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科经典论文

社科经典论文

时间:2023-03-27 16:38: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科经典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社科经典论文

第1篇

本科毕业开题报告步骤/方法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论文研究的目的:是指论文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后带来的成果是什么。理解了这个就能把我研究的方向,而不用做无谓的写作。

论文研究的意义:分为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理论指导意义是对以往研究的拓展和深入,实践研究意义是对当前工作开展的指导作用。

国内外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主要是简要介绍别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并作出合理的评价。主要技巧有:

技巧一:瞄准主流。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化合物的观点和论述等,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而多数大众媒体上的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点价值,但时间精力所限,可以从简。怎样摸清该领域的主流呢?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中国期刊网、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和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三是国家图书馆,有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图书,学校图书馆往往没有收藏,但是国图却是一本不少(国内出版的所有图书都要送缴国家图书馆),不仅如此,国图还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国政治和政府的外文书籍,从互联网上可以轻松查询到。

技巧二:随时整理,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做博士论文的时间很长,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有时记录是很有必要的。罗仆人就积累有一份研究中国政策过程的书单,还特别记录了图书分类号码和藏书地点。同时,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到真正开始写论文时就积累了大量干货,可以随时享用。

技巧三: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看过一些文献以后,我们有很强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都陈述出来,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洋洋洒洒,蔚为壮观。仿佛一定要向读者证明自己劳苦功高。我写过十多万字的文献综述,后来发觉真正有意义的不过数千字。文献综述就像是在文献的丛林中开辟道路,这条道路本来就是要指向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直线距离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风景颇多,迷恋风景的人便往往绕行于迤逦的丛林中,反面乱花渐欲迷人眼,曲径通幽不知所终了。因此,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

研究的主要内容

提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观点。具体的研究方向中要提出有创新价值的观点。并且,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论文采用的关键技术路线

关键技术路线是论文研究的方法。一般有文献综述法,调研法,实证法等。具体的内容需要你按照研究内容而定。

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前需要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在第二步的文献综述里,也会涉及到参考文献的引用。在次列出所有的参考文献,按照特定的格式整理。

整理开题报告的格式

开题报告有特殊的格式要求。举例说明:

一、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 2、 3、 4、 5、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1、2、3、4、

四、参考文献

[1]、[2]、[3]、[4]

注意事项

第2篇

石磊教授的《分散与融合――数字报业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一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他认为,数字技术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改变了报业生态,但并不必然带来报业的衰落。报业同样可以采用新技术,在媒介融合中实现数字化转型,实现与新媒体共生共荣。这种认识和论述,对报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通读全书,我认为该书具有以下四个特色:

特色一:多年潜心研究的集大成

石磊教授现为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新媒体艺术与文化硕士点负责人、新媒体研究所所长。2006年7月,他发表了论文《媒介融合,报业发展新支点》,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全文转载。从那以后,他发表了《从媒介融合看报业数字化转型》、《数字报业内容融合与渠道融合》、《报业数字化转型商业模式构建》、《媒介融合语境下媒介产品生产模式之变》、《培育跨媒体跨地域传媒集团路径选择》、《新媒体语境下公共领域重构》等10多篇报业数字化转型研究的论文。2009年10月出版了《新媒体概论》,并被北师大等许多高校作为教材。专著《传媒与文化――文化视角下的传媒研究》获得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他还主持国家社科项目“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传媒发展对策研究”、教育部社科项目“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研究”、四川省社科项目“媒体融合时代的传统媒体发展战略”、省教育厅社科重点项目“传媒融合发展研究”,担任“新媒体理论与实务”丛书副主编,四川省精品课程“新媒体概论”第一主讲教师。

2006年初,石磊教授在四川大学攻读文艺与传媒方向博士学位期间,为构思撰写报业数字化转型的博士论文,并就相关问题多次与我进行研讨。我认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目前国内刚刚起步,颇具前沿性。2008年上半年他的博士论文初稿完成后,又认真听取了许多老师和同学意见,多次进行修改,终于在2010年7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专著《分散与融合――数字报业研究》。这是他长期研究的成果,是报业数字化转型研究的集大成,是报业研究的可喜新成果。

特色二:努力构建数字报业研究的理论体系

该书将报业的数字化转型放到数字化生存和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进行系统全面研究,认为数字化转型是报业发展的的必然选择。更为重要的是,他创造性地提出,报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转型,更重要的是全方位的战略转型。他不仅强调报业在技术上与新媒体融合,还主张在组织构架和业务流程上进行重构和再造,破除阻碍报业数字化转型的体制机制障碍,找到数字化的商业模式,构建起报业发展新模式。这样就跳出了一般性的数字化研究,使报业数字化研究具有了厚度和高度。

石磊教授对国内外报业数字化转型历程进行了梳理和阐述,并将众多的转型路径精当准确地概括为内容融合与渠道融合。在内容融合上,以前单一的报业内容生产变成全媒体的数字内容生产,报业由“报纸业”变成“报道业”。在渠道融合上,以前分散的、各自独立的报纸、广电、新媒体等渠道有效地整合在统一的数字平台上,实现全媒体融合。内容融合和渠道融合将产生跨媒体跨地域的数字化现代传媒集团。这些分析论述,对当前我国传媒改革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特色三:多学科交融,理论联系实际

该书以新闻传播学为基本立足点,综合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注重从经典和前沿理论中寻求支撑。同时,注重从中外传媒实践中寻找答案,以开阔、创新的视野选用大量鲜活、针对性强的案例应证观点。将报业数字化转型放到国际背景下考察,运用了大量的国外理论成果和跨国媒体的生动案例。同时,注重中国语境,对报业数字化转型在中国遇到的特殊问题进行阐述,并在政策、管理和经营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石磊教授在对报业数字化转型情况进行细致考察、对传媒发展众多理论和实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抓住传媒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探讨了报业为什么要进行数字化转型、什么是数字报业、怎样进行数字化转型,做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具有学术价值、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第3篇

版权工作的作法:

版权引进,质、量结合:积极关注国际出版合作伙伴的最新动态,向社里推荐图书品种达500种左右,签约品种数再次上升,从2010财年的40余种上升至2011财年的70余种,其中包括重点续约项目《外研社-柯林斯英汉汉英词典》和新开发的法语学校教材项目《新出租车》(从法国阿歇特出版集团引进)。另有多部重点图书在2011年出版,包括:与世界顶级科学出版机构——英国《自然》出版集团携手合作,得到中科院大力支持的《自然学科经典系列:化学的进程》,以中英对照的方式汇集呈现《自然》杂志自创刊以来,该学科及其与其他学科交叉发展中最具影响力的近百篇经典论文,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引进并翻译出版的文学理念经典著作《霍普金斯文学理论及批评指南》;与英国麦克米伦出版集团合作编写的《新视界大学英语》教材等。

外研社的人文社科图书出版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大发展,其中“博雅”英汉双语社科丛书因其独特的双语社科出版定位、品位极高的作者队伍,一经问世,便受到学术研究界的肯定。我积极与海内外社科大家及其研究者、图书版权持有人进行接触,先后从台湾纪念馆引进《英文文存》(2011年出版前两卷)、《中国思想史纲要》、《口述自传》等文献作品,从美国加州大学出版社引进先生《乡土中国》的英文文本。

版权输出,多管齐下:外研社出版物多为外语教育图书,这一特点决定了外研社版权工作引进居多、输出难度大的先天条件。针对版权输出的客观条件,我在工作中另辟蹊径,积极主动发掘对港台的版权输出工作,勤于动脑,定期总结和发送我社新书书讯,2011年度实现对港台输出较大增长。其中凯信集团引进《薄冰英语语法》(台湾名《五亿人都在看英文方法》)荣登台湾图书市场风向标排行榜——金石堂语言类学习图书畅销榜前三甲。《魔鬼英语口语1.2》在港台书店均陈列在显著位置。值得一提的是,在对港台输出各类方面,实现了文化类图书的突破,先后成功向香港中华书局输出《中国文化读本》《在彼处——大使演讲录》(傅莹大使著)。《中国文化读本》已于2011年出版,且在2011年的香港书展上作为中华书局重点新书推荐。台湾知名人文社科出版社麦田人文也对我社社科图书《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梁思成著)等显示了合作意向。在一系列图书成功落地港台市场的鼓舞下,台湾老牌出版社五南文化、香港三联书店、香港商务印书馆也陆续和外研社就韩日语学习图书、人文社科新作达成出版意向。

