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育人为本论文

育人为本论文

时间:2023-03-24 15:40: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育人为本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育人为本论文

第1篇

人力资源管理是发展电力企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进新,赋予了党的组织工作新的内涵。在新形势下做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能推进和谐电网建设,而且对电力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企业管理的精细化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问题。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管理方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目前,在大多数电力企业的人事机构中各部门各司其职、协调不顺、数据共享难以实现,而且往往一人多职,很多工作管不顺、管不细,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佳效果。

2、人力资源规划问题。电力企业目前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缺乏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中长期计划,对人力资源的获取、配置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现状和生产发展的实际需要,没有做到人事相宜。人事配置手段较弱,形不成合理流动的优化配置机制。

3、不重视员工后续努力。一些管理者对职工后续努力不够重视,职工接受培训后回到自己的岗位,被繁多的具体任务和短期的任务目标压得透不过气来,培训中所学的东西不能运用,或者仅仅是部分而非系统的实施。

4、从人力资源的各个环节来看,也存在许多不足。在“招人”的环节,管理者大多没有基于组织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和清晰的工作分析,没有基于组织性质的人才素质模型和选拔选聘程序,忽视价值观和理念上与组织的认同,特别是在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引进过程中,这些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在“用人”环节,受传统影响,大多工作均沿用已有的管理规范,忽视对知识型员工绩效评价、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工作的深入研究;在“留人”环节,薪酬水平与员工价值相比严重偏低是电力企业面临的严重问题,大多管理者倾向于物质激励,忽视文化建设和员工对人际柔性管理、参与式管理的需求,致使员工忠诚度低、归属感差。

5、绩效考评实践困难重重,甚至成为单位运作与发展的瓶颈之一。绩效考评属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基础,电力企业绩效考评对于单位人员观念改变,提升单位对于环境的应变能力,更好地履行职能意义深远。但是,电力企业具有职位工作差别大、非常规性任务多、工作成绩难以量化等特点。电力企业绩效考评存在以下问题:①绩效考评指标简单粗放。考评指标与被考评者职务工作的关联性不强、考评指标权重设置不合理、考评指标操作性不强、指标内涵不明晰或缺乏具体化的考评标准、方法;②绩效考评方法主观性强。由于企业内部目标管理基础不健全,指标评价标准过于简单,评价过程不够规范,使得考评过程很难执行,考评结果主观随意性大成为必然;③绩效考评主体民主而不科学。考评过程民主性较强,但与被考评者职位工作关联度不高的个体参加考评,评价结果可信度不高;④绩效考评缺乏有效激励机制做支撑。受单位薪酬管理体制影响,与考评结果挂钩的奖金与薪酬量非常有限,不足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电网建设,确保安全生产,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紧紧抓住选人、用人、育人、留人四个环节,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工作领域,努力造就一支责任心强,有技术、有效率、有活力的专业管理、技术人员队伍和政治、业务素质较高的职工队伍。

1、把好选人关:科学发展观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以人为本”,电力企业必须根据各部门的生产情况确定人力资源需求,确定人力资源长远规划,尽可能做到专业对口,优化人力资源配量。要特别注重引进、吸收、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

2、把好用人关:必须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际、群众公认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不拘一格、量才使用,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当前,要将能否确保现实安全和职工队伍稳定作为检验其工作能力的“试金石”,并通过严格考核确定其任职。对政绩突出的青年优秀人才要重点培养,同时要注意消除用人上的“关系网”和论资排辈的弊端。超级秘书网

3、把好育人关: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伴随的将是整个电力企业综合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保证电力企业的发展后劲。电力企业必须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两种方式来充实和完善企业自身。由于培训是素质弹性的调节器,因此电力企业的高层领导在制定企业战略规划的同时,要始终把对员工的培训放在首要位置,从而为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培训结束后,人力资源部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评估机制和人才提拔制度。

第2篇

【关键词】探究式 小学课堂 数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以做题来增加对公式、理论的记忆,但这样的数学教学方法往往使得学生对数学存在厌烦感、恐惧感,因此对数学不会存在很大的兴趣。新课改后,课堂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探究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开始自主探究呢?怎样才能建立一个探究式小学数学课堂呢?本论文结合实践,有一下几点建议:

一、课前问题引导

在教学方法中有一个提问式教学法,就是说在引入一个理论或者是课题之前,前提出以此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中慢慢的了解教学内容,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开课之前卸下对数学的厌恶心理和防备心理,在教师的一个个看似无关实则有很大联系的问题中慢慢的提起探究的兴趣,从而慢慢的对课堂上面的知识感兴趣,从而开始学习。经过实际的操作发现,这样的问题引导可以让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更高,学生打破了传统课堂上的地位模式,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一个引导者,这样的课堂学生对知识点的探究兴趣会非常高,对知识的掌握也会非常的好。

比如说学习比例分配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森林大会上要对收获的蔬菜进行分配,山羊家族一共有26只,兔子家族家族一共有35只,可是蔬菜只有38个,那么应该怎么分才可以呢?”童话小孩子一般都喜欢,这样的故事更加有亲近感,让学生更加有兴趣去探究。

二、小组合作讨论

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要有意识的开展一些探究数学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这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合作、互相学习,以独立探究的知识为基础来进行合作探究,同时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谁找出的解决方法最好,从而形成一个积极的、竞争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加的有兴趣去进行探究学习。

如在学法运算时,480÷40,数字都比较大,学生会在第一时间反应不过来,因此可以以小组谈论出最简单、最快速的方法进行运算,有的会说先去掉“0”,然后就是48÷4=12,有的会说是480÷8÷5=12,这样学生多思维的进行探究,不仅可以掌握更多的运算方法,同时还可以让其形成探究多种方法的习惯。

三、选择适合探究的教学内容

一般适合进行探究的数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点:直观性强的数学知识,这类知识主要包括有简单的统计学,同时还包括有对几何知识的认识,这样的知识内容比较适合小学生进行探究,让其在可以在探究后的结论与实际进行一个直观的对比,从而加深印象;迁移性强的数学知识,就是新的数学知识与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有很大的联系性,比如说小数的加减乘除的运算,加上小数点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比较懵,因此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和整数的加减乘除联系在一起进行学习,运用以前的知识来学习现在的知识,使得学生可以有个探究的基础,不会出现盲目性,这样更加有积极性,同时还能让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学习方法相似的数学知识,几何中很多体积、表面积的推导方法都差不多,这样在学习了一个体积和表面积的推导后就可以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究其它类似的几何的体积和表面积的推导,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探究等方法积极的去推导,让其更加有成就感与参与感。

四、鼓励式教学

探究本身就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都是对的,因此教师要想建立一个积极的、有效的探究式小学数学课堂就应该多用表扬,少用批评,这样学生可以在鼓励中得到成长。小学生的自尊心都比较的强,同时意志力也薄弱,过分的否定会让其产生反感和厌恶的情绪,从而对数学产生畏惧,这是不利于小学生的数学教学的,因此在探究式的课堂中,教师要多用鼓励的话语,鼓励学生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学习,也鼓励学生在遇到困难后勇敢的面对困难,这样的课堂才是积极的、活跃的、充满生命力的。

结语

新课标要求教学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要着重锻炼学生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教学生刻板的知识内容。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灵动性非常强的学科,其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很大,掌握好学习方法比掌握数学知识重要得多。探究式教学培养的就是学生的能力,其所包含的合作意识、自主学习意识、知识迁移性意识、积极乐观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都非常的重要,因此数学课堂以探究式课堂的形式展开是非常适合的。素质教育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要实现素质教育还得从教室的观念着手,要想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探究式小学数学课堂还得数学教师敢于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这样探究式小学数学课堂才会真正的实施起来。

参考文献:

[1]余根建.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01).

