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4 15:49: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业机械科技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英文名称: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1298
国内刊号:11-1964/S
邮发代号:2-363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7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英文名称:Journal of Drainage and Irrigation Machinery Engineering
主管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排灌机械会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排灌机械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排灌机械分会;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技术中心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镇江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4-8530
国内刊号:32-1814/TH
邮发代号:28-8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随着农业机械装备在帮助农民增收的同时,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使得农业机械装备的功能难以充分地发挥出来。本论文从宏观的角度出发,针对中国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索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现状;发展前景
葫芦岛市是农业发展为主的地级市。随着中国农业建设力度的加大,葫芦岛市的农业要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其中具有高科技成分的农业机械装备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多年来,葫芦岛市的农业发展都有赖于农业机械装备的合理应用。葫芦岛市的农业生产,设施农业主要的手段,即处于生长阶段的农作物需要采用人工控制的方式,通过为农作物创造优化环境而促进其健康成长。
1设施农业机械设备的类型
设施农业机械设备的作用是控制农业环境,调整促进农作物生长的因素。在设施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中,要根据农业生产需要以及农作物的生长环境选择设施农业机械设备,以将农业机械设备的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更好地对农作物因子以及农作物生长环境以调整和控制[1]。设施农业的特点各有不同,这就决定了所需要的设施农业机械装备分为不同类型,即农业耕作机械、灌溉与施肥机械、烟雾机械和温度调节设备等等。农业耕作机械是用于大棚或者温室等环境中的专业机械装备,不仅可以发挥多种功能,而且适应大棚的有限环境,能够满足大棚或者温室的特殊环境需要,以提高大棚或者温室中的农作物耕作效率。农业耕作机械在设施农业机械设备中属于是基础装备。灌溉与施肥机械,其中,农业灌溉机械设备可以在大棚或者温室中进行各种灌溉操作,诸如滴灌、喷灌以及微灌等等功能都得以发挥,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还提高了农业灌溉效率。农业施肥机械设备在施肥中,可以根据农作物生长需要进行调整施肥方式,以实现有效施肥[2]。烟雾机械,是用于调节大棚或者温室的温湿度的机械设备,主要是采用静电作用使大棚或者温室内烟雾弥散,且在烟雾中适当地添加农作物所需农药,以发挥防治病虫害的作用。农业温度调节设备,是根据室外气候环境以及大棚或者温室中农作物的生长需要进行环境温度调整。农业温度调节设备在热能交换过程中,不仅可以降低资源损耗,而且还提高大棚和温室的室温调节效率,以为农作物塑造可以健康成长的环境。
2中国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的现状
中国设施农业机械适应中国的农业环境而发展起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下,设施农业机械在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同时,还伴随着农业市场而不断地完善技术,且形成了规范的设施农业机械技术标准。到目前为止,设施农业机械产业的发展已经规模化,而且依然处于发展进程中,对设施农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设施农业机械在为农业提供科技服务的同时,在具体应用中尚存在着不足,需要给予高度重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设施农业机械发展上还存在着滞后性,不仅机械设备的加工工艺比较落后,而且缺乏创新力度,无论是材料的选用,还是技术的进步,都会由于创新不足而使得农业机械设备难以跟得上进步速度不断加快的农业产业,对设施农业产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3中国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的发展前景
3.1中国设施农业机械装备趋于小型化设施农业机械设备的技术研发要能够跟得上农业发展的步伐,就要从设施农业需求出发,将中国设施农业机械装备趋于小型化设计,且将多种功能集合为一体。与手动机械设备相比,电力动力驱动的小型设施农业机械设备使用更为便捷,而且还要与农业中所常用的机具配套使用[3]。比如,在农业作业中,耕种、施肥、灌溉、除草等作业,都可以使用小型的设施农业机械装备来完成。
3.2苗木移植用的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研发设施农业中,苗木移栽是重点工作环节。设施农业机械装备进行苗木移栽,就是使用机械手将苗木移植到指定的位置,并按照要求栽种。如果育苗温室中采用设施农业机械装备进行苗木移植,可以提高苗木移植质量,且移植的苗木的成活率也会有所提高。
3.3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的新能源研发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的研发要从绿色环保的角度出发积极使用绿色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等等,都属于是可再利用的清洁能源,将这些能量经过能量转换设备而转化为电能,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其提高电能输送效率。总结综上所述,现行的农业生产已经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结合设施农业,形成设施农业机械设备运行环境,为农作物的生长资源,包括水分、温度、阳光以及土壤等等以有效控制,以实现农业的丰产增收。
参考文献
[1]李中华,丁小明,王国占.北京市设施农业装备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35(05):300—302.
