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老年心理学论文

老年心理学论文

时间:2023-03-27 16:38: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老年心理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老年心理学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养老服务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26-02

一、基本概念

养老服务人才从广义上来讲, 凡是从事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所有专业人员都可以被统称为养老服务人才,包括全方位供养老年人的经济保障、照料保障、精神慰藉保障以及制度、法律、政策、舆论、管理、思想措施等综合系统[1]。

我校以部分护理专业本科学生为培养对象,依托传统护理学科,面向各类机构及其相关产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老年生活护理、老年心理护理、老年疾病照护与康复保健、养老机构经营与管理等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职业工作任务,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从事高级护理、心理辅导、康复保健、经营管理等技术的专门人才。

二、养老服务人才的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

1.知识结构

(1)思政知识:政治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理健康知识、实践与就业知识等。

(2)专业基础知识:老年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急救护理、社区护理、精神护理、急救仪器的使用与维护与重症监护等。

(3)管理知识:管理学、养老机构管理与运营、公共关系学、沟通学、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等。

(4)人文知识:社会老龄化状况、生命文化、礼仪、传统尊老文化等。

2.能力结构:

(1)专业技术能力: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技能,了解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特征,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护理、急救、康复训练等健康服务。

(2)管理能力:具备协调组织、沟通、指挥控制等基本管理能力,能够对机构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效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保证机构的有效运营与发展。

(3)学习能力:具有科学思维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能够自主学习、收集、归纳和整理知识,学以致用。

三、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模式设计

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方案是立足于当前社会老龄化的现状,为我国老龄事业健康发展与实际养老需求服务的。坚持以培养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将专业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促进人才综合全面发展。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实用性加强,实践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智力技能为目的,使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岗位的需要。

1.教学安排与课程内容体系

根据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将人才培养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及实践课程。其中理论课程,包括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实践课程包括基本护理技能、管理技能、岗位综合实践技能。学校采用“校、院”双方联合培养模式,即在学校完成3年专业基础学习,在养老机构完成1年的实践课程,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答辩等教学工作由双方导师共同指导完成。

根据4年制学习安排,第一学年为基础知识技能学习阶段,主要学习基本公共课程(原理、英语等)、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等基础课程;第二学年是专业技能知识学习阶段,主要学习妇、儿、老年、社区护理,急救等专业知识及技能实践;第三学年为综合素质培养阶段,主要学习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养老机构运营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等学科;第四学年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阶段,学生进入养老机构、老年医院进行实习,在护理岗位及管理部门轮转,并由带教老师现场指导,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下一步就业做好准备。

2.教学方式方法

打破传统教学方式,教学以互动及小组讨论为主,注重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教室不设置讲台,座位的安排以小组为单位呈肩章式分布,让学生尽量的靠近老师。

教学过程中打破专业和学科之间的壁垒,根据机构实际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能进行知识模块设计,保持教授知识的灵活性与实用性。模拟实际工作情景,进行现场训练及问题讨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及参与意识,提高学生未来适应岗位和接受可持续教育的能力。这样既有利于老师教学,也便于学生之间沟通,互相监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

3.培养对象的选拔与评估

我校养老服务人才教育是护理学教育的一个方向,培养对象是根据学生自主意愿及学习成绩来选拔的,进行小班制精英式教育。每年9月份对大二学生进行统一考试及面试,成绩合格的学生纳入培训计划。

评估机制,学生的成绩分成三部分,理论学习成绩、实践实训成绩、志愿者服务成绩,三部分考核成绩都合格才能毕业。其中志愿者服务成绩是以学生自主组织到养老机构、福利机构及社区等开展志愿者服务的次数和活动情况来评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甘于奉献的意识,为将来适应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四、培养模式的保障实施途径

1.教师队伍保障

培养高素质的养老服务人才,不仅要求老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要掌握行业动态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能够熟练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设备在课堂和实践课程中创建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学校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组织教师走出去参观学习,让老师在实践中提高,不断加强专职师资队伍建设,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另外,学校从参与“养老服务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机构中聘任了数名具有10年及以上的机构护理及管理经验的行业精英,建设一支校外兼职教师队伍,以满足实践技术应用教学的多样性,实现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2.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