在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输出方面,外研社对外汉语学习图书《BCT商务汉语词汇卡片》成功输出日本知名辞书出版社三省堂,实现了外研社对日输出的突破。该品种已于2012年在日本出版,三省堂还为该项目设立了主题网站。目前正与麦克米伦商议厉以宁教授著作海外出版事宜,同时跟进向法国著名出版社罗贝尔输出《精编汉法法汉词典》的工作。在麦克米伦(香港)的穿针引线下,新标准幼儿园到大学的全系列产品也有望落地印度英语教材市场。

版权工作中的一点经验体会

借力书展,寻找机会:入社至今,我已数次独立承担国际书展组织和参展任务,并在2011财年先后承担台北书展、香港书展、法兰克福书展和伦敦语言展的组织工作。在书展工作中做到展前充分准备、展中积极主动、展后及时跟进,力求每次参展都有新收获。其中,2011年法兰克福书展筹备过程中,主动寻找、细心筛选,发掘新资源,与巴西EPU出版社建立关系,并顺利就国内首套巴西葡萄语教材引进达到协议。

开拓合作,百折不挠:人文社科分社出版的作品学术品位高、社会效益大,但是其出版单位大多与外研社以往没有交集,版权关系也往往较为复杂。作为国际部对接人文社科分社的版权经理,我根据分社的需求通过各种途径争取新的合作作伴,邮件没有回音就坚持不停地发信询问、对方杳无音讯就晚上十点来社内加班打越洋电话、参加书展时主动登门拜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两年来,先后与夏威夷大学出版社、加州大学出版社、宾州大学出版社、耶鲁大学出版社等建立联络,促成《失落的圆明园》《乡土中国》《英文文存》等学术作品的引进出版。

在工作中,不以公司小而不为,不以项目小而轻视。在接手港台地区项目之后,我积极主动联络、维护、建立、拓展与港台出版同仁的合作关系,擅于利用书展扩展新关系、寻求新项目。最近两个财年中,我社与港台的合作交流明显增多,合作伙伴数量明显提升,已和20余家港台出版社建立合作交流,引进和输出图书品种逐年递增。同时,积极思考,有针对性地根据港台地区的不同特色区别对待:利用台湾图书策划能力强、英日韩语学习类图书有特色的特点,帮助我社综语分社找到优秀台湾图书资源;利用香港地区对中华文化认知的需求,推荐外研社优秀文化社科类图书输出。

接待工作,一丝不苟:常言道,笨鸟先飞早进林。每逢重要项目签约仪式、合作公司高层互访等活动,必早做计划、未雨绸缪。2011财年我正式接手麦克米伦与外研社合作项目,先后圆满完成麦克米伦高层访问、新标准幼儿园英语产品首发仪式、公司合作庆祝晚宴、新标准十周年庆祝典礼等重要接待和活动组织协调工作。

自我总结,不断提高:密切跟进合作伙伴的出版动态,利用书展机会进行考察,并形成自我的思考。2010-2011财年,先后完成《麦格希公司动态调研》《麦克米伦高层变动分析》《书业专攻、就业为王——日本职业学校考察后记》《台北书展攻略》等报告,受到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走出去工作中的一点思考和建议

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表明,截至2011年底,中国引进图书品种数14708种,输出5982种,输出品种和引进品种数之间的差距首次降至1万种以内。这些数据有力地表明:我国出版“走出去”工作成效显著,这也给各大出版机构和版权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怎样进一步提升“走出去”的水平。

正如总署领导在2011年法兰克福书展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那样,今后的“走出去”工作,不仅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这集中体现出两点:一是优化输出内容,以介绍当代中国发展状况、学术、文化、科技、文艺和研究成果为重点;二是优化图书输出的区域和语种结构。

当前,我国图书“走出去”工作已经到达了“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刻。为尽快促成这一转变,实现出版走出去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优化,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借船出海:图书“走出去”要达到规模效益,关键在于图书在海外的落地、宣传和推广工作。从目前国内出版的实际情况出发,借助海外合作伙伴的市场力量,将输出品种打入海外主流推广和销售渠道不失为一种事半功倍的途径。比如,外研社于今年出品的对外汉语教材《汉语入门》,就是外研社和麦格劳-希尔出版集团共同合作编写的汉语学习教材,将借助麦格劳-希尔在北美的发行渠道进入当地主流学校教材市场。外研社与剑桥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的厉以宁教授著作《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之路》也依托剑桥在全球的发行网络进入海外图书市场。

当然,有条件的出版集团也可以担当起开路先锋的职责,率先“造船出海”,在海外建设起自己的代表处、书店、当地销售渠道等,实现“中国制造、国际出品”。据我了解,有几家出版机构已经在这方面着手开展有益的尝试。

第4篇

“卤鸡味”,一时间竟成了网络热词。它来自陕西师范大学一名女博士的论文题目――《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乍一看,滑稽搞笑,博士论文没了书香气,倒多了饭菜味,难怪网友们吐槽:“8万字研究菜品,是不是太扯了?”

紧接着,就有记者调查,也有专家解释,这个“卤鸡味”并非简单地琢磨一道菜,它确实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对象。一位教授干脆对论文题做了“学术翻译”,说此题实质上相当于《甲基黑椒酚、反式茴脑、大茴香醛、雪松烯、2-甲基丁酸异丁香酚酯等对高温下动物软组织烃脂挥发的影响》。这么一“翻译”,是不是立马显得“高大上”了?

从这番辩论看来,“卤鸡味”博士论文并非不务正业,不是一些人指责的“职业学院的水平”,也不是调侃中的“新东方烹饪学校欢迎你”。当然,如果仅仅到此为止,此事不过一场网络玩笑,给大家普及了一点科学常识,让人们知道了一些别的专业的奥秘,供网友们自嘲一下“做个吃货也不简单”。但是,若站在博士论文创新的角度去思考此事,不妨让“卤鸡味”散得慢一点。

这些年,博士论文甚至教授们的学术论文惹出的风波可不少。轻则充斥着“八股文”的味道,特别是在社会科学领域,满纸假大空,从头到尾套话官话,读来哪里是论文,俨然就是党政会议的公文;重则不乏“文抄公”的身影。2014年8月,一名中国社科院的女博士后,就被知名学术期刊披露其论文全部翻译、照抄外文原著。这两种行为都违反了起码的学术道德,人们往往对其持“零容忍”的态度。人们也会追问,博士们又不是傻子,明知网络时代风险无限大,一不小心就会身败名裂,为什么还要铤而走险大抄小抄呢?

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创新太难。很多领域,比如那位女博士后研究的东西,已经被无数前辈翻来覆去研究得差不多了,似乎出新成果很难。故纸堆就那么几页,毕业的压力、考核的时限,很容易让人抓狂,临时抱佛脚也就只好“一抄了之”。恰恰是在这一点上,“卤鸡味”带来了有益的启发――科研创新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费劲,很多时候是学者自缚手脚、闭门造车,忘却了科研的规律与乐趣。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长青。”这是德国思想家歌德的名句。搞科研、做学问,无非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手段之一。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划分出食品、生物、物理或者经济、法律、哲学等学科的边界。但实际上,各种问题并不是以单一学科的面貌呈现的,比如“卤鸡味”的生产就覆盖了农学、化学、生命科学不同的领域,研究好了,能解决食品生产中“工艺质量稳定性差”的问题。这其实可以激励理工科的学子们,沿着实践线路,抓着学科边界,鼓起勇气做出哪怕一丁点的小创意,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者而言,抓住超越学科边界的现实问题,往往也能实现理论创新。有一位博士朋友,在筹备论文时发现,宏观调控是应用经济学的“旧爱”,经济法是法学界的“新宠”,两者似乎不搭界。但是,经过文献梳理发现,总在讲“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唯独宏观调控这一最高端的行政行为,居然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于是,他的博士论文瞄准了“宏观调控法”这一跨学科研究方向,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收获了大家的好评。

有个形象的比喻,科研好比一个密封圈,本科是搞定圆心,硕士开始沿着半径往外走,博士就触碰到圆圈的边缘。只要往外尝试一点“撕裂”,知识的边界便会突出一点,久而久之,人类的知识图谱自然拓展。这个“撕裂”的过程本应是快乐的,正如数学家陈省身老先生所言,“数学有趣”。搞科研、做学问,不是苦行僧。有时候,多些“卤鸡味”的轻松与调侃亦非坏事,不妨把“为往圣继绝学”的浩荡激情寄于几许平常心中,一点点撕开未知的边界线,岂不快哉?

