高耐碱的网格布。 2.3 保护层材料的选择 保护层必须采用专用的抗裂砂浆并辅以合理的增强网,并在砂浆中加入适量的纤维,抗裂砂浆的压折比小于3。如外饰面为面砖,在水泥抗裂砂浆中也可以加入钢丝网片,钢丝网片孔距不宜过小或过大,面砖的短边应至少覆盖在两个以上网孔上,钢丝网应采用防腐好的热镀锌钢丝网。 3、施工质量控制 墙面基层清理干净,重点是清洗油渍、清扫浮灰、墙面松动和清除墙表面凸起物,以保证基层和保温层结合牢固。 对墙体垂直度偏差大者,要进行水泥砂浆找平,且保证找平层粘结牢固,无空鼓、开裂现象。 做好细部及加强部位的处理,保温层收头部位用防水密封胶密封。 保证胶结材料和抗裂砂浆的配比合理、统一。 四、外墙外保温体系裂缝控制技术的一般技术原则 1、外保温体系抗裂优于内保温体系原则;完善的外保温对结构的骨架全面包覆.雨、雪、冻、融、干、湿等对主体墙影响大大减轻。因此,外保温体系对建筑结构的保护、防止裂缝的发生优于内保温体系,更优于内外保温混合做法。 2、 “逐层渐变柔性释放应力”的抗裂技术原则;急剧变化的温差产生的热应力集中发生在外保温的外表面,解决外保温裂缝应遵循使温度应力、变形能量充分释放的原则。采用“逐层渐变,柔性释放应力的抗裂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保温层表面裂缝的产生。 3、普通水泥砂浆不应作为保温体系表面的找平及保护层材料原则:在保温层的表面使用普通水泥砂浆不符合“柔性渐变,逐层释放应力的抗裂技术”路线。用它作为保温层的保护层,极易产生裂缝,厚度愈厚愈严重。 另外还有:尽量选择涂料外饰面外保温体系;应充分考虑各层材料的相容性及匹配性;应充分重视风荷载对外保温的破坏作用等 。五、结论建筑节能保温技术是一个要求极为严格、完善的技术体系,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都必须按要求严格控制。实践证明,保温系统原材料的质量将直接影响该保温系统的施工质量, 只有从设计、材料、施工等多方面多环节同时入手,加强控制,才能从根本上避免问题的出现,充分体现建筑外墙保温的节能性能,大幅度减少能源的消耗量,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

第3篇

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为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而制定和运用的各项政策和程序。控制政策是指基本方针和策略。是采用科学的组织手段和技术方法,使各项审计管理工作和审计业务工作按预定目标和在规定程序中运作,以便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审计工作效率。控制程序是指具体措施和方法,它是驾御、控制审计工作全过程,提高审计质量,确保实现审计目标的重要手段。审计质量控制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分析和反馈等一系列活动。审计质量控制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质量控制,可以降低风险,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使审计工作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

审计质量控制准则是指为了确保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遵守审计准则、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规定,以确保审计质量而制定的行为准则。审计质量控制首先是对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全面控制,其次是对单项审计项目的控制。审计质量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审计质量符合审计准则的要求。

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意义

(1) 质量控制准则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符合独立审汁准则要求的基本规范,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规范审计行为的基本准则。审计质量控制准则在实际审计工作过程中的贯彻执行情况,直接关系到会计师事务所的特定审计项目乃至所有审计工作是否符合独立审计准则以及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

(2) 质量控制准则是每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必须遵循的管理标准。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资产控制、会计控制和业务控制三大块,而业务控制也即质量控制居于核心地位。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干被审计单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而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审计质量的保证程度和审计风险的防范水平。因此,会计师事务所本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与否非常重要。

(3) 贯彻质量控制准则是会计师事务所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质量控制准则是针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工作的基本规范。质量控制准则所提出的各项基本要求,为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我国审计质量控制准则

我国质量控制准则从框架上看,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合理制定和运用两个层次的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一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的全面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使所有审计工作富恶化审计准则的要求;二是各审计项目的审计质量程序,使各审计项目的工作遵照审计准则进行。从内容上看,我国审计质量控制准则主要包括:

·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面质量控制

全面质量控制制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为保证每个审计项目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而制定的控制程序或政策。其主要内容及要点包括:审计的独立客观公正原则,科学的审计项目计划,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完善的审计准则等法律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将全面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以适当的方式通知执行业务的全体人员,以保证所有执业人员准确地理解和掌握。

·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

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面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对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有重大影响。负直接责任的注册会计师应当执行全面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中适用于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程序。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的内容及要点主要包括:审计方案的制定,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的审查,项目复核,监督与考核等控制程序。

质量控制准则与独立审计准则的关系

·质量控制准则与独立审计准则的联系

1、两者的目的相同。两种准则的目的均在于保证审计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合理运用质量控制准则的目的,在于使所有审计工作均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特定审计项目的审计工作遵循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建立和执行质量控制准则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审计准则的落实,真正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这两套准则只是作用方式的不同,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2、两者都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组成部分。为了确保审计的质量,注册会计师职业界制定了一套多层次的职业规范体系。该规范体系包括独立审计准则、质量控制准则、职业道德准则、职业后续教育准则。因此,独立审计准则与质量控制准则同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质量控制准则与独立审计准则的区别

(1)两者的内容不同。质量控制准则围绕质量控制,包括了各项质量控制工作应达到的要求;独立审计准则规定了与审计工作相关的注册会计师职业胜任能力和审计过程及报告质量的要求。

第4篇

关键词:血液;检验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33-01

各种检验质量的控制均分为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从而达到对整个检验质量控制的目的,血液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证血液检验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在整个检验过程中容易被忽略的环节[1]。随着检验设备精密度的不断提高,检验中的质量已得到了可靠的保证,因此,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对ALT,和血液传染病的检测,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检测的关键。笔者现就血站血液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要点及存在的问题与采取的措施分析如下:

1 血液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受检患者:若在受检者进餐后立即进行血液采样,则其血浆的脂肪、蛋白质、糖类等指标都将有所提高。若其食物中包括动物血液,更可能引起粪隐血假阳性。受检患者于血液采样前的运动情况也对诸多检验项目的测定结果有着影响,如部分受检患者由于运动,使得其血糖、乳酸、丙氨酸等含量升高;以及与肌肉有关的血清酶,如CK、LDH、AST等在运动后的测定结果也都会有所提升。

1.2 仪器标本分析:采用瑞士造FAME24/20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仪器配备15个控温孵育槽,5个常温孵育槽,2个洗板单元-1、2,3个试剂分配单元-1、2和终止);FAME 16/20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配备15个控温孵育槽,5个常温孵育槽,1个洗板单元-1,2个试剂分配单元-1和终受检患者的可能对血液循环造成影响。从而由于的差异造成受检者组织间液及血浆而平衡的改变,进而会较为明显地改变受检者细胞成分及大分子物质。例如,部分患者在由卧位改为站位后的一段时间内,血浆白蛋白、总蛋白、酶、钙、胆红素、胆同醇和甘油三酯等浓度会出现升高的状况。从而影响了样本质量。