[2]粱宝忠.张桃林:促进设施农业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2(08):11—11.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推广 信息化 发展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2-0228-01
引言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不断增加。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要使农业机械设备能够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就需要做好农机信息化推广工作。濉溪县虽然在农业生产上普遍采用了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但是,由于信息宣传推广工作尚有欠缺,使得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不高。为使当地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设备充分发挥作用,就要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做好信息推广工作,以提高农业机械运行效率,促进当地农业产量的提高。
1 农业机械推广的信息化发展现状
1.1 农业机械推广信息化的基础工作不足
农业机械推广关乎到当地农民对农业机械设备的认识和使用,如果推广工作不到位,就难以发挥其使用价值。农业信息化方向发展,濉溪县虽然引进了信息技术,但是,由于为了基础工作不足,导致信息资源使用效率不高,农机推广站的工作人员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干扰,使得信息传播质量和传播效率不高[1]。
1.2 农业机械推广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农业机械推广信息化主要是利用网络传播有关信息,让农民增长知识,对农业机械的使用、维护、保养都有所正确认识,并能够做到正确操作。同时,农业机械设备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引发安全问题。这就需要管理制度发挥作用,以确保农业机械对农业生产切实地发挥作用。但是,由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农业机械信息推广工作质量不高,难以将网络信息传播的优势发挥出来[2]。农机推广站的工作人员虽然针对农业机械设备的相关知识都有所掌握,并对宣传推广工作具备专业水平,但是,由于管理制度方面的欠缺,就会使得工作人员在履行自身的职责时疏忽大意,对农业机械的推广工作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当地的农民对网络技术没有充分认识,就会导致农民虽然使用农业机械设备,但是,由于没有发挥设备的应用价值,农业收入水平没有提升,甚至对农业生产效率造成不利影响。
2 农业机械推广信息化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
2.1 对信息W络基础设施建设有效重视
信息时代,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农业发展,就是要加大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农业生产。濉溪县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针对于此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农村资源基于网络平台进行优化配置。随着良好的网络运行环境得以塑造,就为农业机械发展创造了条件。濉溪县农机推广站的主要工作职能,是对濉溪县的农业机械进行推广,以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在推广工作中,要做到投资与网络建设并举。资金投入力度加大,网络基础建设建成,为农业机械的推广信息提供了传播载体,在网络平台上还促使各种农业机械推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使得农业机械推广不仅实现了网络传播,而且提高了传播效率。濉溪县虽然在信息网络建设上具有良好的规划,但是,由于网络资源条件不足,使农业机械信息推广效果不佳。这就需要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塑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以使得农业机械信息推广工作顺利展开。
2.2 提高农业机械信息推广队伍的专业素质
农业机械信息推广工作的顺利展开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队伍。这就需要将信息系统沟通渠道建立起来,收集农业机械推广方面的信息,进行信息交流,做好信息传递工作,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以提高各种农业机械推广信息的传播效率。但是,在信息推广的过程中,还需要得到当地农民的接受和支持,所以,提高农业机械信息推广队伍的专业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与农民建立交流,主要是对农民开展农业机械知识的培训工作。现在的农民普遍都持有智能手机,用手机登陆指定的网络平台就可以看到农业机械方面的知识[3]。除此之外,在网络平台上还展示出农业市场状况,各种相关的新闻以及当地其他县市的农业机械设备使用情况以及所获得的农业机械效益,同时还要针对农业机械设备使用中的维修维护知识与农民进行交流。正在使用农业机械设备的农民,针对所遇到的难题,通过网络就可以与农机推广站的工作人员沟通。要做好这些工作,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所以,农机推广站就要高度重视培训工作,有助于提高农业机械信息推广质量。
2.3 农业机械信息推广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农业机械信息推广要有效展开,就需要实施制度化管理,优化人力资源,以实现各项资源的优化整合,确保农机信息推广工作高质量完成。农业机械信息推广工作以宣传培训为主,利用信息网络以传播信息的方式对当地的农民进行培训,一方面让农民对农业机械设备产生认知,能够在意识深处接受并正确使用,另一方面让农民可以获得相关的市场信息,扩展视野,使得农业机械信息推广成为农民获取相关资源的渠道。所有的这些工作要规范有序地运行,就需要将管理制度建立起来,以保证各项工作高效运行,做到低成本、高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在近年来农业机械设备得以普及,特别是科技成分较高的设备落实到具体农业生产中,要切实地发挥增产增收的作用,就需要做好农机推广工作。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起来,加大相关的信息宣传力度,以推进当地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清峰.浅谈农机推广信息网络的建设与发展[J].吉林农业(c版),2015,25(08):145-145.
关键词:玉米,机械化,农业生产
1玉米收获发展现状
受畜牧业和工业需求增长拉动,当前我国玉米消费快速增长,供求关系正在发生转变。由于消费增长提速,目前我国玉米产需基本平衡的格局可能向供求偏紧的方向转变。因此,加快玉米生产的发展已列入国家和主产区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随着我国畜牧业持续稳定增长,饲料需求量不断增加,饲用玉米消费的年增长是刚性的。与此同时,食品、医学等加工业的发展,也有力地拉动了以玉米为原料的加工业的发展。现在,我国主产区的玉米生产发展,不仅保障了市场供应,而且已经成为农民增收和地方财政增收的重要来源。所以,我们发展玉米生产,满足玉米作为原料,推动畜牧业,满足畜牧业和加工业的发展,这不仅是保障市场供应,也是满足农民增收和主产区财政增收方面的需要。因此,加快玉米生产发展,既关系到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又关系到今后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更关系到增加农民收入和应对国际市场变化,意义十分最大。
2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的重要性
2.1建设现代农业,农业机械化是最重要的手段和标志之一。
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是玉米生产发展主要任务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农业部在十一五加快玉米发展的主要任务中提出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国内需求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面向市场,依靠科技,提高认识,克服重夏轻秋、重水轻旱、重细轻粗、重北轻南的思想,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农艺与农机相结合,加快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挖掘增产潜力,扩大种植密度,主攻单产,优化品质,大力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是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的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不仅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有效争抢农时,抵御自然灾害的影响,而且可以确保农艺措施到位,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玉米产量,实现玉米生产节本增效。。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是稳定玉米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大力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是解决玉米生产劳动力短缺问题,稳定玉米生产,提高玉米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之需,迫切之举。