正是在重建道统形塑政统,高谈“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宋代,中国的传统科技达到了同时代的世界领先水准。也只有社会全面文人化、文化经典通俗化的宋代,一介文豪坡研制东坡肘子才会被视为文人雅事,传为佳话。从“卤鸡味”一事看来,而今的网络舆情既无此文化雅量、情趣,亦缺乏现代社会必要的学科素养,而归结大众对于科研事业抱持如此不屑一顾、甚或曲解调侃心态的现实源头则是屡见报端、司空见惯的学术造假、抄袭等不正之风对于学术风气以及学界声誉的败坏和影响。“卤鸡味”的研究及其结果因其朴素通俗,尚可作为向大众科普科研本质及作用知识,引发大众对于科研事业保持信心与兴趣的门径。而当学者丧失了基本的文化精神、科研兴趣,民众对学界、科研失去了信任以及批判的兴趣,那将是更为沉重的悲哀。

第5篇

【关键词】 中医儿科学; 中医教育管理;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临床教学

中医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国家高级中医药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在当前扩大规模、加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切实保证和提高中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关系到中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在目前全国中医儿科临床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如何培养优秀的中医儿科高级临床专业人才对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则显得更为至关重要。近几年,为了适应社会需求,中医临床型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在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就多年来在中医儿科的临床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体会与大家一同分享。

1 树立中医专业思想,培养儿科高级人才

目前在培养研究生时发现,“西化”现象日趋严重。随着医疗体制改革,教学医院同样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纯中医、中药治病救人已满足不了患者和医院生存的需要。现在中医医院,尤其是在儿科病房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因此,一些研究生进入临床后发现自己的西医知识很薄弱,下很大功夫去补习西医的知识而忽略了中医辨证思维的临床运用。即使原来研究生的中医专业思想比较牢固,进入临床实习后信心也会缺失,结果造成了许多研究生“舍中求西”,在强化西医学的同时,淡化了对中医的研习。这样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很难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因此,笔者认为在培养中医儿科临床研究生时应时刻树立中医专业思想,将中医的研习渗透到研究生临床实习的每一个环节。

1.1 临床教学查房,应注重中医辨证思维的培养 临床查房对于研究生导师来说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查房言传身教地教会研究生如何与患儿及其家长打交道,如何运用中医四诊收集临床资料,如何正确进行分析临床病例和解决问题;而对于临床的研究生来说,临床查房也是学习临床知识,提高临床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作为中医教学医院应规范地进行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的标准操作,对每个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和用药分析,并针对某味中药的加减进行详细讲解,以提高研究生用中医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生在诊治过程中观察到中医的疗效,也进一步树立了中医的信心。由于小儿皮肤薄嫩,气血的盈亏和邪气的盛衰能较敏感地在舌象上表现出来,为此本院儿科建立了小儿疾病的舌诊库,要求临床研究生能通过望舌象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正确辨证分析。通过这项基本功训练,研究生学习中医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许多同学通过对舌象的分析看到了疾病的发展变化,感受到了小儿望诊在疾病辨证中的重要性。

1.2 加强中医基础知识和经典的学习 中医界历来将《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等著作奉为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它经得起历代临床实践的考验,对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它们是祖国医学宝库里较早的标志性的里程碑文献。在本科学习阶段对经典著作的认识仅限于教科书,与临床实践结合还不够;进入研究生阶段,笔者认为在进一步倡导读经典的同时,应采取多种形式去研习经典的内容,包括组织研究生针对经典的某些观点进行专题讨论,用经典中的理论和方药解决临床的实际问题,通过将学习经典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使研究生真正体会到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和神奇疗效,提高研究生学习中医的热情和信心。更重要的是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使研究生学会中医的学习和思维方法[1]。

2 注重临床技能培养,提高临床工作能力

2.1 注重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不断提高临床思维水平 在研究生教学中绝大多数知识是要靠研究生自己去积累、总结和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不断调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加有效地促进研究生自学、综合分析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的提高。在临床实践中,遇到问题先介绍相关的参考书目,鼓励研究生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自己去寻找答案,然后再进行探讨。通过反复的训练,要求研究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观察患者,勤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临床思维和诊疗水平。

2.2 尽可能为研究生提供临床操作机会,加强临床技能的训练 目前对于医学院校的研究生来说临床技能训练不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现阶段,由于种种新的情况和矛盾,研究生实践操作机会更是减少。《执业医师法》颁布,尤其是《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出台后,使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实习医师临床操作的合法性受到挑战,实习医生动手机会越来越少。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都不同程度地限制了临床研究生临床技能的培训。针对现状,笔者要求临床研究生与带教老师一起参加值班,时刻将临床研究生当作一名临床医师进行训练,使其尽快成熟。接诊患者后,老师和研究生同时书写首次病程记录和病志,研究生的病志作为实习病志,导师给予认真的修改和指导;临床实践中针对一些实际问题导师都要先让研究生提出处理意见,再进行分析,切忌研究生只是一个跟随者;中医的推拿和按摩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总之,使研究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尽可能让其融入到临床工作的氛围中,使其时刻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而不是一名旁观者。

2.3 探索和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跟名师学艺”模式 中医的优势在临床,中医的危机也在临床,培养名医的关键也在临床。历来临床辨证诊治思维方法就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说,以至研究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都要经过较长或很长时间的摸索,才能逐步成熟而独立胜任工作。要吸取传统中医师承教育的可取之处,探索和建立现代“跟名师学艺”模式,组织调研名医学术成就,剖析名医辨证施治的思维方法和过程,让研究生领会临床思维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原理,掌握临床辨证诊治的思维方法和步骤,同时继承和发扬名医的理论与医术。

3 严把临床技能考核,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生命力在于加强临床能力培养,为落实这一关键环节,笔者认为加强临床研究生的各阶段考核能极大提高研究生学习的紧迫性,是确保临床型研究生质量的重要举措。

临床的考核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基本素质的考核。包括:工作责任心、临床反应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①工作中责任心强,在医生和患者中有一定威望,能被人信得过;②思考问题灵活,遇到疑难病时考虑全面,处理急危重病时胆大心细、沉着果断;③对工作认真,对患者负责,虚心好学,不满足于现状和一技之长,而且善于总结经验,特别是失败的经验教训;④考核时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其基本素质。由临床带教的老师进行综合评分。(2)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考核。基础知识考评主要是测试研究生的知识面。主要考核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包括四大经典及中西医儿科相关基础理论;除此还应考核相关专业一般知识,如儿科常用的有关非药物疗法的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等医、药、针相互交叉渗透的多种方法和技能;同时还应考评相关的法律、心理、社科、文献综述、论文写作等知识。(3)临床技能的考核。一是中期考核,目的是对研究生经过第一阶段相关专业科室临床轮训后的临床能力进行评定,包括临床思维能力、临证诊断、治疗水平以及临床操作能力等;二是毕业考核,对研究生本专业的临床能力进行综合评定,全面考核其理论知识、临床处理患者能力、诊疗技术及临床带教能力等。考核形式分为笔试和操作两种,笔试考核内容主要是考核研究生临床常见病证理论的掌握情况,重点考核常见病症的诊断、中医辨证治疗、西医急救处理方法等;操作考核内容主要考核研究生诊疗技术的操作、病历的书写等。由儿科导师组在临床实践中期和毕业时分别进行,并作出具体的考核评价结果[2]。

