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网技术论文

电网技术论文

时间:2022-06-29 03:26:22

电网技术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提出了电信级以太网技术的基本概念,然后介绍了电信级以太网的基本技术要求和几种典型的电信级以太网技术,并分析了电信级以太网技术的发展前景。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域数据业务的快速增长,城域以太网传送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应用,特别是电信级数据业务成为需求热点,受到了运营商和设备开发商的广泛关注。为了实现多种电信级数据业务的有效支撑,城域以太网传送技术正朝着支持电信级以太网业务的方向演进。

2电信级以太网的基本技术要求

2.1业务标准划分

EPL(以太网专线):具有两个UNI接口,每个UNI仅接入一个客户的业务,实现点到点的以太网透明传送,基本特征是传送带宽为专用,在不同用户之间不共享。

EVPL(以太网虚拟专线):具有两个或多个UNI接口,每个UNI接口接入一个或多个客户的业务,实现点到点的连接,基本特征是UNI-N接口或传送带宽在不同用户之间共享。

EPLAN(以太网专用局域网):具有多个UNI接口,每个UNI仅接入一个客户的业务,实现多个客户之间的多点到多点的以太网连接,基本特征是传送带宽为专用,在不同用户之间不共享。

EVPLAN(以太网虚拟专用局域网):具有多个UNI接口,每个UNI可以接入多个客户的业务,实现多个客户之间的多点到多点的以太网连接,基本特征是在EPLAN基础上增加了不同用户共享传送带宽的功能。

2.2服务质量(QoS)

服务质量(QoS)的量化指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呼叫与连接建立的速度,包括端到端延迟(End-to-endDelay)和延迟变化(Jitter);另一方面是网络数据的吞吐量,吞吐量的主要指标可以表明可用的带宽大小,吞吐量决定着网络传输的流量,与带宽、出错率、缓冲区容量和处理机的能力等因素有关。

早期的以太网在局域网内主要承载数据业务,数据业务的特点是对时延不敏感,TCP的重传机制又可以容忍以太网上少量数据包的丢失,因此不需要差异化的服务质量保证。但对于电信级以太网技术,由于其需要承载综合业务,这种不区分流量类型的Besteffort服务难以保证业务的质量。电信级以太网实现QoS有IntServ(集成业务体系结构)和Diff-Serv(区分业务体系结构)两种方法,通常使用后者,其具体实现过程包括流分类、映射、拥塞控制和队列调度。

2.3电信级可靠性

传统的以太网使用链路聚合和生成树协议进行保护,链路聚合耗费大量的线路和端口资源,不适合城域网,生成树协议/快速生成树协议在链路出现故障时的恢复时间都在秒级,远远大于电信级要求的50ms。电信级以太网技术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保证业务倒换时间小于50ms,如采用MPLS或弹性分组环(RPR)等技术。

除了网络级保护,节点设备也采用了冗余技术,如双处理器架构的高端交换设备,提供主备倒换功能,当出现故障时可以很快倒换,倒换时间一般在毫秒级,不影响用户业务。

2.4网络安全

对于电信级以太网来说,保证设备和网络的安全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非法进入其系统造成设备和网络无法正常工作,以及某些恶意的消息影响业务的正常提供。

传统以太网的安全问题已经通过VLAN技术划分虚拟网段得到解决。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近年来网络经常遭受蠕虫等网络病毒以及黑客的攻击,全网瘫痪的案例时有发生,合法用户的有效带宽、用户的信息安全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在建设电信级以太网时,必须考虑如何保证网络的安全性。比较常见的以太网安全解决方案是通过ACL(访问控制列表)或者过滤数据库来过滤非法数据;端口镜像技术可以将任一端口的输入输出流量复制到指定端口输出,帮助网络管理者监控网络的数据内容;一些高端的网络设备具有强大的应用感知和网络级自动免疫能力,能够一定程度地自动感知并过滤不安全的数据流。

2.5以太网的管理

电信级以太网能够提供完善强大的网管,并能提供端到端的统一网管能力、集群管理能力、堆叠管理以及可视化图形管理。除了常规的配置、监控、用户数据采样分析等,完善的网络管理还能自动发现网络故障,并能及时恢复,能够自动发现新加入的业务节点,能够配置端到端的业务;网管还能够测量端到端的性能,实时掌控网络的运行情况。

3电信级以太网技术应用

3.1宽带流量汇聚

低成本、高可靠的二层的以太网汇聚;汇聚DSLAM、FTTH和LAN等宽带接入流量,以及软交换中AG和3G等接入层流量;统一的以太汇聚网络,减少运营商投资成本。

在宽带接入网汇聚层,可以采用电信级以太网设备直接提供以太网接口作为网络边缘的融合节点,优化数据业务传送,提高带宽利用率,增强组网灵活性,提供对业务的保护;同时利用增强型以太网的二层交换/汇聚功能,可以节省汇聚节点的业务端口,有利于降低网络成本。

在宽带接入网接入层,可以采用增强型以太网设备完成对大客户以及软交换中AG和3G等流量的可靠接入。利用增强型以太网设备,配置灵活,业务接口丰富,低成本,并具有完善的L2交换和汇聚功能的特点,可以考虑替代部分传送网络设备,降低总体网络成本。3.2大客户专网或接入应用

商业用户或专网用户ARPU值较高,是运营商重点开发的对象。基于电信级以太网设备可以开展视频、数据、语音等综合业务,并可采用电路仿真方式提供TDM业务的接入。

在解决大客户专线业务的初期,汇聚层可利用电信级以太网设备组成GE环网,从而完成大客户的TDM、以太网专线业务的接入、承载和调度,使网络支持的业务从2M电路到以太网专线可以平滑过渡,保证用户网络和业务的发展。如图中所标示的,在用户业务量不大时,可通过N×E1、155M、FE/GE等接口将业务直接上联到城域网中已有的MSTP传输网上,或通过FE/GE等接口直接上联到城域网的汇聚层交换机或多业务路由器。

随着业务的不断增长,后期还可通过下放千兆环网、上拉万兆环网等方式将多业务分组承载网络进一步向地市、县和城域延伸,最终形成提供覆盖完善的多业务分组化大客户承载网。

用户末端覆盖和业务接入方面的实现方式多种多样:既可在业务种类单一时采用光纤连接方案,也可像图中所示的在业务种类复杂时采用N×E1、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EPON等技术作为末端接入。大客户接入点的不确定性,决定多种网络拓扑形式并存的现状。

采用电信级以太网设备组建的网络在结构、容量、管理和发展上均以满足大客户业务的开展为基准,提供丰富的业务种类和可定制服务,并构成"业务发展-网络完善-业务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大客户业务管理方面:可通过基于SNMP的网络级管理系统,负责专线的业务配置、管理以及内部专线业务的监控。

在业务营销上也是非常有利的武器,由于其能提供以太网透传、以太网VLAN、TDM仿真等业务,而且建网成本较低、用户侧设备非常节省,因此对运营商和客户都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3.3中小城市的基础数据承载网

随着网络的不断融合和新业务(如Triple-play等)的涌现,现有城域网逐渐向层次化和分组化的方向进行演进。因此,未来的城域网是业务驱动的网络:业务与控制分离,控制与承载分离,目标是使业务真正独立于网络,灵活有效地实现业务提供。其中,城域承载网作为运营商提供业务的基础平台,需要具备新的特性和功能,不断提高用户的体验质量,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业务需求,降低用户离网率,提高ARPU值等增值收益。

