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专项基金论文

专项基金论文

时间:2023-03-24 15:44: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专项基金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专项基金论文

第1篇

1.稿件须为署名作者独立完成、未发表过的学术论文。

2.篇幅在3000字符以上。

3.具体格式要求,请参见《法语学习》稿件模版及要求。

4.论文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专项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注于文章正文下方。

5.本刊实行无纸化办公,欢迎通过电子邮件(word文档附件)进行投稿。

6.投稿时请登录浙《西南金融》杂志社网站进入“西南金融”界面,通过网上投稿系统在线投稿。为了保证本编辑部能及时收到所投稿件,请将稿件另行发送到本刊电子信箱:

7.作者网上在线投稿成功后,请按照网站上的地址,及时将纸质稿件寄到编辑部。为便于稿件的及时受理,作者投稿时请一律寄编辑部收,不要寄给个人。请勿一稿多投,以免影响审稿和刊用。

8.作者投稿时应选择稿件所投栏目。本刊2010年推出的栏目主要有:专稿、金融理论与政策、金融改革与创新、国际金融、金融监管、保险研究、金融与区域开发、金融与统筹城乡、金融市场、银行管理、金融与经济、金融热点等等。本刊尤其欢迎有关金融经济热点类的文章。

9.凡投稿3个月未收到编辑部刊用通知,作者可另行处理稿件。

10.本刊编辑出版执行国家有关编排规范标准,稿件形式上请遵循以下要求:

(1)来稿篇幅以5-8千字为宜,一般不要超过1万字。若论文受到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本刊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2)来稿要附文章题目、作者单位、姓名、摘要(100-300字)、关键词(3-8个);

(3)作者简介的信息必须完整,格式为: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具体到省市县),工作单位,职称,最高学历,研究方向,主要著述、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

(4)文章格式务必以《西南金融》参考文献及注释规范为标准.

(5)作者应尊重知识产权,文责自负。

【西南金融投稿邮箱】.cn

第2篇

英文名称:Acta Electronica Sinica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0732-2112

国内刊号:11-2087/TN

邮发代号:2-89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62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SA 科学文摘(英)(2009)

SCI 科学引文索引(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高期刊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提名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电子学报》(月刊)创刊于1962年,是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高级学术刊物, 刊登电子与信息科学及相邻领域的原始(original)科研成果。 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反映中国电子与信息科学领域内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技术,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为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中国电子与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服务。

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反映中国电子与信息科学领域内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技术,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为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中国电子与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服务。

本刊设有:学术论文,科研通信,综述评论等栏目。凡以电子与信息科学为主体(交叉学科论文必须侧重电子与信息领域),在理论与应用实践上具有创新的,代表我国研究水平的学术论文,有科学依据和可靠数据的技术报告,阶段性成果报告,以及属于前沿学科,并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展望评论性文稿,均可向本刊投稿。

由于本刊覆盖的学科专业较广,出版时有意识地将相关学科和专业集中:第1、4、7、10期主要是通信与信号处理;第2、5、8、11期主要是微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及相邻学科;第3、6、9、 12期主要是电子物理、真空电子学、微波与电磁场及相邻学科。

第3篇

自从三次科技革命以来,能源成为了国家经济的命脉,资源危机的乌云多次在世界的上空弥漫。生物质因其资源丰富、可再生被认为是21世纪可被人类利用的最丰富的绿色资源。

生物质可以转化为能源和各种化工产品与生物质基材料。目前我国生物质材料工业采用直接转化的模式,生产过程存在效率低、能耗高、产物类型少等问题,因此如何将生物质进行高附加值的综合开发利用是生物质产业面临的主要瓶颈之一。

绽放梦想

任俊莉在攻读博士期间,师从于华南理工大学孙润仓教授(杰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在良师的教导下,她主要针对蔗渣和麦草秸秆中半纤维素的分离、结构表征及定向转化为造纸助剂进行了系统研究,完成了博士论文。怀揣着对校园的热爱,对科研的执著,她选择了毕业留校,继续从事于农林生物质半纤维素的分离及其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多元化产品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2008年2月,任俊莉受单位资助赴瑞典隆德大学化学工程系做访问学者,在此期间,她针对农业秸秆转化生物乙醇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考察了碱预浸渍和蒸汽爆破相结合的技术对麦草秸秆转化乙醇产率的影响。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学术氛围的交融在任俊莉身上起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对于科研的激情更甚。

在生物质能源的科研道路上,她不高大,但执著。

半纤维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十分丰富,在植物中的含量占1/4-1/3,仅次于纤维素的含量。因半纤维素独特的化学结构,较高的环保价值,使其在造纸、食品包装、生物医药、污水处理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商业价值。半纤维素被公认为是制备环保材料的理想材料。因此,以半纤维素为基质制备功能材料的研究为农林生物质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的资源化道路。

为此,任俊莉将研究方向定为农林生物质高值化利用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尤其在半纤维素转化为多元化高附加值产品方面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

放飞梦想

每个人都有梦想,难得的是将梦想坚持下去。

恩格斯曾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在任俊莉负责的诸多有影响力的项目中,主要以基础研究为主,其中,她带领的课题组在研的广州市科信局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新型环保半纤维素基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凝结了团队成员的心血和智慧。制备的半纤维素吸附材料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尤其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同时还对尿素具有一定的缓释效应,将在农业、污水处理等行业有着潜在的商业应用前景。

其中,该项目体现了两大创新:首先提出一种新型环保生物质基吸附剂的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易行,该方法的提出基于“过程绿色,产物与环境友好”,具有科学性与先进性。该吸附剂具有生物可降解性,能够多次循环利用,可应用于污水处理中的重金属离子富集和回收,将为半纤维素在新材料研究应用领域开辟一条资源化道路。

其次提出一种温和条件下均相体系制备带有碳碳双键的半纤维素衍生物新方法。该方法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合成出均一性好、分子量高的GMA修饰的半纤维素。该聚合物可以进一步通过接枝共聚等技术制备功能材料。该研究将为半纤维素工业化均相改性以及大规模应用于污水处理、造纸、医药等工业领域奠定理论依据。

谈到实实在在的成果,任俊莉告诉记者,该项目以农林废弃物半纤维素转化为可生物降解的功能材料为目标,研发了一种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新型环保材料,属于污水处理、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化学、林产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涵及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技术及污水处理技术,具体为一种新型环保重金属离子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吸附和脱吸行为以及再生性能的研究。

这个项目主要以农林生物质蔗渣和竹材加工下脚料分离和纯化得到的木聚糖类型的半纤维素为原料,从分子学角度设计了半纤维素基新型吸附材料的组成和结构;通过调控反应参数,制备了系列阴离子型的木聚糖基水凝胶,其吸水率在80-900范围内,表现出对pH、有机溶剂极好的智能响应行为和反复的开-关特性。该水凝胶对铅、铬、锌重金属离子的最大吸附量达859、495、274mg/g,重复使用8次之后仍保留原来90%的吸附容量。制备的系列木聚糖基水凝胶可以作为吸附材料、吸水/保水材料、智能开关等可以应用于污水处理、医药等行业。该功能材料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可再生能力,能够循环使用,富集的重金属离子能够被分离和回收,在污水处理工业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我们可以预见到,利用生物质制备生物能源、生物质基材料和化学品,以补充或逐步替代不可再生石化资源是目前资源转化的一种重要发展趋势,将推动现有的庞大的化石基工业体系向生物质工业体系的良性转变。

实现梦想

科技人才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在他们的创造价值上。科技人才能够利用他们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提出新的理论和新的解决方法,并转化为新的生产力。

目前,任俊莉的具体研究方向是构建半纤维素功能材料理论体系和方法,制备高性能的复合膜材料、具有良好选择性的吸附材料以及对药物具良好控释性能的药物载体等功能材料,并考察了它们在食品、污水、农业及医药行业的应用。