4 根据儿科研究生层次的不同,制定个体化培养方案

本校儿科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包括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其中有应届毕业考取的,也有工作几年后考取的,还有七年制的本硕连读研究生。各类研究生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也存在缺点。笔者在培养过程中应考虑到这一特点,制定的培养计划应更具有针对性。比如,本科应届毕业考取的研究生和七年制的研究生应该注重临床实践阶段的培养,基础课后即可进入临床实践,跟随导师查房,亲自参加管理诊治患者,参加学术例会、专题讲座和疑难病例讨论等学术活动,并在病例讨论中不断地训练自己阐述独到的见解;而对于已经具有临床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应鼓励他们尽早进入科研阶段,与导师和导师组共同议定研究课题及方法,尽早发表高质量的研究论文,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为今后开展高层次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3]。

5 在培养过程中建立导师组制,进一步开阔研究生思维领域

每个导师都有自己的所长,将各个专家组成一个指导小组共同从宏观上负责指导研究生,它不仅可以增强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而且可以加强不同领域的导师之间的交流,将对学科建设大有裨益。临床研究生应掌握宽广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经典知识,不但要重点学习经典课,还要学针灸推拿等相关专业基础理论,以及各家学说及病案学等课程,拓宽专业基础范围,增加专业技能,才能够建立中医的思维方法和思路,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需要。每个研究生都可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在导师指导下,并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随意确定选修课,创新课程选择,突破传统狭窄专业领域的范畴。

临床研究生的培养是一项关系到中医未来发展的工程,尤其是目前中医面临着重大机遇与挑战的时期,临床型研究的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应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解决问题,相互交流经验,使临床型的研究生培养工作不断完善,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中医儿科名医。

参考文献

[1] 许双虹,章文平,胡小英.培养中医儿科研究生中医临床能力的思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1):16.

第6篇

 

 

 

超星数字图书馆

 

超星数字图书馆成立于1993年,是由北京世纪超星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在线数字图馆,2000年被列入国家“863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目前拥有数字图书200多万册,按照“中图法”分为文学、历史、法律、军事、经济、科学、医药、工程、建筑、交通、计算机、环保等22个学科门类,是国内资源最丰富的数字图书馆。

 

其检索方式分为分类检索、快速检索和高级检索三种。

 

① 分类检索:根据“中图法”进行归类,层层单击目录,由大类到小类,便可查到与类目相关的所有图书。在每一级类目下都设有查询文本框,也可以在查询文本框内输入书名或书名中的关键词,来查找相关图书。

 

② 简单检索:简单检索也称为快速检索。用户选择好书名字段、作者字段或者全部字段后,在查询文本框内输入检索词来查找相关图书。

 

③ 高级检索:用户在高级检索界面可以选择并输入多个检索条件,如分类、书名、作者、索书号、出版日期等进行组合检索,各字段之间可以用逻辑“与”和逻辑“或”来组配,单击“检索”按钮可以查到图书。

 

方正电子图书数据库

 

方正电子图书资源库是方正Apabi数字资源的核心部分,涵盖社科、人文、经管、文学、科技等类别。其中的方正Apabi高校教参全文数据库更是针对高校需求而建立的专业数据库,旨在整理、搜集覆盖“文、理、工、医、农、林、管”等重点学科专业的经典教材、高校指定教参等数字资源。

 

方正电子图书数据库检索功能与超星数字图书馆相似,提供学科分类导航浏览、基本检索和高级检索的功能。如查找有关“英语听力”方面的图书,在主页面的搜索框选择检索条件为“书名”,在搜索框内输入检索的内容“英语听力”,点击检索按钮即可查找相关图书。

 

书生之家电子图书

 

书生之家是建立在中国信息资源平台基础之上的综合性数字图书馆,由北京书生公司开发制作。集成了图书、期刊、报纸、论文等各种出版物的(在版)书(篇)目信息、内容提要、精彩章节、全文等内容。目前书生之家电子图书100多万种,主要包括文学艺术、经济金融、工商管理、计算机技术、社会科学、历史地理、科普知识、知识信息传媒、自然科学和电子、电信与自动化等31大类。

 

Netlibaray电子图书

 

Netlibrary是世界上电子图书(eBook)的主要提供商之一,它整合了来自350多家出版机构的5万多册电子图书。90%的电子图书是1990年以后出版的。Netlibrary注重电子图书的更新,每月均增加2000多种。

 

Netlibrary80%的电子图书面向大学读者,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各个领域。其中不仅包含学术性强的专业著作,也收录最新出版的各类人文、社科图书。它覆盖了以下主要学科:科学、技术、医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工商、文学、历史、艺术、社会与行为科学、哲学、教育学等。

 

 

02查找刊物

 

CNKI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CNKI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是中国知网知识发现网络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收录期刊以学术、技术、政策指导、高等科普及教育类为主,也收录部分基础教育、大众科普、大众文化和文艺作品类刊物,内容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哲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核心期刊的收录率达96%,收录独家授权期刊2300余种。该数据库按照学科划分为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工程科技Ⅱ辑、农业科技、医药卫生科技、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Ⅰ辑、社会科学Ⅱ辑、信息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等十个专辑。

 

数据库提供期刊导航、初级检索、高级检索、专业检索、分类检索等检索方式。

 

① 期刊导航:期刊导航是对整刊进行检索,以某期刊名称为检索词,查找该刊物所有的论文。可以按照已知刊名的音序方式(A—Z)或在检索提问栏中直接输入刊名进行查找,也可通过期刊导航界面的左侧栏的“专辑导航、优先出版期刊导航、独家授权期刊导航、世纪期刊导航、核心期刊导航、数据库刊源导航、期刊荣誉榜导航、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刊期导航、出版地导航、主办单位导航、发行系统导航”等十多种表示期刊特征及特性的导航系统来查找。

 

② 初级检索:初级检索是进入数据库后系统默认的检索方式。一般的检索程序是:首先在界面左侧“文献分类目录”下选择适当的专辑限定检索的学科范围,然后在“检索项”中根据已知线索选择检索入口(主题、篇名、关键词、作者、机构),在检索框中输入检索词,再对检索结果的精确度(“精确匹配”或“模糊匹配”)、时间范围、来源期刊范围做出选择,最后点击“检索”按钮,即可查看检索结果。例如,检索三年内有关外商企业利用关联交易避税现象及其防范措施研究方面的论文。首先在“文献分类目录”中全选十类专辑,其次在“检索”标签中确定检索词如:外商企业、关联公司、避税及其逻辑组配关系,确定时间范围为2011~2014年,点击“检索”按钮,即可得到检索结果。

 

③ 高级检索:高级检索与初级检索的区别,主要是它同时可进行多个检索项或一个检索项的两个检索词的组合检索,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多个主题、多种条件限定的课题检索结果。多个检索项或两个检索词之间主要是“并且、或含、不含”的逻辑运算关系。

 

④ 专业检索:专业检索要求检索者自行构造检索提问式来准确表达其多主题、多条件的检索要求。

 

⑤ 分类检索:通过首页的“文献全部分类”来检索某类目下的所有文献,多用于对某类文献进行文献统计。

 

 维普资讯网——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

 

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由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出版,收录中文期刊8000种、中文报纸1000种、外文期刊4000种,分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教育科学和图书情报8个专辑。

 

页面左上方的“专业版”进入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的“期刊文献检索”功能模块。该模块提供基本检索、传统检索、高级检索、期刊导航等检索方式。具体检索方法与CNKI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相似,不再细述。除期刊文献检索,该平台还提供文献引证追踪、科学指标分析、高被引析出文献、搜索引擎服务5个功能模块的服务。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的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是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范围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林、医学、人文社科等领域,是了解国内学术动态必不可少的帮手。该数据库可以按照分类、期刊出版所在地区及期刊首字母导航浏览,也可以输入刊名、篇名、著者、关键词进行组合检索。检索结果内容包括论文标题、论文作者、来源刊名、论文的年卷期、分类号、关键字、所属基金项目、数据库名、摘要等信息,并提供全文下载。

 

全国报刊索引综合数据库

 

全国报刊索引综合数据库由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编辑部负责研制,从1993年开始发行,2000年分成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技术版两个版本发行。收录了全国包括港、台地区的中文报刊资源,涉及所有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党政军、人大、政协等重大活动、领导讲话、法规法令、方针政策、社会热点问题、各行各业的工作研究、学术研究、文学创作、评论综述以及国际、国内的重大科研成果等。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选编3000余种公开发行的优秀中文报刊制作而成的数据库。内容涵盖了教育、文史、经济、政治四大领域。该数据库分人大全文、索引总汇、专题目录索引、中外人文社科文献集萃四个子库。