其次,压迫时间过长会造成生化检验失效。据统计,止血带压迫3分钟和1分钟相比,血清总蛋白、铁、甘油三酯、胆固醇、AST、胆红素分别增加4.7%、6.8%、4.9%、5.0%、9.2%和8.3%,而血清钾则下降6.1%[3]。受检者的溶血标本也会影响检验结果。若血清/血浆浓度较待测物细胞内浓度低,在使用草酸钾、氟化钠以及淀粉酶、转氨酶、磷酸酶等抗凝剂时,由于其会与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从而使得检测结果是真。结果会造成严重影响。

1.3 标本运送:由于在运输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过多,例如温度、污染等情况的存在,造成检测结果失效的事件也经常发生。

2 血液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要点

2.1 多次采样及时送检:为了有效防止患者因运动、饮食以及机体本身的周期性波动造成的血液成分差异,应多次采样,每次检测最好在一天的同一时间进行。在血液样本采样后,应立即送检血氨、血沉、血气分析、酸性、磷酸酶、乳酸等常规项目。

2.2 防止过度空腹:通常,在进行血液生化检验前会病人晚餐后禁食,至次日晨采血,空腹时间约12-14小时。然而一旦空腹时间超过24个小时,某些检验会有异常结果。例如血清胆红素可因空腹48h而增加240%;血糖可因空腹过长而减少为低血糖;血脂空腹过度,甘油三酯、甘油、游离脂肪酸反有增加,而胆固醇无明显改变。因此并非空腹时间越长越好。

2.3 注意抗凝剂的使用:因抗凝剂种类繁多,抗凝原理各异,所以应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选择适当的抗凝剂,否则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3 血液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改进措施

应在受检者晨起及空腹状态下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工作,且受检空腹时间应控制在12 h左右。受检者不应在采血前进行剧烈运动,应保持平静的状态[4]。采血时,不要挤压皮肤,要使血液自然流出。应对采集好的标本进行标记,立刻送检,尽量避免标本在转移过程中受到强力振荡而造成标本溶血。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抗-HIV、抗-TP等存在灵敏度高,干扰因素多为问题,因此在血液标本不断增多的特殊情况下,尤其应重视检验样本的质量,严格控制检测质量。考虑一是控制AT+2加样速度和FAME运行启动时间,确保ELISA自动化检验的质量,控制原则是酶标板的加样速度既不能赶不上FAME的进板需要,加样结束的酶标板也不能等待很长时间才能在FAME中进板;二是及时测定显色酶标版,严格依照要求控制显色温度和时间,杜绝出现因吸光度起伏影响到检测结果现象发生;三是严格控制实验室内质量,一般发生室内质量失控现象,因将失控般重做应查找原因,确保所递报告的准确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临床对于血液检验的要求越来越高。检验人员及机构在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基础上,还应建立一整套健全可靠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检验医学在临床中的作用,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石凌波.检验医学分析前质量控制.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0

[2] Nathan PJ,Jayaselan AS.modulation of plasmanela to ninconcentrations by changes in posture[J].Pineal Res,1998,24:219-223

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房屋质量;控制施工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为实现项目投资、进度、质量目标而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工作,内容是研究如何高效益地实现项目目标。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管理的因素众多,主要是施工进度、施工成本和施工质量,包括人、机械、材料、方法和环境等五大方面。本文重点探索房屋建筑企业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着眼于材料和人、施工方案、工序质量控制,工程质量预控。

1.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建筑质量问题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如何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是每一位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方方面面。房屋施工的质量问题是影响建筑物外观及使用功能的主要因素,与人民的生命及国家的财产安全休戚相关,直接决定着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在业内的信誉度。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领一席之地,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因为惟有提高施工质量才能提高竞争力。要确保产品质量能满足顾客、法律、规范等方面的要求(如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等),质量控制是必要的手段。由此可见,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工程质量控制工作任重而道远

2.从影响房屋质量的因素进行质量控制

2.1材料是质量的保障

材料使用是否合理,产品和材质检验是否合格、使用是否得当是质量问题出现的一方面。那么在材料的选用及使用过程中,该如何避免不合格材料、不合理材料运用到工程上来呢?笔者认为至少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施控制:首先,在决策或设计阶段,就应该考虑避免使用不合理的材料;其次,在项目实施或施工过程当中作为工程的管理者、监督者,我们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严格材料的三检、材料的进出场及材料的抽样检验,对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检验报告、合格证认真检验其是否符合设计及国家标准、规范要求,杜绝不合格或者不合理的材料使用在工程上,从而达到工程质量的目的。

2.2注意施工机械及测量仪器的安全、规范操作

施工机械是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必须的物质保证。如:塔吊、搅拌机、人货梯等,要保证施工机械的安全使用,就必须对现场的施工机械进行有计划的维修、保养,按规定天天对使用的机械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因为只有施工机械的安全使用,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应制订相应的操作规程、维护管理制度,对各种施工机械定人定岗,专人管理,保证施工机械的正常安全使用。测量设备是保证产品形成的重要工具。水平仪、经纬仪、传站仪、磅秤、尺子等要按国家规定的鉴定周期及时鉴定,及时掌握设备的精度和准确性。

2.3环境及人为因素

人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项目建设的实施者,存在于从工程开始到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各个阶段,贯穿于整个质量的全过程,同时他还决定了其他几个因素。在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对于操作者的素质、业务知识、专业技能等应严格考核。尤其是在工程施工过程当中的质量控制对人的因素进行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加强人的因素的控制、审查专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审查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技术操作水平、特殊作业人员的技术资质,杜绝无证上岗的情况发生。

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指施工现场的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等。如遇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不可预见因素,将影响工程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做施工方案的时候应根据工程特点及现场环境情况,考虑影响工程质量的相关因素,针对不同的环境变化采取有效的预控措施。因为环境因素对工程影响涉及范围广,复杂而多变,因此,要根据工程特点综合分析考虑制定行之有效的预控方案,才能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

3.从施工阶段方面控制工程质量。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形成工程实体,并最终形成工程实体质量的一个过程,是对生产过程中各环节质量进行控制,并完成工程产品的质量检验与控制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过程。那么在形成这个过程当中主要控制好以下几个环节。

3.1在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准备阶段的控制指在各工程对象正式施工活动开始前,对各项准备工作及影响质量的各因素进行控制,这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先决条件。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生产要素配置是施工准备控制的一个方面。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是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而制定编制的质量措施、资源、活动顺序的作业指导性文件,是质量策划的成果文件。一方面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性文件,应从计划、实施到检查、处 理各方面制定具体的质量目标、质量管理及质量保证措施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另一方面组织计划作为一个全局性的文件,编制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项目的实施,所以我们在施工组织计划编制的时候,应综合考虑影响质量因素的五个方面,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出能正确指导工程施工的组织计划文书。

