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课改理念论文

新课改理念论文

时间:2023-03-27 16:39: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课改理念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课改理念论文

第1篇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评价有较为明确的建议。“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评价要有利于鼓励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要求,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评价方法。”同时,“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当前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以发展性评价为核心的新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以学为主”,学生是整个语文学科课程的活动主体。因此,教师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人手对阅读课堂进行评价。

1、由单向、静态的评价走向多向、动态的评价。生成式理念下的课堂阅读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对阅读教学的评价必定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向、静态的评价走向多向、动态的评价。这突现了语文教学的评价并非只是单一的评、教师的“教”,也并非只评学生的“学”,而是进行多向的师生互动评价,注重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相结合。这就改变了以往的评价只有教师参与的倾向,确立了“学生也是课堂教学评价主体”的地位。

2、教师的评价要有导向性与中肯性。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不应是简单的肯定或表扬,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机智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求真的热情和渴望。在那一句句简单的话语中,我们应该看到教师潜在的良苦用心——对学生潜力的发掘,对学生学习信心的激发并为学生的正确阅读指明方向。记得我曾经听过一节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序》公开课,在“拓展延伸”这个环节中,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你心目中的英雄应该是怎样的?这时有学生大胆的说:“胜者为王败者贼,成功的人就是英雄……”对于这个在今天看来很有市场的观点,如果教师不作正确引导,就会造成学生思想的混乱和价值判断的庸俗。因为教师的责任除了教书而外,育人是更其重要的责任。尤其语文课,更担负着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责任。

3、教师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语文课的人文性。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恰如其分的给学生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外,也要关注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只有真正关注学生心灵的课堂,才会充满灵动的生命的色彩。

4、教师的评价要及时、准确,关注不同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评价要根据总目标和分类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在保证基本达成目标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区别对待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然后加以积极的引导。记得我在执教的《沁园春·长沙》时,有学生回答:这首诗体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是一个明显错误的认知,但是更让我吃惊的是这是一个平时上课很少发言的孩子。因此,我抓住了这个契机,适时的给予了他中肯的表扬。同时指出他回答问题时的小小偏差。接着镇静的问大家:谁能背出一两首强烈体现爱国主义情怀的诗歌?这个问题一出,大家纷纷举手回答。这样我和学生一起再一次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收效很大。

5、教师的课堂评价要注意记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观察者。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要贯穿课堂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观察来对学生做出评价。教师可以借助课堂记录表来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做出适当的评价并为课下对学生的状况分析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通过对学生课堂过程中的各项学习表现的详细记录,教师可以对学生课堂的学习过程做长期的跟踪了解,从而作出中肯的、科学的评价,这样不仅使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更有说服力,而且也使教师在将来的教学中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

第2篇

1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现状及分析

1.1学校计算机硬件落后,设备不够完善在当今社会,对计算机教育的发展要求是通过课堂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的主要应用技能,同时这也是各大院校在校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虽然现在的绝大数学校都建立了多媒体教室,但由于计算机数量少,无法将课堂搬入,学生无法在老师讲授的同时进行计算机操作,这样会影响了计算机教学的效果。

1.2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差如今的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差,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这也与上文提到的应试教育对计算机课程的影响以及学校计算机软件落后,设备不够完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对策

2.1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考虑的就是当今学生的心理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使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感兴趣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教师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与计算机课程相结合,通过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行示范教学,根据课程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对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热情。

2.2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进行计算机全面教学计算机课程教学要求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的办法来使学生了解和具备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在计算机理论教学中,枯燥的理论知识单纯靠教师用语言去传授缺乏了与实践相配合,这样的教学也和如今对计算机的教学目标不统一。在计算机实际教学中,这样的枯燥教学一定会影响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重视,提不起兴趣。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教师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无法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然而理论学习又是保持学生良好发展的前提。在如今新课改的指导下,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都有着各自的作用,切实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统一,不仅考验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是计算机教学中不断完善的需求。

2.3优化计算机教学的课程设置在职业中学中,计算机的教学要以基础为主,同时要有一定的操作能力,特别是相关的一些操作系统软件、语言教程等,这些都应该让学生通过实践去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讲授和操作的关机,做到边讲授,边操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优化计算机教学的课程设置,掌握好上机课时间和理论课时间,从本人的教学经验来看,将上机课与理论课时间的比例掌握在1:1最为合适。这样的时间比例可以让学生在理论课的时候学习,让学生在逻辑上先进行梳理和理解。在操作课上立马实验,教师进行实际指导。这样的课程设置会有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使实践与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

2.4以学生为本,师生配合完成所为教学,顾名思义老师教、学生学,教师在备课时过于重视形式化课程设计,而忽视了课堂上学生的根本需求。一堂有意义的教学课,要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配合完成,同时也是教与学之间的互动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做到切实与学生为本,优化课程设置,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变生搬硬套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如今,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导,起到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采用多元化手段,使学生全方面素质得到培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教学的同时及时做好总结,更改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思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改理念下的职业中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问题依然需要广大教师不断的探索、大胆创新和及时总结。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时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师生配合完成教学,达到教学目的。