 

检索功能主要有三种:

 

①简单检索(系统默认),检索字段包括标题、著者、出处等。

 

②二次检索,可以缩小检索文献的范围,提高检准率。

 

③高级检索,只限于一个数据库内,不能进行跨库检索。检索词之间可以进行“与”、“或”、“非”逻辑组配运算,支持截词检索。

 

 John Wiley 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

 

John Wiley 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由美国约翰威廉父子出版公司(John Wiley & Sons Inc.)创立于1807年,所出版的期刊主要集中在生命科学和医学、化学和化学工程、统计学和数学、电子工程、通信以及商业类等领域。出版公司下属的“John Wiley 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收录的期刊学术质量很高,多数是相关学科的核心资料,是科研学术活动的重要信息来源。

 

John Wiley 提供三种检索方式:快速检索(Search)、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和浏览检索(Browse)。

 

 Springer 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

 

德国斯普林格(Springer-Verlag)是世界著名的科技出版社,通过Springer link系统发行电子图书并提供学术期刊检索服务。目前该社共出版530余种期刊。其中大部分期刊被SCI、SSCI 和EI 收录。还与SCI、EI 建立了全文浏览的链接。期刊所涉内容是科研人员的重要信息源。

 

 WorldSciNet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

 

WorldSciNet出版公司出版的书刊以高学术水准著称,出版的78种专业刊物涉及物理、化学、数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经济与管理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工程及混沌与非线性科学等学科。WorldSci Net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提供主题和字母顺序两种检索途径浏览所收录期刊。

 

Elsevier ScienceDirect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

 

爱思唯尔(Elsevier)总部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的1 100多种期刊是世界上公认的高品位学术期刊。Elsevier Science 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涉及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能源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医学、生命科学、商业、经济管理及社会科学等学科。论文大多来自核心期刊,并且被世界上许多著名的二次文献数据库所收录。

 

Elsevier 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可以按刊名字顺序(Browse by title)或者按分类(Browse by Subject)浏览期刊,也可以使用系统提供的高级检索(AdvancedSearch)、专家检索(Expert Search)两种检索方式进行检索,输入检索词、选择检索字段及资源类型进行检索。

 

EBSCO 数据库

 

EBSCO 数据库是EBSCO 公司提供的学术信息、商业信息网络版数据库。目前中国用户通过该系统可以访问十余个全文数据库,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术期刊数据库和商业资源数据库。

 

① 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8000余种学术期刊的文摘和索引。其中全文刊近4700 种,同行评审刊3600 多种,涉及生物科学、工商经济、咨询科技、通信传播、工程、教育、艺术、医药学等领域。

 

② 商业资源数据库:收录2300 多种期刊的全文。其中同行评审刊1100 多种,涉及经济学、经济管理、金融、会计、劳动人事、银行以及国际商务等领域,对所有商业学科进行了全文收录(包括市场营销、管理、MIS、POM、会计、金融和经济)。著名的期刊如《每周商务》、《福布斯》、《哈佛商业评论》、《经济学家预测报告》等。

 

Kluwer全文电子期刊

 

第7篇

一般来说,语言训练由听、说、读、写四项基本的技能构成,也可以概括为理解技能和表达技能两项技能,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例如,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是分不开的,过分强调一种技能而不能平衡发展的话,最终会制约整体语文水平的提高。所以,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中,要从整体角度出发,使资源实现整合与互补。语言训练只有做到整体推进才能把各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初中生语文水平和综合能力。

语言训练要注重语感的培养语感的培养对于语言训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培养语感是进行语言训练的基础环节。通俗来讲,语感即为人们对于语言的一种感受力。语感一般靠直觉,这种直觉不是对语言的简单认知,而是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慢慢积累起来的,是进行语言学习的关键,体现着人们对于语言的熟练掌握程度。教师在教学环节,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语感培养。只有通过不断的强化训练,完成对事物的理解过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语感,有利于语文的深入学习。

语言训练要进行语言积累入选为初中语文课本的文章多数是经典、有启迪价值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说囊括了各类的语言现象,而且在表达方式上也是多种多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语言训练时要引导学生充分熟悉和掌握各种语言现象,熟练运用不同的表达形式。语言训练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的。如果不具备一定量的语言积累,那么就不会形成语言技能。只有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句法,才能变得才思敏捷,更好的进行语言的运用。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进行好词好句的摘录,使之形成一种习惯。语言练训中要引导学生自主表达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体裁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论证严密的议论文,有的是知识性和思想性较强的社科类文章等等。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积累词汇、揣摩文章规律,增加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把书本中的知识,如语言表达方式方法、技能技巧等转化为自身知识,不断吸取课本中的营养。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表达。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自主表达,可以是自己的某个想法或者对于某件事情的看法等等,方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引入讲与练相结合的语言训练方法传统教学中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就是“多读多练”,因为读写都是基本技能,学生可以通过不断的模仿练习提高自己的技能。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学习小组,分组进行朗读比赛,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由于初中语文教材多是经典范文,反复的揣摩与诵读一定会有很大收获。

通过不断的朗读增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增加词语的积累,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在进行读和练的训练时,初始阶段要以读为主,通过多读不断增加知识积累,进行遣词造句的学习。然后在读的基础上进行有计划的训练,把读和练结合起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学生在学与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语言掌控的能力得以提高。

作者:张芳

第8篇

《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这是暨南大学中的“暨南”二字的出处,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

作为华侨学府,生源就是暨南大学(以下简称“暨大”)一大特色。因此,秉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暨大历经百年沧桑,至今共培养来自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才近30万人,现在拥有在校华侨和外国留学生一万余人,居全国第一。

暨大国际化特色突出,你可以不出校门、不出国门,就能拥有留学海外的体验。校园里来自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学生随处可见,“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体验异域风俗民情与学各式各样的外语在暨大都不是问题。只要你愿意,一句大胆的“ hello”或“你好”就可以让你交到外国好友。

为了“暨南”这一寓意深远的名字,暨南人拼搏不息。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文理工医兼备,涵盖除军事学、农学外的所有学科门类,其中,工程学、化学、临床医学、药理与毒理学4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而应用经济学、新闻传播学、中药学、中国语言文学、统计学、光学工程等更不可小觑。另外,暨大拥有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以及20门国家级精品类课程,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作为侨校,暨大的华侨华人研究院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除此之外,还有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汉语方言研究中心等多个人文社科科研机构与药理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

新闻传播学院更是凭借超强的实力,使得暨大被称为南方新闻界的“黄埔军校”,成为源源不断地向传媒界输送优秀人才的基地。学院由范以锦教授坐镇,聘请众多业内精英担任学生的导师,为学生带来学习与实践的双指导,与学生交流当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爱恨纠葛”。每一届学院新生入学典礼上,范老总会亲自致辞,他可爱的“粤普”总是逗笑台下的同学们,但让人倍感亲切。

青葱印象・暨大

暨大主校区位于广州市,这里文化多元,底蕴深厚。

学校的学风异常浓厚,有了雄厚师资力量的加持,暨大学子的学习势头自然十足。校本部用来上课的A栋教学楼的自习室从来都不够用,因为这里已经成了考研同学们的领地。而图书馆自然成了其他同学日常自习的根据地。图书馆几乎每天都要上演“占座”大战,早上8点开门前,门口已被早去的同学围起来了。

在暨大的图书馆,不必担心找不到你想要的书。馆藏量近400万册,从言情小说到科研经典应有尽有。每一层都设有直饮水和开水、自动存包处以及供学累了的小伙伴们小憩的沙发。不得不提的是图书馆前面那两棵相互纠缠在一起的紫荆花树,每逢春季,紫荆花悄然绽放,两棵树交相辉映,成为最美的风景。这就是暨大有名的“情侣树”。

暨大的美食也沿袭本地的风格,以甜食与各种粉为主,各类小食让人目不暇接。南方太热?没关系,来份糖水解解暑。广式肠粉、烧腊、虾饺、粥面、老火靓汤、菠萝饭、甜品、榴糕……总有一款能打动你的味蕾。广式早茶已成为广州的代名词,而在暨大就可以早起体验一下广州人的早茶习惯。

