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经济统计学专业论文

经济统计学专业论文

时间:2023-03-24 15:33: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济统计学专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经济统计学专业论文

第1篇

    一 课程体系设计和实践实训设计整体思路

    1.遵照教育部对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要求

    严格遵照教育部对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要求。主干学科为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其中核心课程为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金融学,会计学,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抽样技术与应用,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含基本统计分析软件应用、统计实务模拟等),社会实践(含经济社会统计调查、统计工作实习等),科研和论文写作(含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科研实践等)。专业实验包括计算机基本技能实验、统计分析应用软件实验、经济计量分析软件实验、数据挖掘技术与应用实验。

    2.参照其他院校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选择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财经院校(如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上海金融学院、 河南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学院和山东工商学院)和综合类院校(如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和云南大学)以及师范类院校(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作为参照院校。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在统计学经济统计、商务统计、金融统计方向中,财经类院校主要突出经济学课程,招生偏重理科生。综合性院校和师范类院校主要课程为理学类,招生偏重理科生。

    综上所述,经济统计学专业应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熟练掌握现代统计理论和经济数量分析方法,具有扎实的统计学、经济学和金融学基础,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处理统计数据的复合型高素质经济管理统计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外资企业和大中型公司等从事经济统计分析、管理咨询、市场调研和商务数据分析等管理工作。

    3.与学院培养方案形式统一

    新制订的培养方案和整个学院的形式保持了统一,以便于教务人员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 经济统计学培养方案专业课的设置

    经济统计学的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和招收对象为理科生,设置了保险精算、金融统计和商务统计三个方向。学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并达到学位授予要求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由于经济统计学对统计学和经济学知识的要求较高,我们提高了课程总学分和总学时,注重主干学科和专业课程的开课顺序和教学周学时分配,强化实训实践课程,实行理论和实践并行。

    培养方案确定了5门学科基础课程,分别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C语言程序设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管理学。确定了5门专业基础课程,分别为基础会计学、经济统计学、货币金融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确定了9门专业核心课程,分别为国民经济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统计预测与决策、抽样技术与应用、应用时间序列分析、金融统计学、市场调查与分析、投资学、数据挖掘。

    分设了三个专业方向,分别为保险精算(开设保险学、保险统计学、利息理论、寿险精算、非寿险精算5门课程)、金融统计(开设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市场、金融资产评估、金融工具与金融风险管理、投资组合分析 5门课程)和商务统计(开设信息检索与利用、企业经营统计学、投入产出分析、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统计方法5门课程)方向。

第2篇

统计学论文2300字(一):统计学方法的发展及其在大数据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现阶段,统计学方法在我国企业管理中有广泛应用。本文尝试对统计学方法的诞生以及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同时还对统计学方法在现今大数据时代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统计学方法发展大数据应用

对于统计学方法来说,诞生的最初只是为了进行单纯的计数以及描述,随着统计学方法的不断发展,其所涉及到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在统计学家以及各个领域专家的不懈努力之下,统计学方法正在不断的进步以及完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发挥出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在现阶段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之下,对统计学进行深入探究是非常重要的,会对今后多个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统计学基本发展探析

对世界统计学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会发现,其与科学界的发展趋势较为类似,随着统计学的不断完善,也开始与其他科学进行融合发展。对统计学进行总结,可以发现,其主要具备两个基本结合趋势,即与实质性学科结合的趋势以及与计算机学结合的趋势。对于统计学来说,其与经济学结合发展我国有广泛的应用,并且产生了经济统计这一专业;而统计学与教育的结合产生了教育统计。对于这些分支学科来说,其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统计学的分支;另一方面是实质性学科的分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运算能力不断提升,这也使得大规模的统计调查工作在实际展开的过程中取得了理想效果,不仅保证了数据计算的准确性,同时也保证了计算的高效性。因此,在进行统计学技术研究发展的过程中,与计算机技术的深入结合应用是重要发展途径。通过对计算机软件的有效应用可以使统计计算过程中一些疑难的部分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也使得统计计算的展开更加方便。从现阶段我国经济类统计专业的教育情况来看,一方面在对统计方法进行创新教育,另一方面在对学生利用商品化统计软件包装能力进行提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今后统计学的发展过程中,势必不能离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在今后统计学相关专业的教育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计算机程序设计以及利用能力进行培养提升,使得在展开统计工作的时候可以通过统计模型的编程来实现。

二、统计学方法在大数据中的应用趋势

(一)统计学方法及相关领域的动态分析

目前,国内外对统计学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在教育行业、生产制造行业以及企业管理当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根据CNKI数据库中统计方法、机器学习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在机器学习领域的论文数量从2013年以后一直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势头,并且在2016年超过了统计方法领域的论文数量。由此可以说明,我国在机器学习领域的发展速度正现出稳定提升的趋势,反映了我国在大数据领域研究方面越来越深入,所应用的研究方法也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总体上来看国内在统计学方法研究过程中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并且其所面临的拐点与国家上的统计学发展拐点基本保持一致,大概都是在2013年开始对大数据以及将其学习等方面有了深入的探究,并且开始逐渐取得突破性的成果。而机器学习方法的论文数量都是在2016年开始超过统计方法的论文数量。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出其差异性也很明显,国内在统计方面研究的论文以及在机器学习方法方面研究的论文与国际相比较尚且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并且这种差距呈现出了持续性的特点,这也使得我国在这两个领域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统计学方法及相关领域研究方向分析

经过对CNKI数据库中的统计方法以及大数据领域期刊论文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之后,可以看出,统计方法领域中出现频次最高的是“统计分析”以及“数理统计”、“人工智能”;在大数据领域出现频次较高的是“云计算”、“图书馆”以及“物联网”等关键词。通过上述关键词来看,其所涉及到的内容都是反映当前我国统计以及大数据技术所研究的重点以及热点,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在统计与大数据领域方向的研究存在着一定的重合。在进行的数据研究的时候,需要应用到统计学方法,同时统计学方法在利用的时候往往也需要与大数据进行结合。

(三)统计学方法的发展展望

有数据的地方势必就会涉及到统计学。从17世纪开始,国势学派以及算数学派的争论到今天大数据计算、计算机技术的相互作用,使得统计学的内容正在不断完善,并且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得传统的统计学发展方向发生了一定转变,开始从小样本的统计推断分析走向大数据量的挖掘分析,从而使其所掌控的数据量不断提升。在未来统计学方法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将统计学与新的数据思维相结合,从而产生一种新型的、应用范围更广的大数据算法。从现阶段我国大数据方法创新发展的情况来看,其与国际研究在深度以及广度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也恰恰说明了我国在大数据统计学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现阶段,国内的大数据研究更多的是停留在信息化产业上,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趋势尚且不明显,这也使得信息服务以及数据产业的创新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在今后统计学发展的过程中,其研究热点势必会从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发掘向算法方向转移,这样也使得大数据技术与统计学方法二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统计学方法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实际需求,积极适应时代变化,现阶段大数据时代已经全面到來,并且大数据技术在我国有广泛应用,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将大数据与统计方法进行结合可以使统计学方法的作用得到更好的体现,也使得统计学方法不断的进步以及拓展,在大时代背景之下,其功能性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展现。

