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4 15:51: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制药专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职教育;毕业考核模式;等级化;改革与实践;制药专业
一、多样化、等级化毕业考核模式假设的提出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毕业考核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提出探索建立多样化、等级化的毕业考核模式,着重于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毕业考核过程中,学生毕业综合实践技能考核达标后,再以职业技能证书,应用型论文(设计),省市级以上竞赛奖、产品、发明等为发展通路,给予等级化毕业成绩。
根据毕业考核模式要求,所有学生在毕业综合实践技能考核达标后要考取一项职业技能证书,考核成绩为A,就达到了毕业要求。引导有能力的学生自愿完成等级化的上层评价要求,并由学校在毕业证
各层考核内容的说明:
Ⅰ毕业综合实践技能考核:将职业标准融入毕业考核标准中,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设计毕业综合实践技能考核的内容及评价方式,使毕业考核内容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紧密结合,体现实用性、实践性、职业性。
Ⅱ职业技能证:本专业领域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
Ⅲ应用型论文(设计):应用型论文不能是综述,是本专业实际工作会遇到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所想的思路及涉及的理论知识,要求学生用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最后通过答辩的方式进行考评;应用型设计是通过所学专业知识设计或制作出具体的实物作品以及小改造、小发明,具有实用性。
Ⅳ省市级以上竞赛奖:参加省市级以上专业技能比赛获得的奖项。
Ⅴ产品、发明:产品是指学生通过所学专业知识设计或制作出的实物被企业应用于生产实践;发明是指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的申请。
二、多样化、等级化毕业考核模式前期可行性研究
1.高职毕业论文质量调查
参照罗永前等学生毕业论文情况调查指标,对河北省高职制药类专业2014级已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的学生150人,进行毕业论文质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写作规范、论文类型、完成方式、完成所用时间,论文写作的意义及意愿。
表1 高职毕业论文初稿质量调查表
[调查内容\&人数\&占比\&调查内容\&人数\&占比\&写作规范\&掌握\&22\&14.7%\&论文类型\&综述型\&119\&79.3%\&基本了解\&81\&54%\&报告型\&15\&10%\&知道一点\&37\&24.6%\&应用型\&9\&6%\&不清楚\&10\&6.7%\&其他\&7\&4.7%\&独立完成\&24\&16%\&完成所用时间\&1个月以内\&105\&70%\&抄袭往届\&10\&6.7%\&1个月以上\&45\&30%\&完成方式\&下载原文稍做修改\&35\&23.3%\&是否愿意写作论文\&是\&22\&14.7%\&网上东拼西凑\&81\&54%\&否\&128\&85.3%\&]
根据表1所反映的情况,大部分学生对论文写作规范只是基本了解,毕业论文以综述型为主,完成方式以网上东拼西凑为主,完成论文时间短,一蹴而就,并且不愿意写论文,需要老师再三督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高职学生低分录取,理论知识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大多数很难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2.多样化、等级化毕业考核模式的可行性调查
对河北省高职制药类专业的270名师生进行多样化、等级化毕业考核模式的可行性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现有毕业考核模式的满意度,是否愿意尝试新的毕业考核模式,等级化毕业考核模式设计是否合理,在等级化毕业考核模式中自认为(或教师认为)能拿到的成绩。
根据表2所反映的情况,大部分师生对现在的毕业考核模式不满意,希望尝试新的毕业考核模式,认为等级化毕业考核模式设计合理,但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部分老师担心学生不求上进,全部只达到A级毕业,学生自己认为能拿到的成绩集中在AA级,并且其他级别分布理想,说明多样化、等级化毕业考核模式的设计是可行的。
三、多样化、等级化毕业考核模式模拟试验
根据某学年第一学期学院教学工作要点要求与动物科技学院工作计划安排,结合生物制药教研室的工作现状,本学期将全面贯彻《学院高职强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加强与知名企业的深层次合作,重点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深化教学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社会影响力。
一、师资队伍建设
1.青年教师培养
通过组织技能大赛、职教理论学习等多种活动方式提高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能力,使其迅速适应教学岗位要求,为尽快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技能大赛为契机,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
本学期以制药技能大赛省赛项目为契机,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指导能力。因此,要求教研室全体教师全员参与,由姜文博老师负责总体组织与实施,各技能竞赛项目指导教师负责具体训练和比赛。
2.强化师德建设,提升综合素质
⑴积极开展教师关爱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教师育人作用
本学期通过教师包班、党员包班、兴趣小组等多种活动形式帮助“三困”学生,使之重新树立人生目标,引导学生勤奋学习,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学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顺利成功走向社会。
⑵做好教师基本功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①大力倡导教师间互动听课、集体备课、公开教学、集中评课,以优促后、以点带面,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使教师教学水平整体提升。生物制药教研室现有教师4人。本学期要求每个教师互相听课不少于8次;青年教师听课不少于10次。
②组织全部在职教师参加分院组织的教学资源建设培训、微课程和信息化教学大赛,提升教师教学资源建设和运用能力,激励教师钻研业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教学基本功。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加强职教理论学习,提高职教理念
针对生物制药教研室教师年纪轻、教龄短的特点,本学期仍然要加强高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以使教师们尽快能适应并理解职业教育教学特点,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由教研主任姜文博负责组织开展高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讨论活动以提高教师职业教学理论知识。采取集中学习、自学与专题讨论的形式开展对高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学习。本学期计划理论学习、讨论活动不少于5次。
二、专业建设
1.专业材料的修订
以畜牧兽医专业专业验收标准为依据,对生物制药专业基础材料的全面性和规范性进行认真梳理。梳理后对问题材料进行认真修善,并进行总结讨论,为生物制药专业的规范化建设打基础。
2.课程改革建设
⑴2015年下半年开始组织进行新一轮的专业调研,结合毕业生回访、麦可思报告等方面,生物制药专业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内容重新进行探讨研究,修订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装备水平组织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项目,保障学习内容同步或适度领先于企业技术要求。
⑵紧紧围绕重点专业建设,整合人力物力,在参考畜牧兽医专业资源库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就业岗位群职业标准、社会调研结果和麦可思报告反馈情况,重新确定生物制药专业核心课程构成,围绕药物分析检测、药物制剂技术、中成药生产等课程实现资源共享。
⑶考试方法改革。本学期选择《药事管理》这门核心课程进行考核方法改革,由陈玉花老师负责。改革主要从考试方法改革入手,要求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有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管理
1.校内实训
本学期有生物制药专业四个班级共计14周的校内实训。要求指导教师学期初有计划、实习前有动员、实习中有指导、实习后有总结。同时,还要提前做好耗材的申请、仪器设备的调试、药品与溶液的配置等准备工作,实训过程中还要注意实训安全。
2.毕业班顶岗实习
生物制药专业共计88名学生,预计于2015年10月份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实习前要进行顶岗实习动员与检查,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跟踪调研和顶岗实习的检查工作,定期选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和企业领导沟通交流,认真组织毕业生参加座谈会,帮助学生解决顶岗实习困难,调整心态,保证顶岗实习的稳定性,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积极联系与我院专业相关的大中型企业,加强沟通交流,力争在2015年10月末前为2013级生物制药专业学生举行专场招聘会,在解决学生顶岗实习单位的同时,提高各专业的辐射力,促进学生就业的同时,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校企共同发展。
以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为主导,教研主任姜文博统筹管理的模式管理毕业班顶岗实习活动,以保障毕业班顶岗实习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各指导教师要负责顶岗实习学生的日常联络与实习督导,包括实习检查、毕业论文指导、督导实习手册填写、学生心理辅导、顶岗信息反馈等事务。同时,教研主任姜文博还要配合学院领导做好顶岗实习检查回访等相关工作。
4.兴趣小组活动
通过技能竞赛、实训室开放等多种方式开展课余活动,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热情与爱好。本学期计划开放项目包括片剂生产、检测及相关设备的调试。
5.实训室建设管理
⑴实训室建设。本学期有已规划新建中药炮制实训室,建设工作在二级学院的统筹领导下由教研主任姜文博总体负责,专业教师王俊峰和陈玉花辅助完成。
⑵实训室日常管理。规范日常管理,做好档案记录。实训室日常管理主要包括实训活动及时记录(文字、图片、影像)并存档、完善实训室文化建设、做好实训室仪器设备的维护、药品原材料与低值易耗品的建档管理等相关工作。
四、校企合作
1.在原有药品生产企业的合作基础上,积极与省内制药企业联系,力争与两到三家药品生产企业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探讨在学生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就业等方面的合作。
2.大力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本学期拟邀请行业企业开展校园专项讲座1次以上,校企互动活动1次以上。
3.主动与合作企业开展交流互动的同时,积极开发新的合作企业,为专业长足稳定发展、为提升专业知名度及专业教师技术水平、为拓宽学生就业面与就业层次提供有力保障。
五、科研工作
动员专业教师进行应用性课题项目的选择和立项工作,查找相关资料和各级科研部门的项目通知,争取有新项目立项。本学期计划争取院级课题一项,省级课题课改或应用技术方面科研课题一项。
六、加强日常教学管理,抓好常规教学
1.加强对教师教学纪律、教学状态、学生听课等情况进行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与有关教师沟通。本学期要求教研室主任姜文博听课不少于15次,并注重听课后及时反馈信息。其他教师要求本学期听课不少于10次。同时,本学期不定期举行听课总结交流活动,交流听课心得、探讨教学设计与教学改革经验,以促进生物制药教研室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2.教学检查扎实稳步开展。教学检查采取定期检查、随时抽查的常规化检查模式,由教研室主任姜文博负责各项教学检查工作。以教学检查为契机,对教学、科研、校企合作等工作开展全面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及时进行整改。
⑴学期初严格审查教学文件,规范教学文件的撰写。要求教学设计要合理,教学后记要认真总结。在授课计划的制定上,要求以岗位实际情况及实训室现有条件,结合专业特点与学时数量,要求实训学时比例在30%以上,并对授课计划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审核。
⑵学期教学过程中随时抽查。由教研室主任姜文博对教学过程的教学组织、实训项目、多媒体课件等进行严格审查。教学组织要有序,实训项目针对性要强,多媒体课件以现场图片、虚拟动画和视频为主导。对于问题要进行及时反馈。
