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管理沟通学论文

管理沟通学论文

时间:2023-03-24 15:29: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管理沟通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管理沟通学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能力导向;会计教育;教育改革;微通课程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大学教育在知识导向和专业导向的双重驱动下,出现了“重专业知识,轻能力培养”以及知识过度分割和学科过度分化的问题,从而在人才培养方面表现出教育同质、思维固化、视野狭隘、无效学习和功利主义等普遍现象,以至于阻碍了卓越型和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就教育同质而言,由于人才标准被知识导向的评价体系“一刀切”,从而导致对个性化需求的包容不足,供学生自由发展、个性成长的空间不够。就思维固化而言,由于在知识导向下学生习惯于唯师、唯书、唯答案,从而导致独立思考能力不足,在成年后缺乏想象力、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就视野狭隘而言,由于专业分化过度、专业色彩浓厚,所以导致受教育者在视野上、思想上难以走出各自专业的小圈子,认识不到知识之间的联系,缺乏从比较广阔的视角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就无效学习而言,由于偏重专业知识及其价值,而对边界条件、外部性、环境依赖性等更为广阔的问题缺乏探究和引导,所以导致学生对专业问题的理解比较浅薄。就功利主义而言,由于过度强调知识改变命运,导致普遍把学习成绩作为实现个人价值的工具,从而牺牲了人本主义精神和追求真才实学与能力水平的欲望。所以,当前教育改革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从知识导向转向能力导向以及从学科分割转向学科融合。现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促进专业平台建设。专业平台建设是一种“将全校课程划分为校级平台课程、学科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的大课程体系。简而言之就是建立跨专业、跨学科的选课机制。这种大课程体系虽然开放了更多的可选课程,但并没有对知识导向和专业导向做出改进,并且在思维训练和能力训练方面缺乏建设性,所以其作用是有限的。更值得担忧的是,即使建有专业平台,教师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理念也可能依然存在坚实的专业壁垒,从而对受教育者和教育体系都存在某种危害。历史已经证明,在单一价值体系、思想体系和知识体系下,受教育者学得越多、越好,其受某种单调知识和理论的影响就会越深,然后固执、偏信、狭隘和歧视等不利于价值成长的因素就会在意识层面滋生和堆积。我们认为,相对于专业平台建设,改革现有教学弊端的关键在于提升课程品质。通过提升每堂课的课程品质,突破知识导向,打通学科“微循环”,来实现能力培养和促进学科融合。

二、“微通课程”的教学理念

“微通课程”可以解释为以学科融合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首先要打通学科“微循环”,然后要致力于能力培养,包括学科融合意识、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就打通学科“微循环”而言,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指出:中国的大学教育缺乏两个关键因素,其中之一就是缺乏跨学科的广度。由于专业教育的狭隘性导致学科划分过细、各学科之间的知识边界过于明显、甚至僵硬,严重限制了卓越型人才的培养,所以“微通课程”的第一个教学目标是,通过重建教学内容和课程形态来消除学科之间的隔阂与界限,使不同学科的知识能够相互融通,让学生们有能力建立起知识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就能力培养而言,近年来的社会用人标准已经改变,但大学教育改革迟滞于社会需求,依然处于“重专业知识、轻能力培养”的惯性运行阶段,从而亟待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将知识导向教学重建为以自主式学习与能力培养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所以,“微通课程”的第二个教学目标是致力于实现知识探究与能力培养的同步性,通过开放式教学和翻转式课堂,将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活动打造为可以广泛联系、充满生机、自由奔放的活力课堂。

三、“微通课程”的教学实践

高级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高年级核心课程,有知识密集、专业性强的特点,学习难度比较大,与经济金融领域相关学科的联系紧密,所以是构建“微通课程”的理想之选。本文从教与学两个方面阐述“微通课程”不同于常规教学的构造形式。

(一)开放式教学。“开放式教学”是指对课程的表现形式进行重建,以通透、易懂的方式讲解复杂专业知识和学科前沿。其价值在于提高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促进对专业知识作用边界的理解和知识的融会贯通,并且在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分析性思维方面的效果也很显著。

1.打破学科分割、引入广义素材,联通相关学科。一是结合当前经济和金融热点引入广义的专业素材;二是结合历史变革阐述会计理念的变迁;三是结合财富管理和价值管理解释会计理念;四是贴近学生生活阐述会计原理。这四项内容的意义在于增进对背景知识、专业问题与相关学科的理解,建立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

2.打破章节分割、进行专题讲解,实现融会贯通。传统教材重视篇章结构,不重视问题导向,难以切合开放式学习和思维训练的要求。加之,大学教材编写过于追求完整性,容易出现知识过密和负荷过重的“厚书”现象,让学生望而生畏。所以,需要教师重新筛选和编排教学内容,以融合贯通又重点突出的方式讲解,才可能平衡学与思的关系,展开思维训练和应用能力训练。

3.打破角色分割、改进学习体验,帮助能力提升。就会计专业而言,大案例教学的效果通常不好,学生很难有耐心研读资料,从而普遍存在含糊学习现象。这与学生处于知识接受者的角色有很大关系。在开放式教学下,可以让学生转换角色,比如让学生独立编撰小案例,在创作的乐趣中获得自主学习效应。

(二)翻转式课堂。“翻转式课堂”可以改进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体验,是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

1.引入双主题的专题报告,培养跨学科能力和应用能力。会计是理解经济活动的全球可通用商业语言,所以教师不能“对着凭证教会计”,而是要从经济、管理、社会和历史等多个角度诠释会计的有用性和局限性。这就既要有专业主题的报告,也要有跨专业的主题报告。并且专业主题的报告要从会计以外的事件去寻找会计的踪影,而不在于从准则直接到会计。可以选材于历史事件、经典名著、经典案例等泛在领域,以便提升对会计准则背后的基本逻辑和基础理论的理解。跨专业的主题报告可以根据学生兴趣对经济、管理与社会问题进行探究,以便引导建立不同学科间的联系,训练从专业视角观察生活、反思历史和纵览天下的开放性思维,进而实现能力培养和思想培养目标。

2.鼓励有深度的课堂讨论,训练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要善于就某个专业问题营造“有话可讲、有话想说”的氛围,并在有学生率先发言之后,鼓励其他学生做开放性补充和阐述不同见解,以及给出课后继续讨论的余音,以激发思考与争鸣,训练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思想自信、能力自信、知识自信。但现阶段的问题是,学生习惯于听讲而非发表意见,加之学生发言缺乏条理、思想难以统一,有的学生会认为课堂讨论浪费时间,不如通过听课来直接获得知识实用,这些因素都会降低课堂讨论的质量。所以,组织课堂讨论的频率需要视班级的整体素质和整体意愿而定。

四、构建“研究型微通课程”

当前大学生能力培养欠缺的另一个突出表现在于“有学无究”。针对“有学无究”的问题,本文提出“研究型微通课程”整合模式,可以帮助培养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并且也是为名校“直博计划”发现、培养和输送人才。这也可以称为“2+1”“教、学、研”整合模式,意指在开放式教学的“教”与翻转式课堂的“学”的基础上再加上学术论文撰写的“研”字,形成一个融“教、学、研”三个侧度为一体的新模式,以培养学术型卓越人才。研究能力训练的主要实施方案是:通过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在毕业论文撰写与常规课堂教学活动之间增加一个新培养环节———学术研究。通过向有兴趣的学生开放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挑选有科研潜质的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指导其进行规范学术论文的撰写,并且由前后级学生与指导老师共同建立起一个融“教、学、研”活动为一体的学习生态圈。其关键内容有以下三个:一是以研究现实问题为导向。导师的作用之一在于指导选题,应开展有新意的、有趣的、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而非只有论文模仿。本科阶段对知识的认知主要来自课堂,即便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也需要先建立对现实问题的认知,培养分析能力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督促养成重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所以应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二是以指导分析框架为重点。指导论文分析框架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梳理逻辑和思路。这也是学术研究的本意,即逻辑严谨而有层次地分析问题,以避免本科论文撰写经常出现的资料堆砌和逻辑混乱的现象。同时,还需要对论文的规范性提出较高质量要求,以督促养成审慎严谨的学术习惯。三是督促全过程的半独立研究。学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以严谨的态度相对独立地完成从文献检索、数据收集、数据分析、论文写作、修改到投稿等全过程工作。这个半独立研究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耐力、毅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有价值的。四是“微通课程”重视的是课程品质和能力训练,“研究型微通课程”重视的是分析性思维和学术素养,其微观层面的价值在于打通学科“微循环”和致力于知识探究与能力培养的同步性,以及实现专业纵深能力和跨学科能力等多重能力拓展,进而可以从大学教育的基础构造开始参与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重专业知识,轻能力培养”以及学科过度分化的问题。

作者:曾雪云 韩丽萍 周慧琴 单位: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毕茜,彭珏.会计本科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探讨———基于会计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2,(17).

第2篇

[关键词]高校;通识教育;教育改革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面向所有大学生实施的全方位的非专业教育,使学生在人格、学识、情感、理性和品行塑造上都有一定的造诣。它带给学生的不只是某方面知识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获得心灵上的启迪、接受心智的训练并感受其中的愉悦,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最终形成健全的人格,成长为一个体格健壮、心智健全、学识渊博的全面发展的人。普通高校由于存在对通识教育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实施通识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不适合其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当前,普通高校必须重新认识通识教育,对其进行全面改革,使其在高等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通识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一)通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校在通识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对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理念没有理清,对通识教育的地位也存在着错误的认识。大家普遍认为,专业教育是重要的,通识教育就是个附属品。基于这样的错误认识,学校教育管理者采用的是简单的、粗放式的管理方式,使得通识教育出现了不少问题。首先,在通识教育模式上,只有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通选课这一种形式。通选课的教学形式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形式。通选课的课程设置上,处于门类多而不精,呈现“杂、散、乱”的状态。没有对通选课进行认真的设置,只要教师申报,一般都可以通过;没有严格的论证和审查程序,缺少结构性、整体性的梳理和整合,更谈不上有创造性的课程设计了。所以,导致学生把通选课当成了混学分的代名词。其次,教师在通选课内容的设置上,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没有像对待专业课那样那么认真和严谨,教学内容没有什么深度,通常以“概论式”的介绍形式呈献给学生的课程较多。通选课没有教学团队,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导致课程的稳定性较差,更谈不上课程建设的问题。再次,在课程评价方面,没有如监控专业课程一般的包括开课、上课、考核等贯穿教学各环节的全程监控体系,所以,有的教师上通选课投入的精力不够多,态度也不够认真,只是将其当成挣工作量的工具。基于目前通识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普通高校必须对通识教育进行全面的改革。不然,通识教育的效果根本得不到保证,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起不到任何作用。

