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灌溉工程论文

灌溉工程论文

时间:2023-03-24 15:40: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灌溉工程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灌溉工程论文

第1篇

水源是节水灌溉工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对具体工程来讲,水源条件对工程类型选择影响很大,如山区中的一些果树种植区,大部分为微型水源工程,水资源量非常有限,若推广地面灌溉成大水漫灌,水量严重不足,控制面积很小,因此,推广果树喷灌、滴灌、水量出流灌等灌溉技术,尽量投入较大,但效益高,农民积极性高,应用就很成功。

2灌区的经济条件,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

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节水灌溉工程应由政府和农民共同投资,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入是有限的,投资和受益的主体是农民,因此,要通过示范推广,提高农民的认识水平。政府要引导农民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在选择工程形式时,要考虑农民的收入水平,投资方面,不能在大面积推广中片面追求投资的工程形式。比如秀屿区丘峻地带,农作物多采用渠道防渗技术结合应用灌或沟灌技术,推广节水灌制度,按照规范要求确定防渗工程和田间工程标准,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会有大的提高,投资低,农民容易接受。但农村劳动力,又能使其他行业创造更高的效益。莆田市的节水灌溉工程形式的选择,不应当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和当地经济条件,在没有进行技术经济条件论证的情况下,不能简单地把两种不同的工程类型进行比较。

3与当地的生产方式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相适应

进行九十年代以来,灌溉工程建设已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的高度重视,水利投入的加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尖锐化,促进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现代化进程加快。为了保证农民的利益,中央制定了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这为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使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与现有的农业生产方式相适应?同时又要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相协调?比如大田喷灌技术,如果不解决种植多样化的问题,不形成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条件,是难以大面积推广的。要解决种植多样化的问题的方法是统一规划,适度规划经营和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或供水公司进行管理,解决了某些类型的节水灌溉技术与生产方式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不适应的问题。

4必须搞好效益分析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经济效益成为建设节水灌溉工程的敏感性问题,农民注重的是自身的经济效益,灌区注意的是管理单位的整体效益,国家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更重视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在节水潜力最大的粮食作物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由于水价低、粮食作物的对比效益低,选择灌溉工程形式应慎重。同时,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必须多方筹集资金,实在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的统一。

5参考成功的经验,考虑技术的成熟程度

不管哪一种节水灌溉工程形式,都有其工程技术特点,也有其使用范围,对于类似条件的地区应优先采用应用成功的技术,对于应用不成功的技术,要分析总结原因,慎重采用。同时,在选择工程形式时,要重视设备水平,技术成熟程度,有些不太成熟的技术如嘇灌技术等要先试验,后推广应用。

6非工程节水措施和农业种植结构

节水灌溉的目的是提高水的利用率扣水分生产率,但仅靠节水灌溉工程提高水分生产率是很有限的,灌溉和农业措施的结合,不仅是提高水分生产率的需要,也是农民增收增效的需要。除滴灌和地下灌溉形式外,其余节水灌溉形式都难以减少作物的棵间蒸发,特别在作物生产前期,作物的遮阴率低,棵间蒸发量大。通过农业节水措施减少这部分蒸发,在相同产量水平下水分生产率会大有提高。通常推广的农业节水技术有:耕作保滴技术,如“虚实并存”耕作技术。吉秆、地膜覆盖技术。不同的农业种植结构,要采取不同的节水措施,同时要考虑扣非工程措施的结合。

7如何管理

节水灌溉重建轻管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有的生产方式下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的有关专家认为,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占总效益的50%,由此可见管理工作的重要。事实上,工程建设好,因管理不善使工程效益难以发挥的例子并不鲜见,哪里工程管理好,其效益就高。

第2篇

1.1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在本工程中,监理工作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1.1设计方面

1)对设计文件进行审核,如设计图纸、技术要求、相关技术措施、操作规程等等,并反馈审查意见。

2)组织并主持设计技术交底会议,对技施图进行会审。

3)会同设计单位对承包人提出的与设计文件相关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研究,并在监理授权的范围内进行批复实施,同时报委托人进行备案。

4)按照工程总体进度计划和施工阶段的进度安排要求,对设计单位提交的施工供图计划和分项工程供图计划进行审核。

1.1.2施工方面

1)对承包合同进行全面管理,并对承包人进行审查,主要内容包括组织机构、资源配置、人员资质、特殊工种是否持证上岗等等,同时对承包人所选择的分包单位和试验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查,并提出相关意见。

2)督促发包人根据施工合同中的具体约定,落实必须提供的施工条件,并对承包人的开工准备情况进行全面、系统检查,及时签发开工令。

3)对施工组织技术文件、施工进度计划、作业规程、安全措施等进行审查,并重点对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审查。

4)对施工承包商给出的测量设计方案和相关措施进行审查,并对测量控制网进行校核,直至符合水利工程相关测量规范标准要求。

5)对设备调试大纲进行审查,当分部试运行不合格时不准进入整套启动试运行环节,同时参与分系统试运行和整套试运行工作,并对调试报告进行审查。

6)进度控制。协助发包人对工程总体进度计划进行编制,并对承包人编制的二级网络计划进行核查、审批,同时对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当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出现较大偏差时,及时提出调整意见和建议,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工程如期完工。

7)施工质量控制。对承包人制定的质保体系及相关措施进行审查,并监督实施,同时监督承办人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根据有关规定对承包人进场的工程机械设备、材料、构配件、半成品进行跟踪检测,并对承包人提出的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进行审核,参与重大质量事故的调查工作。

8)成本控制。协助发包人对付款计划进行编制,并对承包人提交的资金流量计划进行审查,对完成的工程量进行核定,同时受理索赔申请,并针对索赔情况进行调查。

9)施工安全控制。对承包人提供的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并对措施和方案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对防洪度汛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重大安全事故的调查;督促承包人加强对参与施工建设人员的安全培训,监督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状况。

10)根据相关规定参加工程验收,对承包人的合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提交监理工作报告和监理日记,督促承包人做好档案编制工作。

1.2监理方法

在本工程中,监理工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如下:

1)现场记录。具体包括每日施工现场的人员、设备、材料、施工环境、天气以及施工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的记录。

2)旁站式监理。监理机构依据合同的约定,在施工现场对工程中的关键工序和重要部位的施工进行旁站式监理。

3)巡检。对工程项目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及管理。

4)跟踪检查。监理人员在承包人对试样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实施全程监督,并对检测结果的可信性进行确认。

5)协调。对参与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各方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并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调解。

1.3监理工作要点

1.3.1隧洞开挖

为进一步确保本工程隧洞开挖的整体质量,在对隧洞进出口进行边坡开挖时,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开挖方式和分层梯段爆破开挖的方式。分层开挖台阶的高度为100~150cm,台阶周边采用预裂爆破,并遵循浅孔、少药、分层的爆破原则;隧洞洞身拟采用全面开挖的方式,周边采用光面爆破技术。为了有效提高钻爆残留孔率,并减少超欠挖,必须对钻孔的布置及排间距进行严格控制,若是钻孔过程中遇到围岩破碎或节理裂隙发育,应当采用短进尺浅孔少药量。在钻孔控制措施方面,因隧洞进出口采用的是手持式风钻,洞身采用的是气腿式风钻,故此必须对钻孔进度加以严格控制。在隧洞混凝土的衬砌施工措施方面,底板混凝土施工采用的是立模浇筑,标准段的边顶拱衬砌混凝土施工采用钢模台车进行立模浇筑,以此来提高混凝土浇筑成形之后的外观质量,同时还有利于加快浇筑施工进度。由于大沙河水库工程地下洞室开挖围岩岩性为砂泥岩,且地下水较多,因而在对洞室进行开挖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及时支护,同时还需要布设相应的集水坑和抽排水设施,以确保施工的安全进行。

1.3.2大坝基础开挖

为保证大坝基础开挖质量,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开挖方式和分层梯段爆破开挖的方式进行,大坝开挖要严格按设计坐标进行开挖放样,同时做好开挖过程的复核放样测量,控制好大坝外型轮廓尺寸。大坝趾板、垫层区及过渡区基础岩石为砂泥岩,注意控制光面爆破的效果,开挖时应采用浅孔、少药、预留保护层的开挖方式施工,防止因爆破作业损坏大坝基础。

1.3.3坝体填筑

坝体填筑分为特殊垫层区、垫层区、过渡区、主堆石区、次堆石区。现场施工对采用划线分区,各填料区连接部位处理按设计要求进行控制,严格坝体填筑分区,铺料、找平、碾压等工序加强控制,保证坝体填筑质量。

1.3.4面板砼浇筑

面板是大坝的主要防渗体,关系水库成败,是大坝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点,要从原材料质量控制、钢筋制安、止水制安保护、模板安装、砼生产、砼入仓平仓、砼振捣及抹面、滑模提升速度、砼养护等工序和阶段加强质量控制。面板砼浇筑要严格控制滑模提升速度,平均提升速度控制在1~2m/h,最大提升速度不宜超过4m/h,砼表面抹面要采取多次成形抹光。

1.3.5施工过程的监理控制要点

1)在本工程中,应当对以下关键环节的施工进行旁站式监理:钢筋绑扎、混凝土仓面验收、混凝土浇筑、模板检查及重要隐蔽工程等。

2)在隧洞开挖过程中,应对以下内容进行控制:贯通误差、轴线与周边孔放样、孔间距及装药量、光面与预裂爆破,并将检查的重点放在轴线、周边孔偏差、超欠挖量、残留孔率指标等方面上,一旦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进行纠偏处理。

3)混凝土浇筑情况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必须做好各种原材料的质检工作,并对模板及具体支撑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同时还要对混凝土仓面进行质量验收,并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浇捣情况,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内在强度和外观质量以及内外温差。

4)大坝帷幕灌浆、固结灌浆及隧洞回填灌浆。灌浆作业可将检查的重点放在孔位、孔深、冲洗以及灌浆压力等指标的检查上,并对实际灌浆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大坝防渗灌浆应当根据先固结灌浆后帷幕灌浆的顺序进行,隧洞回填灌浆必须在衬砌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70%以上时才能进行。对于空隙相对较大的部位应当灌注水泥砂浆或是高流态混凝土,砂浆的掺砂量不得超过水泥重量的200%。

5)在设计规定的灌浆压力下,当浆液注入率<0.4L/min时,应当延续灌注时间60min;如果注入率>1.0L/min时,继续灌注90min便可结束灌注。

1.3.6施工成品质量的监理控制措施

应对混凝土试块等成果进行相应的试验检测,借此来对施工成品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对施工完毕的分项工程及工序应进行相应的质量评定,对不符合设计和规范标准要求的应及时予以跟踪处理,直至合格为止。

1.3.7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在隧洞等地下建筑施工中,必须确保有足够的通风和照明设备及排水设施,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所有进入地下建筑物进行施工的人员都必须佩戴安全防护用具;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配备对有害气体的检测和报警装置,如防爆灯、报警器等等,当发现有害气体泄漏时,应及时停止施工并疏散人员;所有可能遭遇雷击的电器设备都必须安装避雷装置。

2结语

第3篇

论文摘要:介绍我国水资源现状和农业用水状况,通过分析节水灌溉的发展趋势,指出了在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的现状和推广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水资源作为生态与环境的基本要素,又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水资源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200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水被列为可持续发展的五大世界性课题之首,水与发展、水与环境,水的管理问题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加强水资源管理,科学配置,节约用水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1 我国的水资源现状与农业用水状况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 X 10 rn3,占全球总量的 6%,在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之后 ,位居第 4。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下来只有2 200 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位居 121位 ,是全世界 13个人均水资源最匮乏的国家之一。而实际上,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径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2 X 10 m3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 m3,并且分布极其不均衡。由于经济生活的迅猛发展 ,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不仅降低了水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生活用水占全国用水总量的绝大部分。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这个比重在逐渐下降,但是,过去几年农业用水的减少是以粮食产量的不断下降为代价的。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最根本的选择是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而由于单位用水量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递减,对粮食单产提高的需求使未来对灌溉用水的需求以更快的速度膨胀。而在目前以及未来发展的情况下,农业不可能再获取更多的水资源,就现有的农业灌溉水平和用水模式而言,我国的农业灌溉问题就更为突出。

