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平面构成论文

平面构成论文

时间:2023-03-27 16:38: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平面构成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平面构成论文

第1篇

(一)平面构成的运用

平面构成在发型设计中的运用主要通过点、线、面三方面来表现。首先,点的运用。点的排列方式直接影响发型轮廓形状的变化,是发型设计的重要因素。在发型设计中点的大小和位置的变化会给人不同的视觉效果,时尚发型经常采用方向不一致的点元素来设计,使人感觉变化的艺术效果,增强视觉美感。在舞台发型设计中运用点的大小不同或相似点的反复出现等排列形式,进而产生了节奏美和渐变感;其次,线的应用。线一般分为直线和曲线。在发型设计中,直线往往给人一种力量的美感,简单明了,直率果断。例如电视剧《潜行狙击》中“周望晴”的人物形象设计就运用了直线型的发型修剪方式,来体现居中女警的干练、果断的性格。曲线中的自由曲线在发型设计中运用的比较多,流露出作品优雅、柔美、奔放的情怀。此外,还可以通过发型线条的粗细变化,来表现造型的刚劲与柔弱;最后,面的运用。在发型设计时,造型师通常运用吹发、剪发、烫发、盘发等方法进行设计,这些方法会形成直线面和曲线面。直线面的发型给人以坚定、直接、果断的心理感觉。曲线面具有优雅、迷人,温暖中带有柔软的特性。例如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玉墨”的人物形象设计,该造型在发型设计上就运用了曲线面的手推波纹发式,来体现角色的柔美、迷人。

(二)立体构成的运用

立体构成主要是把点、线、面、体进行组合,构成新的立体形态,它是由二维平面形态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与平面构成既有共性又相区别。一个完整的发式造型是由前面、后面、左面、右面、顶面五个面组成的三维立体造型,运用立体空间的构成方法,结合发型的结构和轮廓变化,形成风格各异的发式造型。例如电视剧《武则天秘史》中武则天的发式设计,设计师结合立体构成空间性、轮廓不确定性、动态的稳定性的特点,完成了半翻髻发式的设计。再加上发饰的点缀,形成了空间层次分明,富有节奏感的发式造型。

二、构成在化妆设计中的运用

(一)平面构成的运用

在化妆设计上采用点、线、面等元素来完成创作是近年来的趋势,尤其是线的运用更为广泛。首先,是线粗细变化的运用。由于线具有宽度这一性质,使得它在造型中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在眼部塑造时,就可以通过线条的粗细变化来完成眼线的塑造,从而表达特定的化妆情绪。纤细的眼线给人以含蓄、干练的感觉,较粗的眼线则给人奔放、妖艳的感觉;其次,是线浓淡变化的运用。深浅不同的线具有不同的感情性。例如在角色化妆中,用较浅且具有变化的线来创作女性化的妆面,给人含蓄、谦虚的感觉。用较实且棱角分明的线来体现男性的阳刚之美。当各式各样的线条与艳丽缤纷的色彩搭配在一起时,会使妆容更具时尚感、性格感。

(二)色彩构成的运用

色彩是形象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共同作用于人物形象设计的创作,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不同波长的色彩通过视觉器官,传入大脑后,经过思维,使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一系列的色彩心理反应。色彩学家和心理学家发现色彩能左右人的情绪,体现人的性格。在形象设计中,艺术家通常运用色彩来体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例如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化妆设计,就运用了冷灰色调的眼影色彩,来体现林黛玉“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的性格特点。

(三)立体构成的运用

立体构成主要在塑形化妆中运用的较多。塑形化妆是指用肤蜡、棉花、硅胶等塑形零件进行雕塑化妆造型。在造型时,要结合脸部骨骼结构运用立体构成中的半立体构成和块材构成的创作法则进行设计,如堆砌、拼接等方法。

三、构成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服装设计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体,是形象设计的一部分。由于它占人体的比例较大,因此服装设计对整体形象的把握及其重要。“构成设计是人物形象服装设计的基础。服装的平面图案设计、色彩的搭配、立体结构的把握,都在人物形象服装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平面构成的运用

作品的形态构图是通过形的分割或配置来完成,图形的分割构成运用最多的是线。在服装设计中,无论是结构线、装饰线的设计,还是轮廓线的设计都运用了线的元素。服装结构线的设计主要在省道、开刀线、褶等部位。一般运用重复构成、渐变构成、放射构成等构成形式,来表现服装造型疏密、虚实、变化的艺术美感。例如百褶裙造型,就运用了平面构成中线条的重复与放射来表现它的款式特点。

(二)色彩构成的运用

人物形象中的服装除了款式以外,色彩是最为鲜明和显眼的部分。现代服装色彩的构成,更多地考虑色彩艺术与服装材质、款式地结合。而人物形象设计中的服装设计更注重色彩构成中的色彩个性与人体肤色、人物性格、故事节的融合,传达人物的某种思想、情绪。例如影片《两个人的芭蕾》中的人物形象设计,倪萍饰演的德贵家的服装基本采用带格的冷灰色调,来体现这一家人所处的时代。而女儿所有的服饰都是红色调。运用这样的色彩主要表现人物追求芭蕾梦激情。通过这样的服装色彩构成,推动影片的情绪。

(三)立体构成的运用

立体构成中的半立体构成、线材构成、面材构成、块材构成都会被运用在服装设计中。半立体构成主要在服装表面的肌理制作中使用,如缉缝、抽褶、雕绣、镂空、植加其他材料装饰等方法,都会给服装带来独特的立体感觉。线立体构成和面立体构成都是利用材料,以重复、渐变、扭转、面层和面群排列构成形式,使服装立体造型具有虚实变化的空间层次。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拉夫领造型。块材构成主要是突出服装体积感的表现,如堆砌、拼接等方法。

四、构成对人物造型的影响

充分掌握构成设计的规律,通过构成在发型设计、化妆设计以及服装设计中的合理运用,塑造更贴切的人物形象。随着社会的发展,构成在人物形象中的应用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变化。构成在人物造型中的运用,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对构成设计的深入学习,利于把握人物形象的创作方式,使构成在人物形象设计中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五、结论

第2篇

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叫XXX,是XXX级XX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UI设计中的符号应用与设计语义研究》。论文是在马路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缘起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缘起。

我选择研宄这个课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我热爱我的本专业一一工业设计,第二,我对平面设计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对于符号和设计布局总是有着无法言说的一种热情,我一直认为,其实平面设计之于工业设计而言,其指导意义非常重要,平面几何元素可以说是构成工业造型美感的灵魂。我平时作为兴趣和消遣也喜欢设计画一些和机械装甲有关的造型,可能是因为我们这一代是看着各种科幻电影和动画片长大的,大量威猛而精巧的机械体造型对我们而言在记忆里清晰而深刻,有时甚至于会影响我们对某些设计审美的主观判断。我从大学开始使用WINAMP多媒体播放器这个软件超过10年,它的主要受众绝大多数是被它吸引的原因是因为它有着各种可更换风格造型新颖别致的“皮肤”(Skin)外观和各种会随着节奏律动变幻出非常奇幻美妙效果的的视觉效果插件(visualization plug-in),于是我也萌生了设计一个这样类型的UI界面的动机,并且想进一步深入地去了解和研宄其更深层面的学术内容。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图形符号是无声的语言。图形符号通过视觉传递给人们一些情绪、情感的心理变化有其内在的特殊规律和条件本文通过本人毕业设计,来讨论关于图形符号在UI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其在设计过程中的特点,包括拟物化和扁平化的设计风格探讨,进而对更深层面的设计语义进行研究,从而来总结整个毕业设计中的学习成果。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

由于客观条件和自身理论知识、研究视野和实际研究水平的有限,在本研究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第3篇

