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日本饮食文化论文

日本饮食文化论文

时间:2023-03-24 15:47: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日本饮食文化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日本饮食文化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菜谱翻译 跨文化意识 文化差异

1.文化和翻译

根据社会语言学家Goodenough的观点,文化是“由人们为了使自己的活动方式被社会的其他成员所接受,所必须知晓和相信的一切组成。作为人们不得不学习的一种有别于生物遗传的东西.文化必须由学习的终端产品——知识——就这一术语最宽泛的意义来说一组成”。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载体,承担着传递文化的重任。语言和文化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缺了其中任何一个,另一个都会失去意义。翻译和文化密切相连,奈达曾说过,“翻译就是交际”。翻译是两种语言沟通的中介与桥梁,不但要跨越语言的障碍而且要逾越文化的鸿沟。翻译已不再仅仅被看作是语言符码的转换,而是一种文化符码的转换。

2.菜谱翻译的跨文化意识

中国是一个餐饮文化大国.而菜谱是餐厅的名片和广告,是沟通消费者和餐厅之间的桥梁,促成良好的双向沟通。翻译学家J.C.Catford曾经对菜谱下过这样的定义:“Menutranslation isthe process ofinter——lingualtransformation forse-manticequivalenceinthespecificareaofmenuandtermsinculi—naryculture.”从此定义中可以看出在菜谱翻译时要使用简洁的语言,用合理的方法最大程度地贴近中式菜谱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考虑到中西方在饮食文化上的差异,因此在忠实、通顺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灵活处理.这样外宾才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久远的饮食文化。

由于文化差异、宗教差异、道德观念及忌讳等问题,译者应具有跨文化意识.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的文化所铸就的交际双方以语言为媒介,通过信息源一编码一信息传递一解码一反馈等环节所构成的一个双向信息交换的动态连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在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编码.而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解码,译者作为跨文化意识的载体在信息传递中起着桥梁作用。

菜谱翻译中要注意那些根据联想意义命名的菜肴,避免引起文化冲突。如“龙凤配”这道名菜有些就直译为“dragonandphoenix”这显然不妥。在西方文化中“dragon”有邪恶之意,而“phoenix”只存在于中国的神话里,西方人对此毫无感性认识。实际上这道菜的主料是lobster和chicken,可以译成“lobsterandchicken”。再如“三鲜汤”中的“三”这个数字在日本和北非地区代表“积极”意义,而在乍得、贝宁等地,“三”则有巫术的含义,奇数被视为“消极”意义,可译为“soupwithifsh,shrimpandvegetable”。而“红烧狮子头”译为“braisedlionhead”,狮子在西方文化中是令人崇拜、敬畏的对象,品尝百兽之王的头那怕得有不少的勇气呢。

随着中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成功的菜谱翻译成为了传播中国饮食文化艺术的有效途径。由于中西方饮食观念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翻译中要避免跨文化交际产生的隔阂和误会。

3.中式菜谱的翻译

中式菜谱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其命名方式既有写实又有写意;既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又充满着民俗情趣和地方风情。外国客人可以通过菜谱领略到中国民俗文化的绚丽多姿,领略到中国饮食文化的浩瀚繁杂和博大精深。

菜谱的翻译不仅是语言上的沟通.更是文化上的沟通。一方面,要讲清楚菜的原料和烹调方式,另一方面,又要反映出中华饮食文化的情趣和意蕴.注意文化差异。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翻译。

(1)直译(写实)

根据菜谱的表面含义用英语意义基本对等的词或词组来译,其顺序和结构基本不增不减。顾客一目了然就会知道菜的原料、烹调方法及刀工等。

a.烹调+原料

烤鸭:RoastDuck

脆皮豆腐:Deep—FriedTofu

炒芥兰:SautredChineseBroccoli

b.烹调+原料+with/in+配料

红烧鱼:BraisedFishwithBrownSauce

蚝油扒时蔬:BraisedVegetableinOysterSauce

红烧毛芋头:BraisedTaroinBrownSauce

c.烹调+an工方法+原料+with/in+调料

虾仁炒蘑菇:FriedShelledShirmpwithMushroom

茄汁牛肉片:FrjedSlicedBeefwithTomatoSauce

米粉扣肉:SteamedSlicedPorkBellywithRiceFlour

(2)直译+注释

以地名命名的菜式反映出地方特色烹饪技巧和风味。此类菜名译法如下:

a.地名/人名+原料

麻婆豆腐:MaPoBeancard

广东香肠:GuangdongSausage

b.地名/人名+(in)style

广东龙虾:LobsterCantoneseStyle

中式泡菜:Chinese—stylePickles

c.烹饪方法+地名+原料/地名

南京板鸭:SteamedNanjingDuck

德州扒鸡:DezhouStewedChicken

以典故命名的,直接译出该菜的原料及烹调方式,最好在英译名之外提供一个简短的背景补充说明其内在含义。如:

佛跳墙:AssortedMeatandVegetablesCooked inEm—bers——F0tia0qiangluredbyitssmell,eventheBuddhajumpedthewall

(3)意译(写意)

中国饮食文化的菜谱追求“三美”即“形美,音美,意美”,有较深的内涵,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以实对虚,显其“庐山真面目”。

a.原料+with+作料

鱼香肉丝:ShreddedPorkwithGarlicSauce

白灵菇扣鸭掌:MushroomswithDuckFeet

陈皮兔肉:RabbitMeatwithTangeirneFlavor

b.作料+原料

咖喱牛肉:CurryBeef

芝麻豆腐:SesameTofu

五味豆腐:Five—F1avoredTofu

c.以实对虚

舍去菜名里的寓意、夸张等说法而使用明白的英语译出。

白玉虾球:CrystalWhiteShirmpBalls

发财好市:BlackMossCookedwithOysters

青龙过海:WaterCelerySoup

(4)转译

在中式菜谱里,以“龙”、“凤”、“鸳鸯”、“翡翠”等中华民族喜闻乐见的动植物和象征着荣华富贵的物品来命名的菜名,不少人崇尚所谓某些原料的转译。

凤凰玉米羹:Conr andEggPorridge

芙蓉海参:SeaCucumberswithEggWhite

出水芙蓉鸭:SlicedDuckwithEggWhiteandHam

(5)拼音+注释

中国独有特色食品的英译,本着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原则,先按中文用拼音译出,然后再加以解释性的英译。

包子:BaoziStufedBun

饺子:JiaoziDumpling

锅贴:GuotiePotStickers

第2篇

饮食文化是看似简单,实际上却非常复杂的一门学问,它不但关系着人的身体健康,而且与民族的哲世观、心理特质、审美情趣密不可分。因而中西饮食文化的互相沟通与理解,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关于中西餐的不同之处论述不少又仁智各异,尼克松和克林顿偶尔品上一顿中餐也纯属玩票,而西方人真正体味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之妙者,当属英国的李约瑟先生。

提起李约瑟,人们就会想到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这位英国科学史权威给世界留下了一个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兴起在西方而不是在中国?在网上检索,关于这个难题的资料多达一千多条。

中国的四大发明一直就是国人引以为自豪的风光事。然而,外国人的看法却不尽然。“虽然17世纪的耶稣会士所传播的中国古代传说时代的纪元表至今仍然在起作用,它使人们把过多的东西看做是东亚发明的。然而同时却又存在着另外一种截然相反的倾向,认为任何一种重要的发明或发现都绝不可能在欧洲以外的任何地方产生……与此相似,在过去几年当中,有一些谈到后来的物理学、工程学和制陶业的某些方面的历史的论文,也由于与传说的资料不一致,而被不公平地忽视了。在1950年出版的一部关于技术史的有趣的著作中,(西方的一位)作者则没有把一些明明是属于中国人的成就归功于中国人。例如,关于中国人最先认识到磁极性、发明火药以及最早制造铸铁等等,在这部著作中都只字不提。至于(一些)中国科学家本身,也往往忽视了他们自己祖先的贡献。”(《李约瑟文录》)这位为中国科技史受到不公正待遇而鸣不平的老外,不是别人,就是自称为“名誉道家”的李约瑟。他甚至认为,西方的许多科学发明,只是为中国人的发现做了注释,他以此来“使人们想起过去不幸被人忽视和不被承认的许多东西”。

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是一位中国科技史研究专家,胚胎生物化学创始人,也是杰出的人文主义者。他长期致力于在中国和西欧间架设桥梁来沟通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他出生在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家庭里,但他却研究中国的儒家与道家。他认为,同情德谟克里特和伊壁鸠鲁的人,一定不会抱怨儒家对一切鬼神怀有反感(作者注:反感二字过矣。孔子于鬼神只是“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子不语怪力乱神。”),同时也会承认儒家的神圣是与世间的道德体系结合在一起的。他也同情道教,虽然道家许多哲学观点和基督教义严重相悖(作者注:道教并不全等于道家),但是道家“以柔克刚”,强调阿芙洛狄忒(Aphrodite)胜过阿瑞斯(Ares),相信顺其自然和自然神秘主义,这一切对李约瑟来说都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特别是后来他埋首于研究中国的创造发明时,才认识到道家思想和技艺在自然知识和技术控制发展方面,在许多世纪中曾经起着主导作用。他发现了“为什么中国在科学理论方面比较落后,但却能产生出有机的自然观,而且这种自然观虽然在不同学派那里有不同形式的解释,但它却和近代科学经过机械唯物论统治三个世纪之后被迫采用的自然观又非常相似”的有趣现象。所以当有人问李约瑟,他把自己主要看做是一名科学家还是一名历史学家时,他认为自己最合适的称号应该是“名誉道家”。

为什么李约瑟对道家如此感兴趣呢?原来中国古代的许多科技发明与发现并不是什么科学家所为,而是发端于道家或方士的。

“方士”也叫“方术之士”。这类人以擅长“方术”为特点,同好几类人既有交叉又有区别。如作为“士”,他们同诸子百家有类似处,也是源在民间,因而有别于年代更早或同时在官为职的卜祝巫医。但同时从“方”的角度,他们又与官方的星历、医术专家传承同类知识,而不同于先秦诸子和两汉儒林。“方士”和“道士”的关系也很密切。作为词汇,“方士”是“有方术之士”,“道士”是“有道之士”即“有道术之士”,这在早期文献中,意思是差不多的,只是在出现了道教之后,“道士”才有了宗教性的含义。

在战国时期,方士的“方术”包括天文、历算和占星、气候以及医学、服食、等。只是中国的方士比医药学家有着过分的奢望,他们总是诡言长生不死、羽化成仙以取悦于当时的统治者们。秦始皇时代的徐福就是一个大方士,据说他后来流落到了日本。汉代初年,兴起了炼丹术。方士或道士们主要是以某些矿物为原料,按照设想的配方,放入密闭的器皿中加热升炼,希图用人工的方法制取到可令人长生不死的神丹妙药。《西游记》中孙大圣所推倒的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即是当年炼丹热的缩影。自然,这种炼丹活动在目的上必然以失败而告终,但是方士们却在炼丹中认真地观察了化学反应,做了大量的化学试验,制取到了一系列自然界所不存在的化合物,也人工合成了很多非常纯净的化学试剂。这种活动也唤起了方士们对化学变化的规律进行思考探讨,形成了原始的化学思想。

炼丹活动也许是起源于一种原始迷信的闹剧,它的消亡是必然的,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的炼丹术却对古代化学和制药学做出过重大贡献。炼丹术化学是古代化学的极重要的组成部分,或者说是化学的原始形式。此外,炼丹术中那些有价值的科学成果,那些有着医疗效果的制品为后世的医药学家所继承和发扬光大,并且启发了医药学家对化学的研究,致力于新药物的合成。实事求是地说,我国古代很多大炼丹家、方士、道士其实就是早期的医药学家,并兼通医术。如东晋的葛洪,南朝的陶洪景,唐代的孙思邈、孟诜,五代的大明(道号日华子)等都是很有声望的医药学家,又是大名鼎鼎的炼丹家。

李约瑟这位“名誉道家”关心和研究中国科技史乃至饮食文化,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正是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促进了饮食文化的发展。

李约瑟在晚年对中国的饮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甚至派助手来中国收集烹饪史料。他也许想弄明白,西方近代的一些发现与发明,为什么很早就出现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了。

中国人很早就吃“粒食”。为了吃“粒食”,我们的先人发明了陶鼎,后来又给陶鼎加上箅子、盖子成了蒸饭的甑。而就是这种在中国祖祖辈辈相袭,不论大人小孩都会的用汽蒸饭的方法,直到近代,洋人们才将之用于生活。瓦特是英国发明家,是他将原始的蒸汽机做了改革和发明制成了工业用发动机,出现了蒸汽火车,当时已经是18世纪了。烹饪蒸法只是近百年才在法国出现,而我国在古籍《礼记・曲礼》中就已出现了“饭黍毋以箸”。饭在烹饪意义上的专指意还是把谷物放在炊具上蒸熟,如大米饭、小米饭、秫米饭等粒食食物。

跟蒸法一样,中国烹饪的炒法,靠的是急火,需要用煤来做燃料。而早在宋代,汴梁就将煤用作炊用燃料。马可・波罗管它叫做“能烧的石头”。“急火”烧煤要用风箱,那就是现代鼓风机的前身。“急火”高温烧出了可口的佳肴,可是很少有人想到这种高温热学的创造者竟是炼丹的道士或方士。

“高温”还造就了中国的瓷器。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中国与瓷器在英语中是同一个词。在陶瓷工艺中,陶土、瓷土的选取与精制,陶瓷的焙烧技艺,各种釉料的选配,釉制烧制的火候与气氛的掌握以及瑰丽色彩的成色机理(如钧瓷五彩缤纷的窑变釉,建瓷的兔毫盏、雨点盏等),都是得益于古代方士们对早期化学工艺的贡献。

除了以上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硬件”之外,还有很多“看不见”的“软件”,这就是被民族的哲世观、思维方式与审美情趣制约整合着的那种世代相传的看不见的文化。

中国烹饪的最高境界,公认为是调和。美食家袁枚曾说,芸豆必须配肉,刀豆则切忌有肉。烧芹菜忌用酱油,烧茄子得多用酱油。再加上厨师掌握火候之妙,其中由之而来的化学变化原理以及量化数据,却谁也说不清楚。而西餐则是既讲营养又讲烹饪材料的量化和可操作性。西方的营养学家长于分析,连一根作料香菜都要精确地分析出需用成分几许,而中国美食家就反诘:总共不就几毫克吗?至于小题大作吗?中西研讨会每次都争得不可开交,一派强调科学,一派强调艺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对此评论说:“前者(中餐)之所以异于后者(西餐)几希。前者是把肉、鱼、鸡、鸭等与蔬菜合烹,而后者则泾渭分明地分开而已。大多数西方人都认为中国菜好吃,那么你为什么就不能肉菜合烹呢?这连一举手一投足之劳都用不着,可他们就是不这样干。文化交流,盖亦难矣。”难在哪里?难就难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那些“说不清,道不明,不可言传,只能意会”的“软件”上。

中国饮食最重要的“软件”当属味道。味道是什么?有人说味道是舌头和鼻子的合成感觉,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实际情况却要复杂得多。仅说对嗅觉的解释,至今仍为生理学家们所头疼。2004年,两位美国科学家就因为发现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气味就更复杂了,传统的“五味”加上鲜味,谁也说不清会产生多少味道。笔者在《“五味”与“天人合一”文化》一文中曾经谈到过,用舌头去尝可以很容易尝出“酸、甜、苦、辣、咸”或“咸、甜、麻、辣、酸”或者“咸、甜、酸、苦、鲜”这五味来,但这仅是从化学味觉的角度上说的。照此还可以从食品质地的物理味觉角度分析出“脆、嫩、细、酥、软”这五味来。但是“丰、腴、爽、适、舒”的口感五味则一定要用化学的味觉、物理的味觉,再通过心理感受来一起整合“品尝”。在这里“品”与“尝”是一个复杂的审美过程,是不可以截然分开的。

