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经济管理类论文

经济管理类论文

时间:2023-03-24 15:42: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济管理类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经济管理类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目前财经类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课程的设置及其功能分析,结合财经类院校的实际教学模式,提出整合实验资源的设想,以达到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速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一、引言

目前,财经类院校一般都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学、电子商务等专业,该专业开设的实验课主要有:“ERP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国际贸易模拟实验”、“电子商务模拟实验”等,这些课程所用软件一般都是在计算机上借助网络来运行,即计算机网络与各专业模拟软件相结合。因此,可构建一个实验平台,将这些模拟软件完全整合在一起,以达到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利用效率,是笔者撰写本文的目的。

二、实验教学课程功能分析

1.ERP实验课程

ERP实验是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生在走出校门前,掌握现代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获取现代管理技能和工作经验的最佳途径。目前,该专业设有《ERP生产运作管理系统》、《ERP供应链系统》等实验课程,这些实验课可在金碟ERP-K3系统、金算盘ERP等模拟操作系统上运行,服务器使用windows2000操作系统,工作站使用多重操作系统,包括Win2k、WinXP。

2.会计电算化实验

该实验开设初、中、高级电算化,都是在多媒体会计实验室操作平台下进行实验,主要完成账套的建立,总账系统的管理,利用工资管理系统完成企业的日常工资业务处理等操作。本软件也都以WINDOWS2000为基本操作平台。

3.证券、外汇交易实验

证券交易包括股票交易、外汇买卖、期货交易等。该实验是在世华模拟股票财税系统V2.0平台上进行业务处理,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分析的基本理论,了解证券交易的主要流程,服务器使用Windows2003AdvancedServer;工作站(包括学生机和教师机)使用多重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2000、windows98。

4.电子商务实验

该项实验开设有《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实用技术》等实验,通过电子商务教学模拟系统,来完成电子商务、电子支付与网络银行、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实验教学课程,借助电子商务模拟软件和网上资源,掌握电子商务主要模式流程及企业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基本技能.本软件也是以Windows2000为基本操作平台。

从以上各专业实验课程的功能要求,以及对同类院校的考察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在财经类高等院校中实验室建设中大多以“计算机+应用软件”形式建设,主要是财经类院校的课程特性决定了其相应实验大多是采取软件模拟的实验方式,以验证性实验居多。因此,经济管理类专业主要实验教学资源以计算机和网络系统为硬件平台,以各专业软件为载体,以科学组织的案例、数据和知识系统为实验材料,可以搭建一个完成特定实验项目的实验教学平台,以达到资源共享。

三、实验教学平台建立

1.硬件资源整合

(1)服务器配置与建设。服务器的作用主要用于网络版教学应用软件访问、数据存贮、数据交换等,由于实验教学数据的重要性,特别是金融专业证券期货、外汇交易及其他等课程实时在线数据的完整性。因此,服务器管理不仅要在速度、软件调用等均有较高的技术要求,而且也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学院网络中心服务器规划采用硬盘阵列形式,支持RAID的级别有:RAIDADG,RAID5,同时硬盘的阵列形式可以自由扩展、获取最佳兼容性,并对系统数据采取容错保护。由于金碟ERP-K3系统等软件运行的要求,要求服务器配置要高些,运行速度要快,存储容量要足够大。目前实验中心服务器配置:配置两个双核IntelXeon5110处理器,配置4GB(4x1GB)PC2-5300全缓冲DIMMs(DDR2-667)内存,64MB高速缓存,集成双NC373i多功能千兆网卡等。另外,选用性能较好的CISCO4006交换机为核心交换机接入和级联,用HP高性能服务器作为整个网络硬环境支撑的平台,在学院整体网络结构上,由多台三层交换机和二层交换机组成网络平台,校园网主干为1000M以太网,实验中心100M交换到桌面。采用这种模式,实验中心可为工商、电子商务等专业开设实验教学课程,并可为综合型、设计型实验课程提供实验场所等。

(2)服务器安全管理。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学用服务器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院每台服务器均设有实时网络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的管理,以防止本网及外网的非授权访问和病毒攻击造成服务器瘫痪等现象的发生。

(3)工作站配置与建设。工作站是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操作的主要工具,在选型上要充分考虑工作站运行速度快慢、性能稳定等因素。因此,工作站除了安全管理外(网络防火墙和杀毒软件),还配有各专业应用软件供学生进行实验。目前ERP机房硬件环境。学生机基本配置:CPU:

INTEL赛扬处理器346/512MDDRII533内存/硬盘80G7200转SATA接口/主机:INTEL915GV芯片组等;安装Windows2000Professional、WindowsXPProfessional多重操作系统,

把基础软件和低版本的软件装入Windows2000,把专业软件分别装入WindowsXP上,为保证专业软件的正常使用,每台工作站上都安装硬盘还原卡,对计算机硬盘实施保护。

2.软件资源方面

有了硬件平台,要发挥实验室的功能,软件建设尤其重要。目前学院也非常重视软件建设,购买正版金碟ERPU8、纳税申报实验室、多媒体会计模拟实验室、世华模拟股票系统V2.0、现代商业银行业务模拟系统等正版软件。

四、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模式分析

随着近几年国家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各高等院校纷纷加快建设的步伐,建设了大批实验室,提高了硬件配置。同时,财经类院校校园网络平台都日益成熟,合理利用学院的网络规模,根据实验课程的不同应用需求选择最有效的接入Internet的方法,进行IP地址的合理分配,是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中应考虑的问题。采用用户使用最多的网络协议--TCP/IP,建立基于B/S的网络模式。同时实验平台上应给每位学生与教师、管理员设立唯一账户,给每位学生设计像资源管理器式的专业课程实验数据存放文件夹,建立学生、课程、班级与教师之间的关联,如需要某门课的实验数据,只需选上课教师所对应上课班级的学生的课程实验数据文件夹进行汇总,就可快速得到实验内容。同时还将实验的原始数据如统计数据、证券数据等不断的存储在数据中心,为今后的实验室评估及科研开展积累数据。

五、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的发展思路

学院实验网络的建设,我们在考虑硬件设备的同时,还要考虑各专业特性和特色。增加形式多样化的实验手段,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减少验证性实验,实施实验考核制度,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实验教学的发展。

目前我院建设的ERP实验中心、国际贸易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等,在硬件配置上都已具有较高的水平,还要把新颖的实验项目与教学方案加以融合和渗透、采用优秀的专业应用软件和良好的管理理念方法,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才会显示出专业特色,才能造就出类拔萃的人才,才能培养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和专业特色的人才,这就是整合实验资源,进行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建设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河子大学经济贸易学院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是以学院农业经济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7个专业为主要依托,面向全校开展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平台。目前下设计算机综合实验室、专业综合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商务实验室和ERP沙盘模拟实验室,实验中心面积1000余平方米,拥有服务器、计算机等实验教学设备420余套,实验软件23套,面向大学开出的专业实验课程21门,实验项目142个,其中综合性、设计型、创新型实验占总实验课程的86%。

一、综合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需求

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传统的教学理念是更多的强调理论教学,对如何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运用的能力重视不足,学生毕业实习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很多企业对来实习的学生并不欢迎,即使接受学生,也出于保守企业技术秘密、保障生产安全的需要,不让实习学生真正动手操作,特别是财务会计方面的业务,更是不让其参与。因此学生下企业实习住住只看不动手,不能真正实践所学的知识,使经管类专业在学以致用,技能训练,和实际相结合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各种形式的模拟实习,去营造一个能真实反应社会经济生活的模拟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动手实践的综合平台,以此来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随着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模拟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各项内容,让学生进行相关的技能训练,做各种实验,进行反复的实习。

二、综合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思路

实验中心根据学院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和重素质、强能力的培养要求,确立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理念。手工模拟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为基础,提升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和中心的实验教学服务能力。

对此,我们提出的思路是:总体规划、分类实施,建立一个与本校经管类专业设置相匹配的综合性的实验实习平台。这个思路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可实现资源共享的应用平台。这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按互联网技术架构与校园网相统一的网络平台:再一个是采用统一的应用平台,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通讯协议等。按协同集成的要求,实现各专业的教学软件的应用集成。可以把各个教学软件集成在一个平台上,用三层架构的技术,通过浏览器/服务器的方式来实现应用,在实现应用集成的前提下,使各个系统之间实现互连互通、功能互动、信息共享、资源共享。

2.根据院校经管类专业结构设置的要求,可在这个统一的平台上分设若干个满足多专业综合实训要求的集成系统。如电子商务系统、ERP沙盘模拟系统、企业经营模拟系统、证券投资模拟系统等。为学生进行多专业、多种技能的互动化训练,提高综合分析,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综合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方案

1.实验中心资源整合

实验中心整合全院实验教学资源,成立了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并配备相应的实验教师,制定实验教学大纲和编写实验教材与指导书,完善实验项目卡片。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综合实验平台的软硬件建设,最终建立了计算机综合实验室、专业综合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商务实验室和ERP沙盘模拟实验室5个综合实验平台。计算机综合实验室主要承担经济管理类公选课与学院各专业的基础实验课程,如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电子商务、统计模拟、会计学基础综合模拟、计量经济学等实验课程。专业综合实验室主要承担学院各专业的专业课程实验,如会计电算化、审计电算化、工商管理模拟、网络营销模拟、人力资源模拟、市场营销模拟、国际贸易模拟、商业银行模拟、国际结算、证券投资模拟等实验课程。会计模拟实验室主要承担会计模拟与审计模拟的手工仿真操作部分。商务实验室承担市场营销、商务谈判、国际贸易实务、单证模拟等课程实验。ERP沙盘模拟实验室主要承担ERP沙盘模拟和企业经营模拟的实验任务。

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根据自身的特点,对相关制度进行了细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实践教学相关规定,规范了实验室管理和实验、实践教学。

2.实验中心信息化建设

实验中心在资源整合的同时,利用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加强了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中心网络通过1000Mbps光纤链路与校园网互连,所有实验室的所有计算机设备通过实验室网络以100Mbps的速度连接到校园网,并可访问国内所有网络资源。目前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化平台。有着非常丰富的网络实验教学资源,包括实验中心网站、精品实验教学课程网、FTP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网络学习平台、网络考试平台、在线实验平台等作为载体,提供教学课件库、实习参考资料库、多媒体视频资源库等素材。所有实验课程的实验大纲、实习指导书、实验项目卡等也到学习平台之上,配合在线实验平台,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时间和地点,桉需开展实验。

3.实验教学方法

(1)手工仿真模拟

学院会计模拟实验室、商务模拟实验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都是基于手工仿真模拟实验的理念建设的,全面采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单证、流程进行各项专业业务的模拟,通过手工仿真模拟,可以在校内构建各类专业实验平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与专业知识,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2)计算机仿真模拟

学院计算机综合实验室、专业综合实验室致力于搭建网络环境下的经济与管理模拟平台,其中电子商务模拟、证券投资模拟、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模拟、国际贸易模拟、企业决策模拟等实验课程都是通过在网络环境下搭建仿真的实验系统来模拟现实情况。

通过这些仿真与模拟实验平台,学生在校内就可以学习与掌握与现实生产实践相符的专业技能,很好的解决了经济与管理专业技能与现实生产脱节的情况,为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创造了条件,培养了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