3总结

通过新课改的影响和知道,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学正在改革与创新中,但与此同时新课改下的计算机教学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教学理念不够新颖、学生配合不够积极等各方面问题,阻碍了计算机教学的开展。本人通过多年来在职业中学的教学经验来看,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改变教学方法在职业中学中计算机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上述对策及方法,希望能实现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发展。

作者:范钢强单位:托克托县高级职业中学

第3篇

关键词:新课改;青年体育教师;成长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所学知识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脱节,是由第八次课程改革与较为稳定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之间的反差而引起的。青年体育教师面对“脱节现象”和五花八门的新型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应保持理智的头脑。应坚持大学所学习的基础体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知识,领会“以学生为中心,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新课改理念。在教学实践中,青年体育教师要根据学情和自身特长制订成长计划,通过日常教学、技能比赛、优质课比赛、科研工作等反复实践总结,融会贯通,找到解决“脱节现象”的方法。

一、从基础教学入手,制订成长计划

青年体育教师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制订自身合理的成长计划,确定每个阶段的成长目标。目标刚开始不要订得过高,要从教学的细节人手。例如:勤听课,注意老教师是如何在一堂课中控制教学进程的;熟悉所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理念,尽快融入新集体;了解本校和本地区体育教学特点,感受教育环境;对所教学生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方法和内容;学会制订各项教学工作计划,注意教案书写的规范性;自学新课程改革相关知识,撰写读书笔记。定期对成长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进步和不足之处,制订下一阶段成长计划。

二、积极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形成自我教学特色

1.在教学实践中锻炼教学技能,提高对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大课间、课外活动、体育竞赛、课余训练、裁判工作等是体育教师的常项工作,青年体育教师要积极投入到这些教学实践活动中,不计报酬、乐于奉献,在教学实践中锻炼自身各项教学技能。青年体育教师要意识到组织管理能力是体育教学的生命,青年体育教师要在体育实践中着重培养对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共青团工作、德育工作以及学校其他课外活动,青年体育教师也要积极参与,这是快速提高对学生综合组织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2.积极参加教师基本功大赛,保持健康体魄

健康的体魄是体育教师教学“生命力”的保障,是成为优秀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青年体育教师要克服惰性心理,保持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继续学习自身还未涉及到的体育项目,以丰富教学技能。教师基本功大赛,一是行政部门检验本地区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情况,为教学管理提供依据;二是督促广大体育教师坚持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体育教学“生命力”。青年体育教师要积极参赛,是展现自我才华,建立自信心的良好手段。

3.参加优质课大赛,提高教学素养

参加和观摩优质课大赛是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培养教学素养,使自身得到快速成长的捷径。优质课来源于日常教学课,但却高于日常教学课。优质课大赛是教学新理念、新方法、新形式进行展示、交流、探讨的平台之一。新课程改革就是通过各级、各类优质课大赛将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创新的新理念、新方法、新形式进行展示,通过比赛进行交流、探讨,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青年体育教师观摩或参加优质课大赛,是学习新课改理念、锻炼新课改能力的有效途径。青年体育教师要积极参加优质课大赛,端正参赛动机,不要怕获不上奖而退缩,更不能为了评职称而盲目参赛。要本着锻炼自身教学水平、提高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交流学习教学经验、建立自信的目的参加优质课比赛。

4.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撰写科研论文,是青年体育教师成长的另一重要手段。撰写体育科研论文或是进行专题性的科研课题研究,是体育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的科学手段。青年体育教师要积极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善于反思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写论文,首先要勤于阅读。教育专著、新课改著作、体育报刊杂志、文学作品,大学时学习的教材也需要进行再阅读、再学习。其次,要善于捕捉论文的素材。体育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发掘素材,要形成科研敏感。通过观摩公开课、培训、与他人交流、阅读资料等途径,都可以发现很不错的素材,对素材稍加整理就能确定论文的课题。另外,初写论文的体育教师要注意论文题目不要选择的过大、要注意文格式的规范性、语言的条理性等。

5.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形成自我教学特色

青年体育教师思维活跃,虽然缺乏教学经验,但只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结合自身和所教学生的特点,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同样能创造出科学、新颖的教学方法。笔者自身在教学成长过程中不断学结教学经验,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如“多元化复合式教学模式”“初中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如何发挥素质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催化’作用”。并把这些教学方法运用到优质课大赛上,总结成论文,获得了国家、省、市级奖。虽然只是一点成绩,但却建立了自信,形成了符合自身发展的教学特色。

三、综合能力的自我培养

幽默能力、处理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交流能力、学科间交互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等,是现阶段各学科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养。青年体育教师要在日常工作中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会成为自身成长的“倍增器”。

参考文献:

第4篇

理念;课堂教学;专业发

展;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9(B)―0020―01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教研室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那么,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如何做好教研室主任的工作,笔者认为,应该在如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上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达到教师成长、学生成才、学校发展的目的。

加大培训力度,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改实施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多年熟悉的教学方式,难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但一下子又难以舍弃,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很难尽快形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省、市骨干教师培训,选派新课改任课教师及管理人员两次赴外省学习先进经验。同时邀请毗邻的陇东学院课改专家组10多名专家,西安66中4名教研、管理、教学专家来我校上示范课,传授新课改下的教学策略和班级管理经验,让教师亲身感受并体会,先学后教,让每位教师都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教师课堂教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打仗如此,教学也不例外。为了检查新课改实施后,教师课堂教学操作的具体情况,我校领导坚持对教师进行多轮听课,在每月一次的全校公开课、新教师的诊断课、特殊课型的研究课上,指导教师改变满堂灌、满堂问、满堂读、满堂做题等不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方式,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及时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或教师会议研讨交流,达成共识。