统计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论文

[摘要]为提升生物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水平,针对传统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局限,分析和实践基于线上网络教学+线下面授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方法。实践表明,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与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丰富生物统计学的教学形式与内容,促进生物统计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生物统计学;实践

[作者简介]严明(1981—),女,重庆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生物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5-0273-02[收稿日期]2020-03-18

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医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实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并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然而,生物统计学涉及到大量基础理论,单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理解度较低,学习效果不佳。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改革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是生物统计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一种基于线上网络教学+线下面授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可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的缺点,又可克服学生完全在线学习缺乏监管、学习效果不佳的困难。本文尝试将混合式教学方法运用到生物统计学教学中,以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实现教学目标,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概念及内涵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授课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向学生提供教学视频和课件等教学资源,并设置作业、调查等互动模块,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并通过平台与教师交流。在线下课堂,教师根据学生在线学习的情况,对疑难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难点。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通过学习在线资料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有效提升学习效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还可帮助教师动态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生成客观的过程性评价材料,并丰富课程的教学形式,拓宽教学路径,因此正逐渐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大趋势。

二、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1.教学时长受限。目前,本校生物统计学面向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开设,每学期共32个课时。由于教学内容抽象,而且学生要通过大量实践才能掌握统计学原理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因此,教学难度高,课堂教学时间很难满足教学需求。

2.教与学不同步。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以课堂为主,教师按照教学安排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对学生需求重視不足;学生缺乏主动反馈的意识,教师很难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教与学处于不同步状态。

上述困境对如何拓展教学时间,完成课程教学并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1.构建线上教学平台,实现课前线上自主学习。授课教师首先以超星泛雅平台和学习通APP为依托构建线上教学平台。教师在平台上将课程每章的重难点列示出来,搭建课程框架体系,并上传包括课件和教师根据课程知识体系录制的教学视频等资料。教学视频时长控制在15分钟以内,并保证精炼、易懂,让学生不会因视频过长而放弃观看,提高学习时效。同时,在教学平台提供视频配套的课件资料,方便学生下载并配套观看。教师还在平台设置了视频弹幕问答和闯关式章节测试,学生通过答题和测试后才能进入后续章节的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线上教学平台还可以为理论教学提供良好的拓展实践平台。教师可以在线上平台提供实验设计及实验数据分析的实例供学生练习,实现对课时压缩的有效弥补。学生普遍反映网络教学平台十分有利于自主学习,尤其是遇到知识难点时,学生可以通过反复线上观看教学视频来帮助理解,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此外,线上教学平台可以通过视频回放次数、测试完成程度等数据统计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既方便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状态,分析存在的问题,也为线下课堂教学提供依据,在后续教学中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依据。

2.线下检测自主学习效果,实施针对性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课堂教学的任务发生转移。教师要集中精力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并针对重难点以及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进行答疑解惑和查漏补缺。在教学实践中,为完成上述任务,在每个章节的线上学习完成后均安排答疑和小组讨论,让每位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修正和完善遗漏或理解错误的知识点。全部授课结束后,授课教师向学生发放了关于教学效果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78.2%(18/23)的学生认为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可以把重要知识点学透,在课堂上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消化吸收,更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掌握。

在线下教学中,教师还对教学场景进行了编排和优化。教师提供具体的实验案例,并以某一具体实验案例(如抗癌药物筛选)为背景贯穿整个课程教学始终,模拟真实实验场景,让学生从实验参与者的角度设计实验流程、整理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和解读呈现的全部流程。帮助学生实践生物学研究提出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基本流程,理解生物统计学对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应用和分析并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3.课后回顾学习并提升。在课堂教学完成后,师生的教学活动都还没有结束。教师要对线上线下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总结,并将解决方案到网络平台,供学生回顾性学习。学生要对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搜集学习资料进一步思考和巩固。教师还要对学生课后学习情况进行挖掘,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单独辅导和监管,帮助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跟随教师的科研工作,完成真正的动手实践,实现素质提升。最终通过师生配合,完成对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4.教学考核。由于教学形式发生变化,课程的教学考核模式也要随之做出调整和改变。在实践中,教师改变传统的期末考核模式,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记录,实现全过程考核。考试成绩包含网络平台学习考核(25%)、线下课堂表现(25%)和期末闭卷考试(50%)三部分。其中网络平台学习考核由系统根据学习时间、频率以及测试情况生成;课堂表现根据学生听课及参与讨论情况,综合学生互评和教师考核给分。上述考核方式,降低了期末考试在总成绩中的比重,更加侧重于学生的平时学习积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可避免学生“突击考试”的侥幸心理,促进学生向平时主动学习转变,更符合现代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的需求。

第3篇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HJ1mm][FL(K2][KG2]计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是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论。计量经济学教学有几大特点:一是学科的交叉性,计量经济学是“统计学、经济学和数学的结合”,数学、统计学作为其研究的方法论基础,理论知识讲解必不可少,而学生普遍对此有畏难情绪,导致教师授课比较被动。二是应用性强。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应用型经管人才将来能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教学侧重于应用,需借助大量的应用实例来辅助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计量经济方法论的掌握和用离不开实验教学,这就要求学生掌握、熟悉相应的分析软件。以上这些特点使得计量经济学的教和学都有难度。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大多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学生学起来感觉较抽象、枯燥,缺乏主动性,这样的教学方法急需改革。笔者基于计量经济学教学特点,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完善先选课程设置,适当增加课时量

计量经济学本身并没有自己固定的经济理论,方法和技术大多来自数学和统计学,因此,学习计量经济学前提是具备经济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先选课程未开设或者开设后讲授内容有限,都不满足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需要。因此,要提升教学效果,首先应完善先选课程的设置。计量经济分析步骤缺一不可,所涉内容多,需要的课时量大,但很多本科院校的计量经济学课时量已经被压缩到极限。而且部分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需要花时间对预备知识进行复习。教师讲授计量思想和方法时,为了让学生易于接受,应给予学生一些时间思考、讨论甚至现场实验演示。实验课,学生熟悉应用软件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充足的课时来支撑。因此,不管是讲授课还是实验课,都应该加大课时量,才能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