五味中的“鲜”学问最大。许多人都喜欢吃川菜,川菜的特点一是辣,二是鲜。川菜鲜从何来?川菜专家熊四智先生说井盐最鲜,地道的川菜必须要用自流井盐。那里的古井深达两千米。著名的自贡市就得名于两座古老的盐井“自流井”与“贡井”。当年李约瑟在四川听到这个消息,不敢相信,后来他相信了,不但相信,而且断言四川的盐井技术就是现代石油钻探技术之滥觞。

第3篇

关键词:潮汕咸菜;课程资源;化学教学

文章号:1005C6629(2017)2C0093C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咸菜属发酵蔬菜,是目前我国蔬菜加工产品中产量最多的一种。就发酵蔬菜的制作而言,在我国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其主要原料一般为白菜、萝卜、黄瓜、甜椒等常见的新鲜蔬菜,添加食盐、水和调味料,利用蔬菜自身附着的或人工添加的乳酸菌,在厌氧环境下经发酵而成[1]。

在我国许多地方的语境里,咸菜是个统称,泛指各色各样腌制起来的咸菜,如咸萝卜、腌酱菜、榨菜等等。但在潮汕地区,咸菜独指腌大芥菜,而其他种类的咸菜直称其名,如菜脯(萝卜干)、咸蒜头、甜酸荞头等等。单个品种能霸占一个品类的统称,可见在潮汕地区,腌大芥菜(即咸菜)有着唯我独尊的地位。

潮汕人对大芥菜的偏好源自其特别的地理环境。潮汕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长冬短,日照充足,大气燥热。因此,潮汕人饮食讲究鲜淡,尤其在夏天专饮各种草药M凉水以除瘴气,蔬菜也多吃清苦之物。其中潮汕特产的包心芥菜[又名大芥菜;学名:Brassica juncea(L.) Czerniak.]营养丰富,并具有抗癌、清热、利尿、养胃、解毒、降压、降脂等功能,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由于潮汕包心芥菜味苦且辣,鲜吃难以下咽。于是当地的潮汕乡民采用大芥菜为原材料,运用传统的发酵工艺,将其制作成为一种具有潮汕独特风味的调味佳品“咸菜”。在潮汕地区素有“饭中鱼肉不如一口咸菜”的说法,可见咸菜在潮汕人心目中是何等重要。

潮汕咸菜素以金黄晶莹、酸甜酥脆、香醇爽口、风味独特而令人馋涎欲滴,成为潮汕饮食文化中的一宝,饮誉海内外市场,广受海内外潮汕人的青睐[2~4]。本文从潮汕饮食文化之一“咸菜”入手,运用化学的知识与原理,来剖析潮汕咸菜中蕴涵的化学奥秘,为建设校本化学课程资源积累素材,服务于化学教育。

1 咸菜的咸味

在制作咸菜时食盐是不可缺少的辅料,也是咸菜产生咸味的物质基础。食盐在咸菜加工中所起的主要功用为:(1)脱水作用。高浓度的食盐溶液具有很高的渗透压,能迫使菜体组织细胞内的水分及可溶性固形物反渗透出来,使菜体脱水、组织致密。同时,菜体外的食盐渗透进入菜体细胞内,直至菜体内外渗透平衡。在咸菜的传统加工工艺中,食盐的用量一般为6%~8%。(2)防腐作用。高浓度食盐水可有效地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食盐本身不是防腐剂,只是高浓度的食盐可造成蔬菜细胞脱水,导致原生质和细胞壁脱离,细胞的生理代谢活动受到抑制,直至细胞停止生长或死亡,达到防腐的目的。(3)增进咸菜的风味形成。由于食盐渗入菜内形成一个高盐环境,在这种高盐、缺氧的状态下菜内营养物经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乙醇和醋酸等,形成了咸菜的酸香味。

人类的咸味感是在进化中发展得最早的化学感官之一。人对盐和对水一样,均有普遍性的喜爱,这说明人还保留了在生理上调节盐和水需求的本能。咸味是中性盐显示的味,是食品中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的味。它是由盐类离解出的正、负离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如食盐中的阳离子Na+产生咸味,而阴离子Cl-抑制咸味,并能产生副味。

食品科学研究表明:无机盐类的咸味(或苦味)与组成盐的阴、阳离子的离子直径之和有关。在直径之和小于0.65nm时,盐呈现咸味;而超出此值时则呈现苦味。例如:NaCl的离子直径之和为0.556nm,显示出纯咸味;而MgCl2的离子直径之和为0.85nm,则苦味明显。

在食品调味料中食盐专用于产生咸味,其阈值为0.2%;在液态食品中的最适浓度为0.8%~ 1.2%。由于咸菜含盐量较高,长期食用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许多养生专家都提醒我们要培养饮食清淡、低盐的习惯。就咸菜加工而言,制作低盐化咸菜已成为食品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同时,食用盐也已向低钠化发展,作为食盐替代物的化合物主要有KCl,如用20%的KCl与80%的NaCl混配而成的盐就是目前市售的低钠盐[5]。

2 咸菜的酸味

在芥菜腌制高盐环境下,许多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均受到抑制。由于乳酸菌在盐度高达10%~18%的环境中仍能生长,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芥菜的营养成分经乳酸发酵能产生大量乳酸,并伴随产生少量的乙醇和醋酸,这些产物又是良好的抑菌剂,能抑制大多数腐败菌的繁殖,确保咸菜具有微酸、鲜甜、醇香可口的独特风味。

根据史料记载,人类利用乳酸发酵技术由来已久,且乳酸发酵食品早已被消费者所接受,在欧美、日本及东南亚等地区乳酸饮料相当盛行。乳酸发酵食品具有诸多方面的优势:(1)口感好。酸味源于乳酸;(2)营养价值高。乳酸发酵过程中可以产生多种维生素,如VB、VC、VD、烟酸和叶酸,以及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等;(3)具有抗菌和保健作用。乳酸及乳酸菌素对人的肠道有害菌有抑杀作用;(4)可提高钙、磷、铁的利用率,促进铁和VD的吸收;(5)具有特殊的风味和更长的保质期。在美国,乳酸已完全代替了柠檬酸和磷酸,并作为食品的酸味剂和抑菌剂。乳酸发酵产品酸甜可口,且具有乳酸发酵的特殊香气[6]。

3 咸菜的苦与辣味

新鲜的芥菜有轻微的辣味和较重的苦味,吃起来难以下咽。经腌制过后,则其苦味基本消失,转化成为一种具有酸甜酥脆、香醇爽口的且含胆固醇低和膳食纤维高的美食。主导这场神奇变化的是发酵过程中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

在鲜芥菜中辛辣味源自其含有的芥子油(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ITCs,主要组分为异硫代氰酸丙烯酯AITC),而苦味则是其含有的黑芥子苷(即黑芥子硫代葡萄苷)。芥菜在腌制加工过程中,芥菜中的黑芥子酶能催化黑芥子苷水解成为葡萄糖和不稳定的中间物硫代氰酸盐,此配基(硫代氰酸盐)易重排形成异硫代氰酸酯(ITCs)。因此,黑芥子苷发酵的最终产物为具有辛辣味和香气的异硫代氰酸酯(ITCs)、葡萄糖(Glu)及硫酸氢钾等[7]。黑芥子苷水解后,苦味逐渐消失,出现了香、辣味,品质有明显改进。

当咸菜存放时间较长时,水解的主要产物异硫代氰酸丙烯酯(AITC)还会进一步水解,生成二烯丙基二硫化合物(大蒜素,DADS)。二烯丙基二硫化合物是大蒜精油的主要成分,这就是咸菜放久了会由芥辣味变为蒜味的原因[8]。

异硫代氰酸丙烯酯(AITC)是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芥末油、辣根、芥菜中。研究表明其具有杀菌、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癌活性等作用,可以起到预防前列腺癌、胃肠道癌、肺癌的功效。另外,异硫代氰酸丙烯酯以其较强的杀菌能力,在农业上可替代溴甲烷作为土壤绿色环保消毒剂使用。因此,异硫氰酸烯丙酯在食品添加剂、食品抑菌防腐、医疗抗癌,以及土壤消毒等方面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9]。

4 咸菜的鲜与香味

芥菜在腌制过程中,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和蛋白质的水解作用,以及其他的生物化学变化,共同产生出一种特殊鲜味和香味来。

咸菜的鲜味主要是由蛋白质水解产生的谷氨酸,谷氨酸对腌制品有助鲜作用。在新鲜的芥菜中,均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蛋白质也是芥菜理化品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含量的高低是评价芥菜品种、品质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科学研究表明:在叶芥菜中富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被称为鲜味氨基酸的谷氨酸含量最高,占氨基酸总量的27.1%,这是构成芥菜鲜味的物质基础[10]。而且发酵芥菜的风味与氨基酸密切有关,其中酸性氨基酸的比例决定了成品菜的风味,比例越高,鲜味越好。

咸菜的香气成分主要是由微生物作用于蛋白|、糖类、脂肪及其他物质发生生化反应产生的异硫代氰酸酯、醇、醛、酮、酯类等一系列化合物[11]。其中异硫代氰酸酯为芥菜的独特风味物质之一,是芥菜挥发油香味的主体。余下含量较高的是发酵产生的醇类,醇类本身具有香味,而且还会与咸菜中的酸进行酯化反应,进一步产生多种酯类香味化合物,使咸菜香味更加丰富。

5 咸菜的脆性

在食品化学中粗纤维是影响泡菜脆度的重要评价指标,适宜的粗纤维含量可使咸菜保脆性较好,口感脆爽。如果咸菜含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少,则口感脆嫩,且不耐贮藏、易腐。新鲜的芥菜中纤维素的含量约为0.3%~2.8%,与白萝卜的含量相当,较适合制作咸菜。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但有促进肠蠕动、预防高血糖和高血脂,利于减肥,还可防治便秘等作用。

6 咸菜中的有害成分

蔬菜腌制过程中,由于硝酸还原酶及微生物的作用,可使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引起青紫缺氧症状,还可与人体中的仲胺反应,形成亚硝胺。亚硝胺是一种强致癌物,也是最重要的化学致癌物之一。由于亚硝酸盐作为亚硝胺的前体,人们心里普遍存在谈亚硝酸盐色变之患,对食用咸菜抱有戒心。

其实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尤其是在食物中,它每天都会随着粮食、蔬菜、鱼肉、蛋奶等进入人体。例如: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大约为4mg/kg,肉类约是3mg/kg,蛋类约为5mg/kg,咸菜里的平均含量也在7mg/kg以上。食入了亚硝酸盐并不等于一定会致病,根据国家标准GB2714-2003《酱腌菜卫生标准》要求,亚硝酸盐残留量(以亚硝酸钠计)不得超过20mg/kg [12]。因此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吃各种蔬菜不存在亚硝盐超标的不安全问题。

由于蔬菜发酵过程中,亚硝盐含量会升高,咸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往往会比鲜蔬菜的高。那吃咸菜是否安全?蔡真珍[13]等探讨了咸菜制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日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蔬菜在腌制后,其亚硝酸盐含量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一般家庭在腌制咸菜时,待腌制8天后亚硝酸盐就降到了较低的水平,即可食用。另外,在制作咸菜时可以添加一些富含VC、VE、VA的食材,以及大蒜、鲜辣椒等,这些物质富含具有还原性(或称抗氧化性)的有机化合物,可以有效地抑制亚硝胺的合成[14]。总之,掌握好咸菜腌制工艺,保证良好的卫生条件,咸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完全可以控制在安全的指标范围内,确保食用安全。

7 小结

本文从潮汕咸菜的风味特色出发,抓住其咸、酸、苦辣、鲜香、脆等几个主要特色,由表及里地挖掘这些性质的内在化学物质基础,并运用生物及化学原理解释物质间的相互转化规律和生理作用。文中展示了许多常见的化合物(如氯化钠、亚硝酸盐、谷氨酸、乳酸等),通过生物化学的角度去介绍其生物化学活性,给学生一个新的学习视角,扩宽了学生的科学视野。同时还介绍了许多他们不太熟悉的化合物(如黑芥子苷、异硫代氰酸丙烯酯、亚硝胺等),让学生了解咸菜的苦与辣的根源以及有益与有害物质(抑制与诱发癌症的化合物),教育他们学会运用科学知识来指导生活、珍爱生命。另外,运用乳酸发酵原理和黑芥菜苷水解原理,来揭示潮汕的先辈们运用发酵技术,不仅能保存食物,而且还能创造奇迹。在潮汕地区除发酵制作咸菜外,还有许多类似的例子,创造了一系列人类的文明。如由橘子皮制作九制陈皮、由佛手制作老香黄、由青梅制作话梅、由茶叶制作凤凰单丛等,大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功,将原本难吃、或不能吃的东西转化为美味佳肴。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充分激励学生求真务实、发奋图强的科学精神。遗憾的是由于此文篇幅所限,文中所涉及的诸多内容,如氨基酸以及香气组分等未能详尽介绍,这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图表来弥补,使内容更加饱满、充实。

参考文献:

[1]王一淇,李宗军.湖南芥菜腌制发酵过程中的菌相变化规律[J].食品科学,2014,35(11):200~203.

[2]周智武.试论近代广东地区的发酵食品[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7(5):9~12.

[3]潮洲酸咸菜[J].中国调味品,1987,(8):2~3 .

[4]郝志阔,郑晓洁.潮汕地区饮食文化论略[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9~11.

[5]汪东风.食品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298~303.

[6]田长恩,张毅,麦维军等.乳酸发酵萝卜脯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2,(4):17~19.

[7]梁锦锋.萝卜硫素抗肿瘤活性研究及其关键酶Myrosinase基因的克隆表达[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6~13.

[8]朱瑞鸿,薛群成,李忠臣.合成食用香精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661~704.

[9]志.食用辛辣风味物质异硫氰酸烯丙酯(AITC)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4~5.

[10]刘独臣,李跃建,房超等.四川叶用芥菜主要营养成分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4,27(2):763~767.

[11]徐俐,胡伯凯,吴康云.八种高盐腌制芥菜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对比分析[J].食品与机械,2013,29(5):10~14.

[12]黄裕平,史诗尊,王刚.汕头市龙湖区市售盐腌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10):1477~1478.