(3)学生自主训练与分组协作

在巩固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实验示范中心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实现立体化教学,将教学资源到网络学习共享平台,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校园网内随时随地都可以访问这些资源。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实验中心除了自主学习的实验之外,在实验方法上大量采用分组协作或分组对抗的模式进行实验教学,如电子商务模拟、证券投资、会计电算化、国际贸易模拟、市场营销模拟等课程进行分组实验,不同的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并进行岗位轮换,进行专业性训练。企业经营模拟、ERP沙盘模拟等课程实行分组对抗,每个小组内部有明确的分工,有的同学负责销售,有的同学负责财务,每一组不同的决策都会影响到其他组的决策,这种方式大大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也使学生感受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建立以考核学生综合能力为主体的实验考评制度

考核的目的主要是检验教与学的效果,促进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学方法的改进。实验考核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项目的考核,提交实验报告、笔试,实验软件自带的考核系统、分组对抗结果评分等。实验中心根据专业实验课程的特点,建立了一套科学的、公正的、多元化的实验考核机制,从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两方面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评价体系包括设计方案、实际操作、结果分析以及理论测试等,重点突出考查创新能力,多方位、多角度全面地考查和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中心还开发了基于B/S结构的网络考试系统,建立了学生信息库,教案库,课件库,资料库,试题库等,进行无纸化考试的探索和研究。

4.师资配备

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队伍按照专职、兼职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组建,其中,专职教师承担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工作,兼职教师以承担实验教学为主,兼职教师本身也是承担实验课程理论部分讲授的教师,保证实验和理论不脱节,通过实践巩固理论知识。在综合性的分组对抗实验中,每组指导教师从各系中选出,至少两名以上,这样有利于解决对抗过程中遇到的各专业结合方面的问题,也有利于不同专业之间教师的交流沟通。

四、结束语

经济管理类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从资源整合到平台构建,每个环节都十分重要,也是不断探索的历程。经济贸易学院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建设,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验中心管理体制改革和向更深层次发展的道路上需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明高.加强实验室改革与建设创造实验新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6).

第3篇

【论文摘要】当前,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存在重视不够、重复建设、没有实验教学大纲和教材等问题。应加强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的硬件、软件建设,整合实验资源,提高利用率,同时努力提高实验教师的整体素质。

经济管理类专业要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宽知识、厚基础、应用型与创新性”人才,必须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实践与实验环节,使实验教学成为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我院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室建设长期处于滞后的状态,难以适应不断提高的人才培养的要求,成为制约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因此,如何加强实验室建设,发挥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规划与建设必须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设计思想,站在一定战略高度来考虑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期,军事经济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开始进行计算房的建设,这就是经济管理实验室的雏型,经历1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它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建设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是培养复合型经济管理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面向21世纪的经济管理人才,必须是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要求、理论与实务并重、具有全局观念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这就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挑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将所学过的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融会贯通起来,而难以培养出复合型经济管理创新人才。计算机模拟技术方式被应用于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领域则解决了这一难题。学生通过参加计算机模拟实践教学,可以把同一课程中的不同知识点、同一专业不同课程的知识点贯穿起来,把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知识点贯穿、综合起来,教师通过案例教学、企业模拟实战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从而真正获得知识,也使学生分析问题、自我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学生在受到良好的专业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获得对经济管理类的专业知识、专业活动的系统理解与认知,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上真正搭建起一个培养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平台。

在培养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活动中可以发现,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突出存在三大问题。第一,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整合与知识意义的建构;第二,片面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与理论的应用。第三,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长期以来,为解决上述问题,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只局限于将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等。然而,案例教学大多蜕变为课堂讲授中的实证举例,这些“打补丁”式的改革并未获得理想的效果。

2、建设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渗透,经济管理的理念也在不断地发展,经济管理学科系统自然地融入了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思维,因此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正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科发展的结果,是经济管理学科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现存在的问题

1、对实验室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方式有一个普遍的看法,认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属于软科学,只需要一支笔、一本教材和一本讲义就可以完成人才培养计划。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较之于理工科实验室而言,完全是“只投人、不产出”的实验室。因此,不少高等院校更愿意将资金投向于能够带来明显经济效益的理工科实验室,而不愿意将资金投向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室的建设。在人员配备上,也不愿意合理增加编制。由于对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实验室的建设长期滞后于人才培养的需求,难以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必要作用。

2、低水平重复建设,实验室利用率较低

一方面是实验室建设的资金不足,另一方面,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又面临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院内实验室普遍是按照专业来设置实验室,一般分属不同的系,有的甚至挂靠在教研室,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也不例外。由于实验室之间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跨系使用,因此不少实验室不得不重复设立一些设施与项目。“小而全”的重复建设,不但浪费了实验室资源,降低了实验室的使用率,而且难以使实验室发挥规模效益。

3、缺乏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大纲与实验教材

传统教学认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大多以验证课程理论为主,因而把实验教学作为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与加深,实验课内容只是重复理论教学内容的简单、孤立的实验项目。基于这些观念的影响,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教学难以像理工科实验教学那样,事先编写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大纲以及与专业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实验教材,往往使实验教学与人才培养计划相脱节,实验环节流于形式。学生普遍反映实验环节收获不大,也没有兴趣,因而实验课程成为学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课程。

4、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长期滞后

由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方法的滞后性,使实验教学在教学上长期处于从属地位,实验室教师与专职教师相比薪酬较低,职称晋升也相对较难。因此,实验室队伍处于“专业人员少、学历低、知识结构单

一、接受培训机会少、工作热情低”的状态,实验室人才队伍长期滞后。有的实验人员实质上只是实验室的设备管理人员,缺乏经济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对实验教学的开展也缺乏全面认识,既不利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思路

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必须以实验教学与课程体系改革为先导,建立独立的实验课程体系,实验室改革才有内涵与支撑。

1、改革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在课程管理过程中,应该按大学科分类单独设置实验课,才能改变实验课的从属地位。今后,随着专业的不断拓宽在教学计划中应按专业分类,设置相同的基础课程,这在客观上就为实验课的单独设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应符合相关学科群的发展,课程的设置、实验项目的选择及内容的覆盖面都应符合这一要求。通过分析现有的管理类实验课教学体系和实验设置,对实验项目、内容和深度,以及侧重点加以区别,把实验教学活动分为经济类和管理类两大类型。对于经济类专业的实验课程应整合设置为一门课程,以便相关理论验证及相关原理演示的融会贯通,而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课程则分设会计实验(手工和电算化)、审计实验、统计实验、财务实验、经营实验、商务实验、证券实验等,以便每个实验课题具有相对独立的实验内容。同时,各个实验课程都应有独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大纲,突出设计性及综合性实验的项目,通过仿真模拟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实现综合设计。

2、进行分层次的实验教学

在原有教学形式上,实验教学一般是验证性实验较多,而设计性实验较少。实验课按照大学科独立设课后,整个实验教学活动有利于进行分层次教学。第一层次,主要则是以演示验证性、模拟操作性实验为主。这一层次主要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实验的方法步骤,熟悉常规实验设备的使用,在教师指导下较熟练地独立完成各项实验,并能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完成实验报告。第二层次主要以设计性实验为主。这一层次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设计能力的主要阶段。实验的方案、步骤和所需的仪器设备的选择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自己选择调配实验所需的仪器、软件等。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综合设计和操作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第三层次,逐步开设综合性选修实验课。这一层次,要求学生设置一些难度较大或根据学生的爱好与特长自己设计开发的实验项目,利用实验室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由于这类实验一般具有一定的研究性质,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可以举办一些综合设计性实验竞赛和等级考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第四层次,探索开放性实验课程的设置。这一层次,则主要是为那些基础较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探索精神的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并能够辅助专业教师以完成其相应的科研课题。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教学科研上水平的一个重要性标志。

3、实验队伍建设要改变传统的用人观念

实验教师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室必须配置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根据新形势的要求,从知识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综合考虑,力求建成一支技术精干、基础扎实、素质过硬、乐于奉献的实验技术队伍。

4、建立适应教学和科研发展需要的多种功能并存的实验室体系

教学型和科研型的实验特点及要求虽有相同的地方,但还是存在着差别,而且教学与科研自身对实验的要求也有差别。因此,实验室就要根据教学与科研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而有不同的功能形式。所以,必须根据专业的需要,以大学科分类的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改革为龙头,建立相应的大规模实验中心或覆盖面宽、综合性强的多功能实验室,确保实验室建设与改革的持续发展。

第4篇

关键词: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课程建设及其一般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探索、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建立起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以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这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作为新建地方院校的广西财经学院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本文结合该校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一、围绕应用型人才类型定位,科学制定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教育部统计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经济管理类统计人才培养目标的界定,结合广西财经学院实际,我校统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和经济学、管理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思想,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经济管理类专门人才。具体表现为“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高素质”培养目标要求。“宽口径”是指所培养的学生有广泛的适应性,既是统计人才又是经济管理人才,其知识结构能够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厚基础”是指所培养的学生有较扎实的经济管理的理论基础、统计学基础、计算机基础和数学基础,增强学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适应性;“重应用”指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应用型经济管理统计人才,要着重培养学生应用经济理论和统计方法去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包括调查研究、分析和预测和参与政策咨询和决策的能力等,体现了作为方法论、管理工具的统计学学科性质;“高素质”是指所培养的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素养、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较强的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

2.以“双体系、双平台、多模块”框架构建应用型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知识、素质、能力一体化教育的思想,在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我们注意把握以下几方面:一是保证统计学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学分,夯实专业基础;二是给足统计学专业主干课程学时、学分,力求专业主干课能讲深讲透;三是强化实践教学,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四是突出统计学专业“市场调查与定量分析”核心竞争能力培养要求;五是邀请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更好地适应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从2006级统计学专业开始,我们按照学校的统一架框要求,按照“双体系、双平台、多模块”框架构建了应用型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双体系”是指在人才培养中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构建教学与科研互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体系。理论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选修课,其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数学、计算机和经济学、管理学等重在夯实专业基础;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分为两个模块:模块一为学校各专业统一规定的军训、就业指导等实践课程,模块二则是根据统计学专业要求设置的独立实践实验模块。“双平台”是指加强通识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精神和修养的公共基础理论课程平台,以及帮助学生拓宽口径、加厚基础,以适应专业和人生发展的统计学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专业主干课程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多元统计分析等8门,约占理论课程总学分的25%,该模块作为统计学专业核心内容,既保证了统计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教学,也突出了统计学专业的核心知识、能力培养。“多模块”是以“双体系”、“双平台”为基础支撑,按照统计学科专业的服务方向和人才规格要求以及学生的兴趣特长、人生志向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设计多个不同的学习模块,即“社会经济统计”、“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风险管理与精算”三个专业方向,让学生自主选择,因材施教。三个方向的课程设置,既突出本方向的知识、能力要求,也考虑到了统计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加强实践教学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