养老服务人才在校所学的知识理论及模拟教学所学的知识并不能完全应对实际工作的需要,某些经验和应对方法只有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才能学到,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学习机会,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订单式培训,就是指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实训基地,进行项目合作,根据企业实际的用人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这样一是保证该专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方向性,二是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行。参与订单式培训的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在学校合作的机构中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3.教学管理体系保障

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计划是学校近年才开启的特色办学项目,在遵循学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根据该专业方向的特点进行了系列改革,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1)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养老服务人才教学计划、模块教学内容、实训设计、考试、毕业论文设计,需由教学评定小组进行评定,评定合格后方能实施。教学评定小组不仅包括学校校长、教务处、教学院长、教师,还包括行业内的专家,根据相关规定和岗位实际需求来评定教学计划和内容,以保证教学质量。

(2)教学监督体系

由学校成立专门教学督导组根据《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办法》及《实践教学测评办法》的相关规定,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训、课程设计及毕业论文进行质量监督和指导。监督的结果与教师的年终考核、绩效相关联,从侧面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教学质量最终体现在毕业生质量与社会人才需求比较后的偏差反馈上,因此,学校也将对毕业生进行终端监控、跟踪调查,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对于养老服务人才的需求 [2]。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中文医药科学引文索引;内科学;引用分析;期刊评价;

作者简介:徐浩(1989-),男,江苏盐城人,南京中医药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医药卫生科学评价;

引言

科学文献之间通过相互引证形成引文网络,表现为横向关联和纵向继承的交流形势。期刊作为论文的主要载体,是科学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引文网络引申出期刊引用网络,基于网络结构关系进行期刊引用分析,比基于单种期刊的影响力分析更容易得到学科层次上的宏观分析结果。目前,基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期刊引用网络研究已日趋成熟,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包括:政治学[1]、管理学[2]、新闻学与传播学[3]、哲学[4]、中国文学[5]、外国文学[6]、[7]、法学[8]、艺术学[9]、语言学[10]、体育学[11]、心理学[12]、社会学[13]等,但是对医学期刊引用网络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具体到内科学领域,相关研究大多仅针对学科内个别期刊[14-16],研究内容也仅局限于引文及互引[17-18],并没有揭示该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引用网络关系。因此,本文将借助引文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对内科学期刊引用网络进行研究,揭示该学科期刊之间的引用网络结构,体现研究内容的相关性,与其他学科的渗透、融合以及新的交叉点,进而全面了解该学科期刊内在质量、利用率和在本学科期刊引用网络中的学术影响,为该学科的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

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笔者基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所收录之医药卫生类期刊创建的《中文医药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MedicineSciencesCitationIndex,以下简称CMSCI)数据库。我们采集了CMSCI中2004-2008年24种内科学期刊的引文数据,并对期刊名称进行统一规范,主要包括:(1)同一本期刊在不同时期的期刊名不同,例如: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临床版)、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前沿版);(2)外文期刊全称和缩写并存,例如:NEnglJMed简称为NEJM;WorldJGastroenterol简称为WJG等。(3)原数据本身存在错误,如:AmJCardiol被误标注为AmJCardio等。此外,我们还剔除了不可用的数据,确保了分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一、内科学期刊引用网络概况

笔者选取24种内科学核心期刊作为统计对象,从两个方面展开分析:(1)通过引用次数考察其他期刊对内科学期刊形成的引用网络结构;(2)通过被引次数分析内科学期刊对其他期刊形成的引用网络结构。需要说明的是:《中华高血压杂志》原名为《高血压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原名为《中华糖尿病杂志》,为了保证数据的延续性和一致性,笔者统一使用最新期刊名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此外,由于本文讨论的是期刊引用网络,主要考察期刊相互间的引用情况,所以,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本文中的引用和被引用的期刊均指《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所收录的医药卫生类来源期刊。

