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烹饪专业论文

烹饪专业论文

时间:2023-03-24 15:33:59

烹饪专业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烹饪专业课“质疑——探究”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理论依据,对“质疑——探究”教学模式的作用,教学模式的过程,教学模式的效果等几方面进行有益的分析和探讨,以及其如何实施的策略。

新时期烹饪专业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中国烹饪是文化、是艺术、是融多种学科于一体的实用科学技术,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饮食文化的智慧与知识的结晶,它形成了完整的独特的理论工艺体系。传统的烹饪专业教学是“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宰课堂,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烹饪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要改变传统烹饪教学的以书本为本位,以老师为中心,以传授灌输为主的弊端,构建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质疑——探究”教学模式,使学生学到的不只是基础的、表面的、朴素的知识而能触类旁通、视野开阔,成为“有文化、懂理论、会操作、能管理、有创新”的新一代厨师。本文就“质疑——探究”教学模式的创新作一初探。

一、“质疑——探究”教学模式的作用

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表明,“质疑、设悬极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便随之产生。“质疑——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就是要起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作用,具体在教学过程中:

1.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内容,研究教材吃透精神,运用“模块”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原理进行设置质疑,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起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2.“质疑——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启发和鼓励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经过收集资料、课堂演示,获得新知识,起到了培养学生创造性品质和创新能力的锻炼。

二、“质疑——探究”教学模式的过程

“质疑——探究”教学模式设计,一方面要遵循教学大纲提出的共同的基本要求和学科特点;另一方面要注意适当有弹性,以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别差异,它是以质疑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展开教学的,其过程如下:

1.创设质疑情景。根据教学发展需求创设对学生是真实的质疑情景。设置质疑情景要达到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质疑情景。

2.确定质疑问题。教师提供相关材料,并从情景中选出与当前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探究式学习的载体和核心是“质疑”,学习活动是围绕“质疑”展开的。因此确定的质疑问题应是学生感兴趣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提炼教学内容中的某些方法要素,并在教学设计中予以渗透。教给学生具体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归纳出与学习目标直接有关的问题,从而体验科学方法的应用。如从“鱼圆下锅后下沉浮不起来”情景中引导学生确定加盐量的问题和鱼茸搅拌问题。

3.启发自主探究。根据确定质疑问题,每位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质疑问题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去思考、探索、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自主学习是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分析、解决问题的相关线索和思路,如需要收集那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并通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尝试解决问题。如:鱼块制作中出现鱼丝短、鱼丝扁、花纹不清的问题,教师没有直接解答,提示学生从学过的刀法和做过类似的菜肴去分析,斜刀剞时刀与原料的角度和鱼丝的长短有什么关系,直刀剞与斜刀剞的刀距大小和鱼丝的形态有什么关系;剞刀深度与原料的花纹清晰度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相互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就解决质疑问题的想法、观点、方案和过程进行讨论、交流。通过小组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其见,不同观点的冲突、碰撞、补充、修整,加深每一个学生对质疑问题的理解。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和创新热情,使他们在积极的互动中构建知识的意义。如鱼块制作中出现鱼丝短、鱼丝扁、花纹不清的问题,学生通过查阅《中国烹饪》、《四川烹饪》、《东方美食》等资料,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刀与原料的角度小、鱼丝长,角度大,鱼丝短;有的学生认为直刀剞与斜刀剞两者刀距一致时,鱼丝成方形,两者刀距不一样,出现鱼丝扁形;还有学生从剞刀的深度分析,剞的太深,原料切断,没有花纹,剞的太浅,花纹不清晰;还有的学生认为用花刀可以制作松鼠桂鱼、珊瑚鱼。通过现场表演,验证他们的观点是否正确,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5.质疑结论评价。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使思维从散发走向聚合,最终教师总结,得出解决质疑问题的方案,即正确的结论。同时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协作精神,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水平及表达交流水平等进行多层面全方位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6.训练内化巩固。在学生形成正确的结论之后,紧扣教学目标,加强操作训练,使学生的新的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促进认知结构的内化,并形成一定的迁移能力,同时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否正确、科学,使理论知识得到拓展延伸提高。

三、开展“质疑——探究”教学模式的效果

实践证明:“质疑——探究”教学模式符合烹饪专业学生好奇、大胆、敢于尝试的心理特点,深受学生的欢迎,同时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自由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寻找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资料并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尝试用已有的烹饪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质疑——探究”教学模式,在教学应用上取得了异常的效果。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质疑——探究”教学模式中,教师把学习的自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经历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结论的获得和知识的应用等过程,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2.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质疑——探究”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开放的学习氛围中,通过自主地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资料,学会用各种方法思考问题,尝试用学到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3.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质疑——探究”教学模式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课堂由过去“老师的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课堂”,学生在积极的课堂环境下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刻苦训练,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不仅巩固了专业思想也大大提高了操作技能水平。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质疑——探究”的过程本身就是实践探索的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途径去寻找信息,学会了整理和归纳信息,通过交流讨论,启发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气氛,开阔了思路。提倡标新立异,发挥聪明才智,尝试应用已有的烹饪知识与经验,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2篇

[论文关键词]烹饪专业远程网络教育全日制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学习知识、提高学历是学习者学习的主要目的,而以何种方式学习则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烹饪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而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发展更是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直接影响着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其中办学条件的局限性、办学成本的加大等因素是影响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烹饪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特点。烹饪专业作为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要求技术人员既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做基础又要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烹饪专业的教学模式必须要进行不断的修改,以便更好的指导烹饪专业的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将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可以把职业教育中的办学场所问题、办学成本问题、学员经济条件问题予以解决,这样烹饪专业的教学会有一个新的、快捷的、方便的教学模式。本文以烹饪专业为例研究将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形成一个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较

(一)远程教育的特点

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通过直播课堂进行教学的一种授课形式,它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而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只要配备一台电脑、接通网络就可以进行学习。这种授课形式方便、快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到网上去学习,并且可以在指定的时间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直接答疑解惑。但是这种方式没有真实感,不直接,对于那些需要实际操作的专业则不适合。

(二)全日制职业教育的特点

职业教育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使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成为技能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这种教学方法属于全日制教学,学生在学校课堂上接受教师面对面的授课,很直观。特别是对需要实际操作、需要技能训练的课程更是方便,而且是必须的。但是,要想把职业教育做好,加强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则是至关重要的。

二、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我们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较晚,受重视程度也不够,好多职业的中等职业教育设置更是空白。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在某种意义上讲,关乎着一个国家的进步与提高,而职业教育在我们国家的普及与发展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却是相差甚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远程教育提供了一个区别于传统全日制教育的虚拟学习环境,远程教育提供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材料可以满足不同程度的学习者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个性化学习,实现了打破时空界限、实现无限沟通的学习环境。

三、我国烹饪专业的基本情况

在了解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烹饪专业的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与企业的沟通,与专家、学者的探讨,研究出一套适合于我国烹饪专业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也就是说,本文主要是要研究一个以烹饪专业依托,延伸到相关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的方法。