第4篇

关键词: 《金瓶梅》 文化批评 文化学研究

新时期以来,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展开和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西方的文艺理论被逐渐引入我国知识界,在文学研究中引起一场批评方法的革命。其中,从文化的角度来对文学文本进行研究的方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运用,并形成一股文化研究的热潮。在新时期的《金瓶梅》研究中,也出现了这样的一个“文化热”。

一、从文化学视角研究《金瓶梅》有其合理性

文化批评方法主张从作品文本的内部构成来反观中国文化、人类文化的特质,或将作品置于中国文化、人类文化的背景中来判定其文化价值、文化意义。简言之,文化批评方法是将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或文化标本来加以研究的。从文化学的视角来对《金瓶梅》进行研究,有其明显的合理性所在。

首先,《金瓶梅》的文学文本的一般性质,决定了它与文化之间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文学对人的关注方式来看,文学家总是充满热情地将人的丰富多彩的生命情态和富有特色的生活方式反映在作品中,全方位地传达当时社会的各种文化信息,使我们能够跨越时代障碍和思想限制去认识和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化。从文学的表达与存在的独特方式来看,文学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把人的全部活动和人类的所有经验完整地表达出来,因此文学形象是以生命整体的形式存在着,而社会的文化信息和人类的发展潜能便必然附丽于这种理想的生命形式中。从文学的价值层面来看,文学所呈现的现象世界是复杂的具体透视各种价值关系的窗口,它提供了价值活动的典型事例,以及人们进行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行为方式和心理动机,有助于揭示一种文化中现存的价值秩序。而“价值”则是文化的核心层面。

其次,《金瓶梅》作为明代长篇通俗小说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它具有文化研究的价值。第一,对《金瓶梅》作文化学的分析符合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实际。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从来不把文学当作纯艺术看待,而是高度重视文学与社会的整体联系,重视文学反映生活、概括人生的文化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文学的也是政治的、伦理的、哲学的、教育的,是人的生存状态的反映和表达。因此,对《金瓶梅》的文化学研究,并未脱离古代文学思想的实际和文学创作的实际。第二,小说这种叙事性文体本来就具有很强的文化描写,特别是风俗描写的功能。而明清长篇小说的题材取向从《金瓶梅》开始,从王朝盛衰、神神鬼鬼转向了社会现实、市井生活,这样就使其文化学的内涵更为丰富了。举个例子,在《金瓶梅》中,那些风俗描写有时是情节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纽带,有时是借它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还有时是展现风土人情,渲染时代气氛,为人物活动创造具有时代特色和民俗情趣的典型环境,造成一种具有立体感和真实感、与人物性格相契合的人文环境。

二、新时期对《金瓶梅》的文化学研究

第一类是对《金瓶梅》文化的整体性研究。代表专著有王齐洲《四大奇书与中国大众文化》,从大众文化的角度来对《金瓶梅》进行了诠释;田秉锷《金瓶梅与中国文化》,内容涉及对各种具体文化的研究;王宜廷《红颜祸水――〈水浒传〉〈金瓶梅〉女性形象的文化思考》,从性别角度对《金瓶梅》的文化进行审视;还有陈东有《金瓶梅――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断面》,何香久《金瓶梅与中国文化》,等等。论文有王祥云《从〈金瓶梅词话〉包蕴的文化理念审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认为《金瓶梅词话》所反映出来的天命观、人伦观、价值观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文化的差异是由不同民族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所致;罗德荣、胡如光《〈金瓶梅〉女性意识文化折光》,从文化层面探究妻妾争宠所反映的女性意识的社会实质及其悲剧性;张进德《理性的皈依与感性的超越――论〈金瓶梅〉的二元文化》,认为《金瓶梅》是世俗价值观念与宗法传统道德观念的特殊浑融。作者的理性指向表现为对宗法传统价值观念的皈依,而艺术描写的感性指向则表现为对作者理性思维定势的超越。此外,还有王平《〈金瓶梅〉:文化裂变孕育的畸形儿》,陈东有《〈金瓶梅〉文化意义刍论》,王启忠《简析〈金瓶梅〉“生殖崇拜”文化返祖现象》,王彪《无可指归的文化悲凉――论〈金瓶梅〉的思想矛盾及主题的终极指向》,等等。另有王启忠《金瓶梅价值论》,田秉锷《金瓶梅人性论》,霍现俊《金瓶梅新解》,宁宗一、罗德荣《金瓶梅对小说美学的贡献》,以及章培恒《论〈金瓶梅词话〉》,等等,虽都未径直标出“文化”二字,但都不同程度地涉及文化研究。

第二类是对《金瓶梅》文化的专题性研究。这一类研究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物态文化层的研究。例如对《金瓶梅》饮食文化的研究。这方面主要著作有邵万宽、章国超《金瓶梅饮食大观》,胡德荣、张仁庆《金瓶梅饮食谱》,赵建民、李志刚《金瓶梅酒食文化研究》,戴鸿森《从〈金瓶梅〉看明人的饮食风貌》,田秉锷《〈金瓶梅〉与酒文化》,美国郑培凯《〈金瓶梅词话〉与明人饮酒风尚》、郭孟良《〈金瓶梅〉与明代的饮茶风尚》,以及日本小川阳一《〈金瓶梅〉中的酒令》,等等。其次是行为文化层的研究。如对《金瓶梅》民俗文化和商业文化的研究。这方面主要著作有陈诏《从民俗描写看〈金瓶梅〉的时代背景》、《〈金瓶梅〉小考》,蔡国梁《灯市・圆社・卜筮・相面――〈金瓶梅〉反映的明代风习》、《磨镜・画裱・银作・漆雕・织造――〈金瓶梅〉反映的明代技艺》,刘秉果《〈金瓶梅〉中的体育文化》,梁今知《〈金瓶梅〉所见晚明市镇音乐活动》,邱绍雄《金瓶梅与经商管理艺术》,南矩容《金瓶梅与晚明社会经济》,蔡国梁《〈金瓶梅〉反映的明后期的城市经济生活》,跃进《金瓶梅中的商人形象透视》,王启忠《物欲横流 本末颠倒――〈金瓶梅〉对经济文化异质新态描写的价值》,等等。最后是心态文化层的研究。如对《金瓶梅》的宗教研究和性观念研究。宗教研究方面主要著作有余岢、解庆兰《金瓶梅与佛道》,朱越利《论〈金瓶梅〉中的佛道教描写》,石景琳、徐《金瓶梅的佛踪道影》,孔繁华《〈金瓶梅〉与宗教》,王启忠《简论〈金瓶梅〉宗教描写中的新形态》,此外,美国凯瑟琳・蔻尔莉茨所著《金瓶梅的修辞》中有专章讨论宗教,杨义《〈金瓶梅〉:世情书与怪才奇书的双重品格》“对正统哲学和世俗宗教的信仰危机”一节从形而下与形而上两相矛盾揭示了《金瓶梅》中佛教与道教的文化意义。文化研究方面,学者分别从儒家性观念、道家性观念、性科学等角度出发予以探讨,其中以国外学者研究成果为多。如日本奥野信太郎《好色文学谈义》,长泽规矩也《〈金瓶梅〉和明末生活》,等等。我国学者有王祥云《〈金瓶梅词话〉中描写的文化阐释》,谢真元《对男权中心的文化批判――略论〈金瓶梅〉〈肉蒲团〉性描写的象征意义》,等等,都比较集中地讨论了《金瓶梅》的文化及其意义。

三、当前《金瓶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文化批评的方法为《金瓶梅》的外缘研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审美角度和操作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文化研究的批评方法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对于当前的《金瓶梅》研究中的“文化热”,我们仍要保持一种谨慎和反思的态度。

首先,当前的《金瓶梅》的文化研究出现一种“泛文化论”的倾向。或是处处皆是文化,除了文化别无他物;或是将《金瓶梅》所反映出的一个时代的文化片面地等同于整个中国古代文化,从而忽视了明代文化的特殊性;或是仅仅满足于对各种文化现象的罗列,而并不进行更深层次的发掘和探讨,研究取消了深度,走向平面;或是进行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对同一个研究对象进行反复的却没有任何进展的研究,比如对《金瓶梅》中的“茶文化”“酒文化”一类的研究论文层出不穷,但基本没有超越戴鸿森、田秉锷等人的研究成果,这是对研究精力的一种浪费。

其次,《金瓶梅》的文化研究存在一种观念先行的现象,而缺乏田野调查的实践精神。研究者往往先行接受或主观设定一种文化观念,以此为研究模式,再从文本中寻找相应的论据,以此来阐释《金瓶梅》时代的某种文化现象。而对于这种文化观念是否与历史相符,是否切合独特的文学现象,则并不进行详细的考证和坐实。

再次,《金瓶梅》的文化研究逐渐呈现一种无序化的状态。一是过于强调文化研究的多元性特点,而丧失了研究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批评标准,这种自言自语式的文化研究不利于研究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激发,也容易造成《金瓶梅》文化研究的无序状态;二是《金瓶梅》的文化研究者不能有效地将西方的文化批评方法“极度语境化”,很多只是生硬地套用西方理论的名词、概念,而并未将外来理论与本土研究对象――《金瓶梅》文本本身的具体情境进行合理的整合,从而导致《金瓶梅》文化研究的“失语症”;三是在对《金瓶梅》的研究中对文化批评方法盲目倚重,使对文学的研究沦为文化研究的附庸,丢弃了对于文学更基本的东西――审美的维度,忽视了对文学的诗性的把握。

最后,《金瓶梅》的文化研究在某种程度上陷入到机械唯物反映论之中。作为文学的《金瓶梅》不是“镜子”,不是被动地反应或反射,而是投射,是能动地干预和表现。新时期的《金瓶梅》文化研究仅仅把这一文本当成是一部明代中期的市井生活的静态的“风俗画”,其研究只局限于对《金瓶梅》所反映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层面的探讨,而忽视了作为文学的《金瓶梅》对于其历史语境的反作用:一是对作者兰陵笑笑生个体,以及他所代表的那个群体阶层的欲望的满足,矛盾和焦虑的缓解;二是塑造一种文化(当然单这一部作品的影响是不够的,需要与当时同一类的文学作品联合起来),使那一个阶层的人们能更充分地适应那个时代的历史语境。

参考文献:

[1]王齐洲.四大奇书与中国大众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1,第1版.

[2]皋于厚.明清小说的文化审视.学苑出版社,2004.

12,第1版.

[3]张利群.多维文化视阈中的批评转型,2002.4,第1版.

[4]盛源,北婴选编.名家解读《金瓶梅》.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1,第1版.

第5篇

论文摘要:个异性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文化本来就是在本身组织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经营特点,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企业有了自己的特色,而且被顾客所公认,才能在企业之林中独树一帜,才有竞争的优势。文章就如何突出企业文化的个性进行了探讨。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兴的科学管理理论,是一种以价值观为核心、激发职工的责任心、积极性、创造性,培养企业团队精神,提高企业整体效率的管理新形式。它主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思考分析企业这一经济组织的运行,给企业注入文化活力,从组织文化的高度,力图把企业管理从技术上升为艺术,从经济层面上升到文化层面,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企业文化已引起国内众多企业家的高度重视,有的企业出资与文化团体合作,有的聘请专家学者为企业进行战略策划,以求树立良好的形象,这些都为企业文化在中国的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从现实情况看,我国企业引进企业文化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企业缺乏对国情的了解和自身潜能的认识,生搬硬套国外的模式,使企业文化变成了一种好看不好用的花架子;二是一些企业虽然提出了自己的企业精神和价值观,但不是不完全就是缺乏必要的落实手段,到头来企业文化只是成为一种口号和空话。如何建立起适合国情和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和突出企业文化的民族性

从世界其他国家的企业文化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文化往往带有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色彩,民族文化的性质决定和影响着企业文化的特征。如日本的大和民族文化,它所派生的日本文化,着眼点放在运用职工的“集体智慧”,力求“协调,”“合作”,并格外强调职工对企业、企业对社会、领导对下属的责任感,因而就有了“和亲一致、顺应同化、感谢报恩、产业报国、奋力向上、献身组织”的特色。而在英、美这些带有浓厚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国家,则强调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和能力,强调个人创新,所以“发展个性、鼓励竞争、争创第一、走向国际”构成了他们企业文化的特点。产生上述两种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无疑是民族文化差异的影响,是东西方企业面临的不同社会环境和职工思想意识的深刻作用所致。所以,中国的企业要发展企业文化,同样也要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特色。鉴于日本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渊源,我们的一些企业就试图套用日本企业文化的模式,以传统的价值观为核心,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某些与现代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相矛盾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进行更新和改造,藉此创建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以达到企业经营成功和民族经济腾飞的目的,事实上却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创造出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呢?首先,还是不能离开中国几千年来遗留下来传统民族文化这个根本,因为只有民族的东西才是最有特色的;其次,对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要加以批判性利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掘其与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相抵触的内容,同时还要体现出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的鲜明个性;最后,对日美等国在企业文化的成熟经验也要坚定地吸取,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文化才是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因此,我们企业建立企业文化应着重突出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企业对国家对民族的义务,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企业经营者与生产者同呼吸共命运等内容。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的积累,应有突出的个性

就企业而言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企业形象,同时它又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并为全体人员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审美理念的综合反映。因此,企业文化应与本企业的产品一样,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企业精神在内容归纳、升华和凝炼中,由于每个企业的情况各不相同,因而表现出来的企业精神也都应各有千秋。然而,时下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开创企业精神时,仅仅模拟其他企业文化的语言文字,提出几句口号或标语,都是团结、进取、拼搏、求实、开拓、创新等不同组合。众多的企业都用同一面目去描绘企业的精神,而不讲究企业的具体特点,造成雷同,使企业文化失去企业个性。与我们相比,日本的多数企业在引进企业文化时,就非常注重突出每个企业的特殊性,如索尼精神就提出:索尼是开拓者,索尼的窗口永远朝未知的世界而开,充满活泼的气息,做别人不做的事。日立公司的社训要求为:诚——将优良产品贡献给社会;开拓精神——积极进取,独立自主;和——尊重个人意见,广与谈话,但以和为本。这些企业精神、价值观都是每个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出来的,不仅个性鲜明,且言之有物,比起我国许多企业一概笼统地提出“求实”“拚搏”等口号,内容显然要丰富得多。当然,企业的目标精神制定后,更重要的还是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落实,如果只是口号,不采取行动去实现,那么用企业文化管理企业只能成为美好的愿望。

三、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行为准则,要能为企业职工接受

一个企业的企业精神、价值观等要能被企业的员工认同,这样才能为员工自觉地接受,变成员工的信仰和追求。像“肯德基”店所供应的鸡,24小时内没有销售掉的鸡,全部销毁,看似企业蒙受损失,但因为它的信誉与质量,而吸引了更多的顾客光临,这就是一种深入浅出的饮食文化。同时企业的这种道德行为规范必然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职工的忠于职守,高质量的服务等,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而自觉地接受。企业文化能否成为员工的自觉追求,主要决定于下列因素:一是看企业文化制定的是否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相联系。有些企业领导在创建企业文化时往往好高骛远,不能充分体现员工的意愿,这样的企业文化即使制定出来,也很难获得员工的赞同与认同,员工不是发自内心去接受执行,就难以产生企业内在的凝聚力;二是看企业领导干部能否在接受企业文化中率先垂范。实施企业文化往往需要打破以往陈旧的观念,改变人们往日的工作方式和态度,面对这种破旧立新的情况,尤其需要有人起带头作用,而领导干部又是职工关注的焦点,就更需要在企业文化中以身作则。如果企业文化不能为职工自觉接受,这样的企业文化就等于一纸空文。

四、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文化

纵观中华五千年文化和中国的世界地位,不难看到,经济和文化是个对立体,没有经济的强大和繁荣,就没有文化的强盛和繁荣,文化是经济的产物又驱动着经济发展,很难想象,没有文化驱动的经济秩序将是怎样的。经济竞争的最高层次是文化竞争,这种文化既是凝结在产品上的人类智慧的精华,又是渗透到企业运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理念、意志、行为和群体风格。在现阶段,经济的发展使得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但我们也要看到,在决定影响企业发展的诸多构成因素中,企业的产权制度、管理体制、产品和技术创新、开发机制则是基础性和“硬”性的,而企业文化的建设则是弥补性和“软”性的,企业只有形成了合理的产权制度,拥有了完整的管理体制,建立建全了产品技术创新开发机制,进而发展到从各方面去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竞争能力的阶段,企业文化的建设才会真正提高到实践的前沿上来,否则企业文化的建设将难以实质性地融入到企业竞争和发展机制的改革及其强化活动中去,最终只能成为流行一时的时髦词语。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大都存在产权结构失衡,管理制度松懈,产品和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因此缺乏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强化企业竞争和发展机制的强烈冲动;而一些非国有制企业虽然在产权结构、管理制度、产品技术、创新机制方面有相对优势,但大都满足于“泰罗制”的管理现状,缺乏对利用“行为科学”、“人际关系”管理模式来改善企业竞争和发展机制的内外压力,也使企业文化建设进展缓慢。所以靠企业文化建设不可能解决企业竞争和发展机制的主要问题,而非得由企业的产权制度、管理体制、产品技术创新开发机制加以解决之后才能顺利发挥其预期作用。因此,我们在选择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行方式上,一定要注意处理好与企业产权制度、管理体制、产品和技术创新机制等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进程的同步和协调关系,并要以后者为基础,摸索总结有利于自己企业竞争和发展的模式,结合企业实际,创出一套适于自己企业的企业文化体系。