考察以内科学期刊为起点的引用网络,笔者发现该网络主要受三种因素影响:引文量、自引率、涉及学科范围。一般来讲,引文量越大、自引率越低、涉及学科范围越广,则该期刊引用网络越复杂,反之,则越简单。表1统计了内科学期刊2004-2008年引用文献数据,并按5年引文量降序排列。

由表1可以看出:(1)《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的引文量远远大于其他内科学期刊,自引率低于学科平均值(6.9%),但是较窄的学科范围影响了该刊引用网络的复杂度。(2)《中国老年学杂志》位列第二,自引率也极低,涉及老年医药学、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衰老生物学及抗衰老研究等多个领域,可见该刊的引用网络必然较为复杂。(3)引文量在15000-18000之间的有6种期刊,其中:《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华内科杂志》和《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的引文量较为接近,自引率也较低,涉及学科范围也较广,不难推断出他们的期刊引用网络较为复杂;《中国内镜杂志》的引文量排在第五,但是涉及学科范围较窄,而且自引率较高,因此期刊引用网络的复杂度有所下降;《中国动脉硬化杂志》涉及中医药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和特种医学中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引文量也较高,但是稍高的自引率必然削弱该刊的引用网络结构。(4)引文量在11000-14200之间的有8种期刊,其中:《临床心血管病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和《中华肾脏病杂志》的自引率较低,但是引文量在整个内科学24种期刊中处于中等水平,而且涉及的学科范围相对单一,因此,期刊引用网络结构有待进一步扩展;《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的自引率高于学科平均值,引文量不高、学科范围窄必然导致期刊引用网络结构的简化。(5)10000以下的有8种,其中:《中国地方病学杂志》主要报道我国地方病科研成果和防治经验,研究领域较窄,很难与其他期刊进行知识交流,从而自引率极高,必然导致期刊引用网络结构简单;《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肠外与肠内营养》和《中国循环杂志》的自引率并不算高,但是引文量均较低,而且仅涉及内科学的一个或少数几个研究领域,期刊引用网络必然较为简单。

另一方面,期刊被引次数与期刊引用网络结构的复杂度之间往往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过高的发文量和自引率往往会对引用网络产生负相关影响,为此,笔者引入篇均他引强度指标进行分析。篇均他引强度=2004-2008年度内科学期刊被其他期刊引用的总次数/2004-2008年度内科学期刊的发文量。表2给出了内科学期刊2004-2008年被引用情况,并按5年被引次数降序排列。

根据表2数据,从期刊5年被引次数进行分析可得:(1)6200以上的有4种期刊,其中:《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主要报道结核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在内科学期刊中排在首位,而且篇均他引强度也最高,说明该刊对其他期刊的影响较大,以其为终点的期刊引用网络较为复杂,结构稳定;《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排在第二位,但是篇均他引强度远低于学科平均值(1.47),可见该刊的引用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善;《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位列第三、四位,篇均他引强度也较高,说明以其为终点的期刊引用网络较为复杂,结构均衡。(2)3900-5100之间的有5种期刊,其中:《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的篇均他引强度均在2.0以上,可见他们的期刊引用网络有一定的复杂度,结构也较合理;《中国地方病学杂志》、《中国内镜杂志》涉及的学科范围较窄,篇均他引强度也较低,必然导致期刊引用网络结构相对松散。(3)2000-3500之间的期刊有9种,对应的期刊引用网络相对简单,对其他期刊的影响力有限。(4)其余6种期刊均在2000以下,对其他期刊的影响力较为微弱,引用网络结构极其简单。

二、内科学学科内期刊引用网络分析

某个学科内的学术期刊往往会在其内部产生错综复杂的相互引用关系,从而构成一个学科内期刊引用网络。如果我们将期刊看作富含学科知识的集群,那么引用与被引实际反映了知识在不同知识集群间的交流与渗透。为说明24种内科学期刊学科内引用网络的构成情况,揭示内科学期刊间的相互引证关系,笔者统计了内科学期刊2004-2008年相互引用数据,如表3所示。其中行标题为来源期刊,列标题为被引期刊,对角线加粗数据即期刊自引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将期刊之间年均相互引用2次及以下视为偶然事件,因此,如果两种期刊之间5年引用或被引次数大于10,视为连通,出入度增加1,反之,出入度不变。

