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级经济师论文

高级经济师论文

时间:2023-03-24 15:29: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级经济师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级经济师论文

第1篇

一、申报评审范围及对象

大型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现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员。

二、申报评审条件

申报评审正高级经济师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二)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从事经济专业工作,取得高级经济师资格五年以上。

(三)参加全国职称外语和全国或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国家或省规定标准。

(四)取得高级经济师资格后,作为骨干主持或主要参与大型企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活动三年以上,并连续三年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以交纳税金凭证为依据)或为扭亏增盈(会计事务所审计报告为依据)做出突出贡献,得到省以上主管部门认可。

(五)取得高级经济师资格后,公开出版且独立完成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经济或相关专业著作一部(不少于20万字)。或在省级以上正式出版刊物发表独立完成的学术论文5篇以上(其中全国核心期刊不少于2篇)。或撰写较高水平的经济分析报告4篇以上,编写相关专业实用教材,本人独立撰写15万字以上,并得到省同行专家认可。

(六)取得高级经济师资格后,获本专业省、部级二等奖一项,或三等奖两项以上(以奖励证书为准)。

三、申报数额

申报正高级经济师资格由省职改办统一下达申报数额,各市、省直各部门、大型企业单位、事业单位依照正高级经济师资格申报评审条件和申报数额,认真组织申报和推荐工作。

四、申报程序、评审工作、聘任与管理及证书发放

(一)申报程序。申报评审正高级经济师资格与其他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同步进行。属市属单位的报市职改办审核把关,属省直部门的报主管部门审核把关,各市、省直各部门审核同意后,统一报省职改办核实。

(二)评审工作。按照省职改办《关于印发〈河北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冀职改办字[2001]146号)原则精神,暂由省职改办统一组织评审。

(三)聘任与管理。批准通过正高级经济师的人员,属于事业单位的按照冀职改办字[2001]123号文中"财政、经济、审计、统计"专业的比例确定正高级比例,其中正高级比例占高级职务的5%--10%,单位按设岗和核定的比例进行聘任,聘任后的工资待遇比照教授研究员同类人员工资标准确定,属于大型企业单位的,可按企业有关规定的工资待遇执行。

第2篇

关于高级经济师论文范文一:企业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探讨

新的面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要想提高企业的综合发展,首先就要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是作为企业发展最为基础的一种工作,通过企业经济师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分析,把人力资源的优势呈现出最大化,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对企业长远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对企业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一、企业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力资源没有长期的计划。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长期的、综合的一项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众多企业中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工作,并没有深刻的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重大意义。所以说在我国企业中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较为单一,并没有制定长远的计划,由此一来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阻碍的作用,所以说在企业中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定长期的计划多么重要。

2.人力资源引人不恰当。

在我国企业中,由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不具备一定的实力来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由于规模较小并不能引进有着丰富经验的管理型人才,只能引进一些没有经验的毕业生,这就严重影响了企业人才的用,从而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构架有着一定的破坏,同时还对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说在企业中人力资源引人不恰当直接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运行。

3.奖励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众多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充分发挥出员工的积极性和热情。在有的企业中奖励机制的不健全直接影响到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由于表现优异的员工并没有及时的进行激励,导致了员工在工作中的懈怠;在企业中并没有建立良好的员工考核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并且还严重影响了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对企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所以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奖励机制不健全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4.缺乏新鲜的血液。

就目前情况来说,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依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缺少新鲜的血液,企业的发展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企业老员工的思想是陈旧、老套的,不能说对企业的发展没有帮助,企业的技术和思想处于一种落后的状态,对企业的创新没有过多的帮助。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对企业长远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所以说企业缺少新鲜的血液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帮助。

二、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

要想对企业长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这就需要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从而能够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弥补,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1.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知识型时代的到来也说明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的人才,要想充分发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大化,首先必须要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机制进行健全,只有健全制度才能发挥出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优势,制定出一套可实行、完整、合理的制度,对企业有着莫大的帮助。

2.培养企业员工的竞争意识。

企业经济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作用就是发挥出企业员工的最大的积极性,能够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企业经济师需要对企业员工进行一定的培训,要不断增强企业员工的竞争意识,充分发挥出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经济师还需要让员工进一步认识到众多企业之间的竞争意识,才会让员工提高自身的竞争意识,并且为自身制定发展的目标和规划,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3.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创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企业经济师要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一定的改革,努力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并且将管理理论和实践进行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先进的水平。能够进一步激发企业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发展。

4.培养适合的人才。

企业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首要工作是为企业培养出适合的人才,能够为企业所用。在企业中还要建立完整的考核制度,对企业人才进行一定的考核,进一步提高企业人才的能力,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帮助。所以说培养适合的人才是企业经济师首要任务。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知识型时代的到来,企业经济师在企业地位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经济师需要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从而提出一定的解决措施进行解决,能够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帮助。所以说在企业发展中要格外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提高企业员工自身的竞争意识,而且还能为企业提高良好的帮助。

关于高级经济师论文范文二:经济师营销创新的重要性

一、确立市场经济下营销黄金原则

虽然我国已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但是沿袭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与短缺供给在人们头脑中牢固形成的买卖原则是很难退位的。其根本是消费者只能被动地适应生产者。正如西方那一个古老的黄金原则:你想让别人怎样对待你,你也要怎样对待别人。这个黄金原则是几千年来西方人的行为准则,它与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相似。就如何做人来讲,上述原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作为市场经济中的营销观念恰恰与这个传统黄金原则不同。国外有的营销专家把营销原则比作新的黄金原则。这个新的黄金原则是:你要像别人所希望的那样对待他们。用我们习惯了的话说白了,就是要满足用户需要,为用户(消费者)服务,把消费者当作上帝。现代营销的观点认为,传统黄金原则违背营销观念,因为传统黄金原则做了一个假定:所有的人都是同样的。这是从感情方面来讲的,恰如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个道理那样。而根据营销的观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消费结构的人们往往具有不同的观念、需求、价值观。所以,市场经济下的产品和服务必须以满足别人所希望、所需求为原则。

传统黄金原则的核心是以希望别人怎样尊重你,你就怎样尊重别人,但这并不是说营销观念就不尊重别人。营销观念更强调地认为,尊重别人是重要的。但营销观念提醒我们必须下功夫搞清楚:别人观念中的尊重所包含的意思可能有很大差异。别人的观念可能因为他们文化背景及消费层次的不同而不同。说营销是满足消费者需求时,它包含的重要意思是根据消费者的文化与消费标准满足他们。营销观念认为,消费者需求并不是根据销售者的观点就能简单推测出来的,况且,消费者需求往往是复杂的。所以,我们市场经济中的销售者需要深入反复地调查研究消费者需求,发现消费者需求。并不是我们不愿意要的消费者也不愿意要,我们想要的消费者也想要,更不是我们生产什么消费者就需要什么,我们提供什么服务消费者就接受什么服务。现代消费已经不再遵守著名的4P营销原则(即价格、商场、产品和促销)了,而是变成了新的6C,即成本、渠道、便利、公关、顾客和消费者。这种结构转变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把消费者也当作销售动力的一部分,这是因为,对人类以及人类在广告和营销刺激下的行为进行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供大于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及网上消费超级市场的兴起,为消费者展示了十分广阔的选择余地。作为企业生产者,我们所面对的消费者需求是不能简单推测的,是复杂的。对我们生产和销售者来说,它往往是一个未知的世界,需要我们生产和销售者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去发现消费者需求;要像消费者所希望、所需求的那样对待他们。

二、探索营销创新的三条线管理原则

营销观念变革的产物是营销创新。因为营销创新是一个企业能否抓住商机持久发展的重要环节。一切产品都必须通过市场营销获得效益,围绕市场实施经营战略调整。三条线管理是当前企业推进营销创新的有效做法。所谓三条线管理,即在营销系统全面实行物流一条线,财务一条线,营销一条线。物流一条线:就是配送中心建立在市场和生产之间,并保证合理的存货,真正以市场为龙头,以销定产。一改过去生产计划凭感觉,市场信息滞后,造成产品积压的状况。配送中心也不再仅仅是保管员,它已经成为市场产品的信息流,能加强物资监控,有利于市场开发。财务一条线:就是财务系统直接进入市场前沿,及时掌握产品流向和资金动向,在更多的范围内变结算为预算,让财务管理管出效益。应向区域或分公司派出会计经理和财务人员,所有财务人员统一由总公司财务部直管,从而保障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投资效益。销售一条线:就是营销人员将主要精力用于研究市场、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下达营销硬性指标,把应收帐款不断地减下来,把库存产品不断地降下来,限定最大库存量不能超过上月销量的二分之一(或适当比例)。

销售一条线还必须包括优质售后服务。以目前家电企业中荣事达集团推出的红地毯服务模式为例。红地毯服务之所以备受欢迎,是因为它有别于一般的服务模式,把以人为本,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目标是以消费者为服务对象,让消费者满意。在荣事达集团收到消费者众多表扬信件中,有一封上海用户来信说:作荣事达用户,心情很好。这封信告诉我们企业为用户服务不仅要保证产品的正常使用,还要让用户心情很好,这正是以人为本的红地毯服务模式的主旨所在。始于荣事达集团上门服务铺开红地毯的服务行为意义深远。这不仅强化了红地毯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而且呼唤起消费者的主权意识。我们看到迎接国外贵宾时,往往铺着红地毯。它寓意尊贵,象征热情。企业实行红地毯服务就体现尊用户为上帝,视用户为贵宾的服务宗旨。红地毯服务的行为规范严格规定了服务人员必须做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递上致歉信,套上进门鞋,铺开红地毯,这些都体现了红地毯服务尊重用户、为用户着想、让用户心情很好的以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

