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

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

时间:2023-03-24 15:46: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大学生社会化是大学生在社会角色的期待下,通过学习感知社会文化,接受教化,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独立成熟、自食其力的社会人。大学生社会化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必然需要,大学生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则是大学生社会化状况最直接的体现。校园不良消费透视出大学生过度社会化倾向,折射出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化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社会化行为的过度或偏离。因此,高校要构建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化的课程体系,同时大力开展人生观、消费观和恋爱观教育,引导和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健康发展。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不良消费;社会化教育;消费教育

大学生社会化是指大学生群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获得社会生活基本技能,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能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社会角色的社会人的过程。大学生社会化过程是十分复杂而全面的,其中大学生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是大学生社会化状况最直接的体现。随着90后新生代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体,大学生校园的消费行为呈现多元化、多极化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作为社会特殊消费群体的大学生,其自身几乎没有直接的经济来源,所以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特别受到社会、家长、学校的高度关注。学生的消费行为反映出社会经济文化的演进和社会消费导向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揭示着当今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特点,也折射出大学生社会化倾向和大学生社会化教育的状况。

一、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文化产品的充裕,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作为纯消费群体的大学生,其消费需求也日趋旺盛。如今的新生代大学生,不再像过去的大学生只满足于生活学习必需的生存消费,除生活、学习消费外,交际消费、手机电话消费、网络消费、健身消费、旅游消费、美容化妆消费等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重要内容,反映出如今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学生社会化的状况。

二、不良消费折射大学生过度社会化

大学生社会化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个体由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从被动走向主动,并获得一定的社会角色、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的关键所在。从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超出了正常的消费范围,出现高消费、盲从消费、畸形消费等不良消费问题。出现这些不良消费的原因主要在于社会消费倾向的某些误导和学校、家庭对学生消费教育的缺失,对学生消费社会化过程缺少有效的引导和监管。许多大学生一进入大学,就急切地跳出中学阶段升学压力形成的封闭状态,急于释放各种抑制和束缚,把抑制的消费欲望迅速地放大,盲从地投身于社会消费的时尚和潮流中,使得大学生消费社会化的过程呈现出“快速转变”的特点,一些大学生在社会消费主义思想影响下,为了打破经济拮据的无奈和窘境,逐步形成了“借贷”、“信用”、“透支”等“负翁”消费意识。这种消费社会化速度和程度明显高于同类人群,脱离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消费承受能力的消费,是大学生过度社会化的集中表现。

大学生的种种不良消费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非理性行为,是大学生为片面追求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而导致的行为偏差。从大学生不良消费透视大学生过度社会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人物质生活过度社会化。一些大学生追求时尚、追求品牌,推崇世俗化物质享受,互相攀比,把高消费的“潇洒”表现得淋漓尽致,吸烟、酗酒等一些与大学生身份及消费能力不相符的行为在校园里蔓延。二是感情生活过度社会化。大学校园恋爱被视为一项不谈婚姻的爱情,是一项明知没有结果的爱情。一部分大学生游离于学校生活之外,在校外过早地开始营造自己的家庭生活,不仅在饭店、茶室、肯德基出双入对,还双双出入超市、商场和菜场,提前体验了婚姻生活的酸甜苦辣,既增加了生活支出,又严重影响学习,影响身心发展。三是处世态度过度社会化。一些学生的消费支出中,请客、送礼占了相当的比例,有些学生过分热衷“感情投资”,搞交际、拉关系,圆滑世故,有些学生为了入党、评优、“提干”,搞串联、拉选票,甚至通过各种渠道,打通关系走后门,他们以这种方式显示自己懂得人情世故,拉近与社会的距离,向社会证明自己的成熟。

因此,大学生的不良消费,不只是简单的消费行为,它反映了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不成熟,缺乏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和自我辨别能力,在心理上表现为异常“成熟”,在行为上盲目从众,超越了大学生甚至普通社会成员的行为标准和承受程度,这种过度社会化现象,容易使其人格受到挤压而导致人格缺陷,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生滑向歧途,对学生自身和社会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

三、正确引导大学生社会化的对策

大学生社会化的实质是大学生在社会角色的期待下,通过学习感知社会文化,接受教化,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独立成熟、自食其力的社会人。大学阶段学生必须完成这样一种质的转变,然而过度、过快的转变,也不利于学生社会角色形成和演变。校园不良消费反映出一部分学生社会角色的过度过快转变,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高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引导和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健康发展。

1.构建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化的课程体系

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社会角色转变的成功与否。当代大学生更加关注如何与社会相适应,如何更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他们迫切希望按照社会的要求从各方面来塑造自己,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发展自己。由于学校在学生社会化方面的教育缺失,使学生在社会角色转变过程中,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导致学生社会化行为的过度或偏离。因此,高校在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必须把社会化的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中,如可以开设“家庭与婚姻”、“公民道德”、“消费常识”、“职业生涯规划”、“商品知识”、“体育文化”、“心理学”、“医学卫生常识”等社会化课程,为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增强生活技能提供有效的知识基础、理论指导和行为导向。

2.加强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加速时期,多元文化和不同价值观的激烈冲突,使得整个社会的价值、规范、准则处于调整和变动之中,大学生的人生经历简单,面对社会多样化的复杂环境,不少大学生难以依据自己已有的认识经验,合理而准确地选择和认同某一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从而深深地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尴尬境地,甚至无所适从、迷失方向。从消费调查来看,一部分学生表现出明显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的处世态度,反映出大学生社会化的价值偏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造成严重障碍。因此,高校要坚定不移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强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开展公民基本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角色期望,强化社会责任,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正确对待权力、地位、金钱,正确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抵御各种不良社会现象侵蚀的能力,顺利实现从学生到社会劳动者的角色转变。

3.加强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形成健康理性的消费行为

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是反映大学生社会化状况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一个基本没有收入的群体,其消费状况不应该超越社会人群的消费水平和范围。在人们的传统意识中,消费通常被认定为私人事务或行使个人权利、满足个人需要、获取个人消费利益的行为,所以,学校对学生的消费教育往往不够重视,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消费意识,消费时往往比较冲动,缺少消费的理性和理财方面的能力。因此,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消费引导,开展消费教育,拓展他们的消费知识与消费技能,鼓励他们更多关注自主成长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倡导发展型消费。可以组织专门的培训或消费知识讲座,使他们学会选择,学会理财。要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开展消费问题的讨论、消费知识竞赛或有奖问答、消费品鉴赏和鉴别、消费投诉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常用消费品的选择、评价、鉴赏、使用、维修与保护等,提高大学生对不科学消费的抵抗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消除消费攀比心理和炫耀心理,使其认识到超前消费对自己、家庭和社会的潜在危害,逐步克服不良消费习惯,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学校各类传播工具要进行直观形象的消费宣传,积极倡导正确的消费理念,增强消费道德,抵制不合理的消费行为,为大学生的理性消费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2篇