召开不同类型的教师座谈会,听取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

由于我校是由中等师范学校转型而来的完全中学,教师学历高,职称普遍较高,教师整体素质好。但由于教师多年形成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与新课改的理念大相径庭,加之转型期生源质量较差,教师的付出与学生的收获不成比例,教师自信心受到挫伤。鉴于此,我校及时召开青年教师、教学骨干、班主任等不同类型的教师座谈会,听取教师的要求,及时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帮助教师树立必胜的信念,在提高教学质量中不断成长。

引导教师做好专业发展规划,激发内在成长动力

一个国家、一个单位的发展要有发展规划,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应如此。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明晰,做到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创先争优、职称晋升等方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在此基础上形成全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在这个计划的基础上,每年进行总结考核,以督促教师不断强化计划的执行力,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在学习与竞争中成长

教师的教学与教研活动主要为个体活动,除集体备课外交流不多。为了达到信息交流广泛、教研成果共享,我们特创设交流平台,举办了由全校教职工参加、13位教学骨干和6位模范班主任主讲的“高效课堂”论坛及“树立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论坛,开展“教育名师”、“课改能手”评选活动,树立榜样,相互学习,整体提高。

创设条件,带领教师满腔热忱地参与教学研究

我们把教学与科研看成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机整体,强力推进。2010年教师参加市级以上6种类别的教学论文、优秀案例、教学反思等评选,选送33篇,获奖25篇,其中5篇获省、市级一等奖。有51人次参与课题研究,占教师总数的1/3。本年度教师公开发表及获奖论文、作品109篇(幅),其中国家级22篇(幅)、省级47篇(幅)、市级40篇(幅),教师科研氛围已初步形成,走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一体化的专业成长道路已成为教师的普遍追求。

争取领导支持,激励教师专业成长

第5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政治;教学方式;多元化

一、早期初中政治教学的困境

新课改已推行多年,其顺应了我国改革创新的大潮。但是,在新课改推行前期,它的过程是非常曲折的。新课改不仅给中国的教育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也给广大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于新课改是实行一套与以往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内容,所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等也都应发生合适的变化。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受到了新课改的挑战。当然,初中政治教育在迎接新课改的过程中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新课改的大前提下,初中政治教育依然存在与新课改要求不适应的地方。

(一)教学观念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在具体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政治教师片面强调政治书本知识的重要性,不注重内容的梳理,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还没有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真正地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脱离现实生活

在新课改之前,初中政治教学只是单方面地重视学科的科学性、严密性和系统性,而对现实生活照顾不到,从而背离了和社会现实的联系,显得枯燥而苍白空洞。教师讲课也仅仅是依照学校配发的教材和教参,没有做到与社会时事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学生听到的内容空洞乏味,学习必然丧失积极性,学习效果自然就不会很好。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初中政治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更习惯于知识的传授,信息现代化程度不足。有的学校即便安装了班班通,但大多老教师根本不会用,大多年轻的教师倒是会用却仅仅只是展示教材内容本身,没有充分展示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思考和理解,更没有表达政治教师自己的思想和体悟,那也只是做做样子,走走形式罢了。

二、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在新n改的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逐步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中,除了采取常规教学法外,还充分把多媒体教学用到政治课上,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政治教学方式的变化是在适应新课改的背景下产生的。由于新课改的要求和政治教学的自身发展,初中政治教学方式显现了多元化的特征。

(一)激发学生对初中政治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结合当前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记忆;通过师生间的交流,结合学生特长和兴趣爱好来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对初中政治课堂的参与意识也会越来越强,对改善初中政治课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个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才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真正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从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最终改善教学效果。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以实际生活为来源为学生讲解知识,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能力。我们要将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记忆才会更加深刻。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改善初中政治的教学方式

多媒体具有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多种优势,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开阔了学生视野,及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当然,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教师不仅要积极汲取古典式的教学方法,还要不断推陈出新。同时也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和个性,形成各具特色的政治教学方式。无论方式如何,只要符合现代化教育的理念,都会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很大帮助。

三、结语

近年来,我国始终在实行课改。针对如何开展初中政治教学改革 ,教师们结合初中政治教科书的特点,对初中政治的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现行的政治教学方式已经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趋势,模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政治课堂更具色彩,教学效果也更好。创造轻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政治教学方式多样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有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2(11).

[2] 廖信松.新课改指导下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3]杨晶.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5).

[4]邹桂良.历史教学高效课堂构建问题浅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3 (7).

