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5 00:42: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园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反思;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63-02
一、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要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设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心情舒畅,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首先,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怎样,教师都应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增强幼儿说的信心和勇气。晨间接待幼儿入园时,教师可以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情绪变化,寻找话题与幼儿做一次简单对话。又如: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做前说”——先说说自己的计划、打算,然后按自己的构想去做;“做中说”——边做边说,借助说,推动游戏情节展开,丰富游戏内容;“做后说”——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对自己的活动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二、教育应该贴近生活
教师在鼓励孩子进行发散思维时,是否要一味的表扬?表扬对于孩子的发散思维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于那些偏离现实生活,根本不可能实施的想法,老师的这种鼓励就会误导孩子。教育应该贴近生活,保护孩子的创造思维,我们对孩子的任何想法,都给予赞扬就会渐渐走进一个误区。怕伤害孩子的积极性,怕孩子没有发散思维,怕他们不会发散思维,实际上已经违背了“教育要贴近生活”,“教育生活化”的原则。当孩子的思维违背生活现实的时候,老师应该引导孩子“聚集思维”,适当的点评让孩子能更有逻辑性的想象,在现实生活的前提下,进行创造性的思维。
三、给孩子一片自主的天空
我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会觉得身心愉悦,在幼儿园,孩子也需要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孩子自主地参与活动,自主地学习,自主地发展,是我们老师经常谈论的话题。游戏活动在幼儿园中是必不可少的,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自主选择,愉快地自我表现的活动。游戏活动时,活动内容是让孩子自主选择的,但由于游戏中人数的限制未能参加所选择的游戏,他的自主选择落空了。这样就会导致有的孩子不能达成心愿,空有自主选择的条件而没有实现自主选择的机会。好比在户外活动中,我组织孩子们玩沙包,让孩子们想出各种玩法,看谁创造的玩法多。分散活动之后,我把大家集合起来,讲评说:“刚才有的小朋友的玩法很好。有的小朋友虽然在玩,但是玩得不好。现在,让一个小朋友来告诉我们他的玩法。”讲解后,孩子们又纷纷玩了起来,不过,运动需要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与目标。活动中尽可能给孩子一段自主探索玩法的空间,激发孩子运动的兴趣。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尝试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发展了想象力、创造力。
四、对待淘气的孩子
经常有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太淘气,真不知该如何对待。淘气是小孩的天性,也是他们天真、好奇心和丰富想象力的表现。淘气的孩子不一定是坏孩子,关键在于如何正确的教育。对淘气的孩子老师感到头疼,家长心里也着急,感到毫无办法。其实办法还是有的,淘气的孩子是可以教育好的,关键在于老师和家长是否能根据淘气幼儿的心理特点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幼儿为什么会淘气捣乱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精力过剩,家长对孩子夸奖多,批评要求少。家长有时批评责备过多,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当我们知道孩子淘气的原因,就应该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的好奇心是非常可贵的,是孩子获得知识的动力,对孩子的好奇心我们不应该认为是调皮捣蛋,老师只要加以鼓励并正确引导,那些调皮捣蛋的行为就会逐渐减少。教师对孩子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他们的自尊心,要尊重他们,不要伤害他们。对淘气的幼儿不要过多地批评和指责他们,更不要羞辱他们,体罚他们。平时要注意他们的自身优点,并加以鼓励和肯定,对于他们的缺点要心平气和的指出,并帮助他们改正。这样一来他们淘气的坏习惯会渐渐的改变。正处在成长期的孩子好奇心强,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而且还打破沙锅问到底,大人们往往会一笑而过,然而这样的态度却扼杀了孩子的求知欲。其实我们应该正确的回答孩子的问题,一直到幼儿满意为止。以上这些只不过是我对教育淘气孩子的一点看法,幼儿教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但是我相信老师们在不断的实践中会用爱心将许多的淘气幼儿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才。
五、把握教育的度
教育这个词包涵的内容太广了。来自书本、环境、事物、人物等,但是怎样的教育才是恰到好处的呢?我认为要将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相结合。过度的期望给孩子带来无望,过度的保护会给孩子带来无能,过多的指责会带给孩子无措,这几句话说明了我们教师要时刻以孩子为中心,时刻思考我们给予孩子的是不是孩子所需要的,依据孩子的需要给予孩子的才是精神食粮,否则就是糟粕,甚至会伤害孩子。蹲下来去看待孩子,看待别人,才能看到别人的长处。今天的感悟会让我记在心里,以此来度量我今后的工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植物如此,人亦如此,只要是人才,早晚会开窍,无非需要我们的智慧和耐心。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爱心就能感召孩子,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使他们成才。为他们将来铺路。
参考文献:
[1]潘兰芳.对幼儿园“反思性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教育工作评价重点考察方面的第一点“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就要求教师要进行课前问,提问教学设计是否符合本班幼儿的现状,以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来调整教学,使教学设计更符合幼儿的发展要求,师者知在先。老师只有在课前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如何、怎样,不停地解答为什么、如何、怎样,才能讲出精彩至极的课。幼儿园教学课前问课是对方案教学的再度审视,打破原有教案的“禁锢”,使教材活起来,让预设更精心,使生成更精彩。
幼儿园的孩子不像学生那样始终在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完成学业,他们具有流动、不确定因素,教师课前不问课,不对每个幼儿的原有经验进行分析,不对教案进行思考、设计、质疑、修改,就会使学流于表面,收效甚微,也不会照顾到个别儿童,更不会让课堂活跃。怎么样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呢?课前问课对幼儿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随机更改教学策略,因为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只有几分钟、十几分钟。即使再有经验的教师,也不会原封不动地完成预设的教学方案。因此,教学中的“课中问”也是很重要的,新《纲要》中幼儿教育工作评价重点考察“教学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教育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这都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扪心自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育行为是正确的还是失误的,教育效益是优良的还是低劣的,评估效果需要正确的判断,而这一切判断都是通过教师的“问”来实现的。
幼儿园教师面对的是3~6岁的儿童,这就意味着在课堂上要面对的是个性、年龄、接受水平都有很大差别的幼儿,随时都会出现问题,而课前问课中一切的安排计划都带着主观色彩,有时甚至带着理想色彩。所以课堂上教师要会“扪心自问”,要会“察言观色”,更要会“随机应变”,从而适时适地地调整难度和节奏,才能游刃有余地调节课堂气氛,这也是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表现。
幼儿园教学在课中需要教师真情投入,用饱满的热情感染幼儿的情绪,使幼儿的注意力始终在课堂上,调动幼儿的上课积极性,教师的教学手段才能顺利有效地展开。教学中问就是及时地问自己的教学,时刻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关注所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善于捕捉教学中的灵感,为幼儿的预设活动打好基础。
课中问课可以及时地调整策略,顺应幼儿的发展要求,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如我听过一节舞蹈课,教师教幼儿十字步,也就是秧歌步,教师无论怎么喊,还是有部分幼儿熟视无睹,做着自己的事情,教师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在地上用彩笔画出十字形,并在旁边标注上小脚丫,要求幼儿按照口令踩对脚印,孩子们的兴趣来了,兴致勃勃地随着口令踩着脚印,轻松地学会了十字步,接下来老师播放了好听的音乐,幼儿的胳膊也随着舞了起来。教师的随机调整使整个课堂气氛推向了,赢得了同行的好评。
“课后问”是幼儿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反思行为。课后问就是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反省、反思本节课的效果,着重反思课堂中出人意料的创造性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提高教学质量。“课后问”的重要性就是不断地提高课堂驾驭能力。教师在课后不断地问自己“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这样的反思过程,就是不断地提醒自己的过程,反思的结果总是“并不是非如此不可”,而是“别样也行”,甚至“别样更行”。
由于幼儿园主题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协助幼儿生成主题的能力,所以课后问就更为重要,教师要在课后不断地反思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兴趣点,反思教学活动中能作为继续研究、继续开展的内容,时时处处整理、搜集这些反馈的信息,才会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而这种课后反思也会极大地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只有反思,教师才会dylw.net 不断地剖析自己课堂教学的优缺点,细致冷静地推敲,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到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的能力将日益提升。
课后问自己:“语言精彩吗”“让知识走进课堂了吗”“整体把握教材了吗”“多关心爱护顽劣学生,做他们朋友了吗”,只要教师用心反思,研究自己、研究教法、研究幼儿,就一定能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环境幼儿园游戏化主题教学活动
1游戏与多媒体教育环境
信息时代的来临,将幼儿的游戏世界推向了新的窗口。多媒体技术资源已成为基本的学前教育资源。自新世纪以来,我国基层教育信息化建设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实施了以课程改革为主线的“校校通”工程,学科建设与信息技术整合不断取得新成就。教育必须紧跟时展的脚步,具有科学性、务实性和时代性。我们对他们的教育不但需要让他们掌握前人的丰富知识,更需要在他们的教育启蒙时期,给他们在信息时代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信息收集、信息辨别、通过良好的交流形成新信息等。
2游戏化主题教学活动
所谓游戏化主题教学活动是指将教育主题隐含于幼儿游戏活动中,通过游戏的途径进行问题设置、问题解答、内容学习和学结,基于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征,选取游戏化的教学主题策略,让孩子在轻松的状态中,获得乐趣、学习知识、陶制情操和提升技能。教学是游戏化主题教学的根本目的,老师针对教育主题进行游戏选择与设计,将游戏与教学过程进行整合,让幼儿在兴趣盎然、愉快活泼的状态下进行主题游戏学习。游戏化主题教学是传统游戏教学的延伸,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批判、挑战和补充。游戏化护体教学表面上是游戏,但是幼儿所学到的却是非常有价值的知识。
3多媒体技术环境下游戏化主题教学活动的现状
首先,现阶段幼儿园教学中的游戏教育与多媒体技术结合不紧密。教学教师具备较高的多媒体技术掌握水平是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必然要求,但是当前在技术上很多教师还不成熟,导致不能将游戏教育与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如何将游戏教育与教育实践无缝结合,是幼儿园教师应该不断提高的内容。其次,很多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仅仅依靠自身的教学经验来实施教学,但是,游戏化敬主题教学还应该形成科学系统的教学理念。最后,多媒体技术教育实践还不深入,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教师要想利用这个平台更好的实施游戏化主题教学,就需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其他教师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游戏化主题教学活动的教学价值。