另外,她将“绿色催化化学”理念应用于半纤维素高选择性合成化工中间体的研究中,主要利用纳米催化技术在水相和绿色溶剂体系催化转化半纤维素及单糖合成糠醛及糠醛衍生物等高附加值化学品,实现了原料天然、过程绿色、产物环保的目的,符合当前绿色经济的发展。

为此,从工作至今,任俊莉主持了大大小小多个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全国优博论文作者专项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首届)、广东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教育厅育苗工程、华南理工大学第一批优秀青年学者培养对象、华南理工大学中央业务费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人才基金、新教师基金及开放基金等多项项目。

目前,她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全国优博论文作者专项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首届)等项目主要是针对农林生物质半纤维素的清洁高效分离及高值化利用进行基础研究,建立了半纤维素高效分离技术体系,提出均相改性新方法,创立半纤维素均相化学修饰体系,揭示半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体系的溶解机理,依据半纤维素的化学结构,设计合成了系列不同功能的半纤维素基材料,阐明了半纤维素结构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为半纤维素的工业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除了在半纤维素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任俊莉同时还担负着传道授业的师者责任。她协助孙润仓教授指导了博士研究生3名,其中两名研究生分别获得华南理工大学优博创新基金的特等资助。指导5名硕士研究生。在指导研究生时,任俊莉在生活上给予他们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支持;在科研方面,她细心指导,时刻跟踪学生科研工作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且,还积极参与和协助学科带头人对学科的建设,帮助团队青年教师在项目申报、等方面快速成长,完善学术梯队建设。

收获梦想

6月22日,由《科学中国人》杂志主办的“科学中国人(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万寿宾馆举行。此次,共评选出百余位科学中国人(2012)年度人物及年度人物特别奖。

荣誉的殿堂上,任俊莉如莲花般夺目。当杰出青年科学家获奖者登台领奖,所有人都关注到了那万花丛中一点红,她是获奖者中唯一的女性。组委会给她的提名理由这样描述:多年来以造纸植物资源半纤维素的高值化利用为研究核心,针对制浆造纸过程中半纤维素资源化利用效率低、成本高及转化产品类型少等瓶颈问题开展工作,在解译蔗渣、麦草和黄竹半纤维素化学结构的基础上,依据半纤维素的构效关系构建了多元化半纤维素基产品合成新理论和新方法,建立了具有自主创新的半纤维素转化技术体系,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跟进。研究成果获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2012年,2008年,排名第五)。申请人2010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12年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七批校级培养对象,同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华南理工大学首批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对象―优秀青年学者等人才项目资助。

年轻如她,坚持如她,勤奋如她。也许她的专业你根本不懂,也许她从事的科研无法理解,但作为中国人,你应该知道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在任俊莉的工作中,主要致力于以制浆造纸产业为平台的生物质炼制新模式的研究,重点对造纸过程中半纤维素资源综合利用进行系统研究。针对制浆造纸过程中半纤维素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的现状,提出了造纸原料制浆前预处理提取半纤维素及纯化半纤维的技术体系,并对其结构及定向转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这不仅是科研的进步,更是中华文明的传承。

第4篇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研究生学术活动

研究型大学是以知识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教进步和文化繁荣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高等教育强国的新阶段,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从目前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来看,浓郁的学术氛围逐渐成为研究型大学的重要特征,高水平、开放式的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也已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不可或缺的软环境因素。一方面,良好的研究生学术交流氛围促进学科互补、相辅相成。科学技术和经济文化迅猛发展,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多学科的协同攻关;与此同时,大量新兴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不断涌现。原有学科间的界限正在不断模糊,这在客观上要求高校实现多学科的联合培养,从而造就出具备跨学科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当前,大部分高校专业都涵盖理、工、医学、文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如此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接触本专业外的知识提供了很多便捷途径,各院系同时举办各种学术活动,活跃了学术思想,且对培养跨学科综合人才起到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浓郁的学术氛围可以激发研究生创新性思维。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生大多是经过千挑万拣、层层选的,其知识基础、能力素质从总体上来说居于同龄层次的社会成员中相对优秀的水平上。在浓郁的学术氛围熏陶下,研究生可以更及时地了解学术前沿动态,进而与自己原有的知识能力体系优化融合。为其创新思维的萌芽提供了优质土壤。

由此可见。更好地发展研究生教育,促进研究生的学术成长,除了靠研究生自身勤奋科研、严谨治学外,研究型大学也需为其提供一个相对自由、和谐的学术交流环境。构筑国际化、高水平的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学术活动应形式多样化,总体上可以通过8种方式进行,即①学术讲座,可以邀请校内外的导师专家针对一个主题进行讲学,或者让学生与导师专家面对面地座谈讨论学术上的观点,交流科研体会;②学术讨论会,又称为学术沙龙,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③学术报告会,按专业、年级组织,由研究生自己主讲学术报告。然后由与会者提问、报告者作答并研讨,可以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最前沿的学术动向,还可学习他人的研究方法和手段;④读书会,大家预先选定同一本书或同一批书进行阅读,然后对所读的内容进行交流、讨论;⑤合作科研,围绕某一课题成立小组开展学术活动,有一定的分工合作,在导师的指导下,大家共同努力,协同攻关;⑥学术社团活动,例如知识竞赛、科技大赛等,一般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及一定的规模,是学生自我教育的群众团体;⑦学术活动节,举办研究生学术活动节,作为在研究生范围内有着广泛影响力的重要校级学术活动,内容可包括论文征集、论文评选、专家报告、科技成果展示和自由学术论坛等;⑧网上学术沙龙,利用校园网开设网上学术沙龙,网络的优势在于一是能将文字、图像和声音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进行多维宣传和策划,成本低,速度快,实效强,二是传播范围广、不受时空限制,交互式的开放环境可促进导师资源共享,组织者亦能通过监视浏览量、点击率指标,即时跟踪了解沙龙的效果。二、加强国际交流、国内交流、校内交流,概括为“走出去”与“请进来”。①“走出去”:国内外高校进修,学习和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基础,各高校可采取多渠道募集设立“研究生留学专项基金”,每年有计划地选送一定比例优秀研究生赴境外、国内985工程建设的高校研修与本校相同或相近专业的课程。或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学校间通过协议相互承认所修学分;2.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或合作研究项目,交流是学术研究的重要环节,建议建立专项基金。积极鼓励在校研究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博士生论坛,参与科研项目,帮组研究生开拓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科研能力。②“请进来”:专家层面,专家讲学是。请进来”项目的重要形式,高校研究生主管部门每年应有计划地邀请一定数量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或作学术报告,引导研究生掌握学科研究的前沿理论和国际最新研究动态,聘请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培养研究生也是“请进来”项目的有效形式;研究生层面,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更容易形成共鸣,各高校应当以本校特色与优势学科为基础积极参与“全国博士生论坛”活动,使学校纳入全国性研究生学术交流体系,为在校研究生创造更加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激发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三、注重学术交流活动的系统化,研究生的学术交流活动若是零散的、互不关联的自由活动,则会出现资源浪费、对研究生缺乏吸引力等实际问题,实践证明,以项目管理方式开展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设计项目时充分考虑每个子项目间的关联性、互补性,每个子项目均分为计划、实施、评价三个阶段,力争将每个项目办成事前有计划、过程重管理、事后有总结的系统工程,提高学术交流平台的使用效率。

总之,研究型大学处于高等教育体系的顶层,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大学系统的水平和知识创新能力。在创建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征程上,应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紧随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多元化、现代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努力将研究生教育推向新的发展高度。

参考文献:

[1]李红月,对高校外事工作的几点思考,吉林工学院学报(高教研究版),2001,(04)