在逐步演进的过程中,在中小城市可以考虑将原有的SDH接入层仍然保留,作为A平面,另外新建电信级以太网网络作为B平面。新建网络主要完成对原有网络业务分流和新业务承载。具备灵活的拓朴提供和业务保护及控制能力,可采用FE、GE、N×GE、10G和N×10G方式平滑升级。

第2篇

1高校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教学相互之间关系

信息技术和高校电子商务课程之间相互结合,是将信息技术以工具形式和课程相互融合一体,是课程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要素,可以成为教师教学工具,学习学习重要方法,重要教材。在教学全部过程中应该把信息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和教学课程有机集合起来,并在教学方法,课程内容,教师实施和自然融为一体,建立一个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同时创建新的教学方式。在整合两者之间关系同时,要体现出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课程双向性,也就是信息技术对于电子商务课程推动作用。信息技术如何进行改造,课程如何进行设立,商务课程是创新中对于信息技术新的开发,但是这也是一个非常关键核心问题,设计到如何建立信息文化背景下的对于信息课程整合新形式,吐过利用课程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内同,要求对于变革人传统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教学新方法都有着一定促进作用。这就是要求在教学中能够不断以人为本,强调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合作性,是建立新型教学环境重要保障。

2信息技术如何更好与电子商务教学相互结合

如何更好的将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教学相互结合,理论上非常一致看法是要整合出一个有机整体,也就是电子商务课程和信息技术整合能够有自身特点,应该能够向着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都开始进行探索。也就是学生在学习电子商务课程中,要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使得两者之间相互交叉学习。另一个方面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能够进行深层次培养信息技术素养,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相互结合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第一,认识信息技术知识,比如对于物理化学课程学习;第二,应用信息技术,要求在教学中能够做到个别辅助教学管理,教师要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第三就是开发信息技术,要求进行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同时,还要对于课程进行改革,比如可以利用传统模式,粉笔,黑板和电视等方式进行教学;第四要融合信息技术,对于整个教学技术阶段要进行全面改革。

3对于信息技术和高校电子商务教学深入研究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模式,要具备很多条件,比如备课,上课,练习等很多方式,信息技术作为电子商务教学重要工具,可以在学生的组织领导下进行学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电子商务教学提供非常好服务,电子商务课程要充分加强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如何更好将信息技术和高校电子商务教学相互结合,具体方式有那些。第一,对于基础教学实现群体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成为一个有机共同体,在现实社会中,商务活动实质流是指的是通过团队学习,建立一个共同体进行教学,比如可以建立一个网络化平台进行相互学习。这样就可以了解到其他同学观点看法,不仅可以相互促进,同时还可以加强相互之间信任和了解,充分利用学院网络进行相互学习,加强相互之间思想碰撞,极大促进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建立起鼓励机制,推选出此近期非常好的创新主体进行学习,正确利用好互联网技术,比如大学生常用网络工具,电子商务发展平台,新网络时代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同时可以提出新的视角进行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网络观念,促使大学生科学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对于信息技术掌握能力。还可以进行主体论坛学习,建立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共同体,注册一个帐号或者一个信息,然后进行及时回复,还可以上传图片,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很多方式,遇到问题还可以想共同学习帐号进行及时求助,这些都是可以很好提高高校大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所以说在高校建立校园网络并建立主体论坛可以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共同学习,也可以使得很多教师加入进来,把自己课程想大家尽享相互分享,还可以进行异地授课活动等等很多方式,都是可以把信息及时很好应用到高校电子商务教学中,同时在教学课程中,最重要方式就是促进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是非常值得推崇的重要方式。所以说把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电子商务教学中是非常重要一项教学模式体验。随着各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完善,电子商务技术也在不断成熟和进步,尽管网络使得电子商务发展遭受到巨大冲击,但是不论是从什么角度上说,电子商务都是稳步向前不断发展之中,也不断被应用到生活中各个领域建设中。对于无需双方会面就是进行相互交易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已经是现代社会消费者和生产者都竭力进行推广和应用的交易渠道,对于目前发展模式来讲,高校电子商务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一步一步进行培养和学习,这就需要更多人力和物力付出。

4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进入网络化,信息化时代,所以说在电子商务逐渐成为国家经济贸易发展重要方式同时,就会增加社会对于电子商务人才需求量,面对这种现象,很多高校就竭力培养优秀电子商务才人,用以满足社会需求,也为开办电子商务专业带来了很多技术和社会支持。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外国高校的电子商务人才教育还没有很好和社会实际需求相互吻合,需要更多投入和发展,要不断加强对于电子商务课程教育方式创新和不断改进教学模式,这些都是非常重要问题,已经成为现代高校教学中非常重要一门课程,相对于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也会直接影响到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作用关系。电子商务作物一种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相互交易媒介商务运用模式,直接关系着国家经济发展,所示非常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作者:张乐春 单位: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第3篇

(1)调度电话和行政电话是一项较为中欧要的信息业务,从其本质上来看属于传统的语音业务的一种,是完善电力调度以及行政工作的关键,因此要保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2)变电站视频监控信息。为了对传统的监控模式的改进和完善,需要对变电站视频监控信息进行调节,网口连接方式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3)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对日常的业务进行查询,计算机信息联网业务都要依靠电力信息通信专网来进行,这样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4)电网调度自动化实时数据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运行提供一定的依据,因此对于其可靠性要求相对较高,在工作中也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5)继电保护信号是保证电网系统运行安全性的重要方面,通过相应的设备可以使得接口接入相应的SDH平台,实现继电保护。

2信息技术体制分析

从我国目前信息技术发展上来看,国家电网的改造项目相对较为复杂,而且基层的电力企业也出具规模,电力专用通信网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无论是电力企业的规模还是基本的设备等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除此之外,竞争越来越积累,数据信息和业务等都在不断增加,业务类型相对较为单一,需要多种技术作为支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链状网络。对于链状网络来说,其可靠性相对较低,在电力通信网络技术的运行过程中主要依靠电线的走向来进行。主要呈现出星形的状态。从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程度上看,无法做到对电力系统进行环形的保护。

2.2在电网运行的过程中,IP业务的形式还不支持,为了保证实现这一业务的需要,需要通过传统的语音或者是文字的方式来促进电力系统的长足发展。

3技术体制的选择与发展

为了迎合电网系统的发展和需要,同时能够更好对日益增长的IP业务进行支持,地方的电力系统也需要进行升级和拓展,要具有长远的目光,完善电力系统运行的体制,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电网系统加强重视。一些SDH网络覆盖的地区,需要对已有的设备和技术等进行分析和探讨,从投资的角度出发,对技术体制加强重视。当务之急就是找到能够有效承载IP业务的网络。如果为了满足业务的需要,应该从静态的复用模式转换到动态的网络模式。相反,对于一些还没有建立健全通信网路体系的地区,也要做好技术的传输和运用工作,要及时解决数据业务处理工作的基本矛盾,对网络进行优化处理,其中包括正在开发的语音业务等等。