2 关于节水灌溉和节水灌溉技术

2.1 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简单的来讲就是指采用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的生产率。换言之,节水灌溉是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农作物产出的灌溉形式。节水灌溉的内容大致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水工程技术;节水农业技术;节水管理技术。

2.2 节水灌溉技术

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 、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 4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其中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是该技术体系的核心,已相对成熟并得到普及,其它技术相对薄弱,急需加强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

(1)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主要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技术、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雨洪利用技术。

(2)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及抗旱点浇技术。直接 目的是减少输配水过程的跑漏损失和田间灌水过程的深层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效率。

(3)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包括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优选抗旱品种、土壤保水剂及作物蒸腾调控技术。目前,农艺节水技术已基本普及,但生物节水技术尚待进一步开发。

(4)节水灌溉管理技术。包括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节水灌溉制度等。其中,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采用高标准的量测设备,及时准确地掌握灌区水情。

2.3 国内外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

(1)因地制宜,继续普及与推广喷、微灌技术。在节水灌溉模式中,喷、微灌应用越来越多,目前国内外喷、微灌技术正朝着低压、节能、多目标利用、产品标准化、系列化及运行管理 自动化方向发展。任何一项节水灌溉技术都有其适用的 自然条件 、经济条件,普及与推广喷 、微灌技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此外还有地下滴灌技术。

(2)灌溉渠系管道化。上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新建灌溉渠系的大部分都采用管道化。美国约有 1/2的大型灌区实现了管道化输水。我国已基本普及了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技术 ,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大型渠灌区渠系管道化,并加快相应大口径塑料管材的开发生产。

(3)现代精细地面灌溉技术。土地平整是改进地面灌溉的基础和关键,由于我国地面灌溉量大、面广,需要采用推广应用激光控制平地技术、水平畦田灌溉技术、田问闸管灌溉系统以及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等一切改进地面灌溉措施,逐步实现 田间灌溉水的有效控制和适时适量的精细灌溉 。

(4)研究和推广非充分灌溉技术。非充分灌溉理论将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四水”转化理论等高新节水技术和理论相结合,创建新的灌溉理论及技术体系,它将对现有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及灌溉管理模式等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5)“3S”技术在农业节水中的应用。现代农业是以高新技术应用为标志。在西方发达国家,通过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球定位系统(GPS)及计算机网络获取、处理、传送各类农业信息的应用技术已到了实用化的阶段,中国在这方面的工作也开始起步,如作物估产、土壤含水率分布的监测等,如果能在农业节水中推广应用“3s”技术 ,产生的节水效能将是革命性的。 此外,国外还 出现 了地面浸润灌溉、坡地灌水管灌溉、土壤网灌溉、绳索控制灌溉等新的节水灌溉技术,都对我国的节水灌溉有积极的参考借鉴意义。

3 我 国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

3.1 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的现状

根据《中国水利年鉴 2005》的统计数据,截至 2004年底,我国灌溉面积为0.615×los 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0.562×los hm2,节水灌溉面积为0.203×los hm2,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6.1%;其中喷滴灌和微灌面积315.447 X lo4 hm2,占节水灌溉面积的 15.5%,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6%;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470.627×lo4 hm2,占节水灌溉面积的 23.1%;其余为渠道防渗和其他节水工程,占节水灌溉面积的 61.4%。2005年的耕地面积为1.221×los hm2,由此看出,全国约有1/2的耕地面积没有灌溉设施;约2/3的有效灌溉面积还在沿用传统落后的灌溉方法。在节水灌溉面积中,采用现代先进节水灌溉方式的微乎其微,绝大部分只是按低标准初步进行节水改造,输水渠道的防渗衬砌率不到 30%。

3.2 推广农业节水灌溉出现的问题

(1)节水法规制度建设不健全,未形成水市场,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虽然我国近期大力推动节能减排,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包括节水在内的节能条例,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节水法规制度方面的建设很不完善,尤其灌溉用水的市场机制不健全。其次,农用水价偏低,未形成水市场,调节手段单一。再就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优惠措施不到位,都不利于节水灌溉工作的实施。

(2)多头管理导致“水乱”,影响节水灌溉推广。地方水务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出现“城乡分割、职责交叉、多头治水”等弊端严重,在水资源与供水管理 、排水与河道管理、河涌综合整治涉及的截污、堤岸建设和环境、绿化工程、城市供水与农村供水、涉水工程审批等环节上权责不明,政事和政企不分,严重影响了节水灌溉的推广。其次,重建设、轻管理仍然是长期以来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3)农民群众的认识程度低,不具备水资源危机意识。很多地方老百姓养成了“一条土渠一把掀,开个豁子随便浇”的大漫灌思想,认为“有河就有水,挖井就有水,水是用不完的”,对水资源缺乏认识不到位,没有水资源危机意识,节水意识淡薄,导致了抵触情绪。又由于节水灌溉将打破以往农作方式,这也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问题,因循守旧的思想促使着他们抵触此类工程。

(4)地方政府支持与否是节水灌溉推广的瓶颈。很多地区借节水灌溉的幌子骗取国家资金,这些工程往往是形式主义,面子工程,往往是“领导来了放一放,领导走了盖起来”,甚至到最后不了了之,给当地的群众造成了很大的心理伤害。

新疆很缺水,群众普遍对节水工程有较高的认识,再加上兵团化的管理,对推广节水灌溉起到了组织保障。但对于有水灌溉的东部平原区来说,就没有那么高的积极性去节水灌溉。即使做了节水的工程 ,但也不会有节水的积极性。以灌区工程为例,灌区做了节水工程措施节水了,但直接的问题是灌区管理部 门收缴的水费少了收入就少了,这个损失如何进行弥补?节约的水如果用到工业上会创造更大的价值,那就是全社会收益,应由政府主导来对灌区管理部 门做补偿 ,但现在尚未建立一个有效的补偿机制。

(5)节水灌溉只适合规模化生产需要,投入很大。节水灌溉的工程一次性投资是很大的,以喷滴灌为例,教科书中说的造价约15 000元/hm2,其实这个造价应该是说管网部分,而非全部工程。一个节水灌溉工程需要有动力源、水源、取水设备、水处理设备、输水管、分水的三通、多通、灌水器等多种设备。这里水源部分又有河水、泉水库水、方塘水、井水等 ,而这些拦蓄设施的造价是很高的。 由于集中种植,又涉及到产品销售等问题,不适合散户发展节水灌溉。因此说节水灌溉只适合规模化土地种植采用 。

(6)节水灌溉工程的技术培训、技术支持等服务不到位。投资建设了节水灌溉工程,有时候却得不到足够的技术培训,甚至由于各种原因,得不到后续的技术支持因此,对作为使用者的农民群众来说 ,节水灌溉工程就等于毫无用处。

总之,资金、政策、管理、观念 、技术支持等问题制约着节水灌溉的推广。

3.3 逐步推广节水灌溉,循序渐进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节水意识。发展节水灌溉作为我国的一项国策,要首先在群众中建立起水资源有限和水危机的意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节水,积极投入到节水灌溉的开展中去,有利于节水灌溉的快速推广,使农民节水增产增收。

(2)政策配套改革,加强引导。加快我国的节水法规制度的建设和健全,尤其加快水价改革措施,加强节水灌溉中的管理环节,逐步实现以水养水,达到节水 的良性循环,通过管理降低成本,理顺体制,提高节水效益。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参与节水,加强引导力度。

(3)快建立水市场,形成补偿机制。在加快水价改革的基础之上,更需要加快研究建立水市场,用市场经济的杠杆来促进节水意识。而在水市场的框架 内,建立合理、有效的补偿机制,形成“谁收益,谁补偿”的用水氛围,带动农民群众节水的主动性,进而促进节水灌溉工程的推广 。

(4)变多头管理为统一管理,更有效推进节水灌溉。现在相当多的地方比如广州,已经开始成立统一管理涉水事务的水务局,类似这样的理顺的管理结构,将有利于解决水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与瓶颈 ,更能有效推进节水灌溉。

(5)优先在灌溉条件差地区进行推广。灌溉条件差的地区,粮食产量低,通过广泛推广节水灌溉工程,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实现增产,让农民增产又增收,农 民致富,在区域性的范围内起到一个示范带头作用。

(6)以国家投入为主。我国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而节水灌溉的效益主要体现在改善生态环境等社会效益方面,要求农民投入太多的资金用于发展节水灌溉是不现实的。从现阶段的国情来看,除发展温室大棚或经济作物等高产出的节水灌溉,以业主或农民为主投入外,我国节水灌溉的投入应以国家为主。

(7)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切勿盲目。在发展节水灌溉采取的措施上,要打破常规,采取非常措施,改分散为集中、改小打小闹为战略安排、改单纯搞示范点、示范区为全流域综合治理,改以需定供为以供定需,改追求工程建设规模为出台重大管理举措,统筹安排,合理发展。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经济条件不同,作物类型有别,气候差异较大。因此,发展节水灌溉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在充分考虑当地 自然条件和农村社会经济水平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取各种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模式。

(8)强节水灌溉相关技术的创新研究:①对于节水灌溉设备而言,要组织力量进行技术攻关,研制低成本、使用环保材料、物美价廉的节水灌溉设备;②要发展一批以节水灌溉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具备咨询、规划 、设计为一体的技术服务公 司、营销与培训相结合的经济实体等多种形式组成的节水灌溉产业化技术支持体系。

总而言之,节水灌溉工程推广,任重而道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节水灌溉的逐步推广使用,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开发,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柏晶伟 .农业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迫在眉睫[N].中国经济时报,2/)06—07—26(3).

[2]杨丽丰,何宏谋,梁志勇 .西北内陆河灌区节水灌溉模式及节水效果分析[J].人民黄河,2007,29(11):66—67.70.

[3]许 迪 ,李益农.精细地面灌溉技术体系及其研究的进展[J].水利学报,20O7,38(5):529—535.

[4]杨 静,王玉萍,王群,等 .非充分灌溉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 301—3 303.

[5]缴锡云 .依靠新的理论技术推动节水灌溉研究的突破[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1—4.

[6]中国水利年鉴编委会.中国水利年鉴 2005[M].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第4篇

论文摘要:甘肃省东乡南阳渠灌溉工程是一项跨流域的调水工程,是建国以来甘肃省在少数民族地区建成的最大的水利工程。它对辐射的三县一市(和政县、东乡县、广河县、临夏市)特别是东乡族自治县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产生巨大作用,在振兴地方区域经济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初步分析对南阳渠工程促进地方区域经济的综合效益。

甘肃省东乡南阳渠工程位于甘肃省中部,临夏回族自治洲的东北部,工程涉及临夏和政、东乡、临夏三县,在处大夏河及洮河下游。南阳渠灌溉工程是为解决东乡、和政、临夏三市县生态、生活用水并兼有农业灌溉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该工程主要由枢纽工程、输配水工程和田间配套工程三部分组成。工程对促进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加快经济发展、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它将从根本上改变工程辐射的三县一市特别是东乡县各族人民的生存、生产条件,大幅度提高该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为该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和生机,保证该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并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1 对三县一市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南阳渠工程每年将向东乡、和政、临夏三县调水4640万m3,可以解决和改善14万人和32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发展灌溉面积8137.40万m2,改善灌溉面积733.70万m2。除此之外,它还能在城市用水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虽然南阳渠工程规划时并没有考虑城镇供水的问题,但根据2010年的需水量分析,临夏地区的城镇供水将出现大量缺口,可以考虑在条件成熟时将节约下来的富裕水量供给周边城镇。在这方面南阳渠工程有两个优势:一是牙塘水库的水源没有任何的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可以保证生活用水的质量;二是工程距周边城镇距离较近。南阳渠工程总干渠直接送水到东乡县城,总干渠最近处距临夏市25km,距广河县城15km,距最远的三甲集也只有35km,而且这两个方向均设计有输水渠道,加以利用可进一步减少输水成本,增加供水的收入。与此同时,南阳渠工程规划有90万m3的生态用水,可在水量综合平衡的前提下增加生态用水量,结合退耕还林(草)工程,种植经济林果和优质牧草,淤地坝可以有益拦截泥沙、淤地种粮,可以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为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创造条件。东乡县水土流失严重,淤地坝是治理水土流失的理想工程措施。利用雨水集蓄和淤地坝拾遗补漏,改变当地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和植被稀疏的生态环境。