2.2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农业机械作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玉米产区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农艺技术与农业装备技术相辅相成,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高效、低耗、标准化生产的基本条件。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可以改变玉米传统生产方式,促进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改变,还可以促进秸秆的有效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村容整洁的一项重要措施。秸秆的综和利用是大有作为的,它可以做饲料、燃料、肥料、?料和基料。因此,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发展,不仅可以加快玉米生产发展步伐,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而且能够促进农村享受现代工业文明成果,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在三大作物生产过程机械化中,玉米机收难度最大,目前仍然以人工为主,是玉米生产机械化乃至粮食生产机械化中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是粮食生产机械化中的“瓶颈'环节。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对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提出了迫切要求,必须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特别是玉米收获机械化。
3.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玉米收获机的产品质量、技术含量都亟待提高。从技术角度讲,对玉米收获机关键要解决总体设计问题,然后才是制造工艺、原材料和产品的推广。而解决技术问题,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距的适应性。二是开道、前悬挂与机组的平衡问题。玉米收获机今后的发展方向应以3行、4行为主,而我国农场较少,责任田地块小、地挨地,地边空行较少,作业难度较大,所以侧置式等需要开道的机型普遍不受欢迎。因此,玉米收获机应该也必须解决开道的问题。另外,从现有的玉米收获机结构来看,摘穗机构、拨禾、集穗都放在前面,机组平衡困难,车身也过长,致使整机转向不灵活,浪费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不高。因此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针对此问题应研制操作灵活、视野宽阔、维修方便的新产品。三是秸秆的处理和还田问题。四是各项指标和性能不如人意。现有的玉米收获机械籽粒破损率、损失率、果穗损失率距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推动玉米收获机械化实现跨越的思路
3.1推进玉米机械化收获,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节本增效为核心,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方针,按照以点带面、先易后难、强化服务、逐步推进的原则,积极推广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努力扩大玉米机收面积。
3.2要注重农机和农艺相结合,坚持农机农艺技术协调发展,成立农机与农艺结合的专家组,建立合作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对玉米收获机械化工作的指导,统一研究和协调解决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顺利发展。
3.3突出重点,统筹规划,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技术培训和示范基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强示范推广工作。充分发挥其示范和带动的长效作用。要通过组织农机科技下乡、赶科技大集,出动宣传车、发放明白纸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玉米机收的政策、常识和好处,让农民群众知其理、懂其义、明其利,提高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的自觉性。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介,宣传报道各地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动态及典型经验等,努力营造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舆论环境。
结语:
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结构调整,以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减低作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产业化经营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玉米机械化水平较低,新技术,新机具的研究开发力度不够,影响了玉米机械化发展。目前,我国玉米生产应从生产环节机械化向全过程机械化发展。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自主开发研制相结合,建设我国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体系。加强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机具的选型与配套,技术服务,以及玉米收获机械的技术监测及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促进玉米收获机械性能不断提高。进一步深化农业机械化经营体制改革,提高玉米收获机械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以及农机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同时,将玉米生产机械化与产业化经营相结合,促进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
一、2013年农机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全区“科学发展上水平”的总基调,以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主线,以建设特色高效农业为总体目标,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统揽全局,以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农机化信息融合为切入点,积极引导林果茶、花卉苗木、蔬菜等经济作物和畜牧业、设施农业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协调发展,调整优化农机装备布局结构,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机推广机构,落实完善政策,强化农机安全监管,优化农机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农业片区规划特点,加快推广先进适用机械,实现由数量增长、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凸显农业产业特色,全面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
2、市场引导,政策推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宣传贯彻农机购置、农机工业、金融等相关政策,调动农民购机和各方发展农机化事业的积极性。
3、重点突破,全面发展。以实现主要农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为重点,坚持大、中、小、微农机具并举,促进农机农艺有效结合,由传统种植业向畜牧业、林果茶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领域拓展,抓好试点,以点促面,推进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
4、鼓励创新,完善机制。以农机购置补贴高效规范实施、新型服务组织培育、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农机安全管理强化等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
(三)发展目标
至2013年末,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16.3万千瓦,农机固定资产原值达到1.60亿元;农机配套比达到1:3.3;主要农作物耕播收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90%以上,主要粮食作物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2%以上;林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协调推进,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化科技应用水平、作业组织化程度、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提供有力的装备支撑。
二、2013年农机化工作的主要任务
1.农机实用人才培训。一是加强农业机械化培训中心建设,逐步充实更新与培训相适应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办学水平和培训服务能力。二是整合培训资源,以农机技术和经营管理为重点,以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政策为支撑,培训各类农机实用技术人员达到1200人次。三是突出重点切实加强农机大户、农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员的培训,为农村造就一批专于经营、善于管理、勇于创业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形成“示范户带大户,大户带散户”的农机化发展模式。
2.平安农机创建。积极贯彻《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巩固平安农机创建成果,全力提升“三率”水平。积极开展农机年检工作,严格落实农机安全监理政策,推进农机定期免费检验制度的实行,年内完成检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1000台以上,挂牌率、驾驶员持证率、检验率分别达到100%、100%、55%。继续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在全区培育10个“平安农机”示范户、示范合作社和示范村。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构建起农机安全生产的源头管理、宣传教育、执法监控“三大防线”,形成“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农机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实现农机生产连续22年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3.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一是以圣田农林科技、东盛科技产业园为依托,积极推进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新建设施种植、设施养殖基地5处。二是加大饲草加工、智能饲养、生鲜乳收贮、粪便处理、种苗孵化等机械设备的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畜牧机械化水平。全年新增挤奶机、铡草机、饲料混合机等畜牧养殖机械达到1200台以上。三是围绕蔬菜、苗木、花卉的生产,大力推广田园管理、电动卷帘、保温被、杀虫灯、微滴灌等新装备,2013年新增各类装备4000台(套、个)。
