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行政管理论论文

行政管理论论文

时间:2023-01-07 14:08: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行政管理论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行政管理论论文

第1篇

考察公共关系教学对中学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首先应该从两者的研究内容入手,寻找它们的共同区间,找到了这个区间,意义就显而易见了。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试论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随着这门学科的发展,其研究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概括地说,包括政府自身的结构、功能及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的规律,具体地说,包括行政职能、行政环境、行政组织、行政首长与领导群体、国家公务员、行政决策与执行、行政监督、行政法制、行政机关管理、行政管理的方法与技术、行政效率与改革等等。

行政管理学关注的面极其广泛,但它不可能真正做到面面俱到。而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和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它旨在通过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利用有效的传播和沟通手段,达成公众对组织的了解、认可与合作。公共关系学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应用性,这就决定了学习这门学科必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公共关系学所关心的内容恰恰是行政管理学所需要的,在行政管理学看来,公共关系学是一种极其有用的工具,行政管理学只需要提出需要的内容,公共关系学则根据需要去完成。所以,在管理类专业设置这门课程就显得十分重要,没有了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就如同断了一臂。归纳起来,公共关系学使攻读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认识到公共关系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学习和理解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组织与公众沟通的过程、手段和方法,最终的目的是努力培养现代公共关系意识,完善自身的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公共关系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

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专业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理论部分是对行政管理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其实务部分是行政管理学生所必备的技能。

第2篇

很多人认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是一份轻松地、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每天无非是做一些繁杂的事物,专业技能要求不高,随便抓个人就可以胜任[1]。确实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比较繁琐,尤其是二级学院,每天都承担各类的事务,这些工作不仅来源于学院领导,而且来源于学校的其他行政部门,学院办公室更需要面对不同的部门,如人事处、计财处、对外交流处、宣传部、保卫部等等,每一项工作都要求行政管理人员专业而且高效的完成,工作复杂程度可想而知[2]。因此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具备缜密的逻辑思维、组织协调能力、灵活多变的办事能力、良好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的学习能力,方可胜任工作岗位。

2行政管理人员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国家对高等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尤其对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投入了大量资源,而高校行政管理岗位就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发展相对明显滞后。2.1“边缘化”高等教育的空前发展,使得教师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随之而来教师的工资、待遇、福利等方面得到了提高,而作为同样处在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来说,增幅却并不明显,并不是教育受到重视的主要受惠者,与高校教师相比,收入差距逐渐拉大,自然产生了被“边缘化”的危机感[3]。2.2压力、职业地位行政管理人员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行政工作经常处于繁杂的超负荷运转状态,特别是在高学历人才云集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学历相对较低,这也成为一种无形的压力。职业地位主要体现在职业认同度、自我成就感和福利待遇方面等方面。如今的高校普遍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行政”的倾向,学校的主要领导是“双肩挑”的角色,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支配着高校工作的决策。行政管理人员与教师相比,无法找到职业地位和自我成就感,长期以往,心理上产生一种不平衡,产生职业倦怠情绪。2.3管理队伍青黄不接高校自扩招以来,为保证高校教育质量,将引进人才计划的重点安排在教师岗,行政管理人员的少之又少,有的高校引进行政管理人员也是以编外或合同工的形式,与有编制的教师相比,薪酬、福利。待遇相差甚远,使得管理人才望而却步,逐渐导致行政管理队伍结构失衡,处在青黄不接的状态。

3如何实现学院办公室行政管理队伍建设

3.1按需设岗,按岗择人

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作为基层管理机构,承担的工作复杂且涉及广泛,因而在人员配备方面就需要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按需设岗、按岗择人,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形式招到所需要的人才。同时还要不断的优化办公室行政管理队伍的学历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等等,确保建立一支人际关系和谐,能力互补、工作热情饱满的队伍。

3.2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重要是从思想上重视管理工作,要把管理和教学、科研放到同样的层面上来抓,贯彻“人本管理”的思想,引导行政管理人员调整心态,明确工作目标,认识管理的重要性,树立浓厚的服务意识,尤其是“超前服务”的观念[4],只有这样的管理队伍才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3.3提高自身素质

第3篇

随着海事船舶吨位、数量的增加以及装备质量的提高,海事船舶的管理方法和模式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原有的管理模式注重抓源头,强调事故发生后追究责任。但事实上,由于无法调查过去的情况,出现事故时很难确认是谁的责任,结果往往源头管理变成少数人在管理,多数人置身事外静观事态发展。从管理方法上看,这种管理方法只重视结果,不注意过程,一旦在实施过程中某一环节上出现问题,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尤其是在海巡艇数量不断增加,设备各不相同的情况下,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出现安全隐患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大。显然,这种重点抓源头管理的管理理念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NSM规则对海巡艇管理的适用性

从现代管理方式来看,任何管理都是从组织机构、责任、程序、过程、资源等五方面来开展的,《国内安全管理规则》(NSM规则)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借鉴了ISO9001:2000版管理体系的思想、原理和方法制定的一套完整系统的规则,目的是提高商业运输船舶安全性和减少污染。2007年7月1日后,500总吨及以上商业运输船舶安全和防污染方面的管理必须严格按照NSM规则的相关规定建立适合本公司和船舶的安全管理体系,经过主管机关审核后才能发放证件。那么,作为公务船艇性质的海巡艇,能否也在管理中引进NSM规则,或者换言之,NSM规则是否也能适应公务艇的管理?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NSM规则的特点,该规则特点是重视过程、系统管理、全员参与、重点是风险控制,即突出对应急情况的准备、对不符合规定情况的发现、报告和分析以及各种操作方案的制定。从这个管理角度出发,笔者认为不论是商业运输用途的船舶还是政府公务性质的海事船舶,NSM规则的管理理念都能适用。其次,要明确NSM规则的针对目标。NSM规则的针对目标是安全和防污染方面,而对海事船舶进行管理的最终目的也包含船舶自身安全和防止污染环境方面,因此,NSM规则的管理目标对作为政府公务性质的海事船舶也能适用。当然,作为公务船舶,海巡艇在其实际用途和管理模式上和商业运输船舶还存在着区别,尤其是海巡艇作为公共应急工具,在承担应急抢险、搜救等公共应急任务时的运行模式和日常的演练模式和商船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在运用NSM规则进行船舶管理时,必须结合自身实际,绝不能照搬船务公司的模式。