4信息网络发展在智能化电网建设中的重要性

信息网络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做好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递,以及信息的模式改革等以及步骤。进而推动电网建设工作的进行。从信息网络发展的智能化电网建设的重要性方面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一,可以进一步提升电网自身的控制能力,提高这一功能的最主要途径就是应用大量的网络信息技术,对管理系统进行优化设置。第二,要对电网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完善。信息网络的应用和发展为电网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契机和平台,企业在创造价值的同时还致力于智能电网的开发和建设,对已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如果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电网的建设中,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种崭新的模式。第三,提升智能化电网输电组织的管理能力。从现如今电网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输电企业、发电企业以及用电企业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联盟的关系,对于新能源的利用以及电网企业的管理工作等都是工作人员注意的方面。企业之间协调合作促进了电网企业的互动,进而提高了电网企业的管理能力,做好管控工作的高校进行。

5结束语

第4篇

电梯公共服务平台作为一个开放的支持和服务系统,它的非功能性需求包括系统性能、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可互操作性、易用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多个方面[6]。系统除了涉及普通计算机以及手机、阅读器等移动设备,需要接入大量且不断增长的电梯传感器设备进行数据搜集。因此,平台运行时的高效性能以及平台安全性是其两大主要的非功能性需求。1.平台性能该平台作为公共服务平台,其性能侧重于确保服务器系统能够满足日常工作负载,并有足够剩余容量应对突发事件引起的峰值而不出现某些应用不响应甚至宕机事件发生。系统建设初期,要求该平台视频服务器软件满足2000路视频的接入,250路并发访问,64路并发存储。电梯网关服务器软件满足2000路电梯网关设备的接入服务,可查看电梯实时监管数据,接收电梯报警数据,并与视频服务器形成良好互动。2.平台安全性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生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本平台因涉及设备及使用人员较广,因此着重于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两个方面。在实际开发应用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确保平台的安全性:1)数据传输和应用访问中,用户需有密码才能登陆,系统会对用户的密码进行加密保存。2)电梯物联网综合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日志审计服务来记录用户操作以备查询。日志审计可以实时、准确地详细记录对平台所作的各项操作,保证中心的安全性。确保一旦出现安全性问题,有史可依,有据可查。3)给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角色,对应于不同的授权。通过认证后,用户才能进入相应平台的界面,并对其权限范围内的内容进行浏览或操作。4)系统云平台配备云级防病毒系统来抵御各种非法入侵。5)与国内几大电信运营商合作,建立专业的网络架构来保障网络安全。

2平台架构与整体结构

该平台基于B/S架构进行搭建,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7]。其中,感知层由传感器、电梯数据采集器、电梯监控终端构成,感知层设备主要采集电梯运行状态和故障状态信息,并对电梯运行状态和故障状态进行逻辑运算和逻辑判断,同时向网络层中指定的服务器发送状态和故障报警信息;网络层由运营商的无线或有线网络及数据中心(IDC)服务器构成,网络层主要承载电梯运行状态信息和故障报警信息传输,并将其数据存储于数据中心服务器中;应用层由部署在数据中心服务器上的软件中间件和电梯监测软件、客户端电脑、移动智能终端等构成,应用层主要实现对物联网的终端设备的智能计算、监控和管理。平台架构如图2所示。平台基于云计算技术,采用模块式开发,各个功能模块之间是松耦合关系,不仅现有模块可以非常方便的修改,最重要的是对平台的功能扩展和模块增加完全不影响现有平台的运行,新增模块可以采用热插拔部署的方式添加到现有平台中,新功能的增加完全是即插即用形式的[8]。系统平台划分成日常监控、故障管理、维保管理、呼叫中心、电子看板、运维管理、监控中心、智能终端、综合统计等几大功能模块。平台的整体结构图如图3所示。

3平台实现的关键技术与实现效果

本项目是以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红外传感技术、流媒体技术以及3G(3rd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无线技术等物联网技术为基础,采用云计算平台对城市电梯安全运行与维护进行实时监管。系统后台开发则使用.NETFramework5.0框架及开发工具VisualStudio2012和Eclipse4.2。

3.1RFID技术RFID实质上是一种近距离射频通信技术,工作原理是标签进入磁场后,如果接收到阅读器发出的特殊射频信号,就能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即Passive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即Active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大量的事实证明,电梯维保执行不到位、不规范是产生电梯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维保企业及维保人员的有效监管是减少电梯安全隐患的一剂良方。利用RFID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的特点,本平台采用RFID技术将维保行为标准化、流程化,在电梯关键部位标识RFID电子标签,保障了在对的时间、对的地方、由对的人、检查了对的位置,杜绝维保不到位行为。

3.2红外传感技术红外传感技术,即利用红外应答器识别和传输物体信息,从而实现远程监控。在电梯厢外壁采用外加传感器的方式对电梯运行状态进行全程监测。与其他方式相比,外加传感器方式可以兼容新旧电梯,项目推广难度低,实施简便;对电梯生产企业无特殊要求;对电梯运行不会产生影响,无安全隐患。

3.3流媒体技术该平台在电梯内部引入了双向实时流媒体技术。所谓流媒体技术就是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上网站服务器,让用户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要等整个压缩文件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上才可以观看的网络传输技术。该技术使得在满足轿厢终端传感器采传输的基础上,实现了同步H264视频流媒体播放、H264/MJPEG双码流视频编码,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对现场画面录像,并滚动保存。轿厢多媒体终端屏可播放RSTP、HTTP、H323等多种协议的实时码流以及本地多媒体文件,通过场景响应引擎在困梯、正常、通信等不同情况下选择播放内容。为支持城域级超过2000台电梯以上规模的同步视频播放,本平台设计了P2P架构的服务器直播系统。能够将实时码流通过直播服务器、转播服务器和P2P分发服务器向全部的电梯设备推送视频。

3.4无线技术平台涉及电梯数量众多且不断增长,因此为了满足海量数据正常传输要求,主要采用当下流行且稳定、高速运行的3G无线通信技术。该技术可通过光纤EPON或者3G网络终端将数据实时上传,其采用小波自适应多模数据压缩算法可实现海量、多节点传感器数据的冗余消除和高效率传输;采用分布式实时内存数据库在广域网上保存电梯运行状态,并应用分布式关系数据库实现历史数据保存;通过呼叫中心的H.323协议,在电梯轿厢嵌入式终端移植并实现支持音视频同步通信的H323嵌入式软件,当发生困梯和故障的时候可以联系呼叫中心、质监局和运营单位、维保单位实现多方通话,对受困人员进行安抚与解困指导。

3.5平台开发技术.NETFramework5.0是用于Windows的新托管代码编程模型,其强大功能与新技术结合起来,用于构建具有视觉上引人注目的用户体验的应用程序,实现跨技术边界的无缝通信,同时提供一个将软件部署和编译代码执行环境,并大幅提高软件运行的并行计算能力[12]。VisualStudio2010作为基于.NETFramework运行环境的开发软件,目前正拥有庞大的客户群,其集成开发环境(IDE)的界面被重新设计和组织,不仅适合专业人员进行开发,对于非专业人员,简单实用也非常简洁明了,并且支持开发面向Windows7的应用程序。在实现高速运转的服务器平台的同时,系统还需要通过可移动终端将维保操作记录同步到电梯云计算平台,实现对维保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进行远程管理。因此借助广泛存在且应用的Android手机平台建立维保客户端,系统采用较新的Eclipse4.2进行开发,其作为功能完整且较为成熟开源式软件,允许嵌入Android编译环境进行开发,提升的基于模型的用户接口框架,为开发者提供更灵活的界面设计;提供面向服务的编程模型,使维保客户端与服务器实现无缝连接。

4结论

第5篇

论文摘要:电子商务(EC)在现代商务企业的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掌握更多的商务信息已备受商家们的关注,站点分析技术正是为商家和网站提供了这样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