由于处在市中心商圈,暨大的交通非常便利,不管是乘坐地铁还是BRT都非常方便。为了完成论文与课程作业熬了一整天,晚上约着朋友从南门出去,到太阳新天地逛个街,再看个电影就赶走了这一天的疲乏。

到了周末,你还可以搭乘地铁去广州有名的地点玩玩,诸如小蛮腰广州塔、上下九步行街等,感受这座古老与现代气息交织的岭南城市的氛围。如果你不离开学校,除了窝在寝室和泡泡图书馆,其实还有好多去处。学校礼堂每周六晚都会放映最新的电影,价格实惠,同学们可以不用出校门就来一场视觉盛宴。食堂门前的建阳篮球场上每个周末都有社团活动,街舞表演、吉他弹唱、猜词游戏……同学们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百年侨校・暨大

第9篇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探索 实践 武汉大学

党的十报告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了贯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基础学科领域国际一流人才,教育部于2009-2010年分别在北京大学等国内19所大学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武汉大学于2010年参与该计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教育部拔尖计划,学校成立了弘毅学堂,以此作为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试验田和培养精英人才的特区,设立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五个理科班和国际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国学二个文科班。武汉大学“弘毅学堂”作为拔尖学生培养的试验田和辐射源,在素质教育方面不断探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效。

1优化课程体系

通识课程方面,武汉大学依托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S富的优势,历来重视通识课程的设置,重组通识必修课程,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将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道德品质。通识选修课程内部,又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中华文明与外国文明、跨学科领域五大类,要求学生在每个领域至少选修2个学分,最低修满12个学分。而对于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在内的“弘毅学堂”学生来说,每人应该在人文、社科领域修满4个学分才能顺利毕业。这样一来,就基本构建了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通识课程的结构体系,将人文社科类知识的学习放在了一个突出的位置上。

专业课程方面,“弘毅学堂”主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其开展创新、创造活动打下坚实基础。整合学校优质教学资源,设置全英文课程和外教课程,全面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研究提供语言支持;适当降低学生毕业总学分,为学生设置创新实践学分课程,减少学生压力,为学生自由科研提供空间和条件;打通选修课程与研究生课程,介绍学科交叉及前沿信息,加深学生对各专业领域的理解;低年级开设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基础课程,以“实用、够用、能用”为原则,以“宽广、扎实、前沿”为目标,重视学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

实践课程方面,“弘毅学堂”变以基础操作训练为主线的课程设计为以科学研究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实时增加基本操作训练,学以致用,现学即用;扩大科研训练覆盖面,从低年级开始就在讨论课中引入原始文献学习,在学生能力达到的条件下直接使其接触学科前沿的原始文献。

优化课程体系之后,“弘毅学堂”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逐渐协调,主要体现在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协调,基础课程与拓展课程的协调,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协调,本科课程与研究生课程的协调四方面。

2改进教学方法

“弘毅学堂”采用小班授课结合小组研讨的方式,老师以平等、欣赏的态度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在人文包容和学术批判的环境中成长。高年级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科研兴趣,尽可能地减少直接讲授,赋予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同时选择最新的学科进展文献开展学术研讨课,并通过小论文撰写、PPT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小班学术研讨”使那些善于独立思考、具有批判精神与创新潜力的拔尖学生脱颖而出,帮助教师们了解和把握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掌握状况和科研创新想法,从而针对不同进度的学生做出不同的指导。

化学班设置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四大基础课程的研讨课,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创新意识。物理班利用学生基础好,学习热情高、班小人数少的班级特点,每门课都倡导师生互动,多方位与学生交流的。特别在经典力学、电动力学以及量子力学的课程中,组织学生就相关专题开展“研讨班”形式的讨论课。如“经典力学”课程就规定每学期每个学生必须提出三个以上有价值的问题,培育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

3营造学术氛围

为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弘毅学堂”每年都组织学生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科普展览、大型国有和跨国高新技术企业,并在企业建立社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竞赛和各类国内学术交流活动;定期邀请两院院士等学术大师为学生作学术报告,邀请国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访问并开设短期课程。在暑期为学生统一开展思想政治社会实践活动,参观革命圣地,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014年4月“弘毅学堂”创办了首届化学科技创新文化节,组织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报告会、“春风化雨”趣味知识竞赛、“化成天下”部分重点高校化学专业学生交流会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座谈会等系列活动,将科技创新文化节和报告会作为素质教育机制建设的一部分坚持推进,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邀请了文学院王怀民教授等为学生带来了科学与人文主题的讲座,促进学生专业学习、素质习得、思想提升实现“无缝对接”。

4完善科研训练

科研训练是充实、整合、提升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课程体系改革效果的重要途径。“弘毅学堂”经过6年多的建设,初步落实了本科四年期间,不同阶段的科研训练计划内容:一、二年级学生结合低年级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从事相关学科竞赛的课题等专业基础知识的实验与理论研究,一年级学生每人至少参与一项课题,二年学生每人至少参与两项课题。三、四年级学生进入导师课题组,从事相关学科前沿课题的研究,每个学生至少参与一项独立课题的全部研究过程。每学期初举行开题报告会,学期中举行中期小结会,学期末举办总结会,结题时举行答辩。不要求学生必须产生重大科研成果,但强调由始至终的参与过程。为给“弘毅学堂”学生提供最优质的科研训练资源,各学院全面开放了各级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弘毅学堂”学生可使用的国家级实验室和示范中心达10个之多。

“弘毅学堂”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各学院学生都参与了许多大W生创新实践活动和学科竞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弘毅学堂化学班余维来同学,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三篇,总影响因子为18.718,曾赴美国哈佛大学交流一学期,成功获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八所世界著名大学化学博士项目(全额奖学金)录取;弘毅学堂数学班袁航同学,在校期间两度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以及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全能铜奖,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罗格斯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等国际著名高校博士项目的全额奖学金;弘毅学堂计算机班李冠成同学,在校期间荣获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银牌,被信息安全最顶级的会议ACM CCS接收,成为华中地区历史上首篇被此高级别会议接收的论文。

5丰富课外活动

学校非常注重“弘毅班”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弘毅学堂”每年5月组织召开“弘毅学堂”新老生交流会,邀请老生为新生介绍学习、生活、科研的心得和经验;每年底组织学生到琴台音乐厅欣赏新年音乐会,丰富学术艺术素养;每年春季举行“数理运动会”,在4-5月间连续举行“数理杯”篮球赛、足球赛、羽毛球赛、排球赛等系列体育活动,因为这些活动的锻炼,数理班同学在学院或校级的足球、篮球、排球等赛事中屡获佳绩。例如2011级的郭成同学正担任武汉大学女子足球队队长,并且在2012和2013年两次率队获得武汉高校女足联赛亚军。

同时,“弘毅学堂”以武汉大学珞珈金秋文化节为平台,每年以班级为单位举行踏青郊游、定向越野、环东湖自行车游等主题活动,同时举行棋类竞赛、辩论赛等多种形式的市内活动,很受学生欢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弘毅学堂”的LOGO设计大赛也是在学生中展开的,各年级学生积极参与,最后数理班学生汇集大家智慧的创意和设计,涵义丰富,规范美观,得到学校领导高度肯定,目前已经成为武汉大学“弘毅学堂”的官方LOGO。

参考文献

[1] 杜玉波.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4(2).

[2] 张晓倩.关于拔尖创新人才的研究综述[J].科教导刊,2011(7).