3.2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控制是指对于施工过程中实际投入的生产要素质量及作业技术活动的实施状态和结果所进行的控制。施工过程控制主要包括施工作业技术交底、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中间产品质量控制及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在施工过程控制当中主要选择好质量控制点,事先分析可能造成质量问题的成因,再针对原因制定对策和措施进行预控。选择质量控制的重点部位、重点工序和重点的质量因素作为质量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和预控,这是进行质量控制行之有效的办法。真正要搞好建设工程质量,不仅仅局限于以上的几个方面,应考虑在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当中。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策略是,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其具体措施是:工序交接有检查;质量预控有对策;施工项目有方案、技术措施有交底,图纸会审有记录;配制材料有试验;隐蔽工程有验收;计量器具校正有复核;设计变更有手续;钢筋代换有制度;质量处理有复查;成品保护有措施;质量文件有档案。

3.3在施工后期的质量控制

成品保护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后期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要注意协调好施工主次,避免安装、土建、装饰三方面冲突。对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要在逐一验收后进行封闭保护,实行封锁性施工,按照排定的施工工序实行退出施工法,必要时花费一定的成本,购置保护用品,进行成品保护。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竣工后,施工企业应主动配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部门,会同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依据建筑工程检验评定标准和工程的各项检测资料、试验报告、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的使用说明、合格证等工程技术资料,对工程进行认真严肃、一丝不苟的检查、验收。在工程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建设单位使用。此外,施工企业对交付使用的建筑工程要实行质量保修制度。

4.结语

总之,创造一个保质保量合格的建筑产品是实施质量控制管理的结果,是工程参建单位根据工程的特点,通过工程各建设阶段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才能得以实现的。因此,切实抓好工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是实现最终质量目标的关键,强化各建设阶段的质量控制管理才能确保建筑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检验; 质量控制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3.058

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需要有更高标准的临床检验来满足临床的需要。各级实验室也相继开展了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活动,以保证临床检验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影响因素甚多,所导致的误差占总误差的一半以上。目前,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还未能引起医务人员的关注。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从临床医生申请检验单开始,经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运送到检验科直至分析开始时结束。此过程需要临床医生、护理人员、患者、检验科人员等密切配合、交流和沟通,才能避免因临床症状与检验结果不符时,出现的医护人员与检验科人员相互抱怨、不信任情况。本文就以上相关人员对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说明医护人员和检验科人员既要各尽其职,做好自己的工作,又要密切配合,共同提高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1 临床医生在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中应尽的责任

1.1 临床医生要合理地为患者选择检验项目 临床医生应根据需要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针对性强的检验项目,尽可能使检验结果能发挥其作用,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临床医生应积极与检验科人员沟通,了解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影响因素。

1.2 临床医生应了解检验科的仪器设备和方法 有些医生只关注检验结果,忽略了检验科仪器和方法的敏感度、特异性。在对群体性筛查实验中,应选择敏感度高的检验项目,以提高阳性率,避免漏检;而对于疾病的确诊时,应选用特异性高的检验项目。同时,也应为患者选择快速的检验项目,以免贻误病情。

1.3 临床医生应熟悉生物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生物学因素是不可避免的,医生应熟悉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生物学特征。不同时间段的结果也不一样,例如正常人的白细胞一般下午高于上午,一天内结果可相差2倍。

2 护士在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中应尽的责任

2.1 护理人员应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的理论知识培训 深入了解采集标本的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并告知患者,如饮食可以使血液中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等多种项目升高,运动可以使白细胞、丙氨酸、乳酸等明显升高。

2.2 护理人员应掌握标准化采血技术 护理人员采血应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应尽量避免溶血。静脉采血时应先检查抽血器具连接处是否漏气,否则会因空气进入后产生气泡而引起溶血。在穿刺时止血带捆扎时间不能太长,捆扎时间太长不但会引起某些生化指标的升高或降低,还会引起标本溶血,有学者建议穿刺后见回血立即松开止血带。护理人员要有过硬的抽血技术,避免因血管细,抽血不顺畅引起溶血。穿刺后抗凝血,混匀标本时用力要轻缓,否则会引起溶血。

2.3 护理人员应做好检验标本的保存 由于检验标本一般是集中送检,所以护理人员应掌握检验标本所能放置的温度和时间。护理人员给患者采血一般在早晨6时左右,送到检验科需要好几个小时,所以能冷藏的标本应在冰箱内冷藏。标本冷藏能够使生化标本保存时间延长,还能抑制尿液标本细菌的生长。对于有些标本则禁止冷藏,如EDTA抗凝全血,细菌培养的标本应放室温下保存而不能冷藏。有些标本需防腐,如作尿蛋白定量的标本用麝香草酚防腐,可以保存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和化学成分。

3 运送人员在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中应尽的责任

3.1 目前,多数医院检验标本的运送为护工等专人送检,要求护工人员掌握运送标本时的注意事项,在运送标本时轻拿轻放,用力过猛会使标本溶血。

3.2 护工人员在运送标本时应避免污染,特别是体液标本要用有盖的容器以避免污染。在某些基层医院中,仍是患者家属运送标本或在急诊检验项目中患者家属送标本,由于患者家属缺少运送标本的知识,因此建议标本的运送由专人统一收集运送。

4 检验科及检验科人员在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中应尽的责任

4.1 检验科人员应积极主动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根据临床需要开展能满足临床需要的检验项目,并把本科室所开展的项目介绍、推荐给相关科室,帮助医生选择检验项目,宣传和讲解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知识,必要时向临床提供《检验手册》等方面的资料。

4.2 检验科应该为临床提供合格的采血器具和其他容器,使用信用度高、大厂家生产的器具,保证器具合格、无污染。

4.3 检验科应提高本科室员工的素质,改善实验室环境。检验科应组织科室员工对质量控制知识的培训。同时,实验室的温度和环境,有无磁性的干扰等也很重要。现代高科技、自动化的仪器对温度和环境的要求很高,温度太低或太高都会影响检验结果。灰尘和磁性等也能影响检验结果,例如灰尘和磁性能使血小板计数增高等。

4.4 建立拒收标本制度。检验科人员对于不合格的标本应严格把关并主动和医护人员联系告知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如标本溶血、脂血,抗凝血有凝块,标本量不足或有污染,标本送检时间过长等。

综上所述,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整个质量控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具有影响质量因素的复杂性、质量缺陷的隐蔽性、质量保证工作非检验人员完全可控性、责任难确定性等特点[1],需要全院人员共同努力,密切配合才能提高检验质量,应引起全体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参 考 文 献