烹饪专业是一个高成本的专业,而且,来职业学院学习烹饪专业的学生往往又存在着这么一些情况:一是学生基础较差、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这些学生来学校学习烹饪专业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个一技之长,能够在社会上独立生存;二是学生想通过学习学到一些较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烹饪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三是学生仅仅是为了要个毕业证。

四、远程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烹饪专业的应用

(一)烹饪专业的教学特点

1.课程设置。烹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不同的学校其设置虽是各不相同,但是主要有《烹饪生物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烹饪营养学》、《烹饪原料学》、《饭店经营管理概论》、《餐饮管理与实务》、《烹饪成本核算》、《中国饮食文化》、《厨房组织管理》、《中国饮食文化》、《烹饪技艺》等课程。上述课程,有些是纯理论性的,有的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等。

2.专业建设。以往我国各类院校的烹饪专业都是进行着全日制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比较符合普通高校教育,它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往我国烹饪专业的教学模式多是“注入式”的、“填鸭式”的以及“教师主导式”的,这些教学模式理论多,实践少;讲的多,做的少。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感性认识,毕业之后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低。而且,这样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有办学成本高,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受限等,因此,不断地进行课程改革、搞好专业建设是每一个职业院校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创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将职业教育中存在的矛盾予以化解。

(二)远程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烹饪专业的应用

远程网络教育与全日制职业教育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可以大大节省办学成本,可以节省一部分教室、师资、宿舍等设施,而将这部分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及实习基地建设却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要。

烹饪专业中的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前所述,可以全部实行网络远程教学,开通直播课堂,使学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进行学习,能够随时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在网络上直接与教师对话,并且可以通过视频与教师进行交流。如《烹饪营养学》这门课程完全可以将烹饪过程中涉及到的加工的时间和火候、加工的方法等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影响、不同食物具有哪些营养成分、哪些食物是不能混在一起食用的、不同人群适合哪种配餐等教学内容,由任课教师进行网络远程教学;《烹饪技艺》课程中的切墩、摆盘、配料、烹制等教学内容就必须要在实验室完成。

第3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烹饪专业;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TS972.1-4;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0-0074-01

一、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发展历史

1.萌芽阶段

随着我国饮食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逐渐加深,20世纪40年代前后中国烹饪学校教育的形式渐渐出现。医学类院校陆续开设了营养卫生学方面的课程,一些高等学府和师范学校也增设了食物化学、烹饪等专业,烹饪方面的书籍也相继出版,我国的烹饪教育逐渐走上了学校教育的轨道。

2.开创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的职业教育从北京的部分普通高中开始兴办,烹饪专业是从1983年开始出现的。同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现为江苏商业专科学校)创建了中国烹饪系,招收了全国第一批烹饪工艺专科班学生,这在全国开创了烹饪高等职业教育的先例。职业学校为社会输送的大批烹饪专业毕业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受到了宾馆、饭店等用人单位的好评。

3.探索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是我国烹饪职业教育的探索发展阶段。我国开设烹饪专业的职业学校不断增多,烹饪专业发展迅速,并且在数量上开始趋于饱和。90年代初期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模式,加拿大的CBE职业教育理论以及国际劳工组织的MES模块式教学,相继传入我国,烹饪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烹饪专业的教育模式。进入21世纪,中国教育结构开始调整,广大职教工作者开始从职教理论、教学模式、课程结构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借鉴国外职教理论,结合我国国情,逐渐构建出我们国家的职教体系。

二、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教学现状

课题组通过在学生和教师中开展问卷调查发现,烹饪专业的学生综合素质相对不高。在教学过程中,对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普遍不感兴趣,尤其是烹饪英语、烹饪化学等课程,由于基础较差,大多听不明白,而不愿意学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表现在技能实训方面,初期还比较有积极性,对实训课兴趣浓厚,而真正到了实训阶段,往往表现为一看就会、一学就错、过后就忘的局面;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学的质量。

三、影响烹饪专业教学的主要因素

1.教学管理不统一

烹饪专业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是专业课教学中的关键。一些职业学校的烹饪教师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工作量较大、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用不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研究现代烹饪的发展,严重阻碍了教师业务水平的发展。还有一些教师视野不够开阔,知识结构与市场的需求严重脱节,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有效保证。

2.实训场地和设备不够先进

烹饪专业的教学要求实训场地必须具备一定的面积,实训教室采光通风良好,给水、排水、供电、供气、油烟罩一应俱全。一些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实训场地虽然具备一定的规模,拥有一些新型的厨房设备,但离烹饪标准化实训室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仍需加大实习实训设备的投入使用。

3.实习原料经费不足

烹饪专业的学生要想提高技能水平,就需要经常动手进行实践练习,而实习经费是保证学生动手实践的根本保障。职业学校实习原料费收取的标准一般较低,物价的持续上涨,现有的实习原料费满足不了实习教学的需要。由于实习经费的限制,一些学校只好加大理论课的教学工作量,减少和压缩学生的实习课授课时间。实训经费的不足,练习时间的不充裕,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技能训练的效果。

4.实习产品的回收利用率不高

烹饪专业的实习属于消费性实习,学生的实训产品有些可以回收再利用,或者直接出售,有些产品则不具有回收价值。如进行整鸡、整鱼出骨练习的实训课,取下的整片鸡肉或鱼肉可以直接用来制作菜肴,也可以作为半成品直接出售;而制作花色拼盘等剩下的边角料,则不具有回收利用的价值。学生实习产品的回收利用一直是困扰烹饪专业实训课教学的一大难题,如何将消费实习转化为生产实习,尽可能减少烹饪原料的浪费,节约实习经费,值得广大烹饪工作者进行深入的探讨,尝试新的发展思路。

5.实训课学生人数不宜过多

烹饪专业进行技能课训练时,班级学生人数的多少对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一体化授课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较多,会直接影响学生观看教师的示范操作,课堂纪律如果不注意维持,过于吵闹,学生随便乱走,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练习的效果。在实行一体化教学的课堂当中,班级的学生人数一般以30人左右为宜。

四、烹饪专业开展教学改革的措施

1.优化师资队伍,提高育人能力

一名教师只有具备崇高的职业理想,较高的教学能力,精通自己所教的专业,了解学生的特点,才能有效地对知识进行传授。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可到酒店进行“顶岗”实习等,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

2.加大专业建设力度,调整课程设置

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学校开设文化课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打好文化基础,开设技能课是为了将专业课理论运用于实践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力求课程设置合理化。可根据课程内容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采取考试课或考查课的形式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3.优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烹饪专业教学在实际进行当中需要进行积极探索、推进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模块化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只有处在动态的过程中,才能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探索了烹饪与营养教育本科专业课堂教学的创新思路与实践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出了构建烹饪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以提高学生学习烹饪学科知识的效率和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

一、引言

烹饪文化是我国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经济获得了极大发展,旅游餐饮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高效烹饪专业担负的重任是,向旅游餐饮业输送能熟练应用成熟技术和传播、推广新技术,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面对旅游和餐饮业发展的新形势,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作为一个新型本科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创新问题一直比较难,如何区别于普通的职业教育,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也是我们一直努力探寻的。本文提出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的思路,探索烹饪本科教学的创新思路、特点、内容和操作方法。