三、实施客户资信管理原则

第3篇

李志刚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院长。先后在企业、政府等多个岗位任职,在公司战略、企业管理方面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刻洞察。

佘丛国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高级经济师。现任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战略与规划研究部互联网研究中心总监。主要从事互联网行业研究和新业务发展战略规划,负责过多项中国电信战略规划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于吉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研究生,曾担任国家经委调研室副处长,国家体改委政策法规司处长、副司长,国家经贸委经济法规司副司长(正司级),国务院国资委政策法规局副局长(正局级),国务院国资委企业分配局局长,现担任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

陈赞成任职于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市场研究部。负责集团公司市场规划等重大项目,长期跟踪国际标杆运营商发展动态、国内运营商竞争格局与互联网企业发展,在《人民邮电报》《中国电信业》等行业权威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文章程多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经济学博士,曾长期从事国际劳工活动和国际劳工问题研究,在企业社会责任和劳动关系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目录

引言:一个理解工业革命的新视角

第一章互联网开启新连接时代之门

人类社会的五种距离//011

连接的本质//015

连接的构成要素和属性//023

连接之升维//030

第二章新连接的经济效应

新连接对主流经济学的影响//041

新连接的四大赋能作用//053

新连接经济的理论认识//064

新连接重构经济新形态//076

第三章连接“资源”:液化、共享和按需即用

新连接改变企业资源观//091

资源的液化//097

资源的共享//103

资源的按需即用//107

第四章连接“生产”:柔性、分布式和智能化

新连接重塑生产范式//113

面向个性化需求的柔性制造//119

基于协同的分布式生产//129

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138

第五章连接“消费”:泛在化、可预知性和品质化

新连接促进消费释放和升级//147

消费人群和场景的泛在化//150

基于用户画像的消费可预知性//155

消费需求的品质化//162

第六章新连接产业

新连接产业构成//169

新连接产品与服务//176

新连接产业运营模式//183

第七章新连接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新连接开启产业转型新模式//193

新连接驱动下的制造业转型//198

新连接驱动下的农业转型//202

新连接驱动下的金融业转型//206

新连接驱动下的零售业转型//210

新连接驱动下的民生服务业转型//215

第八章新连接发展展望

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的关键//223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新源泉//227

新生活方式的塑造者//233

新连接面临的挑战//236

致谢//242

参考文献//244

第4篇

[关键词]矿热炉 布袋除尘 煤气反吹 设备密封

中图分类号:X7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3-0143-01

引言

袋式除尘器也称为过滤式除尘器,是一种干式高效除尘器,它利用有机纤维或无机纤维编织物制作的袋式过滤元件将含尘气体中固体颗粒物滤出的除尘设备,用于捕集非粘结性、非纤维性的工业粉尘。其作用原理是尘粒在绕过滤布纤维时因惯性力作用与纤维碰撞而被拦截。细微的尘粒(粒径为 1um 或更小)则受气体分子冲击(布朗运动)不断改变着运动方向,由于纤维间的空隙小于气体分子布朗运动的自由路径,尘粒便与纤维碰撞接触而被分离出来。它的优点是除尘效率高且稳定,对于 2um 以上的粉尘,其效率可达 99.9%以上,且造价较低,管理简单、维修方便。因此,它在除尘装置中,是一种除尘性能优异、能满足当前《环境保护法》严格要求的、值得信赖的除尘设备。

1 改造前的情况

作为矿热炉尾气净化除尘设备核心的清灰装置,现用煤气净化设备其布袋清灰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压缩氮气为清灰气源,另一种则以净化过滤后的净煤气为清灰气源。压缩氮气清灰需制氮能力较大的空分车间,设备投资大,动力消耗大;煤气反吹清灰与之相比,是用煤气净化系统自身产生的微压缩煤气对布袋进行清灰,可减少设备投资,清灰温和不损伤且延长布袋使用寿命。虽然现用煤气反吹清灰有明显的优点,但其在设计和结构上有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密封不严密,易产生煤气泄漏;设备保养和维修困难。这些缺陷限制了煤气反吹清灰装置在煤气净化设备上的广泛应用。

矿热炉尾气净化除尘系统是矿热炉冶炼烟气(尾气)的处理系统,其包含尾气冷却系统、旋风除尘系统、煤气反吹清灰系统、过滤系统、排灰系统和在线报警系统等。本研究主要是针对矿热炉尾气净化除尘系统的核心C煤气反吹清灰装置进行升级研究。

2 改造方案

本次技术升级主要创新点在于通过设计结构方面改进(升级改造前后的结构分别见图1和图2),具体方法为:(1)改变传动主轴的密封结构,由盘根(填料式)密封变为骨架油封密封,可加注黄油,增加密封性能。(2)轴支点由柔性盘根支撑变为圆锥滚子轴承支撑,使轴由柔性支撑变为刚性支撑,防止轴的径向摆动和轴向窜动。同时对轴与减速器的连接由对轮连接变为轴套连接,保证轴的同心度,防止径向摆动。(3)改变反吹煤气导向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煤气反吹清灰装置清灰压力小、性能差的问题。(4)提高设备的加工精度和安装精度,减少轴的径向摆动和轴向窜动范围。

3 改造后的情况

通过设计结构方面改进,改变传动主轴的密封结构,增强其密封性能;新增反吹煤气导向装置,优化其结构设计,增加该装置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降低O备使用的故障率。改善矿热炉尾气净化系统煤气反吹清灰装置的结构形式和密封条件,使矿热炉煤气生产符合《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的要求,降低企业设备投入和运行成本,安全可靠的为煤气安全生产服务。

矿热炉尾气净化除尘煤气反吹清灰装置升级,重点解决煤气反吹清灰装置密封性差,轴向窜动大,轴下部径向摆动大的缺陷,提升清灰装置密封性能和工作持久可靠性。达到其与升级前煤气反吹清灰装置相比较:①密封性能(即气密性)在压缩空气3Kpa试验条件下气体泄漏量减少95%以上,解决煤气反吹清灰装置密封性差的问题;②径向摆动和轴向窜动用百分表测量分别减少70%和90%,减少因摆动和窜动引起的机械故障,延长煤气反吹装置使用寿命。

改造后的优点如下:(1)气流导向筒结构改变,使反吹清灰压力提高,清灰效果好。(2)轴结构改变,增加轴向定位台,与圆锥滚子轴承配用后,轴向定位好、不窜动;径向定位好、不易摆动。(3)密封方式不同,由填料密封变为可骨架油封密封,增加密封性能,减少煤气泄漏量。(4)联轴器不同,由两个半联轴器变为整体套筒联轴器,消除因联轴器的连接、组装误差引起的径向摆动。

4 结束语

对矿热炉尾气净化除尘技术升级研究,是对其核心装置煤气反吹清灰装置进行技术升级研究,通过设计结构方面改进,改变传动主轴的密封结构,新增反吹煤气导向装置,使改进后的矿热炉尾气净化除尘设备能有效提升清灰装置密封性能和工作持久可靠性,减少CO气体泄漏,对人员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有着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振起,张文兵.静电布袋复合式除尘器及其应用[J].环境工程学报,2007,1(10):83-85。

[2] 陆旭芝。密闭电石炉气净化技术的改进-废热锅炉替代干法净化工艺的实践[J].化工劳动保护,2000,21(11): 395-397.

[3] 李荣.脉冲清灰袋式除尘器结构改进及流场优化研究[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13.

[4] 刘华,茅清希,吴利瑞.滤袋脉冲喷吹清灰力学机理探讨[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73-280.

基金项目

宁夏环境保护厅项目,项目名称《矿热炉尾气净化除尘技术升级研究》。

第5篇

[关键词]高职商贸 校企对接 实景教学

[作者简介]李雪峰(1970- ),男,河北唐山人,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杨涛(1981- ),男, 河北秦皇岛人,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杨淑娟(1958- ),女,河北定兴人,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正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商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303116,课题负责人:李雪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9

2006年,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近年来,高职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高职实践教学的探索,力争找到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教学模式。而高职商贸类专业由于受自身特点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实践教学的探索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

一、“校企对接、实景教学”模式的内涵与意义

随着高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已逐渐摆脱传统的单向知识灌输,转而重视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很多高职教育工作者围绕素质与能力本位,提出了情景教学、交互式教学、项目化教学等概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不可否认,现阶段绝大多数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都不能彻底实现校企真正对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还有待提升。能够满足学生素质能力发展需要且多方互利的“校企对接、实景教学” 模式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校企对接、实景教学”模式是在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实景化实践教学的实施,营造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培育学生的职业理念、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让学生充分清楚自己处在整个职场或项目中的哪个环节,并知道自己现在正在做什么,今后又要如何去做,是把学校当作职场来培养和教育学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高职教育讲求学生职业素质与技能的养成,“校企对接、实景教学”将当前普遍运用的模拟实践升华到实景操作,以真实、延续、系统化的行业任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使学生适应职场需要。该模式的提出是完善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必然要求,是保证学生持续求知欲的必然途径,是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的必然选择。

二、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课内实训以案例习题为主,没有达到实践效果。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很多高职院校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在增加实践课程的同时,理论课程也或多或少增加了实训环节,即我们所说的课内实训。但这一部分实训环节操作起来难度很大。首先,课程内容的设定与实践环节脱节,往往以网上搜集的案例和习题为主,无法真正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其次,课程实施过程中无法充分实现与学生的互动,学生被动接受案例和习题的答案,无法提高实践技能。第三,任课教师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无法把商业企业的真实环境带到课堂上,学生接触不到社会实践,不利于将来的就业。