2 节水灌溉配套工程对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牙塘水库每年供水能力4640 m3,向东乡供水3920m3,全灌区共有适灌面积3.20km2,净灌面积有2万km2,工程灌溉面积0.80万km2。根据南阳渠工程设计拟定的灌溉制度,农作物每年灌水3次左右,综合净灌溉定额为3120 m3/hm2,毛灌溉定额为4800 m/hm2,这足在限制供水条件下拟定的,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这个定额偏低,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要解决其中的矛盾就必须发展节水农业,实行节水灌溉。因此,南阳渠工程灌溉必须选择的是规划渠灌、自压管灌、自压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工程,这就必然带来灌区农业产业的调整,由传统农业向高效节灌农业产业发展,当前正在实施退耕还林、林牧还草工程,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坡度大的山地种植一些用水少、见效快、有经济效益、有市场前景的经济林果,在坡度小的山地种植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开展养羊、养牛等舍饲畜养业。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施节水灌溉等综合措施发展节水农业,把毛灌溉定额降到3000 m3/hm2,南阳渠工程可以满足近1.40万km2灌溉面积的用水需求,这样既可节约用水量,又可以减少农民的水费负担,还可以较快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效益发展。

3 依托南阳渠工程迅速发展的特色经济效益

发挥水库渔业养殖、灌溉、发电的综合效益。牙塘水库工程蓄水后可以形成接近1km的水面,可以考虑通过承包经营的方式,发展淡水渔业养殖,库区内没有任何形式的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而且海拔较高,水质清洁,一定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绿色食品来。

利用水库风景区发展特色旅游。牙塘水库蓄水后出现高峡平湖的景象,而且库区内森林茂密、植被丰富,有一定的原生生态,还有海拔4800m的太子山雪峰,夏天气候凉爽宜人,是旅游避暑的好地方。可以建成将自然风光和水利工程融为一体的水利风景区,利用和政县城的服务功能,把牙塘水库和松鸣岩等风景区串连起来,组成旅游线路,发展特色旅游,也会产生很好的经济产效益。

第5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灌溉技术;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v5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大国,但我国的经验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深受水资源及能源紧缺的制约。此外,节水灌溉技术不仅是为了节水,更是响应当前社会倡导的“环保”理念,更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因此节水灌溉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工程的政策支持,持续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着眼于服务“三农”和改善民生,对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给予资源和经费的大力支持,较好地满足了水利建设的需求。水资源分布不均,干旱缺水现状依然严峻。

节水灌溉是一种科技含量高、技术要求严格的先进灌溉方式,必须有一个切合实际,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更需要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取得良好的效益。

1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总体规划,结合区域用地性质及现有基础建筑条件,使管网布局更合理、更完善。合理安排、逐步完善,实现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在满足工程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填挖方量。尽量采用当地建筑材料,降低工程造价。

1.1 基础建设项目实施过程需遵守的原则:严格按照建设工程程序,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尽量避免由于工作不能协调造成的浪费; 认真做好建设期的质量工作,确保工程各阶段、各工序的质量,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项目建设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定的方案进行,任何人不得更改,如有问题,需与设计单位协商并由设计单位出具“变更通知单”解决;投资控制重点抓设计及前期工作,实施过程中,应将质量控制与工期控制有机结合,达到协调一致。

1.2 节水灌溉工程措施。按照“三制”要求进行工程项目建设,严格管理,精心组织、精心实施,严把工程质量关。主要抓了以下几点:(1)坚决按照水利基建程序,实行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工程质量终身制等新机制,公开、公正、公平地选择技术力量强、信誉高的企业承建节水灌溉工程;(2)抓好施工质量监督,实行岗位责任制;(3)抓好建筑材料质量检测验收工作和施工质量,严格监督和掌握施工过程中各项环节,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2 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是遵循农作物生长发育需水机制进行的适时灌溉,各种水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的适量灌溉。它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工程节水措施,农业节水措施,管理节水措施。

常用的农业节水措施主要有:抗旱节水品种筛选,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栽培,田间作物套种,辗压覆盖,少耕免种和调整产业结构以及使用化学药剂如抗旱剂保水剂增水剂等。

国内现阶段采用的主要节水灌溉技术包括节水工程技术,节水农业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主要节水工程措施为: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微喷技术及各种地面灌溉改进技术。

2.1 渠道防渗技术:渠道是大多数灌区的主要输水手段,渠道防渗衬砌是提高渠道利用率的主要措施。渠道防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衬砌材料。目前各国普遍采用为刚性材料土料和地膜料三类。其中刚性材料(尤其是混凝土)占主导地位。目前,衬砌材料逐步由单一材料向复合材料发展,断面形式由梯形相弧形断面发展。

2.2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由于管道输水效率高占地少易管理,灌溉渠道化已经成为各国共同的发展趋势。在管件开发方面,中国研制出一批输水性能好机械性能优用材省得新型管材;在工程规划方面,运用系统工程理论进行优化设计,已使工程建设更加合理优化。

2.3 喷灌与微灌溉技术:由于世界性的淡水资源缺乏,各国都十分重视研究推广最具节水效果的喷灌微灌技术。中国的喷灌微灌技术研究开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但真正起步却是70年代后的事。1970年,国家将喷灌与微灌溉技术列为重点研究项目,组

织水利农机农业等部门联合攻关。1978年,国家又将其列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计划,有力的促进了喷灌与微灌溉技术快速发展。

2.4 地面灌溉改进技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波涌灌溉地面亲润灌溉负压差灌溉膜上灌节水农业技术。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利用灌溉系统对作物同步供给水分及养分,做到水肥同步,促进了农作物的发育,提高了水费利用率。美国前苏联再利用耕作措施调控农田水分利用状况,充分发挥水光热等自然资源,提高了农田生产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方面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

2.5 滴灌。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其水的利用率可达95%。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同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可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温室大棚灌溉,在干旱缺水的地方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其不足之处是滴头易结垢和堵塞,因此应对水源进行严格的过滤处理。目前,国产设备已基本过关,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发展滴灌。结合我国劳动力多、资金缺乏的具体情况而研究开发的半固定式、移动式滴灌系统,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为滴灌在大田作物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

从国际总体趋势上看,农业节水发展的重点已经由输水过程节水和田间灌水过程节水转移到生物节水、作物精量控制用水以及节水系统的科学管理,并重视农业节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密切结合,这也代表了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结语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大国,不同区域,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作物类型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对水利有不同的需求。同时,中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且农村人口占据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农田水利供给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和国家的粮食安全。造成我国地下水资源紧缺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需水量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是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应该和水资源条件相适应,但在很多情况下,过于强调需要而轻视或忽视水资源条件,缺乏对水资源统一规划和全面管理,造成供需矛盾加剧,引起水资源缺口加大。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是地下水资源的最大用户。80%的水用于灌溉,但由于大多采用大水漫灌,有效利用率平均只有30-40%左右,浪费严重。

人们在设计农田水利制度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制度的效率,而必须将视野拓宽到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在细致考察农田水利基本前提的基础上来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农田水利制度。我殷切期望,在不久的未来,农民的脸上再也没有因灌溉问题而引起的愁容满面,这依靠国家社会和每个人的努力,我希望这篇论文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胡锦钦.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农业节水灌溉的探讨[j].珠江现代建设,2010.

[2]李桂芳,张建凤.谈发展节水灌溉型高效生态农业[j].中国科技信息,2005.

第6篇

【摘要】本文综述了节水灌溉技术内涵、体系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4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趋势,建议

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不仅是节水的需要,也是农业现展的需要。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对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就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作一探讨。

1.节水灌溉技术含义及体系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四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主要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技术、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雨洪利用技术。(2)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及抗旱点浇技术。直接目的是减少输配水过程的跑漏损失和田间灌水过程的深层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效率。(3)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包括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优选抗旱品种、土壤保水剂及作物蒸腾调控技术。(4)节水灌溉管理技术。包括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节水灌溉制度等。

2.节水灌溉新技术

目前,比较有发展潜力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是:(1)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作物调控灌溉技术。就是从作物生理角度出发,在一定时期主动施加一定程度有益的亏水度,使作物经历有益的亏水锻炼,改善品质,控制上部旺长,实现矮化密植,到达节水增产的目的。(2)应用3S技术的精细灌溉技术。就是运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实时获取农用小区作物生长实际需求的信息,通过信息处理与分析,按需给作物进行施水的技术,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的产业率。T是农田灌溉学科发展的热点和农业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3)智能化节水灌溉装备技术。就是把生物学、自动控制、微电子、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高新技术集成节水灌溉机械与设备,适时地检测土壤和作物的水分,按照作物不同的需水要求来实施变量施水,达到最优的节水增产效果。

3.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呈现以下趋势:(1)喷灌技术仍为大田农作物机械化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其研究方向是进一步节能及综合利用。不同喷灌机型有各自的优缺点,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软管卷盘式喷灌机及人工移动式喷灌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2)地下灌溉已被世人公认是一种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应用推广速度较慢,但随着关键技术的解决,今后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3)地面灌溉仍是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灌水技术。随着高效田间灌水技术的成熟,输配水有低压管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4)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应用专家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技术资源数据库、模拟模型等技术的集成,达到时,空、量、质上的精确灌水,是今后攻关的重点。(5)节水综合技术的开发利用,是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后节水灌溉发展的方向。

4.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政策建议

(1)提高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业灌溉用水要在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只能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灌溉必须走节水型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应加大对发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全社会都来关心节水灌溉技术,形成一个较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环境。

(2)形成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内在机制。通过制定和运用好水价、水权这些经济手段,对农业用水需求进行有效调控,削弱低效益膨胀型的用水需求,杜绝无效益浪费型的用水需求,促进节约农业用水的需求,从而推进节约灌溉技术发展。

第7篇

论文摘要:麻湾引黄灌区工程,自1989年2月21日破土动工,至1991年6月末全部竣工,总投资4005万元。是当时全省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和黄河三角洲开发的重点工程项目,也是当时东营市建市以来地方兴建的大型引黄灌溉工程之一。

东营市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城市,在实施国家级战略,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大背景下,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搞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促进灌区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非常必要。在此,笔者认为:要进一步强化以黄河水资源为主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搞好引黄灌区综合治理、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项目建设,促进引黄灌区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一、麻湾引黄灌区设计规模

东营市麻湾灌区是在原打渔张引黄灌区工程基础上,调整、改建而成的。新建引黄闸和总干渠,贯通原打渔张灌区二、三、四干渠,进而成为独立引黄灌区。引黄灌溉既保障了农业丰收,又补充了地下水,淋洗了盐分,有效地保证了地下水位的稳定和水质;设计灌溉面积4.93万公顷;年引黄河水1.5到2亿立方米,实际灌溉面积在3万公顷以上。

麻湾引黄闸位于黄河右岸的东营市东营区龙居乡麻湾险工上。总干渠自引黄闸下向东南,穿过南展堤大孙闸经大孙村西,向东南直插原打渔张四干渠,顺四干渠向东至庞家节制闸,然后沿四干四支折向正南,横跨打渔张河、穿过支脉河,经广青路南闫家泵站提水后,过三干向南,在广饶温楼闸入二干。由麻湾引黄闸至二干温楼闸,总干渠纵贯2县区5乡镇, 全长33.2千米。麻湾灌区控制范围,即原打渔张灌区二、三、四干的控制范围:新广蒲河以南、小清河以北(通过二干十二支过清工程也可过小清河)、广南水库以西、东营市与惠民地区边界以东。

麻湾灌区设计规模:引黄流量60立方米每秒,1条总干,3条干渠,1条分干,控制面积7.02万公顷, 设计灌溉面积4.93万公顷。各类建筑物103座,其中较大型建筑物有麻湾引黄闸、 大孙灌溉闸、打渔张河渡槽、支脉河倒虹吸和闫家扬水站等5座,改变了灌区范围内靠天吃饭的局面。