论文摘要:分析当前医院中药人才队伍的现状和造成中药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医院中药人才短缺矛质的主要途径。
我国加人WTO,对中医药发展是一个严重挑战和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医药如何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中国传统医药精华如何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大家都十分关注。我国的中药事业发展缓慢,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中药人才缺乏,中药队伍人员素质低下。笔者认为,要实现中药现代化,要使我国传统医药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人才是关键,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中药队伍是当务之急。
1医院中药队伍的现状
多年来,在我国医疗单位中存在着重医轻药、重西药轻中药的倾向,在中药人才培养、中药专业技术建设、中药加工炮制、中药质量管理等方面一直未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忽视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在目前医院的中药队伍中,从正规中药大专院校毕业的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是非中药专业科班出身的人员在从事中药工作,中药人才的严重短缺和断层现象、后继乏人现象是严峻的。
2医院中药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
2. 1各级部门缺乏对培养中药人才的重视
目前国家教育系统开办的中药大学很少,连专门的中药学校也不多,中药技术人才无源补充。从事中药管理的各级机构和组织存在重西药轻中药的倾向,没有把中药的技术建设放到应有的位置。在中药人才的使用上,也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只满足于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很少举办学习班、函授班等形式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使中药从业人员得不到正规的训练和教育,这与中药现代化的要求和中药的发展极不相适应。
2. 2医院中药人员的地位和待遇得不到改善
中药和西药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都是医院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卫生部门的干部部门至今没有出台正常的中药专业职称晋升制度,致使从事中药工作的技术人员得不到正常的职称晋升,他们的工作环境得不到改善,他们的待遇得不到提高,中药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甚至部分从事中药的人不安心本职工作,改行、调离的现象较普遍,中药队伍无法保持稳定。
3解决医院中药人才短缺的措施
3. 1国家应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教育体系
21世纪建立一个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教育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这个体系要根据中药现代化的要求,既要培养能从事中药科研工作和担当中药学术带头人的高层次的中药人才,又要培养大量从事中药加工、炮制、制剂生产所必须的初、中级实用型人才。教育部门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制订长期规划和年度招生计划,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随着国际竞争需要不断调整招生结构。在专业设置上,各院校要适应中药现代化需要,培养中药材加工、药剂、制药工艺、药理、检验分析、临床药学等各方面的人才。在教育形式上,既要发展中药的中高等教育,又要坚持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电大、函大等多层次发展,形成完整的中医药教育体系,保证各种中药技术人才都有源源不断的输送渠道,以满足中药现代化发展需要。各医疗单位也要根据工作实际,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人才,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组织在职继续教育,以不断提高在职中药人员的操作技术和专业素质。
关键词:生物技术 产学研合作教育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a)-0245-01
21世纪是生物技术时代,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代生物学取得了巨大进展。现代生物技术涉及的学科领域、研究对象和应用范围都极为广泛,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很高。而在我国,生物技术类专业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实际需求与培养目标之间的脱节。不同学校之间如农业院校、师范院校、医学院校和工科院校的生物技术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差异较大。生物技术本身发展较快,社会需求不断变化,特别是现代生物医药、食品和发酵等与生物技术相关的产业发展迅速,而培养目标相对滞后,这导致培养的生物技术类专业人才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建立新的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校生物技术专业成立于2000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生物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深厚的生物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近年来,产学研在各省市蓬勃发展,产学研相结合创新培养模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3],但生物技术所占比例较低,这和21世纪是生物技术时代还不尽符合。我们在生物技术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中,以创新教育为主,不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从2009年开始,在近五年时间把产学研活动引入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当中,开拓了崭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1 生物技术专业产学研相结合培养模式的优点
1.1 理论和实践结合更紧密
生物技术专业是理论和实践都很强的专业,仅仅通过平时的实验课程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各个学校生物技术专业都在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研究[4]。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把企业生产中遇到问题带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以后,通过对问题的探索,把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对问题探索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产学研活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了学生择业的自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我校生物技术专业与芜湖大浦国家农业科技园、安科生物工程公司、芜湖绿叶制药等企业合作,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通过学生到基地进行生产和毕业论文等环节的实践,可以使学生和生产单位更好地相互了解,提高了学生的择业竞争能力。
1.3 产学研合作有利于企业科技进步和学校科研成果的转化
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教师与企业可以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包括为企业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参与企业产品开发、技术改造、转化相关成果以及与企业共同申报各类科研项目,促进企业的科技进步,同时也能带动教师科研工作的展开,进一步提高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2 生物技术专业产学研相结合进行生产和毕业论文的教学模式
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中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生产实习过程中,通过具体操作岗位的锻炼,更好地了解相关生产环节,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在毕业论文实施过程中,论文选题结合企业的技改项目、企业的科研项目或者由教师、企业和学生共同商定有实际运用的课题作为毕业论文选题。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通过这些方式进行毕业论文的立项工作,与多家企业共同开展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工作期间,采用双导师制,学生吃住在企业,由企业安排专人进行管理,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学生有问题随时联系校内指导教师,每周与校内指导教师交流沟通一次。每周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沟通一次,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表现和论文进展,并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对学生毕业论文的进度实行中期汇报制度,同时要求企业对学生进行考勤和评价。五年的实践表明,上述措施能够较好地保证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3 生物技术专业产学研相结合培养效果分析
不少专业在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取得了一定成绩[5]。生物技术专业产学研合作主要集中在生物制药、园林花卉、食用菌生产等企业,通过五年的运行,取得了较好效果。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产学研合作使教师的知识结构更合理,使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极大地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2)加强了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2012年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在芜湖大浦国家农业科技园建立了省级生物技术专业实习基地并获得相关经费的支持,完善了实践教学硬件设施。结合企业需求,和大浦农业科技园共同成立了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进行相关科研活动,联合申报了国家省级等攻关项目10余项,获得经费500多万元,拓展了实践教学平台,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3)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五年来,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为企业解决了蝴蝶兰的保鲜问题,病毒检测和防治,获得专利5项,10余篇,每年都有优秀学生留在企业工作,其中有5人自己创业成立园林花卉公司,从事园林植物花卉生产和销售工作。
总之,产学研合作模式较好地弥补了高校在创新教育中实践条件的缺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建立的生物技术专业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培养模式培养出了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实用性人才,促进了科研创新,有利于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和学科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本身教学和科研能力提高,对其他专业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也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道全.国外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经验与启发[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11):62-64.
[2] 冯玫,许晓明.亚太国家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比较与我国的模式选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9(6):99-103.
[3] 白玫,杨振峰,李潇潇.产学研结合是大学与企业实现共赢的有效途径[J].集团经济研究,2006(32):183.