[2]邵扬,高校外事工作中的涉外礼仪,民营科技,2008,(05)

[3]姜阿妮,新时期高校外事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济宁学院学报,2008,(06)

[4]王曼丽,欧强,孟大虎,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高校外事管理工作,中国地质教育,2005,(03)

第5篇

从医:从肿瘤外科医生到院长

1934年,徐光炜出生于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学毕业时,他报考了当时的上海圣约翰医学院,从此开始了学医生涯。

1956年毕业后,徐光炜以各专业满分的优异成绩留校。然而,就在当时,他的父亲却接到赴北京支援国家国防建设的通知。为了支持父亲的工作,解除家庭的后顾之忧,徐光炜和家人一起从生活条件优越的上海搬迁到了北京。

来到北京后,徐光炜进入当时的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现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北医”)工作,几经周折后,他被安排在总论外科教研组。

1958年,徐光炜参加了卫生部举办的第二届西医学习中医班,在三年时间内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课程。1961年,北医成立了中医教研组,徐光炜被任命为副主任,开始了对全校学生及教师的中医扫盲工作。1968年年初,徐光炜带领同事成功抢救了一位大面积烧伤达98%、Ⅲ度烧伤面积达80%的病人,成为当时国内报纸的头条新闻,北医也因此成为当时卫生战线的一面旗帜。1969年,徐光炜担任北医的外科副主任、肿瘤科主任。正是在这一年,第一届癌症工作会议在天津召开,总理向广大医务工作者提出“向癌症斗争”的口号,徐光炜从此确定了自己的主攻方向――胃癌与乳腺癌。1976年,徐光炜牵头组建了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并出任所长;1995年,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的基础上,又新建了北京肿瘤医院,徐光炜担任院长、名誉院长。

多年来,徐光炜教授和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北京肿瘤医院共同经历了发展历程中的风风雨雨。如今,北京肿瘤医院已经成为集医、教、研于一体,预防、治疗、康复相结合的肿瘤专科三级甲等医院,是具有较高医疗技术水平,较强医疗服务能力的肿瘤防治研究中心。该院开展的胃癌导向手术研究、肺癌耐药逆转治疗、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胃癌综合治疗、化疗和放疗综合治疗咽淋巴环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乳癌早诊及保乳综合治疗、介入治疗、超声射频治疗等众多研究项目,均居国内前列或国际先进水平。给予肿瘤病人全程无痛、根治性的综合治疗,是北京肿瘤医院最具特色的优势之一。

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设有6个研究室,1个中心实验室。北京市高科技实验室――北京肿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亦设在所内。建所以来,围绕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特别是胃癌、乳腺癌癌变机制的研究、肿瘤预防与控制研究、肿瘤易感性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研究及肿瘤生物治疗研究等主要科研方向,该所开展了大量基础和应用性的研究工作。在肿瘤学基础理论研究、常见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胃癌高发现场的预防干预等领域,均有创新性成果,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北京肿瘤医院是国家肿瘤学重点学科、全国肿瘤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所在单位。医学教育涵盖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和进修生教育。每年定期举办全国临床肿瘤医师进修班和国家继续教育项目全国性学习班。

虽然年事已高,但徐光炜教授仍在孜孜不倦地为我国肿瘤事业培育人才,就在记者来访的前一天晚上,他还在给博士研究生授课。

感悟:医术即仁术

徐光炜教授说,医生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与使命,与时俱进地转变观念,具体可以用“求医”与“就医”此二者的区别做解释。长期以来,病人与医生之间是“求”与“赐”的关系,病人求助于医生的是“病”,而医生援手相助的则是“良方”。往往是病人视医生高高在上,视医嘱为“圣旨”,完全遵从医生的意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医学正在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除了疾病本身外,医生还要关注病人的心理因素及社会、家庭环境对疾病诊治的影响,医生与病人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医生必须摒弃曾经的高于病人的“被求”之优越感,将“求医”改为“就医”。

针对癌症病人,徐光炜教授提出了“良药可口”的理念,意思就是既要治疗癌症,又要兼顾病人的生活质量。我国卫生部已故原部长陈敏章在世时患有癌症,徐光炜曾去看望陈部长,临别时陈部长握着他的手说:“众人都告诉我术后两周就能康复,其实术后我一天也没好受过,还拖累这么多人陪着我,何苦呢?!”听到这样的话,徐光炜深深感悟到癌症病人并不愿意毫无生活质量可言地勉强维持生命。他的妻子、我国著名儿科学专家宋琳琳教授曾患结肠癌,他对此更加感同身受。他说,妻子术后的诸多并发症所带来的痛苦可能胜过癌症本身。这些体会使他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医生,一定要想办法减轻病人的痛苦,应以“良药可口”为终身追求的目标。

徐光炜说,“医术即仁术”,如何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是医生应该思考的问题。与其让病人因患病而痛苦,不如将疾病消灭在萌芽时期,祖国医学也有“上工治未病”之说。目前,我国的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乳腺癌的发病率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乳腺癌已占居妇女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多年从事肿瘤防治工作的徐光炜对此深感忧虑。他认为,有计划地开展乳腺癌普查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其不断攀升的发病率。

抗癌:重在预防和康复

徐光炜教授说,在临床工作中,真正经手术切除而痊愈的癌症病人只占少数,大多数病人还是失去了生命。只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控制癌症。

多年来,徐光炜教授在胃癌及乳腺癌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1973年,他在国内率先建立了“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标准”,被国内同行广泛接受并成为全国统一标准;随后,他又提出了“网膜外剥离”的胃癌根治手术方法,在国内20余所肿瘤医院推广,提高了胃癌的疗效。1984年,徐光炜前往美国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及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回国后不久他就在国际上首先成功完成了“胃癌放射免疫导向手术”的研究,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胃癌手术的疗效。他还依据我国国情,与他领导的团队一起适时研究出符合我国实际的“中国妇女乳腺癌X线分型”,从而明确了乳腺癌的高发人群;同时还建立了乳腺癌普查的实用技术,该技术被卫生部授权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为乳腺癌的预防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证。徐光炜教授以其丰硕的研究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卫生部、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11项。

1988年,宋琳琳教授不幸患上了结肠癌。看着妻子在手术治疗及化疗后的康复期出现了各种并发症,如腹泻、高热、骨折、脱齿,遭受了很多痛苦,他体会到医生也应该重视癌症病人的康复。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妻子的身体状况一天天好转,其他癌症病友便纷纷向他请教经验。看着这些癌症病友目光中流露出的对生命的渴望,徐光炜和妻子萌生出了成立癌症康复会的想法。

1990年的一天,在徐光炜教授的家中,癌症康复会正式成立了。此后癌症康复工作日益受到社会重视,癌症康复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如今,中国癌症康复会的十几万会员遍布全国各地,有法人资格的癌症康复组织也已经达到80多个。在徐光炜教授的倡议下,每年4月的第三个星期被定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为进一步推动癌症康复工作,宣传肿瘤科普知识,徐光炜教授还积极筹划和出版发行了《中国抗癌报》、《癌症康复》杂志;开办全国科普宣传网络;他还亲自撰写肿瘤科普著作和文章,如《肿瘤病医学问答》、《肿瘤》、《肿瘤科普丛书》等著作和《患了癌症怎么办》、《癌症防治的三大误区》、《过去,谈癌色变;如今,癌可防治》等文章,都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他的科普著作曾获卫生部《健康报》科普文章一等奖。

为推动肿瘤学继续教育工作,徐光炜还主编出版了《胃癌》、《肿瘤学》、《癌的诊断与治疗》以及《临床肿瘤学》等专著,为医务工作者学瘤学提供教材,规范肿瘤诊疗工作。由他组织主编的《全国常见肿瘤诊治规范》及其配套教学录像带,被卫生部指定在全国推广。