4改进多媒体技术环境下幼儿园游戏化主题教学实践
多媒体技术环境下幼儿园游戏化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对提高幼儿园教学效率,改进传统教学活动的弊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为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幼儿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游戏化主题教学的正确性。首先,幼儿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并依照游戏化主题教学的需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不断提高幼儿课堂教学成效。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游戏化主题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有趣情境,给幼儿多种感官刺激,为幼儿快乐学习提供理想的环境。其次,幼儿园教师应该学会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的教学条件,将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游戏主题相结合,调动幼儿的课堂学习热情,帮助幼儿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掌握所学知识。多媒体技术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教学材料,而这些可以有效的刺激幼儿的学习热情,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最后,在教学中幼儿园教师必须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以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一方面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教案进行反思,确定自己的教案内容符合教学实践需要,并通过反思不断提高自己设计教案的能力;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必须对教案的实施过程进行反思,也就是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并进行书面总结,寻找幼儿发展的规律,积累课堂教学经验。为了更好的实施游戏化主题教学,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仅仅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不能盲目的使用,在幼儿教学中,还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课堂设计的主导,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一个个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有效的促进教师的工作效率。比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给幼儿提出课堂问题,然后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学习,自己去寻找问题得到答案。受幼儿自己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影响,幼儿对游戏有着特殊的爱好,为此,开展游戏化主题教学可以更好的吸引儿童的学习兴趣,避免儿童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类精力不集中、厌倦学习等问题。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教师资源的共享,通过教师互动不断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改进幼儿园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
5结语
现阶段幼儿园教育教学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游戏化主题教学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教学方式,将多媒体技术与游戏教学相结合,对提高幼儿园课堂教学成效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当下幼儿园教师必须针对幼儿的学习特点,借助多媒体技术实施有效的游戏化主题教学活动,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兵.对建构幼儿园游戏课程的思考和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6(03).
[2]张春霞.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策略[J].幼儿教育,2005(11).
[3]陈建华.对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思考[J].幼儿教育,2005(11).
快速变化的世界使人们更加关注社会的未来,关注未来社会的主体——今天的孩子们。我们强烈地意识到社会赋予了幼儿教育更高的期望和更神圣的使命,创优质高效的幼儿教育是每一个幼教工作者的责任。一所幼儿园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学,教育教学的关键在于科学的教学管理,只有通过建立和实施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才能使教学工作有序开展,保证教学效益的提高。
近几年,我园逐步探索了一些管理办法,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1)管理观念滞后。幼儿园的管理多属于事务型、制度型和经验型。对管理者而言,抓管理就是抓具体目标、计划的检查,抓具体活动的效果。(2)对各项教学工作缺乏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即使有,可操作性也不强,无法检测工作效果。对于幼儿园而言,我园迫切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原因由以下几点:一是我园是黄陂前川地区唯一一所公办园,在全区起着窗口和辐射作用,目前在幼儿园的教学常规管理方面还没有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希望通过研究,建立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在全区起辐射和推广作用。二是由于在幼儿园的常规管理上没有经验,因此不能出效益。迫切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根据时展的要求和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园决定开展“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研究”。
二、省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目前中小学关于教学管理创新研究、教学管理精细化研究、优化教学常规管理研究、有效性教学管理研究等较多,也有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如: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校本教研活动,重视教师素质提升,实行均衡教育教学,推行教学质量评估。还有推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教学管理模式。“一个中心”即以常规管理为中心,抓住课堂主阵地,全力实施“有效教学”,让教师具有扎实的授课技能,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各种举措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两个基本点”即班主任为单位的班级管理团队和教研组为单位的学科教师团队。推行教育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中坚力量,发挥教研组集体研究的潜在能量,通过专家引领、专著学习、学术组与备课组活动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但是这些经验和成果适宜于中小学,而幼儿园以其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课程理念,有其特殊性,因此,必须研究出适合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办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课题界定
1. 教学常规:就是指关于教学的日常规定,它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常态准则和常态要求。
2.管理:管理是指在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来协调他人的劳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 教学常规管理,就是根据教学工作规律和学校自身实际,制定和实施教学日常规章制度,使教学能顺利进行,并日趋有序化、规范化、稳定化,从而有效地实现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的活动。教学管理是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
四、研究目标
根据幼儿园的教学常规管理现状,探索出适合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的运行机制和办法,提高幼儿园管理质量和教学效益,促进幼儿园的健康发展。
五、研究内容
1、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现状调查。
2、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策略的研究。
3、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模式的研究。
六、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以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和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调查法:课题开题前,了解幼儿园教学常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行动研究法:通过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不断调整管理方法。注意边研究边总结。
(3)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进行全面完整的归纳、提炼,进行分析,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七、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XX年12月—XX年年6月)
(1)研究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的现状,征求意见,确定课题。
(2)广泛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信息,确定课题内容。
(3)确定研究对象,培训研究队伍。
(4)制定研究方案,明确人员分工。
2、研究阶段(XX年年7月—2010年7月)
(1) 对照《纲要》,深入学习,查找问题,开展研究。(XX年.7~XX年.12)
学习内容:《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细则》、《武汉市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暂行办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等。
(2)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常规检查记录等形式,完成调查研究报告。(XX年.12—2010.3)
(3) 建立健全保教人员各项管理制度(2010.3—2010.6)
结合平时的保教常规管理,反思保教人员的行为方式,规范各保教人员的行为,建立各项制度、完善评体系等,创新保教常规的管理行为与方式,有效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量。
(4) 研究阶段小结(2010.6~2010.10)
总结反思前期研究工作,召开课题中期报告会,制定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
(5) 深入开展研究工作(2010.10~2010.7)
以“行动研究”的方式,不断调整实验方法,检验保教人员管理制度,研究常规管理的策略、内容、途径和办法、措施,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0年7月—2010年12月)
(1)收集整理阶段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总结。
(2)申请结题,请专家评定鉴定。
八、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立足本园实际,构建了制度化和人性化相结合的管理体系
第一,立足本园实际,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通过反思、审视以前的教学管理制度,我们发现有的制度不符合本园的实际,有的制度可操作性不强,有的制度还需作进一步的完善。针对这些问题,幼儿园先后制定了《幼儿园工作质量评价考核制度》、《幼儿园听课、评课制度》、《幼儿园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幼儿园奖惩制度》等,对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为教师的日常教学提供了依据,也为幼儿园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标准。
第二,在管理过程中,实施制度化、人性化相结合的管理。
一是园长参与教学过程,实行多项互动管理。保教工作一向是幼儿园的中心工作,现代管理理念强调管理要实行动态管理以带动教师行为方式的改变,园长深入实际的教育过程与教师平等互动,把握保教工作的大目标、大方向,实现有效管理。鼓励教师大胆尝试,支持她们的大胆创新。