(二)通识教育改革的时机已至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基础教育改革已开展得如火如荼。基础教育将从“应试教育”完全转向核心素养教育。学校的任务不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给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核心能力。这是一次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它符合“立德树人”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根本要求。基于我国基础教育转向核心素养教育的重大变革,由于人的核心素养也需要终生地发展和完善,于是,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应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抓紧提上议事日程。这也符合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发展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通识教育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在社会极度功利化、商业化、市场化的今天,人心浮躁、诚信缺乏的社会现状,使高校校园已经不再是世外桃源,学校的风气和学生的心理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甚至有的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还很严重。在这种现实非常不利的社会氛围和大学内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通识教育任重而道远。这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对通识教育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只有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以“六大核心素养”的内容和要求为引领的通识教育,才能维护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和使命。这种背景下,通识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通识教育改革的措施

普通高校在通识教育改革的道路上,最关键的第一步是学校领导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尽快转变通识教育的既有观念,理清通识教育的内涵,将以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宗旨的通识教育放在与专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形成自己学校的教学管理理念,并将该理念贯彻到全校师生中去。然后,依托各学校自己的办学优势,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各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要求,对现有的通识教育课程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整合,构建出一套结构合理的、适合本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一)课程设置和管理方面

因为每所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能力都是有限的,建立起高质量的、较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目前来看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各所学校可以结合自己本校的实际情况,改变之前通识教育课程门类齐全、杂乱无章的做法,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极少数的几类“核心课程”的发展和建设上,有针对性地对“核心课程”进行精心设置。然后,通过几类“核心课程”的开设,积累各方面的经验,然后再使通识教育课程逐渐开展到多个领域。那么,究竟哪些课程可作为“核心课程”?对通选课怎样开展教学活动?这些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于是,学校应成立通识教育研究团队,专门从事通识教育的研究和管理工作。有些高校有针对专业教育课教学质量的督导团队,团队成员一般由退休的老教师和在职的于教学方面有一定建树的教师组成。那么,针对通识教育成立一个类似的研究团队尤其重要。有高等教育研究所的学校,研究团队可以由研究所的人员为主,面向全校选拔一些对通识教育感兴趣的或有一定研究基础的教师参与其中。没有高等教育研究所的学校,可以由对通识教育感兴趣的、擅长研究高等教育的老教师牵头,其他成员同上。通识教育研究团队(下面简称为通研团)要做的工作应该是全方位的。第一,将“六大核心素养”和它的“十八个基本要点”加以简明扼要的解读,帮助全校师生容易接受并能正确理解通识教育的内涵。第二,在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上,认真研究梳理现有的通识教育课程,可以借鉴通识教育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但不能盲目照搬他们的课程体系。国外的通识教育注重更广泛、更深入的有关人文、社会和自然的基本知识的教育、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播及其对学生人格的教化作用,他们的课程体系内容丰富且完善。而我们的普通高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现实情况,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创造性的课程设置和设计,逐步完善本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在这方面,通研团的工作是相当艰巨的。其承载着本校的通识教育科研和管理的全部工作。第三,通研团要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进行把关,对每门通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都加以了解和指导,决不允许教师们自由开课。第四,对每门通识课程的教学效果作出评价。可以通过和选课学生座谈的方式或通研团随机听课的形式取得课程反馈信息,对课程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第五,收集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需求的信息,及时对通识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第六,负责和其他兄弟院校的通研团进行经验交流工作。学校领导应尽力支持通研团的所有工作。

(二)课程的教学方面

在通选课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把“受教育者”变成“学习者”,使学生自己学习、自己体悟,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信念,这是通选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明确的教学理念。理清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教师的主导地位并不是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的一切由教师来决定,而是在于教师启发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被教育”“被学习”的状态,给每一位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通识教育中获得真正的知识营养。在教学方式上,要彻底改变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静静地听的被动式接受方式。课堂教学要变成教师启发、学生参与的形式。于是,学校应成立通识教育督学团队(下面简称为校级通学团)。这个团队可以由校学生会组织,面向全校学生召集对通识课程学习比较热心的同学,组成人员可以涉及到所有学院和所有专业的学生,有研究生同学参加就更好了。当然,这个团队的人数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应保持30至50人,一个自然班的规模。校级通学团可以做的工作是:第一,可以直接和通研团沟通,对通识课程提出意见和建议,反馈学生的需求信息。第二,可以直接和任课教师沟通,对该教师的课程安排提出意见和建议。第三,通过校级通学团成员的学习带动全体同学对通识课程的学习热情。校级通学团可以组织某门通识课程的学习小社团,进行不同形式的学习和活动。这不仅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锻炼学生的多方面能力。第四,校级通学团成员可以作为领导回到各自的院系和各院系的学生会联合组织二级通学团。二级通学团可以组织本院系的学生,成立多个通识课程学习的小社团,小社团的活动可以不拘形式。第五,校级通学团可以组织二级通学团之间举办一些学习活动。比如,辩论赛、知识竞答、小论文答辩等。第六,多数通识课程,任课教师都可以先提出课程目标和要求、列出参考书目,然后让通学团成员组织学习。课堂上,学生可以分组讲授,教师要随堂听讲并指导。学生的能量是巨大的,通过组织通学团定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通识课程学习的活动中,定会使我们的通识教育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可以发挥其不同寻常的作用。总之,要使通识教育改革很好地与大学生核心发展素养的教育对接,通研团和通学团的工作将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学生组成的通学团,若能在每门通识课程的学习中真正发挥起他们的作用,这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将是无形的、巨大的影响。当然,通研团和通学团这两个团队的设置和组织以及他们的工作如何开展得更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重视高校之间的合作

最后,各所普通高校的通研团之间可以进行工作交流和协商,形成资源共享的一种通识教育模式,好的教师和课程资源可以为他校所共享。具体如何执行,这是值得各学校探讨的问题。另外,普通高校也可以共享重点大学的教学资源,即聘请重点大学的教师为学生开设通识教育课程,或者普通高校的学生去同一城市的重点大学选修通识教育课程。总之,通识教育资源共享的问题是需要普通高校教育管理者认真研究并值得探索和发展的。以上为了说明通识教育在普通院校亟需改革的必要性,指出了普通院校在开展通识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以我国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开展为契机,以将大学生培养成高层次的全面发展的人为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为切入点,通识教育改革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推动力,来说明通识教育改革的时机已到。普通院校应抓住时机对通识教育进行全面的改革,改革的措施值得有意研究通识教育的教育工作者精心探究。

参考文献:

[1]顾明远.中国教育路在何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黄俊杰.全球化时代的大学通识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李曼丽,汪永铨.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1).

[4]唐燕,高昊.提升大学通识教育质量的路径选择[J].教育评论,2014,(2).

[5]黄坤锦.学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规划[J].北大教育评论,2006,(7).

[6]冯增俊.通识教育与大学精神[J].江苏高教,1999,(6).

[7]赵书超,陈新巧.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检评及启示[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4).

第3篇

Abstract: The validity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ir tutors in army school not on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rowth of the graduate individuals, but also affects the establishment of harmonious relation between 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ir tutors, besides, it will influenc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strategy of high-level talents. The communication obstacles are identified and the causes of them are analyzed. The counter measures of improvement the validity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ir tutors are proposed.

关键词: 有效沟通;研究生;沟通障碍

Key words: availability communication;graduate;communication obstacles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243-02

0引言

军校研究生与导师的沟通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息息相关。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导师与研究生沟通是否到位,沟通关系是否和谐,不仅关系到研究生个人的成长进步,也关系到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更关乎我军培养高层次人才宏伟战略的实现。

1军校研究生与导师之间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军校研究生与导师的沟通是提高军校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的重要条件。军校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他们的学术科研能力。军校研究生与军校本科生的主要区别就在于需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在开展学术科研活动上,从而为毕业后从事科研工作奠定基础。然而,进行科学研究仅靠研究生个人的独自努力很难有重要的突破,研究生需要从导师那里吸取营养,获取信息,及时掌握学科动态,了解相关理论前沿知识。由于导师是学员进行专业学习、科研学术研究的第一责任人,无论是导师给研究生上课,还是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亦或是研究生撰写毕业论文,无不与沟通紧密相联。

此外,军校研究生与导师的沟通还可以有效地缓解研究生的心理压力。军校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学业压力、军事训练压力、行政管理压力、毕业去向压力、恋爱压力。[1]这些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缓解,必然会妨碍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影响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导师通过对学员在不同学习阶段、完成不同任务中表现出来的矛盾心理进行分析,对他们的心理困惑进行及时有效地心理疏导,指导研究生突破困境,处理遇到的矛盾,可以部分地缓解研究生在学业上的心理压力。

2军校研究生与导师之间有效沟通的障碍

沟通(Communication),原意为两方通达,管理学将沟通定义为:“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2]。图1描述了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的过程。

在研究生与导师的沟通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传递者或接收者(研究生或导师)自身的原因、外界存在的干扰以及其他各种原因使得有效信息得不到及时传递,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经常发生丢失、夸大或过滤现象,使得信息的传递过程遇到各种阻碍,影响双方之间的有效沟通。军校研究生与导师的沟通效果不太理想。笔者认为,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沟通主动权不明确沟通主动权是指研究生在与导师沟通过程中主动争取沟通机会的权力。在研究生与导师的沟通过程中,是谁占据着沟通的主动权?对于这个问题,两种理论有从两种截然相反的答案。在一般的师生沟通中,学生在沟通中占主动地位,Paveies指出,师生之间成功沟通的关键特质之一在于学生是主角,即以学生为中心[3]。根据这种理论,研究生应该占据主动权。然而,还有管理学沟通理论认为,一个人在沟通中的主动权与他在组织中的地位有很大关系,地位的高低对沟通的方向和沟通频率有很大的影响。在沟通中,地位高的人常常据于沟通的中心地位,地位低的人常常通过尊敬、赞扬和同意来获得地位高的人的认同。根据这种理论,军校导师似乎占据着沟通的主动权。实际上,军校研究生与导师都具有双重身份,即研究生身份和军人身份、导师身份和军人身份。身份的双重性决定了军校研究生与导师沟通具有双重属性,既具有师生沟通的特征,又具有上下级沟通的特征。这种双重属性决定了军校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的主动权难以界定。与此相关联,研究生与导师之间沟通发生障碍时,沟通责任往往难以确定。