2.校内实训以模拟软件为主,缺乏真实职业环境。为了加强校内实训,许多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引进各种模拟软件,模拟商业企业的经营过程并依据不同的分工模拟各种专业环节,以达到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目的。但模拟软件毕竟不能取代真实的职业环境,再加上软件本身不能与时俱进,很难跟上市场的发展变化,尤其对商贸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沟通交流是至关重要的能力,而这种能力通过做软件是无法得到锻炼的,所以学生所学到的很可能是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内容,无法实现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3.与校外实训基地联系不够,没有实现校企对接。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与其他专业不同,学生无法大规模参与到企业的实际业务中,很多校外实训基地只是与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而之后的联系就比较少了,没有实现真正的校企对接,商贸企业最前沿的信息无法传达到学校,学校也不了解商贸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所以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专业课程的设计上缺乏针对性,无法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

4.毕业顶岗实习落不到实处,毕业实践环节薄弱。高职商贸类专业由于自身特点,顶岗实习一般都是分散进行的,每个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寻找商贸企业进行实习。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很难找到与专业相对口的工作,甚至有学生只是应付差事,并没有真正到实习单位去工作。而传统的毕业论文模式又没有把毕业环节和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只要求学生撰写理论性很强的论文,造成毕业实践环节薄弱,没有达到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目的。

三、“校企对接、实景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

1.以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方式推动校企对接。高职商贸类专业的校企合作,不能拘泥于一般的形式,由于商贸企业无法大规模接收学生实习,所以合作方式一定要有所创新。首先,把学生分成小组,由教师带队到商贸企业现场进行观摩,让学生对商贸企业的实践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派专业教师深入商贸企业进行下厂实践,真正了解企业所需,提高实践技能,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最后,把企业人员引入学校,聘请商贸企业人员为客座教授,先对学生进行讲座,再与教师进行座谈,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相应的课程,使课程的设置能够体现企业一线的需要,真正实现校企对接。值得注意的是,历届优秀的毕业生已经成为各个商贸企业的骨干,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他们回母校进行课程的开发,结合他们学习和实践的亲身感受,开发的课程会更有针对性,更符合高职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

2.以向社会推销商品的形式真正实现实景教学。高职商贸类专业的教学重点在于实践,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社会实践是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商贸企业不可能把实际业务交给在校学生,这就要求改革课程,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以“商品推销技巧”这门课程为例,应在教学方法中创新实景化教学模式,可以联系商贸企业的销售人员到学校给学生做岗位认知和产品知识的培训,然后让学生真正走出校园,利用课余时间去向社会推销公司的产品。积极创造与企业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协助企业进行品牌推广、产品销售等相关工作,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对于企业来说,这种合作模式能够提升产品的知名度,从而提高经营业绩,使高职教育真正为企业和社会服务。通过这种实景化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提升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市场洞察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敬业精神等综合素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商贸企业急需的人才。

3.以校办商业实体为依托锻炼学生的实际技能。高职商贸类专业实习难是众所周知的,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景教学环境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虽然能够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实习问题,但大部分学生只能以分散的形式参与到实习中,所找到的实习单位与专业还不一定对口,这样既不便于学校监督和管理,又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应该创新一种模式让学生在校园就能够体会到真实的商贸企业经营。如建立全真综合实训基地,最典型的做法是在校园内建立一个校园超市,这一商业实体集采购、物流、仓储、店面、营销、销售、财务等环节于一体,让商贸类各专业的学生参与到超市的具体经营过程中去,互相配合,共同努力,争取取得好的经营业绩,并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技能型商贸人才。

4.以毕业顶岗实习为基础改革毕业论文环节。高职商贸类专业的毕业实践环节主要以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为主,但很少把两者结合起来。有必要对毕业论文进行改革,把毕业论文环节改成依据毕业顶岗实习撰写调研报告的形式,针对商贸企业的实际情况,找出问题所在,提出建议或改革方案。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择业、就业的能力。校企对接的毕业论文模式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身实习实践,发现实习单位存在的问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实用性,在实习结束时将建议留给企业,对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帮助,达到了为企业服务的目的。而经过这种模式检验的毕业生也必将成为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丁群燕.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3]刘莉琼,汤云,李平.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管理观察,2010(33).

第6篇

关键词:隧道铺面;温拌阻燃沥青;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

中图分类号:U45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人们对道路行车安全性、舒适性的要求不段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抗滑性能低、行车噪音大等缺陷而逐渐被沥青混凝土路面所取代。隧道路面也由水泥混凝土路面逐步转变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然而,由于隧道施工环境封闭,用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进行隧道铺面时,由于混合料施工温度高、烟毒性气体排放量大,使得隧道路面施工环境非常恶劣。同时由于沥青是易燃材料,隧道里面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很容易引发火灾,从而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改善隧道路面施工环境和隧道路面运营的安全性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适合于隧道铺面的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技术,并通过室内试验对其性能进行研究。

一、温拌阻燃沥青制备

1.1 原材料

(1)温拌剂

温拌技术2005年在我国首次应用,到目前为止该项技术已趋于成熟。温拌技术主要有沥青-矿物法、泡沫沥青温拌法、有机添加剂法和表面活性剂型温拌法四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温拌剂不下几十种。本文试验过程中采用有机添加剂型温拌剂。

(2)阻燃剂

阻燃剂选用FRMAXTM阻燃剂作为试验的原材料,这种阻燃剂在市场上比较成熟,性能稳定,应用工程较多,具有代表意义。FRMAXTM阻燃剂为白色粉末,密度为2.0~2.4 g/cm,同时利用气相阻燃机理、凝聚相阻燃机理和中断热交换机理发挥阻燃性能,在正常用量下可以使沥青的氧指数达到30左右。

(3)沥青

制备温拌阻燃沥青的沥青可采用普通道路石油沥青,也可采用聚合物改性沥青。为使温拌剂、阻燃剂和沥青之间既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又达到良好的路用性能和阻燃性能,需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温拌阻燃沥青中温拌剂和阻燃剂的掺配比。本文采用埃索70#道路石油沥青和SBS(I-A)聚合物改性沥青进行试验。沥青性能指标见表1。

表1 沥青的性能指标

1.2 温拌阻燃沥青制备

温拌阻燃沥青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1]:

1)将沥青熔融后取样称量,并保持在设计温度匀速搅拌;

2)按设计掺量称取高效型阻燃剂和温拌改性剂质量;

3)边搅拌边将阻燃剂和温拌改性剂陆续加入沥青中,全部加完后,搅拌规定的时间,使其充分溶解,过程中沥青的温度保持在设计温度,搅拌的时间可以根据阻燃剂的分散情况,适当进行增减。

1.3 温拌阻燃沥青性能

采用有机温拌添加剂、FRMAXTM阻燃剂、埃索70#道路石油沥青和SBS(I-A)聚合物改性沥青进行试验,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温拌剂和阻燃剂的最佳掺量分别为沥青质量的3%和8%。由此制备的温拌阻燃沥青的性能如表2。

表2 掺加温拌剂和阻燃剂后沥青的性能指标

从表3试验结果可见,无论是埃索70#道路石油沥青还是SBS(I-A)聚合物改性沥青,添加温拌剂和阻燃剂之后,燃烧时表现出的燃烧性能——氧指数和烟密度等级均得到提高。

二、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性能

采用AC-13级配类型,埃索70#沥青和SBS(I-A)沥青,按最佳油石比4.9%成型,掺加沥青质量3.5%的温拌改性剂和沥青质量8%的阻燃改性剂,集料为辉绿岩,性能指标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54-2004)的要求。通过室内试验对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进行评价。

试验试件成型工艺:集料的烘干温度为150℃,埃索70#沥青加热温度为150±5℃,SBS(I-A)沥青加热温度为160±5℃,拌合温度为130±5℃,出料温度为130±5℃,成型温度为120±5℃。

2.1 水稳定性

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试验结果如表4,冻融劈裂强度试验结果如表5。

表4 AC-13级配类型的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残留稳定度试验结果

表5 AC-13级配类型的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强度试验结果

2.2 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

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试验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AC-13级配类型的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试验结果

从上述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都满足规范对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要求,高温性能甚至比规范对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要求高出许多。由此可知,在隧道铺面中使用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是确实可行的。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进行室内试验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温拌阻燃沥青的氧指数和烟密度等级均比未添加阻燃剂的沥青得到提高,也就是说温拌阻燃沥青的阻燃性能得到提高。

(2)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在降低混合料拌制和成型温度约30℃的情况下,仍能达到良好的使用性能。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技能教学探讨

0 引言

高职院校在教学中,专业技能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对口单招对技能考试的要求,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技能训练已成为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的共识。我作为一名高院校职的专业教师,对强化技能教学谈一些自己的见解。

1 高职院校在专业技能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目前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课堂教学经过多年计划经济市场,旧的教学模式难以一时改革地彻底,培养出来的学生目前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还存在以下问题:

1.1 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文件都提出:“省级政府要制定本地区高职院校的学生人均经费标准并督促职业院校举办者按标准投入经费。”但是,这些相关的政策落实不到位,造成了政府、社会、学生及其家长对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创新发展。

1.2 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一方面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对职业教育服务也不到位。在现实中具体表现为高职院校的招生、毕业生的就业、学生助学贷款、教师职称评定、学校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

1.3 高职院校的教师的水平不同导致课程教学效果存在差异。教师是来自我国五湖四海的高校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经历时代的不同,教师的素质、年龄、职称、任教业务也存在着不同水平,在同一课程的教学中效果差别明显。

1.4 高职院校教研活动。由于对教研室功能缺乏认识,教研活动尚存在问题。一是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被动化、形式化。二是教师在教研内容零散化、表面化。三是教师在教研活动个性化。