药学专业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药学在世界各大经济领域可以说是发展最快的门类之一,医药公司的年经济效益增长率已经高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1] [2]并且,由于它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一、我校药学类专业学生近三年毕业实习工作概况
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类专业作为实践性学科,毕业实习是药学类各相关专业后期实践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药学院每年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实习计划,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实习时间不少于16周,毕业实习工作主要包括毕业实习岗前培训,实习岗的设定与分配,实习过程监管,毕业论文管理、实习成绩综合评定等主要内容。其中毕业论文包括选题、开题、论文提交、论文评阅、论文修改、论文答辩等环节。近年来,我院药学类专业实习生人数较多,也给实习安排、管理、就业等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从实习岗位分配情况表1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留在本校和科研院所等主要基地来完成实习的,由于严抓毕业论文答辩,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的数量逐年下降。
从毕业论文的成绩分析上来看,校内基地的论文优和良成绩的数量还是明显高于校外基地,说明校内实习基地的质量还是高于校外。
二、毕业实习工作采取的措施
(一)完善管理制度
药学院重视实践教学工作,由学院相关领导、教研室主任、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相关人员组成毕业实习领导小组。同时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相继制订和修订了《药学院本科毕业实习手册》、《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毕业实习及论文工作实施办法》、《药学院关于加强对本科毕业实习工作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对毕业实习时间、实习内容、请假制度、毕业论文要求、毕业实习考核等有关问题做了相关修订。
办公室负责制订实习计划、下达实习任务、与实习基地沟通和指导教师的选派、组织论文答辩等工作,以及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过程监督等。各个部门联动,能够保证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生活、学习、思想、纪律方面都有专人负责,推进实习工作顺利开展。
(二)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学院将实习与就业相结合,通过实习促进就业。学院和有招聘意向的有关用人单位沟通,邀请其到学校举办招聘会先聘用学生,后安排实习。此外,还与签订实习协议单位联系取得实习名额,在安排实习前根据学生的就业意愿安排实习岗位,力求达到实习促进就业,就业带动实习的效果。
推行毕业实习双导师带教制,确保学生实习质量。学院为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实习生配备中级以上职称的校内教师为第二指导教师。第二指导教师除了在实习过程中做好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开题、结题等阶段性的指导,还在学生返校后,负责学生论文撰写的指导修改和初步审评。[3]
(三)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
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学院不断拓展药学类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不断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4]通过在药学院科研实验室、研发中心、人参研究院等部门建好校内主基地,同时也与省内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为主的18家校外实习基地签订了实习协议。这些实习基地包括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省药品检验所等省内一流的医药研发机构,也包括修正药业集团、北京双鹭药业、敖东集团、吉林紫鑫药业等国内知名的药品生产企业。这些基地科研水平高、设备先进、专业仪器门类齐全,能够满足学生实习的专业需求,保证实习质量,通过实习也缩短了学生步入社会的适应期。
(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在实习前强化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开展专题讲座,把20项基本技能考核和综合性实验作为毕业实习的一部分,纳入教学计划并赋予学分。20项基本技能都是化学基础课各种基本实验操作,综合性实验根据不同专业,分为三类,中药学类学生完成中药来源、鉴定炮制加工提取分离制剂成品质量检验药理药效的全过程;药学和制药类学生完成原料、药物合成制剂成品质量分析药理药效药物代谢全过程;生物制药专业学生完成生物药物发酵制剂质量分析药理药效全过程,以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为毕业实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实验技能的强化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获得了实习基地的好评。
学院定期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到各个实习基地检查实习生的实习内容和进度,了解学生的表现情况和毕业论文撰写情况,及时总结,做好实习监管。
严格做好出口把关。每年5月末学生从实习基地返校后,利用1周左右的时间完成毕业论文修改和完善,在6月初由学院统一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答辩组根据学生论文创新性、规范性、科学性及学生答辩情况打分,近三年评选出优秀论文167篇,但同时有28名学生因论文不合格延期答辩,其中有12人因延期答辩不合格而延期毕业。
三、实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药学类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当前实习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毕业实习与就业矛盾,个别企业要求签订三方协议的学生在实习期就进入试用期状态,实习期间安排大量的日常事务性工作,科研工作或生产实践内容较少,与毕业实习相关性不强等。
目前学生在就业去向上选择医药销售类岗位的学生比重偏大,部分企业要求学生提前上岗,这部分学生的实习条件参差不齐,实习质量无法保障。
实习单位反映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学生自律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学习主动性不够强,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差,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实习学生提出的要求主要围绕个别单位专业不对口,部分生物制药、制药工程等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实习内容与中药学、药学等理学类专业学生相同,不能体现工科专业特色和要求;个别单位因科研条件所限,带教教师指导不足等原因也影响了个别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
四、提高实习工作质量
(一)要以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核心,将实习工作做精
应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及学科的特殊要求、根据医药行业的需求和医药教育发展的状况,充分考虑学生就业、考研、教师的科研工作以及横向联合科研项目的需要,制订针对性、实效性更强的实习方案,特别是要做好制药工程、生物制药等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实习方案设计。
(二)要以内涵建设搭建框架,将实习工作做硬
要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带教教师的培养,为毕业实习工作提供有力保障。[5] [6]要重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听取他们对药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专家指导、项目合作、带教教师交流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支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的带教教师队伍,提高实习质量。
(三)要完善和健全各项制度,将实习工作做细
要进一步完善实习工作的质量监控体系,针对学生就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形势完善毕业实习教学和管理办法,为实习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要进一步完善实习检查制度,由药学院领导、专家和教学以及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组成实习检查小组,加强对实习工作的交流与检查,要通过实习小组负责人对各实习点的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加强实习监管。
(四)要明确各方人员的岗位职责,将实习工作做实
药学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包含的环节涉及学生管理、教学、就业等多个部门的工作范畴,不应只是教学部门或行政部门的事,要明确各部门、实习基地各方人员在实习过程中的管理职责。只有既有横向分工,又有相互协助,才能做好现阶段的实习教学工作。
关键词:人才培养计划;调研;统计;分析;研讨;制定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29-03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是培养人才的纲领性文件。只有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才能使人才培养工作有效实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随着制药产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产业一线工作者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为制药产业一线工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只有培养掌握技术,并能应用技术解决具体问题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才能促进制药产业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索与实践的问题。近几年,我们从制药产业岗位工作实际需要出发,探索并实践了“五阶段,二结合”,即“调研、统计、分析、研讨、修订与完善”五个阶段,“校企、校校”二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构建模式,使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实用性与针对性更加突出,较好地适应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深入开展市场调研,获取专业建设的关键信息
制药产业市场是制药技术类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本源,也是制药技术类专业人才发挥作用的最好平台与职业归宿。因此,只有对典型的制药产业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熟悉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才能获取专业建设的关键信息,专业建设才会有基础、有素材、有依据、有的放失,专业人才培养才会有目标、有方向、有质量、有成效。进行市场调研我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制定详细的专业调研方案。专业调研方案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内容展开,我们制订了专业调研表:专业所面向的技术岗位(群)调查表,岗位(群)工作任务调查表,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调查表,职业能力培养所需知识、技能、素质调查表。其次,深入开展调研工作。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要在充分理解调研表所应搜集信息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调研对象(企业与人员),开展一定规模的调研工作。企业必须具有一定代表性:先进技术、现代化设备、较高素质员工、较大的生产规模、典型的生产工艺;人员必须是从事一线工作或长期从事过一线工作的有较强职业能力的技术或管理人员。为此,我们选择20家以上具有代表性的制药生产企业开展调研工作,调查对象为车间主任、生产部经理、班组长、一线技术能手、近4年毕业生等。调研方式以座谈为主,信函为辅。再次,召开由企业技术人员参加的研讨会。在调研基础上,召开由企业中、高级技术人员参加的专业建设研讨会,采取头脑风暴法,围绕制药产业一线工作的实际需要,对所面对的岗位(群)、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培养等进一步讨论、分析,明确对一线人员的要求,明确专业定位,确定专业所面向的岗位群、工作任务及其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特别是专业核心能力,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并对相应职业能力培养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进一步细化分解,完成岗位工作职业能力分析表。