[关键词]管理心理与行为;大学生;情绪化特征;干预策略

[DOI]10.13939/ki.zgsc.2017.01.239

1 大学生情绪化特征的概况

1.1 大学生情绪化特征的内涵

1943年,在《人类激励的一种理论》一文中,马斯洛正式提出了需要层次论,即五种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上述五种需要是按顺序逐级递升的。一般说来,当下一级需要获得基本满足以后,追求上一级的需要就形成了驱动行为的动力。当他的基本生理需要未被充分满足,必定会影响其他几项高层次的需要的实现。[1]学生作为社会的一类特殊群体,当大学生的五种需要未被充分满足时,就会产生上述的情绪化问题。

情绪化是指缺乏对自己情绪控制、不能很好地克制不良情绪,也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得体情绪的思想状态、心理反应和行为惯性。心理学家把情绪界定为四个基本类型,即喜、怒、哀、惧,认为其他情绪都是从基本情绪中分化出来的。[2]大学时期是青年心理逐步成熟的重要时期,也是情绪丰富多变,生理基本成熟而心理尚未成熟的时期,时而单纯,时而复杂,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会因为知识学业、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产生各类不理解和不适应,从而导致情绪化。随着大学生的步入校园、学习活动、人际交往以及恋爱情感的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带有鲜明的特征。

1.2 大学生情绪化特征表现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心理断乳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注重个性表达,情绪体验丰富,情绪波动起伏的时期。他们的情绪特征不仅具有青年期的强烈性特点,还有自身一些鲜明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消极性和依赖性。此特征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步入校园时期,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理想大学与现实大学的差距使学生产生挫败感,通常带着遗憾、失落、沮丧的情绪入学,表现出对学校或专业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形成消极心态;另一方面,大学生受社会经验和认识限制,无法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生活,对家庭、学校和社会具有明显的依赖性,从而会出现畏惧、退缩等畏难情绪。

(2)阶段性和层次性。在学习活动中,大学生的情绪特征表现出阶段性和层次性的现象。新生陌生感与好奇感、自豪感与自卑感混杂,情绪波动感较大,学习环境、课程、方式的改变,容易产生学习上的困惑、迷茫,丧失学习信心;大二、大三逐渐失去了那种毫无掩饰的单纯和率真,面对专业课及学习成绩、考研的压力,往往被一种无助和抑郁的情绪所淹没,很长时间不能摆脱,抗挫折能力较差,同时缺乏对专业知识的客观评价,对工作前景缺乏正确认识或者不感兴趣,导致缺乏学习热情;毕业班学生面对毕业论文及择业问题,压力感倍增,会表现出沉默寡言、充满焦虑等情绪。

(3)内向性和表现性。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大学生的情绪又表现出内向性和表现性的双重特征。大学生会在某种场合将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隐藏于心。学生依赖感较强,安全感较弱,在集体生活中变得敏感、脆弱,缺乏人际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缺乏人际交往的基本能力和技巧,产生人际交往障碍。自卑、孤僻、消极的不良情绪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经常发生。恋爱方面,大学生恋爱观较为开放,重感情、易冲动的情绪产生较强的表现性,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同时也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

2 大学生产生情绪化特征的原因

不同性格的行为动机和基本心理需要各有偏好,偏好程度决定大学生对某方面事项的敏感性,这些敏感事项也就成为个体情绪产生的敏感源即情绪诱因。[3]大学生的不良情绪的产生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和社会因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思想和生理的成熟程度。由于刚刚成年就步入大学校园,大学生的生理趋于成熟而未完全成熟,心理方面未趋于稳定。面对一些新生事物和环境思想不能从容地适应和接受,时而独立,时而依赖,很容易被情绪所左右,产生情绪冲突。

(2)大学生情绪体验不够深刻,畏难情绪很重,压力大。由于当今的“95后”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这样的家庭环境造成了大学生承受苦难的能力非常差,一旦发生不顺心如意的事情或者是学习困难,情绪马上转为悲观,害怕困难,不敢担当,甚至很长时间会陷进无助的困境中,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面对高校年年扩招,很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窘境。父母的期望、自己理想与现实的差异一直围绕在大学生的头脑里,进而产生很多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自卑等复杂情绪。

(3)社会因素及自我监控能力的影响。社会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在生活浪潮和物质利诱面前,中学时代的率真和单纯渐渐退去,从众心理使大学生们失去了性格的自然性,在人际关系方面时常表现得很内向。人际交往过程中,大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较弱,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差也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处理。[4]

(4)恋爱动机不端正,心理承受能力差。有些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不是出于爱情本身,而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孤独或从众心理。这类学生在衽际焙苌侔蚜蛋行为与婚姻结合起来考虑,自主性强,缺乏责任感。面对单相思、爱情错觉、失恋等恋爱心理挫折,不仅对学习造成严重影响,还会产生许多失去理智的严重后果。

3 对大学生情绪化特征的干预策略

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随着人们对情绪功能的认识加深,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情绪应对的适应价值,考虑到大学生的情绪化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在管理心理与行为视角下,真正地解决大学生情绪化造成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入手。

3.1 思政策略

高度重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完备预防干预体系。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出现情绪心理上的障碍是一种客观现象。毕竟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成熟的时期,单凭大学生自身的力量,还不能顺利地实现心理成熟和社会成熟的任务,还避免不了种种障碍和问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学生情绪化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当然,高校成立预防和干预领导小组也是必不可少的。

3.2 抗挫折策略

在大学生发生情绪化倾向时能及时遏制不良情绪并采取积极引导。大学生在挫折面前经常会手足无措,面对困难情绪比成人更强烈。这时候正确的积极引导,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在发现学生朝着不良情绪化方向发展时及时遏制,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显得尤为重要。

3.3 危机策略

高校要具备健全、完善的心理健康辅导机构,心理健康咨询老师要真正地把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帮助大学生处理好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扰的心理咨询机构必不可少,要配备一支高素质、专业性强的心理咨询教师队伍,真正地为情绪化学生解决心理的实际困难,而不是简单流于形式。