根据表3数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1)学科自引率

通常情况下,学科自引率越高,则学科内期刊引用网络越简单。有17种内科学期刊的学科内自引率在50%以上,其中《中国地方病学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更是高达97.88%、93.38%,说明其与学科内其他期刊的交流微乎其微。学科自引率较高的期刊还有《中国内镜杂志》、《中国动脉硬化杂志》、《肠外与肠内营养》、《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分别为89.46%、89.11%、85.52%、85.30%、84.40%、83.65%,他们基本上只关注本期刊已发表的成果,对学科内其他期刊的影响极其有限。

(2)期刊出入度

内科学学科内部期刊引用网络的平均出入度为7.42,仅有9本期刊的出度、11本期刊的入度在平均值之上,说明整个期刊引用网络比较稀疏。《中华内科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的出入度均排在前5位,说明这3种期刊活跃程度较高,在学术网络中的辐射度较广,辐射能力较强,处于内科学期刊引用网络的中心。《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的入度分别是14、11,名列第2、4位,但是出度分别仅有8和5,说明这2种期刊被内科学其他期刊较多引用,但是其他期刊对其影响有限。《中国老年学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的出度名列前茅,但是入度仅有3和8,说明其在期刊网络中尚处于知识接收端,受其他期刊的影响较大,对其他期刊的影响力有限。进一步观察发现,《中国老年学杂志》从2007年开始由月刊改为半月刊出版,《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从2006年开始由半月刊改为旬刊出版,导致这2本期刊2004-2008年的载文量排在24种内科学期刊的前两位,从而严重削弱了他们对其他期刊的影响力。

(3)网络连通性

如果表3所对应的期刊引用网络中的24个节点完全连通,除去主对角线的自引情况,一共有552条有向边,那么有向网络图的疏密程度可以直观反映内科学学科内部24种期刊相互引用关系的强弱。根据表3数据,2004-2008年内科学24种期刊的连通度为178,连通率只有32.25%,进一步反映出该学科内部期刊相互渗透性有待加强。

笔者根据表3数据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Pajek绘制出对应的期刊引用网络图,每个节点表示一种来源期刊,两个节点间的线条表示这两种期刊存在引用关系,线条的粗细表示引用次数的多寡。由此能够更直观地考察期刊之间的引用网络关系:(1)以《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关键节点的子网络,该刊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中国动脉硬化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之间的线条较粗,说明相互联系紧密。进一步观察发现,这6种期刊所发表的论文较多涉及心血管及其相关疾病,研究领域具有高度交叉性,因此关系密切是必然的。(2)基于研究领域的高度一致性,即都与消化疾病有关,《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中国内镜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等4种期刊相互之间的线条较粗,联系紧密。(3)《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中华消化杂志》和《中华肝脏病杂志》构成引用子网,前者较多引用后两种期刊的论文,受其影响较大。主要原因在于肝脏是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内科学领域的学者对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离不开对肝脏疾病的关注。(4)《肠外与肠内营养》、《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国地方病学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和《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处于内科学学科内期刊引用网络的边缘,影响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内科学期刊与其他学科期刊引用网络分析

以学科为单位,通过分析学科期刊之间的引用与被引用关系,可以反映期刊所对应的学科之间的密切程度,进而发现学科交叉点。为了考察内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分析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发现新的学科增长点,笔者统计了2004-2008年度内科学期刊与其他学科期刊之间的互引数据,按照学科类别进行统计,其中:表4统计出内科学期刊引用其他13个学科期刊的篇次,并按引用次数均值降序排列,表5给出其他学科期刊引用内科学期刊的篇次数,并按引用次数均值降序排列。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期刊的学科分类借鉴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由于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通常会刊载多个学科的论文,无法将其归属于某一门学科,因此,笔者未将其纳入学科讨论范围。