关键词:教学方式;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256-02

高校教职工申报的课程一般分为合格课程、优质课程、精品课程。从教学队伍上看,除了要求相关教师有良好的师德外,这三种课程普遍都要求教师有着一定的学历、年龄结构,同时学科经验有一定的融合。合格课程主要是教师在站稳讲台的基础上,对已经有多年经验的课程进行总结梳理,同时初步尝试在相似学科类做一些拓展性的延伸,提出一些新的构思与命题。优质课程主要是教师在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将一些新的构思与方式做新的整合,将形成的经验与同行进行交流,将教学成果应用到更多的学生身上。精品课程主要是在具有优良的教学效果基础上,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给广大的同行做示范性的展示,同时精品课程一般都会上传到网络上,受益的学生群体更大。在这三种课程中,精品课程普遍都是在优质课程的基础上孵化出来,优质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湖南科技学院《平面设计基础》优质课程概述

《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是新闻传播系广告学专业职业技能必修课程。该课程2013年10月立项为湖南科技学院优质课程,目前已近进入课程验收期。该课程是在学习平面设计构成、色彩构成等基本设计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实际的设计软件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广告设计能力、提高鉴赏水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平面设计的基础知识,熟练使用设计软件,具备标志设计等广告设计一般能力,逐步掌握平面广告设计的各个步骤、方法,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平面广告作品的创意与设计,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平面设计基础》作为湖南科技学院的优质课程,它是在美术基础上的延伸,其目的是为了夯实相关艺术设计理论及实践基础。《平面设计基础》一般作为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如艺术设计系、广告系等,主要开设在美术类、新闻类的院系,同时也可以作为全校学生的公选课。

二、教学队伍与教学内容

《平面设计基础》教学队伍有着合理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课程负责人与任课老师专业与教学主要集中于艺术设计、广告创意、构图摄像,与本课程有着直接的关联。教学队伍以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为主,副教授两名、讲师两名,且都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相关教学人员有有教改相关的经历,如主持校级以上课题、发表省级以上的教改论文、承担优质课程等。

湖南科技学院传媒学院、美术学院主要以培养实践应用型的人才为主,制定的培养方案也主要围绕这一方面。培养方案中的《平面设计基础》课程,集中反映了学生对平面设计相关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需求,明确其在平面设计中的基础地位,强调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平面设计基础》分为平面设计理论与平面设计实务两个方面。平面设计理论主要围绕创意来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来展开。创意来源方面主要讲述创意的原则、创意的方法。平面构成方面主要是讲述平面构成元素、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色彩构成主要讲述色彩的属性、色彩的对比、色彩的调和。平面设计实务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实操理论;2、实操技能;3、实训。实操理论主要讲述实际设计中的规范与创意调和,包括:封面设计的构成要素及表现方法、插画的应用及其风格、字体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海报设计的种类与构成、包装的类型与设计定位等。实操技能主要围绕平面设计软件PS的讲述为主,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案例进行技能教学。实训主要是以学生独立设计相关的平面作品为主。

三、教学方式及教学设施

教学方式方面,《平面设计基础》课程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教、学、做一体化。注意案例教学,用鲜活的案例盘活学生的思维。给学生灌输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制作思路,避免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在新的知识讲述时,对已经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保证学生学习的连接,避免遗忘。适当布置作业让学生自行设计,让学生领悟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同时给予指导。不指定教材,编选并重,以自编讲义为主。自编讲义主要是多年教学的总结。实施开放性的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自己的进度,外院系的学生可以旁听选修相关课程,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事一些项目的设计。

实训教学方面,每人一组,独立进行实验,根据课程需要每次实验安排学时。以设计性试验为主体,提高学生的独立设计能力,使学生在制作方法以及软件实际操作性等方面受到良好的训练。同时逐步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增加学生实验时间的自主性。

学院教学设施完备,能够满足目前平面设计教学的各方面需要。在实训教学方面,有相对较多的实验室可以选择如影视编导实验室、游戏设计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都装备的有相关软件及教师控制系统,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演示下,一步步的进行设计实践。实训方面,学院配备的有独立的开放性实训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项目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实训室去设计。

四、教学改革的收获及存在的问题

第4篇

今天,在谈到设计时,总是不可避免地涉及“设计文化”这一概念。因为设计不仅与文化相关,设计自身便是一种文化。那么如何解读设计,理解其中的设计文化呢?《设计文化:理解平面设计》一书,从平面设计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设计文化的视角。作者史蒂文・赫勒(Steven Heller)是美国平面设计研究领域的权威,拥有资深艺术总监、新闻记者、批评家等多重身份,其研究成果遍及插画、版式及平面设计历史研究领域。

本书是一本平面设计文集,由作者精心挑选的120余篇评论文章构成。自第一版发行以来,它便得到《纽约时代》、《大都会》等知名刊物的力荐及读者们的肯定,被视为设计自学者、从业人员、专业研究人士的必备佳作。对于本书的赞誉,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关注设计文脉的独特视角,以及以案例分析为主,深入浅出的叙述方式。

以往的平面设计历史的研究,甚至是整个设计史的研究,研究者都倾向于从著名的设计大师及其代表作品入手,围绕各时代设计作品的形态更迭进行描述,并形成了今天常见的“英雄式”、“风格式”的设计史。而赫勒在《设计文化》中,却一反惯例,主张从文脉中理解作品,将注意力从设计的形态转移到产生作品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之中。以此为出发点,作者选择了那些关注平面设计作品文脉的评论文章,它们涉及海报招贴、字体、标志、书籍及杂志装帧设计等。与一般设计史研究不同的是,赫勒所选择的案例既有那些历史上大师们的经典之作,也有那些名不见经传、由无名氏设计的作品。在这里,作品是否能够入选取决于它们与某一特定的文化运动或事件联系的密切程度,以及它们在整个平面设计发展历程中是否具有较大的启发性、历史性等。以此为基础,根据平面设计在信息传达、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赫勒进一步将选择的案例归为了“说服力”、“大众媒体”、“识别”等九大类,这样的划分为读者通过案例理解平面设计如何服务于上述各种功能提供了可能。

在阅读中,纯理论分析往往会让人望而却步,相比之下,结合案例的深入讨论更容易引人入胜。对此,本书作者显然深有体会。书中的文章大都围绕评论者对于作品的分析、评价甚至是批评展开,并以生动的语言娓娓道出它们的文化背景。不少文章中往往还穿插引用了设计师本人对作品创制情况的描述,让文章更显鲜活。

本书中的所有文章与案例均是在作者学习、研究时逐渐积累的,是其多年对于平面设计中设计文化深入思考的呈现。相信沿着作者提供的解读平面设计的蹊径,各位热爱平面设计的朋友们会迈入设计文化的世界,享受一顿思想的盛宴。

第5篇

论文摘要: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是顺应市场需求而产生的一个新兴专业,是艺术设计理论、技艺与电脑操作技术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势必成为设计教育之举足轻重的专业。在中等职业学校相关的专业,电脑美术设计已逐步成熟发展起来。但在课程设置上,电脑美术设计教学往往是把绘图软件(如Photoshop, Coredraw)作为单独的课程来教学,没有与传统的基础设计课程(如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各自为政,不能进行有效的互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的时效性,教学效果的潜力还没有被完全得到开发。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结合对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对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作一些探讨。

关于传统基础设计教学课程

中职学校美术专业一般开设图案、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工艺美术等基础设计课程。

在一定程度上,职高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生自身艺术修养落差较大。面对一门新的设计课程,存在着很大的思维转换适应性。从一般常态思维转换到设讨一所需要的抽象思维学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有的学生能较快领会适应月、思路正确,有的则反应相对迟钝,跟不上教学进度。加上整个设计课程需要设计平面,色彩,立构三个方向的初步认识作为基础。有些学生直至课程结束,仍然不清楚自己学习这门课程到底有什么用,今后将如何与社会工作接轨。由于这样的心态,教学效果很难达到,由此学生在学习上多了一些阻碍。

关于电脑美术教学课程

中职学校美术专业一般开设Photoshop, Coreldraw,3Dmax等常有设计软件。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室内外装饰、广告专业、印刷业及各种商业宣传、社会宣传等行业的专业需要。比起传统的手工制作,又节省时间,且能制作制作精良,以及手工根本无法达到的设计效果。