2.2 角色认知模糊双方对自身角色的认知极大地影响着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的质量。在当前军校中,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和微妙,意见不一,一些学者认为不能简单地把研究生师生关系理解为导师与研究生为完成科研任务或毕业论文任务而产生的一种交往关系,认为二者之间应该是在育人宗旨下的“生活关系”。[4]从现有文献来看,学者们对二者关系的界定大致存在以下八种[4][5]:①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关系;②学术领域的引导者与被引导者关系;③毕业论文创作过程中的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④科研课题承担者与参与者的关系(部分学者也称为雇用者与被雇用者的关系,有的学者称为合作伙伴关系);⑤日常管理过程中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⑥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上下级关系;⑦传统教育观念中的长辈与晚辈的关系;⑧生活中的朋友关系。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容易导致双方对自身角色的认知模糊,出现角色困惑,任何一组关系出现沟通障碍后,均会直接影响到双方在其他方面的沟通质量和效果,甚至会威胁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3 军校研究生管理机制的影响与制约军校研究生处于特殊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之下。军校中的研究生与导师的沟通处于三种管理体系的制约:第一种是一个有序的等级制下的行政组织系统。在该系统中,研究生与导师都要接受学院党委、学院行政、学术评议机制(学术权威)三者构成的学校权力系统的支配,由于军校以及下属各系之间有着严格的等级,处于基层的导师一般很少有机会介入该权力系统的决策过程。第二种是研究生管理大队的管理体系。研究生管理大队具体负责组织和实施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第三种是处在一个复杂的学术系统之中。其中,既包含了学科、专业等各种形式的学术组织,又是有着较为复杂的层次结构和各种隶属关系。虽然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但由于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沟通有时涉及到机关、研究生管理大队和学术组织等多个方面,因此,如果组织结构中的沟通机制出现障碍,二者的沟通会遇到比较多的麻烦和困难。

2.4 个人的沟通习惯和沟通技巧也影响到双方沟通的质量从研究生的角度讲,军校研究生往往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背景,使研究生学员的自然情况差异很大:职务从副连到正营,军衔从尉官到校官;既有机关的参谋,院校的教员,也有连分队的主官;有的来自野战部队,有的来自院校科研单位,有的直接从地方人学人伍;有的有地方或部队工作经验,有的是本硕连读;有的来自经济发达地区,有的来自条件艰苦的边远山区。这些差异会导致学员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形成了各自特有的沟通习惯、沟通方式和沟通用语,形成各自不同的沟通风格。

从导师的角度讲,导师的道德素养也会影响到沟通的效果。倘若导师只以自己的喜好、自己的动机、需要、背景、经验及其个人特点与研究生沟通,而不顾研究生的情感、需要、习惯的话,则往往会引起的抵触情绪,造成沟通的障碍。

另外,研究生与导师个体在沟通技巧上的差异也会影响到研究生与导师的沟通效果。

3如何克服沟通中的障碍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军校研究生与导师在沟通环节上还存在着障碍,要消除这些障碍,提高研究生与导师的沟通效果,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增强沟通主动性,双方共同承担沟通责任沟通不可能是单方进行的事情,必定是双方的行为。双方都应积极地参与各种有利于研究生培养的沟通活动,导师要向研究生伸出主动之手,研究生则要主动找导师,勇于提出想法和意见,促进师生沟通平台的建立。

3.2 增加沟通频率,建立双方定期会面制度双方定期会面,是发展师生关系的最好方式。美国很多研究生导师要求研究生每周都要提交书面的学术研究报告(weekly report)。每周进行一次正式会见开一次学习报告会,面对面地交流,例如每周二下午安排两个小时的会面。作为研究生,要做好会面准备,汇报近一周的学习进展、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使导师能够及时发现你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点拨和指导。

3.3 多搞些学术活动,开展学术沙龙研究证明,人们从交谈中接收三分之二的信息,从文档中提取三分之一的信息,非正式的共享仍是获得知识的一个主要方式。学术沙龙就是提供一种非正式的知识与信息共享。在学术沙龙中,导师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如讨论会、辩论会、学习心得交流会等等,使得研究生和导师可以相互学习、探讨问题,解惑答疑,共同切磋。当然,举办形式可以多样化,活泼生动,有趣味性。要尽可能地扩大信息采集面,拓展纵向、横向联系,打破军兵种、军地院校、院校部队之间的信息封闭状态,及时收集各专业的前沿信息和实践数据,满足研究生开展科研学术的信息需求。[6][7][8]

3.4 充分利用电子技术,搭建沟通平台电子技术为研究生与导师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通过短信、开通QQ群、MSN聊天工具可以动态反映研究生的思想状态,保持密切联系,提高沟通效率。可以开通学科专业网络、研究生科研网站、研究生论坛,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学科研讨会和学术讲座的动态信息,为研究生教学和科研提供强有力的资源和信息保障。

3.5 真诚到永远,双方之间的沟通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对于研究生来讲,要尊重导师的时间,导师的反馈意见、研究建议。对于导师来讲,除了关注研究生的学习、学术、科研动向,还要适当关注研究生个人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陆益敏.军校研究生的心理压力及解决办法刍议.军事电子教育,2009(4).

[2]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2005,(11):541.

[3]Anne Daveies, Involving Students in Communication about Their Learning [J].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Jan 2001, Vol.85.

[4]毕鹤霞.研究生师生关系探讨.中国研究生,2005,(4).

[5]罗向阳,支希哲.我国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6]李非.浅议研究生学术沙龙的意义.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3).

第4篇

[论文摘要]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之一。如何担负班主任职责对学生的思想管理得当,对班级管理的方式对路,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学校的工作主要是学生工作,而学生工作又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既是联系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同时也是沟通学校、家庭和教育的桥梁。为此,要求我们必须联系实际,务实高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使班集体建设卓有成效,以造就大批合格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一、加强班主任自身建设

俗语说“打铁全凭自身硬”。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而是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敬服的声誉和威望,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班主任,首先是教师,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智慧的化身。这正是班主任权威产生的前提。如果班主任能够通过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权威,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否则学生是很难同他积极合作的。

如何树立班主任的威信,应从三方面努力:一是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做知识的富有者。在知识更新加快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学生并不因为教师年龄比他大就信服和尊重你,而是因为你确实有知识才敬重和信任你,班主任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是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因此,班主任必须不断用新知识充实武装自己。二是加强迫德修养,做学生为人的楷模。班主任是各项工作任务的中间者和具体执行者。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的修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榜样。三是具备多种能力。班主任要具备的能力很多,如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个别谈话和谈心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能力,总结工作的能力等等。但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必须有体察学生的思想、情感、需求,捕捉学生的思想信息,把握他们真实态度,以达知人知面知心的能力,应有启迪学生心灵的能力,应有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能力,应有较高的演讲和对话能力。

二、重视教育方法的运用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真切感受到,没有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就无从谈起。抓班级管理,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全面教育学生,鼓励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不断进步,争当一名合格的毕业生。方法如下。

一是抓住入学教育。在我国,职业教育较之于普通教育,其先天的“营养不足”和后天的“发育不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认同度准心的偏移。而家长在指导学生进行专业选择时,又往往因认识的局限表现出各种不理性的举措。以致学生在进校后情绪波动大,思想不稳定,极易掉进“职高无用论”的怪圈,及早并及时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尤为重要。二是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目标定位。由于受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的,无论是社会、家庭,抑或是学校、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久而久之,信心和斗志丧失殆尽,留下的只有对自己的不满意和不愉快。三是抓住常规教育。如遵守学生守则、学习并遵守文明班级评比规定、制定和实施班风、班标、班规和措施等。四是抓住集体主义教育。指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及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抓好管理关键环节

1.要制订正确的班级计划。要对照文明班级评比规定和相关细则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制订班风(文明、拼搏、求实、创新)、班规(请假制度、出勤制度、劳动制度、卫生制度、奖罚制度、晚自习制度、班团委管理制度、评优评奖制度等),要求学生努力实现这一目标。2.要建立合理的班级组织和配备合适的学生干部。根据班级管理目标,按照目标统一,精干高效,分工协调等原理建立近似直线的组织结构。班内干部配备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班级目标能否实现。第一学期初,班团干部、舍长、组长的选配,唯一依据是学生初步表现,要反复考察,慎重物色人选。所选干部在一学期中的表现可能并非所期待的那样好。那么,在第二学期一开始就把班级工作重点放在干部的选拔上,按照竞争原理,能级原理,“民主集中原理”,在班内“因需设岗”,“以岗定人”。对缺乏工作责任性和热情、工作能力较低、成绩较差的学生干部要重新选配,通过他们以身作则的示范效应和带领全班同学走向目标。

3.要正确看待和理性评价学生。一是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从学生所处的角度、位置、环境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领悟学生的所思所感所为,给与学生同等的关注。二是学会欣赏和信任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发现,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尽量给与鼓励和热切的期待。三是因势利导、以情动人。用真诚和鼓励,唤起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长、感受进步,走出自卑的阴影,去玩味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愉悦和幸福。四是注意评价要以激励为主。对于班内表现出色的学生要大力表扬,包括以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推荐其当三好生、优干生,隆重召开班内表彰会表彰他们的事迹,设专栏宣传他们的光荣事迹,还可用班费购买一些奖品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

4.要及时控制班内的活动。要按文明班级的目标去控制,抓住班级的主要问题,尤其是灵活“例外原理”去“抓两头带中间”,根据反馈情况重点控制住优生差生,使优生有动力,带动普通学生,使差生有压力,不至于拖累班级实现目标,并在每两周一次的班会上和职能干部一起汇报工作、情况、原因、采取对策,找出优势设法保持,查出劣势想法改进。

5.不吝惜爱心的投入。多与学生交心谈心,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变学生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自我管理。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才会接受启发诱导;对学生满怀热情和爱心,尽量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才能帮助学生克服心理疾患,促进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第5篇

班主任考核细则一、指导思想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具体组织者、领导者,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枢纽。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教育质量。班主任队伍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力军。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发挥班主任在班级教育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并为班主任聘任、评优及发放班主任绩效奖提供依据,特制定本细则。

二、考核组成员:

组 长: 张 栋

副组长: 薛小平、罗鹏程

成 员:徐清珍、金德亮、査凤玲、王佐丽、郎宝堂、陈赞东、徐 鹂、张 彬、贾春霞 王 斌

三、考核办法:

1.班主任考核由学校考核组负责考核。

2.学校考核组考核分为班主任常规工作考核和班级工作实绩考核。

3.班主任常规工作考核采用得分制和扣分制相结合的方法,班级工作实绩考核分是班级综合考核分。

4.班主任考核最终得分=(班主任常规工作考核分+班级工作实绩考核分)。

四、班主任常规工作考核内容:(满分为300分)

1、能及时制订和实施本学期班队工作计划并按时上交者得10分,迟交者扣4分,不交者扣10分,未按计划实施的酌情扣分。

2、能认真上好班队课,每学期不得少于8次,每举行一次得1分。认真上好每月一节的主题班队课,主题班队课时间低段不得少于30分钟,高段不得少于35分钟,主题班队课要求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有完整方案、学生参与率高,每上好一节主题班队课得5分。优质班队课评比获校级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得3分、2分、1分。本项满分10分。(以学校检查和班队活动记录为依据)