1.整合、优化实践课程体系设计,突出统计应用主线

从2005级到2009级,我们每年都在不断总结、逐步完善实践课程体系设置,到2008级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实践课程体系,实践实验课程学分超过总学分的26%。实践实验课程包括两方面:一是独立实验实践课。以ERP(企业资源计划)为平台,构建以统计核算、分析为主,会计核算、业务核算相互支持的企业实践课程群,使学生了解、把握企业的创办与整体运作,用数据解读企业经营,此课程群包括ERP沙盘模拟对抗、创业计划实训等。同时,结合统计工作过程,设置了SPSS软件应用、统计分析综合实训等独立实训课程,从应用计算机技术处理数据到分析报告撰写进行强化,加强统计学专业核心能力的掌握。二是课内同步实验实践课。主要包括专业主干课程的课内同步实验实践课,如多元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学等课程的课内实验,一般安排本课程总课时的1/4课时,主要实训内容为EXCEL、SPSS应用、课程论文等。

2.加强实践教学的基础建设,为学生提供实战型实训平台

实践教学的基础建设重点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一是校内实验室建设。这几年来,我校重点建设了一批专业实验室和综合实验室,并努力使其成为集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为一体的产学研创新实践基地。统计学专业建成了自治区级重点建设实验室――财经科学实验中心分室的统计实验室、数学建模实验室,以及目前广西高校唯一的市场调查与数据挖掘中心,配备了SPSS、CATI(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等先进统计教学软件。二是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目前已经建成了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实践教学基地等多个实践实训基地,每年安排统计学专业学生到基地实习,参与实习单位研究项目的数据收集、数据处理等工作。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在共同合作、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我们一方面吸引和聘请基地依托单位的专家和相关人员一起参与实习教学计划的制定与管理;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我校作为广西高校唯一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的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帮助基地依托单位开展职工统计业务及软件应用培训等,合作开展项目研究与开发,使实习基地同时成为人才培训和师生科研的基地。

3.充分利用好课外实践创新平台,课外实践创新活动纳入本科教学全过程

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仅需要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教学等第一课堂,还需要结合统计学专业特点,积极指导、组织学生开展学术讲座、创业大赛、市场调查和数学建模等课外实践活动,使课外实践活动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这对于促进统计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明确统计学专业学习目标,学会如何做人做事、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等具有积极意义。这几年来,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的主要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有:一是开展学生科研项目立项,探索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另外,也吸收了一些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研究。二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科技创新活动。三是组织学生参与广西统计信息服务中心、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实习单位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等统计工作,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培养了实际工作能力。四是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增强学生的就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如会计从业资格、统计职称等,邀请政府部门、企业高管或相关业务专家到校开展专题讲座、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此外,为了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指导学生学习和成才,我们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业和就业等各方面进行更系统、更有针对性的指导,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4.改革毕业实习方式,强化毕业论文(设计)的现实性和专业特色

针对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毕业实习难、分散形式效果较差的现实,我们在加大实践基地建设力度的同时,逐步改革毕业实习方式,变“放羊式”毕业实习为集中实习为主、集中与分散实习相结合,切实提高实习效果。对于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一是改革毕业论文指导方式,将社会实践、学年论文、毕业实习和学生平时的一些竞赛活动与毕业论文紧密结合,使学生较早了解毕业论文的有关要求及素材积累;二是向实习单位或用人单位征集部分毕业论文(设计)现实问题选题,并且适当邀请实践基地部分专家或业务骨干参与学生毕业论文指导,通过毕业论文撰写为实际工作部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是进一步强调统计学的专业特色,要求论文必须用数据说话,以检验学生综合统计分析能力,减少抄袭现象的发生。

三、整合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建设,突出实践应用

根据统计学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要求,以打破“学科本位”,突出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我们对课程体系的各知识点进行合理梳理、归类,特别是对统计专业课程中内容交叉重复部分进行整合,进一步明确各门课程内容归属,合理确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使课程体系中的知识点不重不漏,课程内容更科学适用。之后,将各门课程按照内在联系和教学要求归并成若干个课程模块,分块建设。制定分阶段课程建设规划,重点是专业主干课程建设,明确课程建设的目标和具体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案、电子课件、参考材料、试题库、课程网站等内容,进而形成了每一门课程完整的课程档案。

在教材的选用与建设方面,对于专业课程,选用理论内容体系较完整、丰富,与经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实践性强,面向21世纪的优秀新教材、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或国外优秀教材;对于实践课程,目前部分选用兄弟院校现成教材、实验指导书,部分实训教材通过自编完成。下一步,我们计划用1-2年时间完成本专业完整的实践教材体系建设,形成本专业特色系列实践教材,如统计学案例教程、商务研究方法与应用等。这些实验(实训)教材可作为一些专业主干课程的同步实验教材,也可作为统计学专业独立实验教材。

四、以人为本,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确定后,如何教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我们鼓励教师探索不同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近年来,我们尝试对《统计学》课程内容进行分模块、与非统计专业的专业教师合作进行教学,即将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课程分解为“统计学基础理论和方法”、“统计理论与方法在本专业中的应用”两大模块,前一部分内容由统计专业教师上课,后一部分内容由统计专业教师和非统计专业的专业教师合作上课,将统计方法教学与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分析结合起来。在《统计学》(或《统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试行“读(阅读)写(写作)议(讨论)讲(讲课)”教学模式改革。“读”是指在课外阅读统计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料,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读好书、会读书,奠定学生良好的理论素养和数据意识;“写”是指学生在阅读基础上,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撰写读书笔记、调查报告、课程小论文等;“议”是组织学生开展案例讨论、课堂辩论,实施交互式教学;“讲”是让学生充当教师角色,就统计教材或现实某一问题进行讲解,之后教师进行评议。分模块教学、“读写议讲”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统计理论方法与非统计学专业的专业学习、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分模块教学、“读写议讲”教学方式改革得到了学生普遍好评,教学效果显著。《多元统计分析》、《市场调查与分析》等专业主干课程也借鉴此思路进行了教学改革,采取“课堂讲授+实验(实践)教学+课程论文”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写”(分析)的能力,强调统计理论方法在社会实践和现代经济管理中的运用。目前,我们正在针对不同课程特点,分别制定各门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方案,将“重思想、重应用”的教学理念贯彻到每一门主干课程教学过程中。经过上述训练,学生应用统计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研究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相成.经济管理类统计专业的改革发展思路[J].统计研究,2008,(5).

[2] 蔡敬民,魏朱宝.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以合肥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08,(6).

[3] 曾五一.关于经济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规范的若干问题[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4,(4).

第5篇

关键词:现代决策方法;教学改革;能力培养;知识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09-02

现代决策方法是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研究生的主干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现代决策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掌握各种模型及其求解方法,为今后解决经济与管理中出现的决策问题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在现代决策方法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结合案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强化数学建模的能力以及软件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撰写论文,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加强适用教材的建设,推动现代决策方法精品课程建设;并优化考核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

一、现代决策方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现代决策中,决策的科学化和定量化显得尤其重要,要求在决策中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应用现代的模型技术和信息技术。该课程的应用性很强,实际问题通常很复杂,不仅需要借助优化软化进行求解,而且还需要掌握相关学科的背景知识。因此,在现代决策方法的学习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难度,通常是老师和学生都下了很多功夫,但是教学效果却不能令人满意。我们在现代决策方法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教育观念滞后。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当今社会里,要求高等院校培养出的是能力高、知识丰富、素质好和有经验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2.重理论轻应用。目前,现代决策方法课程的教学目标重理论轻应用,而现代决策方法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种重理论轻应用的教学目的,让经济管理类研究生对现代决策方法产生畏惧情绪,学习中变得很被动,从而降低了学科的应用能力培养,背离了现代决策方法教学的目的。

3.考核方式单一。现代决策方法的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现代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决策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并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然而,目前现代决策方法的考核方式就是试卷分数,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不能够凸显研究生能力的培养。

二、以科研促进现代决策方法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现代决策方法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研究生不断创新的精神。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教学改革的思路。

1.加强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研究生,在现代决策方法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该课程的实用性,尽量减少复杂的理论推导,在理论阐述上力求简明扼要,旨在提高决策科学性的同时,突出面向实际,强调应用,为解决经济与管理中出现的决策问题提供有力的分析工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这种案例教学与课堂讨论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现代决策方法应用的广泛性。例如,在讲数据包络分析(DEA)法时,可以通过3个案例分别说明一投入一产出、二投入一产出、一投入二产出的CCR模型的建立与求解过程。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研究生,我们认为合理的教学方式应该是“轻理论推导,重实际应用”,通过课堂上的自由讨论,可以让学生将现代决策方法的思想和模型自觉地运用到具体案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方式。现代决策方法的很多教学环节都涉及到模型的建立和求解,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把课堂上的大量时间花在板书上,这样不仅影响了教学内容的传达,而且也使得教学效率低下。例如可以制作课件,建立网络课程,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利用多媒体的图文,让学生对一些应用案例有更深刻的印象,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辅相成,两者综合利用,扬长避短,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3.强化软件应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在传统的现代决策方法的教学中,关于方法的教学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往往要求学生用手工进行计算,工作量非常大,而且还有不少重复计算。对于一些很复杂的实际问题,手工运算根本无法解决问题,可以通过一些很成熟的软件来解决,例如EXCEL电子表格软件、MATLAB软件、LINDO、LINGO、DEAP等。因此,在现代决策方法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非常重视现代决策方法软件的实际操作教学,通过软件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计算能力。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中遇到的规模比较大且手工难以计算的问题。

4.鼓励参与科研项目,撰写论文。我们的科研项目与现代决策方法结合比较紧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拘泥于现代决策方法教材中的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同时根据项目撰写论文。我们还鼓励课程梯队教师在努力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承担科研任务,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以科研促教学。例如,针对毕业生选题难的问题,我们结合科研项目指导毕业生选题和论文写作,这样学生的选题来源于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些学生的毕业论文和课程论文也可以作为课程教学的案例素材,实现了教学相长。

5.加强适用教材建设,推动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是学科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加强适用教材的建设从而推动现代决策方法精品课程的建设。我们在讲授研究生现代决策方法课程及从事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优秀决策理论与方法教材的成果,根据使用讲义编写了《现代决策方法》[1]教材。这本教材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企业管理等专业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等进行决策分析的参考书,本书重点突出现代决策方法的实用性。

6.优化考核方式,凸显能力培养。现代决策方法的教学应该建立以应用为主的考核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最终的目的。具体的考核方式可以是全程考核,即对平时的作业、课堂发言、最后考试等成绩进行加权;也可以是基础知识考核加上应用能力考核,基础知识采用笔试形式,应用能力采用调查报告或课程论文形式出现。这样的考核方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案例,也可以是由老师提供案例,运用现代决策方法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形成调查报告或课程论文形式。

管理者个人要不断提升五方面的能力:一是综合分析的能力;二是组织实施能力;三是沟通协调能力;四是决策应变能力;五是工作创新能力。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研究生作为未来的管理者,不仅要掌握现代决策的理论和方法,还要具备现代决策方法的应用能力,具备构建合适的模型并对其进行科学计算的能力,还要具备对评价的结果进行正确解释的能力。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是培养能力,以上仅是现代决策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的几个主要方面,有待通过实践考验,不断充实,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吴凤平,陈艳萍.现代决策方法[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1.