三、加强海巡艇管理的措施

为了能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运用NSM规则的理念做好海事船舶的规范管理,笔者根据海巡艇安全管理的经验,提出以下措施:

1.实施体系前要进行深入动员和培训

首先要建立一套既符合NSM规则,又满足本单位海事船舶实际情况的制度化、标准化体系文件,但要使全体体系内人员都能按照规定执行并达到规范化管理的目的,则必须在实施体系前就根据不同对象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和素质进行全员动员和培训,素质越高,理解和认识的程度应该越深,要使全体人员充分了解NSM规则的要求,了解体系的内容,认清其本质和如何运行的,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参与。

2.实施体系中要采取有效手段加强管理

由于安全管理体系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因此,在体系运行过程中要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检查,并作出正确的评价、看工作是否有效,效果不理想要加以改正。还可以选取部分外部人员作为民意代表,让他们监督管理者的行为,提出意见。严格控制一切和安全和防止污染的管理活动,循序渐进,不断完善。

3.要边编写边试运行体系文件

作为公务船艇的海巡艇,其管理中有许多和商业运输船舶不一致的地方,在实际运行体系中可以编写好一个文件就先试运行一个文件,不必等所有文件都编写好后在试运行,这样有利于检验编写文件是否符合实际,如果不行就加以修改完善。

第4篇

信息社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发展技术,其对社会的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既有机遇又会产生一定的挑战,这就需要相关政府部门能够有效调整好信息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其一,信息社会使得政府行政管理更加趋于复杂化。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势必会给社会的发展引进新的设备和理念,这就需要广大工作者适度调整政府工作方式方法,甚至需要多种工作方式协同发展,给政府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复杂性。此外,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使得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之间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使得行政管理环境更加开放、复杂,这就需要国家政府逐步提升行政管理水平和能力,以应对不断复杂的信息社会。其二,信息社会要求政府行政管理工具和管理模式发生改变。不断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使得大量的信息处理和传输工具开始涌现,互联网、手机等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实现了政府行政管理信息的快速传播,加之不断复杂化的行政管理环境。这就需要国家政府能够增强自身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高效应对新形势下的社会信息。

二、信息社会政府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行政管理组织结构的不合理性

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不断复杂化,我国政府行政管理程序更加繁琐和复杂,各级行政机关职能交叉重叠现象普遍存在,各项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缺乏默契的配合,导致我国政府行政管理组织结构缺乏必要的合理性。

2.国家政府在化解突发事件和社会冲突的处理方式上存在不足

在信息社会的发展形势下,国家在文化、经济领域高速发展的条件下,需要国家政府更加综合的行政管理,而且各类突发事件和社会冲突的发生几率也在不断增加。当政府在处置社会冲突事件时,由于政府一些行政管理工作者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往往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会导致矛盾的激化。因此,相关政府行政管理工作领导者要做好突发事件和社会冲突的预防工作,全面提升广大行政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经验和能力。

3.政府面临信息安全方面的监督难题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和信息技术得到了高速的发展,难免会使我国政府在面临大量复杂信息时产生一种犹豫的心理,极有可能会造成在处理工作的过程中出现失误,影响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结果。一方面,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实现各类信息全面联接的同时,也涌现了大量的不良信息,势必会给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危害;另一方面,民众很容易产生非理性的情绪,将会给社会造成必要的严重后果。

三、完善我国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具体对策

目前,我国政府行政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相关部门领导应该加紧对广大行政管理工作者的培养工作。

1.提供优质服务,满足社会和公众需求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公众对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广大行政管理工作者能够尽最大程度地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使广大公民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政府工作信息,有助于社会各界有效利用国家政策,为社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维护信息安全,遏制信息滥用

信息安全问题是现代信息社会中的重点研究问题,各类信息在产生、传播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虚假、不良等信息。人们对于信息处理和通信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高,而且某些重要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信息泄露等安全问题。因此,各级政府行政管理工作者需要在工作岗位上各司其职,重视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避免发生信息的滥用问题。

四、结语

第5篇

一、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的责任体系不够健全

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责任体系不健全是影响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原因,责任体系的建立,是保证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能顺利推进的关键举措,由于责任体系不健全,一旦出现问题不能及时找到相应责任人,最终导致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法解决,严重时还会导致企业的综合管理系统和办公室行政管理系统出现瘫痪,最终导致企业的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出现严重滞后现象,对企业的发展带来影响。

二、办公室行政管理的策略探讨

(一)重组业务流程。为了实现对办公室行政业务的科学管理,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对传统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在企业的管理中可以借鉴国外一些企业的优秀管理经验,对办公室的员工进行明确的岗位分工,保证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可以实现科学的办公室业务管理。

(二)加强办公室行政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首先,应该要对企业的办公室行政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完善,确保办公室行政业务全程管理都能使用自动化办公,促进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注意的是,办公室行政管理的信息化是贯穿于办公室行政业务全过程的,在办公室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任意一个环节都应该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三)完善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体系。在加强企业的办公室行政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对企业进行全面的了解,保证企业的整体管理机制和办公室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管理机制是一致的。办公室行政管理应该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是紧密联系的,应该要和企业的各项业务进行有机结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企业要将办公室行政管理的责任落实,强化具体的执行力。为了促进这一举措的有效实施,在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中,可以将办公室行政管理责任落实情况与具体的岗位职责的考核、人员的职位晋升等联系起来,强化企业办公室员工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执行力。