二、什么是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是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的素材、课件、案例的集合,包括校园网内和因特网上的资源。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可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当前国内外关于学习资源的使用在理论研究较多,个案的使用也不少,但在实践上还不够系统和完善,尤其是学习资源库在烹饪专业的使用的研究在国内还很少见。

三、烹饪专业构建教学资源库的重要性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兴趣、爱好并利用过去知识与经验对当前学习者的外部刺激(例如学习内容)做出的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教学视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

“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被动地适应教师,被动地适应教师背后指挥教师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者。在这种专制模式下,只有符合教师愿望的行为才是“好的”,而学生的那些建设性的发现、突发奇想和超前性思考得不到鼓励,创造性能力无法得到培养。而我们烹饪这个行业有个必要的能力就是继承和创新。当前课程整合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巾心,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实现各种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基于资源库的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采用的是“主体一主导”的教学设计。教师尽量要用课件(多媒体)上课。常用的有投影仪、幻灯片、笔记本电脑、课件、贴板图画、挂图等等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结果示:人们在学习新知识时,通过听觉记忆15%,通过视觉记忆25%,同时利用视觉和听觉则能记忆65%,通过人体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则能记忆80%一90%。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调动学生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用于烹饪教学的媒体信息除了录像带、VCD、图片外,其他的资料不多,也没有现成的教学课件可使用。必须利用先进的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扫描仪等工具,将与课程有关的媒体信息收集起来,以备多媒体教学的使用。

当前餐饮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增长势头十分强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在这个关键时期,有必要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革,以紧跟不断变化与发展的餐饮业。教学内容的改革应突出强调如下“三性”:一是包容性,即教师讲授的内容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要在联系实际中拓展,在理论前沿上深化,在学科交叉中融合一句话:凡是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虽然教材中没有,都应该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二是前沿性,即着眼于未来餐饮业发展需要,贴近餐饮业建设实际需要,反映餐饮烹饪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餐饮烹饪技术实践的最新经验。只有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从高等烹饪院校走出来的学生才能很快地融入到餐饮业的发展中去;三是应用性,高等烹饪教育因专业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职业教育的特性,反映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强调了理论知识与技术的应用性,在理论教学中不仅要理论阐释清楚,而且要给学生评介其应用的价值、范围及方式方法启发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深层次思维:在技能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技术方法,而且要给学生揭示技术规律与技术应用,启发学生“以应用为中心“的新技术突破。

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探索在烹饪教学中使资源库有效地支持教学的途径。探讨如何运用学习资源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习过程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如何构建烹饪专业教学资源库

烹饪专业的教师(红案、白案、食雕、营养卫生等)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教学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FrontPage、Flash等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具有一定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能力。现在来看,这方面教学国内大部分还停留在作为演示工具的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停留在辅助教与学的初级阶段。教师对媒体的应用层次有待深化。对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各类学校的烹饪专业基本上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本条件、工作基础,比如已经具备电脑、多媒体教室、数码设备等基础设备。另外一般都有烹饪工艺实验室可配合使用,能够实现构建教学资源库的目标。

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以烹饪学科为切人点,从理论和实践上去论述构建烹饪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系统论的方法和教学设计的思想,提出了信息技术在烹饪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它是为提高学生学习烹饪学知识的效率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设计的教学结构形式或过程。

第5篇

职业院校烹饪教育优质资源以生为本

一、背景

我国职业院校烹饪教育历史悠久,曾经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烹饪人才,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烹饪教育渐显落后,理论偏多,实践偏少,学生会说不会做。近些年国家开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各学校积极扩大学校规模,新建校舍,建设实验实训楼,烹饪专业引进大型的烹饪设备,很多学校建有初加工室、多功能练功房、示范室、实习室、翻锅室、西点房、面点室、西餐操作室、模拟厨房等。这些资源极大地满足了烹饪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满足了学生享受优质资源的需要,职业院校烹饪教育优质资源的扩张已经初具规模。然而,在这一切看似繁荣的背后,我们再回归职业教育的本质——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扩大规模的同时能否提高质量?能否促进烹饪教育事业的整体健康发展?这是值得我们堪忧的问题。

二、烹饪教育优质资源从“扩张”到“生成”

从烹饪教育的长远发展来看,从可持续发展的方面来考虑,扩张只是量的扩大,是职业院校烹饪教育的外涵的建设;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风学风校风不端正,校园文化不丰富等,即使教学设施再先进、实训室再多、校园环境再优美,也不过是一些好看的设备、漂亮的楼房而已。因此,笔者认为,现今职业院校的烹饪教育优质资源,应该由量的扩大过渡为质的提高,由烹饪教育优质资源的“扩张”到烹饪教育优质资源的“生成”,走内涵式的可持续发展的烹饪教育之路。这种内涵式的发展是职业院校烹饪教育发展的根本之路,是依靠人的素质的提高,而非大量物的投入,是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发展为本,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说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

三、“以生为本”,促进优质资源生成

1.“以生为本”的概述

“以生为本”,源于西方“以人为导向”的人本管理思想,即“以人为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界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的。教育,使每个人的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可见,职业教育本质强调“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包括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本文着重讨论学生发展,因此,笔者提出的“以生为本”,即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从这一个方面来讨论如何促进职业院校烹饪教育优质资源的生成。

2.高职烹饪教育学生现状和社会需求

分析现今职业院校烹饪学生的学习现状,很多学生能够认识到烹饪技能的重要性,但往往忽视技能实践中的各种行为习惯,如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整洁意识较差、节约意识没有等;另外学生平时的素质修养有待加强,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调研发现现今餐饮单位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素质、职业道德修养等。未来的厨师展现在人们面前的,除了精湛的烹饪技能,也应是讲文明、有礼貌,工作真诚、包容、谦逊,能够充分展示人格魅力的气质高雅的美食家。另外厨师中有很多还兼任一定的领导职务,就要求烹饪教育的学生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这些也正和职业教育的目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谋而合。

3.初探提高职业院校烹饪学生质量促进优质资源生成的具体措施

为使烹饪教育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从“以生为本”的角度,促使烹饪教育优质资源能够自我生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下面谈谈笔者几点不成熟看法:

首先,职业院校烹饪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众所周知,该专业的学生进入岗位后接触的是人们入口即食的产品,因此,这一行业是有严格的行业规范的,要求必须对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负责任。所以学生从进校起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规范意识。在笔者调查的一所职业院校中,就提出了一种规范理念——“7S”管理,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因都以S开头,简称“7S”管理。其实最早源于日本企业内部的6S活动,6S活动的对象是现场的“环境”,他对生产现场环境全局进行综合考虑,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措施,从而达到规范化管理。这里“7S”比6S多了最后一项“节约”,笔者认为也是本土化的需要。“7S”对烹饪学生的规范化要求不仅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烹饪实践中,还体现在学生理论上课的教室中,以及学生宿舍的整理中。可以说,这在该职业院校烹饪教育过程中起到了规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在校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学生优良的素质又使得该项活动能够继续顺利展开,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真正从内涵上促使烹饪教育优质资源的生成。