[2]李佳富.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几点实践[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02).

[3]林李晓.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转向[J].教书育人,2009(26).

第3篇

下午好,老师们!

我的名字是班上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

我的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此,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向所有不遗余力参加我论文答辩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有机会听我三年半的老师表示诚挚的敬意。

接下来,我将向教师们报告本论文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并敦促教师对指导进行批评。

博士论文防守开放两项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

我是三年级法律一班的学生——刘老大。我的学号是*****。

很荣幸能站在舞台上回答我的毕业论文。我希望用这个答复成功地结束我四年的大学生活。

我的论文题目是“中国民事诉讼时效限制的利弊分析”。

博士论文答辩开场白

各位老师好!

首先,我来自统计学的第一班。

其次,我写的论文是关于医疗贷款的市场研究报告。

选题和实证研究的数据来源于我去年的暑期实习。

公司要求我负责两个项目的研究,我选择其中一个作为毕业论文的方向,数据申请得到了老板的批准。

第三,本文的主要框架是进行文献综述,然后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拿出结果并提出建议。

接下来,我将分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范文二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的名字是XXX,我是XX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XXX”。我的论文是在XX导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此,我想对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我要向所有老师们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我已经感恩了三年半。有机会听取教义的教师表达了他们真诚的敬意。

接下来,我将向所有老师报告本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并敦促他们批评和指导。>>>更多博士毕业论文

主席(译文):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在你们来看比赛之前,首先我要宣布一下比赛场地的纪律和规则:

I.提交阶段:我们提倡即兴提交,并且有必要引用经典。在演讲阶段,双方提出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个论点。首先,双方一一辩论,然后双方争辩说,两个论点和三个论点在补充党的观点的同时驳斥了对方的观点。顺序是右侧,另一侧,另一侧,第二侧,第二侧,第三侧,第三侧。每人的时间是3分钟。

2。自由辩论阶段:双方各5分钟。演讲是由利弊交替自由进行的。演讲者坐在讲演结束时,另一个发言。另一位发言人必须立即讲话。如果有间隙,累积时间将照常进行。对同一方的陈述顺序没有限制。如果一方当事人用完了时间,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继续发言,也可以要求主席不要发言。在自由辩论阶段,我们主张积极对抗,回避一方对重要问题的两项以上推论,仍然纠缠对方已明确回答的问题。应适当扣除。

三、结辩陈词阶段:时间是3分钟,由双方四辩进行结辩陈词。也就是辩论双方针对辩论赛整体态势进行总结陈词,对于脱离实际、背诵事先准备的稿件者,适当扣分。

花儿盛开,春夏秋冬,时光日新月异,岁月如歌般悄然离去,工作已经十多年了,我现在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班主任和六年级班长工作。XX区语言中心小组成员。学校的骨干教师。国家、市和地区规划项目学校研究小组成员。

多年来,在学校领导的帮助下,在老师的支持下,几次努力,我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赞扬。二十一年被评为区级高级教师,XX被评为二十二年地区一级优秀中队参赞,参加国家十五重点项目研究被评为区高级科研个人XX年荣获区级优秀班主任称号。

一是加强修养,注重道德

作为人民的老师,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注重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认真学习党的xx大xxxx的重要思想,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思想意识,用它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尊重,与时俱进,做老师,热爱学生,关注学生心中的象征意义,用言行感染学生,以身作则,树立良好形象。学生中的老师。同事们可以谦虚地要求老师学习,小组的老师们互相帮助,顺利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2。求实创新,追求卓越

在教育工作中,我不放松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微妙的环节,以人为本,教他们做人,教他们自信、乐观、团结、进取。我鼓励孩子们不断的进步,打开爱的学生的心,无意中,我会在他们的书中添加一个红枫叶,在他们玩耍的时候拍摄他们笑脸的照片,给那些在学业上有进步的学生颁奖,把他们自己的博士帽子送给那些优秀成绩的学生,并在整洁的练习本中画一张笑脸和大拇指以示鼓励。这是爱的智慧,这是一种激发欣赏和创造的杰作,是激发、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新方法,也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在教学中,我真正上了好每节课,认真学习了教学改革的经验,深入了解了教学改革的动态和新的教学理念。主题教学情感教学的新教学立体教学诗歌教学给了我启蒙的智慧。我正在努力学习,在线观看特殊教师的观察课程,并订阅新课程改革的期刊和杂志。如果你采取营养并将新想法融入课堂实践,你将继续探索和创造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以主要情感为主线,创造一个充满激情的中文课堂作为您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教学中,我努力贯穿教学方法,教导和爱,娱乐和教育。例如,在学习了“常春藤的肉”之后,我看着常春藤的茎,去学习“我家乡的杨梅”来品尝杨梅的味道,并观看“太阳”的动画片。 。传说当我听“王朝”听潮时,就像是雷声大潮的声音。我还根据不同的文字进行了歌唱,绘画,表演,戏剧,比赛,指导,模仿等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触动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走进生活,激发灵感。情绪;发挥他们的个性,放下他们的情感;打开他们的智慧,释放他们的情感。因此,学生愿意学习中文,喜欢学习中文,学习中文,并通过文本的小窗口,为广阔的中国语言世界打开视野。

在班主任的管理上,我更求实创新,力求精益求精,实践经验丰富。作为班主任,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入手,研究班主任工作专著。同时,大胆尝试将人文教育、鉴赏教育、自我教育、育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现代教育理念融入班级管理之中。在课堂上,我实施了合作小组的多岗位责任制和班级会议的板块式。诸如彩色原木类法庭等改革实验受到了教科文组织教授的赞扬。此外,我还以自己独特的才华感染了学生,带他们练习钢琴、书写书法、设计报纸、排练舞蹈、童话故事、做主持人等等。其中,学生的增长是收益的来源。

在科研方面,我积极参与国家十五规划项目和市、区、学校项目。作为学校研究小组的一员,我率先开展了心理咨询培训,增强了全班学生的自信心。只有一个以我为主题的以研究为导向的探究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新教育的魅力。

三。春秋天赐勤

春华秋实,天道奖励。努力工作,迎来了收获。回顾近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当汗水落下时,我觉得味道咸;当收获来临时,心中溢出的味道是甜的;也就是说,学生每天都在健康成长,那就是学生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并且对奖学金证书进行了一瞥,这是

第4篇

为平稳顺利实施绩效工资工作,花滩小学始终把认真做好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实施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头戏来抓。一年多来,学校以实施教师绩效工资为契机,进一步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和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规范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力推进学校均衡和谐发展,并力求在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工作方面为全县农村小学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对此,学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一定实效。

一、强化考核领导、完善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绩效考核工作领导,学校健全了考核领导机构,成立了学校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及实施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校党、政、工和教研组长以及教师代表组成,教师代表占1/3。考核小组成员由教师推荐,学校审核,并在校内公示一周,报教育局审批。考核领导小组职责明确,分工负责,团结协作,为绩效考核工作提供组织保障。领导小组负责对教师的绩效考核的分配、发放和解释等方面的工作,确保绩效工资公平、公正地分配实施。

二、强化政策宜传、统一思想认识

为保证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自去年以来,及时认真学习传达各级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不断加强政策宣传,进一步提高和统一全校教职工思想认识。在政策宣传上,宣传到位,解释透彻,对教师不理解的作深人细致的政策宣传、解释,让政策深人人心,使教职工理解、支持,并加大学习宣传力度,严把政策宣传关,不误传,并通过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积极引导学校领导和教师转变观念,深刻认识这项改革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为实施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强化考核规范,注重考核合法