3、每天能进行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或安全教育,并及时做好记录,每学期谈话记录至少20次,每次得一分。本项满分为20分。(以学校抽查和班级谈话记录为依据)

4、经常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每学期对50%的学生作一次家访、电访或家长书面联系一次,并做好家访记录,全学期最多得分不超过10分,家访率尚未达到要求的酌情扣分。(以学校检查家访记录为依据)

5、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能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并做到纪律严明、秩序井然,少先队员敬队礼、肃立、学生齐唱国歌,每次的课间操认真组织,做到队列整齐、动作有力、到位、合拍。每次学生达不到要求的扣1分,满分15分。(以值周班级检查为依据)

6、能做好对班干部的选拔、培养和指导工作,经常了解班风、学风情况。每月至少能组织一次班级学生干部会议的得10分,每缺一次扣2分。本项满分为10分。(以班干部会议记录为依据)

7、能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项集体活动。满分20分,缺一次扣1分,组织不当扣1分,活动效果差扣1分。

8、按规定发放告家长书和回收好有关回执得10分,每一次得1分,缺一次扣1分,发放不按时的扣1分,回收不及时的扣1分。(以检查结果为依据)

9、家长会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到会率必须在75%以上,并做到有计划有安排,家长到会率在70%74%的扣2分,在70%以下的扣5分,无讲话稿的扣5分,满分10分。(以学校检查为依据)

10、认真记录班主任手册。具体、完整的得10分,不具体的扣5分,无记载不得分。(以检查结果为依据)

11、班主任能认真反思、不断探索,及时撰写阶段性或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并按时上交者得2分,迟交者扣2分,不交者扣5分。

12、能积极撰写班集体建设或其他德育论文(20分),德育论文县级获奖或发表的得4分,县级交流的得5分;德育论文市级发表、获奖的得8分,,市级交流的得10分,省级及以上获奖或发表的得20分,交流的得25分。45周岁及以上教师能积极撰写班集体建设或其他德育论文并上交学校德育处(打印稿)得2分。

13、能科学、规范管理班级,有切合班级实际的班规、班风或学风,目标明确,所带班级班风、学风好的得30分,所带班级班风差,班级混乱的扣15分,无班规、班风、班级目标(班级远、中、近目标需在教室醒目位置张挂)的各扣3分。

14、班主任工作资料积累20分,要求资料齐全,记载详细,包装新颖,栏目新鲜。期末把所有资料装入班集体建设资料盒,学校德育处根据学校制定的班集体建设资料指标进行检查,缺一项扣2分。

五、班级工作实绩考核内容:(满分为200分)

1、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良好得30分,班级学生出现打架、小偷小摸、楼上往下扔杂物、乱扔纸屑、楼梯间奔跑或推来撞去、进游戏机室、进网吧、常到河(湖)边玩耍等违规违纪现象的,每人次扣1分。学生有拾金不昧、主动捡纸屑、维护学校荣誉等良好风尚的每人次加1分。(以学校行政值日和班级值日岗检查为依据)

2、学生爱护课桌板凳、门窗、墙壁、花草树木等公共财物得10分,若有损坏公物现象的扣5分,有攀假山、损坏花草树木的每人次扣1分,情节严重的不得分。(以学校总务处检查为依据)

3、班级无发生偶发事故得25分,一旦班级学生出现事故但班主任教师平时教育到位的扣5分,属责任事故的班主任考核一票否决,虽不属责任事故但班内学生出现重大事故的,班主任考核不能评为优秀。

4、教室布置(15分):要求做到教室布置个性化,激励用语规范化,文具摆放条理化,洁具放置隐蔽化,三表悬挂合理化,教室周围清洁化。教室布置评比获一等奖得4分,二等奖得2分。(以学校检查评比结果为依据)

5、展示平台、黑板报(20分):按规定三周出一期。一学期必须出4期得12分,少于4期的不能得分,缺一期扣1分。展示平台、黑板报评比获校一等奖得4分,二等奖得2分,展示平台、黑板报文字或内容出现差错的酌情扣分。(以学校检查结果为依据)

6、学生获奖:(满分30分)班级学生(个人)参加县级及以上竞赛并获奖(或习作在县级以上报刊发表),班主任本人指导的每人次得3分、6分、8分。班主任指导的学生通讯报道在学校网站上发表的每篇得0.5分。校级各种活动竞赛班级团体名次获年级段前2名分别得4分、2分。不同奖项可累计,同一奖项以最高奖统计。得分依据:以公布竞赛结果和文件为准。

7、能有效组织实施课外文体活动,阳光体育活动,书香校园活动,各班图书角要充分利用并要有记载。要积极主动配合学校组织学生文艺体育训练工作。满分20分。达不到要求的酌情扣分。

六、班主任考核的等第确定与奖罚:

1、班主任考核等第的确定。班主任考核等第采用达标制的方法确定, 85100为优秀,7584为良好,6574为合格,5564为基本合格,55以下为不合格。

2、班主任考核等第的调整:一学期内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班主任考核成绩总体偏低的,可酌情作出适当的调整。

3、班主任考核奖发放:每月班主任考核结果等第暂定为优秀的每月奖120元,良好的每月奖100元,合格的每月奖80元,基本合格70元,不合格不发考核奖。不合格的酌情降低班主任工作量系数。考核奖一学期一般按五个月计算发放。

4、获优秀班集体称号的,国家级的奖100元,省级的奖80元,市级的奖60元,县级的奖40元。

5、班主任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学校将不发放学期考核奖,并酌情降低班主任工作量系数。

(1)不能经常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不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家长意见较大者。

(2)因失职、渎职造成班级较大事故或对班级学生中出现的违纪行为教育处理不力者。

(3)因工作不努力、不负责而导致班风、学风差或不服从学校安排而导致工作无法开展者。

第6篇

一、改变思维方式,促“被动”到“主动”

所谓“被流动”,指的是教师在不是很心甘情愿的情况下,因职评、年限等因素被迫流动到别的学校。他们往往担心:①学校管理、领导、同事不确定因素,②教学风格不适应因素,③收入不确定因素。种种不确定因素,给流动教师带来了不少困扰。而笔者身边交流出去的教师,却给出了一份不同的答案:有的教师在原学校熬了很多年,却没有评到任何教学荣誉,去了乡镇学校顺利评到区教坛新秀;有的教师去了新学校,屡获赛课机会,竞赛、教学双丰收;还有的教师很快适应新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写作并发表了多篇科研论文。可见流动教师要立足于新学校,必须改变心态,从“被动”到“主动”,克服消极心态,利用新学校的资源和优势,为自己的专业二次发展搭建好平台。

二、内化学校文化,促快速融入团队

学校文化是指一所学校特有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氛围的统一,是学校办学目标、校风校貌、学校传统等方面的综合体现。首先,作为该校的新教师,他必须在供职前就通过网络等途径了解新学校的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再通过教师培训等途径,系统学习认识新学校的学校文化理念和精神内涵,促进自身教育教学的进一步改善;其次,通过学校文化学习,能明确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认识学校各类管理人员及职责,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思路清晰,符合新学校的规范要求;最后,通过内化,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展现教师的主人翁精神风貌。

三、认真准备亮相,促个人魅力提升

按照惯例,新调入教师一般会在新学期教师大会上亮相,这次亮相对于新教师来说至关重要。教师们会从你的第一次讲话中来评价你的“水平”,以便把你放在他们心中适当的位置上。“30秒法则”也告诉我们,如果有机会当众发言,只要利用短短30秒钟进行一段创意十足的介绍说明,你就能迅速在众人面前脱颖而出,成为备受瞩目的那一个。所以,与全体教师的第一次见面,外表和仪容需要适当修饰,并注意着装得体,千万不能用严厉、高傲的态度来树立自己的形象。同时,还要精心准备自我介绍的文字,介绍要做到语言华丽、语气诚恳、心态平和,确保自己给大家一个良好的印象,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四、精彩公开展示,促教学能力认可

教师在新学校的第一堂公开展示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直接影响到学校领导及全体教师对你的看法。一般来说,学校领导及所任学科的教研组长颇为关注新教师的第一次展示。也许,流动的教师是成熟型教师,而且部分还有教学荣誉,但对于新学校来说,一切都是空白的,你所拥有的是过去,而不是现在。所以,“老”教师立足于新学校,必须抓住第一次公开展示教学的机会,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态度上认真对待,心态上镇定平和。认真备好课,做好学情、教材分析,磨透课,上好课,做好反思。一次成功的公开展示教学,能折射出你的教学智慧和教学经验,是教学能力的最好诠释,为今后工作的开展铺平道路。

五、做好家长沟通,促家长认同合作

家长是教师的教育合作者,也是学生生活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所以教师接手新班级应尽早与家长建立联系,及时沟通学生情况,互相交流教育方法,对于班级的管理以及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通过与家长的及时沟通,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与家长共同商议教育对策,避免不良教育后果的出现。另一方面,家长通过交流能了解教师的教学特点、教学理念,能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得到家长的认同,得到家长的配合,搞好班级教学和管理。

第7篇

上半年工作小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培训中心在学院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发展深化改革的原则,面向市场,努力拓展多元化办学途径,在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安全评估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技能部和学教部上半年的工作总结与下半年工作思路如下:

综合办上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共收入8万元(主要是房屋出租费、复印费、古泉校区食堂款),做好培训中心协调与管理工作。协调开班,服务到培训单位。

综合办下半年工作思路:

做上半年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市场开发,配合各部门办好培训开班前的准备工作,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技能部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经济收入方面

上半年(1—5月份)收入约43万元(实际入帐38万余元,另有4万余元6月份入帐),基本做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较好完成年度计划细化的经济收入计划指标。

二、开拓培训市场方面

1、注重广告效应,先后在《金陵晚报》、《南京晨报》等南京市主要报刊及有关咨询活动中为培训鉴定做招生宣传,引起较大反响。

2、注意与企业单位保持联系,把握合作机会。先后与南京市维管处、南京雨田汽车公司、武警消防士官学校、江苏小天鹅空调南京服务公司、尧化门职业高中、上海梅山钢铁公司、南京钢铁公司、大丰职高等单位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3、为了贯彻年初制定的培训中心发展方向——市场化、规模化、规范化,把握尽量多的市场机会,技能培训部在做好现有业务的同时,积极进行项目开发。对旧机动车鉴定估价师、汽车经纪人等在沿海等大城市已出现的培训项目,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为今后开发新的项目、抢占市场先机做前期工作。

4、为了完成今年交通技师学院富贵山培训分校的招生计划,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到中学中考的英语、体育加试现场,进行招生宣传,取得良好效果。

三、培训、鉴定方面

1、技能部在培训、鉴定过程中,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配备了消防器材,做到安全培训、鉴定,没有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2、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制定了培训教学计划和技能鉴定方案,采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的专用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教材,认真组织理论和技能教学。