本文讨论了一些站点分析的相关技术信息和几种网站分析浏览者行为的理论与算法,及数据仓库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对站点日志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并指出了站点分析技术发展的方向。

一、绪论

互联网技术不断革新与发展,给全球经济带来新的革命,从而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互联网为企业提供了一种真正属于自己并面对广大网民的信息载体,企业通过这一载体,可以自由地将企业的产品、服务等其他相关信息在线。

电子商务就是网上实行各种商务活动的总包装,种种所谓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实际上就是实现各种网上商务活动的硬件与软件系统。它将影响到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电子商务的主体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就是对人们的生活、企业的运行的一种模式的一个巨大改变的过程。对于进入虚拟世界的商家而言,仅仅吸引注意力还不行,对它们而言,站点的访问率绝对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还是一种信息,如果网站能够从网络中获得网民的信息并从中分析其行为诱因,那么就容易掌握网民的需求,从而利用互联网去创造更多商机。

电子商务站点用户行为的分析这一问题也因此成为现如今的热门话题,被人们普遍关心起来,尤其是被众商家所重视。Web站点的日志数据正以每天数十兆的速度增长。如何分析这些数据,如何从这些大量数据中发现有用的、重要的知识(包括模式、规则、可视化结构等)也成为现在人们最关注的信息。

在此情况下,站点用户行为分析就可为网站或商家提供出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包括站点的受欢迎度的对比、商业广告点击情况总括、产品的反馈信息、站点各种信息的点击情况等等。另外,还可根据不同的页面内容来分类浏览者,以便做出更合理的页面分类,促使网站逐步向个性化、最优化状态发展。这一技术对互联网的发展壮大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它的发展对信息技术亦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电子商务早期阶段时,Web站点数据流分析通常是在主页上安装计数器以及在一个外部日志文件上运行简单的统计程序记录点击率。但是,简单的点击计数既不准确也远未达到营销目的所需的详细程度。因此,各公司开始寻找更先进的分析工具,这类工具可以提供谁在访问公司Web站点以及访问者一旦进入站点后将做些什么的全面信息。站点开始分析的地方是Web服务器的访问日志。每当用户在站点上请求一个网页时,这个请求就被记录在访问日志中。如:目前有多少用户正在访问站点、他们正在看哪些网页以及他们在站点中呆了多长时间。显然,日志分析和行为概况的正确组合可以对Web站点的成功产生直接影响。此外,从日志分析中得到的信息是很难从真实世界中捕获到的,但这些信息却可以较容易地在线收集到。Web数据流分析工具的这些最新进展可以使网站获得有关上网客户和他们习惯的详细报告。

二、站点信息统计方法

Web页面数据主要是半结构化数据,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半结构化数据呈现日益繁荣的趋势。半结构化数据,是一种介于模式固定的结构化数据,和完全没有模式的无序数据之间,在查询前无法预先确定其具体的类型和格式;同时它们相应的数据结构是不固定、不完全或不规则的,即这些数据有的本身就没有结构,有的只有十分松散的结构,有的数据的结构是隐含的,需要从数据中进行抽取。而有时,尽管数据本身是有精确结构的,但为了一定的目的,而故意忽视它的结构。半结构化数据具有以下五方面的

主要特点:

1.结构是不规则的。包含异构数据、相同的数据信息用不同类型或不同的结构表示。

2.结构是隐含的。如电子文档SGML格式。

3.结构是部分的,有时部分数据根本无结构,而部分数据只有粗略的结构。

4.指示性结构与约束性结构。传统的数据库使用严格的分类策略来保护数据。而指示性数据结构是对结构的一种非精确的描述。它可接受所有新数据,代价是要频繁修改结构。

5.半结构化数据通常在数据存在之后才能通过当前数据归纳出其结构,称之为事后模式引导。模式有时可被忽略,同时数据与数据模式间的区别逐渐消除。

三、数据分析的方法

Web页面的数据通常是利用统计模型和数学模型来分析的。使用的模型有线性分析和非线性分析;连续回归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以及时间序列分析等。这些统计分析工具能提供可视化功能和分析功能来寻找数据间关系、构造模型来分析、解释数据。并通过交互式过程和迭代过程用来求精模型,最终开发出最具适应性的模型来将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

知识发现是从数据仓库的大量数据中筛取信息,寻找经常出现的模式,检查趋势并发掘实施。它是分析Web页面数据的重要方法。知识发现与模式识别的算法有以下几种:

1.依赖性分析

依赖性分析算法搜索数据仓库的条目和对象,从中寻找重复出现概率很高的模式。它展示了数据间未知的依赖关系。利用依赖性分析算法可以从某一数据对象的信息来推断另一数据对象的信息。例如:在杂货店中,一堆椒盐饼干放在陈列饮料的走道上,这是因为经过依赖性分析,商店认为:很大一部分买饮料的顾客如果在取饮料的路上看到椒盐饼干的话就会购买,因而此种分析影响了商店布局。

2.聚类和分类

在某些情况下,无法界定要分析的数据类,用聚类算法发现一些不知道的数据类或怀疑的数据类。聚类的过程是以某一特定时间为依据,找出一个共享一些公共类别的群体,它称为无监督学习。分类过程,这是发现一些规定某些商品或时间是否属于某一特定数据子集的规则。这些数据类很少在关系数据库中进行定义,因而规范的数据模型中没有它们的位置。最典型的例子是信用卡核准过程,可确定能否按商品价格和其它标准把某一购买者归入可接受的那一类中。分类又称为有监督学习。

3.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通过学习待分析数据中的模式来构造模型。它对隐式类型进行分类。图像分析是神经网络最成功的应用之一。神经网络用于模型化非线性的、复杂的或噪声高的数据。一般神经模型由三个层次组成:数据仓库数据输入、中间层(各种神经元)和输出。它通常用恰当的数据库示例来训练和学习、校正预测的模型,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4.数据挖掘中的关联规则

关联规则是数据挖掘的一个重要内容,通常关联规则反映的是数据间的定性关联关系。如一个商品交易数据库,一条记录表示用户一次购买的商品种类,每个属性(A、B……)代表一种商品,每个属性都是布尔类型的。一条关联规则的例子是:{A、B}{D}[2%][60%],规则的含义是“如果用户购买商品A和B,那么也可能购买商品D,因为同时购买商品A、B和D的交易记录占总交易数的2%而购买A和B的交易中,有60%的交易也包含D”。规则中60%是规则的信任度,2%是规则的支持度。数据挖掘就是要发现所有满足用户定义的最小信任度和支持度阀值限制的关联规则。数据只是定性地描述一个交易是否包含某商品,而对交易量没有定量描述,这种布尔类型数据间的关联规则被称为定性关联规则。但数据记录的属性往往是数值型或字符型的,这些数据间也存在对决策有帮助的关联规则,相对于定性关联规则,这些规则被称为定量关联规则。

另外,数据挖掘目前仍面临着数据质量的问题。由于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来自多个数据源,而在合并中存在很多障碍,如:没有建立合并视图所需的公共关键字;数据值相互抵触;元数据的说明不完备或丢失;数据值的不洁净等等。数据挖掘是在标准化的数据基础上进行的,因而这些都会严重破坏数据的准确性,导致最终决策的失误。所有这些问题都在等待着人们去发掘更好的解决方法。