1.5 健全教师上岗制度。教学安排不合理,没能突出高职的技能性,基础实训环节时间不足;实验台套数欠缺,师资结构不合理。高等职业院校师资的主要问题是:“高双师型”专业教师少,绝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达不到50%的要求,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少,外聘教师多,教师队伍不稳定。

2 强化技能教学对策和建议

2.1 整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归纳和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学校的制度、教师素质、学生、教学研究及过程考评等是影响课堂教学的主要原因。我认为应从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

2.1.1 建立课堂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建立课堂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具体方法是:建立两级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做到宏微观管理行为相结合,做到有指导,有落实;根据有关政策法规,制订出以教学标准文件,要求课前集体备课、特色化授课、企业文化进课堂、自习辅导和作业批改相结合、职业化考核体系等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环节制度规范,建立正向激励机制,设立奖学金和教学质量专项基金。

2.1.2 加强教研活动内涵建设。高职院校要加强教研活动内涵建设,因为教研活动成果是保障课堂教学高效运行的理论基础,要真正做到还教研活动于教研,设计专项活动,要以评促建带动以集体备课、教学研究、课程开发、公开课等为核心的教研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2.1.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系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在学校中是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教师在课堂教学直接与学生交流,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加强高职院校课堂的教学,必须要强化教师队伍的职业素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①要加强教师师德教育。②要建立课堂教学准入制度,严格执行新的教师岗前培训制度、教师上岗的考核制度、课堂教学与职称评聘挂钩等制度,要严把入口关。③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高职院校要切实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学校要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而服务”。同时要加大力度,切实抓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及待遇问题,以便于促进高职教育健康、良性发展,营造良好的、和谐的高职教育环境。

“高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核心,学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与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走“请进来,送出去,传帮带”的方针,积极拓宽师资队伍的来源渠道,优化教师队伍,利用激励与制约相结合的管理机制,致力于建设具有“高双师素质”和“高双师结构”的优秀教师团队。

2.1.4 学生素质与专业技能的融合与统一。高职院校要求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融合与统一。方法为:一是做到企业文化进课堂,邀请社会上的企业老总到学校来讲座,将现代企业文化通过专题讲座等方式全面引入课堂。二是学校要切实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改变以往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方式。三是要把职业素质纳入课程考核体系中,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要结合现行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实行“双证”制度。四是做好开设特色艺术类、人文类、社科类等必修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 改革课程考试体系。课程考试体系要突出职教特色考试方式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学生不要只限于笔试,还应采取口试、实践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考试。学生在课堂评价也是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操作的表现,可以通过与学生面谈、正式作业、小练习、讨论问题等方式考察和评价学生。学生在平时上课回答提问的质量、也可作为分数评定的依据。这样的考试形式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技能积极性,使学生学习的个性能力得到更大的发挥,也达到了课程考试体系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例如:我是个会计专业的教师,如何提高财会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技能训练的效果,一要看学生的自身努力,二要看教师的技能水平。如果教师不会教,学生能学得好吗?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师资大多数是从高校到高校。教师本人就缺乏对会计实务的全面了解,更不熟悉社会所需的最新业务知识。对各项技能的掌握不全面。象这样的问题,一方面要求财会专业教师自主学习,通过考证和职称来提高自已的业务水平;其次要多参加会计实践,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可以通过实践中改善和充实教学内容。通过不断学习,把吸收到的新观点、新知识,及时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更多地掌握技能,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或对口单招的录取率,才能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2.3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育人模式,培养新型人才。一是要调整专业结构,设置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和专业。二是要构建重视能力的提高如专业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等。三是要确定突出育人特色的教材体系、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实验实践大纲。四是要完善实践、专业实践和创新实践体系。

3 结语

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如何强化技能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目前国家高职院校职业教育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关系到每所高职院校职业教师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工作,能否培养出能服务地方的应用型学生,是检验高职院校的一个标准,所以高职院校要把学校的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上来,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建涛.谈财会专业教学中的职业素质的培养[M].中国教育,2012.4.

[2]陈艳.提高会计专业技能训练的几点构想[M].中国教育,2012,

2.

[3]闫方明.提高财会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M].中国论文,2007.128.

第8篇

一、 主要工作与业绩

(一) 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工作

1. 师资引进工作。师资队伍建设是我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关系到学校的学科发展。为此,我们先后赴南京、上海、西安、宁波、北京、武汉等地参加10次重大招聘活动。XX年共收到应聘材料XX余份,应聘电子邮件2800余封。对于博士、教授递交的应聘材料,实行档案登记、跟踪制度。在各学院的积极配合与支持下,全年上报省人事厅、劳动厅调动材料22人,签定就业协议57人,发商调函45份;接收毕业生57人,调入34人。为了迎接XX年的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人事处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做好XX年阶段性师资引进人数分配工作,并根据学院的师资需求进行了信息的编制、招聘现场和上网工作。

2. 人才培养类项目申报工作。已完成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的考核工作和XX年度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培养人选与重点资助人选的申报工作;完成XX年度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重点资助人员校内配套经费的落实工作;完成XX年度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项目的经费落实工作和XX年度高校青年教师资助项目的申报工作;完成省人事厅XX年度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配套经费落实工作和XX年度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申报工作;完成XX年度省教育厅青年教师参加研究生课程班和高校访问学者的报送工作;布置完成XX年度包氏奖学金的申报工作。所有人才培养类项目的使用经费审核。

3. 教职工各类进修。做好在职博士的申请、政审、签约和经费报销等管理工作。全年共有7人取得博士学位,31人考取定向或委培博士。做好在职博士后的审批、签约和保证金等管理工作。全年共有4人申请做在职博士后(其中国外1人)。做好教职工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进修研究生课程、业务学习和学历提高等的申请、审批和学费报销等管理工作。全年共受理其他进修32人次。

4. 完成“西湖学者”的评审、聘任工作;推荐批准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2人、省教育优秀工作者1人;推荐报批政府特殊津贴人选1人、省优秀博士后3人。

(二)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

1. 组织申报工作。根据省人事厅、省教育厅有关职称工作的部署及时起草下发了关于我校XX年度职称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并组织实施。 XX年共组织88人参加的教育理论培训和考核;办理86人参加XX年全国职称外语统考培训报名手续、征订考试用书;组织90人教工计算机培训班。办理了职称申报的审核、论文(着、成果)送审回收、评审材料的多次打印装订。并办理了会计、经济资格考试报名工作。

2. 组织评审工作。做好了各级评审组织的组建、报批与上级评审组织人员的推荐工作。认真组织各类各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推荐等各项工作。XX年共申报正高职23人,其中11人评审通过;共申报副高职55人,其中37人评审通过(3人申报高级会计师在评审中);受理申报中初职95人,其中88人评审通过(含初定、转定)。作好技术工人考工升级的报名、审核以及聘任工作。

3. 高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根据省教育厅部署,全年两次进行了高校教师资格的受理、审核、评定、上报、制证工作。上半年评审了178人,下半年评审了49人。并组织54人参加普通话测试培训和考核。

4. 协助省人事厅做好全省高级经济师计算机测评工作。>

(三) 劳动人事工作

1、 机构调整工作。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对全校93个教学机构重新进行了调整,并对全校教学、实验等专业技术机构近100名负责人进行了重新聘任。并对机构调整做必要的人员分流和安置工作。

2、 各类考核工作。参与院内部门工作年度考核;组织教师、学生对直接服务部门的考核工作;组织教师对二级学院(部)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考核工作;组织全院各类人员年度考核(不含中层干部);组织教师晋升职务量化考评工作

3、 核发工资、补贴工作。认真做好新进学校90位教职工的工资确定和209位职务职称变动人员工资的变动工作,做好全校岗位津贴、课时津贴和学生管理费的分配计算、发放工作;做好XX年度考核基础上的增发一个月工资工作以及204位教职工二年一次的正常晋升工资工作,完成更名大学奖励和年终教职工津贴调整工作。完成48位引进教职工的租房补贴审核发放工作,完成190余名临时工人员指标审核、工资的确定、计算发放工作以及下沙补贴、学生专职辅导员等各种津贴的计算发放工作。

4、 信息档案工作。完成省教育厅、财政厅和西湖区统计局所需的各种干部报表、工资报表、劳动年报等各类报表,以及各部门有关人事方面的各种花名册、数据、报表,及时做好人事数据的更新、调整变动工作,认真做好全校教职工人员名册的编制工作。做好新进教职工档案的接收、审核和归档工作。做好新进教职工聘用合同的签定、鉴证、续签和管理工作。

5、 校内调动及退休工作。及时办理各类人员进出、退休、延长退休、内退退养的手续,做好包括政法培训中心在内的学校教职工的分流、转岗、校内调动工作,引进人才的配偶安置工作。为搞活校内用人机制,促进人员的合理流动,根据《杭州商学院人员流动管理办法》直接管理校内各类流动人员,并认真细致做好他们的政治思想工作。

6、 社会保险工作。在财务处的协助下,完成了XX年度全校教职工的个人工资总额的确定工作,协助杭州市就业局做好对我校教职工失业保险金的认定工作,协助省医保中心对XX年度全校教职工医保个人帐务进行结算。完满完成省医保中心对我校教职工XX年度工资额的稽核审查工作,极大地维护了学校和全校教职工个人的利益。按照省劳动、人事部门规定,认真作好全校教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合同制职工的养老保险工作,及时做好新进新出学校的教职工各种社会保险的增减、变更工作。

7、 学校更名配套工作。及时做好全校教职工的校徽、工作证的制作和换发工作。

8、 努力提高服务意识。积极为广大教职工提供优质服务,办理全校教职工的请假、销假、探亲手续和收入证明、部分男教工的子女参加医疗统筹的资格审查工作以及生活困难职工的生活补助,XX年度共补助69人次,计3.14万元。钱虽少,体现了学校对困难教职工的关怀。教职工去世时代表学校前去慰问、告别,已故教职工的丧葬费、抚恤费以及遗属补助的发放工作;