二、强调经济学科实质,加强应用能力培养

[JP+2]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科,授课时除了介绍方法和模型以外,还需注重计量经济模型和其假设的经济含义,并指导学生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解释所估计的模型,体现该课程的本质,提升学习兴趣,不能让学生感觉是在学数学或统计学。

大多数本科院校的计量经济学以应用教学为主,重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应适当减少烦琐的理论推导,增加案例分析,让学生觉得易学、有趣、有用。案例分析课与实验课的安排时间要恰当。据以往上课的情况看来,将案例分析的内容贯穿于理论知识讲解中,学生更容易听懂。而实验课应安排在理论方法讲解之后且间隔时间尽量短,避免学生遗忘理论方法。

三、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计量经济学涉及大量数学符号和公式,学生翻开教材的第一反应是难且抽象,尤其文科生源大多有“畏数学”情节,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单一讲解模式,采用多样化方式教学。如,讲解理论方法时演示实验操作过程,减少枯燥感,必要的时候,让学生上台演练;适时增加案例分析内容,以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趣味中掌握经济计量方法;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省略部分理论推导,让其从例子中体会出原理;必要时采用板书教学,可以放缓教学节奏,留时间引导学生思考,使其集中注意力,还能避免多媒体大屏幕翻页让学生难以上下衔接等。经验表明,如正规方程组的推导,联立方程组模型中使用阶、秩条件进行模型识别的例子等内容,使用板书讲解的教学效果更好。

四、重视课程论文环节,丰富考核方式

课程论文的写作可培养学生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软件应用、结合经济理论对模型进行分析、模型优化等综合能力。以往教学中大多没有讲解课程论文的写作,其弊端体现在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上。据了解,经济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大多数学生对实证分析有畏难情绪,计量经济学课程中增设课程论文写作培养环节,能极大提高实证分析的能力。

课程论文环节可分组进行,组员间相互讨论可扩充学生的思维,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团体合作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考核方式上,多种考查方式相结合可让学生摆脱单一的应试学习,有助于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平时成绩中,还可纳入案例分析讨论与课程论文的完成情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遵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试卷题目应偏重应用分析能力的考核,尽量避免烦琐的数学推导和公式计算。

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这期间,教育理念的更新、培养方向的定位、教学内容的增删、教学方法的变更都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探索,这不仅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离不开学校的其他改革配套措施。对此,我们应沿袭建设精品课程的精神,继续深入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使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第4篇

在实习期里,我所做的工作内容比较具体、感受和体会也比较多。下面,我仅把实习期里的主要情况做一下汇报。如有不妥之处,欢迎给予批评和指正。

一、省统计局科研所

科研所是统计局内部的一个重要职能,而统计科研涉及的领域也十分广阔,包括统计基础理论研究、统计应用研究和统计信息技术研究。同时在统计工作中,对和社会关心的有关经济、社会、科技、资源与环境等重大,都需要从统计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十五”期间,国家统计科技研究的重点是统计观念的创新、统计方法的创新、统计手段的创新以及统计体制的创新。要积极组织、指导重大课题研究,统计科研所每年要完成一项以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课题。统计杂志是展示优秀科技成果的重要窗口,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媒介。要加强对统计杂志的领导和支持,不断杂志的质量,增加发行量,扩大影响力,努力创办一流杂志。

科研所的主要职能有五点,具体包括:1.拟订全省统计科研计划和科研制度,并组织实施;2.组织协调本局及全省各地区、各的统计科研工作;3.承担统计科研课题,负责向国家统计局和省直有关进行统计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及管理工作;4.承担全省统计科研成果的评审、选优、奖励工作,并推荐优秀成果参加国家和省级评奖;5.拟订省统计学会章程,负责省统计学会日常工作,履行省统计学会秘书处的职责。

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国家和各地统计科研所作为非营利性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统计科研所担负着从事统计科学研究、进行科研管理(组织统计科技交流、课题指南、课题立项、成果评奖等)、编辑出版统计杂志等重要职能。统计局要为科研配备先进的计算机设备、统计分析软件、通讯工具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要建设内容丰富的统计科研网站等。

二、科研所实习的具体内容

第一天到科研所报到时,一进门,就看到书柜上排列着诸多奖章,象年度科研先进单位、统计学会先进单位等等,都是国家统计局给予省统计局科研所的表彰,也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我为自己能有幸到这里实习而感到骄傲。

俞明所长和所内同事对我们的到来也表示了欢迎。俞所长对我们今后几天实习的具体工作做了安排,具体包括《福建统计》杂志的出版,统计科研网站的建设,如《国际经济信息摘编》,统计论文出版的校对及统计学会的一些工作。在次,我也就这几个工作做汇报。

首先,是关于论文集的校对工作,也是此次实习中的重点工作,由于这本论文集的重要性,更要求我们校对工作的严格,在次之前,科研所的同事已经对该论文集校对过三遍,但为了确保论文集的正确无误,我们又进行了第四次校对工作。我也不得不为科研所里同事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感到钦佩。首先我们学习了校对工作的基本常识,要求我们对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也不能放过。校对了《区域R此外,我还学习了统计科研网站的制作及为网站建设搜集材,可以和同事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在实习过程中还有些其它方面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两个星期的实习时间里,我基本上了统计科研工作的一些具体细节,知道统计科技工作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活动,要出一流成果,就必须要有专业的统计人才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在实践的校对工作中,知道一丝不苟的真正内涵。

第5篇

Abstract: Sports Statistics is one of the required courses to students of social sports profession, is also one of professional skills courses. Growing demand of market tend to need applied talents, social sports professional training should meet market demand, so the design of curriculum should adapt to market demand. The author talks about his views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in sports statistics in the new period.