(四)加强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在办公室行政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办公室行政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当前很多企业的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都不高,导致办公室行政管理存在严重的问题。对此要加强高素质的办公室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加强办公室行政管理队伍的业务能力的提升,加强他们对各种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使其能够积极应对各种实际问题。另外还要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使得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具体的工作人员可以避免各种慵懒懈怠现象的出现,以此提高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

三、结语

在现代化背景下企业的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企业的办公室行政管理对于企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前企业办公室行政业务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办公室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的解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吴金儒 单位:四川巴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第6篇

1.推进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精细化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在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操作中,应该对工作内容、工作分工精细化,组织协调好各部门间的职责范围,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效率意识,运用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对医院工作进行优化和整合。

1.1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精细化工作的能力和意识

提高管理人员在精细化工作方面的素质是推行医院行政工作精细化,合理分配医院既有资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达成资源运用最优目标的有效手段。加强对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精细化的意识,从主观上引导和开发管理人员工作精细化的觉悟,是推进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精细化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提升医院工作效率,提升医院口碑,从而对未来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的进一步精细化具有深远意义。医院可以组织开展培训课程,邀请精细化管理方面的专家开办讲座,利用培训具有的战略控制性和激励性的特点,让精细化管理观念深入人心,为未来医院进一步推行精细化的行政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1.2明确医院行政管理各部门的岗位职责

医院行政管理工作量大,工作内容复杂,如果不能将各个部门职责进行合理明确的划分,就会出现部门间职责界限模糊,职责交叉重叠,或者出现职责真空现象,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不协调等后果。因此,应根据医院自身条件,结合医院自身特点,精细明确地划分各部门应承担的相应职责,实现职责安排系统化,职责划分精确化,职责描述明确化。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灵活的管理手段,统筹协调医院各部门间的责任承担和工作分工。

1.3优化医院行政管理的工作流程

医院性质和社会职责的特殊性决定了医院工作要快速高效的需求。为保证医院各部门工作系统协调,人力资源合理运用,工作流程顺畅无阻,就要设计科学的组织控制程序,制定明确规范的操作指导手册,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指导,以应对突发事件和复杂事件,避免因业务不熟练而产生的混乱,导致的部门运转不畅,工作效率下降。通过对重点问题的针对解决,帮助部门和人员的运转和活动,提升医院整体的办公效率与工作效率,实现工作运行效率最优化的目标。

2.结语

推行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精细化,是提高医院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实现医院既有资源合理运用,优化医院运转效率,提升医院口碑,增加医院的市场收益和价值的有效手段,也是医院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重要保证。推进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更是每个医卫工作者应该支持和推动的事业。

作者:潘达 单位:湖南湘乡市人民医院

第7篇

1.1行政机构设置不合理

一些疗养院的行政机构过于庞大臃肿,不仅无法有效执行行政职能,还出现重复管理的混乱局面。虽然提倡“精简”的口号一响再响,但仍然有增无减,过大的行政机构降低了行政管理效率。

1.2权力集中缺乏制约

行政管理权力主要集中在领导者手中,并且缺乏相应的权力制衡机制,导致一些领导者肆意忘为,官僚之风甚重,严重影响了决策民主化、管理科学化的进程,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降低了行政工作效率。

1.3行政法律和体制不健全

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将其上升到法律规制层面,没有健全的法律支撑,势必无法很好的执行。因此,行政管理体制不全,机构设置不合理,规章制度不科学、不完善,以及对现代社会新的科学技术方法推广应用不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1.4行政机构运行不顺畅

由于部门或环节过多,运行起来显得十分不顺畅,在处理一些问题上存在扯皮现象,致使工作效率低下。如在解决一些客观问题上,总有一部分人会提出反对意见,如果得不到解决就会一直僵持下去。在某些问题上会触及一些部门的利益,这些部门常常寻找一些借口拒绝执行。

1.5行政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疗养院行政工作人员的选拔、录用、考核、奖惩等人事机制不健全,缺乏竞争、激励意识。行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办事能力有限,符合自身利益就干,否则就拒绝执行,直接影响到行政效率的提升。

2.疗养院的行政管理创新与变革策略

2.1以理念创新为切入点,贯彻先进的行政管理理念

要想搞好疗养院行政管理,首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观念,在观念上进行创新,在思想上进行转变,认真在疗养院内部贯彻先进的行政管理理念。就目前来讲,很多疗养院经营者和管理者缺乏先进的思想观念,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不强。因此在疗养院内实行观念性的理念创新对疗养院来说是基础的行政管理创新,其他一切创新都应该以此为源泉。理念的创新对原来的、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形成了有力冲击,有利于以全新的视角、管理思维看待疗养院行政管理,进而不断提升自我,不断改革与强化管理,使疗养院的经营之路走得更远。

2.2以组织创新为切入点,不断调整和创新组织结构

当前疗养院组织结构已经很难适应时展之要求,进行组织结构创新势在必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建立扁平化组织机构。将原来的垂直多层的组织结构进行扁平化调整,减少管理层次,使信息传达和反馈更加迅速。二是建立柔性化的组织结构。原有结构对疗养院行政管理束缚很大,我们要采取柔性化管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如设置临时性组织,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三是建立虚拟化的组织结构。利用网络技术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运用网络技术优势将知识、信息、人力等资源高效动态地结合起来,进而更好地实现疗养院的战略目标。