结合表4、表5数据可以看出:内科学期刊引用其他学科期刊的次数不仅很多,而且引用的学科种类也较多,13个学科均有涉及,这与内科学的学科特性密切相关。内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二级学科,包括呼吸病学、循环病学、消化病学、泌尿系统疾病学、血液病学、内分泌代谢病学、风湿免疫病学及中毒部分,因此,内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关系十分密切。

根据平均引用和被引次数,我们把13个学科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与内科学强相关的学科,包括:临床医学、中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基础医学;第二类是与内科学部分相关的学科,分别是:药学、外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特种医学、肿瘤学;第三类是与内科学弱相关的学科,包括:五官科学、妇产科学、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1)与内科学强相关的学科

内科学引用临床医学位列第3,被临床医学引用的次数排在第1,可见内科学与临床医学的学科关系十分密切。内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临床医学的共性诊断与治疗思维,集中表达在内科学中,且在临床实践中,内科疾病也最为常见,因此内科学知识对学习、掌握其他学科大有裨益。

引用内科学次数较多的学科还有中医学,中医学与内科学交叉形成中医内科学,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学科,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这就决定了内科学对中医学研究的渗透。

与内科学关系密切的还有预防医学卫生学,平均引用次数和被引次数分列学科第4和第3位。预防医学卫生学着重在保持、促进与维护社会大众、特定群体或一般个人的健康,并包括预防传染病、疾病、残疾、癌症、其他身体组织变异、与过早死亡的发生,因此涉及多个科学、医学与公共卫生领域。

基础医学平均引用次数和被引次数分列学科第2和第4位,可见其与内科学关系紧密。基础医学属于基础学科,是现代医学的基础,其所研究的关于人体的健康与疾病的本质及其规律为其他所有应用医学所遵循,因此,内科学的发展必然借鉴基础医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

(2)与内科学部分相关的学科

药学、外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特种医学、肿瘤学都是与内科学部分领域相关的几个学科。首先,内科学与药学的关系好比内科医师与药师的关系,内科医师要想临床用药做到安全、有效、经济,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除了自己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准确的临床诊断外,合理用药更为关键,这就需要医师和药师的通力合作,二者密不可分,只有这样才能将正确的诊断转化为有效的治疗。其次,外科学与内科学的关系比较特殊。内科学引用外科学名列第1,被外科学引用的次数排在第6,尽管如此,年均也达到421.8次,与基础医学、药学相差不大。另外,儿科学与内科学也存在交叉,形成儿内科,主要研究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小儿循环系统疾病、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小儿泌尿系统疾病、小儿血液系统疾病、小儿内分泌疾病、小儿免疫缺陷疾病等。再次,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内科学交叉,形成神经内科学,主要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从学科性质上,神经内科隶属于内科系统。另外,特种医学有关放射诊断、放射治疗、临床核医学和介入治疗等研究主题被内科学期刊较多引用,例如:CT仿真结肠内窥镜、门脉造影CT、多层螺旋CT、X线放大摄影、TIPSS技术、双介入栓塞治疗等。最后,内科学的很多期刊都涉及到各种癌症的治疗,例如:胃癌、肝癌、结肠癌、大肠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白血病等,这方面往往会引用肿瘤学的期刊。综上,这些学科在部分领域与内科学都有交叉,并在交叉的基础上产生了不少新兴学科。

(3)与内科学弱相关的学科

五官科学、妇产科学、皮肤病学与性病学都与内科学有一定的引用关系,可见内科学的研究内容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也说明内科学拥有很强的学科引用网络。进一步的观察发现,这些学科的研究范围比较特定,其引用内科学期刊的次数相对较少,表明内科学与这些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较少,影响也较弱,但它们对内科学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内科学期刊引用外文期刊分析

引用外文文献的多少可以反映一个学科与外国研究成果同步的程度。为提高我国内科学研究水平,内科学界必然会借鉴很多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外文文献,引进吸收国外优秀研究方法。鉴于过高的载文量往往会拉高总引文量,因此,笔者采用篇均引用外文数量这一指标进行分析。表6为24种内科学期刊引用外文情况,并按篇均引文降序排列。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