3.4 调查策略

高校要经常能开展心理问卷调查进行宏观监控。心理问卷调查是简洁地反映大学生内心真实想法和存在问题的有效办法,经常开展心理问卷调查显得尤为重要,这样能够避免遗漏因情绪化问题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一些学生。

3.5 引导策略

辅导员专业化素质要过硬。辅导员是大学生在四年学习生活中影响最深的人,辅导员的一言一行,包括对待学生的各种态度、处理学生事务的方法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内心发展。专业化素质过硬的辅导员会很实际地解决很大一部分情绪化学生的心理问题,其为高校心理工作做出的贡献不容忽视。

3.6 心理策略

高校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不同类型的心理课程。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为应对不期而遇的危机做好准备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能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开设不同类型的心理课程,这样会为大学生面对就业时而产生的情绪化问题扫清障碍。同时,通过建立心理辅导室,发挥心理辅导室沟通、疏导的作用,使他们在认知、情感、行为方面向正能量方向发展。

3.7 制度策略

高校应建立相关的工作制度。制度就是执行力。通过国家各项法律制度、学校各项的规章制度及大学生手册来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同时,建立完备的心理危机预警制度、心理问题学生的后期跟踪制度,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最大限度地避免心理突发事件的出现。

3.8 网络策略

随着现代信息化教育的不断发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端正专业思想及技能,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的医学管理人才。积极尝试把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创新教育方式真正地提上日程。在网络化的社会环境下,利用网络发展,创新心理健康教育从理念到内容、方法、途径与运行模式。当然,如何化解大学生网络心理服务需求强与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不能满足之间的矛盾也是迫在眉睫。[5]

4 结 论

曾经说过:“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管理心理与行为视角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难生的角度出发,不断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机制,不仅可以减少危机事件发生,对充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高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种便捷、有效的途径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安妍.不同情绪状态下自我监控能力与人际素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1).

[2]任宝崇.组织管理心理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3]刘伟.大学生情绪化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

第3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体系

在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全面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是解决当代大学生实际问题的需要,也是确保高校稳定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探究基于实效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一、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理论依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根本目的就是切实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构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我国当代在校大学生年龄一般处在18~26岁之间,正值青春晚期和成年早期,其心理发展处在由不成熟走向成熟但尚未成熟的重要阶段,即处在心理断乳期。他们在学习心理、人际关系心理、情绪心理、性和恋爱心理、挫折心理、择业心理等八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心理教育、辅导和咨询。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问题对教育所产生的需求,要求我们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二、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应遵循的原则

1.统一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就是在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时,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者,要将受教育者视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体,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实现教育者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主体性的统一,从而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一是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能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能动性、主导性、创造性、前瞻性,以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创新精神根据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二是尊重受教育者即全体大学生的主体性。大学生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既是客体,也是主体。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要能唤起和提高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创造性、能动性,促进教育对象进行自我教育,并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大学生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

坚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统一性原则,就必须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结合起来,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促进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激发起自我教育的要求,培养其自我教育的能力,将教育内容转化为自我要求,从而实现教育向自我教育转化。

2.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构建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目标原则。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培养符合社会要求、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而且要使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热情、果敢、坚毅、人格健康、个性和谐、具有创新能力,成为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3.并重性原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将发展性教育引导与问题性咨询辅导并重,坚持预防学生自杀和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并重。根据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型,即教育发展型和咨询治疗型。咨询治疗型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模式是具有医学特征的模式,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心理障碍或身心疾病患者为服务对象,以消除症状作为首要的咨询和治疗目标。教育发展型的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模式则以所有的人群,特别是健康的正常人为主要服务对象,把求治者称为来访者,不以消除症状为首要治疗目标,而以促进来访者的成长、发展为根本目标。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应二者兼顾,坚持二者并重。

三、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内容

1.建立结合机制。高校要理顺工作体制,从总体上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实现心理建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要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公共课程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切实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要鼓励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增强心理学知识的积累,将心理健康的知识有机地融合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达到宏观与微观并重,灌输与疏导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效果,充分发挥两种教育理论的教育合力。

2.建立干预机制。高校要建设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方位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建立由校(院)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院(系)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班级心理委员和大学生心理社团组成的纵向链条;建立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家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和心理咨询室组成的横向链条;建立由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心理援助热线、心理信箱等构成的心理求助“绿色通道”和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与干预体系等,形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功能覆盖全体学生。

其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在专家组的指导下,组织协调专业教师、德育工作者和医务人员等,通过授课、辅导、咨询及心理训练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指导。院(系)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要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指导下,组织实施本单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委员由志愿为同学服务且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担任,在老师的指导下,深入了解掌握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况变化,及时发现和反映学生的心理问题,对重点学生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并及时做好信息反馈。学生心理社团则通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动性,形成有效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3.建立服务机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应激事件或者外部环境造成的,从根本上消除或缓解这些负性事件的影响,对营造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作用。为此,高校除了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还要从学生资助、管理和就业指导方面,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的外部条件。对于贫困学生,要提供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等资助,减少他们因为学费、生活费无法缴纳而带来的焦虑和压抑。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辅导员要及时介入,多给学生一些关注和辅导,有针对性地建立一对一指导与服务。对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收集就业信息,建立就业基地,进行生涯规划指导,应聘技能培训等,帮助学生缓解就业压力。

4.建立互助机制。高校要通过组建大学生心理协会、设立班级心理委员等,加强同辈教育骨干队伍建设。建立起联动机制、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即加强各层次同辈教育组织的互动与联动。定期组织同辈教育骨干培训,强化同辈教育骨干的专业知识修养,对在同辈教育工作中做出成绩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4篇

论文摘要:阐述了阅读疗法的概念和作用,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意义和作用,并提出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服务的方法和技巧。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因素急剧变化的时代,生活节奏加快,竞争13益加剧,对人们的思想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当代大学生由于成长过程中的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心理疾患已成为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为数不少的学生在性格、情感上存在缺陷,相对缺乏独立自理能力,而且耐挫力较差,适应能力偏弱,导致在人际交往和面对新环境时引发出许多问题。与此同时,大学生们还存在着许多心理压力,这些压力来源于很多方面,有社会各种舆论带来的压力,有家庭传统观念和教育观念与自身观念的冲突带来的压力。大学生因心理障碍而休学、退学的占总退、休学人数的30%左右,自杀、犯罪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以上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的担忧和如何应对的思考。图书馆是大学生学习和获取信息资源的地方,对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的形成有着巨大影响。为使图书馆发挥预防、化解、排除大学生心理问题、思想问题的教育职能,近些年兴起了“阅读疗法”,用以治疗大学生心理问题。如何利用图书馆的有效资源,拓展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开展有特色的个性化服务,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治疗心理疾病,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应该重视的一种新型服务方式。