2.3以人本创新为切入点,实行以人为本的行政管理理念

代疗养院行政管理的首选。关心和尊重员工,重视员工的生活改善和职业生涯发展,努力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重视对员工精神和物质方面的激励,为员工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疗养院行政管理创新需要人才,人本管理可以吸收和留住人才;人本管理可以为员工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让他们产生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激发工作潜能,为疗养院的行政管理提供保障。

2.4建立健全行政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和认真执行行政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规范化表格、图表等,从而建立起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提高行政效率,必须加强行政管理法规的建设,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以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形式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

2.5向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

第8篇

(一)有利于高校和谐发展的实现高校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发展的最终目标。目前,高校内部各部门、各人员之间都有明确的分工,保障了高校行政管理的平稳运行。但高校的工作千头万绪,有些工作需要不同部门共同完成,模糊的工作界限和明确的部门分工容易产生遇事相互推诿;岗位设置上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岗位之间的工作量大小,“忙的忙死”与“闲的闲死”并存;而考核与分配制度存在行政化倾向,不利于调动大多数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上述状况的存在,各部门之间、人员之间就会滋生各种矛盾,不利于高校的和谐发展绩效管理理顺了各人员间的关系,科学、明确的划分了其责、权、利,且和收入直接挂钩,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这样各司其职、各干其活,不和谐因素就会减少,有利于高校和谐发展的实现。

(二)有利于高校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大学的发展必须要有“大师”,高校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依靠的是人才。高校行政管理中实行绩效管理,提高了行政管理质量和水平,促进了高校的内部和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广大教职工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不断开发出自身潜能,提高教学水平,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产生更多的“大师”,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壮大。同时,良好的工作环境、优厚的工作待遇不但能留住人才,还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这些,都有利于高校核心竞争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构建高校行政管理绩效

管理体系应遵循的原则“原”有根本之意,“则”为规则之意,原则即处理问题的根本规则。高校行政管理中,面对面对一系列复杂的关系,构建绩效管理体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构建高校行政管理绩效管理体系,首先应遵循科学性原则,绩效管理体系设计要体现高校发展的战略目标,科学合理,考核项目、考核内容、考核过程、考核结果的利用等各项指标要客观公正,全面体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教职工的工作潜能,促进高校健康发展。

(二)普遍与特殊原则如前所述,高校的工作千头万绪,各个岗位都有自己的特点,构建高校行政管理绩效管理体系,必须遵循普遍与特殊关系原则。对不同的岗位要设置不同的指标体系,对学校战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业绩要重点强调,充分发挥权重的导向作用。同时,还要注重普遍性,做到整体均衡,避免出现两极分化。(三)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是构建高校行政管理绩效管理体系必须遵循的另一个原则,这就要求高校行政管理绩效管理体系构建中,各种相关信息的取得要便于操作,同类信息之间要易于测算,评价程序要具体规范,评价方法要科学、具备可操作性。同时,可操作性原则还要注意避免“大民主”的操作方法,而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专家”管理。

三、构建高校行政管理绩效管理体系的具体举措

(一)进行深入细致的岗位分析岗位分析是构建高校行政管理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环节,是绩效管理有效实施的保证。进行深入细致的岗位分析,首先要分析岗位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岗位的性质特点、岗位任职条件及职责,最终形成具有科学性的、可量化的书面报告。深入细致的岗位分析,为绩效标准的确定提供了直接的依据;科学性和客观性岗位说明,使得每一个具体人员对自己所处岗位的工作内容更加明了,对自己的工作行为有了依据的标准,更有利于绩效管理落到实处。同时,岗位分析也为绩效管理的进一步改进完善提供了依据,有利于实现科学定岗定编。在进行岗位分析时,必须考虑每个学校的战略发展及具体的办学目标,这样的岗位分析才能真正成为绩效考核的可信赖的依据。

(二)明确绩效目标现阶段,我国不少高校对行政管理的绩效管理很少考虑,加之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常常以“管理者”自居,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中只是规定了抽象的工作职责,缺乏明确的绩效目标。构建高校行政管理绩效管理体系,要求从部门职能出发,根据岗位的性质、特点,科学合理地确定行政管理部门每个人员的具体绩效目标。每位行政管理人员应在把握学校战略发展及办学定位的基础上,充分分析所在部门在学校的地位及其作用,根据学校确定的岗位职责,明确自己的工作要求及实现目标的计划。绩效目标的确定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有服务大局意识。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学校确定的整体目标来制订各自的管理目标,个人要要按照本部门的管理目标来制定自己的绩效目标。其次,目标的难度要适当。绩效目标的制定,要考虑学校确定的整体目标、本部门的管理目标,根据岗位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来制定,不能太高,以免没有可执行性;也不能太低,否则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具体目标要难度适当,具有可行性,经过努力可以达到,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目标确定后必须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和实施方案。再次,注意目标的协调性。各部门的绩效目标要明确具体,部门之间要避免重复,以减少资源的浪费;部门之间的绩效目标还要避免交叉,防止出现推诿扯皮,降低行政效率;同时,部门之间的绩效目标还必须互补,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避免出现有事无人管的局面。

(三)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办法绩效考评在绩效管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考评能够检验前期岗位分析及行政管理部门、个人绩效目标是否合理、有效,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完善;另一方面,科学有效的评价办法,能够发现各部门及个人绩效表现与其制定的绩效目标之间的差距,进而进行奖惩,实现有效的绩效管理。因此,构建高校行政管理绩效管理体系,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办法。然而,长期以来,在地方某些高校对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人员的绩效评估不够重视,加之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难以量化,致使许多高校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评价仍停留在一年一度的年度考评,考核的随意性很大,是否优秀并没有和实际工作挂钩,且考核结果除了优秀,几乎都是称职。这种流于形式的绩效评价办法,很难达到奖优惩劣的作用。笔者认为,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办法,应注重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行为表现,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胜任力进行评价,建立基于胜任力特征的高校行政管理绩效评价办法。首先,确定胜任力指标及其权重,具体指标及其权重为:一是行政管理人员自信心、灵活性、情绪控制等个性特征,权重占15%;二是行政管理人员的人品、奉献精神、纪律性、责任心、进取心等价值观,权重占25%;三是行政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科研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等认知水平,权重占20%;四是行政管理人员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接人待物及沟通协作等人际关系,权重占15%;五是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工作主动性、工作效率等工作能力,权重占25%。其次,建立多维开放的考评方法。打破主要在部门内考评、根据部门的建议确定评价结果,建立部门内部考评与部门间的互评相结合,部门领导考评与服务对象考评相结合的多角度、全面的考评方法,力求考评的客观公正性,为绩效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服务质量。