第7篇

关键词:血液检验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583-02

血液检验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为许多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尤其是对血液循环系统疾病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而如何提高血液检验的水平,保证其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是检验科人员亟需解决的一大重点问题。本文主要对血液样本的采集及检验等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对血液检验的影响进行分析与研究,现报告如下。

1 检验的质量控制

1.1 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血液标本是否合格,会直接影响血液检验的结果,而标本的正确采集是保证其结果准确性与有效性的基本前提。血液采集往往取静脉穿刺法,而其采血方式又可根据采血管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①抗凝采血管采血。在采血过程中,枸橼酸钠是常用抗凝剂,不仅可以稀释血液与血浆,还可以抑制因子Ⅴ及Ⅷ的降解;②普通血清管采血。管内无任何添加剂。在常规血清生化、血库以及血清学相关检验时,常用此法进行采血。采血完成后,轻轻摇晃,使血液混匀。另外,对于婴幼儿,在血液采集时可考虑毛细血管,若标本检验是用于血气分析,采血位置可取动脉。采集完后应该将血液摇匀。常规的血液样本采集顺序为血培养、血常规管、血沉管与生化管。采集的血量不宜过少或过多,采血动作要迅速,以防血凝,但不能用力抽血,抽血量过大或过快容易损伤细胞组织。采集操作要规范化,注意保护标本容器,重视防污染、防溶血。所有标本要分类标示明确,反复核对信息,以避免标本与化验单、病人资料不符情况的出现。

1.2 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

1.2.1 标本的送检。在送检过程中,要同时保证速度与质量,送检时间过长,血液中细胞含量与形态将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同时送检时如果不注意标本的正确保存,阳光直晒以及雨水淋湿都会使样品杯污染,引起标本误差,甚至不合格。因此,应注意样品的保护,并尽快送检,若无法及时送检,可将其置于4℃冰箱冷藏,以抑制细菌的繁衍,尽可能地延长样品的有效时间。

1.2.2 检验前的标本处理。在检验血液标本前,需反复核对病人的资料信息,确认无误后,对标本进行孵育和离心等必要处理,以提高血检质量。血液分析仪在正式工作前要进行指标校准,并确保仪器中血液样本的份量充足,以减少误差。

1.2.3 血检的加样控制。在对样本予以加样时,要注意交叉污染的预防。为此,加样吸头只能是一次性吸头,若需做血清试验,则要去掉血液标本中的红细胞以及纤维蛋白成分。同时,切勿出现试剂的错加与漏加现象,标本的传递也要合理而有序。

1.2.4 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在血检时,操作务必要规范化,根据标准分配试剂,合理控制洗板次数、浸泡时间、洗涤液体积、读数时间、读数波长和读数方式等。

1.2.5 血检试剂的质量控制。血液检验的试剂必须达到相关规定指标的标准,确认检定合格,同时本院检验科人员也要对试剂进行质量检验,并根据使用说明书上规定的条件加以储存,通常放在冰箱中保存。在使用前,要检查试剂是否在有效期内,取出试纸后,要等一段时间,使其在室温中充分平衡后方可用于检验。此外,还要注意试剂的批号,以免不同批号的同一试剂彼此混用。

1.2.6 血检仪器的质量控制。血检仪器必须三证齐全,并定期进行维修检查,在正式用于血检前,先根据说明书上的操作做试行,确保能够安全运行后,再投入使用。整个仪器操作过程也应严格遵循说明书的标准和要求。

1.3 检验报告的质量控制。血液检验结果报告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血液检验的整体质量,所以,检验结果报告必须正确无误,保证记录的准确性与一致性。报告的登记数据以及原始检验报告的数据都要和电脑数据一样。核对无误后,检验人员签字,再由相关负责人进行复审,最终确定后签字,并妥善保管。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或补救,必要时与相关临床工作人员联系,重新对病人进行抽血采样。

2 质量控制对血检结果的影响

分析血液检验结果不理想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血液采集前,病人未空腹,或用过抗生素,或才进行剧烈运动;②血液标本容量过多或过少;③血液收集管中抗凝剂的使用量太少,只有血液容量与抗凝剂含量比例合适时,样本才能才取得最佳抗凝效果;④血液标本出现溶血。血液容器或采血管未消毒彻底,或样本在检验前出现剧烈震荡,均能破坏血液中的红细胞结构,使标本出现溶血现象,从而使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降低。这些都与标本的质量有关,若控制力度不够,导致上述现象的出现,都会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造成不良影响。

3 讨论

影响血液检验的结果的原因多种多样,贯穿于血液检验的整个过程,病人自身的状况,血液采集的方法,送检过程中的保存和运输,以及检验结果报告的记录都可以对结果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因此,为了有效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必须对其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也予以严格的质量把关。检验人员必须规范化操作,根据标准进行血液的采集与检验,准确详细地对数据进行整理与记录,对结果进行正确的总结报告,尽可能地完善每一步的处理措施,力求准确无误。此外,还需加强对仪器设备、环境卫生等的质量控制,注意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技能,以改善其检验质量。

总之,质量控制对血液检验的影响明显,要提高其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充分体现血检在临床诊断中的诊断意义,必须加强对各方面质量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许秀芹,秦树红,戴翔.临床检验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监控措施[J].社区医学杂志,2011,9(24):36-37

第8篇

【关键词】 质量控制;因素分析;标本采集

检验学科这几年发展十分迅速,新的检验方法与检验仪器不断的涌现,检验项目也日新月异,所以对临床医生的综合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验项目的选择应遵循安全性、有效性、时效性和经济性。不但要求临床医生要主动及时了解检验科新开展的检测项目,更要求检验科的工作人员要经常与临床科室的医生进行沟通,及时向临床医生提供实验室开展检验项目的详细情况,并参加病房查房和会诊,为临床医生提供及时的检验信息和合理的检测项目。

1 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先进仪器的引进,对于各种疾病的检测有不同的检测项目和方法,对于医生来说 检验项目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诊断和疗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检验项目选择要遵循安全性、有效性、时效性和经济性。

2 患者的准备

采集样本前病人按规定准备,是确保分析前质量的重要环节。应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要求病人积极配合。

2.1 运动因素 剧烈运动后,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及转氨酶、肌酸激酶活力将升高,胰岛素和血糖等降低,并可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血管内溶血。因此,采样前病人处于良好的休息状态至关重要。

2.2 饮食因素 许多生化检验项目如肝功、血脂、心肌酶谱、血糖测定都需要空腹采血,一般控制在12~16h最佳,否则将影响结果的真实性。早餐后测定空腹血糖将毫无诊断价值;空腹时间不足,可使胆固醇、甘油三酯结果偏高,而复查后结果正常;空腹时间太长,将使白蛋白、补体、血糖等含量下降。