一、阅读疗法的概念与作用

所谓阅读疗法,是运用生理学、医学和读者心理学的原理,通过有选择的读物和指导性阅读,来寻求心理问题的答案和解决的办法。阅读疗法能够排除读者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改善情绪,调整其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以达到辅助医疗的治疗目的。作为一种简单方便的心理自助疗法,其应用已越来越广泛。美国科学家斯塔克在一项全美调查中发现,84%的心理医生在使用阅读疗法,该疗法在增进自信、改变行为和人际关系方面有特别疗效。

阅读疗法通过治疗者向读者推荐一些有益的相关书籍,使读者通过阅读来达到缓解、消除心理失调,促进心身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作为人的精神食粮的书籍,自古以来就有充实人的精神、满足人的欲求、启迪人的心智、调节人的情绪的作用。阅读疗法的干预水j可分为四个方面:智力的、社会的、行为的和情绪的。在智力水平上,阅读疗法可激发读者对自己的态度与行为进行反思与分析,并意识到处理问题的方法,获得关于人的行为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发展自己的必趣;在社会水平上,阅读疗法能扩展人的认识范围,强化礼会和文化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也有助于读者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更加有效地生活;在行为水平,阅读疗法可增强人的活动能力,给读者提供机会,以便在想象中体验各种行为模式,考察其可能的结果,也有助于抑制不成熟的行为,促进成长;在情绪水平卜,阅读疗法可使读者获得许多经验,在阅读过程巾可以有意或无意地获得情感的支持、认同,并通过体验作者设定情境中的恐惧悲伤,使内心的焦虑得以释放,使情感净化,从而使被压抑的情感和体验进入意识之中,开通情绪和冲动表达的渠道,获得领悟,为读者提供机会以了解自己的动机和他人特定情况下的动机,找到解决类似问题的办法。阅读疗法既可以单‘地使用,也可以与其他疗法…起使用。阅读疗法的关键是推荐的书籍应符合治疗目的、当事人的病情和病凶以及阅读水平、阅读兴趣。要避免观点模糊甚至错误的书籍。阅读过程中,读者若能撰写读书笔记,并得到治疗者积极的关注和指导,则效果更好。因为阅读疗法有无压力、无顾虑、无强制性、具有暗示作用的独特优势,使读者易于接受。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意义

1.通过阅读疗法使大学生及时排除心理困扰。大学生目前患心理障碍疾病的人数在不断增加,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应当采取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防重丁治的原则,以便有效地抑制住患病率二升的不良趋势。读者到图书馆可以无精神压力、无顾虑地进行阅读治疗,也不必支付咨询费用就能解决心理问题。因此阅读疗法相埘于心理咨询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阅读疗法具有娱乐、信息、益智、领悟等功能,有利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矫治,如同英格兰布里斯托尔大学医生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的:“阅读诗歌比吞服药丸能更有效地治疗焦虑症和抑郁情绪”。调查显示大学生70%曾经通过读书来解决心理困扰、排除心理障碍。所以阅读疗法不失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好办法。

2.拓展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与方式。治疗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图书馆是责无旁贷的。阅读疗法服务的丌展是对几十年传统、被动的图书馆阅览服务方式的一种挑战,它顺应了信息社会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增强r高校图书馆在社会文化、信息市场的竞争力。

3.发挥了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高校图书馆除肩负着信息眼务的职能外,还宿负着对火学生进行思想、心理、文化、信息素质等多种教育职能。图书馆作为人才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职能,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以书籍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4.有利于逐步完善阅读疗法的理论与应用。阅读疗法在同的研究历史较短,理论与应用研究十分匮乏,它的作用机理和应用效果还处在研究探索阶段。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可以积累经验,在实践用中加强对阅读疗法的研究。

三、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阅读疗法

1.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由心理咨询师对馆员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人员要极大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必须具备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心理学、医学等基本知识,不断地加强自身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充分了解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

2.广泛宣传阅读疗法。我国对阅读疗法的研究还很少,研究进展较迟缓。图=馆可以利用宣传栏、校,播站,举办讲座等大力推介阅读疗法,向学生介绍阅读疗法的作用与基本常识。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一般都能从图书馆收藏的书刊资料中找到排解方法。这有助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乃至今后到社会上能够自觉而有效地利用图书这种特殊的药石预防和凋适心理障碍,使之终身受益。例如,某图书馆举办j,“阅读疗法”展览,以“现代生活的第二起居室——健康阅读——快乐生活”为主题,推广“以书为药”的阅读疗法,并向读耆推荐古代阅读疗法处方一一清代张潮开列的阅读疗法书目书本草和改编的常用对症阅读疗法书日。

3.图书馆设立专门的闭读台疗室。阅读治疗室应为专的阅览室,环境应布置得轻松幽雅,使读者感到精神放松。藏书要经过精心选择,放置针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帮助的文献。由经过培训的咨询靖员,提供心理咨询书刊目录和专题文章,辅导读者进行有效阅读。

4.进行网络心理咨询服务。在校园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常识,}传具有启发意义的佳作。让更多的网者来学习。推荐优秀书目,以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阅读。还可以和来访者在网络进行交流,解答他们的困惑,使更多的大学生获益。

5.丰富馆藏资源,编制专题书目。阅读疗法必须有相应的馆藏资源,应根据需要合理地进行文献配置。还要根据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地、经常地提供心理咨询书目、刊目、专题文章,开展导读工作。

第5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科研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形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新时期必将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生产和生活方式进行改变,这就使得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是面临着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挑战。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做到更广阔范围地融入到世界经济潮流当中,而世界多元化经济文化势必对于我国产生不利影响,这对于文化视野的拓宽和文化交流的促进提供有利帮助,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有效拓宽,这些变化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面临着变化的学生思想特点挑战。由于高校属于开放文化的窗口,这也是一个阵地,使得不同学术观点撞击、交汇以及融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多样性的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形式、生活方式以及就业岗位,导致人们日益频繁地进行社会流动和联系,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也不断受到各种娱乐方式、媒体以及精神文化产品的影响,导致在学生的欣赏水平、心理状况、接受能力以及思维方式上产生很多变化。比较突出的表现就是学生日益增强的竞争意识、主体意识、效率意识以及公平意识,在这一过程当中,逐步弱化心理素质、人文素养、理想信念、公德意识以及科学精神。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通常来说,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属于教学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这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在对教育时效性提升过程当中的主导作用,必须要让学生树立起远大理想,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做好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通过对充满生机、全新和立体的教育创新模式构建,做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的有效提升。