在制定、完善方案的过程中,首先由学校行政班子集体反复研究,形成初稿。其次由考核领导小组反复酝酿,逐条讨论,形成统一意见。再次将考核方案交全体教职工大会讨论,充分让每位教职工在大会上就方案发表意见,人人表态,使教职工积极参与到其中,对会上大多数人提出的合理意见进行采纳。最后将方案提交教代会审议表决,每位代表进行表决签名,并在学校公示一周后报送教育主管部门审批。为此项工作以备各级检查,学校加强了此项工作的档案管理,并完善相关手续、程序。在考核过程中学校按规定的程序,分学期(或学年)进行,采取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相结合,教职工自评与学科教研组评议、年级组评议、考核组评议相结合的形式,其具体程序为:一是教师进行个人总结和述职;二是组织民主测评或民主评议;三是学校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对教师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情况,参考民主测评和平时考核的结果提出考核等次建议意见;四是学校绩效考核小组集体研究确定教师考核等次;五是在校内公示考核结果,受理对考核结果有异议教师的复核申请;六是学校将考核工作总结和考核结果报教育局备案。同时,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对不能参与绩效考核或考核不合格等情况进行界定,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并作为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四、强化考核管理,促进和谐发展

为把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工作实施好,把好事办好,学校强化管理,稳妥推进。一是全面落实各级关于义务教育学校阶段学校绩效考核的实施文件精神,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分配原则。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案,其考核方案包括:教师工作量折算方案、教师30%奖励性绩效考核方案、班主任绩效考核办法和行政人员考核办法等。二是加强教师德、能、勤、绩等方面的考核,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和骨干教师等倾斜,对政策中的纲性规定不突破,把师德表现、承担工作量和教育教学业绩作为考核硬指标。三是考核坚持公开、公正、公平,不搞暗箱操作,将方案细则发放到每一位教师手中,在阳光下进行操作。四是在考核实施过程中全面处理学校内部不同主体之间的矛盾,对不同的岗位及履职情况进行分类客观考核,同时,坚持个人业绩考核与团队业绩考核相结合,进一步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五是坚持定量考核与定形考核相结合,以量化评价为主,质性评价为辅,并注重平时考核的记载。六是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以实施绩效为契机,通过校本的学习培训,着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增强教师责任心和事业感,激励教师进一步肩负起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让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实施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教育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合法、公平和实效等基本原则,需要平衡学校内部的利益关系,需要有一种以人为本、民主开放的考核评价文化。只有在逐步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完善和创新浅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中国武术——儒家、道家、墨家对中国武术的影响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天下: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10035874.1/,才能起到绩效工资应有的现实作用。

第5篇

新一轮的教改倡导教学方式创新,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新的起点,面对新时代、新学生、新期待,回首农村留守学生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极大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成为教育发展的瓶颈。本论文将从三个角度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从更新教育观念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对策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上日程,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明显,农村更是步伐加快。根据有关部门估算,如今我国的年流动人口已超过1.2亿,并且呈现继续增长的态势。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对此我们应该给予合理关注。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广袤的农村,留守学生占有相当的比例,并且在不断上升。由于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及生活环境,由此引发的教育、生活、心理等诸多问题日益显著。首先是监护问题堪忧。目前农村留守学生的监护基本是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隔代监护,主要是祖辈,如健在的奶奶等,以这一方式监护农村留守学生的较多,在外工作的父母对这一监护方式比较放心。另一种是由上代来监护,由父母的同一辈的亲戚,包括叔伯、姑姨等在内。因为对象不是自己的孩子,在管教当中有一定顾虑,一般不去严格管教。其次是父母关爱的缺失。父母是留守学生最好的环境,较长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由于父母关爱的缺失,会使得其在教育成长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再次是外出工作父母的一些观念行为的负面影响。虽然留守孩子家庭的沟通长期间断,然而其对孩子影响确实明显的。在外工作不容易的父母,深刻体会读书的有用,他们一直关心子女成长和学习,要求孩子不断进步,此影响是良性互动的。而不好的情况是,一些暴发户等投资者,在心里滋生了读书无用论,所以对子女无清晰要求,顺其自然,因此读书无用论的观念在农村孩子大脑中开始蔓延,严重影响其生活和学习。最后是监管缺位,学校教育管理单足难行。由于一些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较差,校风不好,加之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大部分“留守儿童”到了中学,觉得升学无望而产生厌学情绪。由于学校设施条件及老师育人思维等影响。这种现象与学习监督总体弱化有关。

二、问题分析

随着农民接连奔向城市及沿海发到省份,农村留守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也日趋严重,这将直接影响农村教育的和谐发展。家长外出工作对留守孩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应当引起社会、学校、家长等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从对以上问题的剖析可以看到,导致农村留守学生问题产生的因素很多,甚至有的较严重,这已远非个例,且此群体在扩大,这无疑对我国今后的进步是很不利的。留守孩子无论是学习、身体心理等都是需要下大力气的。孩子是未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要是没有及时采取得力办法消除其存在问题,让他们在和谐公正的环境下茁壮成长,今后的新农村建设乃至国家发展都会受到很大制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和社会是三位一体的,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步伐一致方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尤其是科学技术的不断增强,新时代媒的普及,社会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更为凸显。在一些农村学校,少数留守孩子会在课后甚至逃课去一些娱乐场所,诸多暴力、等不良东西很大程度上制约孩子的健康成长,久而久之,给社会秩序带来很多坏的结果。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策略

第6篇

一、研究背景

现代教育要求把学生的多角度全方位发展作为根本和最终培养目标,“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已是各高校统一的办学理念,在此理念的倡导下要求必须遵循学习者成长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心特点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其发展的个性和特色,强调体现个人的主动性,最终实现全面、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也应体现上述观念,充分考虑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实际情况和能力发展需要,创新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成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成人学习既是每一个成人个体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手段,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认知学理论是有关学习问题的一个基本理论体系,通过此理论分析成人学习者的特点,有助于我们在指导成人学习时能针对成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及培养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认知学习理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认知学习理论是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探索学习规律的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包括人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人类获取信息的过程是感知、注意、记忆、理解、问题解决的信息交换过程;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理解是有选择性的以及学习的质量取决于效果。当代认知心理学派十分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他们把人看成是积极的主体,是一个能对外界发生作用的投射者,当用这种见解来审视学习时,学习便被认为是人的主动的认知过程。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直接培养对象——成人学习者,其认知过程也不例外。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理论也应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别不心理过程,把学生看成信息加工的主题。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教”“学”发生了转变,由“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这些变化中都渗透着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认为“个性化学习”是理想型教育模式,要求具有自己的个性化学习风格,体现在学习者的学习方法、态度、情绪、动机、持续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偏好,因此这就要求在远程教育培养模式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类型,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更要考虑能让学习者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手段等方面充分体现个人的特色和专长,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体现学习的自我控制性。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孤立的行为,学习者与他人和外界环境共同形成一个知识团体,相互作用、相互碰撞构建产生学习效用。因此在现代远程教育活动中,由于其教学活动依据网络第三方载体,不会看见现实的学习者,不同的学习者通过学习交流平台,学习者之间的的桥梁和纽带完全依据学习交流平台,因此对学习支持服务平台的设计和开发要求更高,因此远程教育要在这种教与学的环境中,设计有效的学习目标、内容、方式等显得尤为关键。