关键词: 市场需求;应用型人才;体育统计学;教学改革

Key words: market demand; applied talents; Sports Statistics;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260-01

0引言

体育统计学是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专业基础科目之一,是帮助学生学会基本的统计学理论,并学会运用统计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工作的一门课程,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注重动手实践能力,而之前的教学内容当中对于体育统计学课程的要求仅仅限于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所以在做了充分的调研之后,在体育统计这门课程的教学计划上,我们将它分为体育统计学理论教学和体育统计学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部分维持原有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部分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任课教师指定实践教学计划,以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

体育统计学实践教学课程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背景下,市场对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更趋于实践型和技能型人才需求目标所增加的一门课程,是在原有的体育统计学基础上开设的,该课程的开设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能够把理论教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帮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掌握每一个统计学指标的意义和应用范围,是符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原则的。

体育统计学实践教学内容是从2009级社会体育专业才开始设置并开设的,所以在教学和实践环节方面还处在探索阶段,在2009级的统计学实践教学当中,目前因为处在实施阶段,还没有最终完成,所以就阶段性的实践情况作简单的总结。

1学生实践实施现状

1.1 从学生体育统计实践状况来看,我们发现,学生基本上都能在实践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问卷的设计、问卷调查的发放、问卷调查数据的整理、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等一系列内容学生在学习完统计学知识之后都能顺利的完成,从撰写的报告形式来看,基本上接近于本科毕业论文,只是在形式上略微存在差异性,这主要在于学生还为系统的学习过科研且未撰写过论文,从学生完成情况来看,总体情况较好。

1.2 从学生选择的调研对象来看,学生当中很多人充分利用了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现场采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归类,在本次实践中,选取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学生大约占到被调查对象的四分之一左右,还有大约四分之一的学生选择在校内对学生的体育消费、体育意识、饮食健康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还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选择在校外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分析,主要选择的场所和调研对象有:健身俱乐部、晨练人群、学校周边的体育会所等方面的问题,还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学生选择了其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比如某些社会公益设施、社会现象等方面问题进行研究,虽说这些调研脱离了体育的范畴,但是因为体育统计学在社会体育专业教学中还承担着统计学基础原理的掌握和应用,所以学生站在统计学角度进行研究分析也并不违背我们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的初衷,且我们认为学生观察问题的角度较新颖。

1.3 在描述中,学生基本上能应用到自己所学过的所有的统计学知识,且应用恰到好处,图文介绍形象生动,从学生撰写的报告来看,基本上都是对调研数据的描述较多,而且描述形式多样化,但是对于数据的指标意义和实际意义阐述的相对较少。

2存在的问题

①对于2009级的体育统计学实践教学环节,我们发现学生在实践应用对所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还是有欠缺,这就使得我们在今后的体育统计理论教学中增加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统计知识。②从学生参与体育实践的积极性方面来看,学生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实践教学内容的重要性,所以在实践中对于细节问题的把握还存在很多问题,且与其他实践课程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力相对较差。

3拟解决的措施

根据学生目前实践情况所暴漏出来的问题,我们认为体育统计学实践教学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①在体育统计学理论教学中,应该增加学生的授课学时,目前16学时的理论授课学时不能满足学生对于体育统计学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所以在实践环节中就会出现很多统计方法和手段学生不会应用。②在理论课教学中应该增加学生上机操作的可能性,单纯的教师演示可能对于学生掌握统计方法是不够的,在理论讲授中,增加学生对于统计方法的应用可以使他们在实践应用中能够更轻松快捷。③从部分学生撰写的研究分析报告内容来看,学生外出调研的可行性相对来讲还是较差,所以安全有效的增加学生外出调研的机会需要我们相关部门做好协调工作,以帮助学生顺利的完成调研实习。

参考文献:

[1]蔡建东.高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河南大学,2001.

第6篇

作者:孙荣 余鲁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计量经济学是因为人们研究经济现象活动规律的客观需要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一门新型的经济学科,是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同属于中国高校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必修的三门经济学核心理论课程。与传统经济学相比,虽然历史不长,但已表现出了强大的理论价值与社会实践价值,对于财经类院校大多数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是需要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而不是重在研究计量方法本身,所以需要的是理论与应用并重,融基本理论方法与应用为一体的一门计量经济学课程。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深深认识到要更高效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有必要针对这门课程的特点切实做好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工作。

一、理论教学环节的设计

首先要选择好教材。在理论教学上,根据高校统计学专业学生的高等数学、矩阵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学科的知识水平情况,以及教学计划的课时安排,要注重选择理论教学内容重点突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材。其次要能抓住教学主线,这条主线也是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主线。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中紧紧抓住了计量经济学的“模型设计—模型参数的估计—模型检验及模型的应用”这条主线,于是很自然地就减少了其中的数学和数理统计学理论上的推导内容,重点说明推导结论与计量分析方法的关系,比如:多重共线性、异方差、自相关等内容重点讲解它们所产生的后果、如何检验,以及补救措施,避免了一部分数学基础差的学生因为其中繁杂的数学公式认为计量经济学就是统计课、数学课,继而产生畏难情绪,对学习失去兴趣的情况出现。三是重视案例教学内容的开发。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体现其工具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的围绕一定教学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策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当今世界的教育中受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案例教学的关键是设计高水平的案例。我在课件中安排了一些针对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的案例,比如:居民住房消费,物价问题等方面的案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每一个案例提出后,引导学生按照“模型设计—模型参数的估计—模型检验及模型的应用”的计量经济学研究步骤思考怎么建立模型,怎么估计参数、怎么进行模型检验等问题。使学生通过讨论并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分析这些问题后,即提高了同学们认识经济问题、分析经济问题的热情,又更深刻的体会了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的应用。

二、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

在本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中,将实验教学内容分为基础实验与综合实验两个方面,基础实验有五个项目,综合实验一个项目。教学方式采用自主性实验模式,自主性实验模式是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环节中的主动性,即在实验主题的选择、方案的设计、数据的收集、软件的运用等方面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要先提交实验方案,经教师审核,认为具有可行性即可进行实验。从教学过程来看,自主性实验教学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分开的,理论教学部分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教学部分则是在老师的严格监控下由学生自愿组成实验小组,每个小组根据实验项目自愿选择实验主题,然后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应用模型及软件研究所选择的课题,最后写出实验报告,互相帮助以小组实验的方式共同完成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的设计。

1.做好实验教学准备工作。认真编制好实验教学计划,精心选择实验内容(研究课题)。编制实验教学计划对学生实验进行布置、指导和检查,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本课程的实验教学计划中体现了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地位与课程性质,安排了实验教学进度,确定了学生实验教学成绩的考核方式等。在实验内容上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6个实验项目,即EViws软件的认识、一元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多重共线性的诊断与修正、异方差诊断与修正、自相关诊断与修正、综合实验等基本涵盖了教材教学内容。

2.划分好实验研究小组。通过实验小组来体现计量经济学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按照自愿原则成立实验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他负责小组内部日常的如:学习教学软件、查找资料、上机实验以及撰写实验报告等学习管理,同时负责及时与老师协调沟通在实验教学中所需要解决的各种疑问。小组制管理的优点在于,一方面便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另一方面便于教师的实验教学监督与管理,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3.选择实验内容。在每次实验前都要求各个小组要确定好一个实验的课题,鼓励学生从以下方面考虑选择研究课题: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拟选问题等。同时也提供各种选题供学生选用,鼓励学生选择“一次性课题”。所谓“一次性课题”是指让学生选择一个问题的一组数据,分别完成实验教学计划中的6个实验项目。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学生对一个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