(四) 其他工作

1、 召开XX年度新教师座谈会、退休教师茶话会。

2、 全校副处以上、副高以上人员出入境基本情况的录入、报备工作。一般教职工公派出国的政审工作。

3、 推荐中央、省级高级专家信息库人选。

4、 做好教工校园卡的申领登记、联系和发放工作,其中新办校园卡95人。

二、 主要工作亮点

1、 完善考核制度。根据校党委的安排,由人事处起草了《关于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若干意见》。机关效能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以此为契机,一方面进一步完善“部门工作年度考评办法”,如在网上公示各部门的总结、调整考评指标权重等,使考评工作公平公正。另一方面,在已有的对学院教学、科研、学生管理考评办法的基础上,起草“学院工作年度考评办法”,供校领导审议。力求将考评结果与津贴挂钩,以奖励为主,强化机关效能建设的作用。

2、 提高透明度。人事处的各项工作,均与全校教职工的利益息息相关。操作规范、透明,是公平、公正的前提。在人事处职责范围内,力求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职称评审、工资津贴标准等,严格按制度和程序执行。对于需要评审的工作,公开评审条件、评审对象、评审程序,每次评审均请校纪委现场监督,评审结果上网或张贴公示,杜绝暗箱操作。

3、 力求公平。11月份提交校领导审议的“浙江工商大学人才引进政策”、“学院津贴调整方案”等,力求体现公平,不让老实人吃亏。政策制定尽可能准确、合理。

4、 关心教职工生活。在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人事处对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财经学院等院校的教职工收入情况作了全面的了解,并在校领导的指导下,提出了岗位津贴和教学津贴等的调整方案和经费测算。

三、 存在的不足与失误

第9篇

【关键词】物业管理,典型工作任务,项目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教育部文件倡导“校企深度合作”,并指出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要致力于提升高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与关键能力,关键能力又包括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就是学会做事,社会能力就是学会与人相处,而在关键能力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人的价值观取向。为了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目标,作为职业教育者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被认为是目前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它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通过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等各环节,完成项目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典型工作任务(Professional tasks) 来源于企业实践,是职业行动中的具体工作领域,也称为职业行动领域,它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任务,反映了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能够促进从业者的职业能力发展,而且完成该任务的方式方法和结果多数是开放性的。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关键在于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总结及归纳。

项目教学中的项目与典型工作任务之间的关系如何呢?项目教学法通过“项目”组织教学,所设置的“项目”应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及多个工作任务。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起点设置的,课程内容所包含的知识和技能是职业化的且与工作任务密切相关的。尽管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选择课程内容,但其课程内容并非一个个工作任务的简单叠加,而是围绕着经过归纳的典型工作任务来进行,严格来说是围绕着基于典型产品或服务的活动来进行。活动是项目课程的基本构成单位,而每一个活动是由若干工作任务构成的。这是项目课程明显不同于任务本位课程之处,即项目课程不局限于单一的工作任务,这同时也是项目课程对任务本位课程的发展之处。

因此,在提炼归纳出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后,通过打破任务之间的界线,突出任务之间的联系,以培养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实践为基础,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以项目为载体设计课程,实施项目教学。

二、理论基础

关于“人”的学说中指出,人的本质是劳动,是需要、交往和意识,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正是由于人的这些本质的存在,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职业,而在各种职业活动中,人们又总是在通过各种方式体现着自身的本质。因而职业是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职业教育一定要遵循人的本质理论,即人的实践活动观。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2003年7月德国联邦职教所制定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把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行动设计教学思路,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综合职业能力。

我国的职教政策要求职业教育要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强化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教育部文件提出要“强化学生素质培养,改进教育教学过程。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这都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明了方向。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是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教学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它与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是契合的,也同样是遵循关于人的实践活动观的。

因此,探索典型工作任务引领下的项目教学是遵循理论,贯彻国家职教方针,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理论基础是正确和坚实的。

三、研究实施过程:

(一)前期研究。在《物业管理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引领下的项目教学探索》课题立项之前,我们已经组成校企联合课题组,共同进行《物业管理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研究》课题,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公开出版了《物业管理工作教程》专业教材,初步解决了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现阶段新的课题研究任务就是配套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构建“导向特定学习结果的一步步程序”,进一步解决怎么样教的更好的问题,即如何以教材所列出的典型工作任务来实施项目教学。

(二)准备阶段

1、组建由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组成的联合课题组,统一思想,明确课题研究思路。

2、进行相关研讨及学习《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黄尧主编)的第六章职业教育课程论,提高课题组全体成员的理论水平。

(三)实施阶段

1、专业教学团队分工协作,以《物业管理工作教程》中提出的52个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提炼总结出学习型工作任务,结合实际工作过程设计实践与项目课程,编制《物业管理专业项目教学任务指导书》。

2、实验班在校外实习基地居物业公司实际管理的物业服务项目中,以《物业管理工作教程》作为专业教材,进行物业管理基层工作岗位的实践教学,为之后的项目教学打基础。在此过程中结合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引入“知晓、理解、评价、行动”四步循环法对学生进行 “以尊重待人、相信自己”等十五个模块的价值观教育课程。与此同时,教学团队完成《项目教学任务指导书》的审稿定稿工作。

3.利用《项目教学任务指导书》组织项目教学。项目教学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①过程性考核:主要从平时出勤、过程参与程度、工作学习态度以及完成任务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②终结性考核:是项目教学学习成果的综合评价,在过程性考核成绩的基础上,综合学生自评、企业管理指导教师评定及业主评定而成。

(四)评价总结阶段

1、课题组做课题研究总结。

2、实验班参加企业顶岗实习的面试与选拔,检验我们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实验结题时,我们实验班的学生100%以优良的成绩经过了企业的面试选拔,进入物业服务企业及其他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四、成果与反思

(一)成果

1、完善了《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其中包含《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能力指标体系》及《物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三年高职)》。

2、编制《物业管理专业项目教学任务指导书》。在《物业管理工作教程》基层管理岗位和经理岗位所列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结合物业管理项目获取到管理服务的实际工作过程,经过归纳、总结及教学序化处理,形成了14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即教学项目。

3、经过项目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团队的综合能力有很大提高。

此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为高职管理类及服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提供经验,有一定推广价值。

(二)反思

1、项目课程的开发还应进一步深入,要在校企深度合作的条件下,注意项目课程与企业生产任务的区别及联系,应把项目课程的设计与企业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起来。

2、项目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故实施项目教学,需加强物业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3、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有些项目的实施无法“真做”,必须要通过“模拟项目”进行,这使教学组织难度增加,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同样受到影响,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改进与完善的。

课题组每个成员在经历了研究工作的全程后都感到收获很大。研究工作不但提高了课题组成员教育科研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同时对校企深度合作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与体验。同时,我们应该思考在十会议精神及国家新的职教政策的指导下,我们的工作还应如何继续深入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

[2]赵志群.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学习任务设计,《职教论坛》2008年第12期.

[3]马成荣. 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理论与开发研究,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2011.

[4]教职成[2011]6号、教职成〔2011〕9号、(教职成[2011]12号)

第10篇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 高职教育 有效教学

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在国家宏观教学方针指导下,学生所在学校、专业以及授课教师通过确定一种有益社会、面向学生就业定位又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教学理念,并根据其制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相关的有效果、有效率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行实施,使学生主动和被动地在较短时间取得一定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即在符合国家教育方针的前提下教学活动有效果、有效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几个方面谈谈实施有效教学的体会。

一、整合教学内容,促进有效教学

(一)对教材内容做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我们选取的教材是由赵润华主编、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级财务会计》一书。该书以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准则体系为依据,以会计六要素为主线,以财务会计报告为总结,中间穿插了一些特殊业务,如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借款费用、或有事项、会计调整等。整本教材内容翔实,讲解透彻。然而,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做了较大改动。首先,我们把所有的特殊业务都做了删减,将其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并安排在第四学期讲授;其次,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中小微企业,因而我们将投资章节中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长期股权投资中的部分内容按照小企业准则的要求进行了相应调整;再次,由于小企业的资产按照成本计量,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因而我们将资产减值一章做了删减。

(二)通过各种形式,将枯燥的教材内容变得生动形象

目前,市面上各种版本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琳琅满目,然而,无论哪种教材大多都是抽象的文字解释,比如说,关于资产的概念,大多数教材是这样描述的: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这是《中级财务会计》第一章的内容,可以说是对《基础会计》知识的总结和回顾。虽然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之前,学生已经修完《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然而学生对某些基本概念的理解还是有些似是而非。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借助多媒体选取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原材料、商品等的图片进行展示,使枯燥的文字描述变得直观易理解。在学生对资产的概念有了初步的印象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到概念中来,并对概念加以解析。这样以图片、照片、实物或多媒体等手段来扩展、补充教材的不足,均不失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根据变化及时补充更新教材内容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随着会计准则的不断变化和税收政策的日新月异,教材理应反映新会计准则、新公司法和税法等相关法规的最新内容。由于教材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因而,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如活页纸、任务单或PPT等)作为补充,及时更新教材内容,构建与时俱进的教材体系。比如,2014年会计准则进行了大规模修改,其中,修订后的职工薪酬会计准则引入了离职后福利和其他长期辞退福利,充实和明确了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的有关规定,修订后的准则涵盖了除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以外的各类职工薪酬。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这些知识点的变化通过各种形式及时传递给学生。