三、认知学习理论下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根据上述认知学习理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为例,在认知学习理论下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现代远程教育主办高校应坚持“网络教育的产品是服务”理念,真正把学习者当客户,针对客户的需要提供主动的服务。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通过教学平台内集成的短信交互平台,向学生的手机发送最新的教学教务信息和课程导学短信,提醒和引导学生参加网上学习。部分课程按教学进度定期进行实时在线答疑,鼓励学生参与在线交流学习。部分教师还建立了课程QQ群,方便及时的与学生进行交流,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学生的网上学习活动是整个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和主体,由一系列学习主题构成,如’导学、在线网页课程、在线自测、课程论坛“等模块,辅导教师利用导学和论坛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这样学生既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遇到问题和困难也能实时在线寻求帮助。老师根据学生的疑问和学习进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这一网络学习组织充分体现了认知学习理论中对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二)合理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

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既有外在的需求也有内在的需要。外在的市场目标需要通过发掘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社会职能单位用人需求、学习者对自我能力提升的需求等,同时要应对政策变化及市场变化等确立目标,这体现出外部市场的时效性、专一性和多规格性的特点;内在的需求目标体现在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的设定上,根据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内在的教学目标应关注专业技能的提高、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升。在现代远程教育的人才培养中不仅有应用型、技能型和基层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也应有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培训,还有满足个人兴趣的追求以提高生活品质的各类特色教育。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在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的设定上,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和学习习惯,在专业设置上体现技能型和实用性,如土木工程专业,针对不同的学生开设了6个方向,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现在或者未来所从事的专业进行选择。同时,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从2013年起在网络教育2013春季学生中开始设置2门素质教育课程,共计2分学分,分两个学期进行。如《汽车的维护与保养》、《葡萄酒品鉴》、《家庭影院》、《羌族文化》、《音乐欣赏》等课程,此类课程在实际生活中非常有用,即丰富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也对学生在日常社交活动又一定的帮助。

(三)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打造精品课程

资源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事关学校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类型主要有多媒体课件(流媒体)、网络课件、网络课程、文字辅导材料(课程配套教材、课程学习指导书、实验指导书)、移动导学资料(短信导学资料)等组成。由多媒体课件(CD-ROM)、课程配套教材、课程学习指导书、实验指导书等几种类型的媒体构成网络教育课程学习材料包。课程资源开发团队在进行设计和开发时采取分解知识点的形式,将每一小知识点设定为最小目标单元,跳出传统教学的章节概念,这样使学习者对其需要达到的目标一目了然,同时设定目标难度系数,学习者由低到高稳步前行,学习者在完成一项项小目标后向大目标迈进,在实现小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己完成大目标的信心,这样既满足了自己的精神追求也达到了学习目的,学习效果也实现了。这样不仅激励学习者学习兴趣,对学习者学习信心的构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成就感的激励刺激下,对学习者取得的每个成绩都充分的可定与鼓励,才能不断获得新的成就。

(四)建立高效、实用的学习支持服务平台

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包括学习服务系统、学习交流系统、学习评估系统。学习服务系统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能方便快捷的接收各种教学安排和学习提示;同时根据自己培养方案提供的课程选课信息,浏览课程网页课件、导学材料、复习资料、做相应的在线自测和进入学习交流论坛,实时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下载课程教学资源:如电子教案、网络课件、课程大纲等;通过教学教务平台查看自己的所修课程的平时成绩及总评成绩等通过学校上传的教学安排和教学通知,了解学校对教学活动的最新调整,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学习与交流系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地选择学习时间,浏览网上的导学材料和作业点评,也可以点播教师的授课录像,真正地实现了“个人教室”。在“个人教室”的学习中,学生遇到各种疑难问题时,可以到学生工作室答疑论坛发帖,此贴要求老师必须做出回答,同时同学也可做出回答,同时也可就某些专题问题展开讨论。这样老师和学员、学员之间“一对多”的形式,增进了师生和学员的情感,弥补了网上学习的生硬,增强了学习效果。学习评估系统学生通过在线自测提交在线自测,成绩自动产生。此外学生还可以查看已做题库,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案。

第7篇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导游业务;学习情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9(C)-0141-01

一、情境教学法的含义及理论依据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为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而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以培养学生独立探求解决问题途径与方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而产生的。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学习者还可以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学习获得。学生作为一个自主学习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自己分析问题,寻求与学习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真正掌握信息处理能力,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二、《导游业务》课程使用情境教学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导游业务》课程使用情境教学法的必要性

1、情境教学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高职的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以下的问题:(1)学习动力不足;(2)学习兴趣不浓;(3)学习态度不端;(4)学习习惯不良。在此情况之下,采用单一的传统式教学方法肯定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采用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现代四阶段教学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境教学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传统的导游业务教学是在学科体系之下进行的理论性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理论知识的积累。而导游业务教材上的基本知识大多是显性知识的范畴,而情境教学法是在行动体系引导下进行的理论加实践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学生沟通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的培养。通过情境教学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学完导游业务课程后能达到独立带团的企业要求。

(二)《导游业务》课程使用情境教学法的可行性

1、齐齐哈尔职业学院校园旅游景区为教学提供全真的教学环境。2008年,齐市旅游局批准我院为“齐齐哈尔市教育旅游示范点”,我院教育旅游景区即是旅游管理专业的真实的实习基地,为《导游业务》课程提供了真实的教学环境。2、校办企业东亚旅行社为教学提供真实场所和实际业务。在学院“开一个专业、办一个实体、兴一份产业、创一个品牌”专业建设理念的指导下,2006年12月,旅游管理专业牵头成立了校办企业――齐齐哈尔东亚旅行社,为《导游业务》课程提供了真实的实践场所和真实业务。3、第三学期实习基地建设及市内著名旅游景区景点的利用。2003年学院开始推行第三学期至今,旅游管理专业先后与市内、省内、东北、江浙、北京、河北等地的单位签订了实习实训协议,这些单位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职业环境,通过实习,我们把课堂教学从学校直接搬进了旅行社,让旅行社的高级导游员为学生讲授最鲜活的知识、最生动的案例和现场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技能,很好满足了教学需求。

三、《导游业务》课程中学习情境的创设

《导游业务》课程通过情境教学法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所以我院旅游专业教学团队基于导游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导游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导游知识与导游技能,开发了《导游业务》课程学习的情境。

以情境一景点导游服务中的任务2齐职院教育旅游景区导游服务为例,本次教学任务依托东亚旅行社及校园教育旅游景区开展。

(一)资讯。要求学生阅读任务书获取工作目标总体印象,了解带团任务。查找资料或调查合作单位,熟悉导游在景区带领游客游览过程中的常见突发事件、共同分析解决突发事件的方法,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请老师帮助解决。

(二)决策与计划。教师提供方向,项目小组展开讨论,确定在校园景区的游览线路、各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工作开展的方法。对整个带团游览过程进行设计,确定工作步骤,拟定检查、评价标准;根据任务书中的游客类型设计相应的服务策略。

(三)实施。以校园教育旅游景区为依托,教师进行指导,通过角色扮演法,学生扮演游客和导游,导游为游客提供导游讲解,根据学生查阅的资料和对所了解的知识和技能的表现,总结、归纳导游的带团艺术。

(四)检查与评价。在导游讲解的过程中分为小组内部自评、小组间互评、教师评价。

以情境教学为手段,基于工作过程,融项目、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一体,渗透文化背景知识和导游技巧,突出真实职场情境,秉承“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职业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及导游员的综合素质。通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导游,在导游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增长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

作者简介:张凤新(1985― ),男(汉),内蒙古人,齐齐哈尔职业学院经管系老师,学士,旅游管理;张静(1981― ),女(汉),辽宁人,齐齐哈尔职业学院经管系老师,硕士,旅游管理。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情景与情境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5).

[2]龚小兵,鲁波.浅析基于情境教学与情境学习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实施[J].青年科学,2010,(03).