参考资料

1.周斌,吴泉源,高洪奎:“用户访问模式数据挖掘的模型与算法研究”,《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9vol.36No.7P.870-875;

2.SrikantR,VuW,AgrawalR.Miningassociationruleswithitemconstrains.IBMAlmadenResearchCenter,TechRep:97.056,1997;

3.ParkJS,ChenM,YuPS.Aneffectivehashbasedalgorithmforminingassociationru1es.In:ACM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anagementofData,Caliform,1995;

4.Inmon,WilliamH,BuildingtheDataWarehouse(2nded.).Wiley.NewYork(1996);

第6篇

1CDN对网络要求

1.1流量大、持续时间长以100套高清、300套标清卫视直播为例,流量=100×8+300×4Mbps=2Gbps;以5000个高清点播为例,流量=500×8Mbps=4Gbps。可以看出网络需要万兆的高带宽互联,而现网对流量和持续时间都是严峻考验。

1.2对丢包十分敏感视频业务由于高压缩比、上下文相关性,对丢包的影响存在放大效应,因此宽带业务的1~2%的丢包率无法满足视频业务要求。这就要求全网线速转发,和严格控制0~0.05%网络端到端丢包率。

1.3对时延的要求高据ITU-TG.114建议,音视频传输双向延时不超过300ms,即单向延时不超过150ms。而一旦单向时延超过200ms,用户对于图像质量的满意度就直线下降;根据测试,当时延≥100ms,人眼就感觉观影不舒服;当时延≥150ms,即可明显感觉画面有停顿感;基于IP网络的DVB(数字视频广播)传输要求时延严格限制为≤100ms。这就要求网络的高速、线速转发,并且故障恢复时间低于150ms。

2广电CDN网络建设情况分析

在视频分发CDN平面的建设上,国内广电运营商也存在多种不同的建设思路或建设步骤。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1)逻辑隔离的CDN平面:在宽带数据平面的IP网络上通过VPN技术划分逻辑上的CDN平面,和Internet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CP一样,在运营商的IP网络上叠加自己的CDN系统。2)物理完全独立的CDN平面:建设物理上独立的省级和城域级CDN网络平面,和宽带数据网络完全分开。目前江苏、湖南、贵州等省份都建设有2张完全独立的省级IP省干网络平面。3)部分融合的CDN平面:CDN网络和IP宽带数据网络没有完全分开又没有完全重叠,而是做了些优化,在某些层面,两个网络平面有重叠和交叉,比如浙江华数近期建设的覆盖全省的IP网络,其地市CDN核心交换机一方面作为CDN二级地市平台核心设备,另一方面也作为IP城域宽带数据网的大汇聚设备。青岛有线的新一代城域网也是这样。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以及广电运营商互动数字电视业务,特别是VOD高清业务的推广和普及,后两种视频分发CDN平面网络建设模式将被广电接受,并成为主流。

3某省广电高清互动平台CDN承载网案例分析

某省广电高清互动平台CDN承载网。在每个地市部署两台地市城域核心设备,作为面向地市及区县高清视频业务的核心节点,提供大容量的三层转发能力以及视频分发缓存。在地市侧部署了3台高端核心路由器,配合数据中心级万兆以太网交换机实现地市广电的高清互动业务承载。利用创新的交叉间隔矩阵架构,采用智能调度模式和路径负载分担,实现了交换系统严格意义上的无阻塞,保证了视频业务的线速转发。使用支持基于板内、板间、交换网的三级组播功能,强大的组播功能减少了承载视频等业务时对骨干带宽的占用,保证了视频业务的流畅运行。

作者:王楠张燕兵单位:吉视传媒长春分公司吉林省军区

第7篇

1.1电力通信专网支撑智能电网信息传送信息通信、智能管理、采集控制是发展智能电网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电力通信专网中传输了大量的电网信息,生产自动化、电力营销业务、调度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等电网业务都需要依靠高速、实时、双向的信息通信,为电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先进工艺引进、智能设备应用创建出最优环境。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三集五大”体系目标的提出,为了提升电网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与决策水平,信息与通信服务也逐渐向着一体化方向发展,与智能化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相配合,为电网提供更加智能化的移动式服务。

1.2对传统电网的智能化改造需要信息技术智能电网发展本质就是新型能源的大量接入以及大量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在对传统电网的智能化改造中,信息技术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智能电网、物联网、三网融合、数字家庭、智慧城市等概念,无一不与电力通信有着密切关系。传统的高频通信、电力载波通信已经逐渐被电力光纤通信所替代,电力通信向着数据实时性更高、网络更加稳定、体系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电网数据将为更多领域提供支撑作用,形成规模效益。

1.3智能电网各项业务需要发展信息技术在智能电网发展中,包括电力生产部门、调度通信部门、行政部门、信息部门、电力营销部门在内的各个业务应用部门,都是由各类信息技术构架的电力信息通信网来进行信息传输,以光缆为代表的智能电网数据传输方式,经过PDH/SDH同步数字序列和同步技术,经过数据包交换后上送网络,最终进入应用业务层,为继电保护自动化系统、视频监控、行政电话、电网管理业务、电力ERP系统、电力营销自动化、远程抄表、负荷控制等业务服务。

2电力信息和通信技术推动智能电网建设

2.1电力一次网与通信网的两网融合电力一次网与通信网密不可分,随着智能电网推进,电力一次设备也在逐步智能化,大量智能断路器、智能开关等一次设备投入使用,数字化变电站的蓬勃发展,在简化了电力二次接线的同时,也使得变电站对通信系统的依赖性更加增强。大量的合并单元和级联装置的使用,以及IEC61850标准的推行,使得数字化变电站的信息化、自动化程度进一步增强,市场信息、电网信息、用户信息、网络通信在通信系统中传递,电网设备的数据获取、继电保护、电网控制业务都需要通信网络的支撑,进一步促进了电力一次网与通信网的两网融合。

2.2电网相关的增值业务随着各种特种光电复合缆技术的发展,电力光纤到户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基础,智能电网下的光纤技术与电力线路相结合,有利于促进电力的业务网与信息网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一旦实现电力光纤到户,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能够融合发展,为电网提供多种增值服务,构建更加开放和共享的信息交互平台。通过电力光纤技术,实现智能电网与用户的实时双向互动,为用户的精细化用电、智能小区发展、阶梯电价定价、智能充电桩提供信息平台数据库,并可以更好的实现电力营销、电费征缴、用电信息通知、商业信息推广等、用电安全知识等服务,实现电网业务与电信、交通、物流、金融等信息的全面融合,以及“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互动。

2.3电力信息和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2.3.1发电领域在发电领域,智能电网的重要特征就是新能源的接入和消纳,清洁能源接入电网后,必然对电网的电能质量、潮流计算、谐波成分等运行特性产生影响,必须要通过电力通信技术实现信息的采集和传输,实时传送遥测、遥控、遥调、遥信等信号。此外,新能源并网后,与传统电网的协同工作需要电力通信提供支撑作用,实现两网的无缝对接,新能源电站的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系统等关键电网安全管理业务必须具备两条相互独立的通信信道,以提高信息传送的安全性,同时有效的平抑并网波动,为新能源接入后电网的监测、运行、控制提供高速、稳定、可靠的通信平台。