[2]王育晓.管理类专业运筹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09,(26).

[3]刘宁.对现代管理和决策方法的思考[J].理论前沿,2006,(14).

[4]刘宁.多重目标:关于现代决策方法的思考N].学习时报,2006-09-11,(006).

第6篇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管理效率;改进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084-02

1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紧迫性与现状

1.1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紧迫性

根据近年来高校发展的趋势,结合高校近年来的实际情况,很多专家以大量事实说明,必要的实验环境和条件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且已经成为经管类专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正如教育部专家指出的,“文科不需要实验室”的传统观念已经被证明是不符合新世纪教育实际的,面对新形势和工作的现代化,经济管理类专业已面临着非改不可的局面。无论是社会还是学生、家长,都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在教学思想、内容、手段方面的滞后提出了改革要求。

建设好经管类专业实验室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科建设的迫切需要、有效手段,是提高学生素质、满足信息时代人才需求的必需,也是提高高等学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措施。

总之,实验条件和实验室的建设,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是非常必要、非常重要的和非常迫切的,在一定意义山已经直接制约着这个专业领域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

1.2 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的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别是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开展素质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已经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得到了各级领导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各地区、各学校已经涌现出一批致力于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工作的积极分子,并且取得了一批初步的成果。

然而,大量的事实表明,从总体上看,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室建设还是处于自发的、分散的起步阶段。与理工科专业的实验室相比,资金短缺、条件落后,缺乏规范。人员流失的情况十分严重,在思想认识、管理机制、成果认定、条件待遇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各方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大力的支持。必需充分认识到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2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原则与要求

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培养既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功底,又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适应现代化经济与管理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努力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因此,对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提出的要求和应遵循的原则如下:

2.1 先进性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无论在整体布局上,还是在计算机配置上以及在网络结构上,都应该是最优化配置,要达到高校先进水平。

2.2 实用性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要体现实效,要以满足实验教学和科研为出发点,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在规模设计上能反映出自己的特色,在布局安排上,既要考虑正常实验教学的需要,又要兼顾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把它真正建设成具有实效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

2.3 扩充性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要有长远打算,能够在原有设施基础上不断优化和升级,满足未来发展需求。

2.4 特殊性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实验室,它是一个虚拟的场所。它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依据相关专业知识和相关动态分析方法,对现实经济管理活动进行模拟仿真,使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社会科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所以在建设上要充分考虑它的特殊性。

2.5 结合性

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项目的建设,应紧密结合学校的教学课程设置和学科建设规划,以保证完成实验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为前提,逐步向开放,综合,创新方面转化。

2.6 共享性

要按照学科特点优化、组合实验室,有利于学科的交叉渗透,实现信息网络资源共享。

3 改进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管理效率的理念和工作思路

通过积极的探索和笔者的经验,提出的实验教学改革理念和工作思路如下:

3.1 理念:目标、定位、转变

围绕一个目标:在实验教学中,坚持培养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培养应用技能型、具有能较快地融入社会的专门人才。

明确实验教学定位:明确提出要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实验教学,把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定位于:第一,支持经济管理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第二,消除经济管理类学生综合实践动手能力与开拓创新能力不足的瓶颈。

转变教学观念:教与学关系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教学内容从理论与实践脱节转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教学手段从单一转向多样。

3.2 工作思路

以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方法、现代教育手段为支撑,不断完善实验室的计算机综合模拟仿真平台,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课程验证性计算机模拟实验、专业综合性计算机模拟实验、专业设计性实验,校内模拟实习与校外实地实习等五个层面的模拟体验式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导向作用相结合、专业知识学习与相关知识学习相结合、理论升华与理论应用相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开拓出一条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成功之路。

为了确保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有效实施,需建立起了一个专业实验室的教学平台,软件、硬件、相关教学条件互相匹配,课内与课外相互补充,融入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具有一定特色的经管类实验教学平台。

4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效率改进的对策与建议

4.1 改变经济管理类实验室传统的管理观念

实验和实践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实验室工作是学校办学的基础性工作,是体现学校教学科研水平、展示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可见实验室工作在高等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直接决定着实验室工作的成败和效率。因此,学校领导应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加强经济管理类实验中心的管理,提高实验中心的地位。

另外,要加强实验室的组织建设,安排专门的分管领导负责实验室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同时可视情况设一名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教学工作由相关学院和实验中心共同负责,协商安排,制定和完善实验室管理条例和有关规章制度。实验中心具有一定的人、财、物权,从而能够保障实验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

4.2 根据学校教学、专业和学科方向的需要整合实验教学资源

(1)可以尝试组建经济管理实验中心,集中统一管理,提高了仪器设备等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以前实验室实行的管理体制是一种独立的管理模式,每个实验室为了完成自己的功能,都力争做到小而全,因此各个实验室都要购买许多相同的设备。这样,一方面造成了设备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同时也导致了购买新设备经费的短缺,导致实验室设备档次不高;另一方面实验室的管理混乱,造成了实验室人员和资源的浪费。如果组建成立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后,实验室的房屋和设备(特别新购置的仪器设备)等教育资源集中在一处地方,主要供学生所有实验课共用。目前,有些学校已经初步建立起经济管理实验室平台,按照学科相近的原则设立了ERP、企业综合模拟、会计模拟、金融模拟等专业实验室,负责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以及学生毕业论文、开放性实验、创新实验的实验,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同时建立了设备使用登记制度,由实验技术人员分类管理和维护。实验技术人员由实验中心根据实验课的需要统一安排,大大减少房屋和设备低水平的重复购置,相对增加仪器设备的套数,压缩人员编制,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确保学生实践教学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仪器设备、房屋和实验材料等教育资源。同时学校可以更加重视便于对实验教学基地的管理,如实验教学和实验环境、条件建设。同时注重实验技术人员的技能和水平,使他们逐步成为实验技术队伍的骨干力量,同时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

(2)根据专业建设、科学研究方向发展的需要,对实验教学资源进行重组

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对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用房可以进行大幅度的合并与调整,相近学科的实验室可以相对集中,如财务与会计模拟等实验室,金融与保险等实验室,在此基础上,把师资队伍建设与实验室建设紧密结合,围绕学科方向建立起学位、职称和年龄结构较合理的人员梯队。经过实验室的合并与调整,扩大实验室的规模,降低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提高房屋和仪器设备等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4.3 建立以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负责制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管理模式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宗旨是服务于教学、科研、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是实验性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证。近年来,各高校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努力使实验室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确保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

让有水平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能够脱颖而出,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搞好实验室调整和规划,房屋、仪器设备合并与调整的同时,大胆选拔事业心强、品行好、具有合作精神、管理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学术带头人或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学科、实验室负责人,建立起了专家教授负责制的新型实验室管理体制。在专家教授的带领下,依靠科学研究和专业建设,推动实验室建设健康快速的发展,另外,对留住人才和发挥专家教授在实验室和学科建设的积极性起到了良好作用。

4.4 提高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研究水平和社会效益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大舞台,也是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大舞台。但传统的管理模式除了上实验课以外,学生使用实验室的机会比较少。实验室由于互相不通气,也不同程度的造成了资源浪费和限制了研究水平和社会效益的提高。针对这些问题,应注重把实验室建设、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和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减少实验室的管理环节,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专家教授的积极性。从而为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使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保证学科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涂廷亚.创新能力培养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点[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224.

第7篇

一、中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回顾及特点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发展较成熟的国家,商业诚信环境好。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起步早,历史悠久,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和科研资源,专业办学特色鲜明,定位准确,课程体系设置科学,教师梯队合理,有良好的教学基础,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速度都比较快。以美国富乐敦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为例,该校自1957年建立以来,以其应用型和研究性的传统而闻名,并不断地科学合理地界定工商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引领探讨工商管理学科包含的知识体系,从理论上把工商管理研究引向深入。从目前美国高等学校商学院管理类院校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与MBA和DMA的教育有着明显的差别。在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更加注重商业经济管理的应用性,其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是围绕着商业经济管理的应用性以及市场需求而设定的,而在工商管理硕士和博士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注重的是工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性与领导性。

(2)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美国高校商学院管理类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日趋成熟并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到MBA和DMA的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看,都有整套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

(3)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从学生入学起就介人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素质教育,并且对学生进行职业倾向测试,进行一对一的职业发展辅导和构建强大的现代技术网络支撑平台,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平台各类信息。

而我国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起步晚,从目前经济管理类院校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看,特点如下:

(1)计划经济时期高等院校经济学分科的影响仍然十分明显。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的设置都是建立在原工业经济或商业经济的基础上,因此工商管理教育的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与现实企业类管理问题存在偏差。推荐阅读: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与评价体系构建论文

(2)在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与MBA的教育没有明显的差别。在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中,这样一种倾向越来越严重:把国外MBA课程直接复制到本科教育中。

(3)我国改革开放后在引进西方工商管理教育过程中,我们一开始就强调中国特色,但是中国特色的呼声好像有越来越弱的趋势,在课程设置上直接照搬国外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结果,要么是课程设置水土不服而流产,要么是缺乏符合要求的师资力量而使得许多课程难以开出或降低要求开设。

二、中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框架分析

工商管理本科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是围绕着课程而展开。课程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设置和一系列教学环节是组成教学计划的主体。课程设置的合理性、适用性、前瞻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商管理教学质量的高低,从而影响到培养人才的质量。

第8篇

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

摘要:客观分析传统汽修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阐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领及特点,探索理实一体化在汽修专业课中的应用实践,进一步表明了理实一体化在汽修教学中所占的优势。

随着我国汽车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不仅实现了汽车的产量剧增,汽车的档次也有很大的提高,对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别是汽车使用、保养维修等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那些进入角色快,学习能力强,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出色的人才倍受企业亲赖。针对这种情况,我校提出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学生,以技能为中心,把学生培养成满足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线实际需要的技能型、应用性的复合人才的培养目标。基于这个目标,在汽修专业课教学中,我们改进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尝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教学。

传统汽车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进行,采用的是先学完理论知识,后集中时间安排实践环节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践脱开,形成教、学两张皮,实践环节流入形式。显然这一模式不能高效培养出适合当前企业急需的汽修工人。我校从2015年开始,对汽修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将原来的2节理论课和2节实践排在一起,每次4节课,在实训室上课,便得在学完理论后能及时实践,促进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领及特点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种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它是以一定项目(任务或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协调、引导作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一个教学任务由同一教师讲解,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室,师生双边交流,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是现在职教课改所提倡和鼓励的,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有如下特点: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引入现代培训理论,强调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加强了学生认知过程和能力的培养,克服了课堂教学的抽象枯燥的缺点,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过程是讲解示范、实践操作、发现问题、提升技能的过程。中职学生大多文化基础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而定性的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较强,对于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很容易接受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认知。