二是让教师参与管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支持教师进行自我管理,让教师来参与制度的制定,计划由下至上形成。促使教师对工作负责,实行自我决策、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在各项竞赛中,各项评比标准由老师制定,个个老师都是评委,都可以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都可以对自己和他人的工作给予公正的评价。
(二)构建了多元化、科学化的评价体系。
第一,实行多元化评价
变以前的管理者评价为教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幼儿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管理。
在评价教师的时候,让每个教师先给自己找长处、优点,然后综合出有利于幼儿园发展及个人成长的奖项:备课优秀奖、环境创设创意奖、组织能力奖等。这种评价和奖励让大家觉得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每个人既知道自己的长处,也可以吸收他人的长处。
第二,各项活动评价标准科学、合理。
以前的各个环节的教学评价缺乏,要么没有评价标准,仅凭个人的直觉打分、评价。要么就是评价标准不合理,要么就是可操作性不强。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就环境创设、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教师备课、户外活动、教师学期评价标准进行了完善,增加了个人自评、年级组内互评、幼儿园集体评议结合。同时,都有较好的方面和存在的不足一栏,有利于教师不断反思行为,不断改进,新的评价标准更具人性化,更具操作性。
(三)探索出了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的模式和管理策略。
通过研究,我们探索出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的模式:
提出要求,规范行为——检查监控,及时反馈——评价促进,全面提高。
1、提出要求,规范行为。就是在管理过程中,首先提出保教人员的工作常规要求,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2、检查监控,及时反馈。由行政领导、保教主任、年级组长组成三个层面的常规督导检查队伍,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管理网络,健全幼儿园检查机制。在检查过程中遵守“重点问题早发现、疑难问题多研究、解决问题找策略”的原则,及时、准确获悉全园师生的精神面貌、工作态度和工作进展等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中的盲目性、随意性。经常化、定期化的保教常规检查,加强了保教常规工作的质量监控。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措施解决。
3、评价促进,全面提高。
根据工作完成的情况,对照标准,对做得好的给予奖励,总结好的方法。对不足的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最终实现整体推进。
九、研究的效果
1、教学方面
(1)建立了有序化、规范化的教学秩序。《幼儿园一日保教常规》的制定,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教学常规的具体要求,逐步形成了有序、规范的教学秩序。
(2)各阶段的教学常规有条不紊。开学、学期中、学期末要做哪些教学常规,都能够运筹帷幄,有条不紊。每学期的教学常规检查都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
2、教师的发展
(1)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经过三年的实验,以向“管理要效益,向一日生活要质量”的指导思想深入人心。这一思想的确立,标志着教师价值观发生了重大的革新。实验显示,广大教师基本实现了由重教学结果管理向重教学过程管理方面的转变等。在教学中,教师们以素质教育为导向,自觉运用教学常规来规范和指导教学。
(2)教学实践能力得到发展
几年来的实验,在规范的教学常规指导下,使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自觉遵守常规,在运用中创新。
(3)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三年来的实验研究,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成效得到显著提高,其只要表现在:一是规范了要求,实现整体推进与规范管理的实验过程中,基本上达到了各项教学活动标准。部分教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及教学常规,促进了幼儿园的教学常规的发展,其内容在“家长开放日”中的半日活动展示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获得家长的一致好评。
(4)教师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通过科学、公正的评价,教师能做到“见贤思齐”,对做得好的给予激励和奖励,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3、幼儿方面
促进幼儿的整体性发展,促进幼儿素质全面提高。以前未建立一套较为科学规范的教学常规指导教学,存在“重教轻保”,“重集体教学活动忽视生活活动”等误区。随着实验的深入,理论上的进一步学习内化,教师进行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幼儿不仅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方面得到了发展,而且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等方面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设想
1、存在的问题
(1)研究缺乏可供借鉴的方法和相关的文献。
中小学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研究了一系列成果,但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同中小学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全区仅一所教育部门举办的一级幼儿园,因此,在研究中缺乏及时的、必要的专业引领,因此,在研究中的难度较大。
(2)课题研究中教师积极性不够
由于是管理方面的研究,很多教师觉得这是管理者的事情,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因此,教师研究的积极性不够,只是按照管理的布置的任务完成工作。
2、今后的设想
(1)不断完善研究成果
在研究中切实感到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上层次、上水平的重大意义,教学常规管理的科学与高效,是我们准求的目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将努力推行研究出的成果并积极再探索,将成果不断推广并完善。
关键词:互动式听课;教学管理;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孩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品质,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学会一些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互动式听课教学模式则充分发挥互动的作用,促使各项教学管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一、互动式听课增强幼儿园教学管理的针对性
在幼儿园教育中,许多教师没有深刻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内涵,使得教师出现会背不会用、知表不知里等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学校管理者未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针对性的业务评价和指导,较少引进先进教学理念进行优秀案例的观摩和研讨。对此,在互动式听课中,教师可将听课与专家研讨结合起来,通过听课收集大量教育教学管理信息,进行分析论证,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整理归类,形成不同的主题问题库,然后再形成针对性、独立和系列的讲座稿。最后,举办主题解答式辅导讲座,让教师带着问题去听讲座,并积极与他人交流沟通,进行互动式交流。在讲座过后,积极反思自身开展的教学活动,吸收讲座中的新教学理念、方法体系等,创新工作方向,将新教学理念应用到幼儿教学中。通过这种互动式听课,教师与幼儿园管理者的距离拉近了,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教育教学管理问题,解读教学管理实际,并根据幼儿的特点,大胆创新教学思维,将新教学方法应用到幼儿教学中,提高幼儿的兴趣,提高教学活动效率。这种听课与专家研讨结合的互动式听课模式,有助于增强幼儿园教学管理的针对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二、互动式听课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还是幼儿学习的合作者与支持者。良好的师幼互动有助于构建和谐师幼关系,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帮助教师更加细致、全面地认识每一个幼儿,获取幼儿的信任和喜爱,形成良好的师幼合作互助关系,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一起探索未知领域,提高幼儿自主独立、乐观、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使幼儿真正学会一些基本技能。比如说,在区域活动中,明确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参与到区域活动的设计、组织、参与、评价中,教师指导幼儿如何设计区域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并指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与教师单方面决定区域活动内容和方式相比,这种师幼互动有助于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幼儿将区域活动推向更深层次,帮助幼儿心理成长。
三、互动式听课促进幼儿园教学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管理中,管理者不能仅仅停留在信息交流和反馈上,还应该认真研究一些共性问题,扎实稳打开展研讨活动和培训活动,拓宽教学研究渠道,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首先,管理者要走出传统听课的桎梏,积极参与到园内的各种研讨活动,摆正作风和态度,以欣赏、期待、鼓励的心态与教师一起研究课题,充分听取他人的意见,使研讨活动成为真正自主的研究活动,而不是紧张的会议氛围,教师主动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应积极根据自己往日的教学实践,结合新知识,进行教学反思,在轻松的氛围中构建良好的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进而在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中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在互动式听课后,幼儿园应积极为教师和管理者提供培训的机会,使他们树立起终生学习观念,并汲取新知识,在新知识中研究当前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实际,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各项活动。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有助于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潜移默化地进行教学活动。而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则能增强幼儿园的发展活力,将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幼儿园管理体系、管理模式应用到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中,既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又促进管理者、教师、幼儿的共同成长,还促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范义丽.促进师幼互动推动幼儿园教学活动[J].才智,2013.
作者简介:何彦明,女,出生于1978年7月,本科,就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民族高级中学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园教育。
Ascension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 Teaching Management Level in the Interactive Class
He Yanming
关键词:信息资源;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1-0072-01
网络时代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在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也在各领域被人们广泛运用。当网络之风吹进幼儿园,也给幼儿园的管理、教学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班班通网络、机机能共享,实现了网络资源在幼儿园的灵活运用。
一、网络资源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教育工作面对的是学龄前儿童,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中,要正确选择适合幼儿园工作的途径,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结合幼儿园工作的实际,充分挖掘网络资源的潜能。首先是网络资源与幼儿园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其次,幼儿园如何通过开设网站来展示自己;再次,教师如何运用网络搭建交流的平台;最后是园领导如何利用局域网全面管理幼儿园。信息资源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根据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需要,使信息技术融入幼儿园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教师因材施教,幼儿自主创新学习,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网络资源配合教学活动