4.粮食作物机械化发展。继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2013年力争补贴资金突破600万元。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重点发展大马力、高性能农业机械,提高大型农机配套比和使用效率。进一步巩固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成果,在粮食生产全面全程机械化上求突破。以村为单位,实行区域化推进,年底全区玉米贴茬直播、小麦免耕播种、机械深松、机械化还田面积分别达到2.2万亩、2.8万亩、3万亩、7万亩。
5.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指导、扶持和帮助,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农机效益的最大化、产业化。一是以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示范建设活动。2013年再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6个,“五有”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8个,积极争创省、市农机合作社示范社。拓宽专业合作社的服务范围,鼓励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依法取得农民流转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培养种粮大户。二是拓展服务领域,引导各农机服务组织、农机手开展以三夏、三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机械化施工、农田项目开发及重点项目建设为主的农机跨区作业。年内完成跨区作业总面积60万亩以上,机手跨区作业总收入突破6000万元,全区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达到1.1亿元。三是加强全区农机修配、销售市场监管,提高农机生产、修配、销售服务能力。大力开展“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活动,星级网点达到16个,其中四星级网点达到3个,五星级网点1个。创新农机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模式,提高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规范化水平,核发农机职业技能资格证60个以上;积极发展农机经营网点,规范农机销售行为,防范坑农害农事件发生;积极引进、培育农机生产制造企业,力促区农机工业上台阶。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示范带动,促进农机化协调全面发展。
1.建设粮食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结合保护性耕作和中低产田改造,在邱家店镇旧县、桂林及颜张等村建设“万亩粮食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在邱家店镇居岭庄、渐汶河、刘家疃;省庄镇岗上、岳庄、宦家峪、柳杭等村建设5个“千亩示范片”,选择10个村建设10个500亩以上的示范点。示范点全部采用小麦联合收获玉米贴茬精量直播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青贮)小麦免耕播种病虫害防治的种植模式,广泛应用深松、深施肥、节水灌溉、贴茬直播、免耕播种等大中型设备以及秸秆还田机、秸秆捡拾打捆机、固化成型机、茎穗采摘机等青贮技术,促进农机农艺进一步结合,大幅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及农业机械化的规模与效益。
2.建设设施养殖示范基地。以省庄、邱家店镇为主要发展区域,不断提高养殖机械化水平,努力建成全国知名的奶业生产县(市区)。大力提高饲草粉碎、青贮机械、饲料混合机械、挤奶机械、生鲜奶贮运机械及智能化、数字化喂料、喂水、粪便清理设备等应用水平,实现畜牧养殖的科学化、现代化。
3.建设经济作物机械化示范区。围绕全区苗木“四大特色基地建设”,重点推广光照、温度、湿度等级环境因子调制设备,喷滴灌节水设备、挖穴施肥机械、田园管理机械、虫害防控设备、移栽机械等,基本实现苗木花卉生产的机械化、标准化。围绕蔬菜、水果生产,集中打造以东盛农业科技为代表的设施种植示范园区,进一步优化设施农业装备,大力推广工厂化育苗、新型棚体建设、生态植保、病虫监控、温度监控、物理增肥等新技术,提高设施农业科技水平和经济效益。
4.建设农产品加工机械化示范区。围绕农产品初加工,重点发展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处理及加工、保鲜、储运机械化,逐步提高加工处理、保鲜贮藏、分级筛选、粮食烘干等方面的机械化水平。围绕做大做强女儿茶产业,在省庄镇北部山区建设茶叶生产机械化示范区,重点推广茶树修剪、茶叶采摘、茶园管理等栽培管理机械,采用微波制茶、机械杀青、揉捻、烘干、筛选等新技术、新装备,实现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
(二)完善体系,增强农机综合服务能力。
1.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形式,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机具增长、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升级、特色鲜明”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合作社示范社、明星社创建活动,鼓励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和跨行业、跨区域联合,促进合作社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在有条件的行政村,推行完善建设农机大院或农机合作社,实现农机作业、维修、安全保障为一体,增强农机社会化服务功能。进一步规划建设农机维修网络,形成以区域农机维修网点为中心、合作社为主体、企业售后服务和社会网点为补充的农机维修服务网络,为全区农业机械提供服务保障。规划建设农机服务网络系统,集农机生产、销售、产品展示、信息、维修、作业、市场动态、新技术推广等为一体的全区农机信息平台。
2.完善农机推广体系。构建以区、处乡镇农机推广机构为主体,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农机生产经销企业为补充的多元化农机技术推广体系。进一步改善区级农机推广机构的工作条件,稳定基层农业机械化推广队伍。按照中央1号文件要求,理顺处镇农机推广机构,各处镇至少确保1名专人从事农机技术推广和公益工作。积极开展农机推广活动,年内适时举办设施农业装备、苗木生产机械、茶叶加工机械、粮食种植机械推广现场会,增强农民购机积极性,提高农业机械化覆盖面积。
3.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完善以农业机械化培训机构为骨干、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为依托、社会培训基地为补充的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体系,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加强区农业机械化学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高培训能力和办学水平。探索创新培训方式方法,采取现场演示、送教进村、科技入户、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做到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结合“阳光工程”等各类农民培训项目,深入开展农机实用技能培训和科普宣传,不断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发挥生产、经营企业的能动作用,联合开展专项技术操作培训,确保农业机械安全高效操作。
4.完善农机流通体系。立足,策划建设辐射鲁中、鲁西南、鲁南的区域性农机专业市场,培育发展一批服务质量好的农机4S店、品牌店、连锁店,实现制造企业与流通企业的紧密结合,建立完善的农机营销网络。
5.完善宣传体系。将新闻宣传作为推动农机化政策法规落实的重要途径、推动业务工作开展的重要举措、争取社会理解支持的重要渠道,树立系统良好形象的重要措施,着力正面宣传,强化主动引导,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形式,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局信息网站为平台,充分利用各级新闻媒体、政务信息、网站,广泛宣传农机化工作,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宣传稿件500篇以上,调研论文20篇以上,争取市、区信息宣传先进单位,为推进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6.完善考核体系。一是分解任务,量化考核。各科室站校按岗位职责,根据市局2013年千分制考核办法,逐条逐项研究贯彻落实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强化督促落实、过程管理和考核结果运用,确保各项部署要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强化对处镇农机工作的考核。将全区的农机化发展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处镇,明确进度和要求,结合区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考核细则,制定出台处镇农机化工作的具体考核细则。