一是做到紧贴生活。由于在传统教育当中只重视理论,而对运用理论的过程忽视,这样就导致分离现象出现在理论教育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之间。在当前开放的背景下,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受到人生体验和阅历的影响。相对来说,他们有着开阔的视野,崇尚自我实现和奋斗,可是比较容易将自我作为中心,所以行知背离倾向和功利意识比较强,经常对于现实持怀疑态度。这就必须要对思想性和政治导向充分关注,积极引导学生对社会变迁和时展高度关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对学生思辨能力、是非辨别能力以及政治敏感性的培养和增强,从而能够让学生保持着正确的方向,在走入社会之后深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还能够让自己的判断价值和独立思想的能力得以保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两个重要手段,既要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要帮助他们消解成长中的各种烦恼和困惑,培养其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同时,更要贴近学生的心灵。就目前情况来看,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惑和难题,比如人际交往、择业、消费以及恋爱观等,这需要政治辅导员和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起学生心理疏导者的责任,要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之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

二是做到科研化。由于在传统教育当中只是停留在“说服教育”和“传授理论”的层面上,并没有深入研究所要阐述的理论,这样做的效果使得教学深度不够,严重缺乏说明力和吸引力。这就必须要做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研含量有效增强,以便为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提供强大学科支持,有效结合科学研究和思想理论实践,通过借助科研促进教学,这样就有着更有深度的教学内容,也使得理论更加具有启迪性。教师必须科学研究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只有通过自己的深刻把握和理解的理论才会有深度存在,这样才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迪,使得科学理论真正进入到学生的头脑当中,还应有效结合教学和科研成果,这对于课堂教学的理论内涵是极大的丰富,还能够让学生搞科研和问题探究的兴趣得以提高,更为关键的是通过教学科研化,使得跨越和沟通在理论和实践、学科和学科之间进行。

三是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提升教学的信息化程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要充分吸收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技术,做到:一方面深入研究教学规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这就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阐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力求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运用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和案例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组织和帮助他们进行自主性、协作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变课堂灌输为专题讲授、原著辅导、自学研讨、论文报告、答辩竞赛、实践考察等形式;要切实围绕教学内容,切实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积极寻找贴近学生实际的、能为学生接受的方式。另一方面重视多媒体教学,推动教学手段现代化。传统教学手段费时费力、节奏慢、效率低,知识容量少,积极思维少,往往是教师讲得辛辛苦苦、口干舌燥,学生却云里雾里,心不在焉。思想政治理论课阐述的许多基本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既难以直接观察,又无法实验,要取得好效果,仅有教师生动的语言还不够,还需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声、光、色、像有机结合起来,将抽象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凭借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运用,使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增强课堂的现场感、新鲜感、真实感和趣味性。

四是不断加强教育实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将教学实践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通过对具体实践活动方式和项目的确定,做到对社会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计划性地建立和整个理论教育有效结合的实践基地。在现有的学时当中划出一部分作为课外学时,从而指导学生参与课外读书活动、爱心工程以及文明工程等课外实践,借助于讲座、咨询、辩论赛、专题报告、辅导、演讲赛、知识竞赛等形式的使用,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接受教育,这也能够调动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这也就有效结合自律和他律,从而做到对理想人格的塑造。

五是建立科学化考核体系。由于学习成绩评价是在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当中一条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查的重要途径,可是这也是长期困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难题。所以,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就是对学生综合考评体系的构建。比如,可以采用“综合考评法”,即平时(占20%)、期末(占60%)、社会实践(占20%)三结合。“平时分”是考勤、提问、讨论、作业的综合,“期末分”是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对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社会实践分”主要是社会实践的综合表现与实践报告。综合考评法有利于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改革活动,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优化与实践活动的开展,也能较真实地测试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另外,在教学过程评价中,还需要积极探索课堂讨论法、作业评价法、参观体会评价法、社会调查评价法等评价方式,在课程终结评价中,可以采用论文法、知识竞赛法、专题征文获奖加分法,平时成绩与期考成绩相结合,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使教师和学生形成互动,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着眼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能力发展,做好日常操行、好人好事、奖惩记载和实践活动的评价,期末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做到考核评价的客观、公正、准确,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形成自尊、自信、自律、乐观向上、团结协作的生活态度与工作作风。

参考文献:

第6篇

近年来,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很多本科毕业生为了暂时逃避就业现实,选择了读研。然而,上了研究生,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虽然研究生作为学生,首要任务仍然是学习,但是研究生的年龄特点不同于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目前迈入研究生阶段的学生,至少是二十一二岁了,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成人感,都不允许他们还像之前那样心安理得地花父母的钱了。另外,他们还面临着恋爱交友甚至婚姻的人生任务。最后,即便是研究生毕业,还是要回归到找工作的行列中。因此,笔者认为,研究生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这几个方面:学习、生活、情感、工作。这些压力如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疏导,必将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二、研究生压力源分析

(一)学习压力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同于本科时候的学习模式,本科阶段主要依靠课本,上课形式是讲授式的,而研究生阶段,需要查阅大量的专业书籍和中外文资料,上课也大都是讨论性的,这样,研究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机械学习到研究性学习,他们一开始觉得很不适应,而且,本来研究生在入学前就已经经过数月甚至数年的备战考研,身心俱已疲惫,成功的喜悦还没来得及细细体味,马上又要投入艰辛的学习中,其压力可想而知。

另外,大多数高校对研究生实行外语过六级、公开发表至少两篇学术论文等硬性过关指标,甚至有学校规定必须在SCI收录的杂志上才允许毕业,否则不授予学位证书,这又增加了研究生们的压力。

(二)经济压力

目前绝大多数研究生的经济条件窘迫。现在在读的研究生,一年的学费动辄上万,这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对于已经成年的研究生,由于在读本科阶段已经给家里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现在仍然不能自立,在心理上接受不了;而工作过的研究生读研意味着放弃工作,放弃较稳定的收入,再加上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负担很重。