如今已经退休多年的徐光炜教授,依然在为抗癌事业奔波着。经过他的努力,2009年7月23日,全球最大的有企业支持的女性基金会――“雅芳女性基金会”通过国际知名慈善机构“赠与亚洲”,向中国社会工作协会防治乳腺癌专项基金捐赠100万美元,用于援助包括“北京远程专家会诊中心”、四川省“德阳市乳腺癌防治网络区域中心”和“德阳市人民医院乳腺中心”在内的“德阳市区域性乳腺癌防治网络”的先期建设。2009年11月21日,雅芳女性基金会再次为该项目的二期建设捐赠150万美元。

作为中国社会工作协会防治乳腺癌专项基金的副理事长,徐教授负责技术指导与质量控制工作。他说,防治网络将建成具有乳腺癌预防、普查、公众教育和医生培训、信息共享、流程管理、质量控制、数据收集、科研合作等综合功能的体系。不仅突出了诊疗功能,也体现了健康管理的理念,将成为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的恶性肿瘤防治网络,为我国制定乳腺癌和恶性肿瘤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徐教授说:“这就是目前我正在做的事情,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事的过程。我很高兴看到基金会所做的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只要我还有力气走路,我就会一直把这件事情做下去。”

对徐光炜教授的采访持续了近4个小时,而结束采访后,75岁的徐教授又要赶赴四川德阳,继续他的乳腺癌防治事业。望着这样一位为祖国医学事业不懈奋斗、不辞辛劳的老教授,记者不禁肃然起敬,同时也想起了他在自传体著作《瞬间人生――一个聪明的傻子的故事》的前言中所写的:盼读者诸君阅后能说“这傻子还真奋斗过、奉献过,未虚度此生”,则愿足矣……

第6篇

[关键词]煤矿塌陷区 矿群矛盾 对策建议

1 采空区塌陷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我国的煤炭资源丰富,煤炭总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2011年全国煤炭产量超过35亿吨,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达到32亿吨。煤炭开采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存在着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采空区塌陷。采煤塌陷对矿区农村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严重影响和破坏。地面采塌,地面的移动变形破坏了建筑物地基之间的平衡状态,而导致建筑物发生变形、破坏、塌陷、灾害使房屋倒塌,交通中断,给居民正常生活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威胁着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受灾群众与矿山企业矛盾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因此,对农村采煤塌陷区的治理和再利用,改善采煤塌陷区农民群众的经济生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2 研究区概况

据济宁市国土资源局资料,济宁市累计探明煤炭资源储量270亿吨,是全国14个重点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境内有兖州、济宁、滕南3大煤田,含煤面积3920平方公里:有兖州、淄博、临沂、枣庄、肥城等矿业集团及市县属煤矿63家,年生产能力近9000万吨。

3 煤矿塌陷区对矿区农民的影响及表现

调查小组在济宁市煤炭聚集区选取部分塌陷区居民进行了深入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100份,回收778份,回收率为70.7%。

对于调查问卷的统计发现,目前,存在一些塌陷区,对于群众安置工作存在着很多问题。37%左右的塌陷区群众对于安置工作满意,33%左右的塌陷区群众表示基本满意,40%左右的塌陷区群众表示不满意,虽然对群众的耕地补偿以及住房补贴大部分都已到位,但是仍有约30%的群众没有收到及时的补贴款。

4 矿群矛盾形成的主要原因

4.1 安置工作及补偿款无法落实

(1)过去煤矿和政府的遗留问题没有处理,导致农民对煤矿和政府的可信度降低。土地的塌陷,给人民群众或多或少带来了影响,虽然矿区已经为塌陷区群众规划居所,但由于大多数没有落实建设,使群众无法搬迁至新址。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土地复垦规定》实行“谁破坏、谁复垦”原则。规定耕地的损失补偿费,以实际造成减产以前三年平均年产量为计算标准,由企业和个人按照各年造成的实际损失逐年支付。土地损失补偿费的具体金额,由破坏土地的企业和个人与遭受损失的单位商定。1999年山东省《土地复垦管理办法》规定,生产建设单位和个人对其破坏的他人使用的土地,除负责土地复垦外,还应按规定向受损单位或个人支付土地损失补偿费和地面附着物损失补偿费。对于准备复垦的土地,矿区对塌陷区群众的耕地进行年限补偿,有些矿区还进行额外补助,比如为农家额外补助肥料等,但大多数塌陷区还是没有额外补助等措施。

(2)财产不公,导致农民内部的意见很大,有的人有两套以上的房屋,而有的人连一套也没有。

(3)资金不能准确到位,在给村民的塌陷补偿中,有关部门无视村民据实补偿的强烈要求,按塌陷区农户受灾人口进行补偿,补偿过程中违法签订协议、虚报搬迁人口、虚报房屋面积,骗取补偿资金。但是,真正在塌陷区受灾的村民得到的补偿却非常少,引起村民强烈不满。

4.2 不稳定因素。(1)由于矿区没有及时为塌陷区村民建设新居,目前大多数群众只能住在塌陷区内的老房子里边,遇到雨水天气,塌陷区内坑洼不平,积水较多,给农民的交通带来很大的不便,有些家庭的房子下陷严重,以至于受到雨水的浸泡,居住环境很恶劣,对村民的人身安全构成了威胁。(2)土地塌陷后,部分失地农民是种田无地、就业无门、保障无份。不少失地农民,特别是中老年和妇女劳动力,或缺少技术,或年龄较大,另谋职业困难,对于这部分农民而言失地意味着失业。因此农民担心自己的收入和生活,对自己以后的生活没有十足的信心。

5 解决矿群矛盾的对策和建议

5.1 安置工作与补偿金落到实处

(1)政府出台政策,建立健全塌陷区群众安置、保障制度,保证塌陷区安置工作的落实。与煤炭企业的协调与合作,进行多方面的交流,政府与企业实现双赢的同时,要保障塌陷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为群众的住房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同时要解决好塌陷区群众迁址后的子女教育问题,为群众解除后顾之忧。

(2)设立采煤塌陷治理的专项基金,专款专用,并用市场机制的办法操作,实现基金的滚动发展。专项基金不仅可以用来进行塌陷地整治,而且可以对由于采煤塌陷地而受到影响的村民进行赔偿,并保证赔偿款直接分配到当事人。

(3)对于补偿款当地政府还可从长远利益考虑,帮助村民将治理基金投资办厂、做项目。并出面组织对塌陷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免费指导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到本地企业中,使塌陷区群众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得到真正的实惠,此举利在千秋。

5.2 对于塌陷区因地制宜,科学治理。

转变过去以恢复耕地为主的治理观念,确立塌陷地治理总体思路:对于类似济宁、曲阜等塌陷区,结合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生态城市建设,营造湿地旅游景观和观光农业:类似汶上、嘉祥、梁山等塌陷区,可采取引黄淤填的方法,打造农业生态园区:对大面积长期积水的塌陷区,以新建鱼塘为主,形成综合开发利用格局:对临城靠厂的塌陷区,结合城镇的建设,建成休闲娱乐聚集区,带动塌陷区经济发展,使村民受益。

参考文献:

[1]杨选民.陕西渭北煤田地表塌陷及危害分析[J]陕西环境,1997(4):8―11

[2]徐友宁.解决煤矿塌陷区社会矛盾的对策建议[J]中国矿业,2006,15(8):14-16

[3]段应碧.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N]经济日报,2004-06-16

[4]李桂,陈秀梅.采矿塌陷区综合治理一以唐山市南部塌陷区为例[J].中国园林,2007,23(4):92-93

[5]孙岩.济宁煤矿塌陷区的生态恢复与治理研究[D].硕士论文,2006

[6]尚剑宝.引黄工程北干线1号隧洞煤矿采空区勘探方法探讨[J]山西煤炭,2010,(01):57-59

第7篇

【关键词】 本科生;科研能力

21世纪高等教育的战略目标和重点已经转移到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的不同分支、不同层次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内容和培养途径不同。医学高等教育如何在本科教育阶段培养创新型医学科技人才正受到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关于创新人才的内涵,有学者[1]将其定义为“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取得创新成果的人”。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是素质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但其中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科研能力的培养。科学研究是创造性的工作,要求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正确分析各种矛盾的科学思维和善于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科学研究的过程正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不断孕育和提升的过程。