在这些软件教学中,主要是讲解绘图软件的操作技能,每一个菜单每一样工具的用途和用法。而其中很多都涉及到基础设计知识,如photoshop里的色相、明度、饱和度等,而更多的是学生在没有学习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这些基础设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很难想象能设计出像样的作品来。而要等到这些基础设计课程开完,大约要两年的课程安排,再开设电脑美术课程,恐怕为时已晚,那里还有充足的时间来学电脑设计软件课程。这就造成现在的基础设计课程与电脑设计课程排课时同时展开,配有各自的专业教师,你讲你的基础设计,我教我的电脑设计软件,老死不相往来。而两者之间的融会贯通,就要靠学生自己去领会了。

“电脑美术设计”与“基础设计”课程的融汇作为专业教师首先应具备较强的电脑辅助设计和基础设计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讲授图案、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平面设计还应对photoshop. coredraw等平面设计软件应用自如;讲授立体构成、包装等还应掌握3dmax软件。 一、电脑美术辅助平面构成教学模式

在平面构成中,将不同或相同的基木形,在二度空间内构筑丰富的新视觉形象,基本形在画面骨骼框架内方向不同,正负的转换上存在着极大的灵活性,即使是同一个基本形由于不用方式的排列组合,也会出现多个迥然不同的画面效果,这也正是平面构成的魅力所在,学生只能针对某一个画面效果可能性的探求,对活跃学生思维极为不利。Photoshop, Coredraw作为设计专业学生必须学的绘图软件,具有强大的绘图功能,不仅快捷准确,而且可以绘制出手工绘制时难以得到的图形,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机上通过复制、镜像、旋转等命令反复寻求变化和组合方式,从而达到举一反三,众中挑一的教学效果。

二、电脑美术辅助色彩构成教学摸式

色彩对于人们的重要性,犹如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必不可少,作为美术设计者,更应该自觉地认识色彩、创造色彩、一件设计作品的美感是综合了形态、色彩、质感而产生的。然而,看到作品的瞬间。首先诉诸于观者眼睛的是色彩的组合效果,也就是色彩美的问题。在设计中,不同的色彩搭配组合会给人的视觉和心理上形成诸如温暖、寒冷、华丽、朴素、强烈、柔弱、明亮、阴暗等不同的环境气氛,表现各种不同的感情效果。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讲授色彩原理时,教师往往以字代色,两种或多种色彩的对比及调和效果,学生只能通过联想加以比较,直观性价差,尤其对一些色彩感觉较弱、对色彩知识了解也较少的学生,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学生在后期的实际应用中,很难把构成中的色彩知识自觉地应用于创作中,出现了临摹不成问题,创作却难上加难的情况,有的学生甚至要求在重新讲解相关的色彩知识,这些都说明前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

三、电脑美术辅助立体构成教学摸式

立体构成的原理对形体基本的构成要素;点、线、面、体,即从几何体的角度建立科学的概念,又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对人的感觉作用,把科学地认识和感性的印象结合在一起。计算机三维建模及渲染技术使学生在观察物体时,试点具有流动性,能表现出物体的各个侧面及细部,同时也能在空间的试点中对形体进行构筑和修改。

电脑美术教学中教师、学生、电脑三者的重新定位

第6篇

关键词:立体;形态;构成的逻辑;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7-0145-01

日本构成学朝仓直巳教授在日本设计学会的年会论文演讲中,关于“构成”概念曾作以下分析:“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一起并称为‘三大构成’。‘构成’的概念与‘基础造型’相同,重点在于‘造型’,它不是技术训练,也不是模仿性的学习,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方法,在设计造型的过程中,主动地把握限制的条件,有意识地去组织与创造,在无数次反复积累中,获得能力的训练、创造力的育成。”由此可见,构成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为基本原则的。其最终的目的是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使学生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笔者在多年的立体构成教学中,翻阅了很多相关的立体构成教材,发现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对学生学习非常有用的,且被许多书籍往往一笔带过又没重视起来的问题,就是有关立体构成的逻辑问题。现今的立体构成教学中,教师们要求学生做的练习从二点五维开始,接下来就是线的构成、面的构成、块的构成、点线面块综合构成练习,学生参考着书上的一些图例照着做,做完以后也不知道个所以然,而立体形态的逻辑问题,许多教材往往一笔带过,许多授课教师也没有重视起来,笔者就这个问题有一些心得,在此提出,愿与各位探讨。

一、从平面图形走向立体空间形态

立体构成的研究领域从平面的形状走向立体、空间的形态。平面的形状只有长、宽两个纬度,呈现的是平坦的无实际厚度或深度的形象。立体空间的形态不同于平面的形状,正视、侧视、俯视、后视、仰视,各具姿态。任何一个实体的投影和透视轮廓,都只会是一个平面区域。一个投影的点既可以表示平面上或空间中的一个点,也可以表示一条垂直于平面的线,或者几方面全有。因此,只要给限定一个平面图形,就可以想出各种立体和空间形态来(如图一所示)。

可以给定这样一个课题:设计可以切割掀起的平面图形。通过沿平面图形线的切割(完全切断或一个方向相连)、折叠、弯曲使之原平面脱离,以进行新的空间组合,于是构成为三维的立体或空间形态。

这种立体有着极鲜明的特征:第一,它具有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双重意义;第二,该立体可以恢复为一个平面;第三,该立体具有平面上的负形(被切割后的残余行)和空间中的正形(脱离平面的形)形成相互呼应的组合关系。

二、立体形态构成的逻辑

整个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任何形体可还原到点、线、面、体,而点、线、面、体又可构成任何形体。立体构型的逻辑也就是立体形态的创造方法和思路。逻辑构思的目的就是要把握形态体系。

有两种做法:一是先随意想、任意做,然后集中分类整理,以便发现意外有趣的盲点再作为新的线索,并通过变化、逆反、组合等方法完善形态体系。二是先推导出形态体系、然后再具体制作。共分五个步骤:

(1)分析创造形态的要素(点、线、面、块的空间限定,以及方位、数量、接触和分离的空间状态)。

(2)将形态要素作数学性排列组合,构成形态的逻辑体系。

(3)将排列组合的体系视觉化为形体的造型方案。

(4)将所有方案进行优选。

(5)以优选的方案为基础,深入发展、完善。

前三项完全是靠逻辑思维来推导,而后两项则是靠艺术感觉。所以说用构成要素作逻辑思维练习,并不需要穷尽其排列组合的方式,而是要培养这种思考方法,因此我们具体做时并不要十分准确。

可以通过这样一个立体构成的逻辑练习来训练形态的统一:在立方体、圆柱体、棱锥体、球体等几何形体中选一种或几种做立体构成形态的统一练习,两个或者三个为一组,要求有变化,形体间又是相互呼应的,成一个系列(如图二所示)。这个练习非常重要,但许多教材都没有论及,好多本科学生在最后一年做毕业设计时还在问什么是一个系列问题?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接着再做第二个立体构成的逻辑练习来训练不同材料完成同一形态:用不同材料经加工来实现同一种立体形态。我们身边的所有材料,不管是正规的材料,还是废料和下角料,都可以用来做立体构成练习。

这里涉及到了材料的问题,可以稍作分析。作为基础造型,研究材料的立场与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有所不同,立体构成侧重以造型研究为核心,材料按自身形态将其分为三类:块材――占据三维空间,空间闭锁的块是稳定的(安全、耐压),具有重量感和结实感;线材――轻快、紧张、具有空间感;面材――表面是扩展的,有充实感;侧面是轻快的,有空间感。因此,造型时可根据要表达的情感去正确的选用材料,即便是构成同一形态,由于线材、面材、块材的不同,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表情效果。(如图三所示)

当然从材料的材质上可分为纸、木、布、绳、金属、塑料、玻璃、石膏、陶瓷等等,由于质地肌理不一样,传达出来的情感也不一样。试想一下,同一形态,我们用不同的质地材料去表现,将会怎么样?(如图四所示)

所以我们在做形态逻辑时要这样考虑:用纸做将变成怎样?用铁丝做将变成怎样?用粘土做将变成怎样?综合两种材料做又将如何?不断的启发我们的思维,在脑中浮想出不同的形态来。达到我们这个课程最终训练的目的:培养造型的构思能力、培养立体感觉、提高表现技巧。

参考文献:

[1]陈钦、陈赞蔚.立体-材料构成[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

第7篇

    【论文摘要】:现代设计理论为园林设计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引入了新的理念与设计方式。现代园林设计要求必须在深入了解现代设计理论内涵及原则的前提下,来进行园林的设计。本文通过对现代设计理论的原则及若干种现代设计方式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来进行全面的探讨及分析,希望能够给园林设计者带来工作上的帮助。

    一、现代设计理论的原则

    新形势下现代设计理论的原则有以下几个内容:

    1.1以功能作为设计最主要的原则,现代的设计思想是以人为最终的服务目标,现代的设计理论就是功能主义。在现代设计理论思想的要求下必须把设计逐渐转为功能主义的形式,要注重强调功能第一的主导思想。

    1.2为大众服务的思想,设计的本质理念是服务,不需要追求过多形式化的东西,而是要强调服务的内涵。

    1.3简洁实用,现代的设计理论要求剥除原有的设计形态及特征,运用基础的几何单体,形成简洁实用的设计。

    1.4技术和艺术相互结合的本质内涵,现代设计理论提出了很多创新的思想。技术要和艺术相结合,在遵循自然的客观原则下,实现工艺美术的改革。

    二、现代设计理论三大构成因素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不仅是设计的构成因素,而且也是设计的核心元素,是设计的实际表现形式。这三大构成元素在园林设计时,可以独立运用,也可以结合运用。

    2.1色彩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在园林设计中应用的理论基础是因为在面对色彩会产生同样的心理方面及感应。

    2.1.1色彩的轻重感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浅色的事物显得轻盈,重色的事物显得沉重,在园林设计中一定要把握色彩的轻重感,才能体现设计的主题。轻重感的规律包括:白(轻)<高明度<中明度({氐明度<(重)黑;低纯度(轻)<中纯度<(重)高纯度。高明度的浅色系显得轻快,低明度的深色系显得稳重,在色彩的搭配与设计上一定要注意整体的协调性。

    2.1.2冷暖色系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设计学中,色彩可以分为暖色及冷色系。暖色系可以充分展现热烈愉快的氛围,进行园林设计时一般适用在庆典等场面。例如:在广场入口设置颜色鲜艳的大型花柱,拱托欢愉的气氛。冷色系则是突出宁静与肃穆的氛围。例如:建筑物的顶部以蓝为主色调,配以白色,可以营造肃穆的氛围。

    2.1.3色彩忧郁和明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纯度与明度是是色彩产生忧郁或明的主要因素。明度较高的颜色搭配可以很容易获得明,而明度较低的颜色搭配就会引发忧郁感。在选择园林设计的整体感觉时,要着重把握颜色对比度高低所产生的明快及忧郁感,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园林设计的内涵。

    2.2平面构成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属于视觉语言中的一种,是知觉和视觉共同作用产生的。平面构成的原理是指将设计中的若干因素,在逻辑推理的研究下进行构思,整合成为预期画面的过程。点、线、面都是属于平面构成的因素。

    2.2.1点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点虽然在平面构成的实际体现中只具有较小的面积,但是它的形状具有很强的多边性。点的聚集性可以极易获取目光的焦点,在园林设计中可以把点当做整体构成的视觉向心点或焦点,以实现突出主题或创造意境的根本目的。例如:在林间小道的尽头设置凉亭,在假山阶梯的尽头设置彩门,这一种突出点的形式可以迅速获取视觉的焦点。点的设置及组合是构成园林设计韵律及节奏的构成因素。在进行园林设计时运用点的差异性组合,可以构构造出富有韵律及节奏的意境。例如排列整齐的树木,可以体现秩序井然的意境。

    2.2.2线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点在发生移动之后产生的轨迹称之为线,是点之间联结的表现形式,线的最突出特征是长度,园林设计中常用的两种线条包括直线和曲线。水平线、垂直线、倾斜线是直线出现的三种形式。直线一般应用在道路绿化带、规则式园林、局部自由式园林的设计中。水平线具有统一、稳定、庄重等的特征。曲线在园林设计中具有很高的应用频率,在园林作品中随处都可以见到曲线的存在。其在园林设计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最大程度上扩大园林作品的空间及视觉感受。

    2.2.3面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形状不同的线在封闭情况下可以构成具有差异性质的面。几何曲线形平面和直线形平面几何形平面都属于园林设计中经常用到的平面构成因素。几何形平面可以是规则对称的,也可以是不对称散乱的。一般情况下,规则对称的平面都是应用在具有纪念意义园林广场的设计中,如南京中山陵广场及天安门广场。不规则的几何曲线平面可以应用在花坛、街心公园或庭院的设计上。

    2.3立体构成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立体构成在设计中也可以称为空间造形,是用来传达视觉的一种设计形式,其传达的信息具有感性的特点。立体造型具有的特点包括:在限定的空间之内、以实体占据空间、结合空间构成全新的意境、产生新的视觉。

    2.3.1粒体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粒体不仅是最小的形体单位,而且包含点的形式特点,粒体在形象的设计上是非常随意的。粒体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可以联想为多种形状的树木,如圆球形、伞形花形等,甚至可以联想为圆柱形的。粒体集中起来构成的空间,可以给人享受到轻快、活泼和充满乐趣的氛围感。粒体在园林的设计中虽然占据着很小的空间位置,但是却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3.2_线体的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线条的三维化形式称为线体,线体不仅包含平面线全部的特征,而且的还拥有自身独特的形式。线体可以由不同的形态来组成,其展现出来的视觉效果也是迥异的。在设计园林的时候要了解其构成原理,遵循均衡和对称的原则。左右、上下及放射形对称是园林设计中的三种对称方式。在设计园林时要注意左右及上下的对称方式是把物体的中心线当做对称轴,而放射形对称却是以物体中心来向四周发射的形式设计的,如伞亭及风车。

    2.3.3面体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面体是一种可以对空间进行限定的立体构成方式,曲面或平面空间是线体的两种体现形式。因为面体可以展现各种形式的状态,所以空间的限定及构成也随之展现多种形态。在设计园林时,若把握好面体的运用,就可以营造出很多种形式、意境及空间。以面体来作为创造空间的因素时,在确定单位面体的正面形态及厚度以后,把若干个单位面体组合到统一的空间里。在进行组合单位面体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要在预期目标的要求下,协调好各单位面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确保能够获得最好的效果。例如:各山的位置及大小的安排,草地、池塘、凉亭在整体园林中所占的比例。

    3.结束语

    园林设计中的三大构成因素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平面构成是园林设计的基础元素,在平面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立体构成,再运用色彩来体现设计的主旨;色彩是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的表现形式,而立体构成又是色彩和平面构成更深层次的递进,三个构成因素之间相互促进形成了丰富的立体空间。在进行园林的设计时,一定要在充分掌握三大构成因素原理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其潜在的能力能够得到发挥,为我国的园林建设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卢上瓦,韦茂波.园林设计中各元素的特色之处[J].科技创新导报.2008(17).

    【2】孙雪芳.园林设计中的行为心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

    【3】胡来宝.孙筱祥园林设计思想及风格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OlO.