总之,作为成人的研究生都希望能够早日自食其力,减轻家庭的负担。研究生经济收入来源渠道的单一是造成其经济压力的主要原因,收入来源主要是家庭供给和国家提供的每个月200元左右的生活补贴。但现在物价普遍上涨,而补助却一直不见涨,面临经济压力,大多数的研究生都选择去兼职,一方面是积累些社会经验,另一方面主要是多赚些生活费,缓解经济压力。然而,随着研究生的扩招,能提供给研究生的兼职岗位也越来越少,有些研究生即使想兼职,又苦于无处可去。兼职锻炼了人,但也耽误了不少学习时间,不善于把握就会对学习造成比较明显的负面影响。

(三)情感压力

大部分的研究生已经到了婚恋的年龄,正值婚嫁关键时期的青年人却只能生活在有限的圈子里,每天的生活基本上是宿舍、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接触人少,社交圈窄,他们感情的需要和性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这也是研究生群体产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

一些还没有找到对象的研究生看到身边的许多朋友都是成双成对,而自己还是形单影只,不免着急,再加上年龄确实日渐增长,更是迫切希望赶快解决个人问题。但是,同时心里又有一种强烈的矛盾感,毕竟,还在求学的阶段,将来到哪里工作还不确定,一切都待定,所以,他们一方面期望有男女朋友,另一方面又怕将来不能在一起。而且,即便是他们有很明确的找对象的动机,又由于长期忙于学业,交际圈子狭小,阻碍了个人问题的解决。特别是一些女研究生,读研的这几年正是她们婚嫁和恋爱的最佳时期。由于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定位的不同,相对于男研究生而言,女研究生面临婚恋问题的压力更大,因为女研究生还面临着生育的现实问题。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生育的最佳年龄是23岁到30岁之间。

(四)就业压力

随着研究生扩招的不断推进,研究生已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了。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的《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中发现,硕士生的就业压力明显高于专科生、本科生和博士生。2010年大学生就业压力管理论坛上的《2010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硕士生就业压力最大。

在一般的社会认识中,学历越高越有就业竞争力,学历越高就业压力应该越小。可是,此项调查报告给出的结论却有异于既有的认识:处于学历中上层的硕士生就业压力明显高于专科生、本科生和博士生。

这是什么原因呢?与本科毕业生相比,硕士、博士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机会成本都付出更多,自己比别人多读几年书,多交几万的学费,使得很多研究生对就业的期望过高。另一方面,由于大幅度的扩招,研究生的总体数量大大增加,研究生已不再是高层次的稀有人才,而是社会就业大潮中普通的一员,他们就业时,同样要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

三、应对措施

不可否认,研究生正面临着诸多压力,这些压力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适,可以导致许多心理问题甚至疾病。笔者在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探寻出以下几种调试压力的对策。

(一)社会和学校方面

1.导师指导与研究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同门之间增加沟通,形成学习链。导师具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社会阅历以及崇高的人格魅力,导师的言行举止会给研究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现实生活中由于导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压力很大,可能会导致与研究生交流时间不足。因此,研究生应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主动与导师进行交流,以获得导师的指导;而导师在工作科研之余,也要多给研究生以学习上的指导和生活上的关怀,真正实现导师指导与研究生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

2.学校多渠道、广范围为学生提供经济帮助。首先,优秀奖学金和基本奖学金制度相结合。在国外高校,奖学金额度都很高,全奖一般包括了学费和生活费,半奖也足可支付学费。与之相比,目前国内的高校奖学金额度和奖励面都明显偏小,绝大部分高校还一直实行“普通奖学金”制度。建立优秀奖学金和基本奖学金制度就是要既鼓励优秀学生发挥潜能,同时保持中等及中等以上研究生应有的待遇,中下等的学生则自己承担学费和生活费。其次,拓宽“三助”(助教、助研、助管)范围。“三助”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负责精神,加强研究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现有基础上,学校应为研究生进一步增加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的“三助”岗位,为研究生增加实习机会的同时,又给予他们适当的工资。再次,建立合理的助学贷款制度。现在,很多研究生还要依靠贷款来完成学业,因此,政府、学校和金融机构应尽快协商制定合适的研究生助学贷款制度。最后,社会捐助也是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重要补充渠道。随着教育改革和对外交流的加强,我国高校教育捐赠不断增长,很多的爱国企业家对教育付出了诚挚的爱心,资助一些贫困的研究生,学校要积极与这些爱国企业家联系,共同为研究生教育贡献力量。

3.搭建桥梁,创造男女研究生认识的平台。目前,网络已经成为研究生查找资料、寻求感情寄托的一个重要途径,他们愿意在网络的虚拟空间表露和敞开自己的心扉,所以占领网络阵地,设立情感讨论区,正确引导和疏通情感问题,是研究生情感教育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业余联谊活动,特别是不同学校、不同专业间的联谊活动,如情感沙龙、文艺联欢、郊游等精神交流活动,扩大研究生同学的交流范围,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提高研究生的精神愉悦感,从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4.政府、学校合力帮助研究生就业。学校首先要调整专业设置,专业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的,不要只顾眼前经济利益而不顾学科专业条件一味扩大招生,应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调节和进行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和课程设置,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从而从根本上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学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毕业生就业:第一,从研究生入学就引导学生关注就业,培养就业竞争意识。第二,在各个年级及不同专业开展就业指导时,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内容融入到个体就业指导咨询、群体职业能力测评、求职相关讲座等活动当中去。第三,为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和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使研究生增加就业技能和技巧。另外,政府主管部门应该为研究生提供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就业环境。第一,加强就业市场和就业法规的建设,完善就业市场机制,预防就业过程中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的出现。第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专业设置进行宏观调控,限制那些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就业率低的院校的招生数量,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第三,加大自主创业的优惠力度,为到基层、西部去的学生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二)研究生自身方面

第7篇

责任感和爱心比什么都重要

你们如果不勤奋,如果不自强,那就是对你们高智商的浪费,是对国家稀缺优质教育资源的浪费,更是对日夜牵挂你们的父母的辜负。

我这几天一直在想,我了解了你们哪些方面呢?还有哪些方面不很了解而需要去努力了解呢?