其次,职业院校烹饪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很多毕业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不仅是作为一名厨师,很多会兼任一定的领导职务,或自己创业做老板,经营企业。这就要求烹饪学生能够善于管理,有驾驭市场的能力,因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盈亏。笔者所知,在江苏职业院校中就有一项示范工程——学校开办“创业一条街”,鼓励学生创业,即学生自己写创业计划书,学校审核合格后,在校园内给学生提供创业所需的店铺,让学生在校期间在校园内利用业余时间做起小老板,其中烹饪专业的学生开起了小饭店,据说生意相当红火。这在一定意义上对烹饪专业的学生是一个管理能力的锻炼,当然更多的学生通过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可以通过班级干部或入选学生会来锻炼自己的管理能力。

最后,职业院校烹饪专业的学生还应该具备敬业精神、勇于创新的理念、崇尚科学的态度等多方面素质。笔者调查的一所职业院校将此方面归纳进学生的学业学分,称为素质学分,学生毕业时除因满足修满学业学分外,还因修满素质学分。素质学分体现在学生在校期间是否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如学生会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不断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院校烹饪教育优质资源的扩张已成必然,如何把握优质资源开发应用的灵魂,由扩张到自我生成,由有形中扑捉无形,由外涵式建设到内涵式发展,成为重中之重。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内涵式的优质教育生成之路,才是职业院校烹饪教育发展的根本之路。回归职业教育的根本——培养人,因此如何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就成为了促进优质资源自我生成、自我发展的不竭活力了。

参考文献:

[1]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长春:长春出版,2005,(2).

第6篇

【关键词】烹饪教学;实践;创造性;专业课程

一、烹饪教学的实践原则

烹饪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实践教学应体现专业特色,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加强以操作技能、模拟实习等为主的实践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比例;教学中应强调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调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烹饪教学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1)针对性。在实践中,教师应当针对性地展开实践训练,促进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融合,有机将专业理论课程与模拟课程以及实践操作课程练习,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针对性展开教学。(2)科学性、系统性。在烹饪教学实践中,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实践操作课程的设置要科学合理,应当制定出相应的步骤,要善于发现教学体系中的规律,逐渐形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整体规划,以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逐步提升。(3)使用性。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优化,而且要注重实用,根据烹饪课程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4)发展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要把学生的个体发展放到第一位,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情趣性、专业性以及能力性,这样有助与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二、烹饪教学实践的创新思考

1.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学意识。首先,要使所有从事相关中职烹饪教育的人们在思想上对实践教学的思想理念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即脱离实践教学的烹饪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的教育;其次,要转变以前实践教学只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传统思想,把实践教学放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再次,明确烹饪专业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人们才能在行动上达到一致,才能保证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最后,要树立现代观念和意识。观念决定一切,用什么观念指导教学和学习,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效益和质量。

2.强化实践,规划科学的教学体系。烹饪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提炼理论。烹饪教学实践环节应从培养目标入手,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环节以点、线、面、体的方式贯穿于理论教学的全过程;理论与实践之间应保持相对的结构平衡,增加实践教学所占的课时比重,协调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之间知识结构要相互衔接,形成一个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3.优化实践,突出能力本位。我们必须根据烹饪专业课程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分配课时,从多层面综合考虑,安排实践教学课程和环节,才能得到较佳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还应不断突破原有的实践教学方法,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4.注重实践管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在实践教学中应树立统一管理的思想,避免各自为政的情况出现:其次,应对教学资源优化重组,减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现象;再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教学秩序规范、有序地进行;最后,要建立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对烹饪专业而言,要搞好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其次,要选派教师到餐饮企业进行锻炼,以增强其专业实践能力;另外,还可以采取长期或短期聘用的方式,邀请同行或专家来校讲学、授课。通过上述多种途径的综合努力,我们就有可能培养出一只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专业教师队伍。

5.注重互动,优化实践操作环境。烹饪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及时了解烹饪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针对烹饪专业自身的特点,我们应在专业教学过程别注重与相关行业的密切联系,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以此不断增强其社会实践及应用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强调“真实环境”的教学原则,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烹饪行业的真实环境中通过自身的感受和体验来完成对烹饪专业知识意义的构建。对于烹饪专业而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条件,可以使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或操作来检验理论学习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朱能军.中职烹饪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2007(14)

[2]叶连方.烹饪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实践上[J].职业教育研究.2005(4)

第7篇

【关键词】烹饪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232-02

1 烹饪教学的目标

烹饪职业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对于烹饪教学来说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和目标,具体要求为:第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第二,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掌握基础的烹饪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第三,要具备创新精神,在实践中能有效的进行自我创新,适应职业要求的新变化;第四,要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并能动手创造出美的艺术能力。基于上述烹饪教学目标,这也对当代的烹饪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2 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提升烹饪的教学师资力量

在烹饪的教学体系中,虽然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主体和中心,但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办法就在于提升教师的的能力和水平。目前,由于一些客观的因素,烹饪专业的师资力量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处于劣势,整体实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2.1 优化烹饪教师准入制度,调整教师队伍整体结构

要打造一支业务能力水平过硬,结构配置合理的教师队伍,首先,就需要学校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把控好教师的质量水平;其次,要对于当前的教师队伍进行培养和优化,坚持学科带头人制度,注重对骨干教师力量的培养,打造名师,带动教师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最后,要采取多种形式引进优秀的教师,并组织本校教师到别的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师资水平。

2.2 重点重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采取多途径培养文武双全的烹饪教师

当前,烹饪专业的教师的学历相对较低,职称不高,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只是简单的传授烹饪技能,而忽视了对烹饪原理的深入讲解,不能很好地把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有机的结合起来。所以要鼓励烹饪教师丰富自身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够把烹饪文化同现代烹饪的发展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在课堂讲授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成为一名文武双全的优秀厨师。

2.3要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教学深度和广度

中国的传统的烹饪文化博大精深,涉及文化、艺术、农业等多种学科内容。而作为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自己首先就要在精通烹饪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食材原料知识、加工的基本原理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并对和烹饪专业相联系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掌握。既要懂得卫生学、化学、美学等知识,也要掌握心理学等知识。将这些综合知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来,整合资源,提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为培养综合能力优秀的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教育基础。

3 发挥学校主导优势,带动多种力量共同促进教学质量水平提升

学校应发挥自身的主导能力,形成以教学主管为核心,以教师队伍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家庭为后盾的全面的教学体系,整合多种力量,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3.1学校加强对教学环节的管理,及时纠正教学问题

学校的教务等相关部门要对烹饪专业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等方面进行实时管理,并组织相关领导和人员深入课堂,切实调查研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提出解决方案,化问题于萌芽阶段。并且要严格考试制度,检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行奖惩措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2 定期开展家长会并组建家长委员会,动员学生家庭力量提升教学水平

定期开展家长会,及时告知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想动态。组织家长委员会,把家长会制度长期化固定化,鼓励家长委员会成员从家长的角度为学校的教学提出好的建议。这样,一方面加强了家长对学校教学的监督,侧面激励学校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家长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管理和督促,让学生真正的学有所成。