1 医学创新教育首先必须树立新的人才观

衡量一个人是否是“人才”,不只看他占有医学知识的多寡,更应看他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医学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医学人才的标准是医德高尚、知识渊博、医技精湛,且具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当今社会,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民族强盛的需要。不论是医院还是企业,用人单位需要的员工不再是只会背书、只讲理论的员工,而是动手能力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能够对单位的管理、制度、专业技术等方面做出创新成果的员工。因此,医学高等院校应当提高产品质量,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专业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毕业生,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2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造就医学创新人才的基础

科研能力是科学素质的核心,是人们运用已有知识和科学方法去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心理品质和能力[2]。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科研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高等院校基础学科的科研工作,从性质上说,它是学科前沿的研讨,试生产和创新属于知识创新,其基本形式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3]。在知识创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应当界定为学科前沿的知识创新能力,这种能力是其他创新能力的基础。在本科阶段实施知识创新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在职业岗位上衍生出专业技术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等,也为学生毕业后进入研究生教育提供先行准备。另一方面,本科生的年龄小,早期开发创新能力,将使全民族创新能力最活跃的年龄段提前,对国家、民族有着难以估量的潜在利益。因此,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今后造就创新人才的基础。

3 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深化性和探索性的专业学习

在医学本科教育阶段,传统的做法重视了医学高等院校作为“传授知识基地”的作用,忽视了它同时又是“知识生产基地”。对本科生进行科研能力培养,让学生了解、学习、体验新知识的生产过程;而高校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生产”的见习基地和实习基地,可使高校的“知识生产基地”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本科阶段进行科研能力培养,于社会、学生、学校均有利,是一项多赢策略。本科生参与科研课题研究,不但可以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更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学科间知识的联结与整合,坚固学生专业基础。通过学生科研小组的共同协作与积极探索,培养了学生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及团结协作为主要特征的科研精神,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学会用科学、严谨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学生通过课题设计、文献查找、实验操作、结果分析、论文撰写等实践,不但对科学研究的过程有了感性认识,而且通过接触使用高、尖、新的实验仪器设备,提高了学生实验技能。

4 教师指导学生科研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科研促进教学

被称为“本科生导师”的课题指导老师,只有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才能培育出优秀的创新型医学人才,才有可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指导学生科研。这要求他们不但要爱护和关心学生,更要具备组织调控、信息转换、交流引导和课题研究等综合协调能力,才能以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生动的传授,才能把学科前沿较先进的知识和问题带给学生。另外,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教学相长”的内在联系,他们既是指导老师,又是科研活动的受益者,在自身素质得到提高的基础上,也为今后开阔科研思路打下基础[4]。我国的高等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在高等教育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移的过渡时期,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当务之急。

本科生科研活动,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启发式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5 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要提升高校的整体科研水平,就必须从本科生抓起。对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已引起了各高等院校的重视。为进一步推广该项活动,结合我校的工作情况和切身体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5.1 健全制度体系,规范培养工作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开展持久有序的培养工作的前提与保障,同时也是培养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与整体优化的必然要求。各高校可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制度体系。如由科研处和学工处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本科生导师”资格认证,学校根据具体情况,每年划拨一定经费作为学生科研专项基金,对学生科研课题进行资助,营造科研氛围;成立学生科研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科研项目评审委员会;各二级学院设立学生科研指导小组;制定“学生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奖励条例等具体措施。

5.2 建立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严格要求学生 本科生科研活动,是相对松散的教学模式,难免有部分学生甚至教师在立项后重视不够、投入的时间不够,以致于课题不能及时完成或敷衍了事。这就有必要挑选一批有学术造诣、作风严谨、认真负责的教师担任这些学生的指导教师,建立一支较为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不但要使学生们受到正规的科研训练,还要言传身教,培养学生扎实求实的作风,克服浮躁、急功近利的心理和行为,为学生们今后从事科研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5.3 科研能力培养的对象主要为大三学生 临床专业五年制本科生,科研能力集中训练的时间安排在第5~7学期最为合适。一、二年级的本科生,虽然热情很高,但是专业基础过于薄弱,难以接受我们的培养方案;大四的学生,已进入临床课学习,经常到医院见习,早出晚归,基本没有时间及精力顾及课外科研;大五学生已进入临床实习,大部分学生已经离校,更不可能参与课外科研。我们将时间安排在第5学期的后半学期或第6学期初启动,并持续至第7 学期。这段时间,学生已完成大部分基础理论课学习,开始进入临床课学习,也已完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科学实验、病原生物学实验等课程的学习,已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有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已经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简单的科研工作。

5.4 学生科研实践前要开展科研培训 于第5学期开学初,对大三学生开展科研培训,如请学术造诣高,有丰富科研经验并取得重大成绩的教师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讲授“医学科学研究基本概念和注意事项”、“医学科研的基本程序”、“医学科研选题与设计”、“医学科学研究论文的撰写”及参加教师的课题开题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培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指导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查阅文献、选题、书写课题申请书上报相关学生科研管理部门,获立项资助后召开开题报告会,利用业余时间、节假日进行科学实验,处理实验数据及撰写研究论文,并要求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最后将课题实施的原始记录、发表的科研论文整理,形成结题报告上报相关学生科研管理部门存档。

5.5 拓宽经费来源,加大培养力度 目前,许多高校都设立了本科生科研专项基金,但同样都面临着“僧多粥少”的问题,因此,要想加大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力度,还需积极拓宽科研经费来源。

值得一提的是,“先选导师,再选课题”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法。这一方法将学生和导师的课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但解决了学生科研的经费,也减轻了导师的工作负担。

5.6 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师生科研热情 对学生科研进行考核,项目合格的,给老师计算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学生则获得相应的学分,成绩突出的可以申报科研成果奖;在物质上,加大对本科生科研论文的奖励投入,鼓励本科生发表科研论文。

5.7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培养效益 由于当前各高等院校自身条件的限制,可向本科生科研实践全面开放的各种资源通常是有限的。为此,在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的同时,要科学规划,优化资源配置,让有限的资源产出最大的效益。

本科生参与科研课题研究确实是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决非一朝一夕或者是一两项改革的推进所能完成的,我们应采取多渠道、多手段开展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肖川.纵览中外探索大学创新教育之路[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2):105-107.

[2] 虞立红,王静爱.地理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4(3):24-28.