参考文献:

1.赵云喜.企业设计家[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第6篇

关键词:美国小学生 对外汉语教学 建构中国文化形象

随着“孔子学院”频频落户世界五大洲的著名学府,对外汉语教学正日益成为“汉语国际化”、传播中国文化、建构中国文化形象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如何借助于全球兴起的“汉语热”的大背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立足于不同的学生对中国文化形象的认知特点和认知结果来帮助“受众者”逐步建构中国文化形象是对外汉语教学值得探讨的领域。

一、中国文化形象建构现状

国家形象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1] 国家形象的呈现方式是多层次的,具体表现为文化形象、政治形象、经济形象、外交形象等。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由于迅速崛起的中国经济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瞩目,因此中国国家形象主体上凭借“经济牌”[2]之支撑而建构起影响力日增的经济大国形象,但囿于中西文化的异质性、中国文化传播策略准确定位的难度等因素,中国文化形象的国际建构还未尽如人意。

众所周知,建构中国文化形象既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亟需同步进行的战略平衡行为,也事关中国在全球多元文化中明确自身的文化身份和文化地位。目前中国文化形象的建构依然是以国家相关部委极其下属党委为主体:比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外交部新闻司极其驻外代表机构和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单位。虽然这些机构阐释和构建的中国文化形象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但是由于其官方色彩过重,受众范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界就建构中国文化形象的相关讨论也日渐增多:比如,从传媒学角度讨论中国文化形象的构建方式:(孙春英 2010)[3]、(赵晓红 2010)【4】或比较文学中中国形象的建构:(代迅 2004)【5】、(吴秀明 方爱武 2010)[6];也有学者立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但大部分研究都着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方法与理论的探讨:(李枫 2010)[7](阮静 2010)[8]。关于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建构中国文化形象的相关讨论还不多见。

笔者将以美国小学生作为个案分析对象,以笔者进行的“美国小学生眼中的中国文化形象”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自身在美国小学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探析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形象建构的渐进式策略。

二、调查:美国小学生眼中的中国文化形象

美国人如何看待中国,特别是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可以回溯到早期美国来华的商人、外交官和传教士的诸多记述中,而其中尤以传教士的影响为最大,如:卫三畏(Samuel Williams)、明恩溥(Arthur Henderson Smith)等。他们关于中国的相关记述乃至后来的学者的中国研究,如:费正清(John K. Fairbank)等多为对晚清时期的中国和近代中国的认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全球化的推进、影视业的发展,现代美国人民获取了解中国的信息与资源更为便利和迅捷。但不同的群体有鉴于年龄特点、知识积累、阅历深浅、文化价值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的中国文化形象也迥然有别。笔者曾于2009年至2010年在美国密西根州 Thorne 小学从事为期一年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有感于美国小学生这个群体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笔者自行设计了“美国小学生眼中的中国文化形象”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为笔者任教小学一至五年级近500名美国小学生。鉴于小学生年龄偏小、认知水平有限、知识结构不全面和生活阅历浅显等特点,笔者在设计调查问卷内容时,主要选用与小学生日常生活贴近的五个“物质文化”的话题,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回答方式,即1-2年级学生口头回答问卷而3-5年级学生笔头回答问卷。

针对问题一,即“你所知道的中国人有哪些?请列举三个或以上的例子”,98%的学生列举了李小龙和成龙;90%列举了李连杰;80%列举了凯兰、花木兰。针对问题二有一定的认知渠道,即“你所知道的中国食物是什么?请列出三个或以上的例子”,99%的学生认为是fortunate cookie(签语饼);95%认为是甜酸鸡;90%认为是春卷。针对问题三,即“你生活中所看到或接触到的中国元素有哪些?列举数量不限”,学生的举例包括龙、灯笼、 红色、中国字、熊猫、扇子、Made in China、长城等。对于问题四,即“你所知道的中国城市有哪些?列举数量不限”,90% 的学生知道北京,而70% 的学生列举了东京(参与调查的学生普遍分不清楚中国和日本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对于问题五,即“你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了解中国?列举数量不限”,98%的学生通过电视或电影,也有部分学生通过当地的中餐馆(80%)以及中文课(75%)了解和认知中国文化。

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发现:第一,美国小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美国小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影视节目了解中国文化而且还在日常生活中亲身体会到不同层面的中国文化。在全球化的诸多表现方式中,文化全球化是重要的方式之一。随着美国文化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着影响,中国文化的不同层面也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中国美食;各种有着Made in China标签的美国人生活常用品、中国功夫片等。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有75%参与调查的学生认为中文课也是可以让他们了解到中国文化的渠道之一。由此可见,对外汉语教学也在成为学生们了解中国文化的主要渠道之一。第二,美国小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结果存在多传统少现代认识的现象。问题一和问题三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功夫、龙、灯笼等这些传统中国文化的符号依然是构成美国小学生眼中中国文化形象的主题。除了在问卷中反映出美国小学生多传统中国文化认识少现代中国文化认识的现象以外,笔者在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同样的现象,就此问题笔者在本文第三部分另有讨论。第三,美国小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存在文化形象的异质化。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美国小学生所了解到的中国文化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而是中国文化在美国“本土化”的产物。以问题二为例,小学生们认同感最高的中国食物是签语饼。这种小食品在美国的中餐馆十分普遍,即是一种放了一张写有祝福的字条的类似饺子状的饼干。而在中国的餐馆是没有类似这种食物的。另外甜酸鸡在美国的中餐馆也是很普遍的,同时是一种被美国消费者高度认可和普遍接受的中国食物。像签语饼、甜酸鸡这种在中国本土没有或是属于地方性的食物,在美国却能迎合大部分美国民众的口味并被视为中国食物的代表,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食物在美国的本土化(localization)而导致了文化现象的异质化。正如美国的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一样,麦当劳公司向顾客们提供的核心食品始终是汉堡包、炸薯条、冰激凌和软饮料等,但是它会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饮食文化和习惯做调整,比如推出了麦乐鸡、麦乐鱼、麦辣鸡腿汉堡等。当美国人到中国麦当劳既能吃到地道的美式快餐,也为麦当劳食物的本土化而唏嘘不止时,我们也不会为在美国的中国餐馆出现的甜酸鸡和从未在中国见过的签语饼而感到奇怪了。#p#分页标题#e#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建构中国文化形象策略

基于对上述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就未来对外汉语教学中渐进式地建构中国文化形象的策略提出个人的三点建议:首先在考虑受众的文化背景特点前提下,使用归化策略导入文化话题,在学生接受中国文化之后根据受众所处的语言学习阶段、认知水平等因素阶段性地展示中国文化,最后根据受众所需,采用适宜受众的方式来建构符合受众的中国文化形象框架。

(一)导入:“归化”策略为主,“异化”策略为辅让学生接受中国文化

“人是在文化氛围中长大的,受到其中的基本价值观,风俗习惯和信仰的熏陶。”[9](p 3)当一种异质文化直接呈现在受众面前时,后者往往难以一时接受或甚至还会产生排斥感;而如果异质文化以符合受众文化背景特点的方式展现出来,受众反而会比较自然的去接受它。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片“花木兰”(MuLan)。该片将一则中国味十足的中国民间故事用美国人熟悉的叙事风格来展现,同时又保留了中国元素(如片中展现的原汁原味的中国古时建筑和民风民俗等)。这部动画片是迪斯尼公司将中国文化“本土化”的一次成功尝试。正如该片的副导演托尼.班克罗弗特(Tony Bancroft)所说:“这是(指花木兰,笔者注)中国人民喜爱的故事,我们尽可能尊重原著。但我们清楚,我们不会把它拍成一部中国片子,因为我们不是中国人,我们有不同的感性和不同的叙事风格”[10](p 20)。

“花木兰”(MuLan)的成功对对外汉语教学中采用何种策略来首先让受众接受异质文化具有一定的启示。我们不妨在这里借用翻译策略的“归化”与“异化”的概念:针对那些初次接触中文以及这种语言所承载的完全不同于本国文化的异质文化的受众,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以及对中国文化这种异质文化的了解程度,我们应该在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导入的设计中考虑使用归化策略为主,即使用受众比较熟悉的文化呈现和表达方式来展示异质文化。当受众通过这种方式认识异质文化时,他们会发现这种异质文化与本国文化有相似之处,继而会在心理上逐渐接受这种异质文化。当受众在心理上接受这种异质文化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再辅助使用异化策略呈现出异质文化的其它部分,受众更容易在情感和心理上予以接受。

笔者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介绍中国音乐文化的时候,笔者首先选用了具有代表性的原汁原味的中国儿童歌曲,比如:《小燕子》、《春晓》等歌曲作为文化导入。然而教学效果并不如预期理想,学生对这些音乐表现出的不是喜爱而是惊讶。笔者在随后其它班级介绍中国音乐文化时调整了教学内容的顺序,首先选用了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也符合学生文化背景和欣赏习惯的中文歌曲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笔者选用了带有说唱乐风格的S.H.E的歌曲《中国话》、节奏感强的流行音乐蔡依林的《日不落》、学生熟悉音乐旋律的中文版《一闪一闪亮晶晶》等。结果表明学生们对这些歌曲很感兴趣,继而激发了学生对歌曲所唱的中文内容的好奇和兴趣。再以笔者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为例:笔者在设计“中国饮食”教学导入内容时首先采用了“归化”策略,即作者向学生展示了从中国带来的麦当劳和肯德基的中文版菜单。由于麦当劳和肯德基是极具代表性的美国饮食,学生们在看见这些用自己熟悉的文化方式展示但是又含有异质文化因素(中文)的东西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学生们在接受了中文版的美式快餐菜单后很自然的过渡到了对其对应的语言和中国饮食的认识和了解阶段。

上述教学案例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建构中国文化形象时应该主要采用归化策略让学生首先接受异质文化,以此作为过渡的桥梁,再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步介绍到中国文化的内核部分。

(二)展示:遵循文化因素教学阶段性划分原则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

语言的层级性具有不同的层面,因此其承载的文化因素也具有层级性。[11】(p12) 文化具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当两种异质文化相互接触时,“首先容易互相发现的,是物的层面或外在的层面。” [12](p 83)以笔者所做的上述调查结果为例,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和特点更容易接受处于物质层面的直观文化因素。因此学生在接受了异质文化进而过渡到了解该文化的阶段后,教师应考虑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遵循文化因素教学阶段性划分原则,即根据不同语言学习者的认知能力、语言学习阶段采用不同的文化因素教学策略来展示中国文化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建构中国文化形象。

以小学生为例,小学生处于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处于初级阶段的学习者所接触的词语的基本意义通常是在“物质文化”层面的。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对于文化因素的教学也是“形象直观”,“点到为止”,即,用图片、影像、故事、表演、实物、音响资料、生活实践等直观形象的方式来将语言与文化进行简单的对应。再以“中国饮食”的话题为例,笔者在成功导入教学话题后,进一步给学生提出了两个和他们的生活体验联系紧密的两个问题: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Chinese Buffet?” (中餐自助餐馆在美国是很普遍的大众消费餐馆)。“What is your favorite Chinese food?”(你最喜欢的中国食物是什么?)学生们对以上两个问题表现了极大地兴趣并给予了非常积极地回应。笔者通过提问的方式将话题引入到了中国饮食之后,用PPT展示中国多样的食物,让学生们能直观形象的了解到中国食物的多样性,继而老师可以在介绍中国食物时简要说明中国不同的区域食物的口味也不同,有些地方口味偏清淡、有些地方口味偏辣,而有些地方口味偏咸等,也可引入传统的中国饮食和现代中国饮食,“点到为止”即可,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中国饮食文化形式和口味的多样性以及传统与现代的继承性。#p#分页标题#e#

在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建构中国文化形象需要建构者根据受众的文化背景、年龄阶段以及学习阶段采取对应不同阶段的文化构建原则,逐步推进地完成而非急于求成。

(三)传播: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的结合让学生形成中国文化形象基本框架

在学生接受并阶段性的了解中国文化之后,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建构中国文化形象就进入了传播的阶段。《现代汉语词典》对“传播”一词的解释为“广泛散布”。[13](p 193)关于传播的定义得到国内学者广泛认可的还有邵培仁的定义, 即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14](p 30) 相较于“宣传”(《现代汉语词典》“宣传”一词的解释则是:“对群众说明讲解,使群众相信并跟着行动”[15](p 1424),传播的使命性相对模糊并出于受众的需要,而宣传的使命性很强,出于宣传者自身的需要它不仅要求人们接受所传播的观念主张同时还号召宣传对象能自觉地按照宣传者的主张去行动。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建构中国文化形象进入传播阶段,即指在考虑到受众者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向受众传递所需要的信息。传播的方式针对性更强且易被受众所接受。笔者以2007年在全美播映的由华人动画家赵凯伦创作的动画片《你好,凯兰》为例。该片成为了美国著名儿童节目频道Nickelodeon的主打卡通[16]。这部动画片以学前儿童为对象,在动画中穿插了大量的中文和中美两种文化背景的介绍。笔者认为决定该片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于该片受众明确、表现方式适合受众所需;中美两种文化穿插其中让观者即可以满足对异质文化的好奇,同时也可以避免异质文化的直接输入所导致受众的排斥。事实证明这部动画片对学龄前儿童的语言影响是相当大的,以笔者所任教的小学为例,近80%的各年级学生不仅热爱具有中国特色的女主角凯兰(以调查问卷问题一为例),而且还通过该片了解到中国文化,并将从片中学会的中文日常会话应用到日常交流之中。

在传播的过程中,笔者认为除了要考虑符合受众所需的传播方式以外,还应该适时的建构传统与现代中国的文化形象,让学生既知道帝王宫殿、灯笼对联这样的传统中国文化的符号也不会为看见高楼林立的现代中国而感到惊讶或陌生。比如,笔者鉴于调查中学生对中国城市了解的反馈结果,在介绍中国城市时选择了北京、西安、上海、与广州这四大城市作为代表,在介绍北京与西安时重点展示了这两座城市的传统性;而在介绍上海与广州时则重点展示了其现代性。通过这种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学生既看到他们所意料之中的传统中国文化的元素,比如北京、西安的古城与帝王宫殿等,又感知到了现代气息浓烈的现代中国。又如,笔者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习俗很感兴趣。笔者没有采用传统教学教授知识的方式去介绍春节习俗,而是在中国春节来临的前一周将中文教学安排为春节习俗体验课,包括一年级和二年级做春节习俗画片涂色;三年级和四年级做手工红包以及五年级写新年祝福卡片;同时在全校组织了一场春节文艺表演。笔者分年级编排了五个反映了传统与现代中国文化元素的春节文艺表演节目:新年好歌曲(以说唱乐的形式展示)、健康操(以现代舞的形式表演)、古诗朗诵(“春晓”、“静夜思”)、中国功夫以及由美国同事共同参与的中国传统手绢舞。笔者将这五个节目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来临时向全校做了汇报表演,既展示了学生们中文学习的成果,同时也让学生以及观看表演的家长们了解和体验了中国文化的传统与现代。

通过传播的方式使得学生在接受和阶段性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符合他们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中国文化形象的基本框架。

当然,建构国家形象不是自说自话的结果而是传播的结果,是被传播的接受者认同的结果。对外汉语教学既是语言的教学也是文化的传播过程。美国小学生眼中的中国文化形象为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渐进式的建构中国文化形象提供了有效的参考。由于不同的评价主体会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和观念对国家形象进行评价,因为评价主体会受到社会环境、生活方式、认知结构等条件的制约,形成的国家形象评价结果也会是迥然有别的。多方位的了解他者眼中的自我可以为树立自我的形象提供方向和策略制定的参考。在建构国家文化形象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文化差异性、受众者的认知特点,以一种为他者易接受的、多元的、适时的方式进行文化的传播。

总之,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建构中国文化形象是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话题。完善与实践对外汉语教学建构中国文化形象的理论与方法不仅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而且其所取得的成果可以为中国文化形象的建构方式和策略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以此文章感谢协助笔者完成“美国小学生眼中的中国”调查的Thorne Elementary School的美国同事们:Mrs. Johnsen, Mrs. Allen, Mrs. Cook, Mrs. Foster.

