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4 15:47: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字农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我国农机对数字化技术的实际应用
首先,是关于在绿色环保方面的技术设计。由于我国现在倡导的是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所以我国在设计农业机械的数字化模板的时候,首先针对的就是关于农业机械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节约使用以及合理利用,防止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污染。这是我国的一项新型设计理念,这种设计理念主要就是为了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对于生产资源的优化,对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的防治等。只有这样,才能够符合我国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我国的伟大复兴。
其次,是对农业机械进行概念化的设计。事实上这种设计理念就是对于农业机械进行设计的早期阶段,要拥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设计思路以及产品设计模式。换句话说,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就要对设计出来产品的具体需求做出一个总结。在进行产品功能、产品原理以及整体布局的设计的时候,进行必要的规划。要能够做到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融入这些构思,使得最后生产出来的产品更加具有实用性以及创新性。设计师可以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将需要用到的知识以及其他资源进行一个综合性的总结,然后把得到的结果充分融入到数字化模板中去。将CAD作为一款重要的开发工具,制作出关于产品的设计经验、设计原理以及设计手册,帮助农民们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充分地了解产品的性能,让他们对产品做出合理的使用。
最后,对产品进行虚拟设计。许多的产品在设计最初的时候都会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这些不足都不可能一次性的解决,那么,就需要对产品进行虚拟设计,要对产品所需要的知识以及资源进行总结,建立一个基础模型,利用所建立起来的虚拟模型,进一步地对产品进行分析,对产品进行不断地完善。最终在产品的功能上做到尽善尽美,设计出需要的产品。
二、结语
总之,伴随着我国在技术上的不断进步以及信息化技术的普及,我国在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对数字化技术拥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积极地向这方面做出努力。虽然相对国外在这方面的成果,我国农业技术方面在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相对来说是比较落后的。但是我们已经在积极地吸取国外的先进技术,并且也在数字化技术的普及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这就充分说明了一点,那就是农业机械的数字化技术对我国农业来说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它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还是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作者:刘芳 张信威 单位:辽中县职业教育中心
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中,缺少水资源,水量难以满足农田灌溉,农作物产量急剧下降。水利工程灌溉规划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完善的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是提高我国农田水利灌溉的重要保证。那么水利工程论文格式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学术参考网小编为朋友们搜集整理的水利工程论文格式,欢迎阅读!
(一)题目: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恰当、简明、引人注目;严格控制在20字以内。
(二)、摘要(中外文):论文第一页为中文摘要(800字左右),应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或结论,要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语言力求精炼。为便于文献检索,在摘要的最后另起一行,相应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至8个。外文摘要另起一页打印。
(三)、目录:应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将文内的章节标题依次排列,标题应简明扼要。章、节、小节分别以一、1、
(1)等数字依次标出。所标页码应与正文一致。
(四)、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是将学习、研究和调查过程中筛选、观察和测试所获得材料,经加工整理、分析研究,由材料而形成论点。论据、论点和观点应力求准确、完备、清晰,实事求是,简短精炼,合乎逻辑,文字要简练通顺,图表数据要准确无误。
(五)、参考文献:学位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与论文有密切关系的重要文献,一般要求20个以上,其中要有一定的外文文献,文献排序按照作者姓名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参照ISO690及ISO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市场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的发展形势面前,企业获得了诸多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要想占据更广阔的市场份额,以维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加强对各方面的控制与管理,促进自身综合实力不断增长,以此提升市场竞争力。员工作为企业经营与发展过程,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需要得到高度的重视。经济全球化发展,对企业员工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以及自身的发展状况、员工的实际,剖析员工队伍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培训工作,以此促进员工素质的整体提升,进而推动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检索策略
1.检索工具:百度学术、知网、中文数据库万方信息资源系统、国家数字图书馆。
2.检索词:经济全球化,素质,员工素质,员工专业素质,员工基本素质,员工政治素质。(其中包括上位词同位词及下位词。)
3.拟定检索式:经济全球化and(素质or员工素质or员工政治素质or员工专业素质or员工基本素质)
三.检索结果
(在中文数据库万方信息资源系统检索到200条,贵州数字图书馆404条,百度学术85900条,知网171918条)
以下是部分文献:
1.测绘系统员工培训研究 作者:陈凌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文献来源:吉林大学 时间:2007
2.M企业核心员工流逝的对策研究 作者:金依梅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文献来源:南京大学 时间:2015
3.互联网支付企业员工培训问题余对策研究 作者:郑志慧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文献来源:东北师范大学 时间:2016
4.我国中小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研究 作者:周雅琴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文献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时间:2016
5.中国移动宁夏公司员工能力素质模型搭建与应用研究 作者:赵琨鹏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时间2012
6.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星级酒店个性化服务质量的对策研究作者:彭昕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文献来源:四川财经大学 时间:2008
7.我国邮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作者:冯岩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文献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时间:2017
8. 经济全球化对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作者:曹海燕 文献类型:期刊 文献来源:领导之友 时间:2004
9.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经理人道德素质研究 作者:范伟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文献来源;河北科技大学 时间:2011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作者:王凯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文献来源:齐齐哈尔大学 时间:2016
11.经济全球化与企业家素质 作者:陈万春 文献类型:期刊 文献来源:探索与争鸣
时间:2002
12.艾因泰克公司技术体系培训改进研究 作者:陈海霞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文献来源:湖南大学 时间:2015
13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刘彬让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文献来源:西北农业科技大学 时间:2005
14.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宣翻译人才的基本素质 作者:马文喜,吕春媚 文献类型:期刊文献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 时间:2012
15.论经济全球化对知识分子素质的新要求 作者:王军 文献类型:期刊 文献来源:黑河学刊 时间:2005
四.检索效果评价
1.本次检索采用了四种检索工具,查询的结果包括学位论文,期刊等文献资料,检索工具不同检索词不同,查准率查全率也有所不同。
论文摘要阐述数字农业的概念及其作用,指出数字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农业信息化水平低、信息化意识及利用信息能力不强、管理和标准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并对数字农业的建设进行了展望和设想。
在我国2000年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中,将数字农业放在农业信息技术的首要位置,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谈谈对数字农业的认识、存在的问题和建设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以供参考。
1对数字农业的认识
数字农业(digitalagriculture)就是用数字化技术,按人类需要的目标,对农业所涉及的对象和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的表达、设计、控制和管理。其本质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农业生产力要素,将工业可控生产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思想引入农业,通过计算机、地学空间、网络通讯、电子工程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在数字水平上对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流通、服务以及农业资源环境等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使农业按照人类的需求目标发展[1]。
有的学者认为[2],数字农业是“数字地球”在农业领域的延伸。正如“数字地球”的概念一样,数字农业这一概念体现了数据和技术的综合集成。数字农业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数字农业,即信息化农业,包括农业要素(生物要素、环境要素、技术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等)、农业过程(生产、管理、储运、流通等)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形成数字驱动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狭义的数字农业,是以农业空间信息机理为基础的、以“3S”技术为支撑的农业系统空间信息技术体系。
事实上数字农业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综合概念。近年来,与数字农业技术体系有关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已经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发展高新技术农业的侧重点,成为极其活跃的科技创新领域。数字农业是一项集农业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空间对地观测、数字通讯、环境科学等众多学科理论与技术于一体的现代科学体系,是由理论、技术和工程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庞大系统工程。数字农业是对有关农业资源(植物、动物、土地等)、技术(品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开发利用等)、环境、经济等各类数据的获取、存贮、处理、分析、查询、预测与决策支持系统的总称。数字农业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高级阶段,是农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精确化与数字化将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结果。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我国的食物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创造条件进行一次新的技术革命,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使粗放生产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可以预言,数字农业及其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必将成为新世纪农业科技革命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必将推动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方向发展,在带动广大农民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
2存在的问题
2.1农业信息化水平较低
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的软硬件设备与网络体系不健全;已开发的大量农业经济信息系统、农作物病虫害数据库、作物品种资源管理数据库系统、农业土壤系统分类数据库系统等大多不涉及空间维度,难以适应当前对空间数据信息的需求;对于来源多种多样、格式也不尽相同的各种数据的实时性、地域性、综合性处理还需作出很多努力。
2.2农业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
一方面,许多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业从业者,知识老化,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利用现代技术,收集、处理、利用农业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农业信息加工处理的技术人员缺乏,当前,就连最基本的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农产品供需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形势,回复网络用户的电子邮件,解答疑问等方面的人才也不多,更谈不上能够满足数字农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2.3农业信息化效益不明显
数字农业还刚刚起步,在国内总体上尚处于探索阶段,实用性、普遍性的技术应用还很少,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还没有很好地显现出来。
2.4农业信息数据的管理和标准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其他农业信息管理系统为了完成某种分析工作所要求的各种农业数据往往格式与结构不同,而且往往掌握在不同的管理部门或研究机构中。因此,未来建立在网络上的农业地理信息系统要具备获取和分析分布式存储数据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要使所谓的WebGIS能够协同处理来自不同组织和机构的农业数据[2]。
3建设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台州在数字网络建设、原始数字化数据积累、数字化信息采集及其处理等
方面的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起动发展数字农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借鉴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4,5],提出建设台州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就是要在台州已有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果基础上,建立可视化的台州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直观形象的农业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视频体系,实现农业信息的现代化综合管理、分析、共享和,彻底改造台州传统的农业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台州农业工作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
3.1整合已有的农业信息
在国家、省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以各级农业部门为依托,建设中央一省一市县信息骨干网络系统,形成一个功能完善、性能优良的农业综合信息网络系统,并与其他网络互联,成为一个全方位的农业资源和经济信息网络系统。
3.2信息表达要直观、形象,并要实现信息系统的联网
把市内的地形、地貌、交通、村镇、行政区划等基础地理信息以及耕地分布、土壤类型、种植结构、水肥状况、农作物生长发育、气象、病虫害、农民知识、乡镇企业、农业法律法规等各种农业信息以图形图像等直观形象的可视化电子地图与相关信息的形式在投影视频系统上进行显示和表达,随着数字农业的发展,逐步做到与省级、国家级类似的信息系统进行交互式查询等。
3.3强化对科研、管理等的服务工作
通过对基础地理信息和农业专题信息的空间分析、网络分析和追踪分析等,实现农业科研、管理和决策人员在全市三维农业电子模型上,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过程进行模拟,高效、直观、形象地为农业工作的规划、设计、建设、经营、管理、服务、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4参考文献
[1]蒋建科.“数字农业”带动农业现代化[J].农资科技,2003(5):41.