二、麻湾灌区改扩建工程

(一)三干渠改造恢复治理工程

为了解决广饶县2800公顷和广北农场1000公顷农田灌溉, 1991年4月市人大代表视察东营水利工作时,张万湖副市长指示:由市引黄灌溉管理局牵头,组织广饶县和广北农场对三干渠下游进行工程恢复技术设计。设计由东营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承担,1992年6月完成全部设计。

设计原则:既要保证三干下游用水,又要汇入二干5.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以缓解二干下游的供需矛盾,解决原三干渠供水范围没有包括的右岸 (其右岸原属二干供水范围,因偏远、地势高而难供水)供水问题。

该工程由东营市引黄灌溉管理局组织施工,于1992年3~6月施工,共完成土石方23.5万立方米,建筑物37座,其中有李庄节制闸、泄水闸、尾水闸修复、丁庄渡槽,干渠排沟生产桥12座,支门21座,完成投资147.09万元。三干下游的恢复治理,结束了广饶县丁庄乡和广北农场等单位40年来靠近干渠而又用不上黄河水的历史。

(二)总干渠渠首段衬砌工程

由于受东张铁路桥桥底高程限制,麻湾灌区在原设计中,引黄闸到东张铁路桥段渠底比降是1/11000, 在没有渠首沉沙的情况下,经一年运行,造成渠首淤积严重,因此对渠首需要进行改造。由东营市水利勘测设计院设计,将渠首渠底高程抬高75厘米, 将比降由1/10000调整为1/7000,将底宽由28米扩大到33米,将流量由60立方米每秒加大到80立方米每秒。 该工程由市引黄灌溉管理局于1992年9~12月组织施工,完成展区内2.3千米的砼板衬砌,投资150万元,有效地减少了水量流失,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引黄灌溉效率。

(三)总干大孙灌溉闸以下衬砌工程

1998年6~8月,由东营市灌溉管理处设计并组织施工,对大孙闸以下3.2千米进行砼板衬砌,投资250万元,从此改变了该段渗漏严重的现象,进一步提升了干渠整体效能。

(四)四干渠改扩建工程

麻湾灌区四干渠是东营区和胜利油田用水的重要输水渠道。由于黄河近年来经常断流,造成四干下游农田和胜利油田广南水库严重缺水的困难局面。对四干进行改扩建,满足东营区东部4个乡镇和广南水库用水需求,由四干、五干共同向广南水库输水,实现“二龙抱珠”,是东营区和胜利油田多年迫切要求。根据东营市和胜利石油管理局《第七次联席会议纪要》,由胜利石油管理局供水公司委托东营市水利局勘测设计院,对四干渠进行改扩建设计。

四干渠工程改扩建工程总体布置是:扩建四干进水闸,改建北隋节制闸、大许节制闸,新建王岗节制闸;扩大四干断面,底宽由8~5米加大到18.5~11米;流量由15~5立方米每秒加大为50~30立方米每秒。干渠长度由30.30千米延长至32.28千米,终点到广南水库2号沉沙池。 在2号沉沙池前新建浮筒式扬水站,8台机组,设计扬水能力30立方米每秒(此站由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设计)。干渠为土渠,比降1/6000;其中4处弯道长1089米护坡, 护坡结构自上而下为:60毫米厚、30毫米厚聚苯乙烯保温板(阴和0.2毫米厚塑料薄膜。 转贴于

整个干渠分为两段布置:四干渠首至东辛路:长8.07千米,北坝基本不动,搬南坝向南拓宽;排水沟设南岸。东辛路至广南水库沉沙池泵站:长24.21千米,南坝基本不动,搬北坝向北拓宽;排水沟设干渠北岸。麻湾灌区四干改扩建工程由胜利石油管理局和东营区人民政府组成施工指挥部,市水利局负责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1998年3月开工,10月完工,总投资4800万元。

四干渠改扩建工程完成改建长度32.28千米,土方329万立方米;改建四干进水闸(新增4孔) 1座,改建、新建节制闸3座(北隋、大许、王岗),改建支门36座,新建支渠扬水站18座,新建改建生产桥及公路桥21座;新修东辛路至庞家进水闸柏油路一条,长8.0千米;新建、扩建4处管理站(庞家、北隋、大许、王岗);四干下游沿渠道新建泵站专用电力线16千米,进一步提升了工程整体面貌,增强了节水综合效益,促进了灌区社会效益的发挥。

三、麻湾灌区节水改造工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来水与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兴建节水型输水工程已成为弥补水资源不足的重要措施。一方面是水资源的严重匮乏,另一方面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5左右。灌区设计灌溉面积4.93万公顷,现状有效灌溉面积4.00万公顷,实际灌溉面积只有3.33万公顷,因此麻湾灌区建设节水型输水工程已经非常必要。 麻湾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是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之一, 搞好灌区节水改造对促进灌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麻湾灌区节水改造续建北延工程

2010年6-9月间,由东营市水利局组织承建的东营市麻湾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总干渠北延工程”是以麻湾总干作为引水水源,以原打渔张总干作为输水渠道,将麻湾总干、曹店干渠、胜利干渠贯通,可以有效利用麻湾引黄闸的引水优势,实现引黄工程联合调度,水量互补,提高引黄供水保证率;同时,还可以联通广蒲河,老广蒲河、五六干合排、清户沟、广利河等城市水系工程为其建设提供可靠水源;另外,作为一条分干渠还可以向龙居、史口两镇供水,满足区域农业灌溉用水需要。

麻湾总干渠北延工程控制灌溉面积19.10万亩,设计流量20立方米/每秒,该工程严格按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和《水利工程质量体系》要求施工。工程级别为3级,建筑物级别为4级。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衬砌渠首进水闸(设计桩号:0+000)--南二路桥(5+110)段5.11km渠道以衬砌为主的配套与节水工程;坼除重建生产桥3座;新建生产桥1座;维修生产桥1座;坼除重建支渠进水闸1座;新建支渠进水闸4座;改造支渠提水泵站2座。工程共完成土方(挖方)3.55万立方米;(填方)3.05万立方米,砌石6701立方米;砼及钢筋砼1141立方米。有效地改变了工程面貌,为保障东营市更加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和促进黄河水城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五、麻湾引黄闸新建闸前泵站工程

第8篇

论文摘要:水稻是高产作物,粮食主产区的水稻稳产是农民增收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本文对通河县去冬今春旱情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建议性抗旱防旱措施。

通河县位于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南麓,松花江中游北岸。共有耕地面积143万亩,其中水田92万亩,旱田51万亩,通河县不仅是北方水田大县,人均水田面积8.6亩,全国第一。水稻是通河县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水田稳产是影响农民收入及县域经济的根本保证。虽然通河县水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由于近年来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尤其是2007年7月份以来,降雨稀少,导致2008年防旱抗旱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2008年春旱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降水量少,土壤墒情严重缺失。2007年7月至12月,降水量154.4毫米,仅为历年均值的37%。08年1月至3月降水量5.2毫米,占历年均值的33%,气象部门预测08年3-5月降水量比07年较少40%,降水量的严重不足使土壤失墒严重,土壤墒情较差,给旱田播种造成很不利的局面。

(二)库、塘蓄水严重不足。通河县境内12座小型水库、820座小塘坝,设计兴利总库容2606万m3,设计灌溉水田9万亩, 2月末多年平均同期蓄水量应为2140 万m3,(包含死库容316万m3,)。但是,目前通过对各水库、塘坝蓄水量调查,全县水库塘坝包括死库容总蓄水量491万m3,较正常年份少蓄水1649万m3,现有蓄水量仅能保证2.5万亩水田泡田用水。

(三)江河水位偏低。据水文局提供的资料,县内较大河流水位及流量均严重低于历史同期平均值,其它河流多数处于干涸状态。根据气象部门降雨预测结果分析,通河县4、5月份河流径流量比07年减少约50%,预计泡田期各拦河坝总来水流量为10.2立方米/秒,拦河坝灌区17万亩水田可保证8.5万亩泡田用水;提水灌区总提水流量为5.4立方米/秒,提水灌区6万亩水田可保证4.5万亩泡田用水。

(四)地下水位不断下降。2000年以后连续6年干旱,尤其是2007年降水量仅为历年均值的53%,地下水补给严重不足,加上超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还逐年下降,势必造成机电井出水量不足甚至报废。调查统计井灌区60万亩严重渴水面积13.5万亩。

(五)综上分析,按通河县县现有水源工程供水能力估算,全县92万亩水田,井灌区13.5万亩水田无水泡田,拦河坝灌区8.5万亩水田无水泡田,水库、塘坝灌区6.5万亩水田无水泡田,提水灌区1.5万亩水田无水泡田,预计有30万亩水田将面临严重渴水无水泡田,占全县水田面积的33%。

二、防旱抗旱对策分析

大力加强以抗旱水源工程、节水灌溉工程为重点的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地表水工程与地下水工程相结合的原则,全县动员、全民参战,坚定信心、大干苦干,拦河蓄水、打井建站,保证种上地、泡上田,确保不扔地、不减产,为在大灾之年夺取全县农业生产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一)水利措施

1、采取措施增加水库、塘坝蓄水量。利用春暖雪化形成径流的有利时机,拦蓄桃花水可增加一部分水库、塘坝蓄水量,同时,在4月25日春灌前拦截水库、塘坝流域内雨水,也可增加一部分蓄水量。根据气象部门预测的1-4月份降雨量结果分析,全县水库和塘坝预计在现有基础上可增加蓄水量280万立方米,增加泡田 面积1.4万亩。

2、适时跨流域调水蓄水。利用春暖雪化形成径流的有利时机,在放水泡田前拦蓄浓浓河和西北河桃花水增加附近流域水库蓄水量,预计跨流域调水可增加蓄水量280万立方米增加泡田面积1.4万亩。

3、及时修复应急水毁工程。为保证正常取水和输水,要及时完成浓河拦河坝、富乡拦河坝、和平拦河坝、岔林河二号坝水等渠首水毁工程维修加固及提水站进水池清淤工作。

4、抢前抓早打好抗旱补水井。全县计划新打抗旱补水井3020眼,其中,水库灌区650眼,拦河坝灌区1000眼,井灌区1370眼,以上机电井建成可基本解决15.1万亩水田的泡田用水问题。

5、因地制宜建好提水站。组织力量及时检修和购置抗旱设备,并做好提水泵站规划建设工作。一是发动群众组织设备,建临时提水站,提未断流的江水、河水进行抗旱保灌。二是在已断流的浓浓河、岔林河、西北河河段上建好大口径提水泵站,拦截并引提地下潜流水进行泡田,预计可增加0.5万亩水田泡田面积。三是,水库渔业养殖让位于农业灌溉,在十一座水库设大口径临时泵站,引提水库死库容水进行泡田灌溉。

6、发动群众整修加固灌水渠道。为加快输送水速度,减少输水损失,增加灌溉面积,春灌前各乡镇要组织力量对影响输送水的灌水渠道进行整修加固。

7、合理放水科学调度。拦河坝灌区: 4月10日提前破冰提闸放水,并组织好用水农户抢抓头茬水,提高现有水源的利用率,灌水原则是先下游后上游。预计提前10天放水可增加引水量880万立方米,可增加泡田面积4.4万亩。

水库、塘坝灌区:在旱整地基本完成后,适时集中统一放水,提高水利用效率,灌水原则是先上游后下游。

8、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积极推广水田“浅湿浅”“浅湿干”及控灌技术,充分提高水的利用率。按每亩泡田节水10立方米计算,全县推广水田节水灌溉面积60万亩,可节水600万立方米,可增加泡田面积4万亩。

(二)农技措施

1、浅翻、旱耙。水库灌区和拦河坝灌区水田,积极推广浅翻地,一律实行旱耙地。

2、先整地后放水,泡田插秧一茬水。实行分区集中统一放水,没有完成旱整地的地块区域不放水,泡田插秧实行一次供水。如能切实实行浅翻、旱耙和泡田插秧一茬水,每亩水田泡田期可节水30立方米。如水库和拦河坝灌区有1/2水田实行如上农技措施,11万亩水田可节水330万立方米,增加泡田面积2.2万亩。