第6篇

一、学生现状

(1)学习兴趣不足。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又何谈教学成绩呢?所以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老师应在教学思想、方法等方面进行积极的创新。

(2)学生两极分化更加明显。新教学方式强调张扬个性、自主学习,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但一些学生缺乏基本的自主学习能力,更不要说合作探究。长此以往,两极分化越发严重。

(3)学生的学习条件滞后。农村学校电脑没有几台,图书没有几本,要查资料没门,致使探究无望,不能满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要求。

(4)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困难。新课改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在实际操作中,因为学生搜集资料困难、分析问题能力薄弱,交流、合作流于形式。

二、教师困惑

(1)在课改中,不少教师缺乏自主性反省和观念更新,没有以主体身份投入。可以说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一切教学改革的阻碍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观念是搞好改革的首要任务。而新的观念的建立不仅需要教师的学习、探索,而且更需要教师对自己在工作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细致入微的审视和分析,甚至是无情的剖析,并把这种行为变成自己的一种习惯、意识,教育观念的更新,改革的实现才有了可能。眼下看看我们周围的一些教师,面对新课改不是去反省自己的不足,去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和改变自我,而是仅仅把新课改停留在口头上,行动上仍然是老一套,甚至对新课改抱以怨恨和抵触。对于教育部门组织的新课改培训,不少教师并没有觉得这是自己提高、充电、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新观念的难得机会,而是看成包袱,能推则推,这种消极被动的思想,着实让人担忧。

(2)校长在新课改中的位置和无奈。常言道:“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教育理念、管理思想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全体教师,而新课改的落实是通过校长领导下的教师队伍的共同劳动去创造实现的。校长的观念将直接决定新课改在学校中的实施情况,校长应以更平等的方式和教师真诚合作,用更充分的学习把握当前的教育理念,用高远的眼光把握教育动向,对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合,理出头绪,做到有的放矢,携全体教师去面对挑战,真正承担起探索、创新的职责,做好带头人,这对新课改的实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校长不仅有课程任务,还要处理学校的大小事务,既要开会、学习,还要去汇报工作和完善各种档案,去完成学校与教师、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工作。加上教师的自主性不强,总是人为地把自己和领导之间搞成一种监工关系,转变观念的学习需要校长精心去组织。我们年轻,我们不怕吃苦劳累,但部分消极不觉悟的教师让校长举步维艰,精神上深感无奈。

三、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资源优势。新教材编写极具个性和特色,充分考虑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自主性,让师生有极大的施展空间。如每组课文中都设置略读课文,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合作的方式,完成本组课文的教学目标的巩固。

(2)充分体现新课程探究性的理念。“活动课”和课后“活动与探究”的设计科学精致,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教师要认真组织学生模拟时事报道、举办语文小论坛、模拟导游、创办语文小报、探究歌曲中的语文、展览、老照片等,指导学生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写出有深度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小论文或诗词歌剧等文学作品。

(3)充分挖掘教材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启发性。每一课开篇的“导入框”和适度延伸课程内容的“自由阅读卡”显示了编写者的探索和精思。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七”中就设置了口语交际、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几大板块,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第7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师范生;培养计划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新的观点,整体来说,逐渐显示出3个普遍的方向:谋求课程设置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相统一;将课程设置与学生实践及职业发展相结合;适应时代和实际要求,不断增设新的课程。新形势无疑对专业教师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师范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机构。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师范院校对于师范生的培养也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发展应用型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

一、 强化基础知识,开设新课改适用性课程

强化基础知识,改革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体现为基础教育服务的特点。目前,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内容体系及课程设置,虽然与综合性大学有若干区别,但总体来看,师范性特点体现还不够,为了“向综合性大学看齐”,而忽视新课改,脱离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以致师范生缺乏教学必备的知识和能力。我们应当从自己的培养目标出发,围绕教师教育这个核心,以基础教育师资的实际要求为导向,设计教学计划,制订教学大纲,确定突出教师教育特点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

举例来说,高等师范院校可以增设“中学课程标准”“中学教学大纲”“中学教材分析”等课程,使学生对将来要教授的课程有一个宏观的认识,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及要求,为未来的实习和工作打好理论基础;了解该课程各部分内容之间的比重以及重点、难点,明确教学内容;练习撰写其中若干内容的教案,采用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演练。同时还应加强普通话、汉字书写、演讲、课堂组织、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增设相关课程,开设有利于实践教学的选修课,增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技能相关课程的比重。开设书法课,写好“三字”是教师最基本的技能。在学习过程中,不仅练习如何写好字,而且领悟如何辅导自己将来的学生写好字。对于课程的考核也相应的增加其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比例,书面考试之外,增加实践环节,如让学生试讲中学课本的某一章节、组织一次班级活动、主持一次主题班会等等。评分可由师生共同进行,既能够体现公正性,又注重实效性,而且新课程理念很好地贯彻到了教学和学习之中。

二、立足新课改,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新课程理念倡导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承认学生间存在差异性,消除“差生”定位,倡导鼓励性和赏识性教育。这对教师来说,应该具备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观、学生观,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创造能力。