[2]薛领,雪燕.数字农业与我国农业空间信息网格(Grid)技术的发展[J].农业网络信息,2004(4):4-7.
[3]曹宏鑫,王家利,郑宏伟.发展“数字农业”推动农村信息化[J].农业网络信息,2004(1):17-20.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移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多元叠加,信息渠道和传播平台日新月异,传统纸质期刊面临巨大的冲击,亟须寻找新的出路,数字化转型成为传统期刊转型的首选方式。期刊转型不是小打小闹,其变革是极具颠覆性的,除了发行渠道和传播终端的改变,面向用户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付费方式等也会发生转变。文章从期刊数字化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国内期刊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模式和国外期刊数字化转型模式的探索实践,以期与业内人士共同探讨国内期刊未来的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
一、国内期刊数字化发展现状
数字时代,为了寻得一线生机,传统期刊开始探索转型的途径和模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国内期刊数字化转型现状如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又面临哪些现实困境,值得总结和思考。1.传统期刊转型是大势所趋数字化期刊具有的最大优势是极快的传播速度和巨大的传播容量,它能比传统期刊更早地报道消息、传播信息,并且在传播形式和内容创新方面有了很大提升,更能满足数字时代受众的需求。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传统期刊转型是大势所趋。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积淀,目前,传统期刊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笔者调查发现,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的很多传统期刊或采取开发门户网站、电子期刊APP的方式,或以创建企业微博、微信公众号的方式进行数字化转型。2.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期刊业的市场规模在探索转型模式的过程中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步提升。2016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国数字出版年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4403.85亿元,比2014年增长30%,数字出版产业收入在新闻出版产业收入的总比由2014年的17.1%提升至20.5%……2015年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为74.45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6.66%”。可以说,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呈现一种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数字化期刊的功劳,这也证明了传统期刊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方面是在不断发力的。3.数字技术人才稀缺,亟须培养笔者认为,传统期刊数字化转型发展迅猛,这与期刊业是长线运作的产业,约稿、审稿、编辑、校对、出版发行、交流服务等环节都离不开专业人士的保驾护航有相当大的关系,遗憾的是目前我国既懂数字技术又熟悉期刊运作规律的复合型人才并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期刊转型和发展的步伐。同时,由于数字技术管理人才的稀缺,传统期刊在转型过程中缺乏有效建议,不符合实际情况、盲目转型的期刊不在少数,费时费力、得不偿失的情况也不少见。因此,数字技术人才短缺是目前期刊转型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期刊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还存在内容缺乏创新、数字版权纠纷频发、盈利模式尚未确立等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二、国内期刊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模式
传统期刊在摸索和试错中前行,有那么几家脱颖而出,找到颇富个性、属于自己的转型模式。下面笔者将分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内传统期刊转型模式,以期为业界同人提供些许参考。1.传统期刊的“互联网+期刊平台”转型“互联网+”时代,许多传统期刊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或开发门户网站、电子期刊APP,或借力微博平台、微信平台等渠道向数字化目标进军。但部分传统期刊仅仅是将文章原封不动地搬到各个平台上,这样的方式表面上看比较省力便捷,但却缺乏创新性,因此对提高传统期刊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帮助不大。那么,值得借鉴的“互联网+期刊平台”的转型模式是什么样的?笔者认为《读者》的转型之路可称为典范。(1)“互联网+期刊平台”的形式《读者》杂志创办于1981年,是读者出版集团主办的文化综合类杂志。多年以来,《读者》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受大众喜爱。在数字时代背景下,《读者》与时俱进,逐步实现全媒体布局,打造“内容平台+智能终端”的新型数字出版生态圈。2009年,读者出版集团初尝转型滋味,将集团的纸质资源进行了全面的数字化梳理,同时,将旗下的读者网、飞碟探索网等网站整合为新的集团门户网站。该网站除了具备门户网站的功能,如日常内容的更新,还是一个大型的数据库,收入了包括《读者》杂志在内的读者出版集团旗下的期刊和图书的内容,让读者能够在线阅读、下载。这个集团门户网站实质上成为读者出版集团数字出版业务的一个窗口。2010年,《读者》进军新浪微博,截至目前,其新浪微博企业号粉丝数量已达143万多人;2012年,《读者》进军微信平台,其微信公众号分为“微刊”“书房”“读者+”3个板块,包括各类精选文摘、趣味杂谈等内容。《读者》微信公众号的作用除了吸纳读者、提升影响力,还能创造经济效益,比如其推出了“优选商城”。总体来说,《读者》将长期积累的人气分流至互联网,再通过互联网扩大期刊影响力,线上线下业务相辅相成,才实现了顺利转型。除了《读者》,很多传统期刊也采取这种转型模式,但为什么《读者》发展得更快?笔者认为,其内容上的转型可圈可点。(2)精简内容,重视互动传统期刊如果不注重内容的创新,只是转变形式,是无法顺利实现转型的。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习惯于接收碎片化信息,针对这种现状,《读者》在栏目及内容设置上不断精简。从2014年第16期开始,《读者》的栏目从20多个调整为8个,而后针对读者意见反馈,在2015年增加了《互动》栏目,这个调整的过程可谓以读者为中心。同时,《读者》还大量采用手绘图,增加记叙文和小说的比重,以吸引读者眼球。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的《读者》,审时度势,做出符合时展潮流和读者需求的改变,因此在期刊界畅销不衰,其成功的经验值得其他传统期刊借鉴。2.依托开放存取网站创新期刊模式开放存取(OpenAccess,简称OA)在20世纪90年代末在国际学术界大规模兴起,后来被引入国内,2004年得到我国政府的公开支持。虽然开放存取目前在我国学术界还处于发展初期,但它却使我国传统的学术交流模式和文献获取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简单来说,开放存取是一种学术信息共享的自由理念,采用“作者付费出版,读者免费使用”的方式,使用户可以免费获取想要得到的信息,而不受时间、空间影响,也不用考虑版权和经费等问题。开放存取模式的推广不仅使学术交流模式和文献获取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也促进了学术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因此,许多传统期刊依托开放存取网站创新模式。其中,可作为典范的当属开放存取模式运作得比较成熟的学术网站——中国科技论文在线。(1)国内最大的OA集成平台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是针对科研人员困难,学术交流渠道窄,不利于科研成果快速、高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等问题而创建的科技站,于2003年10月15日正式开通运行。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充分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精简传统出版物的发表程序,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个大容量、及时、便捷的交流平台。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在我国开放存取的发展史上具有领航者的重要作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OA集成平台。同时,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是公益OA平台,科研人员在该平台上在线发表、评审论文不用支付任何费用。而其他独立经营的OA平台为了实现持续发展,则采用“作者付费,读者免费获取”的运营模式。目前来看,无偿支持作者和期刊进行网络,并为用户提供大量的信息,是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优势之一,这也是众多传统科技期刊愿意与之合作的重要原因。(2)资源丰富,功能强大浏览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可以发现,目前网站上主要包括首发论文、优秀学者、科技期刊、专题论文、高校认可等栏目。截至笔者统计时,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刊载首发论文共92730篇、优秀学者论文共92595篇、自荐学者论文共31310篇、科技期刊论文共1277866篇,可谓规模庞大、学术资源丰富。网站为用户提供对所收录文章统一检索的服务,是科技期刊、高校学报以及优秀论文便捷展示内容的集成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对社会公众的开放。