4.做好示范、指导和实验成绩评定。在实验教学中,应高度重视例题示范。在例题示范中重点引导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如何检验,以及如何选用补救方法等。在完成实验课题时,遇到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学会运用所学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解决问题,以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以及评定实验成绩。教师根据每个小组日常的实验过程的表现和提交的实验报告的质量,评定实验成绩。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教学成效是显著的,通过对2006~2010年统计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在毕业论文中使用计量经济模型的比例逐年提高,2010年的比例达到78%。本人深深体会到:通过在理论教学中精选教学内容,巧妙运用多媒体,在实验教学中采用自主性实验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克服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所产生的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局面,而且也能够保证绝大部分同学能学好计量经济学,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第7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经济数学,专业案例,案例驱动,教学模式

 

0引言

经济数学,是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经济数学教育仍停留在传统的纯理论知识灌输阶段,学生停留在简单模仿解题阶段,缺乏与专业的有效结合。这种教学模式无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新型财经类专门人才的要求,也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构建与专业结合的经济数学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传统教学模式下经济数学教学与专业需求相脱节

Brown,Collins,&Dugid (1989)认为,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而且是其被应用于其中的文化、背景及活动的副产品,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与合作而产生的。学习者、知识以及知识在其中得以挖掘和展开的活动三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1]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经济数学教学缺乏与专业的有效结合。

1.1经济数学的教学内容缺乏专业背景

目前,高职经济数学的教学内容普遍过于注重数学体系内的演绎推理,尽管很多数学教师也意识到要引入专业案例教学,但由于没有适当的专业案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较少引入专业案例教学,导致高职数学知识的教学缺乏专业背景,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

作者以我校物流专业2006、2007和2008级为样本,采用Eviews软件对三届学生的经济数学成绩与主要专业课成绩进行相关性系数分析高职,结果如表1。

表1 《经济数学》期末成绩与主要专业课成绩相关性统计表

 

年级

经济学原理

市场调研

统计学原理

物流管理

采购管理

2006级(81人)

0.41

0.16

0.31

0.33

0.13

2007级(95人)

0.20

0.23

0.29

0.19

0.21

2008级(104人)

0.56

0.28

0.45

第8篇

中图分类号:C8-4;G64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引言

统计学是一门用来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以及解释的科学,目前,统计学在相关的理论和方法上面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在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经济学、管理学以及金融等多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在长期实践和应用的过程中,统计学已经成为了高校理工学?的一级学科。应用型人才指的是在社会实践中能够将专业知识和相关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应用,是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高校统计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培养目前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向导,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的统计学知识和相关的统计技能,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更好的应用统计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成长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统计专业人才。

一、优化课程设置,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优化是实现统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根据学校统计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统计类专业的课程实行探究式教学,结合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建立研究课题,通过对课题相关的实际问题提出、探究和解答来提高学生对于统计学知识的求知欲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具有创新精神[1]。在统计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多采用贴近生活的一些问题,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统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学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技巧,培养出应用型统计学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优化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学校统计类专业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需要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从多个角度,采用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开展统计学的实践教学,构建多维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师的组织下,开展包括基础操作性实验教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以及研究创新性实验教学,层层递进,全方位的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2]。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可以包括:①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小的课题,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种,利用寒暑假针对该课题进行调查和统计,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采取非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课题的调查研究,并且要求学生在开学报到的时候向教师将调查结果采用正式的调查报告进行上交,完成实践教学。②在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根据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联系,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各小组成员自行对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对一些统计学理论进行探究,而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以教学课程的设计、学年小论文或者学位论文等内容作为实践教学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统计学知识的应用能力。③可以在学校的社团中组建统计建模协会,开展一些课题的调查活动或者统计任务,可以让学生参与自行组织的调查实践活动,也可以申请参与社会商业性调查活动。④组织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到用人单位进行实习,让每一个学生接受用人单位的检验。

三、加强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主要指学生在大学四年级之后进入用人单位或者校企合作的实习单位进行实习,让学生能够正式的参与到统计工作中去,学生在工作岗位实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掌握真正统计工作中所需要的工作技能,将学校中学到的统计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好的融会贯通,只有让学生处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才能够让学生感性的认识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让学生了解到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效果,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社会实践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在离开校园之后对社会和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岗位竞争力,使学生真正成长为应用型统计人才。

四、结语

目前统计学在各个行业中都被广泛应用,社会对于专业的应用型统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在高校的统计类专业中,培养应用型统计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学校统计类专业的发展目标。但是,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师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加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让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各种统计学分析方法,学会运用各类现代化统计工具,让学生能够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需求结合在一起,以便学生能够更加得心应手的解决实际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社会培养出专业的应用型统计人才。

第9篇

关键词 经济统计学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优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2012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与统计有关的专业有理学门类下的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授予理学学位,经济学门类下的经济统计学,授予经济学学位。与旧版相比,经济学一级学科下新设置经济统计学二级学科,在理学门类下的统计学专业保留,新增加应用统计学专业。新版本科专业目录专业种类由原来的635种调减至506种,在专业种类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与统计有关的专业却在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统计日益受到重视。

经济统计专业是新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经济学门类下的二级学科,与统计其他专业授予理学学位不同,经济统计学专业授予经济学学位,因此对于经济统计学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不能照搬其他统计专业模式,应有自己的定位和特点。

一、经济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特点

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要求、主要课程及课程设置、毕业资格等内容,其中课程体系设置是核心。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设置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夯实数学基础。

经济统计学是一门处理经济数据的方法和技术的科学,需要坚实的数学基础和数理统计基础作支撑,因此必须强化数学在经济统计学中的基础地位,只有夯实数学基础,才能理解掌握好经济统计理论与方法,并运用经济统计方法去解决实际经济问题,为此,在经济统计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开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等数学课程,目的是为学生学习经济统计理论和方法类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保证。

(二)突出统计理论与方法。

经济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对信息获取、处理、显示、识别和分析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能熟练地将统计思想和统计方法贯穿和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能在经济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据分析及预测等实务工作,为此,应该开设数理统计、非参数统计、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统计软件、国民经济核算、市场调查、抽样理论、统计预测与决策、运筹学、试验设计、统计计算等统计理论与方法类课程

(三)注重经济管理素养的培养。

统计理论与方法只能应用到社会经济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才有生命力,而要了解实际问题的背景与意义就需要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作支撑,因此,需要开设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等学科基础课程,并可以开设风险理论,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保险学、利息理论、国际金融学等选修课程以满足社会对经济统计人才的多样性需求。