参考文献:

[1]管文虎 国家形象论[M]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

[2]李童 海外中国形象面临三重困境[N] 国际先驱导报, 2009-02-04

[3]孙春英.中国国家形象的文化建构[J]. 教学与研究, 2010(11)

[4]赵晓红.大众传媒中国形象建构的现状与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2)

[5]代迅. 跨文化交流中的中国形象及其迁移[J]. 社会科学战线, 2004(1)

[6]吴秀明.方爱武. 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形象”的塑造与传播[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6)

[7] [11]李枫. 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因素处理的阶段性划分[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0(4)

[8]阮静. 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传播中国文化的基本原则[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6)

[9]转引自王晓德著 《美国文化与外交》[M].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0#p#分页标题#e#

[10]陈韬文. 文化转换:中国花木兰传说的迪斯尼化与全球化[M]. 传播学论文选粹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2]庞朴. 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M].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88

第7篇

[关键词]旅游绿色营销文化营销体验营销定制营销形象营销

旅游作为后工业化信息社会中的一种主要的消费活动,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本文将对旅游市场进行重新细分化以求达到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并根据不同的旅游市场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营销模式,以求“精、准、快”地占领广阔的旅游市场、拓展后续发展空间。论文百事通

一、旅游者类型

日本心理学家今井省吾指出,现代人的旅游动机分为三种:(1)消除紧张感的动机,包括交换气氛、从繁杂中解脱出来、接触自然;(2)自我完善的动机,包括对未来的向往、接触自然;(3)社会存在的动机,包括朋友的友情、大家一起旅游、了解常识、家庭团圆。

不同的旅游动机决定了游客选择不同旅游市场的心理模式的不同,根据游客选择旅游的动机不同,游客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1.观光型。分为以自然景观为主型和以人文景观为主型。

2.学者型。此类游客的目的性较强,多把旅游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

3.健身型。以强身键体为目的,这种健身及疗养型的旅游增加幅度较大。

4.猎奇型。以年轻人为主,希望凭借自己的体力、智力去征服自然。

5.商业型。主要足迹在各大中城市,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消费能力比较强。

二、旅游市场的细分

根据以上对旅游者类型的划分,我们可以将旅游市场划分为以下几类:

1.文化旅游:世界旅游组织的《世界旅游报告》指出,在21世纪,旅游市场对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强,文化旅游正以每年10%~20%度增长,现代旅游已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文化旅游层次发展。

2.生态旅游: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3.乡村旅游:自2006年国家旅游局确定全国旅游宣传的主题为“2006中国乡村游”起,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中国旅游新的亮点。

4.工业旅游:这个词或许在今天的中国还相当地陌生,但在发达国家却已经开展得相当成熟。法国的雪铁龙、德国的大众、日本的东芝每天都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工业旅游有着广阔的发展远景,并会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探险旅游:随着人们对旅游的多样化的需求,很多旅游者不仅希望从旅游中获得对异地文化和风情的感知,更渴望在旅游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三、营销模式的制定和运用

根据以上对不同旅游者类型和旅游市场的细分,制定以下相对应的营销模式。

1.生态旅游—“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是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经营哲学思想,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念,以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力求满足绿色消费需求的营销观念。生态旅游既要符合旅游者回归大自然、爱护旅游生态环境的潮流,又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营销是十分必要的。

(1)目的地形象绿色营销:指为目的地设计一个悦目且符合环保与生态消费观念的旅游形象,它包括生态旅游景区地名、徽标、广告标识语、景区交通工具乃至垃圾箱的外观设计,这些设计都要符合绿色标准并且能充分体现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和解释大自然的特点。

(2)行为绿色营销:是指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行为绿色化,即承担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引导减少破坏环境行为的责任以及具备有关生态学和保育原则,心理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以及经济承载力。

通过以上两种方式的绿色营销来为旅游者设计一个愉悦的生态旅游环境,让游客感受到真正回归大自然的喜悦。

2.文化旅游——“文化营销”

文化营销,是充分利用文化的力量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市场营销活动。在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景点通过营造其文化特色来吸引旅游者实为准确地营销模式。以下将从外部宣传和内部景点两方面进行分析:

(1)外部宣传——借势文化营销:即借用电影和电视来宣传文化旅游景点的悠久历史和内涵。如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故宫》,以此唤起人们对北京故宫这一文化旅游景点的向往。

(2)内部景点——主题文化营销:即通过挖掘旅游景点的传统文化内涵和优势,对这一旅游景点进行的主题文化营销。例如在永州,就根据其所在地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特色,每年定期举办一到两次大型主题文化旅游活动,如“中华舜文化旅游节”、“国际瑶文化旅游节”等。通过主题文化营销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文化旅游景点的知名度,而且增进了游客对旅游景点的了解,为不同知识需要的游客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3.乡村旅游——“体验营销”

体验营销是一种通过为旅游者提供体验来创造价值的营销方式。

(1)娱乐体验营销:即通过满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娱乐诉求而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策略。让旅游者在乡村的蓝天碧水、广阔无垠的田园中享受清新的空气和身心的释放。

(2)角色体验营销:即通过让游客角色置换,体验真实的乡村生活,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例如可以在乡村旅游景点推出“农家乐旅游”、“采摘节旅游”等。

(3)文化体验营销:即从旅游者的文化体验诉求出发,借助与文化相关的产品、设施及服务来塑造一种文化氛围,从而满足旅游者文化体验的需要,达到营销目的。例如我们可以以祭祀建筑文化,乡村饮食文化和乡村农耕文化的文化体验活动为主。

4.探险旅游——“定制营销”+“体验营销”

(1)“定制营销”,即在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上,将市场细分——把每一位顾客视为一个潜在的细分市场,并根据每一位顾客的特定要求,单独设计的营销方式。由于探险旅游具备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根据各人的不同专业探险知识和体魄制定不同的探险旅游项目的定制营销成为首选的探险旅游营销模式。

(2)“体验营销”,就是通过探险体验,帮助旅游者真正达到挑战自我的目的。游客可以通过体验激流探险、岩洞探险、海底探险、登山运动等活动征服自然,树立自信,珍惜生命。

5.工业旅游——“形象营销””+“知识营销”+“体验营销”

工业旅游不同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旅游,它能给予游客更多的是展现工业文化,感受工业文明,为旅游者提供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同时又能够给企业增加收入、传播形象。因而工业旅游的营销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形象营销”——即借助企业形象、品牌形象、产品形象等形成的形象力来展开的营销活动。企业通过塑造优美的工业环境吸引消费者,用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感染游客,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说服游客。

(2)“知识营销”——即通过耳闻目染向旅游者传播相关的工业知识。工业旅游不是“工业”与“人流”的简单结合,而是要把工业的魅力渗透到旅游的诸要素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钢铁企业可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主题设计知识营销的方式。新晨

(3)“体验营销”——工业旅游的魅力,也就在于在为游客们增长知识的同时,能够制造出多种体验。游客们在面对五光十色的工业产品时会产生好奇心,迫切希望自己去亲身体验一下当汽车工人、炼钢工人的滋味。例如在德国奔驰公司,游人可以参观奔驰车的总装线,也可以穿上工作服拧几颗螺丝钉,最后还可以直接把车买走。

面对迅速变化的旅游市场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他营销模式的综合运用,还要因地制宜地制定营销组合策略。尤其是加入WTO后,中国的旅游市场将会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要使中国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必须加快旅游营销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使其适应消费人群和市场细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昕李晴:旅游心理学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

[2]刘婧靳俊喜:旅游景区景点营销策略[J/OL].企业研究,2007-02-05

[3]尹隽: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

[4]J.克里斯托弗.霍洛韦著修月祯等译:旅游营销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8

[5]张朝枝:生态旅游的绿色营销特点及策略[J].社会科学家,2000,15(6):54-55

[6]唐峰陵:永州文化旅游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8):60-62

第8篇

一、基础日语课程现状

高等学校基础日语课程的现状主要集中表现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方面。

(一)基础日语课程之教师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各大高校的基础日语课程,在教师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一些弊端,主要表现为教授内容和教授方法两个方面。

1. 教授内容

教学内容方面的弊端主要体现在教师常常重视基础知识、语法项目、读写和书本知识却忽略发音基础、单词释义、听说译能力及课外常识。

(1)重视基础知识,忽略发音的准确性

教师把教授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讲解上是常见的基础日语课程模式。但大多数学生是在大学时期的基础日语课程中才开始接触日语,所以必须重视发音的准确性。就像中国人从小学习拼音一样,日语学习也得从发音和假名开始。

(2)强调语法,忽略单词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语法,认为语法是语言的核心。其实,单词是语言的基础,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如何让学生不只是死记硬背,更能活用单词,是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的内容。

(3)重视读写,忽略听说译能力

大部分高校设置基础日语课程为每周8学时或10学时,听力和会话课程分别为每周2学时或4学时,课时的差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这一点也为以后学生听不懂日语和不会说日语埋下了隐患。外语学习包含听说读写译5 项能力,但由于大多数高校的基础日语课程都强调读写能力,最终导致学生听说能力的弱化。

(4)重视书本知识,忽略课外常识

担任基础日语课程的教师往往认为学生应该先打好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只讲书上的内容,而且只讲解内容本身。比如讲到「文化(文化)这个单词,常常一带而过。事实上,关于文化一词的课外知识非常多,比如日本人的饮食文化、自然观和集团主义等,如果对这些内容进行讲解,不但可以调节单调乏味的课堂气氛,也能扩展学生的视野。

2. 教授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一味自我讲授,不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及完全使用日语授课,不考虑学生接受情况成为教授方法上较为明显的弊端。

(1)重视自我讲授,忽略学生实践和思考

目前,多数高等学校都采用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讲为辅的教学模式。很多高校教师沿用了初高中教师的授课方式,一味自我讲授,并不考虑学生的理解和接收。近几年,更是出现学生埋头于手机,毫不理会课堂教学的情形。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知识的传授和课程的进度,但也会导致学生陷入被动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失去自学能力。

(2)用日语授课,导致学生接受困难

很多担任基础日语课程的教师都从事日语教育多年,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也致使很多教师倾向于使用日语授课。但对于处在入门阶段的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无疑提高了其听课的难度。虽然有些教师在每句日语后会增加翻译,但学生往往还是一头雾水。

(二)基础日语课程之学生学习现状

目前,学生在基础日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全国高校具有一定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学习动机模糊、学习态度消极

据对历届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可知,学生对选择日语专业的动机这一问题的答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非自愿、被调剂;非自愿、就业前景良好;自愿、对日语或日本文化等相关内容感兴趣。相比而言,真正因为有兴趣而选择日语专业的学生所占比例较低。这一调查结果表明,约有2/3的学生学习日语的动机相对模糊且并不积极。由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懈怠散漫就变得合情合理。多数学生是在大学时期首次接触日语,以兴趣和好奇为着眼点进行学习。久而久之,新鲜感尽失,自然会产生倦怠情绪。作为日语专业的学生,终日面对同一门语言,即使语言中所体现出的文化魅力以及语言在影视节目中的独特视角有巨大吸引力,也会因为语言本身的枯燥和长期沉浸在语言中的乏味而热情殆尽。加之,进入高年级后学习的功利性变强,外界环境对个人产生的影响变大,多数学生学习日语的热情明显消退,态度消极,较为被动。

2. 学习方法陈旧、学习效果不佳

近年来,由于企业对人才的明确要求,日语国际能力测试在各大高等院校引起了强烈重视,80%的高校将通过日语国际能力测试一级作为获得毕业证或学位证的必要条件。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大部分会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模式:

(1)死记硬背

由于高校教师相对机械的教授方式,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就变得合情合理。尽管这种学习方法已经被多次质疑,但大部分学生仍然会通过念几十遍或写几十遍的方法来记忆单词和句型,不懂得建立体系,发现规律,不仅花费了大量时间,还无法进行活用,学习效果不佳。

(2)功利性学习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方法中也融入了一些自己的价值观。即:快速学习和精准学习。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先分辨学到的知识是否属于考试范围,练习题目是否是考试题型,所学的内容是否对将来的就业有帮助,再决定是否学习和如何学习。也就是考什么就学什么,用什么就学什么,只要和考试无关的,只要不是将来在职场中能够用到的,都可以忽略。如此,学生认为做到了所谓的快速及精准。殊不知,书到用时方恨少,此时学到的一点看似无关的知识,将来对自己也许会有很大帮助。

(3)哑巴式学习

这种学习方法是大多数中国人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常见的方法。追求高分让无数学生忽略了语言实用这一环节。不读、不背、不说甚至不听,是常见的现象。因此,不能和他人交流,见到外国人就紧张到失态,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在上述学习方法下,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由基础阶段埋下的隐患在高级阶段更加清晰地凸显出来。无法顺利通过大型考试、不具备能力撰写毕业论文及不能顺利面试就业等现象层出不穷。

二、基础日语教学策略

基于上述问题,教学服务供给侧也需要进行适度改革。只有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为己任,才能收获更丰硕的教育成果。因此,准确定位学科目标,改善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师的自身学力,才能保证基础日语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清晰定位课程目标,培养全方位复合型人才

现有的高校教育模式大多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这种模式的弊端清晰可见。改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听说读写译同步发展,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 突出学生地位、培养自学能力。

务必让学生形成课前预习、课上带着问题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消化和主动涉猎课外知识的习惯。对于重点的单词句型,提前让学生查阅字典和课外辅导书籍;引导学生查阅各种资料来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制作多媒体文件进行演绎;分组讨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得出最终结论。

2. 听说读写译同步出击

语言学习不是将单词、语法和句型简单拼接的过程。基础日语课程作为高校日语教育中的根基,必须将读作为说的基础,用听刺激说的欲望,将说和写融为一体,方能使译水到渠成。听说读写译5 个方面必须环环紧扣,才能培养复合型人才。

3. 多元化教学迫在眉睫[1]

国家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现代外语人才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要求,具有广博的语言文化知识,对社会、经济、历史和文学能够有高跨度认知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需求。所以,基础日语教学应重视对日本文化、文学、历史、社会和礼仪等内容的传授,尤其应重视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语言差异的表达方式。

4. 跨文化交际需要提上日程

外语教学的深度目标是理解目的语文化。因此,一个外语学习者是否能表达较为地道的外语,并非取决于丰富的词汇量和健全的语法体系,而是取决于他对外国语言文化的深入理解及外语思维的正确养成。所以,培养学生的日语思维能力,是作为非母语学习者的重中之重。

(二)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模式和手段教学

尽可能地使用肢体语言,利用各种教学设备,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才能培养更出色的日语学习人才。

1. 使用肢体语言[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举手投足事关重大。作为日语教师,应秉承日本人时刻不忘微笑的理念,将微笑贯穿课堂始终。并培养学生即使在课外,也要对老师和同学谦和有礼的习惯。除此之外,与学生的眼神交流也十分重要。将学生划分为前后左右区域,并不时给予眼神交流,会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倍受重视。配合课程内容,适当地使用动作来进行说明、比较或举例,也是不错的策略。