以科技期刊栏目为例,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按类别将收录的期刊分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药卫生、农业科学、人文社科五大类,囊括了各大院校学报以及地理、大气、医学等各学科的专业期刊,分类详细,检索便捷,为用户检索所需科技内容提供极大的帮助。目前,开放存取模式处于快速发展期,面对学术成果愈加丰富多样、信息传递速度大大提高的大好形势,我国传统期刊采取依托开放存取网站创新模式的策略非常切合实际,发展前景也日趋明朗。3.传统期刊的二维码模式二维码“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打开我们的手机中具有相关功能的软件,对准二维码扫一扫,就能实现其指向的功能。谈及期刊数字化转型中的二维码模式,就不能忽略《玩手机》杂志。《玩手机》是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背景下诞生的月刊。在期刊数字化转型浪潮冲击下,《玩手机》采用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实现转型,其具体方式是将二维码印制于平面杂志上,几乎每页杂志都有3—10个二维码供读者扫描,读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可以直接进入服装、化妆品、箱包皮具、手机配件等网上商城。对《玩手机》杂志来说,二维码的应用不仅实现了纸质期刊内容和形式的数字化,而且延伸了纸质媒介和广告内容的影响范围,帮助杂志实现内容的传播并获取经济效益。就目前情况而言,《玩手机》杂志的二维码数字化转型模式是比较成功的,平均每本杂志被每个读者扫描二维码的次数为10次。但笔者认为,期刊数字化转型仅靠在平面杂志上印制二维码是远远不够的,读者可能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便失去新鲜感,传统期刊应将二维码作为一种转型的辅助模式,与其他模式相结合,开展进一步的转型探索。
三、国外期刊数字化转型模式的探索实践
我国期刊数字化转型起步较晚,相比国外期刊的数字化转型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研究国外期刊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我们不难发现,经过多年的摸索,国外期刊数字化转型已经初具规模。比如美国赫斯特集团、康泰纳仕集团、阿歇特集团等世界传媒巨头及其下属的《好管家》《纽约客》《名利场》等杂志,已经“冒险一跃”,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什么我国传统期刊的数字化转型进展缓慢?笔者认为,我国期刊社可以通过研究国外期刊数字化转型的经典案例,获得一些启示,找到适合自身的新的发展模式。1.从内容为王到产品为王长期以来,传统期刊依靠在内容领域的精耕细作获得大众的青睐,内容为王是出版业奉行的不二法则。然而,在汹涌的数字化浪潮面前,如果只注重内容而忽视了用户的实际需求,显然会被市场无情淘汰,因此,此时的发展趋势应以产品为王。产品为王简而言之就是在数字时代实现从内容到产品的升级。比如美国康泰纳仕集团旗下的科技类月刊《连线》杂志,在杂志平台的基础上,根据用户快速变化的阅读需求,设计卡片式的新版网页,兼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所有内容都可以在各种终端上一目了然。由此,《连线》杂志不再是单纯向读者传播内容的媒介,而是多媒体产品的生产者,在向用户传播价值理念的同时,也影响他们的阅读体验。我国大部分期刊在转型时,采取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在微信公众号和网页上常照搬期刊内容,长篇累牍不仅难以扩大杂志的影响力,还容易引起读者反感。因此期刊转型在内容和产品上采用什么样的模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量。2.专注互动,提升服务意识数字时代,期刊与读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转换。以前,读者是被动地接受期刊提供的内容,而在当下,读者获取内容的渠道众多,他们常常以主人公的身份参与内容创作和传播的过程,并从中获益。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方式才是数字时代下传统期刊转型的正确打开方式。以康泰纳仕集团旗下的旅游杂志《悦游》为例,《悦游》在2014年底开设网站,虽说数字化转型时间不算早,但它在保持纸质杂志内容优势的基础上,为所有热爱旅行并愿意分享自己文字与见解的普通读者提供了平台。这意味着不管是谁,只要喜欢旅游、喜欢自拍、喜欢记录旅游途中的点点滴滴,就可以将与自己旅行相关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在网站上分享。读者在享受这项服务带来的成就感的同时,还能与编辑、其他旅游爱好者互动。而且,这些读者分享的内容还大有用处,网站通过对内容信息的分类、整合和再次销售,可以实现信息内容的增值。由此可见,向用户提供符合其需求的服务、注重互动,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经验。怎样做到让读者满意,我国期刊在转型过程中还需向国外成功期刊学习。面对数字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传统期刊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数字技术实现转型发展,值得深思。笔者认为,我国传统期刊社除了借鉴国内外优秀期刊转型的成功经验,还应根据自身实际能力、读者需求制定转型策略和选择转型模式。总之,只有以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思维去寻找新思路、解决新问题,才可能赢得一线生机。
[关键词]学术期刊电子化;纯电子学术期刊;纯网络期刊
[中图分类号]g21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0)08-0207-07
冯珍珍(1963—)女,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上海师范大学跨学科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数学、编辑学。(上海200234)
学术期刊是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学术信息,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当今之世,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方式是否走电子化、数字化发展之路,关系到它自身的生存与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处于领先地位的欧美国家的科技和人文杂志,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出现了由传统纸质期刊向电子数字期刊迅速转型的大趋势。而”(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academic resources coalition,简称sparc)与美国化学协会(acs)合作,创办了在线的《有机快报》(organic letters,pubs.acs.org/or-glett),直接与荷兰elsevier science公司创办的权威传统学术期刊《四面体快报》竞争。由于美国化学学会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协会之一,很快吸引了3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和21个国家科学学会的会员成为新编辑委员会的成员。该刊创办的最初100天中,有500多篇投稿,其中250篇论文张贴在了《有机快报》的网页上。2001年,《四面体快报》订阅费是9 036美元。而《有机快报》订阅费是2 438美元,后者以高质量、低价格、高效率吸引了广泛的读者。
sparc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力支持学术期刊电子化,努力鼓励一些科技学会在学术成果出版上推进电子化进程,尝试创新性的商业运作模式。由英国物理学协会和德国物理学协会联合创办的《物理学新学报》尝试将论文放在网络上免费阅读,为了筹措出版发行资金,采取论文作者付费的方式。《数学档案》(documenta mathe-matica,/yuyanlunwen/" target="_blank" title="">语言发行的这类科学学术期刊。
sparc鼓励大规模科学知识和成果的电子化,为科学团体提供电子出版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支持,其中最著名的科学团体之一是bioone。这是一个非盈利性基于网络的论文集合,聚合着来自生物学、环境和生态科学等相近领域的几十个著名期刊的同行评审的论文。在这之前这些期刊只有印刷版本。提供电子版本有一定风险,可能导致个人会员订阅的流失,也有更大的危险,那些没有电子方式发行的学术成果可能会被忽视和边缘化。但是,许多协会没有资源或者技术来创办他们自己的网络版本,而bioone提供了这么一个机会。sparc和十二大图书馆巨头协会为bioone提供了基金支持,它们达成共识,要尽可能多地为那些选择bioone出版的协会提供直接的资金支持。2001年选择这种出版方式的期刊平均得到超过8 500美元的支持,这相当于订阅份一般的bioone期刊印刷版的所需的订阅费。[1]
sparc还以“开放存取”的oa电子期刊方式鼓励科技工作者个人实现阅读、交流和发表自己的学术成果的电子化。在开始时,大多数sparc合伙人,尤其是传统商所创办的新期刊继续维持传统的订阅模式。然而,一些期刊开始试验旨在开放性访问的替代模式。尤其是过去两年sparc越来越强调推进和支持那些旨在开放的计划。开放存取排除了两个访问障碍:价格障碍以及与版权的限制使用、许可条款或者数字权利管理等相联系的授权阅读障碍。读者可以自由免费获取开放性访问期刊上的文章,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期刊的危机局面。sparc合伙人探索开创了3种开放存取模式:一是免费在线访问,年底发行印刷卷需要付费购买但所需费用低廉;二是发行两个电子版本——一个是免费网址,一个是付费电子版。付费版提供附加的特色服务,包括提供摘要和索引服务连接、存档以及全世界的镜像地址等;三是向已通过评审准备发表的论文作者收取费用,即作者付费模式,这种模式现在最流行。迄今为止,西方在开放性期刊上的作者55%没有付费,因为大部分作者获得了协会机构或者基金会的资助。也有人认为:作者付费是大势所趋,它可以为开放存取提供资金,支持并且使得科学界的总成本降低十倍。无疑,sparc开启了开放存取这种新出版模式的先声。
开放存取模式除了存取期刊外,还有学术机构的电子存储库。学术研究机构的电子档案的建立也是学术交流法杖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对于学术机构来说,建立电子档案库即是开创新的学术出版范式,同时也可以借此提高自己的可见度和知名度。