3.3 教师发挥纽带作用,积极开展班级交流会

烹饪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优势,积极看展烹饪专业班级的交流会。这样有利于教师之间互相沟通和了解,对自身当前的教学内容和效果有初步的认识,同时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

4 重视学生的实践训练,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烹饪专业教学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技能训练始终是烹饪教学的核心,所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统一起来,才能真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烹饪专业的教学目标。

4.1 开拓实践场所,分类考核学生实践成果

学校保证学生拥有充足的实践时间和空间,充分利用学校的实习场地,让学生充分锻炼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巧。并且教师要根据相应的实践环节设定相应的考核标准,比如说面点、冷拼、食材雕花等项目,要有明细的考核内容,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出其目前的实践操作的优点和缺点,帮助其积极改正。

4.2 组织各种形式的烹饪比赛,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

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烹饪比赛,在校园中营造烹饪比赛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这些比赛,让学生在实际的比赛过程中全身心的投入,锻炼其所学所想所思。并且,学校要设立明确的奖励机制,对于在比赛中获胜的学生要有着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做好后勤保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赛,营造努力拼搏,积极向上的烹饪之风。

4.3 校企合作,鼓励学生走出去锻炼自己的烹饪技巧

在学校的支持下,与优秀的餐饮饭店进行合作。在烹饪老师的带领下,到实际工作中的一线厨房进行锻炼和实习,进一步感受实际工作的气氛,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开拓学生的烹饪视野,这有利于日后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提高烹饪教学质量任重而道远,这需要依靠教师队伍、学校管理、学生实践三方面形成合力,才能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学校要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开拓创新,以扎实的教学素质,培养大量的优秀烹饪人才,为社会的烹饪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金声琅,构建教学资源库 优化烹饪课堂教学[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2期

第8篇

摘?要: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餐饮业的重视和要求也逐渐提高。现代餐饮企业需要的不仅是厨艺优秀的厨师,而且是理解烹饪、了解烹饪历史、敢于创新思维的烹饪人才。新形势对烹饪学校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帮助学生成为应用型烹饪人才。本文通过分析社会对烹饪人才的需求量和专业培养现状,对现代烹饪学校所应采用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烹饪人才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民以食为天”,餐饮业不只关系着国计民生的稳定和繁荣,也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和烹饪文化的传承。现代烹饪,满足的不仅是人们的口腹之欲,更代表着中国传承千年的文化特色。烹饪专业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都应顺应时代的变化,将重点放在培养能够满足现代餐饮企业需要的烹饪人才上。

一、现代餐饮企业对烹饪人才的需求分析

烹饪,是我国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不仅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更寄托着人们的丰富情感。现代烹饪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逐渐焕发生机。以杭州为例,从1978年到“九五”期间,餐饮业营业额增长达19%;在此之后,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直到2010年,增长势头才稍稍趋缓,但每年仍以超过10%的平稳势头持续增长。而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如北京,虽餐饮业营业额、餐饮企业数量等增长程度并不明显,但对烹饪人才的总体需求量却要多于杭州等二线城市。

而随着餐饮业的迅猛发展,企业对烹饪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有调查数据显示,全国二线城市的星级酒店中,有80%以上反映合适的厨师越来越难找,其中中餐厨师和西餐厨师的岗位缺口都达到了30%以上。在以北京为首的发达地区,餐饮企业,尤其是规格较高的星级酒店,厨师岗位缺口也普遍在15%左右,但企业对烹饪人员的要求却并未放松,对职员能力、素养、潜质等方面的考察更加细致。现在的酒店或餐饮企业,往往与本地旅游业相结合,组成完善的服务体系。这就要求厨师要了解本地风景特点、文化背景,让顾客能够通过餐饮对本地文化形成初步印象。但目前的职业学校多重视学生烹饪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个人整体素养和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市场对厨师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职业学校对教学目标的限定已经无法满足餐饮企业对毕业学生的要求。

二、当前烹饪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各地餐饮业对烹饪人才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但每年职业学校烹饪专业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工作岗位的数量却并不多。这是由于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的烹饪技巧上,比如面点工艺、快餐制作和流程控制、营养搭配、西餐工艺等,在餐饮管理、烹饪文化、个人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等方面则关注较少。大多数职业学校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教育思想陈旧,无法适应现代餐饮业的要求。随着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学校和企业都意识到了培养方向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也在积极探索解决办法。近几年餐饮业与旅游业为了更好地发展,逐步开展了与职业烹饪学校的交流、合作。现在在学校内出现了各种与两行业相结合的教学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由于教育思想仍不成熟、教学实践仍不充足,构建用于培养应用型烹饪人才的教育模式依旧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新形势下应用型烹饪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讨

首先要明确应用型烹饪人才的概念:应用型,即以参加工作为目的;烹饪人才是指具有胜任餐饮企业指定的某具体职业的能力,理解企业文化,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应用型烹饪人才的培养,不只需要锤炼学生的烹饪技术,更应重视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人能力的培养。

1.重视市场调研,准确定位专业目标

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了解市场需要。职业学校烹开设烹饪专业的目的就是培养一批能够适应厨师岗位的应用型人才。而社会对学校毕业生的选择,也同样影响着校内的教学计划。所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必须以市场调研数据为起始点。只有以就业状况为导向,定位培养目标,才能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增加学生毕业就业的机会。市场调研方面,主要包括企业要求、市场需求量、餐饮业的变化状况、毕业生就业情况等。通过整理、分析调研数据,了解企业、市场、社会对烹饪人才的实际要求,掌握毕业生就业方向及个人发展状况。根据分析结果,明确烹饪人才内涵,确定学校的培养目标,找到学生培养方向。有的学校定期邀请已就业的学生或在职厨师开座谈会,询问现在餐饮业的专业要求,咨询他们对学校教学的建议;有的学校成立专门的委员会负责与本地餐饮业接洽;也有的学校组织在校生进入企业实习学习以寻找个人发展方向。

2.加强与餐饮企业的沟通

烹饪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与餐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保持一致。餐饮企业不仅能够为在校学生提供实训基地,更为日后学生毕业就业提供机会。加强与餐饮企业的沟通,能够避免教学方向与市场需求产生偏差,帮助毕业生更快适应企业生活。建立稳固、良好的沟通渠道,能够让企业和学生之间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增加学生毕业就业机会。学校方面,可以通过引入企业在职人员作为客座导师,加强两者间的沟通;建立网站、微信公共平台、微博等,开辟出专门与餐饮企业交流的板块,借助现代化通讯技术,增加沟通渠道;定期输送在校生进入合作企业,在增加学生实践经验的同时,拉近与企业的关系。

3.优化烹饪课程结构

课程机构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础。以应用型烹饪人才为目标,学校设置烹饪课程的理论出发点应是社会调研结果。通过对市场需求量、学生个人情况、企业要求等多方面的了解和分析,对课程质量和结构进行调整,综合教学内容,平衡各门课程课时比例和授课顺序。现在的职业学校内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已经非常重视,反而忽视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理论课程,比如菜色搭配原理、快餐流程控制与管理、烹饪文化等,能够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全局控制能力、创新能力等,在就业时提高自身竞争力。优化烹饪课程结构,可以根据学生个人情况,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分班培养。例如,根据学生对各个专业课程的掌握情况分初、中、高三个部分,设置更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就业方向,开设选修课程,便于学生积累更多背景知识;教学的主体课程部分,以企业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进行课程设置,根据学生情况调整实践与理论课程的课时比例和评价标准。