首先,我了解到,你们都很优秀。按高考成绩,你们是全国同龄人中的百里挑一。这样的高考分数至少说明两件事:第一,你们很聪明。你们的智商水平,作为一个先天基础,足以支撑你们将来成为教授、工程师、企业高管和高级公务员。第二,你们很勤奋。光有高智商,如果不勤奋,也无法取得好成绩。在大学里,勤奋依然是重要的,甚至比高中阶段更重要。因为,以你们的智商,只要你们足够勤奋,你们就能够以及格以上的成绩毕业。更重要的是,你们在这里有更多的自由,有更多的选择,有更多的比考试更有意义的事情做,包括读书、试验、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等。当你们以足够的勤奋去做这些事的时候,你们就会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不断获得满足和快乐。你们如果不勤奋,如果不自强,那就是对你们高智商的浪费,是对国家稀缺优质教育资源的浪费,更是对日夜牵挂你们的父母的辜负。

其次,我了解到,你们很受关爱。上大学之前,你们被无微不至的关爱乃至溺爱包围着,大小事情都有人帮助你们做,替你们做。上大学后,你们会依然享受到很多关爱,但是,你们需要适应不再受溺爱。你们需要学会为自己操心,自己主动去想事,自己主动去做事。一句话,你们需要自立,需要在大学里完成一个转变――从青涩的青少年到成熟的成年人的转变。

上大学前,你们只需要操心一件事:分数。上大学后,分数仍然是很重要的,但是,比分数更重要的是能力和责任感。能力中包括很多,最重要的是:主动学习的能力。互联网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只要你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你就会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是要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对各种问题进行有依据的分析、有逻辑的推理,来得出结论,证实观点。我希望你们都能够成为精英之才。而所有的精英之才,一定都具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思考,也是一种自立――是思想上的自立;沟通能力,这不仅包括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更包括倾听能力;最后,是抗压力的能力。你们可能遇到的压力,无非是学业压力、经济压力和情感压力。只要你们能够有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就一定能够成功地应对这些压力。有压力,就是有成长成才成功的机会。

在责任感方面,更是需要你们特别重视。说得直白一点,责任感就是爱心,就是不光要爱自己,还要爱别人;不光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别人着想。从大处说,我校师生的责任感,应体现为为解决中国人民的营养与健康问题做贡献。从小处看,同学们在生活小节、与宿舍同学关系、与学校员工关系方面,要有体谅别人的态度。你们以后会慢慢体会到,责任感和爱心比什么都重要,这是你们一生成功和快乐最重要的基础。

还有一件特别重要的事,就是你们对自己的专业不都是自由恋爱的结果。让学生学其所爱、学其所长,是大学以人为本的根本表现,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基于此信念,我校近年来实行自由的转专业政策:新生入学一学期后开始,每半年有一次重选专业的机会。常常有人问我:哪个专业最好?我的回答很简单:最适合你的专业。选一个喜爱而擅长的专业,是你大学生活快乐的基础,也是你一生事业成功的基础。

同学们,在大学以及大学以后的日子里,勤奋比智商重要,能力比分数重要,而责任感和爱心比什么都重要。我希望你们都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精英之才。有知识可以让你通过各种笔试,有能力可以让你通过面试,而有责任感和爱心,可以让你受人尊敬、被人信任,可以让你通过人生中的各种“大考”,甚至免考,可以让你有充实、满足和快乐的一生。

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

为学三态:蚕、蛹、蛾

为学若蚕,摄取学术营养“贪得无厌”。但只若蚕,书虫也;需进而为蛹,裹丝静修,参道悟学。但只若蛹,书呆也;需再羽化为蛾,成学中之“我”,有独自学长。

从今天开始,你们又踏上了人生新的台阶。过去大家的愿望也许就是考上一个好大学。但是到了大学该干什么?也许想得不多,因而很多学生到了大学便开始迷茫,不知道在大学要做些什么。下面我谈一些个人体会。

什么叫大学?人类大学的历史迄今有500年左右。最早的大学是西方的宗教大学,主要任务是人才培养。1809年,掌管普鲁士教育事务的著名政治家、语言学家洪堡,与其兄弟一起创办了德国洪堡大学,并把科学研究写进学校的章程里。从此大学开始有了第二个任务,就是科学研究。再后来美国的大学提出了第三个任务:服务社会。2011年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提出大学还要承担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功能,于是大学又增添了文化功能。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这既是大学的四大功能,也反映着人类大学的发展史。换一个角度看,还可以把大学表述为“一个与知识相关的学术机构”。大学是知识的守望者、知识的传播者、知识的应用者、知识的创造者。作为学术机构的大学,以学术为本位,倡导学术自由,尊重知识,尊重有知识的专家。

大学培养的学生,是具有特殊品格的人。这特殊品格就是要有:人民的立场,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创新的能力。

要具有这些特殊品格,要能够传承文化和创造文化,就必须经过类似“蚕、蛹、蛾”的三态变化,我把这叫做“学术三态”。

“蚕”字,上面一个“天”,下面一个“虫”。蚕是一条虫,但不是一条普通的虫,而是有天大志向的“天虫”。这天大的志向,就是家国情怀和人类关怀。大学生要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民族以及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有志向还得有意志,坚定地向着人生的目标迈进,像郑板桥说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同时还需要身心健康,砥砺心志,锻炼身体,把体育当做一种生活方式,给我们高尚的灵魂找一个健康的居所。

话说回来,纵然有天大的志向,但蚕仍然是一条虫,要不停地吃,不断地睡,过一个阶段要脱一层皮。吃,就是摄取精神食粮,特别是阅读经典。眠就是要消化吸收,要把知识内化。蜕皮就是成长,由中学时代的“低级清楚”发展成“高级糊涂”,将句号变成问号,问号是研究的出发点,是希望把问号伸展为感叹号的心理动力。

既然有天大的理想,就不能只吃、只眠、只蜕皮,还必须吐丝结茧,变态成蛹。蛹是“静修悟道”的阶段,是进行严格学术训练的阶段。从学业上看,这就是进入了做毕业论文或是攻读研究生学位的阶段。

在“蛹”这一阶段,要建立学术框架,要掌握科学方法,要明确学术规范。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学风问题。抄袭即剽窃,对于学风不端,学校的态度是“零容忍”。

如果只是蛹,那叫书呆子,动也不会动,爬也不会爬,还必须破茧而出,羽化成蛾。“蛾”这个字,左边是“虫”,右边是“我”,也就是你要能够成“虫中之我”。“虫中之我”就是“学中之我”,用黑格尔的话讲就是“这一个”,你的研究是别人不能代替的,是后人研究必须超越的。

为学三态,“若蚕,若蛹,若蛾”。为学若蚕,摄取学术营养“贪得无厌”。但只若蚕,书虫也;需进而为蛹,裹丝静修,参道悟学。但只若蛹,书呆也;需再羽化为蛾,成学中之“我”,有独自学长。

最后,我把宋朝大儒张载的话送给大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祝你们在北京语言大学生活愉快,能够在这里成蛹化蝶,实现你们五彩缤纷的人生!