(四)强化数据处理与表达能力。

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经济统计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现代统计方法,而且要能熟练地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挖掘,要掌握常用的统计应用软件来完成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够帮助决策者或客户提供服务和决策,把专业性极强的统计分析结果用简洁的语言、文字或图像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因此,需要开设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及应用和应用写作以及统计软件等课程。

(五)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经济统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从专业认识出发,以掌握统计分析工具为基础,以统计理论与方法的经济应用为主体,以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由三部分组成:

1、统计分析工具类课程实验。统计分析工具类课程实验是经济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环节,包括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及应用、统计软件等课程实验。通过上机实验,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文字处理、统计数据资料的加工、分析与处理,学会运用实用统计软件的各种统计功能,为统计分析工作、统计理论与方法的经济应用做好必要的技术准备。

2、统计理论与方法类课程实验。统计理论与方法类课程实验是经济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环节,包括非参数统计、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等课程实验,这类实验要让学生借助统计分析工具,应用所学理论与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专业实训和毕业实习。专业实训和毕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真实运用,也是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统计行业、接受现实教育的机会。可以在第六个学期安排专业实训,第八个学期安排毕业实习,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机会。

二、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保障措施

(一)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更是构建经济统计学人才培养模式的保证,因此要积极鼓励支持教师以各种方式进修或到政府统计部门、企业统计业务岗位进行实践。另外,可以考虑从政府统计部门、企事业单位选聘统计、经济方面的专家充实师资力量,担任兼职教师,比如,可以在经济统计学发展前沿问题等课程中聘请校外专家讲授某几个专题,也可以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形成相对稳定的校外教师队伍。通过校内教师和校外专家的结合,落实应用型经济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在学生学业评价考核方面,注重过程控制与评价,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学生成绩考核,可以根据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理论和实验教学的不同特点,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如笔试、上机操作、撰写设计方案、调查报告、分析报告、专题论文等。另外也需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与评价,将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小组作业、调研报告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笔试考核部分主要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评价。

(三)整合教学内容。

由于经济统计学专业自身的特点,经济统计学专业课程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很多知识点在不同的课程中存在重复,比如,统计学、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统计预测与决策、市场调查、抽样理论等课程有部分内容重复。因此,我们需要对专业内容进行更好的整合,需要对课程体系中的各知识点进行合理梳理归类,对专业课程中内容交叉重复部分进行整合,进一步明确各门课程内容归属,合理确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使课程体系中的知识点不重不漏,课程内容更科学适用。

(四)完善课程建设。

对经济统计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要建立和完善教学大纲、教案、电子课件、参考材料、试题库、课程网站等。课程建设的完善能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不会因为更换教师和更换教材等原因出现教学内容的改变,使教学工作有序、稳定、规范进行。

(五)加强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首先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和购买教学必备的统计软件;另外,也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使学生能接触到社会的更多层面,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第三、可以考虑成立统计调研学会等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与企业的市场调查、政府的社情民意调查、经济普查、人口普查等数据录入、整理等工作;第四、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全国统计建模大赛、市场调查大赛等学科竞赛活动,鼓励并指导学生申报科技创新项目或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从而锻炼学生的个人能力。

第10篇

毕业论文就是指学生在大学几年的教育生涯中对其四年所学知识的运用,是完成整个大学教育最为重要的环节。而从目前的大學本科毕业论文来看,论文质量下降、创新性缺乏是较为普遍的问题。下面是学术参考网小编为朋友们搜集整理的毕业论文致谢信格式,欢迎阅读!

毕业论文致谢词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问题不仅是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也是管理学、科技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争鸣的领域。作者读研期间一直关注这个问题的研究,深感这一领域理论的复杂性和开拓的困难。所幸,读研期间所从事的创新极化问题的项目研究丰富了我这方面的知识,锻炼了我研究分析的能力,能够形成这篇论文,也确实是我在这方面积累的结果。

能完成这篇论文首先要感谢我的恩师邓向荣老师。两年前蒙邓老师首肯,得以进入师门,这是我读研期间最幸运的事。邓老师以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勤勉的工作态度教导了我踏实求学,使我的知识层次又有所提高,打牢了研究基础;在学术探讨中她又以对问题高屋建瓴的专业见地使我茅塞顿开,逐渐掌握了许多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在生活上,邓老师更是平易近人,亲人般无微不至的关怀,常带给我许多温暖和感动。可以说无论是我在学业上的进步还是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她的关怀。每思及恩师教诲和为此付出的辛劳,常自责未能达到恩师期望,唯有在以后的道路上更加勤勉努力,望能不负师恩。

感谢产业经济学教研室的王述英教授、刘纯彬教授、马云泽老师、胡秋阳老师,他们在论文开题时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对提高本文质量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感谢经济系其它老师两年来对我的教导和启发,他们对经济学不倦的探求和对学生的关爱让我永远充满敬意。

在此,也要感谢与我同门的周密师姐、董瑞华师兄、刘乃辉师兄、李伟师兄。他们一直是我学习追赶的榜样,没有他们在研究课题上开诚布公的讨论和各方面的热情帮助,我也不会得到这么快的进步。

最后,要感谢2005级经济系研的同窗好友,在同大家的交往中我学到很多,也非常快乐,正因为有大家我在南开的生活才能如此丰富而充实。两年时光转瞬即逝,然而这段短暂时光的点点滴滴都将是我生命中的美好回忆。因而在今后新的征程中,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我也将怀抱着感Ji、怀抱着情谊、怀抱着责任、怀抱着期望和梦想,坚定、自信地走下去。

第11篇

    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来自于外部压力的学生学习主动性缺失

    主动性可能来自于压力,这种主动性常常是暂时的,带有较大的功利性,一旦达到目标,主动性就消失了。兴趣是主动性的另一个来源,比较而言,来自于兴趣的主动性则比较持久,但是兴趣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绝非一门课程能够胜任的。“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会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影响学生的学习氛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课程感兴趣,就会对其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其学习效果。”