第8篇

关键词:解析,向量空间,数学

 

1.概念解析

向量空间即对实数域上的全体n维向量,定义加法和数乘运算。(普通加法和数乘),且加法满足:

①α+β=β+α

②(α+β)+γ=α+(β+γ)

③存在零向量0,对任一向量α+0=α

④对任一向量α,存在负向量-α,使得α+(-α)=0

数乘满足:

⑤1α=α

⑥k(lα)=(kl) α(结合率)

⑦k(α+β)=kα+kβ(分配率)

⑧(k+l) α=kα+lα(分配率)

就称为实数域上的n维向量空间,记作Rª,以上а、б、в等表示时蔬域上任意n维向量,k、l表示任意实数。

2.维数基与坐标

在Rª中,若存在组向量ξ1,ξ2,…,ξn满足

①ξ1,ξ2,…,ξn线性无表

②对任意的α∈Rª均可由ξ1,ξ2,…,ξn线性表出,则称ξ1,ξ2,…,ξn是Rª的一组基,基向量的个数n称为向量空间Rª的维数。

设α在基ξ1,ξ2,…,ξn 下的线性表示为:α=X1ξ1+X2ξ2+…+Xnξn则称系数X1 、X2…Xn为α在基ξ1,ξ2,…,ξn下的坐标,记为(X1 、X2…Xn)。论文格式。

3.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设ξ1,ξ2,…ξn和η1,η2…ηn是n维向量空间Rª中的两组基且:

η1=a11ξ1+a21ξ2…+a n1ξn

η2=a12ξ1+a22ξ2…+a n2ξn

…………

ηn = a1nξ1+a2nξ2…+a nnξn

上式称为由ξ1,ξ2,…ξn到η1,η2…ηn的基变换公式。论文格式。

an, a12… a 1n

a21, a22… a 2n

记A=……

an1, an2… a nn

则基变换公式用矩阵和向量形式可表示为:

(η1,η2…ηn)=(ξ1,ξ2,…,ξn)A

矩阵A称为由基ξ1,ξ2,…,ξn到基η1,η2…ηn的过渡矩阵。论文格式。

设α是n维向量空间Rª中任一向量,α在基ξ1,ξ2,…,ξn下的坐标为(X1, X2 …Xn)在基η1,η2…ηn下的坐标为(y1,y2…yn)则有如下坐标变换公式:

X1y1

X2y2

…=A … 或=A

4.难点解析

4.1向量空间的判定

说明一个向量的集合石向量空间时,只要指出该集合非空,并验证该集合中向量的加法运算和数乘运算都封闭即可。

4.2向量空间基与维数的求法

向量空间V的基实际上就是向量空间中所有的向量集合的一个极大无关组,当V中向量为有限个时,可用通常的方法(如初等变换法)求出一个极大无关组,也是V的一组基,极大无关组所含向量是个数就是向量空间的维数。而一般V中的向量有无穷多个,所以不能采用求向量组极大无关组的方法来求V种的基,确定V的基的一般方法是:先通过观察找出V的一组向量,并证明其线性无关,再验证V中任一向量都可由该向量组线性表示,这组向量即为V的一组基。

在现代数学中,“向量”的概念不仅限于此,符合下列公理的任何数学对象都可被当作向量处理。譬如,实系数多项式的集合在定义适当的运算后构成向量空间,在代数上处理是方便的。单变元实函数的集合在定义适当的运算后,也构成向量空间,研究此类函数向量空间的数学分支称为泛函分析。

【参考资料】

[1]高中数学(平面向量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新课标). 延边大学出版社.

[2](美)保罗.有限维向量空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3] (法)肖盖.拓扑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9篇

关键词:现代绘画;工业革命;图像;视觉形态;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0-0036-01

一、现代艺术的背景

现代主义诞生自一次人类社会剧变,20世纪初工业、科技文明从内在、外部彻底改变着这个世界。人们发现他们正与过去的一切发生着决裂,这种环境的人群隐藏着骚动与不安,所有的价值观都值得怀疑。工业革命的发展剧烈地改变着社会的面貌、结构、人与人的关系、思想、意识乃至价值观,从精神上有力地推动了现代艺术的迅速变化。随之摄影技术的出现、以日本浮世画为代表的东方艺术和非洲艺术传入西方;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等人的现代哲学思潮;佛洛伊德、荣格心理学的强烈作用,这些文化艺术的碰撞与融合影响现代艺术,更是它发展的内在动力。业余爱好者对艺术的兴起及资本主义艺术生产和消费体制的确立是导致现代艺术概念确立的主要因素。现代艺术反应这个时代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和精神文化的重要变革,是思想家和艺术家对现代政治、经济社会的反叛、刺激和深切内省自身下的产物。

二、工业革命摄影术的发明

自19世纪中叶摄影发明,德拉克罗瓦、库尔贝、尤其德加等画家就利用照片进行创作。但那时“利用照片”而不是“画照片”。当时法兰西绘画处于巅峰,摄影尚萌芽阶段,绘画与摄影绝无主从关系。但19世纪末,画家们便意识到:摄影将更好发挥记录与传播的社会功能,对传统绘画产生冲击。

20世纪初现代工业、科技文明发展及流行文化影响着诸多艺术流派,摄影在辩论中成长为一个大型视觉艺术。图像技术深刻影响着现代艺术,现代艺术本身促使不断创新的艺术家专注于原创作品,重新定义范围扩大艺术概念,材料和技术。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艺术中心转向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西方现代艺术进入最后阶段,此后的波普艺术、欧普艺术、超级写实主义、极少主义、观念艺术、偶发艺术一步步将艺术发展推向极端。

现代艺术不同时期的艺术形态的裂变和发展可以看出是经历否定、建立、再否定、再建立的过程。艺术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被更新。

三、图像文化大大扩展了视觉艺术

20世纪前半叶摄影艺术成长独立,电影业、现代印刷术发展迅猛,电影、刊物、画册、广告等全方位占据了大众视觉生活。1937年本雅明的著名论文《机械复制的时代》遇见复制图像决定性地盖面了视觉艺术。五六十年代,波普艺术的出现彻底解除了复制图像与手工绘画的藩篱,加速了传统架上画的边缘化。七十年代,录像机、摄影机、拷贝机、照相机、个人电脑等相继诞生,图像技术与绘画不断的进行着对话,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八十年代,西方重要美术馆相继成立摄影与影像专馆,国际艺术展览的多媒体艺术比重持续增加。到了九十年代,多媒体作品取代装置、行为艺术,成为最前沿的实验艺术。

四、艺术形式的探索

随着各种艺术思潮的涌现,各种艺术形式都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俄国构成主义在艺术形式上具重大突破,促进世界艺术和设计的发展。森斯坦创造的构成主义式新电影剪辑手法――蒙太奇,对文学作品、舞台设计、乃至平面设计都有很大影响。罗钦科和李西斯基的平面设计大量采用的此种构成主义方式影响到许多欧洲国家的平面设计。包豪斯的莫霍里・纳吉的设计当中也表现明显,他的作品都是绝对抽象的作品。俄国构成主义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后政治变革环境中诞生,高举反艺术的立场,通过对造型艺术构成手法的再定义,避开传统艺术材料,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因此艺术品可能是木材,金属,照片,或纸等现成物。构成主义作品经常被视为系统的简化或抽象化,遵循理性主义,擅用长方形、圆形、直线等几何图形,及简约抽象的色彩概括客观对象构成半抽象或全抽象型的画面或雕塑,注重形态与空间之间的影响。这种纯粹视觉形式的探索直接催生出平面设计重视图形视觉的风格,于现代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五、结束语

二十世纪初的艺术,尤以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的几何形式和构成形式,对二维艺术设计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构成主义使平面视觉图形更简单化和立体化。虽然构成主义大师们的视觉探索往往来自艺术表现和独特的意识形态,但构成主义的理性处理、次序为现代平面设计系统的基本形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丹青著.退步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第10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元素;现代设计;运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2-0045-01

一、中国传统元素的认识

中国传统元素在数以千年的发展中,拥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色彩。中国元素一般分为传统图案或者样式器物形象,它们可视有形如鱼纹、蛙纹、环带纹,还有商周的青铜器、书法篆刻和瓷器等;或是无具体形象的民间传说的神话故事和形象,如凤凰、朱雀、麒麟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涵盖的实在太多太广,所有能够成为中国民族象征的“形”、“神”或“意”的艺术形象都能成为中国传统元素。

二、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对中国传统元素的运用,不同的设计方向有不同的发展取向。在《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创新初探》中侯明勇宏观的分析说到“试图使中国传统元素现代化,必须对传统元素的创新进行全面的多角度的审视和理解,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以现代思想为源,只有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艺术、现代设计的审美观念结合起来思考,才能对传统元素进行更加合理深入的再创造。”作者在文中运用构成的方法对传统元素进行再创造,分别用线的构成、肌理构成、抽象几何以及解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对运用中国传统元素的设计作品进行比较和解析,并提出将传统元素分解成点、线、面的构成元素再进行重新构建。而在《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中,马菲则提出另一种设计理念――“继承传统图案,用现代手法表现”。前者运用西方艺术形式对传统元素进行解析和比较,而后者是以传统元素为主体,渗入西方设计理念。在《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体现》中,王琳提出“这种再创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传统造型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富有时代特色,或者把传统造型的构成方法与表现形式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来,用以表达设计理念,同时也体现民族个性。”从思维开始的认知再到元素的改造,新设计理念对传统元素的渗入,这种由内而外的深入渗透分析和再创造似乎更加符合我们今后中国设计探索的方向。