首先,幼儿园教学蕴含了很多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要求教师们要有丰富的知识,而通过网络恰恰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更多的知识。例如小朋友可能突然问你:“老师,早上来幼儿园的路上,我看到天上有白白的气,我都看不到路了,这是为什么呀?”这时,可以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找到科学合理的解释,从而使孩子们的求知欲得到满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了上好每一节课,需要很多方面的知识积累,网络资源在这时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以利用网络找到需要的知识点。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电脑进行资源共享。幼儿园各教室中的电脑能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共享,打印文本,传输文件。在经常开展的课件制作比赛中,教师们的技能得到了锻炼,能够熟练掌握幻灯片、FLASH等的制作和播放,针对一节课的内容,能很快制作出相应的课件。配合教学活动的进行,课件广泛而灵活的应用代替了以前教学中的范画、图片等固定的难以突破的模式,更加生动、精美地展现出所教学的内容。这样,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兴趣,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此外,将网上下载的课件运用到教学中,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受到教师们的好评和推崇。再次,网络能帮助教师们摄取到更多的教学信息,可以在网络上和教育界的同行们交流教学经验,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困惑在网上向有经验的教育界前辈请教。电脑的网络资源就像一本百科全书,让教师的思想在网上有了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从而丰富了教学的经验,促进了教育的良性发展。利用信息资源,除了应用适宜可行的课件外,还应该在活动过程中注意与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做到如虎添翼,锦上添花,切实发挥它的作用,优化教育过程和课堂结构。只有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教学课件,扬长避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网络资源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三、创设网站,共建交流平台
我园创设了以幼儿园名字命名的网站,自从走上了网络,受到了教育同行的关注,并拥有了很高的点击率。由专门的网管员精心设计网站的内容,并按月更新,把最新的教育信息通过网络的触角传递到四面八方。“说我想说的,听我没听说的”是所有教师的口号。评选先进班级等所有园内的新消息都及时在网上,增加了办园的透明度,让幼儿园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的评论,这对于完善幼儿园的管理,更新教育的理念,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寄语、论文、教育反思在网站上,既给了教师展示自己的平台,也为教师之间提供了交流教育经验的机会。自从建立了网站,教师的视野拓宽了,知识丰富了,吸收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无论是从宣传幼儿园的角度,还是从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幼儿园网站的设立,都会带动幼儿园走在幼儿教育的先进行列。
四、利用局域网,全面管理幼儿园
幼儿园各科室,包括园长室、财会室、校医室等各部门都通过构建的局域网络实现了互联。园长在园长室就可以检查各部门最新的工作情况,并做出及时正确的指导。局域网络在幼儿园成功的运用,加强了幼儿园的管理,并为各部门的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班班通网络,室室连电脑”的宏大的局域网络中,幼儿园各部门在园领导的领导下,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运作,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着各种信息,为幼儿园的稳步发展创下了先决条件。
五、结束语
文章通过事实论证、理论论证、因果论证等方法,从多方面阐述了信息资源在幼儿园教学和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教师生存于网络时代,享受着网络带来的便利。网络给幼儿园的教学、管理、宣传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幼儿园管理依赖网络,教学活动利用网络,网络又给了幼儿园展示自己的平台,信息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与管理中得到了最大程度运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幼儿园 环境创设 文化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a)-0145-02
1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内容
1.1 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展开研究
1.1.1 幼儿园的教学资源
目前全世界较为先进的幼儿园教学理念是瑞吉欧教学,该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充分利用周边环境因素,将其最大程度的转换为教学课程资源。相关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培养时一般采取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就是借助教学内容来为孩子们营造氛围,即教师在教育期间为幼儿创造相关的主体墙。第二种方式就是借助一切可利用的环境资源,将其最大限度的转换为教学资源。所以不难发现,为了更好的开展幼儿园教学工作,环境创造的作用尤其突出,当然能否有效利用周环境,还要取决于教学的教学水平。通过对周边信息的不断挖掘,将教学与环境合理的联系在一起,这样做也有利于推动环境创设的进程。
1.1.2 推动幼儿的教育发展
目前与幼儿教育相关的理论都认为幼儿教育的优异情况与周边环境有着直接关联,而且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加快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效率能有效推动幼儿的教育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幼儿通过在幼儿园环境的一系列活动,可以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并且随着活动数量的不断增多,幼儿还可以积累宝贵的学习经验。教师再通过孩子们的反馈,对环境进行优良改造,从而最大化的实现推动幼儿发展的目的。第二,幼儿园环境当中的人、物以及事都是影响孩子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不断优化、创设周边环境,让幼儿更好的汲取环境所提供的信息,自身的认知力也会得到加强。
1.1.3 有效展现幼儿园的特点
对幼儿园进行创设工作还可以有效展现其特点,因为创设的初期阶段都是围绕幼儿园设备选取、空间格局规划等方面展开,这些工作的实施都会以一个主题为基准,通过不断改造,使幼儿园的特点更加鲜明,还有助于加深社会公众的认识。举例而言,研究家对北京一所幼儿园的环境进行分析,通过环境的格局、色彩等内容的研究,可以感知到该幼儿园的基本价值观念是以幼儿为本,并且强调孩子的行为规范准则。
1.2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途径研究
1.2.1 注意地域差异,在当地教育背景下开展幼儿园创设工作
幼儿园教学的相关学者提出要创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园教学环境,该环境既要包含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国节日特色,还要涵盖中国服饰文化、中国科技进步等等。由此发现,在进行幼儿园创设工作时,为了提高建设效率,应该充分发挥当地优势,根据地域不同背景,采用不同的设计理念。这种注重地域特色的幼儿园环境建设工作,不但可以有效彰显中国文化的特点,还可以得到大量当地居民的认可,从而提高幼儿园的声誉。
1.2.2 将注意力从幼儿园整体环境建设转变到局部创设环节
笔者认为,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不应该仅局限于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的保护场所,应该大力发展相关物质基础,尽可能的为儿童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所以,将注意力从幼儿园整体环境建设转变到局部创设环节就是为了保障幼儿生活环境的质量,从每一个细节着手,使幼儿园环境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都能达到高度统一的效果。
2 影响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主要因素
2.1 当地发展的经济水平
众所周知,上层建筑主要由经济基础决定,无论拥有多么先进的观念,发展的效率还是需要围绕财政能力来展开,只有当地发展的经济水平较高,才能把观念转换为实践。而针对一些发展较差或是较为贫困的地区而言,开展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的难度很大,这也是目前我国推动幼儿园环境全面发展的软肋。
2.2 幼儿园教育者及管理者的观念
现阶段幼儿园教育者及管理者是影响环境创设的重要因素,首先,幼儿园教育者在教学期间应该统筹兼顾,不仅要从自身主观意愿出发,还要考虑到儿童接受知识的能力以及其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教育的质量。其次,针对幼儿园管理者而言,哪种形式的学习环境会得到儿童的喜爱和认可是目前其最重要的问题,不能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以及固态式教学体系,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环境创设的作用。
3 目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3.1 幼儿园管理者、教育者与幼儿的价值观念存在差异
为了有效的推动幼儿教育发展工作,首先应该从环境创设环节开始实施,因为环境资源是教育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在开展创设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感受,引用能够激发幼儿兴趣的教学用具,并极力加强儿童与周边环境的互动效果。然而,目前的幼儿园管理者与教育者都没有始终贯彻以幼儿为本的思想,并且单纯的把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认为是空间结构规划工作。幼儿的身心发展没有受到重视,导致幼儿园管理者、教育者与幼儿的价值观念存在较大差异。
3.2 在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时,过于注重视觉效果
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的目的是从全方位保证儿童的活动不受到制约、并且可以充分体会到环境带来的快乐感。所以教师以及相关管理者在开展环境创设工作时,要始终把儿童放在第一位,如何提高儿童活动的积极性以及提高儿童探索的兴趣是最重要的内容。而从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发展现状来看,教师过于注重视觉效果,幼儿园室内、室外装饰的美轮美奂,从而导致幼儿不需要自主动手去改变环境,只需要学会如何享受环境即可。久而久之,这种创设方法使幼儿无法理解周边环境,周边环境也不能有效的为幼儿提供信息。所以在这种体系下,孩子动手能力以及自信心都不会得到加强。
4 针对目前问题,进行文化反思并提出相应意见
4.1 认识到幼儿的重要性,为不同幼儿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环境创设方案
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了使幼儿、教师双方构建有效的交流桥梁,要充分认识到幼儿的重要性。大力倡导幼儿积极参与幼儿园环境当中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环境创设人员还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水平等内容,制定不同的方案,从而实现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
4.2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期间,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在幼儿园开展的所有教学活动都需要围绕教学观念来进行,环境的创设需要具有教学意义以及价值,只有保证每一处幼儿园环境都具有教学内涵,才能大力推动幼儿的发展。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期间,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把教育观念与环境创设有效的整合在一起,既能保证布置环境阶段不盲目堆积,又能将环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教师在传授知识期间,也要制定合理的目标,以便于借助环境更好的开展教学任务。
5 结语
幼儿阶段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所以幼儿园环境情况直接决定着幼儿生活、学习的程度。为了更好的保障幼儿身心发展,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工作便显得至关重要,相关管理者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做到因地适宜,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本篇论文主要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途径、目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以及文化反思等方面展开论述。
参考文献
[1] 华娅.浅谈幼儿园的环境创设[J].江苏教育研究,2007(11):63.
[2] 吴冬梅.幼儿园室内环境的教育价值及其创设[J].学前教育研究,2009(10):57-59.