理实一体化在汽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汽修专业课程特点,我们将课程内容划分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汽车整车维护、汽车性能检测、汽车故障诊断、汽车驾驶等等不同教学项目,在各个项目中又分为若干模块。每一个模块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从基本理论知识到操作技能的全部教学内容,将传统的听中学,学中做方法改变为做中学,学中做,采用分组操作交流讲座的方法将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训练综合能力,也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质量。其中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涉及复杂的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和修理方面的内容,知识点多,难理解,操作技术要求高,实践性强,它是汽修专业的核心项目,学好它有利于我们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也是汽修专业学生所必备的知识。下面我们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中的曲柄连杆机构模块为例,谈谈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汽修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汽车发动机的特点,能较熟悉地进行曲柄连杆机构拆卸和组装!。整个模块教学安排在汽车实训室进行。教学的思路:理论讲解、动手实践、实践中针对各部件分析讲解、总结提高。所有的理论和实践均围绕拆装这个模块展开:首先介绍拆装的准备工作,再介绍拆装的步骤,拆装要领及操作期间的注意事项,教师规范地给学生做示范,边示范边讲解,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完成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具体实施步骤:

分组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6人一组,拆装曲柄连杆机构,小组成员由教师按能力和水平搭配,并选出一位学习能力强并善于组织的学生为组长。同时告诉学生曲柄连杆机构拆装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作,拆时容易装时难,老师进行规范的符合工艺的示范操作,然后强调拆装的顺序及注意事项,并要求学生记下拆装的顺序,强调零件摆放有序,装和拆的顺序是相反的。

拆卸曲柄连杆机构

首先以组为单位,通过讨论列出注意事项,老师总结并作补充,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始规范操作,完成对曲柄连杆机构的拆卸,使学生对于曲柄连杆机构各部件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同时强调拆下的零部件要摆放有序,针对各实物部件详细讲解其结构及工作原理,使学生对其结构、原理不再停留在原本处于割裂状态的原理和实验上,而是在这个环节得以结合,显示出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突出特点和优势,效果非常好。

组装曲柄连杆机构

要领:先拆后装,力矩相同,记号对正,方向正确。老师就在学生中间,从学生操作中老师能及时发现学生理论知识的缺陷,及时纠正学生在组装操作中的不规范行为,同时学生在组装时遇到问题要及时解答,以避免因问题的堆积而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现象。

分组竞赛

组内成员先单独思考,再讨论交流,为充分调动各小组的积极性,增强荣誉感,让各小组之间产生竞争,评出优胜小组,同时拆装的过程也是考核学生的过程,教师组织拆装的计时赛,检查经过拆装后的曲柄连杆机构是否漏装、错装及倒装,检验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总结提高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优势

推动校本教材的改革

促进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顺利实施实训教学,培养合格人才的保障,更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所必备的。汽修是一门实践性非常高的学科,无实训设备就是纸上谈兵,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各个学校的汽修实训设备相对较差,实验室的建设迫在眉捷。

目前,很多学校都是只有几台老式发动机底盘,汽车模型室,汽车仿真电路实习台,设备普遍较落后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工作报告

WiseMedia

为了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和现代化科技的发展还需配备汽车构造实训室、汽车构造拆装实训室、汽车电器电控实训室、汽车检测实训室、汽车驾驶训练场等等,通过汽车教学实训室项目的建设,逐步形成以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为标志的教育技术基地,从而可以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实施。

加强了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进程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与汽车企业签约,让汽车生产和维修企业成为学校汽车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及时了解汽车行业中的最新动态和前沿技术,将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产中具体的对象和过程相联系,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加快理论与实践能力相融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步伐

双师型老师是同时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和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的专业老师。目前汽修老师专业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技能较弱,需要各个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四新培训、顶岗培训、出国培训与专业资格的考证,在重视传统机械、电子两大专业的同时更要关心汽修这个高度机电一体化的专业,必要时可以聘请来自汽修第一线的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的高级技术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到校兼职,这样不仅充实汽修教师的队伍,而且还能使得汽修专业的老师有机会学习他们实践中的宝贵经验,这将大大提高这一专业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极大地深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理实一体化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会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汽修教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丰富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儿松熊结标.模块教学法在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5.11.86页

[2]杨培娟.加强实践动手能力优化高职汽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15.460页-61页

[3]孙长峰.高职财会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5.1141页

[4]周万民.四阶段教学法在数控车削自动编程与加工实践课中的运用­­─理实一体化初探[J].职教通讯,2015.261-62页

[5]周凤霞.理论实践一体化:《生物监测》教学的应用实践职业教育研究2015.760页-61页

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二)

选题背景和意义

选题背景

近年来,随着网络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也催生了一种新型的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进行交易的经济活动,买卖双方并不需要当面接触,典型性的代表有阿里巴巴淘宝这一类通过网站订货和购物,这就是电子商务。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止20XX年6月底,中国电子商务市场B2B交易额达到2.05万亿元。预计20XX全年B2B交易额为3.85万亿。截止到20XX年6月,我国规模以上电子商务行业网站总量已经达20700家。其中,B2B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有8200家,B2C、C2C与其他非主流模式企业达12500家。预计201年电子商务行业网站总量将超过2.3万家。电子商务无疑已经成为当前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电子商务已经席卷了经济的各个层面。

随着电子商务逐步成为经济主流和商业核心,许多企业纷纷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行业网站,希望向深度和广度的方向发展。杭州市是国家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被称为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电子商务建设和应用起步都比较早,基础扎实,涉及领域广泛,成效十分显著。B2B信息服务模式的电子商务行业网站建设规模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杭州目前B2B网站约有1200余家,较为著名的的有中国化工网中国化纤信息网全球纺织网等。但整个电子商务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平均每天就有两个以上的电子商务行业网站推出,规模大小不一,质量也参差不齐,各具特色。激烈的竞争引来了服务、产品和网站建设内容的大大丰富。对电子商务行业网站的评价和选择已引起专家和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选题意义

电子商务行业网站评价研究有利于电子商务行业网站自身升级

电子商务行业网站评价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反馈和学习工具,能够将评价的期望值或是电子商务行业内网站建设的领军企业的评价值反馈到网站内部。从而帮助电子商务行业网站企业找到相应的改进方向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有利于为网站建设积累经验

电子商务行业网站评价研究可以帮助电子商务行业网站更好地理解电子商务技术的商业价值,为以后的网站建设提供必要的经验积累。

有利于推动杭州市电子商务的建设和发展

目前浙江的电子商务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杭州市作为电子商务之都,电子商务行业网站评价研究为网站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参照标准,促进网站建设的合理健康发展,为杭州的经济转型提供新途径,是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和希望所在。

有利于健全的网站综合评价体系

目前针对网站的评价体系还不完善,只能对网站进行定性或部分定量的描述,不能展开客观有效而又全面的评价,对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网站评价研究能改善传统评价方法不是适合电子商务这一新型商业模式的现状,有助于弥补当前对电子商务行业网站系统评价研究的不足之处。

有利于用户对电子商务网站的使用

网站评价结果有助于减少互联网用户的信息收集成本开支,有助于用户找寻到最好最合适的网站,以获得最好最合适的产品和服务。

总之,深入研究电子商务行业网站评价方法,提出一种适合电子商务B2B行业网站特点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促进电子商务B2B行业网站健康发展,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率,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国总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国内电子商务行业网站评价研究成果

杨明智,庄玉良[1]认为内容、易用性、电子商务功能是评价一个企业电子商务的首要标准,以前的研究更加关注于网站的内容,而对运营情况的关注较少,人们访问网站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因此网站提供怎样的信息(内容)和如何获取这些信息(易用性)就成为衡量网站质量的关键指标。

姚远[2]认为应把电子商务企业和它的运营过程中的设计的各方面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来考察。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并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最终的评价结果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章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出自http://gkstk.com/article/wk-4501200492989.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综合考虑电子商务价值链中各个环节对电子商务企业价值驱动的作用,同时对各个方面进行分步骤、分方面考虑和评价,这样更加科学和实用。

胡冰川,张运华,夏德峰[3]认为企业网站评价包含三个原则:动态性、差异性和整体性。他们认为企业网站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整体评价,网站设计,内容提供,网站推广及其他。网站自身特征及其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要站在动态和整体的角度上对企业网站进行指标评价和分析;网站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发展时期表现出的不同特征决定了要采取差异性原则。

周述文,郭晓军,孙爱平等人[4]认为评价一个电子商务行业网站,要把商业性电子商务网站和非商业性网站分开,才能有针对性的评价。并提出对于商业性电子商务网站可以从网站的销售总额、成本利润率、库存量、股票价格、服务上的指标(热情度、客户对服务的满意度、连线以及响应速度)、服务的可靠及安全性等五个一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对于非商业性的电子商务网站则可以从信息量的大小、信息更新的速度、信息的质量等三个大指标进行评价。

任永功[5]提出了以大学或企业网站为例子建立的包含了三项一级指标、九项二级指标的网站评估体系,其中一级指标为:网站内容服务指标、网站功能服务指标、网站质量指标。

傅浩,李威巍,李满梅[6]提出利用内容分析法对城市门户网站的地区营销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并建立了网站的评估指标体系。其主要评估指标为:信息内容、信息搜索、技术支持、顾客分类、在线反馈、隐私保护、电子政务服务、附加功能服务和网站连接情况。

李君君,陈海敏[7]提出了一种基于因子分析和对应分析的电子商务网站评价方法,即利用实时监测工具收集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和对应分析对网站进行排名和定位。这是一种很好的定量分析方法,不但保证了评价的客观性,而且还能通过对应分析图找出各个网站存在的优势、劣势,并能为企业提供网站质量改善的发展方向。

李钊,苏秦,姜鹏[8]从网站软件评估理论、专家观点、客户感知质量和电子商务全面质量评估等四个方面,概述了国内外网站质量评估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的现状,并提出了关于网站评估规范性及细分指标体系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曾志元[9]从消费者视角出发,以市场营销4C理论中的4C分支和网站页面整体效果为评价指标,提出了基于消费者视角下商务网站评估的4C+1W模式。他认为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及组织对网站的评估主要是集中在对网站的功能、内容、技术及应用状况等指标进行评估,而很少从消费者视角下对电子商务网站评估的研究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工作报告。而4C+1W模式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该评估模式可以让管理者能更有效地评估其网站在网络营销中的状况。

彭银香[10]探讨了电子商务网站运营情况的评价模型,从商务网站运营状况、网站绩效、服务质量三个方面建立了电子商务网站运营状况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WiseMedia

同时她还构建了电子商务行业网站建设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包括电子商务网站功能、电子商务网站内容和电子商务网站实施三个主要方面。

黄爱白等人[12]在对国内外大量电子商务网站进行深入分析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B2C电子商务网站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模型。他们设计的三层模型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组成。其中指标层的一级指标包括服务指标、信息服务、技术指标和信誉指标等四项指标。并对国内外148家B2C电子商务网站进行以上相关指标的调研和分析,确认了他们设计的该指标体系几乎不存在指标之间重复和交叉的现象。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N)[13]使用的评价指标有:站点的浏览器的兼容性,引擎上的出现率,站点速度,连接的有效率,被连接率,拼写错误率,站点设计。

我国在电子商务网站评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不成熟,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站评价的原则、评价方法和平均指标体系等方面,缺乏实证研究。

国外电子商务行业网站评价研究成果

JungpilHahn和RobertJ.Kauffman[14]认为当前的网站评价方法的准确性会受到网站频繁更新、受访者缺乏专业知识等情况的影响,且仅仅强调网站可用性这一点不符合商业运作的特征。因而他们强调利用生产经济学的边界估测方法评价网站性能,考察网站将所提供的用户功能等输入方转化为交易行为等输出方的能力,最后计算出某些指标来衡量和发现网站中潜在的无效用户功能。