2. 使用多媒体设备

现代教学手段不应只停留在课本和板书,应积极地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造视听体验的机会。重复20 次「富士山(富士山)这个单词,也不如让学生看着白雪覆盖的富士山的美景印象深刻。进行「和服(和服)这个词汇讲解时,若是能对和服进行分类,展示出日本人根据季节和年龄在选择和服上的差异,定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3. 丰富教学形式

(1)任务教学法

进入课程之前,可以花5-10 分钟让学生把前一天课下查阅的小知识介绍给大家,或者进行日语演讲,既能锻炼口语能力,又能提高听力能力。更可以让学生选取感兴趣的文化文学常识,团体协作进行研究。

(2)研究学习法[3]

讲授单词时建议采用关联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总结近义词和反义词,如表示非常的词汇:「大変、「とても、「ずいぶん、「非常に等;对词汇进行分类,如关于水果的单词「桃(桃)、「西瓜(西瓜)、「オレンジ(桔子)、「バナナ(香蕉)、「りんご(苹果)、「葡萄(葡萄);关于身体部位的单词「手(手)、「顔(脸)、「歯(牙齿)、「耳(耳朵)、「目(眼睛)、「頭(头)、「眉(眉毛);进行单词接龙游戏,也就是用前1 个单词的最后1 个假名开始1 个新单词,如:「赤い(红色)「いえ(家)「えがお(笑脸)「おおい(多),之后以此类推。

(3)交际学习法

基础日语课程进行到一年级的下半年,学生已基本上具备了简单的会话能力,可以尝试让其进行课文的角色扮演。二年级时,可以将角色扮演课外化、灵活化和即兴化,更可以找一些简单的动画和电影片段进行配音训练。这些手段既可以让学生检测自己的发音是否准确地道,也可以训练听力水平。课文的学习不应该只停留在朗读和背诵的层面上,可以让学生探索每个句子的替代性说法,判断其是否正确;还可以以此为蓝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丰富和扩充相关知识进行会话训练。

(4)情境学习法

讲解单词时也可以采用教授绕口令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有规律的发音掌握单词的记忆技巧,促进其词汇量的扩大[4]。如:「桃もスモモも桃のうち(桃和李子都属于桃科)一句,既掌握了桃、李子这两个单词,对「うち一词的新用法有了认识,又了解了作为副助词的「も的使用策略。听写课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是否能将倒背如流或自我感觉掌握较好的内容写对,是对他们的深度考验。由教师先将课文翻译成中文,再听写学生要求其翻译成日语,之后和课文本身进行差异比对,无疑是查漏补缺的好方法。

(三)提高教师自身学力,满足学生需求

第9篇

关键词: 研究性作文 有效性 教学策略

一、研究性作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研究性作文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从自身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发展中选取问题或专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练习写作的综合性作文训练。它把生活的需要、语言文字的训练与儿童心理的发展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使生活与作文、作文与研究融合为一体,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等特点。

研究性作文教学给我们现有的作文教学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许多地方进行了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开发与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笔者发现,在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实践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阻碍了它更好地实施,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重模式,轻能力。

有些教师不能正确而深刻地理解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内涵,生搬硬套地按原有写作模式让学生完成作文。这种写作公式化的僵化训练,在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压抑其独具匠心的创造性,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

(二)重课堂,轻生活。

研究性作文教学强调“关注生活,探究生活”。日本语文教学界“生活作文”思想代表人物村山俊太郎提出了调查作文的概念:作文不仅在于观察自然,还应以社会为对象。他指出:儿童的生活作文必须是使学生科学地认识生活现象,因而应重视观察、调查、分析、比较、考察等方法。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离开了观察、发现,就无所谓研究性作文。

(三)重指导,轻讲评。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写作实践全面检查分析的总结,对学生写作具有重要意义。据资料表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大都喜欢上讲评课,它既是师生思想认识上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但是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片面注重作文前的指令性建议,而对作文后的讲评不够重视,常常批改完作文,写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语,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完事,并不进行有充分准备的讲评。

二、提高研究性作文的有效性的主要策略

对于教师能否做好研究性作文教学,最主要的还是看他是否正确地理解了研究性作文的实质和意义。“小学研究性作文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作文教学;是将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提出问题、观察、读书求知、实践探索、产生生活与情感体验”的过程转化为学生“主动搜集、积累作文素材和体验、产生写作冲动与书面交际需求”的过程的作文教学;是将“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探究新知、有所发现、产生新体验后主动进行表达交流、展示成果”的过程转化为“小学生写作需求产生的环境和主动作文运用书面语言进行‘真实的交际’”过程的作文教学;是不但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且切实将“作文”转化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工具,有效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探究生活的意识”,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文教学。基于这样的认识,结合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的经验,笔者认为教学中可以采取如下一些基本策略:

(一)激发兴趣,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

在中国,小学生对“研究”是陌生的,是有神秘感的。如何让他们了解“研究”,认识“研究”,消除对“研究”的神秘感,树立起“研究”的兴趣与信心呢?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

1.用同龄人的故事激发兴趣,同时让小学生认识到自己这个年龄也是可以进行研究的。留美博士黄全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曾在广大教师中引起很大的反响,笔者阅后也是感慨万千。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也曾模仿别的教师把书中关于美国小学生搞研究的故事向学生作了介绍,学生对此表现出极其深厚的兴趣与热情。一时间,矿矿二年级开始搞研究的故事成了学生课余谈论的热点话题,可爱的矿矿简直成了学生心目中的“研究”楷模,同时也使他们对“研究”充满了信心。

2.搜集具体的研究专题让学生认识“研究”、感知“研究”。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发动学生广泛搜集自己身边的研究案例,再选取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编印成册,发给学生,让他们在具体的范例中认识、感知“研究”,为以后的自主研究打下基础。

(二)引导学生自主确定研究专题。

研究性作文的专题的选择,应遵循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自主选择或设计。

1.从实际生活选取专题。如:“时代超市”为什么生意兴隆、校园噪音情况的调查、本地交通安全的现状调查、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的调查等。

2.从科技、自然中选取专题。如:爬山虎为什么会爬墙、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鲨鱼的生活习性有哪些特点、动物尾巴功能的研究、树叶颜色变化、气温的调查研究等等。

3.从文化历史、乡土民俗中设计专题。如:中国扇子的发展与艺术、纸(书、笔等)的演变、淮安民间故事的搜集与研究、淮安饮食文化等乡土文化的搜集与研究等。

(三)指导学生围绕专题查阅资料。

这是一种专题性阅读,带有很强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实践证明,在研究性写作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都会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可以说,搜集、处理信息既是研究性作文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进行专题研究应有的一种基本技能,更是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搜集、处理信息的技能,还可以为学生专门开展专题讲座与专题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信息判断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当然,搜集处理信息的技能更多的是应该结合具体的研究过程予以指点与训练。

(四)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

有些专题的解决光靠查阅资料是不行的,还得进行调查、访问、观察、实验、制作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活动中的一员,要尽可能地扮演好合作者、参与者的多重角色。对于进行调查报告类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小组,教师可以和他们商量如何设计调查问卷,怎样让被调查人愿意接受调查,同时做到调查情况真实。教师甚至可以和学生们一起进行调查问卷的搜集工作,总之,要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伙伴和高参。对进行主题综合类研究的小组,教师要尽可能地向他们提供资料索引信息的支持,引导他们分解专题、拟定提纲,并综合利用多种渠道、多种资源(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书店等场所,书籍、期刊、报纸、音像及网络资源)开展学习研究。

(五)引导学生在综合思考的基础上自由创意撰文。

学生通过研究,获得了大量信息,研究性作文就是要把这些信息去粗去精、去伪存真,然后用文字表达出来。我们认为研究性作文应不同于论文,无需采用学术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的标准格式。只要把研究过程及结果清楚、准确地叙述出来就行,能够叙述得生动当然最好。初次写研究性作文,为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写,可分别出示各种类别的范文让学生进行参考。

由于小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限制,教师评改研究性作文时要看重学生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的叙述,对于研究结果正确与否,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并注意适当高分刺激。在评改后,教师要安排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其成果,并在比较、鉴别中吸收他人的长处,然后通过在班级出研究性作文专版,让研究性作文在学校橱窗展出、在学校广播站播出,以及寄到报刊、杂志发表等途径,让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功感,激发他们从事新研究、撰写新研究性作文的兴趣。

(六)展示成果,开放评价,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可以有选择地将研究性作文打印成册,小组成员先自我评价,并向他人作口头成果报告,也可说说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感受和新的想法;再将成果报告发给全班同学,安排一段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欣赏成果,比较鉴别,然后进行评奖,向学校、家长甚至社会作宣传,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最终构建起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五位一体的互动开放的评价体系。评价要注意评价内容的全面化(从语言文字技能、探究能力及其他综合素养全面考虑)、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如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杰出的表现记录、成果分析、学生探究过程记录等)、评价时机的全程化(重过程评价)。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10篇

        有些回回人士认为:“人分万教同一理,地殊千域共一天。万古生活同一气,理气三才出一天。教道原是古人设,各家后裔随祖先。”他们思忖道,各派争执的焦点在于每个学派坚持“自以为正人皆邪,不察谁正谁是偏”[1]。因此宗教学派们为成见和传统所拘泥。它们像儒、墨、释、道那样行事,但事实上,它们“杂而无归,语以真一之理,则曰‘吾人自有当行之道,忠孝节义是也’”。虽然真理就在跟前,可人们并不知晓[2]。

        这些回回人士认为,各种宗教中的主要观念和理念只不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出来罢了。比如,道家中所谓的“秉性”和“灵”所指的就是“道”,但是在佛教中是“佛”,在儒教中是“儒”即知识等等[3](37)。“东海西海之圣人,虽心同道合,但各有专任,彼此不相侵乱。如国家钦臣,各司其事。”[4](67)如果不同的宗教错误理解了它们的专门信仰作为本质上的特征差别,它们将相互争吵,各不相让,那么它们就永远不会达成和平,其后果就像“世乱民危,国无共主”。“有识者决不以一方之尊而当天下之至尊也”[3]。在强调不同信仰之间的对话和主张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的同时,云南回回教职人员经常以中国宗教的术语解释伊斯兰教,试图将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尤其是儒家传统作调和。下面,我们根据零星收集到的清真寺出版印刷的伊斯兰教著述,经仔细阅读,并将清季云南穆斯林学者在对伊斯兰教与佛教和道教的比较研究方面所阐述的观点作分别介绍和评述。

        

一、伊斯兰教和佛教

        1.前定 回回穆斯林相信人的命运由真主安拉所决定。人们在生活中的不同命运是由“天”所安排的。如果某人过度地享受了神圣前定规定的名分,灾难将降落到他的身上。这里的“天”按照伊斯兰教学者马德新的解释,不是形体和物质的天,而是具有宋明理学中最抽象的终极目标和超验理念思想的真主属性(注:有关这一点的评论,参见笔者在伊斯兰教和儒家思想文明对话研讨会上的发言:《浅论马德新的天的观念》,南京大学,2002年8月。)。另一方面,人的本质也是安拉前定的。“善恶之里,出于前定,故言其有命焉。命所不能易,则见其万化不能越乎真主之纲维焉。”[4](30)这里再清楚不过地指出,真主命定了人的善恶本质,人所做的一切都超越不了真主早就规定的范围之内。

        由于与中国文化相接触的关系,回回采用了佛教术语“前定”来解释安拉所规定的大能大限。他们界定这词的意思为每一个行为都是人在出世前由神圣的大能决定了人的一生,任何人都避免不了。这种态度与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汉民的前定观相比稍有不同,尤其反映于围绕家庭成员死亡的生活习俗上。当汉民为所心爱的人的逝世悲痛不已乃至号啕大哭时,回回在葬礼上一般既不痛哭也不号泣。回回穆斯林还使用“无常”这个佛家术语来借指穆斯林死后回归真主而获得永生。持有这样观点的回回的确不把无常当作悲伤或不幸的事件,相反,把它当作前定的不可避免的结果,是对真主的复归。

        一个善人生活于贫困,如果这是为主宰所命定的话,那么人们通常认为这未免不公平。为了解决这个社会困惑的问题,阿訇们将儒家学说、佛教中的哲学思想与伊斯兰教的前定观结合起来。他们说,善恶的动机的确影响了人们,但是人的命运是由“上天”所决定,因而,人的赏罚将在来世中获取,由人的命运所实现。他们同时批评了中国宗教的前定观有如下缺点:

        诸家不知真境有赏罚。而以尘世之祸福,为善恶之报。且见为善未得其祥,为恶未见得殃,遂创作轮回之说,以为二世报应。二世报应,必报未作之身也。前身作恶,而后身受罪,并不知其所为者何,悖理之谈也!且以祖宗之善恶,而祸福子孙,怪诞之极矣。或问:托生换体既非理,则复生朽骨更可疑,现今不报死后报,亦犹托生理不明。曰:作物未了,难言好丑,为人未卒,难定贤愚,况善恶原属自取,高下使其自分。若即行赏罚,则善恶不敢由已矣。盖见赏而善非真善,临罚止恶非真良。况物有其位,事有其时,非其位不见,非其时不得。[4](28)

        这是云南回回穆斯林在理论上比较直观地批判佛教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消极性的因果报应论思想以及二世报应的偏颇,从而坚决地划清了伊斯兰教与佛教在报应论的界限。

        2.轮回理论在魏晋到南北朝时期,佛教受到封建王朝的支持,其结果是佛教在中国文化上烙下了深刻的印记。中国社会的日常生活中,佛教的报应和轮回理论是路人皆知的。人们一般设想到,如某人干了好事或歹事,那么,他会在来世中受到报应。那些行一善的人将从上天得到百倍的赏赐。而相反,某人行一恶,那就会遭到百世浩劫。但是,许多人感到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行事。事实上,人们常常看见行善的人常常得不到好报,作恶的人也未受到惩罚。更有甚者,犯了大罪的人却善度终生,做了大好事的人却经常备尝苦果而惨遭不幸。所以,许多中国人对轮回理论持有质疑的心理,而且怀疑圣贤们的说教,认为生活并非像宗教说教的那样非常公平。针对这种功利倾向,马德新说:儒者“不知圣人所言之祸福,是天堂地狱之报应,非人世之祸福也”[4](54)。对于佛教轮回投生的理论,他评论道:

        盖清真之言复生,并不类道、释冥府轮回之说,……佛氏有后世、天堂、地狱、赏罚、报应之说,但彼以今后为阳世,以死后为阴境,而又为灵魂鬼神之世,是为幻境,与吾人所言后世,迥别霄壤矣![4](52)

        所以,马德新批评佛教的理论是“悖理的”、不合逻辑的,因为“来生报应,是报未作之身,夫前身作恶而后身受罪,并不知其所为者何,于理可乎?”[4](55)这位大阿訇思忖道,儒生也一样犯了这样的错误,因为儒生相信“祖宗之余德余殃,而应于子孙之说”。所以,他宜称,佛教的转世和轮回“究其说,乃无稽之谈”[4](55)。

        在马德新对世界末日审判的叙述中,他的对作恶者的惩罚的观念却是与佛教的轮回理论很相像。马德新说,在末日审判时,亡者将以他们真正的本质而以体形重现。比如,“行亏者,复活而为狼之形;者,复活而为豹之形;喜秽者,复活而为豕之形;为盗者,复活而为鼠之形;以及奸成性,复活者其形为虎”[5]。马德新的这些观念来自于何处或何书目前暂时不得而知。无巧不成书,类似的轮回理论在什叶派中的伊斯玛伊派中能找到(注:在与我的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瑞典隆德大学宗教史系的都德·奥森(Tord  Olsson)教授讨论中,我得知与希腊唯理论(Gnostics)有联系的某些什叶派中的极端派也发展了轮回理论。)。该派的思想也许在与印度教的历史接触中受佛教轮回理论的影响(注:塔吉克族的伊斯玛伊派中的信仰也有轮回理论。)。可见,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中,其思想离不开中国宗教文化的环境和氛围,虽然中国穆斯林学者竭尽全力想捍卫中国伊斯兰教的纯洁性和正统性,但是中国穆斯林由于生活在中国社会中,他们从本质上不可能完全隔离与中国的汉传佛教文化的联系及其彻底摆脱它的影响。