二、认真统计调研信息,形成调研报告
通过市场调研与召开企业技术人员参加的专业建设研讨会,对制药产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获得了大量信息资料。专业带头人组织骨干专业教师对调查信息进行认真统计,将大量零散的信息系统化。通过统计调查信息,形成专业调研报告。报告主要内容为调研目的、调研对象、调研方式、调研企业概况、调研结果统计(包括专业面向的岗位(群)统计表、工作任务统计表、职业能力统计表、职业能力培养内涵(知识、技能、素质)分析统计表、调研结果分析等。
三、深入分析,形成人才培养计划草案
人才培养计划是专业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制定适应生产一线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培养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是搞好专业建设的基础。在计划过程中,我们从高职院校生源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特点出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专业带头人带领骨干教师对专业调研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专业面向工作岗位(主就业岗位、次就业岗位)、专业质量标准(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标准:知识、技能、素质目标),对典型工作任务完成所需的知识、技能及素质进行提练与升华,依据相互关系,构建学习课程(主就业岗位能力培养课程为专业主体课程,次就业岗位能力培养课程为拓展课程或辅助课程),确定课程的主体内容与目标。然后依据学生认知规律、职业成长规律(工作层次),由易至难,由基础至综合对课程进行序化,确定了“职业基础学习阶段、职业技术学习阶段、专业拓展与综合实践学习或订单培养阶段、顶岗实习阶段”四段式模块化课程体系,最终形成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人才培养计划草案,供人才培养计划研讨会讨论。
四段式模块课程体系实施如下。职业基础学习阶段。1.第一学期,以校内教学为主,校外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学生入学后首先到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和职业素质教育,之后在校内完成素质养成与专业基本能力培养所需的基础性课程的学习;职业技术学习阶段。2.第二至四学期,以在校内实训基地实施“教、学、做”一体的项目教学为主,辅以必要的多媒体教室教学与制药企业现场教学与实践。完成职业技术课程学习,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质;专业拓展与综合实践学习或订单培养阶段。3.第五学期,可按照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开展订单培养,或按照学生横向或纵向的发展需求,进一步强化本专业及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首先开设相关选修课程进行专业拓展,然后进行企业轮岗实习与校内专业综合实践(综合实训、毕业设计、毕业论文);顶岗实习阶段。4.第六学期,开展顶岗实习。学生进入相关企业和岗位进行半年的顶岗实习,由企业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指导和考核,达到熟练的岗位操作。
四、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修订、完善人才培养计划
为了使人才培养计划更适应培养生产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我们与制药企业紧密合作,成立了由大中型制药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及管理人员组成的制药专业建设指导咨询委员会,适时召开由制药专业建设指导咨询委员会成员、教学专家与相关教师参加的人才培养计划研讨会。研讨会从制药企业岗位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一线员工工作能力需要,考虑高等职业院校生源的实际情况及人才培养规律,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面向工作岗位及专业质量标准的定位,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目标、课程安排等进行分析讨论,深入分析相关定位是否准确,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设置与课程目标、课程学时与时间安排等方面是否合理,存在哪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或修改意见。会后,专业带头人结合专家所提意见或建议修订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吸纳同类院校教学专家的建议,从教学角度进一步讨论分析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制药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在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同时,能较好地适应制药产业一线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计划研讨会讨论并进行人才培养计划修订的基础上,我们邀请设置制药技术类专业的全国同类院校的教学专家对修订的人才培养计划进一步讨论分析,提出修改建议,专业带头人根据修改建议,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完善,最终形成制药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1.1加强教材建设创新性的课程内容包括课程标准、体系、相关教材与资源以及考查、评估等方面的创新。首先应改变把课程教材仅仅视为既定知识和成熟学科的误区,作为制药专业的本科学生,应该广泛猎取更多的相关知识,把教材中讲述的知识与目前生产实际情况相结合。另外,教师应该通过网络、期刊,结合新的药典,收集国内外当前生物制药的前沿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习兴趣。
1.2教学资源多样化的创新建立丰富的课程资源库,建立内容多样、直观、动静结合的教学资源包,包括生物合成反应式等资料、药品结构图、产品的包装图片、典型药品代表的说明书、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以及单元操作动画、产品生产工艺、操作视频等动画类学习资源。通过先进网络课程将查询到的国内外优质网络课程与课程库进行整合,加工形成新的课程;建立一些英文原版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侧重于应用技能培养,侧重于与职业设计相结合。
1.3创新课程整合课程整合(curriculumintegration)又称课程统整、课程综合化、课程一体化等,旨在将课程进行整体化、综合之意。斯氏课程观:课程是精选出的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课程传授的知识为明天服务,教育是一种准备。课程内容应克服难、繁、偏、旧,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联系,精选终身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即强调学力。既加强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减少了不必要的交叉重叠,使课程设置更加精练,在有限的课时基础上最大限度去拓展课程空间。
总体上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授课内容基本是按照不同生物技术领域来构建模块的,每个模块中又是以工艺技术基础、具体操作部分基本原理、重要药品制备工艺等为主体线条的。对于典型的生物药物有不同的生物技术生产方法,这时可以对比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重视生物技术制药工艺发展的历史过程,具体某一种生物技术药物最初发明者的灵感,以及在制备工艺发展过程中某些瓶颈的打破、关键生物技术的发展、具体操作细节中的优化改良等。在生物技术制药这门课程里会涉及到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经典实验与伟大的发明非常具有启发与借鉴意义。另一方面,让学科的新思想、新成果及时进入课堂,形成知识更新。既兼顾了知识纵向更新,又重知识之间的融合与应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以及分析思考、独立创新的能力。加强科学文化素质教育,通过系统教学与专题报告讲座等,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人生追求。
1.4创新课程实施模式课程实施(倡导参与探究和动手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四种能力)。自然科学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实验法、经验法、模拟法、观察法等。要求基于现代信息设备与多媒体技术手段,教学思路是既注重基本技能及基本知识的实用性,又重视研究性与先进性,使知识结构和实际能力的发展更趋于合理。变灌输式教学为问题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在教学模式上,根据课程特点,采取情景式、任务驱动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施“组织教学、服务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从课程取向看,从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结构课程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经验课程。注重具体某一节课中课程的导入方式,复习相关知识点或者以生物技术药物产品的图片、视频、故事等切入新课教学;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的过程,注意设置问题的方式与技巧,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在课后作业与思考题中以不同的题型出现,指导学生预习和复习。
2多媒体在创新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多媒体教学应用对创新课程的建设意义很大,创新课程的建设离不开多媒体辅助教学。讲授的内容中涉及到的技术与理论大多涉及到分子生物学、细胞学、免疫学、生物工程学等前沿学科,深奥而抽象难懂,如果仅依赖于一些图表式的技术路线,学生是难以理解的。由于教学内容实践性很强,其中的某些技术、某些工艺流程,必须借助多媒体、视频、动画幻灯片、图片、录像等辅助教学手段,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形象、直观、生动。对于课程的重点、难点可以采取思维导图表达形式讲解,构建创新课程知识体系。
3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的考核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课堂讨论和学期论文。课堂讨论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掌握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期末论文,学生需经过查阅文献、制作PPT、讲解、讨论等环节,更好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习兴趣非常浓厚的学生,可以通过习题辅导和练习的形式强化对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以备进一步的学习与研究。
4结语
关键词:中药学;4121教学模式;人才培养
课题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中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子课题“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编号:jzjg-08-12-07)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俞颂华,女,江西中医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王思民,男,江西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7-0050-02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的首要问题,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对高等学校而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遵循教育外部规律,以社会需要为基准,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及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遵循教育内部规律,以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为基准,调整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途径,使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诸要素更加协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就是变不适应为适应,变不协调为协调,实质上是主动适应社会的过程。