(三)农艺措施

1、旱田适时采取坐水种和保湿剂技术。发动并鼓励农民利用机电井、临时泵站提地下水、河流水,进行旱田坐水种,积极推广保湿剂新技术,确保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

2、有计划调整种植结构。全县水田面积92万亩,渴水面积30万亩。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进一步解决水田泡田29万亩,预计仍将有1.0万亩水田无水泡田。对此,需因势利导,鼓励无水泡田地块的农民实行水改旱。

(四)气象措施

根据今年春季旱情地理分布实际情况,要及时调整布局,做好人工增雨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到人员培训到位、高炮检修到位、炮弹准备到位,严阵以待,在有利于人工降雨的情况下要抓住有力时机,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第9篇

关键词:水利会 投入机制 对策

一、诸暨水利会的现状

水利会是独立于政府组织与营利组织之外的一种社会组织,是农村群众性自治水利组织,它在我国农村水利的建设和发展中起着非常积极与活跃的角色。诸暨水利会现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目前全市共有50个水利会,具有代表性的有白塔湖水利会、大侣湖水利会等,这些水利会主要组织负责区域范围内的农田灌溉、防汛抗旱的经营和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事纠纷的协调等,担任着区域内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业主的角色。然而目前水利会所需要的开支与水利会能筹集到的资源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缺口,本文从水利会的性质出发,分析水利会现有的投入来源,并提出一种新的投入机制。

二、水利会的性质

1.水利会的性质

在理论界,从水利会功能、组织形式等多角度出发,有较多不同定义。笔者认为水利会本质上是以流域、自然水系、水利工程为纽带,在一定区域范围群众通过自发或在政府引导下组建的一种水利工程管理组织,组织内部形成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的约束激励机制,体现了水利工程“共建、共管、共享”的权责关系。对诸暨各水利会的考察,它们主要存在以下特点:(1)非营利性。尽管水利会自身运作过程中存在收水费、吸纳财政拨款和社会捐赠的情况,但这些资金主要服务于区域内的用水户,开展的是水利工程建设、养护,防汛抗旱、协调水事纠纷等非营利性活动。(2)非政府性。诸暨水利会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的圩长制,是圩区内群众为协调生产用水而自发建立的组织。现在的水利会,也是介于生产型经济组织或个体与政府科层组织之间的民间组织,其组织机构、内部管理、人员编制和运作经费与政府组织有本质的区别。(3)自治性。水利会内部普遍制定了章程、工作规则等制度,对水利会的职责、内部管理、工作方法、工作对象都有明确规定,并且水利会运作过程要受区域内湖民(用水户)监督。基于以上特点,水利会是一种以非营利为目的,具有群众自治性质的非政府组织。尽管当前部分水利会运作对政府有很大的依赖性,其发挥的功能又能较好弥补政府在水利管理中的不足,有“行政化”发展的趋势,但这并不影响上述三个本质特点判断。

2.水利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性质

诸暨的水利会承担的职责大致上有以下4项:一是负责区域内水利设施的养护和管理;二是开展区域内小型水利工程投资建设;三是具体承担区域内防汛抗旱工作;四是协调区域内水事纠纷。水利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从经济学性质上来讲,是“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比如,水利会所提供的农田灌溉以及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等产品为例,具有一定非排他性和可竞争性的特点,就是一种典型的公共池塘资源 (CPRs)。非排他性是指不能排斥他人对物品的消费,例如,某人个人投资修建某个小型农田灌溉设施,保障自身农田的供水来提高自身的粮食产量,在他通过灌溉工程得到个人利益时,也可使其相邻农田从中受益,如果要使相邻农田不从中受益,成本是相当高昂的。可竞争性是指,每增加一个消费者对供给者来说带来的边际成本是大于零的,即一个人从消费中获益会减少其他人可获得的利益。例如,农田灌溉中,每增加一单位农田的灌溉,用水量也会相应比例增加。相应的,上游企业的用水量,也会影响下游农田灌溉的用水量。

这样就会导致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如果水利会不能设计出足以阻止未被授权的使用者从资源中获益的规则,将会导致强烈的“搭便车”诱惑;第二,由于一个人的消费会减少其他人所能获得的消费数量,这种产品和服务也因此通常会遭遇诸如拥挤、过度使用等问题。这类产品可以由政府和受益人共同承担。

水利会所提供的防洪工程等产品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特点,是一种纯公共产品。比如某人个人建堤坝,可以使自己的农田受到保护的同时,也使得其他农田得到保护,每增加一亩农田的保护增加的边际成本也可以忽略不计。这样也会导致强烈的搭便车诱惑,一般这类公共产品由政府提供。

三、水利会现有投入机制分析

1.水利会现有的筹资方式

1.1农户承担管理经费

水利会的管理经费主要来自于向受益农田收取3-8元/亩的水利经常管理费(简称水利费)。水利费一般由农户承担或者农户所在村集体承担。此外,还有小部分来自水利会渔场、砂场等部分多种经营收入。

1.2政府补贴

水利会管辖范围内现有的水利工程投入有50%左右的经费都来源于政府扶持。较大的工程项目首先要得到市或镇财政的扶持,在市镇两级财政扶持资金明确以后,才着手进行。

1.3企业捐赠

水利会所管辖范围内的少数企业会对区域水利工程进行捐赠资金,有几万到20万不等。

2.投入来源中不合理之处

2.1存在搭便车现象

根据水利会所提品的性质,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这些产品很容易导致搭便车现象。水利会最初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业和农村,建立的初衷也是为了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水利会的服务范围在扩大,不但服务于农业和农村,同时也服务于城镇居民和工业企业。水利会的职责已经涵盖了工业企业,却没有企业代表。而且,目前尚没有政策出台对湖区内的企业收取水利费用,这意味着农民在承担企业受益者应承担的工程维护和管理费用。大多数企业认为,企业所交纳的税款中已经包含了水利事业费,因而不愿再交水费,也不愿意捐赠。然而,事实上,企业缴纳的水利事业费只有很少一部分比例能返还到当地用于水利事业,而且这部分资金由政府支配,不属于水利会。

2.2过于依赖政府的财政投入

水利会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群众自治组织,虽然所提供的产品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的特点,但有些也具有可竞争性的特点。但目前水利会开展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其资金来源很大程度要依赖财政拨款。由于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特点,政府更倾向于农户增强自主建设、管理意识,因此政府与水利会之间容易产生“囚徒困境”,导致财政投入比例难以确定。因此,水利会资金短缺时,容易出现政府不投资,小型水利工程无法修建的情况。

四、对策

1.建立长效的政府补助机制

根据水利会所提品的性质,政府对水利会的投入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要保障对公共产品事业型小型水利工程的兴建、抢修和养护费用,对水利会的补助应根据水利会所提供的产品特点适度超前安排。

2.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

水利会的投资经费应该根据各产业受益状况合理分配,这样既可以降低项目工程经费给政府财政带来的巨大压力,保障水利会正常运转,也可以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避免搭便车现象。就当前诸暨水利会的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应考虑由企业缴纳一定比例的水利费,来补偿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及维护费用。企业缴纳的水利费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按水利会所投资的水利工程费用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如工业企业承担水利会对水利工程建设总投资的10%,农民自筹资金的比重就会相应减少5%,政府投资也会减少5%。这样既有效的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也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3.制定可持续的水费标准

根据各产业的受益情况,改革和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水利会的投入来源,确定各收费对象缴纳的比例,从根本上避免搭便车现象。

4.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

将市场机制引入到水利会投融资行为中。由水利会组织,将水利建设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把市场上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进行水利建设。明确各水利项目的法人主体地位,通过投资入股、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等市场化运作办法来筹集资金。

五、结束语

以水利会为平台建立农民有效参与工程管理的内在机理,实行农民用水付费机制,水费收支财务公开制度,调动了农民参与水利管理的积极性。同时以区域内各用水户代表(村委会)为核心组建水利会管理机构,使水利管理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人员稳定,有利于保持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长期稳定发展。它是一种解决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所有者主体“缺位”,政府“越位”、政府与农民在农村水利中角色“错位”的有效管理模式。但水利会能否得以良性运作,建立有效的的投入机制是基本前提。本文从水利会和其所提品服务性质视角出发,分析水利会筹资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力求政府、水利会、用水户等不同主体之间的形成协调的利益关系是理论上的粗浅探索,以期为推进农村水利发展提供一点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及效率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5).

[2]单玉丽.台湾农田水利会的功能与发展策略.台湾农业探索.2009(2).

[3]周长海.诸暨市水利会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模式探讨.农村水利.2006(11).

第10篇

这是我国在近年出现让人诧异的现象,我们不禁感叹我们国家水土危机的真实性,而且还要清醒认识我们国家水资源环境。带着诸多问题,我们采访了长期从事农业水利建设专家,北京科发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所所长邱为铎。

邱为铎先生历时30多年的研发推广活动,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联合国国际生态与安全杂志两次发表邱为铎先生的论文。已知有6家国外著名杂志大篇幅报道了邱为铎的滴灌科研成果;国家科委将燕山滴灌列入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和重中之重项目;燕山滴灌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国优秀星火项目奖;水利部授予邱为铎全国水电系统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国家农委、国家科委联合颁发滴水灌溉新技术推广一等奖;世界杰出华人协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社授予邱为铎世界杰出华人、当明家、科技英才等荣誉称号。其学术思想被列入中国首部金质版思想巨著“中国当代思想经典”一书,并获得“中国当代思想成就奖”。

记者:邱老,您作为我国农业方面专家,为我国农业灌溉事业忙活了大半辈子,以您多年经验,是怎么看待我国坚持走高产、优质和高效农业发展道路的?或者说,我们的“两高一优”道路究竟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邱为铎:可能是工作原因,因为我从事的是农田水利建设,先在水利部,后来又到水科院工作。我们现在的农、林、水各部,可我最大的感触还是感觉农业部的工作是很好的。容不得不佩服啊!你看我们解放那么多年了,解放初吃饭都是问题。现在耕地减少了40%,人口从解放初期的5亿到现在的13亿,但粮食还是够吃,是很不错的。以前小麦亩产200斤算是壮举了,现在亩产小麦达到了800、900、甚至1000都正常。以前吃什么,还受季节限制。现在吃的穿的都不用愁了。生活美好了很多。农民的生活可以说是改善了很多。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

前些天《农民日报》有一则消息,“科技创新建陇原粮仓”,他们报道了甘肃对节水农业的探索。一句话表述“千方百计蓄住天上水,保住土壤水,用好地表水。”他们先进经验是农民增收,全膜覆盖技术能为农民带来稳定收益,日光温室、膜下滴灌更能为农民带来翻番的农业收入。甘肃经验说明,实施农田节水措施,不仅使粮食安全、农民增收有了保障,而且对改善日益紧迫的生态环境大有裨益。现在,辽宁、内蒙古、宁夏等地都先后派人到甘肃参观“取经”。

我觉得挺好,这是当地农村科技推广站琢磨出来的技术,真是很有创意的。可我们的研究者总是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实际考察,总是处于一种观摩状态,这样是不行的,根本不和生产相联系。

记者:看来邱老是深有感触的。我们以前说改革开放20年,现在我们说改革开放30年,您作为目睹我们科技创新体制变革的老专家老学者,对我国这么多年的科技体制改革是怎样看的?

邱为铎:说句实话,我感觉我们的科技体制改革进步很小。我在水科院是深有感触的。50年代实话,就提出要科技创新,要结合实际,结合生产。几十年来,却越来越不结合实际越来越不结合生产。原来是有事业费养着,现在是由项目费养着。钱比以前还多了,日子也好过了,生活也是越来越幸福。

你看,今天人家甘肃当地的农业推广人员自己琢磨出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玉米平均亩产506公斤,增产32.1%,这就是新技术,值得我们推广啊。农业道路就得走实际的路子。

记者:甘肃现在面临的土地荒漠化问题也是很严重的,像民勤地区近几年的变化可谓是大,目前民勤绿洲也变成了沙源,作为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荒漠化治理方面,难道我们就没有关键的技术可以帮助他们吗?