    1.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评价考核体系

    始于20世纪末的高校扩招带来的问题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教育部等高校主管部门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考核与监管,以期从源头上控制没有社会需求的专业招生。这一政策的出发点是对的,但各高校采取种种手段应付就业率的考核,不仅出现了学生“被就业”等荒谬的事情,还直接影响了高校教学效果。各高校、各专业都要应对日益激烈的生源竞争,甚至是与国外的高校竞争。竞争不仅是各高校实力(师资、科研水平、综合水平)的比较,就业率也是其中重要的方面,如果这些争取来的学生不能按期完成学业,顺利就业,对各高校、各专业来说无异于自损招牌,这就意味着所有的学生只要进了大学的门,一般情况下都能顺利拿到文凭。管理部门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来确保这一点,这实际上变相剥夺了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独立考评的权力。在教与学的博弈中,如果学校管理部门管理设置的前提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拿到文凭,即专业课学习都通过考试,那么学生对应用统计学这类有难度课程不会有学习的压力,他们会认为反正最后考试都能过。况且,学生手里还掌握着“学评教”这个对付教师的“法宝”,迎合学生的需求是教师的理性选择。

    2.公共管理专业的影响

    “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仍然比较落后,学科边界模糊,视野狭窄,基础不牢,知识体系不完整,研究方法陈旧,知识创新不足,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发展,针对性、应用性不强。”学科边界模糊使研究内容多而庞杂,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多,学生感觉“老虎吃天,无从下手”,基本上学习的都是“屠龙术”;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落后,借鉴学习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学生不仅面临较多的学习内容,在总学分一定的前提下,必然是各种方法都了解,但是都不精,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没有就业的竞争优势,公共管理成了一个所谓的“万金油”专业。政府扩张权力,公务员待遇优厚,工作稳定,每年都吸引了大批毕业生考公务员,近几年考公务员成了高校毕业生的首选,这种形势使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更加困难。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很不发达,那么与公共管理专业对口的就只有政府部门,进政府机关只能考公务员,公共管理专业知识对学生考公务员并没有直接的帮助,这些必然影响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高校科层化管理模式的影响

    科层化管理模式注重的是程序和规则,正如默顿所强调的“:规则原本只是手段,现在却变成了终极目标”。不同学科的教学工作不仅有共性,还因为学科、专业及教师、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特性,特性服从严格的规则制度,要求教学活动服从行政命令,这必然给教学带来种种困扰,应用统计学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文理科合班教学

    我们的授课对象是按大类招生的公共管理,文理兼收。高中阶段理科的数学已经包括了概率论的初步知识,文科的学生则没有学习过这部分内容。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较大影响,文科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重思辨思维,轻逻辑思维的思维定势,普遍对与数学相关的课程有恐惧感。这要求我们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既不能使文科的学生学不懂,又不能让理科的学生感到没兴趣。我们应用统计学的授课教师首先要消除文科学生的恐惧感,并逐步建立起用统计数字来说明事实,用统计推断来验证主观判断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利用统计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能。

    2.大班教学,课时压缩

    作为公共管理的专业基础课,应用统计学曾经是4学分,在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背景下,学校对专业课的数量和课时都进行了调整,应用统计学现在是2学分(32学时),但课程内容没有减少。内容多,课时少,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应用统计学的概念、公式多而且概念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而且从基本概率知识到推断统计学的各种方法之间存在层层递进的关联,前面的假设检验等知识没有掌握,后面的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就很难理解。学生必须做课后学习、阅读、练习和实践活动,否则很难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课后学习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甚至成为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我们将课后学习分为三个部分:内容自学、习题练习、上机练习,内容自学通过课堂讨论或完成作业的方式检查;上机练习用来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作为平时成绩。

    《应用统计学》是公共管理的专业基础课,安排在一年级第二学期或二年级第一学期,这个学习时段学生学习负担较重。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同时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基本知识和概念需要学生课外学习,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每年公共管理专业招生的数量基本固定,出于成本等各方面因素的考虑,一般都是按50多人的大班进行授课,案例讨论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这不仅影响教学效果,也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应用统计学》采用案例教学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与公共管理的其他专业课相比,其内容没有吸引力。在高校实施“学评教”的考核压力下,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可能影响教师的教学考核等级,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3.教学环节不匹配

    《应用统计学》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考试方式。闭卷笔试注定了考试内容注重基本概念和计算,而案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考试和平时的教学存在着脱节的现象。(三)缺少案例以及合适的教材经济管理类学科发展比较成熟,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已经广泛深入地运用在管理实践中,因此,各类合适教学的案例也比较多,有专门的案例教材。“在我国目前的公共决策实践中,一些功能环节往往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忽视,科学的、合理的决策程序并未完全确立起来……少数领导者凭经验,甚至按主观设想拍板的情形并未绝迹。”实践中收集分析真实数据的基本统计方法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囿于公共管理学科研究方法的不足,切合中国实际,又能够用于教学的案例较少。

    缺少合适的教材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问题,目前的统计学教科书多是经济管理类。公共管理类的教材大多是针对MPA的,内容和深度都不适合本科生;用经济管理类的教材又面临例题和习题都是经济管理方面的,内容与本专业的关系不大的问题,学生感觉统计学方法不是公共管理体系的,与其他的专业课完全是两张皮,没有结合起来。

    对策和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进。

    (一)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以应用统计学为核心,将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得到结论等统计工作环节,分别由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应用统计学等几门相互衔接而又各自独立的课程体现出来。这样不仅让学生体验了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得到科学合理的结论。通过这些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学到了相应的知识,而且得到了怎样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了以往课程结束后,学生考完试,知识又还给教师的状况;参与了不同阶段的统计工作,掌握了用统计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了文科学生重思辨能力,轻逻辑思维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差的倾向。

    (二)考试方式改革

    在遵守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我们将闭卷笔试与平时考核结合起来,闭卷笔试重点考查学生对《应用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以及推理能力的考查,平时考核的模式不拘一格,包括教学中的讨论、答辩和作业、上机考核、小论文等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学生的成绩可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小论文、上机操作和笔试闭卷卷面考试成绩等来综合评定。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积极收集教学案例

第12篇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专业 统计学教材 统计软件

一、引言

统计学作为一门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分析数据的方法论学科,在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各高等院校也日益受到重视,几乎所有的经济、管理类专业都把统计学作为学科基础课来开设,使之成为本专业定量分析的工具。可是据我十多年的统计学教学实践和调查结果来看,目前统计学在高校的开课效果并不理想,多数学生反映统计学公式多、计算量大、内容枯燥,还有不少同学对统计学存在畏惧心理,统计学也成为目前高校不及格率最高的科目之一。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但目前国内的统计学教材的“可读性”差,读起来“味同嚼蜡”应该是一个主要的原因。本文对当前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统计学教材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二、目前统计学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市面上国内编著的经济、管理类的统计学教材数量繁多,其名字也五花八门,如:《统计学原理》《统计学基础》《统计学》《经济统计学》《管理统计学》等。据我调查,目前武汉市书店在售的这类图书不下三十种。虽然数目众多,但翻开一看,就会发现这些书的内容大同小异,和国外的统计学教材相比,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经过综合,我认为国内的统计学教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内容陈旧。