2.3 药物因素 临床治疗中的大多数药物都将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巴比妥类、胆盐、氯丙嗪等药物可使转氨酶、胆固醇升高;大剂量应用维生素C可使血糖、血脂、肌酐等降低。一些降糖、降脂、降压药物常干扰血中生化成份。若用药治疗中确需检查,应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用药种类和剂量,方便日后回顾或参考。

3 标本的正确采集

正确标本采集过程是保证标本质量的关键环节。标本的采集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应避免干扰因素,应注意采样的最佳时间。注意采血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得超过1min,掌握真空采血的正确方法和顺序避免标本溶血,采集样本后要严格做好查对制度。尿液标本留取时、容器应清洁干净、标本应新鲜,不能混入分泌物等。

4 重视标本的运输和储存

采血完成后,尽快处理、尽快检测,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因为标本储存时,血细胞的代谢活动、蒸发作用和升华作用、化学反应、微生物降解、渗透作用、 光学作用、气体扩散等等,直接影响标本的质量。对自采标本和外送标本,要注意冬季保温、夏季防止高温变质、避免阳光照射等问题。

5 标本的验收及处理储存

检验科收到标本后应立即专人核对,如标本合格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分析,如不能马上分析测定的标本,应按要求将其置于合适温度和环境下保存。对不合格标本应及时和医生取得联系,说明原因并有记录。

6 建立健全分析前质量控制体系

实验室应向临床提供标本采集、运送、保存指南等书面文件,定期开展讲座和培训新工作人员。实验室各专业负责人应加强学术研究,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并进行指导。实验室应建立标本验收制度和标本拒收制度等分析前质量控制的规范化文件,应充分认识分析前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不断研究,总结经验以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

检验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一个容易被忽略却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求我们检验工作人员制定与临床医师积极加强沟通。一个有价值的检验结果需依靠医生、护士、患者、检验者等多方面的密切配合,认真处理好每一个环节,加强临床医师、护士、检验者的不断沟通和积极配合,并对临床检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授课、发资料等,确保检验标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使分析前质量得到保证。

综上所述,全面质量管理是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重要保证。研究表明,检验前阶段所占时间占全部时间的53%。从取得标本到标本送达实验室,检验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一个容易被忽视却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求临床及检验人员对各种影响检验的因素全面系统的了解,要求采血人员操作规范化,完善制度,使用安全性好质量高的采血用品,保护医疗工作者和患者的安全。要多部门支持,职能部门要对此加以重视,参与及协调,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思想认识,找出薄弱环节,及时改进,达到预防和控制检验误差的目的,为临床提供即时、准确和可靠的检验结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标本、高质量的检验和对检验结果的准确评价。

参考文献

[1]阮桂芝.加强生化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一减少医疗事故与纠纷 中国医药指南

[2]吕珏.浅谈医学检验前质量保证.临床检验杂志

[3]蒋秉坤.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

[4]叶应妩、王毓三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东南大学出版社

[5]马斌国.现代临床检验质量保证.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6]陈俊等.抗凝剂比例对凝血检测项目TT的影响.江西医学检验

第9篇

开发利用,征收税费,交易以及城镇规划建设提供测量数据和资料。房产测绘是运用测绘技术手段,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国家房产测量规范和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定,保证房屋用地的公正,客观,准确,更是房地产市场交易的一种的保障,提高和控制房产测绘的质量是现在测绘工作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关键词】房地测绘;商品房;质量;控制

随着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商品房的价格迅速上涨,人们对商品的权属意识也不断在增加,因而客户对商品房建筑面积的准确性也越来越关注。关于房产测绘的管理,我国出台了《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 2000)、《浙江省房屋建筑面积测算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关于房产测绘的准则,同时对于商品房建筑面积的测绘,省建设厅测绘局也出台了相应的补充规定以及地方性技术文件等。国家对房产测绘的具体标准也越来越高,那么如何来控制房产测绘的质量呢,本文就以引起房产测绘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和引起房产测绘的主要因素进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阐述。

1 引起房产测绘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

对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测绘文件和规定,都是大同小异,基本的原则都是一样的,但是有些细节上有出入,那是因为考虑的角度不一样,因此导致了房产测绘计算面积不一。要提高房产测绘的质量控制,首先应该分析引起房产测绘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然后对这些因素采取进一步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房产测绘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包括测绘人员、测绘仪器及资源配备、外业测绘和内业数据处理等,以及技术人员对各类规范文件掌握和理解程度,以下就是对这些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房产测绘人员可以分为内(外)测工作人员,检查质量成果人员,这些人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岗位技术,在工作中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能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权限。

房产测绘仪主要有经纬仪,全站仪,皮尺、手持红外测距仪、GPS接收机、办公室软件、绘图软件等。

外业测绘主要包括外业测绘的准备阶段、外业测绘的作业阶段即外业测绘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即对外业测绘的误差处理,然后按照施工单位的竣工图和设计单位的设计图,绘制出房产测绘的草图,并标注出各个尺寸,将图纸按比例打印出来,提供给外业测绘使用。

外业测绘的数据采集:在进行实地测绘时,测绘人员应该对测绘出来的房屋进行有关数据的采集,外业采集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外部后内部的原则,即先采集房屋(主体)数据,而后采集房屋内部分割数据及房屋附属结构数据。外业实测建筑物物外墙勒角以上的水平尺寸。多层或者高层商品楼除实测尺寸外,还应测量结构有变化的部位的尺寸及顶层尺寸,尤其是有坡屋顶的还要测出不够2.2米层高应缩进的尺寸。商品房内部的房屋开间、进深、内外墙厚度及阳台长宽、房屋高度均为实际测量。

内部数据分析和误差处理:在数据采集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对照实测和测绘草图中标注数据是否一致,检查两者差值是否超出技术误差,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应避免测绘时间过长产生错量、漏量、提高工作效率。数据处理时要统筹兼顾,既要考虑某一层或某一套的数据,还要考虑上下相同楼层(户型)数据的一致性。在房产测绘中,如果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相差不大,相差数据在限差之内,这样就不需要改正,这个属于误差范围内的,如果数据相差超过限差的,那就需要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误差的。

2 引起房产测绘的主要因素进行质量控制措施

房产测绘的质量控制主要依据《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2000)、《浙江省房屋建筑面积测算实施细则》、《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那如何对引起房产测绘的主要因素进行质量控制措施呢?本文就对房产测绘人员、测绘仪器及资源配备、外业测绘和内业数据处理进行质量控制采取措施。

2.1 对房产测绘人员的控制措施:对房产测绘人员应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材料,组织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对于那些检查人员以及其他需要的培训人员,都应进行培训措施的控制。主要培训学习《房产测绘质量管理法规》、《浙江省房屋建筑面积测算实施细则》、《房产测量规范》和有关房产测绘和商品房测绘的一系列文件。