目前,西方最有影响力的oa电子期刊综合节点是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oa期刊目录)。剧统计,截止2006年2月,doaj已收录2 011种oaqik。目前还在以每月30~50种的速度增长;其中大多数是由传统期刊转变成oa期刊的,覆盖农业、食品科学、艺术和建筑、生物和生命科学、语言和文学等17个学科与专题领域。据报道,2003年isi所收录的5 907种科技期刊中,约有90%的期刊允许其作者将自己的论文作为开放式电子档案储存。[2]
二、西方学术期刊电子化的两种主要形式及其走向
电子期刊是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型出版物,是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储存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存储、表达、交流、传播知识和文化信息的新型媒体。电子期刊的产生大大改变了传统印刷期刊与传播方式,并以自己特有的超文本、超链接多媒体的特点广受读者欢迎。电子期刊具备的超越传统印刷期刊的功能包括:发行周期短、内容更新快、信息获取及时;体积小、容量大、便于携带、储存空间可无限开发;利用手段具有主动性和交互性;操作简单、使用便捷、检索功能强大。与传统期刊比较,电子期刊具有以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3]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在全球的业务覆盖了85个国家,拥有300多种杂志。在目前idg的收入中,35%来自网络的在线电子期刊服务,而传统印刷期刊收入仅占32%。预计到2010年,该集团收入的50%来自于网络在线服务。
目前,西方学术期刊数字化包括两种主要的形式,即一是传统学术期刊在印刷出版纸质媒体的同时,将相同的内容同时或异时地通过计算机网络出版电子期刊,借助纸质杂志和电子杂志的双重优势扩大学术影响和交流;二是“纯电子学术期刊”(electronic-only journal)或称“纯网络期刊”(networked journal),它的选题、策划、组稿、投稿、审稿、编辑、出版、查阅、检索以及意见反馈等编辑、出版、发行的全过程都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并以国际互联网为唯一的发行和传播渠道,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每期均有编号或日期标识的连续性科技学术出版物。
第一种学术期刊电子化即“纸质——电子数字”形式的期刊,主要通过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的方式进行电子化传播发行。当前西方最具影响的科技期刊数据库有以下四个:
(一)blackwell synergy数据库。blackwell出版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学术协会出版商,与世界上550多个学术和专业学会合作,出版国际性期刊700余种(包括很多非英美地区出版的英文期刊),其中理科类期刊占54%左右。它所出版的学术期刊在科学技术、医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等学科领域享有盛誉。学科范围包括:农业、动物学、经济学、金融学、数学、统计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保健学、人文学、法学、生命和自然科学、医学、社会科学及行为科学等。blackwell synergy数据库是blackwell出版公司的网络在线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calis集团成员可访问1997年以来的全文的电子期刊达到755种。
(二)sciencedirect onsite数据库。sciencedirect on-site数据库(简称sdos)是由世界上著名的学术出版公司——荷兰elsevier science公司推出的基于web的全文电子期刊服务系统。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与荷兰else-vier science公司合作分别在学校图书馆中设立镜像服务器,通过网络提供1995年以来elsevier science公司出版的1 800余种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共23种学科。
(三)springerlink电子期刊。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verlag)是世界上著名的科技出版集团,link是施普林格出版社和它的合作公司推出的科学、技术和医学(stm)方面的在线信息资源。目前,springer link全文期刊可在线阅读超过1 100种。期刊的学科范围包括:行为科学、生命科学、商业与经济、化学和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地球和环境科学、工程学、人文社会科学和法律、数学、医学、物理和天文学。期刊最早可回溯到1997年。
(四)wiley interscience电子期刊。john wiley &sons inc.是有近两百年历史的国际知名的专业出版机构,在化学、生命科学、医学以及工程技术等领域学术文献的出版方面颇具权威性。目前,wiley inter-science平台上共有373种电子期刊,具体学科涉及:生命科学与医学、数学统计学、物理、化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商业管理金融学、教育学、法律、心理学等。数据可访问年限为1997年至今。[4]
以上四个数据库都属于综合性的期刊全文数据库,但侧重点有所同。如sciencedirect onsite数据库侧重于医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医学方面;wiley interscience侧重于生命科学与医学化学和工程学方面;springerlink侧重于医学、生命科学和数学方面;从收录期刊的数量上看sci-encedirect onsite提供的期刊数量最多,达1 800种,其次是springerlink,达1 100种,wiley interscience提供的期刊种数最少,只有373种。从期刊被sci收录的数量上看sciencedirect onsite数据库中约78%的期刊被sci所收录,有1 410余种,而springerlink数据库只有18%的期刊被sci所收录,约200种。
另一种是“纯电子学术期刊”或“纯网络期刊”。这种形式的纯电子学术期刊从是否要经过学术评审和质量把关来衡量,又可区分为“个人自由进入”型和“专家评审准入”型两大类。由于当前西方“个人自由进入”的电子学术期刊放弃了行业专家评审这一学术期刊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论文质量良莠并存,这类学术期刊一般如同“学术论坛”或“学术沙龙”,学术影响力有限。从近年的实践情况看,真正有生命力的是一些由专业科技学会或机构掌握,发表必须经过国际专家严格评价才能过关的电子期刊。
例如,英国物理学会出版部(iopp)采取严格的措施来建立“权威”电子学术期刊。iopp拥有一支800位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组成的编委会,并吸引了两万多位优秀科学家作为审稿人,实行双审稿人制度,甚至三审制度,保证了评审的“权威”。由iopp和德国物理学会共同主办的纯网络的《新物理期刊》创刊于1998年,随着网站()知名度的急剧攀升,其月点击超过2万次,已有超过11.5万篇次的全文下载记录,充分显示出《新物理期刊》的强大影响力和权威性。2003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医学奖和经济学奖的7位得主在iopp期刊上累计发表50多篇重要的研究论文。期刊的权威地位是需要长期坚持严格的办刊原则才能确立的,对于纯网络期刊更是如此。
又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2005年创办纯电子学术期刊《东亚法律评论》(east asia law review,),现在每年出版春季、秋季两期。该份学术杂志每年要组织学术能力强大的编委会。编委会中一般设主编(editor-in-chief)、管理编辑(managing ed-itor)、执行编辑(executive editor)、文章编辑(articles ed-itor)、研讨会编辑(symposium editor)、研究编辑(research editor)、讲演编辑(lectures editor)、技术编辑(technology editor)、助理编辑(associate editor)若干名,每篇文章的发表要经过严格的审稿程序,保证论文的高质量。目前,读者可以在《远东法律评论》电子期刊的网站主页上检索到2005-2010年春季发表的全部学术论文。每年为1卷(volume),每年出两期(issues),刊物连续编号,便于检索。该刊以电子出版为主,也可根据作者的需要,印制少量的纸质文本。[5]
再如,2003年由俄罗斯、波兰、匈牙利、捷克等中欧和东欧国家建立了一个新的纯网络期刊数据库——“中欧科学期刊”(cesj)。它以英语发表这些国家最优秀的科研论文,并把这些论文汇集在网络上刊出,不提供印刷版。目前已出版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医学五种杂志。[6]“中欧科学期刊”(cesj)高度重视树立纯网络期刊的“权威”性。发表的论文必须经过严格评审,只在网上以季刊发行,每种期刊一年大约发表50~70篇研究论文。由于它的纯电子化或网络化,读者只有通过/subscription订阅,才能读到中欧地区最新的研究论文。“中欧科学期刊”(cesj)纯电子期刊上刊登的论文,都要经过专家和编辑的认真审阅,英语为出版语言。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如elias j.corey、zachary fisk、stephen smale等担任编委,还邀请日本、
三、西方学术期刊电子化趋势对我国期刊发展的启示
与西方学术期刊的电子化发展大趋势比较,与整理
[参考文献]
[1]焦绪华.西方学术期刊出版模式择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苏柱华,等.科技期刊数字化办刊发展现状及趋势[j].广东农业科学,2008,(3).
[3]吴志荣.人类信息交流的变革和社会文明的变迁[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科学版),2009,(6).
[4]路雅祺.国外四种综合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比较研究[j].2007,(2).
[5]east asia law review,2005volume1-2010volume5,.
[6]中欧科学期刊开通试用通知.2002.115. 40.7/cesj.ntm(2005-03-14).
[7]红,等.我国纯网络学术期刊发展之思考[j].图书.情报•知识,2005,(107).