邱为铎:你问得很好!其实这也是我想要说的。根据我这么多年来的经验看,概括为三句话。总的思想还是一条,就是我一直呼吁的,灌溉技术的创新是缓解我国当前水土资源危机的根本途径。

我国的水土资源短缺是技术性短缺,而不是资源性短缺。虽然水资源短缺现象严重,但和以色列相比,我们只能算是技术性缺水,并非资源性缺水。土地资源也一样,如果有了水,就可以将荒漠化沙化地区优越的光热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将广大的荒漠化沙化地区建成高效农牧区,特色农牧区和永不衰败的生物能源种植基地。

另一方面,落后的灌溉技术,又是造成我国水资源紧缺的主要原因。如何看待和处理漫灌技术所具有的这一两面性特征;怎样在发挥农田灌溉的重大作用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率,就成为一个必须要解决好的重大课题。从目前的形势看,我国节水灌溉向何处去,已迷失了方向,发展的力度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已经大大降低。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上世纪大量引进国外技术确实走了弯路;另一方面国人习惯了向国外取经学习,很少想到自主创新。

记者:缓解这样一个局面的有效办法是什么?

邱为铎:我做这个方面的工作已经快花了我毕生的心血了。首先,缓解我国水土资源危机的出路的关键还是在灌溉技术的创新,就是以滴灌技术替代漫灌技术。我国荒漠化、沙化(以下简称“两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45.58%。广大的“两化”地区,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这些都是发展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不可缺少的宝贵的光热资源,惟独缺水使这些宝贵资源无法利用,并成为沙尘暴的发源地。我国“两化”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因此,如何治理“两化”应该成为有关部门的重中之重。

第二个办法就是,以科发滴灌为核心形成的灌溉工程投入低、灌溉技术用水量低、种植作物需水量低、经济价值高的“三低一高”开发模式,使“两化”地区的水、土、光、热、生物等自然资源实现了优化配置,使土地“两化”防治事业从传统的社会公益事业,变成一项经济效益丰厚,生态效益巩固,社会效益突出的朝阳产业,开创了防治土地“两化”的新纪元。“三低一高”开发模式和传统技术不同之处就在于利用创新科技,高效利用当地有限的地下水资源,主动精准地为种植作物实施灌溉,以水的输入启动相关自然资源,从而大幅度提高生物产量,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记者:看您现在头发都花白了。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您为着能够在提高我国的灌溉技术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您能给我们具体谈谈吗?

邱为铎:滴灌技术在很早的年代就提出来了,当时是水利部的一个项目,1974年,当时由总理主持。前苏联送给中国政府的礼物是三套滴灌设备,其技术都来自以色列,技术是世界最先进的。政府考虑到价值昂贵,不符合中国国情,于是要婉言拒绝。总理最后还是收下了,并有一套留给了我们做研究。就是现在科发滴灌的前身,燕山滴灌。

从那以后,我们就成立了专门研究所进行相关的研究,燕山滴灌是我们中国的名字。当时我们取的这个名字就是想打出自己的牌子。所以我们的科研人员经过反复的研究论证,最后突破的国外的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不符合中国种植大田作物的现实,成为了我们现在科发滴灌技术。

1983年,时任国家水利部部长的钱正英,对这项技术发明给了高度评价,还说,外国人的东西,我们中国人终于自己造出来了。

1986年,关于推广滴灌技术的观点就出现了严重分歧。主要集中在对我们滴灌技术的成熟性问题的质疑,认为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我们能够在滴灌技术上取得如此成绩表示不理解。其二就是技术复杂,在中国推广的话肯定是困难的,其三,就是反对我们研究所自身的研究。

90年代,为了找寻能够解决中国灌溉的技术,很多官员像走马灯一样出国考察,去了以色列,奥地利等国家。回来时买了一些东西回来,但是后来却束之高阁,无人问津。

1995年,我们在西海区进行了试点,总共是250亩,全部考核通过。我现在人也老了,现在连办公室都放在了这里(家里),还在操心着自己的滴灌技术推广。你们作为媒体的,更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

记者:的确!邱老说的对。我们要为了诸多技术的推广,特别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人民生活的实用新技术新产品多做出努力。其实现在有很多像您一样默默坚守在自己科研岗位上的学者和科学家。在他们心中或许比您更加心焦的是,我们的科技为什么就不能好好的为生产服务呢?

邱为铎:很好!科技的价值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也一直在探讨这样的问题。但是我们早已经释然了。因为在我们国家,因为有很多的现实需要考虑,人口众多就是一个天大的现实。当我们的科技在得以应用之前,总是要考虑到科技的实用性问题。不能说我们的科技只是用来观赏的。科技不是用来观赏的。真的不是。你就拿我们的滴灌技术来说,在80年代,我们已经饱受了这样的舆论忧患。他们认为以色列的滴灌才是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所以我们应该接受以色列的技术,先进的确是事实。可是由于价格的问题,在我们中国根本不可能大范围的推广。要用也是少数人的专利。想到此,于是作罢。不想了。干脆来修水库。重新拾起漫灌的牙慧,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在原来的错误上重复犯。

现在我们的滴灌技术可以在很多地方试用了。而且全部考核通过。这是值得肯定的。不是我们在用什么落后的技术来虚张声势。只是国家的现实不容我们在很短的时间推广滴灌技术,因为粮食安全总是在制约我们。而我们的粮食生产80%来自与灌区,而灌区的主要途径又是漫灌。所以滴灌技术得以推广,不从根本上改变长久以来我们关于漫灌的理解是困难的。

记者:这么说来,科发滴灌还确是从艰难中走过来的。那么,现在来看,技术优势在哪里?

邱为铎:由我国科技人员结合我国国情创造的科发(燕山)滴灌技术,获18项专利。半固定式滴灌因为采用了人工移动的滴水毛管,使毛管用量减少了97%,使滴灌工程造价降低了80―90%,每亩投资仅需200―300元,一次投资80%的设备可以使用20年以上,20%的设备使用10年左右,成为当今经济的灌溉技术,已成功地在除水稻以外的各种大田作物中应用,收到良好效果,开创了将最省水的滴灌技术成功用于大田粮食作物的先河。而科发全移动滴灌设备可以在几个水源之间巡回作业,提高了设备控制面积,每亩投资仅需几十元,一次投资可以使用10年以上。

以科发滴灌为核心形成的灌溉工程投入低,灌溉技术用水量低,种植作物需水量低,产值高的“三低一高”开发模式,是我国土地荒漠化防治的有力武器。运用这一武器,可以使我国广大的荒漠化地区在彻底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取得丰厚经济效益,将广大的荒漠化地区逐渐变成高效农牧区、特色农牧区和永不衰败的生物能源基地,将历史上的风沙源变成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成为沙海淘金的热土。

记者:真替您感到高兴,邱老!其实是我们的钦佩。今天真感谢您能够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采访。您身上可供我们年轻人学习的东西可谓是丰厚的。作为我们现在浮躁的一代年轻人,您有什么期望吗?特别是我们这些80后的人。

邱为铎:年轻人是国家的希望,什么时候都是。年轻人现在认认真真搞科研的人少了,特别是搞我们农学的、搞水利的人少了,也不像以前我们那个年代的人。现在我们国家的科技正是大发展期,正需要年轻人的时候。年轻人必须突破自身的局限性,勇敢地走出去。特别是我们搞科研的人,更应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的下大功夫。不是说几句话,也不是几篇文章的事,是能够真正提高我国科技总体水平的目标下的所有努力。我们亟需那些踏踏实实肯干事的年轻人,真的很需要。

延伸阅读:移动式滴灌:水土资源利用战略性技术

邱为铎 李 静

人类农业文明和河流是分不开的,河流是人类得以繁衍和生息的重要条件。原始农业便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而农业灌溉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

漫灌在人类生息繁衍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原始社会的季节性洪水现象,就是一种最原始的漫灌形式,为人类创造漫灌技术提供了有力的启迪和借鉴。漫灌技术极大地扩展了灌溉范围,从而完成了一次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过渡,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为人类的繁衍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然而,随着人口膨胀和经济发展,人们对水的需求量也是急剧加大。农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水,特别是种植农业的发展更需要水的哺育。漫灌技术的局限性在现代社会已经越发明显。

漫灌技术之于我国当下水资源危机

众所周知,漫灌技术对水资源的利用率很低,属于掠夺性开发。直到上世纪中叶,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量终于发展到自然资源难以承受的地步,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水资源危机。现阶段,造成这种危机的主要原因,不是水资源短缺,主要是因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不当造成的。

我国农田灌溉是国民经济的用水大户,灌溉用水量高达国民总用水数量的70%以上,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几乎100%的灌区仍然沿用五千年前人类创造的漫灌技术。这种灌溉技术的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很低。而官方报道其达到40%,但这只是从骨干渠系上测得的数字。实际上,如果把骨干渠道以下,还有斗渠、农渠、毛渠和灌溉沟的渗漏和水面蒸发把这些损失都计算在内,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恐怕连30%都不到。落后的灌溉技术是造成我国水资源紧缺的主要原因,是形成水资源危机的罪魁祸首。现今,漫灌技术早已从先进的生产力,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制约因素。

以色列人均拥有的水资源仅为我国人均水平的12%,可他们的专家说,他们不缺水。我国虽然水资源短缺现象严重,但和以色列相比,我们只能算是技术性缺水,并非资源性缺水。土地资源也一样,如果有了水,就可以把占耕地面积60%的旱地变成水浇地;有了水,还可以将荒漠化沙化地区优越的光热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正如前面所说的,将广大的荒漠化沙化地区建成高效农牧区,特色农牧区和永不衰败的生物能源种植基地。所以我国土地资源短缺也只是技术性短缺,并非资源性短缺。

我国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国土面积1/2左右,但这里不仅有丰富的土地资源,还有日照充足、热量能富、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等宝贵的光热资源。如果解决了灌溉问题,这一广大地区完全可以成为我国的特色农牧业区、高效农牧业区和永不衰败的生物能源基地,很自然成为我国土地开发的重点关注的地区。但这一地区大部分属于西北内陆河流域,属于西北华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多数地区年降雨量不到100毫米,而年蒸发量却高达2400~3000毫米。由于干旱少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几千年来自然形成的生态格局经受不起环境因素的变化。

我国现有耕地18.27亿亩,其中水浇地8.2亿亩,现阶段我国生产的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80%来自灌区。说明农田灌溉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另一方面,8.2亿亩水浇地耗用的水资源高达国民总用水量的70~80%,因为技术落后仅灌溉浪费的水资源就达到国民总用水量的50%以上,说明农田灌溉在为我国提供了粮食安全保障的同时,浪费了大量而宝贵的水资源,是造成我国水资源危机的主要因素。现阶段,水土资源危机已经成为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如何看待和处理漫灌技术所具有的这一两面性特征,怎样在发挥农田灌溉的重大作用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率,就成为一个必须要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我国的灌溉技术呼唤自主创新

早在1894年,一位名叫查尔斯•斯凯纳的美国依阿华州人,发明了一种非常简单的喷水系统,开拓了人类利用机械设施节水灌溉的先河。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起花巨资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喷灌和滴灌技术,试图用这些先进的灌溉技术逐步取代传统落后的漫灌技术。经过20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些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并不适合中国国情,极大挫伤了人们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

从目前的形势看,我国节水灌溉已经失去了方向,发展的力度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已经大大降低。目前采用的农田节水措施主要是加强灌溉管理,可以说仅仅是围绕漫灌技术作些小修小补的改进。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上世纪大量引进国外技术确实走了弯路;另一方面人们翻遍了国外的资料,也确实找不到适合现阶段在中国大田作物上大面积推广的实用节水技术;更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经济技术落后,人们习惯了向国外取经学习,技术上一有问题就查资料或出国考察,很少想到自主创新。

不管客观环境存在多少不利于科技创新的因素,但灌溉技术必须取得突破,如果我们不能利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取代落后的漫灌技术,我们的经济建设将长期建立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极端低的水平上,经济建设也就失掉了发展的空间。为了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自主创新这一课必须补上。在今天,我们完全有条件理直气壮地向漫灌技术说“不”。