第10篇

1、了解初高中语文学习特点的不同

初中语文学习主要还停留在记忆和形象思维阶段,学习内容相对单一,学习的趣味性较强。初中阶段的学习,虽然三种基本文体、诗词、戏剧都有涉及,但是仍然以记叙类(包括小说、散文)为主,课文的故事性较强。说明文的选择注重文章的趣味性,尤其是冀教版更多选择的是科普小品文,对文体知识逐渐略化,比如《,蟋蟀》《天鹅》《绿色的基因革命》等。议论文的编排内容越来越少,除了经典的《谈骨气》,其它要么是演讲稿,要么介于议论和散文之间,学生难以快速明确地判断出文章体裁,比如,《谈读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等。古诗词的学习仅限于对课本知识的积累和赏析,文言文只要求学生能结合工具书了解其大一,课外拓展很少。现代诗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背诵、默写阶段。散文的选择也都比较注重故事性或景物描写,比如《,父亲的谜语》《背影》《敬畏生命》等。这些文章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文字浅显,内容简单,情感直白,易于理解。教材的编排和考试的方向,决定了初中语文学习仍停留在记忆和形象思维的阶段。高中语文学习与初中截然不同,记忆部分占考试内容比例极小,且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记忆部分考试分值不大,但是考核面很广,这表明高中语文仍然注重积累,但是积累的方式由课内学习转向了课外自主积累。说明文由初中浅显的科普类文章转变为内容深奥科学文,且考试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提取以及加工处理,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议论文则转变为内容深刻的社科文,距离学生生活的遥远,需要学生沉入其中反复揣摩,方能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文言文学习与初中差别更大,主要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要求学生将课内学到的文言知识迁移到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文学文阅读内容也出现突然加深的倾向,呈现出语淡情浓、更加突出人和生活本质的特点,这对初升入高中的学生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2、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由于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的原因,学生很难自觉发现语文课程特点的变化,并自觉调整学习方法来适应新课程。这就需要教师在高一阶段,尤其是高一第一学期,要向学生简要介绍高中语文学习与初中的不同,指导学生如何尽快适应高中学习。比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除了夯实背诵、默写基本学习环节,还要将学习重点转移到理解诗词描绘的情景、表达的情感上,并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进一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面,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去理解初次接触的古诗词。引导学生逐渐改变学生在初中养成的“以本为本”的学习习惯。在说明文和议论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改变以朗读为预习方式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默读更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和结构的思考。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议论文的论点、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标出来,并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和文章结构,对于文章中重点字词和语句要及时进行标注和深度理解,以加强学生对文章的思考。这个过程也是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过程,逐渐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文学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改变初中语文学习的习惯,从文章内容、情节、表达方式、人物心情、主题思想入手去解析文章,而是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产生时代、创作背景、作者的写作风格等较深层次去理解文章,解读文章中所包含的时代信息和时代思想,从而更加准确滴把握人物形象、作者情感和文章主旨。

3、教学方法要与学习内容一致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当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模式,尤其是初中学习更是以小组合作、生生互动为主。初中语文学习更适合课改后的模式,因为记忆性学习和形象思维的发展需要学生之间的互相检测和互相触发。经过初中三年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已经习惯了“有问题,大家一起解决”学习模式。但是,高中语文学习中需要学生不断发展逻辑思维,无论是哪个版块的学习都需要深度、缜密的思维,反复的比较和鉴别。这个过程需要精力高度集中和安静的环境,学生随时打断别人的思考,会影响其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适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比如,在预习或者课堂阅读阶段,不许随便与周围人交流意见或者向别人询问,有不理解的内容先标注出来。当学生有了初步的学习结果时,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以提高课堂学校效率。当然,与初中语文学习的另一个显著不同,是学生要养成开发课外课程资源的习惯。高中语文学习内容相对较深,涉及面也很广,不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全部解决的,也不是课堂上能全部能够涉及到的。教师要培养学生自觉开发课外课程资源,利用工具书、网络资源或者身边的人力资源,来解决自己学习中的疑惑,从而促使学习更加深入。

4、小结

实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顺利过渡,还有许多具体的事情需要去做。高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初中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对其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改变,并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逐渐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让学生逐渐掌握高中语文学习的技巧,并从中感受到成长的自豪,从而保证学生顺利而快速地适应高中语文学习,保证母语学习的连贯性和高效率。

作者:刘莉 单位:河北省乐亭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

第11篇

在当下国内的各种考试中,作弊现象十分普遍,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从各种媒体的,报道来看,不论是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职称考试,还是普通的课程考试,时有作弊现象发生。除了普通民众以外,大学生自身对考试作弊的普遍性也感受颇深。

考试作弊的普遍性可能导致学风的急剧恶化,致使人才培养质量下降。这一点已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同。因而,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的学者就开始对考试作弊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进行研究。随后,更多学者投入到这一研究领域,、出版著作,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时至今日,在诚信严重缺失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认为该课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还需要从不同角度解析考试作弊的成因。

一 考试作弊原因探析

1 历史原因

考试作弊古来有之,从有考试起就有作弊。历史上就曾有几起著名的作弊案,例如清前期最大的两次舞弊案——顺治丁酉科场案和康熙辛卯科场案,咸丰八年的戊午科场案等。这些科场案都是当时震惊朝野的科场作弊大案,当时的统治者花了很大的气力整肃科场,维护人才选拔的公平性。 2社会原因 当今社会诚信缺失,存在信任危机,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曾经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因为当时人们的道德水平高,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可是当今社会如果这样做就会存在很大的风险,就像路遇老人摔倒,人们不敢去扶老人起来。并不是每一个路过的人都冷漠,只是有前车之鉴,人们不敢扶。“2006南京彭宇案”和“2009天津许云鹤案”中,彭宇和许云鹤就是因为扶起摔倒的老人而被讹诈。当今社会层出不穷的诈骗,中奖诈骗、短信诈骗、银行卡诈骗等,骗子们为了利益不惜借助各种手段进行诈骗。这些不诚信的行为对大学生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不少人认为,获得权利和财富就是成功的标志。这种功利性的成功论给整个社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更有甚者,为了获得权利和财富,一些人不惜使用各种欺诈手段。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心理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在通过正常的途径不能达到目的时,他们可能会选择非正常手段来达到目的。在考试中,非正常手段主要是作弊。

3 个体原因

一些大学生上课打瞌睡、玩手机游戏,甚至逃课或者为了赚钱在外面兼职。在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时间也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凭他们自己的实力自然很难通过考试,因此只能用非正常的手段——作弊,来应付考试。这些学生往往在考试前就做好准备,把与考试有关的资料缩印在小纸片上。考试时,乘监考老师不注意趁机作弊。不论监考老师严格与否,这类学生都会设法寻找机会作弊。

另一些大学生的课程学习还过得去,他们本没有打算作弊,只是在考试的过程中,看到别人作弊,心里不平衡,心想要作弊大家都作弊,这样才不吃亏。在监考老师严格监考的情况下,抱这种心态的学生作弊行为就要收敛很多。

还有一些大学生作弊主要是由于经济和荣誉方面的原因。首先,一些学生作弊是为了避免经济上因考试不及格而遭受损失。一般而言,课程考试不及格需要补考,补考不及格就得重修,而重修一般是按学分收费的;其次,一些学生作弊是为了得高分、评优、评先进或评奖学金。

为了防止考试作弊,教学管理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一是加强监考力度,比如增加考场、增加监考老师以及安装考场监控设备等;二是对作弊者严肃处理,比如笔者所在的大学,考试作弊的学生会受到留校察看处分,并取消学位授予资格。在一定程度上,以上措施尽管有一些成效,但不能解决考试作弊的根本问题。在笔者看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考试主体——学生,只有学生在考试中做到自觉、诚信,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考试作弊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提升大学生的素养。

二 大学生素养的提升在诚信考试中的作用

要想杜绝考试作弊,仅仅靠严肃考纪远远不够,正如治理洪水不能靠围堵一样。大禹治水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他采用了疏通的方法。我们在应对考试作弊时,不妨效仿大禹治水,采用疏通引导的办法。疏通引导就要靠平时的教育积累,要依靠学校、教师及学生三方面的努力来完成。

1 学校层面

目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不容乐观,说得严重一点就是诚信的普遍缺失,主要表现为:在学习方面,作业抄袭和考试作弊等;在经济方面,不按时归还助学贷款,故意拖欠学费等;在道德方面欺骗、盗窃等。毫无疑问,学校和社会的诚信教育不可或缺。一般情况下,最初的家庭教育并不缺乏诚信教育的内容,父母都会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很大的希望,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们灌输不撒谎的观念,这是最初的诚信教育。不同人生阶段的诚信教育侧重点有所差异,进人大学阶段,诚信教育的重点应该是诚信学习、诚信考试、诚信人际交往、诚信经济交往以及诚信求职等。在大学开展诚信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诚信品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责任,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已迫在眉睫。教育部门应该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大学生诚信教育教材,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实施诚信教育。在有效实施诚信教育的前提下,大学生基于诚信而形成的自我行为约束力会极大地减少考试作弊的发生。