其一,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赖于教师的引导。基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不断提出新的理念和方案,而师范院校作为教师人才的培养基地,同样也应该全面推行新的教育观念、 教育方法。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本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首先,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教师以自身的创新意识、全新的课堂方式去感染和带动学生,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其次,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关键。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和谐的关系,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敢于提出对教师、教学方面的质疑,并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其二,努力营造一种培养创新意识的环境氛围。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新课程背景下培养教师人才的重点。因此,师范院校应立足现实,营造有利于培养师范生创新意识的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利用校园的网络平台,如校刊、校报、宣传墙报等,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制作设计方案,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开放学校的实验室,展示最新研究成果,组织学生参观模拟实验,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有所启发;开放学校的录播室,学生可以自发组织进行微格教学、课堂模拟教学,在熟知整个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三、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发新型的课程体系,推进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研究学习等新观念,而践行新课改理念,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职业,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首先,广泛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课余活动。例如,开设教育科学讲座,联系我国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分析,讨论解决的办法;定期举办教师技能大赛,学习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的能力,提高学生自我锻炼教育实践能力的自觉性;组织学生到中小学指导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形成调查报告,既锻炼了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使他们进一步了解基础教育的现状、改革动态及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于学生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等问题起到一定作用。

其次,完善教育实习体系。教育见习与实习是师范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接触基础教育、培养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很多师范院校把教育实习安排在课程基本结束之后,一般在大四集中6~8周时间。但是实习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在此期间学生还要完成毕业论文、考虑毕业去向问题,也就分散了实习活动的注意力,使得集中的教育实习方法收效甚微。因此,教育实习体系必须予以完善,循序渐进,把教育实习活动深入到大学4年之中。大一2周时间,以见习为主;大二3~4周时间,一边见习,一边讲授个别章节;大三4~5周时间,以实习为主,讲授课程;大四5~10周时间,讲授课程的同时兼做班主任。在见习与实习中,应鼓励学生了解实践教学情况,提倡学生积极探讨创新教育理论、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理想中的“新型教师”形象出现在讲台上。

四、构建理论平台,增强学生科研能力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小学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师以一个学习者和研究者的角色投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同时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专业水平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因此,加强师范专业学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于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加强教育学科建设,为教育科研奠定理论基础。高等院校中应该对师范生进行系统的教育理论教育,如开设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相关学科教学论、教学方法法等职业技术理论;教学哲学、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等职业理念。通过系统的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整合,以此来增强师范生教育学科的专门知识,发挥理论基础在科研活动中的先导地位。

其次,通过指导阅读书籍、期刊和学位论文等,培养学生的研究思路。教育科研对于很多本科师范生来说,显得遥远而陌生,如果投入到科研项目中也会非常盲目。因此,在师范生培养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树立起学生的科研意识。例如,教师可以结合专业学科的学习,引导学生如何收集和阅读相关的书籍、期刊、论文等,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写出文献综述或者篇幅较小的论文。鼓励学生关注教育的热点问题,设计课题研究方案,设计问卷调查,参与收集数据,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思路,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为科研做好铺垫。

最后,基于教育实习,达成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教育科研是培养师范生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师范生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承教学任务和班主任工作,通过实践,就会自觉地发现很多问题,从而可以基于某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尝试确立研究课题。这样不仅有理论知识为依托,而且有实践调查做论据,实现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参考文献:

[1]郜锦强.教师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

[2]何蕾.论师范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丽水学院学报,2009,(8).

第8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创新;课堂

引言

对于初中生来说,化学相对应其他学科较为新颖,我国的教育一般在初中才开展化学课堂,由于其自身的性质,也吸引了们较多的注意力。教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从对化学教学方式上就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这样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时,也有一定的针对性,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就应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制定出适应学生自身学习的科学教学计划,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仍然有许多学生还是缺乏对学习的积极性,部分学生对学习仍然抱着消极的态度,对学习的兴趣缺乏,这种现象极大地导致了教师的课堂效率低下,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充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成为当下教育工作者所考虑的问题。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教育工作者更应该适应课改教学,能更好的提升化学课堂的课堂教学效率。

一、教师应加强理论知识,转变教学观念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贯彻落实新课改基本要求。要对课改的新型理念进行学习与掌握,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将新课改的理念引入课堂,坚持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观念,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例如在研究钠与水的反应时,教师就应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只是给予一定的辅导,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钠与水反应会出现的具体现象以及反应步骤与反应原理。这样就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上为主体的理念。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时,还应注意多用创新理念教学,让学生们充分的感受到新课改带来的改变,在实验做完之后。教师就可让学生自主讨论,得出实验结果。

二、创设教学情境,获得创新意识

在教师课堂授课过程当中,要为学生适当的制定一些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学情境的制定,不单单是教师问,学生答,更多的是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例如,教师在让学生判断铁、钠、铜三种金属的氧化性与还原性,这种题目就属于实验验证的题目,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没有给出框架,只是一个问题,这就会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采用的方式不一样,要证明金属物的还原性与氧化性方法众多,能与其反应的物质也众多,因此,学生就会采取自己认为较好的方法来解出题目的答案。之后答案是唯一的,但是解题方法确实多种多样,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之间交流,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这样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提升。对于化学课来讲,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多去实验室,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是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对实验题目以及步骤就会牢记于心,并且能更好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认真观察生活,培养创新能力

化学本质上就是一种实验学科,在生活当中,许多事物的变化都与化学相关。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应将知识面都概括在书本之上,应该有更多的创新思维,走出书本知识,结合日常生活,举例生活当中的化学反应给学生讲解,让其对知识加深印象。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即课外实验活动——各种各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并且有效的激发学生对化学研究的兴趣.让学生自我组合建立兴趣小组,并且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问题进行实验分析和验证,并且通过小组成员的能力收集资料,最后共同完成有关实验的小论文;在日常生活当中,教师们也要让学生多对周围的化学现象进行观察,例如早胃酸时医生给病人服用的胃药所用的原理以及在洗碗时利用洗洁精的原理,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化学现象,学生们在观察时就能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以及发散思维。