(四)有效运用考核结果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性过程,绩效考核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为了在未来取得更好的工作绩效,绩效管理的关键是对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结果的反馈与有效运用。然而,不少高校缺乏考核结果反馈与运用,绩效考核结果确定以后就万事大吉,结果束之高阁,或者人为淡化考核结果,使绩效管理大打折扣。为使绩效管理体系真正发挥应有作用,必须有效运用考核结果。首先,及时将考评结果反馈于考评对象,注意与考评对象的交流、沟通,督促考评对象总结经验及不足,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充分发挥绩效考评的作用。

四、总结

第9篇

一、提高职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措施

1.构建有效的监督机制

科学的决策机制是行政管理执行力提高的前提条件,有效的监督机制是行政管理执行力提高的环境要素,没有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执行力的发展、提高将无从谈起。监督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监督职校发展策略、目标的制定;二是监督各部门对决策的执行情况。构建职校的监督机制的关键是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释放党在教代会中的组织空间,确保教代会的独立性、严肃性,使之与职校的行政机构相互平行、不交叉、不叠加,最大限度地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各年级或部门发展策略、目标的制定应提交教代会进行审查和备案,确保策略、目标符合当前的发展需要和办学水平,然后由教代会把策略、目标转交给校方,并全程监督校方整体决策方案的制定。在决策方案下发给各年级或部门后,要求相关单位严格执行现有的细化和分解制度,明确各个组织环节的目标和责任,并对各个执行节点进行监督,设立具体时间和任务节点,对于不能在时间节点到达任务节点的组织机构进行评估,根据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比重划分责任并适当地调整任务节点,做到奖惩分明,且与相关责任人的绩效考评挂钩。此外,职校应设立校长与各级教代会的协调机制,既要确保执行力,又要避免过多地干涉学校事务。

2.提升专业化水平

执行力提高的关键还是人的执行水平的提升,没有人才的支撑,无论怎样的决策监督机制都无法确保行政管理执行力的提高。在当前的职校行政管理中,各行政岗位大多由原来的授课教师担任,尽管老师治校是职校的发展方向,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有专业行政管理人员才能显著提升行政机构的执行力。提高行政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有一下两种方法:一是从学校的教职工选择,让具有较高行政管理能力的人员处于关键岗位;二是从学校外部招聘专业的行政管理人才,弥补职校在行政管理理论和经验的不足。行政管理人员除了应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公文写作能力、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执行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并严格遵循执行原则,采用专业的执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行政管理的执行能力。此外,职校应注重对行政管理队伍的培训,建立岗位培训机制,不断提升行政管理队伍的职业化水平、专业化水平。一是加强纪律性意识、职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培训,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执行力的重要性。二是加强沟通技能、执行技能、管理理论知识的培训,使他们具备扎实的技能和理论基础,确保执行活动的顺利实施。

3.加强团队建设

在职校的行政管理中,我们需要个人不折不扣地执行各项工作,更需要他们之间的团队合作来完成学校整体的目标和任务。职校是一个庞大的组织机构,涉及各个年级和部门,一个人无论其具有多么职校的执行力也是无法完成学校战略目标和任务的,他们需要以团队的形式开展工作,各成员间应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和特点,构建具有高效执行力的团队。对于团队建设,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提升执行人员的团队意识,强调“整体利益优先”,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在团队中他们的作用才能最大化地发挥,也只有团队才有精力和能力实现学校整体的发展目标。二是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根据他们的能力大小和特点安排他们执行相应的任务,认识到个体之间的差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利用好这种差异来为实现团队的目标而服务。三是培养执行人的大局观,让他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只执行一个战略、只遵守一个标准,避免出现因为各自小的目标而相互扯皮、相互推诿情况。

二、结语

对于职校而言,执行力关系到其战略目标是否能实现,工作效能是否能提高。提高执行力既是职校行政管理的目标,也是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之一。因此,我们应制定相适应的规章制度,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行政管理执行力的不断提高,促进职校的运行效率的提高。

作者:张倩 单位: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技工学校

第10篇

在农业科研院所中,院级、所级和其他部门一般都设有行政管理机构,负责院所日常事务及统筹联结工作,其岗位具有特殊性、利益性、多元性,势必要求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为人诚信、为事谨慎、为作于勤等方面来不断提升自我管理素养。

1.诚信是为人之本

行政管理工作错综复杂,难免出现纰漏和错误。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承担责任的意识,而这种意识是建立在相互诚信的基础上。同事之间形成良好的信任关系,创造一个诚实守信的办公环境,能在错误面前敢于承担,诚实面对,相互扶助,是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最佳途径。那些谎言、逃避、推卸责任等有悖于诚信为本原则的行为,只会导致更严重的不良后果。

2.谨慎是不变的法则

行政管理岗位事无巨细,小到会议安排、文件、打印复印、材料递送,大到拟定各类方案供领导决策等,都是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的范畴。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要慎言慎行,应对每件任务都应以谨慎立足,每项工作都应付以十分的专注,遇到难题则主动寻找解决方案,以谨慎细致的态度努力将业务做到极致。