可喜的是迄今为止,优秀的中国设计层出不穷,它所覆盖的设计领域也越发多样,如广告设计、家装设计、包装设计、环艺设计等。

(一)标志设计

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 舞动青春”是印章和书法结合起来,其中印章是主体,以书法为表现手法巧妙的塑造了一个胜利奔跑的运动形象。更加绝妙的是人物的塑造是用“京”字的夸张变形,在这活泼朝气的形象下,给予了浓厚的中国意韵,不但体现了中国对体育的热爱,更向世人表达了中国灿烂文化和艺术的博大精深。

(二)广告设计

这个苹果电脑标志设计的别具一格,设计者巧妙地利用了苹果标志和青花瓷盘类似形的同性,让我们熟悉的苹果标志似乎换上了中国旗袍般亲切而温馨。标志醒目的呈现了两只交织流动形成太极的漩涡形状且轻盈伴舞的灵兽――龙、凤。龙象征着巡游于天地、河川、湖泊之间,能掌控雷云闪电的超凡能力,象征着具有能倾听天籁之声力量的男性。而凤则象征着女性,是涅再生的灵鸟,能趋风行云,鸣唱五彩之声。

作者用以高度科技的电脑和中国传统图案龙凤瑞祥相结合的奇特构想,设计出了具有东方神韵的苹果电脑标志,东西结合设计手法巧妙、自然、耐人寻味。

三、中国传统元素在中国现代设计中的发展

我们发现在现今的新时代下,健康长寿、生命繁衍、富贵康乐、祛灾除祸依然是人们喜好的吉祥寓意,在《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的体现》中说到“人们之所以历代不厌其烦地反复描摹一个图形,不仅仅是因为其具有审美意义的外形,而是在这些我们看得到的图形符号背后,往往蕴藏着深沉的象征意义,图形符号只是这些内在意义借以表达的外在方式,是‘观念的外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使“意”的延伸让人们对“形”的迷恋至今,而这些含有吉祥寓意的图形也成为了给这时代的人们传达现代传统元素设计理念的关键。

四、结论

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智慧,而设计,则是艺术的文化表现。因为有着不同的历史积淀,不同的国家的设计也有着显著的差异,这是文化的一种反映和诠释。只有对中国传统艺术由内而外的充分再创造才是传统元素在现今设计最好也是最本质的发展。

第11篇

一、毕业设计流程的实施

(一)前期学习、调研

本次毕业设计流程是在借鉴国内主流院校广告专业的优秀经验,并对学院2010级——2013级广告专业全体学生展开问卷调查之后,进行设计实施的。他山之石的參考可以帮助确立毕业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框架,然而具体流程的设计和实施必须依据广告专业在本地的发展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构建。2014年3月教研室对全体广告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毕业设计的态度、要求及实施毕业设计的可能性,此次调查发放问卷294份,回收287份,有效率97%,极为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对广告学毕业设计的预期和诉求,为本次毕业设计的实施提供了准确数据和落实基础,保证了毕业设计流程的科学、缜密和实效。

(二)构建毕业设计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区分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分山岭,它决定了学生毕业创作的方向、努力程度及毕业考核的收效,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毕业设计的成败。综览国内主流高校广告专业毕业设计的评价指标不尽相同,可见,毕业设计评价体系并不像毕业论文评价体系一样,可以“一刀切”,各院校大致用一个标准。毕业设计评价体系的不统一是由广告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所决定的,因毕业设计需与当地的广告市场结合,所以各地广告市场发展的不同水平,就导致了各院校的广告学毕业设计评价体系必须“因地制宜”。我院因所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结合学生实操的可行性,逐步构建了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评价体系。

首先是选题。要求所有毕业选题必须来自真实需求,可自行联系广告公司、企事业单位,也可选择学院公布的选题及当年“大广赛”和“学院奖”的参赛命题;其次是作品构成。毕业设计主要是为培养具有广告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而开展,因此作品构成也是根据业界的广告设计流程而设置,包括策划案、广告作品、研究报告、工作日志和现场答辩等五部分。策划案与广告作品是整个毕业设计的“重头戏”,二者占比相同均为30%;研究报告是表达创作者未尽之意的空间,以毕业创作为主线,谈谈创作过程及其中的感悟、收获和心得,是策划案的延伸。工作日志是对整个创作过程的质量监控,分为小组日志和个人日志,据此可以判断毕业设计进程的科学合理性,了解成员的任务分工。现场答辩则是整个毕业作品最终提交的环节,要求对策划案思路作准确、清晰描述,并呈现作品,回答评审教师提问。

毕业设计的评价体系亦从论文的学术评价转为作品创意、艺术呈现、语言表达、调研方法、活动执行等业务标准。整个答辩过程与广告市场的提案竞标基本接轨,充满实战色彩。

二、现有毕业设计流程的局限

现有毕业设计流程的合理性必须由毕业生给出真实的评价,方可成为流程设计者的参考依据。毕业设计答辩当天,评审教师从51名毕业生中按顺序每组抽一名答辩人,与他们进行座谈,了解毕业生在作品创作中的体会、收获及建议。本次毕业设计答辩,从毕业设计选题、作品形式、作品指导、评价体系、答辩等诸多环节及最后结果和学生反馈来看,收效甚佳。毕业生在其中收获了实践经验、作品和可贵的经历,低年级学生通过答辩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不足和未来的努力方向,可有效地将专业学习调整至实践性的方向。然而,本次毕业设计系首次实施,在流程设置等方面亦暴露出不足和局限。

(一)毕业设计创作时间短

此次毕业设计依据传统毕业论文的流程,在大四第一学期期中进行开题答辩,预留一个半学期的时间进行作品创作,然而,毕业设计作品的工作量远远大于毕业论文,加之学生在大四第二学期还需进行毕业实习,实际留给毕业设计的时间非常紧张,无形中增加了毕业设计的创作难度。

(二)毕业设计的整体工作量偏大

按照毕业设计评分标准,毕业作品需准备策划案、作品、研究报告、小组工作日志、个人工作日志和答辩PPT等五个部分,合计平均字数在16000字左右,加之各类广告作品至少在三幅以上,整体工作量远远大于毕业论文平均字数7000字的工作量,这样可能导致学生在策划案和作品的专注度和创作精力会被分散。

(三)作品选题不够多元

此次毕业设计要求必须为真实选题,必须来自广告业界的实际需求,然而囿于学校所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作品选题从产品类型、层次到地域,都有较大的局限性。选题主要来自大广赛和学院奖的参赛产品,本地产品只有莫高、娃哈哈等不多的几家企业,本地广告公司的真实项目几乎没有,作品还是以商业推广为主,选题范围和类型的偏狭不利于学生创作与业界实践的对接。

(四)作品形式的“示人欲”不够

此次毕业设计的作品形式几乎囊括了业界现有的各种广告形态,如平面广告、视频广告、广播广告、CI系统等,包括最新的场景应用毕业生都有尝试,作品形式表现出多元与丰富。美中不足的是,作品中视频作品、音频作品占比较低,平面作品数量虽多,但作品的“示人欲”显露不充分,即现场调动各类元素表现作品创意的愿望不足。毕业设计中有一些作品的创意和表现都不错,但在现场的展示和呈现未能充分表达作品原有的创意。“示人欲”其实是广告本身应有的题中之义,平时的课堂教学更多强调创意,对此涉及不多,业界实践的广告提案环节才会有所接触。此次毕业设计答辩即为学生提供了类似机会与平台,只有带着强烈的“示人欲”,才有可能把作品更好地呈现出来。