基金项目: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山东省农业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及对科研创新提升作用研究”(2013RKC02006)
作者简介:王丽丽(1978-),女,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E-mail:;
郭凤丹(1987-),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E-mail:。*王丽丽、郭凤丹同为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赵文祥(1966-),男,研究员,主要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E-mail:
摘要:依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的统计数据,对《山东农业科学》2008~2012年的影响因子、年载文量、基金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及其它引用指标的变化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08~2012年,《山东农业科学》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上升明显,分别由2008年的0.480和938上升至2012年的0.796和2231;引用刊数、学科扩散指标、机构分布数、地区分布数和H指数总体也呈增长趋势,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和引用半衰期变化幅度较小,年载文量保持在452~487篇;学科影响指标和基金论文比分别为0.42~0.52和0.504~0.711,平均引文数8.26~10.79,均相对偏低。
关键词:《山东农业科学》;期刊评价指标;动态分析
中图分类号:Q250.25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12-0095-04
《山东农业科学》创刊于1963年,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学会、山东农业大学共同主办,创刊初期为季刊,16开本,56页,国内外公开发行。1966年由于历史原因改为内部发行,1979年正式复刊并公开发行。随着形势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信息量不断扩大,1986年改为双月刊,2000年改为大16开本,2008年改为月刊,至2013年,已发展成为办刊质量较高、社会影响力较大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
创刊50年来,《山东农业科学》始终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提高为主”的办刊方针,及时报道农业科研的新成果、新进展、新方法、新技术,期刊质量及影响因子逐年提高,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最新数据显示,其影响因子达到0.796,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在国家和省期刊主管部门组织的期刊质量评比中多次获奖,为第二届和第三届中国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全国农业优秀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
为了揭示《山东农业科学》各种期刊评价指标的变化动态,选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1~5]2008~2012年的统计数据,对《山东农业科学》的主要被引指标和来源指标进行动态分析。
1数据来源及评价指标
以2009~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1~5]统计数据为依据,对《山东农业科学》主要被引指标和来源指标2008~2012年的变化动态进行分析。
选用的指标包括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年载文量、基金论文比、引用刊数、学科影响指标、学科扩散指标、被引半衰期、引用半衰期、即年指标、H指数、地区分布数、机构分布数、平均引文数。
2结果与分析
2.1影响因子的年际变化动态
某种期刊的影响因子为该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该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总数之比。通常,期刊的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5]。 《山东农业科学》2008~2012年的影响因子逐年增加,由0.480增加到0.796(见图1),说明《山东农业科学》的学术影响力正逐年提升。
2.2年载文量与基金论文比的年际变化动态
年载文量是指来源期刊统计当年发表的全部论文数,常被用作学术期刊吸收和传递信息能力的主要指标[5]。2008年下半年,《山东农业科学》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全年仅出版9期,虽页码有所增加,但年载文量仍明显少于其余4年; 2009~2011年,年载文量逐年减少,2012年又明显上升,明显多于前3年(见图2)。在全年期数相同、页码相同的情况下,年载文量的多少受作者来稿篇幅的影响较大,篇幅长的来稿较多,则载文量相对较少。
基金论文比是指来源期刊中,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5]。基金资助课题立足科学发展的前沿,瞄准科学发展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难题,具有理论创新性和深度推进的特点,这类论文的学术水平多比较高[6]。由图3可见,《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的基金论文比最低,仅0.504;2011年的最高,达0.711;其余3年变化较小,围绕0.650上下浮动,相对偏低。
2.3总被引频次、引用刊数的年际变化动态
总被引频次是指某种期刊自创刊以来所刊登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可以显示所评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5]。由图4可以看出,《山东农业科学》的总被引频次逐年大幅上升,由2008年的938跃升至2012年的2231。
引用刊数是指引用被评价期刊的期刊数,反映被评期刊被使用的范围[5]。2008~2012年,《山东农业科学》的引用刊数逐年增加,由2008年的295上升至2012年的439(见图4)。
上述结果表明,近年来《山东农业科学》越来越受到作者的重视,被使用范围越来越广。
2.4学科影响指标和学科扩散指标的年际变化动态
学科影响指标是指期刊所在学科内,引用该刊的期刊数占全部期刊数量的比例;学科扩散指标是指在统计源期刊范围内,引用该刊的期刊数量与其所在学科全部期刊数量之比[5]。由图5可以看出,《山东农业科学》近5年的学科影响指标呈波动变化,2009和2012年较高,为0.52,其余年份均低于0.50;学科扩散指标则持续增长。表明,《山东农业科学》在本学科内的影响基本处于中等水平,而在学科间的影响范围正逐渐扩大。
2.5地区分布数、机构分布数的年际变化动态
地区分布数是指来源期刊发表的论文所涉及的地区数,按全国31个省市计数(不包括港、澳、台),是衡量期刊论文覆盖面和全国影响力大小的指标。机构分布数是指来源期刊论文的作者所涉及的机构数[5]。由图6可以看出,《山东农业科学》的地区分布数呈增加趋势,2008年仅为16,2011、2012年则达到23;机构分布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以2010年最高,达186,2011、2012年分别为162和159,2008和2009年较低。表明,《山东农业科学》在地区间及从事不同工作人员间的影响正逐渐扩大。
2.6其他被引和引用指标的年际变化动态
即年指标为某期刊当年在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当年总数之比,表征的是期刊的即时反应速率,主要描述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情况[5]。《山东农业科学》的即年指标除2008年明显较低外,2009~2012年的即年指标基本都在0.100左右波动(见表1),说明《山东农业科学》能够较快地被作者利用。
H指数是指被评期刊在统计当年被引的论文中,至少有h篇论文的被引频次不低于h次。《山东农业科学》的H指数呈缓慢增长趋势,由6逐渐增加至8,表明其高频被引论文数正在增多(见表1)。
被引半衰期是指被评期刊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反映的是期刊的老化速度。由表1可见,《山东农业科学》2008~2012年的被引半衰期变化范围为3.78~4.70,说明《山东农业科学》被引的文献较新一半多是在3~5年内发表的,时效性比较高。
引用半衰期是指被评期刊引用的全部参考文献中,较新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反映的是作者利用文献的新颖度[5]。《山东农业科学》2008~2012年的引用半衰期集中在7~8之间,说明来稿中引用的参考文献较新部分均在最近七八年内发表。
平均引文数是指被评期刊每篇论文平均引用的参考文献数,可用来衡量该期刊的科学交流和吸收外部信息的能力[5]。《山东农业科学》2008~2012年的平均引文数在8.26~10.79之间(见表1),与同类其他期刊相比偏少。
3讨论与结论
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是两个最常用的国际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是由E·加菲尔德于1972年提出的[5],是期刊评估、核心期刊评定及SCI、EI等检索工具选刊的重要参数[7]。《山东农业科学》2008~2012年的影响因子逐年提升,2012年达到0.796,与其他省的同级别农业科学期刊相比,仅低于《河南农业科学》(0.947)和《山西农业科学》(0.845),位居第三。
总被引频次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期刊被引用的频次高,说明该刊的利用价值高,同时体现出该刊的学术水平也较高[7]。2008年以来,《山东农业科学》的总被引频次大幅增长,另外,引用刊数和地区分布数也逐年增多,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山东农业科学》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影响范围越来越广。
年载文量也是鉴定核心期刊的基本指标之一,能够显示专题文献的发文密集程度,载文量大,说明期刊的信息量大[8]。因2008年涉及到《山东农业科学》改为月刊,年载文量无法与其他年份进行比较,所以仅对2009~2012年的年载文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山东农业科学》的年载文量有一定的波动,2011年最少,为452,2012年最多,为487。说明2011年发表的大篇幅论文较多,而2012年相对较少。
基金论文比是衡量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基金论文是受国家政府部门或各级基金组织提供科研经费开展科学研究的项目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科研论文形式表达出来的论文,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其所代表领域的科研进展情况[9]。《山东农业科学》2008~2012年的基金论文比为0.504~0.711,相对偏低。
另外,《山东农业科学》2008~2012年的学科扩散指标、H指数、平均引文数也基本呈增长趋势,而学科影响指标、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引用半衰期则变幅较小。
综合分析表明,《山东农业科学》通过改月刊、适度增加页数、去除广告、选用学术水平较高的论文等措施使得自身的学术水平逐步提升,在科研人员中的影响力越来越高,影响范围越来越广。但同时也看出,《山东农业科学》的基金论文比仍不高,还需加大改进力度,通过与课题组经常联系并定期约稿,加快期刊的数字化建设等措施,更好地打造刊物的学术氛围,进一步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才能受到更多科研人员的青睐,吸引更多的优秀基金论文。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09年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09.
[2]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10年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09.
[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11年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09.
[4]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12年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12.
[5]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13年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09.
[6]陈新平,王志强,王珂,等. 《果树学报》2001-2006年主要文献评价指标分析[J]. 果树学报,2008,25(1):89-92.