二、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有效教学

在高职院校的会计课堂教学中,大都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有时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以笔者所在高职院校为例,《中级财务会计》课时量总共140学时,分成两个学期来完成。课时量跟同类院校相比还是偏少,如果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法或情景教学法的话,有可能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再有,在学生多教师少的情况下,会计课不得不采用合班授课的方式来进行,这样一来授课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且也很难灵活采用其他教学方式。从2014年开始,我校进行了两校整合,教师数量大大增加,会计课全部实行小班化教学,这就为采取多种活泼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法、自助式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大力加强真实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将会计理论和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并具有较大的启发性和引导性,对课堂教学与知识传授具有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真正走出“满堂灌”、“填鸭式”的旧模式,更加重视师生的双向交流以及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拓展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提供了最大保障。

本文以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为例来说明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例:2009年11月8日,丙公司向甲公司订购计算机200台,双方约定于2010年1月10日按每台5 000元交货。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型号计算机的库存量300台,每台成本为4 800元。2009年12月,该计算机平均市场售价4 600元,销售环节的费用及税金每台为50元。求期末甲公司该批计算机的可变现净值。

首先,按座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每个人先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思考其他同学的观点,两者结合起来,在此过程中问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各个小组的同学经过激烈的讨论,认为上例中甲公司的计算机总共300台,应分成签订合同的部分和未签订合同的部分分别进行核算。签订合同的部分为200台,根据可变现净值的公式,其可变现净值=200台×每台的合同价格5 000元-200台×每台计算机销售环节的费用及税金50元=990 000(元);未签订合同的部分为100台,因为没有签订合同,因而其可变现净值=100台×每台市场销售价格4 600元-100台×每台计算机销售环节的费用及税金50元=455 000(元)。最后,甲公司该批计算机的可变现净值为两者之和,即990 000+455 000=1 445 000(元)。

其次,进行集中讨论。集中讨论是班级同学分享经验和知识的过程,由每个小组派出代表来陈述小组的共同观点,其他成员也可以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同时不同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质疑、补充。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在适当的时候提供背景资料等,有效引导课堂讨论的方向,并在讨论出现偏差的时候予以纠正。

在上述案例中,各个小组共同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后,大家将结果汇总,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可直接出售的商品存货,其可变现净值等于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其中,签订了销售合同的商品存货,估计售价按合同价格来确定;而没有签订销售合同的商品存货,估计售价按市场销售价格来确定。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这个环节通常由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对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进行评价。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然而,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适合采用这种方法。授课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选择不同的授课方法,不同教学方法交互使用,扬长避短,灵活应用,切忌生搬硬套。

(二)广泛采用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法即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一笔交易业务,同时作交易双方会计主体的账务处理。通过对比做账的方式学习,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此方法在财务会计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几乎每个知识点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比如说,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应收票据和应付票据、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债券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等知识点都可以用对比法来学习和理解。

例:甲公司赊销给乙公司商品一批,售价300 000元,增值税51 000元,并附有相应的现金折扣条件:2/10,1/20,0/30。采用对比分析法,同时作销售方――甲公司和购买方――乙公司的会计分录,甲公司按“应收票据”入账,而乙公司按“应付票据”入账。

(1)办妥托收手续时: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借:应收账款 351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 000

乙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借:原材料 3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 000

贷:应付账款 351 000

(2)如果上述款项在10天内收到: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实收款) 343 980

财务费用(现金折扣,假定计算折扣时考虑增值税)

7 020

贷:应收账款 351 000

乙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借:应付账款 351 000

贷:银行存款 343 980

财务费用 7 020

(3)如果上述款项在20天内收到: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347 490

财务费用 3 510

贷:应收账款 351 000

乙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借:应付账款 351 000

贷:银行存款 347 490

财务费用 3 510

(4)如果上述款项在超过现金折扣的最后期限收到: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351 000

贷:应收账款 351 000

乙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借:应付账款 351 000

贷:银行存款 351 000

从以上例题可以看出,运用对比分析法,对于一笔交易业务,同时做交易双方的账务处理,可以使学生同时掌握两个知识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尽快掌握知识要点,从而能全面把握中级财务会计。

(三)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地采取自助式教学法

顾名思义,自助式教学法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学生自己或学生之间进行学习的方式。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采取小组讨论、请学生上讲台讲课等方式,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学得更灵活更透彻,课堂气氛也更加生动活泼。比如,《中级财务会计》中的存货的后续计量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有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这部分内容完全可以采用自助式教学法来进行,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学习,比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印象要深刻,效果也要好的多。

三、改革考核方式,提升有效教学

对课程的考核评价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课程考核的结果不仅可以反映教与学的实际效果,更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考核方法合理与否,直接影响考核的结果、教与学的积极性以及良好学风的建设。

(一)目前高职院校课程考核存在的弊端

1.考核方式单一,内容片面。《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考核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平时考核占30%,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多以作业、考勤、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来定,期末考试则采取闭卷笔试的形式,由任课教师按照教学计划中的重点内容出题考试,考核内容侧重于对课本识记内容的考查,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很少涉及。这种考核方式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平时上课不听,课后不学,全凭期末搞突击就能顺利通过考试,其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

2.缺乏过程性考核。过程性考核包括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学期论文等,这些教学活动不仅是专业课程教学的一种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是一种高效的过程性考核。而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招生规模的连年扩大,不得已采用合班授课的方式,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十分有限,任课教师很难对学生的过程性学习情况做出评价。

(二)考核体系改革的建议

1.考核方式和内容的灵活性。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建立了试卷库。我院会计系借鉴全国骨干高职院校的经验,凡开课人数达到一定标准以上的核心专业课程都必须建立试卷库,每门课程试卷库包括五套试卷,试卷由各课程组拟定,交教务处统一管理。期末考试前由考务办公室从试卷库中随机抽取一套试卷进行考试,真正实行教考分离,以保证考试的公平性。

实行教考分离,能够促使教师自觉地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注重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以求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能促使其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不再抱有考前临时抱佛脚的侥幸心理,从而形成重教重学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另外,考试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教材,可以适当涉及课外相关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课程知识要点。

2.强化过程性考核。除了期末卷面考试外,平时应该增加如案例分析、岗位技能、阅读摘要、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多项测试,将课程考核从最终的卷面考试延伸到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强化过程性考核,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养成收集课外阅读资料的良好习惯,培养其团队协作、表达沟通等方面的能力。

比如说,学生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这门课程时,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和学术界的热点难点问题适当布置写作小论文,教师可给出参考文献,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来完成。通过这种方式,平时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其写作水平,为将来毕业论文的选题、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J

参考文献:

1.瞿立新,刘凤娟,杨帆.图书馆在有效教学与高端技能型金融人才培养中的责任[J].文教资料,2013,(7).

2.张丽丽.《基础会计》有效教学探讨[J].职业技术,2011,(3).

3.张亚丽.对比分析法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10,(4).

4.李婧.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方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杨茹芬.浅析基础会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校园心理,2010,(11).

6.左旭.对会计专业课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6,(3).

7.张冬瑜.会计案例分析教学法运用探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8.鄢仲天.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9.王洪丽.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0.王清云.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7).

作者简介:

第11篇

【关键词】EVA应用;横向比较指标;单位资本获取EVA能力

企业的价值是在比较过程中发现的,相对概念比绝对概念更有意义。EVA作为价值发现工具,能否解决不同企业横向比较的问题,决定着其理论应用范围的广度和实用价值的提升。

一、EVA理论应用范围与作用

EVA(Economic Value Added)理论源于诺贝尔奖经济学家默顿・米勒和弗兰科・莫迪利亚尼1958至1961年发表的一系列关于企业价值经济模型的论文。思腾思特是EVA管理体系的创造者和商标持有人,也是EVA理论的推动者。目前,可口可乐等国际著名公司大多都使用EVA评价企业业绩。

与其他企业价值度量指标不同的是:EVA是在考虑了企业所有资金成本(包括债务资本成本和股本资本成本)的情况下的企业利润度量指标。

EVA=NOPAT-K=NOPAT-CAP×WACC 公式(1)

式中:NOPAT――税后营业净利润;K――资本总成本;CAP――(调整后)企业投入的全部资本;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在中国,包括国企在内的大量企业,都存在价值本位缺失现象,现行财务会计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成本,没有将权益资本成本从营业利润中扣除。经营者误认为权益资本是免费资本,这种现象在国企更为严重。扣除资本成本后很多企业实际上是亏损的。资料显示,中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约有44%EVA为负。这说明企业盈利不足以弥补资本资源投入的经济成本,这些公司不但没有创造财富,反而在毁灭财富。姑且不考虑个别企业财务数据真实性,在过去7-8年间,上市公司整体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8.5%-9.5%之间,仍低于同期的GDP增长率和储蓄利率之和[1]。

尽管思腾思特公司进入中国后其营运推广手段对于价格高度敏感和注重实用的中国市场显得华而不实。但中国企业界和国资管理、企业评估部门,还是期望EVA可以建立一套真实的价值管理体系,改善企业治理结构。经过探索实践,企业界和理论界对EVA应用范围与作用有了较为科学和完整的认识。

一是,分析和发现企业价值。当包括资本成本在内的全部成本被考虑补偿的情况下,企业利润就变得清晰和真实了,这无疑给人们提供了分析和发现企业价值的机会和途径,机构投资者、普通投资者、债权人、经营管理者、企业员工、社会公众、监管机构、评级机构等都可以客观看待和评判企业。由于EVA指标能够较准确地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于是,成为战略评估、资金运用、兼并或出售定价的基础理论。