2.2 对房产测绘仪器及资源配备的控制措施:检查房产测绘仪器是否能正常使用,计算机软件及需要的各种物资配置是否合格,是否齐全。还要及时检查房产测绘单位的年检和持证职业情况,更为重要的一点,还应对房产测绘单位质量管理情况进行了解,主要包括对质量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情况和质量运作的有效性、房产测绘技术标准的有效性、房产测绘生产作业流程。

2.3 外业测绘的质量控制措施:对外业测绘的质量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对房产测绘单位的房产测绘要素调查、测量及房屋面积测绘进行质量控制。

2.3.1 对房产测绘要素调查加以控制主要体现在调查房产测绘单位对外业测绘填写的内容是否齐全、正确;还应调查在调查表中的用地范围和房屋权界限的范围是否一致,所用的标注符号是否一致;

2.3.2 对房产测绘要素测量加以控制主要体现在调查房产测绘单位的测量方法是否准确标准、记录和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还应调查误差精度的控制范围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对房屋测绘的精确度要求按《浙江省房屋建筑面积测算实施细则》中各类房屋建筑面积的精度要求来执行。

各类房屋建筑面积的精度要求

房屋建筑面

积的精度等级 中误差 最大误差(限差)

一 0.01×+0.0003×S 0.02×+0.0006×S

二 0.02×+0.001×S 0.04×+0.002×S

三 0.04×+0.003×S 0.08×+0.006×S

注:S为房屋建筑面积,m2

2.3.3 对房屋面积测绘进行质量控制措施:主要体现在对原始房屋面积的数据是否记录规范,填写的内容是否完整,对建筑面积的分摊是否合理有效。具体的建筑面积分摊规则参考《浙江省房屋建筑面积测算实施细则》。

2.4 对内业数据处理进行质量控制措施:对内业数据的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对房产测绘单位成果图的控制,对测绘人员资料整理的控制等。对成果图的尺寸,技术要求,填写的内容和对房产的表达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2.5 特殊情况处理建议: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新型建筑名词不断出现,有些部位认定及设计造型是规范和文件没有涉及的,因此,作业人员有很多异议,比如一部楼梯既有露天又有顶盖、走廊既有有柱部分又有挑出部分、多层地下室坡道面积、筒体部分有入户花园、屋顶风机房有门洞但无门、多功能综合楼认定层比分摊等问题有些比较含糊,期望地方性规范及早出台补充,更好的指导房产测绘工作。

2.6 重点说明的是,所有操作严格按照作业流程,外业数据采集要有多余观测,采用平均值法或加权平均。草图要格式规范清晰、信息全面,在分摊前要确定分摊方案,层次逻辑清楚,做到步步环节有依据,对于规范没有详解有异议的地方要单位会审,做到合情合理又不偏离规范要求。每个项目都要做到“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应有专职的质检人员或机构,上述基本都在单位《质量手册》的可控范围,重在严格执行,一丝不苟,高度的责任心。

总之,从分析引起房产测绘的主要因素和加以采取质量控制措施,能维护房屋权利人的合法利益,形成一套完整的、事实可靠的、保质保量的、房产面积测绘成果。对房产测绘质量加以控制,还能保证商品房健康的销售,推动商品住房的制度的改革和发展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冯静浅、议房产测绘市场化.河北企业.2008年07期

第10篇

关键词:施工监理质量控制 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U415文献标识码: A

一、事前质量控制

事前控制是事中控制的基础,是实现质量控制目标的前提和保障,是工程项目监理部开始进行监理的重点工作。因此,切实做好事前控制工作,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势在必行。

1、搞好图纸会审工作。施工图是工程施工的直接依据,施工测量是建筑产品由设计转为实物的第一道工序,而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物的基本元素,因此,认真搞好图纸会审、测量复核和材料检验是搞好质量事前控制工作的重要技术措施。图纸会审由项目总监协助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先由设计单位介绍设计意图,结构特点,施工要求、技术措施和有关注意事项,然后由施工单位提出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使参加施工的各单位人员思路一致,最大限度的避免施工中出现失误。

2、审查施工方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单位编制的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活动的重要综合性技术文件。总监理工程师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的重点是:总体布置是合理;技术措施是否得当;施工程序安排是否合理;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是否可行。施工组织设计未经监理总监审批,不准开工。通过这一工作,督促施工方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完善,然后检查落实,从而达到事前控制的目的。

3、工程开工前,对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检查承包单位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及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监督,熟悉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针对钢筋、水泥等材料多源头、多渠道的特性,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做到“双控”(即要有质保书、合格证,还要有材料复检报告),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请退出场。监理工程师支持召开由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质监员及有关各工程队组长质量会议,加强质量管理意识,明确在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必须执行“三检”制,且有质监部门专职质监员签字验收。然后经监理人员验收、签字认定,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如果承包单位没有进行“三检”或专职质监员签字,监理人员拒绝验收。另外,监理人员在施工现场采用巡视、平行检查、跟班旁监,随机抽查的方法,待施工单位进行“三检”后再进一步验收,彻底消灭工程中质量问题。

4、高度重视、认真处理设计变更相关事宜。设计变更是工程施工过程中保证设计和施工质量,完善工程设计;是纠正设计错误以及满足现场条件变化而进行的设计修改工作。设计变更一般包括由原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通知单和由施工单位征得由原设计单位同意的设计变更联络单两种。设计变更要尽量提前,最好在开工之前就发现,或在施工之前变更,防止拆除造成的浪费。

二、事中动态控制

事中控制是工程项目监理部进行监理的关键工作。事中控制的主要内容为:质量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真实性、完整性和科学性;设计变更和图纸修改合理性;施工作业的规范性和检查科学性;单元工程、分项、分部工程和各项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合理性;原材料、半成品试验与抽检的科学化;组织质量信息反馈的先进性。事中控制要求严格检查、及时反馈、及时整改,因此,事中控制的时间长,工种多,干扰多,难度大,是监理工作的主体。

1. 隐蔽工程的监理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隐蔽工程是质量隐患的埋藏点,也是最不容易控制的,因其隐蔽性很强,控制起来就难,作为监理控制来讲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过程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都要细致检查和全方位旁站,做到"眼快、嘴快、行动快",及时发现施工中的缺陷,并迅速排除掉,避免工程隐患的出现,对独立的建筑工程或构造物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检测和检查,一旦不合格马上进行返工处理,避免因此而引起巨大的浪费。在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时,首先要求承包单位自检合格,再由专职质检员核定等级并签字,并填写好验收报验单递交监理工程师。然后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现场检查复核原材料保证资料是否齐全,合格证、试验报告是否齐全,对报验部位按照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进行验收。监理工程师发现问题及时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待承包单位处理或返工完后,还要再进行复检,严格检查把关,保证质量。认真检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验收时检查工程是否按图纸、规范、标准进行施工。