我是一个刚刚从小学转岗到幼儿园的“新”教师。在小学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十余年,为了有更多教学经验积累,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只身来到了幼儿园任教。从一名小学教师转变为幼儿园阿姨,所以我既是“老”教师;也是“新”教师。
步入幼儿园工作已经一个学期多了,作为一个转型教师,在领导的关怀下,在同事们的热心帮助下,我快步地融入了幼儿园教学之中,渐渐地对这个新的岗位有了自己初步的认识,其中充满了酸甜苦辣咸等,滋味俱全。仔细想来,自己的要求还是由于工作的需要,很多人都会像我一样,会离开自己工作已久的工作岗位而转岗到别的岗位的情况。那么,转岗后的教师如何更好地适应转岗后的工作、生活呢?下面,我就自己的实际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与各位同僚共勉。
一、重新认识岗位,及时调整心态
很多人都是在原来的工作岗位工作得游刃有余,突然换了一个新的环境后,首先会造成心理上的不适。对工作环境的排斥和周围同事的不融洽等等,这些都会让我们的工作充满压力,工作起来不够顺畅。俗话说得好:既来之,则安之。首先,我们应该告诉自己,既然已经来到这个工作岗位,就应该让自己从内心尽快地适应这里的工作环境,把它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只有从心理上接受了,我们才有可能把工作做好。记得有位同事说过这样一段话,大致意思是这样的:“在工作中,我愿意成为一棵大树;如果做不成大树,我要做一株灌木;如果做不成灌木,那就让我做一棵小草吧!”现在的我正是以这样的一段话作为我前进的动力,放平心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二、重新学习知识,多方面发展
刚刚转岗后,在工作上肯定做不到得心应手。那么我们该怎么办?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自己?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吗?不!我们应该积极地去学习。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现在我们的“教师”是很多的。有很多的教育教学资源供我们去共享,比如,我们身边有优秀的同事;有关心我们的领导。我们幼儿园有很多优秀课例的光盘;在网上,我们能够查阅到各种优秀的教学资源。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我觉得自己也有了不小的收获。幼儿园教学跟我原来的教学积累并不相干,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对于幼儿园的保教保育工作一无所知。我对幼儿园教育的认识,总以为无非是教幼儿点知识,只要幼儿的安全不出问题就好。对于区角活动,我原来以为只是迎接检查要做的一种形式而已,现在我才知道,区角活动是锻炼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应该是在幼儿园常规教学中始终贯彻的。原来我认为,幼儿园的幼儿由于年龄小,常规落实不好也属于正常,来到幼儿园我才知道,常规也是幼儿园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些都在理念上对我进行了很大的转变,幼儿园的教学依然丰富多彩,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同样也会是一个合格的阿姨。
三、重新面对一切,微笑常伴身边
幼儿园里面对的是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他们天真无邪。面对繁琐的工作,我们不要把工作中的不如意带到家庭中,把气撒在家人身上。谁都没有义务成为我们的“出气筒”,应该学会自我调适。在工作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我自己来说,我们幼儿园每个学期都会组织全园的公开课活动。上个学期的公开课活动,曾经给了我很大的打击:在小学中的教学理念对于幼儿园再也不适用了。虽然自己自我感觉良好,但最后我的公开课成绩还是很差,心情一度非常沮丧。后来,我自己去聆听同伴的课,认真地去研究,找到了自己与之的差距,重新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慢慢地,我发现其实上好一节幼儿园的优质课并没有那么难。与此同时,我不断鼓励自己,努力学习,努力适应。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只要严格地要求自己,就能做得越来越好。
在工作中,我学会了反思,反思这一个多学期以来的工作、生活的得与失。虽然伤痕累累,但我收获颇多,我欣然发现我慢慢地靠近了一个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内心更多了一份收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它将支持我一直走这条幼儿园教育之路。
(作者单位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梁才中心学校)
摘 要
幼儿园教学的研究正面临着领域不断拓宽、视野不断更新的趋势。就目前的研究来看,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经验型探索居多。然而幼儿园教学的许多问题依然存在,有些问题在一种背景下是解决了,但到了另一种背景又变相出现。“曾经是怎样做的”与“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不是一回事。这说明,已有经验对于建构与完善指导幼儿园教学实践的理论是很不够的,仅从技术层面来探索如何彻底解决幼儿园教学问题也只能是良好的愿望而已。因此,还必须对幼儿园教学进行哲学反思,而且应该是彻底的反思。
儿童与知识的关系是幼儿园教学需要思考的一个哲学问题。儿童与知识之间本是一种原生态的和谐关系,幼儿园教学的知识应当是有意义的知识、行动性的知识和经验化的知识。知识与儿童的分离只会割断儿童对知识意义的追问,剥夺儿童对知识的情感体验,使儿童丧失思考的能力与探究、质疑的求知精神。
关键词
幼儿园教学 儿童的学习 知识的性质
相信绝大多数孩子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不久前,笔者曾亲临过一次语言教学活动,碰巧教师选择的内容就是《龟兔赛跑》。教师通过动画演示讲了该故事后,孩子们大概明白了故事的大意,比较贴切地回答出了教师的“乌龟为什么赢了”的问题。接下来,教师安排故事表演,当问到谁愿意当乌龟时,大家都纷纷举起了小手,而问到谁愿意当兔子时,没有一个小朋友愿意举手。很明显,孩子天真地以为,在乌龟和兔子的较量中,兔子是“命中注定”的失败者,而谁也不愿意去充当一个失败者,哪怕这只是在游戏中。
黄全愈先生曾就“乌龟和兔子赛跑,谁赢了”的问题先后问过一些中国的孩子和美国的孩子,他发现,中国的孩子无一例外地而且都很肯定地回答:“乌龟赢了,因为它坚持,不偷懒。”而美国的孩子普遍对这个问题感到不可思议:“乌龟和兔子赛跑,这怎么可能?”或者说:“就算是把乌龟和兔子放在一起,让它们比赛,也肯定是兔子赢,因为它本来就善跑!”……相形之下,我们的孩子对童话故事所宣告的知识深信不疑。这种反差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幼儿园教学的意义:我们的教学是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聪明了,还是越来越愚蠢了?
这一现象反映了我们的孩子普遍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习惯,然而当深入思忖,就不难有这样的疑问:教师不是一直都很重视儿童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吗?不是经常提问而且要求孩子回答得“与别人不一样”吗?幼儿园教学设备与手段已日益现代化,教师的教学技巧已经出神入化,为什么还在制造大量的答案一模一样,没有独立思考的现象?到底是什么使儿童失去思考力?当我们一边在理所当然地安排大量的教学内容,另一边又在挖空心思地组织课堂教学行为,却为得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困惑时,我们怀疑过这种“安排”本身了吗?我们凭什么“安排”这样或那样的教学内容?它们对谁有意义?这些问题涉及儿童与知识的关系这一哲学命题:
一、知识观的问题
“知识是什么”的问题很复杂。为简便起见,笔者参考了石中英的《教育哲学导论》一书中对知识概念的分析,尝试从不同的认识论的角度来概述。[2]
(一)理性主义的知识观
知识是一系列符合逻辑的概念、公式、性质、规律等,是理性沉思的结果。按此解释,感觉经验不是知识,因为感觉到的东西是表面的、混乱的,而且容易改变,感觉经验是不可靠的,而只有经过判断、推理、内省等理性认识而得来的知识才是清晰可靠的。例如动物也有感觉,但不能说动物拥有知识。知识只与主体的理性有关,而与主体的感性及客体本身没有关系。显然,认识某事物是因为人已经具备了关于这一事物的观念,因而这种知识观具有先验论的基础,其知识获得方式可以简化为一句口号,即“不要看,只要想!”(Don’t look,but think)。笛卡尔等人是这种知识观的代表。
理性主义知识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通常表现为以教材、课堂、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一切围绕书本,按预先规定好的知识及设定的讲授进度进行,完全抛开了学习者个人的经验与情感,教学因缺乏具体而生动的实践而死气沉沉。
(二)经验主义的知识观
洛克等人认为,任何知识都来源于感觉经验,都是人的感官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观察和实验是获得这些知识的最可靠的途径。按这种解释,认识某种事物不是因为人已经具备关于这种事物的观念,而是因为人确实感受到了它的某些属性。与理性主义强调知识与主体理性的联系不同,这种知识观强调知识与客体属性的联系。因为“看到了什么取决于怎样去看”,所以“看”的方法和技术倍受重视。受此影响,教学强调学习者的感官活动与内容和方法的直观性。
(三)实用主义的知识观
杜威、詹姆斯等人认为,知识既不像理性主义者所说的那样只与主体的理性相联系,也不是经验主义者所强调的只是与客体属性联系的感觉经验,而是一种行动的工具。知识既不是拿来思辨的,也不是借以验证感觉的,它本身就存在于行动中。知识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有用的,而且还在于要用才能得以体现。例如,在儿童修理课桌的时候,就会接触到关于形体、材料属性及工具使用的知识;在帮助整理办公室的时候,就会了解方位、面积等知识并建立美的观念。如果没有行动,作为工具的知识也就不存在了,其意义会走向消亡。按此理解,通过事先向学习者提供知识并帮助他们掌握、储备知识的做法是毫无意义的。可以想像,过去的教学把知识孤立地来教(哪怕采用了先进的手段),学习者虽然学了大量的知识,却从来不曾有实践行动。问题不是他们没有实践能力,也不是他们不想实践,而是这种教学从一开始就将知识堵在与儿童隔绝的“死胡同”里了。
(四)其他知识观
其他一些人也对知识作了自己的解释。如尼采从非理性的角度分析知识,而福科则从社会权利关系学的角度,将知识看成是一系列社会权力关系运作的结果。在教学领域,各级教育工作者对教材内容的选编和取舍反映了他们对知识的选择与控制,实质上是人的权力意志及权力分配的一种方式。