2.3.2输电领域智能电网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交直流混联、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为了确保电能大容量、远距离、低损耗的电能传送,我国提出西电东送、建设“三华”同步电网等战略规划,我国的特高压交直流输电获得了大规模发展,特高压再造中国能源大动脉,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特高压输电电压等级最高的国家。在特高压输电的发展过程中,大量的新设备和新元件投入使用,电网的控制特性更加复杂,以电力电子元器件为例,为了提升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灵活性,大量的晶闸管、无功控制、补偿器等元件投入使用,这些元件的接入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对电网通信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成为电网发展的关键技术,通过建立双向、实时、高速的通信系统,为智能电网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3.3变电领域在变电领域,智能电网的特征集中体现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随着对传统电网的改造不断深入,我国新建的220kV及以上变电站均为数字化变电站,而数字化变电站的三个关键特征就是数字化一次设备、数字化二次设备和统一的IEC61850规约通讯平台,通过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对变电站的电气设备状态分析、电网调度管理、电能质量控制、精细用电管理。在数字化变电站中,所有的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都通过通信网络来完成,以光纤通信取代了复杂的二次电缆接线,提升了信号传输效率,减少了二次接线工作量;通过合并单元和级联设备实现信号的高速传送,减少了通信误码率,并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稳定可靠的通信传输为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外,统一的IEC61850通信平台解决了电力设备间通信规约不一致、设备兼容性差等问题,实现了设备间统一的信息模型和通讯接口,提高了设备的互操作性。

2.3.4配电领域在配电领域,国家电网公司将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配电网的升级和改造。智能配电网发展对通信技术的可靠性、可扩展性等都有着较高要求,由于配电网运行环境较为恶劣,运行设备和通信信道相对老旧,且电力通信网的组网方案相对缺乏,还面对规划不统一、信道不稳定、标准不规范等问题,通信环节已经成为智能配电网发展的瓶颈。目前采取多种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智能配电网的通信,通过光纤传输来实现配电网关键数据的传输,结合载波通信实现调度电话、远动信息、配电自动化、调度继电保护信息等。

2.3.5用电领域在用电领域,由于用电环节直接接入客户端,与用户用电舒适度密切相关,通信技术的使用主要体现在智能用电信息采集和智能小区用电等方面。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发展规划,要实现电力客户用电信息采集的“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结合最新的计算机技术、智能量测技术、高速通信技术,实现用电环节的智能化。智能用电采集系统使用智能电能表完成对用电信息的实时采集与更新,结合高速通信技术上送电网企业,为阶梯电价制定、营销策略选择提供支撑,提升电网企业的线损分析水平,方便电网的电费统计、税费征缴、与电力用户的双向互动。智能小区是未来智能电网发展的趋势之一,智能小区支持新能源接入、电动汽车充电,还能够实现电力用户与电网的双向互动,参与电力营销策略制定,电力用户还能够主动参与电能的使用,根据浮动电价来自主选择削峰降耗,实现“分时电价、阶梯电价、全面预付费”的构想。

3结束语

第8篇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电力电子技术大大服务了我们的生活,在新能源开发利用、电能质量控制、日常生活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电力电子技术主要还是用于电力变换。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实现工业规模电能变换的技术,有时也称为功率电子技术。据发达国家预测,今后将有95%的电能要经电力电子技术处理后再使用。从工程中电力系统的发电、变电、输电和配电等环节到日常生活中的直流电源、电路都离不开电力电子技术,一些新型产品的诞生也离不开电力电子技术的开发利用。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及风电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设备已进入风电并网逆变系统并为解决电能质量控制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

2风电并网逆变系统介绍

由于风能的不确定性,风力发电机发出的电能的电压、频率也是时刻变化的。为了不对电网造成污染,风电并入电网必须满足并网条件,以电网电压同步信号作为系统输出电流的跟踪信号,使输出电流快速跟踪电网电压。为了满足此并网要求,风力发电机发出的电能需要经过交流-直流-交流的变换并入电网,并网逆变系统通常包括整流、逆变、滤波、输电等环节。

3电力电子技术在风电并网逆变系统中的应用

3.1在发电机组及其整流环节的应用

早期的交-直-交并网逆变系统采用晶闸管相控整流器,这种系统需要增加无功补偿电路,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PWM整流逐步取代了相控整流,PWM整流器逐步成熟,改善了发电机的功率因数。当前的风电机组已经成为结合了先进的空气动力学、机械制造、电子技术、微机控制技术的高科技产品,因此风力发电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高科技的电力电子技术。风力发电的有效功率与风速之间是三次方正比的关系,对机组进行变速运行,可使风力发电获得最大有效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在发电机组的应用,改善了发电环节中发电机的运行特性。此外,对转子励磁电流的频率进行调整,可确保输出频率恒定,风力发电机的变速恒频励磁技术的核心在于变频电源。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所研制出的开关磁阻发电机应用于风电并网逆变系统中,不再需要增速装置,而是直接驱动。提高了可靠性,降低了维护量及其费用,减少了组件,集成度也变得越来越高。

3.2在并网逆变系统控制环节的应用

电力电子技术中的大功率开关管、功率器件等的使用促进了并网逆变系统中DSP周围硬件电路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了功率器件驱动电路对IGBT导通和关断;采用基于DSP的控制系统,实现了信号检测、锁相跟踪、PI调节、SPWM形成等各功能模块的软硬件实现,不但满足了控制电路的要求,还能够完成并网安全控制和故障保护等实时性、快速性要求很高的控制功能,提高了控制电路的可靠性。特别是一些新技术的开发,让风电并网逆变系统体积变得越来越小,自动控制能力越来越完善。

3.3在风电输送及节能方面的应用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但能源分配不均衡,解决办法通常是建立电力外送大通道。由于长距离高压输电的线路造价低、电能损耗小等特点,通常采用高压输电,电力电子技术在高压输电方面的的应用不仅降低了设备的资金投入,而且解决了系统稳定性差的问题。此外,电力电子技术在输电系统的主要应用是柔流输电技术,这项技术实现了对输送功率的快速控制,增强了电网的稳定性,降低了电力传输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系统的输电能力。

4结束语

第9篇

一、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智能电网系统要求要具有安全性,稳定性并且在实际运作中要有可控性和灵活性。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电力电子技术应用能保证智能化的运作,并且能够保证电能多样化的供应。同时也能保证性能安全,使得不用特点的电力用户访问。智能化运作是智能电网的一个具体表现。2、智能电网主要包括:变电站、能量储蓄站、分配网络控制站等。这些站点是智能电网实现各个应用的基础,也是支持只能电网的关键站点。

二、先进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发展趋势

(一)改善电网电能质量与电力市场社会的可持续高速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电能,而且对电能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正在建立世界电压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AC/DC混合网,而大规模的风电场、光伏发电以及微型电网等,其对电能的质量都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现在用户在电力市场中的参与在进一步的增加,想要提高电网电能的质量,就要对电网的配电效率以及用户规范等方面都进行重视,这是智能化电网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二)保障电网电力电子装置的可靠性当前我国的电力系统正在逐步完善中,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健全的应用电力电子装置的可靠性、经济性评估体系。安全使用电力电子技术也是智能电网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现在仿真技术的不足,也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进行了限制,因此想要促进其发展就要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三)直流输电技术目前先进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常规直流输电的关键技术问题已经在2010年突破,并且我国也实现了百兆级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的示范。在发展的过程中,电子电力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与完善,在未来的发展之中将会取得更好的成绩。预计在2020年实现直流联网及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核心装置的自主知识产权,使新型直流输电进入到试验阶段。在2030年的时候,建立基于智能电网的直流输电体系,使其在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得到更好的应用。