(三)依法行政,建立规范高效的农机监管机制。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以农机部门为主体的区、镇、村三级农机安全监管网络,加大农机动态监管力度,监管环节由使用操作向农业机械化全过程延伸,监管范围由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扩大到所有农业机械,监管方式由重管理向管理服务并重转变,监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提升,建立农机安全生产长效监管机制。落实农业机械免费实地检验办法等制度,加大农机安全隐患排查力度,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建设,提高装备水平和监管能力。加强农机销售、维修市场监管,规范农机维修服务,落实农机维修行业准入制度,提高农机维修服务质量。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农机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社会对农业机械化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针对新的形势,分析了当前新疆职业教育农机化专业中存在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专业地位、质量、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应对这些问题必须面向市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师资水平,以改革采迎接挑战。
进入21世纪,我国农业已全面迈入以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历史时期。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农业机械化在内涵上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农机化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改革和创新农机化职业教育,培养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农机化技术人才,以适应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1 当前职业教育农机化专业存在的问题
1.1农机化专业地位没有真正确立
近年来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越来越被政府和社会所认可,但由于传统和习惯,农机化的专业地位在新疆地区还没有真正确立。我国农业高等院校原来大多设有“农业机械系”或“农业工程系”。但由于近年来,招生和就业一直困扰着整个农业工程学科,因此各高职院校在多年办学的基础上。以农业工程这一工科专业为生长点,不断拓宽学科领域,生长出众多的工程学科,如机械工程、机电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与技术、交通机械等属于工学门类的专业,虽然学科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学科的发展已在很大程度上与原有的名称不相符,使得真正的农机化专业逐年萎缩。同时许多农业机械中专学校在地方政府的干预下,或与其他院校合并为综合性学院,或升格为高职学院,中专层次能保留的只是少数。阿克苏地区农业机械学校2002年3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由阿克苏地区原农业学校、财贸学校、卫生学校、文化艺术学校和体育运动学校六所学校合并组建成立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为发展拓展新专业,原农业机械学校合并后成为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水利系,农机化专业作为原主打专业现已基本停止招生。截止目前,全疆各地州农业机械中专学校中已有昌吉、博州、伊犁、阿勒泰、哈密、阿克苏、和田转制或合并,农业机械化专业的调整和削减过于集中,对新疆今后农机化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极为不利。
1.2农机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定位不准
在对农机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上各地虽做过一定的探索,但主导思想仍定位在面向农机事业或企业单位,培养技术型、管理型干部上,这与目前农机化的服务范围、形式和岗位群是不相适应的,也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不相符。随着新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管理和执法功能的加强,新疆对农机化人才的需求将出现新的变化,特别是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面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西部大开发的深入以及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和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新疆职业院校与目前农机化的服务范围、形式和岗位群不相适应,从而满足不了农机化发展的要求,毕业生的就业率也逐年下降。
1.3农机化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农机化发展的需要
由于目标定位不准,课程设置难以满足社会对农机化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课程涉及范围太窄,与新疆农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机采棉技术、园林业生产机械、农产品精深加工机械、畜、禽集约化饲养与草原畜牧业机械以及与农机化市场相联系的农机推广与销售、农机信息化服务等相关知识和能力都相当缺乏,这样的课程设置与现代农业所要求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不相适应。
1.4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条件有待改善
教学内容方面,以我校农机化专业所开课程为例,专业课程,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全国农业学校统编教材,内容较陈旧,南方、北方的教学内容基本一致,这与农机化的地域性是相矛盾的。地域性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机化服务的内容也不同,教材内容只有充分考虑农机化服务的地域性,才能构建符合当地社会需求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教学条件方面,农机化专业的实验室存在以下问题:①可供使用、操作的农具太少;②由于农业机械产品的更新换代,原有教具已不再适用。③农机维修与故障诊断的实训环境太差;④校外实训基地不够稳定;⑤开发和应用农机化服务方面的教学软件太少。
1.5人才培养的质量不高
人才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多年来,各高职、中职院校农机化专业在人才培养质量上下了一定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机化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在农机行业工作,他们在农机管理、培训、推广等工作岗位上,相对非专业人员具有明显优势,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各类新型农机在农村广泛应用,他们又普遍感到知识的不足与滞后。通过对近年阿克苏地区农机学校农机化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反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在学校虽然学到了一定的农机化理论知识,但实际操作、维修等技术水平较低,动手能力差,遇到实际问题难以及时解决。
(2)学校的教学工作与农机化发展实际有一定的距离,教师的知识更新跟不上农机化发展的步伐,导致毕业生所学知识与实际不相适应,面对大量新机具、新技术束手无策。
(3)因课程设置的原因,学生对农业生产过程缺乏了解,农机应用与农艺脱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机的管理与应用。
(4)学校对学生一专多能的培养做得不够。因基层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学校培养知识面广,适应力强,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人才。
2 采取的措施
2.1确立人才市场化观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配置同其他资源一样,将通过市场来配置。因此当前必须转变理念,确立人才市场化观念。凡是社会和市场需求的人才,就是职业教育应该培养的人才;应该围绕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来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知识结构,不应拘泥于原有的传统和观念。当然,由于人才培养的滞后性,培养目标的确立应有预见性和超前性。
2.2调整农机化专业的课程设置
目前设置的农机化专业仍以种植机械为主,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农机化专业人才要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就应以广义农业为服务对象。农机化应从过去侧重的种植业和田间作业机械横向发展到林业、畜牧业、渔业等机械化,纵向扩展到农副产品贮藏、加工、运输及销售的机械化,这就需要各种各样的工科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使农机化专业的毕业生能适应市场的要求,应适当增加经济管理、计算机应用和设施农业等相关课程。
2.3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新型农机技术和机具的不断出现,现行教材总体上与农机化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的需要还有很大距离。学校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组织教师编写有关的实用技术教材,赋予老教材新的信息,合理增删内容,增加应用性课程,在教学中要精讲多练,注重实际操作技能培养。
关键词;农机维修 质量管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 A
近三十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深化改革,手工农业逐步转型为现代农业机械化,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意识有了重大的转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现代科技农业机械所带来的效益有了关注,对农业机械应用产生浓厚的兴趣,农机产品在农村市场上供不应求。各种型号拖拉机以及微耕机和先进农机具的广泛运用,必须有强大的技术体系支撑,具有高科技和强大服务意识团队,确保农机安全而正常运行。由此可见,对农机具质量的管理很有必要,对农机质量中出现的问题和现状做了一系列的剖析,提出科学合理的相应维修方法策略,对农机现代化建设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国农机维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农机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急待提高。
