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4 15:49: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校园网络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网络教研 数字化 现代信息技术
一、网络教研的理念
校园网络教研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了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二、网络教研的条件
1、硬件条件
(1)校园网络,校园网络不仅仅具备校园局域网的功能,同时必须能够连通Internet,保证网络畅通,建立校园网站,建议包括如下内容:教研新闻、课程改革、教考研究、教学研究、课题研究、专题研究、教研论坛、教研论文、教研计划、教研通知、学科动态、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课外活动等栏目。充分发挥了网络速度快、信息及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透明度、参与面与交流面都较大等优点,积极开展网络教研。在此过程中,在及时有效地为基层提供服务的基础上,促进了教研观念的更新,对变革已经实行多年的传统的教研方式作了有益的探索,进而提高教学研究工作、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质量和效益。
(2)基本硬件:包括办公室配备台式电脑,安装了基本常用办公软件,配备专职网络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维护,保证校园网络的畅通。
2、软件条件
(1)教师素质
首先要转变教师传统的教研理念,新课改的启动,带来了新理念、新课堂、新教研。教育科研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教育科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科研的主人,通过科研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教育科研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科研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利用业余学习时间组织举办培训班,对全体教师进行了网络教研的相关培训。
其次培养强化教师的信息素养,让每位教师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学会在网络上收集寻找各种教育信息和教育资源。我们并向全体教师明确提出了开展网络教研规定和要求,开展网络教研,整体提高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研究的水平,提高教研活动的水平、质量和效益。
再次鼓励教师的学习,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如此丰富的社会,一天不学习就有可能落后,每天都有那么多的新知识需要掌握,每刻都有那么多的新见解需要了解,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不仅仅是业务方面,更涉及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不一定将名山大川都走遍,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其价值是一样,网络资源如此丰富,更应该成为教师学习的有力工具。
最后对教师参加网络教研进行合理分工,根据每位教师的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分工合作计划,使网络教研做到有章可循,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的顺利开展。
(2)教研氛围
学校要具有浓愈的教科研学术氛围,可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鼓励教师进行网络教研,同时对不参加教研的教师给予相应的惩罚,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这样才会使教师们增强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新老教师结对子的方式,利用新教师的活力结合老教师的经验形成优势互补,就会将网络教研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三、网络教研的流程
(1)制定详细的教研计划,按教研组划分为不同的教研小组,各小组分工协作
(2)资源的收集,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进行资源的收集工作,收集范围不限,可以是原创性的论文、教案、课件也可以是网络中的优秀教学资源,此项工作应该有专人负责,有详细的资源收集记录。
(3)资源的整理,对收集到的资源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形成各教研小组的资源库,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资源库进行丰富整理。
(4)资源的上传,根据教研计划,对资源库内的资源进行上传,形成校园资源库,对所有的资源进行共享,实现资源的最优化,体现网络教研的优势——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
(5)总结交流:定期进行网络教研的总结和经验交流,不断提高网络教研的实效性和实用性,对出现的问题积极探求解决方法,同时也可以通过校园网站对出现问题进行及时反馈。
四、网络教研成果
根据网络教研的运行情况,进行网络教研的成果测评,以确定是否有利用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学生一生的发展,是否能够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去发展学生,体现学生是 “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网络教研的成果应该公正客观,不单纯以学习成绩作为考核手段,对教师的考核在注重结果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过程。
总之,校园网络教研是一个新的话题,教育教学在新形势下探索教研模式的一种尝试。它并不否定其它形式的教研作用,而是从另一种视角上探索教研的方向,扩大教研的职能,挖掘内在资源,促使教研更加科学。这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和创新精神,改变教师的角色认识和自我观念发挥重要作用。如今,网络教研这种新型的教研模式正在形成,“自下而上”的教研、“互动式”教研、“参与式”教研、“实战式”教研受到教师们的热烈欢迎,“自主、合作、探究”正成为“网络教研”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
[2]余红.《关于交互网络的协作学习探讨》
[3]《WebQuest八问八答》.《网络科技时代》,2002年第1期.
改建网络基础硬件平台
网络改造是对原有校园网的一次彻底改建。我们在教学楼建设的规划设计阶段开始网络规划,与建筑工程的规划同步设计校园网的建设方案。新建的校舍每层楼有设备间,每栋楼有垂直竖井,楼宇之间通过地下管网连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智能化校园。
在网络布线方面,充分考虑长时间的应用需求,布线作了比较大的冗余预留,希望这些预留能满足今后十年的使用要求,主干光纤直接铺设到每层楼的设备间,从设备间到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均采用六类双绞线。这些线缆为今后的进一步升级预留了足够的空间。对于校园内的露天场所和大型会议厅,采用无线网络技术进行覆盖,从而做到在学校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进入网络。
在网络布局上充分考虑了学生应用和教学需求。教室的布线除了保留在讲台上供教师使用的网线端口外,还在教室后面设置端口,并放置计算机终端,以方便学生课余时间上网使用。在学生阅览室、活动室、自习室、实验室、学生宿舍,甚至楼道都设有网络端口,同时通过无线网络技术的覆盖,在操场、体育馆、报告厅、前后校园等地方均可上网。我们还扩大了对外的连接出口,除了继续保持与天津教育科研网的百兆连接以外,又增加了与邮电公网的十兆光纤接入通道,使学生在家里也能通过各种方式方便地连入耀华校园网。在满足教师的教学应用方面,每位教师的办公桌上均设置有独享百兆的网络端口。在教师阅览室、会议室设有网络端口和无线网络设备,还为住校的教师在宿舍每人设置一个百兆端口。
不盲目追求超前技术应用,而是采用大量的成熟技术,使各项技术优势互补,是这次改造所遵循的原则之一。目前,从功能上区分,在校园内有五种网络:计算机数字网、闭路电视网、电话网、校园广播网和校园“一卡通”通讯网。理论上,这些网络有合成一个网络的可能。但是目前的技术想要做到五网合一,在成本、网络稳定性、应用的方便程度等方面都还很不成熟。如果为了追求技术的超前而作五网合一,势必会带来应用方面的许多不便。这次网络改造,我们根据应用功能的需求同时铺设了这五种网络,但这些网络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我们在应用层面上做到了综合统一,形成了一个整体。
建立校园网应用平台和资源体系
建立一个高效、统一、应用简便而功能齐全的校园网应用平台是一项重点工程。我校原本已经有了一些基于网络应用的应用软件,诸如学籍和成绩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校园IC卡管理系统等等。由于是不同时期开发的应用软件,数据库本身不统一,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数据交换也存在问题,因此在应用中很不方便。在网络改造中,我校在市教委信息管理中心的组织下,会同本市几所重点中学共同论证普遍适用的应用管理平台。目前,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开发基于校园网应用的所有功能的应用软件平台,我们考察大量公司开发的校园网应用管理平台,并进行优选组合。首先确定能够成为网络管理平台的基本数据库系统,其功能应包括:对系统的管理、教学管理、教务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人事管理、财产管理、办公自动化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等等。这个平台同时也是全校学生进行各学科学习的交流平台,由此构成一个网络应用的基础数据管理平台。在基础平台确立后,再确定其他的专业应用系统,诸如图书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这些应用系统必须是建立在基础数据库之上,并能与之保持畅通的数据交换关系。
网络资源体系的建设是校园网建设的重点。经过多年积累,我校的教学资源已经形成了一个体系,按照网络教育信息的功能特性,将资源分为以下五大类:
1.教学素材:教师或专业人员经过分类筛选将适合于教学和研究的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辅素材以数字化形式记录。利用数据库形式进行存储和管理,用于教师备课、教学或教学网页的制作,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专业人员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等活动提供的辅素材。这些素材要分类明确、便于检索。主要形式有:
图片:包括照片、矢量图、背景图,以及装饰性图片、按钮等;
视频片段:包括一些经典的实验片段、珍贵的历史镜头等类似于Discovery的视频片段;
电脑动画:包括模拟的实验演示、图像变换等Flas、三维动画等;
各种音效:包括各种具有典型特征的动物、机械、天气等效果声音。
2.教学资源:主要服务于教师的备课、上课、教学研究和网上交流等,是学校教学资源的积累和物化形式,是形成一个学校、一个学科以及教师个人教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固然要通过购买、下载和交流的形式尽快形成教学资源的原始积累,但一个完善的、具有本学校特色的教学资源库,一定是通过建立起的一套资源积累的机制将全校教师的教学经验、过程和交流等信息组织起来。按照板块划分如下:
电子教案:电子教案有别于传统的纸面教案,不仅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媒体和教学过程,最重要的是采用超链接的形式将教学参考资料、相关内容连接到教案中。
学科网页:学科网页的设计、制作与维护,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作,也是每个学科组自身建设的重要途径。开发好学科网页,不但能使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完整,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课内、课外知识,而且也为师生交流提供重要场所。
教师个人教学网页:学校应该鼓励教师设计、开发具有本人教学特点的个人教学网页。这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研究意识,总结学科教学规律,长期的积累也可以形成教师个人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的物化形式。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个人教学网页实现与学生的交流。
教师论坛:教师论坛是教师讨论教学问题的场所。论坛要按照本校教师关心的教学问题,分成几个专题。每个专题有专人负责,对离题的言论要删除,对精彩的讨论要整理。
教学论文库:从网上、各种期刊上整理的教育教学理论性文章,按学科分类。这些文章对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有着启迪和借鉴作用。
3.学习资源:学校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断地提升综合素质。因此,学校资源中一定要有学生的学习活动资源,包括学生的网上学习、网上活动、学习成果和学生学习成长的足迹。
网络课程:以扩展性知识为主,按学科分类,主要用于学生自主学习;