第8篇

【关键词】大生 思想道德教育 实效性

一、前言

思想道德教育是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首要阵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大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环境、内容与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许多滞后性的问题,以待解决。而这些滞后性问题的归根结底便是大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不高的表现。因此,如何在教书的同时,加强育人,切实提高大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已成为当前高校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对此,本论文将结合当前大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分析切实提高大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可行性对策。

二、大生思想道德教育及其现状

校是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高校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要把培养大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指高校通过各种形式对大生进行教育活动,以培养大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而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则是对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进行评价。即是通过思想道德教育,教育对象在情感、思想、道德观念方面所引起的变化,是否达到了预想的要求与目标。大时期是大生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对大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尤其重要。切实提高大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有独特意义的。首先,思想道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实现素质教育是当代深入推广教育改革的目标。素质教育要求要把生培养德、智、体、美育等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以提高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标,而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其次,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实现创新教育。当代教育是创新教育,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思想道德教育是实现创新教育的载体。此外。思想道德教育还是大生进行终身习的保证。

然而,我国高校大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状况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观念滞后,缺乏创新性教育理念。许多教师的思想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教育中,只重视对科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生的主体性与育人的重要性。在新的形势下,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德育观念,无法适应时展的要求。其次,思想道德教育重理论,轻实践。思想道德教育注重理论与形式,而忽视了实践的作用。单靠空泛理论方面的面面俱到、夸夸其谈,不联系实际情况,使大生在面对实际困难时仍然不知所措。这将导致大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变得表面化、形式化。成为一纸空谈。此外,大生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单一、内容陈旧、方法单调。内容陈旧空泛,教育手段与教育方法的单调、守旧,是思想道德教育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还需提出的是,许多高校都忽视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

三、切实提高大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有效对策

当前,在现代网络的冲击下。大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更为突出。高校要摆脱大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困境,并切实提高其教育的实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第一,创新思想观念,树立以生以为主体的德育理念。教育改革,思想先行。要提高大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首先要从教育思想上着手。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创新德育思想,树立以生为主体的德育理念。这就要求高校要尊重生的主体性,根据生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需求,唤起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生的主体能力,使生成为道德教育的主体,体现以人为本的德育思想。

第二,拓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探索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方法与途径。内容守旧,方法手段单一,是制约道德教育成效的重要原因。社会的发展也开拓了思想道德观念的新领域。因此,一方面,高校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大胆创新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除了传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科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思想道德教育与生命教育等等,都应当作为大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涵盖其中。另一方面,样要创新道德教育方法与手段。使教育形式多样化。这就要求教育者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使道德教育形象化、生动化,不断地改进道德教育的方法,并把显性道德教育方式与隐性道德教育方式相结合,切实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第三,加强思想道德理论教育与现实道德生活的联系。重理论,轻实践,是许多高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重大误区。高校要协调好道德理论与现实道德问题的实际,才可能真正培养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与行为规范。高校应当注重将道德教育理论深入到大生生活的各个层面,将二者联系起来加以教育。积极开展课外第二课堂,如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不道德行为进行讨论等,言传身教,让生在丰富的现实道德生活中真真切切地受到教育。总而言之。成功的道德教育不仅包括道德理论教育,还包括现实道德教育,只有把知、言、行相统一,才能促进生自主地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四,要加强道德教育的互动性。加强道德教育的互动性,即是耍注重道德教育体系里各个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而这种互动关系,主要包括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教育者与生之间的互动关系、生与生之间的互动关系、道德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之间的互动关系、道德教育与管理的互动关系、家庭与校、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等等。只有改变单一的灌输方式。代之以平等的原则把这些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处理好,构建一个有机结合、有机联系的道德教育系统,才能切实提高道德教育的成效。

第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校园文化是大生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教育者可以通过把道德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中,在校园文化中无形地对大生进行道德教育。积极的校园文化具有吸引力强、感染力强的特点,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大生言行,促进大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总之,高校教育者应当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于道德教育的独特作用,并利用生社团、生会等多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道德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大生融入其中,并在校园文化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第9篇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 高校后勤 问题 建议

一、非营利组织概述

按照社会结构理论,现代社会的社会组织分为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三大类型,它们分别是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主要组织形式。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而为社会公益或共益服务的独立组织。美国有位学者总结出非营利组织的六个基本特征:正规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制性、自愿性和公益性。在现实生活中,非营利组织的表现形式为学会、协会、商会、基金会、联合会等各种社会团体,以及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研究所、医院、福利院等各种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它在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权益保护、社区服务、扶贫发展及慈善救济等领域为社会公益或共益提供服务。中国大陆由于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尚没有典型的西方意义上非营利组织。一般民众所熟知的青联、妇联、残联、中国贸促会和对外友协等组织实际上都是有政府背景的半官方社会组织。这些组织从雇员到资金来源都有很深的官方背景。

近年来,许多和西方非营利组织近似的社会组织数量呈不断增多之势,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规范,这些组织在到政府部门注册时,要么选择挂靠某个政府部门,成为同青联、妇联一样的半官方组织, 要么注册成为普通的营利性公司。许多国外的跨国非营利组织在发展它们中国业务的同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很多国外非营利组织选择注册为营利性公司,还有一些干脆选择不进行注册。显然,我国非营利组织管理陷入困境。下面笔者重点以高校后勤组织为例来浅析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办法。

二、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明晰

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想要达到的效果。这种效果通常可以表现为财务效果、经济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或者四者之一,亦或者是任意一种组合效果。高校后勤组织服务的主要对象是高校的全体师生,面对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后勤财务管理既要一定程度上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追求经营效益的目标;又要服务公益,讲究社会效益。理论上,后勤应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即在保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不仅实现企业价值的不断增长,而且实现各个利益集团利益最大化”作为高校后勤的财务管理目标;但实际经营中,由于双重目标的实现路径不一致,很难进行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设计以保证实现这个目标。造成正确目标导向缺失,后勤管理人员按照传统的管理习惯和思维来进行管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乏创新意识和改革行动,致使财务管理的一些顽疾长期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整个财务管理体制运行的效果。

(二)高校后勤集团组织性质定位不清

高校后勤集团的组织性质究竟是隶属高校的事业单位还是独立的企业法人?这是目前困扰高校后勤集团财务管理人员最大的问题。从理论上讲,高校后勤集团都是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但由于高校社会化改革进程或快、或慢,加上历史的原因,高校后勤集团组织性质定位是不清楚的。主要表现在:(1)注册登记法人资格的高校后勤集团比例较低;(2)资金来源兼具非营利组织与企业方式,从资金来源看,高校后勤集团的主要经费来源一直是以学校的行政拨款为主,明显地体现了后勤集团的非企业性质。(3)高校后勤集团资产权属不明确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均成立了自己的后勤集团或者服务总公司,在与学校资产剥离过程中,后勤集团使用的资产权属的问题引发了广泛争议;(4)高校后勤集团权责利不清楚。

(三)资金控制不到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由于高校后勤在资金的运用管理方面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资金的筹措、投放以及利益的分配还停留在财务会计核算的初级阶段,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运作,难以发挥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作用,导致管理措施不得力,制度落实不到位,存在资金投向不合理,利用效率低下,甚至出现重复性投资而造成滥用资金等现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无法完全发挥财务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控制 、监督和考核作用。往往是资金审批权限不清,物资采购及验收的程序和手续不严,透明度不高,没有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采购原则;催收应收款项不及时;现金支付随意性大,缺乏严格的制度管理。