HopeN.Tillman[15]站在用户的立场上,分析用户如何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出评价网络信息的基本标准,并提供了网上常用的一些网站评价工具。他认为网站信息与其他载体来源的相关信息的比较情况可作为评价网站质量的必备指标。

F.J.MirandaGonzalez和T.M.BanegilPalacios[16]提出了一种可以适用于评价商业、教育和非赢利性机构网站的通用性评价指标体系:WIS(WebAssessmentIndex),由可接入性、速度、内容和导航四项指标构成。但是因为行业特色、机构特点以及网站目的差异性,WIS对于全面衡量网站缺乏具体针对性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EfthymiosConstantinides[17]认为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已经不适合电子商务条件下的企业经营,提出新的以4S为框架的新的电子商务营销理论:网站(Site),范围(Scope),协作(Synergy),系统(System),充分强调了网站在电子商务和企业营销中的重要性。他认为电子商务行业网站是公司的门户,是公司与顾客交流的场所,企业网站的首要任务是吸引访问量、建立目标顾客的联系,创造品牌。

AlastairSmith[18]提出在可实用性指标下设用户界面友好性、检索功能、检索率、连通性等网站评价指标。他设计了包括图像和多媒体设计的评价网络信息资源一级指标。

Kimetal[19]研究得出了符合使用者满意的评估指标体系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章。其所采用的评估准则及评估项目主要有:1、商业功能:提供订单追踪、产品或服务的常见问题集、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信息、响应在产品与服务的抱怨;2、企业信用:网站运作有清楚目标、公司新闻及公关报道、一般的企业信息;3、内容可靠度:文件或参考文献的来源、最后更新日期或文件更新的频率、作者姓名电话等;4、网站的吸引力:网站设计的视觉吸引力、图片和文字清楚的呈现、对于到访者有不同的吸引因子;5、系统架构:网站的使用速度、提供搜寻引擎、网站任何时间的可用性、清楚的网站架构;6、导览功能:可连接到相关信息来源、关于连结和使用者输入领域的说明、连结到首页。

DeniseE.Agosto[20]提出的一个从青年消费者角度出发用于评价网站的理论指标体系模型,该模型结合了个人偏好概念、对象锁定特性、人的处理能力限制和内容联系限制来预测青年消费者的评价决策。

PairinKaterattanaku1[21]认为应将网站建设的质量或效率定义为网站设计是否适合客户应用,商务网站质量改进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用户,用户对于其质量最具发言权。

TomoeEntani,KazutomiSugihara和HideoTanaka[22]认为层次分析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群决策方法。它通过用成对比较矩阵的特征向量,进行两辆相比较,根据矩阵的各个元素,对比出优先级别。为决策者提供考量依据

淘宝精品

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工作报告。并且,从给定的权重矩阵中能反映出决策的态度。

Hassan等人[23]提出把基准化技术应用到网站评估中,并开发出一个用于衡量网站可用性与内容有效性的构架,经过测试,证明了该工具对于基准整个网站的可用性与内容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价值。

美国肯特州立大学的图书馆和媒体服务中心[24]设计出网站评价问卷从作者、网站目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可用性五个方面提出20个问题,旨在帮助用户评价网站。该评价问卷注重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并在用户点击率、浏览网页数,链接率、被链接率、网络影响因子等方面设置定量指标。

研究的内容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的内容:

本文通过对电子商务行业网站评价内容,评价指标体系和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介绍和总结,阐述了用层次分析法对电子商务行业网站进行评价的方法,并以杭州B2B行业网站为例来展示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电子商务B2B行业网站进行评价的具体应用。

论文框架

一绪论

研究背景

国内外研究综述

研究思路和研究构架

二电子商务行业网站评价简介及理论基础

电子商务B2B行业网站概述

电子商务B2B行业网站评价

常用的评价方法

三电子商务行业网站评价的指标体系

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步骤

现有指标体系的比较

面向杭州市B2B行业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四电子商务行业网站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比较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其求解过程

基于层次分析法电子商务B2B行业网站评价

五杭州市的电子商务B2B行业网站评价方法实证分析

案例背景介绍

对B2B行业网站评价实证分析

六总结

参考文献

可行性分析:

理论研究作支撑

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层次分析法在电子商务B2B行业网站评价应用的深度。

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难点

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分析杭州B2B行业网站实际特点,构建符合杭州B2B行业网站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

(2)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在电子商务B2B行业网站评价方法。

论文的难点:

对案例进行评价模型构建,包括评价指标设置、指标权重设置以及数据对进行处理的评价模型的选择三方面内容。

结合电子商务B2B行业网站的特点,建立符合B2B行业网站实际情况的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地设置指标权重。

研究方法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来说明层次分析法在电子商务B2B行业网站评价中的具体应用,以及电子商务B2B行业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论文的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

第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

在导师的指导下,拟定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阶段(同时完成文献综述的初稿)

第三阶段:20XX年11月

参加开题报告答辩(同时拟定写作提纲)

第四阶段:20XX年11月下旬-12月中旬

第五阶段:20XX年12月下旬-20XX年1月下旬

第六阶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

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定稿工作,最终完成论文写作,并进行论文答辩的准备。论文定稿阶段

第七阶段:20XX年3月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明智,庄玉良.企业电子商务行业网站评价研究[J].情报杂志,2015,2:1~3.

[2]姚远.基于AHP的电子商务评价系统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5:1~7.

[3]胡冰川,张运华,夏德峰.企业网站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15(02):98~100.

[4]周述文,郭晓军,孙爱平,汤海虹.电子商务行业网站的分类及评价探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5,11:748~754

[5]任永功,李义勇,张庆.网站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建立[J].教育信息化,2015,9:76~77

[6]傅浩,李威巍,李满梅.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地区营销绩效实证分析[J].城市问题,2015-5:68~73.

[7]李君君,陈海敏.基于因子分析和对应分析的电子商务行业网站评价[J].情报科学,2015,08:1252~1256.

[8]李钊,苏秦,姜鹏.电子商务行业网站质量评估的研究述评[J].情报杂志,2015,4:7~10.

[9]曾志元.基于消费者视角下电子商务行业网站评估模式研究[J].商业现代化,2015(05):70.

[10]彭银香.电子商务行业网站建设的模糊综合评价[J].商场现代化,2015,11:169~170.

[11]王知津,李明珍.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与过程[J].图书与情报,2015(03).

[12]黄爱白,赵冬梅.B-C电子商务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商业研究,2015(01):192~194.

[1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XX:15~18.

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三)

选题背景及意义

选题背景

xx年,成都市正式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设立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将建设现代农业基地确定为主要目标之一。经过四五年时间的城乡统筹试验,成都市现代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民收入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xx年,成都市实现农业增加值285.09亿元,比xx年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达到8205元,比xx年增长15.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470.19亿元,比xx年增长4.4%'。具体到种植业和养殖业方面,近年来,在成都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不断完善种植业发展规划,传统农业和优势特色农业产业2同步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特色产业带。xx年末,成都市粮食作物产量达到274.78万吨,与上年产量相比稍有减少,为xx年产量的98.5%;油菜产量达23.86万吨,增长1.8%;蔬菜产量达494.69万吨,增长2.2%3。养殖业方面,通过调整畜禽结构和倡导规模养殖,成都市建成了一批生猪、肉(奶)牛、鸡鸭兔和水产等规模养殖场。xx年成都市获得市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生猪养殖场45个,蛋鸡养殖场6个,肉鸡养殖场8个;获得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7个,奶牛养殖场2个,蛋鸡养殖场3个,肉鸡养殖场1个,肉(獭)兔养殖场3个4。

然而近几年来,频繁发生的干旱、洪费、暴雨、泥石流、冰雹、雪灾、地震、禽流感、猪流感、植物病虫害等各种灾害给原本承受灾害能力就很弱的农业造成了巨大损失,这不仅会延缓农业发展速度、阻碍农民增收、妨碍农村稳定和农村经济增长,最终影响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还会给国家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农业防灾减灾机制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

xx年5月四川省被批准为六个恢复试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省份之一,为成都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一个相对于商业性农业保险的概念,是指政府为了保障农业生产、实现农村经济稳定增长而实施的农业保险或农业保险制度,它能够有效分散农业风险以及分摊损失,是世界各国对农业支持保护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开展在稳定农民收入,保障农业资本安全,改善农民信贷、经济地位,进而稳定农村金融市场,促进农业、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不仅是完善中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农业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安全阀。xx大以来,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多次出台文件对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作出明确要求。与此同时,四川省、成都市也十分重视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四川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意见》(川府函(xx)96号)、《关于开展xx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通知》(川财金(xx〕14号)、《关于印发〈成都市xx年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成农险组(xx)2号)和《关于印发〈关于完善成都市农业保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成农险组(xx)2号)等文件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开展。由此可见,成都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才刚起步,面临着的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相应的法律法规还没出台,制度设计极不完善、相关政策也很不成熟,政策性农业保险中各主体行为协调性亦有待加强,统筹城乡背景下成都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道路显得任重而道远。

选题意义

四川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基础地位仍较薄弱,农业抗风险能力还有待加强。制约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加的因素很多,特别是中国发展滞后的农业保险,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农民抗御自然灾害的需求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章。因此,发展中国的农业保险,特别是政策性农业保险迫在眉睫。成都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在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模式上的探索和创新,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特别是xx年在都江堰市和xx年在都江堰市、彭州市、蒲江县试点的称猴桃保险的做法,不仅是从理论和实践上践行着城乡统筹发展,而且还可以为全国其他地区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借鉴,因此,本研究在选题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的目的为在分析国内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情况和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成都市统筹城乡的背景对成都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与运行模式的探索进行研宄,最后结合成都市探索的称猴桃保险模式,为丰富和完善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运行模式和制度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研究内容

(1)提出问题,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宄意义。

(2)简单阐释农业保险的基本原理、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必要性以及政策性农业保险具有的功能与特征。

(3)分析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模式,为本文的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4)概括介绍成都市试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情况,然后重点分析了成都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制度建设、运作模式和财政补贴情况。

(5)以成都市探索创新的称猴桃保险模式为例从相关制度建设、实施细则、实施状况、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并基于以上分析对称猴桃保险发展模式进行简单评价。

(6)在前文的研究基础上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基于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文献研宄法。通过对文献的检索与阅读,认识了农业保险的性质以及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问题,政策性农业保险三方主体的行为以及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等,对与本文相关的研宄有较深入的了解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工作报告

WiseMedia

(2)对比分析法。通过对国内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简介,对国内不同模式间进行对比分析。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统筹城乡背景下成都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制度建设和运作模式,然后以成都市探索创新的称猴桃保险模式为例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总结得出成都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中存在的问题。

本研宄的数据主要来源于xx年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成都市财政局网站、球都市农业信息网、成都市统计年鉴、成都市称猴桃协会和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等相关网站和组织。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9篇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8-180-02

1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作用

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应面向各专业提供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各种条件。