反映学生学习生活的网页:包括学生会主页、班级主页、学生个人主页等;
学生电子作品之窗:将学生在学习中创作出的优秀作品分类推荐给全校学生;
学生论坛:学生论坛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场所,要设立相应的主题区,拒绝与主题无关的言语。话题要有专人管理,引导讨论的方向,整理有价值的内容,使校园网上的论坛成为社会、家长放心的净土;
协作学习的资源:校园网可以为各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开辟展示研究成果的场所,小组的同学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协作,其他组的同学也可以从这些同学的研究中受到启发。
4.电子资料库:主要是公共类信息,内容多,覆盖面大。对这些信息要进行科学的分类:
电子图书:目前有许多公司提供电子图书,并负责补充新出版的电子图书;
电子期刊:包括教学研究,教学参考、各类公共信息;
音乐库:按照古典、流行、民族等形式分类;
电影库:包括教育类影片,经典名著,各种戏剧等。
5.教学测评系统: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化测评系统是今后一段时间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中小学校园网上的测评系统有:
题库维护系统:题库是动态的,每一个学校都要通过题库维护系统,建立适合本校学生的题库;
自动组卷系统:可以按学生情况、既定的知识点范围的分布和指定的难度系数自动生成一套或多套评价试题;
自动评价系统:智能评价系统是校园网评价应用急需解决的难题,目前可以做到的是客观题能够简单分析,主观题目的智能评价还在研制过程中。
教师培训势在必行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我们进一步探索从传统的将信息技术作为媒体手段的课件制作,转移到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应用和学习信息技术,将课程与技术进行整合,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搞好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关键是要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一支能够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目前我校信息技术的培训,已由初期的单纯技术技能培训转入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技能提高相结合的培训;由孤立的专题性培训转入连续的、有计划的、分级提高的培训;由自愿参加的培训转入与聘任挂钩的制约性培训。
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过程中,我们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四级标准的“绿色证书”制度,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全面衡量、全程管理。四级的标准如下:
一级: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会开机、关机,会进入 Windows操作系统,会用键盘、鼠标。掌握一种中文输入法,中文录入速度达到每分钟10个汉字以上。 掌握基本的Windows操作(如复制、删除、查找文件,调用各种Windows自带的应用程序等); 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能运用Word的文字、表格的编辑功能进行排版,会用Word书写和打印文章、教案等(能基本满足自己的工作即可),有些学科可能涉及到如公式、方程式、特殊符号、几何图形、曲线、实验装置、插图等。会上网,初步了解IE的基本操作,会使用搜索引擎搜索有关信息,会收发电子邮件,掌握校园网中有关本人岗位职责部分的操作应用。掌握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会用PowerPoint制作并播放课堂教学幻灯片。
二级:会使用CAI软件辅助教学。能在光盘、硬盘、软盘和网络上调用CAI软件上课。能够在教育教学中使用网络信息资源。会用Excel做有关数据的分析。
三级:能够制作个人教学主页。内容包括:个人业务情况(学科、姓名、职称等),反映本学科教学信息的教学内容栏目,反映学科相关知识、研究性学习等方面的扩展知识栏目,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与教师间进行讨论的解决问题和答疑栏目,反映本人的教学科研情况的论文、下载的教育科研论文的教育科研栏目,测评自学的情况的测评性栏目等等。
四级:会应用一些多媒体创作平台(如Authorware)和一些工具软件(如Flash、3Dmax、Photoshop、Cool3D、CoolEdit等)制作带动画、音频、视频的CAI课件;能独立制作动态网页,并建有交互功能的个人网站。
一、工作职责
现代教育技术处自我接管之日起,时刻以服务以第一理念,以满意为最后结果,其核心是服务。多年来竭尽所能为学生们服务,为老师们服务,为教学及管理服务。并始终以此来衡量自己的言行举止。
南宾中学现教处涉及面广,下设有电视台、演播室、远程教育光盘播放点、远程教育资源接收点、远程教育资源下载点、网络管理中心、校园广播站、南宾中学校园网站、图书室、各功能室、油印室、实验电教等。
管理层面复杂,涉及全校班主任和各办公室成员。
管理设备较多,涉及四个网络机房、全校51个多媒体教室、36台办公电脑、120余台学生电脑,各办公室办公设备及耗材、油印室设备及耗材。
与外联系的单位较多,涉及重庆市教委电教中心、石柱县教委现教中心、教委办公室、教委教育电视台、城域网管理中心、北京、涪陵方正电脑维修中心、电脑维修单位或个人、中国电信石柱网管中心、石柱电视台及维修服务处等。
现代教育技术处,现有田兴成老师、余刚老师、张承峰教师等,尽管兼顾着繁重的上课任务,但是只要接到任务,总是第一时间到场解决,出色完成并解答老师们的问题和设备故障,从不计个人得失,虽然有时候大家会暗地里发发牢骚,但在干活时都勤勤恳恳,工作态度绝对一流。用6个字概括:热心、齐心、用心。
二、主要工作
我将用六个字“建、配、管、用、研、训”,从六个方面来简述本期现教处的工作
1、建:建立了南宾中学校现教、实验管理领导班子,网络管理领导机构。
2、配:1)、配备了全县最好的教学设备,四个网络机房、全校51个多媒体教室、36台办公电脑、120余台学生电脑,56个教学班的电视机设备。
2)、配备了电视台、远程教育光盘播放点、远程教育资源接收点、远程教育资源下载点、网络管理中心、校园广播站、南宾中学校园网站应有的设备。
3)、第三教学楼的光纤接入及教室实现班班通。
4)、重新启用南宾中学校英语空中课堂,加重学生的英语口语及听说训练
5)、学校还专为英语教师选购了一台阅卷机,每次月考的英语机读卡阅卷
工作均由本人亲自操作,让学生从一开始接触英语就认识“机读卡”,并提前古感知和接受训练,经过三年的训练,到初三毕业时,学生是一定能够驾轻就熟使用的。
3、管:建立健全学校设备管理机制,完善各种制度和工作人员职责,管理好学校所有科室及教室的电教设备的使用,各种耗材的掌控,并为打印室定做了值班门牌,做到谁值班谁负责,谁的问题谁负责,从而更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4、用:1)鼓励教师使用现代教育设备和制作课件,一期来,广大教师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让学生感觉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效果显著。2)售后服务,只要教师一个电话或一个口信,我们立即派人或电话联系联系相关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设备维修或恢复。3)、今年现教处在广大教师和班主任大力配合下为学校争创不少利润:收音机为学校创汇1XX余元,英语听力材料创汇15000余元,机读卡利润2万余元,其他现教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所作用的附属物创汇也不在2万以下。
5、研:运用各种机制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撰写了经验文章,田兴成老师、秦川红老师在重庆市理科实验教师论文比赛中获重庆市三等奖,我预计在2011年《电教世界》的第二、三期陆续发表《“网页式多媒体教学课件” 的制作及在教学中的作用初探》和《多媒体教学中,英语教师的基本素质》。
6、训,现教处着眼未来,聘请了陈华兵老师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在学校微机三室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目前已学会了在课件插入图片和声音文件,和添加必要的各种按钮等基本技术。
三、存在的问题
1、由于现教处涉及较多,我真心希望考虑从实际出发把我校的微机课开设起来,让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健康成长。
2、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的应用能力和技术急待提高和正确引导,盼望有一位专职教师能给教师以提高的机会。
3、办公室、部分教室设备老化,运行速度较慢,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急待更新换代。
4、教室里电源线或插座因学生频繁使用各种充电器或设备,严重影响了教学设备的正常运行,希望班主任或广大教师发挥主人翁精神,严格控制或者另辟他方。
5、教师对学校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几大误区;1)、认为设备和材料是公家的,不用白不用、使用者不爱惜设备现象严重。2)、学校的现教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并发挥其功能,电视机基本不用。3)因各种原因学校的机房不敢面向学生开放。
6、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加之经验不足,所以工作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疏漏和不尽如人意之处。一年来,我始终处于探寻、摸索中,想改变自己,做一个完美的人,但目前为止,除了心态随和一点,对学生亲切一点之外。其它的老毛病都在,不过还是值得庆幸,我还健康,跑得动,还能接受老师们的意见。
四、展望未来
为了进一步凸显南宾中学校“三大办学”特色之一------现代教育技术,现教处正着手考虑建设数字校园工程,实现办公自动化、教学无纸、管理现代化的初步构想,要做好三个新工程:1、南宾中学校校园网站: 实现以下功能: 1)、教师备课、上课及远程控制。2)、各办公室资料保存。3)、学生成绩及操行动态分析。4)、各类教育资源共享。5)、各类教学论文。6)、教室网络监控及摄像。7)、各类校本培训及网络学习。8)、各类临时统计资料及软件。
工程2、校园电视台: 1)、校园内实时新闻及电视讲话。2)、各类视频教育资源的定时播放。3)、制作校园类各级各类电视节目系统(非编系统工程)。4)、本地电视节目的控制播放。
工程3、学生校园“一卡通”系统:学生的消费、出校、进校及操行记录等。
一、提炼“和美校园”精神,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良好的校园精神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作用,可以激励鞭策师生健康成长。学校在面向全体师生征集提案的前提下,经年段,处室,校务会,党支部等各个层面多次讨论协商形成了我校的“一训三风”。学校上下一心,共同提炼的校园精神,充分发挥了其引领作用。它指导着全体师生的行为,促使全体师生为其共同目标而奋斗,得到了显著地成效。学校获得“南安市语言文字示范校”、“南安市平安先行学校”、“南安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定点学校”、“泉州市素质教育先进校”、“省先进教工之家”、“全国优秀(示范)家长学校”、“泉州市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实验校”、“泉州市语言文字示范校”、“泉州市文明学校”等四十多项集体荣誉。
二、强化校园安全管理,保障“和美”校园环境
“和美校园”,安全第一。学校始终把强化校园治安和普法教育工作放到首位。一方面,学校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制订各项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另一方面,学校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和安全隐患排查登记,确保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漏洞;此外,学校每学期组织多次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并且不定期邀请专家莅校开展教育活动,做到了师生全覆盖,全参与,提高和锻炼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近几年我校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这为我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软硬兼修”,彰显特色,建设“和美”校园文化
(一)在软件建设方面:
1、管理文化建设:学校从教师到门卫,人人职责明确;从教务处到总务处,处处权责分明;从教育教学到后勤服务,事事有章可循。学校通过逐层分解,细化规则,夯实过程,让工作常规化克服了教师工作的繁忙无序,培养了孩子们的自觉、自主意识。这使整个校园教育教学秩序井然。
2、班级文化建设:从本质上说,班级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它能给班级学生一种精神上的感染、吸引、熏陶和改造,对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培养生机勃勃的班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我校在班级文化建设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班级要有个性化的班训和名人警句;二是教室的布置要整洁、新颖,充分体现班级特点,要有展示学生个性或优点的栏目(科普角、评优栏、作品展示栏、公告栏、学习园地等),并定期更换;三是正常开展班级活动、主题班会:一个月至少一次主题班会(要有详细书面材料),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和自己组织的各项活动。