滴灌技术抒写中国式灌溉新篇章

滴水灌溉,简称滴灌,是迄今最节水的灌溉技术。但是国外的滴灌是适应发达国家的条件发展起来的,以色列是滴灌技术的发源地,从他们的国情出发,滴灌主要用于面向国际市场产值高的经济作物。他们执行的是一条高投入、高产出的技术路线。从发达国家昂贵的劳动力实际出发,他们要求尽可能实现运行自动化,以减少劳动投入。引进以色列等国滴灌技术,每亩投资高达2500~3500元,国内用引进的滴灌设备生产线生产的国产滴灌设备,每亩投资也高达1000~2000元。

近20年来,我国各地各部门重复引进国外滴灌技术和设备。实践证明,国外滴灌技术不仅造价高,管理难度也大,不可能成为中国漫灌技术的替代技术。要解决中国灌溉技术的更新换代问题,只能依靠自主创新。实际上我国并不是没有漫灌的更新换代技术。

早在30多年前,总理就指示要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滴灌技术。中国水科院的科技人员,遵照的指示,在学习以色列滴灌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进行研发创新。先后成功研发具有鲜明中国特点的燕山滴灌技术,现改称科发滴灌技术,包括全固定式滴灌技术、半固定式滴灌技术、全移动式滴灌技术、利用黄河水滴灌技术及温室滴灌技术。先后获得17项实用新型专利和一项发明专利,并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级优秀星火项目奖和国家级推广技术一等奖。“八五”、“九五”均被国家科委列入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科发滴灌技术自80年代开始在全国各地试点推广,1992年在山西文水县举办的1000亩小麦滴灌试点,每亩投资仅120元,滴灌小麦比旱地小麦增产300%,受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农民群众称“滴灌好,滴灌生出金元宝”。上世纪80年代科发滴灌在甘肃累计推广2万多亩,有些试点已经运行了近20年至今还在使用。事实证明,发展灌溉技术必须解放思想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滴灌设备彰显技术优势

滴灌设备是实现滴灌工程设计思路的基本保证。为了获得适合中国国情的滴灌技术,必须根据中国的国情对引进的设备进行彻底的改造和创新。科发滴灌在技术的改进与革新上明显作出了贡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关于滴头的改进与创新;滴头的作用是将从毛管内取出的水,经过其自身的流道产生的磨阻损失,消除水中的压力,让出水口的压力接近于零,从而变成水滴滴灌到作物的根部,故称其为滴头。国外设计的滴头,为了提高消能效果和减小体积,普遍采用迷宫式或犬牙交错式的流道结构,以增加局部阻力,这种滴头主要靠局部损失消能。由于流道局部阻力增大,也加大了被杂物堵死的几率。滴头堵塞被视为滴灌技术普遍存在的一个世界性难题。国外厂商设计的滴头,或许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均设计成不可维修的一次性使用的结构。采用这种滴头,一旦堵塞便无法维修只能更换,加大了用户的运行成本,当然也就提高了制造商的效益。从维护中国农民的利益出发设计的滴头,不仅要提高抗堵塞的能力,一旦堵塞还能够用人工的方法轻易地修好继续使用。为了提高抗堵塞的能力,我们和国外的做法相反,采用具有光滑的长流道的微管滴头,主要利用流道的沿程损失消能,采用这种滴头,水中的杂物能进去就能出来,很不容易发生堵塞,万一堵塞还可以用医用注射器,将针头插入滴头内,推进压缩空气,即可轻易地清除堵塞物,保证用户长期安全地使用滴灌设备。我们采用的微管滴头的长度,是根据滴水毛管在滴头均匀滴水的情况下的沿程压力变化,和不同位置的滴头的进口压力计算出来的,并在计算的基础上,经过试验修正后确定的。即滴头长度是按滴水毛管上,各滴头之间的滴水量偏差等于零设计的。而国外除了压力补偿式滴头外,一般常用的滴头由于没有压力补偿性能,要求毛管上各滴头之间的滴水量偏差小于等于设计滴水量的10%即算合格。这表明,我们采用的滴头不仅抗堵塞易维修,滴水均匀度也比国外普遍采用的滴头有明显的提高。

⑵接头的改进与创新;管道接头是滴灌系统中第二个常用的部件,国外设计的PE管接头由9个零件组成,既增加了成本又不便操作。我们设计的PE管接头仅需3个零件,不仅成本低、效果好,还真正成为一种快速接头,为开发全移动式滴灌系统创造了有利条件。

⑶旁通器的改进与创新;旁通器是毛管和支管的连接件,它的作用是从支管内引水进入毛管,国外设计的旁通器不仅件数多体积大,止水效果也差,在同等压力下国外的旁通器个个漏水,而我们的旁通器滴水不漏。

打造全方位滴灌系统工程

⑴具有移动毛管的半固定式滴灌系统

目前,国外传统的滴灌以全固定式滴灌为主,这是因为国外滴灌技术研发者从节省劳力的角度考虑,尽可能使滴灌系统运行自动化,在满足自动化要求的前提下,管道系统就不可能移动。可以说采用人工移动管道的滴灌系统,不可能成为国外研发者的选择。固定式滴灌系统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便于实施自动控制,但必然带来投放的器材多、设备利用率低、工程造价高等缺点。以国外常见的果树滴灌系统为例,全固定式滴灌系统必须做到每行果树设置一条滴水毛管,灌溉时整个果园同时滴灌或分区轮流滴灌。从果树本身的生长需要考虑,并不需要天天滴灌,更不需要不停的滴灌,国内一般设计成15天滴灌一次,每次滴灌8~10小时。也就是说,在固定式滴灌系统中,占滴灌设备投放量80%的滴水毛管,每15天才运行8~10小时。滴水毛管在灌溉季节内的利用率只有2~3%,97~98%的时间都处在闲置状态。说明这种全固定式的滴灌系统,滴灌设备的利用率极低,这是造成滴灌工程投资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再配套装上电脑等自动化控制设备,进一步提高了工程投资,这就是为什么国外滴灌工程单位面积造价昂贵的主要原因。也是国外滴灌技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主要原因。

我国的科技人员,大胆地将国外普遍采用的全固定式布置形式,改成仅干支管固定,滴水毛管用人工移动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半固定式滴灌系统。它的基本特点是滴水毛管的间距等于在合理轮灌周期内毛管移动的距离。假如某种果树合理的轮灌周期是15天,即15天滴灌一次,采用半固定式滴灌系统后,每条滴水毛管对每行果树同样一次滴灌8~10小时,滴完后用人工移动到下一行果树,将15天内毛管移动的距离,作为滴水毛管设置的间距。按每行果树滴灌8小时计算,每天可移动三次,15天移动45次。这样一条滴水毛管滴灌的面积,相当于固定式滴灌系统45条滴水毛管滴灌的面积。也就是说,在没有改变果树灌溉周期、不减少灌水量、也不降低灌溉质量的前提条件下,使滴水毛管的用量减少了97.8%。滴水毛管减少97.8%,表明干支管的流量和水泵的流量也减少了97.8%。从而带动了整个工程大幅度降低了工程量,取得了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如果单纯从技术角度看,这种半固定式滴灌系统排除了灌溉自动化的可能性,采用落后的人力手工操作,从技术上是倒退;但从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角度讲,采用人工移动毛管后,将世界上最省水的滴灌技术从只能用于产值高的经济作物这一狭小的天地中解放出来,使其适应除水稻以外的各种大田作物和林牧作物,极大提升了社会生产力。可以说,这种具有人工移动毛管滴灌系统,集节资、节水、节能、节材、改土、增效、就业等七大优点于一身,是滴灌技术适应发展中国家需求的一大创新。

⑵全移动式滴灌系统

为了提高农村广泛存在的水窖、水窑、水柜、水池、压水井等微型水源的灌溉效益,近几年来我们花较多的力量开发研究成功一种全移动式滴灌系统。这种系统由微型水泵或微型柴油抽水机组带动,使这些微型水源,实现小水大用,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益。这项技术可以帮助广大农村就地拦截暴雨径流发展灌溉,可提高我国雨洪利用的水平。这种全移动式滴灌系统仅有干管和滴水毛管两级管道,与压水井配套的全移动式滴灌系统,干管全长133米,带动20条50米长的滴水毛管,总流量5m3/h,以压水井为中心向两边延伸,控制面积为20亩。每个压水井滴灌面积为20亩,3~4天滴完后将全部设备转移到下一个压水井,在一个灌溉季节转移5次,灌溉面积为100亩,全套设备3500元(不含水泵),每亩投资仅35元。这种设备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用于春季抗旱坐水种,有很大的优势,2007年在内蒙古赤峰地区试点受到一致好评。

这一系统全部用快速接头连接,干管长度可长可短,配置的毛管数量在20条以内可多可少,能适应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田块。一个农户购买一套全移动式的滴灌设备,在满足自己灌溉需要的基础上,可以向周围农户提供有偿服务,也是推动农业服务社会化的一种好的形式。

⑶具有干、支、毛三级移动管道的半固定式滴灌系统

仅毛管一级管道移动的半固定式滴灌系统,必须按田块大小、地形变化逐块进行设计和安装调试,全移动式滴灌系统可以成套销售,不仅成本低也不需要按田块进行设计安装,便于大面积推广。

如果能将这种滴灌系统推广应用到出水量较大的机井上,便可以大大加快滴灌技术推广的速度。为了实现这一发展目标,我们以一个流量为5m3/h 的全移动滴灌系统为一个灌溉运行单元,按合理的轮灌周期划分每个灌溉运行单元的滴灌面积,进而按机井出水量确定单井控制的灌溉运行单元和滴灌面积。在单井控制面积确定后,通过地下埋设的总干管和干管将水分配到每个灌溉运行单元,并在每个单元的中心安装水栓,连接地面可移动的干支管,向本单元的全移动式滴灌系统供水。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具有干、支、毛三级移动管道的新的半固定式滴灌系统。为了区分两种不同的半固定式滴灌系统,暂定仅具有一级移动管道为Ⅰ型半固定式滴灌系统。具有三级移动管道的滴灌系统为Ⅱ型半固定式滴灌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在Ⅰ型半固定式滴灌系统中,每隔100米需埋设一条支管。在支管上每隔30米左右从地下伸出一个连接滴水毛管的小管道,由于支管必须与种植方向垂直,这些伸出地面的小管,对机械化耕作多少带来一些不便。Ⅱ型半固定式滴灌系统,由于支管也移动,从而改善了机械化耕作的条件。

第11篇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一、铁岭市生态环境特点

铁岭市属省辖市,位于辽宁省最北部。总面积1.29万公顷,其中山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40%,平原占45%,河流及其他约占15%,大体是“四山半水、四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十二五”期间,全市森林覆盖率35.1%,城市绿化覆盖率38.7%;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67公顷;坡耕地还林还草面积510公顷;已沙化的草地恢复和治理面积80平方公里;各类保护区与景区面积达538公顷。

二、铁岭市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1.水土流失问题分析本区东部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较严重,按侵蚀强度划分为中度侵蚀,属较严重水土流失区,截止目前,全市水土流失总面积约2686公顷,严重破坏了土地资源,影响水利工程使用寿命。2.土地退化严重全市土地沙化面积达1.56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1.2%,主要分布在西北部风沙地区,且沙化土地面积逐年增多,土地沙化问题日益突出。3.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生态恢复工作任务艰巨。其中铁煤集团矿山开采累计产生废渣3800万吨,形成矸石山13座,占用土地面积1325.6公顷。调兵山市的地表沉降比较严重,累计沉陷区土地面积为7660公顷,已治理2147公顷,仍有5513公顷土地有待恢复利用,且每年新增沉陷区面积500公顷以上。4.天然湿地面积锐减现有天然湿地面积168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1.3%。5.农村环境问题日渐突出部分农田因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污染有所加重。乡村生活垃圾、污水及禽畜粪便管理利用效果不佳。