在各地基层农机站点中,大部分农机维修点的维修人员文化层次不高,未受农机维修专业培训,或是半路出家,在从事维修工作中没有到高校或相关机构得到继续教育升造,理论知识不系统,技术能力不以位,遇到高新维修技术问题时忐忑不安,难以下手,束手无措,影响农机具的动作和使用。
2)维修硬件设施陈旧。
在各地农机维修站点,场地脏乱,且农机维修设备工具陈旧,还在处于手动阶段,凭零碎的维修经验,凭手摸眼看耳朵听来判断故障,没有农机维修专业的数据检测和维修设备,引进现代先进设备成本高,经营者从个人利益出发,不情愿做大的资金投入。即花时间维修,效果也没达到,缺少科学技术手段。
3)部分维修属民间小摊小规模,甚至经营牌照
因为缺少政策上的支持,由此引发农机维修企业运转资金严重缺乏,在聘用维修技术人员和购置现代化农机维修器具上面都有局限,在检查过程中,出现无证上岗现象,没有技术等级证书,甚至经营证照没年审,更有甚者无照经营。严重影响维修质量,存在着着严重安全引患,以及质量纠纷。
4).农机维修配件良莠不齐,农机市场质量管理不到位
各地农机维修经营农机配件经营站点,特别是乡区的农机零星地遍布在各地,基层农机维修点散乱 服务面广,缺乏科学统一管理,在管理上无现诸多漏洞,农机市场假冒伪劣零配件充斥,质量规格难以得到保证,。
二、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加强农机维修质量管理的策略
1、加强农机维修技术人员的专业继续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企业应该重视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避免人才老化、人才知识陈旧、人才专业领域无发展、人才培训基地固步自封、人才继续教育工程盲目性和无效性。 在各地大中小农机维修站点企业中,在技术人员团队里,需要有高技术素养和崇高服务意识的技术人员团队,在整个农机维修环节上起着相当重要作用,与农业机械的维修质量管理紧密联系,与农民的经济效益和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加强对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继续教育技能培训是相当重要的 ,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国家相关部门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针对维修人员文化层次不高的情况,因材施教,制定合情合理灵活的学制,周期和针对时事发生的情况制定培训主题,开展多种形式多主题多专项的短期培训班,引导农机维修人员运用高科技检测系统软件,新的维修工具的运用,和系统技术培训。提高农机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进而提高农机维修的质量。 转贴于 233贡献网校 2、 加大互联网宣传力度,宣传农机维修法律法规,利用媒体展示案例
近十年来,我国农机维修执业技术条件和数据体系越来越规范,自我国《农业机械维修开业技术条件》和《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说明了政府对农机维修管理工作的重视,加大了农机维修质量管理的力度, 监管机制健全。国家有了法律法规的依据,在各地基层农机主管部门积极主动的配合工作,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形式、运用当前的互体传播工具,互联网、乡村广播、电台电视台,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农机维修质量管理宣传,确保农机维修于工作的顺利进行。
3、.给予资金保障,适时进行设备更新,管理好农机维修零配件质量。
在我国农机维修质量管理过程中,把好农机维修设备技术检测工作的关,能够切实地提高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检测水平,并保证农机维修的高效有序进行。与此同时,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必须定期不期地对基层维修网点进行工作指导,工作监督,农机维修骨干技术人员对维修设备质量检查,对设备维中升级进行指导,进行技术培训,并监督督促维修企业法人代表按章自检。对维修设备进行安全年检,对质量不合格的,运转不良以及精确度不高的设备,进行养护,升级或淘汰,的维修设备或者是超过报废年限的配件,政府对农机企业的补贴为农机维修质量提了有关力的保障。
4.对农机维修市场的有力管理,依法治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新农村建设力度的加大,中小型农机维修企业如雨后春笋地涌现出来,要确保农机维修模式顺利运作,各级农机监理部门必须要加强对维修网点证照,技术资质的检查管理的力度,杜绝散兵游勇,杜绝安全引 患,按照《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办法》办理,依法进行行政处罚,性质严重者勒令其停业整顿。帮助农机维修企业树立信誉观念,对于顾客投诉的质量问题或服务纠纷, 要及时处理农机维修质量问题,对发生的农机维修质量和服务纠纷,公正区分责权,把经济财产损失降到最低,进行公正调解或提交事故资料给相关机关,依法判处。各级农机管理机关有责向个体企业提供国内外新的维修技术资迅,现代化高科技设备,与之相关的软件升级指导,新维修工艺操作程序的技术交流。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工作,促进我国农机维修水平不断提升。
三、总结
科学技术走进每个领域的今天,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进程突飞猛进,追赶着着西方发达的步伐。在这个重大项目中,我国农机各相关部门必须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工作指导思想,基层农机维修质量管理监督工作对农业机械化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施先进管理措施,加强农机维修技术人员的专业继续教育培训,更新知识技能,加强维修团队的技术力量;加大互联网宣传力度,宣传农机维修法律法规,展示案例 防患于未然;.给予资金保障,适时进行设备更新,管理好农机维修零配件质量;对农机维修市场的有力管理。只要有了科学合理远规范的管理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随着《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办法》的政策出台,有了坚强的政策保障,农机人不断努力实现我国农机维修专业化和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英文名称: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山东省淄博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6197
国内刊号:37-1412/N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5年,原名《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学报》,1991年更名为《山东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更名为《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原为季刊,现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关键词:玉米剥皮,便携式,机械,设计,实验
0 引言
我国有9亿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70%左右。而这9亿人口大多数都靠着种地为生。据了解,目前我国还有很多农民生活并不富裕,平时的劳动所得只能够满足一家人衣食住行的基本要求,所以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购买昂贵的农业机械,只能够利用手工劳作,耗时耗力,浪费了大量的劳动力。因此研发新型玉米剥皮机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市场应用前景。
根据市场调查分析,传统的玉米剥皮机体型笨重,价格昂贵,不利于农民家庭大量普及。而且结构复杂,操作、维修不方便。因此研发既经济又适合农民家庭使用的农用机械,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玉米剥皮机(见图1)。该机械以切合广大农民需求为出发点,具有能耗低,小巧易携,成本低、适用性强以及操作简单等优点。
1 现状分析
我国是玉米生产和消费大国,玉米生产的良好发展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大事。虽然我国大部分地区均适合种植玉米,但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却长期裹足不前。我国玉米年总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7%,但玉米机收率不到2% ,远远低于小麦70%和水稻20%的机收水平。
我国多数农户自行种植管理土地,由于管理不集中,农户购买能力有限,大型联合收割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不能大面积推广应用。玉米剥皮工作量很大,而且大部分还是手工操作,耗时费力,浪费了大量的劳动力。我国两茬平作地区,收玉米、种冬小麦,农时要求非常紧,农忙时常常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而且有时也有天气因素的影响,不能及时对收获的玉米进行脱皮作业。玉米果穗收获时水分较大, 籽粒不能及时通风干燥,会很快引起霉烂,变质或发芽等现象,造成玉米的大量损失。因此解决玉米果穗剥皮问题已成为提高玉米产品质量、降低损失、解放农村劳动力的关键问题。
2 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1)剥皮机总体结构与剥皮过程
如图2所示,玉米剥皮机主要由底座、上挡板、支架、摇把、胶辊等主要部分组成。剥皮装置由2个剥皮辊组成,其中1个辊为颗粒辊,另1个为带螺旋状凸起齿的齿辊,辊面选用高苯乙烯橡胶材料。光辊与齿辊成对使用,每对辊间形成一个槽型。
(2)剥皮原理
剥皮机采用摩擦原理进行工作,揉搓剥皮。当带苞衣玉米果穗由进口进入时,在螺旋棍螺纹的作用下,使果穗沿纵向轴线方向进入两剥皮辊形成的槽中。进入槽型的果穗受到两辊外圆轴向推力作用而沿辊作轴向运动,同时,由于两辊旋转方向相同,果穗与两辊接触处受到两个方向切向力作用,形成旋转力矩,使果穗绕自身轴线旋转; 运动过程中,果穗在自身重力和齿辊转动产生抓取力和摩擦力作用下,使苞叶被剥下。
(3)果穗剥皮过程受力分析
果穗在剥皮辊上的运动为绕自身轴线转动, 同时沿平行于辊轴轴线方向的移动。
对其运动和受力分析,可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3所示[1]。取果穗自转中心为坐标原点,以水平方向为x 轴,垂直方向为y 轴,果穗轴向移动方向为z 轴。图中,P1为果穗上某一点运动起点,P2为该点运动一段时间( t) 后的位置。则P2点的坐标为:
3 主要工作部件设计与参数选择
试验表明,当剥皮辊的直径减小时,则其抓取能力减小,剥净率、果穗损伤率及脱粒率也随之减少;当剥皮辊直径增大时,同时与果穗苞叶摩擦的剥皮辊表面积大,摩擦力大,剥皮效果较好。但若剥皮辊直径过大,则导致籽粒损失和破碎增加,一般剥皮辊外圆直径为60 ~ 80 mm,本机胶辊直径均取72 mm,齿辊凸起齿高取5 mm。
(2)螺旋胶辊直径确定
为提高生产率,增加果穗的输送能力,胶辊上的凸起齿沿轴线方向上按螺旋布置。为保证果穗受力均匀,运动稳定,胶辊采用3 头螺旋线等距排列,螺旋升角为30°,取螺距为90 mm[2]。
(3)螺旋胶辊间距确定
为了确定两辊轴之间的距离,我们测量并计算了玉米的直径,并绘制了正态分布图如图4。直径测量方法:用绳绕未剥过皮的玉米一周,将玉米周长记录在表中,再将测得的周长值除以π求得各玉米得直径。并用取得的玉米直径数据绘制正态分布图如图4。经计算玉米直径的平均值为:5.45cm。直径方差:0.005。
4 结语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用机械的发展,强调推进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迫切需求,也为振兴农业机械化提供了重要机遇。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加速和农村种植结构的调整,国内小型农用机械市场快速增长,产销量渐趋火爆,发展前景广阔。大型、笨重的农用机械已经不适用于当前农民家庭生产需要,而小型化、精细化的玉米剥皮机则更受他们的欢迎,更加适用于我国小户式的耕作模式。并且大型农用设备操作复杂,成本高,使用、维护不方便。而小型便携式手动玉米剥皮机体型小巧、结构简单、便于移动,使用者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可靠,提高了操作安全系数;另一方面价格便宜,对于购买能力较低的农民群众更易于接受。同时还方便拆装进行清洁维护,提高了机器的使用寿命。由此可见,新型的玉米剥皮机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机化专业;提升育人质量;高等教育;培养模式
1.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形成的填鸭式教育根深蒂固,严重制约着创新教育的实施。其主要表现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被动学习,“唯书”、“唯分”;忽视个体的差异性,没有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和宽松的学习环境,教育的结果是:一方面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许多企事业单位找不到合适的高素质人才。同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需要培养创新型、具有实践能力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最新成果和先进经验基础上,提出并实践了农机化专业“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美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分析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大学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结合”,即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值得认真学习和借鉴。
(1)以学生为中心
当代美国大学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结合”的教育,即“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都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负责,体现了大学应以人才培养为本的理念。
美国大学采用给学生以充分学习自由的学分制,开设的课程面广量多,学生选择余地很大。美国一些名牌大学的校历,课堂教学的总时数大约只相当于我国一些名牌大学的60%,学生有更多的课外学习时间。大学的教师充分地尊重每一个学生,既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有关教学内容的讨论,又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地学习、锻炼和提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美国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经验,必将对整个世界21世纪的高等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2)课内与课外结合
关于美国大学的课内与课外结合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开设的“小班研讨课”,该课程给予了学生很多课外研究的机会,强调举一反三和知识的融会贯通,强调使学生接受特定学科研究方法的训练,从而了解真正的研究方法,产生强烈的研究兴趣,创造新的知识。美国大学既重视课堂教学,更重视课外实践,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是美国大学教育的一大特色。
(3)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麻省理工学院1969年创立“本科生研究计划”,率先使本科生的研究制度化。学生可以参与教师正在进行的一项研究,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项目,并请老师指导。据最新调查,目前美国几乎所有的研究型大学都设立了本科生研究计划,一些大学还设有多种本科生研究计划,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一环。本科生有机会参与大学的研究、站在新知识的前沿,是美国一流大学在本科教育方面最明显的竞争优势。
(4)科学与人文相结合
无论在课堂内外,美国的大学既重视科学教育,也重视人文教育,更重视二者的统一。比中,哈佛本科生要求都应能像学习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那样,接受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自然科学的教育,能读懂像《科学》和《自然》这类专业科学期刊上的新闻和说明文。无论是哈佛还是斯坦福,或是美国其他大学,他们的跨学科课程,往往更多地要求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起来。
3. 农机化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借鉴国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多年来教学改革成果,构建了农机化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突出通才教育、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
①“学”是教与学的过程。从二方面进行了改革:在教学方法上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和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程设置上一方面和实训环节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文理融合课程,为学生提供广博而深厚的人文知识,培养学生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去探讨问题和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研”是指科学研究,增加了专业综合课程设计(论文)、专业综合创新设计等科研训练,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学生可利用校内科研条件及创新实训基地完成创新性作品和创新成果,使学生较早的进行创新实践活动;
③“产”是生产实践,增加了机械制造工艺实习和农业机械化生产实习等生产实践环节,安排学生到工厂或校外实训基地参加生产一线的机械制造工艺实习及农机化生产全过程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缩短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
3. 农机化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及实施效果
农机化专业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改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农机化专业的指导教师从入学教育之时就开始向学生渗透“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学生大一、大二进行引导,同时引导他们参与大三、大四科研训练(机械设计大赛和科研课题),以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理解农机化专业的学生必须学好基础理论知识才能设计出机械产品的重要性,促使他们更努力地学好理论知识,同时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到了三、四年级,指导同学建立创新小组,亲自动手设计创新作品,完成创新设计作品并参加机械设计大赛。近四年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参加了多种专业技能竞赛,包括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科技创新、数学建模、创新计划和赛扶中国公益项目等,获16项省级以上奖励。在创新机械设计大赛中,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创新设计作品多次获辽宁省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的一、二、三等奖。
参考文献
[1] 李文哲,釜 欣,刘建禹. 农业工程综合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的研究与探索[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4(04):56-58.
[2] 赵美香,郑德聪,崔清亮,贺俊林. 农业工程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 6 (4):430-432.
[3] 赵文波,应义斌.综合性大学农业工程学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农业工程学报, 2003,19(01):11-15
[4] 罗锡文, 区颖刚.对发展农业工程教育的思考[J].农业工程学报, 2003,19z:223-223.