4.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职业素质不只包含学生的职业技能,还包含职业责任感、职业归属感等。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除了职业知识和技能外,也应重视学生的道德思想培养。在教育模式构建过程中,主要包括:积极锤炼职业知识和技能,因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是职业学校教学的中心,也是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在这一方面大多学校都卓有成效;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深化其对职业精神的印象。艰苦朴素的学习习惯和踏实务实的工作态度,能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企业环境之中;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帮助其提高烹饪技能,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使其更好地融入企业之中,学生的管理能力则可以推动他在职业生涯上获得更大的发展。

5.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训基地,深化“订单式”培养

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能够保证企业获得更多烹饪人才,为毕业生增加就业机会。“订单式”培养,即学校与企业双方根据市场需要,共同制定烹饪人才培养计划,以订单方式明确培养目标和岗位情况。“订单式”培养模式下,企业直接参与培养计划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定向”培养,同时企业负责接收部分毕业生,提高了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学生实习、工作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订单式”培养能够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面的共赢。建立并深化“订单式”培养模式:第一,学校要充分了解合作企业,企业实力、企业文化、企业规划等都要纳入考虑范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必须要定期对企业进行调查,核实信息;第二,学校要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可以给出建议,但学生必须自己做出决定。

6.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监管体系

优化评价机制、完善学校监管体系是提高学校管理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推动学生进步的重要手段。评价机制,可以采用多元评价方法和学分制评价系统:学校转变传统的评价观念,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进步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创新考试内容,增加任由学生发挥和合作完成的题目,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纳入考核范围;通过学分制评价体系,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发展个性,扬长补短。学校对学生在实践课上和实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并提出修改意见,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职业素养。

四、小结

培养应用型烹饪人才,既是现代餐饮业发展的要求,也是职业学校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当前形势下,构建专业、有效的培养模式,学校必须与相关企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信息渠道和实践地点,增加就业机会。同时学校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加强与餐饮市场的沟通,了解市场需求,明确培养方向。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优化课程结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唐建凤,阮雁春.高职烹饪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当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2012(9).

[2]周慧.中职烹饪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为例[D].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6).

[3]吴晓玲.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烹饪人才培养探索[J].职业通讯·人才培养,2014(26).

第9篇

一、中等烹饪教育的目标定位及课程设置

中等烹饪教育是专业教育、学历教育和素质教育为一体的中等层次人才教育。它既为餐饮企业培养烹饪技工、宴会设计者和营养配膳师,同时也为饭店、酒楼及企业的餐饮部门培养经理、行政总厨、厨师长等后备管理人才。因此,中等烹饪教育的目标应定位于培养中等层次的技艺型、技能型的操作与管理人才。

中等烹饪教育的课程设置应根据社会需求,并针对烹饪专业岗位或岗位群的特殊需要设置课程,优化知识结构,用教学与生产科技相结合的方法来培养烹饪专业人才。

基础理论课的课程设置要以应用为目的,要结合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要求,随时调整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整体素质。

专业课程的设置可按以下两部分内容设定:

一是专业理论课程以烹饪学科为体系,设立烹饪原料知识、烹饪原料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卫生、烹饪美术、中餐烹调技术、面点制作技术、冷菜制作与食品雕刻、餐饮成本核算等课程。课程要突出理论联系实际,要结合烹饪技能教学的需要增删部分内容。

二是烹饪技能课程着重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刀工基本技术、筵席配菜技术、中餐制作技术、面点制作技术、食雕与冷菜制作技术、地方名菜制作技术等课程为骨架,加入其他应用技术的教学内容,技能课程必须突出应用性、实用性和技能性,让学生真正掌握专业技术。

在教学中为使学生全面学习和掌握烹饪理论知识,应从原料的初加工、刀工、刀法的应用、干货原料和涨发、配菜、菜肴命名、初步熟处理、火候的控制、原料在烹调中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对菜肴质地的影响,以及上浆、挂糊、勾芡的运用,调味品的味型以及味觉的种类逐步展开。这样学生从理论上理解整个工艺过程,然后再从各种烹饪方法(如:炸、溜、爆、炒、烹等几十种烹饪方法)的运用和刀工技法、成菜、装盘等每一个环节,使学生能够细致的、全面的、综合地掌握多种菜点操作的技能要求,以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发展理论的目的。

二、烹饪层次能力设定及教学安排

烹饪技能是由低到高,由粗到精逐步掌握的。因此,层次能力的设定是否科学合理对教学的影响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课时的分配上,应根据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进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每个学年要有一个考核的标准,并让学生拿到相应的等级资格证书。建立必要的淘汰制,达不到技能标准的学生,不允许进入更高一级能力层次的学习。根据层次能力的要求,可这样设定教学内容:

第一学年以基本功训练为主,重点放在刀工、刀法的熟练运用,要求快、准、稳技巧精湛;正确掌握原料的初加工、熟悉干货原料的涨发工艺及配菜工艺等。

第二学年重点放在使学生能够掌握烹调方法及相关菜例的制作上,熟悉调味的基本方法,投料准确、适时,上浆、挂糊均匀,正确识别油温,灵活掌握火候,勾芡恰当,翻勺自如,出锅及时,装盘熟练,学会设计四季筵席菜单,了解科学合理的营养配膳等。

第三学年让学生在名师的指导下,全面地、综合地按照国家劳动部和省市劳动局统一制定的技能标准要求,进行操作技能训练,要求学生在菜肴的色、香、味、形、汁芡、刀工、火候操作等环节上逐项达标,接受劳动局烹饪考评委的考核,取得高一级等级资格证书。同时,第三学年的教学还应侧重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艺型、技能型的管理人才,在课程内容设置上突出创新。为了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以八个创新为着眼点,创造烹饪专业的特色品牌。

其一原料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开拓意识,在原料的使用上,不要拘泥于传统的用法,要敢于使用国内外不同地域的原料,创出新的特色菜,并能用同样的原料运用不同的烹调方法制作菜肴。

其二色彩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注重菜肴的造型美,突出色彩,搭配和谐悦目,用艺术美达到增进食欲的目的。

其三口味创新。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善于辨别和调制菜肴的味型,不仅能利用原料本身的风味,做出有特色的美味,还能利用各种原料的本味烹制成复合佳肴。

其四形态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塑形能力,教会学生运用刀工、刀法,去实现菜肴形态的变化,塑造和美化菜肴的形态,使菜肴的形态逼真、美观大方,让就餐者赏心悦目。用形态美,达到艺术美的要求。

其五烹饪技法创新。要培养学生技术操作能力,区分几十余种烹饪技法的特点,在熟练掌握常用烹饪技法的基础上,研究新技艺,创新新菜肴,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其六器皿创新。要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整体意识,使学生学会器皿衬托菜肴,使美器与美食相辅相成,显示菜肴的色、香、味、形特色,突出菜肴的视觉美和观赏美。