三、改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转变财务管理观念

在当前情况下,改进财务管理、促进办学资金使用效益提高的关键是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人员能否养成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继续教育,不断完善和更新专业知识,从重核算、轻管理到管理与核算并重甚至超过核算,把握好事业发展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此外,高校财务部门应致力于建设学习型组织,这对其在当代的生存和发展同样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学习型组织”以人为本、激励创新,可以帮助高校后勤财务部门在分析外部环境、校内财务实际的基础上,找出并克服创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制定相应的对策,进行不断的实践探索,使财务团队整体水平提高,积极向学习型组织迈进,以此作为强化各项财务管理能力的培育、提高办学资金使用效益和高校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明确高校后勤的定位

高校后勤组织首先是公益性的组织,后勤部应本着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和师生生活提供便利。后勤经济实体对高校校内市场的依赖性也决定了后勤的公益性。另一方面,高校后勤组织又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完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就必须要把后勤的公益性与市场经济属性的统一放在首要位置。坚持后勤两重性的辩证统一,确保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准确无误;同时相关部门要给予适当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确保后勤经济实体持续稳定发展;引导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迈进,最终实现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此外,明确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定位不容忽视。应基于财务管理作用、特征和任务,结合当前社会形势形成高校后勤特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将高校后勤财务组织定位为实行独立财务预算和决算并承担财务责任的经济实体。

(三)改革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体制

后勤财务管理的机构及其人员应合理分担职责,对高校后勤的财务实行集中核算、集中管理、授权审批的管理模式。高校后勤应精简机构,撤销部分后勤部门及其下属单位现有的财务机构。高校财务部门设置后勤财务部有利于集中核算后勤各个单位的会计业务,集中管理后勤各个单位的投资、筹资、经营、分配等财务活动,务必充分重视会计要素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对涉及现金收支和财产使用、保管、结转、处置、报废、毁损、清查的财务事项和财务行为实行学校领导、财务部门领导、后勤部门领导、后勤基层单位领导逐级授权审批的制度,明确各级领导、各级部门和单位在后勤财务管理上的职责权限,贯彻集权为主、适当分权的管理思想,彻底改变财务管理体制不合理、财权过于分散的现状。

(四)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的加快,高校后勤企业走自主创新、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道路已是必然。高校后勤企业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各种风险,既包括市场风险、经营风险,也有财务风险,并最终都会表现在财务方面。因此,高校后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建立后勤组织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实时控制,及时完整地收集、传递、分析、评价财务信息,使经营及财务活动始终处于受控状念,形成良好的动态循环,将企业的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接受水平。

四、结束语

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当前不够完善,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明晰,高校后勤集团组织性质定位不清和资金控制不到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等。这就需要相关各方共同努力,推动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体制的优化。 同时,高校后勤组织创新势在必行。应当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后勤改革,持开拓创新,促进后勤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更要抓好校园后勤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做到以文化的言行影响人,以文明的管理教育人,以先进的后勤文化理念感染人,让师生感到校园文化充满温馨和关怀。

参考文献:

[1]桂裕清.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国有资产管理[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2]胡庆明,丁时勇.健全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有效组织财务工作[J].事业会计,2000(1)

第10篇

[关键词]英语(文秘)专升本;校本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5-0173-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5-083 [本刊网址]http://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源自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西方国家,该理念即为针对国家统一指定的课程的弊端,以学校层面开发课程,实现课程决策的民主化。将课程决策的所有权下移到学校,实现课程非集权制,赋予学校决策自,从而引发了新一轮改革。

随着我国新一轮教育课程的改革,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需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作为高校中的“重头戏”英语教学,其改革已成为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笔者认为无论是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还是英语专业的专业课程,均应当借鉴校本课程的理论和方法,从本校实际出发,这既包括学校生源、学校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学生需求等方面,积极思考探索适合本校的课程改革方案,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的英语课程。

与其他理论性课程不同,英语课程有其特殊性,开发构建校本课程开发既要考虑学习对象的语言实际水平和能力,还要兼顾专业与实际行业需求的对接,寻求语言综合能力、实际应用能力、行业需求三者的平衡点。本论文以英语(文秘)专升本为例,阐述对该专业构建校本课程的几点思考,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尝试构建实现三者平衡的校本课程体系。

一、英语(文秘)专升本教学现状

英语(文秘)专升本是在语言(英语)类课程和文秘(秘书学)类课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综合性专业,具有交叉性和复合性的学科特点。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社会需要既具英语应用能力,又有文秘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由于国家课程是一个纲领性文件,不能密切契合不同地区、不同个体、不同岗位的具体需求和变化,那么怎样构建课程体系,使得英语类课程与文秘类课程有效结合,实现学生知识体系的整体化,以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则需要探究开设符合学生现状、满足人才需求的校本课程。

(1)在课程设置上,英语+文秘的复合型特色在英语技能课程的设置上比较凸显,但在文秘课程的设置上重视程度不够。实际上学生希望我们不仅重视他们理论知识的综合学习,而且还注重培养英语语言技能在文秘环境中运用的能力。

(2)现代社会对英语(文秘)毕业生的要求,已不仅仅限于对于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转向对于文秘知识和英语运用能力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扩充文秘知识,熟悉掌文秘实务就成为提高学生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

(3)学生的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践能力,因此,应着重加强对文秘实用技能的培养,重点应在实用上。

(4)听说能力,英语(文秘)专升本毕业生希望在外企工作,与外国人打交道是不可避免的。准确,及时的明白对方的意思以及清楚的表达己方观点尤为重要,外贸公司在录用人才时第一关便是考察听说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不仅要熟悉文化间的差异,还要有良好的交流能力,二者不可缺其一。

二、英语专升本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一)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

本着“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的首要任务就是满足学生的现实发展需要。由于学生现有的语言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可以符合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知识基础,而且可以尊重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满足个体需求,满足学生对语言、专业和职业素养等三方面的诉求。

(二)满足“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的教育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或基层从事技术应用工作的人才。作为一个纲领性文件,国家课程不能密切契合不同地区、不同个体、不同岗位的具体需求和变化。按照人才市场的岗位需求和人才定位,英语(文秘)专升本学生应该具备以下素质:(1)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良好的英语能力,适用于对外交流、教育、研究等;(2)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必备职业能力(3)既懂文秘知识,又能用英语直接进行并处理涉外经贸业务。因而,英语(文秘)专升本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必须要建立在岗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深入行业第一线,根据行业需求、岗位职责等对英语知识能力的要求、英语应用能力的需求以及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内容,与行业单位、专业教师通力合作,优化整合课程资源,着力开发实践性强、实用性强、行业切合度紧的校本课程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三)满足专业教师业务发展的需求

开发校本课程促使教师从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转向积极的课程开发者、策划者、实施者和评价者。这一过程大大地促进了教师从单纯的课堂教学转向对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未来成长的关注,积极主动地调整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编写实用性强、内容新的教材。此过程激发教师不断学习掌握本专业最新的发展动态,更新学科与专业知识,领悟职业教育教育理念与课程知识,反思提升教育教学技能,实现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的一体化,最终提高教师教研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素养。

(四)形成和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开发校本课程强调立足实际,即学生的现实需求和能力、学校人才培养的现实、社会需求的现实,因此其最能突出学校根据自身需求和现状,依托自身资源,主动展开规划,形成自己的课程特色,突出学校的优势,明确办学理念。吸收了从事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便于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质量的零切合,为实现学校的特色人才培养提供了可能。

三、英语(文秘)升本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开发的目的

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定位为导向,因此,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定位是构建课程体系的前提。针对学生、社会和学校的需求进行分析,结合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际,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针对不同需求细化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学校的人才定位,学生的现实需求,将英语学习的语言交流能力、就业从业能力和文化素养能力三者有机集合起来,在课程设计上充分体现三者的有机统一。