四、权衡教材、考试、实现新课标

新课改的出现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实现了教学创新,另一方面也跟传统教学理念存在些许差异。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在对教学教材进行讲解时,一定要注意讲解知识深浅的掌握,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往往要兼顾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对其进行化学基础知识巩固之后,就可以培养其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就应该注重其基本知识的巩固,帮助这类学生将基本知识落实扎实,从基础知识出发,从而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的普及。在试卷出题时,出卷教师也应兼顾每个学生对化学知识掌握的深度来进行拟定试卷题目,基础性的题目应该占较大的比例,探究实验类的题目应该占一小部分,这样容易看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学生整体的学习状况,还有利于实现化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状况,这也是新课标最终的要求。结束语总的来看,在新课改理念的大背景之下,初中化学教学在逐步的发展与完善,教师要带领着学生,真正的走进新课程,让学生从思想本质上接受新课程所带来的知识性的变化,教师对学生知识传授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还需结合实验。实践得出的原理,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的了解化学,并将化学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义务教育的目的,也是新课改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金火.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的新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50):197-197.

[2]唐明伟.关于初中化学教学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6):127-127.

第9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政治新课改;问题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与内容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是比应试教育更加完善的教育理念,它吸收了应试教育的优点,抛弃了应试教育弊端的优化教育。

1.应试教育的优点

(1)在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硬性知识的吸收和归纳比较理想;(2)基础专业技能逐渐走向专业化,规范趋于标准化。

2.应试教育的缺点

(1)过度强调分数,扭曲了学习本身的意义;(2)脱离现实的社会和生活环境,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3)扭曲了赏罚措施的本身意义,模糊了是非的概念,对学生价值的判断力造成干扰,同时还丧失了基本的原则;(4)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下大部分教师给学生灌输了不少有待商榷的价值观,扩大了“官本位”思想的覆盖面积。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实施素质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接受传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不限制学生充分发展的潜质。此外,教师应该鼓励、尊重并且支持学生潜质的发挥和挖掘,使学生兴趣满足、思维开放、创造能力等方面变得更强、更加综合、更加全面。

需要强调的是,素质教育并不意味着要全面废除应试教育,而是对应试教育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素质教育更多的是减少学生的学习和作业负担与压力,拒绝刻板和刁难,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发展和满足自身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不被限制。

二、素质教育与政治新课改的联系

(一)根本任务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前提下我们提出并且发展了新课改下中学政治的理念,它的根本任务是:(1)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的有关教育方针及政策,调整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体系、内容等一切符合素质教育规定的全新的课程体系;(2)深刻分析基础教育的问题和弊端,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不是课程的变革,提倡主动学习,让学生从学习的过程中感悟价值观。

新课改下中学政治主要对教学方式、课程功能、学生学习以及学习目标进行了改革。如在教学的目标上,提出了三维目标的整合与统一。其特点是:(1)它的内容更加具有时代性、综合性、基础性和实用性;(2)课程的内容注重“五性”(社会性、实践性、科学性、生活性和整体性);(3)新课改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相互统一。这些学习方式的改变都是以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为前提的,所以,新课改能否成功的标志就是教师授课方式的改变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二)素质教育实施对中学新课改的推进作用

新课改下中学政治的根本任务是:重建制度、转变方式和更新观念。究其根本就是以发散和解放思维以及鼓励创新为主。这样看来,新课改的根本任务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观念。因此,顺利开展素质教育一定会有助于中学政治课程改革。

三、中学政治新课改的主要措施

(一)对教学方式的优化

1.将学科知识融入生活主题

就学生的现实生活与他们所关心的社会问题来科学组织教学,把哲学和政治学以及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知识与生活题材有机结合,以实现新的课程目标。

2.端正价值导向,灵活教学策略

鼓励学生多结合实际来思考问题,在范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识别与价值冲突的观点,提炼探究过程中的观点,确认比较和鉴别中的观点,有效提高学生认知正确价值的能力。在新课程教学内容中以案例教学、问题教学以及基本情境教学来开展教学活动。

3.注重实践

以多种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来扩展学生的眼界。开展时事政策活动,组织班级活动,与课堂教学遥相呼应,使教学面向世界,并形成一个网络整体,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识。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互动、合作与和谐的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单是师傅和徒弟的关系,同时也是朋友关系。只有师生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指导的条件下,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二)科学发展观

1.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主要包括发展的人才观、正确的学生观、科学的发展观。

2.具有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的思想

随着国际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要求学生具备先进的思想和开阔的思维,锻炼他们参与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罗章平.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中学政治新课改[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2]范海勇.新课改条件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7.