(四)灵活交流输电技术我国电网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其预计在2020年将完成新型FACTS装置在智能电网中的广泛应用,并且实现灵活交流输电技术以及其应用的智能化升级工作。2030年争取实现建立一个完整的电力电子技术以及其产品的智能化体系。

(五)电能质量技术在2020年,我国智能电网将会发展到能够解决智能配电网的关键技术问题,实现新型的配电网的智能化技术,在全国的范围内推广定制电力园区。在2030年将会完成标准化定制电力产品以及电能质量的分级体系,实现大规模的定制电力技术。

三、总结

通过上文分析,先进电力电子技术其对于电网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使电网强化以及优化,保证大电网的安全稳定。同时,先进的电子电子技术对于能源的有效利用以及电网电能质量的改善等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是我国电网长期稳定发展的要素。

作者:吴丰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第10篇

1.电网规划

电网节能的实现首先要重视电网规划的内容,电网规划可以将电力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平衡不同的电压等级,并且通过负荷的预测,在区域内进行合理的电网分布设计。合理的电网规划要实现配电设备以及负荷用量的相互协调,这就要求了在电网规划技术上,提高预测的能力,无论是长期的负荷预测,还是短期的电力运行统计,要最大程度降低误差,提高准确性,这样才能提高电网的有效利用率,借助电力设备,为社会与城市的发展提供便捷的能源供给,促进电力行业的飞跃性发展。电网规划中,要首先安排电压结构,并且将电压配置调整到最优的状态,在各个等级的分布中,将用户电压层的损耗降到最低,这样也能平衡不同的电压层次的负荷预测准确度,并且合理配置电网的分布。从目前的电力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电网分布要以电压等级分配为基础,重点针对区域的用户的用电情况,在供电容量以及供电安排上实现优化配置,最大程度避免过度消耗和电力能源的浪费,这样也防止了过高的电容量承载过低的电压,提高了供给的效率。

2.电网运行

在电网的运行中,最主要的是电网的负荷管理问题。要实现电网的节能,首先要根据电网的基础配置来确定容量,并且根据年度情况进行运行的设计规划安排,这样才能保证电网的高效率运行。在技术的革新方面,也要通过技术的有效应用,在不同环节中,提高预测的精准程度,这样确保负荷在不同阶段,都能满足电网运行的基本要求,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电力供应的节能,发展集约型的生产模式。在电网运行的时间安排方面,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较高层次的电网对于下级电网的供电,要满足安全性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实现经济运行的核心目标,在模式的规划设计方面统筹考虑,顾全大局,着力改进电网中存在高能耗低效率的部分。其次,较高层次的电网对于下级电网,要保证常态下的负荷转移的损耗最小化,负荷在进行其他回路过程中产生的电力也比价稳定,不会出现极端的超负荷情况。再次,在运行的时间安排方面,要确保运行网络的设计能够最大程度提高经济效益,将传输能耗降到最低,符合节能的基本要求,同时通过技术测算,在不影响电力稳定供应的前提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最后,要定期进行电网的运行检查,重点对于运行方式的负荷配置进行检验,及时制定无功的补偿措施。

二、节约型供电企业的电网节能技术探讨

1.主变压器节能

节约型供电企业的电网节能技术探讨中,首先要讨论主变压器的节能,提出35KV的变压器容量为20MVA,从现在的电力发展水平来看,可以降到10-13KW,采用这个标准,可以将其他的电力变压器逐渐更换,将损耗较高的电压器换成损耗较低的设备,这样最大程度提高变压器的工作效率,实现节能的目的。

2.配电变压器的节能

投入使用的配电变压器也要注重节能效益,最优选择为S11,SHB11系列的圈铁芯节能变压器,并且与非晶合金节能变压器相配合,提高配电变压器的工作效率,降低能耗。总而言之,要以过去的S9系列为基础,将叠片式的铁芯进行升级改造,提高配电变压器的节能功能。供电企业中比较老旧的配电变压器要进行维修或者更新,淘汰一些高能耗低效能的配电变压器。S11系列的优势在于,铁损电量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再降低15%。

3.电能表节能

在供电企业进行电网节能的过程中,电能表节能是重要的构成部分。在固定区域内,对于用户使用的电能表,要进行整体的电能表更换工作。由于电能表本身具有一定的损耗,而且耗费的电量比较高,电磁电能表的启动需要较大的电流,这时非常容易导致电量的超负荷,因此供电企业可以推行电子电能表。如果将数百万个电磁电能表全部更换,那么每年节约的电能约为800万千瓦时。

4.降低配电网的线损

在电网分布中,通常情况下,比较低的低压网络,损耗电量的比例往往最高,因此供电企业要重点关注低压电网,采取技术手段降低损耗。降低将该比例降的技术途径是对配电变压器扩大分布面积,降低损耗的重点在于减少低压线路供电半径与供电负荷量,这样控制低压线路的长度,提高中高压电网的分布面积,有利于从根本上降低配电网的线损率。

三、结束语

第11篇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政府各职能部门对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由此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电子政务等级保护基本安全要求是对各等级电子政务系统的一般性要求,分为五个等级,从第一级至第五级,对应于五个等级的电子政务系统。对特定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保护,以其相应等级的基本安全要求为基础,通过对安全措施的调整和定制,得到适用于该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电子政务等级保护基本安全要求分为安全策略、安全组织、安全技术和安全运行四个方面。第一,安全策略,安全策略是为了指导和规范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工作而制定的安全方针、管理制度、规范标准、操作流程和记录模板等文档的总和。安全策略具有层次化的结构,包括整体安全策略、部门级安全策略、系统级安全策略等。第二,安全组织,安全组织是为了保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而建立的组织体系,包括各级安全组织机构、岗位安全职责、人员安全管理、第三方安全管理、安全合作与沟通等方面。第三,安全技术,安全技术是指保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安全技术功能要求和安全技术保障要求,包括网络与通讯安全、主机与平台安全、数据库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物理环境安全等方面。第四,安全运行,安全运行是为了保障电子政务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而制定的安全运维要求,包括风险管理、配置和变更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安全管理、日常运行管理、技术资料安全、应急响应等方面。通过网站用户管理模块的功能抽象的讲,就是通过编程实现对用户数据表进行基本的增、删、改、查操作功能。

1.1用户登录

程序运行后显示的界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单击“登录”链接按钮,程序能判断是否为合法用户及用户级别,并通过弹出信息框显示出来。为提高程序安全性,笔者用DES加密和输入验证码的形式,把用户名、用户密码、用户邮箱和安全问题答案、手机号的数据,以明文变成密文保存在数据库中。由于验证码是随机生成的,所以要使用到Random类。Random类提供了随机数生成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生成所需要的随机数。验证码一般都以图片格式输出,这需要用到Bitmap类,需要使用Graphics类来建立画板对象。为防止验证码被某些机器人程序识别,还需要在图片上画噪音线和点,所用到的方法在Bitmap类和Graphics类中都有提供。单击“返回”按钮可跳转到用户登录页面。

1.2注册新用户

在用户登录页面中单击“注册”链接按钮,将打开界面新用户注册页面。在页面中填写完整的注册信息后,单击“提交”链接按钮可像数据库中添加一条用户级别为user(普通用户)的新用户记录,通过本页面注册的所有用户,管理员级别用户需要在用户管理页面中进行设置。数据库中用户名字段(uname)为表的主键,不允许有重复数据,故单击“检查用户名”或“提交”链接按钮时,程序会首先检查用户名是否存在。此外,如果用户填写信息不完整(有任何一个文本框为空)或两次输入的密码不相同,程序都会给出相应的出错提示。