3、网络文化建设:学生是校园网络文化的参与者、建设者和主体,开放式校园网络文化又是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催化剂,学校运用网络,开通校讯通与宝莲中学校园网,便于学校与家长联系,开展“书香八闽”读书活动,培养学生的全方面的素质。积极开展网络法律知识竞赛、网上祭英烈等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设专门的网络引导老师管理员,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每年开学初,与学生签定《文明上网承诺书》,使文明上网和健康上网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4、刊物载体建设:为了给学校全体师生一个展示才华、拓宽见识的平台,学校坚持每年至少出版一期教师教育教学论文集《求索与创新》,每学期出版2-3期的校报《宝莲之光》。
(二)在硬件建设方面:
1、立足校情,不断优化办学环境。办学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我校在环境文化建设方面努力追求校园布局园林化、科室装备标准化、教学设施现代化、信息传输网络化、校园场地绿色化、厨窗专栏知识化,构建四季常青,鸟语花香的良好生态环境,极力营造一个文明和谐、净洁美观的校园环境。
2、充分展示学校每个角落的育人功能。为了达到听视觉文化育人的目的,我校充分利用校史馆、学校荣誉室、图书阅览室、素质教育专栏、广播室、文化墙、墙壁走廊文化和标语的作用,让文化科学知识、人文荟萃、实践理论和名人名言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在校园各个角落贴挂名言警名,规范和要求,既美化了教学楼,同时也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达到了环境陶冶人,墙壁会说话,石头、花草蕴含生命的灵动的良好环境文化教育功效。
3、以创建“书香校园”为契机,进一步充实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的相关设施。每位学生一进入校园就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通过读、记、讲、 悟四个过程,让师生将读书、诵读习惯化,使学校校园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
四、异彩纷呈的校园活动,彰显“和美校园”文化特色
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因此,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做到了多样化,既有思想性,又有知识性;既有娱乐性、趣味性,又有实践性:
首先,坚持每周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利用有纪念意义的重大节庆日和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积极开展各种专题文化活动。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
其次,定期举办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和“趣味运动会”。在这些活动中,涌现了不少优秀的艺术和体育人才,对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效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学校认真加强特色项目――校园足球建设,广泛地组织足球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兴趣,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取得显著的成效。两年来,我校组队参加南安市中学生足球赛,均获得女子组冠军佳绩。
【关键词】中职校 校园网 统一验证平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21-02
我校是2009年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前在学校中运行着多个应用系统,如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招生管理系统等等。但笔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教师因忘记自己的各类密码而要求管理员帮其重设密码和教师反应在多个系统间要多次登录比较麻烦的问题。此次示范校建设,我们通过构建统一校园网验证平台,即单点登录SSO的方法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
一、统一验证平台的构建思想
SSO英文全称Single Sign On,单点登录。SSO是在多个应用系统中,用户只需要登录一次就可以访问所有相互信任的应用系统。它包括可以将这次主要的登录映射到其他应用中用于同一个用户的登录的机制。它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业务整合的解决方案之一。我们比较了多种方案后,最终采用了SSO方案,教师只需要登录一次系统平台,即通过一个应用中的安全验证后,再访问其他应用中受保护的资源时,不再需要重新登录验证。
二、统一验证平台的具体实现
以下是笔者所在学校各个系统间统一验证平台的构建的具体过程:
1.各应用系统介绍
笔者所在学校的校园网中布署的应用系统有:
(1)信息系统(学校网站);
(2)资源管理系统(资源库)用于管理学校内部的资源(教案、课件、试题、教育教学论文、图片等资源)。未登录用户不能下载和打开相应的资源,只有合法登录的用户才能下载和打开;
(3)学校网络办公系统(OA系统);
(4)教务管理系统(正方教务系统);
(5)财务管理系统(国子管理系统);
(6)招生管理系统(教师自己开发)。
2.配置表信息
在开发单点登录系统之前有些重要信息需要确定,然后写入配置信息表中。我校配置信息表中内容如下:
设置服务器的访问地址。主要是服务器的公共IP地址和站点域名。
设置可以访问的请求IP网段。主要记录该系统单点登录接口可以访问的IP来源。
设置系统模块标记。填写各个系统的编号,主要用于变节管理员查询到该请求来自哪个系统。
设置状态标记。填写True或False,主要方便管理员随时切断单点登录的功能。
3.配置表逻辑结构
4.系统单点登录原理
1)用户通过用户名和密码进入A系统;
2)A系统将配置表中状态为T标记的所有记录读取并打印到前台;
3)当用户点击任意系统后,A系统就会将该用户的编号,以及配置表中的A系统的参数一并通过http协议提交到目的系统中;
4)目的系统则会根据配置表中的REQIP来判断该请求IP是否合法,若合法则继续执行,否则返回错误信息;
5)目标系统只需要到用户表中去寻找该编号对应的用户,并取出其权限,根据相应的权限执行可操作模块;
6)如此反复循环。
5.SSO模式的前提条件
SSO模式需要满足如下条件后才能部署:(1)所有的用户ID要么统一,要么设置匹配规则,我校选择使用教师工号;(2)所有系统必须在配置表中登记真实的信息;(3)所有的系统必须提供接口,用来接收和处理配置表信息的WebServer接口。
6.SSO模式优缺点
SSO模式有很多优点:实施简单,只有短短几行代码执行效率高;安全性高;无需笛卡儿积模式的维护,只要一张配置表即可;扩展性、维护性高;采用即插即用设计原则。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对服务器安全性要求较高;旧系统必须有源代码更改权才可加入;目前只限于B/S模式。如何扬长避短需要开发人员不断摸索、不断实践。
7.提高安全性
安全是每个系统最首要的责任,我们采取以下安全措施保证单点登录的安全。
用户在客户端触发,提交到服务器中处理,所有信息都在服务中,非法窥视不到;
服务器之间的跳转也限制了IP,只能由指定的IP才可以访问;
客户端只提供触发功能的Ajax异步执行方法,主要代码在后台服务器上用户无法得知,前端的JavaScript代码只提供了访问服务器接口的功能和仅有的目的系统编号参数;
JS代码与html代码分离在两个文件中,并且服务器过滤了请求IP,非本地IP禁止下载JS文件,而且本地IP还要密钥才能访问,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每个用户的权限都在相应的系统中分别设置,避免其中一个系统的管理员被攻击从而使整个架构陷于危难之中;
所有的共用信息都通过加密算法处理后再传输、存储的,避免管理员有意识的获取;
从系统到模块甚至到用户都有很便捷的开关功能,可以及时的切断危险源。
三、统一验证平台构建的思考
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在我国职业学校校园网络中的高速发展及应用,学校门户平台需要及时整合各类信息资源。笔者根据目前学校中电子校务实际运用中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研究了单点登录技术的原理及实现方法。由于水平和时间的限制,以及随着对相关理论和开发的深入,还有待于继续努力。
通过此次开发,笔者所在的学校切实解决了教师以往要记住各个系统间的帐号与密码和各个系统要多次登录的问题。方便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实现了学校各个系统间用户的统一管理,减轻了系统管理员的工作负担。
参考文献:
[1]Web环境下的SSO实现模式的研究 张挺; 耿继秀 计算机仿真 2005-08-30
关键词:电子备课;案例;整合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备课已经不能仅限于对书本教参的简单迁移,更多的要参考丰富的教案、多媒体素材、优秀的教学课件。为满足这种需要,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我们独立开发了一套地理电子备课系统。
该系统是专为地理教师开发的电子教案创作工具。它可以让教师不用借助其他软件或书籍,完成备课的全部过程。
本系统由借鉴、资源、备课、管理四个模块构成:
借鉴:提供精品教案,并可对教案进行浏览、输出、打包、上传及下载。
资源:提供学科博览、多媒体资料、教学论文、参考试卷、各类地图资料和课件等与教学过程联系极其紧密的教学内容,可进行分类查找,检索方法简单、快捷。
备课:提供标准编辑功能,辅助教师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教案。
管理:提供素材库的维护、系统日志管理等功能。
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简要介绍一下怎样使用该系统备课和上课。
一、备课是开展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脚本
备课充分与否,关系到能否正常开展教学,以及教学效果的优劣。备课时,我充分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创设教学环境,选择教学网络功能,调控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提供了分配教学时间和确定教学策略的途径。
2.教学资源诸要素的搜集、整合
课件制作需要的教学资源往往比较零散,不成系统,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对包括文本、视图、音像等教学媒体资源进行合理的组合设计,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课堂网络教学系统,储存到资源库中,以备教学时调用。对网络教学资源的选择,应基于教学实际,该多则多、该少则少,切不可心中无数,更不能本末倒置。
3.教学操作的设计
教学操作的设计,也就是教学流程的规划,应从实际出发,遵循教学原则,合理分配时间,以提高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对各教学环节进行周密安排、精心设计。
教师可直接选取备课范例,完成备课工作。备课范例由经验丰富的教师依照课程标准要求,通过精选课件,组织安排课件的播放顺序来构建完成。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自己的教学需要,
到资源库中选取相应课件,组织、完成备课,也可选取用户自制的课件,丰富授课内容。
二、通过电子备课进行教学容易使教学模式雷同
1.切忌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都在教师机位置,单纯地操纵机器。应适当走动,尽量用身体语言来提示、交流教学信息,调动课堂气氛。
2.利用心理学、现代教育学原理,在教学活动中,融合体现个性风格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使教学生动活泼,富有特色。防止教学思路被电子教案所左右,让原有好的教学风格被流水线的程序湮没,从而影响自己的教学风格及随堂应变的能动性。
我们在使用电子备课系统进行教学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浏览、筛选网络信息;其次要考虑网络信息与讲授内容如何组合,以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最为恰当;第三,教师可以下载筛选后的网络信息,然后剪辑编辑,组合成教案,也可以在网络环境中用软件平台写成教案;第四,教师在网络上进行备课将不受地域的约束,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处理教案、教学资料和教育事物。如果我们都熟练地掌握了网络上进行教学设计的技能,每堂课都会呈现给学生最新的科技知识、新闻动态、素材图片等,这样教学内容就会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备课系统具有强大的多媒体功能,能够支持绝大多数多媒体格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备课系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料,同时又解决了复杂的技术问题。