其七菜单创新。要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使学生善于吸收中外餐饮业菜单服务的精华,学会运用图形菜单和实物菜单等多种形式为顾客提供服务。菜单的排列要有个性,有特色,能体现不同菜系的特点,让顾客能享受到菜单服务所带来的愉悦。

其八食疗创新。要培养学生饮食保健意识,使学生明白营养配膳是人类健康发展的前提,以食补身,以食养身,是当代饮食卫生与健康研究的课题。要教会学生在配菜及烹饪技法上遵循营养配膳原则,科学合理烹饪食物。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烹饪专业;技能竞赛

近年来人们对饮食营养的关注越来越强烈,随之而起的烹饪专业也开始是很多学生在择业中的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近年来的烹饪专业开始越来越受欢迎。烹饪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其在实践技能上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中对五年制的烹饪专业都主要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要导向,积极培育可以适应社会的高技能人才。当下的高职院校中对烹饪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技能以及各方面的素质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同时,在教师的资源上都配备了在行业中声望和技术都在顶端的教师为学生进行指导交流;在理论教学上也未松懈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烹饪专业迄今为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技能竞赛成为人才的认证标准

在烹饪专业的教学模式中,高职院校经常带着学生到全国各地参加竞赛,而在这些竞赛中大多都是一些面对全国餐饮界以及各大学校的技能竞赛,在竞赛中学生不仅可以接触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烹饪高手,而且可以及时地了解自己的烹饪水平,还可以通过在竞技中互相的交流借鉴,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在烹饪比赛中还有餐饮界的专业的厨师和评审来担任比赛的评委,在比赛的过程中评委们提出的宝贵意见都使学生很好的正视自己的能力,以及提升自己不足之处的有效途径。

在技能竞赛中,学生不仅仅可以获得经验上的提高,还可以让更多人见证自己的能力。对于一些技术能力非常好的学生,通过烹饪技能竞赛除了在证明自己实力的同时获得荣誉,还能让更多地人来肯定自己。对于学生日后走出校园、参与工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将会是自己能力的一个认证标准。

技能竞赛高要求成为教学标准

在烹饪专业的技能竞赛过程中,其考量的标准通常都是比较严格的,所以在烹饪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都开始借鉴技能竞赛中的高标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要求,力求培养出高技能的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的制定 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对行业中的市场现状进行考量,只有掌握好市场的动态,才能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出可以满足市场需要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在烹饪业中聚集的人才越来越多,所以要想在众多人才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有一定的风格特点,在技能竞技中不仅仅需要的是高超的技能、娴熟的理论,同时个人的风格特点也是为自己加分的一个特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院校在对学生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也建立了以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产学研为载体的教学方案,同时在教学资源以及教学基地的建设中也得到很高的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培养一流的厨师,同时还要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升级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仅单纯的培养拥有高技能的厨师,同时还要向中、高层的管理者迈进。

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烹饪专业的技能竞赛中,对烹饪技能的考核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因此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对烹饪技能的教学就会不知不觉地向着技能竞赛的高要求看齐。在烹饪技能教学的过程中,烹饪技能的提升与实践教学、经验是分不开的,所以在对烹饪技术进行提升的过程中就需要对实践教学加以重视,同时还要不断地积累烹饪经验。

在重视实践教学的同时还得考虑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是烹饪技能教学中的决定性的力量,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教师技能的提升,对烹饪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院校的师资建设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都一直贯彻教育部门的意见,高职院校的烹饪专业的教师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都要有严格的考核,同时也对教师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专业的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培养计划,学校鼓励青年教师继续进修,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只有教师自身的烹饪技能不断提高、不断完善,才能为学生带来更加完善的教学,才能为学生带来更加优越的教学条件,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烹饪技能。

课程体系的完善 为了满足当下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社会培育更加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高职学院以培育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对于课程体系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完善。

对于烹饪教学,其对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相比其他的教学课程来说,占据的比重比较多,实践课程中主要包括了公共基础实践课程、专业基础实践课程、综合技能实践课程等等,除此之外,实践课程中还包括学院定期举行的专业技能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一些社区义务服务、工作实习等。同时还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相关社团活动,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技术能力。

烹饪教学中实践能力虽然很重要,但是也不能看轻理论知识的学习,烹饪技能的提升、实践能力的提升都需要有充足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因此在烹饪专业的教学中对理论教学的要求非常高。高职院校中的理论教学体系中不仅仅是专业理论课程,还有对个人综合素质提升的理论课程的设定,大学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以及计算机文化基础等都是提升自身素质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的理论体系中对于国内外的烹饪技术的学习也是非常丰富的,这为学生技能的提升奠定了非常深厚的基础。

重视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在烹饪专业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烹饪教学中的实践意义是非常鲜明的,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中投入的精力是非常多的,不仅仅设计了各种实践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很好地转化成实践能力,同时也开始尝试比较系统的实习模式,与用人单位合作,为学生创建实习基地,满足在教学中对实践技能的需求。通过校企合作,为实践教学提供一种更加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

国际交流 随着当下经济的全球化,烹饪专业的国界界定也开始越来越模糊,因此对于学生的人才的培养不仅仅要局限在国内的美食行业,还要放眼于国际。所以,在烹饪的教学中,加强国际上的交流对学生眼界的扩展、技能的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国际交流而相互借鉴的经验、查缺补漏,有利于学生更加清楚地正视烹饪专业。

技能竞赛成绩为学生就业奠基

烹饪专业的技能竞赛为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经验,同时还有荣誉。高职院校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烹饪技能竞赛,以提高学生对烹饪专业的兴趣,通过竞技竞赛过程中激烈的比拼,可以让学生精力更加集中,烹饪技能提高更快。

从近年来的案例来看,各种专业技能竞赛为学生带来的福利还表现在了学生就业环节,参与过竞赛、同时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在就业方面明显要比一般的学生来的更加轻松,待遇也较高。因此专业技能竞赛带来的积极影响是非常可观的,而这种以实践技能为主的人才的培养方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金晓阳,何宏.烹饪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和培养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7(4).

[2]谢强.技能大赛对高职烹饪专业教学改革影响――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企业导报,2013(6):202-203.