2.现场监督是监理监控的重要措施,现场监督主要通过巡视和旁站来完成。监理工程师对工程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都要巡视、旁站、抽样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醒承包商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使质量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以便充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而对于每一次巡视检查的情况都要详细记录在监理日志上,以便以后查找有关工程资料,及时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做出综合评定。

三、事后质量控制

当分项、分部工程或单项工程施工完毕后,监理工程师及时按相应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方法,对所完工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质量控制中最后的补救措施是事后验收。通过事后验收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缺陷或重大质量隐患,通过总监理工程师及时下发工程暂时停工令,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并配合有关单位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将问题处理。从而达到既保证工程质量又不影响工程进度,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产生质量事故或事后问题,要求施工单位提出处理方案,监理工程师审核施工单位的处理方案,严格按照处理的施工方案监督施工单位进行施工。

第11篇

关键词 混凝土;质量控制;技术性质

中图分类号 TU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31-0122-0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加入WTO的带动,建筑结构发展十分迅速,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和科学理论研究都获得了长足发展,使城乡建设面貌焕然一新。而在这些建筑之中,混凝土在结构的安全、可靠度和耐久性方面起绝对的作用,对建筑工程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也就尤其至关重要。

1 混凝土的分类有三种分类方式即表观密度大小、胶凝材料种类和强度等级

1)按表现密度大小分类可以分为重混凝土、普通混凝土、轻混凝土。2)根据胶凝材料的不同,混凝土可以分为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石膏混凝土、水玻璃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等等,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最广、用量最大的是水泥混凝土。3)按强度等级分可分为普通混凝土(混凝土等级在C60以下、其中抗压强度小于30 MPa的混凝土为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抗压强度在30-60 MPa之间的的为中强度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在60-100 MPa 之间的混凝土)、超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在100 MPa 以上的混凝土)。4)按生产和施工方法不同,混凝土可以分为现场现浇混凝土、商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喷射混凝土、碾压混凝土、耐热混凝土和耐酸混凝土等。

2 混凝土的组成

普通混凝土等组成为水泥、砂子、石子和水。砂石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水泥和水形成水泥浆,包裹在沙粒表面并填充沙粒间的空隙而形成水泥砂浆,水泥砂浆又包裹石子,并填充石子间的空隙而形成混

凝土。

混凝土外加剂是指在搅拌过程中掺入的、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其掺量一般不超过胶凝材料的百分之五,他是混凝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说他的总掺量很小,但却能使混凝土在性能上得到很大的改善。外加剂分为活性和非活性两类。掺合料的性质和数量,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变形、水化热、抗渗性和颜色等.常用的混凝土外加剂有减水剂、早强剂、防冻剂、引气剂、缓凝剂、泵送剂等。

3 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

1)和易性。混凝土各组成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而成的尚未凝结的材料,称为混凝土拌合物,亦新拌混凝土。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包括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硬化混凝土的强度、变形及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施工操作并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混凝土的性能。和易性是一项综合的技术指标,它一般包括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等方面的含义。影响和易性的因素有水泥的用量、水泥浆的稠度、砂率外加剂、时间和温度。2)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强度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和钢筋的粘接强度等。其中以抗压强度最大,抗拉强度最小。3)耐久性。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因素作用,长期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包括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抗蚀性及抗碳化能力等。

4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质量合格的混凝土应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技术性质,具有良好的均匀性,且能达到规定的保证率。

1)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场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检,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②水泥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其中含有氯化物可能引起混凝土结构中刚进的锈蚀,所以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③混凝土掺用矿质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1596);④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⑤拌合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是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规定;⑥外加剂可改善混凝和易性,调节凝结时间、提高强度、改善耐久性。应根据使用目的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及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其品种和掺量。必须使用粉状外加剂时,应采取相应的搅拌匀化措施,并确保计量准确的前提下,方可使用。监理工程师应对外加剂的选择加以限制,避免出现品种多而杂的情况。2)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坍落度的要求,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难过试配确定,不得使用经验配合比。试验室应结合原材料实际情况,确定一个既满足设计要求,又满足施工要求,同时经济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出合理的配合比后,要测定现场砂、石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3)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试件不应该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阶段的混凝土应该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时间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该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有效的养护,降低混凝土表层的温差,防止表面裂缝。

5 常见混凝土缺陷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

蜂窝:蜂窝是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正确,浆少石子多,或搅拌不均匀造成砂浆与石子分离,或浇筑方法不当,或振捣不足,以及模版严重漏浆等造成的。

麻面:麻面是由于模板的表面粗糙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接缝不严密、振捣时发生漏浆引起的。

漏筋:垫块位置不对或者垫块漏放,或者由于混凝土保护层处漏振或振捣不密实而造成的。

孔洞:混凝土结构内部存在空隙、砂浆严重分离,另外有泥块能杂物掺入也会出现孔洞。

缝隙及薄夹层:主要是混凝土内部处理不当的施工缝、温度缝和收缩缝,以及混凝土内有外来杂物而造成的夹层。

裂缝:构件制作时受到剧烈的震动,混凝土浇筑后模板变形或沉陷,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养护不及时。

混凝土质量缺陷的防治与处理:

表面抹浆修补(对数量不多的小蜂窝、麻面、漏筋、漏石的混凝土表面,可用1:2-1:5的水泥砂浆抹面休整)。

细石混凝土填补(当蜂窝比较严重时应取掉不密实的混凝土用水清洗干净充分湿润后再用比原来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补并仔细捣实)。

水泥灌浆与化学灌浆(对于宽度大于0.5 mm的裂缝,宜采用水泥灌浆,对于宽度小于0.5 mm的裂缝宜采用化学灌浆)。

混凝土工程是一项量大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与国家经济建设息息相关。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都会给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所以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已经成为现今社会建筑行业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混凝土的使用量也在迅速增加中,这种数量上的增加并不能降低人们对于质量的要求,反而对于质量要求还存在着上升的趋势,因此,如何做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便极为重要。下面就从混凝土的配料选择、和易性、混合、运输、使用等五个方面探讨下施工建设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1混凝土材料的选择

众所周知,混凝土时经过配置而形成的一种混合建材,因此对于原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一般说来,混凝土的原料主要有六种,即水、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砂、石等,在建筑中与钢筋相辅相成,是主要支撑之一。在混凝土质量受原材料影响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各种原材料的质量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在一方面就是各种原材料的混合比例对于混凝土的质量来说也是有很大的影响。在原材料的影响当中,水泥的质量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因为在混凝土中水泥是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它的活性和质量一般就决定着混凝土的整体质量,砂石的质量不良,会导致混凝土的实际强度变低。水的质量不合格,部分企业为了减少成本代价,使用有机杂质含量较高的沼泽水、含量腐植酸或其它酸、盐(特别是硫酸盐)的污水和工业废水,造成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下降。