3、1—5月份培训技师95名,高级工41名,中级工340名;鉴定高级工39名,中级工340名,初级工68名,并办理了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超过同期培训人数,基本完成年度计划细化的社会效益计划指标。

4、在扩大培训规模的同时,认真组织培训教学,注重培训鉴定质量,做到既符合国家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标准,又令学员满意。

四、有待解决的问题

技能培训部在积极地开展各项工作的同时,也意识到有些问题限制了前进的

步伐。场地设施不足。汽车新技术的发展凸现培训中心技能培训设备设施陈旧,

与其他培训单位相比,场地设施也处于落后状态,这无疑将影响技能培训市场化、规模化的发展进程。在院领导的关心下,目前正在努力解决。

技能部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积极开拓培训市场,加大广告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增大市场份额,争取多招生;积极与企业单位合作,为企业培训技能人才,重点是高级工、技师培训;积极与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合作,培训中、高级工。目前已落实的培训业务有:上海梅山钢铁公司100人左右的高级修理工培训、南理工40名学生中级修理工培训、金陵职大47名学生高级修理工培训,南京钢铁公司300名高级工培训正在洽谈中。

二、做好本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

1、组织好2002级驾驶(3)班、检修(4)班的中级修理工培训、鉴定工作(7月—8月完成)。

2、组织好2002级学生的中级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古泉校区7—8月份完成。

3、与各系部一道组织好学生第二专业技能鉴定工作。

三、根据培训要求完善技能培训场地、设备。

四、积极参与学院招生,做好招生及新生军训工作。

五、做好技校生教学计划、师资、教学场地、教材、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有关工作,确保新生入学及教学有序进行。

学教部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很快就要过去了,回顾这几个月来的工作,学教部的工作面临着竞争激烈的市场,这半年,有开发市场的艰辛,也有有成功的喜悦。认真总结上半年的成绩与不足,对进一步完善今后的工作很有必要。

一、学教部办班及创收情况

上半年继续教育(截止6月1日)先后开办了“多媒体课件、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危险品货物运输、公路施工和养护、交通工程设备质量控、电子商务基础、普通话班(两期)等多个培训班,举办了“公共关系知识讲座、公文写作知识讲座、科学论文写作知识讲座、创新能力知识讲座(已开两次)”5次讲座,成高辅导班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成高辅导班在册人员42人,危险品货物运输从业人员培训两期共78人,教育培训总人数1278人左右。

上半年截止5月31日,学教共收入约16万元,其中约6万元安全评估费将在6月份入帐。

二、学教部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等工作开展情况

1、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中心办学影响:上半年在继续教育、学历教育、新职业资格项目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宣传。在市艺术中心“职技证书展示会”进行各方面的宣传;到市各技校、职校、部分中等专业学校及大明路汽车一条街进行学历教育宣传;利用登报、咨询电话加强宣传力度。

2、开拓市场,开发新的培训项目:经过努力,获得多项办学资质。获得市劳动保障局鉴定中心的“秘书、营销、物业、人力资源、项目管理”等项目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资质。“企业信息管理”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资质已报省劳动保障厅鉴定中心待批。

在学历教育方面,力争与南大等多所高等院校进行联合办学的洽谈,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受南京市普通话辅导站的委托开展面向社会的普通话的培训;受系统委托开展道路违章人员的培训工作;承办校内外的多项讲座。

协助学院进行五年一贯制高职的申办工作、狮麟技术学校的更名等。

3、加大内外部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本着“诚信办学,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每个班或讲座开办前,相关人员都认真做好开班的准备工作,确保了各个班正常开办。开班时做好考勤和各教学环节的检查以及结束工作。积极热情的工作作风,受到系统内外合作单位的好评,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4、学教部的人员除能完成本部门的工作外,也能努力做好培训中心临时布置的其他工作。彼此间能相互协调,分工不分家,主动配合完成各项工作。

三、安全评估工作情况:

在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建立狮麟实业公司安全评估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程序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安全评估中介机构的申报资料,并顺利通过省、市安监局的专家现场评审,狮麟公司获得南京市道路交通、水上交通企业、不受级别限制的安全评估资质。5月18日狮麟公司“安全评估认证中心”正式挂牌成立,省交通厅市交通局领导和省安监局相关负责人到会祝贺并讲话,院领导到会致词并剪彩,扩大了实业公司的影响,为公司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评估认证中心”人员,抓住机遇开拓市场,先后走访了大厂、浦口、高淳、溧水及市内的有关企业,严格按照省安监局的评估要求抓好评估质量关,完善的评估准备资料和积极的工作,得到了被评估单位的一致好评。目前已与近16家达成了安全评估的意向,其中7家已签定评估合同,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为公司创造了8万余元的收入。

目前已顺利完成杨子石化运输分公司危险品运输、华孚客运的评估。现在正进行对中北客运、南京长途客运公司、高淳县客运、联运、捷利客运公司、中嘉旅游、金蓉旅客、杨子石化运输(普货)、江浦经营危运等公司的评估。

将努力对省外事、公交总、利亚旅客、市液华公司经营部、江南小野田(危运)、华润液化(危运)等公司进行安全评估的市场开发。

四、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于今年是我们进行学历教育的第一年,重庆交通学院南京函授站知名度还不够高。在招生方面感到压力大与经验的不足。

我们向交通局系统所有单位、市各技校、职校、部分中等专业学校、大明路汽车一条街及社会做了进一步宣传、招生。制定“外出招生计划”,先后去了金陵教培中心、港口职业学校、莫愁职业高级学校、南京市公共事业技工学校、江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江宁技工学校、南京职业教育中心等多所学校,并在金陵教育培训中心(新街口校区成高辅导班)的家长会上进行了宣传,效果仍不明显。

主要原因分析:(1)南京大专院校太多,生源竞争激烈,重庆交通学院南京函授站第一年招生,知名度也不够高,招生宣传力度不够。(2)现市技校、职校大多早与高等院校挂钩,定向培养,现想进入很难;这类学校的学生想工作的多,想读书的少,仅有的一些已定向;

安全评估的市场出现收费价格战,目前评估收费处在低谷,市场竞争激烈,评估比较难做,目前,评估中心总结前一段工作及市场开况,制定了下一步安全评估的工作计划及开发计划,力争在货物运输企业的评估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五、解决问题的方法:

1、加强招生宣传的力度,提高重庆交通学院南京函授站的知名度;成考填报志愿时到报名现场进行招生宣传。

2、重视已开办成高辅导班的工作,加强管理和思想工作,引导学员报考重庆交通学院南京函授站成人班;同时在南京周边地区做进一步招生宣传。

3、在普通高考落榜生和单招落榜生中进行招生宣传。

4、在本院在校生中宣传,开设成人高考辅导班,引导学生报考重庆交通学院南京函授站。

5、安全评估的收费标准,按市场收费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评估时不唯价格,把好评估质量关,做出狮麟评估的品牌,占领市场。

学教部、评估中心的工作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从年初的专业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扩大到现在的多项办学资质,但形成规模尚须时间。我们将不懈地努力,在适应学院发展需要的同时,更好地服务社会。我们将在不断努力工作的同时,认真总结经验,善于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做好各项工作。

学教部下半年工作思路:

1、学历教育:力争完成重庆交通学院三个专业的招生任务;做好与南大联办电子商务大专班、钟山学院的联合办学的招生与组织工作;

2、继续教育培训:立足行业内部的继续教育,继续办好普通话培训,并努力向行业外扩展,扩大办学范围。

3、安全评估:使安全评估工作上一个台阶,努力增大市场份额,做出品牌;

第8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

 

一、高校学生干部应具备的个人素质

高校学生干部应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学生带头人。论文大全。学生干部个人知识的丰富、时间观念的培养、良好人际关系和独立创新能力的形成,在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整体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合理的知识结构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构成大学生干部素质的基础,是学生干部素质的重要内容。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高校学生干部更要注重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善于学习、终生学习。除了学习专业课和选修课外,还应逐渐增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掌握专门的知识及技能。学自然科学的,要懂得必要的人文科学知识;学人文科学的,要懂得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学生干部必须具有自学能力,要注重爱好和兴趣的培养,由“学懂”、“学会”,变为“懂学”、“会学”。在学校看来,学生干部应该是学习上的佼佼者。论文大全。

2.较强的时间观念

时间观念的养成,是一个长期且艰苦的过程。有些学生干部缺乏明确的目标,一天到晚似乎非常忙,但所做的事情却未融入工作目标。不是说所做的事情毫无意义,而是说无目的地去做就是浪费时间。因此,一定要讲究时间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合理性。论文大全。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首先要制定计划,然后按计划积极行动,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并且要有规律地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分析及评价,作出具有指导性的结论,使自己对时间管理活动加深认识,更好地掌握时间管理。时间毕竟是个常数,学生干部的精力是有限的,但学生干部只要能够遵循管理时间的原则,便能提高时间的有效性,进而在获取时间上产生巨大效应。

3.良好的人际关系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进一步加快,生活空间进一步拓宽。在这个新潮涌动的时代里,多元、多变、多层次的社会环境组成了形形的人际关系网络。著名的成功学家戴尔卡耐基的名言: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

在高校环境中的学生干部,取得成功也必须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前提和条件。人际关系是一种才能,一种需要,一种期待。出色的人格魅力是与学生干部的领导才能相辅相成的,其个人人文修养便显得非常重要。学生干部应充分利用其魅力,不断去超越自我和完善自我,树立更加良好的个人形象。

4.独立的创新能力

高校学生干部正是处于蓬勃向上、“敢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青年时期,受定势思维影响较少。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感受力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创新的欲望必油然而生。然而,创新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和实践活动,学生干部的创新能力不是简单的突发奇想或奇思妙想,而是应当具备扎实而稳定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学生干部要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要立足岗位,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刻苦钻研,开拓进取。学生干部的创新能力仅仅靠天才和灵感是不够的,更多需要对学生工作或是本职岗位的认真钻研,并投入时间和精力创造性的做好本职工作。学生干部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以积极的态度,善于提取现实中的一切有利因素,不断开拓,不断创新!