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要变单一教学目标为多元化教学目标。根据学分制和分层次、分类别组织教学的思想,进行英语教学目标的调整,其特点为:①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②强调语言和文化素质教育的结合;③强调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结合;④强调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结合;⑤强调英语类课程与文秘类课程的结合且重心向文秘类课程倾斜,形成了多种形式的课程组合,其教学和学习目的也呈现多元化趋势,最大程度满足了学生英语学习个性化的需求。

(二)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针对“英语”与“文秘”这两个不同的知识、能力领域,课程设置的结构必然会影响该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其合理性。二者的简单的叠加复合,则存在着毕业生“英语不熟、文秘不精”的危险,不仅形不成复合型人才的优势,而且从英语、文秘两个角度都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课程设置应当采取模块化教学,共分三大模块:英语类课程、文秘类课程和综合技能类课程。课程设置从培养学生基本语言技能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及综合素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掌握基本语言技能的前提下进入第二模块文秘类课程,这类课程主要增强学生的文秘理论基础知识,提高文秘实践能力。综合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速录能力等办公能力。课程体系的设置体现了以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

(三)课程开发的评价方式

随着国外课程开发的校本转向,课程评价关注的中心从以往的应试评价转向课堂活动和日常学习能力的考查,根据不同课程目标,制定不同的评价体系,采用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的多样化评价方式,并注重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与完善。(1)适量增加主观题的考核比重;(2)完善命题方式与评价方法,考试应按教学大纲要求,根据各年级实际水平,由任课教师共同命题;(3)提升教学评价体系,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课程目标至关重要。一次测试结束后,教师应全面了解试卷的质量,试题出的过难或过易都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也就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编写

第11篇

[关键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以往主要是依托直接和灌输式的传统显性方式进行。但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网络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变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因循守旧的传统方法,“填鸭式”的硬性教育已不再适应了新形势的变化,而潜移默化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却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如佳木斯大学庄重的学术报告厅,朝气蓬勃的体育场馆,寓意深刻的各种校园景观、雕塑都起到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可以说,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研究,将会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开辟新的教育平台。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在中国古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了隐性教育的重要性,孟母三迁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1968年,美国社会学家杰克逊在其著作《班级生活》首次将隐性教育作为一个专门术语提了出来,此后,社会教育学家德里本及柯尔柏格等人也开始相继探讨这个问题,到了20世纪中后期,世界各国的学者们开始纷纷注意隐性教育的研究和利用,并将隐性教育的方法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

所谓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改变以往受教育者被动的、应付的态度去接受教育的状况,隐藏教育主题,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受教育者所处的场景、所接受的文化,所参加的活动、所接受的管理等形式与手段中,采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受教育者自觉的去感知和理解教育内容,使他们在无意识中便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由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是隐藏的,教育形式是间接的,教育方式是迂回的,教育效果是长期的,所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隐藏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不是采用直接粗硬的灌输说教式,而是把教育意向隐藏在其他与其有关的形式或载体中,只要受教育者接触到这些形式或载体(如场景、活动、管理、网络等),便会不自觉地接受其教育和影响,实现其教育功能。二是依附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的是“隐”,那么就必须离不开某种隐身于其中的载体,载体的设计与选择,直接会影响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佳木斯大学图书馆门口屹立着一尊孔子的雕像,每当学生们看到这尊雕像,便会不自觉地想到孔子的文化,这就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的有效载体。三是感情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使学生在或愉悦、或激奋、或庄严、或悲痛,甚至是愤怒的情感中,不知不觉的提高了道德品质,坚定了情感意志,明确了是非标准,纠正了行为方式。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源,借助丰富多样的形式和途径,悄无声息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影响,它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隐藏于校园的各个方面。

(一)规范行为功能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室的墙上被同学踢了一个脚印,如果不及时清理的话,很快墙上就会被踢上更多的脚印,甚至会乱涂乱画,这就是著名的“破窗效应”,任何一种现象,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不同的环境会对人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相反,清洁、优雅、美丽的校园环境,会使学生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控制着自己的不良行为。踏实、勤奋、严谨的教风、学风,会引导学生更加积极进取。

(二)完善心理功能

新形势下,面对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人的危机意识越来越强,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格健全、个性独立、心理稳定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要求日益迫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教育功能日趋重要,教师情感的渗透与人格魅力的感染,校园环境的影响与熏陶,都会使受教育者在内心进行自省,进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养成健全的心理和完整的人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参透情感功能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地弥补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它以无声无形的“非教育”形式,生动、形象、有趣的对受教育者进行全方位的影响,使受教育者无论是漫步于校园,还是苦读于图书馆,无论是参加社团活动,还是聆听精彩的学术讲座,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而这种参透式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突出的就是情景交融,以情感人,深入人心的教育人,影响人。

三、开发和利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包括物质、精神、制度三种形态的资源,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这将更加有利于高校素质教育的开展。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物质形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物质形态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主要是指校园环境。校园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首先,校园建筑物的设计,要做到外形、颜色、装饰协调美观,生动活泼并且体现着教育思想。如佳木斯大学主楼的设计,整体呈现绿色系,意味着蓬勃发展,充满朝气。造型主体为办公楼,两侧为教学楼,好似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驻足观看,振奋人精神,激发人斗志。再比如我国著名的爱国华侨陈经伦先生,为家乡捐资兴建的经伦中学,教学楼建筑呈现出笔筒和墨水瓶的形状,使学生触景生情,认识到学习只有饱蘸墨水,辛勤笔耕,勤奋刻苦,才能学有所成。其次,校园的设施布局要合理、美观、健康、高效。如佳木斯大学校园设施的布局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大学占地150万平方米,大学主校区划分为教学区、文体区、学生宿舍区、教师住宅区和综合服务区,各部分的建筑物设计错落有致,相得益彰,尤其是四校合一的标志性建筑物,使一、二校区有机地融为一体,即雄伟壮观,又方便安全。再次,重视校园的绿化和美化工作。

1997年,清华大学率先提出了创建绿色校园的号召。所谓绿色校园就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手段,对校园内的脏、乱、差问题进行有效地治理,进而形成一个整洁、优美、绿色环保的校园环境。这要求学校首先要保证具有一定的绿化面积,呈现出绿草如荫、树木掩映的自然风光。同时,还注意周边环境的治理,使学生处在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中。

(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精神形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精神形态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主要是指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教风和学风,校风和校训等,它已经通过长期的积累和深淀,深刻地内化到学校师生的精神气质中,并通过各个方面展现出来。同时,对所有的人,尤其是对新入学的大学生起到重要的引导和熏染作用。比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位清华师生的心上,尽管时代在发生着改变,但这种宝贵的精神却始终未变。

1.注重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的引路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可以通过自己的高尚师德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受教育者。所以,要注重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首先,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其次,要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使他们有方法,讲效率地做好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再次,要加强教师的自律精神,使教师充分认识到一定要严于律己,时刻给学生榜样示范的作用,让学生不能说的话自己坚决不能说,让学生不能做的事自己也坚决不去做,否则,将会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大大降低教育的效果。

2.注重发挥校风、校训的感召力和渗透力

良好的校风、校训能鼓舞人的士气,激励人的斗志,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受教育者的殷切希望和发展要求。比如哈佛大学的校训“让真理与你为友”,西点军校的校训“职责、荣誉、国家”,北京大学的校训“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佳木斯大学的校训“明德砺学,崇尚实践”。这些校训都是对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目标的高度概括,是凝聚人心,激励师生开拓创新的精神旗帜。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内化到学生的心里,外化到学生的行为实践中。

3.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

校园文化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潜隐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提高校园讲座的文化层次。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与学者,通过高水平的讲座,加强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道德素质。如佳木斯大学目前在校园内举行的“晨星讲坛”,专家、学者们渊博的理论,儒雅的风度,对学生来说都是一次极好的教育。其次,加强对社团活动的指导和管理,使其在活动中更多地融入社会主流思想,更多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再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通过学生自己组织和参与文艺、体育、科技、学术和娱乐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勇往直前精神和集体主义情感。

(三)“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制度形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发和利用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项规章制度,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对师生言行举止的规范,都起到导向和制约作用。要发挥各项规章制度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首先必须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体现科学性、政策性、教育性、发展性及以人为本的思想。其次,要做到“有法必依”,“依法治校”。目前,各大高校都相继制定许多规章制度,但在执行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还出现许多执行不到位的现象,这都会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再次,各项制度的执行必须奖惩分明。奖惩是一种艺术,但它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教育者要善于运用积极的奖和严厉的罚等方式强化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以期达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越.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 2010.