[7]李晓萍,姜瑾秋,邢宝山,等.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在期刊评价中的作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4):270-272.
论文关键词:特色数据库,TPI系统,高校图书馆
资源重组与整合是信息服务个性化发展和数字资源多样性发展的产物,是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1]。特色数据库是指充分反映本单位(尤其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同行中具有文献和数据资源特色的信息总汇,是图书馆在充分利用自己的馆藏特色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具有本馆特色的可供共享的文献信息资源库,因此,特色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核心和发展方向。长江大学是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学校在石油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鲜明特色。本文初步探讨了TPI系统应用于我校石油学科特色数据库建设中的诸多优越性。
一、TPI系统简介
TPI系统即清华同方专业数据库制作管理系统,是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在积累了信息资源建设领域的大量宝贵经验的基础上,为大中小型信息服务机构开发的一个以内容管理为核心的数字图书馆解决方案。TPI是基于非结构化文档管理而开发的大型智能内容管理系统。该系统以FTS全文检索数据库为核心,集成了字典管理(FDT)、内容系统(CPS)、元数据标引(ME)、类工具(CF)、检查工具(CKT)、光盘出版工具(CDPT)六大模块[2]。
采用流行的B/S浏览器的检索方式和先进的3层C/S架构,能够同时管理文字、图片、多媒体等信息,并提供全文检索服务高校图书馆,支持网页的动态,是一个面向内容管理的数字图书开发平台。TPI系统针对数字图书建设提供了一条捷径,特别是其高性能的全文数据库系统,先进的信息系统,支持标准的检索协议,完全兼容普遍使用的CNMARC标准,支持Z39.50协议,动态实时信息处理,可利用COM实现二次开发以及高性能的全文检索引擎,是解决目前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专业化软件[3]。另外TPI系统具有电子图书制作功能,能够将纸质文献描述成为中国期刊网的CAJ格式,很适合自建特色、非文本信息的数据库。
二、TPI自建数据库步骤
1.确定资源对象、标准、分类法
根据不同数据库的各自特点采取相应的标准,目的是方便共享资源及知识产权的保护论文开题报告。论文作者在书写论文的时候一般是用word来编写的,但因word格式的论文易修改、粘贴、复制的特性不利于论文知识产权的保护,甚至会为那些蓄意抄袭他人作品的人打开方便之门,所以,此数据库一致采用PDF格式的论文,这种格式的论文既方便下载又能很好地保护了论文的知识产权。本库采用的分类法是《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2.设置检索字段,输入数据
TPI安装后,在工具栏上选择“新建数据库”,然后选择数据库模板,TPI提供多种数据库模板:CNKI风格、Google风格、EI风格、OCLC风格、图片风格等等二十多种供选择,数据库命名根据此数据库的用途和实际需要高校图书馆,我们共定义了14个检索字段,分别是:作者、学院、专业、关键词、中文题名、英文题名、分类号、指导教师、学位名称、中文摘要、英文摘要、毕业年度、目录和全文,这些字段今后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添加或删除。最后,设置数据库的选项和数字对象的命名方式,一个一个地把PDF格式的论文引入到数据库中。
3.标引、分类数据
“标引”即指把对象每一个检索字段的内容标示出来,告诉计算机每个检索字段的内容应该在对象的哪一部分,所以,用户检索该字段,实际上就是检索标引出来的字段。数据标引完后即可以进行分类数据。“分类”是指按照中图法的规则,把论文归纳到相对应的类目里。一般来讲,数据库都有“分类检索”这种检索方式,把论文分类正是为能够分类检索做铺垫。
4. 内容
制作数据库的最终目的是出来供读者检索。TPI系统里的内容平台CPS可满足我们的不同需要,把数据以各种风格到Internet上。只要在“数据库管理栏”里选择要的数据库,设置好概览字段和细览字段等项目,就开始Web[4]。
三、TPI各模块在特色数据库中的作用
1. 全文检索服务器
FTS应用优点:(1)检索信息快而全:采用基于分词的策略,可以同时对词和非词进行检索,提高查准率。对检索结果进行排序,极大提高了检索结果的准确性。(2)响应快:检索速度为1Sp100GB。(3)检索功能强大:提供单库检索﹑多认识个人跨库检索﹑视图检索﹑二次检索﹑高级检索等检索方式,提供and﹑or﹑not等逻辑操作,并且提供更新日期排序按相关度等排序方式,还提供了检索结果重排功能。
2. 内容系统
CPS完成图书馆数据库的分布式采编人库,实现网站信息的与管理,实现动态实时高校图书馆,即发即得,立即生效。CPS中提供了多种库结构模板以供选择,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定义。在CPS中还可以建立Web访问数据库的账号及操作员账号。前者允许限定账号的有效期限及指定访问的数据库,还可以通过IP地址限定访问者的范围。操作员的设置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职责明确的信息加工,支持多人协同采编,实现信息之前的编审控制。根据需要赋予操作员标引﹑分类﹑检查等权限。CPS还可以进行数据库的分类管理,建立导航分类。导航分类将会直接和分类结果一一对应,用户就可以在Web页面上直接按照导航树检索论文开题报告。
3. 元数据标引工具
MET是通过TCPPIP与FTS相配合,对分配的元数据进行标引,因此标引工具与检索服务不必运行在同一台计算机上,可以进行远程标引工作,也可以多台机器同时运行,提高效率。数据标引就是给项目中记录的部分或全部字段填上合适的值,以此来标识这条记录,使用户能通过对字段的检索来搜索到此记录。数据标引中对原文类型为KDH﹑NH﹑PDF﹑TXT﹑HTML和WORD文件的记录可以通过原文进行标引。对不能通过原文进行标引的记录,需要利用相应的文档编辑器配合进行间接标引。
4. 分类工具
CFT也是采用TCPPIP与FTS相联接,实现分布式的并行数据加工。数据分类,就是将数据库中的记录,通过一定方法与导航树中的相应节点联起来,以便用户通过分类导航检索到此记录。分类操作是以简单直观的鼠标拖曳方式完成的,只需将选定的文件直接拖曳到分类树相应的最终一级节点上即可。
5. 检查工具
CKT也是采用TCPPIP与FTS相联接,实现分布式的并行数据加工。检查操作是对标引﹑分类操作结果进行检查,将错误数据记录重新返回给标引或分类工序高校图书馆,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准确性。
6. 光盘出版工具
CDPT可以把数据以光盘的形式进行,用户拿到光盘后,只需要简单的安装后,就能进行分类导航﹑专项检索﹑组合检索﹑跨库检索﹑原文浏览等功能。
四、总结
特色数据库建设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和发展趋势,目前TPI系统在技术上己经成熟,并促进了知识创新和全民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但作为知识服务平台核心的知识元库的建设,TPI系统提出的宗旨是:一个平台,解决所有问题。截止到2002年已经有一些大学图书馆、科研院所和一些企事业单位(天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厦门市图书馆、北京军事科学院、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十研究所,等)采用了TPI系统来作为自己数字图书馆的平台。这里介绍了TPI系统应用在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中的很多优点,但在实际特色数据库建设过程中还要遇到其他具体的问题,比如:资金的投入、建设周期的要求、知识产权等等,这些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都有待我们解决。
参考文献
[1]崔宇红,刘涛.图书馆数字资源与OPAC系统的整合[J]. 图书馆杂志,2003(1):57-58.