二、高校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各方面素质的核心,是照亮全面发展的光源,从某种意义上讲,思想政治素养比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更加重要;思想政治素养可以引导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向着有利于人们全面成材的正确方向发展。

当今大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是把我国进一步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力军,肩负着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历史重任。而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学生干部与广大同学朝夕相处,在大学生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这就要求他们必须首先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

2.团队合作意识

学生干部一定要树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团队才是取胜的关键。成功的团队没有失败的个人,失败的团队没有成功的个人。在学生工作中,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或一项工作的进行,都是一个整合利用资源的过程,需要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能,这样工作才能高效有序进行,而一旦这种和谐统一的氛围遭到破坏,就会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学生干部一定要把个人目标自觉融入到团队目标中去,在实现团队目标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学生干部要任人唯贤,在团队中创造出积极向上的氛围,要一切从大局出发,当好团队的剂,谋求有利于促进与其他团队或团队内其他人的合作,有效的促进大目标的实现。

3.服务学生精神

学生干部要树立起服务意识,把服务于广大同学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干部由同学选举产生,所以就要为自己的选民负责,要忠实维护同学利益,并把其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判断标准。而许多学生干部在当选后往往在为老师工作,而不是为同学工作,过分注意老师的要求,忽视同学的意见和要求。如何在老师和同学的不同要求中找到最佳的契合点是每一个学生干部要认真思考的。学生干部要融入同学,倾听同学的意见和呼声,密切联系同学,转变工作作风,以为同学服务为荣,始终把自己当成普通学生,关心关注同学的利益,这样才能得到广大同学的拥护。

三、高校学生干部综合素质培养与提高的思路与策略

学生干部在工作岗位上,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和工作能力上都有一定的进步,对其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新时期,对于高校学生干部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1.“以人为本”,开创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的新局面。

学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象,又是管理工作的动力。这里所说的“以人为本”,即以学生干部为本,把学生干部放在应有的主置上,尊重学生干部,关心学生干部,信任学生干部,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依靠学生干部来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以人为本”的管理是未来管理的趋势,因此,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也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对高校学生干部来说,他们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同时又是情感成熟的人,在学生干部管理过程中更要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对学生干部的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生干部的热情,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潜力,给每一位学生干部创造一个发挥个人才干的空间。这不仅是对学生干部的承诺 ,更是对学生干部个人的尊重。

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佼佼者,时代的精英,他们思想活跃,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虽然学生干部都是经过严格的选拔脱颖而出的,但毕竟还很年轻,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与社会接触较少,阅历浅,缺乏工作经验,思想尚未完全成熟,难免在言谈举止中会出现一些偏激的、不当的观点和做法。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思想疏导是非常重要的。要多教导,少批评;多鼓励,少责备,让其在心平气和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正面的思想疏导和情感沟通,既减轻学生干部的思想负担,又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学生干部对伍。

2.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干部的团队协作能力。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团队协作能力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学生活动规模大、数量多且次数频繁,单单依靠个人是根本完成不了的。毕竟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结和带领身边的人一起共同努力,形成一个坚强的团队,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这也就要求学生干部要具有团队协作能力,要有合作的意识,善于和他人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够出色完成工作任务。这种能力和意识在其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当中也是必需的。因此,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干部的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造就一批既有较高自身素质又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满足时代对人才的呼唤。

3.通过平时的工作锻炼,培养学生干部的创新能力和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对于个人来讲,创新同样是重要品质和不断进步的动力,学生干部也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工作也在随之改变,学生工作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学生干部要适应这种变化,富于时代性、开创性的去开展工作。然而学生工作的创新是多种多样的,它既包括了一般性的学生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也包括了较高层次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的创新。作为学生干部,面临着日益多变的校内校外环境和学生中的新情况,在开展工作时经常会遇到新的难题,所以学生干部很多时候都要自己积极的思考,运用创新思维,积极探讨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号召、团结、凝聚同学,更有利于整个工作的开展。

4.通过定期的更新机制,增强学生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人员更新从学生中选拔优秀的学生干部作为补充, 使学生干部队伍处于不断补进和退出的流动过程,以保证学生干部结构的稳定化、梯次化,增加学生干部系统的活力机制。以公开竞争作为选拔原则,建立学生干部的选拔机制。通过选举,增强学生干部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纠正学生干部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使学生干部摆正自己的位置,增强服务意识,真正为广大同学服务。同时也可以激发更多的普通学生通过竞选参与到学生工作当中来,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得到锻炼,使学生干部的岗位真正成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1] 杨云香.《浅谈跨世纪青年管理人才素质的培养》.行政人事管理 1997 年第 12 期;

[2] 应焕红.《人性化管理:未来管理的创新趋势》.社会科学2001 年第 4 期;

[3] 汪朝晖.《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研究》. 株洲工学院学报第18 卷第1期;

[4] 吕鹏.《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学生干部群体及学生干部制度》.吉林大学学报;

[5] 兰树林.《重视高校学生干部的作用、选拔与培养》.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 22 卷;

[6] 江志斌.《高校学生干部群体行为特征分析及启示》.重庆工学院学报第19卷第1期;

[7] 魏长龙,陈君生.《高校学生干部工作艺术探析》.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 年第2期;

[8] 谭海峰.《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探究》.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4 期(总第 18 期);

[9] 何大海.《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探微》.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年(第 1 卷)第4期。

第9篇

关键词:全媒体 通识教育 专业分轨 学分制 弹性学制

一、 全媒体时代的广告业

全媒体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对中国广告业也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世界跨国公司的大量涌入,带来了全新的观念和运作方式,同时也对我们的广告传播理论、创新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web2.0到web3.0,从三网融合到物联网高速发展,媒介生态呈现“人人皆是传播者”的新格局,网络视频等互动传媒提供了让消费者续写创意、体验并参与广告行动的可能,由此新的消费体验心理、媒介演变规律及新媒体广告技术等都成了崭新的研究课题。

再看我们面临的新媒体下长大的学生,他们从小熟悉电视、电脑、手机、网络;购物“团购”、交友“人人”;习惯随时上网“搜”求答案,获得的信息既丰富又迅捷……这都要求教师不能再守着几年前的PPT吃老本了,其思维方式重在整合与创新,并组织学生有效地交流,学生希望获得方法去创意和提升自己;广告教学要打破二元对立的单向灌输模式,在全媒体下形势下尊重学生个性并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二、“知”“行”两难的广告学科模式

全媒体时代媒介内容和传播手段的多元化催生了受众需求和媒介产业经营的多元化,这种全面、多元的特性亟须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进行广告整合传播;同时产业细分、受众的碎片化又需要掌握多种媒介技术的广告创意与制作专才,这对仅仅只有四年学制的广告本科教育不能不说是一种悖论。

“通才”与“专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知”或“行”)一直是广告教育争论的焦点,有学者认为中国广告教育可分“工匠型”和“学院型”。前者侧重广告技能后者侧重理论知识。毋庸置疑,广告作为一门边缘叉学科需要复合型人才;而如果广告教育注重多学科的融汇, 以通识教育为核心来培养学生,则无法界定自己的专业主义。因此走专业主义或通识教育路线似乎成了两难。

三、“知”“行”结合的教学理念

广告学者陈刚认为,广告学教育应坚持通才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理论研究和操作训练相结合 。面对媒体整合大趋势这个观点值得信奉,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两点:

其一,很多通识教育只开设一些美学、哲学、文学、社会学等概论式课程,并分散在各学期中与实践类课程交错,学生只蜻蜓点水般稍做涉猎,与专业学习呈油水分离状况,不少同学感到什么也没学到,反而时间被理论和实操两种模式所割裂。

其二,实践教育不再是笼统的一项任务。我们今天立足的媒体不仅是平面和视频、音频,甚至也不仅是数字的,而是融合的。随着媒体整合和市场细分,实践教育应包括广告学下的各门类:市场营销、项目执行、公关策划、创意设计、平面、影视制作、电子商务等等,如果一一去实践显然力不从心;而对文理统招的学生来讲也非人人适用,这就提出了实践教育的矛盾焦点:媒体大融合下实践项目的细分——学生多样而个性。

首先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其性格、兴趣特长都各有不同,如有些欲做市场的学生化了大量精力仍难以完成视频的拍摄和编辑;有些理科同学生对网页编程很有天分,而让他创作文案却百般无奈。其次,实践教学还往往会滞后于实践本身,技术的日新月异、市场的瞬息万变使你还没毕业就发现自己已落伍了,因此进行媒体融合策略力的培养,才能从宏观上把握新媒体或市场的发展趋势与驾驭规律。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欲将学生培养成既有理论又有媒体整合下的实际操作技能,还懂创意设计、视觉表现、营销策划、市场调研等无所不能的广告超级人才,对任何一所四年制本科高校,都是不太可能的。

四、开放及共享使“行知有效”融合

在全媒体形势下如何培养出高素质(而不是超级)广告人才呢?我想无论是侧重“通才”与“专才”,高校在制定培养计划时都应将多样化、差异性的“学生”考虑在先,不仅是关注院校的特色和资源,还应是“学生能否选择合适自己的模式”。这就要求允许学生有专业方向的选择和职业规划的自主性,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有配套的选课制、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教学管理模式作保障。

1.通识教育先行

广告学集社会学、经济学、传播学、新闻学、美学、市场学、统计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融发展,因此它需要宽口径的通识教育打底。通识教育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它打通学科界限,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非专业、非职业性的高等教育。广告学科在人才素质培养中宜加大相关学科的知识比重,尤其是社会学方面的知识, 使学生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社会效益,这是第一层次的素质通识教育。

同时基于广告学科丰富的门类特性,我又提出第二层次的“学科通识教育”,亦即在本科一二年级教授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广告业全景式的流程及广告规范等最基本知识和广告业必要的沟通技巧。具体包括广告学概论、公共关系、广告史、心理学、文案写作、创意设计原理、媒介管理、广告效果、品牌推广、广告法、整合营销传播等。

2.分层定位

从大三开始,针对不同的职业规划对学生进行“学术”和“职业”的分层定位,前者毕业后继续读研或考博, 然后从事教学或研究工作;后者则直接就业。据此教学安排会有所侧重:前者注重理论研究,毕业时提交研究论文并答辩;而后者注重实践,毕业时可提交自己的项目成果,不一定要学术论文。

第10篇

关键词:教学效果;评价;因素分析;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10)01-0088-03

A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P.E Course TeachingEffect in High Education Institutes

ZHU Jianfeng

(Zhengzhou Railway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Zhengzhou 45 0052, Henan China)

Abstract: This research used the lamination group sampling method by selecting 972 undergr aduate students to carry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made the use of the ex ploring factor analysis and the confirmation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o discuss t he structure that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evaluate their P.E. teachers’ teac hi ng effect.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valuation system is multidimensional. Itconcludes six factors, namely, the study effect, relations, the teacherstuden t interaction, the test/teaching quantity, the teaching clarity and the passionof teaching.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from the PE teachers and the teachers i n ordinary disciplines in the evaluation system, because the students have lowerrequest to their PE teachers in the “the knowledge width” and “the homework/ reading materials” than the others. The evaluation of P.E. course teaching e ffect includes the command of the sports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the efforts tofoster the students’ interest of sports and raise their awareness of doing exe rcises voluntarily. This is a great transformation of sports education idea inthe new period.