教师不仅可以将网上教学资源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还可将视频课件片段插入自己制作的课件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备课。而且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在校园网上的多媒体教室里,点播任一教学内容,可控制性强,更新方便。对学生来讲,能有效地解决来不及记课堂笔记的问题,有助于学生集中精力听课,课后及时预习、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一、公民教育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
1.创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环境。构建教师团队发展专业平台,形成以基地促进教师、以教师发展学生的教育教学格局。充分利用学校广场、绿化带、文化石、校园长廊、各种展板甚至学校的每一面墙壁,营造富有特色的,和谐、民主、开放、愉悦的教学氛围,形成充分展现学科思想、方法手段和文化品位的特色明显的课程教学环境。
2.突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在校园网上开辟“公民教育课程基地”专题网页,开设教师教学研讨、学生互动交流、资讯、成果展示子栏目,以网络互动平台为载体,以公民教育中的“爱祖国、爱集体、爱学校、爱家庭、爱生命”为核心教学内容,扩建校史室,加强学生对课程的体验,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能,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公民教育教学模式。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建设促进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得到锻炼。学校建立基于网络的综合实践和研究性学习支持平台,采取小课题研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网际交流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活动基地开展社会性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人社区,走入社会,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有效开发学生的道德潜能和多元智能,奠定学生健康融入社会的坚实基础。
4.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围绕“公民教育”开发丰富课程资源。制订科学的课程实施方案,根据初中生不同阶段学习需求,形成难易不同的课程资源。在已编写的《感恩,一路同行》、《生活与健康》、《港城风情》等校本教材的基础上,继续开发适合我校学生特点、具有我校德育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在现有的校史室、心理咨询室等校内德育基地以及市博物馆、市规划中心、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兴业社区等多个校外活动实践基地的基础上,签订双向协议,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以多样化的资源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生理想教育、三养成教育、安全法制教育等,以促进学生公民素养的提高。
5.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加强基地的信息化建设,新建微格教室,在校园网站上设立公民教育课程基地主页,方便教师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教学研讨、教师培训、师生互动、教研成果展示:大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基地聘请专家团队,定期对教师的教科研活动进行有效指导。深化课题研究,我校的《初中人文学科教学中公民教育的研究与实施》已拟申报市级“十二五”课题,以达到名师支撑基地、基地培育教师、教师发展学生的目的。
6.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路径。公民教育课程基地突出多样化的实践创新学习,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和创新研究等方式获得经历和体验。结合学校实际,充分挖掘当地课程资源,把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结合,通过把校园传统节日融入课程、校内外实践基地的有效衔接、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等途径,开展体验性、研究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成长。探索公民教育评价标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评。
二、公民教育基地建设的作用
1.深化教学改革,拓展实践途径和领域。在实践中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合作、探究能力,实现自主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在多样化的学习中感悟成长,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
2,促进学生成长,提升学生公民素养。基地作为拓宽学生学习、研究、体验、感悟的平台,以实践基地为中心,以班级化、小组化、个性化学习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学科思想、学科思维、学科素养为目的,整合教育资源和学习内容,让学生走进社会、感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爱祖国、爱集体、爱学校、爱家庭、爱生命的良好品质和公民素养,最终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学生评价体系。
珠海七中创办于1993年,现为珠海市一级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7万?,建筑面积16398?,绿地面积1.2万?。目前一座六层高建筑面积6千多平方米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完备的办公教学大楼正拔地而起,2005年9月将投入使用。我校现有教学班24个,学生1400余人, 教职工92人,其中高级教师26人,中级教师39人,初级教师12人。
珠海七中对教育现代化对教育改革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历来重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工作,2004年成为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进一步促进了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我校就实验学校中期检查进行了认真自查并形成自评报告如下:
一. 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珠海七中历任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实际中的应用。在学校经费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及时安排并不断加大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尤其是现任领导班子,对教育现代化对教育改革的意义有深刻而独到的理解,认识到: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学校注重教育技术现代化设备的投入,同时,更重视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育观念的更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促进了老师们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又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自2004年成为广东省现代技术实验学校后,成立了以王树洪校长亲自挂帅,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我校"广东省现代技术实验学校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树洪校长
副组长:梁波、朱琦
组员:朱琳、袁健、李春鹏、金述红、张艺多、梁玉葵、刘文选、 李文莉 、辛咏梅、梁辉、陈志大、王维、王建、苗?i婕、曾明珠、 吴睿
工作组在组长王树洪校长的领导下积极规划七中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先后制定了《珠海七中教育信息化整体规划》、《珠海七中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发展规划》、《2002-2004珠海市第七中学电教工作发展规划》、《珠海七中教育信息化三年规划》、《珠海七中2003-2005年三年工作发展规划》、《珠海七中三年工作规划》,信息中心也年年有详实的工作计划,从而推动了我校教育技术现代化工作,使我校教育现代化工作得到迅速发展。
学校领导认识到,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学校在注重教育技术现代化设备的投入的同时,重视教师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育观念的更新。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通过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王树洪校长十分重视学校的现代化教育工作,为了提高学校的现代化教育水平,学校为每一个老师配备了一台液晶显示器品牌电脑。王树洪校长带头学习电脑知识,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种培训,学会了OFFICE系列软件的应用,PHOTOSHOP等。王树洪校长经常自己制作多媒体讲稿为老师和学生进行精彩的报告和心理辅导,学校组织
王树洪校长使用自己制作的多媒体给老师们做精彩报告
的多媒体演示家长会赢得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在王校长刻苦学习精神的感召下学校老师们掀起了学习电脑的。老师们经过参加校内校外的电脑培训,去兄弟学校听课、去外地先进学校取经,现代化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多年的教学公开周活动,使多数教师尝试了多媒体教学并认识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确是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而又减轻教师劳动负担的有效途径;大面积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又使教师们有了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能力;教师上网查阅资料和下载教学软件与学校多年的软件积累,为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教学资源支持。校园网、电教平台等建设,为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条件。
(请点击观看)
王校长的“六一”老师 初二女生家长会
在七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教师自觉、自愿的行动。老师和同学们都尝到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甜头,例如生物课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看见了细胞的分裂;化学课上学生利用多媒体观察到了有害气体的生成…..这些课件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一些抽象的、在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现象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学习起来更容易、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刻了。我校教师运用多媒体覆盖率达到100%,学科运用多媒体上课覆盖率达100%,运用多媒体课时覆盖率80%以上。
老师们上多媒体课的精彩镜头
三、 加强教学环境建设,在设备运用上创新。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育现代化的硬环境的建设,重视现代化设备的投入,因为这是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1997年建成两间多媒体综合计算机室
1999年建成了功能完备的电教室
2003年改造了综合计算机室,配备了新的品牌电脑并且每台学生机都可以上网
2003年建成了设备先进的语音室
2003年建成了两间设备良好的物理实验室、一间生物实验室、两间化学实验室
2003年建设了8个教学平台
2004年投资建设了校园网,学校的网站也开始启用, "珠海七中校园网"(网址:zhqz.com)
2004年建设双向控制电视教学系统,完善了学校广播系统
2004年建设了8个教学平台
电脑室 多功能电教室
这些设备的投入使用,为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现代化手段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提供了条件。同