[2]清华同方.清华专业数据库制作管理系统技术白皮书,2003
[3]张肖回,纪绿缘.清华同方数字图书馆TPI系统在厦门图书馆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9):
[4]杨小琴,袁润.基于TPI的教学参考信息系统研究[J]. 现代情报,2007(9):165-166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模式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各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师生员工对于知识的需求多元化,迫使各高校图书馆集中科研力量开发新型借阅系统、利用新兴网络技术建设一个既能满足当前应用又能满足长远发展需求的数字图书馆网络平台。但是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的过程中很多高校遇到了一些问题:电子书商基于对产品版权的保护,在电子资源中设置数字版权(DRM),限制了访问的IP地址范围,这与师生员工利用公共网络帐号(网络运营商提供的动态分配IP地址的上网帐号)访问校园内网(专用网络)的电子资源的权限冲突,导致师生员工无法检索需要的信息资料,直接造成许多图书馆电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使得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影响了数字图书馆的合理化建设。面对这种情况,VPN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可管理、可认证、安全的远程访问电子资源的解决方案。
二、VPN技术简介
1.VPN简述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可译为“虚拟专用网”。它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因为在电信服务的电话网络中早就提出了VPN的概念。VPN不是真的专用网络,但是却能实现专用网络的功能。因特网工程技术委员会(IETF)对的VPN的解释是:通过公共网络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私有的点对点连接,通过对网络数据的封包和加密传输,从而实现在公网上传输私密数据,并达到私有专用网络的安全级别。VPN网络的认证机制很好的保护了用户收发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避免收发的数据不相符;而且VPN技术本身对网络流量能进行预测和控制,实现网络带宽的优化管理,从而避免在互联网使用高峰期造成网络堵塞,提高了数据传输的质量;另外,单位、企业很在意的经济投入也是非常的合理、节约,只要一次性购买VPN设备(包括服务器、路由器等),而不再需要增购其它的存储设备,进行重复性建设,并且VPN网络更不用考虑线路带宽的利用率和费用的问题。一旦组建好VPN网络之后只须安排一个专业技术员对其进行日常的管理维护(主要是安全管理、设备正常运行监控、配置管理、访问控制列表管理等)即可。此外,现有公共网络提供多种接入方式,如:PSTN拨号、ADSL、CableModem、小区宽带等,VPN网络也可以根据各种接入方式的信息量、实时性及通信条件等情况,分别选择不同的速率与之链接;同时,VPN网络能够支持任何类型的数据流,支持多种类型的传输媒介,满足同步传输语音、图像的需求,方便增加新的节点,增加访问用户的数量,具有很高的可扩充性能。
2.VPN关键技术
那么,VPN是采用什么技术和协议来很好的发挥它的特点的?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国际标准组织制定的OSI网络模型,它把传统Internet网络分为7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网际协议层、数据信息传送层、对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最底层是物理层,而最高层是应用层,VPN技术利用这个OSI模型为基础,开发出目前主流的三类Internet VPN远程安全接入技术(基于网络协议第三层的安全链接技术IPSecVPN、基于多协议的标记交换技术MPLS VPN、基于网络协议第七层的安全链接技术SSL VPN)。这些VPN技术具有类似的功能,但也存在着不同特性和各自擅长的应用取向。无论采用什么技术标准的VPN网络运用下面四种核心手段保证通信安全。
1)隧道技术(Tunneling)
隧道技术是VPN网络的基本技术,并依靠多种隧道协议来完成,例如:PPTP(点对点
隧道协议)、PPP(点对点通信协议)、L2F(数据链路层转发协议)、L2TP(数据链路层隧道协议)等。目前比较流行的隧道协议是IPSec(网络协议安全标准)与SSL(安全认证应用层标准)协议的结合,使用此协议可以很容易地建立IP层(网络协议第三层)用户的要求,也可以实现需要C/S(客户机/服务器)架构或者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的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
2)加密&解密技术(Encryption&Decryption)
加密&解密技术是网络实时数据通信中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VPN可以直接利用此项技术。现行VPN使用的加密&解密技术主要有两种:对称加密(单钥加密)算法和不对称加密(公钥加密)算法。其中不对称加密算法生成的密钥用户管理方便,占用存储空间小,所以此算法是目前VPN网络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算法。
3)密钥管理&交换技术(KeyManagement)
密钥管理&交换技术是保护在公共网络上传输的私有数据流可以安全地传递密钥、识别密钥从而进行数据交换。为了使数据可以安全、准确、及时地传递,国际标准组织制定了ISAKMP、Oakley、IKE、Photuris和SKEME等密钥管理&交换协议,进而形成了现行的密钥管理&交换机制,主要有三种:KMI机制(基于传统网络)、PKI机制(基于开放网络)和SPK机制(基于大规模专用网络),最为广泛使用的是KMI机制。
4)使用者身份认证技术(Authentication)
使用者身份认证技术最常用的是用户名、口令或智能卡认证(特殊的U盘)等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移动用户使用智能卡方式,此卡内存贮有用户登录VPN网络所要求的各项相关数据信息;远程非移动用户采用用户名与口令方式来登录,例如ADSL连接方式则在拨号时实现,如果是专线用户则在路由器中实现,此用户名与口令一般不需要登录用户来干预,所以用户访问VPN网络就如同在局域网内一样方便。
如今,VPN技术突飞猛进,又出现许多新技术元素,所以VPN技术的发展前景很广阔。而解决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就目前看来采用VPN技术是一种很高效的解决办法。
三、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几种常见(VPN)模式
在各个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根据师生用户群的使用特点以及应用环境的不同,VPN大致可采用三种不同的解决方案:远程访问虚拟网(AccessVPN)、校园内部虚拟网(IntranetVPN)和校园扩展虚拟网(ExtranetVPN)。
1.远程访问虚拟网(AccessVPN):如果图书馆员或者师生用户需要移动或者远程访问图书馆或者图书馆开展远程教育,就可以考虑使用AccessVPN。AccessVPN通过使用与专用网络相同策略的共享基础设施(公共骨干网),提供图书馆内网和公共网络之间的安全连接。AccessVPN能使图书馆所有用户随时、随地以其所需的方式办理图书馆各种业务。
2.图书馆内部虚拟网(IntranetVPN):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方式的不断丰富,各大高校都呈现多校区办学模式,图书馆也不例外,许多高校图书馆组建分支机构,这样就可以考虑使用IntranetVPN。IntranetVPN通过公用网服务商提供的QoS机制(能自动识别数据包并转发到对应的地址去),使图书馆与各个校区分支机构的路由器之间建立VPN安全隧道,保证图书馆各个分支机构能实时、准确的与主机构之间交换数据。论文参考网。
3.图书馆扩展虚拟网(ExtranetVPN):其实这种应用模式只是图书馆内部虚拟网的扩展,这种模式为图书馆和电子资源供应商的网站平台之间提供了一种安全的连接通道,例如电子书商提供图书馆内网远程镜像访问企业主站的安全访问模式和各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就可以考虑使用ExtranetVPN。论文参考网。ExtranetVPN更多的是考虑协调和安全问题。
以上提供的几种图书馆VPN解决方案常常通过软、硬件以及辅助设备把他们结合起来使用,这样就大大丰富了VPN技术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的作用。
四、VPN在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中的应用
安徽农业大学是安徽省一所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也采用VPN技术来实现校外公网访问校内资源,实现学校的公共资源的充分利用。
现阶段,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还没有分馆,所以VPN技术主要应用于校外师生用户通过公共网络访问图书馆电子资源。学校采用一家很有实力的网络技术公司的M5600 SSL VPN路由器构建VPN网络,这种VPN路由器主要采用使用者用户名认证技术保证校外师生用户通过公共网络正确访问图书馆电子资源。论文参考网。根据目前的需求可以看出,现阶段的用户群还是比较集中和狭窄的,这也是为了保护学校资源和电子书商的版权。但是,为了能在不远的将来使图书馆资源利用率达到最优化,学校购买的VPN路由器是智能化和可升级的,这样就足以保证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VPN的应用前景是很广阔的,不仅仅是解决公共网络访问内网资源的问题;可以预见,数据共享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各高校图书馆都会建设专有VPN网络,从而使信息资源全球化、集成化、多元化。
[参考文献]
1.李红艳. VPN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网络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 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第16卷第21期,2006年.
2.唐淑娟,秦一方,井向阳. VPN技术与图书馆资源远程利用[J]. 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情报探索,第1期,2007年1月.
3.何坚石. 虚拟专用网技术及其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J]. 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农业图书情报学刊,第18卷第3期,2006年3月.