1.3找回遗忘的密码

在用户登录界面中输入用户名,单击“忘记密码”链接按钮打开如图7所示的找回遗忘的密码页面。程序根据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在页面中显示注册时填写的安全问题,如用户能正确回答安全问题答案,程序将弹出一个新密码,这个新密码为临时的随机密码,使用该密码登录后可进行重新登录。如果用户输入的用户名不存在或者安全问题答案错误程序均能给出相应的提示。我们也可使用手机绑定短信找回密码,用户输入注册时的手机号码,随后系统会发给您一个验证码,需要输入在找回遗忘的密码的手机验证码一栏,最后程序也将弹出随机的新密码。单击“返回”链接按钮可返回到登陆页面。

1.4修改用户信息

根据用户级别不同,具有的管理权限也不同。普通用户可修改自己的密码、电子邮箱数据。管理员用户除具有普通用户的权限外,还可以删除用户,可以提升某用户为管理员或将谋管理员降级为普通用户。在用户登录页面中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单击“修改用户信息”链接按钮将打开用户管理页面。管理员用户可以使用页面中的所有功能,而普通用户则只能修改自己的密码、电子邮箱信息。

2结语

第12篇

由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使得宽带网络建设也随之得以迅猛发展,尤其是在近些年,宽带上网与共享互联网中丰富的声音、视频等信息资源逐渐成为人们学习、生活、生活活动及工作的新时尚。然而,在看到宽带上网带给我们好处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在互联网发展及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即:为了抢占地盘,很多接入运营商恶搞互联网“圈地”运动,最后导致资金的严重浪费,重复建设,工程维护及建设费用难以收回。还有很多接入商为节省接入费用,通常会在对2M端口租用后,就开始实施运营,由此就形成窄带在外,宽带在内的情况,导致宽带宽不起来,在运用时形同虚设。此外,还有很多接入商直接在接入网中应用以太网中所包含的局域网技术,由此就会有比较高的系统接入成本,需要重新布线才能得以应用,且在用户信息安全及管理方面也有不少问题。

二、有线电视接入网技术发展趋势

(一)融合与统一

从根本上说,融合与统一是有线电视接入网发展的必然趋势。由DOCSIS逐渐升级为DOCSIS3.1,由EPOC+EPON逐渐升级为Epoc,EPOC又和DOCSIS3.1中的PHY不断融合与统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其融合与统一具有促进作用,例如SDR,促使本来极为困难或者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互通与融合——各个技术简单化融合。很多厂商与网络运营商都希望统一与同和,这对成本与风险的降低、市场的扩大极为有利,其成本也包括运维成本与设备成本。然而,以往技术通常难以实现统一化,所以急需一种统一架构。统一架构设想:前端多种技术本身属于一个集成统一平台,而CCAP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基本能够统一光节点中所含的光电转换装置,即:EPOC中继架构与C-DOCSIS2.0中所含PHY架构、C-DOCSIS2.0在OFDM参数与编码调制方式方面具有相近或者一致性,且从设备与芯片生产应用视角来看有完全统一的可能性。

(二)最需要的架构

一般系统速率等级均为下小上大,该系统具体到接入网,始终希望接入网局端设备速率比设备终端大。且各级速率总容量始终为下大上小,将其收敛、汇聚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FCU一方面起到电与光之间相互转换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起到1G-10G相互转换的作用。在已知网络条件下,FCU中各个支路能够频率复用,由此EPOC频谱需求就能够得到完全解决。此外,EPOC局端并未设1G阶段,而无法规模部署10GEPON的重中之重就是ONU光模块有着过高的价格,10GEPOC同样会出现类似性问题,所以10G与1G之间的转换具有必要性。一般由若干个64MHZ的子信道共同组成1GEPOC,这样不仅能够对FBC技术予以采用,同时还能够通过绑定技术实现,而且子信道带宽是终端速率的标准。

(三)逆向思维的EPOC

就现阶段来说,实现EPOC的关键与难点是可变速率和固定频谱的同轴怎样与固定速率光纤相匹配。逆向思维:与固定速率条件相满足,通过可变频谱同轴,同时和同轴信道相适应所导致的速率与调制效率的改变。无线通信与模拟通信是固定频谱信道主要来源,对无线电的感知,势必需要与可变频谱相适应。同轴本身属于一种处于封闭状态的本地信道,能够对频谱进行充分挖掘与灵活配置。数字化,尤其是在进一步深入光纤后,以太网中的同轴信道能且应换一种思路,确保以太网频谱、速率具有可变性,而TDO则在可变频谱更为适用。所有FCU均与一个调制简表相对应:统一对下行进行调制,下行调制后保证速率固定,且匹配于10GEPON速率,根据该FCU应用场景最差的情况对频谱进行配置。如果宽带有多余,可作他用,例如:低等级、非实时的应用。由此光纤段与同轴段相同,均为固定码率,而频谱宽带与调制指数两者可有所不同。在准动态或者静态对上下行宽带进行配置的情况下,FDO和TDD也无根本性差别。基于FTTB(光纤到楼),除一些频段高端损耗比较大或者有干扰外,设计SNR的指标可超过45dB,能够为调制率最高要求提供有利保障。就算是有太大损耗的频谱,若未受到干扰,那么其信噪比是相对较为平稳的,只是无法上升至调制率要求最高值,然而,基本上调制率处于稳定状态。所以,频谱需求一般不会有特别大的改变。对OLT进行进一步扩展:其中一部分与10GEPON相对应,其速率从头到尾处于固定状态;另一部分则对可变速率技术予以绑定且扩展,像HPAV或者HiNoc。在调制后具有不恒定速率的条件下,同轴段由信道频谱中将(10GEPON)速率通道划分出来,此为固定通道,其余为可变通道。由此能够与EOC演进相适应,同时与前后代技术两者具有兼容性与共存性。一般由OAM统一调度频谱资源。

(四)高度分散与高度集中

由于存储容量、计算能力及传输宽带的不断增大,控制、调度及业务平台逐渐向云端集中,且应用处理与选择也逐渐向终端分散,其中间逐渐简约化,层次也逐渐变少,仅仅剩透明管道。此为有线电视接入网技术高度分散与高度集中的必然发展趋势。首先,接入网部分会出现高度集成,即:功能下降大约2个数量级,基层度上升大约2个数量级,其成本同样会相应下降。某企业在CCBN领域所展出CCAP板卡容量为64(频点)×50(IPQAM)+32(频点)×50Mbit/s×8(DOCSIS3.0端口)=16Gbit/s。如果根据户均静态宽带计算,那么一块板卡就能够支持1301户。如果一个机架有80块板卡的容量,那么一个机架就能够支持大约10万户。就算是静态宽带箱100Mbit/s升级,一个机架也能够支持1万户,这样计算得出,一个10m2的计算机房间能够支持大约10万户。若根据20%的静态宽带渗透率计算,如果一个机架能够为5万户地区服务,那么一个面积为10m2左右的机房就能够为50万户地区服务。由于以太网高度集中带来业务平台与技术平台的不断统一与融合、高度分散所引发的终端融合具有其发展必然性。

三、有线电视接入网技术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