时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网络环境下的新课程学习创造了条件。我校借助网络开展的生物课"激情燃烧东澳岛"和珠海市中学里唯一的信息技术课外小组—机器人小组通过学生在网络上开展的广泛性研究性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4年11月20日我校参加了广东省第二届智能机器人大赛取得了13名的好成绩。老师们指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展开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们学会了自主学习,学会了合理利用网络这个巨大的信息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适应信息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和运用信息的实践能力,这为学生今后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这些电教设备正在为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发挥巨大的作用。
我校的机器人小组
四.课题研究,在理念上创新。
在七中,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的潮流已不可抑止,即将进行的教育现代化设备的建设又为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何使电教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益,使教育手段的现代化真正为教育改革服务,这成了学校思考的新问题。
教师的教育观念不能根本转变,弄不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成了对学生满堂灌和文山题海的帮凶,成了搞应试教育的帮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决定以科研带动的办法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确立学生在学习上的真正的主体地位,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有利条件,使学校的教育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自从学校成立以来,我校就不断承接课题,1999参与了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之子课题《引导学生处我发展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研究》;2002年我校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子课题《提高初中学生家长育人实效》研究; 2004年参与了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学习技术的心理探究》之子课题《初中学生学习困难心理探究与干预》;参与了珠海市科技立项课题《珠海市中小学生自我教育成长模式研究》等等。通过课题研究,更新了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建立我校立体、多元、有机结合的现代化德育生态体系,提高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2004年参与了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学习技术的心理探究》之子课题《初中学生学习困难心理探究与干预》,此课题在我校正在扎扎实实的开展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4年9月-10月我校信息中心配合课题组利用《中学生心理测试系统》软件收集了我校初一、初二两个年级885名学生的测试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78学习困难学生,并对其中26名学生进行学习技术的干预,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2005年3月我校课题组撰写的论文《珠海七中学生学习策略调查报告》获得了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组颁发的特等奖,这个报告的数据全是我校心理老师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的。这表明我校教师使用计算机的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特等奖证书 王校长领取特等奖
科研的带动,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一批教师正在探索研究利用计算机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新课程环境下网络教育等问题,以求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研究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五.教材配套、开发、使用良好。
信息课程教材学校主要采用"广东省教学教材研究室"编写的《信息技术》教材。教师在教学前,编写电子教案进行教学,以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电子教材的配套,我校主要采用购买、自制、教师网上下载等多种方法进行积累。教师的使用,主要是教师参考学校购买的电子教材和网上下载的软件,自己制作教学软件的方法,以求更好的结合我校的实际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自制录象节目389(时),光盘数422,CAI课件1125件(其中获奖作品76件)。购买录象节目数143(时), 光盘数625。 从1997年至今,学校每年的教学公开周都是多媒体教学公开周,积极鼓励和引导教师尝试多媒体教学,信息中心积极配合教师进行教学软件的工作,因为这一特色,使珠海七中每年的多媒体教学公开周在珠海市颇具影响力,每年都吸引市内外200人次到校参加教学公开活动。我校王景山、袁健老师制作的生物课件《百合科》《禾本科》获全国教育软件制作三等奖,黄华奖。其他老师制作的课件也多次获奖。珠海七中电化教学在珠海市内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六.教师培训,探索培训方式创新。
现代化的设备是不会自己发挥作用的,发挥作用的始终是使用设备的人,教师使不使用,如何使用这些设备,决定着这些资金投入的效益。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领导始终坚持重视现代化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注重教师的的引导与培养等教育现代化软环境的建设。教师不会使用电脑,是制约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的瓶颈,因此教师的电脑培训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1997年学校的两个电脑室建好后,学校组织了全校教师进行了使用网络多媒体教室演播系统的培训,培训73人次。
1998年,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了电教室的使用培训,培训78人次,基本做到人人可以利用电教室的设备为学生授课。
1999年以来,我校结合教育局组织的教师电脑级别考试,积极开展教师的电脑培训工作。1999年至今,每学期都举办1-2期电脑培训班,每班大约10个课时。中青年教师100%参加培训,总体培训率达95%以上。
2002年以来,结合软件的制作,我校组织教师参加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OFFICE系列软件的应用、课件的制作、语音室的使用、校园网站的使用、家教E平台的使用等若干专题讲座、培训,对教师的培训率达80%以上。
学校信息中心制订了严格的培训计划,学校也把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纳入学校的考勤之中,明文规定50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参加培训,老教师们也不甘示弱,每次都早早到达培训场地。学校还多次组织老师参加全国、广东省、珠海市的教师信息化培训,学校在有限的经费中抽出专款保障老师们的培训费用。教师们通过培训,学会了处理文件、学会上网查找自己需要的教育教学的资料,下载网上的教学软件,学会通过PowerPoint制作简单的教学软件,对下载的课件进行整合等,我们的教师有良好的信息意识,也有能力很好地进行多媒体的教学。
王校长参加信息技术校长培训班 新购买了电子白板,老师们都来学
习,这可是师生互动课堂的好帮手
七. 实验工作在七中硕果累累
我校经过多年的"现代技术实验学校"的实验工作,取得一定的效果,总结如下:
(一).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在校领导的精心策划下,经过全体教师的努力,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年年稳步提高。2004年我校中考达到省级分数线的共262人,其中柏遥萍同学取得了全市第四名的好成绩,张天?、鲍嘉裕同学语文满分,许建丰同学数学满分,曹望舒同学英语最高分,袁子龙同学物理最高分,刘奇志同学化学最高分,胡洁遥同学政治最高分。历年来,七中的中考考入一中的人数,上省级学校的人数,平均分、及格率都形成一个往上发展的态势,从这里可以看出,本实验达到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七中往前发展的目标。
珠海七中2002-2004年度省一级上线率、平均分对比示例图
(二)教育科研硕果累累
1. 通过实验,我校教师撰写了一批运用电教手段开展教育教学论文以及利用多媒体上的优秀课例,在教学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2-2003学年度我校有6名老师的论文获得全国奖励,4名老师的论文获得省级奖励,18名老师的论文获得市级奖励;有5名老师的优质课获得省级奖励,12名老师的优质课获得市级奖励;2003-2004学年度我校有5名老师的论文获得全国奖励,7名老师的论文获得 省级奖励,13名老师的论文获得市级奖励;有1名老师的优质课获得省级奖励,11名老师的优质课获得市级奖励。其中张勇老师的优质课《》通过精美的课件展示在学生面前一个自强不息,勇于和困难做斗争的勇士Tina的光辉形象,通过多媒体学生们身临其境地了解到了Tina的故事和她的作品,Tina的故事感染了每一个人,她的精神振奋着每一个人。
张勇老师的优质课片段
目前,全国有一百多所学校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通过近5年的教学研究实践,我们发现,大部分老师喜欢使用的软件是word和powerpoint,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简单易学,二是使用方便。可以在一般的媒体教室上课,不需要一人一机的网络教室。课件可以上网下载,即使不下载,制作起来也比较省时省事。就我校而言,我们学校每间教室均配备液晶投影机、视频展示台、电脑及英语听力设备,老师们可以根据需要自由使用。而网络教室是数量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不考虑网络教学模式的使用。
但就语文教学来说,我们知道,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一种生活方式。二十一世纪是网络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青少年学生处于以高社交化、高信息化、高效率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中,网络是最重要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工具。这让我们不得不考虑网络的最佳使用问题。而且,网络的发展已经让我们不得不考虑它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同时,也觉得如果不用好网络,那么校园网的效益也没能最好地发挥出来。所以,我一直觉得应该在这个方面做些尝试。
从同行们的探索实践以及自己的摸索情况看,我觉得以下几个模式还是比较可行的:
一、独立篇目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由课内引出可探究的问题,进而进行研究性的学习。比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一文,新疆乌鲁木齐市师范学校的尹薇老师是这么处理的,她由文中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的格里高尔关心着家人,异化为虫形人,最终被亲人抛弃的情节明确格里高尔的悲剧是令人心酸的,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并进而提出基本问题:“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有什么普遍意义?”然后让学生自由交流看法,自由讨论,共同明确研究的方法:采用小组协作方式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源、影音资源,查找资料,自主研究。分组讨论之后,讨论观点汇总后发到论坛,在课堂上主要是进行小组汇报。
这样的模式既符合新课程标准,而且特别受学生的欢迎。但是,这个模式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电脑使用基础,才能制作网页或演示文稿进行汇报,老师要能精辟地从普通的教材中发现可探讨的问题,而且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既能将作品与时代牵连起来,又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二、基于单元的整体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因涉及的篇目多,所以,涉及的课程资源相对也较多,如果制作成一个单元教学网站也是很有内容的。在这个方面,有的老师做了这样的尝试:如上海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王立凡老师在教学了一个小说单元后曾设计了这么一个课程,即《小说的线索安排和悬念设置》。首先是提出引导问题,包括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内容问题三个方面,比如:
基本问题:你如何看待人生的起伏?