另外,从结果形态上看,知识还有社会知识观和个体知识观之争。社会知识观认为,知识为某些权威人物、社会机构或利益集团所有,强调知识的正统化、标准化、稳定性与继承性,排除异己,对个体知识进行打压,而个体知识观则强调知识是个人在生活中经过不断地自主解释和建构的,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知识的创新活力,因而通常批判既成的知识秩序,反对知识霸权。
有什么样的知识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同理,任何教学都含有相应的知识观。对于幼儿园教学而言,不是所有的知识观都适合于指导幼儿园教学,这中间还得考虑儿童。学前儿童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园教学知识观的取向,其自身与知识的关系也是幼儿园教学中知识选择的基础。
二、儿童与知识的原生态关系
从一开始,儿童与知识之间就是一种紧密相关的、和谐的生态关系。为建立这种关系,儿童已在情意和能力方面做好了准备。
(一)儿童有求知的本能和与生俱来的浓厚的探究兴趣
乐于求知是人的天性。荀子曰:“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求知的天性在儿童身上表现更甚。儿童具有天生的探究兴趣与求知欲。杜威也认为,儿童有四大本能,即社交本能、探究本能、艺术本能和制造本能。其中儿童探究本能就是一种探究未知事物的本能。陈鹤琴将好奇好问列为儿童发展的特点之一。儿童对知识有着一种执着、向往的积极态度,他们是一群虔诚的求索者,以求知为生命追求,全身心投入到每一次发问与探究之中。可以想见,不让儿童对世界产生好奇,不让儿童去探究不仅抹去了儿童生命的本色,还无疑否定了儿童自身。从这个意义上讲,儿童是喜欢知识的,儿童是科学家。
(二)儿童对知识有一种非功利性的需要
人的毕生发展离不开知识。同样,儿童的发展也需要知识。但儿童对知识的需要是一种非功利性的需要,即儿童需要知识,但不是为了知识以外的其他目的,儿童求知的目的就在于求知本身——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纯粹是因为对世界的好奇。儿童求知不为功名利禄,不为取悦他人,而是自发的,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发自他们内心。儿童的求知动机单纯,而这种动机又使求知具有可持续性。
(三)儿童能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世界
皮亚杰关于儿童主动建构知识世界的理论,说明儿童能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知识——他们是因需要而学,在行动中理解。这早已被实践所证明。例如:10个月大的婴儿就能主动设问与探究,哪怕他还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再如,4岁的儿童不大可能理解成人告诉他们关于蚯蚓的生长环境、再生能力等知识,然而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行动来获得这些知识:在土里寻找,不小心把蚯蚓弄成两截却发现仍是活的等。这种生动的学习方式更加密切了儿童同知识的关系。在儿童心里,知识并不是他人强硬给予“我”的东西,而是“我”真正需要的东西;知识不在“我”之外,而成了“我”的一部分,于是,对于知识及求知的过程都刻骨铭心。
从知识的角度来看,知识也与儿童密不可分。知识起源于探究,而探究起源于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经验。[3]儿童从一生下来就处在一种互动着的环境中,他们经历着而且探究着。在人类中,只有儿童和科学家才是最富有探究精神的。由此可见,与儿童关系密切的知识,从一开始就不是死的、冷冰冰的概念或语言符号,而是带着儿童经验、情绪情感体验和对知识态度的综合体,如发问的投入与天真、探究过程中的热切期待、发现的惊喜等都内在于知识之中。儿童获得的不再是那种倍感无聊的东西和无奈的心情,而是一种心理满足和长远发展所需的学习动力。
三、幼儿园教学的知识
基于儿童与知识之间的原生态关系,幼儿园教学应采取什么样的知识观?由于教育时空背景的转换,幼儿园教学的知识不可能呈完全的原生态,但是对于幼儿园教学来说,只有充分体现儿童的主体地位,讨论知识才有意义。幼儿园教学的知识必须以儿童为参照系。
(一)幼儿园教学的知识必须是有意义的知识
什么样的知识最有意义?斯宾塞的回答是科学知识,比较贴切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需要。然而,这个回答在今天看来未免过于笼统而且片面,因为它忽视了学习者的年龄因素,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将学习者个人对知识的需要排除在外了。对于幼儿园教学来说,最有意义的知识必须是儿童自己需要的知识,指向儿童关心的方面。
什么是需要?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描述了人类需要的一般构成,然而从本质上讲,需要是一种体验,它产生于具体的情境之中,有时一种遭遇就能激发人的需要。儿童的需要更为具体情境所左右,如教学中,儿童的突发奇想和不期而遇的问题都可以促生需要——他们需要实现自己的设想或解决偶遇的问题。儿童的需要可以去发现,但不能够被事先规定。很多人在理解“教学要满足幼儿的需要”的原则时,往往根据教育目标或自己的意愿去认定或预设儿童的需要,然后再根据这些所谓的需要进行教学设计,使教学建立在儿童虚假需要的基础上,犯下了严重的逻辑错误。此外,“为了儿童的未来”也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未来是变化莫测的,“未来需要什么”是谁也不能把握的,以“未来”作为借口很容易遮蔽什么是儿童所需要的和真正关心的。
(二)幼儿园教学的知识必须是行动性的知识
儿童不理解也不相信备用知识的意义,对于儿童来说,要他掌握备用知识是很困难的,而且是不必要的。我们以往将儿童当前的主要任务看成是积累知识以备将来所需,由于知识不是现在要用(行动)的,所以,儿童体会不到目前所要学的对于自己将来生活的意义。由于儿童眼前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正在发生着的学习动机逐渐熄灭,取而代之的是疲于应付,更多的则是无奈,所以,掌握备用知识很难给予儿童发展真正需要的心理能量,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自我建构。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知识学完了就忘记了的原因。
鉴于此,幼儿园教学的知识必须是儿童自己迫切需要的知识,这种知识以行动为载体,儿童在行动中理解并建构知识。例如,儿童在给植物浇水的过程中就建构了关于植物与水的关系的知识,这比单纯告诉儿童“水如何重要”有意义得多。与通过语词来表达的陈述性知识相比,行动性的知识由于个体身心沉浸其中,是终生难忘的知识。这印证了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上的格言:“我听见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4]
(三)幼儿园教学的知识必须是经验化的知识
幼儿园教学的知识有概念化和经验化之争。概念化的知识就是客观知识、学科知识,是有特定结构的、体系化的知识。这种知识对事物的所有具体特征进行概括并抽象出根本属性,以使概念的意义完整。例如我们要让儿童掌握鱼的知识,就要包括一系列的内容,否则就不能成为概念化的知识。相对于儿童而言,概念化的知识是现成的,是早已确定好的,教学只是借助各种手段将之呈现出来,并促使其向儿童内部转化。儿童只存在如何理解知识的问题,因而它与儿童的距离是遥远的,哪怕教学手段再高明。经验化的知识不是由学科专家事先建构好的,它没有特定的结构,更没有体系,因而是松散的,它以知识碎片即经验的形式出现,让儿童自己根据需要去拾掇。经验化的知识不是现成的,它没有稳定不变的结构体系,不能以事先规定的形式出现,因为在儿童还没有和事物接触之前,很多东西根本无法预先确定。换言之,知识是通过探究和行动得来的,在儿童还没有探究与行动之前,就没有完形的知识,只有它的“碎片”。经验化的知识印证了幼儿园课程的变化性、流动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这种知识更切合儿童的需要,它能拉近知识与儿童的距离。
经验化的知识并不是将知识简单地等同于经验本身,而是儿童基于经验对事物不断加深理解与解释,也就是儿童对知识的自我建构。例如,儿童起先对“人群”的理解是五花八门的(基于经验),但都有疑问并发现了自己的认知冲突,然后通过考察、展示等行动使自己的理解更丰富而深入。”
四、儿童与知识的分离与教学危机
儿童与知识原本就是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不知从何时起,儿童对知识变得漫不经心,他们不再那么虔诚,当他们将知识学习当成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时,他们开始厌学了。儿童与知识之间的和谐关系也随之破灭。许多人将此归因于儿童贪玩与自制力缺乏,在笔者看来,这些固然是影响因素,但教学中将儿童与知识分离的做法却是最根本而且致命的主因,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学的危机。
(一)功利性的教学目的使教学中没有儿童,使知识对于儿童的意义走向消解
当前,有些幼儿园教学功利性强于教育性。他们的教学主要是为了显耀成绩,提高名气,甚至是为了迎合家长,以提高经济效益。他们可能什么都考虑了,惟独不考虑儿童。这样的教学便没有了儿童。例如,在儿童不知七星瓢虫为何物,也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我们画这个东西的情况下,教师就在一次课堂教学中让儿童“掌握”了七星瓢虫的画法,教师自始至终在示范,儿童则完全模仿。教师自鸣得意:这就是效果,家长还就认这个!只强调绘画技能技巧的训练与灌输,这还是儿童的绘画吗?显然不是,因为儿童绘画反映的是儿童的认识、情感与兴趣以及他们独有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的。
儿童绘画教学居然看不到儿童的需要、情趣和个性,其目的的功利性也就昭然若揭。功利性的教学目的使儿童觉得知识是教师和家长所需要的而非自己所需要的。于是,当儿童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跟教师走时,儿童对知识开始失去好奇,知识不再是他迫不及待地要去探究的东西。当儿童原来那种内在的探究动机消逝了,知识就不能提供儿童发展所需的能量,它对于儿童个人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二)将知识看成是与儿童个体无关的东西,割裂了儿童与知识的情感联系
幼儿园教学内容的学科取向基本上抛弃了一切与儿童有关的东西:个人经验、意愿、需要、情感及关心的态度等。例如,某教师发给每组幼儿大致相同的材料,然后提问“大蒜头能不能立起来”,请幼儿自由探索,接下来,要求小朋友借助橡皮泥、牙签等材料让不能站立的大蒜头立起来。教师边巡视边询问小朋友用到了什么办法和材料。尽管幼儿很配合教师,尽管场面热闹而且有条不紊,但是,幼儿真的需要了解并关心“大蒜头能不能立起来”的事情吗?类似这般的教学有意义吗?就算是其中包含了“平衡”这一学科知识在内?由此推之,对于只要知识结果不要儿童对知识的积极情感和态度的教学,儿童不能发自内心地学,尽管教师教了大量的知识,除了“走走过场”之外,还能给儿童什么呢?