3.业精于勤是途径

农业科研院所的行政管理工作有单调乏味、操作琐碎、重复性高、程序性强等特点,并且有项目参与难、成果产出少、评价制度不完善、付出得不到相应回报等问题,是典型的服务奉献职业。随着农业科研院所的不断发展,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行政管理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容易发生职业倦怠现象。如何跟上发展的需求,克服“职业倦怠”,所谓“业精于勤”就是态度决定一切。一个好的态度是做好事情的第一步,是前提。“认真可以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讲的也是态度。行政管理人员应端正工作态度,接受和发现“职业倦怠”早期信号,适当调整工作方式方法,学会自我欣赏、自我完善和提升自我,充分发挥自我潜能与创造力。

二、提升自我学习能力是方法

现代行政管理体系中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合格的行政管理人员只有内外兼修,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才能胜任工作的需求。内,即本,也就是说我们所应该拥有的最基本的、内在的东西;外,即表,也就是说一些通过行动来表现的东西。

1.注重内心的修炼

行政管理人员在我院所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日常工作是为领导、为科研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地位特殊、角色复杂,要求与所在机构荣辱苦乐融为一体。良好的心态管理有利于个体树立信心,勇敢地面对现实,帮助个体整理出清晰的思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不追逐于眼前的利益,不纠结于一时的得失,赋予本体更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和一击即中的魄力。而良好的情绪管理有利于群体的协作,办公室是日常行政工作运转的枢纽,其服务、协调、管理工作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不仅要为领导和科研人员服务,还要与其它职能部门、各研究室进行协调沟通,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学习他人和自我学习,担任好协调沟通的角色,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推进院所的和谐发展。换位思考是珍贵品质。行政管理岗位作为一个服务岗位,要学会识别他人的情绪,利用多元化的思维和特殊的观察角度去全面地判断某人某事,充分利用新出现的元素,更新、完善对某人某事的看法,不要让“自我增强特性”束缚了意识,容易使产生片面、极端的不良影响。换位思考在行政管理工作中是非常宝贵的品质,这才能自觉地站在领导的立场去思考和处理问题,与领导意见保持一致,辅助领导决策的,侧重服务管理;才能真正了解科研人员的内心需求,为科研人员提供耐心、细致的解答与帮助,做到出色管理、贴心服务。与人为善,处事泰然,善待得失,时常保持心存感激以及豁达包容的心态。松下幸之助说:“以温柔、宽厚之心待人,让彼此都能开朗愉快地生活,或许才是最重要的事。”在工作中做到尊重对方、秉公办事、谦虚谨慎、以诚待人,以待人丰、自奉薄、责己厚、责人薄来给自己提出高要求,持续“修炼”,提高自我,努力营造和睦、互助的办公环境。学习他人和自我学习。向他人学习是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向他人学习获取新的信息,尤其是接纳和欣赏差异性,积极向与自己看法不同的人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通过了解新的思考逻辑,掌握更多的规则;通过借鉴新的观念,形成新的习惯。此外,自我学习也是一门学问,把自己的经历当作最主要的学习途径或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要经常进行自省与反思。自省是提升自我的核心方法,古人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说法,通过自省,我们得以发现自己内心世界深处隐藏的成见、假设、逻辑、规则,使这些图像浮现出来,藉此可以对其有效性加以检视。同时,要善于总结和反思,在行动中反思,并从中发现问题。

2.注重知识的学习与提升

注重专业知识的提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业务水平是做好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在这个知识膨胀的时代,作为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注重知识的补充和扩展,势必被社会淘汰。顺应时展的需求,对本专业相关的前沿知识的学习更新,是提升自己,应对错综复杂的工作,做好领导得力助手的法宝。一要深入学习了解国家农业政策导向和最新农业发展方向及研究动态,为科研人员提供更便捷贴心的服务;二是提高业务能力。许多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本身专业可能与之毫不相关,所以必须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同时要善于与同行交流与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实践中逐渐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不断完善自己。注重专业外知识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这些综合素质体现在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这些能力的提高使自己有信心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另外,还要求拓展其他各种技能,学习广博的知识,比如,摄影及照片处理技术、电子信息化技术、外语能力、心理学、礼仪学等,针对工作特点重点学习,满足工作发展的需要,为领导和科研人员提供优质服务。

3.注重职业规划的方向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正确地认识自我,坚持目标,坚守信念。不要追逐于眼前的利益,不要纠结于一时的得失,保持良好的生活工作作风,重视内外兼修,为自己制定一个长期和一个短期的工作计划,本着大方向不改变、适时微调的原则,始终坚持理想信念,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三、总结

第11篇

基于学生常规行政管理起着优化育人环境,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等重要作用,各高校都设立了管理学生的机构,建立了管理学生的队伍,制订了管理学生的制度。高校学生常规行政管理对稳定教学秩序、生活秩序,对培养人才确实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学生常规行政管理作为整体管理中的一个部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并有待于探讨。

(一)与其它管理工作配合不够。在大学生系统管理中,如果各子系统或单位性能都是好的,其整体性能也会是好;“如果各子系统或单位不顾整体目的实现,仅仅只力争自身的最佳效益,却不一定能保证系统整体的效益”。①目前高校学生常规行政管理与其它管理一样,尚存各自为政倾向,这是由于各个管理层次的目的、职能和权限的不同以及管理对象的特点、方法和措施的差异等因素造成的。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要重视与其他管理的横向联系与协调,重视与德育、智育和体育的管理配合、渗透,以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益,同时也起到提高整体管理效益的作用。