第8篇

关键词: 英语专业大学生 科研能力 培养途径

一、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和人才正日益成为国家繁荣和民族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培养和造就大批的创新型人才,既是历史赋予高校的历史重任,又是我国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选择。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本文结合英语专业的学科特点,探讨英语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目标及途径。

二、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必要性

大学生科技活动是迎接知识经济的需要,是民族强盛的需要。高校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学校里科研活动的开展,可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学识空间和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有利于“学习型”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学习、育人环境和学术氛围,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

从事科研是一个综合运用多学科进行知识整合的过程,学生通过从事一定的科研活动,可以弥补知识结构过于单一的不足。科学研究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活动,通过科研活动的参与,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品质培养的过程,因此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对其创新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另外,大学生可以通过在学校的科研立项,锻炼自己的知识应用能力,从而改变就业难的问题,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内涵和培养目标

大学生科研能力是大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简称,是大学生从事科研活动所必需的一些能力的结合。大学生科研活动是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参加实践活动的重要手段。科研能力是在运用科学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本领,是各学科领域研究者共同具备的一种能力。主要指从事具体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包括创新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资料收集与处理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科研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表达的能力等。

我国《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所以,本科高校必须重视学生的科研工作,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四、英语专业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

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是知识多元化和能力综合化的人才。对于英语专业大学生而言,不仅需要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具有一定的专业方向,而且要需要熟练运用英语在教育、经贸、外事、宣传、科研、涉外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教学、翻译、研究、管理等工作。对于英语这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科研能力的培养更显重要。

学生的科研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而且需要转变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据自己的科研经验来指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举办学术讲座和其他学术活动,培养大学生科研意识。

教师应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培养大学生的科研意识。每年可以定期开展学术讲座,请专家、学者或者专业教师介绍英语专业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组织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营造科研氛围,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不断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与创新意识,激发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的热情。

(二)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过程,在传统教育理念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因此,解放思想,转变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和启发学生去独立思考,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对知识内容作出自己的评价,敢于打破原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结构,另辟蹊径。

(三)指导学生科研活动,鼓励学生。

让学生自己发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可行性强的课题并非易事,要真正带动学生从事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英语应用水平,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修改和鼓励下,学生的研究成果和能力可以通过发表学术论文体现出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广泛地查阅资料,分析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明确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在科研实践中形成初步的科研能力。

(四)毕业论文的系统科研训练。

毕业论文是大学生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是大学生科研能力的综合体现。通过指导和监督大学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撰写及答辩,可以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论文的选题应结合英语专业应用领域或学科前沿来进行选择,重点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或在学科前沿领域进行探索,把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综合应用。

三、英语专业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保障措施

近几年来,学校对科研活动越来越重视,参加各类科研创新活动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面对这种新的形势,学校必须大力加强制度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措施,确保学生科研活动的制度化和科学化。

(一)设立科研学分、实施奖励政策。

设立本科生科研学分,是高校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需求的重要措施,它可以进一步地完善学分制,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实施大学生科研奖励政策,给予在研究工作中表现出一定能力的学生实施奖励,把学生的科研成果直接同学分、综合测评和奖学金挂钩,从而激发本科生进行科研活动的热情和兴趣,挖掘学生潜在的科研能力。

(二)设立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

为了把教学和科研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校应该组建相应的管理机构,组织管理学生的科研活动、制定规章制度、加强学生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的教育、指导并保证学生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开设科研与教学结合的课程,引导学生开展研究实践。

课程教学是本科生教学的主要形式,建设科研过程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的课程,使教学过程科研化,是实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当代大学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是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强调课程的前沿性、综合性和系统性。这就要求教师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设有利于学习和研究的教学环境,通过课堂教学结合实践的方法,把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比如在语言测试课堂上,教师将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试卷的质量,指导学生设计试卷。

(四)建立大学生科研专项基金,为大学生科研活动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学校对学生科研经费投入的多少直接制约学生科研活动开展的好坏。当前,学生科研活动经费筹集渠道较少,学生科研经费有限成为影响学生科研活动的一个制约因素。为了调动大学生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保障大学生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必须建立大学生科研专项基金,为大学生科研活动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这样既可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又可以保障科研活动的正常运转。

(五)注重科研基础设备的环境建设,为大学生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的条件。

为了便于大学生科研活动的开展,需要解决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的环境建设,同时需配置服务器和局域网络设施等。学生机房的计算机全天向学生开放,同时将学生机房所有计算机联网,将软件上网供学生使用。

(六)建立创新科研基地,为大学生开展科研训练提供机会。

高校要建立学生科技创新的长效机制,建立创新科研基地,进一步培养、锻炼、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设置组织机构,搭建活动平台,创设合作项目。比如学校根据自身的科研能力,与有关英语专业部门或单位,如外企、学校等单位进行合作,这样既可以使之成为大学生们参加社会科研工作的有效基地,又可以通过吸收学生充实研究队伍和力量,为社会提供服务。

六、结语

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把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更新本科生教育观念、加强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等措施来达到培养和提高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目的。要培养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科研能力,高校必须密切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掌握专业发展动态,有的放矢地进行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切实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来秀明,成旭.简论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业,2007,(10):135-136.

[2]王广顺,陈小雷.论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及培养途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

[3]杨牧磊.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08,(7):82-84.

[4]张颖香.刍议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

第9篇

论文摘要:土地是农村最大,也是最宝贵的资源,在当前农村养老保障资金奇缺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土地资本收益,充实农村养老保障资金。

1、问题的提出

长久以来,在我国农村养老主要是一种家庭保障+土地保障相结合的非正式形式,正式的养老形式(社会保险)几乎没有。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家庭规模缩小与农村经济增长缓慢之间的矛盾加重了养老负担,致使传统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养老方式举步维艰。同时,因经济发展、农民分化等原因的存在使得土地的保障功能日益弱化。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薄弱、农村养老保障对象数量庞大、养老基金奇缺的现状促使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符合我国社会现实、农业性质和农民特点的农村养老保障新模式。

2、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2.1农民社会保障意识的缺失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广大农村“养儿防老”的养老思想仍然占很大的比重。传统的家观念、小圈子、重人伦、讲孝顺的深厚乡村文化决定了农民对家庭养老的期望值很高,不仅使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受阻,而且也影响农村社会养老制度的发展。

很多农民认为土地即是保障。千百年来,农民视土地为自己的“命根子”,有着深厚的土地保障情节。加之,我国实行土地长期承包的制度,更是赋予了农民长期的一种土地保障权,农村社会保障又由人民公社和集体化时期,集体所有制下的社会保障的退回到了家庭保障。农户强烈的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的依赖意识,在一定程度卜阻碍了农村开展社会保障进程。

2.2家庭养老保障面临着种种困境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我国农民的家庭养老保障正面临着种种困境。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家庭的规模大大缩小,由拓展型家庭向核心家庭转变,养老资源随之减少,单个子女的赡养负担极为沉重。另一方面土地保障能力不断的弱化。家庭土地保障重要性取决于土地收人在家庭总收人所占的比例。土地收人占家庭总收人比例高意味着家庭土地保障作用重要。反之,则意味着家庭土地保障在弱化。且土地保障功能的发挥必须有劳动力加于其上。而随着经济和农村社会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人城市,农业劳动力大量减少,土地收人在家庭收人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因此土地的保障能力不但没有增加,反而被弱化了。

2.3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渠道和筹资方式单一,缺乏法制化和制度化,财政的支持力度不够

旧农保规定,农村养老保险的筹资方式以农户缴纳为主,集体补贴,国家政策扶持。由于大多数的农村集体组织在实际中收益甚微,集体补贴很少,资金的筹集最终就落在农户身上。但我国仍有很大一部分农村经济水平较低,农民的收人很少,其缴纳保费的能力就更低。这种单一的筹集方式,使得农村养老保障基金很难在较大的范围内得到充实。国家的政策扶持,使得政府的支持仅仅是停留在政策的出台和执行上,财政的支持力度不够,公共财政处于严重缺位状态。

目前我国尚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法律,有关农村养老的问题散见于《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继承法》等之中,这种分散的规定方法不仅容易造成彼此的不协调,而且影响到农村养老制度的实施。同时,面对家庭养老中可能出现的养老纠纷,也没有一种较好的法律监督机制。

3、以土地为依托,多渠道筹措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资金

面对当前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所出现朗实际困难,要打破主观上的思想束缚。一要多途径大力宣传社会保障,让更多的农民了解社会保障相关知识,逐渐改变传统的“养儿防老”、“土地即是保障”狭隘思想。从而使广大农民群众在思想层面上接受社会保障,保障社会保障政策的顺利实行。