江西中医学院自2003年设立中药科研实践班,以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改革传统“7+1”传统教学模式,创立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4121”教学模式,开始了漫长的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之路。通过近10年的办学实践,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产学研结合办学之路,形成了教学、科研、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办学机制。412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保险学等非中医药学专业成功推广,业已成为全国普通高校产学研结合的典型,得到上级部门和兄弟院校的高度认可。2007年6月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审专家组认为,“江西中医学院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结合特色鲜明的办学之路”,“学校与企业相互支持、渗透和融合,探索并实践了一种特色鲜明的中药人才培养模式”[2]。
一、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4121”教学模式改革内容
(一)改革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修订教学计划,改革课程设置。江西中医学院先后两次对中药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对课程体系作了较大调整:一是优化主干学科,由原来的化学、中药学模式调整为化学、中药学、生物学模式,增设《中药生物技术》和《生物药剂学》等课程;二是强化基础课教学;三是增加选修课学时,要求学生必须完成18学分288学时选修课;四是开设《创新思维学》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专项培训,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知识,提高各种技能和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动机,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潜能,为最终形成创造型人格特质和培养创造型人才奠定基础;五是开展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提高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
2.改革7+1传统教学模式,设立中药科研实践班,实施4121教学模式(见图1)。所谓4121模式就是前4个学期的理论学习+中间1个学期(第5学期)的科研实践+2个学期(第6、7学期)的理论再学习+1个学期(第8学期)的毕业实习,具体而言就是把7个学期理论课程调整到6个学期完成,第5学期安排学生参加科研,第6、第7学期继续学习,第8学期毕业实习。学生按照:“学习—实践(科研)—再学习—再实践(毕业实习)—完成学业”的教育模式,进行学习和科研。
3.围绕创新人才诸要素科学设计第5学期的科研实践内容。中药科研实践班围绕创新人才所必备的创新意识、创新胆略和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等构成要素,开展一个学期的科研训练。学校提供专项科研经费,以企业生产实际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行业需要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为科研课题,带教教师设立众多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行选题,学校将对所有科研实践班的学生进行严格的科研基本技能培训,学生便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自己的科研任务。有些学生在科研实践中选择了有开发前景的项目,学校将一直跟踪并促使项目转化为市场产品,这样,学生可以带项目毕业后随即就可以创业了(具体流程见图2)。
图2 第5学期的科研实践具体流程图为:
(二)搭建创新实践平台,设立创新教育基金,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训练
为配合中药科研实践班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除了上述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改革外,学校还进行了一系列的配套改革,整合学校教学科研资源,搭建创新实践平台,设立创新教育基金,开展创新科研项目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训练。
1.学校先后与江中(制药)集团、汇仁制药集团合作,建立产学研结合教育基地,互派教师参与教学与科研工作。
2.为强化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新校区实验大楼中划出8000平米作为本科生参与科研工作的专用实验室。
3.充分利用校内先进的科研设备,加大实验室开放程度,发挥学校“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培养中药创新人才过程中的作用,
4.拨出100万元专款,设立江西中草药研究基金,用于资助中药科研实践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课题研究。
5.针对中药专业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了教学创新的强化培训,开设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系列专题讲座。
二、4121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一)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003年以来,我校已有九届近900名中药专业学生接受了为期一个学期的科研实践训练。为了调查中药科研实践班的教学效果,2009年,学校相关课题组设计问卷对科研实践班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课题组对参加中药科研实践班的各届65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632份(调查结果如表1)[3]:
问卷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参加科研实践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查阅文献、科研动手能力和撰写论文能力等方面都较以前有很大提高,对科研流程也比较了解,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也明显加强。
与此同时,课题组还对06届中药专业国际交流方向班与中药专业科研实践班针对创新能力的三个方面8个观测点进行了对比调查(见表2),调查发现,“中药科研实践班”学生在思维创新上,尤其是发现创新点、突破思维障碍方面比较明显地高于其他班级,可能与接触过一些科研实践项目、思维开阔有关系。在方法创新上,进行个体创新的能力高于其他班级,说明科研实践的锻炼对学生个人的创新能力有提升价值。
基本状况详表[4]
在创新科研基金—江西中草药基金培育下,中药科研实践班有13个项目成功申报了更高层次的课题,其中,科研实践班学生参与研发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2009年获得卫生部营养强化剂新品种批件,并成功向江西川奇药业转化,目前该公司已投资1565万元,设计年产值6000万元,将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该项目通过江西省科技成果鉴定,获得南昌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另外,中药科研实践班学生还获得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三等奖二项,获得全国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银奖”二项。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
统计表明[5],中药科研实践班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考研升学率及用人单位评价等都要高于其他专业,学生的竞争能力明显提高。如2005届中药科研实践班就业率为97.4%,高于全校就业率7.47%;2006届中药科研实践班就业率、升学率分别为97.62%、19.05%,分别高于全校8.51%,1.37%;2007届中药科研实践班就业率为91.07%,高于全校7.12%;2008届中药科研实践班就业率为85.23%,升学率为27.27%,高于全校12.23%。针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分析表明:整体满意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认可度分别为92%、95%、83%。
三、4121模式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派教育心理学家戴维·奥苏贝尔(David·P·Ausubel)认为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4121教学模式正是根据认知结构中的同化理论,在总课时数不减少的前提下,将分散的、零碎的理论(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时间分别聚集起来,增加了集中的系统的第5学期的科研实践环节,这种改革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4121教学模式较传统7+1教学模式有二个比较突出的特点:第一,由于学生此前仅学习了基础课或部分专业基础课,科研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还未接触,这就为学生自学、培养学习能力创造了条件,促使学生围绕课题去提前学习专业知识,在实践中思考问题,探寻答案,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追求科学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由感性而理性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了学习兴趣,巩固了专业思想,锻炼了再学习能力,学习的主动性、协作性和内动力明显增强。第二,由于学生在培养阶段经历了二次较长时间(科研实践、毕业实习)的集中实践过程,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结语
江西中医学院设立中药科研实践班不仅顺应了教育外部规律,根据行业、企业、科研的实际需要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同时也遵循了教育的内部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就业(或带项目创业)4121教学模式,将产业和科研引入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人才培养,使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但是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又综合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配套改革,但就科研实践班而言,尚需解决二个问题:一是师资问题,学校要建设一支懂教学又善科研的“双师型”指导教师;二是考虑科研项目的延续性问题,第5学期的科研项目设计非常关键,既要保证学生有科研项目实践,同时又要保证项目的质量和时代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EB/OL]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07-29.
论文摘要:笔者通过在西班牙讲学期间对西班牙中医医疗和教育现状的调查,认为西班牙的中医医疗和教育目前存在7个方面的状况,文章对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应提出了7方面的对策。
西班牙是欧洲较早开展中医药教育和医疗的国家之一,也是在世界上中医药推广较好的国家之一。随着中医药在欧洲的不断发展,我校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分别与西班牙欧洲中医基金会签订了双方联合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有关协议,由我校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定期派出教师赴西进行短期中医药教学工作。笔者有幸于2005年9月中旬受邀赴西,在西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讲学和考察工作。现将笔者在西期间对西班牙中医药教育和医疗状况的调查情况作简要介绍,并提出个人的意见。由于在西时间较短,调查不细,管窥之处,敬请斧正。
1现状和分析
1.1中医医疗没有法律的保护,政府支持管理无力
中医药在欧洲及澳洲盛行已10多年,但至今,西班牙政府仍然没有承认中医药在西的合法地位。由于政府担心放开了对中医的政策、中医药进人西班牙后,这种传统的自然疗法有可能会影响他们长期使用的西医药疗法的利益,因而,西班牙政府不承认在西中医药教育的学历及学位,不承认中医药的合法地位,不承认中医生的“医师”资格,公费医疗只能享受西医医疗服务。
尽管如此,西班牙政府也了解中医药在欧洲及本国的影响力,故只要没有医疗纠纷,政府对各种机构开设的中医学校及诊所不予以干涉,对市售的各种中成药及单味药颗粒剂不强行制止。
1.2中医药教育规模小,但专业尚全