单元问题:
1、假如本单元小说中的主人公生活在今天,他们的命运将会怎样?
2、命运真的是不公正的么?
3、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最美?
内容问题:
1、《药》、《滑台佚事》、《丰碑》、《染血的汉碑》四篇小说情节结构有何异同?
2、小说的线索安排和悬念设置需要哪些技巧?
3、小说情节结构技巧表达效果如何?
(1)对展示情节有何效果?
(2)对塑造人物有何效果?
(3)对表现主题有何效果?
整个过程耗时一个月,共分四个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明确单元重点、难点(两个课时)。第二阶段:请各小组收集名人生命历程资料,研究影响人物命运的各种因素。第三阶段:开展“命运”话题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人生,激发学生营造美好人生的强烈愿望。第四阶段:“命运”话题作文训练。这个过程能检验学生如下的技能: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反思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等硬件仪器的操作技能,以及word等软件技术的应用能力;21世纪信息时代必须具备的与他人沟通交流的协作精神,资源共享的现代意识。
这个模式一个学期能使用一次就很不错了。因为耗时太长,而且,需要占用大部分的课余时间。这在很多中学是行不通的。当然,如果认真做起来,会有很好的效果,毕竟学生的能动性充分发挥起来,学生的潜能也能更充分地调动起来。这种模式最好放在高一起始年段来做,可能会比较顺利一些。
三、基于网络的作文教学模式
且不说网络可以给学生提供怎样丰富的资源,单就我们写作中的表达欲望以及评价手段来说,我觉得网络就特别适合写作。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人们容易展现真实的自我,这样也容易进行真实的表达。我们知道,写作实际上是一种交流的手段,“人的主体性发展只有在与其内外部世界的积极的互动中才能实现”,“网络以其时空上的超越性,构成了一个生态式的学习环境,就像一个韧性的空间结构,为学习者提供了更为自由的开放环境”。在网络里,每个人的角色都是平等的,在平等的氛围中,大家都拥有话语权,平等的话语权促使学生尊重自我,释放自我。
因为网络有及时性的功能,所以特别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而且,评价手段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是一对多的评价情形,现在是多对多的情况了。每个学生都可以评价其他同学的文章。我通过改造我们学校章杨老师的动态网页模式,建立“精灵梦作文网”,分设“研究性学习”“日常作文”“考场作文”“作文指导”“自由写作实践”等栏目,老师可以通过管理者平台直接进行文章与评语的管理,学生可以通过动态评语直接参与评论。另外,网络上还有很多原创文学网站,比如“榕树下”“中国文学论坛”“我网govoo”“子归原创文学网”等等。这些网站都可以发表文章,而且能得到认真的审阅以及及时的评价。
但这样的网站主要是可以推荐给有写作兴趣的学生,对一般学生不适合。而且,这样的自由度太大,教师不利于掌握学生的创作情况。如果为了教学的方便以及管理的方便,那就必须建立一个网络写作平台。我目前所使用的平台还有一个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学生的文章只能由我上传,这样比较花费我自己的时间,而且,学生的自由度也受到限制。如果能建立一个像那些原创文学网站一样的系统就好了。
四、课外自由的研究性学习
网络普及之后,我尝试过两种的研究性学习辅导模式,一是利用日常的教学时间,比如在开学初布置学生自主选择课题,然后利用自习课的时间进行相应的指导,学期末收集研究性学习成果,并进行评价。二是利用寒暑假时间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开学初收回论文。大部分老师一定都认为第二个方案比较可行,因为这样比较不会占用日常的学习时间。但我尝试过后发现,没有老师指导的研究性学习往往会浮于表面,而且,学生一放假,心比较野,难于静下心来进行认真研究。往往是到假期的最后一个星期才来考虑如何向老师交差的问题。这样,开学后收上来的论文质量特别差。更严重的是,我发现一些学生为了应付作业,还养成了抄袭的坏毛病。倒是第一个方案实施的结果比较喜人。因为学生的研究过程一直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老师也起到了监督作用。
当然,这些研究性学习活动都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计划,比较自觉的学生能通过网络查寻资料,利用电子图书馆阅读相关书籍,能通过网络与同小组的同学交流,从而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形成论文或其他形式成果的学生,收获就更大了,他们不仅培养了一定的信息素养,而且也提高了团队协作精神以及选择材料,提炼观点,系统写作的能力。我们不能对每次的活动提出过高的要求,不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达到预定的目标。但是,我想大部分学生能有一次不同程度的提高就很好了,就可以说明这些活动是成功的。
五、综合性学习模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评委、理事长先生:
上午好!
(很幸运,抽签时我拔得了头筹,但愿这种幸运一直降临给我。)我叫唐应淦,今年39周岁,从传统意义上来讲,还没到不惑之年。*年,我分配到民风淳朴、景色宜人的林潭工作,20*年来到了能够更好地展示自我的大舞台——心仪已久的文正,现在,好运的我又赶上了文正改革的班车,所以我毅然决然地登台亮相,接受在座诸位的现场检测。通过两年来的耳闻目睹,黑乎乎的我,对文正更加充满了信心,对我自己也更加充满了信心。面对今天的岗位竞聘,我想到了郭沫若的《凤凰涅槃》,我想到了拿破仑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又想到了贺敬之的“心口啊莫要拼命地跳”,我还想到了农村的一句俗语:“大姑娘坐轿子,头一回。”不过,我想声明的是,这次竞聘,我不是做陪郎来的,我是要做新郎的!