当教学使知识与儿童无关时,不仅知识淡出了儿童的视线,而且儿童感受不到知识对于自己的意义,也就不会有真正的疑问和思考了。儿童所能做的,要么认真听话,混过上课的时间,要么游离于教学之外,这时,教师自然免不了搬出常规来压了。要知道,常规总是针对那些不能投入的孩子的。
(三)教师对知识的严格控制使教学拒绝除知识外的一切可能,进而将儿童排除在知识之外
既然认为知识与儿童无关,自然地,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很少真正地去考虑儿童。加上教师的社会地位,使教师在知识控制上拥有绝对的权威,教师掌握着知识选择与分配的大权。典型的表现是:教师先人为主地安排一切,控制整个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早已是确定好的,“教什么”“学什么”都是教师的事情,由教师说了算。然而,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往往与儿童眼前最关心的事情和需要学的内容之间相差甚远,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这种集中统一安排、学习步调一致的教学与儿童的个性与鲜活的生命极不协调,有时甚至格格不入。难怪当出现幼儿的学习兴奋点与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和步骤不一致时,教师往往从“圆满”完成计划的角度出发,将幼儿真正的学习需要抛之脑后,置幼儿的学习动机与热情而不顾。教师的知识控制剥夺了儿童的学习主体地位,将儿童置于完全受支配的境地,极大地削弱了知识的亲和力。儿童难以发自内心地从事各种活动,他们逐渐明白:“知识只不过是成人的游戏罢了,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顺从你们,做个样子给你们看,这不正是你们所需要的吗?”儿童对这种“高高在上”的知识逐渐敬而远之。
(四)教学过程的简约性将儿童原本生动的求知过程枯燥化、机械化,使儿童失去探究与思考的能力
许多教学都是在缺乏材料、没有探究行动甚至不需要儿童离开座位一下的口耳相传中完成的。教学过程以一种不变的机械程式日复一日,味同嚼蜡。这种教学的最大优势是能大量传授知识而节约时间和物力,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教师要把知识讲得让儿童听懂(多用儿童化语言)外,还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就是要努力使儿童相信,教师说的、书上写的都是绝对正确的,不需要有任何怀疑。所以,对于儿童来说,只存在接受“是什么”而不存在思考“为什么”及“如何可能”的问题,也就不需要动脑筋了。
案例:文学欣赏活动:秋天的雨(散文)
原文片段如下:
秋天的雨,嘀嗒嘀嗒地唱着歌。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你还没有留意,秋天的门,就悄悄地打开了。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她把黄色给了银杏,黄黄的树叶扇哪扇哪,像一把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火热;她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飘呀飘,像一枚枚邮票,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呢,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教学片段如下:
教师: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有一盆五彩缤纷的颜料?
幼儿A:雨下到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就变颜色。(不得不佩服幼儿A的领会力。不知他是照文回答,还是就相信这一点。再说,任何地方都是这样吗?)
幼儿B:秋天的雨落到田野上,田野变得金黄;落到枫树上,枫叶就变成红色;落到上,美丽的都开了……所以它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幼儿B去过田野吗?他心目中的田野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C:因为秋天的雨落到银杏树上、枫树上、田野上,它们都变成各种颜色,所以是五彩缤纷的。(幼儿C见过银杏树吗?这是哪里的秋天?)
教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幼儿也都回答了教师的提问,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成功!幼儿“流利”地回答教师的问题,而自己没有任何疑问,是什么都懂了?还是什么都没懂?是不愿意去或者根本没想到去弄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童连思考能力都丧失了,对这样的教学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
参考文献
[1]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273-274
[2]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dE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35~137
[3]转引自詹栋梁.JL童哲学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63
[4]粱志燊.学前教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66
[5]郑三元.幼儿园课程的本质.学前教育研究,2005,(3)
【关键词】幼儿园现有资源教学探究
从国家颁布的有关于幼儿园办学指导纲要中可以看出,幼儿园办学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合理运用教学资源开展幼儿早期教育工作,重点就在与如何利用幼儿园现有资源,通过创新利用,提高教育水平。另外,在园的幼儿群体和幼师群体,也要作为宝贵的教育资源尽心开发与利用。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会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的水平,良好的资源利用能够更加快速的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响应国家的要求培养幼儿的各项发展能力。
一、 充分发挥教师资源的作用
1. 鼓励教师提高专业素质。从幼儿园办学角度出发,通过集中学习的方式,要求教师有足够的时间了解幼儿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通过分散学习的方式鼓励教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尽管是幼儿教育也要精心准备教案和课间,对于教学成绩有突出表现的教师采取物质奖励的措施,以激励教师自身水平为主要目的,让教师主动寻求自主发展。
2. "请进来与走出去"。幼儿园办学的实际情况,要求幼儿教育理论需要实时更新,"闭门造车"是万万不可取的。结合幼儿教学的教研活动,进行一系列的理论知识培训活动,及时吸取全国各地优秀的办学经验,邀请资深教育专家等进行专题讲座,是所谓"请进来"。及时吸收教学精华,帮助办学教师资源质量的不断提高,也在吸收过程中及时找出自己办学不足之处,寻求改进。
3. 基于内部的相互学习。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可以在幼儿园中开展多样化的观摩学习活动,挑选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上示范课,让教师们观摩学习,在交流讨论环节中也能发现更多问题,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一课多研的学习模式,在确定教学主题的前提下,要求教师根据主题设计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方案,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与研究,在大家针对性的讨论过程中,提出更多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教师之间相互帮助改进教学方法。再可通过学生家长的参与评课进行教学研究,家长在参加幼儿园开放日活动同时,参与到教师课堂,开展评教活动,加深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思想的碰撞和想法的交流,也更有利于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4. 教师是教育的促进力量。教师作为幼儿园最基础的教学资源,是促进教学发展的中坚力量。理论培训和观摩活动客观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自身的主观因素也会影响到教育水平的发展。教师主观角度上的教学反思,也是推进教学进步的一股重要力量。教师秉持教学平等的态度,反思教学活动,从自我发展的角度寻找教育进步的方向,也通过教学反思尝试解决教学问题,积极从自身的角度寻求发展。
二、 重视幼儿学生的参与地位
要说幼儿园教学又一重要的教学资源,那就是参与学习的幼儿群体了。幼儿园的教学研究中,逐渐意识到幼儿园自身的隐形教学条件,是要最大限度的发展幼儿潜能,利用更多的无形资源开展教学工作。
1. 让幼儿成为教学环境的主人。为了充分利用幼儿园现有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广泛听取幼儿关于所处教学环境的想法,更加有针对性的完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与幼儿共同制定有关幼儿园发展计划,既给予每一各参与教学的幼儿以表达个然看法的机会,也保证幼儿园教育发展方向的可行性。幼儿园建设条件具备了可变性,也使得幼儿园办学现有的教学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2. 为幼儿搭建合适的发展环境。因为幼儿个体的需求不同,在充分的了解了他们的需求后,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发展条件。例如,很多学生喜欢绘画,那么就可以要求教师去掌握幼儿绘画教育技巧,开设专门的绘画课堂,用专门的教室,为学生准备充足的绘画原料,也可以利用教室的墙体做学生作品展览,满足学生绘画和展示的各项要求。与此同时,可以利用学生作品墙进行学生的益智教育,选择较好的作品,开发学生的认知意识。学生在绘画时的创造能力,也能启发到其他学生,比如学生认为恐龙是怎样的,通过自己的画笔表现了出来,其他学生就可以通过这个学生所画的恐龙展开自己的想象,从而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认知力。
3. "物尽其用"活用教学资源。上文讲到了利用学生的绘画作品启发学生创造力和认知力,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活用教学资源的例子。另外,还可以采用建立多功能教室的方法,活用教学资源。多功能教室可能是一个以小舞台为主的独立教室,搭配多种教学设备,如钢琴,手工制作的必需品,橡皮泥等,利用不同的资源,开展不同的活动。使用钢琴,利用小舞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歌喉,或者给孩子们排个小舞蹈,在不同班级间展示表演,一方面锻炼了学生音乐和舞蹈的才能,也为其他班级的孩子做了榜样,启发看表演的学生也参与到音乐和舞蹈的学习中。橡皮泥手工课,也可以在这里开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捏出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完成后在小舞台上展示,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足够的自信,一举多得。当然,教学资源活用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大带小"模式,让年龄稍大的学生带领年龄稍小的学生制作手工或者绘画,锻炼学生责任感;或者利用学生的作评作为教具,学生制作的动物数字卡片,完全可以利用在数学课上,技能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也让学生的作评得到充分的认可。
三、 结语