        3.佛教对生活的消极厌世态度有些阿訇的著述中把佛教描绘成是视俗世为肮脏、世界为罪恶的信仰。由此,按照佛教,生活于现世的人们不可避免地有罪。阿訇认为,佛教要求人们离弃现世,克服现世的私欲以便免于罪孽。除尽私欲,人就可以达到涅pán@①。所以,“佛氏有言:‘人心乃太玄菩萨宝座莲台,人能弃绝红尘,化俗身以归空极,太玄菩萨显于人心焉。到此则人是佛身,佛是人形’”[4](60)阿訇们并不赞赏佛教的悲观厌世的世界观,因为穆斯林对今世生活的态度是积极的。如果穆斯林行善,他不仅为自己在后世进入天园(天堂)铺平了道路,而且也为今世的美好享受作了准备。阿訇宁愿设想这样:在伊斯兰教中,两世生活并无矛盾和冲突。可是,在释、道、儒教中,两世却是分别对待处理”[4](60)。

        4.对佛教的评语比较儒教与释教,阿訇们感觉到他们自己的传统伊斯兰教更接近于儒教而不是释教。阿訇们尤其感到不舒服的是他们所认定的佛教偶像崇拜,拒绝屠宰牛羊以及生活中的消极厌世的态度。所有这些都直接与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和实践相冲突。在佛教教义中,屠杀生灵是严禁的。这样,中国的佛教徒不宰牛。佛教的这种态度是与儒教强调农耕的传统一致的。中国封建王朝通常禁止屠宰耕牛以保护农业,这是受了中国宗教思想的影响。哲学和生活观的这种差异会导致伊斯兰教和佛教之间的摩擦。清朝中期的中国佛教并非是卷入政治的宗教(除了某些政治派别比如白莲教以外)。相反,佛教徒愿意远离俗世而隐居。伊斯兰教和佛教间的冲突和碰撞事实上仅局限于精神和哲学领域。在回回和佛教徒之间的大规模对抗从未发生过。然而,他们之间在哲学和宗教教义方面的距离并不意味着它们在社会联系中也保持着极大的距离。在我的社会调查中,一些穆斯林旅行者由于找不到清真饭店和旅舍而有时不得不在佛教寺庙里下榻,并接受寺庙僧人提供的饭食。云南的回回中还流传几例回回阿訇与佛庙僧人师父们交往的民间故事。

        

二、伊斯兰教和道教

        1.进和伊玛尼“道”在道教中有许多意思,但主要有“真理”、“正确的生活方式”、“自然法则”,或更广泛地说,是“宇宙规律”。对回回学者来说,道以理性的解释可以表达为伊玛尼(阿拉伯语,信仰),或者是伊斯兰教实践,或伊斯兰教传统。穆斯林学者在宗教小册子中还认可把道使用为与伊斯兰教教义原则相符的概念。他们阐述道,伊斯兰教教义(道)是由神圣旨意所决定,但是,教义的实践则取决于人。如果人能纯洁他的心灵并克制他的欲望,消除他的私心,那么,他就能进天园。道是真正的信条。“道也者,天人授受之真明,而为灵心之所以然者也。”[6]在对照安拉这样的抽象绝对理念时,马德新引用了老子的话:

        老子曰:“寂兮寥兮,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予不得其名,字之曰‘道’”。又曰:“道不可言,言者不知,知者不言。”又曰:“大道无名,大象无形。”亦似乎吾人所言之真一也。[4](22)

        在这里,马德新将“道”与伊斯兰教认主学教义中的“真一”观念相联系,可见他是将道教中的“道”与伊斯兰教中的“真主独一”的概念作类比的。

        回回还欣赏道教中的自我克制和真理境界的达到,假如这两者被解释成是陶冶伊玛尼修养和维护伊斯兰教传统的话。然而,佛教和道教鼓励人们远高现世,避免或者超脱物质生活环境,在这一点上,阿訇并不认为道家的生活方式对回回来说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楷模。

        2.长寿观 汉民族文化中长寿或长生不老是一个基本的价值观念。汉民非常重视为年迈的父母举行大寿庆祝活动,强调身体调养、饮食文化和自我养生之道。在祝寿宴会和结婚宴会上,人们习惯于向年迈的父母亲表达祝愿他们长寿的美好愿望。这种对老人的美好祝愿在家庭和氏族社会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汉民民居的门户上、客厅墙上,在新房的大梁上,尤其是新郎和新娘的屋里,人们总是裱贴上写有“寿”和“喜”大字的大红纸。希图长寿不仅是达贵人家而且也是平民百姓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人们经常强调饮用中药药酒、茶和服食滋补药品比如人参、熊掌、鹿茸和三七等以延年益寿就是反映了人们持有这种生活的信条和生活观。

        许多道士修炼灵丹妙方以制作长寿仙药。回回从伊斯兰教的观点则认为一个人的寿限是由真主决定的。即便如此,许多回回以人为的方法而实践或寻求人生的长寿(注:在笔者的田野调查中发现,云南各村的大多数回族老人并不庆祝他们的生日,这与汉族文化适成鲜明对照。仅仅在宗教氛围比较淡薄的社团里,个别老人会操办生日大寿的庆宴。)。当然,回回生活在深受儒教、佛教和道教文化影响的中国社会环境中,自然一些回民会为中国文化所熏陶而宁愿以良好的祝愿来向往长寿。在历史上,许多回回的房屋中悬挂着书有中国大字“寿”的卷轴。在寿宇中是从《古兰经》中摘录的阿拉伯文书法词句(注:1990年11月11日采访来自云南省凤仪县的女哈里发(阿拉伯语,继承者,即宗教学生)薛光玉中得知她爷爷曾藏有祖传的中堂挂轴。另外,The  Chinese  Recorder(《中国纪行》)杂志,由上海的中国传教会出版,1913年第46卷第2期的“中阿书法卷轴”中也摄有类似挂轴的照片。)。

        3.道教和苏非思想 有些回回相信,在道教的早期教义中,人能通过修身养性达到道。人能解脱外形而显现他的真正本质。他能进入仙境,他能飞跃,能改变体形,能生命永恒,青春长驻。他还能跃人天空而随心所欲”[4](60)。这种道教在修心养性和施展魔术上所描述的超人特性上似乎与伊斯兰教的经典中所阐述的依赖于安拉的全能、无所不在、超验等属性格格不入。然而,民间伊斯兰教的习俗诸如“吹睹阿”(写有经文或祈祷词的纸片)和“吃睹阿”,由下级教职人员和普通信徒实行的替病人治病以及行奇迹(阿文,karama)等现象。在苏非教团比如哲赫林耶教团传入云南后,被格迪目(阿拉伯语,老派,或传统派)阿訇指责的哲赫林耶教派的谢赫(长老,教主)常常被教徒尊奉为圣人。圣人有行奇迹的超级力量,能替教徒治病,能为教徒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格迪目教职人员谴责哲赫林耶教团的谢藉模仿道士制作长生不老药、施奇迹来吸引教众参加苏非礼拜仪式[6](34)。

        尽管道教和尊奉谢赫的苏非神秘主义的实践被激烈地批判,在阿訇的著述中仍存留着道士生活方式和自我克制、修养的痕迹。由儒教占统治地位的中国三大宗教混合合一的政治文化模式决定了中国社会生活规范和行为。在这种社会环境里,当回回在进行跨文化区域的接触时,要想免于中国文化影响是不可能的。反映于回回学术著作中的思想和文化也不可能完全免于苏非主义的影响。在阿訇的宜教小册子中介绍修心养性和坚定重振伊玛尼时,就有苏非主义和道教思想的中和内容:

        道之初境,先守八德:四少、四常。少食、少饮、少睡、少言;常洁、常念、常斋、常静。此八德是立教之柱也。守之能历千日而不变,则以莫乃(注:以莫乃:即伊玛尼,信仰。原文都带有“口”字偏旁。)之真种动焉,而萌芽生矣![7](42)

        这种苏非主义的禁欲态度有些类似于道士的清心寡欲式的精神修炼。我们知道,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些苏非教团的修行生活和体验中,苏非大师或门宦教主们吸收了许多道教和佛教坐静、默思、练气、静修甚至苦行的方式和方法。日本已故学者井筒俊彦曾经将伊斯兰教的苏非理念与道教的基本思想作了比较研究(注:参看井筒俊彦(Toshihiko  izutsu)《苏非主义和道教》(Sufism  and  Daoism),伯克莱:美国加州大学出版社,1983.)

        

三、就伊斯兰教和佛教及道教之间联系的评语

        云南回回学者一般都认为中国三大宗教表达了信仰和哲学。他们理解为,信仰主要意味着限制欲望和自私心以追求天人合一。在阿訇们宣教的讨论中,他们将中国三大宗教作了比较。他们发现,佛教和道教大多谈论后世,而儒教则谈论今世的因果原因。分析了儒家学说中的伦理纲常后,回回教职人员强调,他们的伊斯兰教吸收了儒教的伦理观念。伊斯兰教在五常或五项品德上与儒教相像,但前者在日常生活习俗中有独自的特点。伊斯兰教增加了神圣教法的五大支柱,而中国三大宗教却缺乏伊斯兰教宗教生活的五功。伊斯兰教的沙里亚(阿拉伯语,教法)有三个完备的阶乘,通过它们,人们可以达到生活的原初目的和真理[1](1)。他们还强调沙里亚和伊斯兰教日常实践比抽象理念诸如道教中的“道”、儒教中的“德”和“礼”以及佛教中的“涅pán@①”要更具体得多。

第11篇

20xx酒店餐饮营销方案范文1一、市场环境分析:

1.我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1)目标顾客群定位不太准确,过于狭窄。

总的看我市酒店业经营状况普遍不好,只要原因是酒店过多,供大于求,而且经营方式雷同,没有自己的特色,或者定位过高,消费者难以接纳,另外就是部分酒店服务质量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消费者到酒店消费的信心。

我店在经营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去年的经营状况不佳,我们应当反思目标市场的定位。应当充分挖掘自身的优越性,拓宽市场。我酒店目标市场定位不合理,这是导致效益不佳主要原因。我店所在的金桥区是一个消费水平较低的区,居民大部分都是普通职工。而我店是以经营粤菜为主,并经营海鲜,价格相对较高,多数居民的收入水平尚不能接受。但我店的硬件水平和服务质量在本区都是上乘的,我们一贯以中高档酒店定位于市场,面向中高档消费群体,对本区的居民不能构成消费吸引力。

(2)新闻宣传力度不够,没能在市场上引起较大的轰动,市场知名度较小。

我店虽然属于X杰集团(X杰集团是我市著名企业)但社会上对我店却不甚了解,我店除在开业时做过短期的新闻宣传外句再也没有做过广告,这导致我酒店的知名度很低。

2.周围环境分析

尽管我区的整体消费水平不高,但我店的位置有特色,我店位于101国道旁,其位置优越,交通极为方便,比邻商院、理工学院、机电学院等几所高校,所以过往的车辆很多,流动客人是一个潜在的消费群。大学生虽然自己没有收入,但却不是一个低消费群体,仅商院就有万余名学生,如果我们可以提供适合学生的产品,一低价位吸引他们来我店消费,这可谓一个巨大的市场。

3.竞争对手分析

我店周围没有与我店类似档次的酒店,只有不少的小餐馆,虽然其在经营能力上不具备与我们竞争的实力,但其以低档菜物美价廉吸引了大量的附近居民和学生。总体上看他们的经营情况是不错的。而我们虽然设施和服务都不错,但由于市场定位的错误,实际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在市场中与同档次酒店相比是处于劣势的。

4.我店优势分析

(1)我店是隶属于X杰集团的子公司,X杰集团是我市的著名企业,其公司实力雄厚是不容质疑的,因此们在细致规划时,也应充分利用我们的品牌效应,充分发掘其品牌的巨大内蕴,让消费者对我们的餐饮产品不产生怀疑,充分相信我们提供的是质高的产品,在我们的规划中应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来吸引消费者。

(2)我店硬件设施良好,资金雄厚,而且有自己的停车场和大面积的可用场地。这可以用来吸引过往司机和用来开发一些促销项目以吸引学生。

机会点:①本企业雄厚的实力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条件;②便利的交通和巨大的潜在顾客群;③良好的硬件及已有的高素质工作人员为我们的调整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目标市场分析:

目标市场即最有希望的消费者组合群体。目标市场的明确既可以避免影响力的浪费,也可以使广告有其针对性。没有目标市场的广告无异于盲人骑瞎马。

目标市场应具备以下特点:既是对酒店产品有兴趣、有支付能力消费者,也是酒店能力所及的消费者群。酒店应该尽可能明确地确定目标市场,对目标顾客做详尽的分析,以更好地利用这些信息所代表的机会,以便使顾客更加满意,最终增加销售额。顾客资源已经成为饭店利润的源泉,而且现有顾客消费行为可预测,服务成本较低,对价格也不如新顾客敏感,同时还能提供免费的口碑宣传。维护顾客忠诚度,使得竞争对手无法争夺这部分市场份额,同时还能保持饭店员工队伍的稳定。因此,融汇顾客关系营销、维系顾客忠诚可以给饭店带来如下益处:

1、从现有顾客中获取更多顾客份额。忠诚的顾客愿意更多地购买饭店的产品和服务,忠诚顾客的消费,其支出是随意消费支出的两到四倍,而且随着忠诚顾客年龄的增长、经济收入的提高或顾客单位本身业务的增长,其需求量也将进一步增长。

2、减少销售成本。饭店吸引新顾客需要大量的费用,如各种广告投入、促销费用以及了解顾客的时间成本等等,但维持与现有顾客长期关系的成本却逐年递减。虽然在建立关系的早期,顾客可能会对饭店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有较多问题,需要饭店进行一定的投入,但随着双方关系的进展,顾客对饭店的产品或服务越来越熟悉,饭店也十分清楚顾客的特殊需求,所需的关系维护费用就变得十分有限了。

3、赢得口碑宣传。对于饭店提供的某些较为复杂的产品或服务,新顾客在作决策时会感觉有较大的风险,这时他们往往会咨询饭店的现有顾客。而具有较高满意度和忠诚度的老顾客的建议往往具有决定作用,他们的有力推荐往往比各种形式的广告更为奏效。这样,饭店既节省了吸引新顾客的销售成本,又增加了销售收入,从而饭店利润又有了提高。

4、员工忠诚度的提高。这是顾客关系营销的间接效果。如果一个饭店拥有相当数量的稳定顾客群,也会使饭店与员工形成长期和谐的关系。在为那些满意和忠诚的顾客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员工体会到自身价值的实现,而员工满意度的提高导致饭店服务质量的提高,使顾客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结合当前市场状况我们应该把主要目标顾客定位于大众百姓和附近的大学生,及过往司机,在次基础上再吸引一些中高收入的消费群体。他们有如下的共性:

1)收入水平或消费能力一般,讲究实惠清洁,到酒店消费一般是宴请亲朋或节假日的生活改善。

2)不具经常的高消费能力但却有偶尔的改善生活的愿望。

3)关注安全卫生,需要比较舒适的就餐环境。学生则更喜欢就餐环境时尚有风格。

三、市场营销总策略:

1.百姓的高档酒店独特的文化是吸引消费者的法宝,我们在文化上进行定位,虽然我们把饭店定位于面向中低收入的百姓和附近的大学生,但却不意味把酒店的品位和产品质量降低,我们要提供给顾客价廉的优质餐饮产品和优质服务,决不可用低质换取低价,这样也是对顾客的尊重