在90年代中期,我校曾与西班牙塔拉戈纳国家医师联合会合作,在加泰罗尼亚开办了“加泰罗尼亚—云南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也与西班牙律师拉蒙合作在塔拉戈纳省组建了“中国传统医学高等学校”,两校分别开设了针灸、推拿的硕士课程和5年制本科课程教育。上述两校于1996年合并重组为“欧洲中医基金会”,在西班牙多个城市设有教学点和医疗点,开展中医教学和医疗工作。
现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仍有一所中医药高等学校,该校招收全日制学生,专业设置有中医、中药、针灸、自然医学等,学制有4年制及5年制,有学士学位和大专学历。而“欧洲中医基金会”所举办的学校随着学员的减少和教学成本上的上升,教学机构逐渐萎缩,该基金会现已无学历教育课程,仅在马德里、瓦伦西亚和巴塞罗那3个城市开设有3个集教学、医疗一体的小型学校,学校设有4一5年制周末班和函授班,一般有1一2个教室,教室最大者仅有50一60时,仅能容纳60名左右学员,相应的诊所也设在学校内。
此外也还有一些私立机构举办的中医药短期培训班,这些培训班主要从事短期的中医药教育培训工作,旨在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培训班的开班时间不定期,学习时间多少不等。
1.3教师魔乏,没有规范教材,教学时间偏少
目前,在西班牙讲授中医药的教师中,大多数是在本国接受了中医药培训的当地人,也有少部分中国赴西班牙定居的中医药工作者;教师中以兼职者居多。由于中医药学校的教学时间少,故兼职者平时在诊所中进行中医医疗;教师中多数只具有中级职称,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偏少,教学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至今为止,欧洲还没有一套符合当地中医药工作实际的统一的中医药学教材,各个学校使用的教材不一,有的使用自行翻译的中国不同版本的本科或专科教材;有的使用我院于90年代中期为西班牙编写的中医药系列教材。毕竟经历了10余年时间,当时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
从教学时间看,4, 5年制的周末班或函授班由于教学周期不短,学习的时间及效果相对有保障;许多短期培训班的学员往往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课堂所学的内容极其有限,学时过少,只能把握中医大致的要领,难得精要。西班牙的学员大多重实用而轻理论,他们一般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不予重视,但对实际治疗方法尤为注重。如笔者在给学员进行的中医神经系统疾病专题讲座时,在讲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等内容时学员们似懂非懂,不予提问,一旦讲到具体治疗方法时,则学员们集中精力听讲,相应的问题增加,当介绍到针灸疗法时,则问题各种各样,问题要求具体并具可操作性,比如进针的角度、深度等等。这一现象与西班牙中医药教育程度不高、但针灸在西推广较好有关。
1.4缺乏中医医疗机构,执业规模太小,但就诊及治疗环境较佳
在西班牙的公立医院内,一般没有中医药专科。但在部分医院中设有“疼痛门诊”,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并在本国学习过针灸的医生为诸痛患者进行针灸治疗。
西班牙的中医治疗大多在诊所内进行。中医诊所在西班牙的许多大中城市都有,其规模较小,大的诊所有100多扩(含教室),小的仅有20余m2。诊所内的设施大多简单而实用,除了就诊桌外,有进行针灸治疗所必需的治疗床,有银针、艾条、梅花针等器械和针灸经络挂图,有中医药书籍、经络人等治疗常用的工具,还有部分外用的中成药。
西方很重视保护患者隐私。在诊所内,一位医生一个诊室,治疗室内各个治疗床之间有隔离板和隔离门帘,床单整洁干净,这样,便于患者坦诚向医生诉说病情,有利于治疗的隐蔽;患者使用治疗床时采用一次性床单,一人一换,让患者在诊所内感觉舒心、安全,毫无顾虑,能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1.5中医治疗以针灸为主,难用汤药
由于西班牙政府不承认中药为“药品”,故不允许中药饮片进人本国,禁止在其国内使用动物药和矿物药。现在西班牙国内仅有由其他国家生产的100余种单味药颗粒剂,50余种中成药,这使得以汤药为主进行治疗的内、儿、妇等科的医师们显得无力施展才华。当然也有少数中国籍或本国精通中医药理论的医生在适当的时候会给患者开具汤药,服用单味药颗粒,或从法国等欧洲国家配方用药。
相较之下,非药物的针灸疗法在西班牙推广较好。在西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医生绝大多数是针灸专业的,针灸治疗的病人主要有中风后遗症、神经衰弱、腰腿痛等慢性病,还有一些疑难疾病患者。
1.6中医师业务知识欠缺,辫证论治水平有待提高
现在西班牙行医的中医师们,少部分是在国内中医药院校取得了学士学位并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公派到西讲学或工作,掌握了一定的西班牙语后,滞留或重返西班牙的中国针灸医生;大部分是在本国经过上述培养方式或其他培训方式培养的医生。
由中国培养的医生赴西后由于从业范围较窄,仅能接触部分轻症患者,进修学习的条件和机会不多,又无适宜的临床基地,故缺乏高水平的中医辨证论治能力,仅能处理简单的病症;而在西班牙本国或其他国家培训出来的中医医生,则因学习时间太短、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实践的空间,对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难以把握。所以,西班牙的中医生大多只能运用针灸的简单疗法为患者治疗。
西班牙中医药爱好者职业涉及面较广,年龄覆盖面大。比如笔者在西讲学的学员中,有中医(针灸)工作者,也有药师、护士、制药企业员工、医疗设备生产商、教师等;就年龄而言,有二三十岁者,也有六十多岁的人。学员中水平参差不齐,有一名曾到中国学习过中医的学员尽管辨证论治的水平不高,但还会使用“桂枝附子汤”;而有的学员连阴阳五行、脏腑辨证尚不知晓。
1.7缺少宣传报道,民众知之甚少
西班牙的许多民众知道有“中医”这一传统医学疗法,由于政府不倡导,在公众媒体不能对中医药进行宣传,因而中医药知识不普及,不只是一般的民众盲目,就是中医药爱好者,许多人还不知道中医为何物,也不懂得怎样用中医药的知识对自己进行医疗和保健。
至今,西班牙尚无一部中医药专业期刊或报纸。几年前,由西班牙欧洲中医基金会与中国《中医杂志》社合作,在西班牙出版发行了《中医杂志》西文版。该杂志除了全文或摘要翻译《中医杂志》中的部分论文外,还自办栏目,宣传报道中医药在西的医疗、教学情况。这对扩大中医药在西的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思考和建议
2.1尽快立法,获得政府支持
法律的保障是事业成功的前提,在西班牙的中医药立法对于西班牙的中医药教育及医疗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根据西班牙欧洲中医基金会拉蒙先生的介绍,由于中医药“回归自然”的优势及其神奇的疗效使得其在欧洲日益盛行,加之在西中医药工作者的努力,目前西班牙政府已有建立中医药法律法规的意向。估计在2一3年内,有望使中医药在西班牙通过立法的形式得到认可。据西班牙欧洲中医基金会发来的最新消息,今年3月18日,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卫生部门负责人正式宣布:该大区官方正式承认中医的合法地位。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是西班牙政治经济影响力最大的地区,故中医药在该区的合法化将会推动该国对中医药的立法。
2.2加大全日制小规模中医药院校建设,加强人才培养
中医药学术内涵博大精深,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生,必须有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诊断学以及临床各科的知识,任何断章取义、试图走捷径的做法都会违背学习的自然规律,都会把握不了要领,导致无的放矢。
当前,西班牙应该在原有中医药学校的基础上,在马德里、瓦伦西亚等地建立全日制中医药院校,本科教育专业方面可设置中医、中西医结合、针推、骨伤、中医美容、中药、康复医学等,方可使中医药的教学工作做得扎实而有效,不断提高本国中医药专业人员的中医药知识水平和临床诊治疾病的能力。
2.3注重师资培养引进,编写适宜教材,保证教学时间
教师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一个学校只有具备较强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故西班牙应加大中医药学校师资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增加专职教师的比例。可采取从中国国内引进或在本国选拔后外送到中国培养等方式,使教师的中医药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教材方面,应该重新组织欧洲中医药专家总结多年来使用的教材的优势及不足,同时聘请国内到西班牙讲学或工作过的中医药高级职称教师,共同编写出适合欧洲及西班牙实际的新教材。教材要突出中医针灸、推拿、中药、中医康复、中医内科等科目,并全面兼顾其他学科。
在有较好的教师队伍并有适宜的教材后,适当增加全脱产学习专业学员的招生比例,增加周末班及函授班学员的面授时间,才能保证学习质量及学习效果。
2.4设立正规医疗机构,有规模合法执业
如果西班牙政府正式承认中医药在西的合法地位,则可在西班牙的公立医院设立中医科室,下设中医内科组及针灸推拿组,不仅对疼痛病症,还可对内科疾病及肢体经络的病症实施中医治疗。
散在于各地的各个小诊所,在得到法律认可后,应履行报批手续,获准后由管理机构规范管理;要设立诊所条件标准,如诊室、治疗室,如果有内科诊室的,必须设置中药房;还应有必要的设施、设备要求。
2.5引进中药饮片,发挥中医内服汤药的优势
在上述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可引进中药原生饮片,至少有300一400种饮片供临床使用。中药的矿物药及动物药在许多急重病及疑难病中能发挥奇特的疗效,应解除对动物药和矿物药的禁忌,让中药饮片进药店;同时,放开对单味药颗粒剂的限制,在正规的药店内凭医师处方配方。
中药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非药物疗法,只有应用了中药,才能体现中医的精髓,整体发挥中医的优势,让西班牙广大的患者受益。
2.6加强对从业中医师的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提高诊治水平
要使中医药真正在西班牙有较大的发展,除进行初期专业培训外,对已经在西从事中医治疗的医生,也应进行相应的在职培训,如参加个人爱好的专题讲习班,并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的强化学习等,以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和针灸诊治疾病能力。我校派往西班牙进行专题讲学的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基础理论欠缺的特点,讲课中有重点地讲解理论,并了解学员对针灸实用技术需求较具体之实际,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针药结合。即使是非针灸专业的教师,也要注意尽可能地介绍针灸知识。
只有将现已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大夫们的临床诊治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使西班牙民众切实体会到中医药神奇的疗效。
2.7采用报纸、期刊、电视等媒介形式,加强对中医药的宣传
[关键词]化工英语 翻译 特点 专业术语
一、化工英语的特点
随着我国各行业与国外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化工英语翻译显得尤为重要。国际一些知名科技期刊每年都刊登一些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科技论文,推动了我国科技工作者与国际科学技术界的交流。英语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汉语不仅有其发展的悠久历史,也是蕴含信息量非常丰富的语言,同样非常有利于思维。而且英汉翻译的学问很深,当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汉语具有概括性强,内涵丰富的特点,在科技文章中尤其体现的明显。翻译的时候要使译文精练,我们可以把原文中一些功能词或重复词译成较短的单词,更符合我们汉语的习惯。如: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Bituminous中的The Role and Function只需译成“作用”即可。化工专业英语是特定的专业人群使用的,是为化工研究和实践服务的,这就决定了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的区别。
1.文体质朴,语言精练
众所周知,所有科技文献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文体质朴、语言精练,因此,在化工英语汉英翻译中必须做到言简意赅。如:文献中记载着爆炸源产生的正反射冲击波方面的大量数据,这些炸药通常是TNT裸装球形炸药。The literature contains considerable data on normally reflected blast waves from high explosive sources, usually bare spheres of TNT.
2.结构严密
英文结构非常严密,语法词的作用很大,而汉语中的名词之间较少使用连词来连接,多用含有连结意义的词。因此科技论文的译文应做到各成分之间关系明确,主次清。此外,精炼性(Conciseness)和准确性(Accuracy)也是化工专业英语的语法特点。化工专业英语总是希望用尽可能少的词汇来清晰地表达专业含义,这就导致了非限定动词及名词化词组的广泛采用。动名词短语可用来替代条件、时间、伴随状语从句,分词短语可用来取代关系从句,不定式短语可以替换目的状语从句,而名词词组则可以极大地简化句子;至于准确性,因为化工专业知识关注的是客观存在,本身就要求用词(尤其是数词)表达准确。爆炸的破坏性影响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点已被以下事实所证明:人们开始承认大多数的普通爆炸都是被设计和控制用来为人类做有用功的。That the destructive image of the explosion changed is p roved by the fact that people began to accept that the most common explosions are planned and controlled to do useful work for man.