二是,分析资本结构与控制资本成本。全面成本不仅包括记入账面已经发生的经营成本,还包括易被忽视的账面并未全部反映的资本成本。忽视权益资本成本就忽视了股东利益和资本使用效率。调整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率是企业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2]。资本占用额度、资本结构、各类资本比例、资本市场条件等都会直接影响资本成本率和EVA指标。调整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是在不增加产出的前提下提升企业价值的有效途径。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的权重比例、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中各类资本的比例及加权平均成本率的最小化设计就成为关键问题。企业通过加权平均成本率最小化设计,连续地不间断动态调整,就能够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三是,有效的决策管理依据。以EVA为核心构建的企业管理系统、财务分析系统可替代现有的杜邦财务分析系统[3]。其中所显示的目的――手段关系链可以帮助经营管理者厘清思路,系统性分析财务预警指标,建立有效决策依据,全面指出为增加EVA可采用的对策和途径。基于EVA和可持续增长率的财务战略矩阵为企业战略性财务决策提供帮助。同时,由于EVA将股东利益与经理业绩联系在一起,使管理决策与股东财富一致,有效解决决策优化问题。

四是,注重可持续发展。理论上,扣除资本成本,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有利于引导经营者行为长期化。同时,EVA指标计算对财务数据的调整,也显示了体系的科学性,它不鼓励削减研究和开发费用等行为,不鼓励以牺牲长期业绩来夸大短期效果,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鼓励和引导经营者做出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如新产品开发研究、人力资源培养等,这都有利于克服经营行为的短期化。

五是,绩效考核激励新体系。以EVA为核心设计经营者激励机制,规范经营行为,维护所有者和股东合法权益,能够更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同时,EVA指标有利于加强监督,对财务报表调整本身就是审计和监督过程,合理调整后的经营者考评目标不再是会计利润,而是EVA,隐瞒虚报财务数据的必要性随之下降。用EVA增长数额来衡量经营者贡献,使经营者与所有者目标趋于一致,强化风险承担意识,会激励其创造企业价值。企业内部实施EVA管理,各部门将会放弃提高部门业绩,损害股东利益的做法,避免内部决策与执行的冲突,使部门与企业目标一致[4]。所以,外部看,EVA是委托关系的量化,使投资人、股东与经营者建立科学、量化、相对透明的新型考核关系;内部看,各部门、分支考核目标与企业一致化,避免多重目标导致的混乱、摩擦和浪费。

六是,文化理念引导工具。EVA不仅是一种计量方法,更是一种管理理念和文化。企业实践经验表明,EVA体系应力求简便易行,培训渗透到每一员工,其考评至少落实到每一位部门经理。每季每月按期考评,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形成全体员工认同的EVA企业文化和组织氛围[5]。当EVA文化充分发挥作用,就会促进企业文化的更新和全新理念形成,有效引导企业创造价值。

二、EVA指标应用的局限性

EVA强调当企业赚取了超过资本成本的经济利润时企业价值才得以增加,较原有的利润指标有了革命性的进步。但是,在应用中仍然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局限性。

首先,观察公式和计算过程会发现,EVA仍然是一个会计估计值[6],应用过程相对复杂。虽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作为基础,但须对会计科目进行调整。由于会计报表本身并不能完全避免失真,调整项也无法完全达到理想状态,资本投入额需要按照市值折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难以精确估计。所以,其结果只能是逼近理想数值的概念,而不可能是没有任何偏差的唯一数值。

其次,不同企业应用EVA缺乏一致的、明确的解决方案。只能根据企业性质、所从事商业活动及其战略目标做适当调整,才能定制适合的EVA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和管理方案。而且,EVA值依然具有可操纵性,由于计算依赖于利润实现和费用确认的会计方法,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改变决策过程,一定程度上可以操纵最终结果。因此,EVA还不能提供严谨一致的、适合各类企业的通行指标体系。

第三,EVA仍是事后反映指标,无法预判和避免企业的经营失误。事后报告只是客观反映了事实和结果,在会计期末积累形成的指标,虽然反映了所有要素的综合生产率,但并未表明为什么一种产品或一项服务不能带来增值,以及如何进行相应的处理[7]。对于实际经营而言,这并没有多少具体指导意义,无助于发现运营无效的根本原因。

第四,对于企业经营者,EVA依然是外界或者说是投资人强加给他的指标,是被动、被迫接受的指标体系。如果“胡萝卜加大棒”对于经营者来说算是一种激励约束模式的话,EVA的本质应该是“大棒”,而不是“胡萝卜”。如何使其产生内生动力、主动应用EVA仍然是个问题。

第五,不同规模企业的EVA无法进行简单比较。企业经济效益可用投入与产出之差,或投入与产出之比来表示。而EVA只能说明经济效益大小,不能反映经济效益的相对高低。通常情况是,大规模的相对于小规模的部门或企业有较大的EVA值,很难判断是因为前者具有较高的效益水平还是因为具有较大的资本投入。EVA难以指导资本在部门或企业之间有选择的投向与配置,因为EVA值的大小难以反映经济效益的相对高低。

以上问题,尤其是EVA无法在不同规模企业间比较的问题,本文认为:EVA理论和指标适合于单个企业的考核,是对企业自身纵向演化过程的考量,思腾思特合伙人David・Glassman说:“对于公司来讲,往往最有价值的工作就是使负的EVA转为正的EVA,使全公司为提高EVA而努力,这也时常是最有价值的价值创造”。而EVA对于多个不同规模和类型企业的比较、鉴别、价值发现就显得无能为力。EVA指标缺少一个企业共性指标的比较体系,无法建立一个科学客观的比较系统。对于投资者来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横向的、跨越企业特性的一般性比较的数据体系尤为重要。EVA理论的这种局限性需要得到弥补和完善,以提高EVA理论的适用性和实用价值。这正是本文讨论和研究的问题。

三、EVA横向比较指标模型的构建

针对不同规模企业间EVA无法简单比较的事实,本文着力探讨基于EVA理论企业横向比较指标模型的构建,以期在操作实践中使EVA的应用范围更广。思腾思特公司提出决策过程中两条基本财务原则:企业财务指标必须是最大程度地增加股东财富;企业的价值取决于投资者对利润是超出还是低于资本成本的预期程度。因此,当前EVA绝对水平并不起真正决定作用,EVA持续性增长才会带来企业市场价值的增值,EVA的连续增长将为股东财富带来连续增长。

本文关注:如何比较不同规模企业间的内在价值?如何消除资本投入规模的差异对EVA的影响?同时,抛开EVA的当前的绝对水平,把关注点落在EVA的增长趋势上,这样,企业的价值增长趋势才能得到描述。为了实现以上目的,在此构建一个简单函数:

式中:CAP―(调整后)企业投入的全部资本;RE―(本文定义为)某年度单位资本获取经济增加值能力,百分比。

本文构建模型的含义是:用(调整后的,包括权益资本成本在内的)全部资本折算出的,单位资本获得的经济增加值占单位资本的百分比。即,单位资本获取经济增加值能力。从而,消除了资本规模对该指标的影响。

由于从投资角度看,NOPAT=CAP×ROIC公式(3)

式中:ROIC――投资回报率。

根据公式(1)和(3),本文构建的函数(2)可推导出:

公式(4)清楚地说明:企业某年度单位资本获得经济增加值的能力RE,仅取决于ROIC和WACC,而与投资规模及其他因素无关。指标RE可以显示企业获取EVA能力,显示经济效益的相对高低。在获得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各年的ROIC与WACC数值后,不需要计算出各自的EVA和投资规模CAP,就可以比较不同规模企业的投资回报能力,从而衡量企业的相对优劣。

当ROIC>WACC,(ROIC-WACC)100%为正值,它表示:单位资本获得经济增加值的能力,即,1单位资本可以获得百分之多少的经济增加值;

当ROIC

当ROIC=WACC,(ROIC-WACC)100%为0,它表示:投资回报率仅仅可以抵消单位资本成本,企业的价值不增加也不减少。

同时,由于EVA的增长趋势很有意义,而单位资本获取经济增加值能力的变化,将描述这一趋势。因此,由各年度的RE,RE1、RE2、RE3、……REn的所构成的变化趋势曲线,可以清楚地看到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和变化趋势。下面将用实例证明这个问题。

四、EVA横向比较指标的证明与应用

现引用两个案例对以上研究结论加以比较:

[案例A]企业A有关数据:

经过计算,企业A的EVA值如下(万元):

[案例B]企业B数据如下(万元):假设债务资本税后加权利息率为6%,权益资本合理回报率为8%,第2年税后净利润增加10万元,全额分配,其余年度税后净利润水平不变,各年度总投资资本不变,因利润分配产生的投资资本不足,以借款方式弥补,其余条件不变。

按原有理论,两案例都给出较详实的数据,计算出了EVA值,但投资者并不能从中得出有效的分析、比较结论,也不会认为其结果可以说明什么问题,无论是对于企业本身还是与企业间的比较。总之,两企业间并没有可比性数据。

为解决这个问题,现在采用本文前述结论和模型,计算两个企业的RE值,即,分别计算两个企业的1单位资本可以获得经济增加值的能力。

根据[案例A]提供的数据和公式(4),可以计算出企业A各年度的RE:

REA1=(ROICA1-WACCA1)100%=(15%-10%)100%=5%;

同理,REA2=5%;REA3=5%;REA4=5%;REA5=5%;REA6=2%;……REAn=2%。

这组数值表明:企业A各年度单位资本获得经济增加值的能力:前五年为5%,自第六年起降为2%。

根据[案例B]提供的数据和公式(3),首先计算出各年的ROIC,分别为ROICB1=6.90%;ROICB2=6.89%;ROICB3=7.07%;ROICB4=7.05%;ROICB5=7.03%。

式中:E―企业权益市场价值;D―企业负债市场价值;KE―权益资本成本率;KD―负债税前成本率;T―所得税税率。

经计算得出:

WACCB1=6.90%;WACCB2=6.89%;WACCB3=6.81%;WACCB4=6.81%;WACCB5=6.81%。

应用公式(4)计算,企业B各年度的RE分别为:REB1=0%;REB2=0%;REB3=0.26%;REB4=0.24%;REB5=0.22%;……

这组数值表明:企业B各年度单位资本获得经济增加值的能力,前二年投资回报仅仅可以抵消资本成本,自第三年起为0.26%,以后几年逐年略有降低。

由此,不难看出企业A的历年状况都好于企业B,尽管企业规模要小很多,行业分类也未必相同,但是它给投资者带来的回报比例是相对较高的,所以它更有吸引力。

同时,由各年度的RE值所构成的变化趋势曲线,可以清楚地看到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尽管企业A在第六年以后下降为2%,但还是远高于企业B的水平,而且,企业B自第三年后是逐年衰减的,企业A则在第六年以后稳定在2%的水平上,并持续下去,如图1。

五、结论

本文所探讨构建的EVA横向比较模型和指标,其意义在于:首先,克服了EVA应用实践中的部分局限,有利于实际应用范围的扩大;其次,本文提出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所涉及的变量更少,应用计算也更加简便;第三,孤立的讨论或计算一个企业EVA值并不是价值评估的目的,比较过程本身才是有意义,才能发现价值;第四,本文讨论的思路,可以改善企业被动、被迫接受EVA指标考核的思维定式,企业可以凭借这种思路,重新确定其市场地位及坐标,是比较各企业间的差异的敏感指标,更容易让投资者发现企业价值。第五,本文探讨的内容,使企业和投资者把研究焦点转回到企业资本成本率和投资收益率这些最本质的企业经营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上来,避开了其他因素对企业价值的干扰。因此,更具有实际操作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治纲.EVA业绩考核理论与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丘开浪.企业价值评估中的EVA模型[D].厦门市大学资产评估有限公司[Z].2008.

[3]耿云江.EVA与企业价值评估[J].黑龙江财会,2002(05).

[4]杨国彬,李春芳.企业绩效评价指标――EVA[J].经济管理,2001(09).

[5]徐新根.对资产评估收益法下预期收益额问题的思考[J].审计与评估,2005(1).

[6]张先治.EVA理论与应用的研究[J].求是学刊,1997(01).

第12篇

【关键词】:土地使用权转让;计税价值;评析

【引言】目前土地使用权转让税收问题,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在不同程度商对转让的法律依据不明,对转让的规范程序不清、对转让标的土地使用权内涵范围和内涵价值不透造成的。在此,笔者对这些情形结果分门别类地加以阐述和明晰,以求得相应的税负合法与公平。

一、土地使用权转让概念内涵及程序

1.1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法定特定涵义。

出让土地使用权已经形成较为规范的法律体系,其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房地产转让管理规定》,据此,土地使用权转让法律概念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和赠送等方式,转让是按法定的程序和条件进行的。这个概念中,土地使用权,性质是国有,取得类型是出让。平常所说的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法律概念就是如此,全面的描述就是国有出让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不能把其他类型或性质的土地使用权与之相混淆,而在操作中按雷同程序转让。对此,国家专业机构也许对此比较清楚些,但是被管理对象也许含混些。

1.2土地使用权转让特定概念的例外。

1.2.1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实质。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是国有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的例外,实质是补办出让等有偿使用手续或补办其他体现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手续,与此同时划拨土地使用权本身的价值也在市场主体之间发生转移。转让所涉及的当事人有三个,包括国家、原划拨土地所有权转让者、土地使用权和所附着不动产的受让者。在此,从划拨土地使用权概念和转让程序的角度予以明晰。

1.2.2划拨土地使用权法律概念。根据《房地产管理法》,土地使用权划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根据《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土地使用者通过各种方式依法无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这里说的无偿取得是相对的,相对于国家这一主体而言的,肯定是无偿的,而相对于国家之外的其他权利主体,不一定是无偿的。

1.2.3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程序。根据《房地产管理法》,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准予转让的,应当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报批时,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决定可以不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转让方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将转让房地产所获收益中的土地收益上缴国家或者作其他处理。

按此程序,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实质是国家是对受让方直接或间接实现所有权。先行对不动产转让方实施出让行为,然后再行转让,就属于国家对不动产受让方间接实现土地所有权;此外,国家可以对不动产转让方直接实施出让行为而实施土地所有权。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使用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受让主体,可以保留取得方式,但是在法律上,依然是国家行使所有权,重新以划拨的方式配置了土地。

1.3集体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转让。

1.3.1集体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内在涵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有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集体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在此,使用集体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享受的集体土地使用权,“确定”的行为涵义就是取得的方式为划拨,就形成了集体划拨土地使用权。

1.3.2集体划拨使用权转让前置程序。按照目前的法律制度提供的途径,并且这样的途径在可实施情况下,先将集体土地征收为国家所有,再按照国有土地出让和转让的法律程序进行转让,从而间接实现集体划拨使用权转让。这里的转让实质含义只能是前一主体让出土地使用权,后一主体得到使用权,但前者让出的土地使用权与后者得到的使用权在性质和类型上迥乎不同,有时还可能附带性出现用途的变更。此过程中,涉及的民事主体有转让方、受让方、集体土地所有者、出让方,另外还有实施审批行为的行政主体。这里所要提及的是转让前置程序的例外,就是当时受让方是符合使用集体土地使用权的主体时,实质上就成了纯粹地面上建筑物、构筑外等的转让,集体使用权的被所有者重新予以了相应的配置,只须转让方、受让方、所有者三方依法合意即可,在受到申请时,法定的行政主体予以备案,而没有审批的必要。

1.3.3集体土地所有权征为国有的方式。集体土地所有权征为国有,主要有强制性和非强制性两种方式。征收是属于强制性的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阻挠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交出土地;拒不交出土地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以及如此等有关条款,可以认定征收土地具有强制性;征购属于非强制方式,但法律对征购的概念与实际应用鲜有提及,笔者认为,非直接公共利益的需要或非公共利益的需要,将集体所有的土地征为国有的,属于土地征购行为,属于较为平等的民事主体关系行为。

二、对应土地使用权转让程序的计税依据

2.1国有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中的计税依据。

根据《契税暂行条例》、《契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契税征收中几个问题的批复》[财税[1998]96号]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出售、房屋买卖的计税依据是成交价格,即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确定的价格,包括承受者应交付的货币、实物、无形资产或者其他经济利益。因此,合同确定的成交价格中包含的所有价款都属于计税依据范围。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房屋买卖的成交价格中所包含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属于成交价格的组成部分,不应从中剔除,纳税人应按合同确定的成交价格全额加行政事业性收费计算缴纳契税。所以国有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时,税收机关和作为协助执行机关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或出让人要求土地受让人提供税收价值构成依据时,主要应当包括出让金收据、转让前的纳税收据以及其他一切行政事业性收据。在转让时,没有成交价格或成交价格明显偏低,则应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有关契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4]134号】的要求,征收机关可依次按下列两种方式确定:1、评估价格:由政府批准设立的房地产评估机构根据相同地段、同类房地产进行综合评定,并经当地税务机关确认的价格。2、土地基准地价: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公示的土地基准地价。当然第二种情况需要税政机关专业人员熟练完成基准地价在具体宗地条件下的价值转换工作,否则,会因忽视容积率、时点、宗地个别条件等引起的价值差异而导致税负的不公平。

2.2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中的计税依据。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有关契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4]134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其契税计税价格为承受人为取得该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全部经济利益。先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经批准改为出让方式取得该土地使用权的,应依法缴纳契税,其计税依据为应补缴的土地出让金和其他出让费用。已购公有住房经补缴土地出让金和其他出让费用成为完全产权住房的,免征土地权属转移的契税。

所以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其划拨价格在转让方、受让方之间转移,其交易价格是计税的价值依据;但同时出让手续时发生了出让人与受让人之间的交易行为,计税依据是应补缴的土地出让金加其他出让费用。因此在直接出让土地使用权给受让方的情况下,受让实际纳税的计税依据依然是全部土地价值。如果直接出让给转让方,此时,还没发生划拨土地使用权价格的交易,转让的纳税依据是应补缴的土地出让金加其他出让费用。直接补办出让手续给转让方还是受让方,纳税程序是有所差别的。

2.3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中的计税依据。

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有两种情形,一是不符合使用集体土地的受让者,按照征地前置程序实现转让、受让行为的,按照上述出让和转让程序计算计税依据,二是符合使用集体的受让者,按照集体土地使用权依法另行配置的程序,实现“转让、受让”行为,这个程序中,因为是非交易行为,依法不属于征税范畴,交易者所以缴纳的只是房屋建筑物、构筑物、附着物等的契约税。

三、结论。

在现行土地产权制度下,涉及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法律、法规、规章众多,法律体系复杂,形成了不同土地使用权权性质、类型,其转让所以适用的法律、法规和程序比较专业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必须率先熟练掌握,才能很好的协助税政机关正确征税;税政机关只有根据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并结合税收的方面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配套适用,才能很好地把握不同的土地使用权流程的环节、弄清交易过程环节的计税依据所包含的价值内涵,才能做到纳税与否正确、纳税依据客观,体现土地使用权转让税负上的社会公平。

参考文献

 [1]崔建远. 中国房地产法律研究[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  [2]王卫国,王广华. 中国土地权利的法制建设[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3]罗杨东. 划拨土地使用权有关法律问题研究[J]. 新时代论坛,2003(4)

 [4]于东,张继安. 浅议划拨土地的收益征收[J]. 北京房地产,2005(6)

 [5] (美)雷利・巴洛维. 土地经济学[M]. 谷树忠译.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9

 [6]王. 城市土地市场供应法律问题[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