2混凝土和易性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一个最大的也是最主要的特性就是其和易性,它是对于混凝土质量好坏进行评价的关键所在。和易性是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等多种性能的综合表述。混凝土的和易性是至关重要的特性之一,假如混凝土的和易性不达标,那么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不仅仅会造成使用的操作困难,还会给整个的施工质量结果带来极大的困扰,是我们应该确保的关键特性之一。混凝土和易性不良的造成原因主要就是由于在配置混凝土时用水量较少,并且坍落度设置较低,这样就会造成在后续的使用中出现孔洞、缝隙等现象。因此,现在人们在配置混凝土时,都会添加一种高效的减水剂,通过这种方式混凝土的和易性就能够得到明显的提高。

3混凝土混合中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正如上段说的那样,混凝土的使用中和易性是比较重要的,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重要特点,因此在混合配备过程中我们就需要注意它的质量控制。一方面,我们应该减小水灰比率,强化养护工作力度,明确混凝土标号使用。怎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标号是否已经达到了施工所预计的标准水平,直接对建筑物最终的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所以在施工前最好要选择早期强韧性高、稳定性优的高品水泥,并且将有无严控水灰比率作为评判混凝土是否达标的一项环节。制备混凝土时的水灰比、搅拌方法、振动方式都对混凝土强度有较大影响。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针对骨料质量加以控制,因为砂石骨料其实是混凝土里一种成分的组成。一般情况下,配制1立方米混凝土就需要1.5立方米骨料。这里所说的骨料,其实它的质量优劣性对混凝土的强度,对水泥整体用量以及混凝土总要求有着直接意义上的影响力,进一步影响了整栋建筑物的总质量水平和造价成本。针对这一点,应深入探析砂石骨料各项储备情况、物理力学的准确指标、杂质的总含量及生产、开采、储存等全部环节。建筑时应选择最适合的,要按照最优质化、最经济化、就近取材化的基本原则来选用,比如全天然性的骨料或者人工的骨料,并将之互相补充。并且在选用人工研制的骨料时,最好要选取材质是石灰岩质的。在泥骨料原材料里面,有一定有害物质的成分,那么如果有害物质超过标准范围的话,就直接妨碍了水泥水化特性,从而减弱了混凝土整个强度功效,使得骨料跟水泥石间的粘结力不足,也会跟水化产物接触后产生化学效应,并进一步产生了一些有害物质。一旦粘土、淤泥的比例超过3%左右,而碎石、卵石也超过2%以上,则这些极细粒材料在集料表面形成包裹层,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

4混凝土运输中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合成地和使用的地方一般都是相距甚远的,也就是说我们要经过一个运输的过程才能够把混合好的混凝土进行施工使用。混凝土的运输也会对建筑质量产生较大影响。运输道路不平坦造成车辆颠簸,加之混凝土中各种主要成分比重差别较大,如果运输时间过长的话,就会发生离析现象。粗骨料由于自重相对较大,会沉落到底部,水泥浆自重相对较小,会浮到拌合物的表面,细骨料自重介于两者之间,会悬浮到拌合物的中部,这样就大大破坏了混凝土的质量。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从两方面做起:一是尽量缩短运输距离,防止由于运输时间过长造成混凝土离析现象;二是在施工现场再次搅拌尽量恢复混凝土运输以前的状态。混凝土运输车内不能随意添加水分,这会影响灰分和水分的配比。由于添加水分含量不确定,很难在施工现场再次准确添加灰分调整配比,同时要保证运输过程中运输车辆上的搅拌装置不能停止工作,直至运达目的地。

5混凝土使用中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使用是混凝土体现自身价值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核心的一部分。首先要进行摸版的制作过程,也是很关键的一步,在模板的选用上,应选用刚度和强度足够高的模板,且表面光洁、不易变形;如果是大面积的混凝土浇筑,应尽可能地将模板的拼缝数量减少,对于拼缝处要确保搭接平顺、严密,有效防止漏浆现象,确保混凝土表面的光滑和平整;模板的支架必须稳定且坚固地安装在有足够承载力的地基上,支撑应合理地分布,杜绝在浇筑振捣过程中模板出现错动现象。模板的安装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具体操作时,模板安装前需打磨,除去表面污渍与铁锈,确保表面清洁、光滑平整,模板上擦专用脱模剂。模板注意安装整齐,模板加固结实,不移动。模板不应与脚手架联接(模板与脚手架整体设计时除外),避免引起模板变形。安装侧模时,应防止模板的移位和凸出。基础侧模可在模板外设立支撑固定,墩、台、梁的侧模可设拉杆固定。

其次,混凝土搅拌是控制内部质量和外观质量的关键,混凝土拌和的高质量离不开精确的计量和搅拌控制。混凝土浇筑前,质检工程师应检查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是否合理、水电供应是否保证、各工种人员的配备情况;振捣器的类型、规格、数量是否满足混凝土的振捣要求;度件模具及数量是否合适;浇筑期间的气候、气温,夏季、雨季、冬期施工,覆盖材料是否准备好。针对不同的板、梁、柱、剪力墙、薄壁型构件应要求采用不同类型的振捣器;当混凝土浇筑超过2m 应采用串筒式溜槽。应审查确认施工缝的设置位置是否合适,安排好混凝土的浇筑顺序,保证分区、分层混凝土在初凝之前搭接。在浇筑过程中,注意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等性能,若有问题,应及时对混凝土配合比作合理调整;控制好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及振捣器的插点是否均匀,移动间距是否符合要求;对钢筋交叉密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性是混凝土浇筑的基本要求,混合料不能结团或离析。在大面积、大体积浇筑时,分层的厚度要控制好,保证连续、不间断地进行整个过程的浇筑,为了提高外观质量,要避免让粗骨料集中地紧贴模板。最后,使用插入振动器时,移动距离不得超过振动器的作用半径的1.5 倍,与侧模保持10cm 的距离,每一处振动完毕后边振动边缓缓提升振动棒,以避免碰撞模板及钢筋。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密实为止,密实标准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此外,在使用中还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有:混凝土浇注的顺序在使用过程中是极为关键的,混凝土使用的顺序不当可能就会导致建筑过程中的散热不良,还极有可能出现冷锋;在混凝土的振实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主要有在混凝土的表面形成气孔、缝隙、麻面等现象,这些都是我们要尽量避免的,也是对工程质量存在影响的因素,这是我们可以采用二次振捣工艺来有效的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确保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泌水我们还需要及时的排除,以防止对混凝土造成损害。

结语

综上所述,使用混凝土来进行施工建设是一个过程体系,我们需要在整个过程中把握混凝土的使用关键,防止混凝土在任何环节出现偏差,只有当混凝土从选料到混合再到运输、使用,以及后期的维护等各个环节都能够科学合理的使用才能够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体现混凝土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曹凯锋,苏立坡,丁岩.浅谈建筑工程中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J].中外企业家,2009(24).

[2] 李昭成.建筑中的混凝土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