从该译文可看出英文在结构上的严密性,翻译时必须注意关联词that引导的不同从句,弄清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再组织句子。
3.表达形式的特点
长句多,被动语态使用频繁,常用It句型结构,专业术语多,缩略词经常出现,插图、公式、数字所占比例大,合成新词多等。例如:It should be made clear that the cumene route for the production of acetone is more complex but yields another important Petrochemical (Phenol) as well as acetone and that benzene is alkylated with Propylenein the reaction in the same time:C6H6 + CH2 = CHCH3 C6H5CH(CH3) 2benezene propylene cume这是有关石油化工专业英语一个长句,采用It 无人称句式和被动语态,句子长,信息量大,充分体现了化工专业英语的特点,对石油化工专业知识了解甚少的人,阅读起来很困难。
二、化工英语翻译的基本技巧
1.从句子、段落到整篇文章角度去正确选用专业词汇的含义。例如,In their essential elements Joule’s experiments were simple enough but he took elaborate precautions to ensure accuracy. 句中的element一般有元素、仪器、单体成分四种释义,本句指的是物化中的焦耳实验,故应选仪器之释义,全句的翻译为:从必备的仪器看,焦耳实验是很粗糙的,但他采取了精心的预防措施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 运用语法分析,辨明句子的主干及其分支――各种修饰成分,做到心中有数。For systems more complicated than a simple homogenous substance, the number of properties or state functions which must be arbitrarily specified in order to define the state of the system may be different from two.通过分析不难理解:主语是the number,谓语为may be different from two, which引导的关系从句修饰state functions, for引出的介词短语作状语修饰整个句子,句子成分搞清楚了,理解句义也就容易了。
3.借助专业英语的翻译理论与技巧,可少走弯路,提高效率。以下就化工专业英语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被动语态为例,通过四种翻译模式来阐述:①直译为汉语的被动态句子。If nitrogen gas is heated or compressed,we can find its different properties as before. 如果氮气被加热或者压缩,就会发现它和先前具有不同的性质;②因为汉语主动句使用较广,译为更符合汉语习惯的主动句。Petroleum is not normally used today in the crude state. 现在人们一般不直接使用石油;③运用成分转化法将被动语态转化为主语,如60 tons were read from the meter. 流时计的读数为60t,被动语态“were read”转化为主语“读数”,与化工专业特色更吻合;④译为无主句。The amount of work was required per unit mass of water for every degree of temperature of the water could then be restored by the heat through simple contact with a cooler object.单位质量的水,温度升高一度,就需要一定量的功,通过与较冷物体接触又可回到起始温度。
三、专业术语
专业术语的翻译原则是使用习惯的表达法以保持译文的专业特色。以化工专业为例:密闭爆发器closed vessel;隔板试验gap test;松装药bulk filler,嵌段共聚物block copolymer;B炸药composition B;平台效应Mesa effect;沟槽效应channel effect。absorbability吸收性;absorbance吸光度;abs resin abs树脂;abs resins abs树脂;absinthe oil洋艾油;absolute activity绝对活性度;absolute alcohol无水酒精。
四、结论
总之,研究化工英语的翻译方法要在语言上多下功夫。要成为一名称职的译者,还必须熟谙两种文化,这样才能意会“弦外之音”。译者应该能够领会原文的内容,并把它们恰如其分地在译文中表达出来。因此,翻译工作者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以及中文水平、专业知识水平,翻译出高质量的译文。
参考文献:
[1]廖世敬.化学与化工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马正飞.化工英语.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3]吴松林,江淑娟.石油化工英语.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4]花建丽,陈锋,孟凡顺.精细化工专业英语.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5]吴昊,乔德阳.生物化工与制药专业英语.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关键词] 药学;计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a)-101-02
Several opinions on the cultivation of characteristic pharmacy talents
MENG Qing-li1, LIU Zhi-gang2, LU Xiu-lian1, WU Yi-hang1, ZHOU Yi-feng1
(1.Department of Pharmacy,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China; 2.The Ankang Hospital of Hangzhou Police, Hangzhou 311113, China)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cultivation of "measurement and detection "pharmacy talents. It mainly talks about how to build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subject system, build the unique activities after class, perfect mechanism of teaching administration and how to build an excellent teachers' teamwork group. And all of these are the effective model for cultivation of characteristic talented men of pharmacy.
[Key words] Pharmacy; Measurement; Talents cultivation
当今世界是以科学技术、知识经济、核心竞争力为特征的时代,高等院校传统药学专业的教育培养模式已经与时展格格不入,从单位用人很多而关键岗位无人可用,到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难题,不难看出,中国的高等药学教育究竟要如何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结合我校特色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1开展特色药学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药学专业本身是化学、医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大多在医学院校开设,或者专门成立药科大学,起初也是专门针对医院或制药企业需求开设。近年来随着行业门类的增多,药学的培养方向也逐渐拓宽到很多领域[1],如,掌握生产全过程的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熟悉市场规则的高级经营人才的培养,把握医院药学发展方向的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熟悉医药法规的政府监管人才的培养等。生物技术领域是近几年兴起的新领域,药学专业也有涉及,如新出现的生物制药专业方向,目前,药学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多层次、多元化已成定局。此外,就业形势也是日趋严峻,全国大中专院校开设药学专业的不下三百所,而且还有日益增多的态势,药学人才供求将趋于饱和,我校的药学专业要想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发展壮大起来,就是要在抓住学生基础教育、多元化教育的基础之上,深入挖掘自身优势,注重特色人才培养[2~4]。
中国计量学院是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在计量、质量、检测、标准、检验检疫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我校药学专业充分利用学校优势特色,认真开展特色药学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到国家检测检疫行业单位(国家质量检验检疫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调研,分析了行业发展前景和国家亟需检测人才的趋势,并邀请行业专家充分论证,确定本校药学专业的特色要体现药妆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这一方向,本文将就如何开展药妆品安全检测特色药学人才培养逐一剖析。
2特色药学人才的培养
2.1 优化课程结构、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3大课程平台,课程教学、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外教育教学活动等3大教学类型。科学的课程体系就是要合理安排专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的关系,体现特色的课程体系还要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模块,实现“平台+模块”的特色课程结构体系,具体体现在:
2.1.1公共基础课程继续原有课程不变,包括思想政治、外语、数学、物理、计算机和体育等课程,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养成基本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判断能力、人际沟通与表达能力。
2.1.2学科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按照学科门类培养,使学生得到本学科的基础训练。在以前的教学中,包括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人体解剖与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等涉及化学和医学的专业基础课程保持不变,另外开设了皮肤性病学作为药学专业新方向――药妆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方向的医学基础课程。
2.1.3专业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专业训练,既要体现本专业特点,又要坚持灵活的专业方向,追踪科学前沿和实际应用价值。除原有方向性课程,如药剂学、药物分析、中药学、药事管理学等不变外,另增加了化妆品化学、中药化妆品学两门课程作为药学专业“药妆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新方向课程;还增加了生物芯片技术作为生物技术前沿课程,在新药研发和疾病控制方面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扩展学生的学科视野。
2.1.4集中实践环节集中实践环节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包括药物毒理学课程设计、药妆品检验综合实验、药学专业实习、毕业论文4个部分,其中“药物毒理学课程设计”和“药妆品检验综合实验”是为了与药学专业发展方向――药妆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保持一致。另外,为了延长学生的毕业实习时间,增加就业,我们将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提前在6个学期内完成,既提高了毕业实习的质量,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又避开了学生找工作高峰期,可有效提高学生就业率。
2.2 增设课外教学活动模块,注重特色人才培养
课外教学活动又称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是我校修订培养计划时特别增设的一个教学活动模块,要求学生必须获得所要求的最低学分,为我们开展特色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2.2.1课外科技活动模块课外科技活动模块要求学生至少获得2个学分,其内容包括科研实践、学科竞赛、论文专利发表、学位论文、综合性创新性实践课程等。我们利用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到课外科技活动当中,仅2007年就获得了校立课外科技活动项目2项,分别为《化妆品中激素类成分的快速检测》和《化妆品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快速检测》,涉及学生15人,既结合了药妆品安全与检测的专业培养特色,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2.2课外社会活动模块课外社会活动模块要求学生至少获得1个学分,其内容包括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利用寒暑假,我们组织学生赴浙大药业、云和食品药业公司和日晖药业有限公司参观熟悉工艺,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培训;此外为了对学生进行药妆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特色培训,还带领他们赴宁波市药检所参加实践,了解药品安全性检测知识。总之,利用课外活动开展药学特色教育,已经使学生初步具备了药妆品安全与检测领域的竞争实力。
2.3完善教学管理机制
教学课程体系做到完善合理,只完成了教学的一个基础环节,要想让它正常运转,发挥作用,还需要有效的管理,除了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正常管理外,我们药学系还规定,定期进行相关教学活动,讨论课程进度、学生接受程度、课外科技活动进展等问题,对药学专业特色教育活动进行规范管理,为培养高质量特色药学人才提供有效保证。
2.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特色教育服务
鼓励本系科研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制度,发扬传、帮、带精神,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另一方面,对中年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外出学习和交流机会,同时聘请知名医药企业和国家质检部门的专家来校开设讲座,使师资队伍水平得到整体的提高,为有效开展特色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培养具有“计量、检测”特色的药学专业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完善努力才能完成,包括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特色鲜明的课外活动模块、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以及强大的师资队伍。总之只要管理到位、措施得力,一定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药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聂国胜,续敏. 医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5):120-121.
[2]陈欣,江滨,史录文.在我国设置临床药学专业学位的初探[J].中国药事,2007,3:208-209.
[3]龙亮.药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J].华夏医学,2007,3:581-582.
[4]陈福民,申玲.深入开展临床药学[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0):100,134.
[5]李庆利,王凤杰.药学大学生近期就业态势浅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4:105-106.