2.进行立体化宣传,突出本饭店的特性,让消费者从感性上对X杰酒店有一个认识。让消费者认识到我们提供给他的是一个让他有能力享受生活的地方。可以在报章上针对酒店的环境,所处的位置,吸引消费者的光顾。让顾客从心理上获得一种尊贵的满足。

3.采用强势广告,如报纸,以期引起轰动效应作为强势销售,从而吸引大量的消费者注意,建立知名度。

四、20xx年行动计划和执行方案

(一)销售方法的策略:

1.改变经营的菜系。过去我们以经营粤菜和海鲜为主,本年度我们可以模糊菜系的概念,只要顾客喜欢,我们可以做大众菜也可以根据需要制作高档菜,这样表面上看使我们的酒店没有特色菜,其实不然,大众菜并不等同于低档菜,粤菜和海鲜一般价格高,而且并不适合普通百姓的口味,因此消费的潜力不大,我们在编制菜单时,可以在各菜系中择其精华,把其代表菜选入,并根据市场和季节的变化做适当调整,有了这些精华,我们在加入大量的大众菜。这样我们可以给顾客很大的选择余地,适应了不同口味人的需要。

2.降低菜价吸引顾客。菜价在整体上下降,某些高档菜可以价高,大部分菜优质低价,菜价在整体上是低的,但也照顾了高消费顾客的要求。价格策略①优惠折扣。②.抽奖及精品赠送优惠。

3.为普通百姓和学生提供低价优质的套餐和快餐。套餐分不同的档次,但主要是根据人数,如4人套餐、6人套餐、8人套餐,人数越多价格相对越低,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消费。主要目的是以实惠取胜。面向学生推出快餐,价格略高于学生食堂,但品质要高于食堂的大锅菜。把酒店富余的停车场改造成娱乐休闲广场,采用露天形式,四位餐桌(带遮阳伞),以便于学生休闲聊天,提供免费的卡拉OK、电视,提供各种饮料。

4.面向司机提供方便快捷的餐饮,免费停车。

5.面向附近居民提供婚宴、寿宴服务。

6.在年节开展促销活动。

(二)广告策略

酒店广告是通过购买某种传播媒介的时间、空间或版面来向目标消费者或公众进行宣传或促销的一种手段。酒店广告对酒店的意义体现在以下方面:为酒店或酒店集团及产品树立形象,刺激潜在的消费者产生购买的动机和行为。在影响购买决策方面,消费者的知觉具有十分强大的威力,当营销进入较高层次或产品具有较大同质性时,市场营销并非产品之战,而是知觉之战。酒店市场正是如此。但是人们的知觉并不一定基于真实。广告则是企业校正知觉,引导知觉的一项有利工具。

1.市场定位:是以明确的概念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一个特定的部分,以影响他们的消费意向.广告诉求:让您成为真正的上帝。2.广告的表现原则及重点.A.:质量来自实力的保证.B.先给您惊喜的价格,不行动就会心痛.C.在广告中创造一种文化。3.诉求重点A.企业形象广告B.商品印象广告:C.促销广告.4.实施方法:①报纸广告,是整个广告中的关键所在在本市有影响的报纸上做广告②宣传海报.③综合海报.④公司名称旗,增强公司的形象.⑤现场派发广告礼品.⑥现场进行抽奖活动及精品赠送优惠.

五、营销预算

六、评估控制

1.年度计划控制:由总经理负责,其目的是检查计划指标是否实现,通过进行销售分析、市场占有率分析、费用百分比分析、客户态度分析及其他比率的分析来衡量计划实现的质量。

2.获利性控制:由营销控制员负责,通过对产品、销售区、目标市场、销售渠道及预定数等分析以加以控制,检查饭店赢利或亏损情况。

3.战略性控制:由营销主管及饭店特派员负责,通过核对营销清单来检查饭店是否抓住最佳营销机会,检查产品、市场、销售总体情况及整体营销活动情况。

20xx酒店餐饮营销方案范文2开拓市场没有多大捷径可走,吃苦是最根本的出路。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准确的定位、合理的房价、良好的合作信誉都具备的同时,信息输出(宣传促销)是最关键。酒店销售在广告宣传上不可能象做日用品,大量投放媒体广告,即使有也是小范围内在开业初期,那么人员促销是最主要的手段。所以定期回访是最重要的。

一、销售部:

1、旅行社客源

(1)把价格做杠杆,在旺季追求利润最大化,在淡季时追求高的出租率,吸引各社团队。

(2)稳住本岛的主要大社、走出去寻访广东、上海、北京各地的旅行社和国内主要游览地的旅行社合作,力争为指定酒店。主要是岛内旅行社。他们的客源是酒店的生存基本客源,在旅行社客源市场的开发,主要以价格为杠杆,接待好各社的老总,保证节日用房,障碍基本不存在问题,而价格是竞争对手最容易做到的。怎样在同等的价格或稍高的价格的情况下保证较高的开房率,那就必须对计调部人员进行公关。

(3)积极寻找港澳各地旅行社合作和其它地区旅行社团体客源。

(4)推出年价团队房(一年一个价)。

(5)为扩大餐饮消费,团队要求含早餐、正餐。

(6)加强日本团、韩国团、会议等促销。

2、会务客源促销

(1)促销时间:上半年1至4月

下半年10至12月

(2)促销对象:(a)政府各职能部门(b)本地商务公司(c)岛外商务公司

(3)以本岛企业单位和建立岛外酒店联盟对接会务、散客。

(4)建全制,组织省内外会务客源。策划一些企业经济类的,学术研讨,培训班会议和事业单位的会议。

3、散客客源

散客市场客源的开发,是我们酒店客房追求的最主要的客源市场,要在有限的房数提高总量,散团比例的改变是根本途径。在开拓散客市场,重点是海口市场,其次是岛内其它县市,从战备方向上来讲最后的重点移向岛外,广东、上海和北京等地。

1、参加行业的连锁服务网,加强与各企事业单位的联系,稳定现有客户,大力开发新客户,本地市场客户要逐一登门拜访。

2、针对散客,客房、餐饮捆绑销售,客户在酒店住房,可同时在餐饮、娱乐方面享受不同程度的优惠。

3、根据不同客人的需要,设计多种套餐(包价),含客房、餐饮、。

4、大力发展长住客户;制定内部员工合理的客房提成奖励制度。

5、扩大司机拉客量,对出租车司机的促销。建全中介差价规定和订房差价提差方法。

6、开辟网上订房,加强网络促销,扩大网络订房中心的订房,

二、餐饮部

(1)增加品种和特色菜,降低价格,提高质量。

(2)举办美食节,中西餐培训班。

(3)根据节庆推出相应的团圆宴、长寿宴、婚庆宴等。

(4)开展有奖销售活动,如福寿宴、良缘宴、,赠送客房,或免费接送及小礼品、鲜花赠送和在报刊祝贺广告、电视台、电台送歌活动。

(5)增加旅行社指定用餐、给导游折扣,增加团队自点餐和风味餐消费。(每天前台都给餐饮提供一份导游姓名和房号单,以便销售部和餐饮部联系。)

三、内部消费链建立

A、通过内外促销宣传链完成内部消费链

1、外部宣传和促销

(1)岛内外新闻媒体的全面合作,除正常的广告播放和栏目的合作,同时抓住时机策划和炒作一些临时性的新闻报道宣传,提高酒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交通工具上的宣传:

如:飞机上的介绍和订房业务,海口、三亚豪华巴士的宣传和订房业务。

(3)人员促销、交易会促销、信函促销,通过旅行社宣传,电子邮件,其它媒体等。通过以上方法和其它宣传促销宣传网,把客人吸引进来。

2、内部宣传网

客人进店要促成每项消费,就必须把每项服务介绍给他们,这样就需要建立内部宣传网-----自走进酒店的大厅开始,就能了解酒店的基本设施情况(制作总体设施灯箱和图片),走进电梯,又能进一步看到图文并茂的宣传广告,到了客房,除了一些重点介绍的项目外,还有一本图文并茂的服务指南,除了各项设施的介绍图片,计费方法、电视节目、菜谱(含图片)外,还有酒店的背景资料和名人来访图片资料及企业文化的内容等,。同时还有酒店位置图。各项交通设施和旅游景点的介绍、相应的地方风土人情等。打开电视应在整点插播酒店介绍专题片。

3、内部消费链的促成

通过内部交叉宣传网将内部各营业部吸引客人的方法介绍给客人,并制作住房折扣卡赠送等完成内部的消费链的构成。

四、提高回头率

通过促销,把客人引进来,留住客人,提高回头率是最关键所在,只有留住客人,让客人满意才能提高回头率(当然指在准确的价格定位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存量,只有积累,才会有存量的增加,才能保证相对稳定和较高的开房率。留住客人的手段除了硬件配套外,还有软件(包括服务、餐饮出品质量、其它营业部门高标准的服务),同时还可以采用一些赠送和让利----------推行住房消费积分卡:消费达到一定的金额或住房,享受赠送房,凭此卡享受优惠折扣,住房一定数量后,凭卡可申请VIP金、银卡,赠送娱乐消费。

五、改变客源结构

通过市场分析,除留住客人外,改变客源结构是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首选改变团队结构,再是改变团散比例。改变团队结构,提高团队房价。先增加合作旅行社(中小社),不求每社单量,当求积少成多(中小社因量相对较小,价格相对较高)第二个提高旅行社接团档次,一是提高开房客人档次,减少对客房物品的损耗,增加入住后的潜在消费。采用交替更换的方法,达到提高团队房价的目的。

改变团散比例是指散客市场开拓客源稳定增加的情况下,降低团队接待量,力争在一年内为能达到散团各占50%,这是除营业指标外的另一个重要指标,也是酒店后期发展的根本途径。

六、增收节流、强化管理

1、建全团、散下单程序、复查程序,公开旅游、车、票等价格,堵塞销售漏洞。

2、进一步强化销售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业务水平。

3、调配部门层级设制,定岗定编,降低销售成本。

4、目标考核,制定内外激励机制,调动全部员工积极性。

20xx酒店餐饮营销方案范文3一、前言

中国辛勤的劳动人民,在数千年的饮食文化的探索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风格各异的粤、鲁、湘、川等个大菜系和具有属地方特色的食品。北京烤鸭,是北京名食,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而驰名中外。鸭王烤鸭是现代烤鸭师秉承传统烤鸭工艺研发出的新派烤鸭,烤鸭表面色泽金黄油亮,外酥香而里肉嫩,别有一种特殊的鲜美味道,是烤鸭中的极品。

当今的宣化餐饮业,发展趋势可概括为:发展十分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不断繁荣。然而,繁荣的同时意味着竞争的加剧,总有餐饮店铺倒下,又有新的店铺站起来,但总有少数几家在大浪淘沙中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壮大。作为北京新派烤鸭在宣化餐饮业的代表,鸭王烤鸭应成为响当当的招牌。

二、市场/企业分析

宣化餐饮市场同样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各式各样的大小酒店、饭店,争夺着宣化有限的餐饮资源,冲击着食客的味觉、视觉。

一个酒店要获得成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拥有自己的特色;(2)、全面的(质量)管理;(3)、足够的市场运营资金;(4)、创新,不断推陈出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是昙花一现。这也是许多酒店、餐馆风光开业又迅速消失的原因所在。

东方鸭王酒楼,是在原东方美食苑的基础上新生的饭店。东方洗浴、东方美食苑经过多年的宣传与运营,已在张、宣地区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在宣化更是家喻户晓。如能利用东方在宣化的知名度延续宣传东方鸭王酒楼,提高菜品质量(行家点评稍差),加强人员培训、管理,定能成为宣化餐饮界的后起之秀。

三、营销策划

餐饮服务的目的是让顾客满意,只有顾客满意了,酒店才能获得利润;要做好优质的服务,离不开企业内部员工的努力;内部员工营销的成功又以全面的(质量)管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为基础。

鸭王酒楼开业两月,现正在举办回报消费者关爱优惠活动。借此机会,应以顾客满意营销、内部员工营销和文化营销三者结合,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进行。

1、本次活动的目的:增加东方鸭王酒楼品牌的影响力,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东方形象,增强竞争力;加强员工的企业忠诚度和向心力;提高员工服务意识、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东方的企业文化;提升销售额,增加利润;为下一步更好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活动时间:7月1日15日,共计15天。

3、参与人数:东方的所有员工、就餐的顾客等。

4、顾客满意、员工满意、管理提高、文化创新

四、具体方案策划

(一)SP方案

1、微笑服务

在活动期间,所以员工一律微笑服务,细致耐心,让顾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提高顾客的感觉消费价值。具体实施如下:

7月5日前召开动员大会,6日15日服务员之间开展服务大比武,在大厅设一个专门的版面,每日评出当日服务之星,并给予物质奖励。

2、特价

(1)每日推出一道特价菜,日不重样。

(2)随顾客所点菜品加赠部分菜品,如消费100元送两份小菜;200元以上,加赠2道凉菜;500元以上,加赠4道凉菜等。

(3)打折,这是一个迅速提高消费的法宝,建议适当打折刺激消费。

二)内部营销方案

内部营销是一项管理战略,核心是发展员工的顾客意识,再把产品和服务推向外部市场前,现对内部员工进行营销。这就要员工与员工、员工与企业之间双向沟通、共享信息,利用有效的激励手段。

1、在全体员工内部加强温情管理,要求每一个员工将所面对的其他员工视为自己的顾客,像对待顾客一样进行服务。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内部员工营销固定下来。

2、征文比赛

内部员工征文:《我的选择东方》(所有员工都写,洗浴、餐饮各写个的。目的是培育员工热爱东方的情感,让大家同心合力,共同创造新东方!)

要求:(1)题材围绕东方鸭王酒楼、东方洗浴所发生的事情,可以是工作经历、感想、寄语等。(2)体裁不限。散文、杂文、记叙文、议论文、诗歌皆可。(3)截止日期为7月13日。

鼓励全体员工积极投稿。本次征文活动评出一等奖1名,奖金200元;二等奖2名,奖金100元;三等奖5名,奖金50元。并进行集中展出。

3、成本节约比赛

通过系列活动,对内部员工再教育,提供其的积极性。

(三)产品营销方案

1、在推特色餐饮的同时,推进情侣套餐、商务套餐、家庭套餐、孝心套餐等。如:情侣套餐可推出38元、48元、58元等(对餐饮不明,仅供参考)。

2、绿色家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已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温饱,而是吃绿色,吃健康。绿色家宴的推出,无疑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原材料使用上,力推生鲜类绿色食品;烹饪方式上结合现代人的消费时尚,使菜肴风味化、营养化;在家宴的菜谱上,注重菜肴的营养搭配,平衡膳食,满足人们的健康要求。强烈建议厨房推出!!!

(四)文化营销方案

向消费者宣传东方的企业文化,增强东方企业在目标消费群中的影响力。

在公交车身制作鸭王酒楼的环境图片,烤鸭的制作流程图和酒店的精神口号(东方鸭王酒楼提醒您:关注饮食健康),让顾客把吃当作一种享受,使顾客乐而忘返。

五、广告营销方案

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媒体无疑是吸引大众眼球的媒介。可根据不同的媒体有不同媒体受众的特点,合理的进行市场定位和目标顾客的定位,合理的选择媒体投放广告,不可片面追求覆盖率,造成广告的浪费。

硬广告和软广告相结合,软硬兼施,已取得更好的效果。利用媒体整合,实现小投入,大产出。

六、效果分析

1、宣传造势,让消费者产生强烈的记忆感,引起良好的口碑宣传,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2、店内富有人情味,服务周到,能提升目标消费者对企业的忠信度。

3、通过服务比赛、征文比赛、成本节约比赛,能极大的增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向心力,提高工作积极性。

4、通过促销,提升营业额。

日评出当日服务之星,并给予物质奖励。

2、特价

(1)每日推出一道特价菜,日不重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