[2]邓姗.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及开展途径研究.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3]葛立东.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4]王艳秋.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9).

第12篇

摘要:从实施惩罚教育的必要性入手,本文明确了惩罚教育的概念,澄清了惩罚教育与体罚的本质区别,提出了惩罚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同时阐明了运用惩罚教育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惩罚教育;班级管理;激励教育

一、出于爱的惩罚在教育中是必要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不爱学生,那么你的教育从一开始就失败了。”作为教师,有了爱,就有了教师职业的一切。师爱是一种最能打动学生心灵的力量。然而,现在教育界的一些人士在强调尊重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的讨论中,似乎陷入了一种误区,就是学生教育与管理只能通过正向教育方式,而不能采取反向教育方式,甚至还出现所谓的“无批评教育”。在这种氛围与压力之下,造成学校、教师在学生管理上患得患失,生怕管多了会“引火烧身”,故而采取一种消极的管理方式。必要的批评教育等惩罚没有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没有了是非标准。本应被教育者及时、有力地纠正的缺点错误被遮蔽和搁置下来,取而代之是教育者实际意义的不作为。导致学生的缺点不断蔓延,最后犯下一些不可挽回的错误。因此,笔者认为在对学生实施激励等爱的教育的同时,惩罚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正确认识惩罚教育

当前,人们之所以讳谈惩罚教育,是因为没有从根本上正确地认识惩罚教育。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1.什么是惩罚教育

惩罚是对违纪者在心理或生理上施以不愉快的刺激,从而减退或遏止不良行为出现的一种强制性的纠正行为。它与“奖励”相对,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2.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与体罚、变相体罚有着本质区别

“惩罚教育”与“体罚”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一,出发点不同。惩罚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是对学生问题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行为,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体罚是个别教育者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所实施的身心上的严重伤害,有悖于伦理道德。前者实行的基础是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及班规班纪,是学生、教师、学校三者共同的约定;后者则是教育者个人情绪化的行为,缺乏教育的依据。其二,表现不同。前者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精神上和行为上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处罚;后者则是教师对学生身体的恶意侵犯和对学生人格的随意侮辱。其三,性质不同。惩罚是一种必要而合理的教育方法,惩罚教育是根源于制度的遵章办事,是合情合理的“法治”;体罚是一种严重违规、应予禁止的有悖文明的教育方式。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并有义务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对于那些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或者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将给予其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所以,惩罚与体罚、变相体罚无论在出发点、表现、性质上都有根本的不同。

三、如何恰当地运用惩罚教育于班级管理中

既然适当的惩罚教育是必要的,完整的教育不能没有惩罚,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主力军——班主任应当如何恰当地运用惩罚教育于班级管理呢?

1.惩罚要有章可循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同样的,一个班级也应该有一个班级的“班规”。而班规的制定不应该由班主任一人包办,应该要每一个学生自下而上参与反复讨论制定,最好是在有意识引导的前提下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共同制定,让孩子意识到规则是集体意志的体现,而非针对于某个人,使学生觉得“这不是教师在约束我们,而是自己对自己的约束”。同时,班规应尽可能地包容班级一切可能出现的违纪情况,以后凡是班内出现了违纪现象,教师和同学都可以从中找到相应的惩罚措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违规后的惩戒不是来自教师的“铁腕”,而是来自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集体意愿。2.惩罚的方法和艺术

惩罚是一把“双刃剑”,能育人也能毁人,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用好,则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用不好,则事与愿违。所以,我们要呼唤“聪明的惩罚”。

在使用惩罚手段时,既要注意方法,更要讲究艺术。

(1)惩罚教育的方法要灵活。从惩罚的方式来讲,惩罚教育主要有两种:

①劳动教育。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而体育运动、体力劳动能改善人的体质,培养劳动习惯。因此,运用他们可接受的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或体力劳动给予适度惩罚,无疑是两全齐美的方法。如对一个经常打同学经多次柔性教育仍不悔改的学生,可以惩罚他在课外活动的时候到运动场上去跑几圈,或者扫一个星期的教室,让他体验被强迫接受的滋味,从而反省自己的不良行为。

②智力惩罚。在英国皮亚丹博物馆中,有两幅十分引人注目的藏画,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这是当年一个名叫约翰·詹姆士·劳德麦克小学生的作品。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这个男孩忽然想看看狗的内脏是怎么样的,于是和几个男孩偷偷地套住一只狗并宰杀了。不巧,狗是校长家的,而且是校长最喜爱的狗,校长很生气,决定惩罚他。怎样惩罚?校长罚劳德麦克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人体血液循环图。劳德麦克也知道错了,接受处罚。他认真画好了两幅图交给教师,教师和校长看后都觉得很好,杀狗事件了结了。劳德麦克后来成为有名的解剖学家,并研究出了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法,获取了1923年诺贝尔医学奖。校长巧妙的处罚方法,促使了一个天才的诞生。

(2)惩罚教育要讲究艺术。惩罚是一种约束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反向刺激方式,它与奖励给人带来愉快、兴奋从而激励学生的行为是不相同的。如果惩罚使用不当,就可能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聪明的惩罚”会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震撼,认识到自身过失的后果,促使其改正错误,“聪明的惩罚”艺术可以包括:

①以理解、善待学生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惩罚中明白事理、明辨是非、增长知识。

②在学生犯错后,要透过错误的言行,发现学生的长处,从长处入手妥善引导,在惩罚中让其闪光点得到发扬、错误得到纠正。

③惩罚要适度,要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品质,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④惩罚应精心设计,杜绝随意性,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应“三思而后罚”。

四、惩罚教育要注意的问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惩罚教育毕竟是一种硬性教育措施,要想达到教育的目的,还要刚柔相济、恩威并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让学生明确受惩罚的原因。惩罚不能随心所欲,不能因教师的情绪变化而任意惩罚,而应该制定规范,照章施行。学生犯了哪类错误接受哪种惩罚,惩罚的时间、地点,执行的人员等都应规定清楚。如美国的一些学校规定,一天内被批评3次就要通知家长,犯了错误要先警告再惩罚,甚至罚站几分钟,站的姿势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我国,惩罚方式一般有批评、谴责、训导和处分、处罚等。只有在惩罚的方式、内容、操作等方面明确要求,以人为本,严格执行,才能达到惩罚教育的效果。

2.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惩罚不是简单的罚站、罚抄、罚打扫卫生等,更不是粗暴地无视学生自尊人格的“出洋相”、“整人”。要针对不同的时间、场合、错误程度以及违纪者的个性特点,在不伤害其自尊心的前提下,机智、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惩罚方式,并努力将惩罚教育的副作用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