(五)答辩环节有待与业界融合

广告学实施毕业设计的目的之一,是更好地表现广告专业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特点,把课堂教学与业务实践结合起来。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把业界的专业人士请到课堂来,请到答辩现场来,让他们直接参与作品答辩,使学生真正理解业界的实际需求,使他们的作品创作与学习有更好的实践性。此次毕业设计属首次尝试,来自本地的作品选题不多,加之对作品水平无法预估,因此未能请业界专业人士参与此次答辩。

三、关于毕业设计的优化建议

针对此次毕业生关于作品创作的反馈,及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状况,拟对下届及今后的毕业设计提出进一步优化的思路。

(一)调整毕业设计的时间进程

根据此次毕业设计创作的总体工作量和流程,需对下届毕业设计的时间流程进行总体调整。首先,需将毕业设计的开题时间提前至大三第二学期期中前后,这样可给毕业生留下较充裕的创作准备期。其次,需将答辩时间由原来的一天延长至两天。毕业设计的作品构成丰富而多元,且很多作品的展示环节需较长时间,根据此次答辩的经验,一天的答辩时间不能充分展示学生作品的完整细节,答辩时间显得仓促而紧张。今后的毕业设计答辩可考虑在两天完成,第一天充分展示作品,第二天演示答辩PPT并回答评审教师提问。

(二)适当压缩毕业设计的总体工作量

根据此次毕业设计的评分标准,毕业设计作品由五部分构成:策划案(30%)、作品(30%)、研究报告(20%)、工作日志(10%)、答辩(10%),上述内容的纯文字工作量平均为16000字上下,再加之作品创意与技术表现,总体工作量相当于论文的两三倍不止。为使学生更好地在毕业设计考核中发挥其专业特长,保证毕业设计答辩的专业性,合理设置毕业设计工作量,可考虑在今后的毕业设计中将现有的小组工作日志和个人工作日志合二为一,只需提交小组工作日志,让评审教师了解小组成员的分工和任务进度,为作品的原创性提供评审依据即可。

(三)多元开发选题,拓深毕业设计的实践性

今后毕业设计的选题可在历次毕业选题的基础上更新、优化、积累,逐步形成毕业设计选题库。选题库中一部分内容可更新为当年的大广赛和学院奖参赛产品,另一部分选题可由学院联系当地主流的广告公司、知名企事业单位及公益组织。尤其是后者的工作,需要与各级机构、组织与公司形成长期合作机制,让它们深度参与毕业设计答辩,并有可能进入课堂教学。一方面,这些公司与机构可为毕业设计提供选题,加强毕业设计的现实性、操作性;另一方面,选题单位的专业人士可成为毕业设计答辩现场的评审教师,使学生的毕业创作与实践结合更密切,并由此可形成双方更紧密的深度互动与合作。

(四)毕业设计作品展与毕业设计答辩的相互补充

广告学毕业设计的一大特色在于,它用多种形式的广告作品表现其广告策略和创意以达到引人注意的效果,实现其毕业设计的目的,因此,广告作品的呈现效果是评价其毕业设计的重要指标。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广告作品的“示人欲”,引导他们在作品中更多更好地表现“创意”,提升作品表现力,拟在今后的毕业设计答辩前,先进行毕业作品展,然后答辩。此种先展后答辩的安排,可让学生作品充分展示在各专业师生面前,使学生充分体会作品呈现效果的重要性,亦使他们更重视毕业设计的创作。同时,毕业作品展本身就是对学生作品的全方位检验,校内其他学生对作品的关注度、评价与反馈就是对毕业生作品综合评价的外在指标,既展示了毕业创作成果,也可与答辩相互补充形成更全面的评审参考。

参考文献

[1]张红,易崇英.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新余高专学报,2009.

[2]杨同庆,许敏玉.广告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研究[J].广告人,2009.

[3]盧金婷.基于就业需要的实战型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研究[J].科教导刊,2013.

[4]马文镰.浅议广告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2.

第12篇

关键词 图像边缘;数学结构;非光滑流形;反演集合;活动标架

中图分类号 TP391 文献标识码 A

Analysis on Mathematical Structure of Image Edge

Liu Jianzhong

(KunMing Shipbuild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KunMing 650051,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thematical structure of the image edge from the two-manifold angle, Thought that the edge point exists in the non-smooth manifold and in smooth manifold's difference set; Exploratory discussed in the image edge point neighborhood inversion manifold, non-smooth points, sudden change points, the Mach points and the inversion structure points,from this discussed the edge point existence essential condition, has given based on manifold's image edge point definition, the moving frame of edge point, pointed out that the image edge the geometry significance is: moving frame by the edge points in the four dimensions of parameters consisting of 4-dimensional space in a continuous curve.

【Key words】 Image edge; mathematical structure; Non-smooth manifold; Inversion set; Moving frame

0 引 言

图像边缘检测技术是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领域最基本的技术,边缘线的确定是对图像进行高层次的特征描述、识别和理解等工作的必要前提,如何快速、准确地提取图像边缘信息,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迄今为止,图像边缘尚未有精确的且被广泛承认的数学定义。目前较为普遍的说法为:图像边缘存在于“两个具有不同灰度值的相邻区域之间” [1],或是图像灰度变化比较剧烈(陡变)的地方[2] (但是有灰度陡变的地方不一定就是边缘)。

本文从二维流形(本文下述中若无特别指出,所述流形皆为二维流形)角度剖析了图像边缘的数学结构,认为边缘点存在于非光滑流形(黎曼流形,Riemannian manifold)与光滑流形(外尔流形,Weyl manifold)的差集之中[3],本文讨论了图像边缘点邻域内的反演流形、非光滑点、陡变点、马赫点和反演结构点概念,由此讨论了边缘点存在的必要条件,给出了基于流形的图像边缘点定义,以及边缘点活动标架的 4个维度,指出图像边缘线几何意义是:由边缘点活动标架中的{方向,对比度,宽度,反演测度}4个维度参数构成的 空间中的一条连续曲线。

几乎所有的图像都含有噪音。为了论述简洁,本文讨论的灰度图像都假定已经进行了去除噪音处理,去除噪音滤波方法我们另文发表。

1 反演流形

1.1 外尔流形与反演流形之区别

外尔流形与黎曼流形是两种不同的流形[3]。

外尔流形上每一点的开集邻域同胚于局部欧氏空间,其几何意义是外尔流形上每一点都存在切平面,即该点是在光滑曲面上(见图1中a)。

外尔流形本身不一定是欧氏空间,切平面是欧氏空间,外尔流形(光滑曲面)上每一点的开邻域在邻域半径趋于零时,都存在可与其无限接近的局部欧氏空间――切平面。也只有光滑曲面才能在无穷小邻域内让(欧氏空间)切平面与(非欧氏空间)外尔流形――光滑曲面“吻合”。换句话说,外尔流形中欧氏几何的几何关系只在充分小的区域内成立,但是并非精确的成立,而是区域越小,精确性越高。

而黎曼流形则不同。黎曼并没有利用局部欧氏坐标来覆盖流形的思想,黎曼流形定义能适应非光滑曲面。例如,在图1 的b、c中, 点邻域不是光滑曲面,在 点处没有切平面,显然 点不能适应外尔流形定义,但 点却适应黎曼流形定义,即:如图1 的b、c中的下图,图1 的b、c可分别看成是图中红色曲线沿着红色箭头确定的方向运动形成的二维曲面。也就是说 点邻域能满足黎曼流形定义[4]:“从一个界定方式(红色曲线段)通过一种确定的方式(红色箭头确定的方向)运动到另一界定方式(红色曲线段), 则我们所经过的点构成一个简单的广义流形(二维曲面)。” 故图1 中b、c是黎曼流形而不是外尔流形。

Fig 1. Infinitesimal neighborhood for Smooth Surface and non-smooth Surface

综上所述,黎曼流形定义适应光滑曲面和非光滑曲面,而外尔流形定义则只适应光滑曲面,外尔流形 黎曼流形。

从外尔流形与黎曼流形之区别[3]角度看图像边缘,在二维黎曼流形(曲面)上,有些区域灰度变化较缓,我们称其为光滑区域(二维外尔流形,或称光滑流形);有些区域灰度会发生陡变,我们称其为非光滑区域(仅是二维黎曼流形,或称非光滑流形)。图像边缘是两个光滑区域交界,既边缘点存在于黎曼流形与外尔流形的差集之中。