Key words: teaching effect; evaluation; factor analysis; undergraduate s tudent

教学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加强教学管理,是当前整个教育界特别是高等教 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是否实 现了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身心等方面发展,是评价教师教育教学 质量的根本标准,因而,教学效果已成为教师评价的基本内容(袁振国,2004)。高等学校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方法与途径很多,包括领导评价、专家评价、同行评价、 学生评价,其中学生作为教学的对象和教学的主体,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有着特殊的意义 ,日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体育教学是一个多层次、高维度的动态过程,由于其随机因素较多,因而对体育教师教 学效果的评价就更加复杂。目前国内关于体育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多以专家、同行评价为 主,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研究很少。伴随现代教育观念、体育观念的变革,高等体育 在教育目标、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等方面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改变,体育教师教学效果评价 体系也尚待进一步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理论构想 目前在学生教学评价工具中发展最为广泛、全面 和科学的问卷是Marsh 的SEEQ(Students’ Evaluations of Educational Quality)。问卷 测量了学生对教师有效教学评价的9个维度,由探索性因素分析识别出来:学习/价值感、教 学热情、组织/清晰性、群体互动、人际和谐、知识宽度、考试/评分、作业/阅读材料、功 课量/难度。SEEQ问卷的稳定性得到了跨文化的证明,澳大利亚、新西兰、西班牙、印度、 菲律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都支持 SEEQ的多维度模型(赵增梅,1997)。张凯(2000)根据SEEQ的维度编制的普通高校大学生 评价体育公共课教师教学效果的问卷,确定是7个维度,即:考试教学量、尊重学生、组织 清晰性、群体互动、学习价值感、教学热情和学习效果。本研究拟“大学教师教学效果评价 问卷”(SEEQ)(孟庆茂,赵增梅,2003)修订编制出来“专业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问卷表” 为基础,构建大学生评价体育教师教学效果的初始问卷。

1.2 被试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式,从河南省郑州

投稿日期:2010-03-11

作者简介:朱建峰,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及体育经济学 。 市选取6所高校中先后抽取三批被试,共获得有效样本972人。样本1共计125名被试,用于初 始预测问卷的施测和题目检验;样本2共 408名被试,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样本3共439名被试,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具体样本分 布情况请见表1。

表1 被试基本情况

样本文科理科男女大一大二大三合计样本152737847364841125样本218622223117717918643408样本319624326817115820477439合计434538577395373438161972 1.3 程序

1.3.1 开放式调查以题为“你认为一个好的大学体育教师是什么样的”和“你在体育课上学到了什么”为 主题问句,在大学生中做开放式调查,请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条目描述好体育教师所具备的行 为及人格特征,回收有效问卷125份,构成样本1,收集整理项目69条,用于编制本研究问卷 的初始项目。

1.3.2 确定维度本研究采用SEEQ问卷的结构为基础,将开放式问卷收集的69条项目与SEEQ问卷的项目相 结合,但需要在项目陈述上需符合体育教学特点,如:将SEEQ问卷的“教师的解释很清楚” ,修改为“教师的技术示范动作标准规范”等。理论假设问卷为9个维度:学习/价值感、教 学热情、组织/清晰性、群体互动、人际和谐、知识宽度、考试/评分、作业、功课量/难度 。

1.3.3 专家评议请3位大学体育教师对整理出来的条目加以评价修改,使之在评价结构和语言陈述上更 符合体育教学的特点。经过1轮次评议,删除题意接近、表述模糊和有理解歧义的项目7条, 形成了具有9个维度,62个项目的初始问卷。问卷采用1~5点记分,1分为“非常不满意”, 5分为“非常满意”。

1.3.4 施测将问卷在学生中施测,请学生对本学期任课体育教师进行评价。通过对初始问卷的项目分析 ,获得更加精简的问卷,并采用样本2和样本3的被试进行探索性、验证性因素分析。

1.4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进行项目检验和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LISREL8.5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2.1 项目分析 首先对项目的平均数、标准差等描述性统计量进行分析,所有项目的均值在1.89~4.34之 间,大部分项目的均值在3~4之间;标准差在0.67~1.96之间,绝大多数大于1.0。剔除 均 值偏高的(M>4.2),均值偏低(M

2.2 大学生评价体育教师教学效果结构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2.2.1 研究方法研究被试选取样本2的408份有效问卷,样本分布情况详见表1。研究工具采用经项目分 析后得到的由49个项目组成的“大学生评价体育教师教学效果”的初始问卷,问卷依旧采用 5级评分。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管理、统计和分析。

2.2.2 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可行性检验对数据进行Bartlett球形检验和KMO度量,发现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5867.48,显著性 水平p值小于0.001;KMO度量为0.87,表明因素分析的结果能够很好的解释变量之间的关 系。结果表明,本研究的数据可以进行因素分析。

2.2.3 探索性因素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采用方差极大正交旋转对大学体育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结构进行探索 性因素分析,将因子载荷小于0.4,同一项目在两个因子以上都有载荷的题目删除,共计删 除条目13个,问卷最终确定36个条目。根据碎石图判断抽取6个因素比较合理,累计方差解 释率为58.057%。各题项所属因子及其因子载荷见表2。

表2 体育教师教学效果评价问卷经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题号F1F2 F3F4F5F650.886120.747310.65760.62710.561240.40140.670370.549290.522140.482360.441420.832210.781330.571340.47520.600400.58770.563130.544160.427220.422200.407110.40380.727170.718270.675440.400320.729350.67690.606100.431230.639260.636380.493190.431280.422从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数据统计结果来看,因素一有11个项目,其 主要内容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包括增强运动兴趣、自觉锻炼意识和习惯、掌握自我锻炼方法 、提高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等,命名为“学习效果”;因素二有4个项目,其内容包括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仪表风范,命名为“人际和谐”;因素三有8个项目,内容含有教 师关爱学生、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帮助和保护等,命名为“师生互动”;因素 四有4个项目,内容涉及教师课堂教学负荷安排、学生评价方式,命名为“考试/教学量”; 因素五有4个项目,其主要内容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安排、教学讲解和动作示范 ,命名为“教学清晰性”;因素六有5个项目,其内容含有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手段, 命名为“教学热情”。具体分析每一个因素包含的项目中发现,有一些项目尽管在某一因素上载荷较高,但其 项目内容与该因素的内涵并不符合,而其他因素的含义更契合该项目。根据研究者的理论研 究和实际教学经验判断,将这些项目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因素分析统计分析中,原属于因素 五“教学清晰性”的项目10“课堂运动量适当,与教学目标相符合”,原属于因素一“学习 效果”的项目24“教师布置的课后训练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内容更适合于因素四“考 试/教学量”,将项目10和24都纳入因素四。原属于因素一“学习效果”中的项目36“教师 能够给学生传授多种运动项目的知识和技能”,在题意上更符合因素五“教学清晰性”,将 项目36调入因素五中。

以上分析表明,大学生评价体育教师教学效果的结构是由学习效果(9个项目)、人际 和谐(4个项目)、师生互动(8个项目)、考试/教学量(6个项目)、教学清晰性(4个项 目)、教学热情(5个项目)6个维度构成的。从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来看,由36个项目构成 大学生评价体育教师教学效果的问卷,其6个因素的分布构成合理,且每个项目在其因素上 的载荷较高,累计方差变异解释量达到58.057%,由此我们认为本研究关于大学教师教学效 果评价结构的探索是可以接受的。

2.3 大学生评价体育教师教学效果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2.3.1 研究方法研究被试选择样本3的439份有效问卷,样本分布情况详见表1,采用采LISREL8.5进行 验证性因素分析。

2.3.2 验证性因素分析根据理论构想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验证性因素分析提供了3个备选模型(见表3)。 模型一是根据Marsh研究基础构想的9个因素模型,模型二是张凯探索性因素分析所得的普通 高校大学生评价体育公共课教师教学效果的7个因素模型,模型三是本研究在探索性因素分 析中所获得的6个因素模型。使用LISREL8.5对各个模型进行模型估计,得出各个模型的拟 合指数(表3)。

表3 体育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结构模型验证的拟合指数

模型 X2dfX2/dfRMSEANNFICFIGFIAGFI模型一1 013.543472.920.790.810.800.770.81 模型二248.6961291.920.110.870.820.830.86 模型三466.223351.400.0480.950.960.920.90验证 性因素分析表明,与Marsh研究基础构想的9个因素模型的拟合度最低,与张凯探索性因素分 析所得的7个因素模型拟合度高于模型一,但依然低于本研究的探索性因素分析所得的6个因 素模型拟合度。

3 讨 论

根据Marsh的研究结果,大学生在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结构上存在9个维度,这9个维度 中有3个维度(“师生互动”、“教学热情”和“教学清晰性”),在本研究评价体育教师 教学效果时依然适用,只是在陈述方式上需要更符合体育教学特点。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 ,比理论构想维度少了3个维度:将维度“考试/评分”与“功课量/难度”合并为一个维度 “考试/教学量”,删除了维度“作业”和“知识宽度”。因素分析结果是与体育教学特点 相一致的,大学生评价体育教师教学效果与评价学科教师教学效果的结构维度差异,也正是 体育技术课程教学与普通学科课程教学的差异。体育课由于较少有课外作业,且学生对于体 育教师是否具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并不是很重视,因而作为评价学科教师维度的“阅读/参 考材料”和“知识宽度”,在体育教师评价中被删除。在这几个方面本研究与张凯的研究结 果相一致。新时期体育教育的重大变迁是教育目标的变化,从过去单纯强调身体素质提高和运动技 能掌握,到今天“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实现。教育目标的变化带来的是教学效果评 价的改变,因此对体育教学效果的评价,既要求通过体育课教学掌握运动技术与技能,提高 运动成绩,通过国家达标测试,又要增强体质,培养体育兴趣,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张凯的研究曾将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分为“学习价值感”和“学习效果”两个因素。“ 学习价值感”强调通过上体育课,学生培养体育兴趣,学会科学锻炼的方法等思想观念态度 的养成,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学习效果”包括学会技术动作,掌握体育技能,提高理论 认识等知识、技能的获得。这两个维度都是反映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都是学生学习效果的 表现。本研究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数据统计分析中,根据碎石图的判断,提取6个因子比7个 因子更为合理。因此,本研究将“学习价值感”和“学习效果”两个维度合并,命名为“学 习效果”,这里的学习效果不仅仅包含动作技能掌握,运动知识的获得,更包括体育兴趣的 提高,自我锻炼方法的获得和自觉锻炼意识的培养。

4 结 论

在本研究的条件下得到以下结论:1)大学生评价体育教师教学效果具有多维性特征 ,具体构成因素分为学习效果,人际和谐,师生互动,考试/教学量,教学清晰性和教学热 情。2)体育教师与普通学科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结构存在差异,学生在“知识宽度”和“ 作业/阅读材料”方面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低于学科教师。3)对体育教学效果的评价不仅包 括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注重学生运动兴趣养成和自觉锻炼意识培养,体现了新时期体 育教育观念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裴娣娜.现代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John Casey,Patricia Gentile & Stephen W. Bigger. Teaching Appraisal in Hi gher Education: an Australian Perspective, Higher Education,1997,97(34).459-48 2.