(二)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不紧。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主要是通过制订和实施一系列合理的规章制度制约引导学生的行为,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更多地由教育者将教育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探化到大学生的头脑中,内化为他们自身的品行和习惯”。②从理论上说,管理能促进教育,教育能保证管理,管理必须与教育相结合。因此,应克服只讲管理不讲教育,或者只重教育不重管理的倾向。但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学生的常规行政管理与思想教育存在着脱节现象。我们知道,作为管理对象的大学生,是有思想、有理智的人,他们的行为虽受制于规章制度,但主体行为还是由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直接控制的。因此,常规行政管理工作只有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配合才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管理效率不商。由于高校学生常规行政管理没有统一固定的被所有管理者接受的模式,也由于这种管理还处于不断的摸索之中,因此缺乏理论的指导,靠经骏管理者居多。若是这种状况不改变,要想提高管理效益是有难度的。

(四)管理学生的制度不够完善。在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中,逐步确立一系列科学的管理制度,有着不容忽视的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制度管理上来说,有三个环节:一是管理制度的制订;二是管理制度的实施;三是管理制度的补充修改。在高校管理过程中,对有些不完善、不成熟的管理制度,没有及时加以修正补充,这影响管理效率。

另外,在常规行政管理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某些方面管得过细,而某些方面缺乏严格要求,有时视学生为被管理对象,有时管理的民主度放得过宽等现象,所有这些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当代大学生管理的实际,需要对常规行政管理进行再认识,慎重积极地进行常规行政管理理论新建构的探讨,以便进一步发挥“管理育人”的积极作用。

二、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的特点

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统一性。它是指常规管理政策、法规、制度的统一。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以及其他行为管理的法规,是全国高校都要贯彻执行的。这种政策的统一性,对管理好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学生常规行政管理的关键。学校其他规章制度的制订和执行都不能与此相背,否则,学生管理就会乱套,管理工作也就会因此而变得杂乱无章。

(二)强制性。它是指对学生具有非常严肃的约束力。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既靠教育又靠制度,而更多的是靠采取强制性的行政管理措施。学校行政管理的规章制度不象思想教育工作那样具有灵活性和弹性。思想教育往往表现为通过知识传授、人格感染以及启发、诱导、说理等方式,影响教育者成长和发展。而常规管理总是同规章制度、法制纪律相联系,是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法制条文和纪律措施以约束、控制等方式影响被管理者成长和发展。它一般有“法”的约束功能,不允许违反,否则就会受到纪律处分。如《学生违纪处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就是针对那些不守纪律的学生而制订的,只要触及到就要受到纪律处分,以此来促进他们改正错误,做遵纪守法的学生。

(三)程序性。它是依据一定的制度,在一定的时间内,按一定的流程,完成常规行政管理任务。这种管理任务往往是基本不变的。如从学生人学至毕业,整个过程可分为人学阶段:招生、新生报到、注册等;学习阶段:学习管理、生活管理、奖学金与助学金评比、三好学生等奖励和学生处分等;毕业阶段:毕业鉴定、颁发毕业证明、调配、派遣等。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但这都是常规性的任务,具有周期性流程的特点。

(四)动态性。它是指常规行政管理要适应学生的变化和发展。每所学校的学生数虽处于相对稳定,但亦有变化,每届学生或多或少有些差异;往往同一届学生人学时与毕业时相比,思想观念、价值观、人生观和兴趣爱好都会出现新的变化。更何况,作为被管理者的学生具有能动性,“在管理对象运动变化的情况下,如何注意调节,适应各种变化,以达到整体的、长远的目标,这就是动态原理的实质。”③因此,常规行政管理工作必须重视搜集信息,随时进行一些调节,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客观现实需要,要在动态中实现管理目标。

三、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的作用

根据现代管理科学的原理和已有的实践经验,学生常规行政管理的基本作用主要有:

(一)约束作用。大学生行政管理既靠教育,又靠制度。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应该做而没有做或不应该做而做了就要受到处罚。制度为大学生提供有约束力的行为准则,许多规定具有“法”的作用,如学籍管理办法、考场规则等.都是不允许违反的。正是这种管理的约束力,保证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学生学习秩序的正常化。

(二)教育和激励作用。学校的一切措施包括行政管理制度,都是基于培养合格的人才这一基点制订的。约束学生的某些行为规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是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所以说常规行政管理政策和制度,既是学生的行为规范,又是一种教育的手段,起着教育学生、激励学生的作用。对大学生的教育激励作用,在执行奖励条例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三)评估作用。“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是通过贯彻执行各种规章制度而进行的。”④学校评价学生,是根据培养目标以及各阶段的培养要求,制定出一套对学生的奖惩办法和条例,依据这些办法和条例,衡量学生的表现,确定奖惩。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学生在思想、学习、行为、品德及遵守规章制度等方面有关情况或资料进行收集、登记和整理综合,从而作出合乎学生本来面貌的客观评价。

(四)反馈作用。常规行政管理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管理制度的一种检验过程。常规行政管理的指导思想、组织协调和所订的规章制度是否合理,管理过程是否得体,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是否科学,管理的效率是否高,管理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诸如此类的问题,只有通过反馈才有可能作出正确的回答。

四、树立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的新观念

观念虽然是客观的反映,但它同时又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行动。要突破常规行政管理中的某些框框,首先得从观念转变人手,只有常规行政管理观念的更新,才会有常规行政管理行为的转变。

(一)树立创新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人、市场经济的冲击,各种文化的冲突和整合以及大学生群体的变化,原有的一些程式化的常规行政管理已变得不再完全适用,因此也不能再套用和照搬原有的管理方式。应从实际出发,用发展的眼光,借鉴国内外的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大胆地进行创新,从常规行政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上进行新的摸索,走前人和别人没有走过的管理之路,逐步形成新的管理理论。