2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意义

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与创造性,因此,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应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

2.1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新来源于人的创造力,创新教育离不开实践活动,专业实验室应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实践条件。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能比较熟练的分析、解决本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际工作技能

通过专业实验,让学生掌握应用本专业领域的通用软件,熟悉经营活动的生产、财务、行政、人事、物资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流程,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

2.3加强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验,使用已知的理论和技术,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进一步获取知识,提高学生自觉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2.4有利于专业的发展与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各高校目前均依据经济管理类培养方案,遵循教育规律,加强教学实践,因此,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对专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着力优化各专业课程和知识领域的实验教学体系与实验内容,促进专业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教师逐步进行实践教学研究,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3实验室建设的现状

3.1实验教学地位不高,管理上不受重视

目前很多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很多领导和教师不重视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在课程体系上,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验证,实验内容应符合实验教学大纲要求,形式上包含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要同时满足不同专业的需求,实验教学涉及的课程较多,在教学过程中,课程教材和实验内容由任课教师自行安排,造成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不相符合、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不相符合等现象非常严重。在教学形式上,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较多,创新性、综合性实验非常少。

3.2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定位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教师对实验项目的创新性设计。然而,从国内高校现有经济管理实验室运行现状看,大多数对实验室人员是这样定位的:由各专业决定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实验时间等,实验室只需要准备实验所需设备和软件、资料。另一方面,任课教师自行设计实验是非常困难的,于是很多高校不开或少开设实验来避免设计,要么就用最简单的演示模式,从内容上,设计跨学科、跨专业与社会经济融合的综合性实验是非常难的,实验效果不能达到要求。因此,对经济管理类实验室这样的定位,影响了实验室开发和建设高质量的实验项目,也阻碍了创新功能的发挥,最终影响实验效果。

3.3经济管理实验室的管理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中能同时具备“科研、验证和技能培训”三大功能的经济管理实验室非常少,而多数高校一般会重视对硬件投入,对教师智力投入重视不够,在管理制度上很少体现鼓励创新的制度性支持。

3.4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经济管理实验是理论教学与社会经济运行密切结合的实验,实验教师的设计理念、设计模式所体现的与实际经济结合决定了实验效果与作用,于是对实验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验指导教师大多是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专职实验人员较少,这就导致实验室没有专业人员管理,没有专职的实验指导教师,因此,实验教学较多出现管理混乱、实验效果不明显的现象。

3.5实验室投入不足

传统的观念认为经济管理学科是文字工作,无需投入设备与空间,而实际上随着经济管理学科的不断发展,理论教学越来越需要与实际经济环境相交融,实验教学对于实验室的设备、环境也要求越来越高。如物流管理流程、企业生产管理流程、电子商务模拟等等,如果实验条件跟不上或下降,很难达到实验目的和要求。就目前而言,大多数高校对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硬件、软件的投入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4关于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建议与措施探讨

实验室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的实践能力强的高校毕业生而设。只有对实验室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提高管理能力,才能更好的发挥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作用,贯彻执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4.1健全管理制度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只有创新,才能有特色,才能得到发展。高校领导和实验室职能管理部门要根据经济管理实验室的特点采取适当管理方法。实验室管理制度设计应注重激励和保障教师创新能力的发挥,要从管理制度上体现对实验教师重视和鼓励,鼓励每一个创新的教学实验和有创意的设计,要在制度设计与执行中将新实验项目设计的研究启动资金制度化,这样才能从管理制度上为实验室的创新性建设提供保障。

4.2加强对实验室工作的重视,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力度

随着教学的改革,应用型教学不断强化,实验实训教学应成为高校的主要教学模式,实验室工作的重要性也就日益突出。我们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实验室硬件和软件建设以及后续服务和管理,更新实验设备,用新知识充实教学内容。通过科学研究,增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学术水平,提高实验室功能的发挥。

4.3改革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高校应从根本上重视实验教学,从培养方案上增加专业课程中实验教学学时数量,加强实验环节的设置。各专业应集中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坚力量,组织专家和教授共同研究实验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从培养方案上界定实验培养目标,将实验教学规范起来。

4.4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实验指导教师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实验室根据不同层次工作需求引进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要下大力气,从根本上研究和解决实验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验室师资队伍是由实验指导教师、实验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组成,实验指导教师作为完成实验教学的主体,必须是既懂计算机信息技术又懂得专业知识的人才。因此,高校应重视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培养工作,对所有实验室人员都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实验教学水平,通过参加培训研讨、交流和考察等多种方式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专业水平高的实验人员队伍。

4.5建立有力的监管体系

由学校成立专门的实验教学监管体系,负责对实验室运行情况、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情况及状态、实验大纲的制定,满足专业需求的情况、实验教学符合大纲的情况等进行实时监管,发现及时调整、完善。

4.6对实验室进行开放管理

实验室实行对学生全方位的开放,具体表现在实验时间的开放和实验项目的开放两个方面。

(1)实验项目的开放是指提供各专业课程内实验项目的菜单,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选择需要的实验项目,可以使学生完成在规定的课内实验时间未完成的实验内容,或者满足学生对专业应用软件更进一步掌握并熟练操作的要求。

(2)实验时间的开放是指在正常教学时间内的开放和在课余时间向学生的开放。正常时间的开放是由各专业在学期初已经制定好的相关的实验内容和时间。而对于上课没有很好完成实验的同学,课余时间也应向学生的开放,并尽可能多的安排开放的时间和实验设备,使学生可在任何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课程规定的必做实验项目。学生也可以进实验室进行创新型实验项目。

4.6整合实验室资源,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实验室建设,要充分考虑学科的总体发展规划,要对实验室的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配置。实验室建设要根据专业的需要,以大学科分类的实验课程体系为基础,建设覆盖面宽、综合性强的多功能实验室,构建各专业需要的实验项目和内容,这样既不会造成资源浪费,又能满足不同专业实验教学需求。

实验室应根据教学与科研的不同要求设置不同功能形式的实验,除了在满足各专业的实验教学需要之外,还可以用于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研究,鼓励实验室人员搞科研,鼓励普通任课教师个人科研项目走进实验室,从而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增强实验室的规模效益。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在相关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4.7大力建设实验室软资源,提升软实力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内涵建设的关键在于软资源建设。经管实验室的软资源建设主要包括:专业信息资源、软件资源、实验项目资源、实验教材资源和专业技术资源等。

(1)建设实验教学资料库,包括实验项目、实验教材、实验教学文件等,这些资料都是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根本。实验教材建设是保障实验教学质量的首要要素,是保证实验教学有序运行的必备条件和提升实验项目质量的重要手段。

(2)建设信息资源库,建立一个教学、科研相互支持,让学生和教师能通过网络从事学习和科研、教学活动的经管信息资源库系统。经管信息资源库主要有四方面内容:一是课件与习题库;二是包括经济、金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会计、法律等各种案例的案例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三是经管类政策信息库,包括经济信息政策、统计资料和数据、重大事件、知名企业信息等,为教师和学生分析、研究问题提供条件;四是学科理论库,包括经典学术论文集、新学说、新理论综述介绍等。

综上所述,在现今高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建设中,实验教学逐渐被重视起来,我们根据如上所说,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崔晓峰.地方本科院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3).

[2]胡嘉将.地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重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6).

第10篇

论文摘 要:高校为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开设的经济法课程的课堂教学中,经济法总论与经济法部门法律制度脱节,经济法具体法律制度与案例教学不能有机结合,教师“一言堂”现象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法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改革经济法的教学方法,应着眼于经济法学科定位和课程特点及普遍的教学规律,应从注重书本理论教学转向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转向课堂讨论与双向交流、双向互动相结合,使教学方法具有思考性、启发性和知识性。

一、高校经济法教学方法改革的缘由

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经济法课程始于20世纪80代初。学者们经过艰辛的努力,目前这门课的教学水平已达到一定的程度,并已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经济法已被确立为法学十四门核心课程之一,并被立法部门并列为我国七大法律部门之一。但目前为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开设的经济法课程的课堂教学还不能令人满意:经济法总论与经济法部门法律制度脱节,经济法具体法律制度与案例教学不能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师生联系不紧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学中只重视具体的法律制度而忽视对经济法总论的把握,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后仍然不明白经济法与其他相邻法律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还有,经济法课堂教学中案例内容陈旧,不能有效地反映教学目的。上述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法的课堂教学效果,这不能不说是教学方法的欠缺。因此,认真研究经济法的教学方法,改革现行的教法,是高校每一位为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开设经济法课程的教师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高校经济法课堂教学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在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生有一种说法:“法律课枯燥,不好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法律课枯燥,经济法学作为基础理论课,更枯燥,更单调,老师不好讲,学生也不是很愿意学。而且,作为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如经济管理类学生,因为与自己的专业有关,经济法课程是放在基础课教学计划当中的。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要学,而且还是必修课,一旦选了,还不得不认真对待。

就高校为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开设的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基础理论和基本制度,二是案例。但就教学方法来说,基本都是课堂讲解,即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记。教师普遍使用填鸭式的讲授方法,单向灌输多,双向交流少,学生被动接受多,师生互动少。似乎学生只要熟记那些知识要点和内容就可以了。进一步说,学生自己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似乎都是为了考试这么一个目标。这种教学方法注重了法律概念的讲解和法律条文的阐述,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反应、理解程度及教学目的。

有的经济法授课教师认为,我国是传统大陆法系国家,经济法的教学只能是以基础理论为内容进行讲授,案例分析法并不适合于我国的法学教学。甚至有人认为,在本科阶段,不管是法学专业的学生还是经济管理类的学生,经济法课程都是基础课。既然是开设基础课,那么课堂教学只能是讲授基础理论知识。这样一来,以教师一方为主的课堂讲解便成为目前为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开设经济法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的主要方式。当然,也有经济法的任课教师认为,虽然我国是大陆法系国家,但改革开放以来,法学教育的变化和倾向越来越明显,其中有不少的法律院系的教学已把案例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因此,给经济管理类学生讲经济法的教学方法也应与法学其他课程的教学一致。这样一来,经济法在以课堂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之外,案例教学也有一定的市场。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习惯理论讲解的教师,有的先讲经济法总论,再讲具体的经济法律制度。一本教材,从头讲到尾,教师绝对是主导;一堂课,从头讲到尾,填鸭式,满堂灌。有的教师则在经济法教学中只重视具体法律制度的讲解,而忽视对总论内容的把握,越往后讲,学生越没兴趣,学生越没兴趣,教学效果也越不好。笔者认为,问题出在了教学方法上,此其一。其二,习惯用案例教学的教师,因为他们注意到了经济法基础理论教学的单调,故从一开始就用案例吸引学生,以便能产生相当的教学效果。该方法在前一阶段的教学中,效果还的确不错,学生听着案例觉得新鲜,课堂上注意力集中,也有兴趣。但是,久而久之,学生发现,他们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案例的内容,可就是找不到分析案例的切入口。更困难的是,他们无法用经济法术语或是一般的法律语言去表达对案例的思考过程。于是,学生们便会向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些案例好像与经济法没什么紧密的联系,经济法究竟是什么?笔者认为,对于这样的问题,感到困惑的不仅只是学生,教师可能也有同样的感觉。问题出在哪里?恐怕教学方法还是主要因素之一。