我竞聘的岗位是校务工作部主管新闻宣传的副部长或初中部负责教学的副部长。
在我看来,校务工作部副部长应该是校长室和校务工作部部长的得力助手,是组织协调学校各项工作的能手。新闻宣传是学校的窗口,是学校的看台,通过它,可以让外界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文正,也可以让文正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外界;校务工作部是政策与民意的汇流处,更是政策与民意的绿色通道,通过它,上层可以及时地信息、倾听心声,基层也可以及时与上层进行沟通。可见,无论是作为口舌,还是作为缓冲地带,它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虽然年龄不算大,资格更不算老,可要是“王婆卖瓜”的话,我一来在原林潭乡的初级中学先后担任过学校总务、团委书记、教务主任、校长等职,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较为丰富的社会经验。二是自前年加盟文正以来,一直负责校报《文正风》和学校网站《文正风》的编辑工作,属校务工作部直接领导,早已经介入了校务工作部的相关工作。认识我的人都说我能说会道,还有调侃我是“风流才子唐伯虎”的。我想,这些笑谈可能是基于我工作以来先后发表过1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及文学类作品,还有就是对校报《文正风》的肯定,在此我谢谢大家了。但我对自己的定位较准,我是来文正工作的,是来发展的,不是来淘金的,更不是来宣泄什么不公的。其实了解我的人还知道我有别的特点:比如踏实肯干——为了及时高质量地完成校报及其增刊的任务,我是舍得牺牲休息的;再比如任劳任怨——我工作起来从不叫苦叫累,还感到很快乐、很幸福、很有成就感;比如坚守信用——允诺的就一定会兑现,“言必信,行必果”。当然,我也知道,这其实也是我的弱点,是我的不成熟之处,所以,别人的特殊情况和商品经济的影响,常常让我“无名业火,按捺不住”。
这次竞聘,我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如果佛光真的惠顾到我的头上,我将进一步加强各部的沟通协调,并让《文正风》不辜负诸位的期盼和祝福,不辜负刚刚结束的全国校报校刊评选一等奖的荣誉。我还将认真进行学校有关档案的全面整理,筹建校史陈列室,收藏文正的历史,见证各位的业绩,保证下学期学校广播站的正常开播,丰富文正校园网络的内容,改善板块设置,提供最新的信息,组建校园电视台的采访编辑班子,开设名师讲堂,让文正师生零距离地受益,,让范仲淹的胸襟和抱负在文正产生放大效应,为文正的发展奉献绵薄之力;如果落选了,我将不带任何情绪地继续勤奋工作,再抢购“文正号”的下一趟车票,为文正的改革和发展不遗余力。
至于初中部负责教学的副部长工作,我想主要是革除原有的弊端,做好本部的教学、教研工作。教学质量才是我们学校的生命线,才是我们打好文正品牌的号角。如果竞聘成功,我将积极配合初中部部长的工作,增强集体备课的实效,加大考核的力度,狠抓有效课堂,让文正的初中教学工作成为百万兴化人民心中的名牌。
演讲完毕,谢谢大家的耐心,谢谢大家的支持,还要谢谢大家的掌声!
[论文摘要]文章结合作者参与的第二课堂教改研究与实践,论述了利用动态网页技术,拓展学生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提出要坚持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连续性和前瞻性,就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高,找准突破口,在这方面,使动态网页技术深入学生的第二课堂就是一个好的选择。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教学改革 动态网页 学生第二课堂
一、教改实践的方法与途径
(一)开设动态网页技术选修课程
《动态网页交互技术》《PHOTOSHOP计算机应用软件》等选修课的开设,丰富了学生第二课堂,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例如笔者在校开设的《ASP.NET动态网页交互技术》选修课,就综合了多媒体、数据库、网页制作和程序设计等综合技术,是一门应用开发型的综合课程。为此,笔者亲自编写和实践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在教学中注意教学方法,采取案例教学模式,以演示教学为主,同时加大了对学生实验教学的精力投入。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与实验制作,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们不仅巩固了程序设计技术、数据库技术,同时也掌握了动态网页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加深了对动态网页的理解,增强了对动态网页制作的兴趣,增长了利用学习资源的能力,培养了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为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奠定了基础。
(二)指导学生参与网络课程开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校园网络的逐步完善,从2000年开始,笔者借助学校计算中心的自身优势,不断深化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其核心是教学资源建设,包括教学素材库、课件库、试题库和基于网络的精品课程建设,同时积极开发适合多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支撑系统,以实现网络教学、网上作业、网上答疑等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由教师主导、学生在第二课堂充分参与的 “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技术”等多门课程先后成为省级精品课程,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和实验教学支持平台的应用,方便了教师组织教学,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计算机实验教学的管理水平。通过系统测评监督机制,实现教学环节的动态管理。
(三)引领学生参与创新实践课题
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实行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将培养创新能力渗透到了整个实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该中心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库开发室和动态网页开发室,组织学生参加开放型实验设计活动,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等全方位服务。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的选题,也可自带题目。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环境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我们的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就是以学生个人求职网站的设计为案例,统领学生对文字排版、图形处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工具软件的学习和应用,并以网页对数据库的访问技术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技术和网页内置对象的深入学习,收效良好。
(四)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
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系统开发技术平台更新快,其中,动态网页开发技术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我们结合计算机课程改革,将信息技术的最新理论、实现技术、开发平台等成果逐步融入课程建设,出版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增加了多媒体、数据库、网络技术、网页设计等应用内容;出版了《VB.NET程序设计技术》,增加了ASP.NET动态网页制作技术和ADO.NET数据库访问技术;修订了《大学计算机基础》《VB.NET程序设计技术》实验教材,强化了实验教学中的实验设计、综合实验设计,既为开展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提供了开放而完整的指导教材,同时也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的积极性。
二、教改实践的收获与成效
(一)推动了教师知识的更新和教学内容的更新
为拓展学生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选修课程和第二课堂的开展往往面向新技术、新课题,特别需要有一支善于学习,技术过硬,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所以,加强教师自身知识能力的更新与提高尤其重要。在动态网页交互技术选修课程的开设与指导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网页设计、数据库技术和ADO.NET数据库访问技术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加快了教师知识的更新,丰富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为推动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深化与创新提供了前提和保障。可见,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推动教师知识能力水平的提升,同时,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又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开展第二课堂创新实践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形成了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
(二)丰富和完善了计算机基础网络教学系统
教师和学生在第二课堂上的积极互动促进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和“程序设计技术”网络课程的开发。这些课程涵盖了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网络基础、网页制作、数据库、多媒体应用、VB6.0程序设计、VB.NET程序设计技术等教学内容和模块,能够随时随地支持教师备课、授课和学生自主学习,开展网上作业、自主练习、自主测试、讨论答疑、实验通知、成绩管理等教学活动,为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分层次多模式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开放实验项目的训练,以及第二课堂参与系统的开发与实现过程,有助于带动和培养同学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参与课题组教师的教改科研项目,使课堂所学的程序设计技术、数据库技术、网页制作等知识得到了综合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提升了其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和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几年来教研组成员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开放性、创新性课题研究和系统实现课题二十多项;其中,“大学英语四、六级多媒体教学系统”“高校后勤ISO认证网络支持平台研究”“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等多个有学生参与的项目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通过开放性试验、学生创新性实验、课外开发指导,丰富了学生第二课堂,激发了学生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术的积极性。 转贴于
(四)教育教学理念得到进一步深化
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环节、开设选修课程,参加各层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研讨等途径,有助于进行计算机基础新型教学模式、学习策略、创新能力培养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第二课堂中,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不再由教师提出,而是由学生自己来发现,通过实验亲自体验,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的探索式学习模式。教改课题实施中有5篇论文在厅级以上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奖,有8篇相关论文在计算机教育等CN期刊上发表,这使立足信息技术,通过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深化,教师参与教改的主动性较以前更强,热情更高。
三、教改实践的经验与体会
(一)学生第二课堂助推计算机基础教改的连续性
几年来,以教学课程组教师为主导,同时,紧紧依靠学生,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参与多媒体课件开发、网络课程开发和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建设,参与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建,开发计算机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等过程,既为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供了机会与平台,又为保持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连续性,推动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逐步深入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尝试。实践证明:教学改革的连续性,成为凝聚合力锻炼队伍的平台,教学改革不仅需要老师的积极投入,更需要学生第二课堂的积极参与。
(二)学生第二课堂引领计算机基础教改的前瞻性
在确保教学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信息技术带来的快速变化必然带来社会需求的变化以及专业学科发展的变化,这要求教学过程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通过开设选修课,开设创新性试验项目,指导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等活动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有助于使第二课堂真正成为教师开展创新研究、实践创新理念的园地和课堂,从而使教学改革与建设中取得的优秀教学成果不断融入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三)开展第二课堂要着眼于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还要有熟练的驾驭知识的能力。传统课堂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第二课堂活动不仅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创新始于问题、源于实践,要强化实践育人意识,切实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计算中心网络数据库实验室、综合开发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机会,同时也为较高水平的学生提供自主创业和参加实际工程项目的机会。中心机房实行全日制开放,允许学生在课余利用实验室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自由探索。在研究性实验教学中,指导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为实验提示方向,帮助审查完善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释疑解难,对实验结果与报告展开分析讨论,评价实验所取得的成效,找出不足和改进意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实验应用能力。