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规范很多的应届毕业生都不是很了解,本篇主要是针对农业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来做详细的介绍,关注学术参考网可查看更多的论文写作方法还要求,来和小编一起学习欣赏吧。
1.题目
以最少数量的词语来充分表达论文的内容,要求准确、简洁、清楚,一般不超过20字(黑体,小二,居中)。
2.摘要
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说明文章的基本内容。要求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黑体,五号;摘要二字加粗)
完整的摘要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目的】本文通过研究……,旨在……1~2句说明试验的目的及意义。
【方法】采用……处理,研究了……告诉读者采用的试验设计或研究方法。
【结果】(重点)简明扼要地向读者展示试验的主要研究成果,让读者通过简明的几句话了解试验的全部结果(若结果内容太多,可省略不重要的结果)。
【结论】一句话总结结果,得出试验的最优处理或生产建议。(例如,本试验条件下,LED8h光照条件最适于生菜幼苗的生长。(一般字数在300字左右)
在具体论文撰写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省略摘要的部分内容。
模板如下:
通过……试验/以……为试材,研究了……结果表明:……因而/总之……为最佳处理/对生产实践有重要意义。
具体实例如下:
3.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题目、摘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在论文中多次出现。一般3-5个(黑体,五号)。(例:不同光照条件对番茄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光照条件;LED;番茄;生长指标)
4.引言
【研究意义】:阐明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有什么意义
【前人研究进展】:概述本项工作的背景,列举重要的相关文献,说明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本文切入点】:指出前人研究有哪些不足,哪些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研究目的】:说明有别于他人的“主意”,本试验与前人相比有哪些创新之处
(正文汉字为宋体,五号;数字和字母为TimesNewRoman)。
引言的范例见下图:
5.材料与方法
该部分要说明试验地点、试验材料、试验设计、试验方法、测定指标、涉及指标的计算公式及数据统计分析等内容。具体可参考如下范例:
不同消毒时间对组培油菜种子发芽影响的研究
1.1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油菜品种为“苏州青”。试验于2016年7月20日在高效植物人工照明与植物光合作用研究示范基地内进行。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5个不同的消毒时间处理,分别为5min、10min、15min、20min、25min,光照环境均为LED光源,光照周期为16h暗-8h亮/d。每个处理设置5个组培瓶,每个组培瓶接种4粒种子,整个试验重复3次。
1.3试验方法
将油菜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方法如下:先将种子用浓度为75%的酒精浸泡30s,用无菌水冲洗3次,再分别用3%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5min、10min、15min、20min、25min,浸泡过程中不断摇晃以保障种子与消毒剂充分接触,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5次。消毒后的种子接种到含有MS培养基的组培瓶上在LED灯下进行培养,光照强度为2000lx,光照时间为8h/d,培养温度为25~30℃。
1.4测定指标
通过计数方法测定不同处理油菜种子发芽数,种子长菌数及污染瓶数。
发芽率、污染率Z、污染率P用以下公式计算: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接种数)x100
污染率Z(%)=(污染种子数/接种数)x100
污染率P(%)=(污染瓶数/接种瓶数)x100
1.5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采用DP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显著性由Duncan’s新复极差法检验。
6.结果与分析
明确自己所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指标,分几部分阐述)按逻辑顺序描述或者总结研究结果(要求图文并茂)。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如下结构撰写:
2.1……
2.1.1……
2.1.2……
2.2……
2.3……
2.4……
7.讨论
重点在于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推断,并说明自己的结果与前人的结果是否一致,是否提出了新的问题或者观点。(具体写作可列举前人的相关结果,并与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是否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如果不一致,解释原因。如果没有搜集到与结果相关的文献,可尽量分析一下出现试验结果的原因,可以在知网/百度等网站搜索相关知识,以便对结果进行解释说明。此外,建议还可以讨论一下论文结果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避免讨论含蓄,尽量做到直接、明确,以便审稿人和读者了解论文为什么值得引起重视。
8.结论
总结本研究中的主要认识或论点。要求结论中不应涉及前文不曾出现的新事实;不能简单的重复摘要、引言、结果或者讨论中的句子。
9.致谢
致谢是简述自己通过本论文写作的体会,并对指导教师及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感谢。可以感谢任何个人或者机构在技术上的帮助(仪器、设备或相关实验材料,协助工作,提供有益的启发、建议、指导、审阅,承担某些辅工作)
10.参考文献
所用参考文献主题必须与论文密切相关,必须是亲自阅读过和论文中引用过,而且正式发表的出版物,或者其他档案资料,包括专利等文献。要确保文献格式的正确无误,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期刊:[1]谭明豪,曹其新,邱强,等。基于机器视觉的嫁接苗移栽实时定位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6,47(2):59-63.
论文摘要:农村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有利于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生活,有利于解放农村的生产力,从而加快奔小康,继而实现社会的和谐。鉴于此,本文从分析当今农村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需求出发,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的发展方向。
一个社会的进步是包括各项制度在内的全面进步,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亦不例外。大力推进农村图书馆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十几年来农村图书馆事业确实得到了很大发展。然而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其中最明显的缺陷在于信息服务建设水平较低。现代信息化图书馆与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相比,已经突破了馆藏、馆舍、馆员等基本要素的限制,其以管理自动化、文献数字化、传递网络化和服务个性化为其基本特征。而当前绝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图书馆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在服务方式上,基本还采取面对面方式为读者借还图书、提供口头咨询为主;在提供信息上,基本是以馆藏的书目为主,这些措施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也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群众对知识的需求,农村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势在必行。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的经验和现阶段农村图书馆的现状,就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大力推进数据信息检索服务
数据信息检索系统是一种能够通过英特网接受用户的查询指令,并向用户提供符合其查询要求的信息资源网址的系统。其不仅要指向源信息本身,而且要将用户快捷引导到更专业、更深入的信息内涵,使用户能充分地理解和利用信息。对于农村图书馆而言,数据信息检索系统应该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专业性。农村图书馆的数据信息检索系统应着眼于服务农民群众,其提供的检索的主要内容应该主要面向各种农业信息;第二,简洁化。当前,在我国农民的信息化水平相对不高,如果设计较为复杂的数据信息检索系统,则农民群众学习、接受起来便会较为困难。实际上,数据信息检索服务推行的主要目的还是要农民能够认识图书馆,懂得怎样利用图书馆,如果过于复杂其效果适得其反;第三,个性化。个性化服务是农村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的重要发展趋势,是吸引用户参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关键所在。比如,对于发展种植产业的农民来说,其比较关注天气、雨水、病虫害等信息,对于发展养殖产业的农民来说,其比较关注饲料的价格、瘟疫等信息。不同的群众可以自行构建自己的个人馆藏,定制器其自己需要的信息服务项目,使得信息可以得到人性化的运用。
2 发展图书信息传递共享服务
我国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在每一个农村都提供一个完善的图书馆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但是农村现实情况是迫切需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图书信息传递共享服务的出现为解决这个两难问题提供了可能。具体操作上可以参照教育部已经建成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保障体系”进行规划和设计。第一,应该实现农村图书馆馆藏的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全部以计算机可读形式,即数字化形式存放,或是存放在光盘里,或是存放在磁盘中;对外服务时或采用联机(在线)调用形式,或采用制品型的外借方式。这是发展图书信息传递共享服务的基础;第二,按照目标一致原则、平等互利原则,建立计算机网络中心和网络数据库。可以以全国性和地区性文献信息中心为节点,联接各个乡镇、村级的图书馆;第三,建立农村图书馆利用共同体。我国各地的农村图书馆无论是在经费上还是在技术、设备和人员的投入都大不一样。有的图书馆资源共享中经常是供出方,而有的图书馆总是受益方。此外,该必须规范标准,并提高技术水平。发展图书传递共享服务离不开规范标准的制定。 转贴于
3 构建专业化的农业资讯平台
农村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服务农业生产。鉴于此,必须充分发挥馆藏资源的优势,使信息转化为生产力。构建专业化的农业资讯平台便是充分发挥馆藏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构建专业化的农业咨询平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开展“农民信箱”工程。农村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的优势,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农民群众,让农民掌握最新技术用在生产中,让知识产生效益,为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腾飞和农民致富做出贡献;第二,“实现农业资源信息可视化,运用网络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开发利用,将抽象的农业资源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像,建立网上农业地图,以便帮助农民直观地了解农业信息,更好地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第三,加强质量控制。虽然当前专业化的农业资讯平台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与标准,但是各个农村图书馆在建馆之初就应该注重加强质量控制,根据已有的标准,对平台的结构、类型、内容的表达等进行规范。对农业专题领域的文献信息资源应尽可能收集齐全,而且要有一定的深度和精度,必要时还应进行动态管理。
4 提高农民和馆员信息化水平
在信息化社会,提高农民和馆员信息化水平,培养他们的信息能力,是图书馆深化服务、开发馆藏文献资源的必由之路,也是图书馆的责任和义务。首先,农村图书馆馆员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农民群众,指导他们进行实际的操作。其次,农村图书馆馆员应该通过讲座、宣讲等形式,对农民群众的信息观念、信息意识进行培养,使他们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的信息价值观。同时,农村图书馆还要通过信息素质教育,对农民群众进行一些基本的信息理论知识的教育,帮助他们掌握一些最基本的信息资源检索方法,进而能够快、准、全地检索到自己所需的文献信息。
农村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有利于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生活,政府应加快农村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的力度,力争早日把数字图书馆引进农村,把农村图书馆建设成为真正的“农村数字图书馆”。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农村金融,农村信贷,三农问题
一、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限制因素
(一) 来自供给方面的因素
1.金融服务供给方
中国的农村金融服务的提供者既有官方组织又有非官方组织。非官方组织一般是指一些地下钱庄,主要从事个人借贷。官方组织包括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及提供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
表1 金融供给机构
2.金融服务供给因素对农村金融的限制性分析
①金融机构从农村地区撤出,农村金融网络覆盖不足
在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大量减少了在村镇一级的营业网点,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其县支行网点减少377家,撤并比例为15.4%。为了在获取更大收益同时降低风险,银行更愿意将从农村吸取的资金贷放到城市,在2005年这一数字达到了400多亿元。在保险方面,最大的财险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也大幅减少农业保险项目,直接或间接投放到农村的资金大幅降低。
表2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所撤并的县支行
撤并数(家)
撤并比例(%)
工商银行
541
27.8
中国银行
204
18.6
建设银行
464
24.1
农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