[4]Marsh & Dunkin.Students’ Evaluations of University Teaching: A Multidimen sional Perspective. Higher Education: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New York:Agathon,1992(9).

[5]赵增梅.大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多维性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 7.

[6]张凯.大学生评价体育教师教学效果的结构探讨[D].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00.

[7]孟庆茂,赵增梅.大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多维度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J].心理 科学,2003,4.

[8]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 4.

[9]于承敏.SPSS的因子分析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统计教育,2007,29(5 ),37-38.

第11篇

[关键词] 岗位化 应用写作 岗位导向型 课程模式

岗位化教学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岗位为核心,培养学生应职岗位能力。因此,应该秉承“岗位入手,梳理专业,建设课程”的思路,建立“岗位导向型”的课程模式,构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现“工厂化办学,办工厂化大学”的教学效果。

一、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构建课程内容

在筛选应用文文种的时候,应该了解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对口的职业岗位需要什么样的应用写作能力,适当选择一些文种,保证学生应用写作能力与职业岗位工作要求有效的对接。

(一)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价值取向

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例如行政公文对文秘、管理类岗位很重要,但是对从事理工类、农林类工作的学生来说,一般情况下很难有机会使用到。而在职业岗位工作中必须用到的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应用文,如科技类文种,由于照顾通用而舍弃,学和用严重脱节,无法实现应用写作的实用价值,无法达到对应用写作作为一项职业技能进行培养的目的。

因此,不同的专业大类应使用不同的教学大纲,同一个教学大纲、不同的专业之间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各有侧重,即以工作过程为切入点,以专业大类为方向,结合学生专业实际和职业岗位工作需要,以专业的对口职业主题为轴心,按知识逻辑不断展开,用职业技能来吸纳和整合学习内容,服从于职业岗位、岗位群和职业生涯的需求,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做到理论知识、例文选择、练习题目等等的设计都应尽可能紧扣学生专业实际。

如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还是商务岗位。他们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相比,虽然有一些英语上的优势,但是极少会像纯英语专业的学生那样靠英语谋生,因为他们的英语还达不到那个程度。由此,“英为商用”就作为我们教学的指导方针,而在课程内容中补充必要的商务文书内容,例如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商务合同、进出口单证、商务谈判等,把商务知识的传授、商务写作技能、英语语言能力及其他通用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

(二)体现学生、企业、行业三个层面的需求

课程内容开发要深入用人单位对整体和具体的工作岗位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由此归纳培养对象所应具备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态度素质等各种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实行“订单式”培养:以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职业能力为价值取向,针对其专业特点,确定教学重点,专业知识与写作能力。

应用写作内容的构建就应考虑学生的未来综合素质与专业素质需要,形成职业通用文书与职业专用文书两大板块。通用文书中应考虑作为职业人必备的应用文内容学习与相关文种写作,大致构建基于 “职业化” 的基本模块与纯专业模块:基本模块包括在校与 “职业生存与发展” 相关的必备的文种,即礼仪文、 书信文、笔记文、契据文、告启文、辞稿文、规约文、事务文,职业规划书、毕业论文与答辩、求职信、创业策划书等;纯专业模块,通常限于以行业为背景,以岗位为需要的某一类文种,如农科类、财经类、文教类、信息类、机电类、化工类、运输类、贸易类、建筑类等,供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专业灵活选用。这样既能够体现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必需、够用的原则,又可以使学生对职业生涯和岗位工作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激发写作兴趣和热情,强化角色意识,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

二、以专业需要为抓手编写模块式教材

为配合课程内容开发的需要,教材体例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规格层次教学的需要采用模块式的体例设计,将教材内容分为应用文基本写作能力训练、应用文专业写作能力训练两大模块,其中基本模块可分为学习模块(如读书笔记毕业论文等)、求职模块(求职信应聘书简历和自传等)、公文与事务模块(通知通报会议纪要报告请示函等公文,计划总结述职报告规章制度等)、生活模块(请柬条据致词喜报贺信等)等。专业模块内容依据不同类别的职业岗位对应用文写作的实际需求,以大类专业群为基本单位进行分类编写。专业模块分为农业与食品类、旅游与财经类、电子与机械工程类、文化教育类、公共事业类、建筑类专业应用文写作能力训练等。

三、以特色为切点探索工学结合形式

和各系沟通,通过校企合作,实现 “教室车间化、车间产业化、理论实践化、学校工厂化”的授课效果。

(一)课程内容三贴近

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的人才标准和培养规格来实现课程内容“三贴近”: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相贴近;个人能力与经济需求相贴近;个人发展与企业需求相贴近。

(二)实践基地企业化

充分利用各系现有的实践基地资源和企业提供的资源,把实践基地作为沟通学校与企业联系的桥梁,使之成为学生实习的场所、学生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里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从知识型向能力型、从专业型向素质型、从适应型向创造型的转变。

(三)实践模式进阶化

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以“实际、实用、实践”为原则,构建“进阶式”实践教学模式。

职业岗位认知培养:通过参观典型企业的典型岗位,并邀请企业相关岗位技术骨干介绍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素质、知识、技能的需求标准,使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建立初步印象,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积极性。

校内模拟实训:由基础理论实训、专项模拟实训和综合模拟实训三部分有机组成。

以实物演示、操作演示、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实际写作训练,使学生较为直观的了解写作过程与方法,并通过亲自动手掌握基本写作技能。

专项模拟实训,按照工作流程分模块设置训练项目,主要安排市场调研、职业指导实训等。通过社会调查、方案设计等方式进行任务式大作业操作,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学生为完成某项工作任务自主设计并组织实施全过程,最后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对方案实施结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善意见,使学生加深理解并熟练掌握基本职业技能。

综合模拟实训,深入企业开展教学活动,用“工学交替”模式,注重融“教、学、做”为一体,实现“做中学、学中教”,提升综合知识应用水平。

(四)校外顶岗模式化

以围绕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中心,明确学校和实习企业双方的责任,对学生实行双重管理,共同制定实习任务书,做好顶岗实习任务下达、实习全过程管理、实习成绩考核与评价三项工作,最终达到学生、教师、学校和企业共赢的目的。积极调动校外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训练所需的现场设备、师资或其他条件,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就业前企业实际工作的全方位预演,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的融合,让学生真正能在毕业时实现能力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使职业素质培养系统化、具体化,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永蕾.构建高职应用文课程合作学习模式[J].教育与职业, 2007,(18).

第12篇

摘 要: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因而其工作方法十分重要。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职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务实高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使班集体建设卓有成效,为社会输送大批合格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中职 班主任 班级管理 工作艺术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劳动者素质,培养大量应用人才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当今经济整体下滑,而我国要保持稳定发展的情况下,职业教育成为我们国家解决就业问题、提高生产力的有效途径。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是成绩差或是家庭经济困难而选择学习技术想早日就业。他们中既有应、往届毕业生又有高中肄业生,其中有很多人都带有在以前学校或社会上的不良习惯和风气,主要表现在自高、自大、自傲和自暴自弃等方面。在职业学校中,班主任既是联系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同时也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所以在班级管理与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班主任的工作艺术也显得尤为重要。那班主任在工作中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一、增强角色魅力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育者的个人威信与教育效果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因此,班主任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是搞好班级工作和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和保证。班主任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建筑师,班主任工作是对学生的身心施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感化作用。班主任应该注重自己的行为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在班级建设中,首先要从自身做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比如:有段时间,天气寒冷,学生早起怕冷,所以我们班的早操情况不是太好,出勤率和做操质量都受到了学校体育部的批评,于是我连续几个早上从家赶到学校看他们做操,我发现,当懒散的学生走到楼底做操时看到我已经等在那儿时精神都为之一振,操也做得格外认真。而且也保持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他们的情绪、气质、意志、兴趣和爱好不尽相同。如果每个人都我行我素,各行其事,班集体就是一盘散沙。班主任如能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班主任,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学生把班主任当做可以依赖的人。这样,学生也乐意和班主任推心置腹地谈思想、学习、生活,心就会往一块儿想,劲就会往一处使,形成一个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班集体。班主任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对学生的爱和理解,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关怀,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理解是一种更重要的爱,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的关心,与学生尽可能多的心灵上的沟通,就会使他们有不愿同父母家人讲的话愿意同班主任讲,家庭遇有矛盾和分歧的事喜欢对班主任谈,想不通的问题愿意从班主任这儿找答案。 二、管理民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职校生一般都处于十六、七岁的年纪,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行为极易反复无常,但在学校,他们又往往很在乎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评价。因此班主任在管理上是否民主、公平、公正,直接影响到班主任的管理成效。如果班主任在管理中只重说教、独断专行就会激起他们的厌烦心理,增加工作的难度。

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凡事不要越俎代庖,而是要给学生自己动手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尝试的机会。给学生鼓励,给学生机会,说不定他会给你一个惊奇。我们班的卫生、日常管理就是由班委牵头,全体同学协商制定实行,由于人人参与所以最后落实的情况也很好。中职生中很多都是在初中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到老师冷落、歧视,他们一般对外界都很敏感,但他们在内心深处仍然渴望得到老师理解和信任。所以班主任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管理班级或举办某项活动,在此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到自身存在的重要性,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这种做法有时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我们班级住校生多,有次元旦时学生提议周末包饺子,我同意了,但要求学生自己协商完成所有事项。结果班委买材料、借器具,全班同学一起动手,有的擀皮,有的包,虽然最后包的饺子形状各异,但是全体同学的心情都很高兴,同学间的感情也融洽了很多。 三、重视心理疏导,积极开展各种活动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如果班主任能以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会对对教育工作的结果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职学生虽然没有升学压力,但由于其是直接面向就业,要在就业形势极其严峻的今天想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也是很不容易的,所以部分学生存在着就业焦虑。班主任这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目标定位,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分析和研究自己,然后确定自己的就业倾向和目标。另外,处在青春期的中职生由于自制力不强、好奇心大等问题,也常会出现厌学、早恋、上网成瘾、成立小团伙等现象。班主任发现后切不可用自己的权威压制、斥责或粗暴对待,最好是通过倾听、谈话的方式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然后采取一些简单的方法来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如自我宣泄、情绪转移、换位思考等。 集体活动有娱乐、导向和育人的功能,班主任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促进学生间相互关心、尊重理解与协作的关系。例如分组爬山活动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坚持与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参观相关企业不仅可以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将来自己工作的岗位、环境、企业的文化与要求等,还能使他们意识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促使他们在校更加认真地学习与实习。

总之,中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尊重与理解学生,还要分析和研究学生的思想与情绪,并且不断提高自身的认识与水平,这样才能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