幼儿园的现有教学资源其实很丰富,只不过有些是隐形资源没有被意识到。"教师-学生-资源活用"为基础的教学资源发展利用理论,就是要认识到现有教学资源的有效性,发展教师能力,提供更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充分沟通,更加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资源分配;资源活用将更多被忽略的资源作为教学内容放到课堂中来。总之,幼儿园现有的教学资源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去开发,教育工作的开展也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芳.幼儿园合作教学刍探[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10)
[2]赵秋华.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4)
一、教师应该耐心倾听,了解孩子心里想什么
幼儿教师对儿童的倾听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价值的尊重与接纳。幼儿有一百种语言,可以使用一百种不同方式表达出他们对于事物的态度,假如教室文化允许的话,他们可以用一百种不同的象征符号来表达,那么,教师关注幼儿的最好方式就是倾听,敞开心扉倾听幼儿的心声,让倾听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习惯。
教师需了解孩子的心理规律――感悟儿童心理。但是,教师施行过于严格的常规教育,会常常使活泼好动且需要自由成长空间的幼儿感到压抑与烦闷。孩子并不是只懂撒娇玩闹的小人儿,他也有自己的心理世界。教师应认真有效地倾听――走进儿童心里。在幼儿园里,很多教师重视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却往往忽视了自身倾听习惯的养成。倾听是一把钥匙,一把打开幼儿心扉的钥匙。每个幼儿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让我们用这把钥匙更好地沟通师幼间的情感,让彼此的心更融洽、更贴近。
二、教师应该善于观察,感受孩子心里要什么
教师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教师的角色是多样化的,是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更是伙伴与向导。教师的眼里要容纳孩子的一举一动,要成为一名“研究者”,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行为意向,从而提高指导的有效性。观察孩子不仅需要敏感的眼睛和耳朵,还需要敏感的心灵,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和孩子零距离接触。
三、教师要学会欣赏,知道孩子想要什么
事实上,我们对幼儿的期望必须具有弹性且多变,我们也必须和孩童一样,能感受惊奇和欢乐。教师应以欣赏、发展的目光看待幼儿,并协助他们解释自己的看法。站在旁边等一会儿,留出学习的空间,仔细地观察幼儿在做什么,然后,假如你也能透彻了解,你的教法也许与从前大不相同。时代在变,幼儿园教学方法也随之进步,单一的模式,不能进行套用,需要不断演变,不断进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不断反省自己,不断改变自己,放大每一个孩子的优点发挥每一个孩子的长处,支持孩子的努力,鼓励孩子的自信,不断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平等地和孩子们做朋友,他们才会真正信任你、喜欢你,让你成为他们的引路人。
在引导幼儿中,我们不仅要学会倾听孩子,我们更要与孩子们共同成长,首先要表现在幼儿园教学中。幼儿园的孩子思维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存在不同的特征。小班以具体形象为主;中班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大班的孩子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如何把握各年龄阶段思维的特征并以游戏幼儿园活动贯穿始终成为数学幼儿园活动的重点。优秀的幼儿园教学、幼儿园活动并不在于准备材料的多少、丰富与否,而在于能以最少的教具自始至终调动孩子极大的兴趣。需要孩子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老师的一句关键话,可以使孩子们尽情发挥想象力,思维得到了更大的拓展。在以后设计幼儿园活动时,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孩子能够学习那些知识点,能不能看到孩子的学习水平、学习过程、学习特点。对于每节幼儿园活动及时地给予反思。
阅读是生命中重要的一环,阅读是一种兴趣,需要激发;阅读是一种状态,需要保持;阅读是一种习惯,需要培养;阅读是一种生活,需要滋润。海克曼认为对儿童时期进行人力投资,将对他成年后的就业能力产生重要影响。针对儿童提出阅读的审美、娱乐、认识和教育四大功能以及阅读的爱、自然、顽童和成长的四大母体。
我们知道,大自然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天堂,孩子的天性属于自然,天真烂漫,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外出幼儿园活动为塑造灵动与丰满的心灵创造了机会。一幅幅生动的照片、一段段有趣的幼儿园视频让我们意识到每一次外出,孩子更能读懂大自然、老师更能读懂孩子。
微课是在微时代环境中应运而生的一种5-10分钟的微教学活动,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信息化教学精心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化解某个知识难点或展示重点教学环节,从而有效调动学习者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下面以一节大班的科学活动《好玩的影子》为例,剖析一下微课是如何在幼儿园的科学探索活动中实现小转身的。
一、教学准备小转身,教学目标更明确
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设计和组织的专门活动,而教学准备是教学过程完整顺利执行的有效保证。它包括教学目的准备、幼儿情况准备、教学材料的准备、教学心理的准备、教学过程的准备及教学评价的准备六大方面。
大班科学活动《好玩的影子》是一节倡导幼儿在探索与实践中发现光与影秘密的操作实验活动,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可操作起来,教师要做大量的教学准备工作,如:幼儿要有户外阳光下踩影子的经验,提供幼儿现场进行操作的操作材料:透光幕布、短焦投影机、长焦投影机,提供距活动教室不远的一间暗房,用于进行课堂教学前的光影探索实验……还需要其他老师配合关灯、开灯,调节活动室光线强弱,教学效果达到了,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微课的及时出现,精简了繁琐的教学准备项目,除了幼儿操作材料是必备的物件,其余均可让微课视频《好玩的影子》来代替,老师精心布置实验场景的目的在于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微课活动仅5分钟的视频同样激发出了孩子们主动参与的热情。声图并茂的形式,形象直观的视频动画感受,既让观者明晰了光影的原理,又帮助教师实现了教学活动目标,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教学设计小转身,游戏主题显特色
科学活动的教学设计不外乎观察、比较、探索、实践等环节,可引导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去带着问题观察、比较、分析并得出结论这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没有老师的一番事先精心策划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幼儿的思维、感知能力的发展是受年龄和心理特征的影响的。如:老师课前要带领幼儿进入暗房操作,预先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为下一步在课堂上探究光是直线传播的做铺垫;接着,教师请幼儿运用手电筒为手里的小兔头像变出影子来,同时老师还要为幼儿变魔术,以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投放出来的小兔头像影子和老师的小兔头像影子的不同之处,从而理解光学的透光原理。教学设计中,场地上的透光幕布、投影机布线等设备占据了孩子们的活动空间,教师的引导也浪费了不少孩子们自主探究的时间。
微课的出现,把不能变成可能。以往的一些教学设计,完全可以被5分钟的微视频取代,老师在活动前设置了一个引导幼儿观赏微视频的游戏场景,孩子们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就会跟着微视频上语音的提示和引导,进入主动探究的角色中,如:播放的微视频中首先是带领幼儿复习巩固了影子的产生的场景,接着通过一系列动画引导,带领幼儿参与光的穿透原理小实验,探究如何使小兔头像的影子上出现眼睛;当视频中出现为小兔画眼睛、粘贴眼睛及用剪刀剪出眼睛等方法时,幼儿已经在主动拿起老师适时提供的操作材料,开始实践和探究如何用最短的时间让小兔头像的影子出现。仅5分钟的小视频,就解决了如何引导幼儿主动参与、主动发现的问题,为孩子们赢得了下一步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三、学用结合小转身,家园共育同创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微课有效促进了幼儿园的家园共育工作。微信作为微时代的传播工具因其便捷、实时而为大众所接受,幼儿园的微信公众平台不仅可以一周食谱、天使宝宝名单、一周活动重点,同样也可以给家长微课视频。点击幼儿园微信号,幼儿园的微课视频尽收眼底,家长既可以了解到幼儿园正在进行的教学内容,及时给孩子进行复习巩固;也可以弥补幼儿因请事假或病假而耽误的集体学习机会。当家长与孩子共同观赏手机上微视频,进行亲子操作练习时,家庭教育的正确引导也得到了增强;幼儿与家长在微课视频引导下共同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既发展了情商与智商,又提高了自信,家园共育工作也会因此上升一个新台阶。
四、教学反思小转身,微课产生大效应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不仅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还激发出幼儿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积极性,让老师们的课堂效果真正实现了事半功倍。
每一节成功的教学活动过后,教师们反思教学的主题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与课前设想的是否相符合,如何改进等等,而微课为老师们带来的却是课前的反思,如:观察幼儿观摩微课视频的反应与规律,提前设置随机教学预案,及时改进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更趋完美。微课科学活动《好玩的影子》两次出现在教学准备及教学活动过程中,第一次的播放是在一个游戏场景中,孩子们情不自禁跟着视频进行操作小实验,获得光与影的初步体验;而当孩子们带着问题,进入到老师预先架设好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另一个高度的光影探索之时,微课视频的再次播放,会把幼儿的思路引领至什么领域呢?再次播放的时机放在什么地方最为适宜?因为有了第一次的微课播放,教师们的教学提前反思成为可能,为整个教学活动激发更大的效应。
微课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仅是一种尝试,但它却真真切切为老师教学方式、幼儿学习方式、家园配合方式的提升提供了较大的帮助:老师们运用微视频,省却了繁琐的课前准备,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也提升了自己的信息化水平;孩子们看到的微视频不仅好看有趣,更有动手操作的小实践让自己主动接受挑战; 家长们从微视频上不仅了解了教师引导幼儿认知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更深刻认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