1.2 反演流形

无论图像边缘是存在于“两个具有不同灰度值的相邻区域之间”[1],还是灰度发生陡变的地方[2],剖析其判别思想方法,都是以光滑曲面作为基准面,与非光滑曲面(发生陡变的区域)进行比较。

为了判定灰度图像某一点 是否为陡变点,我们设图像某一点 的邻域 灰度值形成的曲面(黎曼流形)为 (见图2中 ),而该邻域灰度值的拟合曲面(外尔流形)为 (见图2中 )。这样,图像每一点的邻域 内都有两个流形存在:一个是图像灰度值形成的黎曼流形 ,另一个是该邻域拟合曲面形成的外尔流形 ( 在 上一一对应点是 )。如果两个流形重合(或 值小于阈值),则我们认为该点是光滑点,该邻域内 是光滑流形;反之,如果两个流形不重合(或 值大于阈值),则我们认为该点是非光滑点,该邻域内 是非光滑流形。

由此,我们可以给出反演流形定义。

反演流形定义:

2 陡变点

边缘是由图像上的元素发生陡变形成的。我们将一个点的前后变化程度之差定义为该点的陡变程度,即: 。

数字图像中像素 值是等距离变化,故我们可设 ,则上述公式可简化为:

,其中: =0时表示 点无陡变。

一个元素无所谓陡变,陡变是若干元素变化导致的结果,陡变至少需要用两个像素才能描述,我们用点对 、 来表示陡变点。我们设 点的陡变点为: ={ , },如果 ,则 , ;反之则 , 。

图像中像素是离散的,边缘处的陡变点变化往往是不规则的。在小区域内,由于离散的、变化不规则的陡变点的干扰,拟合曲面很难正确反映灰度图像边缘的真正陡变主方向;而在较大区域内,陡变点的确定又易于受到相邻像素的干扰。

我们是要寻找灰度图像边缘陡变主方向上的陡变点,因此,我们在一个较大邻域内确定陡变主方向,以消除离散的、变化不规则的陡变点干扰;在一个较小的邻域内判定 点的陡变点,以防止邻域过大受到相邻像素的干扰。

具体方法如图3所示,叙述如下:

设灰度图像点 的邻域 内存在有子邻域 , , 上的黎曼流形为 ,外尔流形为 , 在 上的一一对应值为 ,设 ( 为阈值),并且沿 上的外尔流形 陡变主方向[5][6] 方向过点 做切面与 相交,获得相交曲线 ,在 上求相邻最大陡变点 、 ,若满足 ( , 和 相邻) ,并且 或 ,则我们说 是陡变点(见图4中 、 ),记为: ={ , }。陡变主方向记为: 。

非光滑点 是单点,陡变点是由 和 组成的点对。由条件 或 可知陡变点存在则非光滑点存在,由条件 可知非光滑点存在不一定有陡变点存在。

3 马赫点

从本质上讲,我们的图像边缘识别工作是在模拟人眼视锥系统处理光刺激的过程[6]。当图像灰度值从一个光滑曲面陡变到另一个光滑曲面时,在亮光滑曲面和陡变带的边缘附近会出现一条比亮光滑曲面更亮的亮条,而在暗光滑曲面和陡变带的边缘附近会出现一条比暗光滑曲面更暗的暗条,这种现象被称为马赫带效应[7]。

边缘点被包含在两条马赫带之间,但物理上并不存在马赫带。我们认为这说明人眼视锥系统在陡变点附近生成了一个光滑的拟合曲面 (见图4中a、b、c中的红色光滑拟合曲面),所谓马赫带是拟合曲面 明显大于(图4a中蓝色 点)、或小于(图4a中蓝色 点)灰度变化曲面 的部分。

图像存在单边马赫带现象,如图4中的c图。为了在数学上将单、双边马赫带统一,我们做如下定义。

基于图像边缘判别的马赫点定义:

在灰度图像陡变点 的邻域 中, 与过 点的陡变主方向 切面相交,相交曲线 上存在有 (a, ]、[ ,b) 两个区间,其中a、b是 的边界点; 与 切面的相交曲线 在(a, ]上的曲率极大值是 点,在[ ,b)上的曲率极大值是 点。

例如,图4的a、b、c中 点是(a, ]中的 曲线曲率极大值,其中,图4的c中 点我们称它为隐性马赫点。

4 反演结构点

4.1 反演结构点

设非光滑点 在 曲线上的 、 值在 曲线上的一一对应值分别是 、 ,若在( , ]区间中 有以 为基准线的非光滑点极大值 ,在[ , )区间中 有以 为基准线的非光滑点极小值 ,满足 ,则我们称 是反演结构点,记为: ={ , }。

具体方法如图5所示,在拟合曲面 陡变主方向上、图像灰度曲线 (图5中黑线)以拟合曲线 (图5中红线)为基准线,在( , ]区间中有非光滑点极大值 ,在[ , )区间中有非光滑点极小值 (此例子中 与 重合, 与 重合)。

反演结构点与陡变点的区别在于,陡变点是灰度值曲线 在陡变主方向上的最大相邻变化点,而反演结构点是灰度值曲线 在其陡变主方向上基于拟合曲线 (图4中b)的( , ]中非光滑点极大值和[ , )中非光滑点极小值。 点邻域 内存在有反演结构点,则必存在有陡变点;但反之不一定成立。

4.2 反演结构点的数学性质

(1) 反演结构点的方向

、 连线方向 为反演结构点 的方向。

(2) 反演结构点的对比度

借用文[8]的对比度定义,反演结构点 的对比度 。

(3) 反演结构点的宽度

设反演结构点 的宽度为: 。

(4) 反演结构点的测度

设 是反演结构点,其邻域 内与 数学性质相同(或近似)的反演结构点的数量值是 的反演测度值,记为: 。

上述四个数学性质互不相交,故我们可以设它们两两正交,则反演结构点的活动标架(moving frame)可记为: ={ ; , , , }。

5 图像边缘点定义及其几何意义

边缘点是反演结构点,但反演结构点不一定是边缘点。如果一反演结构点 是边缘点,则 点邻域 内 所在边缘上的边缘点的数学性质与 的相同(或近似)。即:

基于二维流形的图像边缘点定义:

如果 是图像(二维黎曼流形,或称非光滑流形)上一个反演结构点, 邻域 内所有与 的数学性质相同(或近似)的反演结构点与 的相连成线,且 在线上移动时活动标架{ }这4个参数光滑地变化,则我们认为 是边缘点,记为 。

图像边缘的几何意义:

图像边缘是由{ }4个参数构成的 空间中的一条连续曲线。

6 结 论

本文从流形角度剖析了图像边缘的数学结构,认为边缘点存在于非光滑流形与光滑流形的差集之中,本文讨论了图像边缘点邻域内的反演流形、非光滑点、陡变点、马赫点和反演结构点概念,由此延伸讨论了边缘点存在的必要条件,进而给出了基于流形的图像边缘点定义,以及边缘点的活动标架的4个维度,指出图像边缘的几何意义是由边缘点活动标架中的{方向,对比度,宽度,反演测度}4个维度参数构成的 空间中的一条连续曲线。

参考文献

[1] 章毓晋.图像工程(中册)--图像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二版,p75.

[2] 李娅娅,李志浩,郑海旭,王存睿. 图像边缘检测算法的比较与实现[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31(9).

[3] 刘建忠.论黎曼流形与外尔流形之区别[OL]. [2009-11].中国科技论文在线.(paper.省略).

[4] 李文林. 数学珍宝--历史文献精选[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p601-613,p627-634.

[5] 刘建忠. 数字图像上一点的主方向的一种简易算法[OL].[2010-5].中国科技论文在线(paper.省略)

[6] 刘建忠.基于视锥系统反演集合结构的图像边缘识别算法及其应用[Z].待发表.

[7] 李元勇. 马赫带现象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年.

[8] 王志芳,刘玉红,王颖等.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人类视觉对比度分辨率限制测定[J]. 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8,(05).

[9] 刘建忠. 反演集合理论及其应用[M].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199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