第10篇

我总结下,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师角色转变要做好以下四个角色。

一、教师是学习者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是了解学生知识、能力、兴趣的人,因此教师很关键。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学习数学新教材,挖掘数学新教材的新特点,如果教师不熟悉新教材是不能教好学生的。时代在发展,高中生有着新特点,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怎么才能学好高中数学,教师要充当一个谦虚的学习者,不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才能解决高中生在学习数学中出现的认知偏差和心理问题。多媒体的应用,需要教师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才能更有效整合网络资源,才能掌握教育信息新动态,然后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创设出高效优质的高中数学课堂。

因此,教师是学习者,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理论与专业知识,才能不断丰富自身内蕴。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课改要求。向新型学者型转变是每个高中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教师是引导者

合作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改的倡导的重要教学方式,教师是引导者。合作探究式教学是一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方式。新课改以来,高中数学教学实践表明,高中数学是抽象的,而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方式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让学生产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厌恶。合作探究式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的过程,更能让学生变得聪明,更能让学生有创造力。教师要想真正成为引导者,必须要更新观念,转变思维定势,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拿得起放得下,以人为本,学会引导学生,教会学生思考方法,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

举一个例子,比如在在新人教版教材中,教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式模型。例如,给出y=f(x)定义域、值域,求出反函数x=f-1(x)的定义域、值域,学生发反函数规律,从而引出反函数的概念。既让学生参与其中,又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师是研究者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三维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培养理性精神。新教材在内容设计上,让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经历直接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想让学生接受并理解学习的内容,从而能够灵活运用,必要的教学科研是必须的。数学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学是一种反思性与实验性教学。新课程所包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不是以前的经验和理论能完全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等待别人把研究经验送上门来,然后生搬硬套的把这些经验应用到教学中去。我认为教师应投入到教学科研中,结出自己的经验。为了适应新数学,教师应以主动的姿态,多反思自己的教学,用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类问题,研习新的理论,探索新的领域,生成新的经验。

新课改以来,高中数学教材作了深刻的改动,每一个章节都包含着一定的理念,把教育学和心理学有机结合起来,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教师不但要研究新教材,还要研究教法,让新教材成为源头活水,让教法成为新推手,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四、教师是合作者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新课程的理念要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积极疏导、师生互动,相互配合、加强师生合作。另外,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面对的是严峻的挑战,[本文转自DyLw. Net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单靠外出参加教研、学习,许多出现的疑惑、问题是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的。所以教师与教师之间应加强合作,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分享经验,通过不断的交流获取教学信息与灵感。如果高中数学备课组共同努力,分工合作,各人都把自己最好的经验贡献出来与大家交流,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可以大大减轻每个人的负担,从而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研究。经过实践表明,这种做法是非常有效且有益的。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要。只有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的单一角色转化为学习者、引导者、研究者、合作者等多重角色,不断地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新课程改革才能越来越深入,新课程改革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 参 考 文 献 ]

[1]郭玲.浅谈如何让学生从心理上认识高中数学[J].新课程学习,2009.

第11篇

论文摘要:高中语文新课改对每位一线教师都是一次机遇与挑战,如何解读新课改新教材,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反思与总结。一节《奇妙的对联》课的三个环节的设计践行了新课改的理念给了我一些启示与感悟,即设计课堂问题一定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要切实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高中新课程培训进行了20天。可当手中拿着高一新课程教材,脑中装着新课程的观点和理念,真正面对高一新生的时候,却又不知道这新课改的课堂该怎么组织,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怎么完成。在跌跌撞撞、似是而非的状态中,上了一个多月的课,困惑挣扎了这一段时间后,没想到《奇妙的对联》这一节课却给了我一些启示,让我看到了新课改的曙光和影子。

《奇妙的对联》主要是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形式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对联对学生来讲是司空见惯的东西,如楹联、春联、贺联、挽联等。但是真正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对对子,好像又没那么容易。以前课堂教师只是一味的理论讲解,学生似懂非懂,动手能力很差。那么新课改如何组织课堂,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动手是备课必定要深思的一个问题。枯燥的理论讲解不可能使学生有什么收获。于是,整节课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学生分析理论知识。走上讲台,我问了一个问题:1932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有这样一道试题,上联:孙行者;下联:——。有以下几个答案:之,韩退之,祖冲之,王引之等。阅卷的老师认为非常好,为什么?同学们看到是清华入学考试的题目,来了兴趣,又看到如此简单的上联,更有兴趣,看到只是评价答案而不需要对,更是兴趣大增,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言开了。一些同学回答“者(zhě)”是仄音,“之(zhī)”是平音,平仄相对。我说好。什么是平仄教材的知识短文中有讲解,能回答上来,说明这些同学自己看并理解了,一些同学回答上联中间字是“行”,下联中间字是“适、退、冲、引”,都与行动有关,相对仗,我说好,这就是对偶。接着,我就又问,谁能从内容上评价一下?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最终有一个学生小声地说了一句“之是一个首倡白话文的作家”……我及时地捕捉到了这个信息,便要他再重复一遍。同学们愣了一下,突然都鼓起掌来。我想有戏,我问为什么鼓掌,不知哪位同学说了一句:“那还用说,都是敢做第一的。”然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了起来,孙悟空斗天斗地,敢于反抗;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冲之的圆周率……一个小问题引发了学生各方面的思考。看来,设计问题要巧妙,有趣味。

理论知识解决了,第二个环节就需要考查一下学生的文学修养。我把几副与一些名人有关的句子写在黑板上:

一代文章推——,毕生心血似——。(茅盾的两部作品,查资料填写)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涉及到哪几个作家)