2 教师层面

为了严肃考风考纪,仅仅依靠监考老师是不够的,还需要作为教育主体之一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诚信教育。从学生入学进校开始,就应该给予指导,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踏踏实实地学习。优良的学风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一所学校有了良好的学风,就会形成良性循环,爱学习的人多了,沉溺于网络的人自然就少了。学校管理者要制定有益于学生学习的管理制度,老师要教书育人,学生要养成爱学习的习惯,老师的作用不容忽视。首先,他们不仅在专业学习和学术上对学生产生影响,而且,他们的一言一行会在学生身上潜移默化。老师不仅是学生学术上的导师,还应该是他们思想上的引路人。学生在好老师群体的指导、熏陶和影响下,就可能成长为有责任心、有荣誉感、有创造性的合格人才。对于一个有荣誉感、有责任心的大学生而言,抵抗考试作弊诱惑的自制力会更强。

3 学生层面

(1)专业素养提升

大学生的专业素养主要是指大学生应具有的本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际应用能力。专业学习主要凭借以下两条路径:第一,学习已有的对前人专业经验所作的理性概括。第二,在自身专业知识和理论指导的实践中学习。大学各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对相关课程的理论课和实践课有明确的要求。大学生只有认真按要求学好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将来走上职业之路时,才能在本行业里走得稳当、走得长远。

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在进入大学时,大学生就应该对自己的学习有近期、中期甚至长远的规划。大学生在做学习规划之前,可以咨询相关老师或校外专业人士,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不至于盲目跟风。课程学好了还怕考试吗,考试还需要作弊吗?

(2)道德素养提升

大学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造就高素质的世界公民。怎样才算合格人才或高素质世界公民呢?我们认为一个核心的特征就是全面发展。个人全面发展的核心是个人道德素养的提升。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他们的个人道德素质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m。道德素养在大学生是否成才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那些各行各业的楷模都有较高的道德素养。责任感、荣辱感、尊重他人等都是大学生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而诚信是大学生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在成才的道路上,自我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即使是接受学校教育,最终也要通过终身的自我教育来实现教育目标。因此,大学生不仅要了解道德素养的含义、体现形式及其提升途径,还要做到知行合一,逐步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在考试时也会严格要求自己,不屑做出考试作弊这种可鄙之事。

(3)人文素养提升

人文素养的核心是“爱”,这个“爱”是大爱,是热爱,是关爱,大到爱祖国、爱和平,小到关爱身边的人和事。不论做大事还是做小事,一个人在做事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爱”,这就是人文素养的体现。

为了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里有相应的规定,比如:一些人文、社会科学及哲学方面的课程就设定为必修课,无论文史类的学生还是理工类的学生都必须修的课程。此外,还设置了很多选修课,涵盖文学、艺术、历史、经济等领域。这便是常识教育,也称通识教育或人文素质教育。高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从而使大学生成为健全的人、出色的人、幸福的人,同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真正人才。大学生要把人文素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逐步把自己培养成为人文素养高的人。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呢?最重要的方法莫过于学习。大学生不仅要学好学校开设的相关人文课程,还要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在学习和活动中体现“爱”的精神。此外还必须培养好的阅读习惯,做好经典阅读规划,阅读人文、社科、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经典,促进自身素养的提高。最后,积极参加各种大师的经典讲座,参加学校邀请的校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进行的经典导读,通过学习,力争把自己培养成学者型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施纯琳,考试作弊的心理和矫正[J].青年研究,1983(2).

[2]张君亮,孙永法.关于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一点体会——我校纠正考试作弊的做法[J].高校德育研究.1985(4).

[3]韩军强,再论清代科场案——以戊午科场案为中心[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0):34.

[4]易红梅,陈玉霞,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2):108.

[5]张健,张卫.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提升大学生诚信品质[J].教育探索,2012(7):136.

[6]丁柏铨.论新闻专业学习的必要性[J].中国大学教学,2013(5):37.

[7]张一澍,王永明,高校开展孝德教育的重要意义[J].教育探索,2011(11):117.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量化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025-02

1 引言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在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之与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相适应。科研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学校办学层次和学术水平的重要表现。加强职业院校科研工作的管理,走科研强校之路,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科研工作量化与评价管理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资源配置的指挥棒,寻找适合高职院校的科研量化与评价方法是有效促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

2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量化与评价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科研量化与评价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等的量化管理。虽然目前各高校有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但多数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量化与评价方法还不完善,科研量化与评价管理工作在评价手段、评价方法及评价结果的分析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对科研成果的评议存在许多主观因素,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全面,往往缺乏针对教师专业特点的指标,导致评价结果不能反映教师综合素质[1]。这些问题会影响科研工作量化与评价管理的有效性和客观性。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是促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3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量化与评价方法

3.1确定科研工作的权重值W。在确定科研工作的权重值时,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确定优先资助的学科范围,结合同类院校量化指标的设置情况,最终确定科研工作的权重值。[2]具体计算办法是先由校外专家组对某项科研工作给出权重值:S1、S2、……Sn,然后再由校内专家组对某项科研工作给出权重值:T1、T2、……Tn,通过公式(1)计算该项科研工作的加权平均值W:

W=■ (1)

3.2确定科研工作的难度系数D(a,c)。通常情况下,科研项目级别越高,获批立项的难度就越大,学术期刊级别越高,在该期刊上的难度就越大。因此,在对科研工作进行量化评价时,根据完成该项科研工作的难易程度,确定其难度系数,再根据其难度系数来对各类科研工作进行量化折算。设在某种科研活动K(a)中,第一完成人F(b)的某类科研成果R(c)数量为N(a,b,c),那么该类科研成果的难度系数D(a,c)的量化模型如公式(2)所示[3]:

D(a,c)=1-■ (2)

公式(2)中,m,n分别为校内科研工作总人数和某种科研活动中某级别科研成果的类别总数,难度系数越大说明该类科研成果的难度越高,反之就越低,公式使用全校统一数据计算难度系数,在较大程度上保证了学术量化评价的客观性。

3.3确定个人科研工作量权重系数R。科研项目通常是团队协作完成,科研工作量化积分主要体现科研工作人员在项目中完成的科研工作量,因此需要做到既鼓励团队有效合作,又要体现个人差异,杜绝挂靠现象,科研项目、专利、科研奖励的参与人科研工作量权重系数R通常由项目负责人分配确定。

4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量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

4.1科研项目量化与评价指标。高职院校的科研项目主要包括:纵向、横向和院级项目,各类型项目根据项目周期分为立项和结题两个阶段。按照项目的来源、类别、金额进行指标设置,部分科研项目量化与评价指标见表1所示。

4.2科研成果量化与评价指标。科研成果包括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公开出版的专著、发明专利等科研成果。学术论文量化与评价指标可结合期刊的级别和影响因子设置。部分科研成果量化与评价指标见表2所示。

4.3科研工作量的计算方法。确定了科研工作量化与评价指标之后,可计算科研工作量。目前学校科研工作量计算主要分个人科研工作量和二级学院人均科研工作量两类:个人科研工作量计算公式为:X=∑(Ui×Wi),U为科研工作量系数(Ui=Di×Ri),W为科研工作权重值,i为第i个科研工作量评价指标;二级学院人均科研工作量计算公式为:Y=■,Z为二级学院在编教师总人数。

5 结语

高职院校科研量化与评价管理是一项关系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公正、实用且可操作的量化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2011年制定了《教科研工作量积分办法》,经过三年的实施学院各项科研工作有了新的进展,项目、论文、专利等各项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明显提高。学院科研处就办法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和办法的不足之处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并在2014年修订了量化积分管理办法,使学院量化积分管理制度更加客观、更加科学。本文运用多学科视角探索科研量化与评价工作在不同阶段采用经典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科研量化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并提出具体的操作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较好地解决了以往科研量化与评价存在不科学、不公正等问题,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逐渐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G].教社科[2011]4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