南京大学校长陈骏:

从呵护同学情做起

同学情的精髓是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求真向善为核心的同学情,同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

今年的校庆期间,学校校报开辟了“同窗情”专栏。学长们对于同学情的深情回忆让我深受感动,更引发了我对当今大学教育的一些思考。

大学作为智慧的殿堂、文明的灯塔,对于净化社会的灵魂、坚守道德的底线、引领健康向善的社会文化思潮,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使命。这样的使命,必须落实到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教育中。从大学新生入学开始,就注重培养一种健康向善的同学情,则应该成为大学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石。那么,什么是善良美好的同学情呢?

同学情的基石是求真向善的共同追求。大学时代的友谊,真诚而质朴,高雅而纯洁。这份弥足珍贵的同学情,孕育在崇高的理想之中,历经沧桑,经久不衰。正是由于南大同学间的共同追求、携手奋斗,才形成了百年南大的精神传统。早在两江师范学堂时期,学堂监督李瑞清先生提出了“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训,较早地要求学生承担起教育救国的历史责任。

同学情的纽带是超越眼前功利的人间真情。大学四年,是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大学同学之间没有社会上避不开的利益之争,人与人的关系相对简单而纯朴,这里可以结交一生的知己、收获永恒的友谊。正如我校杰出校友,中国体育产业、奥运产业之父魏纪中先生在南京亚青会期间回访母校时强调:“在大学四年里,最重要的首先要学会做人,学会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会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努力增加知识。”

同学情的精髓是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追求至善至美的人文情怀,是大学永远追求的基本价值、也是大学生活的魅力所在。四年的同窗情,体现的是同学之间的友爱互助,彰显的是对社会的责任与良知,更是将“真善美”的追求,融入每个莘莘学子的心灵与血液之中。泱泱大学之风,需要真诚相待的同学情谊为之巩固;人类文明之道德底线,更需要靠至善至美的爱心滋养和维系。可以说,求真向善为核心的同学情,同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看似普通平常的同学情,却在弘扬大学之道的历程中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然而,同学情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不是相处在一起就能有同学情,它需要艰辛的努力和精心的呵护,具体地说就是要育善心、出善言、行善道,择善而从。

第一,育善心。善由心生,人间至善都源自于纯洁而美好的内心。秉承善心善意,应是人际交往的根本法则。首先要有助人之心。助人为乐、成人之美是一种精神修养。其次,要有感恩之心。在积极帮助他人的同时,对别人给予的帮助更要心怀感恩。此外,还要有敬畏之心。自然和生命都是至高无上的,哲学家康德强调,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是最值得高度敬畏的。因此,同学们要善待自然、善待生命、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尊崇自然的神圣和生命的无价。

第二,出善言。善言是获取真挚的同学情的重要条件,正所谓与人善言,暖于布帛。在现实世界中,出善言就是与人交流以诚为本,既注重语言的“内容美”,也注重语言的“形式美”,让人在成功时得到肯定和赞美,在遇挫时得到希望和激励,在无助时得到安慰和关心。在虚拟世界和网络语言中,出善言就是要自觉遵守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言论要符合当代人理性、平和的基本规范,共同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语言文化。

第三,行善道。无论是育善心,还是出善言,归根结底要落实到行善道上。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首先,行善道就是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对南大学生而言,行善道还要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南大梦而奋斗。其次,行善道,就是要谋个人的学习之道,也就是要刻苦读书,练就过硬本领。抓住各种机会培养自己放眼全球的眼光和兼济天下的情怀。同时,行善道,还要大力提倡公益精神和公共意识,积极关注公共事务,主动投身社会公益,从基本文明规范做起,积小善成大善。

同学们,美好的大学画卷已经展开,崭新的人生历程在向你们招手。希望你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呵护同学情做起,将“育善心、出善言、行善道”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追求,择善而从,起航,在未来的大学航程中谱写精彩的人生篇章!

北京工业大学校长郭广生:

每人应扪心自问六个问题

年轻人要敢于担当、敢于奉献;敢于承担社会责任,也敢于承担家庭责任;敢于走出教室了解社会,也敢于实现梦想报效祖国。

近年来,在3万余名工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工业大学整体办学实力持续增强。今年6月份,英国知名教育机构QS了第五届亚洲大学排行榜,其中,北工大名列亚洲大学第126名,内地高校第29名。应该说学校正朝着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稳步迈进。我相信,今天你们的加入,一定会为北工大辉煌的明天注入新的动力。

年轻人进入大学,意味着一段新的人生旅程的开始。在高中时,大家的目标是上一所好大学。如今,你们进入北工大,但前进的步伐显然并未停止,因为远方依然有一个更辉煌、更诱人的目标在等着大家。对于你们个人而言,未来的目标可能千差万别,但就目前来说有一个目标是相同的,这就是大家首先要做一名新时代的合格大学生,你们未来在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将围绕这个基点进行规划设计,并付诸执著努力,直至成功。如何才能成为新时代的合格大学生,在我看来,每位同学都要扪心自问六个问题:

第一问,是否有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目标?总理年少时的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激励无数青年人为了中国的命运而奋斗终生。所以,在大学里,我们需要尽早确立自己的理想和目标,理想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

第二问,是否有执著的信念和优秀的品质?在新的大学历程中,要学会坚守,遇到困难时坚忍不拔,相信风雨过后必定是绚丽彩虹,执著努力后终将是丰厚回报。要洁身自好,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顶得住压力。

第三问,是否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追求科学真知的兴趣?年轻人要敢于担当、敢于奉献;敢于承担社会责任,也敢于承担家庭责任;敢于走出教室了解社会,也敢于实现梦想报效祖国。创新来自于好奇心,好奇心来自于兴趣,所以兴趣是创新的源头。要从上每节课时敢于提问题开始,从遇到问题时能独立思考开始。

第四问,是否有仁爱心和团队精神?一所大学除了要有“大师”和“大楼”之外,更要有“大爱”。具有仁爱心和团队精神,我们才能拥有向心力和凝聚力。有了老师对学生的爱,有了学生间的互敬互爱,有了学生对社会的关爱,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我们才能真正融入社会,才能成长、成才、成功。

第五问,是否有优良的学业成绩?在大学,学习是第一要务,学习成绩优良是合格大学生的基本要求。这里的学习成绩包括课堂学习,也包括社会实践;包括理论学习,也包括实践学科;包括专业课程,也包括选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