一、教书育人,为了学生的微笑
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先的“小中专”已不再是学子们梦寐以求的“香饽饽”,就是那些专科院校也很少得到好学生的青睐,家长跟孩子们都憋足了劲,两眼紧盯着那些本科院校。在这种局面下,生源的严重短缺使原本就举步维艰的农机学校雪上加霜。也就是在这时(2002年12月)*担任了*市农业机械化学校副校长,分管教学业务工作。当时,许多中专学校纷纷与省内外的高等院校联合办学来提升学位层次,吸引学子目光。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机学校能与之争衡么?面对空旷的教室,面对稀稀落落的学生,*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是呀,在小中专逐渐退出中国教育舞台的严峻的形势下,要想办好电大班,困难可想而知了。如何招收学员?如何进行管理?如何提升他们的成绩,考入更高一级的学校?这是摆在他面前的一座座山呐!“撒开长腿跑远道,井里无水四下淘”。在学校确立了计算机应用、外贸英语、财会为主导专业之后,*就坐不住了,跟同事们印制招生简章,率领教师到生源较多的临沂、菏泽、烟台等高中学校做宣传。他嘴上起了皮,脚底磨上泡,渴了喝口水,饿了啃包方便面。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学校领导与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2003年学校共招收计算机应用和外贸英语两个专业各一个班,看着一张张质朴而又略带迷茫的脸,他露出了欣慰而又痛楚的微笑。
*欣慰的是孩子们终于来了,他们像一只只驶出港湾的小船儿,就要在农机学校搭建的这个平台上远航了;他痛楚的是,这是一帮人们普遍认为自制力相对较差、学习成绩相对欠佳的学生。下一步如何把他们的心收拢,让他们走出困惑,走向成功,是摆在他面前的一个严峻的任务。一个来自农村的男生,开学的第三天就旷课了,作为班主任的*心急如焚,在多方调查之后,他直奔学校附近的一个网吧,在里面,他找到了正在狂玩游戏的这名男生。之后,就是漫长的苦口婆心的规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这名学生终于摆脱了网瘾的困扰,走向了正规的学习之路。
他常说素质教育告诉我们,只有差老师,没有差学生。班里有个叫赵燕的女生,家庭困难,面临辍学,*了解到真实情况后,资助她学费,使她顺利考上了高一级学校。有一年过中秋,离家近的同学都回家过节了,班里还剩下13名同学,“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们的心思,陈校长看在眼里,想在心里。他马上给妻子打电话,让她多买菜买面,然后领着13名学生回到自己家里,大家齐动手,包水饺。窗外秋风萧瑟,银光倾泻;室内春意融融,金碧生辉。这是多么感人的场面呀。有个男生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十五的月亮”,歌声在辽阔的天宇中回荡……。人性化的管理,良好的育人环境和育人模式,创造了该校电大班专升本率84%的历史最好成绩,位于全省同类学校首位,受到局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赞扬。
二、推广科技,为了大地的丰收
*深悟“民以食为天”与“国无农不稳”古人名言的深刻内涵。为了提高对农村改革的认识,他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精心做学习笔记。他在一次笔记中写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因此,解决“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毫无疑问应该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务之急。作为农机技术推广部门,应首当其冲,站在农村改革阵地的最前沿。”
2006年8月,*任市农技推广站站长,主持*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工作。他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他从祖辈身上看到了农业发展的步履维艰,从他记事起一直到上大学的二十多年来,半截木头半截铁的原始农具就一直占据着农村的市场。麦收时手握镰刀,腰酸背痛在麦海里泅渡的情景仍历历在目。麦场上,老牛拉石磙子碾场的画面有时还在梦境中浮现。
最近几年间,*市广大农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市农机技术推广部门,他们首先进行了农机结构调整,并引进推广、研制了一批先进、适用、节本增效的新型机械。在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之后,推广工作的重点转向玉米收获机械化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几年来,共推广玉米联合收割机1500台,免耕播种机300余台。2007年,实现玉米机收97万亩,推广保护性耕作12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4%,同时还针对各县不同产业结构,积极引进棉花拔柴机、多功能田园管理机、秸秆捡拾打捆机、秸秆青贮机械及设施农业机械等,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通过各种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作物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益,促进了全市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
为了推广农机新技术,*站长没少遭白眼。有一次秋收后回老家,向乡亲们推广免耕播种技术,就遭到了本村一长辈的白眼。这个老农直呼其小名,捋着花白的胡子问道:“你说说为啥叫‘三秋’”陈站长答完后,老农又追问道:“既然秋耕是‘三秋’之一,那秋耕是缺一不可的,俺种了50多年的田,还没听说不耕就播种的。”引得众人都呵呵大笑起来。陈站长耐心的向乡亲们讲述精耕细作的弊端,推广秸秆覆盖、免耕播种、病虫草害综合防护的科学种植方法,并鼓励亲戚们试验,他在一个亲戚的田里进行免耕播种试验,把每一个步骤一步步示范给乡亲们看。并讲述免耕播种的优点及方法(把干土分开,扩大播种宽度,化肥施在种子底下)。其他农户信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按传统的播种方式播种。接近麦收的一天,狂风携着暴雨来了场突然袭击。雨过天晴,一片片麦田像被巨轮碾过一样,平铺在地上,眼看着就要到口的粮食倒在地上,老农们欲哭无泪。而那些免耕播种的农户却尝到了丰收的喜悦。事实胜于雄辩,免耕播种技术就这样推广起来了。
每年三秋期间,*都到田间地头,指导基层推广人员和农户推广实用新型农业机械,进行技术咨询和服务。中午饭吃到下午四、五点,一天喝不上一口水是常有的事。虽然嗓子哑了,但看到农民放心的使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就感到欣慰了。为了让广大农民掌握先进的农机化新技术,他先后组织筹办了2006年、2007年全市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培训班和现场会,让农民朋友在自家的田间地头开阔了视野,感受到了先进科技所带来的巨大成果。他还依托与农机生产厂家的密切联系,为农民朋友做好选机工作。之后又承担了全市的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开展了“三贴近、六项行动”,全市的示范基地建设、机具研制与引进推广、宣讲培训、实施面积等均进入全省先进行列,有的全省领先,省农机办领导和兄弟市区多次来参观学习,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2007年全省推广会议上,*市作为全省仅有的两个市之一,作了典型经验介绍。他就是这样,推广科技,为了大地的丰收,默默奉献着。
三、履行职责,为了社会的和谐
作为九三学社社员、市政协常委,*始终不敢忘记自己肩上的责任,始终都把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献计出力作为自己的职责所在。履行职能,参政议政,这对*来说既是一份挑战,更是一份责任,一份动力。他自2001年先后担任七届市政协委员、八届九届市政协常委以来,始终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认真履行委员职责,积极参政议政,按时参加市政协和九三学社*市委组织的各项调研视察活动,积极撰写提案,每次会议都提交一至三分质量比较高的提案(均被立案得到办理)。撰写的调研论文《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建设》在市政协八届二十次常委会议和市政协九届一次全体会议上作大会发言,并被市政协作为社情民意提交市委、市政府,引起了市委、市政府对保护性耕作问题的关注和重视,2008年1月,九三学社*市委作为集体提案提交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并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