二要有效利用土地,扩大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我们不能忽视土地—农村最大,最宝贵的财富。以土地为依托多渠道筹措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资金,并不是说依靠土地单纯的劳动产出来筹措资金,很显然,土地单纯的劳动产出是无法满足构建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需求的。而是指从农村最宝贵的资源一土地入手,合理分配土地资本收益,充实农村养老保障资金。

3.1农民转让土地经营权享有经济补偿

当前我国土地的利用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矛盾,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数量有限,人均土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地关系日益紧张。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农业劳动力转移、户口外迁等原因,出现了大面积的土地撂荒现象。

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方面对个体农户来讲可以减少其负担,增加其收人(土地流出的农户可以得到土地租金收人,土地流人的农户通过规模经营可以增加农业收人);另一方面,对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来讲,土地流转有利于土地承包费用的收取,增加或增强集体收人,减轻集体负担,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现实中的土地流转是以农户的自发流转为主,缺乏有效的社会化的服务。转让方(农户)较多关注的只是短期的经济效益,而缺乏对土地收益金的合理安排和规划。如果我们对这部分资金进行合理的规划,提取部分注人农村养老保障账户中,将极大地推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建设。

为达到这一目标,有必要培育一个专门的为农户土地流转服务的中介组织。通过某种合理的制度安排,让该中介组织为土地流转服务,做好长远的养老准备。

3.2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充实保障基金

第10篇

[关键词] 护理科研;管理;学科发展;增强;促进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4(c)-138-02

Enhance nursing research in management,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ursing science

TONG Xiufeng1, TONG Linyan2

1.Teaching Research of the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Jiamusi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Jiamusi 154002, China; 2.Features of Operating Room of the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Jiamusi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Jiamusi 154002, China

[Abstract] Nursing resear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ursing work, an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ursing science,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rimary hospital, respectively,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en-chuan, nursing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improve the quality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research incentive mechanism; strengthen nursing research in four areas of records management nursing research management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study effective means of management of nursing research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ursing research to improve quality of care.

[Key words] Nursing research; Management; Discipline; Enhance; Promote

护理科研是用科学的方法反复地探索、回答和解决护理领域的问题,直接或间接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1],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已是目前基层医院急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本院与省属的各大医院及国外的医院相比相差甚远,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层次偏低,护理工作的超负荷运转,信息量较少,护士只机械地执行医嘱治疗、护理患者,科研意识淡漠或缺乏科研意识,导致护理科研成果较少,影响着护理改革的推进和护理学的发展。因此加强护理科研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先题条件。

针对临床护士论文写作能力低,科研课题设计缺乏创新性和科学性等问题,笔者在护理管理上提出几项措施:

1 建立健全护理科研管理制度

制定科研和写作流程,内容包括:①制定科研目标和计划,要求各科室上报护理科研选题,科研设计,需要协助解决的问题。②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③课题立项之后进行督促、指导以确保按时结题。④促进护理科研成果的转化,体现出护理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院内设立护理科研专项基金,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增加资金投入,并争取各级学会或企业的资助,尽量从多方面增加护理科研基金的来源。与临床医疗科研相比,护理科研可以利用的实验设备和经费远远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医疗轻护理的现象,使得临床护士的科研积极性受到挫伤,因此院领导的重视和鼓励、工作中的大力支持是激发护理人员的科研潜力的至关因素。

2 做好继续教育,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素质

由于目前我国本科以上学历的护士仅占临床护士的3%~5%,科研力量严重不足[2],科研知识的匮乏是困扰护理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缺乏科研新信息的收集和有效利用,综合分析能力低,也是导致我国护理研究滞后的因素。在陈长香等[3]对“教学医院临床护理人员的科研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中认为选题困难者占63.6%,认为文献检索有困难者占50.6%,认为撰写论文有困难者占45.6%,认为统计学处理有困难者占56.9%。护理人员的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护理科研的开展和科研成果的应用。虽然现在的护理队伍里本科学历所占比例在不断增加,但年龄偏大、低学历、低年资的护理人员也不占少数。许多经验丰富的老前辈,虽然满腹经验,却无力将之总结成文,因此在护理管理中,要及时了解护理人员对知识点的需求,通过院里举办的各种学术讲座、培训班、自考及学习交流等形式完善其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对于高年资、高学历的护理人员则多些机会到科研能力强的医院学习,多多鼓励护理人员参与到临床医学科研中,学习一些科研方法,及时提供新动态、新技能、新进展,培养护理队伍的学科带头人,以点带面,改善护理科研的现状,以保证护理队伍的不断前进。

3 科研奖励机制是护理科研管理的手段

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基于护理科研人员个体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护理科研人员多数承担着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等的多重任务,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制定对应于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激励政策[4]。如奖励影响因子高的优秀论文、有科研课题和科研成果的,尤其是对获奖的科研成果加大奖励力度。职称评定中为科研课题参与者加分,通过外出学习和奖金等奖励措施让她们感受到周围的赞赏与认可,从而激励护理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热情。

4 加强护理科研档案管理

护理科研档案是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完整保存的护理科研档案为护理科研工作的评价提供了真实的资料,它包括历年来的护理科研课题、经费使用、情况、科研成果获奖情况、院外报奖的资料,科研学习及讲座的资料等。护理科研档案是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完整保存的护理科研档案为护理科研工作的评价提供了真实的资料,对护理科研的发展起到了切实的推动作用。总之,护理科研管理是现代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5]。

[参考文献]

[1]肖顺贞,沈宁.护理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

[2]吴蓓雯,曹伟新.护理科研论文撰写、发表现状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29-331.

[3]陈长香,吴庆文.教学医院临床护理人员护理科研现状调查与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3):253-255.

[4]许佳佳,商临萍,罗钟亮.护理科研管理现状及展望[J].护理研究,2009, 23(9):2357-2359.

第11篇

一、各类型项目限项申请规定:申请人(不含主要参与者)同年只能申请1项同类型项目。

二、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限为3项的规定: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以下类型项目总数合计限为3项: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指导专家组调研项目)、联合基金项目(指同一名称联合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时不限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专项项目,以及资助期限超过1年的委主任基金项目、科学部主任基金项目等。

三、作为负责人限获得1次资助的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四、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的限项申请规定:

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负责人正在承担的项目数合计限为1项;在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项目研究工作的前提下,作为主要参与者申请或者承担各类型项目数量不限。

五、不受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3项限制的项目类型:

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数学天元基金项目、国际(地区)交流项目、科普项目、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项目、青少年科技活动专项项目、委托任务及软课题研究项目、资助期限1年及以下的其他类型基金项目,以及项目指南殊说明不限项的项目等。

特殊说明:

1.处于评审阶段(自然科学基金委做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的申请,计入本限项申请规定范围之内。

2.申请人即使受聘于多个依托单位,通过不同依托单位申请和承担项目,其申请和承担项目数量仍然适用于本限项申请规定。

3.现行项目管理办法中,有关申请项目数量的要求与本限项申请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2011年度项目指南的申请须知

一、关于申请人条件

1.作为申请人,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或其他从事基础研究的经历;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或者有2名与其研究领域相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科学技术人员推荐。部分类型项目在此基础上对申请人的条件还有特殊要求。

2.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经与在自然科学基金委注册的依托单位协商,并取得该依托单位的同意,可以申请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不得申请其他类型项目。

该类人员申请项目时,应当在申请书个人简历部分详细介绍本人以往研究工作及现工作单位情况,并提供依托单位同意本人申请项目的证明,作为附件随纸质申请书一并报送。

3.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人员(自然科学基金接收申请截止日期前尚未获得学位)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各类项目,但在职人员经过导师同意可以通过受聘单位申请部分类型项目,同时应当单独提供导师同意其申请项目并由导师签字的函件,说明申请项目与其学位论文的关系,承担项目后的工作时间和条件保证等,作为附件随纸质申请书一并报送。