但正是这个创建于1973年、听起来很不起眼的学校,近年来却创造了不少奇迹:2003年,该校只招进学生800人,到2013年,招生却达到3000多人,而楚雄州其他15个职业学校中,没有一个招生人数超过1000人;2003年,该校在校生还只有1690人,2008年一跃成为万人大校,这在全国贫困地区中,是非常少见的;2003年,该校校园面积只有120亩,2008年一跃达到685亩;1996年,学校实训设备价值只有区区100万元,2014年实训设备价值超过1个亿。
近10年,他们创造的奇迹还连带引发了一个奇迹:不仅引来了一样与他们身处不发达地区的学校校长的关注,纷纷来此取经学习,而且也引来了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学校的校长前来参观考察。
他们是如何成为职校中的翘楚的?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走进了楚雄技师学院,专访了学院院长刁晋光。
把学生实训做实――
实用、够用、管用
楚雄技师学院不仅规模大,现有在校生10429人,在校生规模连续6年保持在万人以上,是云南省在校生规模最大的技工院校,而且毕业生就业率连续7年保持在98%以上,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满意率均达90%以上,很多用人单位反映,该校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
这一切得益于院长刁晋光实实在在抓学生实训的做法。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工人,我自己是清楚的。”刁晋光重视学生实训与他的经历有关。做教育工作之前,他曾在一个机械厂工作了17年,其中当过5年的工人。在工厂里上过两年的“七・二一工大”,学习机械制造,后来又考取电大工业企业管理专业学习了三年,回来又搞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最后当了副厂长。
刁晋光认为,在技工院校,不一定强调知识的学科性、系统性,“实用、够用、管用”就行。关键是要教会学生技能,教他们如何当一名合格的工人,成长为市场所需要的毕业生。为此,他们确立了“市场引导就业,就业指导办学,办学服务社会”的办学指导思想。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学校很多工作都围绕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展开。
学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真正做到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开设什么专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学校主动停办了家电维修、市场营销等市场需求量小、学生就业路窄的专业,新增了制药工艺与设备、机电技术、制药设备、钢铁冶轧、酒店服务等市场需求量大、学生就业路宽的专业。
不仅如此,学院还根据专业需要和企业要求,改革了课程和教学体系,制定了“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思路,实施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真正按需施教。首先是改单一型专业为就业面广、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好的“宽口径、复合型”专业,充分体现“宽基础”要求,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技能课程,拓宽学生就业路子。比如,各专业的学生都开设文化课、职业道德课、计算机课和普通话课;过去是机械专业与电工专业分离,学生技能比较单一,现在实行机与电两个专业统一学,使学生掌握机与电两门技能,很受企业欢迎,求职比较快。其次是以能力、知识、人格三者结合来构建课程体系,按“够用、管用、实用”的原则来安排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专业基础课、技能课占总学时的65%,通过讲练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突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按企业“订单”要求,学院对上岗前的学生进行了相应岗位生产工艺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教学,充分体现“活模块”要求,学用结合。为了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院始终把学以致用的原则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摆脱学科本位束缚,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在逻辑的完整性,对各知识点按“了解、熟悉、掌握”的要求合理安排课时,删除部分理论偏深、偏难、不适用的内容,突出重点知识、方法和技能的教学,让学生弄通“是什么”和“怎么用”,改变过去每一门课程都无所侧重地逐一教学的局面,合理安排课时。一种做法是按学生就业的需要取舍教学内容,如语文课突出应用文教学,数学课强调学好几何,化学课主要在焊工、制药专业开设,机械制图课要求所有机电类专业的学生都学,而作图则不作统一要求。另一种做法是按用人企业的要求授课,有时甚至连课本、教学内容都由用人单位提出。如对机械专业的学生,学校就买云南内燃机厂的内燃机,教会学生拆卸和安装;对制药专业的学生,则加强了GMP认证知识、制药工艺和药物化学等学科的教学;等等。
为了保证实训落到实处,他们做计划、有实施、有保障。包括原材料、设备保障、设备维修都有严格的安排,仅材料费一年就要花几百万元。
扎实的实训带来了喜人的成绩。近5年来,该校师生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3个、三等奖10个;在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2个、二等奖23个、三等奖18个。
尊重像工人一样的老师
“没有像工人一样的老师,哪会有像工人一样的学生?没有有绝活的老师,哪会有有绝活的学生?” 院长刁晋光如是说。正是有这样的指导思想,他一直非常尊重像工人一样的老师。
“你看他像工人吗?”在学校的焊接实训车间,刁晋光热情地向记者介绍焊接教师周开明。一头卷发,满头大汗,工装在身,手把手在教学生操作,这是周开明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要不是刁晋光院长提前介绍,还真看不出他是名教师,因为,他的形象与普通工人无异。
“我就喜欢这样像工人一样的老师!尊重像工人一样的老师!”刁晋光直言。
实际上,楚雄技师学院一直在按这样的要求打造一支师德好、作风正、教学强、技能精、爱岗敬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是把好进口,一般针对大学毕业生进行,真正把那些尊重技能、热爱技术的人才招进来。“招考的时候,我们都要问应聘者愿不愿意学习技术、掌握技能。如果他说不会,可以安排老师培养,三年到中级工,五年到高级工。如果不愿意,我们一概不要。”他们还从企业中招聘,主要针对专科学历、高级工以上的。另外,还有一部分来自学校自己培养的、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的学生。
二是加强教师技能提升培训,强化教师基本功的训练。把能否让学生掌握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通过组织教师进行评课、赛课、教案评比、普通话和书法比赛、论文交流等教学岗位大练兵活动,在教学中形成讲质量、评质量、赛质量、抓质量的教学氛围,促使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不断提高教学教研能力。把掌握操作技能作为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点,对新来的教师,学校先送到企业进行1至2年的生产操作技能培训,待其具备相应操作技能后再安排任教。充分利用学校实习工厂和现有师资,采取师带徒的形式安排部分教师到实习工厂,在实习指导教师指导下学习技能。学校不具备培训条件的专业,就把教师送到昆明或省外培训、进修。他们还提出了“所有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取得本专业(工种)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所有专业课教师必须取得本专业(工种)的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所有文化课教师必须取得计算机高新技术办公自动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教务科科长金之椰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代表。1998年大学本科毕业来到学校后,学校把他送到云南机器四厂学习一年半,先后学习了车工、铣工、磨工,现在成了数控专业的省级专业带头人。
三是大力鼓励“双师型”教师成长。在院长刁晋光的带领下,全校形成了“尊重像工人的教师”的良好氛围。一体化教师的课时费很高,而且外出学习优先。如果学校招生不好了,也优先考虑一体化教师的课时。对于技术好成为专业带头人的教师,学校还会给他们特别津贴,优先给他们荣誉和待遇。同时,学校还积极倡导一专多能,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专升本、第二学历学习,报考研究生或研究生课程班,提高层次,提升能力,以适应技工教育发展的新需要。
四是优化教职工队伍的结构。学院积极引进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严格控制行政工勤人员的增长。当有空出编制时,优先引进符合专业要求的高学历或高技能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对于年龄在35岁以下、有培养前途的工勤人员,学校要求并支持他们进行学历和技能的提高深造,逐步转为实习指导教师。
在多种措施的综合作用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师队伍在该校形成。目前,学校有省州级骨干专业11个、省级学科带头人4人、州级学科带头人7人、校级学科带头人33人,专兼职教师252人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102人、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含一体化教师)151人,其中高级技师47人、技师41人、高级工63人。目前,学校每名老师平均每周要上20节课以上,一个系1800~2000名学生只有七八个管理人员,学校教师的积极性很高。
一切为了学生
2008年招生5006人,2010年招生3258人,2013年招生3364人……招生火爆的背后靠的是学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靠的是他们坚持的“市场引导就业、就业指导办学、办学服务社会”的宗旨,靠的是他们“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目标。用刁晋光的话说,就是靠“实实在在办学的态度,不蒙骗学生,口碑相传”。
加强管理,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学校实施“学校+军队+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增强管理效果,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学校采取分设专业部、招聘退伍士官担任专职班主任等措施,加强对学生一日常规、仪表仪态的要求,加强学生内务、两操、升旗、集会、外出参加活动的半军事化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实行周五、周六晚集合点名制度,加强对学生周末的管理,实行“专职班主任”“兼职班主任”等多种班级管理模式,落实班主任的岗位职责,严格考核。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显著提高,吃苦耐劳精神明显增强,组织纪律性明显好转。
开放办学,广泛联合。学校主动与各地人社部门、职业介绍所合作,及时掌握用工信息,与各类企业“联姻”,供求双方良性互动,实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学生实习与就业岗位零距离,真正做到按需施教,确保所培养的学生适销对路,大多数毕业生能顺利实现就业。目前,他们已与云南省、楚雄州人力资源市场网站联网,同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的人社部门、昆明市多家就业中介机构及州内人力资源市场建立了紧密联系,与昆明和楚雄地区近100家企业建立了诚信合作关系,为推荐毕业生稳步就业打下了基础。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学校主动把用人单位请进校园,让他们参与制订教学计划和授课,充分了解和考察学生,一旦条件成熟,学校就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实行订单培养。学习期间,学校赋予学生双重身份:开设专业理论课程,让他们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时是学生身份;到实习阶段,学生就从学校转移到企业,由企业安排具体工作岗位,同企业员工一起参加生产实践,在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分工作阶段,逐步完成实习任务。为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不断拓展校际、校企合作新路子,先后与温州技师学院等多家学校和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省内外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