三、土地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土地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1)增加耕地面积。通过对废弃地复垦,平整土地,开发未利用地,铁岭市每年补充大面积耕地,缓解人地矛盾。(2)减少耕地占用面积。铁岭市通过居民点、村办及乡镇企业归并,对建设用地进行挖潜利用,减少对耕地的占用面积。(3)控制水土流失。通过对一些荒坡地和坡度较大且利用率不高的土地开展平整、坡改梯、绿化和水利建设等进行综合整治,在扩大耕地面积的同时,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4)提高土地质量和产出率。铁岭市存在大面积中低产田,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对中、低产田的改良,将显著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率。(5)提高耕地的集约化经营。通过土地开发整理使铁岭市原来零星的、高低不平的田块整理为田、林、路、沟、渠的标准化农田,有利于机械化操作,促进耕地的集约化经营。(6)改善土地生态环境。铁岭市通过对废弃地复垦,改良了土壤条件,提高了植被覆盖率,有效防治风沙和水土流失,改善了地表景观等。2.土地开发整理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1)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影响。土地开发利用中许多重要工程如水利水电工程、农田灌溉工程及梯田建设等往往改变铁岭地表水系的网络结构,从而改变水文结构,对区域内水资源分配产生影响。(2)对土壤生态的影响。在土地开发利用实施中,有些土壤理化性质和生态过程受到了破坏,使地表土层变薄,还流失掉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使田间土壤持水量及渗透性变差、土壤质地变粗等,降低了土地生产力,阻碍了农业发展。(3)对大气及其生态过程的影响。可通过改变植被覆盖状况、地表水文结构等间接方式表现出来,比如造成大气环境中的“尘”污染等。(4)对敏感生态系统和景观组分的影响。土地开发利用实施中,往往会对一些特殊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文景观造成永久性破坏,形成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损失。

四、土地开发利用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战略保障措施

1.强化土地生态经济概念,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从生态经济系统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出发,追求综合效益最佳,才能既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又可在生态环境的改善中促进经济的发展,达到生态经济的协调。2.地区生态建设工程的科学规划要依据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建设的总体规模、具体类型和空间格局,其次根据各地区的条件,因地制宜,从而形成区域最佳用地结构格局。形成“全省一盘棋”的合理布局局面,实现总体利益最大化、长远化。3.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改善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做到“地有主、主有权、权有责、责有利”;坚持和完善“谁造谁有、合造共有、允许继承、允许折价转让”等土地政策。4.增加资金和技术投入(1)增加国家对土地生态建设的投资比例。(2)实行配套投资,在国家专项资金基础上各级财政应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工程建设。(3)坚持以地方集资和群众投工投劳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方针。(4)实行减缓免税的政策。按照“开发者保护”的原则,监督开发者履行保护的责任;加大各级财政预算内资金对生态建设的投入;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和产业主管部门对全市生态项目的支持;扩大对外开放,采取优惠的投资导向政策,引导国外资金投入生态建没;争取“民办公助”、“以工代赈”、“个体承包”等多种形式,吸收社会资金投向生态建设领域。5.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一是依靠科技进步,提升改造传统工业。通过重组、兼并、技改等措施,特别是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从根本上使传统产业实现节能、降耗、低(或无)污、高质、高效,降低单位产值(或单位产品)的资源能源消耗系数。二是加快生态农业建设,大力支持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节水农业,生产开发无公害农产品。三是促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共同制定一个生态补偿办法,并尽快实施。征收生态补偿费的范围主要是对由于开发建设、使农田遭到破坏,生态效益丧失的采油、开矿等,征收费用于恢复植被、补充耕地,补偿生态效益损失。

参考文献:

[1]刘正义,李大润,孟国强.铁岭市土地利用分区方法研究[D].中国土地学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1992.

[2]王冬.铁岭市农村土地利用与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第12篇

【关键字】自来水管道设备防冻裂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水龙头防冻裂结构的防冻裂原理分析

因外接结构与水龙头的防冻裂结构和原理相同 下面仅以水龙头的防冻裂结构为例来阐述它们的防冻裂原理

1、常温下防冻裂结构的密封与调节

如图1 所示 常温下 亦指气温处于水的冰点以上温度 管道内的水处于液体状态 我们此时可根据管道内的水压来调节弹力调节压块12 的松紧 当拧紧弹力调节压块12 时 弹力调节压块12 将压缩弹簧10 通过弹簧10 的弹力作用实现作用力向顶针11 的传递 当弹簧10对顶针11 和橡皮密封垫9 的作用力大于或远远大于水龙头体内的水对顶针11 和橡皮密封垫9 的作用力的时候 橡皮密封垫9 便会被压紧在防冻裂结构的出水口平台上 从而实现水龙头防冻裂结构的常温常闭密封状态需要注意的是 当在拧紧弹力调节压块12 的时候要注意弹簧的弹力大小要适度O 在刚好密封的前提下,可根据弹簧的刚度大小适当再拧紧一点就可以了, 不宜太紧,否则,时间一长,弹簧容易因疲劳而失去弹力作用,从而直接影响防冻裂结构的密封效果。

2、低温下防冻裂结构的防冻裂原理

当气温骤降至零度以下甚至更低,此时的水龙头体内的水就会结冰,水一旦结冰后即会引起水龙头体内水的体积膨胀,当膨胀后的冰水对图1 所示的橡皮密封垫9和顶针11 的推力大于弹簧10 对顶针11 和橡皮密封垫9的压力的时候,顶针11 和橡皮密封垫9 即被推开O 这样,水龙头体内因体积膨胀而产生多余的冰水即会由防冻裂结构的出水口流到其下方的储备空间, 若溢出的水量较大,水还可以通过弹力调节压块12 和封盖13 的小孔溢出水龙头体外,从而确保水龙头及防冻裂结构不会被冻裂。如果考虑到溢出的水不影响水龙头的体外环境,或者当冰解冻时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我们可以在产品的结构设计时采用下列方法来解决: ( 1) 将封盖13 的小孔改为盲孔,同时增大防冻裂结构的储备空间;( 2)若管道较粗,考虑速冻时可能有更多的水溢出,我们可以在外接的圆周方向增设更多的防冻裂结构。

3、温升解冻后防冻裂结构的自动复位

当气温回升冰体解冻时,顶针11 和橡皮密封垫9 便会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自动复位, 从而恢复防冻裂结构初始时的常温常闭密封状态。

二、管道防冻裂阀门

1、防冻裂阀门的结构

这种阀门是在阀体内的两端分别设计一个胎腔,在每个胎腔内分别装一个橡皮制成的气胎,气胎类似自行车内胎,胎体具有较强的伸缩能力,胎内充满气体。

下面结合图1~5对该种阀门进一步说明(仅以闸阀阀体一例说明,其它阀门与此相同)。图1是阀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阀体的正剖视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气胎结构图;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图中:①阀体、②胎腔、③铜环、④气胎。在图2中胎腔②与阀体①为一整体。图中,r2为胎腔腔体小半径,r4为气胎圆环小半径,r2=r4,R1

为阀门进口半径,R2为胎腔大圆半径,Ii4为气胎小圆中心线的半径。使用时气胎④装入胎腔②。

2、防冻裂阀门的工作原理

防冻裂阀门巧妙地利用水和气体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物理特性设计而成,水随着温度的降低、结冰,它的体积会逐渐膨胀,因而对密闭的阀门产生很大的压力,而气体却恰恰相反,随着温度的降低和压力的增大,它的体积会急剧缩小,而且气体相对水非常活泼,它的收缩程度远远大于水的膨胀程度,所以安装在阀体内的气胎随着阀体内水的结冰膨胀,会迅速收缩,让出空间,完全容纳了冰的膨胀部分,彻底消除了冰的膨胀部分对阀体的压力,从容地保护了阀体。而阀体内不设置气胎的一般普通阀门,由于其阀体内没有调节空间,当水随温度的降低、结冰,体积膨胀时,膨胀所产生的压力将全部作用于力,以至阀体不能承受而被胀破,造成阀门报废和管道泄漏事故。

3、防冻裂阀门的工作过程

阀门装于管道上正常使用时,气胎保持鼓起状态,当管道内的液体(水)随温度的降低、凝固、膨胀时,气胎内的气体的体积则因温度的降低和压力的增大而大幅缩小,加之胎体有较好的伸缩性,使水结冰后的膨胀部分进入胎腔,从而抵消了由于冰的膨胀对阀体的巨大压力,使阀体得到保护而不被胀破。随着温度的回复,冰体溶化,水的体积减小,胎内气体的体积随之增大,直到恢复原状。

三、电热防冻解冻阀的防冻解冻设计原理

1、常温状态下电热防冻解冻阀的压力调节

如图2,当水温处于冰点以上温度时,此时可根据管道内的水压大小调节弹力调节压块20的松紧,活塞3则在弹簧7的弹力作用下克服水压对它的作用力后顶靠在塑料内衬21的凸台上。此时两触点断开,电路不导通,电热器24不工作。要特别注意的是:弹力调节压块20的松紧度调节要适中。在刚好将活塞3顶靠在塑料内衬4的凸台上的前提下,可根据弹簧7的刚度大小适当再拧紧一点就可以了。活塞不宜调得太紧,否则弹簧会被过度压缩,时间一长,弹簧容易因疲劳而失去弹力作用。弹力作用一旦减弱,水压就会推动活塞3和塑料滑杆21下移。下移量过大,塑料滑杆21会造成行程开关的非正常接合,使得电路导通,电热器24就会在常温状态下不停加热。调得太松,弹簧7的弹力不够,活塞3则不能克服水压作用顶靠在塑料内衬4的凸台上。如果活塞离凸台的距离超过静触头可调支架10允许的极限数值时,即使我们将静触头可调支架10调节到长条孔右侧的极限位置,也不能将使行程开关的两触点断开,此时拆卸阀门重新调节弹力调节压块20则在所难免。

2、低温时电热防冻解冻阀的防冻解冻原理

当管道内的水处于冰点以下温度时,水一旦结冰即会引起管道内水的体积膨胀,当膨胀后的冰水对活塞3的作用力大于弹簧7对活塞3的作用力,活塞3即会下移(因为⋯0’型密封圈的密封作用,冰水不会渗透到活塞下方,从而保证了控制线路安全和电热防冻解冻阀的体外环境)。随着冰水体积的不断膨胀,活塞3连同塑料滑杆21亦不断下移。当行程达到静触头可调支架l 0设定的数值时,动触头簧片9便在塑料滑杆21的锥形部位推移下实现动、静两触头的接合。此时电路导通,氖管启辉,电热器24开始加热。随着加热后水温的不断升高,水中的冰即被溶化。在此过程中,管道内的冰水体积不断缩小,活塞3和塑料滑杆21便在弹簧7的弹力作用下不断上移,直至两触点脱开,电热器24才会停止加热,从而实现低温时电热防冻解冻阀对自来水管道设备的防冻和解冻功能。

3、电热防冻解冻阀设计的有益效果

(1)电热防冻解冻阀的设计成功,不仅解决了自来水管道设备的防冻裂问题,而且还具有自动解冻功能,能有效防止自来水管道设备在低温时的水结冰现象,从而保证了管道设备在低温时的水流畅通,实现用户的即时使用。

(2)图2所示电热防冻解冻水龙头仅是电热防冻解冻阀作为其他管道设备附属结构的实施例之一。电热防冻解冻阀在实现与水表、闸阀和水龙头等管道设备的一体化设计之后,对简化管道设备安装、缩小电热防冻解冻阀在管道中的空间占用,及其对主体结构的直接防冻和解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本结构设计即便是在断电的情况下,仍能实现管道设备的防冻裂要求。

(4)本结构设计也可以通过去除电热器及其他电路控制部元件将其简化为一般的防冻裂结构。

(5)本文设计的电热防冻解冻阀不但适合在自来水管道中使用,还可以在小型密封水箱、间断性使用的机械或实验设备的水冷却管道中推广使用。

(6)本结构设计与现有的自来水管道设备的防冻(裂)装置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投资少、安装使用方便及性能可靠等优点。

【参考文献】

[1]任继德.刘少辉寒区低压塑料管道在浅埋输水灌溉工程中的应用[期刊论文]-黑龙江水专学报2003,30(3)

[2] 单军.王志丹北京市村镇供水设施冻害防治措施[期刊论文]-北京水务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