如今的经济、管理类统计学教材由以前的只介绍描述统计变成既有描述又有推断统计的大统计学。可是翻开现有的统计学教材,就会发现不少已经过时的描述统计学的概念比比皆是,学生平时在生活、学习中几乎用不上。如不少教材里的第一章绪论部分重点介绍“标志”和“指标”这对概念,花很大篇幅来介绍两者的联系和区别,但这对概念在后续的数据分析中几乎用不到;在“后续统计调查”这章中,对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这些方法也是花了不少篇幅来介绍,而这些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使用的调查方法现在很少采用;另外,目前不少教材保留了“指数”一章,详细介绍了编制指数的两种方法,而这些内容由于内容繁杂,应用面窄,除了专门的统计调查人员,一般人根本没有必要掌握,只需要了解其基本含义。由此可见,目前国内统计学教材内容陈旧,教材中对广大读者用处不大的资源占用了大量的篇幅,而一些实用性很强的内容,如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及多元回归则放在教材后面简单介绍,由于学时有限,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只是简单地提一下,其结果是学生用这样的教材根本学不到有用的知识。

(二)概念、公式多,案例少。

目前很多学生并不需要学量系统的统计学知识,而只需要能用简单、实用的统计学方法来辨别、处理出现的定量分析问题,并且能够利用统计学软件自己解决一部分,当自己不能解决时知道到哪里寻求帮助就行了。因此统计学教材的主要任务是教会他们统计学的主要思想,学会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基于这种目的,统计学教材应偏重实际应用,多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或案例,不知不觉地把读者引入统计学专业知识的殿堂。但是目前的统计学教材一般都是先介绍理论、概念,再给出公式及其推导过程,最后才结合实践进行举例,而且大量繁琐的数学推导占了很大的篇幅,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是文科生,数学底子差,大量的公式推导往往让他们望而却步。而与大量公式相对应,国内现有的经济、管理类的统计学教材有关经济、管理的统计案例很少,大部分是过于简单的设例,或是“编写”的案例,甚至是若干年以前在自然科学领域内应用的陈旧的案例,与现实的经济、管理工作严重脱节。国内统计学教材这种重理论学习和公式推导,轻结合实际案例的特点,使得本该妙趣横生的统计学在学生眼里课程变得晦涩难懂、枯燥乏味。

(三)实用性不强。

统计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方法论学科,是和计算机以及统计软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任何统计学方法都可以在统计学软件上操作完成,目前常用的统计学软件有SAS、STATISTIC、MINITAB、SPSS和EXCEL,对于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SPSS和EXCEL都是操作起来相当简单方便的统计学软件。目前国内的统计学教材只是介绍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而如何应用统计软件来解决具体问题则没有系统的介绍,如Excel制作图、表的功能很强大,展示数据常用的直方图、条形图、饼图、环形图利用Excel都可以做得很漂亮,可是不少教材只是介绍什么是直方图和条形图,两者有何区别,而具体如何利用软件作图则只字未提;时间数列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内容涉及的数据都很多,不借助统计软件根本没法完成,因此很多教材也只是介绍概念和方法,老师在课上也只简单介绍方法,不给学生讲授如何应用统计软件来解决具体问题,这使得学生学完这门课后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学生在学习后续课程或撰写毕业论文时,抱怨统计学只是学了很多不会用,也不知怎么用的概念和公式。

三、对策分析

统计学教材的质量普遍不高,反映了当前我国定量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要解决这一问题,我觉得重点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大对从事统计学教学的教师的培训力度。

统计学教材是统计学教师教学实践的结晶。目前国内统计学教材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在于从事统计学教学教师的统计学能力有所欠缺。从事经济、管理类统计学教学的教师不仅要熟练地掌握统计学方法和统计软件的使用技巧,还要对经济、管理有一定的了解,并了解统计学在经济、管理中的使用。可是据我对武汉市高校的调查统计,不少学校从事经济、管理统计学教学的教师都是学习经济、管理的,他们对统计学方法和统计软件的使用并不熟悉,因此编出来的教材其质量也是可想而知。虽然一部分老师是统计学专业毕业的,但绝大多数是学经济统计的,对推断统计和统计软件的使用并不精通。另外还有一小部分老师是学数理统计专业的,他们对统计学方法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可是由于对于经济、管理了解甚少,因此没法和经济、管理的实际案例相结合,而只是像讲数学一样,着重公式的推导。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各校首先要加大对统计学重要性的认识,其次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对从事统计学教学的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使得他们具备从事统计学教学的专业水平,这样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统计学教材吸引不了学生的现状。

(二)借鉴国外优秀统计学教材的经验。

和国内经济、管理类统计学教材内容陈旧、案例匮乏、实用性不强和趣味性差的现状相比,国外的统计学教材则让人眼前一亮。国外教材非常注重实际应用,每一部分都引入大量的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或案例,不知不觉地把读者引入统计专业知识的殿堂。这些教材几乎都摒弃了繁琐的数学推导,大部分只介绍基本公式,少数则采用纯文字描述的形式来介绍统计学,让没有统计学基础的学生也能轻松地学习统计学而且它们都非常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利用统计软件来进行操作,并贯穿在各章,课后也有大量配套的习题让读者自己去练习,以加深对统计学方法的理解。因此要提高目前国内统计学教材的质量,多多向国外同行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不少学校的老师直接以国外的教材作为学生的学习教材。但是完全采用国外的教材也有不少问题,如直接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对多数学生来说英文水平有待提高,而如果采用翻译过来的教材,由于目前不少教材翻译质量不高,学生读起来感觉很生涩;另外国外的教材结合的都是本国的例子,和我国的具体国情不符,学生听起来觉得陌生。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借鉴国外统计学教材好的体系和编排方法,同时结合本国的具体实践,编制适合我国国庆的教材,这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三)合理安排统计学教材的章节设置。

如今,国内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材通常包括绪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数据的概括性描述、时间数列、抽样分布与参数估计、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统计指数等八个部分。前面谈到过有些章节的内容陈旧,因此有必要对各章节设置进行调整。借鉴国外统计学教材的经验,应删除描述统计的大部分内容部分,重点介绍推断统计,即在有限的篇幅内重点介绍统计学的精华部分。具体来说,经济、管理类统计学教材应包括以下几部分:数据收集、数据的图表展示、数据的概括性度量、时间数列、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与回归。另外对章节的内容也要进行调整,多介绍实用性、强的内容,最后应加强统计软件的介绍,着重可以Excel或SPSS为工具来进行实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