(四)开展第二课堂需要一支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化;校园网;校校通;网上教研;视频会议
昌邑市共有8处镇、街道,695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17处,在校生73319人,教职工5385人。近几年来,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开展,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建设思路,采取得力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了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数字化学校建设工作的紧迫感
在新世纪,以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社会许多领域中正在引发各种深层变革,从而加速了人类迈向信息社会的步伐,也引起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建设数字化教育,促进教育的科学、均衡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1.发展数字化教育具有现实迫切性
信息化带动基础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实现现代化,教育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从教育环境、教育模式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都在这场冲击中发生着变革。建设数字化,应用数字化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实践中,构建数字化学校成为实现学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随着认识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发现:硬件加软件的校园信息化模式远远不能发挥校园的优势,更不能实现教育信息化所要求的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对全新教育模式的构建。要想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促进信息化设施的有效利用,实现学校的统一协调发展,就必须建设数字化学校。即:配齐计算机,建成校园网仅仅是为数字化学校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构建数字化学校成为实现学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3.数字化学校建设是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效益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很快,特别是在信息设施建设、信息化配套项目、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当前严峻的现实是:信息化设施建设的高投入,并没有带来教育效益的高产出。数字化学校建设正是从改善信息化建设投资结构、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适用的教育资源、建立效益评估长效机制以及建设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是适合我市解决教育信息化应用问题的最佳方案。为此,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数字化学校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切实措施,扎扎实实做好工作。
二、采取措施,加大力度,扎实做好数字化学校建设工作
数字化学校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一是要从长远着想,制定一个长远而系统的整体规划。二是要把数字化学校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分步、分层次逐步实施,逐渐完善。三是要全体师生积极参入,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加强设施建设,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和应用奠定基础
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我市从4个方面,加强了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一是计算机的配备。通过政府投入、社会各界赞助和厂校共建等方式,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投资4000多万元,配备计算机11000多台,基本实现了专任教师人手1机,学生近10人1机。二是“校校通工程”。从2002年开始,全市共投资近1000万元建设了市教育信息中心和46处校园网,并借助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采取“村校”联建的形式为所有农村中小学建设了现代远程教育系统,2005年我市就高质量地完成了“校校通”工程。三是多媒体投影教室建设。到目前为止,我市共投资近1000万元,先后建起了300多个多媒体投影教室。四是加强软件建设。借助电教教材收费政策,先后投资500多万元,为教育局信息中心、学校校园网配备了办公平台、信息平台、教育教学资源库及资源管理平台、数字图书馆等软件,建起了全市视频会议系统。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为数字化学校建设搭建起了较好的软、硬件平台。
2.强化队伍建设,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和应用提供保障
数字化学校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积极参与、通力合作。为此,我们通过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强化队伍建设。一是建立领导机制。教育局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数字化学校工作的领导、组织、管理与协调。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市里成立技术保障和建设应用两个项目组,建立了以相关业务科室为第一责任人的项目小组责任制。技术保障组由电教站技术人员和各学校网管员组成,负责网络的安全、维护、更新及软件平台的开发、应用和培训等,为其他科室和学校的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提供服务。建设应用组由教研室、普教科、政工科、职教科和装备站等业务科室组成。教研室负责教研网站的管理及各学科网上教研工作;普教科主要负责网上学籍管理、中考招生录取及昌邑德育网管理;职教科开展了网上教师学历进修、业务技能培训;装备站开展了信息技术学科网上教研。三是建立培训机制。为抓好全方位的培训工作,我市依托教研室成立了教学研究培训中心;依托装备站成立了信息技术培训中心;依托进修学校成立了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中心。各培训中心在每学期的开始,通过教育网本学期培训菜单,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培训内容,通过面授或网络课堂进行学习,每学期完成60课时的学习内容。在搞好本市培训的同时,我们还组织大量骨干教师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和技能培训,参加网管员培训100多人次,计算机制作培训200多人次,机器人教育培训100多人次,信息学奥赛120多人次,教材培训1100多人次。另外,每学年我市都要组织一次全市教职工教育信息化技能大比武,比武分教育行政干部、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管员4个组别,内容涉及数字化管理与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件制作、网站建设、常用软件的使用等内容。通过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和应用提供了保障。
3.狠抓设施应用,增强数字化学校建设的实效性
以数字化学校建设为抓手,本着“边建边用,以用促建”的原则,在抓好信息化常规应用的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应用。采取“面向一线教师,立足教学实际,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建设思路,成立了由装备站、教研室和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资源建设工作小组。装备站负责主题网站建设软件、网站系统的培训、资源建设任务的分工、收集及合格资源的编目、入库和。教研室负责主题资源内容的审查和评比。骨干教师负责组织本学科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制作主题资源。运用阶段性评价和重点点评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完善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应用。先后多次召开点评会和研讨会,解决了栏目设置不科学、资源内容不全面、网站整体质量不高的问题,使主题资源网站建设工作达到了较高水平。在完成建设任务的基础上,狠抓了主题资源网站应用工作。大部分教师利用主题资源网站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中青年骨干教师利用主题资源网站进行了常态课堂教学,许多学生借助主题资源网站进行了网上自主学习,发挥了主题资源网站在教育教学中作用。
(2)扎实做好网上教研工作。我市在2005年就依托教育信息网建设了教研网站―“昌邑教研在线”。开通了校园网的学校也建立了校本教研网站和学科教研专栏。各学科教研员都建有本学科教研专栏,通过专栏宣传学科课程标准,报道学科教研活动,展示共享教学方法、教学论文、案例、课件、优质课等教研成果。所有教研员和部分教师建立了博客网站,开设网上专题研究,实现了教研员与一线教师之间的随时随地沟通,使上级的教育教学方针、政策能够及时贯彻到基层,同时教研员也能得到来自一线教师的教学信息反馈,发掘教育教学中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推广或纠正,弥补了传统教研模式的不足,提高了教研工作的时效性,促进了教研员和一线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3)开通视频会议,实施网上办公。我市在所有市直学校和乡镇驻地小学开通了视频会议系统,利用该系统召开面向全市的各种会议,有计划地组织了示范观摩课、研讨培训等活动。实行网上办公。教育局所有公文、各科室的通知和有关报送的材料都通过网络进行传送,方便了基层,节约了经费,提高了办事效能。
(4)抓好教育技术软件的管理与应用。在征订方面,分学段、分学科成立了由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教育技术软件征订专家组,每次征订之前,先由专家组成员组织本校本学科教师,通过目录和公司网站了解软件性能,根据教学实际,提出实用的软件推荐意见,由教育局汇总后形成我市的推荐意见。然后由学校根据推荐意见和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本校实际,自主征订。对于大型软件,采取“先试用,后征订”的办法。在管理方面,实行县、乡、校三级管理体制,各学校都建立电子音像室,做到专人管理,专橱存放,制度健全,账目清楚,账、卡、物相符。对教育技术软件的管理使用实行过程性评价,促进了软件的日常管理与使用。
(5)积极开展机器人教育活动。我市专门设立了机器人教学教研组,由机器人教育教研员和部分学科骨干教师组成,负责组织、指导机器人实验室的建设和教学工作的开展。先后共投资120多万元,建成7处机器人教育实验室,6处机器人教育示范校,20多所学校共配备机器人100多台。开展了全方位培训,并按要求开设了机器人教育课程,机器人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有96个代表队分别在国家、省、市获奖。
4.实施课题带动,推动数字化学校的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十五”期间,我市在22处市级以上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开展了校园网建设、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资源建设等方面的课题实验。“十一五”以来,又确立了以数字化管理平台、数字化教学平台、机器人教育、校园一卡通等内容的“十一五”课题实验项目,共立项国家、省、市级课题44个。在实验中学、第一实验小开展了“建立学生成长数字档案”的实验研究,便于家长通过网络实时查询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在校学习情况,方便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在第一中学、文山中学开展了“校园一卡通”实验研究,教师和学生可以用“校园卡”在学校内用餐、借书、考勤和身份识别,方便了学校管理。在外国语学校、奎聚小学开展了“家校通”实验,为学校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渠道,教师随时为家长各种信息和建议。90%的学科教师都确立了自己的实验课题,如:“信息技术与阅读兴趣的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多媒体与问题情景设计”等,使全市上下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个个搞实验的良好实验氛围。通过课题研究,探索了数字化学校建设与应用的做法,形成了较为科学、有效、可操作的数字化学校建设模式和方法。
5.建立评价体系,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增添活力
建立长效的评价机制是促进信息化设施管理与应用的关键,为此,我市在2004年制定了《昌邑市现代教育技术考核评价办法》,从“校园网的管理与使用”“资源建设与使用”“网络化办公”“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电教软件的管理与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建设”“计算机、多媒体的配备”“竞赛及成果”等几个方面都制定了详细的目标要求和评价标准。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结果计入各单位每年一度的综合督导成绩。从2006年开始,为推动创建数字化学校建设,又制定了《昌邑市数字化学校建设与应用评价标准》。从环境建设(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建设(图书、教学设计和课件等)到活动过程(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和办公等)几个环节实行了多元化评价,针对不同类别的内容分别设定了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领导与管理、环境与条件、应用与研究、成果与效益,每一个三级指标均对应一个工作点,都有相应的评估要点及打分办法。如:学校主页、班级主页、教研网页、教师博客和学生个人网页等采取评选的办法;教师信息素养通过技能比赛进行测试,学生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抽考和计算机作品来进行评价。将数字化学校建设和应用工作也纳入了全市一年一度的教育综合督导评估。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促进了信息化设施的管理与应用,激发了学校创建数字化学校的热情,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增添了活力。
三、取得的成绩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