第11篇

一、烹饪造型的视觉艺术

1.视觉,是人类首当其冲的感觉,视觉过程是人类生存中如此基本而又奥妙的经历,以致我们把所有的精神活动都与视觉联系在一起。目前心理学界理论研究认为,人类对外界事物的感受有80%左右来自视觉所传达的信息,只有20%是由听觉、触觉、嗅觉等引发的。“色恶不食”、“秀色可餐”、“赏心悦目”、“观之者动容,味之者动情”等经典语言说明,视觉的作用实际上已影响到了我们的认识、思维和感觉。烹饪造型艺术则是欣赏与食用并存,将艺术之美赋予烹饪之中,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是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是烹饪发展之必然。

2.烹饪工艺美术的艺术观

烹饪工艺美术是一门研究烹饪造型的视觉艺术,中国烹饪自古以来就注重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始终将味美可口与色、形的美观相结合,特别注重外表的视觉作用,讲究一菜十法、一饺十变、一酥十态等特色,充分运用艺术变化规则和烹饪工艺造型技法,使烹饪造型生动有趣、朴实自然,富于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烹饪造型艺术的主要宗旨是以欣赏促食欲,在食者进行美的艺术享受的同时,增进食欲享受。

3.烹饪工艺美术实践的全过程

在烹饪工艺美术的研究中,以宴席菜点为媒介,使制作者与食者之间产生共鸣,出现了一种美的和声,一种美的共同追求。烹饪工艺美术自始至终贯穿于烹饪实践的全过程,不管是高档的宴席酒会、精致讲究的菜点、玲珑剔透的食品雕刻,还是大众化的饮食及一般的菜肴,都离不开烹饪工艺美术知识。正确认识、深入理解烹饪工艺美术的艺术观,并在实践中合理地运用,是当前烹饪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任务二人的食欲因生理条件所限,总有一定的“量”和“度”,因此人类的食欲享受是有限的,而艺术享受是无限的。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不但需要烹饪,更需要用烹饪艺术方法去丰富烹饪、美化烹饪、提高烹饪。

4.审美观和创新能力

目前,烹饪界虽然创新了不少艺术菜点,也出现了若干色彩、造型、用料、口味及工艺和谐统一的好作品,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就整体而言,烹饪艺术与其他姐妹艺术相比,差距还很远。不少宴席菜点的造型不美、水平不高、片面追求菜点表面形式的倾向仍然存在,使创新的艺术菜不伦不类,或毫无食用价值。有的地方把衡量菜点的艺术水平仅限于是否出现食品雕刻和围边上,许多人不理解烹饪工艺美术的含义,一提及烹饪艺术,不管是冷菜还是热菜,都是放上几朵雕刻小花。如此做法不仅降低了中国菜的格调,而且有损于中国烹饪的声誉。因此,烹饪工艺美术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提倡、推广烹饪造型的艺术规律,提高、拓展烹饪作者的审美观和创新能力。

二、烹饪的吉祥文化

在现代烹饪美术教学设计中,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具有专业性和艺术性的现代烹饪理念的关键。但这样的一种结合,并不是对传统图形进行纯粹的拷贝或者简单的挪用,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传统图形,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传统图形,基本掌握烹饪工艺造型中常用的素描、图案、色彩等工艺美术基本知识及技能。学习烹饪造型艺术过程中的美学基本原理,并懂得如何实现饮食最佳美学境界的具体途径。让传统图形成为他们进行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从而焕发生命力的中国烹饪吉祥图案。

第12篇

关键词: 中职教育 烹饪专业 理论教学

一、热菜制作理论教学方法

传统热菜制作理论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原材料、菜肴特点和操作过程的讲解。随着中职院校烹饪专业教学的不断深入发展,逐渐发展出“八法教学”,教学内容包括菜肴命名、原材料选择、烹饪方法、烹饪过程、菜肴特点、学习要领、案例和营养。

(一)对菜肴的概念和命名方式的讲解

在理论教学中向学生介绍菜肴的菜系、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比如“松鼠鱼”是苏菜中的一道名菜,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品尝了这道菜以后龙颜大悦,封赏了店主。在教学中讲述这个故事,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烹饪的兴趣。中国菜肴的命名十分讲究,其中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菜肴的命名方式主要有典故命名、形态命名、主料命名、夸张比喻命名、烹饪技巧命名、烹饪器皿命名等。比如“八仙过海”、“叫花鸡”等菜肴的命名就是典型的民间典故命名法;“狮子头”则是典型的夸张比喻命名法。

(二)对烹饪方法的讲解

在热菜制作教学中,有必要向学生讲授烹饪方法。中餐的菜肴种类较多,而且每一道菜都有其独特的烹饪方法,教师在理论教学中一定要将烹饪的方法讲述清楚。一些菜肴的烹饪过程和方法可能较为相似,教师要做好区分工作,避免概念混淆。

(三)烹饪原料的介绍

原材料包括主料、辅料和调料,这些材料在烹饪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不同材料的使用方法也不同。教师在热菜制作理论教学中,要向学生一一介绍这些原料在菜肴中起到的作用。只有实现所有原料的完美调和,才能制作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比如在“蒲棒里脊”这道菜的制作中,有两道加鸡蛋的工序。虽然同为加鸡蛋,但是两道工作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第一道工序是为了增加菜肴的营养,第二道工序则是为了方面沾面包渣,增加美观度和口感。

(四)讲解烹饪过程

对热菜烹饪过程的讲解主要包括对烹饪流程和操作方法的讲解,具体指刀工、配菜、调料及制作过程、装盘等的讲解。其中对制作过程的讲解是重中之重,教师在这部分的讲解过程中,一定要条理清晰,避免毫无章法。

(五)讲解菜肴烹饪的特点

中国菜肴的菜品丰富,具有一菜一风格的特点。菜肴的色、香、味都是菜肴的特点,一些菜肴在装盘方面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当然并不是所有菜肴都需要这样面面俱到,选择一些有特色的菜系进行讲解即可。

(六)对烹饪要领的讲解

每一道菜的烹饪都有一定难度,比如“鱼香肉丝”这道菜,虽比较常见,但在实际烹饪过程中还是很有讲究的,刀工、抹味、上浆等都是控制的难点和要点,也就是所谓的烹饪要领。

(七)讲解例子

中国菜肴菜品众多,在教学中不可能每一个都讲解。教师在热菜制作理论教学中,讲究的是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本领,让学生举一反三。事实上,很多菜肴都是有一定的相通之处的,只要掌握其中的要领就制作出不同的菜肴。

(八)讲解菜肴的营养

热菜制作的核心是味道,但最终目的却是营养。我国传统的菜肴制作明显对营养有所忽略,导致膳食失衡的现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饮食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菜肴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必须强调营养的均衡搭配。

二、理论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

在烹饪专业热菜制作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密不可分的,理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实践教学更好地发展。

在实践教学中,对理论教学内容的演示,加强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在演示过程中应该将动作要领和制作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原本枯燥的理论教学内容变得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对滑炒和滑溜的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两者的区别,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在观察老师的做法后,接下来就要自己动手制作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对菜肴制作方式的升华和创新,导致教学活动始终停留在学习某一样菜的制作方法上。事实上,学生动手制作热菜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技术升华的过程,要求学生通过对这个菜的制作,掌握这一类型菜肴的制作要领。

学生制作完成后,老师要对学生的菜肴进行评价,并对烹饪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在这个评价和总结的过程中,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技能。除了教师的评价外,还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包括学生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和成败的分析,对其他同学菜肴的评价及成败分析等,这样不仅能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还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实现共同发展。

三、结语

热菜理论教学一直是中职院校烹饪专业教学的重点。传统教学模式虽然认识到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但是显然过于简略,导致学生的实践教学得不到有效指导。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内容的细化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促进热菜制作教学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家铨,宋贤能.烹饪专业热菜制作理论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究[J].新农村,2012(09).

[2]周济扬.任务导向在中餐热菜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研版),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