(二)树立信息观念。当今的时代信息瞬息万变,大学生正处在接受知识、获取信息的最佳年龄段,他们思想活跃,接受信息快,容易与时展的脉搏产生共振。因此,在大学生的管理过程中,要想随时把握他们的发展趋势,了解和研究他们的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就必须建立起信息观念。比如,学生中横向联系的社团组织,由少数发展到多数,由单学科发展到多学科,由学校发展到社会,向着纵横交叉的网络化组织发展。如果管理者还是墨守成规,闭目塞听,不树立起信息观念,要想对此进行管理,是很难的。

(三)树立服务观念。常规行政管理者必须正确对待大学生在教育和管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不仅是教育、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主体,所以管理者在把学生作为管理对象的同时,也要把学生作为服务的对象,从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学习生括等方面全面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因为“要搞好人的管理,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就必须从人的心理规律及其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征出发”,⑤关心学生,服务学生,正是考虑及满足学生某些心理需要的表现,在常规行政管理中取得学生的理解与支持,使学生能自觉纠正某些片面的认识和过激行为,真正起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

(四)树立整体观念。学生常规行政管理工作,从横的结构关系看,有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断面,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纵的层次关系看,从校、系到班级,有行政管理部门又有学生各级组织,他们之间既有上下的关联性,又有各自的独立性;从常规行政管理活动看,既有管理的连续性,又有其阶段性,同时常规行政管理与其他管理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等还有一个整体协调的问题。因此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工作,必须有全局观点,有一个系统的运筹规划。坚持管理工作与教育工作相结合,与思想工作相结合,坚持常规行政管理与其他工作相结合,只有这样,才会发挥其管理的整体作用,克服与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彼此脱节的状况。

总之,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工作有其相对的独立地位和作用,它在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有着思想政治工作等不可取代的特殊影响力。目前大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着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原先那套学生管理办法不可能完全适用,因此作为管理者应联系实际,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以提高大学生管理的实际效率与水平。

注:

①顾翔主编:《大学生管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11月版,第70页。

②④李锦坤主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工程》,天津人民出版社l988年7月版,第120、242页。

③何钟秀等著:(领导与管理》,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12月版,第224页。

⑤乐笑声:《管理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l988年10月版,第l94页。

第12篇

一、行政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改革的整体思路

PBL和LBL是现代教学的两种范式。前者是基于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注重通过引导学生积极、独立的思考来自己解决问题,后者是基于讲授为主体的模式,一般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思路是:把课堂分为课后和课上两部分。课后课堂以LBL教学法为主、主要教授记忆性知识,充分运用校EOL网络平台上传资料、讲义和教师自己录制的“微课”内容。课上课堂主要运用PBL教学法,确定主题引导学生问答、讨论、参与。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教学方法可以分为课堂上与课堂下两部分。课堂上,应作为提高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平台,讲授与讨论并进辅之以少数的英语语言游戏可以增加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热情。课堂下的读物选择,作业任务布置一定要做到知识点涵盖范围广、重点突出的标准。课堂上可以采用多媒体、板书、问答以及开放式讨论的模式进行授课。

二、行政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

第一,课下。将本课程的知识点和讨论问题的背景资料,提前上传网络平台,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有较好掌握。这些知识点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板块:专业词汇、行政管理理论知识(中英文)、行政管理实务问题背景资料(英文)。其中,前两部分板块内容主要是学生自学内容,课堂上用抽查、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自学效果进行考核。其中,较难理论内容教师将进行讲解,这取决于对学生考核成果的分析。如果学生普遍掌握良好,则不再赘述;如果学生普遍掌握不足,则需进一步讲解。背景资料阅读主要靠学生自习预习。

第二,课堂上。进行模块化、问题化英文讨论、发言,项目拟采取的课堂教学方法有:讨论、问答、学生汇报发言、游戏等。讨论主要以教师作为核心主持人,本课程一般每年修学学生数量在120左右,可以分成10组,每组选举一位组长进行组织协调。教师按照课后布置的背景资料选择讨论的主题,并预先设置3-5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每个问题讨论的时间可以限定在8-15分钟不等。每组讨论后推选一位同学回答问题,回答效果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主要标准为:英语语言是否表达流畅、发言语速生态是否自若、回答内容是否切题和回答的内容是否正确(或者合理)。因为时间所限,每节课不能所有组别一一回答,但是教师随即选取2-4个组别的方法,会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危机意识。

问答主要作为对学生课后资料是否学习理解的考核工具,以及学生上课是否积极参与、认真倾听的方法。问答采用全英语问题,教师提问学生能够听懂听明白、学生回答是否流畅正确,都是平时成绩给予的依据。由于课堂学生人数众多、时间有限,因此教师打分的过程要客观而且迅速。初步设想的方法是选取6人作为学生助理,每人分管20名学生名单,教师根据回答表现给予A/B/C三个等级的打分,6名助理,辅助记录。6名助理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学生学习的干预,也可以最快记录学生课堂表现。这将成为学生成绩的非常可观合理的依据。

学生汇报发言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15分钟以上的发言将被强行停止。学生汇报发言的内容是教师课堂上课前预先布置的网络平台的内容。一般情况下,网络平台布置的作业应先于上课时间的5天以上,以此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思考。发言的内容根据当堂课所处模块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这个学期会分为如下6个模块:PublicAdministrationTheory;DefinitionandScopeofAdministrationLaw;PublicEconomics;PublicPolicy:PublicSectors;Taxation.每个模块都有当今我国或者世界上发生的最热点的管理问题、社会问题、法律问题和经济问题存在,具有较大学习价值。

游戏主要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方式选取的正确可以增加学生们对记忆知识的储存和对理解知识的运用。课堂教学的游戏有很多,专业词汇“数来宝”,辩论对抗、限时发言、友谊之圈等等都是课堂英语教学的流行游戏。项目负责人还将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开发更多的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的游戏种类。

作者:郭倩 单位:上海海洋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