同学们在一番紧张的翻阅资料、讨论之后,答案准确地写了出来。我又不失时机地进一步提问:《子夜》、《春蚕》写了什么内容?你还了解作者哪些作品?唐宋家是哪几个人物?他们的代表作是什么?连续的问题,不但没有让学生感到厌倦,相反,他们的兴趣却越来越高。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简单的问题却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调动了学生的文学储备,真令人惊喜、欣慰。

整堂课的还在第三个环节上,学生当堂对对联。开始我只要求每组写两句上联,相邻组对下联。一会儿,情况就失控了,上联一出,学生就争着抢着对下联,一个上联甚至有好几个下联,学生也不由自主地离开了座位,围着讲台,思考着,评论着,争抢着,没有了回答问题的羞涩,没有了课堂上的挺身端坐,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展现自我的身影。看到好的下联,雷鸣般的掌声和叫好声便骤然响起。黑板的每一个角落都写满了学生稚嫩的对联,如

中国字四四方方,方方正正;西洋文弯弯曲曲,曲曲折折。

平顶山顶平;青草地草青。

东升旭日山河秀;西落残阳星空奇。

高一十班小组擂台热火朝天;鹰城二高运动盛会硝烟四起。

……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不愿离开,还围着讲台讨论着……

课下交流,业务校长说,这节课,上得很好,如果买来红纸与毛笔,当时让学生来写对联,岂不是锦上添花?一语道破天机,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怎么完成?怎样在课堂上落实素质教育……回忆一下参观所见,资料所看,我恍然大悟。新课改的课堂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做学习的主人。

反思这一节课,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设计课堂问题一定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不是传统的分层、背景、写作意图与思想,让学生局限在这样的框框中而厌倦。形形的资料给了学生偷懒的机会,人云亦云的表述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备课切记远离现成的教案,给自己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更是给学生一个创新思维的机会,也就是说,备课一定要把“备学生”放在首位。

二、切实把课堂还给学生,而不只是停留在口号上。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就让他们担当当家作主的责任行使权利。“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体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每一个个体的才能是不可小视的,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就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权利,智慧的火花就会开遍课堂的每一个角落。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新课改 英语教师 学习 研究

【论文摘要】在英语新课程背景下,对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如何去学习研究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呢?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很重要。学习新课改的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

在英语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师应如何去学习研究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呢?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很重要。

一、认真学习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以学生为主体,更进一步说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关心、理解、信任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信任感和自由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不要把学生视为装载知识的容器。

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是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实现这一学习目标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让学生“动起来”;其次要解决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出现的新问题。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作为教师必须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要有勇气承认自己的不足,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

二、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1、新教学观念

新课改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达到师生共进、共识、共享,它不再是教师单向的讲解。课堂教学关注的应是学生健全价值观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要以学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仅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更要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就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2、新课程观念

通过学习,我已经认识到课程不应该仅仅是教材,是课本,课程是应该是体验和感受,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教材不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而是教学内容的代表与示范,我认为要开发教材以外的教学内容。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载体,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教师更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指导者,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同时,对于教材本身也应该根据需要(结合教学环境,学生实际认知能力等),进行合理地灵活整合或调整,而不应该死守教材,死扣教案。

3、新学生观念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有独立的,是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承认不同学生具有独特性,并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要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相信学生,热爱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都有进步的愿望,都可以获得成功。并逐步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及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情,首先必须要有兴趣,学英语更是如此。

著名教育学家埃与斯利曾经说过:“凡是能激发学生喜爱英语的方法则是教英语最好的方法。”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但是兴趣的产生和强化都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和激发,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英语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是一种乐趣,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苦役。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

四、改变教学策略

1、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

“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将英语的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当中,使学生在使用英语完成任务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英语,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在这里,英语只是一种完成任务的工具、一种技能,而不是仅仅作为一门知识来学习。

“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让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媒体来完成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句子的结构是否正确。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转贴于  2、创设英语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统一,在认知方面有启迪学生的可暗示性,从而使学生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接受教育输入。即:如临其境,触境生情。如临其境可以使学生感知的过程变得容易,触境生情可以使学生的认知更加牢固。

语言的学习最好的方式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让学生感知语言,并在感知的过程中自己领会到语言的真谛。尤其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若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教学,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语言的本质,无需教师过多的解释。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空间与时间的局限,具有信息储存量大、变换速度快、反应灵敏、视听效果好等特点,能使声音和形象、视觉和听觉、语言和情景有效结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技术走进了校园。多媒体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使传统的"粉笔、黑板"的单调的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中。

4、使用合理的评价手段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对学生评价的作用,评价也是一门艺术,好的评价手段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产生不断向上的精神。学习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形式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与他人、小组评组合、等级与评语相结合,在教学中要灵活的使用。这样,对学生的评价才是全面的、合理的。

激励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长在充满激励氛围的孩子,会不断进取。我的评语有:Clever boy/girl. Very good. Well done. Pass. Wonderful…被赞扬的同学看到全班同学对他拍手喊出这些评语时,都是神采奕奕。我还采用书后盖印儿、发放小礼物等激励手段。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一名英语教师,我们要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并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才能在新一轮的英语教学课程改革中交出一份令社会、学校、家长、学生都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 《浅淡中小学英语新课改》何之凤

[2]《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新课改理念》