三、高校经济法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1.基于对学科定位的思考。由于经济法学属于二级学科,因此,经济法学科定位应取决于法学学科的定位,而法学学科定位又涉及到法学教育的目标。目前,法学理论界对法学教育目标有不同的看法,有一种观点认为,法学教育应是法学专业教育;另一种观点认为,法学教育应该是法律职业教育;还有的观点认为,法学教育应该是法学素质教育。笔者认为,上述三个方面的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不过,进一步探讨这些观点的共性或差异却不是本文的重点。就法学教育目标而言,不管表述方式如何,总的应该体现出:法学作为一个特殊的领域,其教育目标应当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法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法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法律实务问题的高素质人才。经济法学的教育目标也应该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法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经济法知识分析和解决经济法律实务问题的高素质人才。既然经济法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经济法人才,而现有的教学方法又不能满足这样的目标,那么,在现行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2.基于对课程特点的把握。在我国经济法虽然已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但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尚未成熟,经济法的基本体系也还没有定型。目前出版的各级各类经济法教材,不管是体系的编排还是经济法律内容的选用,都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内容庞杂。一个学期,在有限的课时内要把教材所列内容全部讲完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果还按照传统的教法,教学效果想必不会满意。因此,教师在现有经济法课程安排及其教材选用的特点基础上,对教学方法作进一步的改革也是必要的。

3.基于对教学规律的认识。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关键在于得法”。经济法的教学方法又在哪里呢?笔者认为,经济法的教学方法在于能否认识经济法教学活动的规律,在于能否认识经济法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差异。与其他学科相比,法学或是经济法学有其固有的特殊性,但就其教学规律来讲却是相通的,教学方法也是可以互相借鉴的。

一般来说,高校教育中,课堂教学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在经济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经济法的知识和思想的讲解,阐述自己所认同的经济法学精神,但又不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因为这种教学忽略了学生的课堂反应,理解程度和兴趣,长期下去学生必然失去信心。实际上,衡量经济法教学的科学标准,不在于给学生传了多少“死知识”,而在于使学生如何理解通说,经济法教学应该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应让“过程”培养人。经济法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就应该让这个“过程”活起来,活起来的目的就是要丰富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做法就是增加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与沟通,而不是单纯的理论教学或是案例教学。

四、改进高校经济法教学方法的结论与建议

经济法是一门具有高度实践性的学科。经济法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完成,而经济法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经济法课堂教学方法。因此,改革高校目前为经济管理类学生开设经济法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应着眼于经济法的学科定位和课程特点及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应从注重书本理论教学转向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转向课堂讨论与双向交流、师生互动相结合,使经济法的教学方法具有指导性、思考性和启发性。具体而言,可采用以下方法:

1.压缩教师课堂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课堂讨论的机会。压缩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增加学生课堂讨论的机会,目的是增加学生认识问题和讨论问题的机会,从而解决单靠教师课堂讲授不能解决的问题。经济法内容多,教师面面具到都讲的话,不易区分重点,学生也把握不了重点。如果教师能按教学大纲把应讲的内容归类,选取其中的一部分以提出问题为切入点,以研讨为形式,教师与学生同步思维。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从而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2.以案例为载体,启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案例讨论的前提是给学生讲解了相关的理论知识,案例讨论过程是教师引导并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结论或答案,案例讨论结束时教师要注意作总结和点评。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应认真选取有代表性的、说服力强的案例。案例是载体,教师通过案例可以实现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案例可以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法律院系在民商法、刑法等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引入模拟法庭、法律诊所式的教学取得了一些效果。经济法课堂教学,包括为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开设的经济法也可以借鉴上述做法,但应避免只注重形式不结合实践,只注重程序法的运用,不注重对实体法的理解。比较好的办法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把经济法现有理论及其研究成果与司法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更深的层次上去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同时,经济法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定的经济和社会现象,并试用经济法的视角去观察和解读。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增加课堂教学效果。

4.运用双语教学,培养学生“国际视野”能力。 法学课堂上如何开展和运用双语教学是一个需要探讨的话题。基于外语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但经济法课堂上可以使用,其他专业课堂上也都可以适当地使用。经济法课堂上之所以运用双语教学,目的是要开阔学生在经济法学方面的国际视野并培养这种能力。教育部认可双语教学意在通过外语的形式更好地研习英美法的相关法律制度,掌握准确的知识背景。经济法很多法律制度内容与英美法有相关性,通过双语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和体会。同时,运用双语教学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世中,倪业群.法学教育与法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2. 程宝山.经济法基本理论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3. 夏雅丽.法学教育改革谈[J].中国大学教学,2007(7)

4. 方展画.高等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第11篇

在这些实际问题中,对复杂数据的分类问题及复杂函数估计问题的分析是解决这类问题的重要方面。近几年,学者在复杂数据分类及复杂函数估计问题解决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支持向量机是近几年解决此类科学问题的重要工具。

支持向量机的理论基础是统计学习理论,主要用于分类及模式识别问题。目前支持向量(回归)机已应用在外贸出口预测、电力负荷预测、农产品的消费市场需求动态预测、投资组合风险预测等方面。由于复杂的函数估计问题和复杂的数据分类问题在经管类研究生研究的问题中普遍存在,因此将支持向量机作为实验工具,培养经管类研究生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校管理类研究生教育现状

目前,我校提出了建设“教学科研型大学”的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是这一课题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我校拥有3个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在校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数量超过1000人。随着我校发展,博士点、硕士点、研究生数量稳步上升。研究生逐渐成为一支不可忽略的科研生力军。因此,培育和发展我校研究生的论文写作能力,是加强我校科研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管理学院作为我校培养经济管理人才的学院之一,近年来加大了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对经济管理研究生的培养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很多教学改进方法。在这些管理问题中,复杂的分类问题和多元数据非线性回归问题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很多决策、预测、评价等问题均可以抽象为以上两种科学问题。支持向量机是近几年用于解决该类问题的一种较流行的工具。因此,本实验教改的实验教案可以为经管类学生深入学习支持向量机及帮助其了解非线性预测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经过前期理论知识积累和现场实践经验的总结,对支持向量机应用于实验教学环节进行有益的探索,并从理论与实践角度为培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实验材料。

二、实验设计方法

对于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研究与设计,主要采取了以下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分析法:根据对课题的理解与规划,以各种交流沟通方式对主讲教师进行访谈,有针对性地调查实验教学的基本情况,进而整理与分析现今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此外,对外采用各类调研方式,如学校互联网主页浏览、走访等方式,对其他兄弟院校的实验教学理念和成功经验进行调研与总结。

(2)文献资料法:课题组利用我校教学、科研资源,特别是我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及各类电子网络资源,其中包括维普数据库、CNKI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EBSCO数据库、Sciendirect、SpringLink数据库等网络数据资料,检索与课题研究问题相关的专著和论文,了解本领域课题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总结、归纳出最新的、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案例及实验方案。

三、针对专业的实验课题选择

在实验课题的选择上,首先要考虑研究生的不同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其主要来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人力资源管理方向。针对研究方向偏向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生。本项目选取了企业人力资源的预测问题作为其中的一个实验,通过该实验使得此类学生能够建立起支持向量机解决工商管理领域中的一些问题的思路。

2.交通管理类学生。研究方向偏向于交通管理类的学生其研究的领域主要偏向于解决交通管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交通流量预测。因此,在实验选择中选取交通流量预测问题作为其中的一个实验,通过该实验使得此类学生能够建立起支持向量机解决交通管理领域中的一些问题的思路。

3.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生。对于研究方向偏向于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的学生在实验选择中选取了项目终止决策问题作为其中的两个实验,通过该实验使得此类学生能够建立起支持向量机解决管理决策领域中的一些问题的思路。

4.经济类学生。经济类学生对时间序列地研究要求较高,本项目选取了多维时间序列的外贸出口量预测验,通过该实验使得此类学生建立支持向量机解决多元非线性时间序列领域中的一些问题的思路。

5.信息管理类学生。信息管理类学生较多地研究管理信息系统及决策支持系统,因此本项目选取物业税税基批量评估作为实验项目,该实验实际上是通过支持向量机构建一种专家系统。通过该实验帮助信息管理类学生建立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专家系统。

四、问题与对策

在实际实验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如下问题:(1)我院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较多,本项目中设计的实验项目无法覆盖到所有研究方向的学生。(2)现有解决分类问题和多元非线性问题的工具较多,本项目设计的实验仅考虑支持向量机一种,对于更高层次的研究要求,例如,对其他模型的比较、模型的鲁棒性、模型的效率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

针对以上不足,提出如下改进措施:(1)进一步对该实验教学系统的应用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扩充和完善,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本研究设计的6个实验项目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2)在对模型的比较和更深入的研究方面,学院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类似工具的教学。对数学基础较好的同学开设一些深度较高的课程,例如神经网络、复杂系统建模、随机过程等,引导他们做更深入的研究。

因为所选取的科研课题是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和工作岗位的,所以研究生在以后研究工作中初步建立起解决分类问题和非线性多元回归问题的基础,在遇到此类问题的时候能够立即有一定的解决思路,能够较快地进入研究角色,缩短解决问题的路径和难度。

第12篇

在具体工作中,她协助领导进

行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及校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工作。在探索院教学检查、毕业设计及考试管理工作规范化、教务管理微机化等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另外还在协助组织校院各项竞赛、MBA班教学及其日常事务管理等方面不计报酬、任劳任怨的工作,取得了成绩。为经济管理学院教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出了贡献。

主要事迹如下:

1.教学检查

为规范教学管理,还专门到兄弟高校进行调研,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起草了经济管理学院教学检查制度,制定了《经济管理学院教师授课质量评分表》等相关表格并在实际中采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学校的年底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中,*同志主要参与的“教学建设与改革”部分获得了全校排名第三的好成绩。

2.考试、监考的规范化

为了尽可能的杜绝考试作弊现象,组织好考试和监考工作,严格考场纪律显得十分重要。起草了《关于经管院教师参加监考的决定》、《经济管理学院监考人员手则》等规章制度,对监考人员进行培训,严格考场巡视制度。大大减少了我院考试作弊的现象。

3.毕业设计的组织管理工作

在主管教学的院领导的领导下,每年负责布置教师的毕业设计出题,安排组织学生选题及组织毕业设计期间的检查和论文的答辩工作。

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起草了《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条例》等规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校毕业设计检查组的表扬。

4.认真组织其他各类考试

在每年两度的国家四六级英语和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报名工作,做到语种、年级、报名费、人数等无差错。并积极配合教务处、研究生院等部门的专业考试的组织工作。

5.MBA教学管理工作

负责MAB班教务、学籍管理等工作,如:课表的编排、教材的定购、考试及答辩的组织等。工作量大、任务重,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工作。

6.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服务水平

为提高服务水平,她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在取得MBA(工商管理)硕士学历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并钻研教务管理工作的相关知识,先后在国内公开发行的杂志上9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第二作者3篇);

是教务管理类科研项目“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与手段研究”(经济管理学院立项项目)的主要参与人。另正在申报二项研究生科研项目(正在审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