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人员可以申请的项目类型包括: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及部分联合基金项目(特殊说明的除外);其中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的,不得申请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正在博士后工作站内从事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可以申请的项目类型包括: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不得申请其他类型项目。

二、关于申请书撰写要求

(一)申请人在撰写申请书之前,应当认真阅读《条例》、本《指南》、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和有关受理申请的通知、通告等文件。现行项目管理办法与《条例》和本《指南》有冲突的,以《条例》和本《指南》为准。

(二)申请书应当由申请人本人按照撰写提纲撰写,并注意在申请书中不得出现任何违反法律及有关保密规定的内容。申请人应当对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三)根据所申请的项目类型,准确选择“资助类别”、“亚类说明”、“附注

说明”等内容。要求“选择”的内容,只能在下拉菜单中选定;要求“填写”的内容,可以键入相应文字;有些项目“附注说明”需要严格按本《指南》相关要求填写。

(四)准确选择申请代码,特别注意:

1.选择申请代码时,尽量选择到最后一级(6位或4位数字,重点项目和联合基金项目等特殊要求的除外)。

2.申请人选择的申请代码1是自然科学基金委确定受理部门和遴选评审专家的依据,申请代码2作为补充。部分类型项目申请代码1或申请代码2需要选择指定的申请代码。

3.申请代码首位为字母“L”、“J”的,属于专用申请代码,仅在申请特殊类型项目时可以选择。如申请代码首位为“L”的,仅用于申请NSFC-广东联合基金和NSFC-云南联合基金项目;首位为“J”的,仅用于申请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青少年科技活动、局(室)委托任务等类型项目。如果在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等类型项目申请时选择了以上的申请代码将不予接收。

4.申请人如对申请代码有疑问,请向相关部门咨询。

(五)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应当在纸质申请书上签字。主要参与者中如有依托单位以外的人员(包括研究生,但不包括境外人员),其所在单位即被视为合作研究单位,应当在申请书基本信息表中填写合作单位信息并在签字盖章页上加盖合作研究单位公章,填写的单位名称应当与公章一致。已经在自然科学基金委注册的合作研究单位,须加盖单位注册公章;没有注册的合作研究单位,须加盖该法人单位公章。1个申请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2个。

主要参与者中的境外人员被视为以个人身份参与项目申请,如本人未能在纸质申请书上签字,则应通过信件、传真等本人签字的纸质文件,说明本人同意参与该项目申请且履行相关职责,作为附件随纸质申请书一并报送。

(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申请人或者主要参与者的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在申请书的个人简历部分注明:

1.同年申请或者参与申请各类基金项目的单位不一致的;

2.与正在承担的各类基金项目的单位不一致的。

(七)申请人申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内容已获得其他渠道或项目资助的,应当在申请材料中说明受资助情况以及与本项目的区别和联系。

(八)除特殊说明的以外,申请书中的起始年月一律填写2012年1月;终

止年月按照各类型项目资助期限的要求一律填写201*年12月。

(九)下载使用新版申请书时,请务必将以前版本的申请书模版文件全部删除。

三、关于部分类型项目资助政策的重大调整

随着国家对基础研究投入的不断增加,2011年度自然科学基金委对部分类型项目的资助强度和资助期限等进行了调整:

1.面上项目:预计平均资助强度将达到约60万元/项,资助期限由3年延长为4年。

2.重点项目:预计平均资助强度将达到约300万元/项,资助期限由4年延长为5年。

3.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预计平均资助强度将达到约25万元/项,资助期限仍为3年。其中女性申请人的年龄限制推迟至未满40周岁[1971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男性申请人的年龄限制维持未满35周岁不变。[1976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4.地区科学基金项目:预计平均资助强度将达到约50万元/项,资助期限由3年延长为4年。

5.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培育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的资助强度分别参照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的资助强度;资助期限由各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确定。

6.科学仪器基础研究研究专款项目:资助强度原则上不超过300万元/项,资助期限由3年延长为4年。

7.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预计平均资助强度将达到约300万元/项,资助期限由3年延长为5年。

四、关于申请受理的条件

按《条例》规定,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将不予受理:

1.申请人不符合《条例》和本《指南》规定条件的;

第12篇

沈锐华一边放映熊猫、企鹅和北极熊的萌萌哒照片,一边调侃粪便的悲惨命运:虽然伴随人的一生,却一直遭到唾弃。

世界厕所危机亟待解决―全球仍有将近10亿人不得不露天排便,数亿儿童健康受到严重影响―但在那么多社会问题里,它天然缺失“抢头条”和吸引“聚光灯”的优势。

“连谈论都不谈论,解决是不可能的。”但是,板起面孔喊大家来听、来关注、来参与解决吗?不,沈锐华另辟蹊径,找到了一个破除尴尬、反感的秘诀,把“幽默”引入公益倡导和行动中。

他使用厕纸、厕所泵、马桶、夜壶等道具,设计或模仿007、阿拉丁神灯、中国等各种形象摆造型,拍成宣传画、头像等,在网站、社交平台和媒体上。

在任何场合,他都有一大堆关于厕所、粪便、马桶的“笑话”。例如,“在南非,人们热衷踢足球,世界厕所日时,他们就举办‘世界厕所杯’足球比赛。我忽然想到,世界杯的英文World Cup的缩写是WC,也是厕所!”

不少人被他逗得忍俊不禁,继而耐心地听他把话说完。然而,也有人视其为“小丑”,“难登大雅之堂”。

在我,沈锐华是有趣、勇敢、智慧而有行动力的。事实上,采访结束后,我骤然发现,尤其在中国,缺少这样的“幽默公益”。

幽默大师林语堂曾说:“如果我们是天使,便不需要幽默,我们将整天翱翔在空际吟唱赞美诗。不幸我们生存在这人间世,居于天使与魔鬼之间的境界。人生充满了悲哀与忧愁,愚行与困顿。那就需要幽默为促使人发挥潜力、复d精神的一个重要启示。”

公益天然地有同舟共济、悲天悯人的气质,若能庄谐并出,或能更添一些自然、活泼和亲近于人之性灵的气质。

《厕所先生沈锐华》 作者:徐会坛

怒放的生命

呈现在杂志上的刘岩,比预期的版面要少一些。

这一度“影响”了我的写作。2P的版面,我能写出怎样的故事?

终于开始提笔,我先跟自己的内心有过一场对话:为什么要坚持做这个选题?

在公益慈善领域,刘岩文艺专项基金的资助项目非常单纯,谈不上创新、独特,资助人数最多时也只有百十来人,影响力也不够大。

走近刘岩之后,我意识到,这些都不重要。公益更像是她生命能量的一个出口,她拥有了一个全新的舞台,可以尽情挥洒。

不仅仅是做公益,做研究,当导演,做老师,继续跳舞,刘岩的身份更加多元。每一个新角色的尝试,她比纯粹做舞蹈演员时更加全力以赴。

舞剧《26分贝》首映前,身为政协委员的她白天要开会,晚上才能赶到剧场,排练至凌晨三四点,早晨七点再赶去会议现场。她在写作博士论文期间,因为收集资料长时间坐着,一度压坏了皮肤。

事务上她仍精益求精,心态上,她松弛了许多。“不着急,我们慢慢来。”采访开始前,她对调整自己坐姿的助理说。

翻看刘岩的微博,几乎每张照片都处在一种专注的状态里,或是开心大笑。那种笑,看多了,真是心生感染。

她每次出现在公众场合,依然穿着漂亮衣服、漂亮鞋子,连她的轮椅都颜色鲜亮,原先是绿色,最近换成了hello kitty粉。

不再预设概念,把自己锁在某个身份或者价值观里,而是无论怎样的条件下,都努力热烈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